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与改革

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与改革

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与改革
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与改革

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与改革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居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民收入也提高了许多,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城乡居民间差距、地区间差距等等现状使得关于中国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的话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此收入差距问题从各方面分析其现状,原因及解决方法。

关键字:中国收入差距,现状,原因,解决方法

正文:

一、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

2013年,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一口气公布了过去十年的基尼系数。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我国的基尼系数整体运行在0.4的水平线以上,其中在2008年达到0.491的峰值,随后逐步回落。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474。

(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在同一家公司中,不同的职位其收入也不尽相同,老总是豪宅靓车都有了,有的人却只能精打细算着全家花,甚至有的人都拿不出给家里的钱。“被高平均”现象突出,七成以上人收入在平均线下。问卷调查中,个人年收入平均达到了5.31万元,标准差为9.02万元,超过了均值,这是因为有部分人的收入偏离均值较大。调查发现,居民收入分布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形状,并且越往收入高的一端越小,这是因为中高收入比例偏低。其中53.8%的人收入在3万元及以下,73.9%的人收入在5万

元以及以下,即七成以上人并没达到这个平均线,平均收入的 5.31万元确实是“被高平均”了。

(二)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国家统计局2008年资料显示,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下滑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城镇居民,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7年的3.33﹕1扩大为3.36﹕1,绝对差距首次超过1万元。若将城镇、农村居民所拥有的福利及其实物补贴,如公费医疗、财政补贴、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等也计算内,那么,城乡收入的差距则会更大。

(三)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相当一部分表现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区间差距上。1980年,东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比是1.8﹕1.18﹕1,1990年扩大为1.9﹕1.17﹕1,2002年东 2 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比进一步扩大为2.63﹕1.26﹕1。这说明1990年的东部与中部、西部的地区差距比1980年分别扩大了5.9%和5.6%,2002年比1990年又分别扩大了28.4%和38.4%。而2009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比是2﹕1﹕0.86。地区间人均GDP差距的扩大,说明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水平也在日渐增大。

(四)行业、企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近年来,行业间收入差距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垄断行业收入畸高,而且工资增长过快。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来,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3年,我国行业最高人均工资水平是行业最低工资水平的2.12倍;2002年增至2.99倍,2005年增至4.88倍,而国际

上公认行业收入差距的合理水平在3倍左右,可见目前行业间的差距已相当大。

除行业差距外,不同企业和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也相当悬殊,三资企业、一些效益较好的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主及歌星等特殊职业者,年收入都处于较高水平,而有的亏损企业则难以发放工资。这意味着个人收入在向高收入者集中,收入悬殊较大。

二、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在中国,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十分复杂,有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选择因素,有转型期的特定结构性、体制性因素,也有腐败、市场失序等非正常因素。

(一)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政策导向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1978~1984年,我国把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辅以国家较大幅度提高粮食及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以及支持和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副业等,使得这一时期农村经济增长较快、农民收入增长较多。而后随着城市改革的开展以及优先促进工业化等政策的制定实施,城市生产力得到提高,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居民收入流入农村的比重越来越小,导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趋于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道壁垒,阻碍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交流,造成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我国

在特殊历史背景下长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严格的城乡分割等政策,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加剧了农村的落后。

农产品缺乏创造财产性收入的能力。农产品价格相对偏低,加上农民素质低、农业人口多等原因,农作物的生产仍然主要是手工操作,农产品成本不断上升,在市场上无价格优势,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取胜,造成农产品销售困难,农民收入增长进一步受到限制。

不公平的就业政策及歧视农民的户籍制度。一些大中城市为了保证城市居民就业,直接动用行政手段限制农民进入城市较好的行业和工种。农民工因为中国的户籍制度,而被限定在城市里的住房、医疗、养老及教育方面的利益缺失,还受到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和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歧视性待遇。这种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大大地限制了中国城乡间和地区间的劳动力流动。

(二)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区位地理因素影响地区收入的差距。西部的地域条件制约了本地区发展。西部地区交通十分不便,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可利用水资源匮乏,这方面无论是对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还是人民生活都有很大制约。西部地区人口过于稀少,造成市场狭小,经济发展缺乏集聚效应。西部区位条件较差,所毗邻都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薄弱,贸易往来发挥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大。而东部地区在以上各方面均与西部地相反,所以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大,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也就显而易见。

以东部为重心的国家政策影响地区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后,国

家投资的重点主要在东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地理优势和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抢先一步发展回报率高的产业,快速发展,东西部差距从此不断扩大。

(三)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行业收入差距扩大主要是因为在初次分配领域,政府不能有效的限制垄断、也没有鼓励平等竞争的有效政策。国家财政制约了一些依靠财政补助,微利经营的基础性行业的发展。一些全面进入市场竞争的行业利润也在下降。

