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技术标准_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_理论模型及实证分析_赵树宽

技术标准_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_理论模型及实证分析_赵树宽

技术标准_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_理论模型及实证分析_赵树宽
技术标准_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_理论模型及实证分析_赵树宽

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文献号】6-738 【原文出处】统计研究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403 【原刊页号】12~16 【分类号】F31 【分类名】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407 【标题】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作者】察志敏/杜希双/关晓静 【作者简介】察志敏,杜希双,关晓静,国家统计局。 【摘要题】技术创新 【英文摘要】The paper evaluates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of China by us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of imperfection of current innovation circumstance,shortage of innovation input and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skills of innovation personnel. 【关键词】技术创新/评价方法/实证研究 【正文】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样的历史任务,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努力提高自主研究与开发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工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工业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其创新能力如何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国际竞争能力。为此,我们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方法,并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初步的评价与分析,以期能为国家制定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并建立起正常的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探讨 关于技术创新,普遍认同的概念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目的,从新产品、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技术的获取(研究开发、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工程化、产业化到实现市场销售的一系列活动的全过程。国外一般把技术创新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产品创新,另一类是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是指企业发明新的产品或对原产品的性能进行重大改进或提高,工艺创新是指企业采用新的技术工艺或对原生产工艺生产方法进行重大改进。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技术创新能力各要素的诸多方面,可以说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都相关。OECD国家在进行技术创新能力调查时,将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确定为六个重点方面:一是企业发展战略,二是创新成果的扩散,三是企业创新的信息源和创新障碍,四是企业创新的投入,五是政府在创新中的作用,六是企业创新的产出。加拿大的专家在进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中,采用8个相应的指标来进行分析,即:创新人员投入占从业人数的百分比,创新资本投入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非专门的创新人员投入占从业人数的百分比,非专门的创新资本投入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专门的创新人员投入占从业人数的比重,专门的创新资本投入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出口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和企业的创新倾向;国内有些学者将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六大创新能力要素,即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R&D)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我们在较为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划分为四大要素。 1.企业潜在技术创新资源。企业潜在的技术创新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它主要反映企业潜在的技术创新能力。其中人力资源主要是企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创新素质,包括文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

摘要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得到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一跃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但如今我国的经济面临了一个可持续增长的命题,也就是要寻找一条兼顾当代经济与后代子孙利益相结合的经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而相对于新古典理论中所言的“要素”因素促进经济增长,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内的“创新”更能引起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种种问题,均需要通过技术和制度的创新提供很好的保障。 【关键词】可持续增长;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第1章前言 (3) 1.1课题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3) 1.2 创新理论综述 (3) 第2章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经济可持续增长 (5) 2.1 技术创新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影响 (5) 2.2 制度创新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影响 (6) 2.3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之比较 (6) 第3章中美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比较分析 (8) 3.1 中美创新基础比较 (8) 3.2 对中国的启示 (9) 第4章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第1章前言 1.1课题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超过了日本[1],正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而中国在全球化市场的竞争版图中,地位也是越来越高。然而取得了经济上的重大成就的中国,也隐藏着很多问题,主要有:1. 能源紧张;2.产业结构亟需调整;3.社会经济分配不均衡;4.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平稳合理的增长也成为了新世纪摆在中国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我们知道,一国经济的发展有很多因素进行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并不是线性的,而且带有十分复杂的相互耦合关系。而中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课题,但主要还是取决了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而国家层面的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又依托于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制度上的革新。因此,本文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研究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国家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系,并通过对比中美两个经济大国在这两方面的异同,着重研究中国应该从中吸取到的宝贵经验。希望能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初探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将来要走的方向,为经济理论发展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 1.2 创新理论综述 创新理论最早起源于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关于经济革新的动态理论,在这套理论中,熊彼特强调要素在各种创新活动中的巨大推动作用。而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学家们进一步发展并革新了熊彼特创新理论[2],并主要发展成了两大分支:以技术创新为对象的技术创新经济学理论和以制度创新为对象的制度创新经济学理论,并形成了所谓的“新熊彼特理论”。 1)技术创新理论 门施与熊彼特的观点相似,将技术创新认为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还使用相关的统计资料证明了熊彼特的观点。但是,门施也指出了熊彼特理论的不足之处,认为熊彼特理论只是强调企业的技术革新,而没有涉及创新环境这一因素。而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等人虽然也认为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主要作用,但他们也提出了政府的科学技术政策和体制也是对技术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卡曼、曼斯菲尔德、海纳等人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理论[3],通过研究分析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规模之间的联系,提出了企业的竞争程度、企业的垄断力量和企业的规模是决定技术创新的三个最主要的因素。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Solow Growth Model)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概述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Solow Growth Model)是罗伯特·索洛所提出的发展经济学中著名的模型,又称作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外生经济增长模型,是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的经济增长模型。 正当1987年世界股票市场暴跌之时,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于一直与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唱反调,主张政府必须有效地干预市场经济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罗伯特·索洛(Robert M·Solow)许多经济学界人士认为,纽约股票市场的这场大动荡,恰恰证实了索洛坚持的理论,使他的经济增长理论成为当今世界热门研究课题之一。可是,他的这一理论———表明各种不同因素是如何对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影响的长期经济增长模型,早在30年前他在一篇题为《对经济增长理论的贡献》的论文中就提出来了。[1] 索洛模型变量外生变量:储蓄率、人口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内生变量:投资

