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认识垂直(3)

认识垂直(3)

认识垂直(3)
认识垂直(3)

认识垂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能从现实情境和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相互垂直的线段,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2.让生在学习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发展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准备:三角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用量角器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说出各是什么角?

2.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指出直角的两条边。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垂线。

⑴请学生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两条直线。

指出:这两条直线是相交的,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追问:这两条直线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两条相交直线交点在哪里?

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成哪儿个角?标出角1、角2、角3角度,说说它们各是什么角

(2)出示例题3幅照片。

说明:这里的直线是相交的,有什么共同点?

请学生用三角尺去比一比。

提问:这里的两条直线相交成对个角,当其中有个角是直角时,其余三个角各是什么角?为什么?

指出:两条直线样交成直角时,我们就是两条直线相互垂直。

⑶再观察儿个图形,看两条相交的直线成不成直角。

提问:哪儿个图形里的直线互相垂直,为什么?

图3的两条直线为什么不互相垂直?

指出图中谁是谁的垂线。

⑷根据所学知识,请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悄景。

2教学画垂线。

出示三角尺,这把三角尺的直角两边是不是互相垂直的?指出:我们可以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垂线。

教师演示说明。学生跟着画。

3、完成课本第90页“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五第1、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合集体交流。

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39 页例 1-例2. 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悟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辩认角。难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三角板、 学具准备 三角板、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图形呀? 师: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现在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个猜一猜的游戏。我把这些图形藏起来,只露出一部分,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图形吗?一起来试一试吧!(玩猜一猜游戏) 师:刚才我们猜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相同点呀?(都有角) 二、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师:现在先让我们看看生活中的角吧!(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主题图)下课了,我们的校园真热闹,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生1 :老师拿的三角板。生2 :老爷爷修剪花木用的剪刀。 生3 :小朋友做操时伸的直直的双臂。 生4:我了现球门上有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有的我都没有发现。是啊,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三、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找生活中的角师:其实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周围哪些

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 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 围的路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 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 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 关系呢? 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 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 教师:同学们上学,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的,有坐公交车的,还有父母开车接送的。人步行每小时可以走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15千米,坐公交车每小时可以行40千米。你们能估计一下从自己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吗? (2)实际感受1千米。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并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十几秒。(注:这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放到课前进行)。然后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分左右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并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完成教科书第8页上的“做一做”。

二年级上册数学3 角的初步认识练习课

练习课 学习目标1.熟练认识角,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会准确判断角的大小和角的类型,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学习重点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 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学前 准备 相应的课件答题卡折扇三角形 教学 环节 导案达标检测 知识点1:角和数角的个数。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练 习八”第3题。 分别说一说下面的图形 中各有几个角。 分析: 要想准确数出各个图形都有几个 角,必须会判断角,知道角是由 一个端点出发引出的两条射线构 成的,两条线必须是直的。而图 形(4)中,上面是一条弯曲的弧 线,所以上面两个不是角。 答案: 图(1):4个角; 图(2):3个角; 图(3):4个角; 图(4):2个角。 1.数一数、填一填,下面图形中各 有几个角? 2.数一数、填一填。 一共有(8)个角。 知识点2:判断角的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练 习八”第4题。 打开折扇看看角有什么 变化。 分析:任何角,角的大小与角两 条边的长短没有任何关系,只与 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两条边 张开的程度越大,角就越大。 3.看一看、比一比,在○里填“>”、 “<”或“=”。