三、缩小收入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十八大提出的“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我国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的就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其结果是打破了平均主义,调动了广大劳动者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一)充分重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即使在初次分配领域,政府的干预仍是显著的,市场的作用是有限的。减少和弱化政府的干预是初次分配领域改革的重要任务。再分配领域也有许多地方需要改革。首先是要进一步解决逆向再分配的问题,坚决杜绝“抽瘦补肥”现象,使收入再分配真正成为政府“抽肥补瘦”社会政策的有力工具;另外,在政4 府财力容许的范围内,应加大再分配的力度,特别要在社保、医疗、教育等领域对贫困人群、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

(二)关注收入分配和财产分布

30多年来,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向收入差距过大变化,在财产分布领域向个人财产高速积累和显著分化的演变。财产分布的不平等越来越成为收入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国家要求官员不仅要申报收入而且要申报财产的原因。

(三)实现相关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实现相关信息的公开化和明细化,这是进行监督的前提。如可把财政预算公开化和明细化,长期存在的工资制和供给制并存的局面也较易于克服,真正实现收入货币化的改革目标。

(四)杜绝权钱交易和官商勾结

对于那些通过权钱交易和官商勾结而富起来的人,除了触犯刑律追究法律责任以外,则应通过改革割断他们利用权力获取收入和财富的途径。官商不能同时具备两种身份,不能利用当官期间形成的利益链条随后谋取商业利益,也必须割断两种身份之间的利益链条。我国在这方面的运行机制是很不健全的,亟须规范化。

(五)通过各种税收缩小收入差距

个人所得税是一种优质税种。因为它是按照纳税人实际负担能力征收的,实行超额累进税率。能够大大缓解社会财富分配过分集中,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比重,缩小贫富差距。

(六)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

解决垄断行业的高额利润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对垄断的范围和垄断价格等等加以限制;二是提高一些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引入竞争机制,缩小国家垄断性行业的范围,减小垄断行业与

非垄断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三是充分发挥《反垄断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满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2、李亚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3、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中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收入分配制度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经济的发展和杜会的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指出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我国是一个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建立能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又使每个劳动者和社会成员都能公平享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的分配制度。 一、新中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变迁。 1、从建国到50年代中期,实行的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1952年后,党在占主导地位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广泛地推行了按劳分配制度,对国有企业的工资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了新的“八级工资制”。1956年进行了第二次工资改革,初步建立起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主义工资制度。 2、1957年至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带有平均主义倾向的单一的“按劳分配”。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成为单一的公有制结构。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按劳分配被认为是社会主义阶段的唯一分配方式。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以农村为突破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开始从根本上打破了农村的带有平均主义的按劳分配方式。 4、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召开前夕,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5、党的十五大至十六大,提出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国家通过医改、房改、教育体制改革,退出三大保障系统,国家财政负担减轻了,但个人在收入没有增加的前提下,支出突然增加了。 6、新世纪新阶段,党从构建和谐社会实际出发,着力建立体现社会公平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的基本状况是》

国内收入分配状况分析 (一)以劳动者报酬为代表的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持续下降 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阶段的功能性分配方面看,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经历了先上升再下降的过程。特别是近几年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经历了一个较为迅速的下降过程,由此导致在让劳动者分享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方面,我们又或多或少向改革初期的原点回归。 在近期的相关研究中,住户部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在以收入法核算的GDP中,劳动报酬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其所占比重在1995-2006年期间下降了将近10个百分点,②即便是进行了某种调整的计算,也有5个百分点的下降(张车伟,2009)。而从再分配收入的分配格局出发,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达到9个百分点(常兴华等)。由于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将自我雇佣者营业收入的分类由原来的劳动者报酬转变为营业盈余,造成了一定程度上数据的不可比性,使劳动者报酬占比的估计变化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们对1996-2007年的劳动者报酬进行了一个较为简单初步的估算,总体判断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下降了大约9.3个百分点,其中3.3个百分点是由于就业非正规化造成原属于劳动者报酬的自雇者营业盈余被纳入企业营业盈余之中,而其他6个百分点则来自于实实在在的劳动者报酬下降。③ 从收入法GDP出发,在劳动者报酬下降的同时,政府的生产税收入上升了2.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折旧占比上升了1.4个百分点,营业盈余上升了5.7个百分点。其中,2.4个百分点的上升来自正规企业的营业盈余,而其余3.3个百分点的上升则来自于自雇者营业盈

