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魏晋南北朝美术及其特点

魏晋南北朝美术及其特点

魏晋南北朝美术及其特点
魏晋南北朝美术及其特点

成绩

题目:

魏晋南北朝美术及其特点

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魏晋南北朝美术及其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美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和过渡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美术自身的各个方面都有划时代的意义的进步。下面,我将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为主,来分析该时期美术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为政治文化变动剧烈的时期,区别与一般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这次变动是社会文化整体上结构性的变动。主要的变动包括∶统一政权打破,并开始出现胡人政策;儒学衰微,崇尚玄学与自然;宗教活动兴盛,佛教信仰普及;士族阶级的形成。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殊的美术发展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有∶

一、出现艺术的自觉。在魏晋之前,文艺注重实用性,为表达思想或概念的工具,而这时期开始强调情感的价值,文艺活动本身被视为目的。“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①------虽然为政教服务仍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但审美情趣已不仅仅局限于此。南北朝时期的山书画大家宗炳曾言“……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②他在这里不仅强调了“神思”,即情景交融的艺术想象活动,还进而把山水画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归结为“畅神”,反映出对艺术创作中的主题情感表现的高度重视。艺术的自觉并不局限于绘画,也可见于当时的文学、书法活动。以书法为例,魏晋南北朝时期审美与实用价值兼备的行书不断发展成熟,极难辨认、但能够很好表达书写者个性特征和思想感情的草书备受推崇。各种书法交相发展,追求精神自由的杰出书法家不断涌现,书法,由此走向自觉。

二、观者及画论文字的出现。这时候的的画家开始注重观者的心理活动,伴随这个现象的是书画收藏活动以及层出不穷的画论。南齐的谢赫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

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摹写是也。”③而任性放达,不拘礼法,不拘形迹,简略玄澹的魏晋风度,又使美术理想的追求从“错彩镂金”转变为“初发芙蓉”。

三、士人在美术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书法与绘画成为士族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士人参与并重视美术创造活动,不仅使美术从单纯的“匠”转变为具有更为

①引自谢赫《古画品论》

②引自宗炳《画山水序》

③谢赫《古画品论?序》

丰富的内容和形式的纯粹的“艺术”,提高了美术创造活动的地位,更大大促进了美术的发展,其中尤以画论的出现为突出表现。从顾恺之的《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谢赫的《画品》,到姚最的《续画品》,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士族画家们以其超然绝才创造了众多艺术精品,更留下了字字珠玑、影响深远的绘画理论。

四、外来文化的影响显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家”------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盛,绘寺院壁画成为新兴的绘画活动。佛教的传入,不仅带来了丰富的宗教绘画题材,还带来了西域画法,也就是当时人称凹凸画的阴影法。其中最著名的为张僧繇。除了在画法方面的影响外,中外文化的交流在绘画内容中也有体现。如北齐徐显秀墓室壁画中出现的高鼻梁、深眼窝的仆吏和带有异域风情的精致裙袍,这些都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东魏北齐晋阳古城与中西亚人密切的的经济、文化交流。

提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汇,敦煌石窟艺术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明珠。“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这是学者季羡林从文化史发展的角度对敦煌的高度评价。那么,这几种艺术风格又具体体现在哪里呢?首先是希腊艺术风格的影响。莫高窟北凉第275窟,坐落着一尊3.4米的《弥勒菩萨塑像》,她那衣服上的生动褶皱,那高直的鼻梁,很容易让我们联象到《弥罗岛的维纳斯》那生动的衣服褶皱和希腊塑像中典型的“希腊鼻”。其次是印度风格。在敦煌艺术中,很多佛像穿衣均右袒,即衣服只穿左袖,而露出右臂,在汉族服饰中没有右袒的习俗,是印度的风俗习惯。而伊斯兰艺术风格则体现在第420窟菩萨穿的裙衫上的连珠纹图案。最后,中原艺术风格的影响莫过于洞窟中那一尊尊具有南朝士大夫“通俗潇洒”形象特点的“秀骨清像”的菩萨。

五、山水画的兴起。在魏晋之前山水画是以人物画的附属形式存在的,多作为人物衬景,带有稚拙的痕迹。如在顾恺之所做的《洛神赋图》中,虽然人和山的空间关系还不协调,仍坚持践行着“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原则,但山水形象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图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山、兽、林、鸟结合得很完整。山水画南北朝尚处于萌始的初级阶段,但宗炳、王微

等专门山水画家的出现足以说明此时山水画开始成为独立画科。“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①------山水激发了人的精神;“披图幽对,坐究四荒”②------山水实现了人的生活理想、拓展了人的生活空间。

六、线描能力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有以“顾陆”为代表的“密体”线描,也有以张僧繇为代表的“疏体”线描。前者源于战国时期而被后世称作“高古游丝描”,《画鉴》形容其用笔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后者线条舒朗,笔意洒脱,对隋唐绘画产生深远影响。

由上可见,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是士人和艺术自我觉醒从而促进美术大发展的时代,是中外文化交流、美术文化绚丽多彩的时代,是极具魅力和时代特点的美的艺术的时代。

参考书目∶

①王微《叙画》,见《历代名画记引》

②宗炳《画山水序》,见《历代名画记引》

①杨琪﹙2011﹚,《你能读懂的中国美术史》,中华书局。

②张超﹙2012﹚,《中国美术文化入门》,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③杨大年﹙2005﹚,《中国历代画论采英》,江苏教育出版社。

