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材料名词解释

材料名词解释

材料名词解释
材料名词解释

1·材料的物理性质:指表示材料物理状态特点的性质,主要指材料的重量(质量),水,热,声有关的性质。

2·材料的力学性质:主要指材料在哦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的性质和抵抗破坏的能力。

3·耐久性:是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抵抗其自身及环境因素的长期破坏作用,保持其原有性能而不变质,不破坏的能力,即材料保持工作性能直到极限状态的性质。

4·体积密度: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也称容量。

5·密度: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6·表观密度:也叫视密度,是指直接以排水法求得的体积作为绝对密实状态下体积的近似值,按该体积计算出的密度。7·堆积密度:指散粒材料在规定装填条件下单位体积的质量。8·孔隙率:指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

9·密实度: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即材料中固体物质的体积占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的百分率。

10·空隙率: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其中的空隙体积与自然堆积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

11·填充率: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其中的颗粒体积占自然堆积状态下的体积的百分率。

12·亲水性: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能被水湿润的性质称为亲水性。具有这种性质的材料称为亲水性材料。

13·憎水性:也称疏水性,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不能被水

湿润的性质称为憎水性。具有这

种性质的材料称为憎水性材料。

14·吸水性:材料吸收水分的能

力称为吸水性。吸水性大小用吸

水率表示。

15·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的空气

中,吸收空气中水分的能力称为

吸湿性。吸湿性的大小用含水率

表示。

16·质量吸水率:指材料在浸水

饱和状态下吸入水的质量占材

料干燥质量的百分率。

17·体积吸水率:指材料在浸水

饱和状态下吸入水的质量占干

燥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的

百分率。

18·开口孔隙率:是指材料中能

被水所饱和的孔隙体积与材料

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

分率。其数值等于材料的体积吸

水率。

19·含水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

所含水的质量占材料干燥时质

量的百分率称为材料的含水率。

20.耐水性;材料在水作用下,保

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称耐水性。

21.抗渗性:材料抵抗压力渗透的

性质。

22.抗冻性:浸水饱和的材料在

冻,融循环的作用下,保持其原

有性质的能力。

23.导热性:反映材料传递热量的

能力。其大小常用导热系数表

示。

24.热容:是指材料受热时蓄村热

量或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能,其

大小等于比热容与质量的乘积。

25.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

变形,当外力取消后,能完全恢

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称为弹性。

26.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

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料仍保

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的性质

称为弹性。

27.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范围内

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28.强度:材料抵抗在应力作用下

破环的性能称为强度。

29.标号:指按材料强度值的大小

划分的若干等级。

30.比强度:按材料单位质量计算

的强度,其值等于材料的强度值

与其体积密度之比。

31.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直至

破坏前并无明显的塑性变形而

发生突然破环的性能称为脆性。

32.冲击韧性:是指材料抵抗冲击

力的能力。

33.硬度:指材料抵抗较硬物体压

入所产生的局部塑性变形的性

能。

34.耐磨性:是材料表面抵抗磨损

的性能,通常用磨损率表示。

1·矿物:是地壳中受各种不同

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化

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

合物,如方解石,长石,云母,

石英等。

2·赵岩矿物:用来组成岩石的

矿物。

3·岩石:是由各种不同的地质

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固态矿物的

集合体。

4·岩石结构:是岩石中矿物的

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及组

合方式的特征。

5·岩石构造:指岩石中不同矿

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和填

充方式。

6·烧结砖:以粘土,页岩,煤

千石或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经成

型,干燥及焙烧而成的砖称为烧

结砖。

7·抗风化性:材料抵抗因风,

鱼,冻融等长期作用而引起破坏

的能力。

8·石灰爆裂:是指砖呸中夹杂

有石灰块,砖吸水后,由于石灰熟化,膨胀而产生的爆裂现象。9·烧结砖:粘土在焙烧过程中变得密实,并转变为视之材料的性质。

10·泛霜:砖内过量的可溶性盐受潮吸水溶解后,随水分蒸发并在砖表面结晶析出的现象。1·生石灰:将以含碳酸钙为主的天然岩石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煅烧,得到的以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产品为生石灰。

2·熟石灰:生石灰经熟化得到的以ca(oh)2为主要成分的产物即为熟石灰。

3·过火石灰:在生产生石灰的过程中,若煅烧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则形成结构致密,表面被熔融的粘土等杂质包覆的产品,该类石灰即为过火石灰。

4·欠火石灰:在生产生石灰的过程中,若煅烧温度过高或时间不足,会使生石灰残留有未分解的石灰岩,该类石灰即为欠火石灰。

5·胶凝材料:凡是经过自身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而能将散粒状或块状材料粘结成整体的材料,统称为胶凝材料。

6·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也只能在空气中保持或发展其强度的胶凝材料。7·水硬性胶凝材料:不仅能在空气中,而且能更好水中硬化,保持并发继续发展其强度的胶凝材料。

8·石灰的熟化:生石灰加水与之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称为石灰的熟化或消解。

9·陈伏:为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石灰膏应在储存坑中存放两周以上的过程。

10·高温煅烧石膏:是天然石膏在600-900摄氏度下煅烧经磨细而得到的产品。

11·;菱苦土:是用菱镁矿在

750-850摄氏度温度下煅烧后,

经磨细而成的气硬性胶凝材料。

12·水玻璃:又称泡花碱,是由

碱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硅结合

而成的能溶解于水的硅酸盐材

料。

13·b型半水石膏:是天然石膏

在回转窑或炒过中煅烧后经细

磨所得到的产品.也称建筑石膏。

1·水泥石:水泥浆体硬化后的

石状物称为水泥石。

2·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

泥熟料,0%-5%的石灰石或粒化

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

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

泥,也称波特兰水泥。

3·水泥凝结:水泥加水拌合后,

形成可塑性的浆体,经过一定时

间,水泥浆逐渐变稠失去可塑

性,这一过程称为水泥凝结。

4·普通水泥:凡是由硅酸盐水

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适

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

材料称为普通水泥。

5·矿渣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

熟料和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

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

为矿渣硅酸盐水泥。简称矿渣水

泥。水泥中粒化高炉矿渣的参量

按质量百分比计为20%-70%。

6·火山灰水泥:凡由硅酸盐水

泥熟料和火山灰材料,适量石膏

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

为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简称火山

灰水泥。火山灰混合材料的参量

按质量百分比计为20%-50%。

7·粉煤灰水泥:凡由硅酸盐水

泥熟料和粉煤灰,适量石膏磨细

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粉

煤灰硅酸盐水泥。简称粉煤灰水

泥。粉煤灰的参量按质量百分比

计为20%-40%。

8·复合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

盐水泥熟料,两种或两种以上规

定的活性材料,,适量石膏磨细

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复

合硅酸盐水泥。简称复合水泥。

9·白色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

盐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

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白

色硅酸盐水泥。简称白水泥。

10·水泥硬化:具有可塑性的水

泥浆体随着时间的增长,强度逐

渐提高,直至形成坚硬的水泥的

过程,称为水泥的硬化。

11·彩色硅酸盐水泥:由彩色硅

酸盐水泥熟料与适量石膏和耐

碱矿物颜色共同磨细制成的水

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彩色硅酸盐

水泥,简称彩色水泥。

12·快硬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

水泥熟料和适量磨细制成的水

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快硬硅酸盐

水泥,简称快硬水泥。

13·快硬硫铝酸盐水泥:是以矾

土和石膏,石灰石按适当比例混

合磨细后,经煅烧得到以无水硫

铝酸钙为主要矿物的材料,加入

适量石膏再经磨细而成的水硬

性胶凝材料,称为快硬硫铝酸盐

水泥。

14·道路硅酸盐水泥:由道路硅

酸盐熟料,0%-10%活性混合材

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

性胶凝材料,称为道路硅酸盐水

泥,简称道路水泥。

15·膨胀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体

积膨胀的水泥,称为膨胀水泥。

根据膨胀值不同,它分为补偿收

缩水泥和自应力水泥。

16·硅酸盐水泥熟料:将石灰质

原料,粘土质原料按适当比例混

合后制成生料,并将其入窑煅烧

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黑色球状

物即为熟料。

17·水泥的细度:水泥颗粒的粗

细程度,称为水泥的细度。18·体积安定性: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19·水泥石腐蚀:水泥石在腐蚀性液体或气体的作用下,结构会受到破坏,甚至完全破坏,这种现在称为水泥石腐蚀。

20水化热: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放出的热量称为水化热。

21·混合材料:渗入到水泥或混凝土的人工或天然矿物材料,称为活性材料。

22·(非)活性混合材料:是指常温下(不能)能与氢氧化钙和水发生水化反应,(不能)生成水硬化水化产物,并能逐渐(不能)凝结硬化产生强度的活材料。

1·混凝土:由胶凝材料,粗细骨料和水按适当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和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

2·普通混凝土:体积密度在2000-2500kg/m3之间的混凝土。3·重混凝土:体积密度(干燥)大于2600kg/m3的混凝土。4·轻混凝土:体积密度(干燥)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5·细骨料:粒径为0.16-5.0mm 的骨料

6·粗骨料:粒径大于5.0mm的骨料。

7·沙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的总体的粗细程度。

8·颗粒级配:指粒径大小不同的颗粒相互搭配情况。

9·饱和面干状态:骨料颗粒表面干燥,而内部的孔隙含水饱和的状态。

10.最大粒径:粗骨料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该粒级的最大粒径。11.针状颗粒:凡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级2·4