余的变动。 受其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多数年份中,居民收入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这一现象也间接证实了劳动者报酬占GDP份额下降的趋势。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将自我雇佣者的营业盈余扣除之后,OECD国家的劳动者报酬占比大约为45%,而拉丁美洲国家占比大约为35%。2007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约为40%,但考虑到我国劳动者报酬中已经包括了企业社会保障缴款,因而与对方可比的我国劳动者净报酬所占比重应与拉美国家的情况相对更为接近。 从历史的视角看,英美两国在1860-1940年间,包括了自我雇佣者营业收入和资本家的劳动收入的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分别为77.5%和66.5%。而我国当前按可比口径计算的水平估计大体在46%左右,则我国的劳动者报酬占比同样也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二)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中,最突出的特征是收入差距的扩大。其中,在改革前期,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曾出现缩小的趋势,而且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都曾出现过缩小的趋势。但这种趋势持续的时间相对较为短暂,而随后的差距扩大过程则持续时间更长。总体而言,城乡内部以及全国的居民收入差距则几乎一直处于扩大的过程中。

怎样看待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怎样看待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 班级:建工1104班 组员:崔志攀(29) 李埕均(24) 指导老师:阎程 完成时间:2011年11月20日 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怎样看待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 [摘要]: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公共行为规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社会公德的作用更加突出,它已成为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但由于受一些不良思潮和歪曲价值观的影响,现实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轻视社会公德的消极现象,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社会公德与推动法制化社会同步发展,强化社会公德教育,这对实施以德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公德意识及其道德规范对于有效地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社会公德及公德意识,是健康文明的社会所必不可少的,社会公德的优劣、公民公德意识的强弱,己经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和是否进入现代化阶段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之称,自古以来就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优良传统。当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其内容会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充实,也就是说每个时代都有与自己的文明相适应的社会公德,但其主要内容则为人类所不断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又为千百年来人们理想的社会公德在我国的畅行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 [正文]:一目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现状 对于这次调查,大多数大学生对调查表所选的选项与现实中自己的作为大相径庭,大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但是真正能够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却不多。我们常说每人迈出一小步,社会就会迈出一大步。几乎百分之百的同学对“宿舍中常流水常明灯”现象的看法是主动去关掉,可是教学楼上卫生间里的水龙头经常在无人使用的情况下哗哗流水,过往的学生却视而不见。调查显示: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主干群体,80%左右的被调查同学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仅有10%的同学公德意识薄弱。在这次调查中,大学生对“公共场所插队现象”的看法,来自学生的反馈是:上前“马上制止”的占31%,“心里抱怨”的占50%,”心里谩骂”的占19%,还有极其少数的“视而不见”群体。对于“在公交车上向老弱病残人让座”这一问题上,大家几乎一致表态:主动让座;对“当乘手扶电梯,怎么站”,回答“自觉站在右边”的占80%,“随行人站的”占15%,“随便站”的占5%。在同学们回答“在外出遇到红灯怎么做”的一问中,“一贯遵守交通法规”的占97%,“偶尔闯红灯”的占2%,“经常闯红灯”的占1%。这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行动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关于在校园内或其他公共场合乱扔垃圾的看法”中,认为“很鄙视,宁肯拿在手里也不乱扔的”占48%,为“出于无奈,周围没垃圾桶”的占50%,为“怎么方便怎么来”的占2%。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还做的远远不够,即不能做到“兼济天下”。比如“面对一些不良图片视频的做法”,大部分选择“回避”,只有极其少数选择“举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变 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伍湘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的收入分配政策演变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9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平均化;二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31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多样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差距扩大。 [关键词]收入分配政策演变收入差距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连年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迅速恢复生产,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善了居民的吃饭穿衣问题,广大居民安居乐业;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连续跨越几个台阶,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9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平均化;二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31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多样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差距扩大。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进 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及完成“没收官僚资本”和“土地改革”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基础上,实行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低工资、多就业”和“劳动致富”的收入分配政策。1953年以后,在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开始向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底,我国就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城市,建立了以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为主体包括少量个体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绝大多数就业居民变成了国家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或集体企业职工,其收入完全被纳入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体系和级别中。当然,还有大量的隐性收入和福利,并且毫无失业的后顾之忧。在农村,以家庭经营为特征的个体农民,经过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形成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经济,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的成员,也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兼顾平等的分配体制。社员在集体经济内部,实行大体平均的分配和有限的社会保障。 1、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政策。新中国收入分配政策是在改革旧中国极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基础上形成的。1949年9月,政协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以及相关法规规定:在农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高利贷,但是允许雇工和借贷自由;在城市,除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企业外,对私营企业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如厂方不得随意解雇工人、克扣工资),工人的工资应由劳资双方协商解决。1952年8月政务院批准的《关

