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_一个文献综述_董昕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_一个文献综述_董昕

四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四第24卷第4期一2014年7月

一Vol.24一No.4一Jul.2014

DOI:10.3969/j.issn.1674?8131.2014.04.11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一个文献综述?

董一昕1,刘一强2,周婧玥1

(1.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金融系,重庆400033;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3)

摘一要: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相比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我国关于老龄产业的学术研究起步晚,成果较少,且微观分析和定量分析不足;应强化关联性研究,细化和深化分环节研究,注重定量研究以及研究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三在全面回顾我国老龄产业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市场规模二市场结构二区域市场差异等角度总结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二制约因素二发展对策以及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以期为我国老龄产业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三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产业;老年市场;老龄事业;老年人口群体;老年人需求;养老产业;老年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F264.9;F014.5一一一文献标志码:A一一一文章编号:1674?8131(2014)04?0078?09

一二引言

2013年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超过2亿人(占总人口的14.9%),65周岁及以上人口超1.3亿人(占总人口的9.7%),按照统计意义上的老龄社会定义,我国已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阶段三老龄社会是消费拉动型(老年人口购买力)和科技推动型(劳动人口生产力)社会,随着老龄人口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老龄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杨燕绥等,2014)三因此,培育壮大老龄产业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 扩内需二促就业二稳增长二转方式二调结构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老龄人口所需资源和服务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培育老龄产业市场供需链条,解决老龄化现象带来的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也是中央启动新一轮改革的题中之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所在三老龄产业潜在经济价值二社会价值以及学术价值的叠加效应越来越得到学术界二政府决策部门二企业界以及老年群体的极大关注,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热点问题三

我国学术界对老龄产业的认识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伴随着老年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而逐步开

87?收稿日期:2014?03?19;修回日期:2014?05?11

一基金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研究项目青年项目(2012QNJJ017);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2011年度科研团队(030101)一作者简介:董昕(1982 一),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硕士,在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任教,主要从事金融理论二产业金融二产业政策研究;Tel:15123939399,E?mail:dongxin_12345@163.com三

刘强(1980 一),男,山东潍坊人;博士研究生,现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主要从事人口二

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Tel:13658335853,E?mail:liuqiang318@163.com三

周婧玥(1983 一),女,重庆人;讲师,硕士,在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任教,主要从事产业金融研究;Tel:

15922912451,E?mail:maggiezhou@hotmail.com三

始的,最初的研究集中在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和老年群体的消费市场上三张纯元(1994)所著的‘中国人口老化与未来市场“应该算是较早对老年市场的消费需求进行研究的学术专著,认为中国人口的急剧老化扩大了老年消费市场的规模,老年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三赵宝华(1999)基于我国老年消费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认为应尽快制定和完善扶持老龄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并由市场消费需求引导生产供给三张京城(1999)认为,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将会给社会需求带来极大的刺激,推动老龄产业的快速发展;老龄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相对充足的就业岗位,也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和财政压力,将是中国进人21世纪后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三进入21世纪,我国关于老龄产业的研究进入

发展阶段 (陆杰华,2000,2002),但有关研究文献从数量上来看还是比较匮乏三对 中国知网 数字文献的检索结果表明,2000 2014年我国以 老龄产业 作为关键词的研究文献单年最多不足200篇,而以其为篇名的单年最多不足50篇,且近半数为报纸媒体报道资料三其中,陆杰华(2002)和艾慧(2007)两位学者分别对我国老龄产业的研究进行过综述:陆杰华将我国老龄产业研究分为起步阶段(1997年前)二研究开拓阶段(1997 2000年以前)二研究发展阶段(2001年之后),艾慧则基于必要性二内涵界定二性质界定二有效需求四个方面对我国2007年以前有关老龄产业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三老龄产业是由老年人口的强大刚性市场需求托起的新型产业,是典型的消费拉动型产业,因此本文在全面回顾我国老龄产业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产业市场规模二产业市场结构二区域市场差异等角度分析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归纳我国制约老龄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经验,进而从研究实用性和适用性角度总结以有效市场需求为动力推进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并对老龄产业的研究趋势和重点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今后的老龄产业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三

二、老龄产业的界定与市场需求1.老龄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不同学者对 老龄产业 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位,要界定和理解老龄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的研究值得关注:

