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9.1.1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19.1.1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19.1.1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19.1.1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19.1.1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19.1.1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第一节《变量与函数》。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是《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它来源于客观实际,又服务于客观实际。而本节课是一次函数的启蒙课,在这里学生初步接触了变量的概念,它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为以后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内容打下基础。本节课内容不但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有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一定的

帮助。

2、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经验,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掌握常量、变量的概念,体验在一个过程中常量与变量是相对存在的;(2)会在较复杂问题中辨别常量与变量。

过程和方法:通过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过程,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列举身边的事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

的兴趣,体会数学应用价值,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为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要突破的教学难点是:较复杂问题中常量与变量的识别。

二、说教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论,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领提升的方式展开教学,从实例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归纳、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新知识学习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教师始终以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并在恰当的时候给予点拨、归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感悟,深化认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

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计算、概括、验证、交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并及时总结、及时运用,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教材及学生特点,为了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流程:

本上勾画出问题的答案;老师要到学生中巡视,随时了解自学情况和自学中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三)展示归纳

1、检查学生完成自学提纲情况。根据问题可口头回答或板书,范围可分为组内展示和班级展示。学生不会的或板书不完整的请其他同学补充,展示归纳环节可充分利用兵教兵和小组合作,发挥集体智慧。

2、学生根据自学情况完成课后练习题。这一话环节我采用学生板书形式完成,随机抽一部分学生板书,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3、教师归纳梳理。学生展示完成后,教师对知识点做一梳理,形成系统知识。

(四)变式训练

以小组为单位给其他小组设计几个生活中关于变量和常量的问题,考考他们。

设计意图:把学到的知识再用回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寻找常量与变量,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及成功之后的喜悦。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五)课堂小结

询问学生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从知识、方法、思想)。教师引领提升。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学生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回顾知

识的形成,对本堂课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二次根式》这一课的设计说明,有不足之处请评委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第十八章第一节《变量与函数》,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以及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变量与函数是八年级下学期18章第一节内容,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揭示了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之间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变量的概念,它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学习中渗透了许多后续内容,这些都为以后研究函数做好了铺垫。 教学重点: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列举生活实例,逐步形成变量与常量、自变量与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对函数概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突破难点的关键是通过生活实例帮助学生从一个变化过程、两个变量、一种对应关系三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函数的概念,应用函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领悟函数概念的意义,能列举数的实例,并能写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 (2)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探索,学

会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其变化规律,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逐步学会运用函数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体会函数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学生经历对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探索,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会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良好的自信。 (2)进一步加深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三、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感知变量和函数的存在和意义,体会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真正起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法应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 四、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由扔入水中的石子可以激起层层波浪,燃烧

基础练习5 变量与函数 一次函数(含答案)

基础练习5 变量与函数 一次函数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关系式中,y 不是x 的函数的是 ( D ) A .y=|x| B .y=x C .y=-x D .y=±x 2.下列函数即是一次函数又是正比例函数的是 ( D ) A .y= B .y= C .y=5x-4 D .y= -3x 3.函数y =(k -1)x ,y 随x 增大而减小,则k 的范围是 ( D ) A .0k C .1≤k D .1 B .21y y < C .21y y = D .无法确定 7.如图,线段AB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 B ) A .y=-32x +2 B .y=-23 x +2(0≤x≤3) C .y=-23x +2 D .y=-23 x +2(0<x <3) 8.若点P (a ,b )在第二象限内,则直线y=ax+b 不经过 ( C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9.一次函数y=-2x +4的图象与x 轴交点坐标是(2,0),与y 轴交点坐标是(0,4) 。 10.直线y=2x 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直线解析式是 y =2x +3 。 11.已知函数1)1(2 ++=m x m y 是一次函数,则m = 1 。 12.函数12-+=x 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x ≥-2且x ≠1 。 13.已知直线经过点A (2,3),B (-1,-3),则直线解析式为y =2x -1。 14.若一次函数y =(2-m )x +m 的图像不经过第三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m >2。 15.点M (-2,k )在直线y=2x +1上,M 到x 轴的距离d = 3 。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19.1.2《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南康六中任善龙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函数概念的第一节,在函数与图象这一章里,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显得十分重要,是能否学好后面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如何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 2、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概念并且能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函数关系式。 教学难点:领悟函数概念;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函数问题。 二、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掌握函数的概念,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能正确地判断一些关系式是否是函数,能列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 数学思考: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对比,归纳函数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掌握函数的概念。 解决问题:理解函数概念并且能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函数关系式。 情感态度: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感受现实生活中函数的普遍性,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 三、教法分析 因本节内容主要是函数的概念,以讲授为主,运用举例、分析、讲解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然后通过例题、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四、学法指导 学生以听为主,在初步理解了函数的概念后,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变量、常量的概念; (2)利用网络,了解当日天气情况。进入“南康整点天气实况”,从气温、湿度、风向风力和降水量等几个方面了解变化关系。 时间/h 9 11 13 15 …… 气温/0C …… (3)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设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时,其中变量是.用含t的式子表示S:.