浅谈中国当前易学现状

浅谈中国当前的易学现状 作者:林烽 在易学界,几乎每位大师的背后都会有一些不好的故事,或多或少但总能在网上搜索到一些负面的信息。是树大招风,还是确有此事?我想事情的真相未必是传说中的那样,这也许是易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学易者的水平良莠不齐,素质也各有高低,有些人总是喜欢贬低别人而抬高自己,甚至在文章说只是学术探讨,而非人身攻击,但在文章中却把别人说的一无是处,明摆着就是对人进行攻击。这样的人,无非就是证明自己有多厉害,别人都是错的而已。 易学属于文类,自古以来就有文人相轻的说法,但如今的易学界仍然摆脱不了这样的现状。我想,这类“相轻”的学易者,大概是伤官旺,喜欢去伤别人的名誉——正官,从而来凸显和表现自己,反倒是恰恰暴露出自己是没有学术水平的人,为什么呢?伤官需要用印来抑制和克制,印主学问、学术,没有印制,那么伤官的特性就显露无疑,喜欢攻击别人,喜欢吹牛,吹嘘自己是某世界易学会长等等,过份的吹嘘自己反倒显得自己没有学术水平,一个真正的易学家首先应该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实践水平为目的,其次才是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伤官不仅喜欢吹捧,小心眼,而且嫉妒心还重,见不得别人比他厉害;而正印恰恰相反,心胸宽广,心地慈善,正印为学术学问,为车为房,为载体,为人生的舞台,也是一个人的承载平台,一个人心胸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会有多大,而伤官仅局限于在自己的范围空间内,以自己作为演员,所以这样人永远不会有什么大的接触范围,除非是伤官配印或者伤官伤尽。有些易学家,出名之后开始赚钱了就不注重学术研究了,反正已经出名了也有钱赚了,还深研什么易学,我想这样的人大抵是财星坏印,以朝看钱为目的,太重视钱财了,印就得不到发展,一个人如果太重视钱财,也就会变得名声不好,印为学术为荣誉,财破印就是太重视钱财而导致没有荣誉,为了钱而没有名声,当然我指的是大多数的情况,但是也有特殊的财破印不为忌的,比如身弱印旺又见财破印但这里的印一定要比财强很多,否者就是真的财破印了,为什么呢?一个人没有钱难以生存,但是财太旺却阻碍了易学发展,如果适当的有些财来刺激下日主,我想这也会提高日主学习的积极性,毕竟有利益可言,但是财太旺就不好直接盯在钱上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财为养命之源,为给你提供钱财的人,如果八字中印旺而见财,印就是财星的财,印旺就是给你送钱的人有钱,也就说给你送钱来的人都是有钱的人,所以你也就会变得更有钱,更加有名气。 总结下,易学界的现状目前就是一盘散沙,学术水平低下,不是相互攻击就是贪财坏印为了钱不思进取,真正搞学术和实践的人不多,所以要想提高学术水平,还是需要大家相互团结和共同努力,这样才有利于中国易学的发展,为什么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社会的道德现状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社会的道德现状 樊华《传承》2009年第3期 【摘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关系的不断调整,社会道德领域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内部变化,而不是道德体系的新旧更替。尽管也存在着消极、落后的现象,但我国的社会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是健康、进步的。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中的优势可以限制、克服当前社会道德中存在的消极、落后现象。 【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关系等状况道德状况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关系的不断调整,社会道德领域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内部变化,而不是道德体系的新旧更替。总的来说,我国当前的社会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是健康、进步的。但也存在着消极、落后的现象。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本质论的有关理论,正确认识我国当社会的道德现象和本质,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当前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状况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本质论认为,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经济关系的制约同时并受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要正确认识一定社会的道德状况,必须从决定这一社会道德状况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入手。 (一)我国当前社会的经济关系状况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与这一国情相适应,我们建立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关系。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关系中,不仅有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性质的共有制经济,还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不可或缺的非公有制经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总的来说是公有制的,我们的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总的来说也是健康、积极的。当然,对于我国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我们也不能轻视。 (二)我国当前社会的政治制度状况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它是对人民民主、对敌对分子专政的统一,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有力地保证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也为我国当前的社会意识形态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当然,由于历史上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的影响以及长期以来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现存的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对于我国当前社会的意识形态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我国当前社会的意识形态状况 我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它适应了我国当前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的根本要求,有力地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和精神支持。当然,

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与改革

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与改革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居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民收入也提高了许多,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城乡居民间差距、地区间差距等等现状使得关于中国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的话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此收入差距问题从各方面分析其现状,原因及解决方法。 关键字:中国收入差距,现状,原因,解决方法 正文: 一、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 2013年,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一口气公布了过去十年的基尼系数。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我国的基尼系数整体运行在0.4的水平线以上,其中在2008年达到0.491的峰值,随后逐步回落。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474。 (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在同一家公司中,不同的职位其收入也不尽相同,老总是豪宅靓车都有了,有的人却只能精打细算着全家花,甚至有的人都拿不出给家里的钱。“被高平均”现象突出,七成以上人收入在平均线下。问卷调查中,个人年收入平均达到了5.31万元,标准差为9.02万元,超过了均值,这是因为有部分人的收入偏离均值较大。调查发现,居民收入分布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形状,并且越往收入高的一端越小,这是因为中高收入比例偏低。其中53.8%的人收入在3万元及以下,73.9%的人收入在5万

