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临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包括常规药敏试验的药物选择和报告、药敏试验方法、各种属细菌药敏试验、常见菌特殊耐药表型检测、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商品化药敏试验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各级临床实验室。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检测微生物(本文件特指细菌)对抗微生物药物(本文件特指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药物的微生物学试验,简称药敏试验。

2.2

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在琼脂或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性检测试验中能抑制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2.3

折点Breakpoint

能预测临床治疗效果,用以判断敏感、中介、剂量依赖型敏感、耐药、非敏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或者抑菌圈直径(mm)的数值。

2.3.1

敏感Susceptible;S

当抗菌药物对分离株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处于敏感范围时,使用推荐剂量进行治疗,该药在感染部位通常达到的浓度可抑制被测菌的生长,临床治疗可能有效。

2.3.2

中介Intermediate;I

当菌株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处于中介时,该数值接近药物在血液和组织中达到的浓度,从而治疗反应率低于敏感菌群。该分类意味着采用高于常规剂量治疗时或在药物生理浓集的部位,临床治疗可能

有效。该分类同样可作为“缓冲域”,以防止由微小、不可控的技术因素导致的重大偏差,尤其是毒性范围较窄的药物。

2.3.3

剂量依赖型敏感Susceptible-dose dependent;SDD

细菌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依赖于抗菌药物的剂量。当某种药物对菌株的MIC或抑菌圈直径在SDD 范围时,临床可通过提高剂量和(或)增加给药频率等修正给药方案以达到临床疗效。

2.3.4

耐药Resistant;R

当抗菌药物对分离株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处于该分类范围时,使用常规治疗方案,该药在感染部位所达到的药物浓度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或)被测菌株获得特殊耐药机制,且治疗性研究显示该药临床疗效不确切。

2.3.5

非敏感Nonsusceptible;NS

对于那些因未现或罕现耐药,而仅具有敏感折点的抗菌药物,当该药对某分离株的MIC值高于或抑菌圈直径低于敏感折点时,此分类为非敏感。

2.4

流行病学界值Epidemiological cutoff value;ECV

将微生物群体区分为有或无获得性耐药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是群体敏感性的上限。根据ECV,可将菌株分为野生型和非野生型。

2.4.1

野生型 Wild-type;WT

根据ECV值,将抗菌药物(包括抗真菌药物)评估中未获得耐药机制或无敏感性下降的菌株定义为野生型。

2.4.2

非野生型Non-wild-type;NWT

根据ECV值,将抗菌药物(包括抗真菌药物)评估中获得了耐药机制或存在敏感性下降的菌株,定义为非野生型。

2.5

效价Potency

抗菌药物中具有抗菌活性的成分,通过同类标准物质测定得出。单位mg/g、IU/g或用百分比表示。

2.6

基本一致性Essential agreement;EA

待测MIC系统与参考方法MIC值相差不超过1个稀释倍数。当待评估方法为纸片扩散法时,不计算EA。

2.7

分类一致性Categorical agreement;CA

被评估药敏方法与参考方法判断试验结果为敏感、中介、耐药的一致性。

2.8

极重大误差Very major error;VME

将耐药误判为敏感,即假敏感。

2.9

重大误差Major error,ME

将敏感误判为耐药,即假耐药。

2.10

小误差Minor error

将中介判为敏感或耐药、或者将耐药或敏感判为中介。

2.11

常规药敏试验Routine test

用于临床常规检测的纸片扩散法、肉汤或琼脂稀释法。

2.12

补充(非常规)药敏试验Supplemental (not routing) test

通过常规纸片扩散法、肉汤或琼脂稀释法以外的方法检测某种或某类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且该方法无需额外试验确证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2.13

筛选试验Screening test

提供假定结果的试验。当筛查结果阳性时,需进行附加试验进行确认。

2.14

替代药物试验Surrogate agent test

当目标抗菌药物的药敏无法检测或替代药物的药敏检测性能优于目标药物时,该药物可替代目标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2.15

等效药物试验Equivalent agent test

某药可预测与其密切相关的同类药物的药敏结果,测定该药的药敏试验可减少其他相关药物的检测数量以提高检测效率。

3 常规药敏试验的药物选择和报告

3.1 药敏试验测试药物的分组

A组:对特定的菌种,常规测试并报告的基本抗菌药物。

B组:常规测试,但只选择性报告的基本抗菌药物,例如当对A组同类药物耐药时。选择性报告指征还包括:特定部位分离菌(如三代头孢菌素对脑脊液中肠杆菌科菌)、混合感染、多部位感染、患者对A组药物过敏/不耐受/无反应、出于感染控制目的。

C组:包括替代性或补充性的抗菌药物。在某些医疗机构,地方或流行菌株对A组/B组多个药物耐药时,需测试该组药物;当对基本测试药物过敏、或测试少见细菌时、或流行病学和感染控制需要时,需测试的补充药物。

U组:包括那些仅仅或主要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的抗菌药物。

各级实验室结合当地病原谱特征、药物代表性、临床需求和本实验室条件等,确定本室不同菌种/药物测试和报告组合。综合上述原则选择自动化药敏板,当药敏板无法满足需求时,予以补充。

3.2 结果解释分类

实验室测试和报告抗菌药物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mm)的结果,按折点分为:敏感(S)、剂量依赖型敏感(SDD)、中介(I)、耐药(R)或非敏感(NS);按ECV分为野生型(WT)或非野生型(NWT)。

3.3 报告原则

3.3.1 基本原则

只有当分离株可能有临床意义而非定植或污染时,才可报告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检测获得性耐药而非天然耐药,实验室应明确各类菌属的天然耐药谱,避免将天然耐药误报为敏感。个别菌属对某些药非常敏感,或该菌引起的感染不需使用抗菌药物时(如大肠埃希菌O157引起的腹泻),常规不需药敏试验。实验室根据药物分组、标本类型等,选择性报告药敏结果。

3.3.2 药敏方法和折点的选择

针对不同药物/菌种组合,实验室应选择适当的药敏方法,并制定相应药敏试验的操作程序(包括质控标准、结果解释等)。实验室宜采用国内、外权威机构近两年发布的折点,并每年评审本室药敏检测系统的折点范围;因药敏板条浓度范围受限,无法采用新折点时,需补充相应的耐药表型检测试验,且告知临床。

判定折点的适用性与菌种、药敏方法、检测条件、纸片含量、感染部位、药物(种类、剂量、频次、途径)有关。当上述条件符合相应要求时,折点方适用。对于国际药敏委员会未给出折点的药物,建议采用国内、外专家共识和权威文献等进行操作和判断,并告知临床。

3.3.3 药敏报告特殊注意事项

a)肠道分离的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仅需报告氨苄西林、一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和甲氧苄啶/磺胺甲

噁唑。肠道外分离的沙门菌属,需增加测试并报告一种三代头孢菌素,必要时测试并报告氯霉素。伤寒样沙门菌(伤寒沙门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应进行药敏试验,肠道分离的非伤寒样沙门菌一般不进行药敏试验。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对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头霉素和氨基糖苷类体外可能敏感,但临床治疗无效,所以不测试和报告这些药物。

b)苯唑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对目前可用的β-内酰胺类(除头孢洛林等外)均耐药。测试青霉素和

苯唑西林或头孢西丁可以推测其它β-内酰胺类的敏感性。

c)肠球菌属对氨基糖苷类(除外高浓度的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和甲氧苄啶/磺

胺甲噁唑体外可能出现敏感,但临床治疗无效,不应报告为敏感。

d)脑脊液分离菌株,不宜常规测试和报告下列药物:仅有口服剂型的药物、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

菌素(除外头孢呋辛注射剂)和头霉菌素类、克林霉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

e)呼吸道分离株不应测试和报告达托霉素,尿液分离株不报告氯霉素、克林霉素和红霉素,非尿

液分离株不测试和报告呋喃妥因。

f)罕见耐药表型、广泛耐药或全耐药菌应复核后方可发出药敏报告。一旦确认应报告医院感染控

制办公室。实验室保留这些菌株,以备流行病学调查或临床追加额外的药敏试验之需。

3.3.4 报告单内容和形式

3.3.

4.1 一般信息

报告单包括:患者信息(姓名、年龄、性别、病历号等)、临床信息(如科室、临床诊断、抗菌药物使用、标本类型等)、实验室信息(包括标本采集时间、送检时间、接收时间和审核报告时间、操作人和审核人双签名)等。

3.3.

4.2 药敏试验

3.3.

4.2.1 细菌和药物名称

细菌名称应规范化,参见细菌命名标准。宜标注拉丁文名称。药物名称应使用规范的化学通用名称,不使用商品名。宜同时显示药物的中英文名称,且同一类药物不同品种集中排列。

3.3.