19.1.1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19.1.1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19.1.1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第一节《变量与函数》。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是《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它来源于客观实际,又服务于客观实际。而本节课是一次函数的启蒙课,在这里学生初步接触了变量的概念,它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为以后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内容打下基础。本节课内容不但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有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一定的 帮助。 2、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经验,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掌握常量、变量的概念,体验在一个过程中常量与变量是相对存在的;(2)会在较复杂问题中辨别常量与变量。 过程和方法:通过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过程,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列举身边的事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

的兴趣,体会数学应用价值,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为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要突破的教学难点是:较复杂问题中常量与变量的识别。 二、说教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论,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领提升的方式展开教学,从实例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归纳、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新知识学习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教师始终以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并在恰当的时候给予点拨、归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感悟,深化认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 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计算、概括、验证、交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并及时总结、及时运用,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教材及学生特点,为了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流程:

2018-2019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9.1函数19.1.1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变量练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19.1 函数 19.1.1 变量与函数 第1课时 变量 1.以固定的速度v 0(m/s)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的高度h (m)与小球运动的时间t (s )之间的关系式是h =v 0t -4.9t 2 .在这个关系式中( ) A .常量是4.9,变量是t ,h B .常量是v 0,变量是t ,h C .常量是4.9,v 0,变量是t ,h D .常量是4.9,变量是v 0,t ,h 2.△ABC 的底边长是a ,底边上的高是h ,则三角形的面积S =12 ah .当a 为定长时,在此式中( ) A .S ,h 是变量,12,a 是常量 B .S ,h ,a 是变量,12 是常量 C .a ,h 是变量,12 ,S 是常量 D .S 是变量,12 ,a ,h 是常量 3.如果用总长为60 m 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场地,设矩形的面积为S (m 2 ),周长为C (m),一边长为a (m),那么S ,C ,a 中是变量的是( ) A .S 和C B.S 和a C .C 和a D.S ,C ,a 4.公式L =L 0+KP 表示重力为P 的物体作用在弹簧上时弹簧的长度.L 0(cm)表示弹簧的初始长度,K (cm)表示单位重力的物体作用在弹簧上时弹簧拉伸的长度.下面给出的四个公式中,表明这是一个短而硬的弹簧的是( ) A .L =10+0.5P B.L =10+5P C .L =80+0.5P D.L =80+5P

5.汽车行驶的速度为80 km/h ,行驶路程s (km)与时间t (h )的关系式是 ,其中变量是 ,常量是 . 6.某市出租车的起步价为8元,即3 km 内收费8元,以后每增加1 km 加收1.5元.某人从该市北站打车去电视塔,设他乘车的路程为x km(x >3),那么他应付的车费y (元)与x (km)之间的关系式为 . 7.日常生活中“老人”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有人想用“老人系数”来表示一个人的老年化程度,他设想的“老人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表所示: 人的年龄x /岁 x ≤60 60<x <80 x ≥80 “老人系数” 0 x -60 20 1 岁的人的“老人系数”为 . 8.分别指出下列变化过程中的变量与常量: (1)y =-2πx +4; (2)s =v 0t +12 at 2(其中v 0,a 为定值). 9.某电信公司提供了一种移动通讯服务,收费标准如下表: 项目 月基本服务费 月免费通话时间 超出后每分钟收费 标准 40元 150 min 0.6元 ????? 400≤x ≤150,0.6x -50x >150.在这个关系式中,常量是什么?变量是什么? 10.如图19-1-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边长与正方形MNPQ 的边长均为10 cm ,AC 与MN 在同一直线上,开始时点A 与点M 重合,让△ABC 向右运动,最后点A 与点N 重合.试写出重叠部分的面积y (cm 2 )与AM 的长度x (cm)之间的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新洲镇中心学校李家海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第一节《变量与函数》。根据新课标及我县“乐学高效”课堂模式实施要求,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是《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它来源于客观实际,又服务于客观实际。而本节课是一次函数的启蒙课,在这里学生初步接触了变量的概念,它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为以后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内容打下基础。本节课内容不但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有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一定的帮助。 2、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经验,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能理解变量、常量、自变量的意义,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及意义; (2)能掌握变量与常量间的关系,识别出函数关系中的自变量及函数。 为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要突破的教学难点是:较复杂问题中常量、变量与函数的识别。 二、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论,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领提升的方式展开教学,从实例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归纳、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新知识学习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教师始终以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并在恰当的时候给予点拨、归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感悟,深化认识,形成技能。