④钟文﹙2010﹚,《中国历代艺术画廊》,外文出版社。

⑤曹卫东﹙2007﹚,《中国艺术》,海潮出版社。

⑥徐英槐﹙2003﹚,《中国山水画史略》,浙江大学出版社。

⑦徐坚?译,苏利文﹙英﹚?原著﹙2006﹚,《艺术中国》,湖南教育出版

社。

魏晋南北朝美术及其特点

成绩 题目: 魏晋南北朝美术及其特点 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魏晋南北朝美术及其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美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和过渡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美术自身的各个方面都有划时代的意义的进步。下面,我将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为主,来分析该时期美术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为政治文化变动剧烈的时期,区别与一般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这次变动是社会文化整体上结构性的变动。主要的变动包括∶统一政权打破,并开始出现胡人政策;儒学衰微,崇尚玄学与自然;宗教活动兴盛,佛教信仰普及;士族阶级的形成。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殊的美术发展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有∶ 一、出现艺术的自觉。在魏晋之前,文艺注重实用性,为表达思想或概念的工具,而这时期开始强调情感的价值,文艺活动本身被视为目的。“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①------虽然为政教服务仍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但审美情趣已不仅仅局限于此。南北朝时期的山书画大家宗炳曾言“……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②他在这里不仅强调了“神思”,即情景交融的艺术想象活动,还进而把山水画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归结为“畅神”,反映出对艺术创作中的主题情感表现的高度重视。艺术的自觉并不局限于绘画,也可见于当时的文学、书法活动。以书法为例,魏晋南北朝时期审美与实用价值兼备的行书不断发展成熟,极难辨认、但能够很好表达书写者个性特征和思想感情的草书备受推崇。各种书法交相发展,追求精神自由的杰出书法家不断涌现,书法,由此走向自觉。 二、观者及画论文字的出现。这时候的的画家开始注重观者的心理活动,伴随这个现象的是书画收藏活动以及层出不穷的画论。南齐的谢赫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 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摹写是也。”③而任性放达,不拘礼法,不拘形迹,简略玄澹的魏晋风度,又使美术理想的追求从“错彩镂金”转变为“初发芙蓉”。 三、士人在美术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书法与绘画成为士族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士人参与并重视美术创造活动,不仅使美术从单纯的“匠”转变为具有更为 ①引自谢赫《古画品论》 ②引自宗炳《画山水序》 ③谢赫《古画品论?序》

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设计

1、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瓷器时代的形成期?瓷器设计的特色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长期的封建割据和战争不断,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是玄学兴起、佛教输入、道教兴盛及波斯、希腊文化羼入。上述诸多新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此时期逐渐形成以儒学为核心的三教合流的趋势。长期的社会的动乱导致了经济的空前衰落,商业趋于停顿,自然经济几乎淹没了商品经济。除官府垄断手工纺织业外,私营手工业普遍低迷。除家庭手工纺织业外,一般手工业多为官府垄断。由于官营手工业与政权的存亡有密切联系,因而备受统治阶级的重视,在某些方面仍有一些发展,生产技术也有所提高,这对当时的艺术设计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也使得这一时期艺术设计在曲折中有所发展。 瓷器设计特点:1、青瓷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瓷器品种。工艺方面:制瓷原料含有一定量的铁的成分,含铁的坯釉经过还原焰烧成便会呈现青色。设计方面:造型、胎质、釉色等方面南北两地有较大区别。南方秀丽,北方浑朴;南方釉色青翠,北方青中泛黄。社会风尚方面:当时以玉为贵,青瓷色调泛青,质感如玉,深受喜爱。由于此时受玄学影响,瓷器造型大多高挑而雅致,富于审美性。2、黑瓷始创于汉代,到晋代更趋成熟。其中,以浙江德清黑瓷最负盛名。特点:黑瓷胎色呈砖红,或浅褐或紫色。釉色乌黑发亮,滋润如漆。着色剂主要是含铁量较高的氧化铁。3、北齐发明的白瓷,是使用低含铁量的胎釉烧制而成。经过烧制的白瓷,胎料较为细腻,釉薄而滋润,呈乳白色,釉厚处则泛青,此为北齐白瓷的特征。是陶瓷史上的一大创造,从此,瓷分青、白两大体系。4、此时期的陶器南北两地有所不同。南方的日用陶以缸为大宗,“釉陶大缸”名闻遐迩。南京发

