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腰痛病临床路径

腰痛病临床路径

腰痛病临床路径
腰痛病临床路径

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探讨

一、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为:BNS150 ICD10

编码为:M51.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同意接受该方案治疗。

(二)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相关诊断依据拟订(见附件)。

中医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

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

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

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

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

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恍

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西医诊断标准【胡有谷主编,《腰椎间盘突出症》,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3版】

1、腰痛、下肢痛呈典型的腰骶神经根分布区域的疼痛,常表现下肢痛重于

腰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表现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感觉异常和反射改变四种神

经障碍体征中的两种征象。

3、神经根张力试验无论直腿抬高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均为阳性。

4、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X线、CT、MRI或特殊造影等异常征象与临床表

现一致。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治疗方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

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拟订(见附件)

1.符合腰痛病的诊断标准

2. 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

3. 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为:BNS150 ICD10编码为:M51.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

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六)入院1-2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肝肾功能;

4、出凝血时间;

5、腹部B超

6、心电图;

7、腰部CT或MRI

8、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中医分期治疗。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诊疗方案。

1.急性期

以身体功能与结构水平的障碍为主,临床以疼痛及活动困难构成的被动体

位为主要表现。此期患者多表现为疼痛剧烈,刻无安宁,腰背肌肉高度痉挛,脊

柱显著侧凸、后凸畸形;棘旁显著压痛并向下肢放射,局部扣击痛;被迫卧床,

坐起或站立、行走则痛剧。此期一般5天。

(1)电针

(2)穴位注射或针刀夹脊穴松解:针麻镇痛起效后(大约半小时左右),立即行针刀夹脊穴松解。分天、人、地三层次,每层充分触激,直达病所。浅

层(天)触激浅筋膜,疏通络脉;中层(人)触激肌肉,疏通腠理、解痉;

深层(地)触激神经根,病灶减压,通经祛瘀,松解粘连。操作过程严格

无菌操作。严格按照汉章针刀四步进针法。做到“刺肉勿伤筋,刺筋勿伤

骨……”。

(3)牵引

穴位注射后10-30分钟,让病人平卧休息15分钟左右,观察病人肢体活动,

待病人气血平稳后,即牵引20分钟。

(4)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手法治疗,手法以松解粘连为主

(5)输液治疗:急性期患者以气滞血瘀、寒湿或湿热为主。

●可静滴红花、丹参等;

●严重可静滴甘露醇、地塞米松

●可口服美洛昔康分散片、伤科接骨片等;

(4)限制活动三天

●在硬板床静卧(可仰卧、俯卧,限制侧卧)6小时。

●限制活动5天,以卧硬板床为主,可站,禁久坐。

有效者进入缓解期治疗,无效者调整计划,再次治疗。

2.缓解期

以活动水平障碍为主,临床上虽然疼痛及活动困难依然存在,但主要的功能障碍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为更突出的表现。此期患者下肢放射痛逐步减轻,脊柱保护性畸形明显改善,直腿抬高幅度明显提高,棘旁压痛存在,但不向下肢放射,扣击痛阴性;可短暂坐起和进行短距离行走。此期约为发病后3-7天。治疗在被动性治疗基础上,逐渐增加主动功能训练。

(1)中药熏蒸,中药腰突1号为主要成方。

(2)理疗

(3)针灸、推拿、拔罐、手法正脊,随适应症适时进行。

(4)牵引治疗:腰椎慢牵

(5)中药治疗:

●肾阳虚:畏寒肢冷,腰腿发凉,少气懒言,面色晄白,小便清长,口淡

不渴,舌淡,脉沉细。方用:桂附地黄丸

●肝肾亏虚:腰腿酸痛绵绵,筋驰乏力,劳则筋纵,静卧则减轻,口燥咽

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方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

●淤血阻络:痛有定处,昼轻夜重,咳嗽引起加剧,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脉涩。方用:血府逐淤汤

