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题复习课程

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题复习课程

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题复习课程
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题复习课程

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

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光反应与暗反应;

2、C3途径与C4途径;

3、光系统;

4、反应中心;

5、光合午休现象;

6、原初反应;

7、磷光现象;

8、荧光现象;

9、红降现象;10、量子效率;11、量子需要量;12、爱默生增益效应;13、PQ循环;14、光合色素;15、光合作用;16、光合作用单位;17、反应中心色素;18、聚光色素;

19、激子传递;20、共振传递;21、解偶联剂;22、水氧化钟;23、希尔反应;24、光合磷酸化;25、光呼吸;26、光补偿点;27、CO2补偿点;28、光饱和点;29、光能利用率;30、光合速率;31、C3-C4中间植物;32、光合滞后期;33、叶面积系数;34、共质体与质外体;35、压力流动学说;36、细胞质泵动学说;37、代谢源与代谢库;38、比集转运速率(SMTR);39、运输速率;40、溢泌现象;41、P-蛋白;42、有机物质装载;43、有机物质卸出;44、收缩蛋白学说;45、协同转移;46、磷酸运转器;47、界面扩散;48、可运库与非运库;49、转移细胞;50、出胞现象;51、生长中心;52、库-源单位;53、供应能力;54、竞争能力;55、运输能力。

二、缩写符号翻译

1、Fe-S;

2、Mal;

3、OAA;

4、BSC;

5、CFl-Fo;

6、NAR;

7、PC;

8、CAM;

9、NADP+;10、Fd;11、PEPCase;12、RuBPO;13、P680,P700;14、PQ;

15、PEP;16、PGA;17、Pn;18、Pheo;19、PSP;20、Q;21、RuBP;22、RubisC(RuBPC);23、Rubisco(RuBPCO);24、LSP;25、LCP;26、DCMU;27、FNR;28、LHC;29、pmf;30、TP;31、PSI;32、PSII。

三、填空题

1、光合作用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在该反应中,CO2被还原,H20被氧化;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是在叶绿体间

质中进行的;光反应是在类囊体膜(光合膜)上进行的。

2、在光合电子传递中最终电子供体是H20,最终电子受体

是NADP+。

3、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当ATP及NADPH形成后,光能便转化成了活跃的化学能;当碳水化合

物形成后,光能便转化成了稳定的化学能。

4、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在反射光下观察呈红色,在透射光下观察

呈绿色。

5、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因素主要有光、温度、水

分、矿质营养和O2。

6、P700的原初电子供体是PC,原初电子受体

是Fd,原初反应的作用中心包括原初电子

供、受体、中心色素。

7、双光增益效应说明光合作用可能包括两个光系

统。

8、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功能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所以类囊体亦称为光合膜。类囊体膜上的四种主要复合物是PSI、

PSII、Cytb6/f和ATP酶四类蛋白复合

体。

9、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大步骤,从能量角度看,第一步完成了光能向活跃化学能的转变,第二步完成了活跃化学能向稳定化学能的转变。10、真正光合速率等于表观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和。

11、PSⅠ复合物的颗粒,直径是100,在类囊体膜

的外侧,其作用中心色素分子

为P 700。PSⅡ复合物的颗粒,直径是

175 ,在类囊体膜的内侧,其作用中心色素分子为P 680。

12、光反应包括原初反应和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

化,暗反应指的是碳素同化作用。

13、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

递和光能转变成电能三步反应,此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膜上。

14、光反应是需光的过程,其实只有原初反应过程需要光。

15、光合磷酸化有下列三种类型:非环式光合磷酸化、环式光合磷酸化和假环式光合磷酸化,通常情况下以非环式光合磷酸化占主要地位。

16、小麦和玉米同化二氧化碳的途径分别是 C 3和

C 4途径,玉米最初固定二氧化碳的受体

是PEP,催化该反应的酶是PEP 羧化

酶,第一个产物是草酰乙酸,进行的部位是在叶肉细胞。小麦固定二氧化碳受体

是RuBP,催化该反应的酶是RuBP 羧化

酶,第一个产物是 3 –磷酸甘油酸,进行的部位是在叶肉细胞。

17、光合作用中产生的O2 来源于H 2 O。

18、50 年代由卡尔文等,利用同位素示

踪和纸谱色层分析等方法,经

过10 年研究,提出了光合碳循环途径。

19、光合作用中心包括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原初电子供体和原初电子受体。

20、PSⅠ的作用中心色素分子是P 700,PSⅡ的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是P 680 。

21、电子传递通过两个光系统进行,PSⅠ的吸收峰

是700nm,PSⅡ的吸收峰

是680nm。

22、光合作用同化一分子二氧化碳,需

要2个NADPH+H + ,需

要 3 个ATP ;形成一分子葡萄糖,需

要12个NADPH+H + ,需

要18个ATP 。

23、光反应形成的同化力是

ATP和NADPH+H +。

24、光合作用电子传递途径中,最终电子供体是

H 2 O,最终电子受体

是NADP +。

25、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包括原初反应和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两大步骤,其产物是ATP、NADPH+H +、O 2,该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26、卡尔文循环中五个光调节酶是RuBP羧化

酶、NADP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FBP 磷酸酯酶、SBP 磷酸酯

酶和Ru5P 激酶。

27、CAM 植物光合碳代谢的特点是夜间进行CAM途径,白天进行C3 途径。鉴别CAM 植物的方法有夜间气孔张

开和夜间有机酸含量高。

28、C3 植物的CO 2 补偿点是50 μmol/mol左

右,C4 植物的CO 2 补偿点是0~

5 μmol/mol,CO2 补偿点低说明PEP 羧化酶

对CO2 的亲和能力强。

29、景天科酸代谢途径的植物,夜间吸收CO 2 ,形成草酰乙酸,进一步转变成苹果酸,贮藏在液泡中,白天再释放出CO 2 ,进入卡尔文循环,形成碳水化合物。

30、C4 植物是在叶肉细胞中固定CO 2 ,形成四碳化合物,在维管束鞘细胞中将CO 2 还原为碳水化合物。

31、C4植物同化CO 2 时PEP 羧化酶催

化PEP和CO 2生

成OAA。RuBP 羧化酶催

化RuBP和CO2生

成PGA。

32、光呼吸的底物是乙醇酸,暗呼吸的底物通常是葡萄糖,光呼吸发生在叶绿体、过氧化

体、线粒体三个细胞器中,暗呼吸发生在线粒体细胞器中。

33、光呼吸的底物是乙醇酸,主要是在RuBP 加

氧酶催化下生成的。

34、许多植物之所以发生光呼吸是因为RuBP 羧化酶- 加氧酶(Rubisco )酶,既是羧化酶,又

是加氧酶。

35、光呼吸的底物是在叶绿体细胞器中合成的,耗O 2 发生在叶绿体和过氧化体两种细胞器中,而二氧化碳的释放发生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细胞器中。

