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钱》教案

《钱》教案

《钱》教案
《钱》教案

合理使用零用钱教案

合理使用零用钱教学设计 教者:肖英 2015/3/19 学情分析: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当一种学习用品或玩具开始盛行时,几乎50%—80%的学生都会去买。每天上学或放学时,学校门口的一些杂货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摊前围满了各年级的学生。这一切源于何处?我们想,也许是因为学生的零花钱渐渐多了起来,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的好些呢?有些父母在孩子上学前总会在他们兜里放上几元钱,让孩子买些零食和学习用品。在孩子出门玩耍时也会给孩子准备一些花费,这些零花钱也是家长对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投资。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口袋里的零花钱渐渐多了起来。有了钱,该怎么使用?我们看到有些孩子能自主地选择自己心爱的书籍、需要的学具;肚子饿了,不用等着晚下班的父母,自己买上一个小面包。但也有学生,因为有了零花钱,口袋里出现了一大叠一大叠的玩具卡,一个又一个小饰品。其实,一个人的很多习惯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从一个学生对待零用钱的态度就能折射出将来当家理财的点点滴滴。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学生处理零花钱的习惯,培养孩子健康的金钱观和理财能力,促进他们良好素质的形成。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手中零用钱来之不易,了解怎样合理的使用零用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2、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体会父母的辛劳,增强合理使用零用钱的意识。 3、能力目标:通过收信资料及调查、采访等方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养成自主、合作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课前准备: 调查和访问,收集资料和信息。主要完成零花钱来源、学生零花钱数目零花钱的主要用途、家庭情况等调查任务。(事先把学习资料读好,做好)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认真思考。 (内容:老师每天上、下班,都要从学校门口和学校周边经过,而每一次经过都重现着同一个画面。就是在门口及周边的食杂店里、小摊上总是挤满了小学生,当时我把画面给拍了下来。请看: 2、师:看了这么熟悉的画面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买零食的坏习惯屡禁不止呢?同学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零用钱?这些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吃零食有什么坏处呢? 3、过渡谈话:是啊,你们的零用钱是父母辛辛苦苦劳动得来的,是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那么,零花钱该怎样用才合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板书课题:合理使用零用钱)

《钱.》的教案

《钱》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希望通过整体阅读感知和重点语句的探究理解,走进文本,理清由“钱”所折射出的“经济学脉络”,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并由此出发,联系个人体验,批判性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同时反观自己的价值观,达到学生语文素养和价值取向的均衡发展。 二、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三、教学思路 1.走进文本 (1)从“钱”的角度,梳理本文的“经济学脉络”。 (2)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走出文本 (1)与文本对话:由文本引发值得关注的问题。 (2)与作者对话:探究作者的观点。 (3)与自己对话:反观自己的情感价值观。 四、教学目标 (1)走进文本:训练检索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2)走出文本:批判性地接受作者的观点的能力。 五、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1)“钱”是什么? (2)“钱”有什么作用? (3)“钱”的外在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5)在阅读本文时,你所遇到的问题。 (二)动画激趣 播放Flash作品《钱、钱、钱》 通过上面的这首儿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这几十年间,“钱”这个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让我们随着经济学家王则柯的笔触,来了解“钱”几千年来的变化。 (三)走进文本 走进经济学家笔下的“钱” 1.整体感知 目标设定:根据“钱”的外在形态变化,梳理“经济学脉络”。 能力训练:检索信息、归纳概括。 问题设置:用原文的句子回答以下问题: (1)“钱”是什么? “是一种信用符号。” (2)“钱”的外在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最早的…钱?是兽皮,是贝壳,甚至是笨重的铁块,到了现在,世界各国无一例外都使用一种特殊印刷的薄纸——纸币。” (3)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方便。

认识钱币教案

认识钱币 活动目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能围绕问题开展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交流合作等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知道如何识别钱币真伪,钱币的演变历史,钱币的构造,图案以及保护钱币的措施。 【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要保护钱币,要抵制假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调查收集资料进一步了解钱币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学生利用上网,调查,采访等形式,收集相关资料了解钱币的知识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各种钱币的实物和查阅相关资料(上网、调查、采访、图书馆等) 教师准备:收集资料,自制幻灯片 板书设计 认识钱币 ---系列活动之一认识人民币 图案意义 防伪种类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老师发现你们组收集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钱币,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收集的是些什么样的钱币?(学生介绍收集的各种钱币) 师:同学们收集的钱币可真多,你们知道钱币最早是怎样产生的呢?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总结) 师:老师也从网上收集到了一些钱币的图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 (出示幻灯) 师:我们的钱币在历史的舞台上不断的发生变化,建国以后,我国把钱币正式命名为“人民币”,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钱币的系列活动一、认识钱币。(出示幻灯) 二探讨研究交流 1选择主题 你们想了解人民币的哪些知识呢?请同学门畅所欲言,看谁提的问题最富有价值。(边说边板书) 我们以小组形式,针对提出来的问题进行研究,首先,确定好自己的研究课题,可以研究1-2种,在研究过程中要把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交流,最后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小组汇报时,其他同学要认真听,不同的要给予及时补充。(学生开始研究) 2汇报研究成果 说一说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认识钱币组成自由合作小组,经过你们的调查了解,研究合作,相信同学们在有效的计划下,一定会大有收获,请你们把在活动中的发现,了解以及收获讲给同学们听。(学生分组进行汇报交流) 议一议 人民币在历史进程中,同祖国的发展一起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人民币的不断发行标志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标志着与世界