●筋脉失养,气血不运:患侧肢体肌肉萎缩,乏力,多汗或无汗,喜揉喜

温,苔薄白,脉濡缓。方用:补阳还五汤

(6)腰背臀腿部肌肉锻炼

●空登自行车:要质量不要数量。

●飞燕点水:要质量不要数量。

●五点——三点静力支撑法:要质量不限时间。

3.恢复期

以参与水平障碍为主,临床上虽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改善,但难以参加正常的工作学习及社会活动。此期患者腰痛消失和下肢放射痛消失,下肢小范围痠胀、麻木、不适感,劳累后上述症状加重。治疗逐渐过度到以主动功能训练为主,辅以被动性治疗。形成相对稳定的康复方案和康复计划。出院,继续执行康复计划,每半月复查,随访45天。若某些康复锻炼计划适合该病人的社会角色,嘱病人可把该行为带入生活,形成习惯。

(1)恢复期教育

●形成新的良好的生活规律,改变既往影响病情康复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杜绝自作主张,盲目增加锻炼项目,防止复发。

●危机教育:居安思危,告诫病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易复发,但复发是有其

常规的规律和条件,避风寒、适劳逸、畅情志,科学、持久、静心锻炼。

切忌盲目追求锻炼结果,盲目增加运动量。

(2)腰背臀腿部肌肉锻炼

●空登自行车:每天起床前300次左右,要质量也要数量。

●飞燕点水:每天起床前100次左右,要质量也要数量。

●五点——三点静力支撑法:每天起床前20-30次,每次坚持2分钟左右,

起、放均要求主动,避免起时主动,放时“自由落体”。

●以上三项,开始阶段达不到数量或时间要求的,以综合锻炼后身体明显

汗出为准。

●生活中可适当进行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中缓慢有序的动作,持之以

恒,形成生活习惯。

(3)针灸治疗,推拿治疗

(4)中药治疗:以培本固元为原则,如金贵肾气丸等。

(5)单杠、双杠、引体向上、减重跑步、游泳等腰椎减重的活动。

(八)出院标准

1.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

2.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治疗其间出现其他意外情况需进一步明确诊断,退出路径,调整治疗。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腰痛病(TCD编码为:BNS150 ICD10编码为:M51.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TCD 编码:BNS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1 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气滞血瘀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BNS050、ICD-10编码: M51.202 )的患者。 2. 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 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 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 1 )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它严重畸形者。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腰椎CT或腰椎MRI (也可在门诊完成)。 ( 2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 3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分析。 ( 4 )心电图。 ( 5 )胸片 (6)腹部 B 超。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等。 (八)治疗方法 1 .一般治疗:纠正不良体位、姿势;平卧硬板床休息,减少腰部不正当活动;带腰围保护,避免腰部外或劳损;加强锻炼,增强腰背肌力,维持脊柱平衡。 2.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 寒湿痹阻证: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湿热痹阻证: 清利湿热,舒筋通络 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固腰息痛 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2)辨证选择静滴药物 2. 针灸治疗:体针、小针刀、浮针、拔罐、热敏灸、穴位注射等。 5. 物理治疗:中药封包治疗、穴位敷贴、中医定向透药、中药硬膏热贴等。 7. 运动疗法:健脊八段锦、“五点式、、“三点式、、“飞燕式、等方法。 8. 其他疗法:推拿治疗,必要时西药脱水、止痛。 (九)出院标准 1. 腰部及下肢痹痛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 2. 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3. 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腰痛病临床路径

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探讨 一、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为:BNS150 ICD10编码为:M51.202腰椎间盘突出症); 2 、患者同意接受该方案治疗。 (二)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相关诊断依据拟订(见附件)。 中医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 1 、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 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 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 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 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 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 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西医诊断标准【胡有谷主编,《腰椎间盘突出症》,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3版】 1、腰痛、下肢痛呈典型的腰骶神经根分布区域的疼痛,常表现下肢痛重于腰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表现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感觉异常和反射改变四种神经障碍体征中的两种征象。 3、神经根张力试验无论直腿抬高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均为 阳性。 4、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X线、CT MRI或特殊造影等异常征象 与临床表现一致。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治疗方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 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拟订(见附件) 1.符合腰痛病的诊断标准 2. 年龄18-70 岁,性别不限。

腰椎间盘突出症精深中医临床路径方案设计(完整版)

