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山东省及主要城市概况

山东省及主要城市概况

山东省及主要城市概况
山东省及主要城市概况

山东,古代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省会设在济南。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山东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厚的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发详与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重要贡献,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要提到孔夫子和他创始的儒家思想。山东是中国的第二人口大省,山东人受齐鲁文化薰陶,多豪爽、重义、诚实、勤奋。山东也是工农业大省,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有九分之一多;比较著名的品牌包括青岛啤酒、海尔、海信、双星、澳柯玛等,这些企业的总部都设在青岛。

济南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位于山东省中西部,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济南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原始部落的首领--舜(约公元前22世纪)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济南东郊的城子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黑陶为标志的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发现地,这里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城址约20万平方米。作为城市,济南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济南文物古迹众多,有舜文化遗址(公元前22世纪)舜耕山,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公元前3世纪),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纪),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公元7世纪)和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公元11世纪)等。济南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誉。济南拥有的泉水之多,流量之大,景色之美,独步天下。这些泉纵横分布,错落有致,既有趵突、黑虎、珍珠、五龙潭四大泉群,又有郊区泉群,誉称72名泉.趵突泉为72名泉之首,泉水分三股而淌。泉北有宋代建筑“泺源堂”,西南是明代建筑“观澜亭”,池东为“来鹤桥”,桥南立木牌楼,横额上书“洞天福地”、“蓬山旧迹”。清高宗乾隆南下游览,观趵突泉后大为兴奋,当即题“游湍”,封“天下第一泉”,留《趵突泉游记》石刻碑文。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30′至121°00′,北纬35°35′至37°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全市总面积为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面积:总面积10654.1平方公里。人口:人口700多万。青岛气候有着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四季分明,夏短冬长;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降水适中,热量充足;春夏多雾,冬春风大。青岛夏季较内地短,一年平均只有80天,夏季平均气温为23摄氏度,最热的8月平均气温为25.1摄氏度,由于受海洋影响,比较凉爽,是人们避暑,疗养和游泳的最好季节。青岛近代历经沧桑,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景观,根据景点的分布和文化内涵,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四大区域,即:西部旧城区(西方近代城市风貌)、东部新区(现代化国际城市风貌)、市区腹地(胶东民俗文化风貌)、郊区(历代文物古迹风貌)。到青岛来游览,即可享受宜人的气候和优美的风光。又可在观赏中外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晶中产生深层次的思索和启迪,因而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景观:趵崂山、八大关、栈桥、五四广场。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濒临渤海和黄海,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环渤海经济圈内以及东亚地区国际性港城、商城、旅游城。烟台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避暑和休闲度假胜地。烟台历史悠久,古称芝罘。《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东巡,三次登临芝罘岛;汉武帝也曾驾临芝罘行登基大典。烟台建城已有600多年历史,公元1398年(明洪武31年),为防海寇侵扰,在芝罘筑狼烟墩台,又称“狼烟台”,烟台由此而得名。烟台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尤其是夏季,海风抚面,清爽可人;山花烂漫,沁人心脾;海光山色,交相辉映。既是避暑纳凉之胜地,也是各地游客旅游观光的理想境地。景观:烟台山、蓬莱、长岛、金山滩等烟台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与同纬度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适中,空气湿润,气候温和的特点,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651.9毫米,年平均气温11.8℃,年平均相对湿度68%,年平均日照时数2698.4小时,太阳辐射总量年平均值5224.4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风速内陆地区3-4米/秒,沿海地区4-6米/秒,全市平均无霜期210天。

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56′至37°18′,东经117°32′至118°31′之间,地处鲁中,南依沂蒙山区,北临华北平原,东接潍坊,西与省会济南接壤。市域形态南北狭长,南北最大纵距151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7公里。地理适中,交通发达,是沟通中原地区和山东半岛的咽喉要道,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淄博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及东西两翼山峦迭宕,中部低陷向北倾伏,南北落差千余米。以胶济铁路为界,以南大部分为山区、丘陵,岩溶地貌发达;以北大部分为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泛平原,土地平坦肥沃。北部有黄河、小清河流经,发源于淄博的河流有沂河、淄河、孝妇河等。全市山区、丘陵、平原面积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42%、29.9%和28.1%。淄博地处暖温带,年平均降水量为640.5毫米,属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全市年平均气温12.3℃-13.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42.6-2832.6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80-220天。全市总面积5938平方公里,占山东省总面积的3.79%。其中市区面积2961平方公里。。