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答:中国画术语。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第二部分:简答题 1.试述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答: (1):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 (2):明确提出“传神”的重要性。 (3):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的情思。(4):揉和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造“春蚕吐丝”般得线描风格。 (5):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2.简述顾恺之绘画的艺术特点? 答:顾恺之是东晋画家,理论家,其人物画强调传神,注重点睛。风格精细,笔迹周密,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将源于战国时期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境地。 (1)特别重视眼神的刻画,提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2)借助人物细节传神,画裴楷,脸上加三毫。 (3)用环境背景衬托表现人物性格,画谢幼舆,安置于丘壑中。 (4)借助人物之间的关系巧妙处理人物情感,如《洛神赋图》。 3.顾恺之的绘画成就和绘画理论有哪些? 答: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刻画,作画数年不点眼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同时也擅长以绘画艺术语言来着意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面貌。他一反汉魏古拙之风,专重传神,点睛之妙。顾恺之所作人物画,善于用淡漠晕染增强质感,运用线描勾勒出劲挺有力的细线,人物五官描绘细致入微,动态处理自然大方。并以人物面部的复杂表情,来隐现其内心的丰富情感;衣服线条流畅而飘逸,优美生动,充满艺术魅力。其晚年笔法如春蚕吐丝,似拙胜巧,微加点缀,而神采飘然,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4.简要解析《洛神赋图》 答: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取材曹植的诗篇,创造人神相恋的梦幻境界,抒发作者失恋的感伤;绘画以故事的发展为线索展开画卷,人物之间的情思依靠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展现出来;洛神含情脉脉,若往若还,表达渴望不可及的惆怅情意,是“悟对通神”艺术主张的绘画表现。 5.写出谢赫“六法”,并逐一加以简要解释。 答: (1)气韵生动: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2):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3)应物象形:准确的描绘对象的形状。 (4)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 (5)经营位置:指构思、构图。 (6)传模移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6.从“曹衣出水”看曹仲达的绘画风格。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3)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 2.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3.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教学重点】 1.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2.祖冲之和圆周率。 3.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教学难点】 1.圆周率的概念及其推算方法。 2.汉代以来的书法和绘画的发展历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有哪些杰出的成就呢?我们这节课学习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下面请同学们依据导读提纲预习课本。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 1.《齐民要术》的作者、内容和历史地位各是什么? 2.科学家祖冲之有哪些科学成就? 3.钟繇、胡昭、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各是什么? 4.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的代表是什么?有何特点?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一节以及补充图片《贾思勰种植农作物》,思考回答: 1.我国原始农耕时期,就已经领先于世界种植哪三种农作物? 水稻、粟、蔬菜。 2.我国汉朝农业耕作水平怎样? 已经安装犁壁耕地,使用耧车播种,掌握二牛抬杠的牛耕法,能够大规模治理黄河和兴修水利等。 3.贾思勰的代表作是哪一部书?属于哪一门科学? 贾思勰的代表作是《齐民要术》,属于农业科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贾思勰是怎样写成《齐民要术》的?表明作者怎样的精神? 他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贾思勰具有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 5.《齐民要术》有何影响? 这部农业科学技术的著作,凸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科学家祖冲之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科学家祖冲之”一节以及补充插图《古代骨算筹》《祖冲之》画像,小组活动并思考回答: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 魏晋南北朝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呈现出丰富多采的面貌。在此阶段,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有明确记载的著名画家,如东吴曹不兴就是有记载的第一位有影响的画家,继他之后,如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在画史上均有突出的地位和重大的影响,画家之间往往还有一定的师承关系。这时期民间美术活动兴盛,创作技巧不断提高,出现了象嘉峪关墓室砖画、司马金龙墓漆屏风画、邓县彩色画像砖、孝子棺石刻画等有着成熟技巧的作品,美术的发展是依靠了民间活动和专业创作相互促进而形成的。 有别于汉代,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了,它一方面发挥教育作用,一方面又成了使人可以得到美感享受的艺术品而成长起来。 在题材多样化的过程中已经显露出表现当代生活的兴趣,在这种倾向里尤其是肖像画得到重视,产生了“悟对通神”、“览之若面”的要求,实际上这是士大夫阶层要求自我表现的一种体现。 此时的绘画形式以长卷式为主,形成了传统,这不仅表现在如《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作品中,而且在孝子棺石刻画,竹林七贤图,甚至邓县彩色画像砖中也采用了这类形式,构图技巧有了提高,绘画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在表现人物面貌、精神气质上有着“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的区别;而在表现技法上则更为突出,有顾恺之、陆探微“笔迹周密”的密体,也有张僧繇“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之分,有用线如春蚕吐丝的传统表现方法,也有其体稠叠、衣服紧窄的“曹衣出水”;在形象创作上,陆探微创造的“秀骨清象”概括了同时代社会名流的类型,无疑是十分成功的。与西方交往的扩大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和国外的交流,更丰富了传统的表现技法,孕育着唐代绘画新面貌的产生。 魏晋南北朝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萌发时期。从著录中可以了解到有单纯描绘的花鸟作品,但至今尚无实物资料证实已形成独立的花鸟画,看来花鸟画当时只处于孕育阶段,发展得要比山水画为晚。有关山水画的著录、著述则较多,山水画的发展和当时玄学思想的盛行,玄学之士标榜隐逸有关,也和江南秀丽的山水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相关。然而目前还见不到早期独立的山水画作品,若干有参考价值的绘画,山水多作背景和环境的衬托而出现,较为古拙。唐张彦远记其所见说:“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杨(契丹),展(子虔)精意宫观,渐变所附,尚犹状石则务于雕透,如冰澌斧刃,绘树则刷脉镂叶,多栖梧菀(音郁,茂盛也)柳。”以现存画迹来看是符合实际的,引文的后段也适于理解为南北朝后期向隋代过渡时的状况。山水画真正的发展时期当在隋唐之时。 此山水画的产生密切相关,此阶段出现了较为完备的绘画理论著作,如顾恺之《画云台山记》记录了作画的完整构思,是一篇可贵的资料。刘宋时期的宗炳是山水画家,他的《画山水序》一文表明了他对山水画的理解,代表着早期山水画的面貌;和他同时的王微写了《叙画》,也记录了他的看法。这些文字是探讨山水画起源的重要依据。绘画理论著作的出现是绘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同时它也与当时重玄谈、重品评的社会风气密切相关。顾恺之和谢赫的理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而重气韵,重表现人物的风貌、气质,重人物的传神写照是这种理论的精髓,它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又对整个封建社会的绘画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魏晋 《女史箴图》 ①东晋顾恺之 ②依据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分九段,内容是进解劝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开卷以故事为例榜出古代忠于帝王社稷的宫廷后妃。后段阐述道德哲理内容)。 ③人物身材秀美,仪态端庄,云髻高耸,衣袋迎风飘举,显示了高雅而优美的风度。注重用线造型(高古游丝描),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 《洛神赋图》 ①东晋顾恺之 ②据曹植《洛神赋》而画。 ③以故事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展开画卷。画面人物之间的情思主要不是依靠面部表情来线路,而是依靠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展现出来。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洛神的形象和对他们之间情感动态的描绘,形象的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而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使人体验到顾恺之概括的“悟对通神”艺术主张的绘画表现。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 ①南朝·宋江苏南京出土 ②竹林七贤是魏晋名士(当时士族乐于标榜的人物),他们以不同程度地以消极形式反对司马氏政权,提倡玄学清议,隐逸山林结为竹林之游。荣启期则是战国时的隐士。 ③砖画作者力图用简洁的情节与动作来描绘不同人物的性情与特征,特别是在刻画人物外貌的同时力求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使这种画具有了肖像画的特征。描绘七贤最具性格特点的动作神态和以树作割断的分截画面的长卷式构图。 北朝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 ①北魏山西大同出土 ②出土了10座漆画屏风,一件五扇,两面绘制,分上下四层,内容为烈女、孝子故事。漆画以朱漆为底,墨线描绘,榜题黄底黑字,题材内容以及一些画面的处理(带有南方风格)与《女史箴图》极为相似。 《兰亭序》 ①王羲之东晋永和九年 ②行草序中所记他与志同好友、萧散明贤41人宴集会稽山阴兰亭休禊,“挥毫制序,兴乐而书”,字间毫无隔碍,文思和书法皆为一时之妙,通篇气势完足,神清骨秀,似有神助,为历代法书精品。 南朝帝陵石雕 ①在江苏南京郊区和句容、丹阳县境内 ②陵墓前依一定制度树有神道石柱、石碑、石兽等。 石兽一般通称辟邪。形如是自而有翼,有角或无角,它们是根据传说臆造出来的借神兽于墓前取其驱邪或求仙的含义。双角者称辟邪,独角者称天禄。 体型硕大,气度恢宏,形象虽源于狮子,但形体极其夸张,整块石头雕凿的兽形一般身体颀长,腰部弯曲,头小颈长,昂首阔步,整个体态形成有力的曲线。虽身上雕出飞翼,但绝无轻灵欲飞之状,而是强调以体积感和重量感来突出轩昂威严的气势,以此来表现墓主人无上尊贵的身份。具有代表性的宋武帝陵前的石兽齐武帝萧颐景安陵前的麒麟 ③就其形式来说,是承袭汉代石兽雕刻的。可溯源到古代波斯雕刻,利用整体石材,