XXXX中医医院骨伤科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骨伤科 二〇一三年一月修订

目录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标准住院流程 (1) (一)适用对象 (1) (二)诊断依据 (1) (三)进入路径标准 (2) (四)中医证候学 (3) (五)入院检查项目 (3) (六)治疗方法 (3) (七)住院时间 (5) (八)出院标准 (5) (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5)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6)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9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④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

中医院临床路径管理附件

附件1、 满洲里市中蒙医院 临床科室临床路径病种名称 内二科:中风(脑梗塞)心悸(室心早搏) 内一科:胃脘痛(慢性胃炎)肺炎喘嗽(支气管肺炎)(儿科)普外科:腹股沟疝(疝气)圆翳内障(白内障) 骨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 妇科:带下病(盆腔炎)正常分娩 针灸科:面瘫(面神经麻痹)项痹(颈椎病)

附件2 中医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评估表 路径名称科室名称医院名称 路径对应标准中医病名TCD代码 路径对应标准西医病名ICD代码(6位码) 入径例数填表人日期 注: 1.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本表针对入径病例,填表单位应尽量使用标准中医病名并配用TCD代码,如无标准中医病名 相对应的代码(无TCD代码)请在中医病名后标明病名出处(如诊疗常规版本、教材版本等等)。对应西医病名务必规范准确并配用ICD-10疾病编码,请使用标准6位码。 3.路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如认为不规范或不可操作请说明具体情况。

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估表路径名称科室名称医院名称 路径对应标准中医病名 TCD代码 路径对应标准西医病名 ICD代码(6位码)

注: 1.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本表针对出径病例。本表治疗方法指本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中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推拿等。如仅采用其中一种中医治疗方法的病例,需填写此表单的“单一治疗方法”一栏,注明中医治疗方法名称并进行疗效统计;如联合采用2种或2种以上中医治疗方法的病例,需填写此表单的“综合治疗方法”一栏,依据使用中医治疗方法的种类数量统计病例数量,并进行疗效统计。 3.治疗效果中三项指标依据各病种临床路径中出院标准/出路径标准进行具体填写。

针灸科腰痛症门诊病历(干货)

针灸科腰痛症门诊病历腰痛症 主诉:患者腰部疼痛不适时间加重时间。 现病史:患者时间前诱因出现腰部疼痛不适,时轻时重,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受天气变化影响不大.时间前诱因加重,曾于家中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现为求系统治疗来院。入院见症:腰部疼痛不适,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重大外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月经及)婚育史、家族史:生于原籍,久居本地,无外地长期旅居史,否认疫源疫区接触史。无特殊不良嗜好,生活作息规律,适龄婚育,家人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中医望、闻、问、切:患者神色形态语声气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涩。 脊柱四肢无畸形,关节无肿胀,双下肢无水肿。腰部压痛并左下肢放射痛,叩痛并放射痛。双“4”字试验体征,双直腿抬高试验体征。仰卧挺腹试验体征。膝腱反射减弱,跟腱反射减弱。巴宾斯

基征体征.双下肢肌力Ⅴ级.深浅感觉存在,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感谢聆听 辅助检查: 1腰椎CT 2腰椎X线片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及鉴别诊断 中年女性,劳作日久,筋脉不固,血溢脉外,形成瘀血,瘀血阻滞,不通则痛,故见腰腿痛,舌淡苔薄白脉涩为气滞血瘀之象。本病与痹症相鉴别,后者以肌肉、筋脉的麻木、疼痛及关节僵硬、屈伸不利为特征,且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故可鉴别。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腰腿痛 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计划: 1。针灸科护理常规,完善入院查体及辅助检查. 2.针刺治疗为主,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手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日1次。取穴:腰俞、腰阳关、肾俞(双)、三焦俞(双)秩