倍者称为针状颗粒。

12.片状颗粒:凡颗粒的厚度小于

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级0·4

倍者称为片状颗粒。

13.岩石抗压强度:

50mm*50mm*50mm立方体试

件,在水饱和状态下测得的抗压

强度极限值。

14.和易性:也称工作性,是指混

凝土拌合物是否易于施工操作

和获得均匀密实混凝土的性能

15.流动性: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本

身自重或外力作业下产生流动,

能均匀密实的填满模型的性能。

16.粘聚性:指混凝土拌合物各组

成材料之间具有粘聚性,使骨料

在水泥浆中均匀分布,在运输和

浇灌过程中不至于出现分层,离

析的性能。

17.保水性: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施

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

不致产生严重泌水的性能。

18.砂率:指混凝土中砂的用量占

砂,石总用量的百分比。

19.立方抗压强度标准值:指按标

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

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

龄期,用标准试验测得的强度总

体分布中具有不低于95%保证

率的抗压强度值,以Fcu,k表示。

20.立方抗压强度:以边长为

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

养护条件下,养到28天龄期,

测得的抗压强度值称为立方体

试件抗压强度,简称立方抗压强

度,用符号Fcu表示。

21.混凝土强度等级:指按混凝土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的

若干等级。

22.蒸汽养护:将混凝土放在温度

低于100摄氏度的常压蒸汽中进

行的养护。

23.蒸压养护:将混凝土放在压力

不低于0·8Mpa,相应温度为

174·5摄氏度以上的蒸压釜中进

行的养护。

24.自然养护:将混凝土放在自然

条件下进行的养护。

25.标准养护:将混凝土放在标准

条件((温度为20+—3)摄氏度,

相对湿度大于90%)下进行的养

护。

26.化学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

中,水泥水化产物的体积小于水

化前反应的体积,致使混凝土产

生收缩,这种收缩称为化学收

缩。

27.干湿变形:由于混凝土周围环

境湿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混凝土

的变形,称为干湿变形。

28.温度变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

而产生的热胀冷缩变形,称温

度变形。

29.变形模量:混凝度应力-应变

曲线上任一点的应力与其应变,

叫做混凝土在该应力下的变形

模量。

30.弹性模量:采用

150mm*150mm*150mm的棱柱

体为标准试件,取测定点的应力

为试件轴心抗压强度的40%,经

3次以上反复加荷与卸荷后测得

的变形模量位移,即为该混凝土

的弹性模量。

31.徐变:混凝土在持续荷载作用

下,随时间增长的变形称为徐

变。

32.耐久性:混凝土抵抗环境介质

作用并长期保持其良好的使用

性能和外观完整性,从而维持混

凝土结构的安全,正常使用的能

力称为耐久性。

33.抗渗性:指混凝土抵抗水,油

等液体在压力作用下渗透的性

能。

34.抗冻性:指混凝土在水饱和状

态下,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

能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

35.碳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渗透到混凝土内,与混凝土中氢氧化钙其化学反应后生成碳酸钙和水,使混凝土碱性降低,此过程称为混凝土的碳化。

36.碱-骨料反应:水泥中的碱与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发生反应,在骨料表面生成复杂的碱-硅酸胶凝,胶凝吸水膨胀从而导致混凝土产生膨胀开裂而破裂,水泥与骨料的这种发应称为碱-骨料反应。

37.强度保证率:是指混凝土强度总体中,大于和等于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的概率。

38.外加剂: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渗入渗量不大的,能改善混凝土拌和物或硬化后混凝土性能的材料,统称为外加剂。

39.减水剂:指渗入混凝土拌和物后,在保持流动性不变的情况下能减少用水量的外加剂。

40.旱强剂:能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并对后期强度无明显影响的外加剂。

41.引气剂:能在混凝土拌和物引入一定量的独立的微笑七宝,并均匀分布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外加剂称为引气剂。

42.缓凝剂:能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而不显著影响混凝土后期硬化的外加剂称为缓凝剂。43.速凝剂:能使混凝土迅速凝结硬化的外加剂

44.膨胀剂:能使混凝土产生补偿收缩或膨胀的外加剂。

45.防冻剂:能降低混凝土中水的冰点,并有促凝和早强作用的外加剂。

46.阻锈剂:能减缓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外加剂。

47.轻骨料混凝土: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水泥和水配制成的混

凝土,其体积密度不大于

1950kg/m3者,称为轻骨料混凝

土。

48.多孔混凝土:内部均匀分布大

量细小气孔而无骨料的轻质混

凝土。

49.大孔混凝土:是以粒径相近的

粗骨料,水泥,水,有时加入外

加剂而配制成的混凝土。

50.抗渗混凝土:指抗渗等级等于

或大于p6级的混凝土。

51.耐热混凝土:能在长期高温

(200摄氏度以上,900摄氏度

一下)作用下保持使用性能的混

凝土。

52·耐酸混凝土:能抵抗酸性介

质作用而长期保持其使用性能

的混凝土。53·流态混凝土:

指拌和物的坍落度达

180-230mm,呈高度流动状态的

混凝土。

54·泵送混凝土:材料在混凝土

泵的推动下沿管道进行运输和

浇灌的混凝土。55·恒定用水量

法则:混凝土所用粗细骨料一定

时,即使水泥用量有所变动,为

获得要求的流动性,所需拌和水

量基本上是一定的,流动性与用

水量的这一关系称为恒定用水

量法则。

56·合理砂率:指保持混凝土拌

和物具有良好粘聚性和保水性

的最小砂率。

1·建筑砂浆:由胶凝材料,细

骨料和水等材料按适当比例配

制而成。

2·砌筑砂浆:用于砌筑转,石

等各种砌块的砂浆称为砌筑砂

浆。

3·抹灰砂浆:涂抹于建筑物内,

外表面的砂浆称为抹灰砂浆。

4·和易性:是指新拌砂浆易于

在砖,石等表面上铺成均匀,

连续的薄层,以及与基层紧密粘

结的性质。

5·流动性:也称稠度,是指新

拌砂浆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产

生流动的性质。

6·保水性:是指新拌砂浆保持

水分的能力。

7·水泥砂浆:以水泥作为胶凝

材料配制成的砂浆。

8·石灰砂浆:以石灰为胶凝材

料配制成的砂浆。

9·混合砂浆:由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胶凝配制而成的砂浆。

1·钢:凡含碳量在2·06%以下,

含有害杂质较少的fe-c合金可称

为钢。

2·建筑钢材:用于建筑工程中

的钢材,包括钢结构用型钢,钢

板和钢管,以及钢筋混凝土用钢

筋和钢丝。

3·沸腾钢:在脱氧过程中,脱

氧不彻底。钢液注入定模时有co

气体上浮冒出,状似“沸腾”,

故称为沸腾钢。

4·镇静钢:脱氧充分,钢液在

定模内平静的凝固所形成的钢。

5·弹性极限:钢材弹性阶段的

最高点所对应的应力称为弹性

极限,

6·弹性模量:在弹性阶段,钢

材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称为钢

材的弹性模量,用E表示。

7·屈服点:钢材试件在受拉过

程中,力不增加仍能继续伸长时

的应力称为屈服点,也叫屈服强

度。

8·抗拉强度:钢材受拉破坏时

所能达到的最大应力,称为抗拉

强度或强度极限。

9·冲击韧性:是指在冲击荷载

作用下,钢材抵抗破坏的能力。

10·冷加工强化处理:将钢材于

常温下进行冷拉,冷拔或冷轧,

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调整其

性能的过程称为冷加工强化处理。

11·时效处理:将经过冷加工的钢材于常温存放15-20的,或加热到100-200摄氏度并保持2h 左右,这个过程称为时效处理,前者称为自然时效,后者称为人工时效。

12·淬火:将钢材加热至基本组织改变温度以上保温,使其基本组织转变为奥氏体,然后投入水或矿物油中急冷,使晶粒细化,碳的固溶量增加,机械强度提高,硬脆性增加,这种处理方法加淬火。

13·回火:将比较硬脆,存在内应力的钢材加热至基本组织改变温度下150-650摄氏度,保温后按一定制度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方法称回火。

14·冷拔:将直径为6·5-8mm 的钢筋,在常温下从孔径小于钢筋直径的钨合金拔丝模中拔出的加工称为冷拔。

15·锈蚀:钢材表面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遭到破坏的过程,称为钢筋的锈蚀。

16·电化学锈蚀:钢材表面由于形成微电池,产生电子流动而造成的腐蚀。

17·钢的低温冷脆性:钢材的冲击韧性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开始时下降缓和,当达到一定温度范围是突然下降很多层脆性,这种性质称为钢的低温冷脆性,这时的温度称为脆性临界温度。、18·时效:随着时间的延长,钢材机械强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时效。