元以及以下,即七成以上人并没达到这个平均线,平均收入的 5.31万元确实是“被高平均”了。 (二)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国家统计局2008年资料显示,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下滑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城镇居民,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7年的3.33﹕1扩大为3.36﹕1,绝对差距首次超过1万元。若将城镇、农村居民所拥有的福利及其实物补贴,如公费医疗、财政补贴、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等也计算内,那么,城乡收入的差距则会更大。 (三)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相当一部分表现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区间差距上。1980年,东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比是1.8﹕1.18﹕1,1990年扩大为1.9﹕1.17﹕1,2002年东 2 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比进一步扩大为2.63﹕1.26﹕1。这说明1990年的东部与中部、西部的地区差距比1980年分别扩大了5.9%和5.6%,2002年比1990年又分别扩大了28.4%和38.4%。而2009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比是2﹕1﹕0.86。地区间人均GDP差距的扩大,说明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水平也在日渐增大。 (四)行业、企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近年来,行业间收入差距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垄断行业收入畸高,而且工资增长过快。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来,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3年,我国行业最高人均工资水平是行业最低工资水平的2.12倍;2002年增至2.99倍,2005年增至4.88倍,而国际

浅谈当前中国的工程现状及其成因与建议

【tips】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编整知识点之一,值得学习!下载后此处可编辑删除! 浅谈当前中国的工程现状及其成因与建议 一、当前中国的工程现状:工程大国而非工程强国 从总体上,可以充分肯定地说,我国已经是工程大国。目前我国 几乎同时拥有世界最大的工程和最多的工程量,如有最大量的建 设工地,有最大量的年在建和年竣工的建筑面积,每年消耗最大 量的建筑材料,拿钢铁和水泥这两种最主要的建材来说,2004年我们就消耗了世界钢铁的27%,消耗世界水泥总量的40%以上,同时我国也是世界水泥生产第一大国,水泥产量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2004年产量更是达到了近10亿吨,占全球总量的近一半,预计今后的需求,将占全球一半以上。此外,在一些具体的工程 领域中,也可以看到我们在工程量上的世界第一位置,例如,在 当今世界拥有的40多万座水坝中,我国有86000多座,居世界第一;又如隧道及地下工程,作为人类利用地下空间而建造的土木 工程,近20多年来快速发展,截至2003年,我国在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等领域已建成隧道近万座,总延长达到6000多公里,目前每年仍新增300公里,建成规模及数量已名列前茅,因此目前 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大国。 从总体上看,我们的在建工程不仅数量多,而且还有许多工程规 模大、周期长,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像西气东输、南 水北调、三峡工程等,更是举世瞩目。可以说,没有哪个国家能 像我国这样同时在建这么多的大型工程。甚至我们的工程技术人 员的总数(1000万) 和工程师总数(210万)也位居世界首位。从这些方面足见我们是世界工程量最大的国家。另外,从工程在国内

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收入分配不平等过大不仅有悖于我国“共同富裕”的改革目标,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关键词:收入分配分配格局政策及建议社会保障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在改革进程中也伴随着一些消极因素,其中收入差距较大是全社会反应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关系国计民生、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有研究表明,2004年,中国的总体基尼系数就已经达到0.44;2007年,中国总体基尼系数大约为0.48~0.49,均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水平。这说明,中国的收入分配非常不平等,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已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收入分配不平等,收入差距过大不仅有悖于我国“共同富裕”的改革目标,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二、我国收入分配现状 一提到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估计大家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收入差距拉大,贫富差距愈加明显。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当前我国的居民收入现状。 (1)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 我国行业工资差距存在的问题确实值得研究:行业间工资平均差距过大,对极端条件下、高危工作补贴过低,垄断拉高工资等。 平均行业差距过大。2009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工资是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工资的4.7倍;按细分行业看,2008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证券业是最低的畜牧业的15.93倍。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方面的结论是,我国行业间工资差距的确比较大,细分行业的15倍差距基本是历史峰值。 政策偏差拉低收入。行业收入差距过大,加剧了社会贫富的分化和不公,这