《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教学设计

第23课魏晋南北朝的艺术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重点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展现了本时期我国在书法、绘画、石窟等方面的突出成就。由于学生受知识面、年龄等影响,这一方面知识储备不多,因此,本教学设计将讲述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兴趣,还采用灵活、多变的影像资料配合,综合手段的运用很好的保证了本课教学的进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王羲之和《兰亭序》、顾恺之和《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基本历史事实。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概括提炼本课的基本知识点,结合制作填写《魏晋南北朝文化成就表》,提高综合归纳能力。 2.指导学生课下搜集《兰亭序》中的“之”字并临摹,感知王羲之书法的特征;同时临摹教材124页“马”字四种字体,领会我国文字造型变化无穷的魅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王羲之的书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书法是我国特有的文字造型艺术,我们应当重视汉字书法的练习。 2.顾恺之的人物画和两个石窟的艺术成就很高,但其中也有宣传迷信的消极成分,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3.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闻名世界的古代艺术宝库,它们以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动人的艺术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量。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 (二)教学难点 石窟艺术。 ●教学方法

讲述法、例示法、讨论法等。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复习导入法:请简要介绍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的科技成就。 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 上一课我们学习的是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这一课将介绍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 (讲授新课) (板书)第23课魏晋南北朝的艺术 [教师提问]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都接触了哪些关于文字的知识呢? [学生回答]早在半坡时期的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叫甲骨文。商周时,人们还把文字刻在青铜器上,叫“金文”或“铭文”。秦始皇时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秦朝末年又出现了隶书。两汉时,主要以隶书为主。 [教师引导]关于各种字体的区别,我们可以通过屏幕上关于“马”字的形状来比较。 [投影显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1.基础知识目标: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主要特征和表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数学、农学、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佛教的传播和反佛教的斗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建安文学、陶渊明与田园诗、南北朝时期的民歌《采桑度》、《敕勒歌》和《木兰辞》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绘画、书法、雕刻等方面的成就。 2.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魏晋南北朝我国文化发展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文化发展所产生的作用。(2)通过魏晋南北朝佛教兴盛对经济的破坏作用,使学生认识宗教的双重作用。(3)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分析,认识当时我国的一些科学家在勤奋钻研的基础上,取得了领先于世界的成就。从而树立努力勤奋刻苦学习的信念。 3.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本节的教育与教学,培养学生对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理解能力。 (2)培养与提高学生紧扣时代特征,抓住历史现象的关键,对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概括的综合能力。(3)提高学生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与文化素质。 重点难点 1.重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数学、农学和地理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道教、佛教及其反佛教的斗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建安文学、陶渊明与田园诗、民歌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书法、绘画和雕刻等。 2.难点: (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和特征。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空前兴盛的原因和危害。 教学方法 1.归纳法;2.阅读指导法;3.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有哪些? 学生回答:(1)江南经济开发,北方发展相对缓慢。(2)庄园经济占居主要地位,寺院经济膨胀。(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在这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文化也取得了一些成就,那么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呢? 学生思考,然后回答相关内容。结合前面我们分析文化发展的原因的基本模式:(1)政治因素;(2)经济因素;(3)民族因素;(4)历史因素;(5)中外交流因素;(6)人民群众的因素等。然后分析出:(1)原因: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族人民的大融合,民族之间的交往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②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③外来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建筑、绘画、文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它的文化的内涵。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从而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的前提。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发展,又为隋唐文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2)特点:①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如南北民歌风格的迥异;外来佛教及其艺术在南北的差距,南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6学时) (公元220——589年) [知识点提示]: (一)顾恺之的绘画成就及理论贡献;(二)谢赫的“六法论”;(三)宗炳、王微的山水画论;(四)墓室壁画及画像石、砖等。 [重、难点提示]: 着重阐明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宗教的发展变化,及其对文化艺术所产生的影响;介绍外来文化的输入和各民族文化艺术相互融合的关系,阐述这一时期绘画的长足进步及主要画家的艺术风格和成就。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的美术概述 一、历史概况: 魏晋南北朝是史称“三百六十年大混乱”的时期。 265—316)十六国(318—420) 三国(220—265) 317年) 东魏北齐 北方:十六国北魏 西魏北周 南方:东晋宋、齐、梁、陈 二、社会思潮的转变: 由于晋室南迁,南北各民族经济、文化出现了大融合的趋势。 文化中心的南移,造成了“江左风流”的文艺时代。 1、在哲学思想方面,产生了“玄学”: ①这个时期两汉以来的儒学受到极大冲击,“老庄哲学”受到没落文人的重视。 ②“玄学”形成出世隐遁,在生活上追求旷达放荡的魏晋风度,另一方面也导致逻辑思辨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 ③“玄学”促成了抒情诗的流行和人物画的新面貌,也促成山水画的独立。 2、在宗教方面:佛教的广泛传播促使佛教艺术空前盛行。 三、美术发展的概况