一是老龄产业的概念三1997年召开的全国第一届老龄产业座谈会正式提出了老龄产业的概念,认为老龄产业广义上是指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的产品二设施和服务,包括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以及精神文化方面需求的具有同类属性的行业二企业的经济活动三此后,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张纯元(1999)认为老龄产业是为老年人提供产品与服务二满足老年人各方面需求的各种行业与部门的通称;顾鉴塘(2001)认为老龄产业是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提供相应的老年产品和服务;张文范

(1997)二王章华(2013)等认为老龄产业是由老年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二经营二服务的经济活动和设施三产业经济学理论将老龄产业归属于老年福利经济范畴,指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为满足老年社会群体的物质文化需求而形成的经济业态的集合,构成要素包括市场二产品和从业人员三从宏观意义上讲,老龄产业是涉及多种学科二关系到多种经济门类的综合性产业,具有理论性强二政策性强二实用性强二操作性强的特点(麻凤利,2010)三总结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有代表性的观点,老龄产业是为老年人提供产品或劳务二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需求的各种行业二部门的通称,是由老年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一种新兴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二经营二服务的经济活动和设施三

二是老龄产业与老龄事业的区分三陈叔红(2007)认为在目前老龄产业研究中,依然存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相混淆的现象,虽然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都是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为老龄群体提供与生活保障相关的各种制度二设施二物品二服务等老龄产品,但实际上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存在根本的区别三麻凤利(2010)也同意产业与事业存在属性上的不同,两者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老龄事业属于非盈利性公益事业,老龄产业则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活动三由于老龄产业性质徘徊于事业和产业之间,部分学者坚持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促进老龄产业的健康二稳定二持续发展,必须既要强调其福利性,又要注重其微利性(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国家软科学课题组,2003)三

97

三是老龄产业的分类三老龄产业体系涉及第一二二二三产业,主要包括农业二加工业和服务业,农业为老人提供所需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老人提供必须的生活用品,服务业则为老人提供所需的服务与设施三陆杰华(2013)等将我国现有的老龄经济业态分为养老产业二军休产业二老年医疗产业二老年旅游产业二老年报刊产业二老年文化产业二老年教育产业二老年保险业二老年会展业二新型综合产业

(包括征婚二法律援助二网上信息服务等)等12类三2.我国老龄产业的市场需求

需求是市场存在的前提,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市场的需求为原动力的,人口老龄化对市场和生产的影响主要也是通过消费需求来实现的三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对消费资料和消费性劳务的需求,也就是人们对满足其生存二享受和发展的物质资料和劳务需要在有支付能力条件下的表现形式;而老年消费需求大体分为三类(赵宝华,1999):老年物质产品消费需求(包括衣二食二住二行二用以及药品二医疗等)二老年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包括文娱二体育二保健二教育等)和老年照料服务消费需求(包括老人护理服务二老年家庭服务二临终关怀服务二咨询服务等)三李齐云等(2008)认为老龄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取决于由老年人口规模二老年人购买力水平和购买欲望所决定的市场需求三赵宝华(1999)也认为,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消费需求的变化,对整个社会消费需求二市场结构将产生越来越重大和深远影响三

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王章华,2013),老龄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可以用老年消费在GDP中的比重来衡量三2009年我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为6000亿元,2010年达到1万亿元,但我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足1000亿元(全国老龄办,2010)三陆杰华(2013)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从2011年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消费增加的速度要远远快于人口增长速度,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在2035年左右达到高位之后将明显慢于之前年份,但老年人口的消费却一直呈现高速增长之势;老年人消费总额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将从2011年的5.55%持续上升到2050年

的17.25%,40年间增长超过11个百分点三根据全

国老龄委的测算,到2050年我国老年市场的需求将

达到5万亿元;杨超(2013)的研究表明,从2010年

到2020年和2030年,我国老龄产业规模将从近1

万亿提升到8万亿和22万亿,老年消费占总消费的

比重从6%左右提高到12%和15%左右,对GDP的

拉动作用从3%提高到6%和8%三鲍学全认为2013

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未来20年

还将翻一番,突破4亿,届时老年人口的消费规模将

超过13万亿①三从我国老年人口退休金总额看,2010年达到8383亿元,2020年将达2.8万亿元,到2030年将达7.3万亿元,老年人群体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消费大军三

上述关于老年市场消费需求的测算,证明了我

国老龄产业在未来国民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三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人收入水平的稳步增加,我

