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江浙上海的考察报告

关于江浙上海的考察报告

关于江浙上海的考察报告
关于江浙上海的考察报告

江浙地区县域经济考察报告

县域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善的基本单元,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据2002国家统计局统计,县域经济已占我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六成。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新经济的兴起以及可持续发展框架的确立,县域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为探讨巴州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计委系统考察组随自治区考察团于4月19日—27日对长江三角洲苏、浙、皖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考察学习,我们深受启发,开拓了视野,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有更深的认识。

一、长江三角洲概况

长江三角洲处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部,是以上海为经济中心,自然条件优越,原有经济基础好,工农业生产门类齐全,文化教育与科技发达,是长江流域、也是全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2003年长江三角洲生产总值达16860多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7.6%。其中,苏州市生产总值达2802亿元,增长18%,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5位;财政收入409.9亿元,增长3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08.9亿元,增长7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1元,增长16.4%,农民人均纯收入6750元,增长10%。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成为国内外投资新的热点,快速积聚的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强有力地推动着这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长江三角洲正崛起一个庞大的经济巨人群。这一经济巨人群包括:年国内生产总值近5000亿元的“超级巨人”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等五个年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亿元以上的“巨人”,以及绍兴、南通、常州、嘉兴、镇江等五个年国内生产总值在500亿元以上的“小巨人”,这11个“经济巨人”去年GDP 占全国的16%。在这块不到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了近半数的全国经济百强县,聚集着近100个年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它们是如何发展的呢?

二、江浙县域经济发展成功经验

(一)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

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苏南、浦东、浙江三种模式,它们的共同点是“化解”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以上海为例,上海“化解”国有企业的办法是发展外资企业,成立了国内最早的三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了大量外资,并因此“牺牲”了一批国有企业,因为在合资中,要把最好的部分拿出来与外资合作。许多企业以厂房为手段与外商合资,促进了新兴产业以外资为主体得到快速发展。上海的6大新兴产业,均以合资企业为主,如汽车主要引进德国大众技术;宝钢、石化的设备主要从国外引进;通信与贝尔公司合作。零售业最早与日本伊士达合作,引进他们的管理经验,以后又实行合资经营,突破了传统商业业态,引发了商业业态“革命”,带动了连锁商业的发展。1995年后,上海开始大规模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比较好的企业实行股份制,股票上市;差的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许多企业都与外商合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上海采取的两大举措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一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二是通过企业改革使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下降。

(二)企业制度决定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后劲

首先,我们通过比较苏南与浙江的发展状况了解不同的制度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1、江苏与浙江相比, 自然条件更好, 经济基础更坚实。据了解,与浙江比较,江苏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从陆地面积来看,江苏、浙江两省基本相同(苏为10.26万平方公里、浙为10.1万平方公里),但江苏平原占68.8%、山区只占29.5%,而浙江山区占70.4%、平原只占

23.2%。浙江的山地比例更高。人口,江苏为7327万人、浙江为4501万人(2000年数据)。可见,经济发展的起点,江苏要优于浙江。

2、江苏的经济发展却落后与浙江,这一趋势近年来尤为突出。数据显示,至2000年,江苏的GDP由1978年的249亿元增加到8533亿元,增长33.24倍,同期浙江的GDP由124亿元增加到6024亿元,增长48.69倍。2000年浙江人均GDP已达12881元,江苏则为11140元;1978—2000年浙江人均GDP增长30.91倍,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排名由第16位上升到第4位,而江苏只增长了25.9倍,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排名一度由第6位下降到第7位。显然,浙江的经济发展绩效要好于江苏。

赴江浙沪学习考察报告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宽广深远的眼界永远属于那些勤于学习、思想解放、勇于进取的人们。此次考察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开阔眼界的良机,我们要铺下身子来在对比中找差距,在思考中找出路,以自警取代自满,以进取取代保守。通过学习真正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