4.2.2 结果呈现

a)报告单应明确列出各类药物对该菌种的折点、本实验室所用标准的版本号或出版时间。

b)若没有折点而借用其他菌种折点或采用权威文献折点,需备注说明。

c)MIC法报告MIC值(单位为mg/L或μg/mL)和结果解释;纸片扩散法报告抑菌圈直径值(应

为整数,单位为mm)。结果解释根据折点或ECV判断为S、I、R、SDD、NS、WT、NWT等类型。

d)不报告替代药物的药敏结果。如用于判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性的头孢西丁不应报

告。

3.3.

4.2.3 特殊耐药表型

宜在报告中明确标注特殊耐药表型,同时对特殊耐药表型进行专业解释,包括含义、机制、用药限制和建议等。对于罕见耐药现象,进行复核,并标示结果状态,如复核中、已复核等。少见和矛盾耐药表型进行确认。

3.3.

4.3 报告单备注或注释

a)形式性注释:用于符号、缩写等的详细解释。

b)专业性注释:包括概念解释(如特殊菌天然耐药)、临床意义和治疗建议等,专业性注释宜有

科学依据。

c)重要性提示:如“高致病性/高传播性”。

d)时效性提示:如“若有疑义,请于48 h内与实验室联系”。

e)管理性提示:如“需要上报传染病卡”。

f)免责提示:如“该结果仅对该标本负责”,“该结果解释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与治疗反应,仅

供参考”等。

g)医院地址和实验室联系方法等。

3.3.5 报告发放

药敏报告应尽快发放。紧急情况应将部分结果先行发出,如血培养和脑脊液等其他无菌体液培养的初步药敏试验结果。无论提前还是延时,报告上应显示时间,并注明报告级别(初步报告或最终报告)。

保存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资料,至少每年向临床报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4 药敏试验方法

4.1 药敏试验方法的分类

药敏试验方法包括:稀释法(包括琼脂稀释法和肉汤稀释法)、纸片扩散法、梯度扩散法和自动化仪器法。稀释法是检测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定量试验方法,为药敏试验的参考方法。

4.2 稀释法

4.2.1 琼脂稀释法

4.2.1.1 材料

4.2.1.1.1 Mueller-Hinton琼脂(Mueller-Hinton Agar,MHA)

a)按产品说明称量MHA干粉。

b)103.4 Kpa、121.3 ℃高压蒸汽灭菌15 min。

c)立即放至40 ℃~50 ℃水浴锅备用。

d)培养基制备完毕后室温下(25 ℃)校正pH值为7.2~7.4。

e)某些营养要求高的苛养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和链球菌属等,MHA培养基须加入相

应补充物质或使用特殊培养基,详见附录A。

4.2.1.1.2 抗菌药物梯度稀释

a)抗菌药物梯度稀释液的整个配制过程严格无菌操作。见光易分解的替加环素避光保存,易降解、

不稳定的药物如头孢克洛、氨苄西林、克拉维酸和亚胺培南现用现配。

b)抗菌药物粉末可采用标准品或药厂生产的商品化粉末。

c)采用分析天平称药,抗菌药物的有效成分按如下公式计算:

实际称取抗菌药物粉末重量(mg)=实际配制抗菌药物储液的体积(mL)×储液浓度(mg/L)/抗菌药物的效价(μg/mg)

实际配制抗菌药物储液的体积(mL)=实际称取抗菌药物粉末重量(mg)×抗菌药物的效价

(μg/mg)/储液浓度(mg/L)

d)配制药物储液:药物储液的浓度不低于1000 mg/L或高于待测抗菌药物最高检测浓度的10倍。

对大多数稳定、且不易降解的抗菌药物,将未用完的储液分装至无菌小管,置于-70 ℃或更低温度贮存,时限为6个月。每次使用取一管,避免反复冻融影响其活性。

e)抗菌药物储液的稀释:采用倍比稀释法制备一系列所需抗菌药物检测梯度。

4.2.1.1.3 含药的MHA平皿

a)将梯度对倍稀释的抗菌药物(生长对照MHA平皿加无菌水)按1:9比例加入4.2.1.1.1制备的

已高压灭菌完毕且温度在40 ℃~50 ℃的MHA琼脂中。

b)将琼脂和抗菌药物充分混匀。

c)倾注平皿, MHA含药琼脂平皿厚度为3 mm~4 mm。

d)室温放置冷却至凝固,当日使用或将平皿装入密闭塑料袋中,置于 2 ℃~8 ℃保存,贮存时

限为5天。

e)平皿使用前置室温平衡,可置于孵箱中30 min使琼脂表面干燥。

4.2.1.2 操作步骤

4.2.1.2.1 制备初始接种菌悬液

被测菌株和质控菌株配制0.5麦氏浊度单位的菌悬液,约1×108CFU/mL~2×108CFU/mL,作为初始接种物,并按一定顺序放入试管架。

4.2.1.2.2 稀释接种菌悬液

用无菌肉汤或生理盐水将初始接种物1:10稀释,混匀后将稀释后的接种物按排列顺序分别吸取0.1 mL至96孔微孔板。

4.2.1.2.3 接种菌悬液

a)标记含药MHA平皿接种点方向。

b)采用多点接种仪或标准接种环等将稀释后的接种物按顺序分别接种1 μL~3 μL至无抗菌药

物的生长对照平皿、含梯度药MHA平皿表面(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和第二块生长对照平皿。最终菌液接种量为104 CFU/点(点直径为5 mm~8 mm)。

c)平皿室温放置至菌点干燥,但放置时间不超过30 min。

4.2.1.2.4 孵育

置于35 ℃±2 ℃空气环境中孵育16 h~20 h。苛养菌的药敏试验平皿孵育条件和时间见附录A。

4.2.1.2.5 结果判读

将平皿置于黑色、无反光背景上读取结果。以抑制细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浓度为MIC。

4.2.2 肉汤稀释法

4.2.2.1 材料

4.2.2.1.1 阳离子校正的Mueller-Hinton肉汤(Cation-adjusted Mueller-Hinton broth,CAMHB)

a)按产品说明称量CAMHB干粉。

b)103.4 Kpa、121.3 ℃高压蒸汽灭菌15 min,冷却至室温备用。

c)培养基制备完毕后宜在室温环境(25 ℃)校正pH值为7.2~7.4。

4.2.2.1.2 抗菌药物梯度稀释液

a)抗菌药物储液配制、保存和稀释同琼脂稀释法。

b)将配制好的梯度稀释抗菌药物溶液每个梯度按0.05 mL/孔分装至96孔微孔板(微量肉汤稀释

法)或按1 mL/管分装至13 mm×100 mm带螺帽的试管中(宏量肉汤稀释法),当日使用或冻存于≤ -20 ℃备用。

4.2.2.2 操作步骤

4.2.2.2.1 制备初始接种菌悬液

被测菌株和相应质控菌株如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配制0.5麦氏浊度单位的菌悬液,作为初始接种物菌悬液。

4.2.2.2.2 稀释接种菌悬液

用4.2.2.1.1制备的CAMHB肉汤将初始接种物1:100倍稀释(微量肉汤稀释法)或1:150倍(宏量肉汤稀释法)稀释,混匀,菌液浓度约为1×106 CFU/mL。

4.2.2.2.3 接种菌悬液

a)将稀释后的接种物按顺序依次吸取0.05 mL至4.2.2.1.2步骤制备的含等量药96孔微孔板或

吸取1 mL至4.2.2.1.2步骤制备的含等量药试管中(最终接种物浓度为5×105 CFU/mL)。

b)稀释菌液在15 min内接种完毕。

c)同时将稀释后的接种物接种至不含抗菌药物的非选择性琼脂平皿,以检测接种菌悬液的纯度。

d)微量肉汤稀释法:将稀释后的菌悬液接种至不含抗菌药物微孔作为生长对照,同时设置不加接

种菌悬液的含药孔。

e)宏量肉汤稀释法:设置每一株菌的初始接种物的不含药的生长对照管。

4.2.2.2.4 孵育

a)接种好的菌液和抗菌药物混合液置于35 ℃±2 ℃孵箱中孵育16 h~20 h。

b)苛养菌的孵育条件和时间见附录A。

4.2.2.2.5 接种菌悬液的菌落计数

每一批试验应同时进行接种菌悬液的菌落计数,以保证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宏量肉汤稀释法的最终接种菌悬液浓度为5×105 CFU/mL,具体步骤:

a) 4.2.2.2.3步骤接种完毕后,立即从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的生长对照孔或生长对

照管吸取0.01 mL。

b)置于10 mL无菌生理盐水中(1:1000倍稀释)。

c)混匀后,吸取0.1 mL均匀涂布在不含抗菌药物的琼脂平皿上(根据不同细菌生长特性选取非

选择性营养琼脂平皿)。

d)置于35 ℃±2 ℃孵箱中孵育16 h~20 h后观测:若平皿生长菌落数为50 CFU左右,即为最

终接种细菌量为5×105 CFU/mL。

4.2.2.2.6 结果判读

a)以抑制细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浓度为MIC。

b)根据生长对照孔/管菌液生长量判定生长终点。革兰阳性球菌检测氯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

