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概述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概述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概述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概述

测量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期末复习知识点 测量学定义:研究三维空间中各种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和其分布的学科。 内容:测定, 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国家建设和科学研究使用。测设:把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通过野外测量的方法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测量工作基本内容1.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网 (2)高程控制测量2碎部测量: 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 距离—斜距、平距;角度—水平角、垂直角;高差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和基准面—铅垂线、大地水准面。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基准线—参考椭球面、法线。 我国统一采用的坐标系为“1980年国家坐标系”。 参考椭球体:一个非常接近大地体,并可用数学式表示几何形体,作为地球的参考形状和大小。它是一个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形成的形体, 故又称旋转椭球体。旋转椭球体由长半轴a(或短半轴b)和扁率α决定参数为:长半轴 a= 6378140m 短半轴b=6356755.3m扁率 α=1/298.257 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时,可把地球看作圆球,其平均半径 R =6371km 大地水准面:设想处于完全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向陆地和岛屿延伸所形成的闭合曲面。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形体。 绝对高程(海拔) :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相对高程: 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任意水准面的距离。高差: 地面上两点高程之差。 高斯投影坐标系的建立:x轴 —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 y轴 — 赤道的投影 原点O — 两轴的交点X轴向北为正,y轴向东为正。原理:高斯投影采用分带投影。将椭球面按一定经差分带,分别进行投影。特性:1、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长度不变。2、除中央子午线外,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并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投影后有长度变形。3、赤道线投影后为直线,但有长度变形。4、除赤道外的其余纬线, 投影后为凸向赤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5、经线与纬线投影后仍然保持正交。 6、所有长度变形的线段,其长度变形比均大于l。7、离中央子午线愈远,长度变形愈大。 6o带自首子午线开始,按6o的经差自西向东分成60个带。L。=6oN-3o(N为6o带的带号) 3o带自1.5 o开始,按3o的经差自西向东分成120个

工程测量知识点总结.关键考试知识点

名词解测量复习提要 考试形式:半开卷;开卷范围:手写A4纸一张。 第一章:掌握以下内容(不是名词解释)测量学、水准面、水平面、大地水准面、平面直角坐标、高程、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测量工作的程序、及遵循的原则、测量的任务、测量的基本工作。 第二章:高程测量的种类、水准原点、水准测量原理、水准仪的使用、、水准点的表示方法、水准路线的种类、水准测量方法{记录(2种)、计算、检核}、水准测量测站的检核方法、闭合、附合水准测量成果计算及精度要求、转点的作用。 第三章:水平角、竖直角测角原理、经纬仪的操作、测回法测水平角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及精度要求、竖直角仰、俯角代表的意义、竖直角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 第四章:测量工作所指距离的内容、直线定线定义及操作、钢尺量距方法、精度要求及计算方法。 第五章:直线定向内容、直线的基本方向、方位角的内容及取值范围、正反方位角的关系、方位角与象限角关系。方位角的计算。 第六章:误差产生原因、分类,评定精度的方法、算术平均数与真值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控制、控制测量、控制网的内容,平面控制测量的形式,导线布设形式、导线测量的外业内容,闭合、附合导线的内业计算及各自的精度要求,坐标正算、坐标反算。跨河流水准测量内容、三角高程测量的适应范围。 第八章:地形图涵盖内容、比例尺、纸上与地面距离的互换计算、地物的表示方法(4种)、地貌的表示方法(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平距)、会看典型的地貌、理解等高线的特征。测图前要做哪几项准备工作、视距测量公式、碎步测量测站上要做的工作、地形测量的记录、计算以及测量的原理。地形图的运用(掌握第项) 第九章:拨角法放线其转向角的计算及正负角的意义,纵、横断面图涵盖的主要内容。 第十章:圆曲线及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要素计算、主点测设及里程计算,用偏角法测设2种曲线如何进行碎步测量(内、外业)。 第十一章:测设的基本工作(水平角、高程、点位、坡度)先内业如何计算,后外业如何观测。 桥墩、桥台中心点(直线)测设的内业 抓住教材、作业及回忆实习整个过程(内、外业)去复习。 析 1.水准面:将海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时的海水面或与其平行的水面,称为水准面。 2.大地体:由地球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它代表了地球的自然形状和大小。 3.参考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非常接近的能用数学方程表示的旋转椭球体相应的规则曲面。4.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5.相对高程:地面点沿其铅垂线方向至任意假定的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相对高程。 6.高差:地面两点间的绝对高程或相对高程之差。

