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

案例分析1:内部控制框架

某国有大型集团公司在2008年12月26日召开了由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关于集团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高层会议。会议中,公司有关高层管理人员的发言要点如下:

总经理刘某:(1)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十分重要,可以杜绝财务欺诈、串通舞弊、违法违纪等现象的发生,这是关系到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2)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应当抓住重点,尤其要注重加强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等内控要素方面的建设,企业文化方面对内部控制影响较小,可不必投入太多人力、物力。

常务副总经理张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能否被准确识别并得以有效控制,是衡量内控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准。建议重点关注集团内部各种风险的识别,找出风险控制点,据此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来自集团外部的风险不是内部控制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不必过多关注。在内控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对于那些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风险事项,应采取一切措施予以回避。

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集团公司可以从完善人事选聘和培训政策入手,健全内部控制。(1)建议子公司的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由集团统一任命,直接对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2)注重加强内控知识的教育培训。中层以上干部每年必须完成一定学时的内控培训任务;其他基层员工仍应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没有必要专门组织内控培训。

董事长吴某:以上各位的发言我都赞同,最后提三点意见:(1)思想要统一。对集团公司而言,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一切制度安排都要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包括内部控制。(2)组织要严密。我建议由总会计师李某全权负责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集团内部控制,我和总经理全力支持和配合。(3)监督要到位。应当成立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直接对集团公司总经理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不断完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

总会计师李某:由于集团公司是基于行政划转的原因而组建的,母、子公司内部连接纽带脆弱,子公司各行其是的现象比较严重。建议集团公司加强对子公司重大决策权的控制,包括筹资权、对外投资权、对外担保权、重大资本性支出决策权等,对子公司重大决策应当实行集团公司总经理审批制。

请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角度,指出该集团公司高层领导在此次会议发言中的观点有何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总经理刘某:(1)认为内部控制可以杜绝财务欺诈、串通舞弊、违法违规等现象发生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以及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只能合理保证有关目标的实现,不能完全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2)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影响较小的观点不恰当。企业文化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基本控制机制的有效运作。

常务副总经理张某:(1)认为外部风险不是内部控制问题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所称风险识别不仅包括内部风险,还包括外部风险。(2)对可能给企业带来重要经济损失的风险事项一律予以回避的观点不恰当。除风险回避外,企业还可以选择风险承担、风险降低和风险分担等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取决于管理层对待风险的态度、预期的成本效益、期望的风险容限等一系列因素。

总会计师李某:有关子公司重大决策权限的授权批准控制不恰当。不符合内部会计控制有关规定,重大决策应实行集体决策制度,不应由总经理一人审批。

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1)由集团任命子公司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直接对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的观点不恰当。子公司总经理和总会计师应由子公司董事会任命并对其负责,接受集团公司董事会的监督。(2)只对中层以上员工进行内控知识培训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的一个管理过程,只有全体员工都掌握了内控的知识和理念,才能真正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董事长吴某:(1)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内控的唯一目标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的目标不仅包括经营目标,还包括战略目标、报告目标、资产目标和合规目标。(2)由总会计师全权负责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集团内部控制的观点不恰当。董事长对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内部控制负总责。(3)履行内控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直接对总经理负责的观点不恰当。履行内部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应当对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负责。

B公司主要经营中小型机电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目前主要采用手工会计系统。通过对B公司内部控制的了解,记录了所了解的和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程序,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对需要购买的已经列入材料清单基础上的由仓库负责填写请购单,对未列入存货清单基础上的由相关需求部门填写请购单。每张请购单须由对该类采购支出预算负责的主管人员签字批准。

(2)采购部收到经批准的请购单后,由其职员E进行询价并确定供应商,再由其职员F负责编制和发出预先连续编号的订购单。订购单一式四联,经被授权的采购人员签字后,分别送交供应商、负责验收的部门、提交请购单的部门和负责采购业务结算的应付凭单部门。

(3)采购人员F根据请购单向公司的长期供应商C公司发出订购单,采购人员F长年以来一直负责向C公司采购材料。

(4)根据仓库部门记录,C公司虽然经常出现交货不及时、数量不符等问题,但由于从C公司采购的材料的价格相对较低,因此财务部门指定C公司为B公司材料的主要供应商。

(5)验收部门根据订购单上的要求对所采购的材料进行验收,完成验收后,将原材料交由仓库人员存入库房,并编制预先未连续编号的验收单交仓库人员签字确认。验收单一式三联,其中两联分送应付凭单部门和仓库,一联留存验收部门。

(6)对于验收部门发现的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B公司要求采购部门与C公司进行谈判并确定适当的折让金额,并授权财务经理审批折让金额,折让金额一经确定,财务部门即应编制贷项凭单,调整应收账款。

(7)应付凭单部门核对供应商发票、验收单和订购单,并编制预先连续编号的付款凭单。在付款凭单经被授权人员批准后,应付凭单部门将付款凭单连同供应商发票及时送交会计部门,并将未付款凭单副联保存在未付款凭单档案中。会计部门收到附供应商发票的付款凭单后即应及时编制有关的记账凭证,并登记原材料和应付账款账簿。

(8)应付凭单部门负责确定尚未付款凭单在到期日付款,并将留存的未付款凭单及其附件根据授权审批权限送交审批人审批。审批人审批后,将未付款凭单连同附件交复核人复核,然后交财务出纳人员J。出纳人员J 据此办理支付手续,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在每月末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交会计主管审核。

(9)每月月末,财务经理授权负责付款的出纳人员J负责定期核对供应商的订单,针对发现的任何差异,追查本公司的会计记账是否有误,并与供应商及时联系,调整差异。

(1)不存在内控缺陷,因为对于仓库负责对列入清单的货物填写请购单,同时如果没有列入存货清单的话则可以由其他部门根据需要填写。但是每张请购单要由经过该类支付负预算责任的主管人员签字批准。

(2)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因为对于询价和确定供应商是属于不相容的两个岗位,而该公司却由一人担任是不正确的。应当建议其由另外一个职员负责确定供应商。

(3)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因为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进行定期轮岗,防范采购人员利用职权和工作便利收受商业贿赂,损害企业利益的风险。

(4)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企业应该建立供应商评价制度,由采购、请购、生产、财务、仓储等部门共同对供应商提供商品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付款条件及供应商的资质等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调整供应商。

(5)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因为验收单应当预先连续编号。

(6)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应当由采购部门编制借项凭单,通知财务部门调整应收账款。

(7)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

(8)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出纳人员不能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属于不相容的两个职务,是要由不同的人员进行的。建议由会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由出纳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9)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应付账款的记录必须由独立于请购、采购、验收、付款的资源来进行。

B公司主要经营中小型机电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目前主要采用手工会计系统。通过对B公司内部控制的了解,记录了所了解的和存货与生产循环相关的内部控制程序,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董事长负责制定和修订采购政策,审批月度采购和生产计划,总经理负责审批或授权审批存货报废与处置,审批或授权审批接受投资或债务重组方式取得存货。

(2)计划员根据销售计划、库存量控制标准指定月度生产计划,将月度生产计划报生产部门领导批准。

(3)计划员根据批准的月度生产计划向生产部门签发连续编号的生产通知单,生产班组长接到生产通知单后审批领料单,并到仓库领取申请的材料。

(4)仓库保管员审核领料单无误后,将其中一联连同材料交给领料员,其余两联经仓库保管员登记材料明细账后,送会计部门进行材料收发核算和成本核算。

(5)生产部门负责编制和审核预先连续编号的物料和人工耗费单应,生产耗用工时应在分批工时卡或公司报表上予以记录,载明工人编号、操作信息,质量检测可以在不同生产阶段进行,由各生产班组相互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6)生产部门未耗用完的辅助材料,由生产部门自行保管,无需通知仓库。