索洛模型的数学公式 模型的基本假定[1] 索洛在构建他的经济增长模型时,既汲取了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优点,又屏弃了后者的那些令人疑惑的假设条件。 索洛认为,哈罗德—多马模型只不过是一种长期经济体系中的“刀刃平衡”,其中,储蓄率、资本—产出比率和劳动力增长率是主要参数。这些参数值若稍有偏离,其结果不是增加失业,就是导致长期通货彭胀。用哈罗德的话来说,这种“刀刃平衡”是以保证增长率(用Gw表示,它取决于家庭和企业的储蓄与投资的习惯)和自然增长率(用Gn表示,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它取决于劳动力的增加)的相等来支撑的。 索洛指出,Gw和Gn之间的这种脆弱的平衡,关健在于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劳动力不能取代资本,生产中的劳动力与资本比例是固定的假设。倘若放弃这种假设,Gw和Gn之间的“刀刃平衡”也就随之消失。基于这一思路,索洛建立了一种没有固定生产比例假设的长期增长模型。 该模型的假设条件包括:

科技发展与创新专题

科技发展史 一、基本概念 (一)科学与技术的定义 1、科技 科技=科学+技术 2、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 3、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 (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1、区别:发现与发明、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对自然的理论关系与对自然的实践关系 2、联系: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科学发展为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开辟研究领域,而技术的进步尤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工具、手段和物质基础。 (三)科学研究:创造知识、综合知识、开拓知识新用途的社会活动 分类:1、基础研究:是对新理论,新原理的探讨,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科学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 2、应用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 3、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 (四)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原创性科学研究是提出新观点(包括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发现和新假设)的科学研究活动,并涵盖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以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已知事物等。 (五)科技伦理:科技伦理是指科技创新活动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它规定了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体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 1、克隆技术与科学伦理 2、基因研究中的科学伦理 3、生态环境伦理问题 4、网络时代的信息伦理问题 专题一科技发展史 一、人类自身的发展演变 二、人类早期的科技发现与发明 1、石器、骨器、木器 2、火 唐朝,中国科学家发明了火药,并在公元9世纪首次将其用于战争之中。 3、弓箭 4、农业 5、农业(狭义)(1)概念:利用动植物的生长机能,采用人工培养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进程划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 (3)意义: ①使人类有了可靠的食物来源,有利于维系人类的生存,繁衍生息。