《计算机导论》期末考试试题

《计算机导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计算机系统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部分。 2.计算机中常用的字符编码有______和EBCDIC码。 3.一个比特(bit)由____个二进制位组成,一个字节由____个二进制位组成,每个ASCII 码由____个字节表示。 4.二叉树的每个结点至少包括三个域:_____、_____和_____。 5.堆栈是指用作数据暂存的一组寄存器或一片存储区,它的工作方式称为______。 6.用编译方法在计算机上执行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可分为两个阶段: _____和_____。 7.根据模型的设计方法不同,数据库系统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8.将___________、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统称为计算机的外部设备,简称外设。 9.提高计算机系统处理速度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增加处理的并行性,其途径是采用______、 ______和______等三种方法。 10.BASIC语言的赋值语句中,赋值号的左边必须是一个_____,而不应该是常量、函数或 表达式。 二、判断题(每题1.5分,共15分): 1.一般将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分为主机与外设两大部分。() 2.目前计算机中的运算器中不只有加法器,还有减法器。() 3.门电路用来寄存参与运算的二进制数,而触发器用来实现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4.并行性是指在同一时刻或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相同或不同的工作,只要在时间上互相重叠都存在并行性。() 5.计算机的硬、软件之间有固定不变的分界面。() 6.如果编译过程是多遍的,则其工作过程中除第一遍外,前一遍的工作结果将作为后一遍的输入信息。() 7.任何操作系统都必须设法预防死锁的发生,而当死锁一旦发生,必须能够检测到死锁并设法解除死锁。() 8.通常,文件系统允许一个逻辑记录占用几个物理块,但不允许一个物理块内存放多个逻辑记录。() 9.目前计算机中有加法器和减法器。() 10.单一连续分区法支持多道程序的运行。()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一台完整的微型机系统应包括()和软件系统。 A.微型机 B. 硬件系统 C. 存储器 D.主板 2. 将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17)10=(_______)2 A. 10000001 B. 00010001 C. 01000001 D. 10001000 3.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包括运算器和()。 A.控制器 B. RAM C. 主板 D. CPU 4. 软件系统由系统软件和()组成。

测量学复习提纲

测量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地形图: 2、视差: 3、导线测量: 4、系统误差: 5、大地水准面: 6、测量学: 7、坐标方位角: 8、归零差: 9、水平角: 10、绝对高程: 11、地物: 12、视准轴: 13、竖盘指标差: 14、相对高程: 二、填空题 1、自磁北方向的北端起时针量至某直线的角度,称为该直线的_____。 2、要求在图上反映地面上1m的精度,则所选图的比例尺不能小于_____ ______。 3、水准测量中,每一测站检核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整条水准路线的成果通过____来反映。 4、丈量AB、CD两段水平距离。AB往测为126.780m,返测为126.735m;CD往测为357.235m, 返测为357.190m,AB段往返丈量的相对精度为:____,CD段为:____,____段丈量更精确。 5、作为一台完好的水准仪,应满足的条件是:__ ___、____、_____。 6、已知A点经度为116o47ˊ,该点距中央子午线36.32km,该点在6o投影带的带号__,该点 位于中央子午线的_ _边,通用直角坐标是____ _____。 7、在测量工作中要遵循___、___以及___的基本原则。 8、单一导线有__ 、_____以及___三种布设形式。 9、测量误差来源有____ ___、____ ____、___ __。 10、水平角观测方法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用于两个以上目标方向的观测。 11、经纬仪用测回法进行水平角观测时,某一方向上盘左读数和盘右读数的关系理论上是相 差。 12、经纬仪十字丝板上的上丝和下丝主要是在测量时使用。

