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国的较力

大国的较力

大国的较力
大国的较力

大国的较力

最近世界的局势逐渐在加温:

东海及东北亚始终在临界点附近维持;

南海美国透过马航事件及菲律宾的操纵也渐渐升温;

南亚泰国局势更是不见出路;

中东叙利亚问题还在摇摆中,随时有重新点爆的可能;

乌克兰的局势不论如何解决,短期内俄欧关系都将处于危机阶段;

这一切背后的黑手都是美国,这才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总体规划,终极目标就是把中国的战略利益围困在中国的国境周围,这是一个巨大的包围圈,而那增加5%的海军力量不过仅仅是为了加强这个包围圈里南海方向的薄弱环节的一个方面。

东北亚:美国透过舆论与军事指挥权,挑动韩朝关系无法走向缓和与和解,并正在努力压迫日本缓和与韩国的关系,后期的目标是离间中韩关系,形成美日韩一体压迫中国。

东海:借助日本的私心,透过钓鱼岛已经成功恶化中日关系,因此美国不再往前推进,极力维持如今中日当前的紧张关系就是其所要的。

南海:美国可以闭着眼睛说瞎话的指责中国阻止菲律宾运送建材是挑衅行为,说明美国已经开始了把南海局势推进到类似东海临界点的行动,马航事件背后相信同样是有美国的黑手在运作,目的在于借

机扩大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力量与控制权,意图完全掌控马六甲。

东盟:泰国的混乱意在阻止中国顺利经略东盟,尤其是高铁网的建设,有些评论认为这不是美国鼓动的,理由就是如果美国为了损害中国的利益,那等中国投入大量的财力与人力建设到一半时再捣乱,那样不是让中国损失更大得多吗?其实美国是绝不愿意看到开始的,因为只要开始,再怎么捣乱都是一时的,不论谁上台了,项目都会继续进行直到建成,无非是断断续续而已,这是美国霸权的噩梦。

乌克兰:乌克兰的当前局势完全是美国一手操纵的,尽管俄罗斯与欧盟都有各自利益的小算盘,但是他们的共同点是维持双方正常的秩序,不伤害到政治与经济交往的正常底线,因此才有了2.21的妥协方案;但是这对美国来讲是最坏的结果,都比不上俄罗斯独得乌克兰来的有利,因为一个关系正常的俄欧关系是美国最大的威胁,那样将会让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顺利推进、那样将会让俄罗斯倡导的欧亚整合顺利进行、那样将会让欧亚板块的陆权最终崛起。所以美国的纽兰爆了粗口,所以美国操纵了乌克兰局势走向对立,目的就是让俄罗斯与欧盟形成类似当前中日的紧张对立态势,阻止欧亚大陆的利益融合进而阻止欧亚陆权的崛起,这样才能将欧盟继续捆绑在美国一边,才能在海权为主的世界环境下依靠强大的海上力量维持美国的霸权。

那么中国该如何应对呢?

东北亚:近日看到中国已经开始指出造成当前朝鲜半岛困局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多疑症”、偏执症”、幻想症”,中国就是要在保证半岛不乱不战的情况下(其实中国这是间接的为韩朝双方都做的某种安全保障承诺),让韩朝双方看清美国的目的,促使韩朝双方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安全有所保障的情况下走向和解,造就东北亚和平发展的局面(不含日本,因为日本的主人是美国)。

东海:因为美日的特殊关系(美国事实是占领军),因此东海是这个包围圈里美国最满意的一环,也是力量最强的一环。目前已经达到美国希望的态势,所以近期美国采取维持中日临界点态势,反压日本以阻止日本进一步往前推进。那么中国就应该在正当的范筹下逐步加压:

第一,东海的局面可以说是美国整个包围圈的最佳突破点,此环一破的结果就是整个包围圈的失效,美国必定全面后撤;

第二,中国对日的民意基础是雄厚的,而且是直接面对美国,不会出现其他方向会有众多第三方的情况;

第三,中国有战后体制的优势可以助力,抓住日本的核问题、突破战后体制问题、利用战后体制中美日不同的地位关系,可扩大美日间的裂痕,分化、消弱敌人的力量;

第四,这个方向是中国打击力量最强且最有效的地方。

总之,中国站在道义基础上,对日(美)在东海方向的主动加压进而主动破局,是中国破解美国重返亚洲针对中国的包围圈的最好突

破点。一旦美日同盟协议如同手纸一样,那么美国的全球安全体系就会土崩瓦解。

南海:中国摆出两道选择题:合作---利益共同体;捣乱与敌对----坚决无情的还击。在南海方向,没有任何国家有威胁中国的能力,都是属于捣乱的角色,美国目前在南海的力量还不足以威胁到中国,美国也拿不出多少利益诱惑南海相关国家,因此美国目前是在制造机会增加自身在南海力量存在,马航事件如果中国没有主动的派出大规模的力量进行处理,那么美国就会借机渲染南海力量薄弱的舆论,进而借由相关国家之口的请求堂而皇之的派驻力量进行掌控,同时也增加了捣乱的本钱;而中国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积极发展“友好”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确实展现利益共同体的效果,可以反向阻止中间国家倒向美国;而对于菲律宾之流的国家,中国应针对其每一次伸出的脏手都要痛打,打到他的痛抵不上美国给的好处。

东南亚:泰国的乱最终会让泰国自身反省的。如果不想让国家发展,那就乱下去好了;但是如果想发展,最快、最好的途径就是融入中国的发展洪流。另外,中国在此方向最好的突破点是巴基斯坦,这里的原因有几方面:

一来,不论巴基斯坦的政局如何不稳,但是整个巴基斯坦的民意基础是绝对站在中国这边,一个“巴铁”就是最好的描述;