大小和边的关系。答案: 同样一把折扇,两条边张开的程度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并没有关系。 知识点3:判断角。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练 习八”第6题。 你能准确判断下列哪些 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 角,哪些角是钝角吗?说 说你判断的方法。 ①②③④ 分析:判断角最好的方法是用三 角板上的直角去量,若角的大小 刚好和三角板上的直角大小一 样,则说明该角是直角;若比三 角板上的直角小,则该角是锐角; 若比三角板上的直角大,则该角 是钝角。 答案:①是锐角; ②是直角; ③钝角。 4.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判一判 下列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直 角,哪些角是钝角。 锐角有(①⑤), 直角有(③④), 钝角有(②⑥)。 知识 点4:判断一个三角形中主要存在哪些角。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练 习八”第10题。 找找看,下面三个三角形 中的三个角分别是什么 角?说说你的发现。 ①②③ 分析:首先拿一个三角板,用三 角板的直角和图中每个三角形的 角比大小,以确定分别是什么角, 再观察发现一个三角形中锐角、 直角、钝角的个数。 答案: 图①里有1个直角和2个锐角; 图②里有3个锐角;图③里有1 个钝角和2个锐角。发现:一个 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最多 有3个锐角。 5.找一找,比一比下面三角形中的 角各是什么角?在()里填出 来。 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第43页的第2、3题。 2.完成教材第44~45页的第7、13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人教三上:《千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三上:《千米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艺 使先生看法长度单位千米,初步树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进程与方法 应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求1千米的进程,使先生进一步学会预算和剖析效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看法千米,让先生感受数学与实践生活的联络,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境。 二、目的剖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先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运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先生来说比拟笼统,学习进程中千米概念的树立比拟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经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先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际,在实际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先生的生活阅历和实际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看法,组织先生积极自动的探求、研讨和发现,让先生在愉悦的情味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运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看法长度单位千米,树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停止测量。 教学难点: 树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预备: 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进程: 〔一〕温习导入 1.温习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员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适宜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④教室空中约长8〔〕。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1.导入新课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中心小学到动物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换算。(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3千米=()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习:2千米500米=()米 6千米30米=()米 练习后说说想法。 尝试练习:5000米=()千米,并说说练习过程的依据?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3课《我认识您了》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第3课我认识您了 一、教学任务与设计意图 (一)教学内容分析 《我认识您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它包含了四个话题,分别是“我的老师”、“我还想认识”、“该请谁来帮帮我”和“这样做对吗”。 本课第一课时包含了“我的老师”和“我还想认识”这两个栏目。这两个环节的核心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老师,唤起他们生活的已有经验,并逐渐认识学校的其他老师和校工,增进对他们的了解和情感。教材P10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了“猜猜这是哪位老师”的游戏活动场景,三幅泡泡图呈现了学生根据同学的描述浮现在脑海里的自己熟悉的老师形象。P11的插图依次呈现了少先队辅导员、校长、高年级老师以及门卫叔叔等形象,同时还有一处留白框旨在引导学生根据本校实际,发现自己眼中的其他老师和校工。 第二课时包含了“该请谁来帮帮我”和“这样做对吗”这两个栏目。主题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情境并讨论该向谁寻求帮助,旨在使学生知道在校园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向学校的教职工求助。并通过呈现师生交往的行为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明白与师长交往的基本礼仪。教材P12图片主要呈现了小女孩摔了一跤、小男孩帽子被抢了、羽毛球卡在树上这三个问题。教材P13四幅图主要呈现了两个小男孩在办公室门口打闹打扰老师工作、小女孩摘花不听其他班级的老师劝阻、小女孩向校医表示感谢和学生主动向老师道别的景象。(二)基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新的校园对他们来说还比较陌生。孩子们对学校环境、对老师和同学、对课堂学习都充满了新鲜感,他们懵懵懂懂,因为环境的改变会带来一些紧张。他们大多天真活泼,喜欢和老师打交道,但由于对小学里不同学科、不同部门的老师缺乏全面了解,加上不少家长习惯借老师的形象来吓唬他们,不免对老师产生惧怕的心理,形成了距离感和陌生感。特别是新入学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知道如何向任课老师以外的师长求助。有些学生发现小学老师不再像幼儿园老师那样形影不离地照顾自己时,会感到害怕和无助。因此,让学生正确认识师生交往关系,获得安定、愉悦的学校生活情绪,加快入学适应,并学着尊师重教,就是本课的主要任务。 (三)学习准备期的内容与要求

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教 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角的初步认识 莞城实验小学袁玉琼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是第二学段进一步学习角和其他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的基础。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角,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板认识直角,会用直角符号把直角表示出来;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用直角符号把直角表示出来;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教法: 情景导入、谈话。学法:讨论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三角板、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一)教师活动: 谈话: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许多物体,他们的面的形状是不同的,像黑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2) 游戏中魔方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3) 红领巾的面呢 (4)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再来 学习一个新的平面图形——角 (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学生活动: 生:长方形 生:正方形 生:三角形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情景图:同学们,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2)现在请你拿出三角板、钟面等物体,在小组中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他们的角在哪里。 (3)教师正确指导指角的方法。 (4)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并板书 > (5)学生观察情景图。 说情景,并在图中找角 (6)学生小组中合作学习。 (7)学生指角,感受角。(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角的特点和形状) (8)学生利用三角板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做角、感悟角的大小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想办法做一个角好吗 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小组内动手做角。 (放轻音乐)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所做的角展示给大家看。 边边 顶点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学习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学习难点:建立1千米的概念。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请学生说说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2)同桌同学互相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1分米的长度、1厘米的长度、1毫米的长度。 (3)说出测量下列物体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铅笔的长度()旗杆的高度() 硬币的厚度()课桌的高度() (4)导入课题:如果要表示巩义到郑州的距离,选用哪个单位比较合适?(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100千米、可以发现汽车所行的路程是用千米做单位所以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