复习用(1)_计算机概论总复习练习题

计算机概论总复习 练习题 2010年12月

《计算机概论九讲》课程考核说明: 考核形式采用全部选择题,其中单选题80个,双选题20个。考试中用标准答题卡,用2B铅笔涂写。 《计算机概论九讲》复习知识点 第一讲知识点(25%) 计算机定义、冯诺依曼结构系统、存储程序原理、计算机硬件构成、计算机特点、计算机分类; 信息和数据、信息技术; 计算机发展历程、微处理器发展、我国计算机发展; 计算思维的概念 第二讲知识点(10%) 进制数的概念、十,二,八和十六进制数的表示和互相转换; 原码,反码和补码的概念、ASCII码的概念和ASCII表的内容; 汉字编码,标准,输入法和汉字字形表示; 常用图像文件格式、常用视频文件格式、常用音频文件格式; BMP图像文件容量计算、WAV音频文件容量计算; 声音数字化的过程、声卡还原MIDI声音的方法; 第三讲知识点(10%) 计算机基本结构、指令和指令的组成、指令的执行过程; 中央处理器及性能指标; 存储器系统、分类、容量表示、性能指标和常用存储设备; 常用输入输出设备、设备驱动程序;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配置; 常用术语:CPU,RAM,ROM,IDE,SCSI,USB等; 第四讲知识点(10%) 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操作系统的分类; 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操作系统的载入和启动; 常见的操作系统; 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 文件的表示,文件的类型和文件目录结构; 常见的文件类型:.exe .com .txt .doc .xls .ppt .pps .dot .pot .htm等; 第五讲知识点(5%) 软件的概念,软件的组成,软件的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信息数字化和可计算概念; 常用软件开发技术,网格计算和云计算; 常用应用软件; 软件的价值和版权概念; 第六讲知识点(5%)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pdf

信息管理学基础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 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 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 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 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 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 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 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 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 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 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1.数据:未经整理的、可被判读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样本等。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 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或计算机代码。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始于 对数据的接收,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和规则的解读。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的信息准备,即当接 收者了解物理符号序列的规律,并知道每个符号或符号组合公认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获取一组数据载 荷的信息,亦即数据转化为信息。数据+背景=信息 2.信息:在特定情况下经过整理的、表达一定意义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信号等。信息是数据 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3.知识:在信息这一原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见解、认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 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 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如下模式: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收者的知识。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在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取决于接收者的信息与知识准备。 信息只有同接收者的个人经验、信息与知识准备结合,也就是同接收者的个人背景整合才能转化为知识。信息+经验=知识。 可以认为,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而信息则是知识的原材料,数据涵盖范围最广,信息次之,知识最小。 4.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理解为相交或不相交,相关或不相关,三者具有独立内涵和典

测量学知识点总结

测量学知识点总结 预览: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测定、测设两部分内容 测定是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成果,将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规划设计及科学研究使用。测设(放样)是指用一定的测量方法,按要求的精度,把设计图纸上规划好的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标定在实地上,作为施工依据。 1954年北京坐标系,新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现用) 独立平面直角坐标:一般将坐标原点选在测区的西南角,使测区内的点坐标均为正值。一个城市只应采取一个统一的高程系统。 俩点间高差与高程起算面无关现逐步归算至全国统一的1985国家高程基准 1、地球的自然表面 2、地球的物理表面——水准面 3、地球的数学表面——旋转椭球体面铅垂线:重力的方向线称为铅垂线—基准线 水准面: 任何一点都与重力方向相垂直的面。或水在静止时的表面。 水平面: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 大地水准面: 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延伸而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测量基准面 地球椭球体: 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成的旋转椭球体,又称地球椭球体。 地面点位的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须由三个参数来确定,即该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投影位置(x,y)和该点的高程H。 测量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的区别:坐标轴不同;象限旋转顺序不同 地面点的高程(1)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简称高程,用H表示(2)相对高程: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3)高差:地面两点间的高程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高差有方向和正负。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平面坐标:半径10km范围内 ? 高程:影响大,一般超过200m即需改正测量工作的程序1、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2、碎部测量:以控制点为依据,测定控制点至碎步点之间的水平距离,高差及其相对于某一已知方向的角度来确定碎部点的位置。平面控制测量的形式:导线测量,三角测量,交会定点 测量工作的原则:1、在布局上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在精度“由高级到低级”,在程序上“先控制后碎部”.2、在测量过程中,遵循“随时检查,杜绝错误”的原则 测量的基本工作:测距离、角度、高差是测量的基本工作 距离、水平角、高差称测量三要素观测、计算、绘图是测量工作的基本技能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A、B两点间高差hAB为:hAB=a-b>0(B比A高)。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高差法:HB=HA+hAB 视线高法Hi=HA+a??转点作用:传递高程HB=Hi-b?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为水准仪,工具有水准尺和尺垫。组成:望远镜,水准器,基座水准仪的操作1、安置仪器2、粗略整平3、瞄准水准尺4、精确整平5、读数 视差:眼睛在目镜端上下移动有时可看见十字丝的中丝与水准尺影像之间相对移动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水准尺的尺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 消除的方法:依次调焦:目镜调焦使十字丝清晰;仔细地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直至尺像与十字丝平面重合。

