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提升边疆高校辅导员工作动力的思考

提升边疆高校辅导员工作动力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09102450.html,

提升边疆高校辅导员工作动力的思考

作者:字文君

来源:《亚太教育》2015年第04期

摘要:辅导员是边疆高校师资队伍里的重要角色之一,担任着教学、学生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任务。辅导员工作内容的多样性、繁杂性;工作时间的连续性和无限性;工作对象的差异性、能动性等等,都深刻地体现着辅导员角色能力的全面性。一个优秀的辅导员不仅能做学生思想的领航者,能做学生课业的启蒙者,还要能在科研方面有自己的独创性。辅导员工作动力的大小对于辅导员自身发展乃至整个高校教学工作都尤为重要,那么提升边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动力就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动力;绩效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0210-01

辅导员作为高校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早在80多年前辅导员的“前身”——政治指导员被提出。在几十年的辅导员制度建设过程中,虽然辅导员的定义内涵不断丰富,角色定位不断完善,但辅导员的政治责任和使命从未改变过。

1986年6月北京气象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工作词典》中曾定义:辅导员是指导和进

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员;大多在大专院校中设立;由党性强、作风正,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并热爱思想工作的教师或干部担任。边疆地区高校作为全国普通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工作过程中同样普遍采用辅导员制度作为管理学生的方式。边疆高校地处祖国边疆且生源广泛,少数民族学生众多,学生工作相对复杂多变,这就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影响边疆高校辅导员工作动力的因素分析:1、由于地理位置、交通以及学校自身条件等因素限制,边疆高校的辅导员能够外出交流和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据了解部分边疆高校辅导员外出交流、培训的机会人均一年一次都达不到。然而这样的现状在多数边疆高校屡见不鲜。极少的外出交流、培训的机会,会使辅导员们在长期的繁杂工作中能动性逐渐降低,工作动力减弱。2、人员配比失调,工作量大且繁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但在边疆地区高校中这个比例较难实现,往往一个辅导员配比学生数量超过200人。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下,工作年限越长,对辅导员的工作动力、精力耗费越大。3、职业目标模糊、职业定位不明确。在现今的边疆高校中对于辅导员的定位并不算明确,很多不明情况的人,甚至是高校内部的少部分人员会认为“辅导员不是教师”、“辅导员是政工人员”。虽然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有明确指出:“专职辅导员也属于教师队伍”。但是在很多边疆高校里并没有给辅导员一个明确的身份,这对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很大损伤。4、工作绩效考核方法不明确、奖惩机制不鲜明。边疆高校内部对于辅导员的考核制度有但大多模糊或不按章办事,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