国老龄人口消费需求和能力的增长将为我国老龄

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陆杰华,2013)三同时,

老年消费市场逐渐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老年消费

总量将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逐步上升,老年消费水

平将随着经济发展和老年人收入的增加不断提高,

老年消费结构将向多样化和多层次方向发展,老年

人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将日益趋向科学,老年人的

非物质性消费需求将逐步上升三

一一三、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1.我国老龄产业的规模、结构与特点一一从产业的市场规模来看,当前我国老龄产业的规模为1.3万亿人民币,占GDP的8%左右,如果广泛地看待老龄产业市场,到2050年老龄产业占GDP的比例将会增长到29%(中国老龄科学研究发展中心,2013)三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2013)认为,到2015年,我国养老床位将增加340多万张,需建设资金3000亿元;养老服务二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500万,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也将超过4500亿元;这意味着,未来几年的时间内,老龄产业将新增高达7500多亿元的产业规模三

08①参见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鲍学全在 2014首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启动及‘环球老龄“杂志创刊新闻发布暨

保利养老战略发布会 上的致辞三

从老龄产业的市场结构来看,陆杰华(2013)认为我国老龄产业中的养老服务业二老年教育业和老年住宅业都呈现出快速兴起的势头;在技术革新和市场细分的推动下,传统的老年日常用品业二老年医疗保健业以及日渐兴起的老年旅游业也都有较好的发展;而老年金融保险业二老年咨询业的发展则较为滞后三王章华(2013)认为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较快和发展最好的是养老机构,其次是养老服务和护理照料,再次是老年人产品二老年人旅游二房地产以及金融保险三万俊海(2007)认为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目前主要集中在老年生活用品二老年住宅二老年旅游等产业领域,其中,老年生活用品产业

(满足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辅助品二医疗器械二保健品二营养品等)发展较快;一些在选址二规划二内部设施等方面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深受老年人喜欢的大型老年社区,已成为老龄产业中老年住宅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候鸟式 度假也成为老年旅游产业发展的亮点,同时,诸如农村田园风光游二古建筑巡礼游二民俗文化游等适合老年人身心的慢节奏旅游(让老年人慢慢地走二慢慢地看二仔细观赏品味)已经成为老年旅游业发展势头很好的项目三

从老龄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来看,廖祺(2013)认为我国老龄产业市场较为集中在数个经济发达城市和沿海城市;李子成(2013)也认为我国老龄产业市场需求规模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现象,北京二上海等发达地区领先于全国各地,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老龄产业发展滞后,市场消费需求释放不足导致难以支撑产业发展基础三陈刚(2007)基于对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老龄产业消费市场的考察,认为无论从养老服务的内容二方式,还是从投资经营模式来看,这些地区已初步形成了社会化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服务体系,有效的市场消费需求带动了老龄产业的发展,催生出了 政府引导主体化二举办单位多元化二资金筹集多样化二城乡联动一体化 的 温州模式 和 在家托老二政府买单 的 上海模式 等创新养老模式三此外,赵朝霞等(2013)对西部城市重庆二罗帆(2012)对中部城市武汉二李倩等(2012)对广东省二余家军(2014)对苏州等的研究也表明,我国老龄产业在区域布局和地区发展程度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三

我国的人口转型与经济改革二社会转型是重叠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同时也是经济体制市场化二公共服务社会化二老龄产业现代化的过程,具有典型的市场消费拉动产业发展的特点三杨超(2011)认为我国养老产业具有产业链长二涉及领域广二环境友好二健康可持续等特点,涉及看护护理二医疗康复二金融二旅游二文化等20多个行业,并对上下游产业(如建筑二钢材二水泥二机械等)有明显的带动效应三陆杰华等(2013)认为现阶段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概括起来有六点:一是老年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但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和就业的局面尚未形成;二是老龄产业发展相对较为集中,产业发展区域间失衡;三是养老服务和产品发展势头良好,但产业扶持和规范性的政策欠缺;四是老龄产业福利色彩浓厚,社会力量参与力度亟待增强;五是产品和服务销售渠道单一,促销手段较为落后;六是以传统产品为主的格局仍未打破,市场研究和产品开发相对脱节三

