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从唐墓志看入唐高句丽遗民归属意识的变化 ——以高句丽末代

从唐墓志看入唐高句丽遗民归属意识的变化 ——以高句丽末代

从唐墓志看入唐高句丽遗民归属意识的变化 ——以高句丽末代
从唐墓志看入唐高句丽遗民归属意识的变化 ——以高句丽末代

《北方文物》2006年第1期

从唐墓志看入唐高句丽遗民归属意识的变化

——以高句丽末代王孙高震一族及权势贵族为中心

马一虹

内容提要:高句丽灭亡前后,有大量高句丽人在各种背景下迁入唐土,其中包括末代王高震一族,以及一些上层权贵。他们或被安置在辽东,被唐朝廷利用来镇抚亡国之民,或作为番将,凭军功辗转进入禁军系统。这些高句丽遗民,从亡国之初与唐朝对抗力争恢复旧国,到两三代以后,逐渐转向认同并接受中原文化,归属意识(自我身份认同)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高震高句丽遗民归属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韩国学者在论证渤海是高句丽人的后继国家时,引用高句丽末代王孙高震墓志中自称“渤海人”一句作为有力证据1,指出,高句丽灭亡后,许多高句丽遗民参与了渤海的建国,他们从政权初创时起即长期追随渤海王族大氏,并在渤海国的统治阶层中占据高位。作为王室后裔的高震,从中体会到与渤海国人之间的一种“同质性”,及对渤海国的归属感,进而自称渤海人2。显然,这是把墓志中的“渤海”理解为唐代东北地区靺鞨人为主体建立的渤海国了。但事实上,墓志中的“渤海”指的并不是渤海国,而是中原的世家大族渤海高氏的郡望3。既然不是渤海国,自然就谈不上与渤海国的“同质性”了。但值得注意的是,身为高句丽末代王孙的高震,会对灭亡了其国家的中原王朝的大姓渤海高氏产生了认同感(如果我们可以把这种自称看作一种归属意识或自我身份认同),并以齐人后裔自我标榜。

与此相关联,近年来,海外学界围绕东(北)亚国家与民族的归属意识进行过一些讨论4,其中,关于古代部分的讨论,主要是围绕被征服政权或部族(ethnic groups)对于征服王朝或部族政权的归属意识等方面展开,又集中在对渤海国治下的靺鞨人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的归属意识上的。渤海国家的建立与发展是伴随着对周边靺鞨人部族的蚕食实现的;而这些靺鞨人集团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在对外活动中坚持强调本部族的出自5,根本不以渤海国人自认。讨论者从渤海国家发展到灭亡过程中靺鞨人自我归属意识变化的个案研究出发,进而指出,研究者仅仅关注被征服部族客观的族属是不够的,还有必要对这些部族集团的主观上的归属意识给予关注。这一讨论,意味着古代东亚国家、部族关系史研究突破了以往仅仅以征服王朝或政权对被征服政权或部族施加影响为主要考察对象的传统模式,开始关心两者关系中的另一方,即被征服群体在此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这一变化对于深化和丰富关系史研究是有意义的,但在这些讨论中仍然存在着一种倾向,即更多地强调了被征服部族(或集团)对于征服集团的敌视心理与复仇活动,而忽略了另一种情形,即被征服者逐渐趋于认同征服者及其文化,不再强调自己原来的出自(即客观的族属)。本文认为,对于这一方面也当给予必要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征服王朝或政权对于被征服政权或部族集团之间的关系,

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和把握。

下文主要根据高句丽末代王高震墓志等对高震一族家世的记载及其在唐土的活动情况,考察其归属意识的变化轨迹。在高句丽王室之外,还有高句丽的权贵如莫离支泉男生一支、军将如高慈、高足酉等,因为各种原因入唐,后来成为唐朝的高官或武将。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或被记入中原正史蕃夷传,或是在唐土留下墓志铭6。相关载籍与金石文献,也有助于探寻这些人的归属意识变化的轨迹。

二、高句丽遗民的抗唐复国活动与被迫内迁唐土

668年,高句丽在唐朝与新罗军队的联合攻势下灭亡。高句丽末代王高藏被李勣押解至长安。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唐朝“授藏辽东都督,封朝鲜郡王,还辽东以安余民,先编侨内州者皆原遣,徙安东都护府于新城。藏与靺鞨谋反,未及发,召还放邛州,厮其人于河南、陇右,弱瘘者留安东。”7据《旧唐书·高宗纪下》仪凤二年(677)条:“二月丁巳,工部尚书高藏授辽东都督,封朝鲜郡王,遣归安东府,安辑高丽余众”8。高震被召回之后,由盖苏文长子泉男生接替,安抚辽东的高句丽遗民。

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载:咸亨元年(670年)夏四月,即高藏谋反之前,高句丽将领“剑牟岑欲兴复国家。叛唐,立王外孙安舜为主。唐高宗遣大将军高侃为东州道行军总管,发兵讨之。安舜杀剑牟岑奔新罗。”9

682年,高藏死于唐土。高句丽旧城“往往入新罗,遗人散奔突厥、靺鞨,由是高氏君长皆绝。垂拱中,以藏孙宝元为朝鲜郡王。圣历初,进左鹰扬卫大将军,更封忠诚国王,使统安东旧部,不行。明年,以藏子德武为安东都督,后稍自国。至于元和末,遣使者献乐工云。”10

史籍所见高藏子孙的情况:男福11,为高藏王之太子12。666年,高宗干封元年,高句丽王“遣男福入唐。侍伺泰山”13。安胜,高藏庶子。在唐高宗总章元年高丽兵败后一年率4千余户逃往新罗14。高任武,高藏之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七月“藏遣子莫离支高任武来朝,因谢罪”15。高德武,高藏之子。16圣历二年(699年),“授高藏男德武为安东都督,以领本番”。高宝元,高藏之孙。垂拱二年(686年),“封高藏孙宝元为朝鲜郡王。圣历元年(698年),进授左鹰扬卫大将军,封为忠诚国王”。17以上诸人,《新唐书·高丽传》说男福随唐天子封泰山后,回到了高句丽,不久盖苏文死去,但《三国史记》则没有追记男福随侍泰山之后的去向。安胜逃至新罗,高任武去向无载,高德武与高宝元则被唐朝安安置留守辽东,镇抚高句丽遗民。

随同高藏一同入唐朝的还有泉男产、男建,均为莫离支泉盖苏文之子、泉男生之弟。男产在唐朝兵临城下时投降,被任命为司宰少卿;男建则因与唐朝顽强对抗而被流于黔州。

由上可见,在高句丽亡国之初,末代王高藏及其旧臣,尚奋发以图复国。高藏之孙高宝元,虽然一再被唐朝加官进爵,最终也没有将唐朝的意志贯彻下去,以至只过一年即被高德武取代。没有资料显示高德武对于唐王朝采取怎样的态度,但从上文看,似乎在高德武时期,高句丽王室与唐朝的紧张关系较前有所缓和。

按唐代有关墓志载,高句丽灭亡前主动投奔唐朝的如泉男生一族18、高慈一族、高足

酉、高玄等19,泉男生在高句丽任莫离支,因为兄弟失和,在高丽败亡前投奔唐朝,并派子献诚求援兵。此事与高句丽最终亡于唐有着直接关系20。男生后被任命为右卫大将军检校右羽林军仗内供奉。其最后官职为辽东大都督21。男生子泉献诚曾任卫尉卿、右卫大将军员外同正、右羽林卫上下、神武军大总管、龙水道大总管、检校天枢子来使等职。

据高慈墓志22,高慈曾祖式曾为高句丽二品莫离支;祖量,任三品栅城都督位头大兄兼大相;父文,本番任三品位头大兄兼将军。高文因“预见高丽之必亡”,与兄弟于唐高宗总章二年之前投降唐朝,历任云麾将军行左威卫翊府中郎将、左金吾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高慈本人历任游击将军、宁远将军、泸河道讨击大使、壮武将军行左豹韬卫翊府郎将。墓志中还记载高慈被授予柳城郡开国公,并曾经率部抗击契丹,知其可能主要活动在幽州柳城一带。

高足酉,唐武德八年(625年)生于“辽东平壤”,高丽统治阶层内讧爆发后归款唐朝。墓志载其“见机而作,存户君子;慕义而来,……越沧波,归赤县,渐大化,列王臣”。23高足酉最初被编籍在洛阳附近的洛州永昌县,历任明威将军守右威卫真化府折冲都尉仍长上,授云麾将军行左武卫翊卫府中郎将;武则天大周天授元年授镇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大将军。从高足酉的生平事迹看,他归附唐朝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唐都长安或洛阳度过的。高足酉品级较高,但两《唐书》均无其传。墓志中没有记述高足酉在唐的具体事迹,在唐灭高句丽的战争中是否建立功勋,不过从唐朝廷将其安排在长安真化府任职一事,仍可知其在唐颇受器重。

