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毕业论文——韩剧中的文化传播

毕业论文——韩剧中的文化传播

韩剧中的文化传播

摘要:韩剧,乃韩国电视剧的简称。中国最早引进韩剧是在1993年,近二十年来,韩剧在我国电视剧中的比率节节攀升,据有关资料表明,韩国从1997年开始,电视节目的出口以每年33%的速度递增,其中有25%左右的节目销往中国。《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2005-2006》显示,2004年一年中,我国内地批准引进发行的电视剧共计70部,韩剧位列第二。韩剧的传播,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电视剧本身的输出,更是带动了韩国旅游、服饰、饮食、电子数码、汽车等一系列的商品经济的输出,韩剧输出给韩国带来的收益,更是比单纯的电视剧版权收益翻了无数倍。

本文结合多部近年来收视率排名靠前的韩国电视剧,从其本身的文化内容及其所带动的消费观念着手,对这种“文化开路、经济紧跟”的现象进行分析,为充分分析韩剧传播带来的影响以及韩剧文化传播的另一面,并总结可供我国电视媒体学习的关键点。

关键词:韩剧;文化传播;经济

Abstract: Korean dramas, is the short for south Korean TV series. China's first introduction of Korean drama is in 1993. In the recent twenty years, Korean dramas have occupied a steadily increasingly percent in Chinese TV dramas market, according to interrelated data. South Korea’s ratio of TV series export increaes by 33% annually from the beginning of 1997, of which about 25% flow to china. As "The Chinese TV series Market Report 2005-2006" displays, in the year of 2004, the main land of China imported and issued 70 authorized TV dramas in total and Korean TV series ranked second in the list. The spread of South Korean dramas is not only just the output of the drama itself, more importantly, it also drives the development of its tourism, clothing, food, electronics,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so on. And the profits brought by TV spread is times over that of TV copyrights.

This article combining with several Korean TV dramas of high audience rating in recent

years , gives a profound analysis in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e ploughs and economy follows”in terms of the inner cultural contents of TV itself and the changes in consumption concept it brings about , with the aim to fully analyze the impacts of the tansmission of South Korean dramas , impose a new eye on its spread of culture. And to summarise key points from which Chinese TV media can learn lots.

Key words:Korean drama;Cultural transmission;Economy

1.绪论

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韩剧像龙卷风般席卷了整个亚洲地区,由韩国三大电视公司MBC、KBS、SBS掀起的风暴影响了包括中国、日木、新加坡在内的大部分亚洲国家,尤以中国为甚。有关资料显示,韩国从1997年开始,电视节目的出口以每年33%的速度递增,而其中的25%左右的节目销往中国市场。韩国文化观光部表示韩国电视节目出口额自1999年的761. 5万关元,提高至2001年的1235. 6万关元,当年韩剧出口达9515集,约790万关元,2002年韩局外销收入达到1 639万关元,出口集为12 363集;2003年的出口比2002年增长46%,达4300万关元,在竹日出口产品中,韩剧就占86%(亦即约3698万关元),因此韩剧成为韩国最人的输出品。出口市场以中国、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为主。据统计,在2002年到2004年,

几乎所有的中国省级电视台都播放过韩剧。

韩剧的热播为中国各电视台赢得了众多忠实观众,特别是深夜11点以后的韩剧档的收视率,甚至超过很多黄金时段的国产电视剧。在2002年一年,中国内地播放韩国电视剧的数量就达到了67部。2005年,《大长今》在香港无线的收视率一度达到42%,最高收视达到50%,创下了香港无线电视台最高收视纪录,而其在台湾也拥有5.46%的最高收视纪录,而2007年,《浪漫满屋》在中国湖南经济电视台播放,平均收视率为9%,最高收视率达到了12%,超过《大长今》在内地的收视率,为湖南台开播以来的最高收视率。

韩剧给受众带来的不仅仅是浪漫动人的爱情、跌宕起伏的情节,一同带来的还有韩国本土的饮食、生活方式、服饰、消费观念等一系列“赠品”:韩式饮食、韩版服饰,韩国手机、汽车,放眼望去,国内大街上林林总总的商家店铺都以冠上“韩式”为时尚,就连中国最大的网络购物平台中的虚拟店铺,也将“韩版”二字作为其产品的搜索关键词。事实上,韩剧现在已经不单纯是文化载体或者经济载体,而是演变成了将经济和文化集于一身的综合载体。