2.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不足与制约因素

王章华(2013)认为,我国老龄产业虽然具有老年人口绝对数多二市场规模大二地区差异大二需求层次多二生活服务需求多样化等特点(特别是消费需求潜力巨大),但总体来看,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远远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滞后于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规模,老年产品市场呈现企业少二产品单一二供给匮乏二市场冷落等特点,尤其是老年人口的金融保险二理财服务供给滞后于市场需求三李齐云等(2008)在全面分析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我国老龄产业形成了 厂家不愿做,商家不愿卖,消费者无处买 这样一个怪圈,养老机构严重不足,数量和从业人员的素质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口的增长需求三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宝库指出,老龄产业作为一个横跨第一二二二三产业的综合产业体系,目前国内只在老龄医药二医疗二保健品等方面有所发展,其他老年人专用品开发得很少,市场上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的商品品种单一,有的甚至短缺三

陈刚(2007)认为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二产品供求矛盾突出二产品和服务开发创新乏力二产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以及由于投资不足而缺乏规模效益等是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重问题,而社会氛围滞后二政府部门角色缺失二管理机制

18

不健全二专业人才缺乏二老年人口消费习惯等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三陈勇鸣(2012)认为,目前,影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体制性障碍,老龄产业的性质徘徊在事业和产业之间,缺乏是政府介入还是市场介入的边界划分;二是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形成的 福利化养老 认识误区影响了养老服务社会化二产业化的进程;三是缺乏总体规划和宏观指导,政府在老龄产业战略发展中职能缺失三而从市场消费需求角度来看,制约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对老年市场的重视度和开发度不够,缺少老龄产业孕育壮大的产业环境;二是老年人口群体的消费能力没有被有效激发出来①;三是老年市场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三

四、国外老龄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的时间较早,对于老龄产业的研究相对比较丰富和成熟,但大多是集中在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方面,将人口老龄化视为社会问题去考究和解决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Pichat(1956)全面总结了关于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的决定因素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ClarkTibbit(1960)的‘老年学手册:社会(经济)诸方面“以及Clark和Spengler(1980)合著的‘个体高龄和群体老化经济学“的出版分别标志着老年学的诞生和老龄化经济学的真正确立三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学者对老龄化的研究更加深入三WorldBank(2001,2003)认为国家应该通过采取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等手段解决人口老龄化引起的财政危机和社会问题;RonaldDemosLee(2007)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影响“(GlobalPopulationAginganditsEconomicConsequences)一书中分析了老龄化对人口结构和全球储蓄的影响,并提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行动方案;2008年新加坡老龄产业会议与展览(SICEX)重点讨论了医疗保健二旅游休闲二金融及科技四个主题,强调了老龄产业的重要作用;GeorgeMagnus(2008)在专著‘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正在改变我们的经济和生活“(TheAgeofAging:HowDemographicsareChangingtheGlobalEconomyandOurWorld)中深入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二通货膨胀二住房和股票价格二公共开支和税收二教育和医疗保健以及财富分配等问题造成的影响;RobertHolzmann(2009)就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JamesKippPoffle(2010)分析了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医疗卫生产业的影响,认为老年人口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医疗卫生的有效需求三

国内学者在发现我国老龄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差距和问题后,开始尝试对国外老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以期能从中探寻促进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经验三国内学者对发达国家老龄产业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日二韩老龄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上②三闫永胜(2008)二查建华(2011)等通过对中国和日本两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对比分析,查找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总结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三陈铭等(2006)将日本老龄产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具体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认为日本的老龄产业之所以能够得到较快发展,除了老龄人口急剧增加的内在动力外,主要得益于日本政府对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的强大影响力,同时,针对老龄产业的规范措施和扶持政策也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三田香兰(2013)归纳总结了韩国发展老龄产业的经验,认为韩国老龄产业之所以能够顺利发展,是因为选择了 政府主导二企业参与二市场推动二社会支持 的产业发展道路,这种老龄产业发展思路值得我们借鉴三此外,杨宏等(2006)对英国二奥地利二德国二美国二瑞典等发达国家老龄产业发展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尽快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二发展社区养老是我国社会养老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缓解我国养老困境三

基于有关文献对发达国家老龄产业的分析,可以看出:发达国家老龄产业发展已相对完善,且形

28①

笔者认为其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老年人自身养老保障的能力及其对国家社会保障收益的信心不足;二是当下老

年人被子女 啃老 (甚至隔代育婴)等替代性消费严重降低了其实际消费水平;三是老年人自身消费观念比较保守三从老龄化进程看,日本虽不是老龄化开始最早的国家,却是由消费需求刺激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三2000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0.22亿(占人口总数的比重为17.4%),2010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约为3000万人(占总人口的23.1%),来势凶猛的人口老化生产的市场需求极大地刺激了日本老龄产业的发展三