需要多少钱教学设计

《需要多少钱》教学设计 1、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乘法,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 教材分析:此部分教学是建立在乘法口诀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探究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计算方法。在组织讨论交流时,要倡导算法多样化,对于口算方法,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就行。 学生分析:榆林高新第一小学,师资力量雄厚,现代化教学设备正趋于完善,学生生源较好。所执教的三年二班共有学生63人,学生已使用北师大教材两年,他们喜欢上数学课,善于独立思考,同时乐于小组合作交流,该班学生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学生敢说敢想,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磁力板、图片、胶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星期天,淘气、笑笑还有他们的好朋友一起到海边玩,在海边的附近商店里,他们买了好多东西,想请大家帮助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你们愿意吗?(出示挂图) (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进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二目标呈现 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三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明确游泳圈每个12元,球每个15元)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引出问题“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意图: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引出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4)探究“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鼓励算

《正确对待金钱》教学设计

必修1第一单元综合探究 《正确对待金钱》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节的设计,我主要秉承新课程理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图引导学生从接受性、知识性、封闭性的学习走向探究性、方法性、开放性的学习,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标要求: 理解金钱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高一学生对于如何认识对待金钱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初步的认识,但这种体验和认识是欠完整的,甚至是偏颇的,学生中存在着乱花钱的现象,部分人有拜金主义倾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是要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对于货币的本质,职能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要以这些基础知识为理论依据。 ●学习心理:直观性的材料能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为使思想教育作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本节课采用大量的直观性材料。学生具有较强的表达个人观点的愿望,教师要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采取讨论、合作、辩论等形式的授课,学生乐于接受,能较好的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了解商品价格与价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关系,熟悉各种各样的消费方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从而学会在市场经济中如何理智的花钱、理性的消费,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对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知识的总结、回顾与升华。 二、教学目标: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如何正确地对待金钱。 (二)过程与方法: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搜集材料、参与探究、讨论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运用各种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精神。为正确的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打下基础。三、教学重点、难点: 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情我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我的零花钱教案

我的零花钱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我的零花钱 ---------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指导课 浦城县忠信小学:潘迪辉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零花钱,能正确合理地使用自己的零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归纳和整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选择研究课题的方法。 3、能通顺、清楚地表述课题。 二、课前准备:小磁铁若干块、纸条、水笔、水彩笔 三、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激发兴趣 1、由幻灯片导入(100元的人民币) 2、师:同学们你们都有零花钱吗(有)每天有多少零花钱(生答)零花钱是从哪里来的怎么使用 (二)由图入手,引出问题 1、出示幻灯片:(学生买零食和上网吧的图片) 师:看到同学们这样使用零花钱,你们有什么看法? 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引导。 2引导学生提问。 师:对于小学生的零花钱,你最关心,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指名回答。 3、出示幻灯片:对于零花钱你最关心、最感兴趣怕问题是什么?在 小组里和你的小伙伴互相讨论。 4、出示幻灯片:1、两人或三人合作确定一个共同感谢兴趣的问题写 在纸上。 2、注意字迹工整,语句通顺,表述准确。 3、问题写好后,贴到黑板上。 5、小结:刚才我们完成了选题的第一步,也就是提出问题。 (三)、筛选问题,归类问题 1、师:看到这么多问题,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第二步,就是筛选问题。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尝试着对问题进行筛选。 (重复的留其一、相近的归为一类、不属于这个范畴的删去) 3、教师进行整理归类 (大致分为:来源、数量、使用方法、用途等) (四)尊重意愿,确立课题 1、师:经过同学们的筛选、整理,我们把问题分成了这样几类。下面每一个小组商量,确定自己小组将要研究的问题。 2、汇报。 3、确定课题 师:刚才各个小组选定的只是研究的问题,还不是课题。请同学看大屏幕