(范文开心人提醒长时间工作要作息休息哦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圆满完成2005年工作的“六大指标、十大工程、十个跨越”,全面促进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2、要大力发扬团结奋进,求真务实,敢想敢闯敢干,争先争优争强的创业精神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敢为人先、争创一流,是江浙沪发展较快的重要原因;而发展缺乏大气势,是我们落后于江浙沪的一个重要原因。经济要超常规快速发展,气势至关重要,气势就是机遇,气势就是动力,气势就是先机,气势就是在发展过程中坚持站高一步,看远一步,想深一步。江浙沪等地就是以敢为人先的宏大气势,紧紧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机遇期,开拓进取,实现了经济的快速腾飞。我们面对千载难逢的开发机遇,全区人心思上,人心思富,必须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新的起点上不断自我加压,提升标杆,不断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

在江浙沪等地经济发展奇迹的后面,都有一种干事创业、敢闯敢冒敢做敢为的强大精神支持,而我们与这些先进地区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表现为勇气与胆略的差距。胆略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前提。在大多数地方还在谈私色变的时候,温州就顺应民间涌现出的创业愿望,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使这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贫瘠山区成为我国最富庶、繁华的地区之一,而这必然冒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我们面临大开发、大招商、大发展中出现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往往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拘泥于清规戒律,“口欲言而嗫嚅,足欲行而趔趄”,在循规蹈矩中束缚了自己,在争论和论证中丧失了机遇,贻误了发展。树立勇于改革创新的胆略,要害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果断破除束缚改革与发展的一切条条框框,想别人想不到的问题,干别人干不了的事情,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只要符合当地实际,不违反政策,有利于发展,就大胆地闯,大胆地试,看准了的,先干起来再说,先办成了再说,让实践作为最终检验标准。

江浙沪一带改革力度如此之大,发展速度如此之快,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一直在踏踏实实地苦干;而形式主义、表面文章、懒散虚假也正是我们落后于这些先进地区的根本原因。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有了求真务实的精神,眼界、气势、胆略才会有坚实的支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转变工作作风,说了算,定了干,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明确分工,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制,使各项工作有目标,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立说立行,狠抓落实。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教育,在全区干部中大力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领导干部要起到带头、表率作用,以身作则,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治理方式,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进一步加大工作权利、责任和利益的联系,做到责权利统一、责权利下放。积极探索干部人事改革新路子,放开视野选人用人,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定升迁。坚持干事创业的用人导向,建立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强化干事创业的组织基础,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惩治腐败者,鞭挞空谈者,让一大批有本事、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脱颖而出,成为改革创新的中坚,成为引

领经济发展的舵手。

4、加大民营经济发展力度

放开胆量,放开政策,放开领域,放开发展民营经济,既抓量的扩张,让民营经济星火燎原,铺天盖地,使民营经济成为全镇经济的“半壁江山”;又抓质的提高,强化治理,完善机制,提高素质,使民营经济成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是扩大融资渠道。温州市的基金会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民间资本转化成了产业资本,也可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有效形式促进民间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二是积极走出去,与本地和外地大型企业搞好联合,引进一些加工型项目,逐步形成“块状经济”。三是发动千家万户上项目,加快资本积累,搞好资本运营,为加速发展打下基础。

5、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大招商促进大开发,大开发促进大发展。在缺乏资金、技术、人才、治理理念的情况下,招商引资是滨州,更是**发展的唯一出路。只有招商,才有项目;有了项目,就有了税源;有了税源,就有了收入;有了收入,才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拉项目,更新观念培税源,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各种节、会为平台,以优惠政策来扶持,以诚信服务来推进,以落实招引服务责任制来保障。一是转变领导方式,党政领导要拿出大部分时间集中精力抓招商引资工作,落实招商引资项目,解决具体问题,既要引进外资,又要引进内资,既要重视招引项目,更要重视已招项目的推进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促使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形成产值和税收。在项目推进中,实行领导干部包重点项目,有关人员包一般项目制度,落实项目责任人,定期调度,全力推进。二是要抢抓机遇。目前,江浙沪等地区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仅有大量剩余资本,而且一些传统产业需要向内地转移,不少企业利用其技术、品牌、治理等方面的优势,实行低成本扩张,限于当地土地、电力资源,希望到内地合办企业、合作生产,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派出一支队伍建立办事机构,跟上工作,巩固考察成果。三是创新招商方式,采用委托招商、以

(范文开心人提醒长时间工作要作息休息哦商招商、亲朋招商等方式,注重招大项目、高科技项目、高税收项目上,力争引进3—5个过亿元的工业项目,为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6、加大优化环境力度