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所涉及的领域覆盖面比较广,老龄产业的发展已能够基本顺应本国人口老龄化的需求三我国发展老龄产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鉴其先进经验:一是明确本国老龄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根据各阶段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三如日本将本国老龄产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制定不同的支持政策来促进老龄产业发展三二是发展老龄产业需要政府积极地引导与支持三例如,为促进老年消费品开发,日本颁布了

‘促进福利用具器具机械研究二开发和使用的法律“,而韩国选择了政府主导型的产业发展道路三三是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为涉老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氛围,同时,在政策扶持方面予以倾斜三例如,在融资方面可以为涉老企业提供期限较长的二贷款利率优惠的信用贷款,以刺激企业投身老龄产业的积极性;政府还应在城市规划的早期为老龄产业和老年设施预留发展用地,以降低老龄产业的土地二租金等经营成本三

五、促进老龄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建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3 35号)指出,要从国情出发,把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努力使养老服务业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成为扩大内需二增加就业二促进服务业发展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三因此政府二企业以及老年人群体应 三位一体 ,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完善市场各环节的传导机制,充分释放消费需求对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通过刺激市场有效需求促进老龄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三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老龄产业满足市场有效需求的能力

加大政府和政策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二财政二产业等领域对老龄产业的扶持模式,夯实老龄产业满足市场有效需求的基础能力三陆杰华等(2013)认为现阶段我国老龄产业发展急需一个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一是各级政府要在统筹考虑老年人群体消费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老龄产业发展规划;二是设立老龄产业发展基金,并通过接纳社会捐赠等方式筹措老龄产业发展所需资金;三是完善老龄产业的准入制度以及制定和改进相关规范和标准;四是建立区域和城乡一体的老龄产业政策体系;五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老龄产业,促进养老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六是积极支持和培育 老年典范区 三万俊海(2007)认为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优化老龄产业的产业环境,包括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条件以及引导老年人实现从经济收入水平到消费观念和模式的一系列转变,这些都与政府的相关职能完善和政策调整密切相关,因此政府在老龄产业的发展中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三曾霞(2007)认为,要制定必要的优惠政策,扶植老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建立并不断完善有关老龄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二管理和监督;积极探索和完善老龄产业多元化投资体系,引导二整合和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发展老龄产业三李齐云(2008)提出要形成一套 以政府间接调控为指导二以市场机制为主要资源配置手段 的老龄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形成促进老龄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市场需求三

2.构建需求导向的市场体系,优化老年市场产品和服务结构

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培育老龄产业多元化供需链条,形成竞争有序二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企业要在正确评估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科学界定经营范围,构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产品供应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差异化二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三廖祺(2013)认为老龄产业的发展会受到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深刻影响,提出应建立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的发展格局三吴玉韶(2004)认为老龄产业的发展要坚持产业的市场性属性,以 需求为导向 ,企业要在正确评估老年人群体的有效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精准市场定位,政府既要加大对老龄产业的扶持,又要重视对老年市场的监管三杨燕绥等(2014)认为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依赖于 扶持养老服务龙头组织 打造养老服务供给链条 培育老龄人口养老资产 等三个方面的创新,特别提出要以老年人口的需求为核心,打造养老服务供给链条三赵宝华(1999)认为,市场主体要摸清老年人口规模二老

38

年人口结构二老年人口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以及老年人口的特殊消费需求对产品市场结构产生的影响,进而提供适销对路的老年产品和优质服务;同时,也要引导老年群体树立新的消费理念,积极接受和享用新产品和现代服务三李齐云(2008)指出应推进老龄产业的市场化进程,把握人口变化趋势对市场消费需求变化的影响,调整企业经营范围和产品结构,提供差异化二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并选择适合老年人消费心理的营销模式三刘美清

(2012)认为老龄产业要以养老服务为核心,以老年房地产业和医疗保健业为两翼,兼顾其他产业,拓宽老年消费市场三

3.完善老年社会保障,提升老年人消费能力在老年人口个体层面,应优化个人的资产结构,提高个人消费能力和理财能力,充分发挥市场消费主体作用三王章华(2010)从加大宣传以提高认识二强化政策扶持二培育消费市场二确定产业发展的优先行业二建立养老保障体系二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二营造新型老年消费文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认为应基于两个方面刺激老年市场的消费需求:一是从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承受力和现实需求出发,家庭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应是近期优先发展的重点行业,企业应结合老年人特有的生理二心理特点及市场需求制定体现老年特色的产品开发策略;二是鉴于老年人群体的异质性和多样性,要正确引导老年人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产品和服务也要方便化二舒适化和保健化三冯永华(2011)和张俊埔(2013)认为老年人收入水平不高二购买力有限二 未富先老 是制约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基本障碍,从消费决定生产角度来看,提高老年人口消费能力是发展老龄产业的关键;要完善养老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口购买力;也要加强消费教育,提高老年人口消费意愿三