二来,中巴经济带的建立与发展,可以有效解决中国面对的马六

甲困局,同时可以树立一个站在中国一边的样板;

三来,在建设中巴经济带的同时,可以通过与巴基斯坦的合作,共同消灭恐怖主义势力来解决中国西部的问题;

四来,在此方向美国的借力手段单一,唯有恐怖势力,而中国早晚要根除境外的祸源,所以是一举多得。

对于东盟,中国应该利用一切机会让他们明白,中国的目的是大家在和平友好的环境下共同发展,相反美日等给小利的背后,目的是破坏和平发展的环境,最终损害包括东盟在内的大家的利益。

这样,在南海及东盟方向就有三个例子:

1.菲律宾----美国走狗:所获不抵所失;

2.泰国---中间派:停滞或混乱;

3.巴基斯坦---站在中国一边:共同获益与发展;

等到中巴经济带建成,东盟国家会有正确的选择。

另外,中国的媒体包括大家在舆论上尤其要注意别被欧美给带到沟里,任何情况下,在东南亚多一个中国的对立面国家都是美国的一次胜利,所以千万不要因为我们自身的原因把原本友好或基本中立的国家推向美国一边。亲兄弟间都会有矛盾,但是用敌我方式解决兄弟之争那就是错误的。

中东:美国的弱点与强点均在以色列,以色列的军事力量是美国在中东强势的根基;同样,美国一味偏袒以色列而丧失道义基础是美国在中东最大的弱点,这是中国介入中东博弈最好的抓手-----道义。

乌克兰:乌克兰方向代表的其实是整个欧亚板块利益融合的问题,中国在参与调解的过程中,应该努力促进俄罗斯跟欧盟的妥协与和解,当今欧盟的困境不是一个TIPP可以解决的,欧盟的出路唯有将自身利益融入到整个欧亚大陆中,才能在欧亚陆权的崛起中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俄罗斯的出路同样在于欧亚融合,因为俄罗斯的主体在欧洲,一个与欧盟对抗的俄罗斯,发展空间是极其有限的,所以和解与融合才是双方的共同利益所在,当然这同样是中国的利益所在。

总之,中国已经是站在美国面前的大象,“无所作为”的“韬光养晦”策略只会让美国变本加厉的打击与扼制中国,因此针对美国对中国的打压与扼制的“有所作为”才应该是政策的主线,唯有“有所作为”才能反压美国,降低中国自身可能面对的风险与伤害。

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新挑战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新挑战 姓名:林晞 学号: 201039488074 系别:电气工程系 班级: 10级电气一班 指导老师:冀早早 完成时间: 2011/4/10

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新挑战 电气工程系 10级电气一班林晞 24号 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国际秩序进入新的调整以来,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的战略环境、利益格局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十分严峻。一方面,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和巴西这几大国的关系在不断的演变的进程中,合作的愿望持续增强,合作的领域仍在扩大,但大国之间也暴露出日益严重的矛盾。另一方面,中国在继续推进与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合作同时,竞争和矛盾也在上升,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关系进入了新的磨合阶段。 关键词:大国关系合作伙伴中国外交 一、当前大国关系: 1、中美关系——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2010年中美关系将会是矛盾重重的一年,用老话题来讲就是既斗争又合作。众所周知,中美两国是现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在全球的话语权上有很大的分量。美国在加强与中国的沟通与协调的同时,也在遏制着中国的发展,因为美国认定了中国是美国的竞争对手。美国勾画了最清晰的战略任务:防御中国,围堵中国,遏制中国。而中美之间又在很多国际问题上,相互对立相互依赖,例如哥本哈根会议,阿富汗动乱,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台军售,会见达赖,台湾问题,马六甲海峡,缅甸和巴基斯坦组成的C型包围圈,美国国债,中国制造,朝核问题,伊朗问题……所以如今的中美关系是历史以来中国面临的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双边关系。 2、中俄关系——战略伙伴关系:俄罗斯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与中国形成了准同盟关系,中俄在上合组织,东亚、中东,乃至全球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所以美国想方设法要离间中俄关系,2009年美国放出风声,试图拉拢中国,共管世界,就是最好的证据。但是美俄与中美关系一样,是不可调和的战略竞争关系。只要美国不完全放弃遏制俄罗斯的战略,俄罗斯就不会完全站在美国一边。中俄的立场会在上合组织内部得到协调和巩固,奠定了2011年甚至未来的几年内中国和俄罗斯都会是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中欧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欧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欧洲正在经历一个重新认识中国、重新定义对华政策的时期。中欧属于战略伙伴关系,尽管中间曾经出现过一些摩擦和波折,但中欧关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是客观存在的,尽管中欧有摩擦,但是双方贸易上的互利合作仍然存在。而欧美是有事实上不同点的,比如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中国则是欧盟的战略盟友和贸易伙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中欧互相