上述入唐高句丽遗民中的权贵或军将,入唐后任职相对集中在禁军指挥系统和地方军镇的都督,活动地域则主要在京都长安和东都洛阳附近和辽东、幽州一带。

需要指出的是,在高句丽王室与权贵、武将之外,在不同时期,因不同情况,还有大量高句丽人被迫迁入唐土,特别是在唐朝征讨高句丽期间及高句丽亡国之后。在唐朝征讨高句丽的战争中,数万高句丽人作为战俘被强行迁入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朝与高句丽在安市外围展开激战,结果高句丽将领高延寿举众降唐,唐太宗“料酋长三千五百人,悉官之,许内徙。”24同年,唐朝军队久攻安市不下,太宗下诏班师,“拔辽、盖二州之人以归”,结果,“辽降口万四千,当没为奴婢,前集幽州,将分赏士。帝以父子夫妇离析,诏有司以布帛赎之,原为民,列拜讙舞,三日不息。”25这里集结在幽州地区的所谓辽降口,当即是辽东降民的简称,自然也应包括辽盖二州民在内。高宗乾封三年(668年),唐乘高句丽统治层内讧,再次出兵。九月,李勣执高丽王高藏入朝面见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夏四月,高宗移(高丽遗民)三万八千三百户于江淮之南及山南京西诸州空旷之地。”26此外,还有一些小规模战斗中被俘的高句丽士兵,也被掠入唐土。以上数以万计的高句丽亡国民众被迫迁入唐土以后,或作为平民百姓散布于河南、陇右、江淮或幽州、辽东一带,或沦为官私奴婢27,踪迹完全无从寻觅。至于这些广大的下层人群的生存状态与他们的所思所想,绝少文字存留于世,因此,从资料的角度考察他们对于世道变故的反应,几乎不可能;但是上文所谓“列拜讙舞,三日不息”,恐怕是中原史家的夸张表述。

三、高震家族及其在唐经历

中原正史高句丽传和朝鲜史籍均不见高震其人,据墓志可补史之阙。墓志录文如下:

唐开府仪同三司工部尚书特进右金吾卫大将军安东都护郯国公上柱国公28墓志铭并序献书待制杨憼撰

大历八年夏五月廿有七日,右金吾卫大将军安东都护/公29薨于洛阳教业里之私第,春秋七十三。前年四月/十二日,郯国夫人真定侯氏先薨于博陵郡,以十三年十/月廿四日丙寅祔葬于洛之北邙之阳新茔,礼也。公讳/震,字某,渤海人。祖藏,开府仪同三司、工部尚书、朝鲜郡王、/柳城郡开国公;祢讳连,云麾将军、右豹韬大将军、安东都/护。公乃扶余贵种,辰韩令族,怀化启土,继代称王,嗣为国/宾,食邑千室。

公竭丹恳以辅/主,力斗战以册勋,雄冠等彝,气遏獯司,封五级,自子男以/建公侯;

官品九阶,越游击而升开府。斯亦人臣之自致也。/享年不永,欀崩栋压,地坼沙簏,夭落将星。夫人淑质明,妇/仪母训,虹梁坠日,仙鄣敛云,桐折剑沉,镜移鸾毙,命矣!嗣/子朝请大夫深泽令叔秀,孝逾江革,礼越王祥,扶母兄以/发博陵,就严孝而迁洛邑。涉雪千里,衔哀九冬,金石纪/终,文词见托。铭曰:/其一曰:朝鲜贵族,奕叶称王,戡剪獯虏,翊亮皇唐,卢/龙柳塞,都护封疆。其二曰:惟祢克崇勋族,食封苴茅,承家/桂玉,薳赴松槚,邙山南麓。其三曰:一同仁孝,千里扶丧,履囗冒雪,裂膈抽肠,哀号擗地,仰诉穹苍。

据墓志载,高震祖父高藏,开府仪同三司工部尚书朝鲜郡王、柳城郡开国公,即高句丽末代王高藏(又称宝藏王)。高藏由权臣泉盖苏文拥立为王,实际上是个傀儡国王。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高藏因为在位期间“失土”而没有获得谥号。《新唐书·高丽传》载:“高宗总章元年,李勣灭高丽,执藏等俘献于含元殿”。仪凤二年(677年),唐朝“授藏辽东都督、朝鲜郡王,还辽东以安余民,先编侨内州者皆原遣,徙安东都护府于新城。藏与靺鞨谋反,未及发,召还放邛州,厮其人于河南、陇右,弱窭者留安东。藏以永淳初死,赠卫尉卿,葬颉利墓左,树碑其阡。旧城往往入新罗,遗人散奔突厥、靺鞨,由是高氏君长皆绝。”可知高藏在亡国后先被解至长安。677年,即新罗实际统一朝鲜半岛的次年,高藏又被派回辽东,安抚统治高丽遗民。但不出4年,高藏即因暗中谋反被召回长安,后放逐四川,并于682年死于今四川邛崃。以上是高藏在唐土最后的生活轨迹。

高震父高连,两唐书及《三国史记》等载籍无传。志文可补史阙。据志文载,高连官至云麾将军、右豹韬大将军、安东都护。云麾将军,唐武散官,从三品30。右豹韬大将军,由左右屯卫府及左右威卫改称,为禁军指挥机构,唐代十六卫之一。高宗龙朔二年(662年)二月甲子,改百司及官名。其中,改左右屯卫府为左右威卫;设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掌宫禁宿卫。武后光宅元年(684年),又改左右威卫为左右豹韬卫,神龙元年(705年)复改左右威卫。可知豹韬大将军一职是个时间性很强的官职,存在于684年至705年。据此则可确定高连的盛期当在武后时期。高藏死于682年,其遗人“散徙其人于河南、陇右诸州”。没有材料证明高连是否在这时被遣散,但其官位表明,仅仅几年后,即武则天统治初期,高连已官至正三品。或许此前高连已经有其它官职,但显然豹韬大将军是他仕途的最高点。据此,高连进入中原的时间当不会更晚,随高藏一同入唐的可能性更大。至于他没有像其兄长一样留名于史籍,或许有不便言说的苦衷,或许因为其地位和影响不够显赫。从高连的名字看,与其父高藏其子高震均为两字,但史载高藏的太子是男福,名字为三字;而高藏又有高

任武、高德武等显然与男福和高连等名字谱系都不同的子嗣,估计他们当为异母兄弟。

高震死于大历八年(773年),时年73岁,则出生当在700年,正当武后时期。以高震出世年份看,高连入唐时当不会超过30岁。

墓志文记到高震之嗣子、朝请大夫深泽令高叔秀,扶母兄灵柩从博陵迁至洛阳。深泽县,西汉时置。隋开皇六(685年)复置,治今深泽县。属博陵郡。唐属定州。据墓志前段,高震妻、高叔秀之母先于父亲死于博陵郡,即叔秀任官之地。按唐朝只在玄宗朝和肃宗上元年间(760~761年)设过郡一级建制,当时改定州为博陵郡。按此,或可推高叔秀任官时期在肃宗朝。高叔秀的官阶为朝议大夫,即文散官从五品上。从该段文字看,高叔秀应当还有一个兄长,也死于博陵,叔秀因此成为嗣子。此次为高震夫妻合葬而被一并送至洛阳。时间是大历十三年(778年)十月,合葬时间为廿四日。

高震墓志的发现,牵出了宝藏王的又一脉子孙,补足了(前述诸种载籍所不见的)高句丽末代王室后裔家族成员。由于高震墓志中涉及的人物除高藏外,史籍均无考,高震墓志提供了其父高连、高震夫人和子嗣的一些情况。这些情况,对于补正和充实高句丽王室谱系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料;而1990年在河南伊川县白元乡土门村出土的高震女儿墓志31,又为今人解读高震墓志,了解高震一族在唐生活情况提供了一些重要资料。现将高震女儿墓志铭中有关其家族在唐活动部分录文如下:

宣义郎唐守唐州慈丘县令邵公故夫人高氏墓志并序大历七年三月廿一日

夫人姓高氏,渤海人也。齐之诸裔也。著令族世传,家/谍详矣,此无备焉。曾祖,皇朝鲜王。祖讳连32/,皇封朝鲜郡王。父震,定州别驾。乃祖乃父,如珪如璋/……

夫封利达侯。享于第士,功业也。半剌题与治中别业/,荣列也。……夫人即别驾府君之第四女也。幼而柔顺,长而情懿,爰自笄年,归/于君子,以配唐州慈丘县长邵公陕之室焉。……大历七年岁次/壬子二月廿八日,遘疾终于洛阳履信里之私第。以/其年三月廿一日权窆伊阙县吴村土门之东南/原新茔,礼也。……春秋卌有二。嗣子太福/、太初、太虚等五人(后略)。

高震女儿墓志立于大历七年(772年)距其父亲高震去世只一年之隔。两方墓志几乎没有时间上的距离,这对判断和比较高震及其一族在大历年间的生存状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特别是补足了高震墓志所不具的信息。

这方墓志在叙述其家世链关键的部分有缺失:墓志只说曾祖是“皇朝鲜王”,却没有明记其名讳。所谓“家谍详矣,此无备焉”显然是一个遁词,这样写,无非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有所回避,二是这个家牒有假。两方墓志主人是父女关系,但两墓志至少在两个重点之处记述有出入:一是高连的封爵,高震墓志中没有提到高连也被封朝鲜郡王而高震女儿墓志提到了;二是在高震女儿墓志中,高震墓志题名处一连串耀眼的官爵都没有出现,只有一个比较平实的定州别驾,与高震墓志形成鲜明对比。

高震墓志没有注明子嗣人数、男女。但从高震女儿墓志可知,他至少有二子四女。

关于高震生平业绩,从志文内容看,高震似凭武功加官进爵。但高震究竟何以获此殊荣,恐怕如墓志中记载的诸种战功(又无具体战例)不足以达到如此高度。当然,比起他的祖、父辈,高震虽保有安东都护一官职,已经失去了爵位,曾经显赫的王室贵胄,已呈现出没落