临沂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区位上,东靠日照港、岚山港和连云港,属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范畴,处于山东和江苏两个经济大省的交界处,南北交汇,海陆兼济,发展空间广阔。经过建国后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临沂市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临沂飞机场通达全国十几个城市,京沪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公路、新亚欧大陆桥铁路、沿海铁路大通道在临沂市境内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非常便捷的陆海空立体交通主干网,加上不断完善的现代化通讯网,使得沂蒙大地对外联系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这里多纬交汇,内外双向互动,辐射海内外,一个大开放、大交融、大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临沂市是一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几十万年前的沂河两岸就活动着人类祖先的足迹,临沂古城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闻名中外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就出土在这里,拥有精美的汉画像石刻的沂南北寨汉墓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沂市博物馆存有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300余件。临沂还是一代名相诸葛亮、书圣王羲之、书法家颜真卿、算圣刘洪,以及曾子、匡衡、王祥等的故乡。他们灿若星辰,光照千秋,折射着沂蒙大地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光辉。景观:蒙山森林公园、王羲之故居、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孟良崮旅游区、齐长城遗址、齐鲁奇石公园、卧佛寺公园、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苍山自然保护区、塔山森林公园。气候为暖温带季风大陆型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侯温和,全年平均气温14.1℃,极端最高气温36.5℃,最低气温-11.1℃,年降水量849毫米,全年无霜期200天以上。

泰安,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山东省发展经济承东启西的重要城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南麓,城市依山而建,山城一体,城景交融,古老的泰山与现代化的城市形成了古与新的和谐统一独具特色。泰安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旅游城市。泰安北依山东省会济南,南临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故里曲阜,东连瓷都淄博,西频黄河。泰安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5000年前这里孕育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成为华夏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几千年来,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随着帝王封禅,泰山被神化,佛道两家,文人名人纷至沓来,给泰山与泰安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泰安也因山而得名,从古语"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中来,寓意"国泰民安"。泰山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而被称为"五岳之首",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缩影,而今又成为世界珍贵遗产。泰山风景名胜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景观:泰山、岱庙。泰安属暖温带温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较干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冷而少雪,全年平均气温13摄氏度,每年平均降水量700-800毫米,年内无霜期200多天。

济宁市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历史悠久、风光秀丽、资源丰富、辖12个县、市、区,面积11000平方公里,人口780万。交通十分方便,京杭大运河和京沪铁路、京九铁路纵贯南北,兖石铁路和济新铁路横穿东西,又是104国道和327国道的交汇处,济宁机场已经开通了济宁至北京、广州、上海、青岛等航线。通讯设备先进,全市已实现了程控电话联网,可直拨世界各地。济宁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素有“江北小苏州”之称,历史上一向是鲁西南一带主要物资集散地和文化名人荟萃的地方。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大圣人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都出生在这里。济宁自古就被称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有孔府、孔庙、孔林、孟林、鲁国故城遗址、颜庙、少昊陵、曾庙、武氏墓群石刻、铁山摩崖石刻、岗山摩崖石刻、

太白楼、铁塔寺、东大寺、声远楼、尼山、石门山森林公园、南岱峄山、水泊梁山、微山湖等人文景观。济宁具有良好的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旅游涉外饭店21座,各类旅行社25家以及一批生产和经销旅游纪念品的企业和商店,异国他乡的客人来到孔孟之乡,在行、游、住、吃、购、娱等方面,都可以领略到独具特色的风情。济宁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济宁的主要旅游景点:孔府、孔庙、孔林、六艺城、论语碑苑、孔子精华苑、九仙山、孟林、鲁国故城遗址、颜庙、少昊陵、曾庙、周公庙、微子墓、张良墓、武氏墓群石刻、九龙山汉墓、铁山摩崖石刻、岗山摩崖石刻、汶上佛教圣物、太白楼、铁塔寺、东大寺、北湖、声远楼、尼山、石门山森林公园、南岱峄山、水泊梁山、微山湖等。