计算机概论九讲复习资料

IP地址202.197.108.89属于C类网络,它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在IP地址A类的网络数为27,主机数为224。A类: 10.0.0.0~10.255.255.255 B类:172.16.0.0~172.31.255.255 C类:192.168.0.0~192.168.255.255在IP地址分类中C类的IP地址表示范围192.0.0.0—223.255.255.255。专业术语PPP的中文名称点对点协议。网络接口卡简称网卡,每个网卡都有唯一、固定的物理地址(48个二进位制,或12个十六进位制)通常称为MAC(介质访问控制)地址。1.数据结构答:数据结构是指具有一定结构(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区分为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逻辑关系,和物理(存储) 结构——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储结构。2.计算机病毒答:一种对系统运行产生危害(破坏数据和文件、耗用系统资源等)的计算机程序,这种程序具有传染(自我复制)能力。3.操作系统答:用于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资源和程序的运行,提高资源利用率,方便用户操作使用计算机的一组程序的集合。4.计算机网络答:用传输介质连接起来的具有自主运行能力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其主要用途是实现数据传输(交换)与资源共享。5.剪贴板答:由操作系统负责管理的一部分内存区域,用于在一个应用内部或不同的应用之间交换数据(相当于数据的中转站)。1、简要叙述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答:(1) 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2) 确定求解问题的算法(3) 编程(4)调试程序(5) 运行程序得到问题的结果。1第一台计算机ENIAC淡生于1946年,是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科学计算;信息管理;实时控制;办公、生产自动化;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电子商务;辅助制造(CAm);辅助设计(CAD)4二进制换算法则:将十进制转化为二进制时除二取佘;二进制转化为八进制时以三位为一组6计算机的系统的组成由软件系统和硬件 系统两部分组成7 硬件系统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控制器和运算器合成为中央处理器即CPU ,存储器主要有内存和外内之分;内存又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断电内容丢失的是RAM,外存主要有硬盘,软盘,光盘,移动存储器优盘8软件指在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各种程序及其有关的 资料。主要有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软件即实用程序(如WPS,OFFICE,PHOTOSHOP等)。10计算机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是计算机语言11显示器的分辩率是显示器一屏能显示的像素数目,是品价一台计算机好坏的主要指标。12打印机主要有针式打印机,喷墨式,激光打印机14计算机病毒是指: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通过非授权入侵而隐藏在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中,影响和破坏计算机的安全的程序;复制性,破坏性,隐藏性,传染性15常见的感染病毒特征:计算机启动比平时过慢,运行异常;有规律的发生异常信息;访问设备时长时间不响应或异常,如打印机不能联机,乱码等;磁盘空间突然变小,或不识别磁盘设备;程序及数据神秘丢失,文件名不能识别;显示莫名信息及异常显示;经常死机,重启,不能正常启动;可执行文件大小变化及不明来源的隐藏文件出现17上网必须的设备是调制解调器(MODEM),即将计算机识别的数字信号和电话线传输识别的模拟信号进行转化19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彼此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所以利用网络的最大目的是资源共享同时方便数据传输20按地理位置不同一般将网络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一般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和树型结构;硬件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分构成1. 运算器:计算机进行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的主要部件2. 控制器:从存储器中逐条取出指令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其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主存储器)和外存储器(辅助存储器)两种:PC的内存主要有ROM、RAM和Cache三种●ROM[只读存储器]只能读不能写,用来固化一些重要的系统程序●RAM[随机读写存储器]是PC的主存储器,做成内存条插在插座上。计算机一旦掉电,RAM中的信息全部丢失。目前配置一般有64MB、128MB、512MB或更高●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A. 为解决CPU速度[提高很越来越快]和内存速度[提高较慢]不匹配的瓶颈问题B. Cache是一种速度较高造价也较高的随机存储器,配在内存和CPU之间或两者分别配有C. 内存中的部分数据放在Cache中,CPU读写数据时,先访问Cache,不能满足时才访问内存,这样既可提高数据的存取速度,又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其他。软件是所有程序和文档的总和。指令是指示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基本指令的集合构成了计算机的指令系统。指令由两部分构成:操作码和操作数地址码。操作码规定计算机做何种操作;地址码指出参与操作的数据及操作结果所存放的位置(简单的地址码只有一个,复杂的可有两到三个)指令的种类:运算指令、传送指令、控制指令、输入输出指令、特殊指令。2.程序是指令的有序集合。3.程序设计语言(1)机器语言●以二进制代码表示的机器指令的集合。其是面向机器的程序设计语言●是计算机唯一能直接识别的语言。运行速度快,但难以记忆(2)汇编语言●用助记符号表示的语言。也是面向机器的程序设计语言(低级语言)●要将其翻译成机器语言才能执行(3)高级语言●接近人类自然语言的程序设计语言,其是面向过程的通用性很强的语言●也要将其翻译成机器语言才能执行。常用的有VisualC、VisualFoxPro、VisualBASIC、JAVA等(1)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控制与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及提供人机界面的程序的集合。操作系统主要功能: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2)语言处理程序:用汇编语言或高级语言书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源程序必须经过翻译处理才能转换成计算机可直接执行的机器语言程序,称为目标程序。