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论文】

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 摘要:民以食为天,一直以来,农业都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与重视。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现代化的建设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城市务工,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薪酬也大大提高。这不仅能够使他们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全民素质。但是,这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农村劳动力急剧减少,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进行农业技术创新迫在眉睫。只有给农业领域不断注入新的元素,才能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比如机械播种与机械收割等等。对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农业技术;技术创新;农业经济 0引言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有限的土地上养育着将近14亿的人口。尽管耕地面积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小。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技术的创新力度。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土地破坏严重,土壤的有害物质也不断增加。所以,推动环境友好农业技术

创新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绝不能盲目的追逐农业经济利益,而忽略环境污染带来的损害。一定程度上,它损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使居住环境受到威胁。因此,一定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一切都应该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前提。在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科学的进行农业技术的创新,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 1农业技术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农业技术创新就是指能够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灵魂。简单来说,它就是指农业新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它将这种发明应用到农业生产活动中,改变了以往旧的农业生产模式,将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它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涉及到农业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与扩散等。新技术的应用促使农业生产者与企业家都能获得经济利益。但是,它的创新也具有极高的难度。尽管效益很高,但是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农业技术创新的种类分很多种。按照它创新的对象可分为三种,分别是产品、方法和种质。产品创新的内容包括种植所需的化肥、除草和害虫所需要的农药以及新型农具的研制等等。它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创造出新的产品并且把它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以此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方法创新是指在饲养、灌溉、防疫、栽培、捕捞

技术创新的概念与特点

第十二章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积极进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以此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进展的产业结构格局。本章研究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的过程和机制,以及它对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第一节技术创新的概念和特点 一、技术创新的由来 创新一般是指人的制造性劳动及其成果。技术创新的概念是由“创新”的概念衍生而来的。对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从技术变革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进展的阻碍方面进行的。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为制造相对剩余价值“必须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变革生产方式本身,以提高劳动生产力”②。资本家通过使用新机器以降低商品的价值,从而获得利润,这实际上确实是通过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来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经济效益,这是技术创新的本意所在。· 受马克思创新思想的阻碍,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比特于1912年在《经济进展理论》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并从经-济学角度把创新看成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猎取潜在的超额利润的过程。他还提出了创新的五种表现形式:生产新的产品;引入新的生产方法和新的工艺过程;开发新的市场;

开拓和利用新的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供给来源;采纳新的组织方法。 此后,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创新进行新的认识,不仅深化了技术创新的概念,而且衍生出“社会创新”、“制度创新”等相关的概念。例如:德鲁克 (P.Drucker,1909一 )从治理学角度把创新理解为给予资源以新的制造财宝能力的行为,并以此把创新划分为制造经济价值的“技术创新”和制造社会价值的“社会创新”;诺思从经济学角度把创新理解为“制度创新”,认为经济进展是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过程。 技术创新对经济与社会的进展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世纪50年代,日本把“技术创新”翻译成“技术革新’:,认为“技术革新确实是开发新技术、制造新产品,它应是包括从研究开发到实际应用的整个过程”。我国沿用“技术革新”概念直至90年代初。1995年,随着经济体制与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进展,为回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指出:“技术创新是企业科技进步的源泉,是现代产业进展的动力。”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又进一步强调,要把建立、健全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1996年,国家科技部等单位实施了“技术创新示范工程”。1999年8月,全国技术创新大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进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从此,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迅速进展。 二、技术创新的本质