19·时效敏感度性:因时效而导致性能改变的程度称为时效敏感性。

20·可焊性:是指钢材在一定焊接工艺条件下,在焊接及其附近过热区是否产生裂缝及脆硬倾

向,焊接后接头强度是否与母体

相近的性能。

21·Q235-A·F表示屈服点为

235MPa的质量为A级的沸腾钢。

(脱氧程度以F代表沸腾钢,b

代表半镇静钢,Z和TZ分别代表

镇静钢和特殊镇静钢。

22·屈强比:钢筋的屈服点与抗

拉强度的比值,称为屈强比。屈

强比越小,越安全。

1·宏观构造:指肉眼或用放大

镜看到的木材内部构造。

2·显微构造:指用显微镜观察

到的木材内部构造。

3·横切面:垂直与树干主轴的

切面。

4·径切面:通过髓心,与树干

平行的纵平面。

5·弦切面:与髓心有一定距离,

与树干平行的纵平面。

6·髓心:即树心,形如管状,

纵贯整个树木的干和枝的中心,

是最早生成的木质部分。

7·髓线:从髓心向外的辐射线。

8·年轮:从横切面上所看到的

深浅相间的同心圈,称为年轮,

一般书树木每年生长一圈。

9·心材:靠近髓心,材色较深的

木质。

10·边材:靠近树皮,材色较深

的木质。

11·春材:在每一年轮内,春天

生长的木质,色较浅,木质软松,

称春材,也称早材。

12·夏材:在每一年轮内,夏秋

两季生长的木质,色较深,木质

坚硬,称夏材,也称晚材

13·夏材率:在横切面上,沿半

径方向一定长度内所含夏材的

百分比,称为夏材率。

14·自由水:存在于细胞控和细

胞间隙中的水。

15·吸附水:被吸附在细胞内细

纤维间的水,也称物理结合水。

16·化学结合水:即木材化学组

成中的结合水。

17·纤维饱和点:当木材细胞壁

中的吸附水达到饱和,而细胞控

和细胞间隙中尚无自由水时,这

时木材的含水率称为纤维饱和

点。

18·平衡含水率:潮湿的木材能

在较干燥的空气中失去水分,干

燥的木材也能从周围的空气中

吸收水分,当木材的含水率与周

围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时,则水

分的蒸发和吸收趋于平衡,这时

木材的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

19·体积干缩系数:木材干燥时

体积收缩率与纤维饱和点之比

值,表达式为Kv=Yv/Wb。式中

Kv为体积干缩系数,Yv为体积

收缩率,Wb为纤维饱和点。

20·疵病:木材在生长,采伐,

保存过程中所产生的内部和外

部的缺陷,统称为疵病,木材的

疵病主要有木节,斜纹,裂纹,

腐朽等。

1·结晶度:晶区的体积或质量

所占的百分数称为结晶度。

2·结合键主价力和次价力:组

成聚合物大分子链内部的原子,

一般是按共价键连接的,这种结

合力称主价力,而大分子之间大

多以分子键连接,结合力为范德

华力,称次价力。

3·橡胶的硫化:橡胶与硫磺或

其他硫化剂共热,使橡胶由线型

分子结构交联成网体型分子结

构的弹性体的过程,称为橡胶的

硫化。

4·粘结力:胶粘剂与被粘物之

间的作用力称为粘接力。

5·高分子材料:由高分子化合

物组成的材料,称高分子材料。

6·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由千万

个原子彼此以共价键连接的大分子化合物,又称高聚物或聚合物。

7·链节:聚合物是由简单的结构单元以重复的方式连接组成的,这种重复的结构单元称为链节。

8·聚合度:聚合物中结构单元重复的次数称为聚合度。

9·加聚反应:由低分子的单体相互加成连接成大分子链的过程,称为加聚反应。

9·加聚物:加聚反应的生成物称为加聚物。

10·均聚物:有一种单体经过加聚反应生成的聚合物称为均聚物。

11·共聚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经过加聚反应生成的产物称为共聚物。

12·缩聚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双官能团的单体相互作用,在生成聚合物的同时出现某些低分子化合物的反应,称为缩聚反应。

13·缩聚物:缩聚反应所形成的产物称所聚物。

14·塑料:是以聚合物为基本原料,加入各种添加剂后,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塑制而成的材料或制品的总称。

15·树脂:组成塑料的聚合物通常也称为树脂,它是指在受热时可以软化或融化,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流动或有流动倾向的聚合物。

16·添加剂:为了改善塑料的某些性能而加入的物质统称为添加剂。

17·增塑剂:能使高分子材料增加塑性的化合物称为增塑剂。18·固化剂:又称硬化剂或交联剂,是能使线型聚合物交联成网体型,使树脂具有热固性的添加剂。

19·稳定剂:防止塑料在光,热

或其他条件下过早老化所加入

的少量物质称为稳定剂。

20·老化:在使用条件下,受到

阳光,氧,热等作用,塑料中树

脂的组成和切割使塑料性能热

化,此现象或过程称为老化。

21·交联:指分子从线型结构转

变为网体型结构的过程。

22·裂解:指分子链发生断裂,

分子量降低(但并不改变化学组

成)的过程。

2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用玻璃

纤维增强不饱和和聚酯树脂,酚

醛树脂,环氧树脂等得到的一种

增强型热固性塑料。通常称为玻

璃钢。

24·再生橡胶:已经用过的橡胶

制品或加工成型时切割下来的

边角料,经处理后再加利用的橡

胶叫做再生橡胶。

25·胶粘剂:能在两个物体的表

面间形成薄膜并能把它们紧密

的胶接起来的材料,胶粘剂又称

为粘合剂或粘接剂。

26·热塑性塑料:加热时软化甚

至熔化,冷却后硬化,而不起化

学反应,不论加热和冷却重复多

少次,均能保持此性质。这种塑

料所用的树脂为线性结构,包括

所用的加聚物和部分缩聚物;

27·热固性塑料:加热时软化,

同时产生化学变化,相邻的分子

链互相连接而硬化。这类塑料所

用的树脂为网体型结构,包括大

部分的缩聚。

1·沥青:沥青是一种有机胶凝

材料,是由许多高分子碳氢化合

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所组成的

复杂混合物。

2·天然沥青:从自然界的沥青

湖或从含有沥青的岩石中提炼

出来的。

3·石油沥青:石油原油经蒸馏,

炼制出汽油,煤油及润滑油后的

残渣或再经加工的产品。

4·煤焦油:烟煤在密闭设备中

加热干馏,此时烟煤中挥发物质

汽化,逸出,冷凝下来的液体除

去氨及苯后,即为煤焦油。

5·煤沥青:将煤焦油在进行蒸

馏,蒸去水分或所有轻油及部分

油,重油和葱油后所得的残留

物。

6·直溜沥青:指用蒸馏方法将

不同沸点的馏分提出后遗下的

符合标准的黑色液体。

7·氧化沥青:直溜沥青或渣油

经加热至250-300摄氏度,并吹

入空气,使其氧化,脱氢后的产

品。

8·组分:将沥青中化学成分及

性质极为相近,并且与物理力学

性质有一定关系的成分,划分为

若干个组,这些组即为分组。

9·溶胶材料:当油分和树脂含

量高时,胶团外膜层较厚,胶团

之间相对运动较自由,沥青的这

种结构称为溶胶材料。

10·凝胶材料:当油分和树脂含

量低时,胶团外膜层较薄,胶团

靠近聚集,相互吸引增大,胶团

之间运动较困难,沥青的这种结

构称为凝胶材料。

11·粘性:表示沥青抵抗变形或

阻滞塑性流动的能力。

12·塑性:沥青在外力作用下,

变形而不破坏,除去外力后,仍

能保持所获得的变行的能力。

13·温度感应性:也称温度敏感

性,是指石油沥青的粘性和塑性

随温度升降而变化的程度。

14·大气稳定性:是指石油沥青

在热,阳光,水和空气的长期作

用下,保持其原有的性能的能

力。

15·老化:在热,阳光,水和空

气的长期作用下,沥青的组分将发生递声能穿透材料和被材料

消耗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吸声性变,分子量较低的组分转变为分子量较高的,从而使沥青的塑性降低,粘性提高并逐渐变的硬脆,直至开裂,此过程即为沥青的老化。

16·防水卷材:可卷曲的片状防水材料。

17·油脂:以软化点低的石油沥青浸渍油毡原纸而成的材料。18·沥青油毡:在油纸的基础上再用高软化点的石油沥青涂布

于两面,再在表面撒布粉状或片状的隔离材料而制成的可卷曲

的片状防水材料。

19·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是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改进沥

青为涂盖才层,纤维织物或纤维毡为胎体,粉状,粒状,片状或薄膜材料为防粘隔离层制成的

片状可卷曲防水材料。

20·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是以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或两者的共混体为主要原材,加入适量化学助剂和填料,经不同工序加工而成的防水卷材,或将上述材料与合成纤维复合而成的防水卷材。21·沥青胶:在石油沥青中掺入适量矿物粉料或纤维质材料而

成的胶粘剂。

22·防水涂料:在常温下呈液态,涂布与要求防水的部位后,能形成坚韧的防水涂膜的材料。23·乳化沥青:沥青微粒(1-6UM)均匀分散在含有乳化剂的溶液

中所得到的稳定的乳液。24·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以沥青为基料,用合成高分子聚合物进行改性制成的水乳型或

溶剂型防水涂料。

25·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是以合成橡胶或合成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加入其他辅料而配制成