趋势。到高震之子高叔秀时,只是普通的唐朝地方官员,完全没有了其祖、父辈所曾拥有的与高句丽有关的爵位、官职。变化更是明显。

别驾,汉代为州部佐吏。隋、唐时为府州上佐之一,迭与长史互改互称,也有并置,多无实际职任。因品高俸厚,常以安置贬谪大臣,时有废罢。唐朝封高震这样一个官职,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高震在唐的处境,显示其作为旧高句丽王室人员在唐朝的地位的下降。定州,北魏天兴三年改安州置。隋大业三年改为博陵郡。唐武德四年复为定州。辖境相当今河北定州、顺平、唐县、深泽等市、县地。天宝元年(742年)至干元元年(758年)一度改为博陵郡。高震既称定州别驾,其任官期当不在742年至758年间。

高震死时,距高句丽亡国已经一百又六年。高震是在什么时候得到定州别驾这个官职的,现在无从确知。罗振玉撰《唐代海东藩阀志存》择取了“海东”泉男生、泉男产、男生子泉献诚、曾孙泉毖、百济故太子扶余隆、高句丽降将高慈和高震等7人的墓志,却将高句丽王族高震的墓志放在最后。究其原因,高震墓志关涉史事内容的过于简略可能是很重要的因素。总之对高震的历史评价低于上述诸人。

墓志记高震家世:“怀化启土,继代称王,嗣为国宾,食邑千室。”这些显然都是粉饰溢美之辞。末王高藏是国破之后被押送至唐朝廷;高藏孙高宝元及子德武相继被派回辽东,替唐朝廷安抚高丽遗民,高宝元时还被封朝鲜郡王、忠诚国王;而到了德武时仅仅被封为安东都督。

四、高震以渤海人自命的理由

罗振玉曾指出过墓志普遍存在“夸张门阀而乖其实”的问题。高震墓志之夸张门阀,体现在对中原名门望族的追求上。

高震出自高句丽,虽系王室后裔,在中原看来不过一藩国、未开之属,故只能以国宾自诩。扶余,也作夫余,为我国东北古代部族之一,曾经建立夫余王国。高句丽的建国神话中,高丽始祖东明即出自夫余,近年的研究认为,这乃是高丽为表明其王系的正统性而有意与夫余捆绑在一起33。辰韩,三韩之一,在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公元前后有小国十二,后为统一为新罗。据《后汉书·高句骊传》:“相传为秦之亡人,为避苦役至韩国,马韩割地与之。其语言有近似秦语者,又称秦韩。有城郭房屋,诸小邑落各有渠帅。土地肥美,产五谷、桑蚕、铁。”34所谓“贵种”、“令族”,均为溢美之词,无非用以强调其出身之高贵。夫余自是历史悠久,但高句丽与南部的辰韩以及后来的新罗本无关联。由于辰韩被认为是秦人后裔,高震墓志选取辰韩,也不过是极力使自己与汉之先人搭上关系,从而寻求一种遥远的正统血脉而已。如果说,在高震或较其更早些时候,高丽遗民以唐人自称还可能有着无奈的一面,那么,到了高震女儿一代,索性连先世出自高句丽一事都抹掉,直接自称齐之后裔,一面说自己的显赫家世有家族谱牒证明,避而不谈曾祖名讳。这种有意的规避,说明高句丽旧日权贵已经在主动放弃其原有的即客观的种族出自,攀附中原正统了。

高藏以来三代封王,高藏曾封柳城郡开国公,先天二年(713年)唐置方镇,治幽州,兼卢龙。高震父子均封安东都护,以封疆大吏自命。高震墓志中所见“獯虏”,是古代中原人对北方游牧部族的蔑称。高震既不能抹杀自己的高句丽出身,又以自己受中原文化熏染,

已经“唐人化”,远在唐代其它周边部族之上自居,故从唐人立场出发,对周边部族以夷狄视之。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高震改称中原渤海人(是否高震之父高连时即改目前已不清楚)的轨迹,将目前可考终老于唐土的朝鲜半岛诸国人墓志所传递的信息连缀起来,对他们各自的出自表述作一比较,可以获得更清晰的印象。

高句丽大莫离支泉盖苏文之子泉男生:“大唐故特进行右卫大将军兼右羽林军仗内供奉上柱国卞国公赠并州大都督泉君墓志铭”;“公姓泉讳男生,字符德,辽东郡平壤城人也。35”

泉男生之弟泉男产:“大周故金紫光禄大夫行营缮大匠上护军辽阳郡开国公泉君墓志铭”;“君讳男产,辽东朝鲜人也”36。

泉男生之子泉献诚:“大周故左卫大将军右羽林卫上下上柱国卞国公赠由羽林卫大将军泉君墓志铭”;“君讳献诚,字献诚,其先高勾骊国人也”37。

泉男生曾孙泉毖:“唐故宣德郎骁骑尉淄川县开国子泉君墓志铭”;“讳毖,字孟坚,京兆万年人也。曾祖特进、卞国襄公男生,……即开府仪同三司、朝鲜王高藏之外孙,太子詹事太原公王暐之子壻”38。

高足酉:“大周故镇国大将军高君墓志铭”;“讳足酉,字足酉,辽东平壤人也。乃效款而住,遂家于洛州永昌县焉。”39

前文提到,泉男生入唐后主要活动在辽东地区,唐朝作此安排接替高丽王室镇抚留在当地的高句丽遗民,借重的是泉男生曾经官至莫离支的身份和经历,以达到以夷制夷目的。因此,不论泉男生本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在唐身份,于唐朝廷,他仍然是只能是番邦的首领。不过,从泉男生墓志强调其乃“辽东郡平壤城人”一处,还是不难看出其试图抹去高句丽人出身的用心。

泉献诚时,其作为番邦首领的色彩已渐渐淡化,但是武则天称帝前的建造天枢活动中,献诚“奉敕充天枢子来使”,与“四夷酋长”一道参与了该次活动。建造天枢,为的是营造四夷拥戴武则天的盛世气象。《资治通鉴》载:武则天天授年中,武三思率“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立于端门之外,铭记公德,黜唐颂周”40。泉献诚参加这样的活动,或许夹杂有他本人意愿的成分,但更多的显然还是受命于武三思等的着意安排。此时,距泉献诚入唐已有20余年,看来,不管他本人是否已经适应了新的生存环境,至少在唐朝,泉献诚仍然被视为东夷降蕃首领。这种境况,与泉献诚墓志铭对其身份的描述也是一致的。

男生孙泉隐因尚无墓志出土,后人无从了解他对自己出自的认识与表述。及至男生曾孙泉毖,墓志已经直接记做“京兆万年人”了。

从泉男生到泉毖,从辽东郡平壤人到京兆万年人,五代人对自己籍贯表述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唐高句丽遗民对唐朝、对中原社会认同的心路历程。

高足酉也参与了这次建造天枢的请愿和其它相关活动,并且被唐朝廷“即封高丽蕃长、渔阳郡开国公”。“高丽蕃长”是唐人社会给高足酉在唐身份最明确的标签。

上述三韩遗裔,多自报辽东平壤人或辽东朝鲜人出身;“辽东”之称谓,实际上就是隐指高句丽41。以高足酉为例,墓志说他“辽东平壤人,……昔居玄兔”42。玄兔(菟),乃汉武帝时所置汉四郡之一,在今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咸镜道及我国辽宁省东部、吉林省南部一带。只有高震墓志明确记做“扶余贵种,辰韩令族”、“朝鲜贵族”,却又自报“渤海人”,

反映了高震自我身份认同的矛盾心理:从现实的处境看,由于其祖高藏及叔叔男建与唐朝对抗的历史记录,唐朝对于王室后裔必定会多加注意,多加防范。相信较之于其它身份的高句丽遗民,高震一族在唐土生活都将在唐朝廷的掌控之中,必定会少些自由,多加一分小心。因此,向中原大姓认祖归宗、趋同,可以减轻一些压力,带给他们一些现实的方便甚至利益。但他们毕竟有着高句丽王族血统,这一点又决定了他会有意识地捍卫其种族身份。这种进退两难的种族自认,在高震的下一代得以终结。在高震女儿的墓志中,对曾祖高藏和高祖高连的身份,特别是朝鲜郡王的介绍闪烁其辞,虽然只比高震的墓志晚两年,却已经完全看不到高震墓志中身为“朝鲜贵族、扶余贵种”等对其家族源流的清晰明确的表述了。

若按墓主去世年份看,则又可发现一些问题。泉男生与扶余隆死于高宗朝;泉男产、泉献诚、和高足酉死于武则天时期。对于他们的出自,或直言高句丽人,或曲言辽东平壤人,总之基本上保留了真实本贯。泉毖死于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年),晚于其它人;而关于他出自的记述完全没有了海东“夷土”的色彩,直书“京兆万年人”,且有名有字,名、字不同,其“汉化”程度明显高于其它人。高震之女死于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她的墓志不但直书渤海人,更进一步自封齐之后裔。可见,时间的流逝使高句丽遗民的自我意识逐渐淡化,慢慢融入其生活的那一方水土。如此看来,高震女儿墓志不记曾祖名讳,恐怕是不想让人把自己与高句丽末代国王联系起来,而“朝鲜王”是可以多解的43。高震作为高句丽王室后裔,公然改认中原正统,未免有离经叛道之嫌,墓志也多少反映了他的犹豫与矛盾。但复国早已无望,其本人也因久居中原,深为中原文化熏染,切身体会到作为中原人(乃至望族)的优越,而逐渐产生了认同意识和归属感。