论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摘要 技术创新划分为生产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前者提高生产率,因而能够推动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后者改变产品的质量和差异性,不一定加速增长。产品创新在后工业经济时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因此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比不上工业经济时期。发达国家的经济现实证明了这一趋势。 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对一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创新的质量,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战略性政策。本文从技术创新的理论渊源谈起,在承认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利用技术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后工业经济;生产力;经济发展 ABSTRAC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divided into production process innovation and product innovation. The former can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so it can improve the speed of economic growth, which changes the quality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product, and not necessarily accelerate the growth. Product innovation is the main form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post industrial economy period, so in this new historical stage,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The economic realities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proved this trend.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ir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d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the first productivity, its impact on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复习过程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 要鼓励科研的“冒险”精神,积极支持不违背基本科学原理的“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的“非共识”研究项目。 世界尖端科学技术是金钱买不到的,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单纯靠投入换不来的。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持续增长我国的综合实力,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要靠科学技术,关键是自主创新能力要大幅度提高,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何总不如我们期望的呢? 巨额投入≠能力提升 对于我国科技工作的现状,政协委员十分担忧。今年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收到的聚焦科技创新的提案有107件。梳理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令人深思—— 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已经连续多年无人问津。 取得像胰岛素那样为世界所认同、并对全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成果长期没有。 在汽车工业领域,我国自主研发、比较成熟的高端车型几乎没有,绝大多数车型来自于仿造,发动机等核心动力部件依赖进口。 在大型民航客机制造等高端领域,我们仅限于总装、组装,核心尖端部件都源于进口。 在医疗领域,所用最新的西药95%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所有尖端最新医疗设备95%以上来自西方国家,我们自主创新研发几乎为零。以CT为例,进口品牌最高已发展到640层CT、双源CT、能谱CT,而国产品牌64层CT还没能推出来,国产16层CT仍没有心脏扫描功能,差距越拉越大。 据预测中国将会在2013年,成为世界研究与发展投资领域里新的领头羊。科技界的政协委员担心的是,虽然投入直线上升,却很难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尖端自主创新科研成果。北京糖尿病医院院长、英国皇家医学会院士王执礼委员感叹地说“只有经济总量而没有抢占科学技术制高点,我们永远要受制于人。” 我国科技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使得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速度较进口品牌落后很多,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这种情况与我们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极不相符,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科技发展上不断增加的投入极不相符。

浅谈现代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一)

浅谈现代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一) 论文关键词:知识社会;现代经济;技术创新 论文摘要:走技术创新之路,是现代经济发展和知识社会进步的一条捷径。当夸社会正面临知识社会的时期,知识的生存、扩散与进步日益依赣于技术的创新和进步。现代经济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共同体,其迅速发展越来越依靠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技术创新是开启现代经济迅猛发展的金钥匙,是推动知识社会前进的助力器。当前,世界经济正加速向全球化和知识化方向发展,发达国家正经历着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战略转移,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倍努力迎头赶上。像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究竟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因势利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富民强国之路,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极其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走技术创新之路,是现代经济发展和知识社会进步的一条捷径。因而要处理好现代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一、当今社会正面临知识社会的时期,知识的生存、扩散与进步日益依赖于技术的创新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知识作为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潜在因素,逐步从后台走到前台,显示出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近二十年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迅速跨上了通向知识社会时代的列车,看到了一片曙光。“知识社会”所处的社会背景主要反映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知识社会的明显特征是知识的高速增殖、迅速膨胀和爆炸式增长。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每隔5—7年知识量就翻一番;全世界每天发表2万篇文献著作;目前世界上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数量相当于过去20130年中科学家数量的总和。知识增长的曲线似乎是绝对上升和无尽无头的,知识同样是没有极限和无穷无尽的。今天人们可以在一瞬间将任意且大量的知识几乎同时传送到世界任何一方。 二是知识的增长是技术感生的,技术的发展是知识社会的基础。近百年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知识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技术推动知识的增长,而知识的增长又促进技术的发展和技术能力的加强。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极其数据网络等高新技术兴起,使社会采用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当今世界范围内与因特网联网的计算机数量正以每l5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似乎是知识的增长伴随着网络的增长而增长。 三是知识社会是人类思维和智慧的创造,人是知识社会的主体。知识增长、技术感生的这一事实,绝对不会使知识社会变成一个技术的复制品。当你将信息和知识在眼前展示和比较的话,你就会发现硬件包括作为原材料使用的信息在内永远不会替代人类智慧。当体操纵鼠标进入因特网,引发的信息像雪崩一样从你身边滚过的时候,这并不会使你马上变得聪明。随着知识社会的发展,人不是退却到事物边缘而是进入到事物的中心,不是作为客体而是作为主体、作为具有天赋和使命与具有充沛能力和才华的主人身份出现的。 四是知识社会不再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形态,而有可能是一个具有多样性和趋同性的共同体。知识社会存在着更多的机会是社会结构出现活力和生机。比如:社会知识量的迅速膨胀使得各种知识愈来愈急速微分和细化,朝着知识专业化、职业多样化方向发展。其结果是每一个对各种事物的细节了解愈来愈少,愈来愈依赖于他人和专家的知识,因而不得不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表现在研究和学习领域尤为突出,错综复杂的研究课题单靠一个人是解决不了的,集体协作精神已经替代了崇拜天才。 五是知识社会以知识经济为生产力的主要特征,竞争仍然是其发展动力。在向知识社会转化的过程中,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所占份量越来越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不仅成为决定性的生产要素,而且成为一种多方寻求的产品,一种提高竞争力和创收的无形产品。国民经济的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现有知识更新的范围和程度,即体现于知识的质量和现实作用。六是知识社会将改变人们劳动的含义和结构。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劳动世界正在经历着结构性变化。企业家越来越依靠知识个性化的人,越来越向所有人都开放机会,使之