把优化软硬件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谁能抢先创造良好环境,谁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谁就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在改善硬环境上,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搞好城市规划,严禁乱搭乱建,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搞好资本运营,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做到美化、净化、亮化,提高城镇建设品位,增强吸引力。在改善软环境上,一方面坚持不懈地抓整治优化工作,既要抓各种案件的查处,又要建章立制;另一方面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搞好服务,真正做好亲商、安商、护商工作,让客商进得来、留得住、做得大,把帮投资者赢利,助投资者成功,为投资者服务作为工作的基点和重心,作为自己发展的前提,努力形成宽松、公平、开放的发展环境。

7、“一大”会址强党性昆山苏州创奇迹

2月20日,考察团一行,首先前往浙江嘉兴市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在绵绵细雨中,全体党员干部眼望南湖上烟雨中那艘小船,回想起中国共产党从此诞生,经过千辛万苦,逐渐发展壮大的80多年的奋斗历史,使在场全体党员都增强了党性,坚定了干好2004年工作的信心。

接着考察团又来到外企厂房星罗棋布的江苏省昆山市。昆山东邻上海,西依苏州,市域面积92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0万,辖15个镇和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昆山自费建设开发区,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走出了一条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昆山之路”,接连创下了多个全省乃至全国“第一”。昆山迅速实现了经济总量的扩张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已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一跃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宽裕、环境美丽的新兴工商城市,成为江苏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发展中的一个亮点。目前,昆山天天有“三个一”,即平均天天合同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平均天天出口1000万美元,平均天天财政收入1000多万元人民币。昆山坚持“富规划、穷开发、滚动发展、逐步到位”的开发方针,近年来,昆山把招商引资的主要着力点放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品牌公司、整机企业和重量级项目上,让一些龙头企业在昆山落地生根。通过龙头企业的纵向延伸,形成系列配套的产业链;横向拓展,形成优势

互补的企业集群;进而又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配套环境,促进产业基地的形成,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23家在昆山投资,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7亿美元。昆山的崛起是个奇迹。

随后,考察团一行又来到苏州工业园,在苏州工业园区,大片的现代化厂房,近50%的年经济增速,让考察团赞叹不已,而工业园区“授权式治理”、一站式服务,更让人耳目一新。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于1994年正式启动建设,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计划吸引各类投资1000亿美元,园区的发展目标是: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园林化的高科技工业园区。近10年来,园区已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开发水平最高、吸引外资最多的开发区之一。

8、流光溢彩大上海美仑美奂看城建

2月21日考察团一行来到上海浦东新区,考察浦东城市规划,走进上海,所到之处,抬眼就是赞叹号。上海把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首要条件和第一资源,上海人说:规划、经营是城市建设的“两条腿”。用市场手段“挖”建设资金,90年代初期,建立举债机制,放大政府投资规划,称为用“下代人的钱”;90年代中期,做好土地的文章,上海人把它称为花“上代人的钱”;90年代后期,建立开放性投融资机制,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称为用“当代人的钱”。上海城建投融资三次体制改革,真正做好了城市规划这篇文章。

二、十一市、县、镇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这次对十一市、县、镇的考察学习,所到之处处处体现了一个“大”字,大思路的谋划、大举措的行动、大手笔的建设、大跨越的发展,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实力雄厚

十一市、县、镇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财政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在全国遥遥领先,有的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提前进入小康社会。

2、产业结构调整快,工业化水平高

工贸兴市、工业强市在这十一个市、县、镇得到了充分印证。昆山、温州、西店等地原来都是以农业为主,但他们敢于抓住机遇,用足用活政策,政府因势利导,调整产业结构。昆山审时度势建设开发区,大力招商引资,走上工业化之路。温州着力构造“块状经济”,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的格局,2003年一产占4.6%,二产占57.3%,三产占38.1%。西店镇精心打造特色制造业,发展民营经济,咬定工业不放松,逐步形成全国生产基地。义乌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集聚周边工业产品,搞活商贸流通,占领了全国乃至世界市场。