中国文化软实力战略分析

文化软实力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力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的定义,软实力与软权力的关系。 文化软实力基本内涵本文强调文化软实力,更多的强调文化对外的影响力,对于文化的界定已然不是单纯的文化,而是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的文化。首先对于文化的界定要明确、分析。奈指出,软力量的来源主要有三种:“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它在海内外都能真正实现这些价值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被视为合法性及道德威信时)”。o 1、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联系 2、(大国崛起、软实力、硬实力、巧实力)、物质性成长和社会性成长。 一、文化软实力战略分析(研究路径)从层次分析法的方法分析中国文化软实力 预设性和生成性问题 1、从国家层面 2、从地区层面 3、从国际层面,全球互动,全球文化 4、战略思维,大国社会性成长规律转变现实与理想两种思维。世界大国地位的 维持的四个方面。成长方式的哲学思维的转变 5、战略结构(权力结构的转变,权力以知识为基础和前提) 6、战略定位与决策(中国崛起应当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国文化软实力的 提高不是投资、援助等。) 二、战略和战术的结合提升策略 1、现实与理论的方面 2、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现实实践。 与现实意义(软实力的双重作用 选题意义 国际文化讲坛上流传着一句名言:19 世纪是靠军事改变世界,20 世纪是靠经济改变世界,21 世纪要靠文化改变世纪。“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作为人类关照世界的新视角、认识世界的新理念、改变世界的新方式而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①当前,文化软实力成为一个世界核心概念已是不争事实,它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文化复兴是实现强国梦的必备条件,没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就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②。国际社会的竞争也反复证明:一个民族或国家在文化发展上占据了制高点,获得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该民族或国家也就能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和明显优势。在我国,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更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推进以及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觉醒,文化软实力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试图对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路径作点粗浅的探讨 国际视域下文化软实力的生成性问题与路径依 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 本文主要强调在国际视域下,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如何转变为文化软实力。

中国印度等六个发展中大国产业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

中国、印度等六个发展中大国产业综合竞争力 比较研究 陈江生 2012-11-23 13:05:19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京)2007年9期 近几年,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的产业发展引人注目,中国的家电、造船,印度的软件、医药,在世界市场上异军突起。巴西、中国、印度、印尼、墨西哥、俄罗斯等六个发展中大国(根据英文字首,可合并简称BRIMIC,下同),合计人口达30亿以上,超过全球人口的50%,国土面积4200万平方公里以上,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经济规模达149000 亿美元,占全球GDP总额的30.6%,成为全球产业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对上述六个发展中大国的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根据产业生态进化理论和产业综合竞争力理论,我们构建了发展中大国产业综合竞争力模型(指一般产业综合竞争力,而非指特定产业综合竞争力,下同),以“企业综合竞争力+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作为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分析范式,以“文化+制度机制+资源+能力+管理运作”作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分析范式,以“产业宏观环境+产业要素禀赋+产业体系组织+产业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的分析范式。 企业是产业竞争的主体,企业综合竞争力是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基础(指一般企业综合竞争力,而非指特定企业综合竞争力,下同),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是产业综合竞争力的载体,企业综合竞争力和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相互作

用,构成产业综合竞争力。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文化、企业制度机制和企业管理运作,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企业综合竞争力。产业宏观环境、产业要素禀赋、产业体系组织、产业市场结构共同构成了产业生态环境体系,并决定和影响着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 根据2001—2004年间相关资料的实证分析表明,企业综合竞争力是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业综合竞争力的贡献率为29.5%;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对产业综合竞争力的贡献率为70.5%,对产业综合竞争力有着决定性影响。中国已成为BRIMIC产业综合竞争力、产业生态环境体系竞争力最强的国家,而印度是RBIMIC企业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中国企业综合竞争力仅位居第四。 一、发展中大国产业综合竞争力模型 1、产业综合竞争力 根据产业生态竞争力理论及产业竞争力理论,我们首先对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IMD)2001—2004年巴西、中国、印度、印尼、墨西哥、俄罗斯六个发展中大国的相关原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将每一个原始数据减去六国相关指标时间序列的平均值,再与序列的标准差相比,从而消除了数据的量纲和单位。其次利用标准化数据计算所有变量的相关矩阵。再次按照因子贡献率计算各因子得分,并利用因子得分计算各国产业竞争力的得分。据此,可以得到2001—2004年间六个发展中大国之间相互比较而得到的彼此竞争力的数据。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我们得到了发展中大国产业综合竞争力模型:

大国崛起解说词俄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俄国 【篇一:大国崛起解说词】 简评《大国崛起》的解说词 《大国崛起》作为2006年中国中央电视台重拳出击的一部12集电 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 规律。此片一出,誉之者有之,毁之者亦有之,孰是孰非,我们暂 且搁置一边,专门在解说词方面进行简要评析。 央视为本片的制作可谓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不光请近百位中外著名 学者领袖参与节目的录制,用3d还原了好多遗址,更夺人眼球的是 撰稿的高超功力。本片的解说词通篇在向观众传达一种思想,那就 是以人为本。以第四集的《工业先声》为例,解说词透着一股人情味,这与我国传统的纪录片的那种 政治教育风格不同。以往单方面的强调政治意义,一味地说教,不 厌其烦地高唱社会主义,让那个时代的人们实在有点审美疲劳。显然,编导在策划这部片子时就为全片定下了基调,而撰稿在编写时 很好地贯彻了“以人为本”这一指导思想,这样做出来的片子才不至 于千篇一律,苍白无力。 通览全集可以看出,这一集讲的是英国通过工业革命与市场经济的 发展而逐步强大,从而达到了其“日不落”的盛况。本来这是一个很 大很宽泛的主题,但是解说词把重点落实到了人身上,三位为英国 崛起作出突出贡献的或者说是十分典型的伟人身上——牛顿、瓦特、亚当.斯密。每个人代表着不同的时代,每个人有代表着不同的领域,如此典型,可谓精挑细选。 除了转场的亮点外,解说词很好地补充了画面的不足,弥补了电视 画面的一些天生缺点,比如对背景的介绍,内容的概括等方面。例 如第6分钟评价1763赢得英法七年战争的影响:从战争结束起,英 国较其周围国家重要还是不重要,已无关紧要。因为英国已不再仅 仅是一个欧洲强国,不再仅仅是德国、俄国或法国的对手。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在细节方面,有8分43秒:纺织厂无一例外的选址 在河边,揭示当时工厂的局限性,从而引出下问题;第23分50秒:出殡的那天??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很简 明得凸显出牛顿在当时的英国受尊崇的程度。在写到英国市场经济 是用的是第33分50秒的一个小细节:拿破仑更不愿承认,即便是