《索洛增长模型》

第一章 索洛增长模型 一、索洛模型的介绍与一些前提假设条件 该模型是经济学家传统上用于分析经济增长的主要模型。几乎对于所有有关增长的分析而言,索洛模型是其起点。理解该模型实质上便是理解增长理论。但该模型也存在缺陷:它不能解释不同时间上人均产出的巨大增长,也无法解释地域上不同人均产出的巨大差距。(按边际产品取得收益的传统途径)。 ()((),()())Y t F K t A t L t = 假设:(1)生产函数关于两个自变量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即资本与有效劳动是规模报酬不变的((,)(,),0)F cK cAL cF K AL c =?≥;(2)除资本、劳动与知识以外的其他投入是相对不重要的,特别地,模型忽略了土地与其他自然资源。 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可以让我们利用紧凑形式的生产函数进行分析: 当11/,(,)(,)( ,1)(,)K c AL F cK cAL cF K AL F F K AL AL AL ==?=,其中, K AL 是单位有效劳动的资本量,1(,)F K AL AL 是单位有效劳动的产出。 定义K k AL =,/y Y AL =,及(,1)y F k =()y f k ?=,即把单位有效劳动的产出写成单位有效劳动的资本量的函数。 [人均收入:/(/)()Y L A Y AL Af k ==] 紧凑型生产函数()f k 假定满足(0)0f =,' ()0f k >,'' ()0f k <。因为: '(,)(/)(,)/(/)(1/)F K AL ALf K AL F K AL K ALf K AL AL =???='()f k = '()0f k >,''()0f k <的假设意味着资本的边际产品为正,但它随每单位有效劳动的资 本量的增加而下降。另()f ?被假设满足稻田条件:'' 0lim (),lim ()0k k f k f k →→∞=∞=, 其意思是在资本存量充分小量资本的边际产品是十分大的,而当资本存量变大时,资本的边际产品变得十分小。,它是确保经济的路径并不发散。 (举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说明满足稻田条件的意义) 二、生产投入的时间变化描述 资本、劳动与知识的初始水平给定的,劳动与知识以不变的增长率增长: ()()L t nL t ?=,()()A t gA t ? =(n 与g 是外生参数,而变量上的一点表示关于时间的一 个导数,()()/L t dL t dt ? =,为变量的变化率。而变量的增长率指其变化的速率,它等于其 自然对数的变化率,如,ln ()()1ln ()/()()() d L t dL t n d L t dt L t dL t dt L t ? == =。ln ()ln (0)L t L nt ?=+