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千米的认识”。 2、认识“千米”,熟记进率 (1)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 ①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像出1000米有多长吗? ②回顾体育课的100米短跑的路长及时间,思考并想像1000米有几条这样的路长?算一算,跑完1000米你大约需要几分钟? ③出示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想像,标准运动场的跑道,1圈通常是400米,跑两圈半大约就是1000米。 ④请学生走一走,说一说距离学校门口大约1000米处的位置 (2)推出“千米”概念,揭示进率 ①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②引导学生对上面式题等号两端进行比较:用等号连结,说明它们表示的长度怎么样?等号两端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③熟记进率 想一想:“千米”中的“千”相当于1000的几个“0”?1000中的几个“0”相当于一个“千”? 3、“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1)①3千米=( )米 学生先说出括号里应填几?你是怎么想的?然后教师总结算法:我们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 那么3千米里有3个1000米,就是3千米 ②同桌出题尝试练习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3.我认识您了-部编版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歌曲导入 《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 听歌要求:端正坐姿,认真倾听,听一 听歌曲中唱的是谁呢? 2.班贴课题,提出疑问:为什么是“您”, 不是“你”呢? 3.带着尊重之情,再齐读课题 端正坐姿 认真倾听 回答问题 以优美的歌曲 片段来揭示主题。 探究新知 1.猜一猜 教师展示课件中关于语文老师和 数学老师的相关的描述引导学生猜想 这是哪一位老师。 2.连一连 展示其他场景中的老师,让学生连 一连。 学生通过观看课 件中关于老师的描述 试着猜猜是自己的哪 一位老师。 学生根据场景提 供的要素,试着猜出里 边人物的身份,搭配正 确的学科。 小学一年级同 学,活泼好动,本 框题的教学内容也 适合采用课堂活动 的设计方式。

3.介绍一些有特色的学科 口语、书法、科学 4.介绍学校工作人员 校长、主任、保安、保洁、医生 4.课中操小结 通过儿歌的形式展示每位老师特点。学生认真倾听,回答问题。 完成课堂任务:给主任送文件 教师带动作教读 5.该找谁帮忙? 我们在学校快乐地学习、生活,但是意外难免发生,那么,在校园里遇到困难和问题应该怎么办?向谁求助? (1)小女孩摔伤了,还流血了,怎么办呢? (2)小视频:两个男孩抢帽子。 思考: 如果你是被抢的同学,你 该怎么办? 如果你是看到这一幕发生 的同学,你会怎么办?(3)录音形式,学生倾听两个 孩子的对话。 (4)独立判断: 学生思考,并且回 答老师问题。 小组讨论 学生做出选择,判 断。 此处是本节课 的重点之一,目的 是让学生明白学校 中老师和工作人员 的作用,所以适合 采用教师引导和观 看视频,并引起讨 论的方式进行。

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练习题

1千米=( )米 1000米=( )千米 2千米=( )米 4080米=( )千米( )米6090米=( )千米( )米 9千米=( )米 6千米=( )米 2000米=( )千米 500米+500米=( )千米4000米=( )千米 5千米+2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200米+800米=( )千米 5千米=( )米 300米+700米=( )千米5000米=( )千米 9000米=( )千米 400米+600米=( )千米 2千米+3千米=( )米 8000米=( )千米 3000米=( )千米 3千米+5千米=( )米 5千米+4千米=( )米 2500米=( )千米( )米12000米=( )千米 36000米=( )千米 3600米=( )千米( )米 3千米+6千米=( )米 1200米=( )千米( )米64000米=( )千米 60000米=( )千米 7900米=( )千米( )米340千米+490千米=( )千米9800米=( )千米( )米45千米-18千米=( )千米 8千米=( )米 18千米-13千米=( )米6500米=( )千米( )米10000米=( )千米 7千米90米=( )千米 3千米900米=( )千米90000米=( )千米 2050米=( )千米( )米 6千米300米=( )千米 15千米-8千米=( )米 900千米-460千米=( )千米4千米800米=( )千米7850米=( )千米( )米 3千米80米=( )千米 7000米=( )千米 5千米40米=( )千米 9千米360米=( )千米5050米=( )千米( )米 2千米60米=( )千米 7千米200米=( )千米7090米=( )千米( )米10千米-6千米=( )米 23千米-19千米=( )米1050米=( )千米( )米 5千米+3000米=( )千米 3千米+6000米=( )千米9000米-3千米=( )千米30000米=( )千米 9000米-2千米=( )千米 15千米-12千米=( )米3000米+4000米=( )千米 5千米+12000米=( )千米10千米-6千米=( )米 5800米=( )千米( )米45千米-38千米=( )米4700米=( )千米( )米 81千米-77千米=( )米 89千米-34千米=( )千米550千米-380千米=( )千米1000千米-390千米=( )千米380千米+270千米=( )千米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我认识您了-练习题