当前大国合作及其发展前景析论

当前大国合作及其发展前景析论 导读:本文当前大国合作及其发展前景析论,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9·11事件”改变了世界,也引起了大国关系的深刻变化、调整。围绕反恐主题,大国合作关系明显加强,意识形态分歧和冷战思维对大国关系的消极影响进一步削弱。由于大国关系向来是影响国际安全与稳定的决定性因素,大国间是合作还是对抗,从根本上规定着世界安全态势的基本走向,“9·11”以来大国关系的新变化因而较之其它领域的变化也就更引人注目。本文拟以美国的大国战略调整为研究起点,透视当前大国合作关系及其前景,就教于同仁。 一、美国“反思”与大国反恐合作局面的形成 “9·11”后,美国开始对自身进行认真的“反思”,并对国际事务、尤其是对大国关系及美国的全球地位和实力弱点有了不少新认识,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 第一,对美国实力的弱点及其限度有了新的认识。单从统计数字看,美国的综合实力确实独步天下。美国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0.17万亿美元,占全球的32.5%,(注:世界银行:《2003年世界发展报告》,第239页。)年度国防开支约占全球的40%,“比排名紧随其后的其余20个世界军事大国的国防开支总和还要多”(注:CharlesKrauthammer,“The Unipolar Moment Revisited”,The National Interest,Winter 2002/2003,p.7;And Paul

Kennedy,“Time for an American Recessional?”Newsweek,Issues 2003.)。2003财年,美国由五角大楼支配的防务预算达3640亿美元,再加上单列的本土安全预算377亿美元,实际防务开支达4017亿美元。布什政府2003年2月3日提交国会的2004财年预算案提出将年度防务预算和本土安全预算分别增至3799亿美元和413亿美元,如得到批准,其实际年度防务开支将超过4200亿美元。到2009年,美国由五角大楼支配的防务开支将进一步增至4840亿美元,加上单列的本土安全开支,实际防务开支总额将接近6000亿美元。(注:Peter Speigel,“Pentagon Wins Cash forCutting-Edgy Hardware”,Financial Times,Tuesday,February 4,2003;And PaulKennedy,“Time for an American Recessional?”Newsweek,Issues 2003.)美军远程投送、精确打击、数字化建设和海、空作战及后勤保障能力无与伦比。2002年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宣称:“美国在世界上拥有前所未有和无与伦比的实力和影响。”(注:The White House,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America,September 2002,p.1.)保罗·肯尼迪也评论说:就综合实力而言,“历史上不存在任何一个可与当今的美国相比较的国家”(注:Paul Kennedy,“The Eagle HasLanded”,Financial Times,February 2,2002.)。但是,“9·11事件”暴露了美国的弱点,以美国之强大,竟挡不住少数恐怖分子的拼死一击。“9·11”后,美国全面动员,按战时体制与恐怖分子开战,收效并不理想。2002年

大国崛起中的软实力建设-课程的考试90分

大国崛起中的软实力建设课程的考试 一、单选(共4小题,总分:40分) 1. 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无形之手’自行调节”理论的是() A. 熊彼特 * B.亚当斯密 C. 马歇尔 D. 李嘉图 2. 20世纪90年代初期,()明确提出“软实力”概念,对国际关系研究带来新的变化。 A. 哈耶克 B. 汉斯?摩根索 C. 熊彼特 * D.约瑟夫?奈 3. 20世纪90年代初期,()明确提出了“软实力”概念。 * A.约瑟夫?奈 B. 汉斯?摩根索 C. 亚当?斯密 'D.戴尔?卡耐基 4. 赵磊副教授指出,1890年-1899年,美国的海军实力由世界第12位跃升为() A. 第1位 B. 第2位 * C.第3位

D. 第4位 二、多选(共2小题,总分:20分) 1?根据本讲,“和合文化”是一种()的文化。 ’ A.多元 B.冲突 “ C.开放 “ D.包容 2. 赵磊副教授指出,下列哪些属于软实力的构成要素? “ A.决定国际议程的能力 ’ B.意识形态 “ C.社会制度 “ D.制定国际规则的权力 三、判断(共4小题,总分:40分) 1. 美国海军军官阿尔弗雷德?马汉,在1890年出版的《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提出了“海洋中心”说:“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 *正确 错误 2. 赵磊副教授指出,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价值观。 *正确 错误 3. 赵磊副教授指出,国家的命运像人生,关键的几步要走好。要通过软实力建设提升民众幸福感,增强社会的稳定,提升国家的凝聚力,解决中国社会发展所需的信仰与追求问题。 * 正确 错误

大国崛起日本解说词

大国崛起日本解说词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今天,这个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的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从渴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究竟是什么在主导这个岛国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命运呢? 历史的巨变常常在一些不太起眼的地方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记。 横须贺,位于东京湾入口,日本近代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2003年,这座依山傍水、清秀怡人的小城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纪念活动,被纪念的是一个叫佩理的美国将军。从这些轻松友好的笑脸上,人们很难想象,150年前,正是这位将军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了自己的国门,让这个岛国走上了一段充斥着悲剧和奇迹、混杂着屈服和刚强的历史。 1853年7月8日,刚刚跻身于强国之列的美国,派出东印度舰队司令佩理率领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大船,闯入了横