科技筑梦 创新成长

科技筑梦创新成长 科技节是我校学生科技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今年科技节的主题是“科技筑梦创新成长”,围绕这个主题,我校在以下几个方面已经开展和即将开展各种科技教育活动。 第一,普及科学知识,增强创新意识。关注低碳环保、食品安全、应急避难等热点问题,以学生手抄报、校园展板、废物回收再利用、环保小制作、观看动画视频等形式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引导大家践行环保、安全、健康的生活理念,激发创新创造兴趣。 第二,科技人文融合,促进学生成长。将科技教育活动与中国梦的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开展了国防科技教育讲座和赴“桃花源”农业基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第三,拓宽科普渠道,促进和谐发展。我校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外资源,让更多的学生在科普教育活动中受益。今年9月份全校学生先后走进海淀少年宫“社会大课堂”,学习各种科技知识,进行各项科技制作。上周五,我校四1班学生外出参加雏鹰计划“小创客”活动,进行了一次创新、创业的体验之旅。 第四,重点活动示范,创新活动先行。我校积极申请和参与科技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社团、组织参加科技竞赛。目前我校已有的科技项目有海淀科协支持项目“3D打印机”和“雏鹰基地校”,令外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我们学校即将有一新的科技项目“无

线电测向专项”。我们今年的科技社团有六个,包括科技制作、灵巧手、魔术、魔方、3D打印、小种植。我们的学生今年参加的科技竞赛有:海淀区未来工程师竞赛、纸飞机竞赛、纸模型承重竞赛、海洋知识竞赛、自然科学知识竞赛、动手做竞赛等。 今天是我校第四届科技节开幕式暨科技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科技筑梦创新成长”。感谢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和海淀区科普基地对我校科技教育活动的支持和帮助。最后,祝愿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分析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仅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旺盛的创新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动力,但是其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却显得尤为匮乏,难以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竞争。 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我国中小企业蓬勃,不仅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旺盛的创新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动力。(中小企业标准:资产3000万元以内,年额3亿以内,员工3000人以内(此为大致标准,各行业有不同标准)。2010年我国中小企业有1000多万户,从业人员1亿多,注册资本金16

3、技术开发与吸收能力不强。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从技术创新的技术源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企业技术创新方法主要来源于外部(约占70%),而不是内部(约占30%)的研究与开发,表明我国企业自主技术发展能力较弱,对外部技术依赖性强,这就使得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和技术储备,在市场竞争中难形成技术优势和技术特色。多数行业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在引进的过程中,将主要资金用于生产设备的进口而忽视技术专利、专有技术的引进,缺乏对引进技术的集成、创新。 4、技术创新市场信息匾乏 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投资大、周期长,具有很大的风险。而企业作为向社会提供产品的部门,其生产活动必然要受到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制约,要化解技术和产品蕴含着的风险因素,增加成功的百分比,就必须灵敏、准确地分析和预见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动态。但是我国企业在技术信

