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5八年级物理上册3.3 汽化和液化教案

5八年级物理上册3.3 汽化和液化教案

3.3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3)理解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其乐于探索自然中的物理规律。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汽化和液化的相关知识。

2难点:利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为生活服务。

●教学器材:

杯、水、温度计、酒精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课文里的“想想做做”,教师先演示:用一塑料袋装一些酒精,

把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了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清楚看到塑料袋里的酒精不见了,而塑料

袋却马上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塑料袋瘪了,袋里又

有酒精了。这时学生自然产生“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 么塑料

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等一系列的疑问,从

而引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 物质存在有哪三种状态?这些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上一节

我们主要学习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这一节我们来学习液态和气

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什么是汽化?汽化有哪两种方式?

2 什么是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生活中哪些蒸发现象?

3 什么是沸腾?沸腾时液体的温度变化规律如何?

沸腾前后气泡怎么变化?沸腾有何条件?

4 沸腾和蒸发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 什么是液化?使气体液化的办法有哪些?

6 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你知道多少?

(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过程)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固态 液态 气态 升华 凝华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2 蒸发:

(1)概念: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的高低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③液体表面空气流的通快慢

(3)利用蒸发知识为生活服务实例:

①应用蒸发吸热制冷。

手背上擦酒精,擦酒精的部位感到凉快;夏天在地上洒水降温;人

体出汗,扇风扇觉得凉快;夏天狗伸出舌头降温。

②利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加快蒸发:

晒衣服时,展开是增大液体的表面积,晒在通风处是加快液体表面

空气的流动,晒在有太阳的地方是增加液体的温度,使衣服快干。

③利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减慢蒸发:

墨水有瓶盖,减小液体的表面积的同时阻止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通。

④解释生活现象:

有油比较多的汤冷得比较慢,因为油阻挡了汤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

3 沸腾:

(1)概念:

温度达到沸点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腾时液体的温度变化规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实验:

①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温度有什么变化规律?气泡怎么变化?

②猜想和假设:引导学生合理猜想和假设。

③设计实验: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拟定试验计划。

(课本中的那个装置一定要记牢,主要考温度计的使用)

④进行实验:待水温上升至90℃时开始记录数据每1分钟记录一

次水温,并在整个过程中观察气泡的变化情况。

时间(分)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⑤分析和论证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学生探究、寻找规律,

教师总结如下:

OA 阶段: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气泡从大变小(烧杯底部受热,热胀冷缩)。

AB 阶段: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

变,气泡从大便小(沸腾后液体温度一样,

但烧杯底部压强比较大)

(3)沸腾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加热)

典型例题:给大烧杯中的水加热,烧杯中试管里的水温度是多

少?会不会沸腾?(不会,温度达到沸点,但是不能继续吸热)

4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发生部位 相同点

沸腾 蒸发都是汽化现象,都吸热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5液化

(1)概念: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是气体液化的办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例:液化石油气

6 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

(1)汽化实例:(物体的表面或内部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

烧开水时液体内部产生的气泡;地上的水、衣服变干;蔬菜枯萎等

(2)液化实例:(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

烧开水时产生的“白气”;云、雨、露、雾;冬天窗户玻璃上的雾;

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外壁“冒汗”;被水蒸气烫伤比被水烫伤严重。

(四)效果检测:课堂训练(下发本节习题,随堂测试部分)

三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教学反思:

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让学生举事例说明)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

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

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

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

2.找出作用点;

3.找出受力方向 ;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

5.标出数值和单位;

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

五、力的相互作用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这说明了什么?

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

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

车子会“受伤”,说明车子受到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

师生共同列举:跑步、划船、游泳等;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教师总结。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7.1 力

一、力的概念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单位:牛顿,简称牛(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

五、力的相互作用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