3、民营

(范文开心人提醒长时间工作要作息休息哦经济快速膨胀,经济发展布满活力

江浙一带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主要靠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拉动,民营经济显示出巨大潜力和勃勃生气。一是发展速度快,所占比重大。2003年温州市个体工商户达22万户,非公有制企业5万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0%多,民营经济占到国民经济总量的97%。2003年第一季度,江苏省新发展私营企业21449户,新增从业人员22.33万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2.96%和18.97%。二是企业规模大,档次高。所考察地区年产值、销售收入几亿元、十几亿元的私营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随处可见。温州非公有制企业已组建集团190多家,并涌现了一批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集团。此外,民营经济从工业扩展到交通、旅游、金融、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温州大桥的经营权、文化中心的座位、出租车的牌号都被私人购买。

4、城市化进程快,基础设施投入大

考察所到之处,看到的不仅是漂亮的楼房、宽广的街道,而且到处都是鲜花绿地,一座座花园式中等城市正在悄然兴起。昆山、绍兴等城市虽然起步较晚,但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城市。“建设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您阅读的文章来源文秘写作网-文秘写作网互联网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他们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城市,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力度。昆山市,2003年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光种树就要投上4亿元,2003年昆山市城建投资超过50亿元,使昆山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新鲜、环境更美丽,改善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三、十一市、县、镇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1、以思想解放为前提,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江浙沪一带之所以发展快,就是因为敢闯、敢想、敢干、敢试,一是起点高。他们具有国际化、全球化、现代化的宽广视野,自觉置身于全国全球发展的

大背景中,来确定自己的发展坐标,从而不断出现国内首创、全国第一的新品牌、新举措,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领跑人”。二是定位准。苏州、昆山、义乌等地都是发挥他们的区位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商贸开发实现跨越发展。三是胆子大。在发展问题上,他们敢于大胆实践,敢于创新。1985年昆山市在没有得到任何认可的情况下,自己圈出土地自费创办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至1991年被江苏省列为重点开发区,1992年列为国家级开发区,这是全国第一家县办国家级开发区。为吸引高附加值的电子企业入园,他们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以“境内关外”模式,创办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通过积极努力,得到了国家认可,并推动了中心决策。温州的飞机场是在国家没有批准的情况下,大量吸收民资,“偷偷”修起来的,以后又去国家民航争取航线,得到了国家认可。用温州人的话来说,中心红头文件明令禁止,不让干的果断不干;中心红头文件没有规定,答应实验,在实践中创新经验,丰富中心文件;中心文件答应干的,要放开干、大胆干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宽广深远的眼界永远属于那些勤于学习、思想解放、勇于进取的人们。此次考察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开阔眼界的良机,我们要铺下身子来在对比中找差距,在思考中找出路,以自警取代自满,以进取取代保守。通过学习真正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

(范文开心人提醒长时间工作要作息休息哦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圆满完成2005年工作的“六大指标、十大工程、十个跨越”,全面促进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2、要大力发扬团结奋进,求真务实,敢想敢闯敢干,争先争优争强的创业精神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敢为人先、争创一流,是江浙沪发展较快的重要原因;而发展缺乏大气势,是我们落后于江浙沪的一个重要原因。经济要超常规快速发展,气势至关重要,气势就是机遇,气势就是动力,气势就是先机,气势就是在发展过程中坚持站高一步,看远一步,想深一步。江浙沪等地就是以敢为人先的宏大气势,紧紧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机遇期,开拓进取,实现了经济的快速腾飞。我们面对千载难逢的开发机遇,全区人心思上,人心思富,必须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新的起点上不断自我加压,提升标杆,不断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

在江浙沪等地经济发展奇迹的后面,都有一种干事创业、敢闯敢冒敢做敢为的强大精神支持,而我们与这些先进地区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表现为勇气与胆略的差距。胆略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前提。在大多数地方还在谈私色变的时候,温州就顺应民间涌现出的创业愿望,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使这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贫瘠山区成为我国最富庶、繁华的地区之一,而这必然冒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我们面临大开发、大招商、大发展中出现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往往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拘泥于清规戒律,“口欲言而嗫嚅,足欲行而趔趄”,在循规蹈矩中束缚了自己,在争论和论证中丧失了机遇,贻误了发展。树立勇于改革创新的胆略,要害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果断破除束缚改革与发展的一切条条框框,想别人想不到的问题,干别人干不了的事情,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只要符合当地实际,不违反政策,有利于发展,就大胆地闯,大胆地试,看准了的,先干起来再说,先办成了再说,让实践作为最终检验标准。