36、光合碳循环的提出者是卡尔文,化学渗透假说的提出者是米切尔,双光增益效应的提出者是爱默

生,压力流动学说的提出者是明希。

37、高等植物同化CO 2 的途径有C3、

C4 和CAM 代谢途径,其

中C3途径为最基本最普遍。因为只有此途径能产

生糖。

38、农作物中主要的C3 植物有小麦、大

豆、棉花等,C4 植物有玉

米、甘蔗、高

粱等。

39、RuBP 羧化酶—加氧酶在CO 2 /O 2 比值

高条件下起羧化酶作用,在CO 2 /O 2 比值

低条件下起加氧酶作用。

40、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光照、温度、水

分、CO2 和矿质营养等。

41、发生光饱和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光反应不能利用全部光

能和暗反应跟不上。

42、光合作用三个最突出的特点是H2O 被氧化到O2 水

平、CO 2 被还原到糖的(CH 2 O )水

平、同时伴有光能的吸收,转换与贮

存。

43、根据光合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不同,可将其分为反应中

心色素和聚光(天线)色素。

44、植物的光合产物中,淀粉是在叶绿体中合成的,而蔗糖则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45、C4 植物的Rubisco 位于维管素鞘细胞中,而PEP 羧化酶则位于叶肉细胞中。

46. 光合色素经纸层析后,形成同心圆环,从外向内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47. 叶绿素提取液与醋酸共热,可观察到溶液变褐色,这是由于叶绿素转变为去镁叶绿素,如果再加些醋酸铜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变翠绿色,这是由于形成了铜代叶绿素。

48、提取叶绿素时,加入CaCO3 是为了保护叶绿素不被破

坏。

49、用红外线CO2 分析仪测定光合速率时,如果采用开放式气路,就需要测定气路中气体的流速,如果采用封闭式气路,则需要测定气路中气体的体积。

50、用红外线CO 2 分析仪以开放式气路测定光合速率时,除了测

定CO 2 浓度下降值外,还需要测定气体流速、叶室温度和叶面积。

51、用红外线CO 2 分析仪能够测定的生理指标有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呼吸速率、光补偿点等光饱和点

(或CO 2 补偿点,CO 2 饱和点,表观量子产额)。

52、在叶绿素的皂化反应实验中,可观察到溶液分层现象:上层是黄色,

为苯溶液,其中溶有胡萝卜

素和叶黄素;下层为绿色,为乙

醇溶液,其中溶有皂化的叶绿素a 和皂化的叶绿素b。

53、用红外线CO 2 分析仪测定光合速率的叶室,按照其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密闭式、气封式和夹心式。

54、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在反射光下观察呈红色,在透射光下观察呈绿色。

四、选择题

1、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对可见的吸收峰主要是在()。

A、红光区;

B、绿光区;

C、蓝紫光区;

D、蓝紫光区和红光区。

2、类胡萝卜素对可见光的最大吸收带在()。

A、红光;

B、绿光;

C、蓝紫光;

D、橙光。

3、光对叶绿素的形成有影响,主要是光影响到()。

A、由δ- 氨基酮戊酸→原叶绿素酸酯的形成;

B、原叶绿素酸酯→叶绿素酸酯的形成;

C、叶绿素酸酯→叶绿素的形成;

D、δ- 氨基酮戊酸→叶绿素形成的每一个过程。

4、光合产物主要以什么形式运出叶绿体()。

A、G1P ;

B、FBP ;

C、蔗糖;

D、TP 。

5、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来源于()

A、CO 2 ;

B、H 2 O ;

C、CO 2 和H 2 O ;

D、

C 6 H 12 O 6 。

6、Calvin 循环的最初产物是()。

A、OAA ;

B、3-PGA ;

C、PEP ;

D、GAP 。

7、C3 途径是由哪位植物生理学家发现的?()

A、Calvin ;

B、Hatch ;

C、Arnon ;

D、Mitchell 。

8、C4 途径中穿梭脱羧的物质是()。

A、RuBP ;

B、OAA ;

C、PGA ;

D、苹果酸和天冬氨酸。

9、光合作用中合成蔗糖的部位是()。

A、细胞质;

B、叶绿体间质;

C、类囊体;

D、核糖体。

10、光合作用吸收的CO 2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 2 达到动态平衡时,此时外界的CO 2 浓度称为:()。

A、光补偿点;

B、光饱和点;

C、CO 2 补偿点;

D、CO 2 饱和点。

11、下列四组物质中,卡尔文循环所必的是()。

A、叶绿素,胡萝卜素,O 2 ;

B、叶黄素,叶绿素a,H 2 O ;

C、CO 2 ,NHDPH+H +,ATP;

D、叶绿素b,H 2 O,PEP 。

12、光呼吸测定值最低的植物是()。

A、水稻;

B、小麦;

C、高粱;

D、大豆。

13、维持植物生长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

A、等于光补偿点;

B、高于光补偿点;

C、低于光补偿点;

D、与光照强度无关。

14、CO 2 补偿点高的植物是()。

A、玉米;

B、高粱;

C、棉花;

D、甘蔗。

15、在达到光补偿点时,光合产物形成的情况是()。

A、无光合产物生成;

B、有光合产物积累;

C、呼吸消耗= 光合产物积累;

D、光合产物积累>呼吸消耗。

16、具备合成蔗糖、淀粉等光合产物的途径是()。

A、C3 途径;