六、评述与展望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学者对老龄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产业的界定二现状和问题二发

展对策的阐述以及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等方面,

由于研究视角过于宏观,缺乏对老龄产业发展关键

环节和关键要素的微观机理的深入研究,导致研究

成果过于笼统,提出的对策建议相对空泛三比如,

从市场消费需求角度来看,现有研究对于老龄产业

的有效需求以及供需之间的市场平衡等都缺乏深

入的剖析,对于市场主体的功能定位二相互关系以

及作用机理也少有涉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多

数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忽略了产业发展要素的差

异性和关联性①三此外,由于目前我国有关老龄产业的数据相对匮乏,导致现有的文献多以定性研究

为主,定量研究较少三上述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

了我国老龄产业研究的拓展和深化,但同时也为下

一步研究提供了研究空间和方向三展望我国老龄

产业研究的趋势和走向②,笔者认为以下四个方面值得更多的研究和关注:

一是强化老龄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相关

产业的关联性研究,探析发展老龄产业对产业结构

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的作用和机理,进而在

我国 促消费二稳增长二调结构二转方式 的总体发展

框架中探寻和明确老龄产业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

的着力点和纵深点三

二是细化和深化对老龄产业的分环节研究,在

现有的 现状 问题 对策 的一般性的研究范式

基础上,强化和深化对老龄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微观

机理的研究三例如:从市场需求视角,可以细化和

深化至需求增量(老年人口发展趋势)二需求存量(消费市场规模)二需求结构(收入和消费结构)等方面;从市场供给视角,可细化和深化至产品服务供给二技术支撑供给二政策环境供给等方面三

三是注重老龄产业研究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三

例如:如何将老年人口的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需

求,从而实现潜在购买力向现实购买力的转变;如

何促进老龄产业从政府主导向市场运作转变,发挥

市场在资源流通和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等三

48①

例如,我国城市与农村二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老年人口在人口数量二生活习惯二经济收入及来源等方面上都存在差

异性(刘丹,2013)三

陆杰华(2002)和艾慧(2007)曾对我国的老龄产业研究进行展望,认为:要强化前瞻性的理论研究,重视老龄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将试点研究和总体研究有机结合;并强调,老龄产业研究要达到定性与定量结合二宏观与微观并重的目标,数据库的建立必不可少,提倡政府二学界二商界联合攻关,打造老年产品供求信息平台,以便为老龄产业微观研究提供翔实可靠的一手数据三

四是注重对老龄产业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对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创新分析工具,强化和拓展对老龄产业的定量研究三

参考文献:

艾慧.2007.中国老龄产业研究现状与展望[J].经济纵横(2):30?33.

查建华.2011.中日两国老龄产业发展比较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4):50?59.

陈刚.2007.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陈茗.2002.日本老龄产业的现状及其对策[J].人口学刊(6):7?11.

陈铭,兰荣生.2006.发达国家老龄产业的发展及相关政策 以日本为例[C].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109?119.

陈叔红.2007.养老服务与产业发展[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陈勇鸣.老龄产业:中国经济新的内需增长点[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2?09?14)[2014?02?28].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6/17603588.html.

冯永华.2011.我国老龄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35):64?66.

顾鉴塘.2001.老龄产业 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兴起的特殊产业[J].人口研究(2):31?32.

李倩,张开云,霍英桦.2012.老龄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以广东省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147?151.李齐云,崔德英.2008.老龄产业发展现状二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东经济(1):71?75.

李子成,王稳妮.2013.老龄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二问题及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5):71?72.

廖祺.2013.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问题及政策建议[J].企业导报(18):86?87.

刘丹.201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我国农村老年照护服务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0(5):60?67.

刘美清.2012.我国老龄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罗帆.2012.武汉市老龄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

陆杰华,王伟进,薛伟玲.2013.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现状二前景与政策体系支持[J].城市观察(4):5?13.