须贺港。 为了开辟太平洋航线和抢占东方市场,佩理代表美国总统提出了开港通商的要求。这位不久前在美国和墨西哥的海战中大获全胜的将军十分自负,他对前来交涉的日本使者说,你们最好不要抵抗,因为一旦开战,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必胜。 面对冒着黑烟的蒸汽战舰和盛气凌人的美国将军,日本人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此时的日本,已经度过了两百多年闭关锁国的时光,但是,它对外面的世界并非一无所知。在唯一的窗口长崎,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富强的国家,中国与荷兰被允许往来通商。17世纪的世界霸主荷兰,让这个两千年来一直以中国为师的岛国兴起了“兰学”。日本的士族阶层纷纷用荷兰语,来研讨欧洲近代的天文、地理、医学等新兴学科,并由此了解到西方世界的发展。 而13年前在鸦片战争中受到英国-军舰攻击的邻国大清帝国的遭遇,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日本统治者一个新的信号。 采访:日本文明史学家加藤周一 几千年来,日本几乎都在向中国学习,连中国都败给了对手,那么这样的对手,应该是非常强大的,这样的对手的出现,对日本来说也是一个冲击。 因此,当美国黑船压境时,尽管日本国内对选择开国还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新特点及趋势性影响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新特点及趋势性影响 大国关系历来是牵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大国关系经历新一轮深刻调整。各主要大国应根据全球战略环境深刻变化,着眼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纷纷推进对外战略调整,在政治上分化重组、经济上融合竞争、文化上交流交锋,形成既竞争制约又合作协调的大国关系态势,对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和地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二、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新特点冷战结束以来,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导致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存空前加深,对大国的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使大国互动出现一些新的表现形式。 1. 大国更加倾向以和平手段谋取战略优势。与过去那种单向的、垂直的依赖关系不同,当今世界相互依存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特点,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呈现出一种双向的、平行的相互依存模式。世界各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定意义上结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冲突和对抗对任何大国的代价都将日益高昂,各大国都更加倾向以和平手段谋取战略优势。 2. 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全面合作可能成为大国关系的主流。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危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恐怖主义、核扩散等全球性问题和挑战日趋严峻,不论一国国力如何强大,都难以单枪匹马进行应对,必须通过开展有效的全球治理才能共渡难关。各大国共同应对挑战的愿望上升,竞争与合作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思维方式也逐步由“零和”向互利共赢转变。总的看,当代大国关系正从一种利益相悖或相同的简单敌友关系逐渐向互利合作与利益竞争并存的关系深刻演变,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全面合作在今后一定时期可能成为大国关系的主要方面。(二)大国关系结构出现三方面的新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21世纪头10年,新兴市场国家平均经济增速超过6%,其中金砖五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平均增长率超过8%,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6%的增长。目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占据全球工业产值的52%、出口总值的48%和外汇储备的80%。二是越来越多的新兴大国在大国关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有学者指出,18、19世纪世界上崛起的西方列强,比如英国、法国等,人口是千万级的。20世纪崛起的西方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人口是上亿级的。而21世纪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规模是十几亿甚至几十亿人口,将给国际关系带来结构性的变化。近年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迅速成长为最具代表性的新兴市场国家机制,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重要影响。三是以欧美为中心的大国关系地缘重心面临调整。这次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崛起不局限于某几个国家或某个地区,而是遍及亚洲、非洲、拉美各地。亚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据统计,到2050年,亚洲经济总量将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0%。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大国迅速发展,亚洲地区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成为各大国争相加大关注和投入的地区。进入新世纪以来,非洲平均增长率在5%左右,不少都在7%-8%,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10个国家中有7个在非洲。各大国对非洲的投入也与日俱增。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趋势性影响 一)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 “五个力量中心说”美中日苏欧美苏仍是两大主要力量。 美国实力下降,多国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尼克松和基辛格提出,五个力量中心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平衡关系。“一超多强”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世界各国(大国面积)与人口排名知识讲解

世界各国(大国面积)与人口排名

世界面积大国概况 第一梯队6国:面积700万以上,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各三个,经济实力与人口规模决定国家影响力。 俄罗斯,面积1 710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8.7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2610美圆74名。加拿大,面积997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3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23930美圆 18名。 中国,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26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1100美圆109名。 美国,面积937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8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37610美圆4名。 巴西,面积854 .7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 7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 2710美圆72名。 澳大利亚,面积768 .2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 .3人每平方公里,人均21650美圆19名。第二梯队7国(亚非各3个拉美1个),200-300万,印度影响力较大,刚果(金)苏丹很穷。印度,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314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530美圆134名。阿根廷,面积277 .6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2 .5人每平方公里,人均3650美圆62名。 哈萨克斯坦,面积271.73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7人每平方公里,人均1 780美圆95名。苏丹,面积250 .58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1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460美圆141名。 阿尔及利亚,面积238 .2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2人每平方公里,人均1890美圆90名。刚果(金),面积234 .5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9 .4人每平方公里,人均122美圆1 77名。沙特阿拉伯,面积215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9人每平方公里,人均8530美圆38名。 第三梯队15国(亚非拉3+8+4个),100-200万,穷国扎堆,墨伊印尼埃及有一定地区影响力。 墨西哥,面积196 .7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48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6230美圆46名。印度尼西亚,面积190 .44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02人每平方公里,人均810美圆122名。利比亚,面积175 .95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 .5人每平方公里。 伊朗,面积16 4 .5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40人每平方公里,人均2000美圆86名。 蒙古,面积156.6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 .5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480美圆138名。