高氏为古代中国一大姓,源流长且盘根错节,其历史可以从许多方面得到反映,所谓“渤海一郡九州望,东西南北有同宗”;渤海高氏又是众多高氏中最耀眼的一支。高句丽人进入中原后改换门庭,以高姓攀附中原大姓渤海高氏。这种“假冒”行为至少从后魏司徒公高肇及其一族就开始了44。其背景,《魏书·高肇传》已明确记道:“肇出自夷土,时望轻之。45”高肇传尚能明确记载其先祖“永嘉之乱”时逃往高句丽,高肇自己就生于“高丽”;而其妹孝文昭皇太后传连出生地都没敢写出,只含糊地记作“东裔”46。当时社会对高句丽的鄙薄程度,可见一斑。其实这种成见并非后魏独有。“中国”与“四夷”之于等级制上的差异导致的鄙视及“四夷”由于军事上的优势而使“中国”产生仇恨、敌视和憎恶以及由之带来的鄙薄心理47。高震以渤海人自命,目的恐怕也在于摆脱其“东夷”出身。不过,不应忽略的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现象也有力地说明了高肇一族对中原社会的强烈认同。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高震与侯氏的婚姻。婚姻,在唐代社会是反映一个家族社会地位的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因此,对于高震一族而言,和哪一种阶层的人联姻,可以从这个特定的层面反映高句丽王室的这一脉对于其所居唐土的认同程度,以及唐朝主流社会对于这些“出自夷土”的高句丽遗民的接纳程度。高震之父高连的婚姻情况不明,但按前文推测他入唐时已经成年,应该在高句丽时就已婚娶。高句丽王室之高氏一族冒称渤海高氏,只能在高连及高震之间寻找源头。虽然较之于泉毖联姻的太原王氏这一正宗的世家大族,真定侯氏完全比不上王卢崔张高等大姓显赫。泉毖终于开元十七年(729年),以二十二岁英年早逝。高震略长于泉毖,相比之下,似乎高震还没有获得中原大姓的认可和接受,或许其高句丽王族的出身反而限制了他选择婚姻对象的范围。

结语

如上,将高震及其女儿两方墓志提供的讯息,与文献所见关于其先世的记载,以及在高震先后入唐的高句丽高官的在唐的各种资料连缀起来,高句丽遗民中有身份地位的人士在唐土的实际状况渐渐清晰起来。入唐的高句丽遗民中的权贵,如果可以忽略其活动的时期,大体处于三种境遇:一种如泉男生、高慈等,获得朝廷青睐,以封疆大吏身份镇守辽东;一种如泉毖等,住在京城,供职于朝廷,如内地官僚一样;但多作为军将,为朝廷清除北边游牧部族的侵扰。一种就如高震这样的王族,被唐廷以高位高俸虚职“养”起来。

毕竟,本文讨论的中心人物高震及其家族只是众多入唐朝高句丽遗民的极小部分人群集团的走向,更多的,在史籍与金石文献中没有留下痕迹的普通高句丽遗民,他们较之于本文涉及到的少数上层人群,更鲜有选择余地;不论他们意愿如何,以何种身份存在,都只有与唐人社会融合这唯一的途径。“融合”与“认同”毕竟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融合,有主动与被动两种可能,而认同则必定是主观上的认可,在高句丽遗民对于唐人社会的态度上,这两者有着近乎本质的差异。

以上的讨论还可以引发一个问题,考察入唐高句丽遗民的认同意识,实际上同时也涉及到了唐朝政府及时人对于这些所谓外来降蕃的接受与认同,即说到底是个双向认同的问题。高震的处境竟不比泉氏的现实,也或多或少说明了这个问题。

1罗振玉:《唐代海东藩阀志存》,石刻本,1937年版,第30页;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大历075,第1814页。

2宋基豪:《大祚荣的出自及建国过程》,原载《渤海政治史研究》,一潮阁,1995年版,译文载《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96年第2期,第68—82页。

3参见拙文《从唐、日本及新罗典籍中的有关称谓看三国对渤海的认识》,载《欧亚学刊》,第三辑,中华书局,2002年,第186—187页。

4李成市:《渤海史をめぐる民族と国家―国民国家の境界をこえて》,载《歴史学研究》626,东京,青木书店,1991年。平野健一郎等《アジアにおける国民統合》,東京大学出版会,1988年4月版。石井敏雄編《アジアのアイデンティティ》,国際文化交流推進協会,2000年4月版。煎本孝编《東北アジア諸民族の文化変化とアイデンテイテイの形成に関する文化人類学的研究》,北海道大学,1999-2000年。

55上引李成市书第14页。

6本文原则上以高句丽灭亡后入唐的遗民为考察对象,对唐朝征讨高句丽之前入唐,或入唐时间不详者,不在考察范围之内。如在中原载籍中留下姓名及事迹的,还有由官奴进身为达官如王毛仲等,由于其一系家族入唐时间不详,暂不作涉及。

7《新唐书·高丽传》卷二二○。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年版。

8《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又有不同记载:仪凤二年春二月,“以降王为辽东州都督、封朝鲜王。”

9《三国史记》卷二二,韩国民俗学会编,韩国汉籍民俗丛书5,台湾东方文化书局,1971年版。《新唐书·高丽传》作“大长钳牟岑”。

10《新唐书·高丽传》。

11《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卷二十二)作“福男”。

12《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

13《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

14《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安胜。一曰舜;其身份《三国史记》本身自相矛盾:一说为高藏之庶子;一说为高藏外孙。同书“新罗本纪”作安胜,高藏外孙。

15《新唐书·高丽传》。

16《旧唐书·高丽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年版。

17《旧唐书·高丽传》。

18泉男生一族特别是男生子献诚入唐前后事,史书阙略,罗振玉氏据泉男生墓志补足。上引罗振玉书第6—7页。

19迄今已知我国发现的在唐高句丽遗民墓志共有9方。下文将分别涉及。

20由于泉男生向唐朝求救兵,唐立即派出诸路大军水陆齐发进击高句丽。其形势如唐侍御史贾言忠所分析的:“高藏微弱,权臣擅命,,盖苏文死,男建兄弟内相攻夺,男生倾心内附,为我乡导,彼之情伪,靡不知之。……(高丽)人心危骇,其亡可翘足待也。”(《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唐纪十七)”

21《旧唐书·高丽传》称泉男生卒于长安;按男生墓志,知其薨于安东都护府。男生在唐土始终未离开安东地区。上引罗振玉书第3—4页。

22上引罗振玉书第12—15页。

23李献奇、郭引强编着:《洛阳新获墓志》,文物出版社,1996年版。第40页。

24《新唐书·高丽传》。

25《新唐书·高丽传》。

26《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卷二二。这部分遗民曾一度返回辽东。后来因为高藏谋反失败,这些人又

被发配至河南、陇右。

27那波利贞:《唐代の敦煌地方に於ける朝鮮人の流寓に就きて》,载《文化史学》1955年至1957年,第九至十一号,第20—42页;第14—26页;第44—52页。

28周绍良本墓志此处有“高”字,罗振玉本墓志无“高”字,空一格。今从罗本。

29据罗振玉《唐代海东藩阀志存》,“公”字前空二格。

30《旧唐书·职官志》。以下官爵未特别着明出处者,均同此注。

31上引李献奇、郭引强书第81页。

32墓志在“曾祖”后空两字格;在“祖讳连”前亦空两字格。墓志铭全文只此两处有空格。33李成市:《古代東アジアの民族と国家》,岩波書店,1998年版,第63—112页。

34《后汉书》卷八五,中华书局点校本,1996年版。

35上引罗振玉书第1页。

36上引罗振玉书第23页。

37上引罗振玉书第17页。

38上引罗振玉书第27页。

39上引李献奇、郭引强书第40页。

40《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墓志载泉献诚早于天授二年前就已经充当天枢子来使。对此罗振玉解释为天枢之作凡先后三载。参考罗振玉《唐代海东藩阀志存》,第23页。

41隋《韩暨墓志》记载了北魏末年韩暨家族被高句丽军队掠至高句丽而后又返回故土的经历。墓志载:“……天下乱离,戎狄窥疆,孝昌(北魏孝明帝年号)失驭,高丽为寇,被拥辽东。虽卉服为夷,大相引接,钦名仰德。”参见朱子方、孙国平:《隋〈韩暨墓志〉跋》,载《北方文物》,1986年第1期。

42墓志原文“居玄兔”前缺一字,按李献奇、郭引强补以“昔”字,今暂从之。参考《洛阳新获墓志》,第220页。

43上引李献奇、郭引强书第258页。

44姚薇元:《北朝胡姓考》,科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273页。原文《魏书·外戚下》卷八三下:“高肇,前缀文,文昭皇太后之兄也。自云本渤海蓨人。五世祖顾晋永嘉中避乱入高丽。”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年版。