3 我认识您了 一、知识广场 1.我们应该记住自己老师的面貌,并______他们。 2.我们应该______学校里每一个为我们服务的人。 3.不小心磕伤自己的腿时,应该请______的医生来帮忙。 二、判断大厅 1.小华直接称呼老师的名字。() 2.看到老师我不想理他,直接走过去了。() 3.教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去认识。() 4.小强和小明在老师的办公室外追逐打闹。() 5.每天上学,我都跟传达室的爷爷打招呼。() 6.学校里有很多能为我们提供帮助的人。() 三、选择乐园 1.中午在食堂吃饭时,明明的饭菜凉了,这时候他可以()。 A.哭着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再送一份饭来 B.礼貌地跟食堂阿姨说明白,请食堂阿姨帮自己把饭菜再热一下 C.告诉校长,把食堂阿姨开除 2.小宇头上的帽子被高年级的一个同学摘走了,这时他应该找()来帮忙拿回自己的帽子。 A.校长 B.自己的班主任 C.医务室的医生 3.在学校里看到老师,我们应该()。 A.主动打招呼 B.装作没看到,默默地走过去 C.看一眼,如果不是教自己的老师,就不用打招呼 四、问题城堡 1.简单描述一下你的语文老师。 2.你喜欢的一位老师是谁?说一说你喜欢他的原因。 3.谈一谈你第一次见到班主任时的感受,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参考答案 一、1.认识 2.尊敬 3.医务室 二、1.× 2.× 3.√ 4.× 5.√ 6.√

三、1.B 2.B 3.A 四、1.示例:我的语文老师短头发、戴眼镜,说话很斯文。 2.示例:我喜欢美术老师。因为我喜欢画画,老师讲课也很认真。 3.示例:我感到紧张,我的班主任是个男老师,他很严肃,说话声音很

3.角的初步认识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案

直角的初步认识 学习内容 课本第40~41页例3、例4,第42~43页练习八第4~8题,活生生中的数学。 学习目标 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课文讲解 例3,引导孩子观察国旗、椅子、运动员身上的角,说明这些都是直角。再通过让孩子折纸做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 例4,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并教学用三角板画直角。 辅导精要

让孩子观察国旗、椅子、运动员身上的角,国旗上有4个角,椅子的正面有7个角,运动员身上有1个角。 用尺子和一张薄纸拓下其中的一个角,与例2的角进行比较,两者有什么不同?例2的角,一条边是平的,另一条边是斜的;拓下的角,一条边是平的,另一条边是竖直(垂直)的。数学上,把这种角叫做直角。例3中的角都是直角。 教师画一个直角,并写上直角号。 拿一张纸,怎样折可以得到一个直角?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一个直角。把纸展开,根据折痕看一看一共有几个直角。 重新用纸折出一个直角,用它与三角板的角进行比较,得出: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引导孩子想一想: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怎么办?孩子可能说: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和这个角比一比。 让孩子实际操作,通过测量,再判断一些具体物品的表面的角是不是直角。如数学课本封面上的角,红领巾上的角。测量的方法:先要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条边跟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看三角板上

直角的另一条边是不是也和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如果没有重合在一起,这个角就不是直角;如果重合在一起,这个角就是直角。 教师问:你会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吗?让孩子尝试画直角。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先画一条线,三角板的一边与它重合,三角板的顶点与一个点重合,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一条线。 “做一做”。 第1题,找到直角后,可让孩子用三角板进行检验。 第2题,让孩子在方格纸上用尺子画直角,即角的边在方格上。画两个直角,可以同向,也可以反向。 习题解析 第4题,可以先让孩子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