2018年腰痹病中医临床路径(附表单)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2018)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医诊断为腰痹病(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痹病(TCD编码:BNQ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2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版),从以下三方面作为诊断论据。 一、病史和症状 (一)多系中年人,常有腰部外伤史。且有弯腰拾物、身体旋转后出现腰痛史。 (二)病人初为腰痛,继则向患侧臀部、大腿、小腿、足跟部放射。 (三)弯腰、咳嗽,喷嚏等皆可引起放射痛,卧床休息可减轻。 (四)以上症状可因轻微扭伤或活动后复发。 二、体征 (一)腰椎出现侧弯,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 (二)腰部活动受限。 (三)压痛点常在骸核突出部位,如腰椎4/5或腰5/骶1间隙及其患侧椎旁,常向下肢放射,沿坐骨神经走行区域亦有压痛。 (四)小腿外侧、足背外侧常有麻木区,可伴有拇趾背伸肌力减弱。 (五)膝及跟腱反射可正常或减弱。 (六)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阳性,压迫症状越重,抬起角度越小。 (七)小腿及足部肌肉轻度萎缩。 三、放射线检查 平片排除其他骨病,有无腰椎侧弯、腰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变窄或不等宽、椎体上下缘增生等。侧位观前窄后宽者更有诊断意义。对诊断有困难者,可考虑椎管内、硬膜外、椎间盘造影协助诊断。CT扫描或磁共振检查对病变部位和突出程度的判定较X线检查更为明确。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 肝肾亏虚证 寒湿侵袭证 血瘀气滞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版)的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BNQ010、ICD-10编码: M51.20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腰椎手术治疗或腰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尿酸、风湿免疫系列。 (3)心电图。

腰痛中医临床路径教程文件

腰痛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腰痛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腰痛病临床常见证候: 1.瘀血证 2.寒湿证 3.湿热证 4.肝肾亏虚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小于等于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BGS000 ICD-10编码:M51.202腰椎间盘突出症。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者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和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辅助检查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腰椎正侧位、双斜侧、过伸过屈侧位、腰椎MRI; 2).血、尿、便三大常规; 3)心电图 4)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5)胸透或胸部X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腰椎CT、血脂、类风湿因子等、 (八)治疗 1.手法松解类手法、整复类手法 针灸治疗 牵引治疗 其他外治法:中药封包、四号膏、拔罐、小针刀、封闭疗法、中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 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 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 编 码:M17.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7 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 2.疾病分期 (1)早期 (2)中期 (3)晚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 证候: 风寒湿痹证:膝关节重着、酸楚,疼痛,或有关节肿胀,甚至屈伸不利,痛处多固定,亦游走,每遇阴雨天或感寒后加剧,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风湿热痹证:膝关节疼痛,掀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得冷则舒,筋脉拘急,日轻夜重,多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瘀血痹阻证:膝关节疼痛,拒按,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面晦唇暗,舌质隐青或有瘀斑,脉多弦涩或细数。病程迁延,常有外伤、劳损史。 肝肾亏虚证:膝腿酸软无力,或绵绵作痛,常伴腰腿痛,喜按喜揉,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脉沉细或沉弱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痹病(TCD 编码:BNV090)和膝关节骨性关 节炎(ICD-10 编码:M17.9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 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各种保守治疗无效半年以上,X 线片显示为晚期改变,有全膝置换术指征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沉、凝血功能 (3)C-反应蛋白 (4)膝关节X线片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代谢指标、ASO、类风湿因子、

腰痹病临床路径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一、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痹病(TCD编码:BNQ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202)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证但不同意手术要求保守治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疗效诊断标准》(2012年版) 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打喷嚏)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迟钝或过敏,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④辅助检查:X线摄片可见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病变椎间隙变窄,相应椎体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

腰痛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doc

腰痛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腰痛是因腰部受损,以腰部疼痛为主症的常见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那么针对这种疾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呢?接下来我和你一起了解做法腰痛的治疗方法吧。 腰痛的病因病机 1.感受寒湿 居处潮湿,若劳作汗出当风,或冒雨涉水,衣着冷湿,都可感受寒湿之邪。寒邪凝滞收引,湿邪黏聚不化,致腰腿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因而发生腰痛。 2.感受湿热 岁气湿热时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转为湿热。人感此邪,阻遏经脉,引起腰痛。 3.气滞血瘀 跌仆外伤,或久病,气血运行不畅,或体位不正,腰部用力不当,屏气闪挫,可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使瘀血留着腰部而发生腰痛。 4.肾亏体虚 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过度,或年老体弱,或久病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脉而发生腰痛。腰为肾之府,故腰痛多与肾有关。 腰痛的辨证论治