B、C4 途径;

C、CAM 途径;

D、TCA 途径。

17、光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有()。

A、谷氨酸;

B、丙氨酸;

C、丝氨酸;

D、酪氨酸。

18、C4 植物固定CO 2 的最初受体是()。

A、PEP ;

B、RuBP ;

C、PGA ;

D、OAA 。

19、类胡萝卜素对光的吸收峰位于()。

A、440~450 nm ;

B、540~550 nm ;

C、680~700 nm ;

D、725~

730 nm 。

20、叶绿体间质中,能够提高Rubisco 活性的离子是()。

A、Mg 2+ ;

B、K + ;

C、Ca 2+ ;

D、Cl - 。

21、提取光合色素常用的溶剂是()。

A、无水乙醇;

B、95% 乙醇;

C、蒸馏水;

D、乙酸乙酯。

22、进入红外线CO 2 分析仪的气体必须是干燥的气体,常用的干燥剂是()。

A、碱石灰;

B、硅胶;

C、氯化钙;

D、碳酸钙。

23、从叶片提取叶绿素时,为什么需要加入少量CaCO 3 ?()

A、便于研磨;

B、增加细胞质透性;

C、防止叶绿素分解;

D、利于叶绿素分解成小分子。

五、是非题

1、叶绿体色素都能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2、叶绿素的荧光波长往往比吸收光的波长要长。(√)

3、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水的光解。(×)

4、在光合电子传递链中,最终电子供体是H2O 。()

5、所有的叶绿素a都是反应中心色素分子。(×)

6、PC是含Fe的电子传递体。(×)

7、高等植物的气孔都是白天张开,夜间关闭。(×)

8、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是在间质中进行的。(×)

9、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具有叶绿体。(×)

10、Rubisco 在CO2浓度高光照强时,起羧化酶的作用。(√)

11. CAM植物叶肉细胞内的苹果酸含量,夜间高于白天。(√)

12、一般来说CAM植物的抗旱能力比C3植物强。(√)

13、红降现象和双光增益效应,证明了植物体内存在两个光系统。(√)

14、NAD + 是光合链的电子最终受体。(×)

15、暗反应只有在黑暗条件下才能进行。(×)

16、植物的光呼吸是在光照下进行的,暗呼吸是在黑暗中进行的。(×)

17、只有非环式光合磷酸化才能引起水的光解放O 2 。(×)

18、光合作用的产物蔗糖和淀粉,是在叶绿体内合成的。(×)

19、PEP 羧化酶对CO 2的亲和力和Km 值,均高于RuBP羧化酶。(×)

20、C3植物的CO2受体是RuBP ,最初产物是3-PGA 。(√)

21、植物的光呼吸是消耗碳素和浪费能量的,因此对植物是有害无益的。(×)

22、植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光合作用提供的。(×)

23、水的光解放氧是原初反应的第一步。(×)

24、光补偿点高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25、测定叶绿素含量通常需要同时作标准曲线。(×)

26、观察荧光观象时用稀释的光合色素提取液,用于皂化反应则要用浓的光合色素提取液。(×)

27、红外线CO 2分析仪绝对值零点标定时,通常用纯氮气或通过碱石灰的空气。(√)

28、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提高CO 2浓度时,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也随之提高。(√)

六、简答题

1、如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O2是来自H2O而不是来自CO2?

2、植物的叶片为什么是绿色的?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呈现黄色和红色?

3、简要介绍测定光合速率的三种方法及原理。

4、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大致分为哪三大步骤?

5、光合作用电子传递中,PQ有什么重要的生理作用?

6、光合磷酸化有几个类型?其电子传递有什么特点?

7、高等植物的碳同化途径有几条? 哪条途径才具备合成淀粉等光合产物的能力?

8、C3途径是谁发现的?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作用是什么?

9、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的调节方式有哪几个方面?

10、在维管束鞘细胞内,C4途径的脱羧反应类型有哪几种?

11、简述CAM植物同化C02的特点。

12、氧抑制光合作用的原因是什么?

13、作物为什么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

14、追施N肥为什么会提高光合速率?

15、分析植物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16、作物的光合速率高产量就一定高,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7、为什么说CO2 是一种最好的抗蒸腾剂?

18、把大豆和高粱放在同一密闭照光的室内,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19、如何证明C3途径CO2的受体是RuBP,而CO2固定后的最初产物是3-PGA?

20、糖浓度与能量供应状况如何调节有机物质的运输?

21、植物激素如何调节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

22、何谓源-库单位?为什么在有机物质的分配问题上会出现源-库单位的现象?

23、叶片中制造的有机物质是如何装载到韧皮部筛管分子的?有哪些证据证明有机物质的装载是一个主动过程?

24、机物质的分配与产量的关系如何?

25、为什么“树怕剥皮”?

26、“三蹲棵”在生产上有何意义?

27、一株马铃薯在100天内块茎增重250克,其中有机物质占24%,地下茎韧皮部横截面积0.004cm2,求同化物运输的比集运量。

七、论述题

1、试评价光呼吸的生理功能。

2、C4植物比C3植物的光呼吸低,试述其原因?

3、论述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和措施有哪些?

4、请说明测定光呼吸的原理。

5、试述环境因素对有机物质运输的影响?

6、试述收缩蛋白学说与细胞质泵动学说的主要内容,这两个学说主要解决了运输方面的哪些问题?

7、试述作物产量形成的库-源关系。

8、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分配的规律如何?