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8页《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学校到西安的距离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千米(出示例3、例4的图例课件) (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学校东西的距离是100米,那么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学校操场一圈大概是400米,那么,跑两圈半就正好跑了1000米,也就是1千米。(让学生现场走一走,感知1千米到底有多长)小结: 计量路程的远近,通常用千米(km)做单位 (出示课件)从北京到杭州的铁路长1650千米。从北京到昆明的铁路长3179千米。从北京到哈尔滨的铁路长1388千米。 2、千米概念、进率的认识。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的关系),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2)教学例5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8千米=()米 6000米=()千米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3.3 认识液体 D卷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3.3 认识液体 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3题;共3分) 1. (1分)我们可以通过用________、用________、用________等区分液体的性质。 2. (1分)我们可以从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味道、状态等方面分辨液体的异同。 3. (1分)要想区分液体的重量,可以采用同等________的不同液体,用________称它们的重量。 二、选择题。 (共5题;共5分) 4. (1分)下列对液体的共同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A . 没有形状 B . 随盛放物体的形状改变而改变 C . 是流动的物体 D . 没有形状的流动物体 5. (1分)关于蜂蜜、水和油的重量比较正确的是()。 A . 水>蜂蜜>油 B . 蜂蜜>油>水 C . 水>油>蜂蜜

D . 蜂蜜>水>油 6. (1分)油、水、蜂蜜、牛奶哪个是透明的()。 A . 油 B . 蜂蜜 C . 水 D . 牛奶 7. (1分)关于蜂蜜、水和油的流动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 . 水>蜂蜜>油 B . 蜂蜜>油>水 C . 水>油>蜂蜜 D . 蜂蜜>水>油 8. (1分)下列哪些物体不是液体()。 A . 蜂蜜 B . 酱油 C . 水结成的冰 D . 香油 三、判断正误 (共5题;共5分) 9. (1分)相同重量的蜂蜜和油从相同的坡度往下流,流速:油>蜂蜜。 10. (1分)蜂蜜可以沉在水里说明蜂蜜比水重。 11. (1分)牛奶和蜂蜜的体积相同,所以它们的重量也相同。 12. (1分)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优质课导学案_4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对生活中的角已有初步的感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从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角、学会用尺子画角,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学生每人2条硬纸条和一个按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1. 仔细观察你在“美丽的校园”里看到了什么? 2. 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二)揭示课题 大家都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很多的“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伊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找平面图形这一环节,既复习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又为新课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 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精选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 米的认识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千米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分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我们在高速公路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指示牌,你知道200m是什么意思吗还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千米 如果描述比较远的距离,米这个单位有点小,所以,人们就用千米来表示,今天我们来认识千米。我们也看到过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作单位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继续播放课件:点击图片,认识千米。 2.进率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 板书;1千米=1000米) 继续播放课件:播放课件千米的认识--- 点击出题后,有学生回答后,再点击出现答案及分析。 估想: (1)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1千米的长度( 让学生闭眼想象) (2)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继续播放课件:播放课件千米的认识

三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北京市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四册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大兴区兴海学校 曹月娇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本册教材的第五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实物,如红领巾、张开的剪刀和三角尺等,抽象出角,初步感知认识角的样子,认识角,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并能够自己画角。 2、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这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大部分的同学在生活中已经对角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但角是一个较为抽象的图形,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见到的角不尽相同,学生在理解上面会遇到一定的难度。

3、教学方式 本节课我设计了许多学生活动,通过感知角,摸角,做角,画角,辨认角等活动,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实践中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4、技术准备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设计 1、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初步认识角,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语言描述角的特征。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子画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在动手操作、观察和相互交流中提升对角概念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在活动中,充分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2、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会用尺子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3、教学难点: 学生会自己制作角,并把生活中的角抽象成平面图形角,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角的特征。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苏教版科学三下认识液体优质课教案