变量与函数教案

变量与函数 教学目的: 1.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 2.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意义,能列举函数的实例,并能写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 3.通过函数概念,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经历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探索活动,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模式。 教学重点: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函数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问题1:图1是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这张图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看出回答: (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多少?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说出这一时刻的气温. (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 (3)这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在逐渐升高?什么时候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思考:这张图是怎样来展示这天各时刻的温度和刻画这天的气温变化规律的?

问题2:银行对各种不同的存款方式都规定了相应的利率,下表是20XX年7月中国工商银行为”整存整取”的存款方式规定的年利率. 观察上表,说一说随着存期x的增长,相应的年利率y是如何变化的? 问题3:收音机的刻度盘的波长和频率分别是用米(m)和千赫兹(kHz)为单位标刻的.下面是一些对对应的数值: 仔细的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问题4:圆的面积是随着半径增大而增大的.如果用r表示圆的半径,S表示圆面积,则S与r之间满足什么关系?利用这个关系式,试求出半径为 1cm,1.5cm,2cm,2.6cm,3.2cm时圆的面积,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二、形成概念 (一)变量与常量概念的形成过程 1.举例、归纳 问题1: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示图)学生观察气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引出“变量”。 问题2:学生观察随着存期x的增长,相应的年利率y是如何变化的过程,加深对变量的认识,引出“常量”。 设问:一个量变化,具体地说是它的什么在变?什么不变呢?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是量的数值变与不变。 归纳变量与常量的定义并板书。 在其他二个问题中有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常量?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函数变量与函数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19.1 函数 19.1.1 变量与函数 1.下列关系式中,y不是x的函数的是( B ) (A)y=(B)y2=2x (C)y=x (D)y=x2-2 2.函数y=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B ) (A)x≠0 (B)x>-3 (C)x≥-3且x≠0 (D)x>-3且x≠0 3.下列图象中,y是x的函数的是( C ) 4.某学校欲购买一些足球,单价为35元/个,总价y随购买个数x的变化而变化.其中的变量为总价y和个数x,常量是单价3 5 元/个. 5.当x=2及x=-3时,分别求出下列函数的函数值: (1)y=(x+1)(x-2); (2)y=. 解:(1)当x=2时,y=(x+1)(x-2)=(2+1)×(2-2)=0, 当x=-3时,y=(x+1)(x-2)=(-3+1)×(-3-2)=10. (2)当x=2时,y===4, 当x=-3时,y===. 6.分别写出下列各题中的函数解析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20,设它的底边长为x,底边上的高y随x的变化而变化. (2)水池中有水10 L,此后每小时漏水0.05 L,水池中的水量V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