9、何谓压力流动学说?实验依据是什么?该学说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10、试绘制一般植物的光强-光合曲线,并对曲线的特点加以说明。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说明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容 通过完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同时知道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 2、教材分析——地位、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初中生物课程又是承担这一重要任务的主要学科课程之一。“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中的“生态系统”,第二单元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了解作为消费者,赖以生存的食物能量归根结底来自绿色植物—生产者。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为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打下理性知识的基础。本节课以光合作用中的一个经典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有机物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探究,建立光合作用的模型,掌握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选择实验材料等规则,进而能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领悟科学精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3、知识体系 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 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光合作用的定义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4、编写意图 本节从海尔蒙特的实验入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有机物从哪里来”,通过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使学生知道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大自然生产了有机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生物之一,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包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还利用图片、表格、生动的文字创设发现解决问题的情境,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并完成探究活动,学生从不同的侧面获得科学方法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探究活动渗透对绿色植物的爱,激发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使教学容的组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设计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2、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方法。 能力目标:1、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及科学探究精神;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的探究行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金鱼藻,大烧杯,碳酸氢钠溶液,清水,玻璃管,橡皮 塞,短颈漏斗,木条,火柴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实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2、做出假设如果改变绿色植物生长环境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那么其放出氧气的量就会发生改变。 制定计划材料用具金鱼藻,大烧杯,碳酸氢钠溶液,清水,玻璃 管,橡皮塞,短颈漏斗,木条,火柴等。 实验步骤: 按照P66页图2.1-13安装实验装置。甲烧杯内,注入碳酸氢钠溶液;乙烧杯内, 注入等量的清水。在玻璃管的正中间部位做上标记。观察并记录:(P67表) 实施计划1、将甲、乙两个实验装置放在同样地光照处。 2、各小组观察实验现象,填写记录表。 3、小组之间交流实验记录,分析实验数据。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合成有机物的原料。 表达交流:1、各小组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2、你们组的实验结论于其他组的相同吗?如有不同,请分析原因。

注意事项:在实验前引导学生分析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是否唯一,对照组的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反思: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植物生理学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名词解释 温室效应:透过太阳短波辐射,返回地球长波辐射,地球散失能量减少,地球变暖 光合膜:光合作用中光能吸收和电子传递过程都是在类囊体的膜片层上进行,因此类囊体膜也称为光合膜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荧光寿命很短。是由于Chl分子吸收光能后,重新以光的形式释放所产生的。 磷光现象:在暗处叶绿素会发出弱光,磷光的寿命为10-2~103秒 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光化学反应;在类囊体膜上进行(光→电) 电子传递和光和磷酸化:光能经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在类囊体膜上进行 碳同化:CO2固定于还原,在间质进行 集光色素(天线色素):吸收和传递光能,不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合色素,大部分Chl a 中心色素:少数特殊状态的Chl a,吸收集光色素传递而来的激发能后,发生光化学反应引起电荷分离的光合色素 光合单位:指在光饱和条件下吸收、传递和转化一个光量子到作用中心所需要协同作用的色素分子 诱导共振:是指当某一特定的分子吸收能量达到激发态,在重新回到基态时,使另一分子变为激发态 光化学反应:指中心色素分子受光激发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作用中心包括原初电子供体、原初电子受体、和作用中心色素组成 量子产额:每吸收一个光量子所同化的CO2分子数(或释放的氧分子数) 红降现象:小球藻能大量吸收波长>690nm的长波红光,但光合作用的效率很低的现象 双光增益效益(爱默生):红降出现,如果加入辅助的短波红光(650nm)则光合效率大增,并且比这两种波长单独照射的总和还要高的现象 光合链:光合链是类囊体膜上由两个光系统和若干电子传递体,按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依次排列而成的电子传递系统 PQ质体醌(质醌):担负着传递氢H+和e-的任务 PC质蓝素(质体菁):含铜蛋白质,PSI的远处电子供体 Fd铁氧还蛋白:把电子传给FNR后还原NADP为NADPH,或把电子传给Cytb6进行环式光合电子传递。此外,Fd还在亚硝酸还原,酶活化等方面具有多种功能。PQ穿梭:在光合电子传递过程中PQ使间质间H+不断转入类囊体腔,导致间质pH上升,形成跨膜的质子梯度 光合电子传递途径:绿色植物光下催化ADP形成A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 水光解与氧释放(希尔反应):离体叶绿体(类囊体)加到有适宜氢受体A的水溶液中, 照光后立即有O2放出,并使氢受体A还原 PSP光合磷酸化:光下叶绿体在光合电子传递的同时,使ADP和Pi形成ATP的过程 质子动力势:ATP形成的动力 同化力:光合作用前两阶段结束形成活跃的化学能ATP和NADPH合称为同化力 C3途径:指光合作用中CO2固定后的最初产物是三碳化合物的CO2同化途径 C4途径:固定CO2后的出产物是OAA(四碳二羧酸),固称该途径为C4途径 光呼吸:高等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下吸收O2放出CO2的过程(底物:乙醇酸) 光合速率(强度):每小时每平方分米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或氧气量来表示 光合能力:指在饱和光强、正常CO2和O2浓度、最适温度和高RH条件下的光合速率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学习,分析并掌握其原料、条件、产物、场所和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重点: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场所 难点: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 导入: 师:出示 1、生态系统中,人们把植物称为什么?为什么? 2、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 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问题1,阅读资料思考柳苗生长之谜中的问题。 新课推进: 一、探究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师;出示 (一)思考题 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 2、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两部分在实验中各有什么时候作用? 3、你怎样解释在酒精溶液的绿叶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的实验现象?

4、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片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二)模拟实验动画:“探究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生:结合查阅教材内容和观看实验过程的动画,独立思考和解决上述问题。 师:出示问题答案并纠正学生的误区。 (三)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 师:结合视屏过程引导生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 生:完成P54表格。 二、植物光合作用及其场所 (一)、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 师: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植物的绿色和光合作用有什么关系的?有机物的“加工厂”主要分布在植物体的哪一器官? 生:阅读教材P55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利用水绵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场所实验过程,思考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场所。 师:出示恩吉尔曼实验过程图片并讲解并补充讲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为二氧化碳和水。 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并完成对P56胡萝卜、仙人掌、银边春藤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的辨别。 (二)观察叶片和叶绿体的结构 师:出示叶片结构和叶绿体结构图。 生:通过观察图片感受叶片和叶绿体结构。