(7)会计部门的成本会计K根据收到的生产通知单、领料单、工时记录和产成品入库单等资料,在月末编制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分配表,以及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分配表,经本部门的复核人员复核后,据以核算成本和登记相关账簿。

(8)仓库保管人员收到验收部门送交的存货和验收单后,点验和查收入库产品,并根据验收单登记存货台账。

(9)公司每半年对全部存货盘点一次,编制盘点表。会计部门与仓库在核对结存数量后,向管理层报告差异情况及形成原因,并在经批准后进行相应处理。

(1)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制定和修订采购政策、审批月度采购和生产计划由总经理负责。

(2)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生产部门计划员制定的月度生产计划应报总经理批准。

(3)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存货领用的审批和执行是不相容职务,要相互分离。

(4)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存货的保管和记账职责未分离将可能导致存货保管人员监守自盗,通过篡改存货明细账掩饰舞弊行为。

(5)存在内部控制,生产产品的质量检查应由独立于生产的人员或专家担任。

(6)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剩余的辅助材料应该及时运回仓库,或办理“假退库”手续。

(7)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

(8)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保管员应该根据审核后的验收单编制一式三联的入库单,据此登记存货台账。

(9)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因为对于经营中小型机电类产品是可以半年或更长的时间内进行盘点一次的。

B公司主要经营中小型机电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销售以B公司仓库为交货地点,目前主要采用手工会计系统。通过对B公司内部控制的了解,记录了所了解的和销售与收款循环相关的内部控制程序,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由财务部门信用人员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充分了解客户的信誉、财务状况等,据此确定客户信用额度、信用期限、折扣期限与现金折扣比率。

(2)销售部门指定专人就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及收款方式等具体事项与客户进行谈判,并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

(3)企业制定较为详细的折扣、折让和返点等促销政策和规定,经销售经理批准,由销售人员严格执行。

(4)根据销售合同,销售部门编制预先连续编号的一式三联现销或赊销销售单。经销售部被授权人员批准后,所有销售单的第一联直接送仓库作为按销售单供货和发货给装运部门的授权依据,第二联交开具账单部门,第三联由销售部留存。装运部门将从仓库提取的商品与销售单核对无误后装运,并编制一式四联预先连续编号的发运单,其中三联及时分送开具账单部门、仓库和顾客,一联留存装运部门。

(5)开具账单部门在收到发运单并与销售单核对无误后,编制预先连续编号的销售发票,并将其连同发运单和销售单及时送交会计部门。会计部门在核对无误后确认销售收入并登记应收账款账簿。会计部门定期向顾客寄送对账单,并对顾客提出的异议进行专门追查。

(6)需经销售经理审批方可销售退回,销售退回的货物经仓库部门清点后入库并填制退货接受报告,财务部门根据退货接受报告和退货方出具的退货凭证审核并办理相应的退款事项。

(7)财务部门负责催收应收账款,妥善保存催收记录,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清收奖励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和处罚制度。

(8)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龄分析由专门的“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计算机系统”完成,该系统由独立的信息部门负责维护管理。会计部门相关人员负责在系统中及时录入所有与应收账款交易相关的基础数据。为了便于及时更正录入的基础数据可能存在的差错,信息部门拥有修改基础数据的权限。

(9)现金出纳定期向客户寄送对账单,与客户进行账务核对工作,发现不符应及时处理。

(1)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客户的信用评价应由财务部门执行。

(2)存在内部控制缺陷,销售谈判和签订销售合同属于不相容职务,应由两名人员分别担任。

(3)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企业制定较为详细的折扣、折让和返点等促销政策和规定,经董事会批准,由销售部门严格执行。

(4)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对于赊销的则应当由信用审批部门根据管理当局的赊销政策进行确定,以及对每个顾客的已经授权的信用额度进行调查。

(5)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

(6)存在内部控制缺陷,销售退回的货物经质检部门检验和仓库部门清点后入库,并填制检验证明和退货接受报告,财务部门根据检验证明和退货接受报告和退货方出具的退货凭证审核并办理相应的退款事项。

(7)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应由销售部门负责催收应收账款,妥善保存催收记录,财务部门督促销售部门催收应收账款,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清收奖励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和处罚制度。

(8)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对于基础信息的修改是属于财务数据应当由财务部门的人员来完成,不应当由信息部门完成修改。

(9)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应由独立于现金出纳、销售人员和应收账款记账人员之外的人员定期向客户寄送对账单,与客户进行账务核对工作,发现不符应及时处理。

B公司筹资内部控制制度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公司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决定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为此决定向全社会发行无记名债券,由财务经理拟定筹资方案,由董事会决议通过发行股票。

(2)公司选择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C证券公司作为本次债券发行的承销商,公司指定投资部经理负责本次债券的发行和保管。

(3)经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准,公司债券正式发行,所得的发行收入低于债券面值,两者的差额作为财务费用处理。

(4)公司留存的债券存根簿上登记债券持有者的姓名、名称及住所、债券持有人取得债券的日期及债券编号、债券总额、票面金额、利率、还本付息的期限和方式以及债券的发行日期。

(5)由于今年世界经济不景气,加之美国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预期的增大,避险资金大量进入黄金市场,国际市场金价持续走高,公司决定将一部分债券发行收入用于买卖黄金期货。

(6)每月月末会计人员计算当期的利息费用,并将之作为财务费用处理。

(7)债券到期收回后,由财务经理、内审人员、保管人组成小组,按照序号清点所有证券;清点债券无缺损号或对缺号原因进行调查后,当场焚毁所有债券,填写焚毁证书,并签字。

(1)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公司发行债券由董事会审议后提交股东大会决议通过。

(2)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债券的发行与保管属于不相容职务,应由不同人员担任。

(3)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如果企业折价发行债券,折价部分应该计入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并编制溢价折价摊销表。

(4)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公司发行无记名债券时,应在债券存根簿登记债券的总额、利率、偿还期限和方式以及发行日期和债券的编号等。

(5)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严禁擅自改变资金用途,由于市场环境等特殊因素确需改变资金用途的因履行审批手续,并书面记录审批过程。

(6)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由于本次发行债券的收入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对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利息费用应该计入到“在建工程”。

(7)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

B公司投资内部控制制度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财务部门负责投资预算的编制与审批,研发部门负责对外投资的分析论证与评估。

(2)总经理根据对外投资分析论证与评估结果,负责所有投资及其处置的批准。

(3)公司指定业务员A为对外投资业务的全权代表,谈判结束后可直接签署并实施合同。

(4)业务员A通过某科研院工作的朋友C获悉科研院下属的人福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研发一种抗癌新型中药,一旦研发成功利润率极高,因此极力游说公司总经理对人福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风险股权投资。

(5)公司经理认为此项股权投资可行,派业务员A与人福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谈判并签订投资协议,共同出资4亿元设立汇仁生物股份有限公司,B公司以货币资金出资,人福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技术出资,双方股权比例分别为51%和49%。

(6)公司投资部经理作为公司证券管理代表,负责跟踪管理投资项目,掌握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定期向公司董事会和总经理汇报,及时向公司请示重大决策,及时督促分配的投资收益汇入公司账户,每半年向股东大会述职。