1.寒湿腰痛 主症: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每遇阴雨天气,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舌白腻,脉沉紧。 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方药:甘姜苓术汤加减(又名肾着汤)。若寒邪偏胜,则冷痛为主,拘急不舒,可加附片;若湿邪偏胜,则痛而沉重为著,可加苍术;若兼风邪,症见腰痛左右不定,牵引两足,或连肩背,或关节游痛,合用独活寄生汤以祛风活络,补益肝肾。 2.湿热腰痛 主症:腰部胀痛,痛处伴有热感,每于热天或腰部着热后痛剧,遇冷痛减,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方药:四妙丸。湿热之邪,蕴蓄日久,或热象偏重,耗伤阴津可加女贞子、旱莲草等滋阴不恋湿的药物。 3.瘀血腰痛 主症:痛处固定,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临证应用可酌加地鳖虫以配方中地龙起通络祛瘀的作用;若兼有风湿者,宜加独活、狗脊;若兼有肾虚者,宜加杜仲、续断、熟地黄。 4.肾虚腰痛

颈椎病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①风寒痹阻证 ②血瘀气滞证 ③痰湿阻络证 ④肝肾不足证 ⑤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莆田市第一医院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版)(2014录目 第一部份: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2014版) (3) 一、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3) 二、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5) 三、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患者版 (7) 第二部份:临床路径知情同意书 (9) 第三部份:临床路径医嘱套餐 (10) 附: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医嘱模板 第一部分版)2014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2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 血瘀气滞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 BNS050、ICD-10编码: M51.202)。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 (2)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它严重畸形者; (3)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 (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 (5)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腰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腰椎CT或腰椎MRI。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4)心电图。 (5)胸部X线片。

颈椎病临床路径..doc

项痹病 ( 神经根型颈椎病 ) 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 神经根型 ) 的患者。 一、项痹病 ( 神经根型颈椎病 ) 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 一) 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 神经根型 ) ( 二) 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 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 ( 神经根型颈椎病 ) 诊疗方案”。 项痹病 ( 神经根型颈椎病 ) 临床常见证型: ①风寒痹阻证 ②血瘀气滞证 ③痰湿阻络证 ④肝肾不足证 ⑤气血亏虚证 (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 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 ( 神经根型颈椎病 ) 。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 四) 标准住院日为≤ 21 天。 (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 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 ( 椎管比值 =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

腰痛病临床路径(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探讨 一、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为: BNS150 ICD10编码为:M51.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同意接受该方案治疗。 (二)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相关诊断依据拟订(见附件)。 中医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 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 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 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 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 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 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

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西医诊断标准【胡有谷主编,《腰椎间盘突出症》,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3版】 1、腰痛、下肢痛呈典型的腰骶神经根分布区域的疼痛,常表现下肢痛重于腰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表现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感觉异常和反射改变四种神经障碍体征中的两种征象。 3、神经根张力试验无论直腿抬高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均为阳性。 4、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X线、CT、MRI或特殊造影等异常征象与临床表现一致。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治疗方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 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拟订(见附件) 1.符合腰痛病的诊断标准 2. 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 3. 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为:BNS150 ICD10编码为:M51.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痛临床路径总结报告

腰痛中医临床路径总结报告 (2015) 我科于2015年开展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路径,在实施腰痛临床路径过程中,可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的知晓度,对整个流程有系统认识,提高主动性,克服盲目性、随意性,使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及满意度明显提高,为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现将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纳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TCD编码:BNS.150)和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2、急性发作期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急性发作之病情危重的患者或不配合、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不进入本路径。 二、临床路径实施方法 1、具体实施步骤: (1)筛选病例,纳入路径:根据腰痛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合适的病例; (2)记录相关资料:病人纳入临床路径后,即建立临床路径表和住院病历,记录每天的检查、治疗、护理等措施及结果;同时填写临床路径登记本。 (3)及时总结,修正路径:路径实施完毕后,及时总结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变异,视情况修正路径内容。