45《魏书·外戚下》卷八三下。

46原文:“孝文昭皇后高氏,司徒公肇之妹也。……凡四男三女,皆生于东裔。高祖初,乃举室西归,达龙城镇。”《魏书·皇后列传》卷十三。

47王柯:《民族与国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0—40页。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创作研究考研参考书、真题解析、复试人名单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108411646.html, 1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专业学位)考研招生信息、考试科目、导师育明教育提示: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专业学位(实践类)考生须知 一、第四门专业创作业务课二【511专业创作】考试时间为6小时: 中途不得离开考场,考生自备饮用水和食物。 二、美术实践类各研究方向考生自备材料及工具要求: (一)中国画创作方向考生,自备笔、墨、颜料、笔洗、毛毡、裁纸刀等适用的国画材料与工具(纸张、画板、画架等由考点提供)。 (二)书法创作方向考生,自备笔、墨、砚台、颜料、笔洗、毛毡、裁纸刀等适用的书法材料与工具(纸张、画板、画架等由考点提供)。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考试科目 33中国书法创作研究胡抗美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 ③711艺术概论 ④511专业创作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108411646.html, 2(三)书法篆刻创作及篆刻艺术创作方向考生,自备笔、墨、篆刻工具、印泥、砂纸、拓边款用的工具与材料、笔洗、毛毡、裁纸刀等适用的书法、篆刻材料与工具(石料、宣纸、印签纸等由考点提供)。 (四)油画创作方向考生,自备画笔、油彩、调色板、图钉、裁纸刀等适用的素描及油画材料与工具(画板、画架及统一规格的画框由考点提供)。 (五)雕塑创作方向考生,自备泥塑工具、铁丝、钳子、素描用笔(雕塑泥、纸张、画板、喷壶由考点提供)。 (六)陶艺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方向考生,自备笔、墨、颜料、笔洗、尺、裁纸刀等设计用绘图材料与工具(纸张、画板由考点提供)。 201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专业学位)【711艺术概论】考研真题 育明教育独家内部提供 一、名词解释 1、彩陶 2、随类赋彩 3、题跋 4、南桃北柳 5、米洛的维纳斯 6、塞尚 7、苏州园林 8、敦煌写经 二、简答

唐子豪《唐子畏墓志并铭》阅读答案及译文

唐子豪《唐子畏墓志并铭》阅读答案及译文 唐子畏墓志并铭 [明]祝允明 子畏死,余为歌诗,往哭之恸。将葬,其弟子重请为铭。子畏,余肺腑友,微子重且铭之。 子畏性绝颖利,度越千士。世所谓颖者,数岁能为科举文字,童髫中科第,一日四海惊称之。子畏不然,幼读书,不识门外街陌,其中屹屹,有一日千里气。不或友一人,余访之再,亦不答。一旦,以诗二章投余,杰特之志铮然。余亦报以诗,劝其少加弘舒,言万物转高转细,未闻华峰可建都聚。惟天极峻且无外,故为万物宗。子畏始肯可,久乃大契,然一意望古豪杰,殊不屑事场屋。 其父德广,贾业而士行,将用子畏起家,致举业,归教子畏,子畏不得违父旨。德广常语人,此儿必成名,殆难成家乎?父没,子畏犹落落。一日,余谓之曰:“子欲成先志,当且事时业;若必从己愿,便可褫襕幞,烧科策。今徒籍名泮庐,目不接其册子,则取舍奈何?”子畏曰:“诺。明年当大比,吾试捐一年力为之,若勿售,一掷之耳。”即墐户绝交往,亦不觅时辈讲习,取前所治毛氏诗,与所谓四书者,繙讨拟议,祗求合时义。戊午,试应天府,录为第一人。己未,往会试。时傍郡有富子,亦已举于乡,师慕子畏,载与俱北。既入试,二场后,有仇富子者,抨于朝,言与主司有私,并连子畏。诏驰敕礼闱,令此主司不得阅卷,亟捕富子及子畏付诏狱,逮主司出,同讯于廷,富子既承,子畏不复辩,与同罚,黜掾于浙藩,归而不往。或劝少贬,异时亦不失一命。子畏大笑,竟不行。放浪形迹,翩翩远游。扁舟独迈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蹔归,将复踏四方,得疾,久少愈,稍治旧绪。 其奇趣时发,或寄于画,下笔辄追唐宋名匠。既复为人请乞,烦杂不休,遂亦不及精谛。且已四方慕之,无贵贱富贫,日诣门征索文词、诗画,子畏随应之,而不必尽所至,大率兴寄遐邈,不以一时毁誉重轻为取舍。 (节选自《明代散文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高二语文下学期语文假期作业新人教版

包场中学高二语文假期作业 一. 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付梓/渣滓 B. 掣肘/忖度 C. 座疮/座位 D. 咫尺/炽热 诚挚/风驰电掣 沐浴/怵目惊心 蹙额/一蹴而就 箴言/日臻完美 胸膛/瞠目结舌 猝发/鞠躬尽瘁 揶揄/瑕不掩瑜 琉璃/钟灵毓秀 每对读音却还御回的一组是(3分) 泥淳?/建律纟桨 谬难缚屈務牙 引说/沆冰一气 血道/逆心如意 昏補/示聋发肢 崗墙/宙丧寰宇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殒身/功勋针灸/内疚 陡蜡/讥谓 谙熟/万马齐喑 B. 隽秀/隽永 场合/场院 转载/下载 纸缪/未雨绸缪 C. 憔悴/淬火 贬谪/嫡亲 慰藉/狼藉 攻讦/宵衣吁食 D. 胴体/恫吓 症结/症状 勾当/勾销 靓女/靓妆丽服 4、 下列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彪悍 连锁店 徇私舞弊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B. 耿介 挖墙角 沧海一粟 城门失火, 殃及池渔 C. 松弛 增值税 秀外惠中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D. 睿智 赈灾款 改弦更章 管中窥豹, 可见一斑 5. 下列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嬉闹 股份制 劳燕分飞 件颐在喉 B. 编纂 笔杆子 各行其是 竭泽而鱼 C. 狂躁 白内障 前倨后躬 唉声叹气 D. 腹品 摄相机 要言不烦 磕磕绊绊 6、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辉映 禀赋 浑然天成 遗人口实 B 、 搁浅 枯槁 看风驶舵 手足无措 C 、 筹划 歉收 空谷足音 方兴未艾 D 、 告馨 攻艰 溢于言表 照然若揭 7?下列各项加点成语使用巫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论文答辩的整个过程孔.导师徐教授否發二冈,而是严肃地指出了文章在逻辑上存在的诸多错误。 B. 中国政府认为.中国海军在钓鱼岛附近扁匾迪羸无可厚非,完全合法。 C. 快速阅读不利于深入思考,看上去读得多,读得快,但“上心”的并不多。沽妆纠彳斗 文化会变得浮泛 和肤戏。 .... D. 安宏纺织公司近年来对员工管理严格,求全责备,产品质量过硬,企业效益大幅度提升。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来九中街欣赏树洞画的市民不绝如缕,看着这些美丽的树洞画,观者无不啧啧赞叹,为王月这种化腐朽 为神奇的艺术创造击掌叫绝。 B. 调查显示,70%的网友对二手房个税增至20%的新政觉得差强人总,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政策对于需 要 造诣/粗糙 真谛/不啻 绽放/淀粉 腼腆/酩酊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A. 训申/怔恶不俊 B. 与挙蛇 C. 阪拉/岑岌奇危 D. 屋梏/莪兔三窟 ? ? 皈依/如丸走坂 粮莠/书声琅琅 ? ? ? ?

2014年南开大学751世界历史(日本研究院)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南开大学751世界历史(日本研究院)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高句丽 答:高句丽是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政权。大多数的史籍认为高句丽建于公元前37年或1世纪中期,“高句丽”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出现在《汉书》中的年份是公元前113年。朝鲜前三国时代,高句丽扩张到汉江流域;公元224年,高句丽都城被曹魏摧毁,高句丽王逃往沃沮;在朝鲜三国时代,高句丽与新罗、百济处于军事对峙状态;公元5世纪末,高句丽好太王统治时,高句丽进入鼎盛时期。后因内部纠纷逐渐衰落,但在与隋唐的战争中不落下风,最终在唐与新罗联合攻击下于公元7世纪中期覆亡。 2.武士团 答:武士团是日本平安时代地方豪族和名主在同族内以血缘关系结成的团体。地方豪族是土地所有者,名主拥有政治实力,他们为了对抗国司,维护自身利益,将团体武装化,于平安中期后初步形成武士团。 3.朱熹 答:朱熹(1130年~1200年)是中国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字元晦,又字中晦,谥文,世称朱文公。他是儒学集大成者,著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等,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他提倡义理之学,总结了宋代理学思想,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而

其本身则与孔子并提;他提出“理气论”认为万物各有其理,理是事物的规律和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他与同时代心学大师陆九渊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举行辩论会,史称“鹅湖之会”。“存天理,灭人欲”就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日本江户时代,朱子学也受到尊崇,成为幕藩体制的官学。 4.卡尔·马克思 答: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他结合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立马克思主义。这个宏大的理论体系由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构成。他的著作包括《德意志意识形态》、《神圣家族》、《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他领导了第一国际,为国际工人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99年,他被英国广播公司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5.万国公法 答:《万国公法》,又称《国际法原理》,是美国外交官、国际法学者惠顿撰写的国际法著作,1836年出版。全书分四卷,分别释公法之义、论诸国自然之权、论诸国平时往来之权、交战条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1863年将此书翻译成中文,次年京师崇实管刊印,定名《万国公法》。后此书流传到日本,对明治维新时国家体制设计有重大影响。 6.波茨坦公告 答:波茨坦公告,全称《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是1945年7月17日~8月2日,美、苏、英三国首脑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会议的会后成果,考虑到苏联