陆杰华.2000.关于我国老年产业发展现状二设想与前景的理论思考[J].人口与经济(4):59?63,54.

陆杰华.2002.我国老龄产业研究述评及展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35?140.

麻凤利.2010.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M].北京:中

国社会出版社.

全国老龄办.2010.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R].

田香兰.2013.日韩两国发展老龄产业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南开日本研究(2):339?352.

万俊海.2007.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汪雁.2004.对老龄产业内涵和性质的再思考[J].市场与人口分析(3):59?64.

王章华.2010.我国老龄产业现状二问题及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1):37?39.

吴玉韶.2014.对我国老龄产业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J].老龄科学研究(1):3?12.

闫永胜.2008.中日老龄产业比较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5):115?117.

杨宏,谭博.2006.西方发达国家老龄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启示[J].经济纵横(11):65?66,75.

杨燕绥,张弛.2014.老龄产业发展依赖三个创新[J].中国国情国力(1):17?19.

余家军.2014.苏州市老龄产业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4):44?47.

赵宝华.1999.试论中国老年消费市场及其对策[J].市场与人口分析(11):25?26,54.

曾霞.2007.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赵朝霞,董昕.2013.重庆老龄产业发展潜力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15):25?27.

张纯元.1994.中国人口老化与未来市场[J].市场与人口分析(12):44?46.

张京城.1999.中国人口老龄化与老龄产业的发展[J].市场与人口分析(3):20?21.

张俊浦.2013.老龄产业发展障碍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16?17.

张文范.1997.推进老龄产业发展 在中国老龄产业座谈会上的讲话[J].市场与人口分析(4):57?64.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国家软科学课题组.2003.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研究[R].

ClARKRC,SPENGLERJ.1980.TheEconomicsofIndividualandPopulationAging[M].CambridgeUniversity.

HOLZMANNR.2009.AgingPopulation,PensionFunds,andFinancialMarkets:RegionalPerspectivesandGlobalChallengesforCentral,EasternandSouthernEurope[M].NewYork:WorldBank.

HOLZMMANNR,STIGLITZJ.2001.NewIdeasAboutOldAgeSecurityTowardSustainablePensionSystemsinthe21stCentury[M].NewYork:WorldBank.

58

LEERD.2007.GlobalPopulationAgingandItsEconomicConsequences[M].WashingtonD.C:AmericanEnterpriseInstitutePress.

MAGNUSG.2008.TheAgeofAging:HowDemographicsare

ChangingtheGlobalEconomyandOurWorld[M].JohnWiley&Sons.

PETERB.2002.UnitedNations:PopulationAginganditsSocialEconomicImpication[M].NewYork.

TheStatusQuoandCountermeasurefortheAgingIndustryDevelopmentofChina:AReviewoftheLiteratures

DONGXin1,LIUQiang2,ZHOUJing?yue1

(1.DepartmentofFinance,RongzhiCollege,ChongqingTechnologyandBusinessUniversity,

Chongqing400033,China;2.SchoolofPublicAdministration,ZhongnanUniversityofFinance,

EconomicsandLaw,Wuhan430073,China)

Abstract:Theproblemofpopulationagingisoneoftheseriousproblemsintoday'ssociety.Comparedwiththepopulationagingspeed,theacademicresearchonthepopulationagingindustryinChinastartedlately,asaresult,therearefewresearchachievements,thereisshortofmicrocosmicandquantitativeanalysis,andtherefore,Chinashouldstrengthentheassociatedresearchesandconductdetailedanddeepenedresearchondifferentlinks,payattentiontoquantitativeresearchandtheapplicationandfeasibilityoftheresearch.OnthebasisofoverallreviewoftheresearchprogressinChineseagingindustry,thispapersummarizesthestatusquo,characteristics,restrictionfactorsanddevelopmentmeasuresaswellastheadvancedexperienceofthedevelopedcountriesforChineseagingindustryfromtheperspectiveofmarketscale,marketstructure,regionalmarketdifferenceandsoon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fortheoreticalresearchandpolicy?makingforChina sagingindustry.

Keywords:populationaging;agingindustry;theagingmarket;theagingcause;theoldpeoplegroup;oldpeopledemand;old?people?careindustry;oldpeoplesocialsecurity

CLCnumber:F264.9;F014.5一一一Documentcode:A一一一ArticleID:1674?8131(2014)04?0078?09

(编辑:南一北,段文娟)6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