2.正文

2.1韩剧中的文化输出

在赚足观众眼泪的韩国的帅哥美女们凄美断肠的爱情故事背后,是韩国人靠着韩剧等文化产业出口带动商业经济出口的事实。2005年,据韩国经济学家的初步统计,整个韩国文化产业产品出口额超过

7亿美元,这其中,作为影视文化产业中流砥柱的韩剧功不可没。而国产电视剧的市场也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有相对的萎缩,《京华烟云》的出品方九洲传播总经理王鹏举说过:“过去国产剧鼎盛时期每年在台湾可播出4000集左右,”韩剧登陆中国之后,“现在只有过去的五分之一,整体下滑了5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韩剧同期对中国台湾出口上涨了40%以上。在韩剧唯美精致的面目之下,其经济收益是惊人的,韩剧在自身全球“大卖”的同时,也把韩国本土的文化一同推向了世界。

2.1.1日常生活方式文化的传播

(1).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韩剧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全方位展现了韩国的诸多饮食习俗和饮食礼仪,使饮食成为展现韩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韩剧通过饮食文化向观众展现了许多韩国民俗,首先让观众了解的是韩国人的日常饮食习惯。相信每一个看过韩剧的观众都知道,泡菜是韩国第一美食,韩剧中,无论贫富贵贱,人人对泡菜都情有独钟:无论多么奢华的宴会饮食,餐桌上都少不了泡菜;韩国的每个家庭主妇,都有腌制泡菜的独特手艺和秘方,《达子的春大》中达子的妈妈、《传闻中的七公主》中的明子和菜顺、《爱情需要奇迹》中的凤馨,都是腌制泡菜的高手。而韩剧中的人物顿顿都要吃泡菜,电视剧《爱在哈佛》中的男主人公去美国留学,还要家里人从韩国寄泡菜给他。

韩国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泡菜文化”,它既是最典型的韩国民族文化,也是韩国饮食习惯中最能体现民族特质的方面,可以说,泡菜是韩国饮食文化中的“国粹”。

在与泡菜能一决高下的还有另外一种食物——烤肉。但相较于泡菜来说,吃烤肉算得上是平民的“奢侈大餐”了。韩国位于东北亚朝鲜半岛南部,三面环海,山地占据朝鲜半岛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据统计,到2010年1月底,韩国总人口5008.7万,受客观自然条件影响,韩国本地的畜牧业无法满足韩国民众的需求,尤其是养牛业,据调查,现在韩国市面上最便宜的是澳洲牛肉,然后是美国牛肉,最贵的是韩国产的韩牛。一斤韩牛的价格是一斤进口的澳洲或者美国的牛肉的三倍。农业以家庭经营为主,成本较高,加上韩国政府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限制进口农产品,而被保护的本国农业又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无法价格低廉地满足本国人民需求,所以韩国肉类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这就使得在韩国吃一顿烤肉演变成一种较为正式和隆重的聚餐。

在韩剧中,家境一般的家庭只有在遇到值得庆祝的事情的时候全家人才会郑重其事的踏进烤肉店,例如《my girl》里面功灿和裕琳第一次庆功就是去吃的烤肉。在韩国,猪肉比牛肉要便宜许多,所以烤牛肉就成了隆重大餐的典型代表。而韩剧中频繁出现的吃烤肉的情节,和韩国人表现出来的对于肉类的喜爱,加上韩剧中演员们关于烤肉味道惟妙惟肖的表演,都使得烤肉这一美食形式看上去无比美味,让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也忍不住食指大动,垂涎欲滴。

当然,在韩国饮食中还有一样不得不提的食物——拌饭。不管是传统的石锅拌饭还是“什么都搅在一起拌”的拌饭,在韩国人看来都人间美食。据说,石锅拌饭在韩国有着“爱情”的寓意,《布拉格之恋》女主角尹在希为了男主角崔尚贤,忍着涨得满满的胃,愣是连续吃完了两锅拌饭,所以,男孩子请心仪的女孩子吃拌饭,要把女孩子吃不完的也一起吃光光。