(7)投资一年后,汇仁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的临床医学实验表明新型中药的抗癌疗效并不显著,汇仁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价开始暴跌,预期股价还会大幅下调,因此B公司总经理当机立断,决定将全部股份低价转移给E公司。

(8)本次投资造成2亿元的巨额损失,公司总经理认为生物医药领域属于高风险、高回报领域,因此并没有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1)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对外投资的分析论证与评估属于不相容职务,应有不同人员担任。

(2)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公司重大的投资决策由董事会或股东大会以董事会决议和股东大会决议形式做出。

(3)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对外投资签订合同必须经过相关授权批准人的审批方可实施。

(4)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企业做出投资决策前应由企业相关部门或人员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重点评价投资项目的目标、规模、投资方式、投资风险和收益等。

(5)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我国法律规定以无形资产方式投资入股,除非国家特批的高新技术企业外,其所占股权份额不得高于20%。

(6)存在内部控制缺陷,证券管理代表应每半年向董事会述职。

(7)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对于重大投资总经理并无处置权,应由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做出重大投资处置决策。

(8)存在内部控制缺陷,重大的投资损失应由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并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赔偿责任。

案例分析7: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

某单位有以下内部控制规定,指出这些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1)单位财务处长负责支票的签署,外出时其职责由副处长代为履行;副处长负责银行预留印鉴卡的保管和财务专用章的管理,外出时其职责由财务处长代为履行;财务人员乙负责空白支票的管理,仅在出差期间交由财务处长管理。负责签署支票的财务处长的个人名章由其本人亲自掌管,仅在出差期间交由处长代管。

(2)关于货币资金支付的规定: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提前向审批人提交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支付方式或相关证明;对于金额在10000元以下的用款申请,必须经过财务副处长的审批,金额在10000元以上的用款申请,应经过财务处长的审批;出纳人员根据已经批准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及时

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货币资金支付后,应由专职的复核人员进行复核,复核货币资金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手续、金额、支付方式、时间等,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

(3)公司领导规定当出纳会计因事不在班时,为了不影响工作,出纳业务由主管会计代理。

(4)公司财务科主管会计李海建与出纳会计秦志简,两人经过两年交往于目前结婚,在结婚典礼上经理举杯祝贺说:“祝你们夫妻在今后的会计和出纳工作中配合得更好,为公司财务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5)采购员张元富以现金860元购买办公用品返回后,凭发票直接到财会部门作了报销。

(6)公司商品仓库有4名保管员,4个人经常轮班休息。为了商品出入库方便,领导决定配四套钥匙,每人一套。

(7)公司经理经常外出联系业务,回来后填制“差旅费报销单”,在“领导批示”栏经理直接签署同意,即予报销。

(8)为了保证库存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每月末定期进行现金盘点,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做出处理。

(9)对于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财务专用章由财务主管保管,个人名章应由法定代表人管理,法定代表人不在期间,由财务主管代为保管。

(1)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如果财务处长与财务人员乙同时出差,则空白支票、签署支票的个人名章、财务专用章、银行预留印鉴卡将全部落入副处长之手。同样地,如果副处长与财务人员乙同时出差,空白支票、签署支票的个人名章、财务专用章、银行预留印鉴卡将全部落入财务处长之手,这就违反了签发支票的全部印鉴不能由一人掌管的规定,难以防止银行存款被贪污的情况。

建议:财务处长、副处长外出期间,分别指定与货币资金支付无关的专门人员掌管印鉴。

(2)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一是末对财务处长的审批权限规定任何限制,违反了“对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的规定,无法防范贪污、侵占、挪用货币资金的行为;二是货币资金支付在前,复核在后,至多能及时发现问题,而无法防止问题的发生。

建议:指定财务处长的审批权限,对超过权限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实行集体决策;支付货币资金之前,应由专职的复核人员进行复核,复核货币资金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手续、金额、支付方式、支付单位等是否妥当。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员办理支付业务。

(3)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出纳业务由主管会计代理,属于不相容职责。

(4)存在内部控制缺陷;财务科主管会计与出纳会计结婚,属于不相容职责。

(5)存在内部控制缺陷;采购员凭发票直接到财会部门作了报销,没有经过审批。

(6)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仓库4名保管员配四套钥匙,缺乏相互牵制。

(7)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经理在“差旅费报销单”的“领导批示”栏经理直接签署同意,执行与审核不相容。

(8)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为了保证库存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每月末定期进行现金盘点。”不恰当。库存现金除出纳自己做到日清月结外企业有关部门应进行突击式盘点,所以单位应当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做出处理。

(9)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法定代表人不在期间,由财务主管代为保管。”不恰当。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案例分析8:担保业务循环内部控制

B公司为上市公司,其对外担保内部控制制度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公司日常营业活动中担保业务比重较大,因此专设担保业务部,负责担保业务的全过程。

(2)C公司要求B公司提供500万元的担保,公司总经理认为C公司风险较小,因此上报董事会批准。

(3)B公司董事会要求C公司以房地产和土地使用权作为反担保,C公司同意了B公司的要求。

(4)双方达成担保意向后,由担保部门负责拟定和审核担保合同。

(5)企业在担保合同中明确要求被担保人定期提供财务报告与有关资料,并及时报告担保事项的实施情况。

(6)公司指定内审部门定期监测被担保人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对被担保人进行跟踪和监督。

(7)内审部门发现C公司用于抵押的房地产在抵押前已用于出租,C公司未将反担保事项告知出租人。

(8)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作为抵押物担保的房地产的价格下跌了50%,而且C公司经营状况恶化,资金周转困难,但B公司并未进行任何的监控和管理。

(1)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担保业务统一由财务部门管理。

(2)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公司对外担保前应由财务部门对担保事项进行可行性分析。

(3)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我国法律规定土地使用权不得充当抵押或质押的反担保物。

(4)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担保合同的拟定和审核属于不相容职务,应由财务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担保合同的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

(5)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

(6)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应当由财务部门定期监测被担保人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对被担保人进行跟踪和监督。

(7)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反担保人用已出租的财产作为反担保抵押时,应书面告知承租人。

(8)存在内部控制缺陷,被担保人出现异常情况,财务部门应当及时报告,重大问题和特殊情况应当及时向总经理、董事长报告;总经理、董事长接到异常情况报告后,及时组织有关会议研究对策并实施,以化解担保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题(2010-2012)

案例分析题一(本题15分)(考核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审计)2012 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甲公司组织人员对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聘用A会计师事务所对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实施审计。2012年2月15日,甲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就对外披露2011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相关事项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以下决议: (1)关于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的责任界定,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A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为提高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质量,董事会决定委托A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草拟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并支付相当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20%的咨询费用。 (2)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甲公司于2011年4月引进新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并于2011年5月1日起在部分子公司试点运行。由于该系统至今未在甲公司范围内全面推广,董事会同意不将与该系统有关的内部控制纳入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范围。 (3)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董事会同意A会计师事务所仅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A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不在审计报告中披露,但应及时提交董事会或经理层,作为甲公司改进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 (4)关于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甲公司销售部门于2012年2月初擅自扩大销售信用额度,预计可能造成的坏账损失占甲公司2012年全年销售收入的30%,董事会责成销售部门立即整改。鉴于上述事项发生在2011年12月31日之后,董事会讨论认为,该事项不影响A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出具审计意见。 (5)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披露时间,由于部分媒体对上述甲公司销售部门擅自扩大销售信用额度并可能造成重大损失事项进行了负面报道,为逐步淡化媒体效应和缓解公众质疑,董事会决定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披露日期由原定的2012年4月15日推迟至5月15日。 (6)关于变更内部控制审计机构,为提高审计效率,董事会决定自2012年起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整合进行。董事会建议聘任为甲公司提供财务报告审计的B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2012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董事会要求经理层在与B会计师