的防水涂料。

25·冷底子油:是用建筑石油沥

青加入汽油,煤油,轻柴油,或

者用软化点50-70摄氏度的煤沥

青加入苯融合而配制成的沥青

溶液。

1·天然石材:由天然岩石开采

的,经过或不经过加工而制得的

材料。

2·人造石材:用无机或有机胶

材料,矿物质原料及各种外加剂

配制并经硬化而形成的石状固

体。

3·大理岩:是沉积岩或变质岩

中碳酸盐类岩石额商品名称。

4·花岗岩:凡是作为石材开采

而用作装修材料的各类岩浆岩

及变质岩均称为花岗岩。

5·内墙面砖:也称面瓷砖,瓷

砖,瓷片,是适用于建筑物室内

装饰的薄型精陶制品。

6·墙地砖:墙地砖包括外墙用

贴面砖和室内,外地面铺贴用

砖,由于目前这类饰面砖的发展

既可用于内外墙又可用于地面,

因此称为墙地砖。

7·泵:覆盖在制品表面的玻璃

太薄层,它具有与玻璃相类似室

温某些物理化学性质。

8·马赛克:也称陶瓷锦砖,是

以优质瓷土为主要原料,经压制

烧成的边长小于40mm的片状小

瓷砖。

9·玻璃:指各种组成的矿物熔

融体,经冷却而获得的,具有固

体力学性质的无定形体。

10·不锈钢:以铬为主要合金元

素的合金钢。

11·铝合金:纯铝中加入适量的

铜,镁,锰,锌或硅等元素而制

得的金属材料。

12·塑料贴面装饰板:或称塑料

贴面板,是以浸渍三聚氰胺甲醛

树脂的花纹纸为面层,与浸渍酚

醛树脂的牛皮纸叠合后经加热

压制成的装饰板。

13·塑料壁纸:是以聚氯乙烯为

主,加入各种添加剂和颜料,以

纸或玻璃纤维布为基材,经涂

塑,压花,印花或发泡等工艺而

制成的卷材。

14·建筑材料:指能涂于建筑物

的表面,并能形成连续性涂膜,

从而对建筑物起保护,装饰或使

建筑物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材

料。

15·聚乙烯醇水玻璃内墙涂料:

又称106涂料,是以聚乙烯醇和

水玻璃为基料的水溶性内墙涂

料。

1·绝热材料:在建筑上起绝热

作用,且导热系数不大于0.23W/

(m.k)的材料统称为绝热材料。

2·导热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厚

度为1m的材料,当其相对表面

的温差为1K时,其单位面积(1m2)

单位时间(1s)所通过的热量。

3·岩棉:用岩石的熔融体,以

压缩空气或蒸汽喷成的玻璃质

纤维材料。

4·膨胀珍珠岩:用天然珍珠岩

经煅烧膨胀而得,系蜂窝泡沫状

的白色或灰白色颗粒。

5·泡沫塑料:以各种合成树脂

为基料,加入一定量的发泡剂及

催化剂,稳定剂等助剂,经加热

发泡而成的具有绝热,吸声,防

震的多孔塑料。

6·蜂窝板:用蜂窝芯材两面粘

贴较薄的面板而成的复合材料,

也称蜂窝夹层结构。

7·吸声材料:在六个规定频率

下的平均吸声系数大于等于0.2

的材料。

8·吸声性:声能穿透材料和被

材料消耗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吸

声性。

9·吸声系数:穿透材料和被材料消耗的声能与入射到材料表面的全部声能之比,称为材料的吸声系数。

材料科学名词解释

1.晶体结构—指晶体中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的具体排列。它.们能组成各种类型的排列,即不同的原子即使排列相同仍属不同的晶体结构,相同原子的不同排列方式晶体结构是不同的,因此,存在的晶体结构可能是无限多种的。 2. 空间点阵—由几何点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的规则排列所形成的三维阵列。构成空间点阵的每一个点称为阵点或结点。 3. 晶带—相交和平行于某一晶向直线的所有晶面的组合,此直线叫晶带轴。 4.固溶体——以合金中某一组元为溶剂,其它组元为溶质,所形成的与溶剂有相同晶体结构、常数稍有变化的固相。 5.两组元A 和B 组成合金时,除了可形成以A 为基或一B 为基体的固溶体(端际固溶体)外,还可能形成晶体结构与A 、B 两组元不相同的新相。由于它们在二元相图上的位置总是位于中间,故通常把这些相称为中间相。 6.置换固溶体中溶质与溶剂可以是有限互溶,也可以是无限互溶。 7.只有原子半径接近溶剂晶格某些间隙半径的溶质原子,才有可能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中而形成间隙固溶体。 8.扩展位错——有两个不全位错,中间夹一层错的位错组态。 9.单滑移:当只有一个滑移系统上的分切应力最大并达到c τ时,只发生单滑移,其位错在滑移过程中不会与其它位错交互作用,故加工硬化也很弱。 10.多滑移:当有几个滑移系统上的分切应力最大并达到c τ时,就发生多滑移。比如fcc 中,{111}为滑移面,<110>为滑移方向,4个{111}面构成八面体,当拉力轴为[001]时,就有8个滑移系具有相同的施密特因子,故可同时达到 c τ ,同时动作。 11.交滑移:当螺位错在某一滑移面上运动受阻,会转到另一滑移面上继续滑移,滑移方向不变。 12.固溶强化机理 由于溶质原子与位错相互作用的结果,溶质原子不仅使晶格发生畸变,而且易被吸附在位错附近形成柯氏气团,使位错被钉扎住,位错要脱钉,则必须增加外力,从而使变形抗力提高。 13.二次再结晶:再结晶完成后继续加热超过一定温度或保温时间较长时,则会有少数晶粒吞并周围其他小晶粒而急剧长大,它的尺寸可以达到几厘米,而其他晶粒仍然保持细小,最后小晶粒被大晶粒吞并,整个金属晶粒都变得比较粗大,超过原始晶粒几十倍至上百倍,这种晶粒称为异常晶粒长大或二次再结晶。 14.当初相较多,当发生共晶反应时,与初相相同的一相优先形核,将另一相推到最后处形成,失去了共晶形貌,即组织为离异组织。 15.由于固溶体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界面前沿的液体成分变化而产生了一个过冷区,称为成分过冷(或组分过冷)。 16.对于在一个晶粒内部或一个枝晶的枝干和枝晶间的不同部位间化学成分不均匀,称为晶内偏析 17.通常把围绕位错而形成的溶质原子聚集物,称为“柯氏气团”,它可以阻碍位错运动,产生固溶强化效应 18.原子排列情况相同在空间位向不同(即不平行)的晶向统称为晶向族。 19.有共晶反应的合金中,如果成分离共晶点较远,由于初晶相数量较多,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答案 2

习题集名词解释 1.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以在冲击力作用下材料破坏时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a k表示。 2.布氏硬度:是压入法硬度试验之一,所施加的载荷与压痕表面积的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 3.洛氏硬度:是压入法硬度试验之一,它是以压痕深度的大小来表示硬度值。 4.韧脆转变温度:材料的冲击韧性随温度下降而下降,在某一温度范围内a k值发生急剧下降的现象称为韧脆转变,发生韧脆转变的温度范围称为韧脆转变温度。 5.工艺性能:表示材料加工难易程度的性能。 6.金属键:金属离子通过正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引力而相互结合,这种结合键称为金属键。 7.晶格:为了研究方便,将构成晶体的原子抽象为平衡中心位置的纯粹几何点,称为结点或阵点。用一些假想的空间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三维的空间格架,称为空间点阵,简称为晶格或点阵。 8.晶胞: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来分析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9.致密度:晶胞中原子本身所占有的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称为致密度。 10.晶体和非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称为晶体,否则为非晶体。 11.空位:空位是指在正常晶格结点上出现了空位,空位的产生是由某些能量高的原子通过热振动离开平衡位置引起的。 12.间隙原子:间隙原子是指个别晶格间隙中存在的多余原子。间隙原子可以是基体金属原子,也可以是外来原子。 13.位错:当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沿某一晶面发生局部滑移时,滑移面上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交界线称为位错。 14.各向异性:晶体中,由于各晶面和各晶向上的原子排列的密度不同,因而同一晶体的不同晶向和晶面上的各种性能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各向异性。 15.晶粒和晶界:多晶体中每个外形不规则的小晶体称为晶粒,晶粒之间的交界面就是晶界。 16.合金:合金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17.相: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18.固溶体:合金的组元之间相互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及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组成元素之一的晶体结构相同的固相称为固溶体。 19.固溶强化:随溶质含量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这是金属强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20.凝固和结晶:物质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称为凝固。材料的凝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形成晶体,我们称之为结晶;另一种是形成非晶体。 21.过冷和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称为过冷。理论结晶温度T0与实际结晶温度T1之差称为过冷度。 22.非自发形核:结晶过程中,依靠液体中存在的固体杂质或容器壁形核,则称