苏科初中生物七上《植物的光合作用》word教案 (1)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4.1 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在进行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场所的活动后,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主要器官是叶,从光合作用的场所这一角度了解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2)理解“光合作用”这一核心概念的公式和含义。 2. 能力目标 (1)学习从观察植物图片发现并提出光合作用场所的问题,尝试对众多的问题进行分析整合、寻找问题的关键。 (2)由制定探究计划中对实验材料的巧妙选择,学习如何控制唯一变量、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 (3)学习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所做的探究活动及所得到的结论,在反思与总结中加深对叶的结构和光合作用场所的认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深刻认识到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认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2)通过“课外延伸”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利用所学探究技能探究生活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有序的开展探究光合作用场所活动,通过提出并分析问题、制定计划中的控制变量、实施实验并得出结论、反思探究、归纳探究等活动,学习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置对照实验等科学探究的方法,揭示叶绿体才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使学生深刻理解“光合作用”这一核心概念。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置对照、反思探究、归纳探究,学习提出问题、设置对照试验等探究方法与技能;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主要器官是叶,进而正确理解“光合作用”这一核心概念的公式和含义。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光合作用相关实验报告

实验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及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因素探究实验 实验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原理: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中色素不止一种,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这样,最终不同的光合色素会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 二.实验目的: 1.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2.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 三.实验材料、试剂及器材: 1.实验材料:菠菜、暴马丁香、生菜、稠李树叶 2.实验试剂:无水乙醇、层析液(由20份在60-90。C下分馏出来的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93号汽油、二氧化硅和碳酸钙。 3.实验器材:干燥的定性滤纸、试管、棉塞、烧杯、试管架、研钵、玻璃漏斗、盖玻片、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天平、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 四.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 (一)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研磨法)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分别称取、剪碎菠菜、暴马丁香、生菜5g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碳酸钙、10mL酒精。快速、充分研磨。 根据叶绿体中的色素在乙醇中溶解的特性,用无水乙醇可将色素从叶片中提取出来,过滤后收集滤液(将研磨液迅速倒入三层滤纸的一侧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塞紧备用。 2.制备滤纸条 将干燥过的定性滤纸剪成6 cm×l cm的条,一端剪去两角,距该端lcm处用铅笔画一条极细的横线。传统做法: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画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线,待干燥后再重复画2~3次。改进做法:用盖玻片蘸取少量滤液直接压在铅笔线上,重复2次。 - 3.色素分离------纸层析法 将干燥后的三个植物的滤纸条画线一端朝下放入有少许(2~3mL)层析液的烧杯中。 4.观察层析后,取出滤纸条,烘干后观察色素分离情况。 5.整理、洗手。

光合作用实验设计

生物一轮复习:光合作用实验设计学案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海尔蒙特实验结论: 2、普里斯特利实验结论: 3、萨克斯实验 实验步骤:暗处理(目的:) (自变量:) (目的:) (检验产物:) 实验现象: 结论: 变式实验: 某生物小组利用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呈白色)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不透光的黑纸片从上下两面遮盖在图中C处;用装 有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透明 塑料袋将部分枝叶密封。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 后,摘下叶片M、N,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③将叶片M、N放入装有某溶液的烧杯里,隔水加热,脱 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④把经过脱色的叶片放入清水中漂洗。 ⑤将漂洗后的叶片放在培养皿里,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 ⑴实验前将植株放到黑暗环境中的目的是。 ⑵实验中用于脱色的某溶液是。 ⑶滴加碘液后,发现只有B处变成蓝色,A、C、D处均未变蓝色。则 比较A、B两处,可以说明。 比较B、C两处,可以说明。 比较B、D两处,可以说明。 4、恩格尔曼实验(课本P100) 问题探讨: 1、恩格尔曼为什么采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 2、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甲组要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 实验结论:

5、美国鲁宾和卡门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第一组向植物提供,释放氧气是 第二组向植物提供,释放氧气是 结论: 6、卡尔文循环 用标记CO2,探究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课本P97) 1、实验原理:提取原理 分离原理: 2、方法步骤: ①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二氧化硅的作用:,碳酸钙 ②制滤纸条 ③滤液画线 ④色素分离:(层析液不要没过滤液细线,且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⑤观察结果: 3、问题探讨: (1、春夏叶片为什么是绿色?而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变黄? (2、为什么秋天叶子会变成红色? (3、大棚种植蔬菜所用的薄膜为什么一般采用无色透明的? 4.知识拓展:其他与色素有关的知识 ?1、____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 ?2、叶绿素的合成都需要_____的催化。 ?3、_______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 ?4、__________中的色素通常与光合作用无关。 处理 A B C SiO2(少量)+ + + CaCO3(少量)-+ + 95%乙醇(10毫 + -+ 升) 蒸馏水(10毫升)-+ -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和实验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和实验,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同时本节中又有重要的科学方法教育内容,如学习设计探究实验,控制单一实验变量,利用对照实验结果得出科学实验结论。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光合作用的产物 一、设计思路: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和实验,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同时本节中又有重要的科学方法教育内容,如学习设计探究实验,控制单一实验变量,利用对照实验结果得出科学实验结论。利用学生的乐于动手实验的特点,引导组织学生,积极进行讨论交流设计探究实验,本节课利用探究实验的几个步骤作为主线,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从中获得探究实验设计的经验,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归纳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的结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知道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能力方面:会利用探究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灵活运用对照实验的方法。 3、情感方面: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树立利用实验的方法探求知识。 三、教学重点:

1、设计探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的实验; 2、设计“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的探究方案。 四、教学难点: 1、设计探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的探究方案。 2、探究实验的实验操作过程。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讲解法。 六、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经过暗处理和光照以后的叶子、酒精灯、大小烧杯、三角架及石棉网、培养皿、碘液 七、课件设计思路: 利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为主线贯穿始终。 八、教学过程: (一)运用生活事例,引出学习课题 很高兴和同学们共同探讨生物的奥秘。大家请看大屏幕:屏幕上所展示的