钱教案设计

篇一:《钱》教学设计 《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根据“钱”的外在形态,能梳理“经济学的脉络”。 2.抓住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写作目的。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探究有效避免“钱灾”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走进作品,认识钱与经济的关系,探究经济学发展的脉络,探究有效避免“钱灾”的方法。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 教学难点:探究经济学发展的脉络 教学方法: 1、通过默读,让学生读文了解文意。 2 、通过提问、思考、讨论、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钱”是什么?“钱”有什么作用? 2、“钱”在外在形态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二、新课导入:用视频展示了货币的一组图,际入钱的话题。 三、课堂导学: 1、读课文,想想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文章第二段“从钱的角度,探究一下其中经济学脉络。可以让我们在‘亚洲世纪到来’之类的说法面前保持清醒。” 补充:“经济学”这个概念的含义---研究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用其应用的科学的总称。 2、“钱”是什么? 明确:“是一种作用符号,随时可以兑换为等值实物。” 3、“钱”的外在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读课文后,找出相关句子。 明确:[“最早的“钱”是兽皮,是贝壳,甚至是笨重的铁块,到现在,世界各国无一例外都使用一种特殊印刷的簿纸--纸币。”] 板书:兽皮、贝壳---纸币---铜金银---纸币---电子货币 4、你能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一下“经济学的脉络”吗? ----学生讨论研究 [明确:(1)区域经济的渗透,比较公平的等价交易。 (2)近1000年内人类为了追求和占有展开的征服和掠夺,使经济活动突破国家和地区界限,进而全球化。 (3)今天“互利双赢“的具有新特点的经济活动。] 四、问题探究: 1、为什么说“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 概括归纳: 轻:是钱变成纸币后,实际重量轻了。 重:是钱变成纸币后,它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大了,它承载的内容多了、重了。

合理使用零用钱教案

合理使用零用钱教学设计 教者:肖英2015/3/19 学情分析: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当一种学习用品或玩具开始盛行时,几乎50%—80%的学生都会去买。每天上学或放学时,学校门口的一些杂货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摊前围满了各年级的学生。这一切源于何处?我们想,也许是因为学生的零花钱渐渐多了起来,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的好些呢?有些父母在孩子上学前总会在他们兜里放上几元钱,让孩子买些零食和学习用品。在孩子出门玩耍时也会给孩子准备一些花费,这些零花钱也是家长对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投资。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口袋里的零花钱渐渐多了起来。有了钱,该怎么使用?我们看到有些孩子能自主地选择自己心爱的书籍、需要的学具;肚子饿了,不用等着晚下班的父母,自己买上一个小面包。但也有学生,因为有了零花钱,口袋里出现了一大叠一大叠的玩具卡,一个又一个小饰品。其实,一个人的很多习惯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从一个学生对待零用钱的态度就能折射出将来当家理财的点点滴滴。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学生处理零花钱的习惯,培养孩子健康的金钱观和理财能力,促进他们良好素质的形成。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手中零用钱来之不易,了解怎样合理的使用零用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2、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体会父母的辛劳,增强合理使用零用钱的意识。

3、能力目标:通过收信资料及调查、采访等方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养成自主、合作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课前准备: 调查和访问,收集资料和信息。主要完成零花钱来源、学生零花钱数目零花钱的主要用途、家庭情况等调查任务。(事先把学习资料读好,做好)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认真思考。 (内容:老师每天上、下班,都要从学校门口和学校周边经过,而每一次经过都重现着同一个画面。就是在门口及周边的食杂店里、小摊上总是挤满了小学生,当时我把画面给拍了下来。请看: 2、师:看了这么熟悉的画面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买零食的坏习惯屡禁不止呢?同学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零用钱?这些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吃零食有什么坏处呢? 3、过渡谈话:是啊,你们的零用钱是父母辛辛苦苦劳动得来的,是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那么,零花钱该怎样用才合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板书课题:合理使用零用钱) 二、探究讨论 1、调查:同学们,说说平时自己怎么花零用钱?(出示调查问卷) 2、调查零花钱来源,感受父母赚钱不易 3、讨论怎么样才能合理支配零用钱。 (1)、小组讨论,请代表发言“怎样用钱,为什么要这样”的观点。 (2)、通过同学代表发言,总结本班同学花零用钱的几个大的方向。以漫画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