物理性能名词解释

聚合物性能指标解释 1、拉伸强度 拉伸强度(tensile strength)是指材料产生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应力。 (1)在拉伸试验中,试样直至断裂为止所受的最大拉伸应力即为拉伸强度,其结果以MPa 表示。 (2)用仪器测试样拉伸强度时,可以一并获得拉伸断裂应力、拉伸屈服应力、断裂伸长率等数据。 (3)拉伸强度的计算: σt = p /( b×d) 式中,σt为拉伸强度(MPa);p为最大负荷(N);b为试样宽度(mm);d为试样厚度(mm)。 注意:计算时采用的面积是断裂处试样的原始截面积,而不是断裂后端口截面积。(4)在应力应变曲线中,即使负荷不增加,伸长率也会上升的那一点通常称为屈服点,此时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此时的变形率就叫屈服伸长率;同理,在断裂点的应力和变形率就分别称为断裂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2、弯曲模量 又称挠曲模量。是弯曲应力比上弯曲产生的形变。材料在弹性极限内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E为弯曲模量;L、b、d分别为试样的支撑跨度、宽度和厚度;m为载荷(P)-挠度(δ)曲线上直线段的斜率,单位为N/m2或Pa。 弯曲模量与拉伸模量的区别: 拉伸模量即拉伸的应力与拉伸所产生的形变之比。 弯曲模量即弯曲应力与弯曲所产生的形变之比。 弯曲模量用来表征材料的刚性,与分子量大小有关,同种材质分子量越大,模量越高,另外还与样条的冷却有关,冷却越快模量越低。即弯曲模量的测试结果与样品的均匀度及制样条件有关,测试结果相差太大,无意义,应找到原因再测试。 2GB/T9341—2000中弯曲模量的计算方法。新标准中规定了弹性模量的测量,先根据给定的弯曲应变εfi=0.0005和εfi=0.0025,得出相应的挠度S1和S2(Si=εfiL2/6h),而弯曲模量Ef=(σf2-σf1)/(εf2-εf1)。其中σf2和σf1分别为挠度S1和S2时的弯曲应力。新标准还规定此公式只在线性应力-应变区间才是精确的,即对大多数塑料来说仅在小挠度时才是精确的。由此公式可以看出,在应力-应变线性关系的前提下,是由应变为0.0005和0.0025这两点所对应的应力差值与应变差值的比值作为弯曲模量的。 附: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是工程材料重要的性能参数,从宏观角度来说,弹性模量是衡量物体抵抗弹性变形能力大小的尺度,从微观角度来说,则是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键合强度的反映。凡影响键合强度的因素均能影响材料的弹性模量,如键合方式、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温度等。因合金成分不同、热处理状态不同、冷塑性变形不同等,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值会有5%或者更大的波动。但是总体来说,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合金化、热处理(纤维组织)、冷塑性变形等对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小,温度、加载速率等外在因素对其影响也不大,所以一般工程应用中都把弹性模量作为常数。 弹性模量可视为衡量材料产生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指标,其值越大,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材料刚度越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越小。弹性模量E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单位弹性变形所需要的应力。它是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的指标,相当于普通弹簧中的刚度。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

第二章 1.定性描述晶体结构的参量有哪些?定量描述晶体结构的参量又有哪些? 定性:对称轴、对称中心、晶系、点阵、晶胞定量:晶胞参数,晶向指数 1.依据结合力的本质不同,晶体的键合作用分为哪几类?其特点是什么?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范德华键、氢键。 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很大。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也很大,一般大于离子键。 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共价键,结合力是原子实和电子云之间的库仑力。 范德华键:是通过分子力而产生的键合,结合力很弱 氢键:是指氢原子与半径较小,电负性很大的原子相结合所形成的键。 2.等径球最紧密堆积的空隙有哪两种?一个球的周围有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 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紧密堆积,8个四面体空隙,6个八面体空隙 3.n个等径球作最紧密堆积时可形成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不等径球是如何进行堆积的?2n个四面体空隙,n个八面体空隙。 不等径球堆积时,较大球体作等径球的紧密堆积,较小的球填充在大球紧密堆积形成的空隙中。其中稍小的球体填充在四面体空隙,稍大的则填充在八面体空隙,如果更大,则会使堆积方式稍加改变,以产生较大的空隙满足填充的要求。 4.解释下列概念 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有周期性和对称性排列的固体。 晶系:晶体根据其在晶体理想外形或综合宏观物理性质中呈现的特征对称元素可划分为立方、六方、三方、四方、正交、单斜、三斜等7类,是为7个晶系。(六三四立方,单三斜正交) 晶包:是从晶体取出反映其周期性和对称性的结构的最小重复单元。 晶胞参数:晶胞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用6个参数来表示,此即晶胞参数,它们是三条棱边的长度a,b,c和三条棱边的夹角a,B,r. 空间点阵:空间点阵是一种表示晶体内部质点排列规律的几何图形。 米勒指数:是晶体的常数之一,是晶面在3个结晶轴上的截距系数的倒数比,当化为最简单的整数比后,所得出的3个整数称为该晶面的米勒指数。 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晶格能又叫点阵能。它是在OK时1mol离子化合物中的正、负离子从相互分离的气态结合成离子晶体时所放出的能量。 配位数:配位数是中心离子的重要特征。直接同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位的原子数目叫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 离子极化:离子极化指的是在离子化合物中,正、负离子的电子云分布在对方离子的电场作用下,发生变形的现象。离子极化能对金属化合物性质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离子间距离缩短,离子配位数降低,同时变形电子云相互重合,使键性由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最终使晶体结构类型发生变化。 同质多晶和类质同晶:同质多晶是一种物质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结构的现象,由此所产生的每一种化学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晶体,称为变体。类质同晶:化学组成相似的物质,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的晶体具有相同的结构,这种结构称为类质同晶现象。 正尖晶石与反正尖晶石:在尖晶石结构中,如果A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B离子占据八面体空隙,则称为正尖晶石。反之,如果半数的B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A离子和另外半数的B离子占据八面体空隙,则称为反尖晶石。 铁电效应:有自发极化且在外电场作用下具有电滞回线的晶体。

材料性能学名词解释汇编

名词解释 第一章: 弹性比功: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汲取变形功的能力。 包申格效应:是指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而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滞弹性:是材料在加速加载或者卸载后,随时刻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应变的性能,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粘弹性:是指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弹性和粘性两种变形机理同时存在的力学行为。 内耗:在非理想弹性变形过程中,一部分被材料所汲取的加载变形功。 塑性:材料断裂前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是材料力学性能,是指材料断裂前吸取塑性变形攻和断裂功的能力。 银纹:是高分子材料在变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缺陷,由于它密度低,对光线反射高为银色。 超塑性: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呈现特不大的伸长率(约1000%)而不发生缩颈和断裂的现象。

脆性断裂:是材料断裂前差不多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没有明显预兆,而是突然发生的快速断裂过程。 韧性断裂:是指材料断裂前及断裂过程中产生明显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过程。 解理断裂:在正应力作用下,由于原子间结合键的破坏引起的沿特定晶面发生的脆性穿晶断裂。 剪切断裂:是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滑移分离而造成的断裂。 河流花样:两相互平行但出于不同高度上的解理裂纹,通过次生解理或撕裂的方式相互连接形成台阶,同号台阶相遇变汇合长大,异号台阶相遇则相互抵消。当台阶足够高时,便形成河流花样。 解理台阶:不能高度解理面之间存在的台阶 韧窝:新的微孔在变形带内形核、长大、聚拢,当其与已产生的裂纹连接时,裂纹便向前扩展形成纤维区,纤维区所在平面垂直于拉伸应力方向,纤维区的微观断口特征为韧窝。 2 材料的弹性模数要紧取决因素: 1)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

材料科学基础最全名词解释

1.固相烧结:固态粉末在适当的温度,压力,气氛和时间条件下,通过物质与气孔之间的传质,变为坚硬、致密烧结体的过程。 液相烧结:有液相参加的烧结过程。 2.金属键:自由电子与原子核之间静电作用产生的键合力。 3.离子键:金属原子自己最外层的价电子给予非金属原子,使自己成为带正电的正离子,而非金属得到价电子后使自己成为带负电的负离子,这样正负离子靠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 共价键:由两个或多个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氢键:由氢原子同时与两个电负性相差很大而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O,F,N等)相结合而产生的具有比一般次价键大的键力。 弗兰克缺陷:间隙空位对缺陷 肖脱基缺陷:正负离子空位对的 奥氏体:γ铁内固溶有碳和(或)其他元素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的固溶体。 布拉菲点阵:除考虑晶胞外形外,还考虑阵点位置所构成的点阵。 不全位错:柏氏矢量不等于点阵矢量整数倍的位错称为不全位错。 玻璃化转变温度:过冷液体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过冷液体的黏度迅速增大,原子间的相互运动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当温度降至某一临界温度以下时,即固化成玻璃。这个临界温度称为玻璃化温度Tg。 表面能:表面原子处于不均匀的力场之中,所以其能量大大升高,高出的能量称为表面自由能(或表面能)。 半共格相界:若两相邻晶体在相界面处的晶面间距相差较大,则在相界面上不可能做到完全的一一对应,于是在界面上将产生一些位错,以降低界面的弹性应变能,这时界面上两相原子部分地保持匹配,这样的界面称为半共格界面或部分共格界面。 柏氏矢量:描述位错特征的一个重要矢量,它集中反映了位错区域内畸变总量的大小和方向,也使位错扫过后晶体相对滑动的量。 柏氏矢量物理意义: ①从位错的存在使得晶体中局部区域产生点阵畸变来说:一个反映位错性质以及由位错引起的晶格畸变大小的物理量。 ②从位错运动引起晶体宏观变形来说:表示该位错运动后能够在晶体中引起的相对位移。 部分位错:柏氏矢量小于点阵矢量的位错 包晶转变:在二元相图中,包晶转变就是已结晶的固相与剩余液相反应形成另一固相的恒温转变。 包析反应:由两个固相反应得到一个固相的过程为包析反应。 包析转变:两个一定成分的固相在恒温(T)下转变为一个新的固相的恒温反应。包析转变与包晶转变的相图特征类似,只是包析转变中没有液相,只有固相。 粗糙界面:界面的平衡结构约有一半的原子被固相原子占据而另一半位置空着,这时界面称为微观粗糙界面。 重合位置点阵:当两个相邻晶粒的位相差为某一值时,若设想两晶粒的点阵彼此通过晶界向对方延伸,则其中一些原子将出现有规律的相互重合。由这些原子重合位置所组成的比原来晶体点阵大的新点阵,称为重合位置点阵。 成分过冷;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