当观众们也想一尝剧中美食为快时,消费群体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这样的饮食风潮带来的是冠着“韩式”字眼的烤肉店、韩国料理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大众点评网统计,光北京就拥有223家韩国烤肉店,而韩国料理店更是达到了1175家之多,尤其是《大长今》播放以后,韩国饮食在中国的发展达到了最高峰。韩国料理虽然价格昂贵,但依然人气十足,这其中必然少不了韩剧的推波助澜。(2).服饰文化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认为,人际交往中传递的信息量的55%来自于表情神态、服装饰品等非语言符号。服饰语言作为一种传递符号,在传播效果的形成中其所负载的意义尤其丰富。在大众传播中,服饰语言始终稳定地、潜移默化地传递、强化、补充着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心理素质、文化修养以及审美观念,同时也体现出人的内在精神面貌、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1]韩剧就是典型的用服饰语言作为第一视觉元素来吸引受众的大众传播媒介。

韩剧中男女角色身穿的流行服饰,通常是剧组专门为剧中人物量身打造的,整套行头从衣服、裤子、鞋子到配饰都从外形上体现着人

物个性,基本上每个角色的服饰特点有其唯一的个性,能使得观众能较为准确地区分角色,通常不会出现多部剧中人物重复造型的现象。正是由于这种唯一性,从而使得剧中人物给观众留下独特、鲜明的印象,也使得剧情愈发深人人心。

观众受到韩剧中男女主角审美意识的感染后,开始争相模仿剧中人物的穿着,购买剧中流行的代表性单品,从2002年《冬季恋歌》中的各式围巾、学院派大衣,2004年的《对不起,我爱你》中宋恩彩的彩虹色长毛衣到再到2013年《想你》中李秀妍的黄色围脖,都受到了观众的热情追捧。

韩剧在中国的受众多为女性,所以我在文章中主要从韩式服装对女性的影响进行分析。

按照分类,韩式服装可分为韩服和韩版服饰两大类。韩服和中国的汉服、旗袍类似,主要是指韩国从古代承袭至今的传统服装。在《大长今》、《太阳拥抱月亮》等古装历史剧中,大量华美精致的韩服被展现在观众而前,而身着韩服的主人公多为温柔贤惠的女性,更是潜移默化地向观众传递着这样一种观念:韩服是端庄闲雅、展现女性柔美的象征。而韩国人对韩服的重视程度,在镜头中也有着毫不做作的展现:在《豪杰春香》、《新娘十八岁》等多部现代剧中,都有主人公结婚时认真准备、隆重穿戴韩服的情节,可以说,韩国人的韩服情节已经演变成为他们的一种民族自豪感。这无疑使中国观众对韩服更加好奇,印象更加深刻,也更加难以忘怀。

而韩版服装不同于传统的韩服,它没有像韩服一样的深刻内涵,

但是它却比韩服有着更大的消费群体。受韩剧影响,中国基数庞大的年轻人和女性成为其第一消费者。韩版服装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种是以青少年为目标群体的体闲类。《my girl》中的李多海尽管尽管初期家境较为贫寒,但其的着装依旧凸显了年轻人的审美特色:混搭、撞色等等,宽松的外套,紧身牛仔裤,典雅而不失活力的耳环、项链、发饰等饰品,甚至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其大方开朗的性格;而另一种则是以都市女士白领为目标受众,如《我的公主》中李雪的西装与蓬蓬裙的搭配,俏皮又不失稳重;《城市猎人》中金娜娜虽是保镖,但她在脱下工作服的日常时间里所穿戴的皆是有着小女人优雅的服装。韩版服饰以得体的剪裁和百变的设计赢得中国消费者,特别是青少年消费者和女性消费者的青睐。

韩版服装在中国市场打响的成功第一战,使得韩国服装饰品品牌企业也不断积极进军中国市场。权威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中国取消纺织配额制度后,已入驻中国市场的韩国服装品牌已达50多个,在中国一、二线大城市里已开设了多达400多家店铺,而韩国明星在荧幕上树立的“消费领袖”的形象也使得越来越多的非韩国品牌的服饰聘请韩国明星为其代言,以迎合消费者的喜好从而扩大其市场占有率。

2.1.2价值观念的输出

关于韩剧中价值观念的输出,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观念某一突出方而的传播进行分析。

一是文化观念。在文化观念方面,韩国与中国隔海而居,在亚洲

文化圈情感上有强烈的认同感。在悠久的历史岁月里,在两国长期的文化交流中, 韩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在大量吸收消化汉文化的基础上,又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具有韩国文化特色的东方文化。[2]韩剧中展现的其国人面对父母毕恭毕敬,对待长恭谨有礼,而韩剧中演员们出现频率最高的动作是面对鞠躬、下跪以示尊敬。其次,在各类韩剧中,非常注重对东方女性含蓄、柔情、内敛气质的表现,这也较容易使中国观众产生共鸣。