钱该怎样花教学设计

《钱该怎样花》教学设计 【设计者】新密市大隗镇孙沟中心小学尚丽娜 【教材】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第50页 【内容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纷纷进走小康生活,家庭的富裕,也让小学生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小学生从口袋中掏钱,少则5元,多则10元、20元,甚至50元、100元……俨然是一个校园“大款”。他们初步参与社会经济生活,急切需要拥有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理念,具备一定的消费常识和技巧,以利于他们适应社会的飞速变化。此时,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引导孩子正确花零用钱,会使还没有正确花钱观的孩子,进入一个乱花钱的怪圈,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品德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为新时代小学生的健康发展铺桥搭路。《钱该怎样花》一文是《品德与社会》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教材通过图片、话题和活动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有所放弃,了解花钱应该有计划要合理支出,从而体会家庭责任感,学会为家庭分忧。 【学情分析】 现在小学生普遍比较有钱,一个星期零用钱少则几元,多则几十元。零用钱使用也五花八门:有的主要用于买文具、书籍等学习用品;有的则主要用于买零食、买玩具,而且目前市场上小孩子常吃的零食进货渠道及不规范,存在严重的卫生安全隐患,而玩具市场更是挖空心思,迎合小学生好奇等心量特点,制造一些整人、恐怖之类的玩具,如……,有的则会用零花钱买游戏充值卡……而这一切正严重影响小学生健康心理的成长。零用钱使用监管松驰不一。有些家长能用心引导孩子正确使用零用钱;有些家长却有放任的态度。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家庭收入的来源,体会到父母挣钱的不容易。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交流体会,让学生具有家庭责任感,懂得为家长分忧,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 2.能力目标:通过开展计划花钱的活动,使学生懂得花钱应该有计划,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3.知识目标:通过家庭调查,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有所放弃。(目标确立意图: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要结合小学生生活实际、教材内容与课前调查,从学生实际出发,解决学生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懂得在消费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和放弃。 2、学会节约,形成合理的消费观。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调查家庭成员所需的调查表。 学生准备:每人一张调查表,填好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父母想要的东西并和家长一起商量哪些想要得马上能实现,哪些需要过一段时间,哪些近期不能实现。(通过调查,使学生感受到每个人都会有多种需求) 【课时安排】一课时

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精选版

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我们先来齐读课题《金钱的魔力》,看到课题,马上想起“钱财能使鬼推磨”这句俗语。金钱的魔力究竟有多大他能把一个人改变到什么程度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金钱的魔力》。 二、复习旧知: 1、介绍背景。马克·吐温生活在19世纪60~70年代,发表幽默短篇共70篇。他的文学作品以极度夸张、幽默、滑稽着称。他的幽默滑稽出自严肃的创作目的。他以幽默、讽喻的手法来揭露当时的社会现象:种族歧视、新闻界的乌烟瘴气、投机心理以及社会道德的错位与虚伪等等。《金钱的魔力》节选的就是得到一百万之后的主人公去买衣服前后受到的不同的待遇。看到这儿,一方面觉得主人公很“幸运”,同时又想到:店铺伙计和老板态度的改变,不就是因为那一百万金钱吗金钱的魔力已经发生效应。 2、检查生字情况。(本课的难字、近义词、反义词、记住在生字词中让学生口答) 二:讲授新课 1、把课文分段、并说出每一大段的段意。(提问学生)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师:托德、老板、“我”三个在请金钱的魔力下发生什么变化请大家细读课文完成你手中的作业。 出示: 学生读书、填写、然后交流汇报。 生:因为没有钱,我很胆怯,托德看不起我,老板对我不理不睬;因为有了钱,托德见到我眉开眼笑,老板对我应勤招待,我很自信地走出成衣店。 生:因为没有钱,我被别人看不起,托德一脸刻薄的表情对我,老板根本就不屑于走出来;因为有了钱,托德殷勤的招待,老板亲自给我找衣服量尺寸,我像上帝一样,得到了最好的服务。生:因为没有钱,我被人当作乞丐,托德恨不得把我赶出去,老板不出来见我;因为有了钱,托德马上由刻薄变得热情,老板更是殷勤的招待我并把我送出门,我心中很快乐。 师:同样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表述出同样的答案,同学们真了不起,我知道这些感受是不会凭空得来的。你们都是从哪些语段中得出的呢 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特点