老舍《十年笔墨与生活》阅读附答案

老舍《十年笔墨与生活》阅读附答案 十年笔墨与生活 老舍 十年来,我主要的是写剧本与杂文。 是,我并没有写出来优秀的作品。可是,我的笔墨生活却同社会生活的步伐是一致的。这就使我生活得高兴。我注视着社会,时刻想叫我的笔追上眼前的奔流。我的才力有限,经验有限,没能更深刻地了解目前的一切。可是,我所能理解到的那一点,就及时地反映在作品中,多少尽到些鼓舞人民前进的责任,报答人民对我的鼓舞。我惭愧,没能写得更好一些,可是我也高兴没叫时代远远地抛弃在后边。时代的急流是不大照顾懒汉的。写那些通俗文艺的小段子,用具体的小故事宣传卫生,解释婚姻法,或破除迷信等等。文章小,文章通俗,并不损失作者的身份,只要文章能到人民的手中去,产生好的作用。 我也帮忙编辑《说说唱唱》一个全国性的通俗文艺刊物。因编辑这个刊物,我接触到有关于民间文艺的种种问题,丰富了我对继承民族间文艺传统和发扬文艺的民族风格等等的知识。因为接触到继承民族文艺传统等问题,我的那一点古典文艺知识就有了用处。我给《说说唱唱》编辑部的和其他的青年朋友们时时讲解一下,帮助他们多了解一些古典文艺的好处,并就我所能理解的告诉他们怎样学习和怎样运用古典文艺遗产。我们的创作既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粗鲁地割断历史。 我本来不大会写剧本。十年来,我一共写了十多本话剧与戏曲。其中有的被剧院演用,有的扔掉。我是在学习。出废品正是学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失败一次就长一次经验。因此,即使失败了,也不无乐趣。不怕失败,就会长本事。我的确觉得越多写便越写得好一些,功夫是不亏负人的。写完一本戏,当然要去找导演与演员们讨论讨论。他们是内行。跟内行人谈谈,自然而然地就会长见识。就是这样,我慢慢地理解了一些舞台技巧。这又是一种乐趣。在新社会里,人人愿把本领传给别人。只要肯学习,机会就很多。我把我的作品叫做民主剧本。这就是说,我欢迎大家提意见,以便修改得更好一些。当然,修改是相当麻烦的。可是,只要不怕麻烦,麻烦便带来乐趣。况且,导演与演员并不只诚恳地提意见,他们也热诚地帮助我。我的民主剧本得到多少导演与演员的支持啊!这难道不是乐事么?大家协作是新社会里的一种好风气。剧本演出后,观众们也热情地提意见,这又是一种协作。 人与人的关系变了。这就是我笔下的主要内容。我写了艺人,特别是女艺人,在从前怎样受着剥削与虐待,而在解放后他们却被视为艺术家,不但不再受剥削与虐待,而且得到政治地位是呀,现在全国有不少男女艺人做了地方的和全国的人民代表或政协委员!我在解放前就与他们为友,但是除了有时候给他们写点唱词,无法帮助他们解决其它的问题。现在,不但他们的问题解决了,而且有不少人也有了文化,会自己编写唱词了。 在我的剧本中,我写出许多妇女的形象。在旧社会里,一般的人民都很苦,妇女特别苦。在新社会里,首先叫我受到极大感动的就是妇女的地位提高。从一个欢欢喜喜地去工作的媳妇或姑娘身上,我看见了人与人的关系的大变化。男女平等了。妇女跟男人一样地创造着新时代的历史。

唐故歙州刺史邢君墓志·杜牧 阅读附答案

唐故歙州刺史邢君墓志·杜牧阅读附答案 唐故歙州刺史邢君墓志杜牧 唐故歙州刺史邢君墓志 唐杜牧 亡友邢涣思讳群。牧大和初举进士第,于东都一面涣思,私自约曰:邢君可友。后六年,牧于宣州事吏部沈公,涣思于京口事王并州,俱为幕府吏。二府相去三百里,日夕闻涣思佽助并州,钜细合宜。后一年,某奉沈公命,北渡扬州聘丞相牛公,往来留京口。并州峭重,入幕多贤士,京口繁要,游客所聚,易生讥议,并州行事有不合理,言者不入,涣思必能夺之。同舍以为智,不以为颛;并州以为贤,不以为僭侵;游客贤不肖,不能私谕议以一辞。公事宴欢,涣思口未言,足未至,缺若不圆。某曰:往年私约邢君可友,今真可友也。 卢丞相商镇京口,涣思复以大理评事应府命。今吏部侍郎孔温业自中书舍人以重名为御史中丞,某以补阙为贺客,孔吏部曰:中丞得以御史为重轻,补阙宜以所知相告。某以涣思言,中丞曰:我不素知,愿闻其为人。某具以京口所见对。后旬日,诏下为监察御史。 会昌五年,涣思由户部员外郎出为处州。时某守黄州,岁满转池州,与京师人事离阔,四五年矣,闻涣思出,大喜曰:涣思果不容于会昌中,不辱吾御史举矣。涣思罢处州,授歙州,某自池转睦,歙州相去直西东三百里,问来人曰:邢君何以为治?曰:急于束缚黠夷。冗事弊政,不以久远,必务尽根本。某曰:邢君去缙云日,稚老泣送于路,用此术也。复问:闲日何为?曰:时饮酒高歌极欢。某曰:邢君不喜酒,今时饮酒且歌,是不以用繁虑而不快于守郡也?复问曰:日食几何?曰:嗜彘肉,日再食。某凡三致专书,曰:《本草》言是肉能闭血脉,弱筋骨,壮风气,嗜之者必病风。数月,涣思正握管,两手反去背,仆于地,竟日乃识人,果以风疾废。舟东下,次于睦,两扶相见,言涩不能拜。语及家事,曰:为官俸钱,事骨肉亲友,随手皆尽。盖壮未期病,病未期死,今病必死,未死得至洛,幸矣,妻儿不能知矣。 大中三年六月八日,卒于东都思恭里,年五十。 ──《樊川文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C A.日夕闻涣思佽助并州佽:帮助 B.急于束缚黠夷黠:狡猾 C.言涩不能拜涩:苦涩 D.盖壮未期病期:料想 (2)下列句子中,全都说明邢涣思可友的一组是D ①北渡扬州聘丞相牛公②并州以为贤,不以为僭侵③公事宴欢,涣思口未言,足未至,缺若不圆④后旬日,诏下为监察御史⑤急于束缚黠夷⑥为官俸钱,事骨肉亲友,随手皆尽 A.④⑤⑥B.①②⑤C.②③④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作者在洛阳一见邢涣思就认为是个可以做朋友的人,后来作者在宣州侍奉吏部沈公,邢涣思在京口侍奉王并州,都担任幕府中的小吏,相同的际遇使得

盐城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周末作业(04)教师版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周末作业(04)教师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喇.叭辣.手竦.立毛骨悚.然不速.之客 B.禅.宗邯郸.不惮.殚.精竭虑箪.食壶浆 C.茧.绸浑浊.蛰.伏风烛.残年风雪不蚀. D.憧.憬瞳.孔潼.关招摇撞.骗灯影幢幢 .. 答案 C [A项中“竦”、“悚”均读sǒng,“喇”读lǎ,“辣”读là,“速”读sù;B 项中“郸”、“殚”、“箪”均读dān,“禅”读chán,“惮”读dàn;C项全不相同,分别读jiǎn、zhuó、zhé、zhú、shí;D项中“瞳”、“潼”均读tóng,“憧”读chōng,“撞”读zhuàng,“幢”读chuá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尤为可喜 的是,始作俑者 ....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 移樽就教 ....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 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 ....,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 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方,还可附庸风雅 ....。” 答案 B [A.始作俑者: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与句意不符。B.移樽就教: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泛指主动前去向人请教。C.声情并茂: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使用对象不当。D.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合语境。] 3.据相关报道,新修订的老年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仔细观察上面这幅漫画,用文字按照下面的思路解说漫画内容。 漫画标题:给力“空巢”。反映内容:“常回家看看”进入“新老年法”草案。 (1)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许多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媒体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漂流者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许多人)为生活、事业而长期在外漂流,致使一些老人生活上孤立,感情上孤单,难以安享晚年。(意思对即可) (2)(媒体正在)为“空巢”给力,大力宣传“新老年法”草案,警告长期漂流在外的人,如果不“常回家看看”就要犯法了。(意思对即可) (3)(而漂流者却说,)老人爱唠叨,不讲卫生,看到他们心就烦,再说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我们在外打拼也不容易,这么忙哪里有时间“常回家看看”呢。(意思对即可)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文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文赏析 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①这是一首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的边塞诗。②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③羌笛:西汉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④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① 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____;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__;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3分) ② 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1分) ③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2分) 4、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5.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中的春风仅是指春天的风吗?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谈谈。

答案: ①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上;反衬。(3分) ②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1分) ③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2分) 4、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这首诗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5、春风既指自然界的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 阅读练习二: 7.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1分) 8.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D A. 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9、对王之涣《凉州词》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D)(全诗描写了戍边将士的乡愁和凄苦) A、前两句描绘了塞外荒凉寒冷壮阔的景象。 B、第三句透露出征人久戍思家的哀怨。 C、第四句一语双关,显得委婉含蓄深刻。 D、全诗描写了远征将士慷慨激昂的气概。

关于唐寅的介绍

关于唐寅的介绍 唐寅(1470—1523年),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骨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寅祖籍晋昌,即现在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他大约廿四岁的时候病逝。后来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场弊案的牵累而离去。后娶沈氏,或名九娘,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会试泄题案”,一般说法是,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巨富之子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是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特别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唐寅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这已在别人心中产生怀疑。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就给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后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狱后,愤懑不平发痈而卒。唐寅出狱后,被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不就任。关于这场会试泄题案,记载很多,说法不一。实际上这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明史·程敏政传》云:“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无疑问,这一事件对唐寅来说是极其严重的。从此唐寅绝意仕途。归家后纵酒浇愁,游历名山大川,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离开苏州,坐船到达镇江,从镇江到扬州,游览瘦西湖、平山堂等名胜。然后