浅谈当代中国道德现状及原因

浅谈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现状及原因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在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关键时期,这些需求都为中国社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广大人民群众迫切期望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迫切期望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由此可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然而近几年来,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爆出各种令人发指的噩耗,不同渠道都揭露了各种黑心实践。从“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黑心棉”、“毒大米”等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到“天价药费”、“假医假药”等医疗事件;到“小悦悦”事件、老人倒地无人敢扶、车祸现场无人敢帮等道德问题;到网络上各种自我炒作“多重门”、“潜规则”、“凤姐们”等拜金主义的炒作;再到最近贪污腐败程度令人对国家深感失望,各地高官落马,情妇举报,“枪打黑老虎”等各种政治腐败事件。一件又一件,当前一事件的余温还未来得及散去,更大更令人惊悚的事件又曝光。 这些事件的发生无一不表明中国当代社会正处于道德滑坡的态势。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政策的决定上将文化强国重点提出,可是为什么这些道德问题还是屡见不鲜呢? 今早看网易新闻,新闻上又曝光了某一工厂简单过滤地下水,摇身一变变成了一瓶瓶名牌矿泉水,虽然这个窝点被端了,可是这肯定只是很多非法窝点中的一个,只是再次从侧面反映出了道德的沦丧。拜金主义,假冒伪劣,全然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近几个月来,网络上女大学生失踪、被强奸遭奸杀,亦或是被关起来当性奴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当某一女大学生失踪一月还未音讯时,又一女大学生遭奸杀,事件此起彼伏,为何这些行凶者残忍的将矛头对准了还是校园里的花朵?为何这样的事件此起彼伏?为何人性已经沦丧至此? 这些惨绝人寰的事件的发生让我们越来越渴望回到毛泽东时代,那个民风淳朴的时代,渴望回到过去那个人性美好,互帮互助,邻里和谐的时代。可是这些也只是渴望和幻想,社会是发展着的,不可能越过越回去,历史的选择是让我们直面现实的道德滑坡,找到原因。 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愈来愈趋商业化,为了各种名声利益,人民不择手段,似乎除了利益,其他的都不那么重要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只停留在利益层面上,很难诚心诚意地相待。科技、经济迅猛发展,使道德教育相对落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市场原则与道德原则出现价值矛盾。而社会的贫富差距的拉大又使得人们心里的不平衡被放大,虽然人们生活普遍有所改善,但对社会的不满足情绪还是存在的,一些人难以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很容易就做出了一些超越道德底线的事情。同时,虚拟网络高科技的应用减少了人们亲密接触的机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的淡漠,对人性的理解以及个人思想品德的健全发展都有不良影响。 除了经济发展与教育的不匹配以及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之外,国民素质普遍不高也是一个原因。对于道德觉悟不高的群众来说,社会舆论是一个道德风向标,他们很容易跟随舆论的方向走。社会舆论可以领导主旋律文化,但是一些消极舆论氛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例如一些对社会良知好人好事的无端质疑,经过一些媒体的聚焦放大后,客观上对社会舆论起着不利于道德善良普及消极作用。那些盲目跟随舆论的民众就容易走向错误的方向。 多元文化的冲击也是其中一原因之一。开放的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外来文化与已有的传统文化的冲击。传统的道德规范、道德原则和道德价值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义性、多变性和多元性。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很容易就使得一些人淡忘国家意识、消解民族意识,失去对传统的认同感,迷失在文化多元的社会里,找不到道德边界。

【目前我国交通现状问题】浅谈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目前我国交通现状问题】浅谈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 现状与改进措施 浅谈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浅谈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社会进程的不断完善,交通情况也不断地得到发展,那么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呢?又有怎样的改进措施呢?文章各从三个方面谈了看法。 关键词:交通工程现状措施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社会进程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交通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强,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交通工程的建设速度,把我国的交通工程建设成为高速、科学的现代化城市交通,我们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把我国的交通工程设施建设成为交通体系与交通自动化管理的有机结合。 1.我国交通工程的现状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自从古代我国就发明了马车,而且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世界上第一条最长的横贯欧亚大陆的交通干线。所以,我国古代的交通工程是闻名于世的。交通工程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1980年上海市才率先在国内成立了交通工程学会,1981年中国交通工程学会成立。 虽然我国对公路交通工程的研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经对交通工