语言处理(翻译)程序有三种:●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后执行的翻译程序●解释程序:将高级语言源程序逐句翻译、逐句执行的翻译程序●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源程序整个翻译成目标程序并连接再后执行的翻译程序(3)实用程序:也称为支撑软件,是机器维护、软件开发所必须6 、什么是网络操作系统?7.1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和使用是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7.1.1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1)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相互联接的、其目的在于实现资源共享的、独立自主的计算机的集合(2)网络的基本功能●合理分配和调剂系统资源●集中处理系统中数据信息●均衡负载,协同工作,分布式处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中央处理系统:运算器+控制器 硬件存贮器: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 外设:输入/输出设备,外存储器(软,硬,U,光)计算机系统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 统、网络通信管理程序 软件系统 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用户程序 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具有记忆、存储的功能 4、具有 逻辑判断的功能、5、具有自动处理的能力6、具有网络与通信的能力7、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电子管时代特点: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太多,元器件磨损率高,可靠性较差,运算速度不快,价格昂贵,体积庞大。晶体管时代特点: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效率高、发热少、功耗低等优点。集成电路时代:重量只有原来的1/100,体积与功耗减少到原来的1/300。计算机体积、质量、功耗大大减少,但运算精度和可靠性等指标大为改善。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计算机在存储容量、运算速度、可靠性及性能、价格比方面均比上一代有较大的突破。3、CPU主要由运算器与控制器组成,运算器主要完成对数据的运算,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4、硬盘虽然装在主机箱内,但它属于外存 5、将数字信号变换成便于在模拟通信线路中传输的信号称为调制; 6、磁盘处于写保护状态,那么磁盘中的数据可以读出,不能删改,也不能写入新数据 7、CD-ROM属于存储媒体 8、BBS是电子公告板 9、CPU处理的数据基本单位为字,一个字的字长为8个二进制位10、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统和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系统11、各种网络传输介质具有不同的传输速率和不同的传输距离 1、冯·诺依曼计算机基本思想: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采用二进制;存储程序。 2、衡量cpu的主要技术指标有主频、字长、外频与倍频、缓存等 3、存储系统的分层结构: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外存储器 4、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系统的软件 5、shell是外壳,通常是借助图形用户界面来实现与用户通信的。Kernel是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程序,包括文件管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内存管理程序。 6、BIOS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CMOS设置与BIOS设置的区别是在BIOS ROM芯片中有一个程序称为“系统设置程序”,通过BIOS设置程序对CMOS参数进行设置 7、操作系统的功能: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7、常见的操作系统:MS-DOS、windows、Unix、Linux、Mac OS 1、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总称。 软件 程序数据文档 源程序目标程序输入数据输出数据设计文档使用文档5、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总称。概念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一、名词解释 1、信息:狭义,是用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广义,本体论层次: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2、全信息: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语法信息: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 ;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 ;语用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3、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4、信息管理(狭义)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如分类、主题、代码、计算机处理等等)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广义)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5、信息交流就是社会活动中信息交流双方借助某种符号系统,利用某种传播渠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实现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行为。 6、知识组织是揭示知识单元(包括显性知识因子和隐形知识因子),挖掘知识关联的过程或行为,最为快捷地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知识或信息。(特征: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 7、信息服务(Information?Service)通过研究用户、组织用户、组织服务,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用户,最终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是用不同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一项活动。 8、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功能: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9、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 10、信息道德就是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使用者在信息活动中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符合社会一般要求的行为和伦理规范。 11、信息伦理是指人们从事信息生产、加工、分析、研究、传播、管理、开发利用等信息活动的伦理要求、伦理规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伦理关系。 12、信息政策是国家和社会组织为实现信息管理目标而规定的信息管理行为准则,是进行信息管理决策的指导方针,代表了国家和社会组织的基本管理思想,