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近年来,国内企业的重大危机接二连三地发生,整体来看,突出有三类重大风险:一是多元化投资,二是金融工具投机,三是生产安全事故。撇开生产安全事故不说,前两类风险具有明显的两大特点:一是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动辄就会使企业“伤筋动骨”;二是同类事故在大型国有企业时有发生。鉴于此,我们称此两类风险为大型国有企业典型的高风险业务。下面我们通过案例对此两类重大风险做深入分析。 1.多元化投资 (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 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但是,2004年4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3.74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案例简评: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

案例分析1:内部控制框架 某国有大型集团公司在2008年12月26日召开了由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关于集团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高层会议。会议中,公司有关高层管理人员的发言要点如下: 总经理刘某:(1)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十分重要,可以杜绝财务欺诈、串通舞弊、违法违纪等现象的发生,这是关系到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2)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应当抓住重点,尤其要注重加强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等内控要素方面的建设,企业文化方面对内部控制影响较小,可不必投入太多人力、物力。 常务副总经理张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能否被准确识别并得以有效控制,是衡量内控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准。建议重点关注集团内部各种风险的识别,找出风险控制点,据此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来自集团外部的风险不是内部控制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不必过多关注。在内控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对于那些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风险事项,应采取一切措施予以回避。 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集团公司可以从完善人事选聘和培训政策入手,健全内部控制。(1)建议子公司的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由集团统一任命,直接对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2)注重加强内控知识的教育培训。中层以上干部每年必须完成一定学时的内控培训任务;其他基层员工仍应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没有必要专门组织内控培训。 董事长吴某:以上各位的发言我都赞同,最后提三点意见:(1)思想要统一。对集团公司而言,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一切制度安排都要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包括内部控制。(2)组织要严密。我建议由总会计师李某全权负责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集团内部控制,我和总经理全力支持和配合。(3)监督要到位。应当成立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直接对集团公司总经理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不断完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 总会计师李某:由于集团公司是基于行政划转的原因而组建的,母、子公司内部连接纽带脆弱,子公司各行其是的现象比较严重。建议集团公司加强对子公司重大决策权的控制,包括筹资权、对外投资权、对外担保权、重大资本性支出决策权等,对子公司重大决策应当实行集团公司总经理审批制。 请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角度,指出该集团公司高层领导在此次会议发言中的观点有何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总经理刘某:(1)认为内部控制可以杜绝财务欺诈、串通舞弊、违法违规等现象发生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以及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只能合理保证有关目标的实现,不能完全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2)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影响较小的观点不恰当。企业文化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基本控制机制的有效运作。 常务副总经理张某:(1)认为外部风险不是内部控制问题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所称风险识别不仅包括内部风险,还包括外部风险。(2)对可能给企业带来重要经济损失的风险事项一律予以回避的观点不恰当。除风险回避外,企业还可以选择风险承担、风险降低和风险分担等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取决于管理层对待风险的态度、预期的成本效益、期望的风险容限等一系列因素。 总会计师李某:有关子公司重大决策权限的授权批准控制不恰当。不符合内部会计控制有关规定,重大决策应实行集体决策制度,不应由总经理一人审批。 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1)由集团任命子公司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直接对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的观点不恰当。子公司总经理和总会计师应由子公司董事会任命并对其负责,接受集团公司董事会的监督。(2)只对中层以上员工进行内控知识培训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的一个管理过程,只有全体员工都掌握了内控的知识和理念,才能真正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董事长吴某:(1)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内控的唯一目标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的目标不仅包括经营目标,还包括战略目标、报告目标、资产目标和合规目标。(2)由总会计师全权负责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集团内部控制的观点不恰当。董事长对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内部控制负总责。(3)履行内控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直接对总经理负责的观点不恰当。履行内部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应当对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负责。

内部控制案例精选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精选(1) 案例: E企业为国有大型企业集团,2013年2月23日召开了由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高层会议,主要议题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有关人员的发言要点如下: 总经理孙某:①内部控制制度非常重要,内部控制制度要绝对保证资产安全、经济效率提高、经营合法合规。 ②企业的资源有限,对于内部控制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文化建设,带不来明显的效益,所以可以不需要在这方面浪费人力物力。对于安全生产的投入,导致医疗费用支出下降,应当加大投入。 销售副总经理张某:销售收入的增长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以销售环节的控制可以减少,只需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即可。 总会计师陈某:会计信息对企业非常重要。对于财务报告的控制,不应当考虑控制成本,只要是为保证信息及时、详细、真实、合法为目的的控制,企业均应当采用。 人事副总经理刘某:建立高端人才的培养计划。对于低端人才由于流动性较大,为减少开支,企业不进行培训。 内控总监范某:总经理应当每年组织一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评价报告主要是对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内部控制评价不应当考虑全面性,而应当体现重要性;主要关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不影响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评价;评价报告经总经理最终审定后对外披露;由于年底事情太多,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以11月30日为基准日;企业授权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内部控制评价部门,评价工作组成员应当主要来自内部审计部门、管理层,并需要对评价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董事长段某:应当由董事会定期组织有经验的管理层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要求: 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角度,指出上述有关人员在会议发言中的观点有何不当之处?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实用参考]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20RR-7-28 近年来,国内企业的重大危机接二连三地发生,整体来看,突出有三类重大风险:一是多元化投资,二是金融工具投机,三是生产安全事故。撇开生产安全事故不说,前两类风险具有明显的两大特点:一是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动辄就会使企业“伤筋动骨”;二是同类事故在大型国有企业时有发生。鉴于此,我们称此两类风险为大型国有企业典型的高风险业务。下面我们通过案例对此两类重大风险做深入分析。 1.多元化投资 (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 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但是,20RR年4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3.74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案例简评: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 案例分析 2013级会计五班 20132319293926 组长:刘金桥 65 王冬梅17 34 19 组员:王禹王泽宏陆明珠 20122319210752 杨