利奈唑胺和四环素时,易出现拖尾现象,读取拖尾现象开始的第一个孔的MIC值,忽略微小菌

膜。若存在多孔跳孔现象,需重新检测。

4.3 纸片扩散法

4.3.1 材料

4.3.1.1 MHA琼脂

a)按下列步骤制备MHA培养基:

1)按产品说明书称量MHA干粉,103.4Kpa、121.3 ℃高压蒸汽灭菌15 min 后放至40 ℃~

50 ℃水浴。

2)将无菌空平皿(内径9 cm或14 cm)置于超净台水平台面上,晃动摇匀MHA后倾倒平皿,

每块平皿琼脂厚度为3 mm~4 mm。

3)平皿室温冷却后,2 ℃~8 ℃冰箱保存。

b)pH值:纸片扩散法使用的培养基pH值在室温下为7.2~7.4。

c)水分:进行药敏试验时,MHA琼脂表面应湿润,但不能有水滴,平皿盖上不应有水珠。

4.3.1.2 抗菌药物纸片

药敏纸片为直径6.35 mm、吸水量为0.02 mL的专用药敏纸片。药敏纸片使用前需室温平衡1 h~2 h。纸片需密封贮存于-20 ℃冰箱内。开封后的纸片可置于含干燥剂的螺口塑料或玻璃管中2 ℃~8 ℃保存,不超过1周。

4.3.1.3 标准比浊管

a)用硫酸钡比浊管(0.5号麦氏单位标准比浊管)标定接种菌液浓度。

b)比浊管制备方法:取0.048 mol/L氯化钡(BaCl2)[1.175%(W/V)BaCl2.2H2O] 0.5 mL,加到

99.5 mL的0.18 mol/L硫酸(1%,V/V)溶液中,制成比浊管,用光径为1 cm的紫外分光光度

计测定吸光度值来标定比浊管。0.5号比浊管在625 nm波长的吸光度为0.08~0.13。选取管径与制备菌液试管相同的螺口试管,每管分装4 mL~6 mL,密封,置于室温避光环境。使用前漩涡震荡混匀。

4.3.2 操作步骤

4.3.2.1 制备接种菌悬液

a)被测菌株和标准菌株接种于非选择性培养基如血平皿,置于35 ℃空气培养18 h~24 h(孵育

条件参照附录A进行)。

b)采用直接菌落法或肉汤增菌法制备:

1)直接菌落法:选取孵育18 h~24 h后的菌落形态一致的且生长较好的3~5个菌落;采用

接种环或无菌拭子触碰每个菌落顶部,转移至含有4 mL~5 mL的胰大豆肉汤或无菌生理

盐水中。

2)肉汤增菌法: 将单个菌落接种至肉汤培养基,置于35 ℃±2 ℃孵育,至浊度接近规定的

浓度(通常孵育2 h~6 h)。

c)采用生理盐水或肉汤校正菌液浓度至0.5 麦氏比浊管(约1×108CFU/mL~2×108CFU/mL),也

可用电子比浊仪。

4.3.2.2 接种平皿

a)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菌液,在管内壁将多余菌液旋转挤去。

b)在MHA平皿表面均匀涂布3次,每次旋转平皿60°,最后沿平皿内琼脂边缘涂抹一周。

c)校正浓度后的菌液在15 min内接种完毕。

4.3.2.3 贴抗菌药物纸片

a)接种菌悬液后的MHA平皿置室温下干燥3 min~5 min。

b)用纸片分配器或无菌镊子将抗菌药物纸片紧密贴于平皿。各纸片中心相距≥24 mm。纸片贴上

后不应再移动。

4.3.2.4 孵育

贴上纸片15 min内,须把平皿倒置放于35 ℃孵箱中孵育16 h~18 h。对于某些特殊抗菌药物如苯唑西林或万古霉素,孵育时间需延长至24 h。苛养菌等孵育环境和时间见附录A。

4.3.2.5 结果判读

a)将平皿置于黑色背景下,利用反射光从平皿背面用游标卡尺或直尺测量无明显细菌生长区域的

直径(含纸片),即抑菌圈直径,取整数位,单位为mm。

b)培养基若加入血液,须打开平皿盖,借助反射光,从正面测量抑菌圈直径。

c)测量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苯唑西林等的抑菌圈时,使用透射光。

d)测量甲氧苄啶和磺胺类药物的抑菌圈时,可忽视轻微生长(20%或较少菌苔生长)而测量较明

显抑制的边缘。

4.4 梯度扩散法

梯度扩散法是一种结合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原理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直接定量的药敏试验方法。

4.4.1 材料

4.4.1.1 梯度扩散法条

商品化梯度扩散法条是一条5 mm × 50 mm的无孔试剂载体,一面固定有一系列预先制备的、浓度呈连续指数增长的抗菌药物,另一面有读数和判别刻度。梯度扩散法条抗菌药物浓度梯度可覆盖有20个MIC对倍稀释浓度的宽度范围。

4.4.1.2 培养基

同纸片扩散法。

4.4.2 操作步骤

a)待测细菌的菌悬液配制和接种方法同纸片扩散法。

b)待平皿干燥后,用镊子将梯度扩散法条有MIC刻度面朝上,贴在已接种被测菌株的平皿表面,

梯度扩散法条全长与琼脂表面紧密接触,试条贴好后不应移动。

c)置于35 ℃±2 ℃孵箱中孵育16 h~18 h。

4.4.3 结果判读

读取椭圆形抑菌圈与梯度扩散法条交界点的读值,即为待测抗菌药物的MIC值。

4.5 自动化仪器法

0.5麦氏浊度单位菌悬液的配制方法同纸片扩散法,按照各仪器说明书对菌悬液进行稀释。不同种属细菌稀释后的菌悬液,加入对应的商品化试验板条,上机进行检测。

5 各种属细菌药敏试验

5.1 各种属细菌药敏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

临床常见快速生长非苛养菌、常见苛养菌、不常见菌、潜在生物恐怖病原菌、诺卡菌属和其他需氧放线菌、厌氧菌的药敏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见附录A。常见菌各种属细菌药敏折点参照参考文献[1]。

5.2 常见菌特殊耐药表型检测

5.2.1 β-内酰胺酶表型检测

临床报告葡萄球菌属、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淋病奈瑟菌和一些厌氧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前,应进行β-内酰胺酶的补充药敏试验(方法见表1)。青霉素可用于预测上述种属对青霉素酶不稳定的青霉素类的敏感性,包括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羧苄西林、替卡西林、阿洛西林和哌拉西林等。

表1 β-内酰胺酶表型检测

5.2.2 葡萄球菌属对苯唑西林耐药性检测

检测葡萄球菌属对苯唑西林敏感性的方法见表2。苯唑西林或头孢西丁的药敏结果适用于其他对青霉素酶稳定的青霉素类如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甲氧西林和萘夫西林。苯唑西林或头孢西丁

药敏试验结果为敏感,即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敏感。一旦检测为苯唑西林耐药,即对所有β-内酰胺类(头孢洛林除外)药物耐药。

表2 苯唑西林耐药葡萄球菌表型检测方法

5.2.3 万古霉素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ancomycin intermediate S. aureus,VISA)、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ancomycin resistant S. aureus,VRSA)和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ancomycin resistant Enterococcus, VRE)表型检测,见表3。

表3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检测

5.2.4 诱导克林霉素耐药性检测

当葡萄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β-溶血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耐药,而对克林霉素中介或敏感时,宜进行诱导克林霉素耐药性检测,包括纸片扩散法(D试验,表4)、微量肉汤稀释法和自动化仪器法。微量肉汤稀释法是将4 mg/L的红霉素和0.5 mg/L的克林霉素置于同一孔里,35 ℃±2 ℃空气环境孵育18 h~24 h检测后,检测菌株是否生长。生长即为阳性,不生长为阴性。

表4 葡萄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β-溶血链球菌的诱导克林霉素耐药性检测方法

5.2.5 肠球菌属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High-level aminoglycoside resistance, HLAR)表型检测

肠球菌属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表型检测见表5。

表5 肠球菌属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表型检测

5.2.6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表型检测

ESBLs检测适用菌种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ESBLs确证试验包括纸片扩散法、MIC法(稀释法或梯度扩散法)。

纸片扩散法:使用每片含30 μg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纸片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30 μg/10μg)、头孢噻肟/克拉维酸(30 μg/10μg)复合物纸片进行检测,当任何一种复合物纸片抑菌圈直径比其单独药敏纸片抑菌圈直径大于或等于5 mm,可确证该菌株产ESBLs。