现代测量学知识点汇总

工程测量学 一、名词解释(10×2=20分) 1、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在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和运营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 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科学。【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包括地面、地下、水下、空中) 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 科。】 2、赤道:赤道面与椭球面相截所得的曲线称之为赤道。【通过椭球中心且与椭球旋转轴正交的平面与 椭球表面的交线称为赤道。】 3、赤道面:通过椭球中心且与椭球旋转轴正交的平面称为赤道面。 4、水准面:处于静止状态的水面,其表面处处与铅垂线正交,这样由重力等位面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水准面。 5、大地水准面:用平均海水面代替海水静止时的水面,即平均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6、子午线:子午面与大地椭球面的交线称为子午线。 7、子午线收敛角:通过地面某点的真子午线北方向与其坐标北方向之间的夹角。 8、子午面:通过地球(或椭球)旋转轴的平面称为子午面。 9、大地纬度:通过地面某点法线与赤道面的交角,称为大地纬度。 10、大地经度:通过地面某点的子午面与起始子午面的夹角。 11、大地坐标:用大地经度L与大地纬度B表示地面点的坐标称为大地坐标。 12、地物:位于地面上的所有物体,统称为地物,地物分自然地物和人工地物。 13、地貌:它是地面高低起伏,凹凸不平的自然形态。 14、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高程。 15、海拔: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绝对高程。 16、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绝对高程。 17、相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任意水准面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程。 18、高差:地面上两点高程的差值,或两点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之差,称为高差。 19、等高距:相邻两条基本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20、等高线:等高线是指由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所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21、首曲线:按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称首曲线,又称基本等高线。 22、间曲线:为了显示首曲线表示不出的地貌特征,按1/2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间曲线,又称为半 距等高线,图上用虚线描绘。 23、计曲线:为读图时量算高程方便起见,每隔四根首曲线加粗描绘一根等高线,称为计曲线,又称加粗 等高线。 24、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 25、天顶距:视线与测站点天顶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天顶距。 26、竖直角:测站点至目标点的视线与同一竖直面内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称为竖直角。 27、水平角:空间相交两直线之间的夹角在水平面上投影叫水平角。【地面上一点至任意两个目标的方向 线垂直投影到水平面上所成的角称为水平角。】 28、高度角:目标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竖直夹角。 29、方位角:自基本方向线的北端起顺时针量至某直线的角度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30、坐标方位角:以坐标北方向作为基本方向线,顺时针方向到某一方向线的水平角度,称之为坐标方位角。 31、水准点:只用水准测量测其高程而不测量其平面坐标的测量控制点叫水准点。 32、导线:将相邻控制点用直线连接而构成的折线,称为导线。 33、闭合导线:从一个已知点出发,经过一系列导线点后又回到该已知点上,这种导线形式叫闭合导线。 34、附合导线:由一个已知点出发,经过一系列导线点最后附合到另外一个已知点上。 35、支水准路线:从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开始,沿一条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最后既不回到原水准点上,也