第1课钱教案

第1 钱教案 自主预习篇 【语文百花苑】 金钱花 罗隐 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 这是一首托物寄意的诗。金钱花即旋覆花,夏秋开花,花色金黄,花朵圆而覆下,中央呈筒状,形如铜钱,娇美可爱。诗题“金钱花”,然而其主旨并不在咏花。 起句“占得佳名绕树芳”,一开头,诗人就极口称赞花的名字起得好。“依依相伴向秋光”,与上一句意脉相通。金钱花一朵挨着一朵,丛丛簇簇,就像情投意合的伴侣,卿卿我我,亲密无间,给人以悦目怡心、美不胜收之感。作者把金钱花写得多么楚楚动人,可亲可爱。后二句,出言冷隽,恰似一把锋利的匕首,一下戳穿了剥削者残酷无情、贪得无厌的本性。由此可见,作者越是渲染金钱花的姿色和芳香,越能反衬出议论的力量。前后鲜明的对照,突出了诗的主旨。而后二句中作者故意欲擒先纵,先用了一个假设的口气,随后一个“尽”字,予以坚决肯定。诗意迭宕,显得更加有力。罗隐的诗,笔锋犀利泼辣,善于把冷隽的讽刺与深沉的愤怒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堪称别具一格。此诗就表现出这个特色。 【文本链接】 走近作者 王则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长期致力于我国经济学教育现代化的工作,并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提供意见,是我国最早研究介绍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经济学家,而且在我国经济学界中,王则柯教授是少数能用流畅的语言,将经济学的高深和精妙通俗化,并传达给大众的经济学家之一,几十年来为读者奉献了众多畅销作品。曾发表《“西方经济学”不是一个科学的学科概念》、《下决心重写政治经济学》等论文数十篇,共出版著作《经济学直面现实》、《游学北美》、《博弈论平话》、《拓扑学方法和经济学应用》、《童心与发现》、《我们都是纳税人》、《爱心护天才》、《岭南笔记》和《经济学家成长的故事》等20多种。 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随笔,历来文字平易晓畅,质朴中流露出他的智慧和人文关怀。以在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济学功底为底色,小事随手写来,总别有一番意味。 2背景资料 20世纪末,中国经过近水楼台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语,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作者在中华民族励精图治以昂扬的姿

我的零花钱教学设计

《我的零花钱,我做主》教案设计 太和九小:方羽 一、选题背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一些个体商业者家庭,收入剧增,金钱代替了对孩子的教育,独生子女家庭,往往又是“缺什么也不能缺了孩子的零花钱”。再加上市场的各种促销不断迎合孩子的口味,造就相当一部分学生敢花钱、乱花钱、见钱眼开,整天零食不离口,玩具不离手,这样严重危害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又助长了学生追慕虚荣的风气。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学校、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负《我的零花钱,我做主》的课题,通过学生的担。为此,确立积极参与,规范自己的行为,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学会理财,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通过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实践与研究能力。 三、活动形式 1、收集资料和信息 2、小组调查访问 3、交流汇报 四、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略)

总结交流阶段:汇报课 1 / 5 师:同学们,我们的综合课堂是开心的课堂,精彩的课堂,让我们喊出我们的活动口号:综合课堂,快乐无限!这段《我的零 花钱,我做主》的活动课题,大家都时间我们确定了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大家在老师的活动 方法指导下已经展开了调查、访问、讨论、研究和一些成果的整理,现在就请各小组把你们的劳动成果展示出来吧! 师:同学们,翻翻我们的口袋,似乎都能找到一点零花钱,我们同学的零花钱又有多少呢?我们手中的零花钱到底从哪儿来的?请开心调查组为我们汇报。 第一组(开心调查组):我组成员自己动手设计了调查问卷,小 学生每天的零花钱消费金额调查表。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同学每天的零花钱一般在10元到20元,其次是5元到10元, 接着是20元到30元,然后是5元以下,最后是30元以上。零 花钱的来源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亲戚或是自己挣的。 师:看样子我们大家的零花钱不少哦!我们的同学到底把这一大笔零花钱花在哪里呢?请听无敌侦探组的汇报。 第二组(无敌侦探组):我组对零花钱主要用途方面进行调查, 经过观察和跟踪采访,发现学校周边的小商店、玩具店等是同学们经常光顾的地方,特别是放学后,上学前,这些店里都挤满了同学,甚至校门口的那些小摊,也吸引了不少同2 / 5 学,看来同学们的零花钱主要消费在这里了,因此,我组动手设

2021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认识钱币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钱币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钱币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内容,会说出自家附近的景象(或商店、物品),可以分辨两种以上的钱币,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认识钱币教案吧。 设计意图 钱币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认识钱币是生存的基本,在学习《9的加减》的基础上让幼儿自身投入到钱币的买卖游戏,进一步来学习《10的组成》这堂课。 活动目标: 1、会说出自家附近的景象(或商店、物品)。 2、可以分辨两种以上的钱币。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1、讨论:“你的家附近有什么?”“有什么商店?”(可画成图画) 2、买卖游戏: 小朋友当钱币,男生每人代表2元,每个女生则为1员,由老师当杂货店老板。 (1)、请小朋友随着老师的铃鼓声音自由走动,当铃鼓声停止时,老板会问:“要买什么?” 小朋友回答:“糖果(或其它答案)” 老板:“一包糖果要5元。” 小朋友必须凑齐5元的组合,例:2个男生加1个女生,或5个女生一组,凑足钱数后的那一组立刻蹲下来。