名词解释(材料科学基础)

第二章原子尺度的结构 1. 阿雷尼乌斯方程式 2. 氢键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的一种,是一种永久偶极之间的作用力,氢键发生在已经以 共价键与其它原子键合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原子之间(X-H…Y),通常发生氢键作用的氢原子两边的原子(X、Y)都是电负性较强的原子。 3. 电离势从孤立的中性原子中去掉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叫做原子的电离势。 4. 短程序凝聚态物质中原子的近邻排列的规律性。 5. 键能将相距无限远的两个离子或原子集合在一起时系统所作的功,或将原子完全地 相互分开所需向系统提供的能量。 6. 键长两个成键原子A和B的平衡核间距离。 7. 线膨胀系数指温度每变化1℃材料长度变化的百分率。 8. 交联橡胶链之间的一次键是通过打开未饱和的双键而生成的,这成为交联。 9. 电负性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把电子吸引向自己的本领叫做元素的电负性。 10. 长程序材料在比键长大得多的距离呈现有序时,称这些材料具有长程序。 11. 热力学研究物质的热性质与外部的系统变量如压力温度组成等之间的关系。 12. 范德瓦尔键由瞬间偶极矩和诱导偶极矩产生的分子间引力所构成的物理键。 第三章晶体结构 1. 各向异性指材料在各方向的力学和物理性能呈现差异的特性。 2. 各向同性材料的性质和测量方向无关。 3. 原子堆垛因子(APF)在晶体结构中原子占据的体积与可利用的总体积的比率定义为 原子堆垛因子。 4. 晶体点阵晶体点阵是晶体粒子所在位置的点在空间的排列。 5. 密勒指数用以描述晶体点阵系统中指定的点方向面的惯用约定。 6. 多晶体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的排列着的小晶体组成的,这样的物体叫多晶体。 7. 同素异构体很多材料在特定温度下其晶体结构会发生从一种单胞到另一种单胞的转 变。而化合物出现这种该行为称为多形性。 第四章点缺陷和扩散 1.扩散涉及一种原子移动到另一种原子基体中去的物质输运过程。 2. 扩散系数表示气体(或固体)扩散程度的物理量。 3. 有效渗入距离扩散物质含量具有原始含量与表面含量平均值的地方。 4. 间隙原子间隙原子指某个晶格间隙中挤进了原子。 5. 点缺陷三个方向上的尺寸都很小的缺陷,相当于原子的尺寸,例如空位、间隙原子、 置换原子等。 6. 自扩散在纯材料中原子的迁动称为自扩散。 7. 置换固溶体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中形成固溶体时,溶质原子占据溶剂点阵的阵点,或 者说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点阵的部分溶剂原子,这种固溶体就称为置换固溶体。 8. 空位指在晶体结构中本应由质点正常占有的位置,实际上缺失了质点。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光学显微部分 1.图像分析法主要用于研究材料结构特征分析。 2.衍射法主要用于研究材料的结晶相及晶格常数。 3.成分谱分析主要用于研究测定材料的化学成分。 4.光学显微镜按照成像原理可分为几何光学显微镜,物理 光学显微镜,信息转换显微镜。 5.光的波粒二象性:按照量子理论,光能量是由一束具有 极小能量的微粒即“光子”不连续的输送着,表明光具有微粒与波动的双重性,即波粒二象性。 6.自然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波)振动方式:垂直于光的 传播方向的平面内任意振动 7.偏振光振动方式:只在垂直于光的平面内的某一方向振 动(自然光经过某些物质的反射、折射、吸收或其他方 法,使它只保留某一固定方向的光振动) 8.光性均质体:光波在各向同性介质中传播时,其速度与 振动方向均不会改变,因而只有一个折射率值 9.光性非均质体:传播速度随振动方向不同而改变,因而 折射率值有多个,一般发生双折射现象,即自然光分解成两束偏振光。 10.等轴晶系矿物和非晶质物质属于光性均质体。 11.中级晶族和低级晶族矿物属于光性非均质体。 12.数值孔径为N.A. = n sin θ(n:镜头介质折射率θ:光 圈半角孔径),数值孔径表征了物镜的聚光能力,放大 倍数越高的物镜数值孔径越大;对于同一放大倍数的物镜,数值孔径越大则分辨率越高 13.正交偏光镜:下偏光镜和上偏光镜联合使用,并且两偏 光镜的振动面处于相互垂直位置。 14.如果在正交偏光镜的物台上不放置任何晶体光片时,视 域是黑暗的,为什么? 因为:光通过下偏光镜,其振动方向被限制在下偏光镜的振动面PP内,当PP方向振动的光到达上偏光镜AA时,由于两振动方向互相垂直,光无法通过上偏光镜,所以视场暗。 15.消光现象:晶体在正交偏光镜下呈现黑暗的现象,称为 消光现象。 16.全消光现象:均质体以及非均质体垂直光轴切片,不改 变偏振方向 17.四次消光:非均质光率体切面均为椭圆,则椭圆长、短 半径四次重合消光,其余则有部分光通过。 18.四次消光是非均质体的特征。 19.偏光显微镜属于透射显微镜,用于透明晶体的观察。 20.金相显微镜属于反射式显微镜,用于不透明物体的研 究。 21.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的极限 22.显微分析分辨率:仪器分辨两个物点的本领。仪器能分 辨两个物点间的距离或角度越小,则分辨率越大。 23.分辨率极限:最临近两个物点间的距离以及角度 24.瑞利判据 瑞利判据相邻物体的距离为r 25.提高分辨率的途径:更短的波长、更大的折射率、增大 孔径角 衍射部分 5、X射线的产生原理:凡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或其他高能辐射流(如γ射线、X射线、中子流)被突然减速时均能产生X射线。 6、X射线管原理:钨丝发热释放电子,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高速轰击阳极靶,电子突然减速,产生X射线及热能,X射线通过窗口射出为实验所用。 7、X射线谱由两部分叠加而成,即连续谱和特征谱。 8、连续谱的产生:由于阴极产生的电子数量巨大,这些能量巨大的电子撞向阳极靶的撞击条件和碰撞时间不一致,因而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各不相同,所以产生了各种波长的连续谱。 9、连续谱的强度随波长连续变化。 10、特征谱的波长一定、强度很大。 11、特征谱的产生:当管电压超过一定值V k(激发电压)时才会产生,只取决于光管的阳极靶材料,不同的靶材具有其特有的特征谱线。特征谱线又称为标识谱,即可以来标识物质元素。 12、为什么特征X射线的波长为一定值?对于某一固定物质,各原子能级所具有的能量是固定的,跃迁时所转化成的光子能量为一定值,根据原子结构壳层理论,所产生的特征X射线的波长也为一定值。 15、吸收限:μm与λ关系曲线中出现的跃增,是原子所俘获的光子量恰好等于该原子某壳层(K,L,M…)电子的结合能,光子被物质大量吸收,吸收系数就发生突增。在曲线的突变点处的波长称为吸收限。 7、外标法原则上只适用于两相物质系统的含量测试;内标法适用于多相体系。 电子显微部分 8、电磁透镜的分辨本领主要由衍射效应和球差决定。 9、电磁透镜的几何像差:由于透镜磁场几何形状上的缺陷而造成的像差。又可分为球差与像散。 色差:由于电子波的波长或能量发生一定幅度的改变而造成的像差。 10、球差:是由于电磁透镜磁场的近轴区与远轴区对电子束的会聚能力的不同而造成的。一个物点散射的电子束经过具有球差的电磁透镜后并不聚在一点,所以像平面上得到一个弥散圆斑,在某一位置可获得最小的弥散圆斑,成为弥散圆。还原到物平面上,则半径为 rs=1/4 Cs α3 rs 为半径,Cs为透镜的球差系数,α为透镜的孔径半角。所以减小透镜的孔径半角可减少球差。 像散:是由于透镜磁场不是理想的旋对称磁场而引起的。可减小孔径半角来减少像散。 电磁透镜的聚焦原理:通电的短线圈就是一个简单的电磁透镜,它能造成一种轴对称不均匀分布的磁场。穿过线圈的电子在磁场作用下将作圆锥螺旋近轴运动。而一束平行于主轴的入射电子通过电磁透镜时将被聚焦在主轴的某一点。 1、透射电镜主要由电子光学系统、电源系统、真空系统、 操作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 2、透射电镜中电子枪的作用是产生电子束 3、透射电镜中聚光镜的作用是会聚电子束。 透射电镜的分辨本领取决于物镜的分辨本领。 4、电子衍射基本公式的推导 5、选区电子衍射:是指在物镜像平面上放置一个光阑(选 区光阑)限定产生衍射花样的样品区域,从而分析该微 区范围内样品的晶体结构特性。 6、扫描电镜的特点 7、扫描电镜成像的六种物理信号概念 8、背散射电子随样品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多 9、二次电子形貌像中图像显示亮的部分对应试样的凸起 处。 10、二次电子形貌像中图像显示暗的部分对应试样的凹处。 11、吸收电子随样品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少。 12、样品的质量厚度越大,透射系数越小,吸收系数越大。 13、扫描电镜的构造:六个系统组成:电子光学系统(镜筒)、 扫描系统、信号收集系统、图像显示和记录系统、真空 系统和电源系统。