1. 美术题材的演变及发展: ①人物画发达,山水画独立,花鸟画萌芽 ②形成了有影响的新画种:佛教绘画样式 ③石窟造像与石窟壁画 2. 专业美术家的形成和专业队伍的扩大: 出现了以顾恺之为代表的历史上第一批专业画家。 3. 重视技巧表现,形成多种绘画风格 4. 出现了绘画史的评述和理论总结: ①顾恺之的《论画》及“传神论” ②谢赫的《古画品录》及“六法论” ③宗炳的《画山水序》 ④王微的《叙画》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 一、重要画家及理论上的贡献 1. 顾恺之的绘画及艺术主张: ①生平:(346—407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 时人称“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与陆探微、张僧繇被称为“刘朝三杰”。 ②艺术成就:a.题材内容广泛:人物、山水、禽鸟、道释无所不能,明确“传神”重要性。 b.突破汉代绘画较古拙的技法,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 c.依靠人物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 显示人物的情思 d.创造如同春蚕吐丝般的“游丝描”(古代人物画十八法之一 e.历代评述: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评之“顾恺之之迹,坚劲连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驰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 唐代张怀瓘评其画:“象人之美,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 刘朝谢安称其绘画艺术为“苍生以来,未之有也” 元朝夏文彦评其画:“笔法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且形式似时或有失,细视之六法兼备”。

魏晋南北朝美术

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 (一)南传佛教美术 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的风格特点 源于秣莵罗风格,抽象、脸型短圆、眼球框较大,发型有螺状肉髻、螺发、肉髻三种。 (二)北方佛教美术 北方佛教造像几大石窟的艺术成就及造像风格特征 云冈石窟:造型气势雄伟,内容丰富,继承发展秦汉传统,吸取融合外来精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的延续,风格汉化,表现手法更加纯熟,精巧。 巩县石窟寺:脸型方圆、体型丰腴,注重内在性情刻画。 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泥塑 南北响堂山、天龙山石窟:脸型圆浑、衣褶贴身、线条柔和、造型写实等 (三)魏晋南北朝绘画 1、魏晋南北朝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风格特点、代表作品 曹不兴(较早的佛像知名画家) ----------- 卫协(曹不兴之徒,《史记伍子胥图》、《张仪像》等等) 戴逵(三马伯乐图、孔子弟子图)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 ----------- 陆探微:风格秀骨清像,从师顾恺之 张僧繇:受佛教绘画的影响 将少游、杨子华、曹仲达 2、顾恺之的三件传世作品及主要内容、表现手法 《女史箴图》:绢本、墨画淡彩,横卷十二段,每段有葴文 《洛神赋图》:以连环画的长卷形式表现曹植《洛神赋》,采用勾染的表现手法

《列女仁智图》:用笔刚劲,强调晕染 3、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发展状况 三水画在晋代成为了独立的画科,南北朝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成熟和完善,开启了隋唐山水画的繁荣局面。 (四)绘画理论 1、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几篇画论著作 顾恺之《画论》《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谢赫《古画品录》,宗炳《画山水序》,王薇《叙画》 2、山水画形成期宗炳、王微的两篇山水画论著作 宗炳《画山水序》,王薇《叙画》 3、顾恺之的三篇画论及主要论点 a、传神论, b、强调以形写神, c、迁想妙得。 4、谢赫的六法论 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第五章隋唐五代美术 (一)隋唐五代人物画 1、阎立本及其代表作品 唐初人物画最高水平的代表。代表作品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职贡图等 2、吴道子的作品、风格特征、艺术成就 送子天王图、地域变相图、伏生授经、鬼伯图 用笔遒劲神速,白描,以宗教人物画成就最著 3、尉迟乙僧的绘画特点 佛教画为主,西域特征。 4、张萱、周昉的仕女画作品及画风 张萱: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画风:工整而妍巧,肥硕而浓丽。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