解:(1)y=,x>0. (2)V=10-0.05t,0≤t≤200. 7.如图,等腰Rt△ABC的直角边长与正方形MNPQ的边长均为10,AC与MN在同一直线上,开始时点A与点M重合,让△ABC向右运动,最后点A与点N重合. (1)试写出重叠部分面积y与AM的长度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当AM=1时,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解:(1)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y=x2,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0≤x≤10. (2)当AM=1,即x=1时, y=×12=. 所以,当AM的长为1时,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吴刚 尊敬的各位老师: 您们好!我是吴刚,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选自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内容是理解函数的概念的前提知识,为后面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垫定了基础。它把学生由常量数学引入了变量数学,是学生数学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然后,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理解常量与变量的概念已经相互之间的关系。 2.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 3.经历了探究具体情境中变量的过程,体验变量之间的辩证关系。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 难点:理解变量的内涵。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我选择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故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从熟悉的背景中感悟变量的意义。 学法:通过对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的分析,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合理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这一部分我将采用师生互问互答的形式进行,这样有利于课堂学习氛围的培养,从而揭示课题。 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四个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从而发现问题,形成概念。 接着,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节内容,我创设了两道变式演练。练习讲解完后,我将对本节内容作课堂小结,首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一下在这节课中的得与失,感到困惑与疑难的地方。再由我来作小结,再强调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小结完后,我会布置作业。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素质差异,我将布置两道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题目。 接下来,我谈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六)板书设计

一次函数变量与函数

奇趣数学:一次函数: 变量~函数 (第一课时 变量、函数的概念) 知识点归纳: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 称为自变量,把y 称为因变量,y 是x 的函数。 *判断Y 是否为X 的函数,只要看X 取值确定的时候,Y 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3、定义域:(取值范围)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4、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 (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 (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练习: 例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4. (1)写出其底边长y 随腰长x 变化的关系式. (2)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自变量与函数. (3)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底边长为10时,其腰长为多少? ◆仔细读题,一定要选择最佳答案哟! 1.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问题中,自变量是( ). A.沙漠 B.体温 C.时间 D.骆驼 2.长方形的周长为24cm ,其中一边为x (其中0>x ),面积为y 2 cm ,则这样的长方形中y 与x 的关系可以写为( ). A.2 x y = B.()2 12x y -= C.()x x y ?-=12 D.()x y -=122. 3.函数11 2 ++--= x x x y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 ( ) . A .x ≠1 B .x >-1 C .x ≥-1 D .x ≥-1且 x ≠1

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与常见题型

三乐教育名师点拔中心 学生姓名: 家长签名 基本概念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例题:在匀速运动公式vt s =中,v 表示速度,t 表示时间,s 表示在时间t 内所走的路程,则变量是________,常量是_______。在圆的周长公式C =2πr 中,变量是________,常量是_________.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 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 称为自变量,把y 称为因变量,y 是x 的函数。 *判断Y 是否为X 的函数,只要看X 取值确定的时候,Y 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例题:下列函数(1)y =πx (2)y =2x -1 (3)y =1 x (4)y =21-3x (5)y =x 2-1中,是一次函数的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3、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4、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 (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例题: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2的是( ) A .y B .y C .y D .y 函数y =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已知函数22 1 +-=x y ,当11≤<-x 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 A .2325≤<-y B .2523<0时,直线y =kx 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 的增大y 也增大;当k <0时,?直线y =kx 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x 增大y 反而减小. (1) 解析式:y =kx (k 是常数,k ≠0) (2) 必过点:(0,0)、(1,k ) (3) 走向:k >0时,图像经过一、三象限;k <0时,?图像经过二、四象限 (4) 增减性:k >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k <0,y 随x 增大而减小 (5) 倾斜度:|k |越大,越接近y 轴;|k |越小,越接近x 轴 例题:(1).正比例函数(35)y m x =+,当m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若23y x b =+-是正比例函数,则b 的值是 ( ) A .0 B . 23 C .23- D .32 - .(3)函数y =(k -1)x ,y 随x 增大而减小,则k 的范围是 ( ) A .0k C .1≤k D .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9章 19.1.1 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说课稿

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说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仁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变量与函数》第二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学情分析、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变量与函数》中第二节课的内容。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把学生由常量数学引入变量数学,是学生数学认识上的一次飞跃。遵循从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渐进认识规律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一部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块新的领域,但涉及的内容又与生活的实际联系非常密切,可以补充大量的实例来充实本课,进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可以广泛的应用到。所举的实例也都能在认识函数的时候用到,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函数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的意义,为下一节课奠定重要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综上分析,本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的概念。 2.能结合具体实例概括函数概念。 3.在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体会运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概括并理解函数概念中的单值对应关系。 【学习难点】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以及结合实际问题表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第二部分:教法与学法分析:

1.说教法方法与手段: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有利于学生体会与实验,思考与探索。在概念教学设计中,注意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极力倡导了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通过对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创设情境,使数学回到生活,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部分:学情分析 初二(17)班学生基础较好,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有较好的接受能力,学生能够较为有条理的思考.本节课所教授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之际和以前学习的知识都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教授过程中大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举出大量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并且与同学间合作发现变量与常量这一事实。第四部分: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言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万物皆变,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往往蕴含着量的变化,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把握变化规律的关键。 【设计意图】通过引言教学,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出本节课需要研究的问题,引起合理的选择性注意,起先行组织者作用。 (二)合作探究,形成概念。 问题1.下面各题的变化过程中,各有几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变化是怎样影响另一个量的变化的? (1)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的时间为t h,行驶的里程为s km。

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与常见题型-一次函数知识点整理

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与常见题型 基本概念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例题:在匀速运动公式vt s =中,v 表示速度,t 表示时间,s 表示在时间t 所走的路程,则变量是________,常量是_______。在圆的周长公式C =2πr 中,变量是________,常量是_________.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 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 称为自变量,把y 称为因变量,y 是x 的函数。 *判断Y 是否为X 的函数,只要看X 取值确定的时候,Y 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例题:下列函数(1)y =πx (2)y =2x -1 (3)y =1x (4)y =21-3x (5)y =x 2 -1中,是一次函数的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3、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4、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 (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例题: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围是x ≥2的是( ) A .y B .y C .y D .y 函数y = x 的取值围是___________. 已知函数22 1 +-=x y ,当11≤<-x 时,y 的取值围是 ( ) A .2325≤<-y B .2523<0时,直线y =kx 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 的增大y 也增大;当k <0时,?直线y =kx 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x 增大y 反而减小. (1) 解析式:y =kx (k 是常数,k ≠0) (2) 必过点:(0,0)、(1,k ) (3) 走向:k >0时,图像经过一、三象限;k <0时,?图像经过二、四象限 (4) 增减性:k >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k <0,y 随x 增大而减小 (5) 倾斜度:|k |越大,越接近y 轴;|k |越小,越接近x 轴 例题:(1).正比例函数(35)y m x =+,当m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若23y x b =+-是正比例函数,则b 的值是 ( ) A .0 B . 23 C .23- D .32 - .(3)函数y =(k -1)x ,y 随x 增大而减小,则k 的围是 ( ) A .0k C .1≤k D .1

2018-201X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9.1函数19.1.1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函数练

第2课时 函数 1.下列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函数关系的有( ) ①长方形的宽一定时,其长与面积; 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面积; ③某人的身高与年龄. A .0个 B.1个 C .2个 D.3个 2.[xx·黄冈]函数y =x +1 x -1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且x ≠1 B.x ≥-1 C .x ≠1 D.-1≤x <1 3.一名司机驾驶汽车从甲地去乙地,他以80 km/h 的平均速度用了4 h 到达乙地.当他按照原路返回时,汽车的速度v (km/h )与时间t (h )的函数关系式是( ) A .v =320t B.v = 320t C .v =20t D.v =20t 4.下列关系式中,y 不是x 的函数的是( ) A .y 2=x (x ≥0) B.y =x (x ≥0) C .y =-x 2(x ≥0) D.y =x 2(x 为有理数) 5.油箱中有油30 kg ,油从管道中匀速流出,1 h 流完,则油箱中剩余油量Q (kg)与流出时间t (mi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是 . 6.[xx·扬州]同一温度的华氏度数y (℉)与摄氏度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y =9 5x +32. 若某一温度的摄氏度数值与华氏度数值恰好相等,则此温度的摄氏度数是 ℃. 7.在一根弹簧下端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已知弹簧原长10 cm ,物体质量m (kg)与弹簧长度l (cm)的几组记录数

据如下表:

(1)写出弹簧长度l (cm)与所挂物体质量m (kg)的关系式.(不考虑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当弹簧长度为13.5 cm 时,所挂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3)当所挂物体质量为多少时,弹簧长度为18 cm ? 8.已知函数f (x )=1+2x ,其中f (a )表示当x =a 时对应的函数值,如f (1)=1+2 1,f (2)=1 +22,f (a )=1+2 a ,求f (1)·f (2)·f (3)·…·f (100)的值. 参考答案 第2课时 函数 【分层作业】 1.C 2.A 3.B 4.A 5.Q =30-0.5t 0≤t ≤60 6.-40 7.(1)l =10+0.5m (2)7 kg (3)弹簧长度不可能为18 cm ,因为弹簧最长伸长到15 cm. 8.5 151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新湘教版八下教案:4.1.1 变量与函数