关于大国崛起的思考

大国崛起的思考 所谓崛起,是一种兴盛的景象,但又不仅仅是一般的兴盛,而是一个大国从落后转向兴盛的景象;崛起是一种发展,但又不是一般的发展,而是一个大国改变世界政治生态和国际格局的发展。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都不是必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一、以海上霸权崛起的国家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的坐标。 迎面走来的两个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偏居于欧洲大陆西南角上,国土面积不大,却开启了人类这一历史大幕。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通过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毫无疑问,是葡萄牙人发现了大海。伊利比亚半岛也曾战火连绵不断,是一个个奋不顾身的斗牛士,用眼泪、创痛和牺牲换来了宝贵的自由。公元1143年,一个独立的君主制国家葡萄牙在光复领土的战争中应运而生。先于周边的国家而独立,为葡萄牙拓展海上空间,发现海洋赢取了宝贵的时间。葡萄牙只有不到十万公里的发展空间,资源十分匮乏,而要实现国家的强盛,一直靠近海捕捞的葡萄牙人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大西洋。说起葡萄牙的航海事业,就不得不提起恩里克王子,这个出生于1394年,曾经建立过人类历史上第一所国立航海学校,一个非常慎重果断的英雄,倾一生之力组织实施了航海计划,直接导致了葡萄牙的崛起。先是到达博哈多尔角,之后迪亚士抵达好望角。这个时候,正当意味着财富的香料贸易很快就要掌握在葡萄牙手中时,刚统一的邻国西班牙出现了,并且葡萄牙竟然戏剧性的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让”给了西班牙,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本来这都可以是葡萄牙的专利的,如今却贴上了西班牙的标签,这使葡萄牙很是捶胸顿足。按照彼此制定的游戏规则,葡萄牙占领了大西洋周边50多个据点,香料交易量猛增十倍。西班牙也得到了大量的黄金白银。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版图到达了整个世界。 而谈起中国的航海历史,早在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还处于明朝统治之下,郑和的船队就七下西洋,并且葡萄牙的两三条帆船与郑和的混合舰队相比,简直微不足道。西班牙航海家达伽马抵达的印度的卡利卡特港,郑和七十年前就已经到过了。但悲剧的是郑和七下西洋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近代国门被打开之后,以直隶总督曾国藩、两江总督李鸿章、闽浙总督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以践“师夷之长技——船坚炮利”的主张,分别在上海和福州创办近代造船的军事企业,由此洋务运动正本戏登场。1868年8月,江南制造总局第一艘兵舰竣工,取名“惠吉”,之后沪局又制造出“海安”、“驭远”两艘大舰,但自1864年太平天国被平定后,到1883年中法战起,其间约20年,国内政局处于相对平静状态,清廷的皇宫大臣一时好了伤疤忘了疼,造船靡费论蜂起,江南局终止制舰。之后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北洋水师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所以中国虽有很早的航海历史,却没能抓住机会,建立起自己的海上霸权,到近代欲自卫尚差很远。 二、为什么工业化开始于英国? 以煤和蒸汽机为先驱者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宣布了英国大国崛起的到来。从此以后英国便迈入了工业大门之内,开始了经济的变革和生产力的腾飞,为建立日不落的大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大国发展之路

中国的大国发展之路 思中国的大国发展之路,必是借鉴先前大国强盛之经验,更得防范致其衰落的弊端。我国是社会主义的国家,不同于先前的英国、法国、日本、美国等国,其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一定是朝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 首先,经济的强大是一个大国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翻阅所有的大国史料,英国、德国、日本、美国等无一例外。任何一个新崛起的国家都是凭借经济实力来追求更加远大的政治,文化,军事目标。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GDP 年增长率达到9.5%,这是另许许多多国家都望尘莫及的,二战后日本在二十多年里经济实现了腾飞,其GDP增长率也不过8.4%,这也证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快速.强势.而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整个世界的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在国际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虽然我国经济在过去取得了重大成就,问题也是多而杂的,为此,我们还得提高经济发展效率,追求高水平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全面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其次,政治稳定也是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因素,而这政治稳定不仅体现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各组织运行有序,更体现在民众与领导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英国君主立宪制,日本明治维新等政治改革都对其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相反的,如果一成不变,必将走大清溃败的重蹈覆辙之

路。因此,必须保持制度的先进性,不断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目的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动力。从而改善经济,更好地促进国家经济政治发展。 另外,文化也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因此,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中国必须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扬创新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使其能够绵延不绝的发展。用新型的中国梦带领国人不断前进。 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强大,还包括军事、规划等全方位的强大。中国的崛起之路还

大国崛起解说词全集

大国崛起解说词全集 【篇一:大国崛起解说词】 ? ? ? ? ? ? | | | 大国崛起完整版第一集 公元1500年前后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 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理有了全球坐标。500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片头)镜头利用推,跟进,转,切,融合,推,再推,跟......述 说着几个重要时间段的不同国家崛起的年份。最早17世纪荷兰资本 的力量;1688年英国工业革命;1789年法国大革命(背景引用的是著名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作者:德拉克洛瓦(1798-1863)是十 九世纪浪漫主义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从时间上看,好像有误差, 但是正因为德拉克洛瓦以浪漫主义思想支配创作,根据当时的历史 事件创作大幅主题画。他将补色关系更多地运用于创作的色彩表现,运用活跃的笔触,在画面的许多部位形成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色彩 的明亮度和华丽感,形成了震动当时画坛的风格。所以编导并没有 用错背景;1871年德国统一,日本...... (序)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于明朝的统治之下,郑和七下西洋, 不是因为开拓商贸,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尊严,郑和死后,中国人 的身影便在海洋上消失了。 第一章海洋时代 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追求刺激,追求冒险的豪情(背景:西班 牙斗牛士)。伊比利亚半岛,这个欧洲的西南端因为资源困乏,开 始探索当时的“死亡之海”----大西洋。 明了蛋彩画,所以文艺复兴前的所谓油画基本都没有立体。)欧洲 人早期对于香料的依赖,促使着商业的方向,然而,阿拉伯人,犹 太人,意大利人,摩尔人主要控制了香料的商业,于是葡萄牙人不 得不另外开辟航路,寻找希 望。