三、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 1、临床路径开展例数:收治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共529例,纳入临床路径432例,其中男198例(45.8%),女234例(54.2%);年龄14~92岁(平均年龄54.2岁);病程1小时-23年(平均住院日19.1天)。 2、纳入临床路径432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推拿使用率99%,针灸(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98.2%,特色疗法使用率80.2%,辨证施治率100%。 3、实施临床路径后,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实施标准化的治疗和护理流程,界定标准住院日,通过统筹安排,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进行提前排队,避免患者等待耽误时间,及时检查,合理用药,从而达到缩短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治愈好转率的目的。 4、临床路径提高了患者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增进了医患关系:临床路径的应用使我们有效地协调、组织医疗护理工作,增进了医、护、患交流,确保了医疗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四、经验总结及改进措施 1、临床路径的应用必须充分考虑医疗和护理的整体统一,并且让病人及家属充分了解诊疗及护理方案,医护患三方共同参与,密切配合,才能减少医患、医护矛盾,提高三方的配合,达到临床路径实施的目的。因此应当对医护进行集中培训,对患者进行如科室教育。 2、治疗方面,通过临床观察,腰痛患者以瘀血证和寒湿证证为主,故治疗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为主,口服中成药大活络胶囊中加入

腰痛病历模板

2013年3月11日13:00 患者XXX,女性,75岁。因“腰骶部疼痛不适两月”于2013年3月11日13时门诊以“腰痛”收住入院。 患者于两月前因劳累出现腰骶部疼痛不适,弯腰活动受限,前往市中医院就诊,对症给以药物(具体药物剂量不祥)治疗,症状略缓解,今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腰痛”收住入院。入院症见:腰骶部疼痛,痛处拒按,弯腰活动受限,夜间疼痛尤甚,翻身时疼痛加重,无肢体麻木乏力,活动不利,舌苔暗,脉涩。患者自本次发病以来精神欠佳,睡眠尚可,食纳差,二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减轻。 体格检查 T 36.8℃P 78次/分R 22次/分BP 14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欠佳,步入病房,查体合作,问答切题。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端正、无畸形,双侧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无翳斑,眼球运动自如,无突出及震颤、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及调节反应正常。双侧外耳道无流脓,乳突无压痛。鼻翼无煽动、无流脓。口唇无发绀,口腔粘膜无出血点及溃疡,伸舌无偏斜及震颤,咽喉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充盈,颈动脉无异常搏动,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无弥散,未触及震颤及抬举样搏动,叩诊心界不大,心率78次/分,节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区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肛门、直肠及外生殖器未查。腰椎生理曲度存在,无明显侧凸畸形,双侧L3-L4,L4-L5椎旁压痛(+),叩击痛(-),椎旁肌肉紧张,右直腿抬高试验(+),四肢肌肉无萎缩,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质暗,脉涩。 辅助检查:腰椎X(112367):1.腰椎骨质增生 2.L1椎体形态异常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及鉴别诊断: 患者XXX,女,75岁,“腰骶部疼痛不适两月”入院,入院症见:腰骶部疼痛,痛处拒按,弯腰活动受限,夜间疼痛尤甚,翻身时疼痛加重,无肢体麻木乏力,活动不利,舌苔暗,脉涩。四诊合参,当属祖国医学“腰痛”范畴,证属瘀血阻络。瘀血阻滞经络,气血不通,故腰骶部疼痛不适,瘀阻部位固定,则痛有定处,翻身疼痛加重,入夜阴盛,愈致瘀凝气滞,故痛甚,瘀血内阻属实,故痛处拒按,舌质暗,脉涩均为瘀血之征。本病当与淋证相鉴别,热淋也可表现为腰痛,但伴随有尿频急灼痛;石淋表现为腰一侧突发绞痛,坐立不安,伴有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或血尿。 西医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1.病史:患者老年女性,腰骶部疼痛不适两月。 2.症状及体征:腰骶部疼痛,痛处拒按,弯腰活动受限,夜间疼痛尤甚,翻身时疼痛加重,无肢体麻木乏力,活动不利,舌苔暗,脉涩。患者自本次发病以来精神欠佳,睡眠尚可,食纳差,二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减轻。 3.辅助检查:腰椎X(112367):1.腰椎骨质增生 2.L1椎体形态异常 鉴别诊断:本病需与腰肌劳损相鉴别,二者均可见腰部疼痛,腰肌劳损表现为腰大肌广泛疼痛,X线表现正常,二者可通过腰椎X线检查鉴别。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腰痛 瘀血阻络证