稀释法:使用头孢他啶(0.25 mg/L~128 mg/L)、头孢他啶/克拉维酸(0.25/4 mg/L~128/4 mg/L)、头孢噻肟(0.25 mg/L~64 mg/L)、头孢噻肟/克拉维酸(0.25/4 mg/L~64/4 mg/L)进行检测,当与克拉维酸联合药物组的MIC小于或等于单独药物组MIC 3个倍比稀释度时(或比值≥8),可确证该菌株产ESBLs。

5.2.7 碳青霉烯酶的表型检测

5.2.7.1 适用条件

当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厄他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不适用)、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中任何一种药物中介或耐药时,需进行复核,并检测该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以便采取感染控制措施。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方法为改良碳青霉烯类灭活试验(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mCIM)等。铜绿假单胞菌碳仅采用mCIM试验,肠杆菌科细菌宜同时执行mCIM试验和EDTA-mCIM(eCIM)试验。

5.2.7.2 具体步骤

a)血平皿过夜孵育待测菌。

b)用1 μL接种环重悬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采用10 μL接种环)于2 mL 胰大豆肉汤(TSB)

管中。当检测肠杆菌科细菌产酶株时,再另取一新的接种环重悬待测菌株于另一2 mL TSB管中,并吸取20 μL 0.5 M EDTA(终浓度为5 mM)置于该管中。

c)涡旋震荡10 s~15 s。

d)分别取10 μg美罗培南纸片各一片置于b)步骤含和不含EDTA的TSB菌液管中,确保整个纸片

浸没在菌悬液中。

e)35 ℃±2 ℃空气孵育4 h±15 min。

f)待孵育时间接近4 h时,采用生理盐水制备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的 0.5麦氏单位菌悬液,

15 min内按照常规纸片扩散法步骤将其涂布于MHA平皿上,干燥3 min~10 min。

g)采用10 μL接种环从TSB-美罗培南纸片悬液中取出美罗培南纸片,排出过多液体,将其贴在

已接种好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的MHA平皿上,反转平皿,35 ℃±2 ℃空气孵育18 h~24 h 后,测量美罗培南抑菌圈直径。

h)mCIM结果判读:①阳性:当抑菌圈直径6 mm~15 mm或在16 mm~18 mm抑菌圈内存在大肠埃

希菌ATCC 25922菌落时,报告产碳青霉烯酶;②阴性:当抑菌圈边缘清晰可见,且其直径≥19 mm时,报告不产碳青霉烯酶;③不确定:当抑菌圈直径为16 mm~18 mm或抑菌圈直径在≥19 mm 抑菌圈内存在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菌落时,不能确定待测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宜用分子方法确认。

i)eCIM结果判读:仅在mCIM阳性才解读eCIM结果。若抑菌圈内存在菌落,测量eCIM抑菌圈时

可忽略不计,直接量取抑菌圈边缘。①阳性:eCIM抑菌圈直径-mCIM抑菌圈直径≥5 mm,报告产金属酶;②阴性:eCIM抑菌圈直径-mCIM抑菌圈直径≤4 mm,报告不产金属酶,产丝氨酸类碳青霉烯酶。

注:若菌株共产丝氨酸类碳青霉烯酶和金属酶,eCIM试验为假阴性,此时不能区分二者。

5.3 不常见苛养菌和非苛养菌药敏试验

5.3.1 乏养球菌属和颗粒链球菌属

乏养球菌属和颗粒链球菌属属于苛养菌,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致病菌。检测药物为青霉素、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和万古霉素。来自呼吸道或伤口的分离株不必进行药敏试验,来自无菌部位如血液、深部组织或植入的假体装置,特别是免疫缺陷患者,宜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折点见附录B表B.1。

5.3.2 气球菌属、孪生球菌属、乳球菌属和微球菌属

气球菌属常规检测药物为青霉素、头孢曲松和万古霉素。孪生球菌属检测药物为青霉素、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和万古霉素。乳球菌属的检测药物则为青霉素或氨苄西林、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和红霉素。格氏乳球菌对克林霉素天然耐药。

微球菌属常为污染菌,多次血培养阳性或植入假体装置分离的菌株可进行药敏试验。其检测药物为青霉素和万古霉素。这些菌属药敏试验折点见附录B表B.2。

5.3.3 对糖肽类药物天然耐药的革兰阳性菌

5.3.3.1 明串珠菌属和片球菌属

明串珠菌属和片球菌属为苛养菌,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分离自无菌部位如血培养或深部组织的菌株,尤其是免疫缺陷患者无菌部位分离的菌株可进行药敏试验。检测药物为青霉素或氨苄西林。

5.3.3.2 猪红斑丹毒丝菌

猪红斑丹毒丝菌为苛养菌,对万古霉素和氨基糖苷类天然耐药。猪红斑丹毒丝菌常规不必进行药敏试验;但因其引起心内膜炎时,宜立即进行药敏试验。检测药物为青霉素或氨苄西林。对青霉素过敏患者,需检测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敏感性。

5.3.3.3 乳杆菌属

乳杆菌属通常属于苛养菌。分离自无菌部位如血培养或深部组织等的菌株,尤其是免疫缺陷患者无菌部位分离的菌株需进行药敏试验。检测抗菌药物为青霉素或氨苄西林。干酪乳杆菌、发酵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唾液乳杆菌、阴道乳杆菌和玉米乳杆菌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而嗜酸乳杆菌、卷曲乳杆菌、加氏乳杆菌、惰性乳杆菌、詹氏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和乳酸乳杆菌对万古霉素敏感。

5.3.4 棒杆菌属、类棒状杆菌属和黏滑罗氏菌

棒杆菌属、类棒状杆菌属(包括隐秘杆菌属、节杆菌属、短杆菌属、纤维单胞菌属、纤维微菌属、皮杆菌属、利夫森菌属、微杆菌属和厄氏菌属等)和黏滑罗氏菌通常为污染菌或定植菌。分离自无菌部位如深部组织、脑脊液或血培养(多瓶培养阳性)的菌株,尤其是有植入假体装置或免疫缺陷患者无菌部位分离的菌株需进行药敏试验。其检测药物和药敏试验折点详见附录B表B.3。

5.3.5 需氧芽胞杆菌属

需氧芽胞杆菌属通常为污染菌,明确为污染菌时,不应进行药敏试验。分离自无菌部位如深部组织、脑脊液或血培养(多瓶培养阳性)的菌株,尤其是有植入假体装置、免疫缺陷或静脉吸毒史患者无菌部位分离的菌株可进行药敏试验。需氧芽胞杆菌属(不包括炭疽芽胞杆菌)检测药物为万古霉素、氟喹诺酮类和克林霉素。该菌属通常对万古霉素、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敏感。蜡样芽胞杆菌和苏云金芽胞杆菌产广谱β-内酰胺酶,通常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耐药。

5.3.6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对头孢菌素类天然耐药。因该菌通常对氨苄西林或青霉素敏感,因此常规不必药敏试验。其药敏试验仅限于治疗失败或者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检测药物为青霉素或氨苄西林、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美罗培南。这四个药物的敏感性折点分别为≤2 mg/L, ≤2 mg/L, ≤0.5/9.5 mg/L、≤0.25 mg/L,目前尚无中介和耐药的折点。

5.3.7 卡他莫拉菌

大部分卡他莫拉菌菌株因产β-内酰胺酶对不耐酶的青霉素(如青霉素、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类耐药。检测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流行病学调查或重症感染患者分离的菌株宜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折点详见附录B表B.4。

5.3.8 HACEK细菌群和巴斯德菌属

HACEK细菌群包括凝聚杆菌属、心杆菌属、啮蚀艾肯菌和金杆菌属。HACEK群为苛养菌,检测抗菌药物为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亚胺培南、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

星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分离自咬伤部位的艾肯菌属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高度敏感,不必进行药敏试验。

巴斯德菌属通常对苯唑西林、头孢氨苄和克林霉素耐药,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青霉素的MIC 值很少超过0.5 mg/L。检测药物为青霉素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药敏试验折点详见附录B表B.5。

5.3.9 气单胞菌属和弧菌属(不包括霍乱弧菌)

气单胞菌属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唑啉均耐药。气单胞菌属检测药物为第三代、四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采用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气单胞菌属时,该菌可产生诱导性β-内酰胺酶而对超广谱头孢菌素类产生耐药。

弧菌属属于嗜盐菌,嗜盐弧菌属常对磺胺类、青霉素类、头孢噻吩和头孢呋辛耐药。霍乱弧菌检测药物包括氨苄西林、阿奇霉素、氯霉素、磺胺类、四环素或多西环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其他弧菌属检测抗菌药物包括头孢噻肟、头孢他啶、氟喹诺酮类和四环素或多西环素。