江浙沪一带改革力度如此之大,发展速度如此之快,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一直在踏踏实实地苦干;而形式主义、表面文章、懒散虚假也正是我们落后于这些先进地区的根本原因。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有了求真务实的精神,眼界、气势、胆略才会有坚实的支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转变工作作风,说了算,定了干,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明确分工,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制,使各项工作有目标,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立说立行,狠抓落实。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教育,在全区干部中大力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领导干部要起到带头、表率作用,以身作则,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治理方式,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进一步加大工作权利、责任和利益的联系,做到责权利统一、责权利下放。积极探索干部人事改革新路子,放开视野选人用人,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定升迁。坚持干事创业的用人导向,建立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强化干事创业的组织基础,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惩治腐败者,鞭挞空谈者,让一大批有本事、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脱颖而出,成为改革创新的中坚,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舵手。

4、加大民营经济发展力度

放开胆量,放开政策,放开领域,放开发展民营经济,既抓量的扩张,让民营经济星火燎原,铺天盖地,使民营经济成为全镇经济的“半壁江山”;又抓

质的提高,强化治理,完善机制,提高素质,使民营经济成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是扩大融资渠道。温州市的基金会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

民间资本转化成了产业资本,也可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有效形式促进民间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二是积极走出去,与本地和外地大型企业搞好联合,引进一些加工型项目,逐步形成“块状经济”。三是发动千家万户上项目,加快资本积累,搞好资本运营,为加速发展打下基础。

5、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大招商促进大开发,大开发促进大发展。在缺乏资金、技术、人才、治理理念的情况下,招商引资是滨州,更是**发展的唯一出路。只有招商,才有项目;有了项目,就有了税源;有了税源,就有了收入;有了收入,才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拉项目,更新观念培税源,要

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各种节、会为平台,以优惠政策来扶持,以诚信服务来推进,以落实招引服务责任制来保障。一是转变领导方式,党政领导要拿出大部

分时间集中精力抓招商引资工作,落实招商引资项目,解决具体问题,既要引进外资,又要引进内资,既要重视招引项目,更要重视已招项目的推进工作,采

取有力措施促使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形成产值和税收。在项目推进中,实行领导干部包重点项目,有关人员包一般项目制度,落实项目责任人,定期调度,全力推进。二是要抢抓机遇。目前,江浙沪等地区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仅有大量剩余资本,而且一些传统产业需要向内地转移,不少企业利

用其技术、品牌、治理等方面的优势,实行低成本扩张,限于当地土地、电力资源,希望到内地合办企业、合作生产,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派出一支队伍建立

办事机构,跟上工作,巩固考察成果。三是创新招商方式,采用委托招商、以

(范文开心人提醒长时间工作要作息休息哦商招商、亲朋招商等方式,注重招大项目、高科技项目、高税收项目上,力争引进3—5个过亿元的工业项目,为经

济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6、加大优化环境力度

把优化软硬件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谁能抢先创造良好环境,谁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谁就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在改善硬环境上,

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搞好城市规划,严禁乱搭乱建,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搞好资本运营,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做到美化、净化、亮化,提高城镇建设品位,

增强吸引力。在改善软环境上,一方面坚持不懈地抓整治优化工作,既要抓各种案件的查处,又要建章立制;另一方面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搞好服务,真正

做好亲商、安商、护商工作,让客商进得来、留得住、做得大,把帮投资者赢利,助投资者成功,为投资者服务作为工作的基点和重心,作为自己发展的前提,努力形成宽松、公平、开放的发展环境。

赴苏州、无锡、江宁三地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借鉴南方几个城市的先进经验,为了适应开发区的大开发大建设、快开发快建设的新局面,在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2007年6月25日至27日,我们规划建设系统一行数人赴江宁、苏州、无锡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期间,听取了苏州高新区浒墅关分区规划建设和经验介绍,并实地考察了苏州高新技术区、无锡新区、江宁开发区的园区建设情况。所到之处,看到的是大开发、大建设的园区建设场面和大规划、大发展的繁荣景象,