摄影测量学考试知识点汇编

摄影测量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像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 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的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2、光圈号数 :相对孔径的倒数 3、景深 :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 4、超焦点距离:当物镜向无限远物体对光时,不仅远处的物体构象清晰,而且在离开物镜 不小于某一距离H 的所有物体,其构象都很清晰,这个距离H 就称为超焦点距离或称为无限远起点 5、视场: 将物镜对光于无穷远,在焦面上会看到一个照度不均匀的明亮圆。这个直径为 ab 的明亮圆的范围称为视场 6、视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视场直径所张的角2α。 7、像场 :在视场面积内能获得清晰影像的区域 8、像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像场直径所张的角2β。 像主点:摄影机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 11、航向重叠 :沿飞行方向上相邻像片所摄地面的重叠区。 12、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的重叠 主光轴 :通过诸透镜光轴的轴 主点: 主平面与光轴的交点 13、摄影基线 :相邻像片摄影站(投影中心)之间的空间连线。 15、内方位元素 确定物镜后节点和像片面相对位置的数据。 16、外方位元素 确定摄影摄影机或像片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焦点 平行光轴的投射光线经物镜后产生折射,该折射线与光轴的交点。 17、像片倾角 航摄仪光轴与通过物镜中心的铅垂线所夹的角称为像片的倾斜角 19、像片旋角 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像片的旋 偏角 20、倾斜误差 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节点 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角u 和u ′相等时,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点。 21、投影差 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22、摄影比例尺 航摄相片上某一线段构成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水平距离之比。 23、像片控制点 为联系地面与相片而测定地面坐标的像点。 相对孔径 物镜焦距与有效孔径之比 25、左右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x 坐标之差 26、上下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Y 坐标之差 27、核点 基线延长线与左、右像片的交点k 1、k 2称为核点 28、核线 核面与像片的交线称为核线 29、核面 通过摄影基线S 1S 2与任一地面点A 所作的平面W A 30、投影基线 两摄站的连线 31、像片基线 指相邻两张像片主点的连线 3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即在一条航带几十条像对覆盖的区域或由几条航带几百哥像对构成 的区域内,仅仅由外业实测几个少量的控制点,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平差 解算出摄影测量作业过程中所需的全部控制点及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33、空间后方交会 就是利用地面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值反求像片外方位元素 ()()()()(){} 2332233213322232332 1[]Z X Y X Y Y Y X X X Z Y X X Y Z X Y Y X Z X Y X Y =-+-+-+-+--

计算机概论考核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概论考核知识点 考核知识点需计算的有:存储容量,进制数转换,源码反码补码,ASCII表,IP地址, 子网IP地址,图像和音频存储容量。 第一部分计算机概述 1.计算机的发展史: 乔治.布尔----英国数学家。完善了二进制理论,创立了逻辑代数理论(布尔代数); 冯.诺依曼----美国数学家,是一位科学天才。明确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思想,确立了近代计算机的逻辑结构(称为计算机之父); 克劳德.香农----美国著名数学家、计算机学家、信息理论的先驱。创立了信息论、通讯数学理论和开头电路理论。 莱布尼兹----德国数学、物理和哲学家,是一位科学天才。提出了二进制运算思想,用0和1两个数字来描述现实世界的状态; 图灵----美国数学家,是一位伟大的计算机科学家。提出了近代数字计算机的数学模型(图灵机),最早提出了“存储程序”概念,设计了“图灵测验”,来验证计算机是否能思考。第一台计算机诞生1946.2(“埃尼阿克”) 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46年至58年电子真空管 第二代58年至64年电子晶体管 第三代65年至71年集成电路块 第四代72年至目前大规模集成电路块 计算机工作原理:由冯?诺依曼提出的存储程序原理。 2.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1)硬件系统: 中央处理单元(CPU)=控制器+运算器 存储器(内存)RAM+ROM RAM----随机读写存储器 ROM----只读存储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外存储器 磁盘(软盘A:(母盘)B:硬盘C:…Z:) 光盘CD-ROM CDW CDRW DVD 移动硬盘, 优盘 磁带 存储容量:字节B KB MB GB TB 8个二进制位(bit)为一个字节B(Byte) 1KB=210 B=1024B 1MB=210 KB=1024KB 1GB=210 MB=1024MB 1TB=210 GB=1024GB 请计算一下: 一个容量为250GB的硬盘可存放50万字的书多少本?(一个汉字占二个字节 B) (2)软件系统: 软件的含义:由人事先编制好的一组指令(程序),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外 存储器上,使用时先装入后运行,一个程序或若干个程序形成一个软件。