光合作用探究公开课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萧县中学宏新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节的教学设计 萧县中学宏新 设计说明: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生记住这段历史和结论,而是要将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方法整合其中,充分应用二手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重走科学家之路,体验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的过程和探索的精神。本案例中,用二手资料探究光合作用发现的科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过程,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又可以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并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能力。 一、设计思想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学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发现史的探究性学习是实现此课程基本理念的极为有效的载体,生物学史能够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意发展三方面教育融合起来,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经典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好素材。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照本宣科介绍几个科学家的实验,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不能调动,要通过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再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本课教学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经典实验为探究的载体,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作为探究的背景,以真正理解探究过程和实验设计策略并学以致用为中心目标,采用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从“课外”到“课堂”再到“课外”的开放式思想。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第高中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二部分容“光 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第一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本册教材第五章介绍了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四节是对细胞的能量来源进行探讨,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的新代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必修一的重点容之一。 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本节课的容是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学习的基础上,主要介绍普利斯特利、、英格豪斯、梅耶、萨克斯、鲁宾和卡门、卡尔文等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的研究。课文还结合卡尔文等科学家的实验,介绍了同位素标记法这一生物科学领域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这些经典实验归纳得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这些容能利用科学史的“故事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科学家三百多年的研究历程体会到科学发现的艰难;重温先人勇于探索的过程,懂得实验是探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事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创新精神;可以从光合作用经典实验中学习到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智慧,培养实验设计能力;还能感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实验设计的巧妙,新技术、新理论的发现和综合应用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从中也可以深切体会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特别是物理、化学技术的使用对生物学起到的推动作用,再一次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理念;在科学

植物光合作用教案设计

植物光合作用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3)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技能目标: (1)能够按照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实验。 (2)通过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3.情感目标: (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生物素质。(2)培养学生更加关爱大自然,关爱绿色植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难点: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释放出氧气的实验操作。 三、教学准备: 1.把两株蚕豆植株提前一昼夜放到黑暗处。 2.准备实验必需的器材。 3.视频:(1)植物生长需要阳光;(2)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4、FLASH:(1)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3)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4)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5)光合作用方程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植物生长需要阳光(2个)。 [引言]:绿色植物是一个巨型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在光照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料生产出产量巨大的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那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什么呢? [讲述]:让我们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自学]:实验的操作步骤。 2.进行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思考题]: (1)对叶片为什么要暗处理? (2)对叶片为什么要遮光?怎样遮? (3)遮光后为什么又照光? (4)酒精脱色到什么程度?脱色的目的是什么? (5)第一次漂选的目的是什么? (6)根据呈现的不同颜色能判断叶在光下制造的是什么物质吗? (7)第二次漂洗的目的是什么? (8)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全班交流,共同理解实验的理论基础,学生讨论时巡回指导,进行指点。[播放FLASH]: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 [实验]: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以四人为一小组把课前处理过的蚕豆按操作步骤实施。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省获奖教案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内容。 第4节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两大部分,其中“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这部分内容往往被许多老师在上课时一带而过,并未加以重视。事实上,光合作用探究过程中的经典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好素材,为后面众多的实验打下一个良好的感知基础,也为讲述光合作用的原理、过程做好知识铺垫。 因此,“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不容忽视。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技能性目标: 尝试分析实验、设计实验。 情感性目标: 1.关注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 2.体验科学发现的艰难和科学家们的智慧力量,确立进行科学研究的欲望和信心。 [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真正领悟探究实验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并很好地运用到设计实验中。 [教学方法] 探究与发现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为主线,遵循科学家的探索思路,通过对几个经典实验的讨论分析,采取“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从中领悟科学探究的原则和一般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利用视频动画、录像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直观感性的认识;通过学生课前设计表格、角色扮演、代表介绍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活动,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确定实验方案,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并同步板书,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总反应式中的各个部分;通过课堂实验设计,及时加深巩固本节课所学习、涉及到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产生与发展是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限制的,并通过一些具体的数据:500多次、300多年,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上的每一项发明和发现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探索者的辛勤劳动,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说生物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众多生物学家不计个人名利为科学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奋斗史,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也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

有关光合作用实验设计类习题-2019年文档

有关光合作用实验设计类习题 一、如何判断光合作用是否进行及光合速率大小光合作用是否进行及光合速率大小.可根据以下几个指标来确定。 1.以生成物淀粉作为光合作用的指标。原理为淀粉与碘液或碘蒸气变蓝色。当用淀粉的生成作为反应指标时,须先对实验叶片进行饥饿处理.再作相关实验。在对实验后的叶片处理之前。应该对叶片用热的酒精处理脱去绿色.以避免对实验现象的干扰。 2.用生成物氧气作为光合作用的指标。此法常见于水生植物。通过确定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目作为定量确定光合作用速率的指标。 3.以反应物作为光合作用的指标。通过测定仪器可以测定空气中的CO2,通常用单位时问单位面积叶片吸收的CO2量作为表示光合作用进行的光合速率。若实验测得的有CO2吸收或放出的量时.此时的光合作用速率就是净光合速率。 4.用叶圆片上浮快慢作为光合作用的指标。用打孔器取得大小一样的叶圆片放人试管,用真空泵抽去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巾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叶片下沉到试管底部。然后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根据叶圆片上浮的速度来比较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上浮的叶圆片数目作指标比较。也可以用上浮一定数目的叶圆片所需时间的平均值作指标。 5.用溶液的pH变化作为光合作用的指标。将水生植物或叶片放入溶液中进行光合作用时,由于光合作用吸收利用CO2,因此溶液的pH升高。如果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放出的CO2溶于水中,从而使其pH下降。 例1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O℃时相等如图。 B.光照相同时间,在2O℃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初中一年级]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实验报告