《科技与创新》题目

一、判断题: 1、科技创新成为人类一切文明、进步的源泉,成为决定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第一要素。(√) 2、科技是人类在长期社会与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精神财富,它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强大的动力。(知识)ⅹ 3、现代技术可分为实验技术、专业技术、生产技术和应用技术。ⅹ 4、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部分组成。√ 5、高新技术群中的前沿科技是世界科技竞争中的制高点。√ 6、跨国公司和科学共同体是科技国际化的重要动力。(科技全球化)ⅹ 7、知识经济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期)ⅹ 8、生物技术的两个标志性技术是: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9、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正在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10、为实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战略目标,国家为今后15年科技工作确定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11、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是筋骨。√ 12、引领未来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长期的根本任务。√ 13、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错建设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的口号) 14、浙江省作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省份,已经全面具备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条件。(错初步具备) 15、建设创新型省份,能真正实现浙江经济由“浙江创造”向“浙江制造”的战略转变。(错“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 第四讲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教育 16、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具有较高模仿、吸收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在引进先进技术后,对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再创新,提高先进技术成果和产品在全社会的推广应用程度。(对) 17、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自主创新能力优势,谁就能在人才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战略地位(错综合国力) 18、影响我国发展高科技,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瓶颈是缺乏科技人才。(错科技将帅人才) 19、科技将帅人才就是战略科学家。(对) 20、我国将帅人才中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是属于综型科技将帅。(对) 21、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同化原有观点、概念而形成新观点、新概念。(对) 22、科学方法即科学研究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及手段的总称。(对) 23、追求健全人格是创新教育的一大特征。(对) 24、创新教育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一出现就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错美国) 25、创新能力是人的体能、技能和智能三者高度统一的产物。(对) 26、个体创新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和综摄法等。(错集体创新方法) 27、检核表法是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创造发明的对象,用一张一览表列出一系列设问的提纲,然后逐项进行核对和讨论,并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发明的设想。(对) 28、检核表法是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明的。(错奥斯本) 29、5W2H法是以5个W开头的英语单词和2个以H开头的英语单词进行设问并发现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对) 30、5W2H是从10个方面进行思考,设计问题,然后逐项检核,达到解决问题,实现创新的目的。(错 7个) 31、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奥斯本借用一个精神病学术语“brain storming”作为该方法的名

企业文化-对我国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思考

★★★文档资源★★★ 摘要如何面对国际市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竞争力,已成为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也是迎接全球经济挑战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存在的问题,需要在体制、政策、法律、市场等方面下大功夫。针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提出了加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创新体制技术进步 现代企业技术创新是指企业获取并应用技术成果,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满足市场需要并创造市场需求,从而得到更大效益的创造性活动。技术创新涉及科学、技术、组织、金融和商业等一系列活动,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阶段的复杂过程。技术创新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含义:①技术创新不是单纯的技术概念,而是技术经济概念,技术创新是技术经济活动;②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③技术发明是技术专家完成,由企业家组织实施的;④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市场需求;⑤技术创新需要一个系统,并在一定环境下完成。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实质演变为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谁拥有大量的知识产权,谁的技术创新能力强,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因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内容。 1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1.1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集成、网络、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化方面,我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有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先,企业科研机构整体实力得到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初步形成。20年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的科研机构、科研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其次,以科技为先导,原始创新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重点抓了一批对我国工业经济增长有重大影响的科技项目,如光电子技术、软件和数字网络技术、基因工程等;第三,开发了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新产品,推动了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在企业中得到推广应用,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第四,以高校作为重点的产学研结合取得一定进展,部分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共建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第五,民营科研机构迅速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技术创新的内涵不断增加;第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框架初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已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七,我国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产业配套环境不断完善,为技术创新营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1.2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1)技术创新的体制环境制约因素存在。技术创新的体制环境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和法规及其执行来有效地保护技术创新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技术创新的总体进程、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的公平原则,从而营造一种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我国目前面临的技术创新环境制约因素,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体制性障碍造成的。现有体制尚没有形成技术创新活动的良好制度环境。表现在:①政企关系不尽完善。一方面,政府职能转变的滞后和过多的行政干预,使许多企业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带有浓厚的政府行为色彩,导致企业仍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投资主体;另一方面,政府各机构对技术创新的管理协调不力,在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不足,造成创新项目的选择存在盲目性,甚至出现了新的重复建设和投入的分散化;②相关法规和政策体系尚待完善。我国的专利法、反不