第4章 一次函数 4.1 函数和它的表示法 4.1.1 变量与函数 1.了解常量、变量的概念;(重点) 2.了解函数的概念;(重点) 3.确定简单问题的函数关系.(难点 ) 一、情境导入 如图,水滴激起的波纹可以看成是一个不断向外扩展的圆,它的面积随着半径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半径的确定而确定. 在上述例子中,每个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当其中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也随着发生变化;当一个变量确定时,另一个变量也随着确定. 你能举出一些类似的实例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常量与变量 分析并指出下列关系中的变量与 常量: (1)球的表面积S cm 2与球的半径R cm 的关系式是S =4πR 2; (2)以固定的速度v 0米/秒向上抛一个小球,小球的高度h 米与小球运动的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式是h =v 0t -4.9t 2; (3)一物体自高处自由落下,这个物体运动的距离h m 与它下落的时间t s 的关系式是h =1 2 gt 2(其中g 取9.8m/s 2); (4)已知橙子每千克的售价是1.8元,则购买数量w 千克与所付款x 元之间的关系式是x =1.8w . 解析: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 解:(1)球的表面积S cm 2与球的半径R cm 的关系式是S =4πR 2,其中,常量是4π,变量是S ,R ; (2)以固定的速度v 0米/秒向上抛一个小球,小球的高度h 米与小球运动的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式是h =v 0t -4.9t 2,常量是v 0,4.9,变量是h ,t ; (3)一物体自高处自由落下,这个物体运动的距离h m 与它下落的时间t s 的关系式是h =12gt 2(其中g 取9.8m/s 2),其中常量是12g ,变量是h ,t ; (4)已知橙子每千克的售价是1.8元,则购买数量w 千克与所付款x 元之间的关系式是x =1.8w ,常量是1.8,变量是x ,w . 方法总结:常量与变量必须存在于同一个变化过程中,判断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需要看两个方面:一是它是否在一个变化过程中;二是看它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取值情况是否发生变化. 探究点二:函数的定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变量x ,y 满足x +3y =1,则y 是x 的函数 B .变量x ,y 满足y =-x 2-1,则y 可以是x 的函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函数变量与函数教案

19.1.1 变量与函数 第1课时常量与变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简单实例,学生初步感知用常量与变量来刻画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指出具体问题中的常量、变量.初步理解存在一类变量可以用函数方式来刻画,能举出涉及两个变量的实例,并指出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这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函数关系。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体会函数概念的核心是两个变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能判断两个变量间是否具有函数关系。 过程与方法:借助简单实例,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从生活实例抽象出数学知识的方法,感知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联系的复杂性,数学研究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化繁为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引入课题,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发现、创造”数学知识的乐趣。学生初步感知实际生活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感知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学科。 重点:借助简单实例,从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抽象出函数的概念 难点:怎样理解“唯一对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中,周围的事物都是运动的。例如,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这一问题,此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生活中的常识,学生都很容易理解。再例如,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年龄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这几个问题中都涉及两个量的关系,地球的位置与时间,温度与高度,年龄与时间。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气温问题:下图是北京春季某一天的气温T 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看图回答: (1)这天的8时的气温是℃,14时的气温是℃,最高 气温是℃,最低气温是℃; (2)这一天中,在4时~12时,气温(),在16时~

一次函数知识点与常见题型

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与常见题型 基本概念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例题:在匀速运动公式vt s =中,v 表示速度,t 表示时间,s 表示在时间t 内所走的路程,则变量是________,常量是_______。在圆的周长公式C =2πr 中,变量是________,常量是_________.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 称为自变量,把y 称为因变量,y 是x 的函数。 *判断Y 是否为X 的函数,只要看X 取值确定的时候,Y 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例题:下列函数(1)y =πx (2)y =2x -1 (3)y =1x (4)y =21 -3x (5)y =x 2-1中,是一次 函数的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3、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4、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 (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例题: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2的是( ) A .y B .y C .y D .y 函数y =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已知函数22 1 +-=x y ,当11≤<-x 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 A .2325≤<-y B .25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