程的规划、管理、设计、工程、制造、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具有了一定的实力:交通安全设施方面已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设计、制造、施工规范;在高速公路监控、通信、收费系统与实施方面,对控制方式、收费制式、设备的布置、管理的软件及少量硬件设备的开发等已经达到了实用阶段,但是我国的交通工程还存在许多的不走之处,主要表现在: 1.1由于我国的交通工程相对起步晚,在交通工程设计及施工上没有相对严格的标准。在交通工程的设计初始就未对现场地势进行认真勘测,易出现设计脱离现场实际的现象。在按设计图纸施工完成后,才发现其弊端,而必须对其重新变更施工,就会相应的增加工程量而且在部分工程中发现,交通工程的设计标准完全与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直接影响到将来的交通工程的使用价值。 1.2在交通工程的管理中还存在着管理不科学的弊端。交通工程是全人类共同使用的公共资源,它的使用状况是关系到所有人的安全的,但是我国的交通工程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交通工程的经营部门与管理部门不能协作统一,致使交通不能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例如,高速公路经营部门目前正在建设一套主要用于收费、养护、路政工作的电子监控设备,但是由于归属部门不统一,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设施的重复建设也会造成国家资金的浪费。 1.3交通工程设施没有与先进的技术手段相结合。交通设施是保证交通畅通安全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只要具有了良好的交通设施就会保证交通的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交

浅谈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

浅谈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各种国际势力相互激荡,以下是我从政治、军事、经济方面对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的一些较浅的认识。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当前国际格局分三大块::美国领导的单一实力比较强的国家、还有以欧盟为代表的实力较中的国家、还有就是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国际发展趋势在和平与战争中胶着。 当今的国际形式对我国及存在有力的因素,有存在不利的因素。 当前的国际形势,有利因素主要包括: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不利因素主要包括: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

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世界格局总是会随着一些大事件的发生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势力对比可能会因此发生微妙的变化。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进入一个旧格局被打破,新格局尚未形成的转换期。各种力量不断分化组合,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深入调整,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有了新的发展,各种区域性、全球性的组织和国际会议空前活跃,许多国家都承认世界多极化是一个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增大了各国各地区经济的运行风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经济力量较强、政策措施运用得当的国家,能较好地适应并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有利条件发展本国经济,经济弱小的国家则发展更加困难. 经济方面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

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作者:————————————————————————————————日期: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实践教学论文 (二○一二至二○一三学年度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浅谈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所在学院: 年级专业: 11级 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 2012年 12月 17日 ++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制

浅谈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内容摘要】2011年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一次是:房价,物价,食品安全,医疗改革,腐败问题,住房改革,社会道德风气,教育改革,生活成本上升,以及就业问题。社会道德风气首次成为焦点,而其中的食品安全,腐败问题等连年位居关注度榜首也都有涉及到社会道德问题。如何重新确立道德理念,进而弘扬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已成为目前国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调查分析 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滑坡问题已引起广大人民的关注,有人说:中国是经济巨人,道德侏儒。近些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迅速跻身世界国民生产总值榜前几位,但世界对我们的道德评价总令人难以接受,全国范围内经常有一些违背道德原则的事情发生。面对种种呼声,我们不得不深思,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了,问题出在哪儿了,应该怎么解决。 一、中国社会道德现象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道德问题。当下中国社会道德问题不断涌现,社会道德风气令人担忧。2011年春天“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新闻开始屡见于媒体,十月份“小悦悦事件”将有关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舆论推向高潮,还有屡屡发生在食品、医疗、道路交通、住房等方面的问题,带来了安全质量方面的社会担忧。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公民在道德方面又该何去何从呢? (一)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1.基础礼貌的认知水平提高,但礼貌意识仍然偏低 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其实大部分人对基本礼貌知识了解甚多,但在实际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对应的社交礼仪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偏弱,不讲礼貌、不注意礼仪的行为随处可见。一些人谈起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时忧心忡忡,但知行脱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

如何切好蛋糕? ——解决中国分配不公的意见思考在中国一路发展的道路上,长期存在着难以克服并改革任务艰巨的众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近些年来的收入分配问题无疑被摆在了最为迫在眉睫的核心地位。 收入分配制度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经济的发展和杜会的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指出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 当前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明显地表现为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大。首先是两个比重偏低:即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都偏低;其次是分配关系不合理,表现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再次是分配秩序不规范,表现在一些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不少用人单位同工不同酬现象十分严重,另外事业单位和某些国有企业制度外发放的收入多,津贴补贴名目繁杂、渠道混乱。 日益严峻的收入分配问题进而导致种种危害性,如:不同社会群体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引发社会矛盾;不公的收入分配制度长期以往会导致社会价值观的扭曲;物价不断被推高;消费外流,抑制内需。 寻因才能究果,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那么,导致此类问题日益严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一是深层次问题的制约。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和经济社会体制乃至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严重制约着分配问题的解决。二是利益团体的制约。某些行业、部门、群体的收入得到更大幅度的增长,与其他行业、部门、群体的收入形成了很大差距,存在依靠权利、垄断地位、人员身份区分等手段获得的不合理收入。三是收入分配政策措施不健全、有关方面配合不得力的制约。 综合以上分析的原因,可以总结出比较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重新梳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基本思路。即收入分配问题的解决必须与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整变化紧密结合起来,确立一个高层次、广视角的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基本思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经济社会体制以及建设社会诚信制度等为依托,做好四方面衔接,即在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中促进增加社会财富;在调整经济结构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深化经济社会体制改革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资本等要素市场交换行为中规范分配行为和秩序,通过标本兼治来逐步解决分配领域的三大问题。