二是经济观念。韩剧向观众传达着韩国人生活上节俭有度的一种消费观念,在《城市猎人》中,李润成作为MIT博士却会和金娜娜一同住在简易平民房内;《屋塔房王世子》中的朴荷喜欢在街头的地摊里购买衣服……大部分韩剧少有剧中人物铺张奢华的场而,即便是《我的公主》里一国之公主的李雪,衣食住行也没有达到铺张浪费的地步,只是较常人更精致、选择更多罢了,并没有强调其所用物品的贵重性。

三是政治观念。韩剧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不忘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几乎在各大现代剧中,除韩国本土品牌外的所有产品的logo都会被打上马赛克,在《my girl》中珠裕玲在公交站牌旁,一边跺脚一边抱怨韩国“节奏真快啊”,随后又很高兴地说:“看来我们国家是越来越接近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了。”充分体现了韩国人对本国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2.1.3国家形象的树立

(1).电子产品

据研究公司Gartner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三星已经从诺基亚手中抢走全球手机销量头把交椅。三星手机在全球手机市场当中市占率为20.7%;诺基亚则只有19.8%;而苹果位居第三,为7.9%。在Gartner 公司给出的调查中还显示,目前,苹果的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占了7.5%,处于第五位,而三星稳坐头把交椅,占有率达到了24.3%,比苹果的3倍还要多。

为使得调查数据更贴近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作者特意进行了一次街头随机调查,在采访的共一百位随机人员中,有43%的人正在使用三星手机,而曾经使用过三星产品的人数比例更是高达67%。

三星集团是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自1992年中韩正式建交后,三星电子于1992年8月在中国惠州投资建立了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此后,三星电子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与合作,截止到2002年,在华累计投资额已达26亿美金,成为对中国投资最大的韩国企业。这其中,韩剧起到了无可比拟的宣传作用。几乎在每一部现代剧中,无论主角是贫困还是富有,一律使用的都是最新款手机,而在《我的公主》中身为一国公主的女主角李雪,不仅有新款三星手机,更是将三星最新研制的拥有强大功能的兼顾娱乐与视频通信合为一体的平板电脑随手把玩,以其本身的公主身份改善三星的消费群体定位。

而有细心的的观众注意到另外一个细节:在韩剧中,当主角接到不想接的电话时,二话不说就取电池。这样的情节设定,一方面是配合剧本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三星公司在进行着隐性宣传,这样随意地进行着损耗手机的行为,会让观众觉得可能韩国的手机质量比较

好。这样的隐形宣传让观众在欣赏韩剧的情节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接受韩国电子产品形象的灌输,从而建立起消费观念,形成消费群体,达到其想要的电子产品消费观念传播的效果。

(2).汽车产业

虽然韩剧中的角色们可以人手一部新款手机,但却不能人手一辆新款汽车。作为最大众化的代步工具,汽车自然也能成为富人显示其地位的工具。按照中国人最普遍的想法来看,人应该要先有房再有车,如果一个人有车的话,十有八九就是生活水平中等偏上的人了。在韩剧中也不例外,最起码也要稍稍有钱的人才能开的上一辆像模像样的车,但是在大部分韩剧中,不管是白领,还是理事或者社长,开的车大多是韩国本土汽车。例如《城市猎人》里的李润成开的就是韩国现代的飞思Veloster,而《搞笑一家人》中,朴海美开的是现代,李顺才的是韩国双龙,徐敏静的是韩国大宇,都是韩国本土品牌。

韩剧演员的“消费领袖“效应影响得最明显的方面就是相应商品销量的同期比出现明显上升。据易车网统计,2012年,在全球最大的中国市场,现代汽车凭借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的完美表现,销量冲高至117万辆,同期比增长14.8%。

(3).旅游

山水宜人的济州岛,购物天堂明洞,流光溢彩的釜山,度假胜地首尔,这些地名对于韩剧迷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无论是现代剧还是

古代剧,韩剧对景点的选取都十分讲究。风靡全亚洲的《大长今》,其主要取景地都在济州岛。长今只身而立的孤立岩,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些景点随着《大长今》的热播而被全亚洲观众所熟知,不少游客慕名前去,只为亲眼一览长今所跋涉过的路途。