炀 “巨人集团”内控失败案例分析 案例: 1997年底1998年初,史玉柱创立的巨人集团跨行业经营,进入房地产业。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投资巨人大厦,想借助房地产火爆的买方市场大赚一笔,不想国家出台紧缩银根政策,想靠贷款维持建设的路子被堵,私人间借款面临到期,自有资金已全部投入基础建设,巨人集团资金链断裂,巨人大厦地上建筑不见踪影。 董事会被架空。史玉柱在检讨失败时坦言:巨人的董事会是空的,决策一个人说了算。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起着制约管理层专权,提高公司决策水平,强化风险管理体系的作用。而董事会无法发挥其作用,经营权和管理权都集中在决策人或主管手中,那么会导致决策失衡,难以控制其风险,从而导致管理当局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失误而拖垮整个公司。 1994年8月,史玉柱提出老“巨人”的总目标是走产业多元化的扩张之路,以发展寻求解决矛盾的出路。秉承多元化发展的思路,老“巨人”跳出电脑产业,在全国兴起的房地产热和生物保健品热的刺激下,将生物工程和房地产列为新的产业支柱。史玉柱本希望通过新的扩张激发出新的创业激情,利用巨人的品牌优势快速攫取超额利润,并以此来缓解主导产业发展受阻以及管理机制上的矛盾。但他不仅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例如:与外资合作、资产股权化、获得跨国公司的技术支撑)稳定发家产业和已有项目,而且齐头并进、急于求成,在生物工程刚刚打开局面但尚未巩固的情况下,又贸然向房地产这一完全陌生的领域进军。为了在房地产业中大展宏图,拟建的巨人科技大厦设计一变再变,从最初的18层一直涨到70层,投资预算也从2亿元涨到12亿元。而从1994年2月大厦破土动工到1996年7月期间。老“巨人”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撑。患上“贪吃症”的老“巨人”急于扩张,又未赢得银行的支持,在资金链上难以为继,于是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将生物工程的结生物工程连维持正常运作的费用都不足,流动资金抽出投入巨人大厦的建设,果是多元化经营变成了最糟糕的多元化失败。 本案例分析: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看,巨人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为: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资金链断接;4.风险控制失效,筹资未申请银行贷款;5.集团董事会的决策与制衡存在严重问题,形同虚设;6.内部监督缺乏;7.缺乏适当的控制活动。扩张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然而,发散型的多元化扩张,不但没有让巨人做大作强,反

上海家化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上海家化的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 专业班级:ACCA121班 姓名:赵超

学号:11 组别:第7组 【摘要】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日化用品的要求亦随之提高。面临着市场的变化,以及国际强势品牌的争夺,上海家化在努力维系自身市场的同时,却暴露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丑闻。针对内部控制三大缺陷,本文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挖掘三大缺陷深层次的原因,并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从五要素方面依次分析,最终提出自己的建议。 ) 【关键词】上海家化;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日化市场销售额平均以每年%的速度增长,最高达到%,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但是,以宝洁、联合利华为代表的外国强势洋品牌纷纷抢占中国市场,严重挤压了本土日化企业的生存空间。在我国仅有的七家上市的日化企业中,除了上海家化,其他七家企业,例如索芙特、两面针、霸王,均由于经营惨淡而业绩堪忧,面临退市危机。 但是,随着2013年一份内控调查报告的出现,上海家化完美的经营形象倒塌,其中的内控问题暴露在投资者的面前。 本文以上海家化的内部控制为主题,用案例研究的形式进行分析,试图为如今夹缝中生存的本土日化企业发展中遇见的内部控制问题贡献个人建议。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上海家化作为国内化妆品行业首家上市企业,是国内日化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上海家化拥有国内同行业中最大的生产能力,是行业中通过国际质量认证ISO9000最早的企业,亦是中国化妆品行业国家标准的参与制定企业。随着日化行业对外资全面开放,上海家化凭借坚持差异化的经营战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创造了六神、佰草集、美加净、等诸多中国著名品牌,占据了众多关键细分市场的领导地位。毫无疑问,上海家化堪称“中国本土日用第一品牌”。 上海家化发展轨迹亦具备中国老牌企业发展的典型性。上海家化前身为香港广生行,其产品在民国时代即受到民众的喜爱。新中国成立后,推行公私合营, 从而被合并成为“上海明星家用化学品制造厂”。改革开放后,上海家化已成为中国本土化妆品第一品牌。2001年,上市使其走上了资本平台。2011年,大股东国资委出让100%股权,最终平安成为了上海家化的最大股东。上海家化的发展轨迹暗合了中国经济体制的发展轨迹,具备中国式企业的典型性。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 甲公司系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其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及据此修改后的《公司内部控制手册》,甲公司应于2011年起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制度。鉴于本公司在200 8年5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后就已经着手建立、完善自身内部控制体系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甲公司决定从2010年开始提前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并由审计部牵头拟订内部控制评价方案。该方案摘要如下: (一)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领导和监督。经理层负责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并对本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负全责,审计部具体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拟定评价计划、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现场评价、审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草拟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经理层报告。其他有关业务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的内控自查工作。 (二)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内部控制评价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要素展开。鉴于本公司已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组织架构,组织架构相关内容不再纳入企业层面评价范围。同时,本着重要性原则,在实施业务层面评价时,主要评价上海证券交易所重点关注的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和信息披露等业务或事项。

在内部控制评价中,可以采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性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考虑到公司现阶段经营压力较大,为了减轻评价工作对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在本次内部控制评价中,仅采用调查问卷和专题讨论法实施测试和评价。 (三)关于实施现场评价 评价工作组应与被评价单位进行充分沟通,了解被评价单位的基本情况,合理调整已确定的评价范围、检查重点和抽样数量。评价人员要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实施现场检查测试,按要求填写评价工作底稿,记录测试过程及结果,并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现场评价结束后,评价工作组汇总评价人员的工作底稿,形成现场评价报告。现场评价报告无需和被评价单位沟通,只需评价工作组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后报审计部。审计部应编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复核。 (四)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审计部在完成现场评价和缺陷汇总、复核后,负责起草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当包括: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的声明、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概括、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情况、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等内容。对于重大缺陷及其整改情况,只进行内部通报,不对外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董事会审核后对外披露。 (五)关于内部控制审计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万福生科 一、公司介绍 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2003年的湖南省桃源县湘鲁万福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3月更名为湖南湘鲁万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09年10月,经股东会审议通过,整体变更设立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人为龚永福。经中国证监会许可,面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两年后也就是2011年9月27日在创业板上市。发行上市后注册资本由原来的5000万元变更为6700万元。 万福生科自成立以来,致力于稻米精深加工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以稻米、碎米为主要原材料,采用公司自主设计的工艺体系和配套的设备系统,运用先进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工程技术,对稻米进行综合开发,制作出大米淀粉、大米蛋白粉、米糠油等产品。此外,万福生科在全国创造了第一个以大米淀粉糖和大米蛋白为核心产品的稻米精深加工以及副产物高效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并且发展迅速,逐步实现了工艺技术、产品结构和管理水平的动态升级,已成为我国南方循环经济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效率最高、产业链条最长的企业之一。 万福生科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为主体的现代化企业,经营范围涉猎广泛主要包括粮食收购及农产品深加工,注重科研,改善销售模式,逐渐成长为省级龙头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与此同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倡导绿色环保产业链进行生产,广受好评。 二、案例基本情况 2012年8月,湖南证监局不定期对上市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在检查万福生科得时候,发现有三套账本,财务舞弊问题自此浮出水面。在2012年9月对万福生科的例行巡查中发现,刚上市不久的万福生科预付账款和在建工程款都存在异常:万福生科2012年半年报显示预付账款增加了约2632万,期末余额达到14500万之多;在建工程科目的账面余额从8675万激增至18000万。无论是参照同行业还是对比其以往的经营活动,这组数据均显得不太符合常理。调查一步步深入进行,万福生科的财务造假也逐渐清晰起来,在2012年半年度报告中,万福生科虚增营业收入187, 590, 816. 61元,虚增营业成本145, 558, 495. 31元,虚增利润40, 231, 595. 41元,金额之巨大足以使上半年