[初中一年级]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实验报告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小组 实验时间实验地点 方案评分指导教师 教师评分过程、结果评分 一、提出问题: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二、作出假设: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三、小组实验设计(突出创新点): 采用水浴锅进行隔水加热,避免了课本实验装置的不安全因素。四、实验目的: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五、实验器材: 课本必备的材料用具小组设计需要的材料用具盆栽天竺葵、黑纸片、别针、盆栽黑纸片、别针、酒精酒精(70%-80%),碘液、小(70%-80%),碘液、小烧杯、大烧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网、镊子、火柴、清水、防火培养皿、火柴、清水、防火培养皿、防防火湿布等。另外,配备水浴锅、大 火湿布等。红花叶等 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正确使用酒精灯: (1)检查灯芯,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许使其平整;(2)检查酒精量,灯里酒精应大于灯容积的1,4,少于2,3;(3)禁止事项: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烧另一盏酒精灯,不可用嘴去吹灭,不要碰倒酒精灯。 2、正确使用水浴锅: 工作时,按要求接通电源,开启电源开关,按下调温按钮(调温到100?),待红灯灭,绿灯亮表示恒温。水温高,注意安全。 七、实验步骤: 课本实验步骤小组实验步骤 1、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1、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昼夜;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2、用黑纸片把叶 片的一部分从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射; 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的纸片; 遮光的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用水浴锅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色; 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变成黄色; 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观察叶片发生了什么变化。 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 液,观察叶片发生了什么变化。 八、实验记录: 实验文字记录实验作品展示(用胶水张贴)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名词解释 1. C3途径 2. C4途径 3. 光系统 4. 反应中心 5. 原初反应 6. 荧光现象 7. 红降现象8. 量子产额9. 爱默生效应 10. PQ循环11. 光合色素12. 光合作用 13. 光合单位14. 反应中心色素15. 聚光色素 16. 解偶联剂17. 光合磷酸化18. 光呼吸 19. 光补偿点20. CO2补偿点21. 光饱和点 22. 光能利用率23. 光合速率 二、缩写符号翻译 1. Fe-S 2. PSI 3. PSII 4. OAA 5. CAM 6. NADP+ 7. Fd 8. PEPCase 9. RuBPO 10. P680、P700 11. PQ 12. PEP 13. PGA 14. Pheo 15. RuBP 16. RubisC(RuBPC) 17. Rubisco(RuBPCO) 18.TP 三、填空题 1. 光合作用的碳反应是在中进行的,光反应是在中进行的。 2. 在光合电子传送中最终电子供体是,最终电子受体是。 3.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当形成后,光能便转化成了活跃的化学能;当形 成后,光能便转化成了稳定的化学能。 4. 叶绿体色素提取掖液在反射光下观察呈色,在透射光下观察呈色。 5. P700的原初电子供体是,原初电子受体是。 6. 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功能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所以类囊体亦称为。 7. 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来自于。 8. 与水光解有关的矿质元素为。 9. 和两种物质被称为同化能力。 10. 光的波长越长,光子所持有的能量越。 11. 叶绿素吸收光谱的最强吸收区有两个:一个在,另一个在。 12. 光合磷酸化有三种类型:、、。 13. 根据C4化合物和催化脱羧反应的酶不同,可将C4途径分为三种类型:、、。 14. 一般来说,正常叶子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分子比例为;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 分子比例为。 15. 光合作用中,淀粉的形成是在中,蔗糖的形成是在中。 16. C4植物的C3途径是在中进行的;C3植物的卡尔文循环是在中进行的。 17. 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只有在细胞中形成淀粉。 四、选择题 1. C3途径是由谁发现的?( ) A.Mikhell B.Hill C.Calvin D.Hatch 2. C4途径是由哪位植物生理学家发现的?( ) A.Calvin B. Hatch and Slack C.Emerson D.Hill 3. 光合产物主要以什么形式运出叶绿体?( )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

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场所,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②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进一步明确生物圈中的人和动物与绿色植物的密切关系,生发保生物、爱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三、教学难点: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文导入 1、创设问题情境:动物和人每天需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得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而植物则没有摄食现象,那么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营养物质吗? 2、学生产生疑问: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是怎么来的? 二、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推测得出结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源于土壤”。 (一)海尔蒙特实验(比利时科学家、1648年)

1、海尔蒙特实验图片 2、学生讨论: ①海尔蒙特的实验是对哪一权威的挑战? 回答要点:海尔蒙特的实验是对亚里士多德的经验推测的挑战。 ②柳树真的只需要水就能长大吗?你认为海尔蒙特忽视了哪个重要因素? 回答要点:不能;海尔蒙特忽视了空气对柳树长大的作用。 ③我们可以怎样使在自然环境中无法观察到的空气成分的变化间接的表现出来? 回答要点:①想法把由于植物生长而引起成分发生变化的那部分空气与外界的空气隔开;②验证空气成分有没有发生变化(怎样设计?)。 (二)普利斯特利实验(英国科学家、1771年) 1、普利斯特利实验图片: 2、学生讨论: ①人们严格按照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要求重复他的实验,有的能成功,有的失败,你认为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要点:与实验过程中植物有没有接受光照有关,有则成功,否则失败。 ③你认为可以怎样进一步实验? 回答要点: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过程中增加阳光这一实验条件。 3、介绍英格豪斯的改进实验(结论:光在植物更新空气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三)萨克斯实验(德国科学家、1864年) 1、分析萨克斯实验(实验视频): ①现象记录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分析与设计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分析与设计 主讲教师:毕诗秀 一、光合作用发现历程中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思想 1、1864年,德国萨克斯(Julius von Sachs) 暗处理的目的: 实验的自变量: 实验目的: 实验结论: 2、1880年,美国恩格尔曼(C. Engelmann) 实验结论:在光下进行,产生 3、基于光合细菌光合作用的研究 1930年,Van Niel 发现某些光合细菌在光照下,可利用CO2、硫化氢进行细菌光合作用,在产生有机物的同时,产生单质硫,但不释放氧气。 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物、产物仔细比较,提出假设: 光合作用产生的来自于水 4、1941年美国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实验结论: 5、卡尔文循环 1945年,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检测14C在不同中的出现顺序,寻找14C的转变途径,于1954年阐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变成有机物的途径,即卡尔文循环。 二、典型例题 1.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⑴甲同学利用新鲜的玉米绿色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在滤纸上出现了四条清晰的色素带,其中呈黄绿色的色素带的位置和名称。 ⑵该同学改变层析液组成后继续进行实验,滤纸条上只出现了黄、绿两条色素带。他用刀片裁出带有色素带的滤纸条,用乙醚分别溶解条带上的色素,浓缩后用一分析仪器检测,通过分析色素溶液的 来判断条带的色素种类。 ⑶实验结束几天后,乙、丙两同学发现部分预留叶片已变黄。乙同学认为这是由于叶片中某些色素降解所造成的,丙同学则认为某些色素含量增加。根据所学知识,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来判断两个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述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2.将一株绿色植物置于密闭锥形瓶中,如图甲所示。在连续60分钟监测过程中,植物一段时间以固定的光照强度持续照光,其余时间则处于黑暗中,其他外界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得瓶内CO2浓度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据此分析可知