一部《蓝色生死恋》引发的热潮使得之前都是默默无闻阿爸村和祥云废校在回复其原本功能职责之后成为很多人所向往的景点,在《蓝色生死恋》播放以前,连韩国本土的人都很少去那里,但现在这些地方却成为了旅游胜地。《宫》、《是美男啊》等热播剧都取过景的明洞也是韩国炙手可热的景点之一。据韩联社报道,仅在2011年,中国访韩游客就已经超过220万人次,而韩国法务部2013年1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韩国出入境人数创下5032万2097人次的新纪录,中国游客增长了69万人次。

韩剧对韩国本土风貌的刻画,成功地抓住了全亚洲韩剧迷的心,引发了一股“韩游热”,为韩国旅游收益作出了不可比拟的贡献。

总而言之,韩剧不仅输出影视剧本身,更是其本土的生活方式、文化进行国际间的传播,在影视剧方式高度表现其内在勤劳简朴、宽厚儒雅的民族形象的同时,也对外树立了文化深厚、科技先进、礼仪传统、风景优美的国家形象。

2.2. 韩国与韩剧的文化输出

2.2.1.韩剧输出给韩国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韩剧重视爱情,重视婚姻,传达给观众的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这一特色使韩剧深受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的喜爱。而韩剧的主演大多是俊男靓女,很多主人公通过大众传媒特有的“地位赠予”功能,先是在受众群体引发强大的社会示范效果,然后制作方大力挖掘偶像的商业潜力,进一步开发偶像消费市场。[3]据韩国经济研究院2004年底发表的《“韩流”现象与文化产业战略》报告显示,单主演《冬季恋歌》的韩国演员裴勇俊所引发的“裴勇俊现象”,给韩国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超过3万亿韩元,其中旅游业等收入1万亿韩元,产品输出收入2万亿韩元。这样的形势促使韩国一些大的商业团体努力将这些“韩流”粉丝转化成韩国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三星电子中国分公司就曾成功地利用安在旭的知名度, 邀请他来代言其计算机监视器的商业促销活动。[4]

韩国借韩流之势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拍摄《大长今》的韩国文化放送电视台,通过各种途径,逐步形成以影视剧为龙头,包括旅游、文化产业在内的一条“商业链”。该电视台在推广《大长今》时第一时间推出了附带的文化商品,如纪录片、动画片、专题片等音像制品和手机游戏等。不但没有影响到收视率,而且在最短时间内扩大了《大长今》的知名度。《大长今》拍摄外景地改建成公园后,更吸引了大批游客。韩国影视剧出口不仅获得了可观的外汇,更带动了动漫、旅游、教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了韩国的国际形象。

[5]

如今,以影视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成为韩国经济的重要支点。韩国

影视着眼海外巾场,推广韩国文化,获取经济收益,并迅速打开了海外市场。据韩国官方数据,2002年,韩国包括游戏、动漫、电影、音乐、出版、广告、广播等在内的9类文化产品销售规模为327亿关元,占韩国国内总产总值的67% , 2004年韩国文化产品已经在世界市场上占到3. 5%的份额,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6]

2.2.2.韩国对于韩剧输出的态度

在1998年遭遇亚洲金融风暴袭击之后,韩国开始重新认识文化产业,并将其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积极进行培育。韩国政府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1999年至2001年间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生产经营等方而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7]随着韩流的升温,2005年初韩国总理主持召开“政府对韩流的持续和扩散的支援方案”的专门国务会议,确定了以民间为主导推进“韩流”、政府为业界展开活动创造条件的基本原则。

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经济的迅速腾飞,“汉江奇迹”在一举把韩国带入经济强国之列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韩国人急于摆脱儿千年来的文化从属地位,膨胀了韩国人想成为文化强国的民族心理。而经济的腾飞为韩国人谋求文化独立和扩张提供了基本前提。[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通讯技术突飞猛进、飞速发展的电脑、

卫星通讯、多媒体、与互联网以及信息高速公路,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现代化的文化传媒为韩流在中国的盛行,扫开了方便之门,提供了重要途径和渠道。韩剧以及相应的韩国文化在现代通讯技术的承载下,迅速传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其中大众传媒以其不可低估的力量,畅通了韩流的传播渠道,在韩流的传播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报纸、杂志、小说、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成为哈韩族与韩流亲密接触的绿色通道。还有,制作技术和成本越来越低廉的文化载体,如VCD、DVD、CD等影像制品,都以一种不可估量的速度和力量传播着韩国文化和文化产品。[9]