-关于腰痛的中医病历

腰痛病例: 患者,女性,21岁,间断腰痛2个月余于12月初住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痛,久坐或久站后加重,改变体位可缓解,未诊治。1个月前,于前倾体位时腰痛加重,弯腰或转身时加重,直立位略缓解。晨起有僵硬感,活动后可缓解. 对症处理: (1)体针疗法:取肾俞、委中,后溪。寒湿加腰阳关、阿是穴,针后配艾灸及拔罐; 劳损所致加委中刺血,局部刺络拔罐;肾虚加命门,志室、太溪,用补法加灸。(2)耳针疗法:取腰。腰椎、神门、皮质下。 腰痛是不同原因造成的腰部骨骼和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常见临床症状, 以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 主穴:阿是穴 【诊断要点】腰痛重着,痛连臀国,转侧不利,遇阴雨天加重;苔白腻,脉沉迟缓。 【处方】命门、大肠俞、阴陵泉、委中 2.湿热腰痛 【诊断要点】腰痛,痛处灼热感,热天或雨天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小 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处方】阴陵泉、三阴交、委中 3.瘀血腰痛 【诊断要点】有腰部外伤史,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拒按,日轻夜重,转 侧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 【处方】命门、委中、膈俞、血海 4.肾虚腰痛 【诊断要点】腰痛酸软,喜揉喜按,反复发作,遇劳则甚,双膝无力, 阳虚则手足不温,腰背少腹冷痛,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阴虚则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健忘耳鸣,舌嫩红脉弦细数。 【处方】肾俞、太溪、腰阳关、委中 肾阳虚:关元、气海 肾阴虚:绝骨、照海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腰椎、骶椎、肾、神门 头针:取穴:下肢感觉区、足运感区。 方法:1.5寸毫针沿皮刺入,捻转1~2分钟,然后通以电针,在治疗的同时,嘱患者活动腰部。 右侧加重原因可能是椎间小关节紊乱腰肌纤维炎强直性脊 柱炎脊椎炎等可以引起

2017年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4.4.7 2017年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及优化 一、2017年腰痛病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其中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共计192例。以诊疗方案作为临床路径,入径患者132例,部分患者因有合并其他疾病,或因突出较大,或脱垂的,转骨科行手术治疗,现将完成临床路径的109例患者治疗情况统计如下, 1、一般资料:收治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共192例,纳入临床路径132例,完成路径人数109例,其中男56例,女53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54.2岁);病程1天-16年,平均住院日15天。 2、评价: 2、1评价标准: 2.1.1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观察疼痛轻重情况,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极痛,分值越高,疼痛越明显。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分一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分-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 2.1.2参照JOA腰腿痛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 评价方法见表: 评分项目评分结果 下腰痛 1 无 3

2 偶尔轻度疼痛 2 3 经常轻度或偶尔严重的疼痛 1 4 经常或者持续严重的疼痛0 腿部的疼痛和/或者麻木感 1 无 3 2 偶尔轻度疼痛 2 3 经常轻度或偶尔严重的疼痛 1 4 经常或者持续严重的疼痛0 步态 1 正常 3 2 尽管出现疼痛,麻木或无力,仍能行走超过500米 2 3 由于出现疼痛,麻木或无力,不能行走超过500米 1 4 由于出现疼痛,麻木或无力,不能行走超过500米0 直腿抬高试验 1 阴性 2 2 30—70度 1 3 小于30度0 感觉障碍 1 无 2 2 轻度障碍(非主观) 1 3 明显障碍0 运动障碍 1 正常(肌力5级) 2 2 轻度力弱(肌力4级) 1 3 明显减弱(肌力0—3级)0 膀胱功能 1 正常0 2 轻度排尿困难—3 3 严重排尿困难(尿失禁或者尿潴留)—6 项目严重受限中等受限无受限 1 卧床翻身0 1 2 2 站立0 1 2 3 洗澡0 1 2 4 弯腰0 1 2 5 坐(约1小时)0 1 2 6 举或拿物0 1 2 7 行走0 1 2 总分 2.2疗效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