谈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新特点

谈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新特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基辛格将这种变化称作为“数百年来未有的大变局”,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认为“是地质板块式的变化”。世界迎来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和平发展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大国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大国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合作成为大国关系的主轴。二是合作和斗争同时存在于双边关系中。三是以议题为驱动的大国关系的各种组合方兴未艾。四是世界格局均衡化成为大国关系演变的大趋势。当然,在这个时代的大国关系中还表现出了以下新特点。 1新兴大国,包括发达的日本、德国与发展中的中国、印度等都尚未在军事上以及其他领域里对传统大国(主要是美国)形成全球性挑战的能力。另一方面,各新兴国家对军事实力的追求与军事发展的进程和潜力已经让传统大国充满疑虑,在若干敏感的地区已经对地区战略均势构成了明显的影响,地区性的军备竞赛也隐然成型并不断发 2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革命的巨大推动,使大国之间在经济发展中,包括生产、贸易、金融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深,资本的利益已经超越国界,战争已很难成为大国间进行全球利益调整的手段,甚至可能成为全球共同利益的破坏者。另一方面,大国在资源、市场、技术、资本等领域的激烈竞争常常出现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 3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若干局部战争的巨大灾难,国际社会对人权的进一步关注,以及世界和平、民主思潮的进一步发展,使大国国内抑制战争的因素和力量继续增长。另一方面,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乃至军国主义、原教旨主义的复兴又成为后冷战时代全球主流思潮中的一个鲜明的特色。甚至共同的文化、宗教等意识形态背景也并不能必然地可以防止战争。 4国际安全机制进一步健全,国际磋商、对话渠道和方式进一步畅通、便捷,处理危机的手段、经验进一步丰富。另一方面,现代技术的发展使战争的破坏性、战争与攻击手段的多样性、便捷性以及危机爆发的偶然性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程度。 5“核武器的问世以及它具有的将任何交锋变成相互摧毁的内在威胁,的确最终制止了在大国力量对比缓慢变动中诉诸武器冲突的习惯性做法”。另一方面,“相互害怕核武器也只可能确保未来的冲突(如果这些冲突发生在大国之间)继续保持在常规战争范围内,即使如此,由于现代战争的武器装备,这些冲突也将是可怕的流血冲突”。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外交也快速地走到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央,时代赋予中国外交新的使命。中国需要站在全球的高度,用战略和长远的眼光,来谋划与其他大国的关系。中国应当拉近同各大国之间的距离,将同他们的关系放在更大的棋局中予以运筹,在全球下一盘更大的棋。

世界各国军事实力排名

世界各国军事实力排名 最新各国军力排名 1、 美国:全球战略进攻型军队,公认的超级大国,其建立在最发达的工农业生产上,地缘环境好,抗制裁能力超强,其良好的硬件和形象对世界各地精英有强大的吸引力。凭借2战和战后中东地区的冲突,在5大洲都有驻扎大量精锐部队,控制了欧亚多国的政局。(海军和空军武器质量总体领先全球,数量是西欧和日本的总和),信息技术先进,空间技术一流,具有太空战实力,海空军实力优势明显,作战理念先进,特点是先发制人,深入敌国作战,把威胁(包括对本土利益和海外利益的威胁)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中俄实行谈判-遏制政策,尽量避免直接作战,对其他国家,实行非友即敌政策,设法尽量军事打击敌对国,此战略在911后在国内受到更多支持。在做为头号强国的几十年内,在全球范围内多次发动中小规模的军事行动,胜多败少,有时陷入泥潭,但对其自身利益不构成致命影响。 2、 俄罗斯:亚欧大陆战略进攻型军队,技术基础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数量上仍跟美国不相上下,但是工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国内资源非常丰富,抗制裁能力超强,军人素质一流,且能吃苦耐劳,纪律严明,空间技术优势明显,但近年落后于美国。本土外作战的能力一直偏弱,海空军因为多国的战略包围而活动受限制。 3、 法国:全球性军队,微型超级大国,工农业非常发达,体系完整,但因为国小人少,战略资源缺乏,抗制裁能力较弱,北约内部独立的军事大国,海空军队战斗力强而灵活,空间技术在欧洲优势明显,国内精英渴望制定政策协调欧盟各国的利益使欧洲一体化最终统一,以遏制大国对西欧的控制,(2004-2005年独力控制非洲一个跟伊拉克实力相当的国家, 这点较美国成功)。 4、 英国:全球性军队,但军工业体系欠完整,太空作战发展相对落后,故常担当美、法等国的追随者,工业发达,国内战略资源比较丰富,抗制裁能力在西欧各国中最强,20世纪90年代以后英国空间、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总体实力有回升势头,军队作战思想非常先进,文化底蕴深厚,重视情报收集,持久战、反游击战历史悠久。 5、 德国:欧洲地区性的军队,工业生产力非常强,技术尖端,但因美、法的双重控制体系欠完整,因为国小封闭,抗制裁力很弱,其国民素质一流,文化深厚,战斗意志和战术思想闻名世界而富有创造力,陆军战斗力在欧洲首屈一指。 6、 日本:地区性军队,战后在美国的重点支持下,工业生产非常发达,门类齐全,技术先进,但抗制裁能力较弱,在未被完全孤立的情况下能在短时间内武装为亚洲超强的战斗

【精品】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9.专题九 大国崛起及大国关系

【精品】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第二部分热点专题突破 专题九大国崛起及大国关系 ——中美关系1. (2020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迅速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和平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材料三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美国首先集中解决了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超欧洲强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券和战争赔偿,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财富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了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美国主导着全球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的“宫廷政变”是什么?并指出“政治体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弃旧图新”的原因,并指出其对日本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归纳美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的主要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大国崛起的历程对中国的崛起有何借鉴?(2分) 2. (2020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大国崛起》读书心得