气单胞菌属和弧菌属的药敏试验常限于肠道外分离的菌株。药敏试验折点详见附录B表B.6。

5.3.10 诺卡菌属和其他需氧放线菌

诺卡菌属和其他需氧放线菌(马红球菌及其他红球菌属细菌、戈登菌属和链霉菌属等)属于专性需氧菌,繁殖速度缓慢。诺卡菌属检测的药物及其折点见附录B表B.7。万古霉素和利福平是治疗马红球菌引起临床感染的重要药物,因此马红球菌药敏需包括这两个药物。其他需氧放线菌如马红球菌、马杜拉放线菌属和戈登菌属仅报告MIC值,尚无药敏折点。

6 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QC)

实验室宜遵照行业标准建立本实验室药敏试验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控菌株、质控频率和质控范围等,同时定期参加实验室室间比对项目。

6.1 质控菌株

质控菌株可从ATCC或参考实验室以及商业机构获得。保存其来源和传代等记录,并有证据表明质控菌株性能满足要求。

6.2 质控频率

6.2.1 日质控

可按20天或30天重复方案和15-重复方案中任意一种执行日质控。

6.2.1.1 20天或30天重复方案(见表6)

表6 20天或30天重复方案中可接受标准和推荐措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84号 2012-05-10 15:52:02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大、中、小】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 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 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卫生部备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七条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发表时间:2014-03-25T15:16:19.310Z 来源:《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作者:李桂芬[导读]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半个世纪以来,很多传染病得以消灭,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控制。 李桂芬 承德县医院急诊科河北承德067400 【摘要】 目的:了解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调查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月呼吸科出院的150例住院患者的病例,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药物种类、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的合理性评价等。结果:150例患者应用抗菌药物13种,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联合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阿奇霉素最多用。抗菌药使用平均天数(8±1 5)d,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以联合用药不恰当或重复用药最多见。结论:医院的呼吸内科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遵循安 全、有效、经济、合理的原则。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78 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 8999(2013)12 0162 01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半个世纪以来,很多传染病得以消灭,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控制。抗菌药物在人类与疾病斗争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依然存在。鉴于呼吸科是实施抗感染治疗的主要科室,抗菌药物的应用较为普遍,对我院呼吸内科2011年10月~2012年1月的出院病历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素,避免毒性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及致病菌的耐药性等。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2011年10月~2012年1月医院呼吸内科出院患者病历中随机抽取的150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了调查。患者年龄25—85岁,男66例占44%,女84例占56%。平均住院天数(8±1 5)d。主要临床诊断为: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等。 1 2方法:详细统计每例患者的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诊断、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用药时间、联合用药及过敏等情况,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分析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的合理性。2结果 2 1抗菌药物应用情况:150例中,应用抗菌药物13种,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率位居前7位的药物(见表1)。表1抗菌药物使用率前7位(%) 2 2抗菌药物联用情况:以单种药物为主有52例,两种联用药80例,三种联用药8例。联用药中以阿奇霉素+头孢菌素最多用。 2 3抗菌药使用疗程:抗菌药使用平均天数(8±1 5)d,疗程5—20d。 2 4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1]: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具体病例的情况将不合理用药情况分为6类:⑴用药无指征;⑵用药时间过长,过短或换药频繁;⑶剂量不足或偏大;⑷不恰当联合用药⑸病原菌产生耐药后继续使用;⑹过早停药或感染控制已多日而不及时停药。见表Ⅱ。 2 5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150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有110例进行了病原学检查,检查率75%,检出率68%,药敏试验率98%。 3讨论 150例病例中患者的主要病原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革兰阴性杆菌等。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阿奇霉素使用比较多,主要由于病例中,老年人数多以及有基础病,且长期滥用抗菌药物,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与抗菌药物用量增大呈相关性[2]。本次调查中,大多医师未根据各药的药理学特点、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了解并存疾病的现状,确定用药方案,需要医师使治疗“个体化”,力争最佳疗效。应尽早做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正确提取痰培养以及确定痰中病原体是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有力依据(见表2)。表2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临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包括常规药敏试验的药物选择和报告、药敏试验方法、各种属细菌药敏试验、常见菌特殊耐药表型检测、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商品化药敏试验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各级临床实验室。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检测微生物(本文件特指细菌)对抗微生物药物(本文件特指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药物的微生物学试验,简称药敏试验。 2.2 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在琼脂或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性检测试验中能抑制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2.3 折点Breakpoint 能预测临床治疗效果,用以判断敏感、中介、剂量依赖型敏感、耐药、非敏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或者抑菌圈直径(mm)的数值。 2.3.1 敏感Susceptible;S 当抗菌药物对分离株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处于敏感范围时,使用推荐剂量进行治疗,该药在感染部位通常达到的浓度可抑制被测菌的生长,临床治疗可能有效。 2.3.2 中介Intermediate;I 当菌株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处于中介时,该数值接近药物在血液和组织中达到的浓度,从而治疗反应率低于敏感菌群。该分类意味着采用高于常规剂量治疗时或在药物生理浓集的部位,临床治疗可能

有效。该分类同样可作为“缓冲域”,以防止由微小、不可控的技术因素导致的重大偏差,尤其是毒性范围较窄的药物。 2.3.3 剂量依赖型敏感Susceptible-dose dependent;SDD 细菌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依赖于抗菌药物的剂量。当某种药物对菌株的MIC或抑菌圈直径在SDD 范围时,临床可通过提高剂量和(或)增加给药频率等修正给药方案以达到临床疗效。 2.3.4 耐药Resistant;R 当抗菌药物对分离株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处于该分类范围时,使用常规治疗方案,该药在感染部位所达到的药物浓度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或)被测菌株获得特殊耐药机制,且治疗性研究显示该药临床疗效不确切。 2.3.5 非敏感Nonsusceptible;NS 对于那些因未现或罕现耐药,而仅具有敏感折点的抗菌药物,当该药对某分离株的MIC值高于或抑菌圈直径低于敏感折点时,此分类为非敏感。 2.4 流行病学界值Epidemiological cutoff value;ECV 将微生物群体区分为有或无获得性耐药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是群体敏感性的上限。根据ECV,可将菌株分为野生型和非野生型。 2.4.1 野生型 Wild-type;WT 根据ECV值,将抗菌药物(包括抗真菌药物)评估中未获得耐药机制或无敏感性下降的菌株定义为野生型。 2.4.2 非野生型Non-wild-type;NWT 根据ECV值,将抗菌药物(包括抗真菌药物)评估中获得了耐药机制或存在敏感性下降的菌株,定义为非野生型。 2.5 效价Potency 抗菌药物中具有抗菌活性的成分,通过同类标准物质测定得出。单位mg/g、IU/g或用百分比表示。

不常见非发酵菌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不常见非发酵菌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 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邬全会卓超苏丹虹陈冬梅袁锦屏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伯克霍尔德菌属、金色杆菌属、产碱杆菌属等不常见非发酵菌的耐药性。方法从2004年~2006年临床各种标本中分离到的不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检测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处理、统计和分析。结果两年中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收集患者首次分离株118株,其中伯克霍尔德菌属47株(其中洋葱伯克霍尔德菌41株,皮氏伯克霍尔德菌6株),金色杆菌属44株(其中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17株,产吲哚金黄杆菌23株),产碱杆菌属27株(其中粪产碱杆菌13株,木糖氧化无色杆菌12株)。 96.6%的菌株来源于痰标本。对伯克霍尔德菌属有较强体外抗菌活性的依次为:复方磺胺甲口恶唑(87.2%)、哌拉西林/三唑巴坦(87.0%)、左氧氟沙星(85.3%)、头孢吡肟(83.0%)、头孢他啶(78.6%)和头孢哌酮/舒巴坦(78.3%)。对金色杆菌属有较强体外抗菌活性以复方磺胺甲口恶唑(87.5%)最高。对产碱杆菌属敏感性较高的药物分别为头孢哌

酮/舒巴坦(84.6%)和美罗培南(77.8%)。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三种非发酵菌都有较高体外抗菌活性。常规实验室鉴定方法易将三种菌相互混淆,甚至与氧化酶阴性的非发酵菌混淆,这可能是造成各地报道药敏结果差异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伯克霍尔德菌属;金色杆菌属;产碱杆菌属;敏感性;头孢哌酮/舒巴坦;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of uncommon nonfermenting Gram-negative bacilli such as Burkholderi spp., Chryseobacterium spp. and Alcaligenes spp. from a hospital in Guangzhou from 2004 to 2006. Methods Disc diffusion test (KB methods) was employed to study the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WHONET 5.4 was applied for date analysis. Results In two years of study from 2004 to 2006, 118 strains were isolated firstly from each patient, including 44 strains of Burkholderia spp. (41 strains of Burkholderia cepacia), 41 strains of Chryseobacterium spp. (17 C. meningosepticum and 23 C.indologenes), 27 strains of Alcaligenes spp. (13 A.faecailis and 12 A.xylosoxidans), 96.6% of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sputum. The susceptibility rates of Burkholderia spp. to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SMZ/TMP), piperacillin/tazobactam, levofloxacin, cefepime, ceftazidime and cefoperazone/sulbactam were 87.2%, 87.0%,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精品课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测试题 1. 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感染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T,F) 2. 应用头孢菌素前应进行皮内试验(T,F) 3. 肾功能不全时禁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T,F) 4. 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不宜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即使体外药敏结果显示敏感(T,F) 5. 两性霉素B静滴容易发生发热、高钾血症、肾功能不全等不良事件(T,F) 6. 头孢唑啉可用于治疗MSSA、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属所致感染(T,F) 7.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宜用于未成年人(T,F)