材料科学基础考题1

材料科学基础考题 Ⅰ卷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4分,共20分) 单位位错;交滑移;滑移系;伪共晶;离异共晶;奥氏体;成分过冷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体心立方结构中,柏氏矢量为a[110]的位错( )分解为a/2[111]+a/2]111[. (A) 不能(B) 能(C) 可能 2.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 ) (A) 组元的浓度梯度(B) 组元的化学势梯度(C) 温度梯度 3.凝固的热力学条件为:() (A)形核率(B)系统自由能增加 (C)能量守衡(D)过冷度 4.在TiO2中,当一部分Ti4+还原成Ti3+,为了平衡电荷就出现() (A) 氧离子空位(B) 钛离子空位(C)阳离子空位 5.在三元系浓度三角形中,凡成分位于()上的合金,它们含有另两个顶角所代表的两组元含量相等。 (A)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中垂线 (B)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任一直线 (C)通过三角形顶角与对边成45°的直线 6.有效分配系数k e 表示液相的混合程度,其值范围是() (A)1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答案

习题集名词解释 1.30. 奥氏体: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2.52. 奥氏体化: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使组织完全转变为 奥氏体的过程。 3. B 2.布氏硬度:是压入法硬度试验之一,所施加的载荷与压 痕表面积的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 4. B 3 5.变质处理:变质处理又称孕育处理,是一种有意向液 态金属中加入非自发形核物质从而细化晶粒的方法。 5. B 43.变形织构:由于塑性变形的结果而使晶粒具有择优取 向的组织叫做“变形织构”。 6. B 53.本质晶粒度:在规定条件下(930±10℃,保温3~8h) 奥氏体的晶粒度称为奥氏体本质晶粒度,用以评定刚的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 7. C 1.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 韧性,以在冲击力作用下材料破坏时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ak表示。 8. C 54.残余奥氏体:多数钢的Mf点在室温以下,因此冷却到 室温时仍会保留相当数量未转变的奥氏体,称之为残余(留)奥氏体,常用′或A′来表示。 9. C 57.淬火:所谓淬火就是将钢件加热到Ac3(对亚共析钢) 或Ac1(对共析和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快速冷却(一般为油 10.冷或水冷)以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一种工艺操 作。 11.C 59.淬透性:指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也称淬透层)深 度的能力。 12.C 60.淬硬性:淬硬性是指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即硬化能力。它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硬度和马氏体、碳化物和残余奥氏的相对量及其组织形态。马氏体的硬度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 13.D 58.等温淬火:将加热的工件放入温度稍高于Ms点的硝盐 浴或碱浴中,保温足够长的时间使其完成贝氏体转变,获得下贝氏体组织。 14.E 70二次硬化:含W、Mo和V等元素的钢在回火加热时由 于析出细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以及回火冷却时残余奥氏体 转变为马氏体,使钢的硬度不仅不降低,反而升高的现象。 15.E 33.二次渗碳体: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 体。二次渗碳体通常沿着奥氏体晶界呈网状分布。 16.F 22.非自发形核:结晶过程中,依靠液体中存在的固体杂质 或容器壁形核,则称为非自发形核,又称非均匀形核。17.G 26.杠杆定律:即合金在某温度下两平衡相的重量比等于 该温度下与各自相区距离较远的成分线段之比。在杠杆定律中,杠杆的支点是合金的成分,杠杆的两个端点是所求的两平衡相(或两组织组成物)的成分。这种定量关系与力学中的杠杆定律完全相似,因此也称之为杠杆定律。 18.G 28.共晶转变:在恒温下一定成分的液体同时结晶出两种 成分和结构都不相同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19.G 82.固溶处理:经加热保温获得单一固溶体,再经快速冷

材料物理性能名词解释

铁电性:电偶极子由于它们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自发平行排列的现象。 屈服极限:中档应力足够大,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塑性变形的最小应力。 延展性:指材料受塑性形变而不破坏的能力。 构建的受力模型: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塑性形变:指外力移去后不能恢复的形变。 热膨胀:物体的体积或长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的现象称为热膨胀,本质是点阵结构中质点的平均距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色散:材料的折射率随入射光频率的减小而减小的性质。 抗热震性:是指材料承受温度的剧烈变化而抵抗破坏的能力。 蠕变:对材料施加恒定应力时。应变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这种现象叫蠕变。此时弹性模量也将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弛豫:对材料施加恒定应变,应力随时间减少的现象,此时弹性模量也随时间而降低。 滞弹性:对于理想弹性固体,作用应力会立即引起弹性形变,一旦应力消除,应变也随之消除。对于实际固体,这种应变的产生和消除需要一定的时间,这种性质叫滞弹性。 粘弹性:有些材料在比较小的应力作用下可以同时表现出弹性和粘性。 虎克定律:材料在正常温度下,当应力不大时其变形是单纯的弹性变形,应力与应变的关系由实验建立。 晶格滑移:晶体受力时,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平移滑动。 应力: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内力。形变: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状和大小的变化。 应变:物质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对位移。 本征电导:由晶体点阵的基本离子运动引起。离子自身随热运动离开晶格形成热缺陷,缺陷本身是带电的,可作为离子电导截流子,又叫固有离子电导,在高温下显著。 杂质电导:由固定较弱的离子的运动造成,主要是杂质离子。在低温下显著。杂质电导率要比本征电导率大得多。离子晶体的电导主要为杂质电导。 热电效应:自发极化电矩吸附异性电荷,异性电荷屏蔽自发极化电场而自发极化对温度影响当温度变化时释放出电荷。

(完整版)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考试

期末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空间点阵:表示晶体中原子规则排列的抽象质点。 配位数:直接与中心原子连接的配体的原子数目或基团数目。 对称:物体经过一系列操作后,空间性质复原;这种操作称为对称操作。 超结构:长程有序固溶体的通称 固溶体:一种元素进入到另一种元素的晶格结构形成的结晶,其结构一般保持和母相一致。 致密度:晶体结构中原子的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 正吸附:材料表面原子处于结合键不饱和状态,以吸附介质中原子或晶体内部溶质原子达到平衡状态,当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表面浓度大于在其在晶体内部的浓度时称为正吸附; 晶界能:晶界上原子从晶格中正常结点位置脱离出来,引起晶界附近区域内晶格发生畸变,与晶内相比,界面的单位面积自由能升高,升高部分的能量为晶界能; 小角度晶界:多晶体材料中,每个晶粒之间的位向不同,晶粒与晶粒之间存在界面,若相邻晶粒之间的位向差在10°~2°之间,称为小角度晶界; 晶界偏聚: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晶界或相界上的富集,也称内吸附,有因为尺寸因素造成的平衡偏聚和空位造成的非平衡偏聚。 肖脱基空位:脱位原子进入其他空位或者迁移至晶界或表面而形成的空位。 弗兰克耳空位:晶体中原子进入空隙形而形成的一对由空位和间隙原子组成的缺陷。 刃型位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的位错。 螺型位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平行的位错。 柏氏矢量:用来表征晶体中位错区中原子的畸变程度和畸变方向的物理量。 单位位错:柏氏矢量等于单位点阵矢量的位错 派—纳力:位错滑动时需要克服的周围原子的阻力。 过冷:凝固过程开始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之间的差值。 均匀形核:在过冷的液态金属中,依靠金属本身的能量起伏获得成核驱动力的形核过程。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之间的差值。 形核功:形成临界晶核时,由外界提供的用于补偿表面自由能和体积自由能差值的能量。 马氏体转变:是一种无扩散型相变,通过切变方式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另一种结构,转变过程中,表面有浮凸,新旧相之间保持严格的位向关系。或者:由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