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试卷 2

ii 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试卷 2013.11.2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 )(3分) A.付梓./渣滓.造.诣/粗糙.诚挚./风驰电掣.胸膛./瞠.目结舌 B.掣肘./忖.度真谛./不啻.沐.浴/怵.目惊心猝.发/鞠躬尽瘁. C.痤.疮/座.位绽.放/淀.粉蹙.额/一蹴.而就揶揄./瑕不掩瑜.D.咫.尺/炽.热腼腆./酩酊.箴.言/日臻.完美琉.璃/钟灵毓.秀 2.下列各句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在近期各地首套房商业贷款利率悄然松动之际,国内二三线城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也在悄然提高,上调幅度平均15%左右。 B.对于尼克斯的球迷们来说,林书豪的这条微博比球队赢球还要令他们开心,因为林书豪如果能在季后赛中及时回归,那球队晋级次轮的希望将大大增加,甚至可以展望东区的决赛了。 C.由股神巴菲特执笔的财商教程《成为亿万富翁的26堂启蒙课》,旨在开启青少年财商、培养青少年世界顶级价值观及创富能力,使青少年从小具备“成为亿万富翁”的基本素质与优良习惯,因而备受青睐,首批教程在欧美多国被一抢而空。 D.“泛欧交响乐团”在2013年新年演奏的《第七交响曲》再次震撼了世界,此曲是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被法西斯围困,并疯狂叫嚣要占领这座城市时赶写的。3.下面是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关于教育问题说的一段话,请提取主要信息,用一句平实的话来概括。(不超过18个字)(4分) 杨福家说:“什么叫学问,就是学习怎么问问题,而不是学习答问题,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懂得去问问题,懂得怎样去掌握知识,就等于给了他一把钥匙,就能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不超过50个字)4.中国红十字会是我国政府官方组织的慈善机构,却因“郭美美事件,饱受讥议。下面是搜狐网对网民认捐态度的调查 态度所占比例 我不会把钱拿去给郭美美们买奢侈品66% 不会,善款支出运作方式不透明16% 很厌恶派捐以及道德教化的募捐方式8% 我不会通过任何机构捐款给灾区7% 会,红会机构设置全,备灾救灾能力强<3% (1)读了以上图表,你认为网友不愿捐款给红会的主要原因是: ▲。(不超过15字)(2分)(2)目前,红会急需做出哪些改变? ▲。(不超过20字)(3分)

杜牧集

杜牧集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记载杜牧一生的著名佳作,是非常有历史意义的。杜牧集目录 阿房宫赋 杜牧集卷一 望故园赋 感怀诗一首 晚晴赋 杜秋娘诗 郡斋独酌 张好好诗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 李甘诗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 送沈处士赴苏州李中丞招,以诗赠行 长安送友人游湖南 皇风 雪中书怀 雨中作

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 偶游石盎僧舍 独酌 过骊山作 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 惜春 池州送孟迟先辈 题池州弄水亭 重送 大雨行 题宣州开元寺 村行 赠宣州元处士 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 史将军 华清宫三十韵 杜牧集卷二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河湟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 李给事二首

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 东兵长句十韵 过勤政楼 题魏文贞 念昔游 秋晚与沈十七舍人期游樊川不至 早春阁下寓直,萧九舍人亦直内署,因寄书怀四韵 奉和白相公圣德和平,致兹休运,岁终功就,合咏盛明,呈上三相公长句四韵 今皇帝陛下一诏征兵,不日功集,河湟诸郡次第归降,臣获睹圣功,辄献歌咏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登乐游原 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战,中箭身死长句 送容州中丞赴镇 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亚列出领麾幢十韵 春申君 街西长句 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 读韩杜集 奉陵宫人 李侍郎于阳羡里富有泉石,牧亦于阳羡粗有薄产,叙旧述怀,因

献长句四韵 赠李处士长句四韵 少年行 送国棋王逢 重送绝句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早春寄岳州李使君。李善棋爱酒,情地闲雅 朱坡 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 自贻 题桐叶 自遣 李和鼎 沈下贤 赠沈学士张歌人 忆游朱坡四韵 朱坡绝句三首 长安秋望 出宫人二首 独酌 醉眠 不饮赠酒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情况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情况 检查表 项目名称《高句丽、渤海文化发展 及其关系研究》 批准号10&zd085 计划完成时间2015年12月 首席专家魏存成 责任单位吉林大学 填表日期2013年12月30日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2年9月

填表注意事项 1.该表可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108411646.html,“通知公告”栏中下载。 2.请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如实地填写表中的各项内容,并经项目责任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签署审核意见后,由各省(区、市)社科规划办或在京委托管理机构统一报送全国社科规划办。不得单独报送。 3.该表须同时报送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各一份。 4.表中所填内容将记入国家社科基金信誉档案,并作为划拨项目预留经费和审核结项的重要依据,同时在全国社科规划办网站予以公开。

一、研究计划执行情况(可加附页) 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计划的总体执行情况和各子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继2011、2012年之工作,2013年的研究进展比较顺利,原定计划总体得以执行,具体表现: 一、2013年共发表论文16篇,译文4篇,加上2011、2012年发表的22篇(其中有2篇,原来没有统计,本次补入),总计38篇论文(包括咨询报告),4篇译文(此属原定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工作中的一项,而且还将继续进行),已超过原定每个子课题每年发表一篇论文的计划。从论文内容来看,5个子课题分布也比较均衡。这些论文的撰写与发表,为5个子课题的研究进展和结项成果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二、关于结项成果的进展情况,前三个子课题的三本书、即高句丽文化研究、渤海文化研究、靺鞨文化研究,基本材料已收集完备,编写大纲也基本定型,专题研究正在有序进行,其中靺鞨文化研究已写出部分初稿。后两个子课题高句丽、渤海的文化关系及历史定位的研究,已发表的论文为结项论文集提供了部分选择。 三、原计划2013年举办的国内高句丽渤海文化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这是国内首次将高句丽和渤海结合在一起举办的学术会议,目前在进行该项研究的国内主要考古学者和部分历史学者50余人参加会议,收到会议论文及摘要30多篇,会议讨论热烈,受到各方好评。会议对于进一步加强高句丽、渤海的研究,对于本项目此后的顺利进展,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祝允明唐子畏墓志并铭阅读答案附翻译

祝允明唐子畏墓志并铭阅读答案附翻译 祝允明唐子畏墓志并铭答案附 唐子畏墓志并铭 [明]祝允明 子畏死,余为歌,往哭之恸。将葬,其弟子重请为铭。子畏, 余肺腑友,微子重且铭之。 子畏性绝颖利,度越千士。世所谓颖者,数岁能为科举文字,童髫中科第,一日四海惊称之。子畏不然,幼读书,不识门外街陌,其中屹屹,有一日千里气。不或友一人,余访之再,亦不答。一旦,以诗二章投余,杰特之志铮然。余亦报以诗,劝其少加弘舒,言万物转高转细,未闻华峰可建都聚。惟天极峻且无外,故为万物宗。子畏始肯可,久乃大契,然一意望古豪杰,殊不屑事场屋。 其父德广,贾业而士行,将用子畏起家,致举业,归教子畏, 子畏不得违父旨。德广常语人,此儿必成名,殆难成家乎?父没,子畏犹落落。一日,余谓之曰:子欲成先志,当且事时业;若必从己愿,便可褫襕幞,烧科策。今徒籍名泮庐,目不接其册子,则取舍奈何?子畏曰:诺。明年当大比,吾试捐一年力为之,若勿售,一掷之耳。即墐户绝交往,亦不觅时辈讲习,取前所治毛氏诗,与所谓四书者,繙讨拟议,祗求合时义。戊午,试应天府,录为第一人。己未,往会试。时傍郡

有富子,亦已举于乡,师慕子畏,载与俱北。既入试,二场后,有仇富子者,抨于朝,言与主司有私,并连子畏。诏驰敕礼闱,令此主司不得阅卷,亟捕富子及子畏付诏狱,逮主司出,同讯于廷,富子既承,子畏不复辩,与同罚,黜掾于浙藩,归而不往。或劝少贬,异时亦不失一命。子畏大笑,竟不行。放浪形迹,翩翩远游。扁舟独迈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蹔归,将复踏四方,得疾,久少愈,稍治旧绪。 其奇趣时发,或寄于画,下笔辄追唐宋名匠。既复为人请乞, 烦杂不休,遂亦不及精谛。且已四方慕之,无贵贱富贫,日诣门征索文词、诗画,子畏随应之,而不必尽所至,大率兴寄遐邈,不以一时毁誉重轻为取舍。 (节选自《明代散文选》)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父没,子畏犹落落落落:大方的样子 B. 若勿售,一掷之耳售:考中 C. 取前所治毛氏诗治:研究 D .逮主司出,同讯于廷逮:等到 6 .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唐子畏个性卓异的一项是(3分)