.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 时期。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对这一时期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艺术发生了空前的发展。其中最突出的艺术发展要数石窟艺术、绘画艺术以及书法艺术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动乱,干戈四起,在现实中人们无法从中得到心灵的慰籍,便转从佛教中寻求解脱。中国佛教艺术的飞跃发展,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时代,来自印度的佛教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大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中国美术和雕塑艺术以及书法艺术的发展也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绘画艺术方面,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汉画的技艺和风格,一方面又受到了来自印度、西域的佛教绘画表现手法的影响,在绘画理论和表现手段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其中人物画和走兽画发展的最为突出,这一时期的绘画往往有宗教色彩。绘画等艺术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大多面目清瘦、神采飘逸,这基本上是南朝士大夫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真实写照。由此而形成的“秀骨清相”的风格,成了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南朝画风的代表。 在石窟艺术方面,佛教的发展大大地推动了石窟艺术的繁荣,另一方面,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大力宣传佛教,同时也到处开山凿窟,雕塑佛像,形成许多石窟艺术,为中国的石窟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石窟艺术中规模较大,较有名的有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窟、太原天龙山窟、河南洛阳龙门窟等。 在书法艺术方面,首先造纸术的发明与成熟为书法艺术提供了轻便廉价的载体,促使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使书法艺术的发展进入崭新的时期。其次,各民族的融合、外来的佛教等都丰富了书法艺术的题材与风格,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当时,许多寺观的刻石、经文的传抄都成为书法是艺术的珍品,不少佛教徒、禅师都成为有名的书法家。最后,以皇帝为首的上层统治者对书法的喜爱,促进了书法艺术的繁荣,社会各阶级的人对书法的喜爱为书法的长久发展提供了沃土。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代是艺术的大发展时代,民族的融合、外来的宗教思想、统治阶级的引导、南方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都推动了这一时期艺术的蓬勃发展,但是在所有的因素中,我觉得影响最大的还是佛教思想深入人心。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公元220年,曹操的长子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22l年刘备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帝,建都建业,国号吴,史称吴。三家鼎峙,互相攻伐,史称三国。经过几十年战争,至265年,司马炎篡魏称帝,同年灭蜀,改国号为晋,建都长安,史称西晋,280年灭孙吴,结束三国混战的局面,统一全国。晋室经八王之乱于317年被迫南迁,建都建业,史称东晋,与北方五胡十六国隔江对峙。南方历宋、齐、梁、陈之更替,北方经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之变迁,史称南北朝。581年杨坚代北周称帝建隋,589年攻灭南方最后一个王朝陈,统一全国,建都长安,结束长达三百多年的混战局面,为唐代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既是一个大混战的时代,又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既是外来文化源源输入和科技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也是文学艺术不依附于权势而进入自觉的时代;同时,也是宗教迷信大泛滥的时代。当时的思想界极为活跃。科学文化及文学艺术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魏晋世道混乱,武人弄权,多务实际,礼教束缚遂被打破。曹氏父子推波助澜,力倡通脱,通脱即随便之义,文人思想随之解放,清谈之风大兴,魏晋风度成为时代思想解放之标志。南北隔江对峙,战争频仍,生灵涂炭,人们心情苦闷,急需精神寄托之所,佛教乘隙而兴,开窟造像活动相继而起,翻译佛经、研讨佛理形成风气。注重自我心灵净化,成为社会各阶层特别是文人学士思想行为的突出特点。 与汉代文人相比,魏晋六朝文人淡漠世事,隐居之想颇浓,其思想由外用变为内省,影响于艺术,则表现为艺术已不全为称扬礼教而作,陶冶性情的娱乐功能被强调出来,两汉之载道文艺观变为魏晋六朝之缘情文艺观。载道强调文艺的从属地位,缘情则突出文艺本身的特性,文艺的独立性得到增强。山水诗画的兴起,开辟了新的审美领域,山水、花鸟呈现出独立发展的趋势。山水被视为卧游之景、畅神之具。人物画由两汉的重外形变为重神韵,以形写神说、气韵生动说应运而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特点: 首先是产生了帝王画家和专职的文人画家。帝王带头搞书画,极大地提高了书画的地位,文人画家深得最高统治者的宠爱和社会敬仰,提高了书画和书画家的身价。文人登上画坛,专职文人画家出现,打破了皇家垄断画坛的局面。绘画进入独立发展的新时代。 其二,宗教美术题材为艺术家提供了自由想象的余地,加之有外来佛教美术可资借鉴,画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对艺术水平的提高极为有利。 其三,产生了系统的文艺理论和画论。以形写神说的理论成为画家自觉的指导思想。 其四,中外艺术的融合,提高并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技巧,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疏密二体绘画风格产生。 其五,绘画技巧有明显进步,刻画形象的能力有很大提高,设色更加丰富,人物画开始有丰富的背景。水墨与丹青开始有独立迹象,对色彩提出的“炎绯寒碧,暖日凉星”表明画家对色彩冷暖性格已有明确认识。