8. 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万古霉素(T,F) 9. 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无需合并抗厌氧菌药物(T,F) 10. 治疗不典型病原体感染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或碳青霉烯类(T, F) 11. 两性霉素B静滴时较少发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事件(T,F) 12. 氟喹诺酮类药物适用于各年龄段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治疗(T, F) 13. 某些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较大剂量使用时可有出血倾向(T,F) 14. SMZ-TMP适用于治疗卡氏肺孢菌肺炎(T, F) 答案 1. F, 2. F, 3. F 4. T,

5 F 6 F 7. T 8. F 9. T 10. F 11. F 12. F 13. T 14. T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管理测试题——题型来源于:宁夏远程网__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 1、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扁桃体炎,因为耐药尽量不选择哪种抗菌药物()? A:大环内酯类药;B:头孢菌素类;C:青霉素;D:喹诺酮类药 2、以下不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是():

A:红霉素;B:庆大霉素;C:阿奇霉素;D:克拉霉素3、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最突出的原因是()A:患者药物知识的欠缺;B:药品不合理的销售方式;C:医院现行的体制;D:医务人员知识的欠缺 4、据调查我国住院患者中大概有多大比例的患者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A:40%;B:60%;C:80%;D:95% 5、所谓合理用药是指() A:选择正确的药物和给药途径;B:要以最小的社会消耗取得最大的社会效果;C:安全;D:以上都是 6、为了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必须要加强哪方面的管理() A:选择正确的药物和给药途径;B:要以最小的社会消耗取得最大的社会效果;C:安全;D:以上都是 7、我国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情况最常见的是() A:有适应症却没有用;B:该用高剂量的时候的剂量不足;C:没有适应症却用了,或使用抗菌药物剂量过大、疗程过长;D:选用对病原体不敏感的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改进

2014年5月份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改进 一、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 2014年5月份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均继续下降,分别达到39.75、49.3150.2和47.1442.81。药占比和抗菌药物使用率较4月份分别上升了0.9和0.89,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持续下降,比上月降低了4.33DDDS/100人天。药占比和抗菌药物使用率增高的原因经调查主要是一些较常期住院的老病人因为三夏季节的临近,比较集中的办理出院手续,这些长期住院的病人一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感染情况,另一方面诊断明确,慢性病多,治疗检查项目少、用药多,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药占比都较高,所以拉升了这两项指标。这两项指标仍然在国家和省卫计委的控制标准以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虽然降低幅度较大,已经接近国家要求三级综合医院“努力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争取达到40以下”的目标。 药占比超标的科室继续由质控科按标准扣罚科室奖金。对于抗菌药物使用率超标的科室同样的点数扣罚科室奖金。 二、药物及抗菌药物消耗情况: 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前十名的药品如下表:

抗菌药物使用量前十名的药品如下表:

使用金额前十名的药品如下表: 前五名的药品使用量和使用金额较前两个月没有大的变化。5月28日召开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决定对抗菌药物使用累计3个月居于前三名的美洛西林舒巴坦(0.625和2.5两个规格)进行15%降价处理,对药物使用金额大的新海能降价进药、对耐药率高于75%

的头孢唑林(新泰林)暂停药处理。要求药学部、医务部、监察科、审计科、党办、招标办和采购办共同联合对供应商进行降价进药和停药。进一步加大抗菌药物的监控和干预力度,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 三、微生物送检率: 微生物送检率目前除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达标以外,非限制级和限制级抗菌药物的病原学送检率均不达标,问题的关键在于意识和观念的改变。目前对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没有采取处罚措施。而特殊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审批机制控制,没有病原学检查,特殊级抗菌药物一般无法使用,所以送检率高。下一步将探索控制到人的做法,如果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能达标,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 微生物送检情况如下表:

不常见非发酵菌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文章编号:100128689(2007)1220741204不常见非发酵菌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邬全会1 卓超2,3 苏丹虹2 陈冬梅1 袁锦屏2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510080; 2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广州510120) 摘要: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伯克霍尔德菌属、金色杆菌属、产碱杆菌属等不常见非发酵菌的耐药性。方法 从2004年~2006年临床各种标本中分离到的不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用V IT EK2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检测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数据分析采用W HON ET5.4软件进行处理、统计和分析。结果 两年中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收集患者首次分离株118株,其中伯克霍尔德菌属47株(其中洋葱伯克霍尔德菌41株,皮氏伯克霍尔德菌6株),金色杆菌属44株(其中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17株,产吲哚金黄杆菌23株),产碱杆菌属27株(其中粪产碱杆菌13株,木糖氧化无色杆菌12株)。9616%的菌株来源于痰标本。对伯克霍尔德菌属有较强体外抗菌活性的依次为:复方磺胺甲口恶唑(8712%)、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8710%)、左氧氟沙星(8513%)、头孢吡肟(8310%)、头孢他啶(7816%)和头孢哌酮 舒巴坦(7813%)。对金色杆菌属有较强体外抗菌活性以复方磺胺甲口恶唑(8715%)最高。对产碱杆菌属敏感性较高的药物分别为头孢哌酮 舒巴坦(8416%)和美罗培南(7718%)。结论 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三种非发酵菌都有较高体外抗菌活性。常规实验室鉴定方法易将三种菌相互混淆,甚至与氧化酶阴性的非发酵菌混淆,这可能是造成各地报道药敏结果差异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伯克霍尔德菌属; 金色杆菌属; 产碱杆菌属; 敏感性; 头孢哌酮 舒巴坦; 中图分类号:R378 文献标识码:A An ti m icrob i a l susceptib il ity of uncomm on nonferm en ti ng Gram-nega tive bac ill i W u Q uan2hu i1, Zhuo Chao2, Su D an2hong2, Chen Dong2m ei1 and Yuan J in2p ing2 (1T he F irst A ffiliated Ho sp ital,Sun Yat2Sen U n iversity, Guangzhou510080; 2Guangzhou In stitu te of R esp irato ry D iseases, Guangzhou51012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 ti m icrob ial su scep tib ility of uncomm on nonferm en ting Gram2negative bacilli such as B u rkhold eri spp.,Ch ry seobacterium spp.and A lca lig enes spp.from a ho sp ital in Guangzhou from2004to2006. M ethods D isc diffu si on test(KB m ethods)w as em p loyed to study the an ti m icrob ial su scep tib ility.W HON ET5.4w as app lied fo r date analysis. Results In tw o years of study from2004to2006,118strain s w ere iso lated firstly from each p atien t,including44strain s of B u rkhold eria spp. (41strain s of B u rkhold eria cep acia),41strain s of Ch ry seobacterium spp.(17C.m en ing osep ticum and23 C.ind olog enes),27strain s of A lca lig enes spp.(13A.f aeca ilis and12A.xy losox id ans),9616%of strain s w ere iso lated from sp u tum.T he su scep tib ility rates of B u rkhold eria spp.to tri m ethop ri m su lfam ethoxazo le (S M Z TM P),p i p eracillin tazobactam,levofloxacin,cefep i m e,ceftazidi m e and cefop erazone su lbactam w ere 8712%,8710%,8513%,8310%,7816%and7813%,resp ectively.S M Z TM P w as the m o st active agen t again st Ch ry seobacterium spp.w ith the su scep tib le rates of8715%.Cefop erazone su lbactam and m erop enem had the m o st activity again st A lca lig enes spp.w ith su scep tib le rates8416%and7718%,resp ectively. Conclusion Cefop erazone su lbactam w as the better agen t again st the th ree sp ecies and these sp ecies w ere no t distingu ishal by rou tine labo rato ry test,oven so w ith oxydase2negative non2ferm en ting Gram2negatine bactilli w h ich m ay be one of reason s cau sing the differen t su scep tib le rates am ong vari ou s labo rato ries. KEY WORD S B u rkhold eri spp.; Ch ry seobacterium spp.; A lca lig enes spp.; A n ti m icrob ial su scep ti2 b ility; Cefop erazone su lbactam 收稿日期:2006210213 修回日期:2007202228 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局重点攻关项目(编号:20006Z12E0141)。 作者简介:邬全会,男,生于1959年,主管技师。 3通讯作者,Chao-sheep@https://www.sodocs.net/doc/167890124.html,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年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作者:————————————————————————————————日期: 2