文言文《唐故歙州刺史邢君墓志 杜牧》阅读答案

文言文《唐故歙州刺史邢君墓志杜牧》阅 读答案 唐故歙州刺史邢君墓志 杜牧 亡友邢涣思讳群。牧大和初举进士第,于东都一面涣思,私自约曰:“邢君可友。”后六年,牧于宣州事吏部沈公,涣思于京口事王并州,俱为幕府吏。二府相去三百里,日夕闻涣思佽助并州,钜细合宜。后一年,某奉沈公命,北渡扬州聘丞相牛公,往来留京口。并州峭重,入幕多贤士,京口繁要,游客所聚,易生讥议,并州行事有不合理,言者不入,涣思必能夺之。同舍以为智,不以为颛;并州以为贤,不以为僭侵;游客贤不肖,不能私谕议以一辞。公事宴欢,涣思口未言,足未至,缺若不圆。某曰:“往年私约邢君可友,今真可友也。” 卢丞相商镇京口,涣思复以大理评事应府命。今吏部侍郎孔温业自中书舍人以重名为御史中丞,某以补阙为贺客,孔吏部曰:“中丞得以御史为重轻,补阙宜以所知相告。”某以涣思言,中丞曰:“我不素知,愿闻其为人。”某具以京口所见对。后旬日,诏下为监察御史。 会昌五年,涣思由户部员外郎出为处州。时某守黄州,

岁满转池州,与京师人事离阔,四五年矣,闻涣思出,大喜曰:“涣思果不容于会昌中,不辱吾御史举矣。”涣思罢处州,授歙州,某自池转睦,歙州相去直西东三百里,问来人曰:“邢君何以为治?”曰:“急于束缚黠夷。冗事弊政,不以久远,必务尽根本。”某曰:“邢君去缙云日,稚老泣送于路,用此术也。”复问:“闲日何为?”曰:“时饮酒高歌极欢。”某曰:“邢君不喜酒,今时饮酒且歌,是不以用繁虑而不快于守郡也?”复问曰:“日食几何?”曰:“嗜彘肉,日再食。”某凡三致专书,曰:“《本草》言是肉能闭血脉,弱筋骨,壮风气,嗜之者必病风。”数月,涣思正握管,两手反去背,仆于地,竟日乃识人,果以风疾废。舟东下,次于睦,两扶相见,言涩不能拜。语及家事,曰:“为官俸钱,事骨肉亲友,随手皆尽。盖壮未期病,病未期死,今病必死,未死得至洛,幸矣,妻儿不能知矣。” 大中三年六月八日,卒于东都思恭里,年五十。 (选自《樊川文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夕闻涣思佽助并州佽:帮助 B.急于束缚黠夷黠:狡猾 C.言涩不能拜涩:苦涩 D.盖壮未期病期:料想 答案C(涩:迟钝。)

石油战_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苏德战场_王绍章

169 石油战: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苏德战场 王绍章1李爽2 (1.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12;2.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高句丽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33) 摘要:苏德石油备战上的反差,是苏军在卫国战争初期作战失利的重要原因。遏制与反遏制,是贯穿苏德石油之争的一条主线。苏德石油发展空间的差异,对战争进程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卫国战争;苏联;德国;石油 中图分类号:K51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0246(2007)01-0169-03 石油的军事战略价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体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机械化的战争,石油的军事战略价值再度显现。苏联卫国战争中,石油因素对苏德战场的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 二战初期,德国依仗其机械化能力,编成突击集团,实施/闪电战0,战绩不凡。苏联卫国战争伊始,苏军的表现让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感到震惊。贝利亚的儿子有这样的回忆:/引起斯大林震惊的原因,并不是迄今为止的历史课本上所说的神话般的突然袭击,而是由于军队不能承受第一次打击。这一点斯大林无论如何没有想到。0[1]186 苏德石油备战上的反差,是苏军在卫国战争初期作战失利的重要原因。由于非常缺乏坦克和其他车辆的燃料,苏联飞行员和坦克手的技术素养逊于德国,/1941年头3个月,飞行员的飞行时间总共才9小时。头几次边境战斗表明,苏联坦克的寿命不强。它们平均出动共计1~3次,便失去战斗力。德国坦克则可出动攻击5~15次。苏联坦克的寿命之所以低,是因为坦克手训练不足。红星战车的乘员缺少驾驶经验。战前,给驾驶员规定的实际驾驶时间总共5小时,而在德国国防军中至少50小时。0[2]442-443苏联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德国却是个少油的国家,两者在战争初期的表现刚好相反。 变煤炭为石油的技术优势是德国石油的重要来源。到1940年,合成燃料产量占德国石油总供应量的64%。贝杰乌斯氢化法提供了德国航空汽油的95%左右。[3]399-401德国还通过/以战养战0的政策弥补自身的石油不足。二战爆发后,德国不能从海上得到石油,在欧洲大陆上能够到手的只有一个加油站,就是罗马尼亚。罗马尼亚油田提供了德国消费量的三分之一或更多。1由此,德军实施/闪电战0的底气更足。 苏联的燃料短缺是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所致。国内方面,苏联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20世纪20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俄罗斯石油战略效能的个案历史分析0(2005BS012)成果。 作者简介:王绍章(1969-),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中心)教师,博士。李爽(1977-),女,吉林农安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高句丽研究中心。 1[美]保罗#肯尼迪编,时殷弘等译:5战争与和平的大战略6,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第57页。来自罗马尼亚普罗耶什蒂油田的石油占德国石油进口总量的58%。见吴磊:5中国石油安全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章,第5页。本文主要参考了吴磊上引书第一章,第4)6页,下不标注。

一年级语文上册9字与拼音(二)《画鸡》作者介绍素材北师大版

画鸡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唐寅(yín),晋昌人。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3月6日),死于嘉唐寅像 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1月7日)。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在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时,楹联家陈志岁《纪念唐寅》联云:“画臻三昧境/梦觉六如身。”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 两岸峰青图(8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百美图》、《枯槎鸜鹆图》、《两岸峰青图》等绘画作品传世。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生平事迹 唐寅祖籍晋昌,即现在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她大约廿四岁的时候病逝。后来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场弊案的牵累而离去。后娶沈氏,或名九娘,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会试泄题案”详情:当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再加上由于徐、唐两人在京师的行动惹人注目,会试中三场考试结束,顷刻便蜚语满城,盛传“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户科给事华昶便匆匆弹劾主考程敏政鬻题。事连徐经、唐寅。明孝宗敕令程敏政毋阅题,其所录之卷,由大学士李东阳会同其他试官进行复审,结果证明徐、唐两人皆不在录取之中。鬻题之说,虽属乌有,但舆论仍喧哗不已。明廷为平息舆论,便着锦衣卫加以审讯,查无鬻题实据,最终以徐经进京晋见程敏政时曾送过见面礼;唐寅也因曾用一个金币向程敏政乞文,送乡试座主梁储,使两人均遭削除仕籍,发充县衙小吏使用。程敏政因此罢官还家。华昶因奏事不实,

2014年高考天津卷文言文文学徐君家传注解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4年高考天津卷文言文文学徐君家传注解试题答案解析译文【学生自学、教师讲评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文学徐君家传 [清]魏禧 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清俞正燮《癸巳存稿·释社》记载,官立社学学生有五等:学生亦曰廪生,一也;增广生,二也;附学生,三也;青衣附学生,四也;社学俊秀生,五也。①廪生,“廪膳生员”的简称。明代府、州、县学的生员最初每月都给廪膳,补助生活。名额有定数,明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廪米六斗。②增广生员,简称增生,与廪膳生员享受同等待遇,只是廪生有廪米有职责,增生无之,故增生地位次于廪生。③附学生员:明代正统元年,生员名额打破定数,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则称附学生员,省称附生。清代凡童生入学者皆称附生,即秀才。④青衣附学生:学政到任后第一年按临各地,在主持院试之前对生员进行考试,旨在检查其学习情况,府、州、县学的附生、增生、廪生均须参加,称岁考。岁考实行“六等黜陟法”,即将考试成绩评定为六等,根据成绩对生员的身份进行黜陟,如增生、附生补为廪生,廪生降为增生、附生等。此外,对成绩考列五、六等者,还有青衣和发社两种惩黜。着蓝衫本为生员身份的象征,“青衣”处分是让被惩生员改着青杉,曰“青衣”;“发社”即由县学降入乡社学;最严重的处分是革黜为民。⑤社学俊秀生:简称为社

生。这里的“社生”并非指社学学生,而是地方儒学中对岁考中劣等生员的一种处罚措施,即“发社肄业”,也就是将其发回学社重新学习。不过,这实际上只是处罚的一种名色而已,并非真的要发回社学)①。君天资英敏(聪慧而有卓识),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谨守诺言。矜:jīn,谨守,慎重)。里(乡里)有争,必造(到,去。梁启超《谭嗣同》:“径造袁所欲之法华寺。”)门征(争夺,争取。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曲直,君一言折(折服)之。家既落,君委曲(殷勤周至。《青泥莲花记》:“聂胜琼至,即弃冠栉,损妆饰,委曲事主母,终身和悦。”)以奉甘旨(ɡān zhǐ,美味的食品),故(所以)乡望公(对徐谦尊父亲的尊称)②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一切徭役皆身(亲自)经理(料理)之,不以科.(科派,摊派,分摊)兄弟。君之伯性刚卞(刚强急躁),君事之弥(更加。成语有“欲盖弥彰”)谨。季(指兄弟姐妹排行最后者,泛指弟弟。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群季俊秀,皆为惠连。”)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cìzhù,帮助。唐·杜牧《唐故歙州刺史邢君墓志铭》:“日夕闻渔思佽助并州,钜细合宜。”)。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指出头主管其事的人或头面人物)往往破家(耗尽家产。《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九回:“此男承嗣为王,赢氏的天下,便是吕氏接代,也不枉了我破家做下这番生意。”),君条(分条陈述)利弊上(呈报,呈送)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打拍子。后用来形容对别人的诗、文或艺术等的赞赏)曰:“此真读书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