内部控制分析案例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丰田汽车“召回门”事件 11财务分析3班郑明心111062284 【摘要】:在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进入了百年寒冬,一批批企业的倒闭,暴露出企业管理的种种问题。虽然这些企业的倒闭原因不尽一致,但是内部控制缺失有着共同的缺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缺失是出现问题的根本诱因。从丰田大规模召回事件分析其内部控制的现状和特点入手,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深刻总结出内部控制缺失的突出表现 【关键字】:丰田内部控制 公司简介:丰田汽车公司(トヨタ自动车株式会社,Toyota Motor Corporation;)是一家总部设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和东京都文京区的汽车工业制造公司,隶属于日本三井财阀。丰田汽车公司自2008始逐渐取代通用汽车公司而成为全世界排行第一位的汽车生产厂商。其旗下品牌主要包括凌志、丰田等系列高中低端车型等。 案例介绍:2010年1月起,丰田汽车的油门踏板因设计问题在踩下去之后可能无法恢复到正常位置,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开始召回 RAV4、Matrix、 Avalon 等8款车型,全球召回总量接近 1000 万辆;2010 年2月,继“踏板门”后,丰田公司因为混合动力车普锐斯刹车系统出现问题,再次卷入全球范围的大规模召回,在日美两大市场召回的混合动力汽车预计总量为 27 万辆。大规模召回行动损害了丰田“安全、可靠”的形象,给丰田汽车可能带来长期的信用和品牌声誉损失。“品质和安全”这一曾经的“看家法宝”,正在为频繁出现的“召回门”事件所侵蚀。召回事件给丰田带来的损失不仅包括修复油门踏板的直接费用以及丰田今后的促销让利,还包括声誉上的损失以及相应的官司费用。据统计,2010 年1月份,丰田汽车在美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 15.8%,市场份额环比下降 4.1 个百分点至 14.1%。据摩根大通分析师估计,召回事件给丰田带来的直接损失将高达18亿美元。此外,8种问题车型因修复油门踏板而被停售导致的损失也将高达 7 亿美元。 丰田公司内部控制分析: 从各个厂家今年召回的原因来看,厂商设计不合理、生产管理不严格、供应商零配件不合格是造成召回的三大原因。尤其是供应商的零配件不合格问题更是突出。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失 效案例分析 -万福生科 、公司介绍 万福生科 (湖南)农业 开发股 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 成立于 2003 年的湖南省桃源县湘 鲁 万福有限责任公司 ,2006 年 3 月 更名为湖南湘 鲁万福农业开发有 限公司。 2009 年 10 月,经股东会审 议通过,整体变更设 立万福生科 (湖南)农业开 发股份有限公司, 法 定代表人人为龚永福 。经 中国证监会许可, 面向社会公开募股集 资,两年后也就是 2011 年 9 月 27 日在 创业板上市。发行上 市后注册资本由原来的 5000 万元变更为 6700 万元。 万福生科自成立以来 ,致 力于稻米精深加工 系列产品的研发、生 产与销售。公司 以稻米、碎米为主要 先进的物理、化学和 白粉、米糠油等产品 为核心产品的稻米精 迅速,逐步实现了工 经济和副产品综合利 原材料,采用公司自主 生物工程技术,对稻米 。此外,万福生科在全 深加工以及副产物高效 艺技术、产品结构和管 用效率最高、产业链条 设计的工艺体系和配 进行综合开发, 制作 国创造了第一个以大 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 理 水平的动态升级, 最长的企业之一。 套的设备系统,运用 出大米淀粉、大米蛋 米淀粉糖和大米蛋白 生产 模式 、,并且发展 已成 为我国南方循环 万福生科是农业产业 化经 营的为主体的现代 化企业,经营范围涉 猎广泛主要包括 粮食收购及农产品深 加工 ,注重科研,改善 销售模式,逐渐成长 为省级龙头企业及高 新技术企业,与此同 时,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工作,倡导绿色环保 产业链进行生产,广 受好评。 、案例基本情况 2012 年 8 月,湖南证 监局不 定期对上市公司进行 现场检查,在检查 万福生科得 时候, 发现有三套账 本,财务舞弊问题自此 浮出水面。在 2012 年 9 月对万福生科的 例行巡查中发现,刚 上市不久的万福生科预 付账款和在建工程款 都存在异常 :万福生科 2012 年半年报显示预 付账款增加了约 2632 万,期末余额达到 14500 万之多 ;在 建工 程科目的账面余额从 8675 万激增至 18000 万。无论是参照同行 业还是对比其以往的 经营活动,这组数据 均显 得不太符合常理。 调查一步步深入进行 ,万福生科的财务造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从内部控制角度浅析齐鲁银行贷骗案 一、齐鲁银行概况 齐鲁银行是一家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市民百姓,做中小企业的伙伴银行为己任”的城市商业银行。为山东省成立的首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首家与外资银行战略合作的城商行,也是山东第一家跨省经营的城商行。 1996 年 6 月,在济南市 16 家城市信用社和 1 家城信社联社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济南城市合作银行,1998年6月6日,更名为济南市商业银行,2009年6月6日,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正式更名为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齐鲁银。其中,外资股东澳大利亚联邦银行持股比例为 20%。 在完成“去城商行”特色的关键一步后,齐鲁银行力图依托山东向全国延伸扩张,推进转型、扩张、上市“三大战略”。自成立以来,先后进行了管理体制、运营机制、考核机制、用人机制等重大改革,目前已在天津、青岛、聊城设立3家分行,济南市辖内69家网点,在岗员工2000余人。总资产83.68亿,营业利润11.26亿,在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上较之2010年都有大幅度下降,这与“12﹒06”特大伪造金融票证案的发生,不无关系。 二、齐鲁银行贷骗案简介 2010年12月6日,山东经济学院在齐鲁银行账户中的3000万元被转走,查证过程中,齐鲁银行发现其持有的“存款证实书”系伪造,遂报案。 经查实,主犯刘济源是活跃在济南金融界的资金掮客,为商业银行引来存款大户,同时,他也是通过存单质押获得贷款的资金使用大户。司法文件显示,刘济源以支付高额利息、好处费等方式,引诱企业到其指定的银行办理定期存款,而后采用虚假质押的手段,以骗贷的方法从银行诈骗巨额资金。起诉书称,从2002年起,刘济源产生骗取银行信贷资金想法。随着资金出现巨大亏空,刘济源涉嫌诈骗手段逐步升级,从涉嫌骗取银行贷款最后转为直接诈骗企业。2010年10月,刘济源以帮助办理授信、贷款为由,骗山东经济学院在齐鲁银行存款。刘济源将伪造的学院印章交给员工,在齐鲁银行开立了学院账户。几天后,山东经济学院向这个账户里存入了3000万,这笔钱被刘济源指使人转走。山东经济学院发现账户里没有存款之后,找到了齐鲁银行了解情况。刘济源再次试图卖出手里的股票补上这3000万的窟窿,但未果。最后,齐鲁银行选择了报案。 根据起诉书涉案金额统计,齐鲁银行案涉案金额超101亿元,其中涉嫌诈骗银行100亿元,涉嫌诈骗企业1.3亿元,案发后追回赃款79亿余元,实际损失恐超21亿。