植物光合作用-科学教案

课题:植物的光合作用 所用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2、能够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3、掌握植物光合作用相关实验探究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4、了解光合作用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 1、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影响因子的分析 2、与植物光合作用相关联的综合题 授课时间: 教学方法:讲解与练习结合,先理解后应用,培养计算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知识点梳理】 1.植物的光合作用 (1) 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2)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3)光合作用的实质 ①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 程叫做植物的光合作用。注:光合作用属于新陈代谢中的同化作用(合成代谢).......... 。 ②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步骤:取材——暗处理——遮光——取叶——脱色——漂洗——滴碘液——冲洗——观察 注意事项:a 、暗处理的目的: 。 b 、脱色的目的: 。 实验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 实验结论:a 、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 b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③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实验结果:带火星的细木条插入试管内............ 能重新燃烧起来,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④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⑤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原料 条件 产物 【小试牛刀】 光 叶绿体

【例题1】植物光合作用的器官是() A.茎B.叶C.叶绿体D.细胞 【例题2】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A.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例题3】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 A.整个植物体B.绿色的叶片 C.所有绿色的部分D.只有茎和叶 【例题4】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主要是() A.阳光和氧气B.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C.阳光和温度D.阳光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例题5】绿色开花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其中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依次是() A.氧和有机物、光能和叶绿体、水和无机盐 B.二氧化碳和水、光能和叶绿体、氧和有机物 C.光能和叶绿体、二氧化碳和水、氧和有机物 D.水和无机盐、二氧化碳和水、氧和有机物 【例题6】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常用的植物是() A.松树B.天竺葵C.仙人掌D.胡萝卜 【例题7】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 A.光照强度较弱B.红光及蓝紫光比例较低 C.湿度较高D.温度较高 【例题8】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生活细胞都进行光合作用 B.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C.绿色植物只有光合作用没有呼吸作用 D.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例题9】在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运输的方向和部位是() A.自上而下、导管B.自上而下、筛管 C.自下而上、导管D.自下而上、筛管 【例题10】为了充分发挥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种植农作物时要() A.种稀一些,以便能最充分地接收阳光 B.越密越好,以便100%地利用阳光 C.能种多密就多密,根据各人的习惯决定 D.合理密植,尽量充分利用阳光 【例题11】下列不是植物光合作用意义的是() A.作为其它生物生活的能量来源 B.可以散热降温 C.为其它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 D.维持大气中碳-氧的平衡 【例题12】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透明、密闭).在阳光下,你预测数天后植物生长最茂盛的是() 【能力提升】

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设计之令狐文艳创作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设计 令狐文艳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阐明绿色植物产物和原料及条件。知道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通过探究实验设计思路的培养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3、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师生互补,良好学习氛围的培养;对科学知识探索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 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 教学难点 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的准备:酒精灯、酒精、三脚架、石棉网、镊子、广口瓶、瓶塞、凡士林、蜡烛、大玻璃罩、长颈漏斗、试管、玻璃管、三角烧瓶等) (2)选择健壮的天竺葵在暗处放置24小时后,选择适当的叶片用黑纸片进行上下遮盖。 (3)首先学生分实验小组,选出组长,实验员,发言人,填写实验记录单。

教学手段:实验设计,动手操作,教学课件。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讨论,看书自学,动手实验,及时练习落实知识,教师参与,适时引导。 教学程序 一、情景激疑: 教师讲述:小草为什么能够长大,我们吸的氧气从何处来?我们呼的二氧化碳又去了哪儿? 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同学们能从老师讲的提出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吗? 学生提问,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教师总结:人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从外界摄取的,植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植物自己制造的吗?这是一个生物学问题。怎样研究呢? 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二、实验探究 出示课件: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 1、提出问题: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吗?教师引导学生作出假设,注意强调“光下”这个条件。 2、作出假设:首先教师应解释假设的设定,就是对下一步实验过程的简单概述。然后让学生假设。 如果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那么不在光下就不形成淀粉。(注意学生思维的训练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随时注意学生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

光合作用测定实验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姓名:张晓伟学号:10101910115 班级:01 时间:2012.10.22 1、实验目的和意义: 熟悉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法测定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比较同种植物成熟叶片,幼叶; 同种植物不同部位的叶片,及不同植物相似部位的叶片的测量结果。 2、实验分析 ECA型光合测定仪是利用先进的单片机技术对相应的CO2浓度、湿度、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等传感器,进行信号采集,经模数(A/D)转换处理数据,可显示光合速率(Pn),蒸腾作用(Tr),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阻抗(SR)等,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进行活体测定,多数据测定,且进行野外测量时便于携带。 3、实验器材和试剂: 3.1实验仪器:ECA-PB04025光合测定仪 3.2实验材料:田间有代表性的植物叶片或叶片发育完全的活体植物 4、实验步骤: 4.1打开主机前后面板上的电源,气泵开关,打开前面板的开关ON。 4.2按照屏幕提示,按数字键选择——中英文菜单、数据保存、用户设置、测量方式(默认单叶闭路)等内容。 4.3核对测量参数系统容积为测量系统的空气容积,包括叶室,气管及内部测量系统的容积,本系统标称为0.25L;间隔时间为系统内部自动采集的间隔时间,C3植物,设为3s;C4植物,设为2s;作物叶子在夹室夹紧后见光部分的面积为测定面积,本机标准叶室透光窗口的面积为11cm2,为叶子夹满时应输入实际值。 4.4测定状态界面操作调零——把仪器后面板上的旋钮切换到调零状态,当屏幕显示的CO2浓度值大于0时,将调零旋钮逆时针方向调到001,为0时,顺时针调到001,然后把旋钮切换到测量的状态,每次重新开机都要调零。 4.54.5 测量打开叶室,手柄轻轻摆动,待CO2浓度稳定后开始操作。 夹紧叶片,把透光口对准阳光(获得PAR最大值),C 值平稳下降时按“ENT 键”进行数据采集,屏幕上第一行中间的采集时间显示0s,然后按设置开始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