2014年3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2014年3月随机抽取出院病历,分别对抗菌药物使用率、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临床分级使用及病原菌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医嘱进行点评,分析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具体反馈如下 1. 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备注:科室药品收入包括本科门诊收入 从各科室抗菌药物占药品收入比例可以看出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相对而言差别较大,可能与各科室收住病人差异及使用药品的不同有关,但如此大的差距说明有的科室相较更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 2 合理用药分析 1.个别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单品过于集中,预防用药档次过高。 2克林霉素不作为手术预防首选药,应在头孢类过敏或怀疑有厌氧菌感染情况下选用 2.2.1 用药指征的掌握 明确用药指征是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的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院就用要选择主 科室 项目 儿科 内二科 内一科 五官科 门急诊 内三科 骨科 妇科 外二 外一 中医 抗菌药物收入 占药品收入比例(%) 10.60 9.57 6.26 27 26.91 6.50 11.55 10.66 34.82 25.77 4.95 抗菌药物使用率(%) 46 43 26 80 26 46 33 60 85 73 46

要表现在:①、没有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抗菌药物使用起点偏高。如白内障手术患者,临床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②、联合用指征掌握不严,多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患者诊断为骨折及皮肤挫裂伤,无病原菌检查及药敏试验,医生却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2.2.2 抗菌药物给药时间间隔分析 头孢类、青霉素类药物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有,其杀菌效果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与血药峰浓度高低不相关。头孢菌素、青霉素类药物半衰期较短,日剂量应分为3~4次且0.5~1小时内滴完。我院头孢菌素类每日一次给药较为普遍,提示给药间隔不尽合理。 2.2.3 用药不良反应分析 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住院患者静脉给药为注射用药的主要途径,发生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无论是单用还是联合使用,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我院较其他药发生率要高,这与头孢菌素类使用品种较多及临床使用频率成正相关性,从不良反应类型来看,以皮肤过敏反应为主,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及瘙痒等症状,其它临床表现为潮红、腹痛、腹泻、紫绀等较少见。这些症状较为常见,一般均易治愈。 2.2.4 抗菌药物的序贯疗法 序贯疗法是指抗菌药物在治疗严重感染性疾病时,初期采用胃肠外给药(一般为静脉给药) ,当病人的情况一经改善(通常在用药3~5 d) ,迅速转为口服抗菌药物的一种方法。 整改措施: 1.加强学习《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加强学习 相关的药理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4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

盘锦市妇女儿童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项整治活动工作小结 根据卫医政发〔2011〕111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于2011年9月对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进行了抽查,现将抽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具体情况及存在问题 1、眼科用药:主要抗菌药物:注射用头孢替唑钠(术后静滴3-5 天);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术前双眼滴3天,术后继续使用 一个月)。眼科手术青光眼、白内障等基本为一类切口手术, 要求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 48小时。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使用时间过长,适当的缩短。 2、妇科用药:主要抗菌药物: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头孢 噻肟钠、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分别与替硝唑注射液联合 应用。术后预防用药5天,重症盆腔炎(化脓)应用7-14天。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为日三次静点,病历中均为日二次静点抗 菌药物用法不合理。 3、产科用药:主要抗菌药物:青霉素注射液、阿奇霉素注射液、 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青霉素过敏者或者早破羊水), 术后使用3天抗炎治疗。 4、外科用药:主要抗菌药物:注射用阿莫西林舒巴坦钠,术后 使用3天。

5、儿科用药:主要抗菌药物:注射用头孢米诺钠、注射用头孢 哌酮舒巴坦钠(同时应用红霉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呋辛, 肺炎以及支气管肺炎患者根据情况,具体控制应用时间,支 原体感染可能应用10-15天左右。连续使用抗生素不宜超过 一周;β-内酰胺类药物与红霉素联合应用,一般可降效; 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相比,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作用是大环 内酯类作用最强的,副作用小,毒副作用比红霉素小的多, 肺炎支原体建议使用阿奇霉素;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日) 使用头孢米诺钠注射剂0.5g日二次静点,用法用量均不合 理,使用时间已经一周仍在继续使用,毛细支气管炎为呼吸 道合胞病毒引起的首先应选择抗病毒药物,怀疑支原体感染 者可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细菌感染者应用适当的抗 生素,抗菌药物应用不够合理。 头孢替唑钠、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为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要求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有处方权。同时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均为三代头孢菌素,建议一般或中度感染尽量使用三代以下的头孢菌素。注射用阿莫西林舒巴坦钠、注射用头孢米诺钠为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要求高级职称的医师有处方权。 二、使用情况总结: 1、各科室对我院的抗菌药物的各项组织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组织学习力度不够,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指标没有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2、我院个别医生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内容含糊不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归纳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012年1月干部老年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 一、住院病人用药情况分析 1、抗菌药物使用率1月共出院患者56人,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数为22份,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28%,等同于上级规定的不高于40%的比例。 2、青霉素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6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27.2%。 3、头孢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10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45.45%。 4、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 6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27.2%。 5、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4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18.18%。 6、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2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9.09%。 7、碳氢霉烯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5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22.7%。 8、二联以上抗菌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10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45.45%,应用的抗菌指征和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均较正确合理,但存在1例用药时程过长。 综上所述,我科住院病人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总体上看较为合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合格率为100%,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二、总结 从病历的情况来对我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可以看出我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日趋合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合格率为100%。1月住院病人抗菌药

物使用率为39.28%,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2 %,说明了我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工作已制度化规范化,但存在1例用药时程过长,因此,提请各位临床医师注意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文件的规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细菌耐药率,以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012年2月干部老年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

实验11-抗生素的抑菌试验

实验十一抗生素的抑菌试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纸片法测定抗生素抗菌作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抗生素的抗菌谱 二实验原理 抗生素是某些植物与微生物生长到对数期前后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其在低浓度下可其它微生物生长具抑制作用或杀死作用的物质。抗生素对敏感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分为抑制细胞壁的形成、破坏细胞膜的功能、干扰蛋白质合成及阻碍核酸的合成。 由于不同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不一样,抗生素的作用对象就有一定的范围,这种作用范围成为抗生素的抗菌谱,作用对象广的抗生素称为广谱抗生素,作用对象少的抗生素称为窄谱抗生素。而且当某种抗生素长时间用于敏感微生物生长后,即使同一种菌的不同菌株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也常发生改变,甚至出现耐药菌株,亦即产生抗性菌株,则抗生素将失去对抗性菌株生长的抵制,只以采用新的抗生素才可能控制抗性菌株的生长与繁殖,因而不断开发新的抗生素是保健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新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应通过拮抗菌发酵,然后以发酵产物进行抗菌活性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而获得产新抗生素的菌株。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常以管碟法与纸法进行检测,根据透明抑菌圈的有无与大小作为依据。 三实验器材 1、菌种枯草杆菌、大肠杆菌。 2、培养基MH(Mueller-Hintion)琼脂。 3、试剂青霉素、链霉素。 四方法步骤 1、无菌滤纸片以孔径6mm打孔器将滤纸打为圆形纸片,放入培养皿内,121℃蒸汽湿热灭菌,100℃烘干2h。 2、抗生素溶液制备将取适量青霉素、链霉素,以无菌水溶解。 3、指示菌悬浮液的制备枯草杆菌、大肠杆菌斜面菌种分别以无菌水洗下菌苔细胞,到入无菌三角瓶内,制备适宜浓度的细胞悬浮液。 4、混菌平板制备取批示菌细胞悬浮液1mL加入无菌培养皿内,再加入温度为43~45℃的PDA培养基或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20mL,立即振荡使细胞与培养基混合均匀,静置冷凝。 5、平板加抗生素溶液将滤纸片在抗生素溶液中充分浸泡2min以上,然后将纸片放于混菌平板上,每皿呈三角形放3点,每点贴放纸片2张。 6、培养与观察将平板放于33℃左右的温度培养,每24h测量一次透明抑菌圈直径,共测量3次。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就是抗菌药物生产与使用大国,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较为严重,WHO 对世界不同地区的监测报告指出,中国全国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74%,联合使用>2种抗菌药物的比率占抗菌药物使用的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就整个国家来说,有50%的人患病时使用抗菌药物,但事实上,只有25%的患者患病时需要使用。近年来,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细菌耐药率上升、新的多重耐药菌的不断出现,我国卫生部为了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先后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2011年至2013年连续3年的“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出台,更就是掀起了督查医院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热潮。 一、我院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1、整治前 抗菌药物在我国滥用现象明显,在我院,情况也不容东观。如抽查门、急诊处方时,发现诊断为感冒、发烧甚至有一例诊断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都应用了抗菌药物。根据统计,2011年共抽查了4174张门、急诊处方,使用了抗菌药物处方1499张,占35、91%,属于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有89张,占5、94%。联用2种抗菌药物的处方有501张,占33、42%,联用三种抗菌药物处方的有12张,占0、80%。住院科室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在病历抽查中发现,无论就是哪一类的切口手术都会在术后使用抗菌药物,而且很多时候都就是二联甚至就是三联的。住院患者使用率达70%,外科高达97%,更让人难以置信的就是,皮肤科抗菌药物使用率竟然100%,DDD值也大得吓人,192DDD,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为89DDD。抗菌药物用金额占药品使用总金额的37、82%,在医院药品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中,就有3到4个品种就是抗菌药物,其中1到2个品种就是排名前5的,滥用现象明显。 2、整治后 随着一系列整治抗菌药物滥用的相关文件出台,我院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开展了抗菌药物专项管理与治理活动,并陆续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控制细菌的耐药,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统计,2015年1月-8月抽查门、急诊处方7343张,使用了抗菌药物处方1136张,占15、47%,属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2张,占1、06%,联用2种抗菌药物的处方有42张,占3、70%,联用三种抗菌药物处方的有12张,占0、26%。根据2015年抗菌药物专项点评结果显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一概况 2011年第二季度我院送检的细菌培养标本共766份,阳性203例(阳性率26.5%)阳性率较一季度略有上升;其中血培养225例,阳性34例(阳性率15.1%);其他培养541份,阳性193例(阳性率35.7%)。阳性率排在前几位的细菌依次是:1)肠杆菌科细菌共57例,其中:大肠埃希菌25例,肺炎克雷伯菌12例,沙雷菌7例,阴沟肠杆菌5例,奇异变形杆菌6例,产气肠杆菌2例; 2)非发酵菌55例,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6例,鲍氏不动杆菌18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1例;3)真菌47例(其中白色念珠菌37例,光滑8例,克柔2例;4)葡萄球菌属34例(其中金葡8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6例)。 二本季度常见细菌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表1葡萄球菌属(共32例)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抗生素 金葡菌(n=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n=24)敏感株数敏感率% 敏感株数敏感率% PEN 青霉素0 0 1 4.2 TSU 复方新诺明7 87.5 16 66.7 GEN 庆大霉素 4 50 11 45.8 ERY 红霉素0 0 4 16.7 CLI 克林霉素 3 37.5 10 41.7 TET 四环素 5 62.5 17 70.8 MIN 米诺环素7 87.5 21 87.5 VAN 万古霉素8 100 24 100 RFA 利福平 5 62.5 20 83.3 NOR 诺氟沙星 3 37.5 10 41.7 LVX 左氧氟沙星 5 62.5 11 45.8 FUR 呋喃妥因8 100 24 100 QDA 喹奴普汀达福普汀8 100 23 95.8 本季度检出的革兰染色阳性球菌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MRSA的检出率为62.5%(5/8),MRCNS的检出率为75%(18/24)。由表1可见,二季度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药物敏感性相似,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米诺环素及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较高,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及诺氟沙星的耐药性较为普遍,说明该几种药物已不适宜用于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