【分析】内部控制环境案例分析

【关键字】分析 内控专题案例分析 内部控制环境案例分析 海尔内控环境案例 案例内容: 海尔集团的前身是青岛冰箱总厂,是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企业。1984年有员工820人,年生产电冰箱740台,销售收入384万元,固定资产500万元,年亏损147万元。几年之后,青岛电冰箱总厂获得中国电冰箱生产史上第一枚国优金牌,成为我国家电第一名。1993年,青岛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2000年,海尔总资产40.35亿元,固定资产12多亿元,年销售收入接近50亿元,利润总额4亿多元。目前,海尔在4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8000多个营销点,产品销往87个国家和地区。海尔在短短20几年内从一个濒临破产的集体企业而成为我国家电行业的龙头老大和国家化公司?良好的内控环境是重要的因素。 一、海尔内控环境: 1、管理哲学和文化建设 管理层重视内控制度,是海尔内控发挥效用的关键。海尔坚持管理高质量,不做表面文章,管理制度、标准、程序确定以后必须坚持执行,依法治厂,无一例外。1984年,一位用户要买一台冰箱,挑出了许多毛病,最后买了一台还有缺陷的冰箱。客户走后,张瑞敏厂长派人将仓库内所有冰箱翻箱,将70多台有缺陷的冰箱摆在车间让每位职工参观,然大家发表处理意见,大家一致的处理意见是折价卖给职工。当时一台冰箱的售价是800多元,而职工工资每月是40多元,一台冰箱是职工两年的工资。张厂长说,今天将这70多台冰箱折价处理给职工,明天就可能出现700多台有问题的冰箱,因为大家认为有问题的冰箱企业可以生产。他的处理意见是将问题冰箱全部砸掉。职工在砸冰箱时留下了眼泪。从此,这种依法治厂的观念根植与职工之心,使职工认识到企业的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这样的制度才有效。迄今为止,海尔是我国家电企业唯一一家五大产品全部通过ISO9001国际质报体系认证和国内首家通过ISO14001认证的家电企业。是我国第一家产品在国内就可以获得国际认证的企业。 企业文化有助于在企业职工中形成向心力,使内控制度得以顺利实施。多年来,海尔将企业文化作为与高科技发展同等重要的系统工程来建设。海尔文化由企业理念和管理构成,渗透到海尔的各种机构和管理活动中,贯穿于海尔的管理、质量、检测、销售、服务、体制转化、国际经营、科研、教育等各个领域。具体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和规章制度的实践中。如发展战略、经营目标体系、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奖惩制度、职业规范、环境建设、员工行为和仪表等方面。1995年,海尔兼并了青岛红星电器厂,展示了海尔企业文化的威力。当时,青岛红星电器厂的总资产4亿多元,而负债高达5亿多元,但是,兼并后海尔没有注入一分钱,没有增加一台设备,只派了几个管理人员,将海尔的文化、管理体制,带到被兼并的企业,使被兼并企业的员工在思想和观念上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3个月就止住了亏损,5个月盈利151万元。 2、管理组织结构 合理的组织结构可以保障内控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1991年,海尔着手进行体制创新和组织结构调整问题,当年以海尔电冰箱总厂、青岛空调器、青岛电冰柜总厂为根底共同组建了股份制的集团总公司。1993年在上交所上市,标志着海尔在体制上有一次创新。集团内部形成了适应经营特点的联合舰队体制框架,下属企业也按照《公司法》进行了产权规范,建立了字母公司,子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相互交叉持股、参股的多元化投资主体的产权关系。集团兼并的18个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其他所有制成分企业,均与集团形成了出资和被出资明晰的产权关系。随着集团规模的扩大,完全靠集团公司指挥每一个企业不现实,海尔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报告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简介 (一)背景 Barings Bank巴林银行创建于1793年, 曾经是英国贵族最为信赖的金融机构,拥有200多年优异的经营历史。1995年,这家全球最古老的银行之一破产了,令人震惊的是,这样一个惨痛的结局,却出自于一个普通的证券交易员尼克·利森之手。 (二)过程 尼克·利森是英国一个泥瓦匠的儿子,从未上过大学的他在1989年加盟巴林银行——英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1992年25岁的利森被派往新加坡,成为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公司总经理,仅仅第二年,他就为巴林银行赚得1000万英镑,占了巴林当年总利润的10%。在期货交易中,一些错误的情况难免会在交易中出现。起初,利森为了掩盖手下交易员的失误,将出现的错误记入“88888”的“错误帐户”,后来,由于要填补的漏洞越来越大,他决定冒险,从事大量违法交易,逐渐成为金融衍生产品的一个赌徒。已经失控的利森未经授权在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SIMEX)从事东京证券交易所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交易,他认为日本经济已经开始走出衰退,股市必定会大涨。然而1995年强烈的地震震伤了日本,也震垮了股市,日经指数在一周内下跌了7%多,致使巴林银行亏损6亿英镑,这远远超出了该行的资本总额(3.5亿英镑)。 (三)结果 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10天后,这家拥有233年历史的银行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这意味着巴林银行的彻底倒闭。陷入绝境的利森带着老婆畏罪潜逃,最后在德国法兰克福被捕,因欺诈罪被判有期徒刑6年半。 一、案例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内部牵制和内部稽核两大部分:内部牵制主要着眼于业务流程中的职能分解和人员的职责分工,以便形成互相制衡、牵制的机制,主要手段包括职责牵制、分权牵制、物理牵制和簿记牵制等;内部稽核或称内部审查,是指在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日常的查核和监督。下面主要将从这两个方面对巴林银行的倒闭进行分析: (一)主要问题 1.内部牵制制度缺失 根据内部牵制制度,应该重视业务流程中的职能分解和人员的职能分工,然而在利森任职期间,巴林银行没有将不相容的交易与清算业务分开,竟然允许利森既是首席交易员, 又负责交易的清算工作, 而在银行内部这两项业务应该是独立的, 这就为利森作为交易员清算自己的交易额时隐瞒交易风险或亏损打开了方便之门, 提供了瞒天过海的机会。 按照舞弊三角模型,机会是舞弊的第二要素,从利森一开始被派往新加坡时就集交易部门和清算部门权利于一身,上司只是给他配备了两个工薪要求不高、金融专业能力欠缺的文职人员(参见影片第9~10分钟)。

内部控制案例题

【资料】某公司财务部门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1)记录总账;(2)记录应付账款明细账;(3)记录应收账款明细账;(4)开具支票,以便主管人员签章,并记录现金日记账;(5)开具退货拒付通知书(6)调节银行对账单;(7)处理并送存收入的现金; 【要求】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将上述工作分派给三个工作人员来完成,除5.6.两项工作量较小外,其他工作量基本相同,每个人负责那些工作?工作量要基本相等 你要从工作的相互制约及相互联系方面出发分配工作。首先,出纳员不能兼管应收应付帐及总账核算——因此分工: 出纳员负责(4)开支票、记录现金账(6)调节银行对账单(7)处理并送存收入的现金(三者相关) 会计员一:(2)记录应付账款明细账(5)开具退货拒付通知书(两者相关) 会计员二:(1)记录总账(3)记录应收账款明细账 资料:2002年12月,A公司正式成立检查小组,对电焊条子公司销售与收款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进行检查,发现:电焊条子公司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业务按照销售合同进行的,当生产车间产品完工后,填制产成品入库单,验收合格后入库。销售部门根据销售合同编制发货通知单,分别通知仓库发货和运输部门办理托运手续。产品发出后,销售部门根据仓库签发后转来的发货通知单开具发票,并据以登记产成品明细账,运输部门将其与销售发票一并送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将其与销售合同核对后,开具运杂费清单。通知出纳人员办理货款结算;并进行账务处理。公司未设独立的客户信用谓查机构,在时务部门和销售部门也没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要求:电焊条子公司是否违反《销售与收款》内部会计控制规定,并说明理由。 电焊条子公司违反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的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销售和发货控制以及收款控制的规定。 1.入库、供货、装货等职责并没有有效分离。入库单和发货单本来应该由仓储部门填写,但公司却分别由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填写,这样容易导致多列存货、多计收入而不被察觉。 2.运输部门设有根据发货单和销售定单装运货物并签发装运凭证,容易导致漏计销售收入。 3.在销售收入的内部控制体系中,记录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的人员应当分离,同时负责主营业务收入和应收账款记账的人员不能经手货币资金。电焊条子公司的出纳人员同时负责办理贷款结算和账务处理,这是极其严重的内部会计控制漏洞,很容易造成货币资金的舞弊、销售收入做假账等行为。 4.公司没有专门的客户信用管理专人和机构,对销售产品的单位不能了解和掌握资信情况,会给收款带来很大隐患。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分析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分析 目录 第一节三鹿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2) 第二节中海集团釜山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12) 第三节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19)