听到的奋勇争先、跨越发展的奋进之音,感受到的是苏南人高昂的精神形态和强烈的发展欲望。考察几个开发区在规划建设中工作的具体作法和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苏州高新区浒墅关分区2002年并入苏州高新区,才真正开始踏上发展的高速路;无锡新区也是经过近10年的爆炸式增长经济发展才跻身全国高新区三强之列;江宁开发区更是从一个县办自费开发的开发区起步而发展成南京地区对外开放的示范区、利用外资的集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三个开发区的快速发展除了其各自地理优势而言,他们都有一个重要的共性和前提,那就是而是树立起了强烈的发展意识,严格规划,统筹布局。

三个开发区在规划设计上运用的都是大手笔理念:开发之初无一不是以新城区定位、谋划之时无一不是把发展规模放眼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结合我区实际,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是,新区启动之时,一定要把握以下一几个原则

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无非“控制”与“管理”两个作用,“控制”指的就是在建设中防止无序建设,以免给后面更高层次的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阻碍。如若撇开规划搞建设,只会走入一个盲目跟风搞建设的死胡同,可能出现小项目星罗棋布而后进入的大项目无单宗大块土地可用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工业项目把中心地块挤占完毕而必须的商服配套设施无地建设的情况、还可能出现对那些缺乏长期规划的建筑进行反复拆迁情况。而所考察的三个苏南开发区,在这方面做法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在开发之初,把商业用地、公共配套用地控制起来、预留下来,留待开发区发展了

再拿出来开发,避免因为开发之初的“开发过热”给后续开发带来土地制约。

管理方面,更是我们需要认真反思与学习的地方。考察的三个苏南开发区,一条条整洁流畅的道路,两旁绿树掩映、高树绿丛背后一幢幢挺拔高大的厂房,让人如置花园社区一般,到处充满人性化的气息,完全出乎我们以前理念中的开发区单纯为工业厂房集中区的概念,这三个开发区真正做到了“筑巢引风”的真谛。看完苏南三个开发区,回思一下我们开发区的规划管理,我想我们应该做这样一些调整:a.保持道路循环系统的完整与通畅,只有一个完整的交通系统才可以向客商展示,我们是一个精心经营的园区,我们有一个完整的计划,我们有一个整体的思路,我们行进在有一个清晰目标的道路上,客商会因为进驻开发区后在开发区的发展中得到一份自已的成功(而不只是开发区一昧在指望进驻企业的投入而促使园区发展),这是一种有实力才有魅力的理念。当然,在形成一个完整与通畅的交通系统、营造一个大结构开发区的同时,我们大可不必贪大求快,在保证预留道路红线宽度前提下,道路路面宽度可以适当减窄以降低投入。b.绿化密植厚种,在苏南开发区,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绿墙、高树,几乎连围墙都看不到,因为围墙都被绿化树木给遮挡。围墙的高壁厚垒给人们带来的是隔阂、生硬,而用绿化树木营造的天然绿墙给人们带来的是生机、温馨。在绿化营造上我们需要再多做功夫,当然,考虑我们实际情况与地域关系,树木档次也不必一昧求好,

苏南开发区部分路段就种植有垂柳、杨树等低规格的苗木,通过高低档搭配,可以追求最大化经济效益。c.建筑退让一定要严格把关、严格控制,苏南开发区还给我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墙外绿化不够墙内补,保证用树木把厂区包裹得严严实实,这就要求厂区内建筑退让保证足够的空间能进行绿化营造。

在考察中,我们还注意到一点,大项目是提升园区形象的关键,大项目在拉动经济发展和结构升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提升园区形象的关键。大项目在建设用地方面统筹考虑,建设形象、厂区形象都高出一筹,成为各自园区的亮点。除了单个大投入的投资主体,各类园区也是实现提升园区形象的良好平台,集中精力抓好开发区内各类园区的规划建设工作,以重点园区的突破,带动全区形象的提升。

通过短短的三天时间学习考察,苏州、无锡、江宁三区在园区规划建设的经验丰富,成绩触动人心,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认真查找不足,坚定超常规发展的信心。

规划建设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