材料名词解释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基础》 1、晶体 原子按一定方式在三维空间内周期性地规则重复排列,有固定熔点、各向异性。 2、中间相 两组元A 和B 组成合金时,除了形成以A 为基或以B 为基的固溶体外,还可能形成晶体结构与A,B 两组元均不相同的新相。由于它们在二元相图上的位置总是位于中间,故通常把这些相称为中间相。 3、亚稳相 亚稳相指的是热力学上不能稳定存在,但在快速冷却成加热过程中,由于热力学能垒或动力学的因素造成其未能转变为稳定相而暂时稳定存在的一种相。 4、配位数 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5、再结晶 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在原变形组织中重新产生了无畸变的新晶粒,而性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指出现无畸变的等轴新晶粒逐步取代变形晶粒的过程) 6、伪共晶 非平衡凝固条件下,某些亚共晶或过共晶成分的合金也能得到全部的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7、交滑移 当某一螺型位错在原滑移面上运动受阻时,有可能从原滑移面转移到与之相交的另一滑移面上去继续滑移,这一过程称为交滑移。 8、过时效 铝合金经固溶处理后,在加热保温过程中将先后析出GP 区,θ”,θ’,和θ。在开始保温阶段,随保温时间延长,硬度强度上升,当保温时间过长,将析出θ’,这时材料的硬度强度将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过时效。 9、形变强化 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其强度和硬度上升,塑性和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形变强化。 10、固溶强化 由于合金元素(杂质)的加入,导致的以金属为基体的合金的强度得到加强的现象。 11、弥散强化 许多材料由两相或多相构成,如果其中一相为细小的颗粒并弥散分布在材料内,则这种材料的强度往往会增加,称为弥散强化。 12、不全位错 柏氏矢量不等于点阵矢量整数倍的位错称为不全位错。 13、扩展位错 通常指一个全位错分解为两个不全位错,中间夹着一个堆垛层错的整个位错形态。 14、螺型位错 位错线附近的原子按螺旋形排列的位错称为螺型位错。 15、包晶转变 在二元相图中,包晶转变就是已结晶的固相与剩余液相反应形成另一固相的恒温转变。 16、共晶转变 由一个液相生成两个不同固相的转变。 17、共析转变 由一种固相分解得到其他两个不同固相的转变。 18、上坡扩散 溶质原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处扩散的过程称为上坡扩散。表明扩散的驱动力是化学位梯 度而非浓度梯度。 19、间隙扩散 这是原子扩散的一种机制,对于间隙原子来说,由于其尺寸较小,处于晶格间隙中,在扩散时,间隙原子从一个间隙位置跳到相邻的另一个间隙位置,形成原子的移动。 20、成分过冷 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 21、一级相变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资料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资料 一、 题型介绍 1.填空题(15/15) 2.名词解释(4/16) 3.简答题(3/21) 4.计算题(4/48) 二、复习内容 1.名词解释(Chapters 2-4) 热传导: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温差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热传导。(依靠物体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传递热量) 热对流:指流体不同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把热量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依靠流体质点的宏观位移而传热) 热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向外传递能量并能明显引起热效应的辐射现象称为热辐射。(不借助于媒介物,热量以热射线的形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温度场:某瞬时物体内部各点温度的集合,称为该物体的温度场。 稳态温度场:温度不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 等温面:温度场中同一瞬间同温度各点连成的面。 导热系数:在一定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垂直面积的热量。 热射线:能被物体吸收并转变成热能的部分电磁波。 光谱辐射强度(E λ):单位时间内物体单位辐射面积表面向半球空间辐射从d λλλ+到波长间隔内的能量。 辐射力(E ):单位时间内物体单位辐射面积向半球空间辐射的全波段的辐射能,称为辐射力。 立体角:以球面中心为顶点的圆锥体所张的球面角。 角系数:任意两表面所组成的体系,其中一个表面(如F 1)所辐射到另一表面 上的能量占其总辐射能量的百分数,称为第一表面对第二表面的角度系数,简称角系数,记为12?。

有效辐射:本身辐射和反射辐射之和称为物体的有效辐射。 照度:到达表面单位面积的热辐射通量。 黑度:实际物体的辐射力和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之比。 空间热阻:由于物体的尺寸形状和相对位置的不同,以致一物体发射的辐射能不可能全部到达另一物体的表面上,相对于全部接受辐射能来说,有热阻的存在,称为空间热阻。 表面热阻:由于物体表面不是黑体,所以它不可能全部吸收投射到它表面上的辐射能,相对于黑体来说,可以看成是热阻,称为表面热阻。 光带:把具有辐射能力的波长范围称为光带。 绝对湿度:单位体积湿空气所含水蒸气的质量称为湿空气的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指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之比。 含湿量:1Kg的干空气所携带的水蒸气的质量。 湿球温度计:在普通温度计外包裹湿纱布,湿纱布的一端浸入水中,使得纱布保持湿润,这种温度计称为失球温度计。 露点:当未饱和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或含湿量不变时,湿空气冷却到饱和状态的温度称为露点。 平衡水分:当物料表面水蒸气分压与湿空气水蒸气分压达到平衡时,物料的含水量不再随与空气接触时间的延长而变化,此时物料的含水量就是该空气状态下的该物料的平衡含水量。 恒定干燥条件:是指干燥过程中空气的湿度、温度、速度以及与湿物料的接触状况都不变。 发热量(热值):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当燃烧产物冷却到燃烧前的温度时所放出的热量。 结渣性:煤在燃烧的高温状态下灰分的粘结能力。 闪点:当有火源接近时,若出现蓝色的闪光,此时的油温称为闪点。 燃点:油温继续升高,用火源接近油表面时在蓝色闪光后能持续燃烧,此时的油温称为燃点。 着火点:油温达到一定程度,油表面蒸气自燃,此时的油温称为着火点。 爆炸浓度极限:当空气中燃料油蒸气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或温度升高到一

材料力学性能名词解释部分

以下整理,仅供参考!!! 试卷相关名词解释: (1) 河流花样:解理台阶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成为河流花样。是解理台阶的一种标志。(从垂直于解理面的方向上观察台阶的存在,就看到“河流花样”) (2) 滞弹性:应变落后于应力而和时间有关的现象。(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 (3) 过载损伤:金属在高于疲劳极限的应力水平下运转一定周次后,其疲劳极限或疲劳寿命减小,就造成了过载损伤。 (4) 热疲劳:凡是由于温度周期变化引起零件或构件的自由膨胀和收缩,而又因这种膨胀和收缩受到约束,产生了交变热应力。由这种交变热应力引起的破坏就叫热疲劳。 (5)接触疲劳:两接触面做滚动或滚动加滑动摩擦时,在交变接触压应力长期作用下,材料表面因疲劳损伤,导致局部区域产生小片金属剥落而使材料损失的现象。 (6) 凿削式磨粒磨损:从表面上凿削下大颗粒金属,摩擦面有较深沟槽。韧性材料——连续屑,脆性材料——断屑。 (7)粘着磨损:又称咬合磨损,在滑动摩擦条件下,当摩擦副相对滑动速度较小时发生的。 (8) 内部氢脆:内部氢脆:金属材料在冶炼与加工如酸洗、电镀、焊接、热处理等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氢。即材料在受载荷前其内部已有足够的氢引起氢脆,称为内部氢脆。 (9)氢致延滞断裂:高强度钢或α+β钛合金中,含有适量的处于固溶状态的氢,在低于屈服强度的应力持续作用下,经一段孕育期后,在金属内部特别是在三向拉应力区形成裂纹,裂纹逐步扩展,最后突然发生脆性断裂。这种由于氢的作用而产生的延滞断裂现象称为氢滞延滞断裂。 (10)扩散蠕变:在高温条件下,晶体内空位将从受拉晶界向受压晶界迁移,原子则朝相反方向流动,致使晶体逐渐产生伸长的蠕变。 (11) 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12) 低应力脆断:高强度、超高强度钢的机件,中低强度钢的大型、重型机件在屈服应力以下发生的断裂。 (13) 韧脆转变温度:材料由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的转变温度。(除面心立方金属外,其它的金属随温度降低可能变脆。就是说,当试验温度低于某一温度Tk时,材料由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其标志为冲击功明显下降,断口由纤维状变为结晶状,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型转变为穿晶解理。这就是低温脆性。特定温度Tk称为韧脆转变温度) (14) 循环软化:若材料在恒定应变幅循环作用下,随循环周次增加,应力不断减小,称为循环软化。 (15) 循环硬化:若材料在恒定应变幅循环作用下,随循环周次增加,应力不断增加,称为循环硬化。 (16)应力腐蚀:金属在拉应力和特定的化学介质共同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所产生的 低应力脆断现象。 (17) 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十分危险。 (18) 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19) 里氏硬度:采动载荷试验法,它是用规定质量的冲头在弹力作用下以一定速度冲击试样表面,用冲头的回弹速度表征金属的硬度值。

材料科学基础_名词解释

金属键: 金属键(metallic bond)是化学键的一种,主要在金属中存在。由自由电子及排列成晶格状的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组合而成. 晶体: 是由许多质点(包括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而构成的固体 同素异晶转变(并举例): 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的变化,由一种晶格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称为金属的同素异晶转变。液态纯铁冷却到1538℃时,结晶成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的δ-Fe;继续冷到1394℃时发生同素异晶的转变,转变为面心立方晶格γ-Fe;再继续冷却到912℃时,γ-Fe又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的α-Fe。 晶胞: 在空间点阵中,能代表空间点阵结构特点的小平行六面体,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点阵常数: 晶胞三条棱边的边长a、b、c及晶轴之间的夹角α、β、γ称为晶胞参数 晶面指数: 晶体中原子所构成的平面。 晶面族: 晶体中具有等同条件(这些晶面的原子排列情况和面间距完全相同),而只是空间位向不同的各组晶面称为晶面族 晶向指数: 晶体中的某些方向,涉及到晶体中原子的位置,原子列方向,表示的是一组相互平行、方向一致的直线的指向。

晶向族(举例); 晶体结构中那些原子密度相同的等同晶向称为晶向族。<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晶带和晶带轴: 所有相交于某一晶向直线或平行于此直线的晶面构成一个晶带,此直线称为晶带轴。 配位数: 在晶体中,与某一原子最邻近且等距离的原子数称为配位数 致密度: 晶胞内原子球所占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值 晶面间距: 两近邻平行晶面间的垂直距离 对称:通过某种几何操作后物体空间性质完全还原为原始状态 空间点阵:将构成物质结构的粒子抽象为质点后,质点在三维空间的排列情况 布拉菲点阵:考虑点阵上的阵点的具体排列而得到的点阵具体排列形式,而不是强调是布拉菲数学计算得到的十四种排列 固溶体:溶质原子在固态的溶剂中的晶格或间隙位置存在,晶体结构保持溶剂的物质 中间相:两种或以上元素原子形成与其组元的晶体结构均不相同的化合物 准晶:有独特结构和对称性的物质,原子排列在晶体的有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