摄影测量学考试知识点汇总

摄影测量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像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 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的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2、光圈号数?:相对孔径的倒数 3、景深 :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 ? 4、超焦点距离:当物镜向无限远物体对光时,不仅远处的物体构象清晰,而且在离开物镜不 小于某一距离H 的所有物体,其构象都很清晰,这个距离H就称为超焦点距离或称为无限远起点 5、视场:?将物镜对光于无穷远,在焦面上会看到一个照度不均匀的明亮圆。这个直径为ab 的明亮圆的范围称为视场 6、视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视场直径所张的角2α。 ? 7、像场?:在视场面积内能获得清晰影像的区域 ? 8、像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像场直径所张的角2β。 像主点:摄影机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 11、航向重叠?:沿飞行方向上相邻像片所摄地面的重叠区。 ? 12、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的重叠? 主光轴?:通过诸透镜光轴的轴? 主点: 主平面与光轴的交点 13、摄影基线?:相邻像片摄影站(投影中心)之间的空间连线。 15、内方位元素 确定物镜后节点和像片面相对位置的数据。? 16、外方位元素 确定摄影摄影机或像片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焦点 平行光轴的投射光线经物镜后产生折射,该折射线与光轴的交点。 17、像片倾角 航摄仪光轴与通过物镜中心的铅垂线所夹的角称为像片的倾斜角 19、像片旋角 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像片的旋 偏角? 20、倾斜误差 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节点 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角u 和u ′相等时,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点。 21、投影差 ?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22、摄影比例尺?航摄相片上某一线段构成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水平距离之比。 23、像片控制点? 为联系地面与相片而测定地面坐标的像点。 相对孔径 ?物镜焦距与有效孔径之比 25、左右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x 坐标之差 26、上下视差?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Y 坐标之差 27、核点 基线延长线与左、右像片的交点k1、k 2称为核点 ? 28、核线 核面与像片的交线称为核线 29、核面?通过摄影基线S 1S 2与任一地面点A所作的平面W A?? 30、投影基线?两摄站的连线? 31、像片基线?指相邻两张像片主点的连线 3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即在一条航带几十条像对覆盖的区域或由几条航带几百哥像对构 成的区域内,仅仅由外业实测几个少量的控制点,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平 差解算出摄影测量作业过程中所需的全部控制点及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 素 ()()()()(){}2332233213322232332 1[]Z X Y X Y Y Y X X X Z Y X X Y Z X Y Y X Z X Y X Y =-+-+-+-+--

计算机导论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导论知识点总结 指令系统:一台计算机中所有指令的的集合,它是表征一台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微型计算机中,控制器的基本功能是指令的操作数。 USB总线是以串行方式传输数据。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相互独立的计算机的集合,其主要目的是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计算机病毒: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由程序和数据结构组成的大型系统软件,它负责计算机的全部软硬件的资源分配,调度和管理,控制各类程序的正常执行,并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的环境。 高速缓冲储存器(Cache):位于cpu和内存之间的储存器,其 特点是速度快,目的是是储存器的速度与cpu的速度相匹配。 总线:若干信号线的集合,是计算机各部分之间实现信息传递的通道。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指具有一定的结构(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主要研究数据的各种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以及对数据的各种操作。 进程:一个程序(或者程序段)在给定的工作空间和数据集合上的一次执行过程,它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程序计数器:由若干位触发器和逻辑电路组成,用来存放将要执

行的指令在储存器中存放地址。 机器指令: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可由cpu直接执行。 cpu主要的技术指标: 1.字长:cpu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 2.主频:cpu内部工作的时钟频率,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 3.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以访问储存器的容量,不同型号cpu的总线宽度不同,因而可使用的内存的最大容量也不同。 4.数据总线宽度:决定了cpu与内存,I/0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 5.高度缓冲:可以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存储器,它先于内存,与cpu交换数据。 6.指令系统:指令的寻址方式越灵活,计算机的处理能越强。 7.机器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越短,机器性能月好。 计算机硬件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储存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总线)组成 1.运算器:主要完成算数运算和逻辑运算。 2.控制器:实现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操作的控制,实现对整个运算过程的有规律的控制。 3.储存器:是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的部件,可以分为主存储器(也称内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4.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是实现计算机系统与人(或者其他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设备。输入设备将外界信息转化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