《大国崛起》读书心得 《大国崛起》一书“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来“解读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本书按时间的梯度,根据9个国家的发展历程,用9个章节分别加以描述。各个国家的诞生发展都注意结合特有的地理文化及其民族特性加以剖析,让读者了解这些国家崛起的关键因素;也着重对那些纵横驰骋在历史星空、永驻各国青史的时代伟人、民族英雄进行浓重描绘,让读者领略伟人特有的时代意义;在勾勒各大国崛起历程这一宏大历史画卷的同时,不忘从地缘政治、民族性格等角度探寻大国的兴衰规律,给读者以启示。当然,这也是本书的最大目的—“研究世界性大国兴起轨迹,总结大国崛起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为中国的发展寻找镜鉴,以期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宏大目标的实现”。不难看出,此书受到众多中国读者乃至学者的喜欢有其必然之原由。 不过,从国际关系史专业的角度以及本书的编著目的出发,本书的内容编排仍有美中不足之处。 一是探寻大国兴起的过程中,南征北战、刀光剑影,“伐交”不断,然而“攻心”却略显不足。换句话说,书中所描述的大国崛起历史,更多的是突出以军事与经济力量为主的“硬实力”的重要性,而对美国以制度、人权价值观等“软实力”缓解崛起过程中国际体系的结构性压力的分析却不尽充分,尽管在法国那个章节中多次提及以“理性”、“人民主权”为主旋律的法国大革命精神对国际关系

的冲击力,但是法国大革命里面是什么精神内核,这些内核又以怎样一种作用机制冲击欧洲旧制度?这些问题并没有得以详尽地回答。其实,本书中书写的9大国,除了俄罗斯之外,其他大国都是民主制度较为成熟的西方国家。完善的民主制度在推动西方国家政治进步、经济发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既然是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历史的高度审视大国的先进之处,像美国的《人权法案》、法国启蒙运动及其影响下爆发的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实质就应该正面地、具体地加以阐述。作者已经总结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忽略了全球化早期背景下的“接合部文明构架”,那么跟其他西方国家相比,其潜台词是否就是苏联的僵化体制、民主的缺失导致这个大国的辉煌在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很重视苏联解体对我国发展前途的影响,由此我们一直在摸索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此同时,我国争取把握住“战略机遇期”发展自我,实现和平崛起。对此,中国似乎可以从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身上找到灵感。在美国学者约翰·伊肯伯里的《美国无敌:均势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美国在崛起过程中之所以没有受到他国的集体攻击,或者说没有陷入“安全困境”,而且战后美国的发展模式深受西方国家的青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在建立霸权、维持霸权过程中强调民主、人权观念与自由制度等“软实力”的栽培。“软实力”将美国武装成一个“仁慈的霸权(帝国)”,这头“温和的大象”凭借其先进的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念在国际社会中形成一种“合作性权利”和吸引力,并与西方的工业体系融为一体,从而固化了美国网络式的同盟关系。历史雄辩地证明:一个国家,特别是那些正在追求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在其发展过

世贸谈判中的发展中大国与发展中国家谈判联盟

世贸谈判中的发展中大国与发展中国家谈判联盟 发展中国家谈判联盟在历次GATT/WTO谈判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决定多边贸易谈判成功与否的重要力量。发展中大国往往成为谈判联盟的领导者,成为联盟公共产品的主要供应者,促使大国如此行动的原因在于大国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追求大国威望、领导权等政治利益。印度作为发展中大国在所有参与的谈判联盟中都成为主要的领导者,对印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发展中大国与发展中国家谈判联盟关系的理解。从我国的国家利益出发,本文提出了我国参与发展中国家谈判联盟的策略。 标签:世贸谈判;发展中国家;谈判联盟;中国 多哈回合以来,充当发展中成员影响世贸谈判格局的主要力量是发展中国家谈判联盟,发展中成员所取得的成果几乎无一不是借助联盟的形式争取而来。这些联盟包括,在农业谈判中的20国集团、非洲集团与33国集团,在棉花议题谈判中棉花集团(西非国家集团)等。发展中大国在发展中国家谈判联盟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而对其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试图在分析发展中大国作用的基础上,以印度为例剖析国家利益如何影响大国的联盟决策,并提出我国参与发展中国家谈判联盟的策略。 一、发展中大国在发展中国家谈判联盟中的作用 (一)发展中大国的含义 发展中大国是指政治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在发展中成员中拥有较大影响力的发展中国家,主要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国。这些国家区别与一般中小国家的最主要的地方在于其对国家影响力的追求,这种影响力可能是地区性的、也可能是世界性的。在第三世界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不结盟运动等多边场合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都是发展中大国。 (一)发展中大国与发展中国家谈判联盟的关系 1.联盟需要发展中大国。发展中国家谈判联盟成功的关键是拥有以发展中大国为核心的成员结构。发展中国家谈判联盟的历史经验表明,缺乏以大国为核心的成员结构,联盟的合作常常以失败而告终。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大国的联盟,缺乏足够的议价实力。发展中国家结盟说到底是为了增强议价能力,但如果只是几个小国的简单联盟,并不能起到增强议价力的效果。坎昆会议期间,20国集团所以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导者,是与20国集团以中、印、巴三国为核心的结构密不可分的。中、印、巴三国人口总和超过了世界人口的2/3,占到了农业人口总数的60%。这样的规模很难让美国和欧盟忽视它的实力。 发展中大国是发展中国家谈判联盟的组织者、协调者、领导者,没有大国的领导联盟合作很难实现。通常而言,联盟合作的实现需要有核心的国家在前期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