第一节三鹿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鹿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奶粉生产企业,在乳制品加工企业中位居全国第三名。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河北省、石家庄市重点支持的企业,三鹿集团先后荣获全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中国优秀诚信企业等省以上荣誉称号二百余项。其主导产品三鹿配方奶粉被国家技术监督局列为全国首批重点保护的13个品牌之一,产销量已连续15年实现全国第一,酸牛奶进入全国第二名,液体奶进入全国前三名,年销售额达100亿元。三鹿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1983年,在乳品行业率先研制、生产婴儿配方奶粉,“三鹿牌”母乳化奶粉获“全国轻工业优秀新产品奖”。1993年开始,在乳品行业率先实施品牌运营及集团化战略运作,借助低成本扩张,以资本运营为突破口,先后与北京、河北、天津、河南、甘肃、广东、江苏、山东、安徽等省市的多家企业进行控股、合资、合作。1996年,由石家庄乳业公司作为大股东发起成立三鹿集团,田文华担任三鹿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和党委书记,先后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首届中国创业企业家、全国优秀女企业家等100多项荣誉称号。2002年,三鹿奶粉、液态奶被确定为国家免检产品,并双双荣获“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三鹿”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5年,“三鹿”品牌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之一。2006年,引入贵为全球最大乳品原料出口商的实力股东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在国际知名杂志《福布斯》评选的“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中位居乳品行业第一位,经“中国品牌500强”组委会评定的“三鹿”品牌价值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经典案例分析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经典案例分析 第一节万科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在房地产市场调控年(2010年),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0002,以下简称万科)仍实现销售金额1081.6亿元,同比增长70.5%,成为全国首个年销售额达到千亿级的住宅企业。与此同时,旗下的北京和深圳两家子公司年销售额也突破百亿,共同刷新了国内住宅企业单个城市年销售额的历史纪录。万科还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市值一度达到2022亿元(2007年8月),超过了同期美国帕尔迪、霍顿房屋、莱纳、桑达克斯等四大房地产公司的市值总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万科在取得骄人业绩的同时,始终保持着规范、透明的企业文化和稳健、专注的发展模式,连续获得“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 在业界“向万科学管理”的热潮中,内部控制显然是必修课。万科的内部控制对其商业成功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万科的特色内控,对我们又有哪些启示呢? 一、内控环境 ⒈对客户的人文关怀 万科将客户放在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位,充分体现了对客户的人文关怀。“旨在推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是万科与其他房地产公司迥然不同的经营特点。早在1992年,万科就提出开发房地产,不应以赢利为唯一目标,也不只是单纯为客户提供居所。相反,从首创“物业管理”模式,到全国第一个业主委员会;

从万客会的成立,到近年来“建筑无限生活”品牌理念的提出;从“五十年后再回顾我们的产品,要对得起中国建筑史”,到成为致力于安全环保的“绿色企业”,都可以看出万科从满足现代人追求舒适、便利、完美的生活方式出发,自始至终为客户的各种合理需求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 ⒉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 万科在任用和选拔优秀人才时,一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并把持续培养专业化、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职业经理队伍,作为公司创立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使命。公司为员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机会,鼓励员工和公司共同成长;倡导简单的人际关系,致力于营造能充分发挥员工才干的工作氛围;建立轮岗、交流机制,培养专业人员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实行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岗位轮换制度,加强员工的自律及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 ⒊阳光照亮的体制 万科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就是在行业还有待成熟的时候,建立和守住了自己的价值观,在任何利益诱惑面前,一直坚持着职业化的底线:对人永远尊重、追求公平回报和开放透明的体制。公司提出“专业化+规范化+透明度=万科化”、“规范、诚信、进取是万科的经营之道”、“对城市负责,对后代负责”,甚至把“不行贿原则”上升到核心竞争力(道德的力量)的高度,即便暂时牺牲部分经营利润也在所不惜,体现了很高的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意识。 ⒋持续的增长和领跑 自1984年公司成立以来,万科成功穿越牛熊市的循环,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并作为中国股市的一面旗帜屹立不倒。上市以后,万科平均一年半扩一次股,净资产从1988年股份制改造时的1300万元,快速增长到2010年的400多亿

中国远洋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

中国远洋内部控制案例分析报告 班级:120909 小组成员:51张晨阳(集资料,写论文) 52张路路(集资料,写论文,撰稿人) 53张若男(集资料,写论文) 54张文源(集资料,写论文) 55张祎杰(集资料,写论文,PPT制作) 56赵贝贝(集资料,写论文,图表制作)

1.引言 据财华社2013年3月28日报道,中国远洋公布,由于连续两年亏损,根据上证所上市规定,将对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即被“*ST”成为“*ST远洋”,如果2013年度继续亏损,将被暂停上市。这一事件出现以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2011-2012中国远洋连续两年亏损,甚至在2013年3月份遭遇退市警告。 作为拥有和经营着600余艘现代化商船,年货运量超过2亿吨,船舶和集装箱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个港口往来穿梭,并曾经于2004年以来,连续五年实现百亿效益,并在2010年进入全球500强之列中国大陆最大的航运企业,全球最大的海洋运输公司之一,却在2011年、2012年公司两年亏损累计达200亿元,2013年第一季度亏损近20亿。尽管近几年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供需失衡,运力过剩,导致航运市场不景气,几乎所有的航运集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甚至韩国的KoreaLines和美国第二大油轮运营商通用海事曾在2011年被迫申请破产保护。但这一巨大转折依然令人一惊。通过对中远内部控制等相关资料进行的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究其毁灭原因我们认为,,虽然其巨额亏损有其所处行业的客观原因,但显然,自身内部控制方面的不足所导致的决策失误才是造成它濒临退市的重大罪魁。 2.案例介绍 2.1案例背景 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远洋”)于2005年3月3日在中国注册成立, 2007年6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编号:601919),所处行业为水上运输业,主要经营范围为集装箱航运、干散货航运、物流、码头、集装箱租赁等,其中,集装箱和干散货营收占比接近90%。 从2004年以来,中远集团连续五年实现了百亿效益。2007年中国远洋登陆A股,2007年中远集团利润高达190.85亿元,2008年利润也有108.30亿元,被称为“最赚钱的航运公司”。2010年*ST远洋进入全球500强之列。好景不长,*ST远洋此后业绩急剧下降甚至巨亏,2011年、2012年公司两年亏损累计达200亿元,2013年第一季度亏损近20亿。随着中远的不断发展,其内部控制也在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3.中国远洋巨额亏损的原因 3.1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引起亏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