探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探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摘要】:受社会动荡分裂政局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学校教育也长期处于时兴时废的状态。学校教育打破了汉代儒学独尊的教育体制,管理也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美术教育也通过曲折发展的官学教育体制和私学教育的发展而得以继承和发扬,出现了继鸿都门学之后的又一专业艺术教育机构麟趾学,且迎来了中国美术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美术教育官学麟趾学师承 【正文】 自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起至公元589年隋灭陈止,前后共360多年的时间史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华文明史中继春秋战国以来最长久的—段政权分裂时期:前有汉末动乱而导致三国鼎立、中有西晋短暂统一和五胡十六国之纷争,后为南北相对稳定但朝代更迭频繁的南北朝对峙。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汉唐两个统一盛世之间的巨大历史漩涡,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纷繁动荡的时期。 受社会动荡局势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教育也呈现出时有时无,若明若暗的特点。由于汉政权的瓦解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单一格局逐渐被儒、道、佛、玄诸说并存的多元文化格局所代替。众多朝廷职能部门办学培养专门人才,形成了多渠道办学和多学科并举的多元化教育格局。在教育体制方面,较之汉代有着长足的发展:西晋时期于太学之外另创国子学、北魏时期又立四门学。这一时期的美术和美术教育,也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的绘画艺术,日益丰富多彩。出现了一批在中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且流芳千古的画家。如: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个绘画理论高峰。但是,当时的美术教育除了在官方办学所教授的内容外,主要还是沿袭了师徒、父子式的传授形式,且有着相当明确的师承关系。 官方办学体系中的美术教育 一、国子学中的美术教育 早在汉魏时期就已设立太学,太学的教学内容都是儒家的经典学科:《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西晋时期另立国子学,旨在培养高级贵族子弟。国子学之名,取自《周礼》中“国之贵族子弟国子受教于师”一语。国子学的设立。使中央官学多样化,教育体制也由单轨制发展为太学与国子学并行的双轨制。国子学所教授的内容由以往太学的《五经》发展为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礼”是政治伦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二文学、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二)文学、艺术时教案总第20课时 课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二)文学、艺术 教学目标(目的) 识记魏晋南北朝文学、艺术概况;分析文学艺术的时代 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南北朝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难点:分析南北朝 文艺时代特点。 备注 教法:以归纳分析为主,以补充材料为辅。 教 学 过 程 及 板 书 要 点 新课引入: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较为明显地反映了

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教学过程: 三.文学:承上启下的文学 1.特点:承上启下。 2.建安文学:建安诗人(代表、风格、代表作)。 建安文学(三曹、建安七子)——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富有生气。 建安七子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 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3.田园诗:东晋陶渊明(风格、代表作)。 田园诗(陶渊明)——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 山水诗(谢灵运)——《登池上楼》。 4.南北朝民歌:南方缠绵婉转如《采桑度》;北方慷慨激昂如《敕勒歌》、《木兰辞》。 四.艺术:大放光彩的艺术 1.书法: (1)东汉末年成艺术(蔡邕)。 (2)曹魏时期变楷书(钟繇) (3)东晋“二王”特有名(王羲之、王献之)。 (4)北朝“魏碑”是精品(“龙门二十品”)。 2.绘画:

(1)三国曹不兴是佛像画始祖。 (2)东晋顾恺之擅长人物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3.石窟艺术: (1)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始凿于北魏文成帝)——古印度艺术。 (2)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后)——中原文化。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曾任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兰亭集序》》等。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后人评其书法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 《女史箴图》的含义:“女史”是女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西晋惠帝司马衷是个弱智,国家大权为其皇后贾氏独揽,其人善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朝中大臣张华便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了九段《女史箴》,以为劝诫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动荡战乱的时代(除了西晋的短暂安定,其它时间战争不断),但正是这样一个动乱年代,美术却异常繁盛,并在书法、绘画、建筑等诸多领域产生了许多新的特质,对以后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指向性的作用。 对此阶段美术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北方士族和民众大量迁移至长江流域,对南方经济文化起着促进作用,南方相对的稳定使其经济势力繁盛起来。北魏统一北方后,特别是孝文帝采取汉化的进步措施以来,经济,文化也有了发展。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内的经济、文化势力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为强盛的唐朝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魏晋发展了汉末的察举制度而形成了曹魏的九品官人制度,进一步确立了高门士族的特权(高品无寒门)。士族的思想、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学、

艺术,反映在美术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书法,当时最出色的书法家都是士族出身,是显示门第高贵、互相竞比的产物,也利于把书写从纯粹的实用功能中解放出来。 在思想意识上,此阶段冲破了汉末腐朽的经学束缚——产生了玄学,是对儒家束缚的反动,崇尚黄、老之学,以老庄思想为主旨的一种哲学思想,被称为继先秦诸子百家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玄学的发展促进了逻辑思辩与理论探索。在美术理论方面产生了重要的著作如谢赫、宗炳、王微等人,奠定了中国绘画的理论基础,而人物、山水画也正是在这样的理论基础得以发展。 另在宗教方面,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南北朝时期被统治者利用(虽然有三武灭佛的挫折,但在绝大部分时间里被当作国教,梁武帝三次舍身同泰寺)。佛教的传播、中西文化的交流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反映在美术上

就是大量寺院的兴建和佛教美术的盛行,推动了建筑、绘画、雕塑的发展。 第一讲: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 两汉大兴碑刻之风至汉末建安十年(206)被魏武帝曹操明令禁止,“以天下雕蔽,禁立碑。”咸宁四年(278),西晋武帝司马炎又下诏:“碑表私美,兴长虚伪,莫大于此,一禁断之。”所以从汉末到两晋到南朝,碑刻甚少,比较著名的如三国魏:《上尊号碑》(《百官劝进表》)、《受禅表》、《正始石经》(三体石经)、《范式碑》、《曹真碑》等;吴碑四种:《天发神谶》奇伟惊世、《禅国山碑》浑劲无伦、《谷朗碑》古厚、《葛府君》尤为正书鼻祖;西晋:《任城太守孙夫人碑》、《太公吕望表》、《左棻墓志》等;东晋《璺宝子》、《好大王》及谢鲲、王兴之夫妇墓志等;南朝:宋之《璺龙颜》(与《璺宝子》合称二璺,西南名碑)下画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布势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度、梁之《瘗鹤铭》(或谓陶弘景,或谓顾况)、《萧憺碑》(贝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