纸片法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操作标准

纸片法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操作标准 4.3标准比浊管 用硫酸钡比浊管(0、5麦氏比浊标准),标定接种菌液浓度。比浊管制备方 法如下:(1)0、048mol/L BaCl 2,(1、175% w/v BaCl 2 ·2H 2 O)0、5ml, 加到99、5ml的0、18 mol/L(0.36N)H 2SO 4 (1%v/v)溶液中,制成比浊管;(2) 用光径为1cm的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吸收来标定比浊管。0、5麦氏标准比浊管在625nm波长的吸收光度应为0、08-0、1;(3)选管径与制备菌液试管相同的螺口试管,每管分装4-6ml;(4)将试管帽拧紧,放室温暗处保存;(5)用前,将比浊管在旋转振荡器上混匀。如出现大颗粒,应更换;(6)每个月更换比浊管或复检比浊管的浊度。 5操作步骤 5、1 制备接种菌液 5、1、1增菌法步骤如下:(1)选琼脂平板上形态相同的菌落至少4-5个,用接种环挑其顶部,移至4-5ml肉汤或大豆酪蛋白消化液中;(2)置35℃培养至菌液浓度达到或超过比浊管浓度(一般需2-6小时),浓度约1-2×108CFU/ml;(3)用生理盐水或肉汤校正菌液浓度,与比浊管相同。可用光电比浊。目测比浊须在适当光照下以黑色线条为反衬。 5、1、2 直接菌悬液法步骤如下:(1)做常规药敏试验,可直接用过夜培养的菌落(必须用无选择性培养基平板,如普通琼脂培养基)在盐水或肉汤中制备接种菌液。菌液浓度调至0、5麦氏管;(2)此法适用于在肉汤培养基中生长不好的细菌如嗜血杆菌、淋病奈瑟氏菌与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的甲氧苯青霉素或苯唑青霉素的耐药试验;(3)当用此法做复方磺胺药的试验时,从平板上直接挑菌落时会携带相当量的拮抗剂,造成敏感菌株的抑菌环内出现轻微的生长菌膜。 5.2 接种平板步骤如下:(1)校正的菌液须在15分钟内使用。用一无菌棉试子蘸取菌液并在上端管壁旋转挤压几次,去掉过多的菌液;(2)用试子涂布整个琼脂平板表面,反复涂布几次,每次将平皿旋转60度,保证涂布均匀。(3)将平皿盖打开3-5分钟,使培养基表面的水份吸收掉。然后贴药敏纸片;(4)注意:避免用过浓的菌液,禁用未经稀释菌或其她不标准菌液接种平板。 5、3贴纸片 (1)接种平板后,贴上药敏纸片。用镊子或针尖压一下纸片使其与培养基表面贴牢。纸片要贴得均匀,纸片与纸片中心距离不得小于24mm。原则上,直径150mm得平板贴12张纸片,直径100mm平板贴5张纸片。纸片贴后不应再移动,因为有些药物会立即扩散;(2)贴上纸片15分钟内,须把平板倒放在35℃恒温箱中。因为抑菌环解释标准就是在普通环境中标定的,所以除嗜血杆菌与淋病 奈瑟氏菌外,平板不可放在高CO 2的环境中。CO 2 与某些因素作用可使抑菌环增 大。 5、4 读取结果 (1)经16-18小时培养后,观察结果。菌液浓度适合且涂得好,抑菌环规则,细菌呈融合生长。如果出现单个菌落,说明接种量小,需重做试验,测量抑菌环直径须包含纸片直径:手持平皿从背面目测检查每块平板,借反射光(黑色无放光背景),用卡尺、普通尺或特制的模板量取抑菌环直径,单位为毫米。培养基中如果加了血液,须打开平皿盖,借反射光,从正面量抑菌环。如果就是葡萄球菌或肠球菌,须培养24小时后,经投射光检查苯唑青霉素与万古霉素的抑菌

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怀化医专《微生物学检验》教案编号:10

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药敏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AST) (一)概念:在体外检测药物抑制或杀死细菌能力的试验。 (二)检测意义: 1、疾病的治疗:指导用药。 2、耐药菌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3、评价新药抗菌作用。 4、某些菌种的鉴定。 第一节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 青霉素种类抗菌活性 1、天然青霉素不产青霉素酶的G+G-球菌、普雷沃菌等。 青霉素G、青霉素V 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产青霉素酶的G+G-球菌 甲氧西林、奈夫西林、苯唑西林等 3、广谱青霉素青霉素G敏感细菌、大部分大肠埃希菌、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奇异变形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G-菌 替卡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无效的G-菌,产β-内酰胺酶 美洛西林、派拉西林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厌氧菌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第一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啶、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羟氨苄等) 作用:对G+菌作用强,如金葡菌、链球菌等。 2、第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羟唑、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尼西、头孢雷特等) 作用:产青β-内酰胺酶G-菌有作用,如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3、第三代头孢菌素 注射用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派酮:对产青β-内酰胺酶G-菌有很大

抗菌活性。 口服用头孢克肟、头孢布坦等:对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不动杆菌无用。 4、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匹罗、头孢匹美) 作用: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 三、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曲南、卡芦莫南) 对G-菌作用强 2、头霉素类:对G+菌、厌氧菌作用较好 氧头孢烯类抗生素:抗菌谱广,对产β-内酰胺酶G-菌作用强,对产酶的金葡菌有效3、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米洛培南等) 广谱(最广),抗菌活力强 4、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 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能增强后者的抗菌活性。 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等 作用:对需氧G-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 对沙雷菌属、气单胞菌属、产碱杆菌、不动杆菌属、分枝杆菌属也有一定抗菌活性。但对G-球菌效果差。 五、喹诺酮类抗生素: 第一代:(新恶酸等)窄谱抗生素(G-) 第二代:(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对G+G-菌均有作用。 第三代:(斯帕沙星、妥舒沙星、左氟沙星等)超广谱抗生素。 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 作用:和青霉素相似,主要是G+菌、厌氧菌。 新一代: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氟红霉素、阿齐霉素等。 七、四环素、氯霉素、林可酰胺类抗生素: 八、糖肽类抗生素 九、磺胺类药物及其增效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