《认识液体》教学设计 七星关区岔河中心校宋家鑫 (此小学科学实验优质课获七星关区“鸭、朱、阴”片区一等奖)实验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液体关于颜色、形状、黏稠度的性质;会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运用多种方法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参与,体验合作学习。 实验重点: 知道液体在颜色、形状、味道、气味、透明度、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的性质差异。 实验难点: 认识液体的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的性质。 实验准备: 鸡蛋、瓷盘、菜油、洗发液、酱油、水、天平、表格、锥形瓶、烧杯、试管、一次性塑料杯、液体流动演示器、液体表面张力演示器、硬币等。 实验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各位领导、老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有幸与大家一起学习、实验、研究、探讨,我非常高兴。首先我来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岔河中心校的一名教师,姓宋,名家鑫,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大朋友,让我们一起进行实验、研究、探讨。 我今天来到这里,看到这么多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勾起了我的童心,让我有一种立刻想和你们一起学习、玩耍的心情。现在我带来一些小菜,想与大家共进早餐,但一个人又忙不过来,想请小朋友们帮帮忙,不知你们愿意吗? 1、出示四个鸡蛋(两个生的,两个熟的),请小朋友们帮忙打开并放到指定的杯子中。 注意:让小朋友们在打鸡蛋时,为了让你们能够在一个清洁、干净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学习,因此蛋壳不能乱扔,应放在指定点,否则会污染环境卫生。(对小朋友们进行环保、卫生教育。) 2、让学生观察并提问。 有两个鸡蛋能打开并能倒入指定的杯子中,但有两个却不能倒,为什么? 根据小朋友们的回答进行总结、引入。 小结:生的那两个鸡蛋,它是液体,可以流动,所以能倒进指定的杯子中,而煮熟的鸡蛋已经变成固体了,不能流动,所以倒不出来。

第3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结合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然后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观察实物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学生熟悉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促使学生形成继续探索数学的信心.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1课时认识角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第38~39页的内容.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课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三角板等.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主题图. 师:同学们,请你观察“我们的校园”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师:这是什么图形呀? 师: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现在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玩个猜一猜的游戏. 我把这些图形藏起来,只露出一部分,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图形吗?一起来试一试吧!(玩猜一猜游戏. ) 师:刚才我们猜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相同点呀?(都有角. ) 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1.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你身边哪些物体上有角呢?(学生各抒己见. )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请你们摸一摸你找的角,有什么感觉呀?(尖尖的. ) 师:这个尖尖的点,我们就叫做角的顶点. (课件出示角的顶点. ) 师:那请你摸摸顶点的两边又有什么感觉呢?(直直的. ) 师:从顶点出来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就叫做角的边. (课件出示角的边. ) 师: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课件出示2个不同的角. )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得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师:你能指出这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吗? 3.制作角. (1)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教师巡视、指导. )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 师: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 师: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4.画角.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新朋友——角,你板演能把它画在纸上吗?自己先试一试,并在你画出的角上写出顶点和边. (指名板演,并说说是怎样画的. ) 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师: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总结画角的方法. ) 4.判断角. 展示不同学生画的角,全班交流讨论. 师:我们先来判断一下,他们画的是角吗?为什么? 5.比较角的大小.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些角,你发现了什么?(有大有小. ) 师:谁能把这些角从大到小排一排? 师:他排对了吗?大家意见都不相同,到底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师:请大家先观察一下,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课件出示两个角,一个角的边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3.我认识您了|部编版

课题:我认识您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悉认识更多老师,遵从教导。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表现对老师尊敬,锻炼口头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 课型与课时:新课,第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2、游戏教学法。3、“掌声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表意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喜欢和大家在一起) 1、说说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干净、整洁,学习好,经常受老师表扬的同学。) 2、你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要和他做朋友?(我们经常一起玩,我们在一起会互相帮助。) 3、说说你帮助过谁?哪个朋友帮助过你?还有谁? 4、生活中,还有一个人也一直关心帮助你,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课间活动:欣赏《我的好老师》歌曲。 二、新授课程(我认识的老师) (一)、认识自己班的教师 1、我们来到学校这个新的环境上学已经半个月多了,你们现在有喜欢的老师吗?你能给同学介绍你喜欢的老师吗? 2、了解学生是否喜欢自己,让同学们讲讲老师给他们的印象。 3、有没有喜欢别班的教师的,为什么呢? 4、由老师来说出一位老师的特征,由学生来猜一猜是哪位老师。(学生可以交流,思考,随意的猜想) 5、小游戏(你说我猜) (请一名同学说出一个老师的特征,再请同学说出该老师姓什么、教的哪个班、哪一科。以此类推。) (二)我还想认识? 国旗、音乐、上课、邮递员…… (三)该请谁来帮帮我 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我们可以放心地找到身边的老师。 小组讨论交流。 出示情境: 1、自己的书包带开了,怎么也系不上。遇到了不是教本班学科的老师,疑惑:可不可以找老师帮忙呢? 2、体育课刚下课,同学出了很多汗,拿出水瓶想喝点水,发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