从经济学角度谈技术创新

从经济学角度谈技术创新 摘要: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对一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创新的质量,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战略性政策。本文从技术创新的理论渊源谈起,在承认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利用技术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技术创新;生产力;经济发展 一、技术创新理论的理论渊源 第一次科技革命之后,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初次显现出来,这使得许多经济学家开始了对科学技术和技术创新理论的探索和研究。 (一)马克思的技术创新理论 作为一个关注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增长和发展趋势的经济学家,马克思较早地注意到了技术创新对资本主义长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他认为,技术是工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联系的中介,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一种表现为客观技术关系的社会关系。而技术创新则是这个一般知识和特殊技能的发展或进步,其直接后果是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在他的分析框架里,技术或者技术创新不仅是一个客观技术的问题,而且还是社会生产关系的表现。马克思在其论著中多次表达技术或者技术创新会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在一定时期推动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这足以说明了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 (二)熊彼特及新熊彼特学派的创新理论 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的概念。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他将创新归纳为5中情况:(1)引进新产品;(2)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5)实现企业的新组织。这种定义既有技术创新的含义又有制度创新的含义,被西方主流的新增长理论广泛地接受。熊彼特认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创新的先决条件是在经济体系外存在科学和发明,企业家利用科学和发明导致创新的

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一、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1、变量选取鉴于市州数据的可得性,采用人均GDP(lnGDP)衡量经济 增长,采用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占GDP的比重(INO)衡量技术创新水平,采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REV)衡量制度因素,同时采用国有 经济固定资产投资(lnK)及从业人员(lnL)衡量投入要素。其中人均GDP 采用GDP平减指数进行平减后统一调整为以2002年为基年的不变价格,对调整后的数据取对数。资产存量采用2002的新增投资除以10%得到,此后年份折旧率δ采用9.6%,ΔKt为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Pt采 用当年GDP平减指数。对调整后的数据取对数。从业人员采用上年年 末数和今年年末数的平均值,并取对数。选取湖南14个市州2002-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所有数据来自历年《湖南统计年鉴》和《湖南科技年鉴》。 2、描述性统计表1报告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可以看出各市州 REV和INO的区别较大,REV均值为4.6507%,最大值达到了 7.9706%,但是最小值只有2.8897%;INO均值为1.1756%,最大值达到 了4.559%,最小值只有0.0555%。表明各市州的财政收入和科技投入 存有着很大区别。 3、面板模型选择常用的面板模型包括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两种形式,因此首先需要对模型形式进行选择,常用Hausman检验进行判断。表2报告了Haus-man检验的判断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拒绝个体影响与解释变量不相干的原假设,只 能对样本本身进行研究,因此选用的模型为固定效应模型。 4、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考虑到投资对技术创新因素和制度因素的中介 作用,因此建立4个模型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及自变量之间的 相互传导作用。如果模型(2)和模型(3)中的β2比模型(1)中的β2变 得更为不显著,则证明投资具有中介作用;如果模型(4)中的β3和β4比模型(2)中的β3和模型(3)中的β4变得更为不显著,则证明其相

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

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 1、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 其核心内涵是实现国家对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有效调控和推动、扶持与激励,以取得竞争优势。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基础成为企业、区域乃至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国家创新体系既包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也包括提升全社会的知识基础等重要内涵。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借鉴国外对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成果和实际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中,提出了关于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和高技术企业为主)、科研机构(包括国立科研机构、地方科研机构和非赢利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广义的国家创新体系还包括政府部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这表明中国创新体系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并举的系统。 2、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构筑 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创新是具有经济和社会目标导向的行为,创新的实质是发展经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必须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2)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必须从中国自己的国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既要有在世界最前沿领域开拓进取,也要有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与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3)在中国,创新的核心是要从体制上、机制上解决好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创新的关键是提高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实力。(4)创新不仅表现为知识和技术的转移,而且表现在创新系统多元化的要素有效地使用与协同,构成知识与技术的创造、获取、转移和应用的网络。 3、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四个系统 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 ⑴知识创新系统 知识创新系统是由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核心部分是国立科研机构和教学科研型大学。知识创新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转移,基本上是政府起主导作用,以政府行为为主。对于知识创新系统,国家实施了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计划(攀登计划)、重大科学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等。 ⑵技术创新系统 技术创新系统是由与技术创新全过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核心部分是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在进入国家创新体系之后会发生许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它和知识创新一起丰富自己的内涵,成为因知识的应用和传播而效益更为显著的创新行为。对于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