2004年,由韩流文化产品的出口对韩国其他制造业、服务业的产额、附加值、创造就业岗位的间接效果达4. 5万亿韩元(约合41亿美元),其中由中国大陆市场产生的经济效果为3. 3万亿韩元,值得注意的是,韩国政府把中国大陆看作韩流文化产品最有潜力的市场,正大力推进韩国文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并目,韩国外交通商部还雄心勃勃地指出,到2010年,韩国要力争占到中国文化商市场10%的份额。

2.3.韩剧文化输出对中国的影响

2.3.1.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在文化上,“韩流”带来了中韩文化的博弈。两千年以来,中国文化一直是韩国学习效仿的模板,近代以前,即使有韩国文化流入中国,也未对中国潮流大势造成影响。然而,自从韩国加大对影视产业的投

入,政府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制作和输出,21世纪以来韩国开始用其始料不及的文化竞争力,开始影响中国、东亚甚至整个世界。作为吸取并发展了中国文化的韩国在全球化进程的协助下,以有利的文化认同疯狂向中国输出经济和文化。据韩国媒体报道,到2003年止,从韩国引进的的产品占据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75%;2003年,韩国广播电视节目出口额达4213万美元,中国大陆为18. 6%,台湾地区为24. 5%。

“韩流”正猛烈冲击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中韩文化搏击拉开了序幕,中韩文化交流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一度深刻影响到整个亚洲且起源于中国的儒家文化,在中国的大众传播中日渐孱弱,而曾经的文化输入国韩国却因其对儒家文化全面且到位的表现,被某些西方学者认为是“儒家文化的活化石”,大有争夺儒家文化正宗之势。有位香港学者评论《大长今》是韩国崛起于东亚的一部政治宣言书,是韩国试图走向世界的一张文化身份证,它的目的是要与中国争夺儒家文化主体的所有权。[10]而许多韩国历史剧在涉华内容上,多有歪曲中国历史和含沙射影的辱华情节。电影《太极旗飘扬》里张东健说要把旗帜插到白头山(长白山),而长白山从明清到国民党时代的地图中都是中国的领土;得戛纳大奖的《醉画仙》,韩国人更是将把中国的画贬得一钱不值。[11]

2.3.2.对国民经济消费的影响

韩流的文化输出不仅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强烈冲击,也影响了中国受众的经济观念。韩国贸易协会在《2005年贸易评估和2006年展

望》的报告中说,韩国2005年对外贸易出口额将达2800亿美元。报告说,截至2005年10月底,韩国对中国出口同比增长24.8%,对美国的出口则下降4.2%。同期,韩国对中国贸易顺差为194亿美元。

影视剧作为种媒介,与文化之间构成了异常复杂的共享关系。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即讯息。”媒介传播所携带的文化必然会影响到它的受众群:青少年看韩剧、追韩星,平民消费群体大肆消费韩国的手机、食物、电器、汽车、服装、日用品。[12]韩国商品借助这股“文化东风”迅速攻占中国市场,中韩贸易迅速升温。据中国海关统计,2002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到345亿关元,比1992年两国建交时增长近7倍。2004年,中韩贸易额从13年前的50亿关元发展到900亿关元。2005年中韩双边贸易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有望突破1000亿关元。目前,韩国已成为中国第5人贸易伙伴,第4大出口对象和第3大进口来源。

2.4.韩剧与国产剧之较

2.4.1.韩剧与国产电视剧的区别

叫好又叫座的影视剧不仅能给观众带来极大的精神愉悦或心灵震撼,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会带动一连串物化衍生品的产生,这些衍生品还会在一定时期引领社会时尚潮流,影响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促进不同国界、不同民族的人群进行跨文化交流和体验。除带动经济收益之外,还有助于彰显其民族文化的软实力。

以韩国民营电视台SBS为例,其自制剧以都市言情剧为主,剧中的的道具,风景,饮食文化和服装,逐渐演变成外国观众收看韩剧的亮点。在贴上“韩剧”的标签后,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便成为了富有韩国特色的衍生品,剧情是衍生品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13]例如《我叫金三顺》中的三顺猪,《原来是美男啊》中的兔子猪,在剧集热映前后都是炙手可热的畅销品;韩剧《花样男子》中,男主角使用的三星电子新推出的SCH-W750手机,由于产品的设计与剧中角色的设定相吻合,这系列手机一经推向市场,就在全亚洲国家和地区畅销。