(2)、玩一会儿以后,请一位小朋友当老板,老师则加入幼儿行列。每次买的金额总数勿超过10元。 3、认识各种钱币 (1)、硬币:1角、5角、1元。 (2)、纸币:1、2、10、20、50、100元。 (3)、硬币、纸币混合做比较。 4、全班制作糖果 (1)、玻璃纸糖果 (2)、蜡光纸糖果 活动延伸 本活动的作品可延为“糖果店”主题(开店卖糖果)。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存零用钱教学设计2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存零用钱》学习目标: 1、结合“存零用钱”的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应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合作、自主、探索的数学学习好-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课前准备: 课件、草稿纸 教学过程: 一、督预示标 1、导入(淘气的储钱罐) 淘气翻出自己的储钱罐,在计算自己两个月来一共存了多少零用钱,我们今天来帮他算一算,好吗?(齐读小数) 2、通过预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数学技能? 3、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1)、结合“存零用钱”的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应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合作、自主、探索的数学学习好-习惯。 生:齐读学习目标 二、自学梳理 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1、11.5元=____元____角=____角 3.2元=____元____角=____角 心算11.5元+3.2元=? 2、想一想,说一说“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师读,生仔细看。 三、小组答疑 1、前后桌组成学习小组 2、看书学习,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共同探究“自学提示”的两道题,并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什么疑问在小组中讨论解决。 四、展示评价 1、计算我们方法多 学生说出自己小组的算法, 师:我们能不能像我们前面学习过的整数加减法列出竖式,直接算出结果呢? 怎么列竖式?(指两名学生上台展示) 师:启发攻克方法(我们从元、角、分认识了解了小数,我们还从元、

角、分来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元对元,角对角加在一起。 2、淘气爱心系灾区 学生自己动手算一算,指名汇报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3、我们走在智慧路上 生总结汇报;(七嘴八舌) 老师的提示;(课件出示) 小数点对齐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对齐,这样就可以直接相加减了。这和整数加减法的数位对齐的道理是一样的。 注意:小数点拖下来。 师读,生认真听; 4、我们来小结 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要对齐,即元对元、角对角……),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齐读两遍,记在心中) 5、学以致用 指名直接说出结果 五、联系拓展 1、对对碰 指三名学生直接说出算式。 2、世事洞明皆学问,生活处处有数学 仔细读题,理解题意,自己做在草稿纸上。 六、总结导预

《钱》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钱》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希望通过整体阅读感知和重点语句的探究理解, 走进文本,理清由“钱”所折射出的“经济学脉络”,深入 理解作者的观点,并由此出发,联系个人体验,批判性地理 解作者的观点,同时反观自己的价值观,达到学生语文素养 和价值取向的均衡发展。 二、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三、教学思路 1.走进文本 (1)从“钱”的角度,梳理本文的“经济学脉络”。 (2)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走出文本 (1)与文本对话:由文本引发值得关注的问题。 (2)与作者对话:探究作者的观点。 (3)与自己对话:反观自己的情感价值观。 四、教学目标 (1)走进文本:训练检索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2)走出文本:批判性地接受作者的观点的能力。 五、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1)“钱”是什么? (2)“钱”有什么作用? (3)“钱”的外在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5)在阅读本文时,你所遇到的问题。 (二)动画激趣 播放Flash作品《钱、钱、钱》 通过上面的这首儿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这几十年间,“钱”这个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让我们随着经 济学家王则柯的笔触,来了解“钱”几千年来的变化。 (三)走进文本 走进经济学家笔下的“钱” 1.整体感知 目标设定:根据“钱”的外在形态变化,梳理“经济学 脉络”。 能力训练:检索信息、归纳概括。 问题设置:用原文的句子回答以下问题: (1)“钱”是什么? “是一种信用符号。”

(2)“钱”的外在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最早的‘钱’是兽皮,是贝壳,甚至是笨重的铁块, 到了现在,世界各国无一例外都使用一种特殊印刷的薄纸-- 纸币。” (3)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方便。 (4)“方便”了什么? 贸易。 (5)贸易的变化是怎样使“钱”的外在形态发生变化的? 以物易物-以特殊符号易物-以金银易物-以纸币易物-以 电子货币易物。 自给自足-小范围的交换-地区贸易-全国贸易-国家和地 区之间的贸易-世界贸易(地球村)。 这就是经济学家要向我们展示的“经济学脉络”了。 板书: 外在形态变化: 兽皮、贝壳--特殊符号--金银铜--纸币--电子货币 经济学脉络: 自给自足--小范围的交换--地区贸易--全国贸易--国家 和地区之间的贸易--世界贸易(地球村)。 小结: 《钱》的行文相当巧妙。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存零用钱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存零用钱教学设计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存零用钱》 教 学 设 计 浚县善堂镇中心小学:单好民 学习目标: 1、结合“存零用钱”的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应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合作、自主、探索的数学学习好-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课前准备: 课件、草稿纸 教学过程: 一、督预示标 1、导入(淘气的储钱罐)