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项目管理论坛? 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袁经勇 (东华工程公司,合肥 230024) 摘 要 通过对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之综述,为有兴趣于项目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项目管理 教育与培训作者为东华工程公司副院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今天,世界经济已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也就是把知识转化为效益的经济时代。而项目管理正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所以,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最新分支,无论在研究还是在应用方面都正在迅速发展。为使有兴趣于项目管理者了解当前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特综合编写此文,以供大家参考。1 何为项目与项目管理 所谓项目是指为创造唯一的产品或服务而进行的临时性活动。这里的“临时”是指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的始点和终点,而“唯一”是指其产品或服务在一些识别方法上与其他项目的产品或服务都有不同。 而项目和管理则是指将相关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要求。项目是由过程构成的,项目管理属于典型的过程管理,可以通过过程,如启始过程、策划过程、执行过程、控制过程和结束过程来完成项目管理。 2 项目管理发展历史与阶段划分 项目管理的历史最早起源于美国,二战期间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20世纪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最早采用了项目管理方法并取得了成功,由此而风靡全球。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美国白宫的行政办公室、世界银行、I BM 、ABB 、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核心部门都采用项目管理。 我国项目管理的实践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通过13套大化肥的引进,我们对西方公司的项目管理,特别是设计管理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80年代通过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如1984年的鲁布革水电站项目,开始实行项目管理,到90年代初开始倡导创建国 际型工程公司,直到后来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建设监理制和招标制等对项目管理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与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比如: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在我国教委1997年新修订的学科目录中还没有列入。等等。 随着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对项目管理本身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根据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成果,项目管理专家们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前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80年代以后称之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3 项目管理主要研究机构 目前,国际上研究项目管理的机构主要有两大体系:一个是以欧洲为首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另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美国项目管理学会”。他们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的现代化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 ociation ,缩写为IPMA )于1965年在瑞士注册,属非 盈利性组织。1967年由其主持在维也纳召开第一届国际会议,项目管理从那时起即作为一门学科而不断发展。其主要成员是各国的项目管理协会,目前,有28个国家组织为其正式成员,代表着世界2万多名会 员,正式成员组织中的个人成员可自动地成为该协会的个人会员。IPMA 负责协调国际间具有共性的项目管理的需求,并提供范围广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研究与发展、培训和教育、标准和认证以及举办各种研讨会。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缩 写为PMI ),成立于1969年,是国际项目管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非盈利性专业协会。负责建立项目管理标准、提供学术交流、教育程序和专业认证等服务。它的成员主要以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为主,现有会员已超过7万。 ?8?化工建设工程 2001年第23卷第3期

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学院(部)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任课教师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论文题目当代中国道德现状调查研究 成绩 评 语 签字: 年月日 复 核 人 意见签字: 年月日

当代中国道德现状调查研究 ----当代大学生中国道德现状调查研究摘要: 在当下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内心的道德矛盾和道德冲突不可避免,正确的道德选择决定大学生群体的最终道德行为,如何培育和提高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成为当下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本研究以浙江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自身的道德选择现状,分析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意志对道德选择的影响,归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尝试从高校德育工作的角度给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对策。研究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以道德选择过程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理论为基础,编制《大学生道德选择现状调查问卷》,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对浙江五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利用SPSS16.0软件、通过频数分析法、多选项分析法和交叉列联表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1)专业差异:文科生道德认知水平普遍较高,但道德行为与之不对称。(2)性别差异:在“道德情感”上,男生更为淡漠,女生的“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存在不一致性。(3)是否独生子女差异:非独生子女表现出更多的独立意识,独生子女表现更多的迷茫与困惑。(4)生源地差异:来自农村的学生“道德判断”较弱;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在“道德判断”上还不够清晰,导致道德行为不确定性。(5)家庭经济情况差异:家庭经济情况很好或很困难的学生“道德情感”表现冷漠由此导致“道德行为”较弱。(6)年级差异:毕业班学生趋向实际追求,低年级学生“道德判断”较弱;毕业班学生“道德情感”较淡薄,道德行为因此弱化。 基于调查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当前社会环境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高校大学生思想活动也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现实性等特征。(2)高校德育工作未能多层次、多角度地纵深发展,学校道德选择教育的主导性作用未能有效发挥。(3)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有所欠缺,大学生道德选择的主体性地位未能充分的发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大学生道德选择现状的对策和建议:(1)转变高校德育工作理念,确保高校德育工作的民主性、开放性、实效性。(2)完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道德环境。(3)强化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