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的教学设计 咸丰县坪坝营镇初级中学董明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和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品及艺术特点;了解云 岗石窟和龙门石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王羲之和顾恺之的书画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初步具有欣赏和鉴赏艺术 作品的能力;通过讲故事和合作学习,进一步培养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欣赏书法和绘画作品,懂得天才出自勤奋,你如果想要有 骄人的成绩,就需要有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王羲之卖扇的故事,让以自我为中心的 孩子们受到感染,具有同情心;了解了云岗和龙门石窟后,知道祖国各地都有文物古迹,树 立保护文物的意识,更热爱我们的祖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书法和绘画的成就及对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了解。 难点:石窟艺术兴起的背景。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故事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设计及目的

导入新课 以元朝的王冕的《墨梅》诗导入, 1、多媒体展示墨梅画及《墨梅》诗的内容 2、梅花为什么变成了墨色?这首诗的主人公是谁? 过渡:王羲之是哪个朝代的人?他的最突出成就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新课学习 一、魏晋南北朝的书法绘画艺术(一)书法艺术 1、请同学们自主学习,然后回答我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 2、在大屏幕上展示王羲之的《兰亭序》的摹本,并向同学介绍它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称 他有“书圣”的称号。“漂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对他草书作品的美誉。 3、学生评价完后老师再简单的小结,也可以对其中的“之”作一下点评。 4、故事加深理解。 (1)找一位感染性强的同学讲〈书成换白鹅〉的故事 (2)老师讲王羲之帮老太太卖扇的故事。 过渡:古时候,琴棋书画是相辅相成的。东晋时期,除了大书法家王羲之外,你对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有哪些了解呢?由学生回答引出对绘画部分的学习。 (二)绘画艺术 1、老师简介顾恺之。 2、多媒体展示《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老师对这两幅图加以指导:内容、线条、服饰、神态等。 3、教师从画的特点来总结它们的历学生读诗 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王羲之 学生答出:王羲之 《兰亭序》 小组合作探究:《兰亭序》 这部书法作品是属于什么体?我们平 常写作业用的是什么书法体?你认为 这部作品中哪个字最潇洒变化最多? 一生讲其他同学听,谈心得。 学生听故事说你受到什么启示? 学生答问 学生在课中找出顾恺之的人物画的代 表作品 学生逐一欣赏这两幅图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对这两由图加以 点评。 用学生储备的知识面来引入 新课 这样可以自然过渡到主题的 学习。 让学生养成从文本中获取知 识信息的好习惯 培养合作精神,也允许求同 存异,让学生有自己的独到 的见解。 不要把老师的观点强加给学 生,角度、知识水平不同, 看法也就不一样。 用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给 同学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 学生的能力,也让学生从故 事中得到情感的潜移默化。 由学生答问过渡可能要自然 一些。 让学生对我国的历史文化遗 产有所了解,在评价人或者 物时不人云亦云,见解独特, 这是创新的开端。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美术 一、绘画:(1)曹不兴:“佛画之祖”,有记载的第一位画家,“落 墨为蝇”(2)卫协:西晋画家,“古画皆略,至协始精” (3)顾恺之:“才绝”“画绝”“痴绝”,笔记周密“密体”,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也”一般,技法:高古游丝描《洛神赋》《女史箴图》《烈女传·仁智图》(4)陆探微:“秀骨清象”,笔记周密的“密体”,在谢赫的《画品》中将他评为第一品的第一人(5)张僧繇:“张家样”,“笔才一二,而像已应焉”“画龙点睛”(6)曹仲达:“曹家样”,“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谓之“曹衣出水”(即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衣褶,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 (7)杨子华:璧上画马,令人“夜听蹄啮nie长鸣,如索水草” 《北齐校书图》 二、绘画遗迹:(1)吐鲁番晋墓《地主庄园图》(已知最早纸本绘 画)(2)砖画《竹林七贤》 三、画学论著:(1)顾恺之:《论画》强调人物画的“传神”,提出 “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创作思想。《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记录了作画的完整构思(2)谢赫:《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专著。文中首先提出绘画的功能是:“明劝quan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3)宗炳:《画山水序》谈及

“含道应物”“澄怀味象”,提出“畅神”之说(4)王微:《叙画》指出绘画与地图的区别,强调山水画创作的“至”和“情” 四、书法篆刻:(1)钟繇:正书(楷书)之祖(2)王羲之: “书圣”《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快雪时晴帖》(3)王献之:《鸭头丸帖》《中秋贴》(4)王珣:《伯远帖》(天下第四行书)(外:三希帖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贴》、王珣的《伯远帖》) 五、天下四大行书: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天 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四行书——王珣《伯远帖》六、石窟艺术: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建筑兴盛,形成石窟、寺院、 佛塔三种建筑形态(1)新疆克孜尔石窟: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现有洞窟236个,现存的主要是壁画“龟qiou兹ci风格”(2)a、甘肃敦煌莫高窟:尚存492个洞窟,集建筑、雕塑、绘画三者于一体,《鹿王本生图》(九色鹿)b、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c、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造型以泥塑为主(3)中原地区石窟艺术:a、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昙曜五窟(16——20窟)b、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代表洞窟有宾阳洞、古阳洞、莲花洞等,“龙门二十品”,字体为“魏体” 七、东晋最有影响力的雕塑家是戴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