淘气翻出自己的储钱罐,在计算自己两个月来一共存了多少零用钱,我们今天来帮他算一算,好吗?(齐读小数) 2、通过预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数学技能? 3、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1)、结合“存零用钱”的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应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合作、自主、探索的数学学习好-习惯。 生:齐读学习目标 二、自学梳理 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1、11.5元=____元____角=____角 3.2元=____元____角=____角 心算 11.5元+3.2元=? 2、想一想,说一说“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师读,生仔细看。 三、小组答疑 1、前后桌组成学习小组 2、看书学习,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共同探究“自学提示”的两道题,并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什么疑问在小组中讨论解决。 四、展示评价 1、计算我们方法多 学生说出自己小组的算法, 师:我们能不能像我们前面学习过的整数加减法列出竖式,直接算出结果呢?

金钱的魔力优秀获奖教学设计说明

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赛课获奖案例 一、开门见山,谈话激趣 1、揭题,读题 2、当你读到魔力的时候,你会想起谁?(谦魔术师) 当你读到这七个字的时候会想起一句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提笔把他积累下来。 师板书:把“鬼”写大。 见过鬼吗?这句俗语中鬼肯定是人,指的是哪类人? 这类人拥有一个共同的爹妈: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完成两项任务:A把课文中鬼抓出来,圈起来。 B用几句话概括地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反馈: (1)鬼是谁?(托德老板) 还有一个人(我)这个我指谁?马克吐温笔下的一个人物,所以聪明的你肯定会会提醒我加上引号。 (2)根据人物的出场顺序来说。 三、比较阅读,感受托德 1、找出证据证明他们是鬼。找出描写托德鬼相的句子画下来,并试着用词语写他的鬼品。 2、交流: 句子1、我等候着,一直等到――― (1)什么鬼品?用四个字概括(以貌取人)最能看出以貌取人的是哪个词?(蹩脚)蹩脚的衣服是怎样的衣服?蹩脚的衣服用一个字概括:差 (2)可见他是多么的――以貌取人学生板书 句子2、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 (1)写了什么鬼品?(刻薄) (2)你们怎么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刻薄的鬼品? 生:啊,哼――― 从语气词感受到。 用鼻子说话会很伤人。 生:只会―― 这样的话叫什么话?(反话)他心里的意思是什么?有一句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句子3:他微笑着接了过去――― (1)这一段是抓住了托德的什么来写的?(笑容) (2)对笑有研究吗?说出十种以上的笑。 (3)出示笑的词语:最自然的笑:眉开眼笑 最过瘾的笑:捧腹大笑 (4)托德是哪种笑:皮笑肉不笑 (4)老师找到了一副图片(沙皮狗),看看像不像托德。 (5)对照课文:有什么纹,就像――又像―――

正确对待金钱教案

正确对待金钱教案 探究目标(意图): 培养收集相关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2培养剖析各种观点的思维辨析能力 3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4展示并分享合作探究成果 探究手段: 搜集相关报刊、杂志2搜索网络资源3问卷调查4其他探究过程(活动策划):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有的负责收集外国名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古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当代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各种典型事例。小组各负其责,每个小组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以便堂交流。 2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在老师的指导下,事先编制有关金钱观的调查问卷,将问卷发给周围人填写,将问卷回收后进行统计分析。 探究提示: .金钱不是万能的,离开金钱是万万不行的。 2.可从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等角度探究金钱并不

神秘。 3.金钱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不在于金钱本身,而在于人们对金钱的态度。 4.我们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去致富,并且对金钱要用之有度,用之有方。 成果展示:出一期黑板报或写一篇小论文 趣味案例: 洛克菲勒与一毛钱 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是美国19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洛克菲勒享有98岁高寿,他的一生至少赚进了10亿美元,捐出的就有9亿千万。他平时花钱十分节俭。 洛克菲勒习惯到一家熟悉的餐厅用餐,餐后给服务生一毛五分钱的小费。有一天,不知何故,他只给了分钱。 服务生不禁埋怨说:“如果我像你那样有钱的话,我绝不吝啬那一毛钱。”洛克菲勒笑了笑说:“这就是你为何一辈子当服务生的缘故。” 几位反贪局长的金钱观。 (1)苏州市检察院反贪局局长说,从事这么多年反贪工作,经历过犯罪分子企图送我10万元钱诱惑的考验,也听到过朋友让我辞职开公司、当律师赚大钱的劝告,但我始终认为,追求金钱不应成为人生的唯一目标,否则就会走入迷途。查办苏州市外经委原副主任一案对我触动很大,他在