而相比较国内偶像剧中,几乎见不到中国本土手机品牌的身影,身家千万的角色一律都是苹果,而经济条件不出色的角色,也是诺基亚或者其他国外品牌。

与国内自制剧注重“人”的包装不同,SBS自制剧的有形衍生品更注重“物”的包装。韩剧中随处可见富有民族特色的衍生品,国外受众能够对韩剧形成清晰地辨识度。而有形衍生品的流行,对韩国经济发展有着推动作用。[14]例如,韩剧主人公都会在剧中品尝韩国的泡菜、烤肉、、拌饭等韩国美食,喝特色的韩国烧酒,参观景色宜人的济州岛等等。剧中主人公无意的行为,恰恰有意地推动了韩国经济的发展,间接扩大了韩国的文化影响力。

而国产电视剧极少有将中国地域特色的东西融入情节中。国产电视剧中,现代剧和古装剧几乎各占半壁江山,古装剧几乎都以室内场景为主,而电视剧的拍摄地点一般是在横店,而香港TVB则是在香港古装街取景,几乎所有的情节拍摄全是局部情境,很少有整体拍摄

地点可作为景点以供游玩;而现代剧中,军旅剧又几乎占据一半,剩下的四分之一中还有不少是家庭伦理剧,剧本的限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影视剧衍生品的产生。而中国出产的自制剧中,对中国特色食物、服装、文化都没有明显且突出的展示,使得国产剧无法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独特的辨识标志。

2.4.2.韩剧给国产电视剧的启示

我国的电视剧尚未形成一种清晰的将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品牌来打造的认识。而韩剧注重产品的包装和营销,韩剧制作者将韩剧本质打造成一种可以进入市场消费的文化商品。

我国的自制剧则应该注重汲取韩国自制剧的优长,丰富影视剧剧本类型,注重原创,注重剧本与本土元素的融合,积极开发影视剧周边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国产影视剧的辨识度。只有中国人运用的中国元素,才是最正宗最传统最吸引人的中国元素。

在创作内容方面,国产电视剧要加大对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的沁染。韩剧的代表性非常强,不管是在生活方式还是国家形象方面,韩剧都能与亚洲其他国家清晰区分开来,而许多国产剧,尤其是偶像剧,却缺少中国特有的文化标志。例如饮食方式,国产剧中甚少有能突出“中国”的食物,风俗礼仪、服饰着装方面就更不用说,除了古装国产剧能让外国观众辨认出“中国制造”外,几乎所有的现代偶像剧都没有明显的中国元素。所以,国产剧在剧情设置方面要加强对民族与国家的宣传,要学习韩剧对于文化的潜移默化的输出,不仅能提高中国文

化在国际上的辨识度,还能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代代传承,强化消费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

在影视剧的创作题材上,国产电视剧应加大对女性受众的关注,剧调查显示,在黄金晚间电视剧时间段,男性收看电视的比例低于女性,所以国产剧应多创作符合女性审美特点的新题材新内容,以获取中国影视剧最大消费群体的关注;而对于青年受众的需求,电视剧制作者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停留在改编、翻拍经典剧的阶段,应重视青春偶像剧的创新,更要提高偶像剧的质量,粗制滥造只会引发负面效果。

相关开发者应该以电视剧为内容核心,完善产业链,积极推进电视剧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销售电视音乐原声碟,或是推出影视书籍、动漫、游戏等,不仅能宣传电视剧,也会带动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

再就是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我国地理资源丰富,电视剧在策划制作阶段就应该考虑外景地的选择,当地政府部门也应积极配合,科学规划,通过影视剧的传播带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应该制定相应措施保护当地的人文气息,避免由于商业利益过重改变了当地原有的人文特色,以免因小失大。

2.5.对韩剧文化传播提出质疑的第三种声音

韩剧在中国俘获越来越多的妈妈饭、阿姨饭的同时,在赚取少年们大把眼泪的同时,在收视率日益水涨船高的同时,韩剧也收获了诸如“狗血”、“俗套”的名冠。喜爱韩剧的受众褒之,讨厌韩剧的人贬之,但除此之外,还有第三种声音抱着理性的眼光在对其分析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