爷爷的压岁钱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爷爷的压岁钱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爷爷三次给“我”压岁钱的情景中,感悟爷爷的良苦用心。 2.认识5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生字,理解文中的生词。 3.在读中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具体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爷爷说话的深刻含意,从爷爷的话语中感受对“我”的关爱和深切希望,体会爷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楚叙述顺序,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法:读中感悟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过春节你们一定能收到压岁钱。 2.有这样一位爷爷,他给孙子压岁钱的方式与大家的不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补充板书后出现课题:爷爷的压岁钱。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扫除阅读障碍(纠正读音,辨识生字词)。强调“嚼”是多音字。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的顺序。 3.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小组朗读互查字词 要求:圈画课文中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在读中认识这些字。并把个别不认识的字

通过小组成员的帮助能够正确认读。 三、再读课文 1.围绕词眼“良苦用心”理解全文,良苦用心什么意思,爷爷的良苦用心体现在哪? 2.默读2——6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从哪感受到爷爷的良苦用心。爷爷三次给“我”压岁钱,每次都将钱放在了不同的地方,他为什么这么做?未说的话是什么?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1)爷爷为什么要把钱藏在鸡窝里?为什么要叫“我”“去抓一把米来,喂喂这几只鸡”? 让学生明白:爷爷想告诉自己的孙子,这些钱是靠卖鸡蛋攒的,农家的零用钱的来之不易,让孩子“抓一把米来,喂喂这几只鸡”是让孩子从小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小结:在20世纪70年代里爷爷叫我给鸡喂米其实是想告诉我——农家零用钱来之不易。是鸡使我们的生活好了一点点,鸡是我们的希望,孩子从小要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2)试想想,爷爷把压岁钱放在“菜园子”又是想告诉孩子什么? 10岁那年: 从爷爷“慢慢蹲下身”让你想到了什么? 爷爷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压岁钱在什么地方,而要叫我去量,去扒呢?这又让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是土地让我们有了菜,有了五谷杂粮,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本。爷爷要交给我的是一个道理——想得到就必须付出劳动。我们要靠土地、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生存。 (3)试想想,爷爷把压岁钱放在“自己的口袋里”又是想告诉孩子什么? 12岁那年 随着学生交流出示: 爷爷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以后你长大了,记住,自己的钱在自己身上装着呢!” 爷爷把最大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爷爷的希望是什么呢? “自己的钱在自己的身上”,这里的钱单单指钱吗?(能力、前途、命运等) 小结:这就是爷爷的话,他是想告诉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本领,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自己的那片天空要靠自己去撑,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感情朗读,深化体验。指导学生读一读爷爷的话。 4.当时对于爷爷的“良苦用心”我能体会到吗?动笔画一画我的表现。

存零用钱教学设计

存零用钱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单元课时:第八单元第 3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感,理解小数加减法运算的意义,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和一定的笔算技能。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认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都有存零用钱的习惯吗? 淘气从来不乱花钱,他喜欢把零用钱都存起来用到有用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看他1月、2月存零用钱的情况好不好?(课件演示)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计算最简单的问题,好不好?淘气这两个月一共存了多少零用钱?(小组合作交流) 2.学生在讲台展示并说出其计算的方法 (1)列竖式计算: 11.5+3.2=14.7(元) 元角 1 1. 5 + 3. 2 1 4. 7 教师适时追问,你是怎么想的?是怎样相加的? 生:按顺序从左到右写上“元”和“角”,把11.5元和3.2元中表示元的数位与“元”对齐,再把表示角的数位与“角”对齐,先角和角相加,再元和元相

加,最后在元的后面点上小数点。 (2)你能用一句话把你刚才说的总结出来吗? 生回答:两小数相加,先将小数点对齐,然后再相加。 (3)我们来看一下是不是这么多?(多媒体演示)果然是14.7元。 3、再请一个同学上来展示一下。 生上台说:我是这样来计算的: 11.5元=114角,3.2元=32角,115角+32角=147角,而147角=14.7元,所以淘气这两个月一共存了14.7元。 黑板上展示学生计算方法然后请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例如:我是这样来计算的: 11元+3元=14元,5角+2角=7角,一共是14元7角,也就是14.7元。 4、以上三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类似的问题,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那么你们认为这三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比较直观,较好呢? 生:第一种方法。 师:为什么? 生:他不收计算单位的限制,而且直观明了。 5、我们来解决一下黑板上的问题:淘气想买一个29.9元的书包送给灾区小朋友,他至少还要再存多少元? (1)学生完成后,在台上展示其计算过程。29.9-14.7=()元 方法一:29.9元=29元9角 14.7元=14元7角 29元-14元=15元 9角-7角=2角 15元+2角=15元2角=15.2元 方法二:29.9元=299角 14.7元=147角 2 9 9 - 1 4 7 1 5 2 方法三:元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