威海----位于山东半岛东部、黄海之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与韩国隔海相望,是我国距韩国最近的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拥有国家一类对外开放港口----石岛港。威海总面积一千三百多平方公里,人口七十万,海岸线总长达到一千多里。三面环海,气候温和,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成山头、桑沟湾、石岛、槎山四大风景区绚丽多姿,各具特色,构成千里海岸旅游线,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国内外客人游览观光。威海市大部分地区为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委变化及季风进退明显。但由于三面环海,地形复杂,形成了明显的地区性差异:虽属大陆性气候,但具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与相似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具有冬暖、夏凉、春冷、秋温及温差小、风大、雾多、雨水充沛等特征。景观:刘公岛、北洋水师遗迹、成山头、石岛、九顶铁槎山、昆嵛山、乳山口旅游区等。

东营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早春冷暖无常,常有倒春寒出现,晚春回暖迅速,常发生春旱;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有时受台风侵袭;秋季气温下降,雨水骤减,天高气爽;冬季天气干冷,寒风频吹,雨雪稀少,多刮北风、西北风。境内气候南北差异不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2.5℃,无霜期长达206天,≥10℃的积温约4300℃,可满足农作物的两年三熟。年降水量550-600毫米,多集中在夏季,7-8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且多暴雨;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易形成旱、涝灾害。东营市风光奇秀,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东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黄河入海口附近。这里是地球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黄河三角洲上最有价值和特色的旅游景观之一。南部主要景点有孙武园、南宋大殿、柏寝台、傅家遗址等。北部为黄河冲积的近代三角洲平原,雄浑壮阔,富有野趣。有堪称旷世奇景的“黄龙入海”;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有15万亩的槐林公园和风光旖旎的海滨小城;有镇海锁浪的围海长堤、油流滚滚的孤东油田和屹立海上的钻井平台;有望不尽的湿地景观和海滩景观。中部则是气魄雄伟的石油大工业现代化组团式城市。游览胜景----天鹅湖,那里湖光天色,水鸟翔集。

日照市地处中国沿海中段,山东半岛南翼,东临黄海,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北邻青岛,南接江苏连云港,西通中国内陆诸省区。处于环太平洋经济圈和环黄(渤)海经济圈,是中国重点开发建设和生产力布局的沿海主轴线与新亚欧大陆桥的交汇处。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日照国际开发价值日益倍增。日照市农业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山东省粮食、花生、茶叶、水产品、蚕茧、烤烟、果品、蔬菜、畜牧、中药材等的重要产地。林木资源种类较多,林木蓄积量19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6.9%。日照海洋资源丰富,是山东省重要的水产品基地和集散中心,拥有全国最大的海产品交易市场,是国内四大水产品育苗中心之一。近海盛产鲅鱼、刀鱼、黄花鱼等经济鱼类和西施舌、对虾、海参、鲍鱼等名优海产品。非金属矿产资源量大质优,花岗岩享有较高声誉。已探明储量的主要有石棉15万吨、花岗岩3亿吨、片麻岩5.5亿吨。日照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7℃,年均湿度72%,无霜期223天,年平均日照2533小时,年均降水量870毫米。空气质量为国家一级标准。海岸线长100多公里,其中金沙滩岸线64公里,港口岸线20多公里。近海海域水质保持在国家一类标准。是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全国环保重点城市。景观:五莲山、浮来山、九仙山、日照水库、海水浴场、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尧王城遗址等。

聊城市地处北纬35°47’至37°02’和东经115°16’至116°32’之间,位于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面积:总面积约8715平方公里。人口:人口500多万。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半干燥大陆性气候。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时数在2463.0-2741.8小时之间,全市平均气温12.8-13.4℃,全年降水量为567.7-637.3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56-68%,无霜期200天左

右,多南风和偏南风。聊城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从事农业生产。可以追溯到距今约六七千年的8座龙山文化城,它们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可见,古济水西岸是当时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夏商周时期,聊城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商初大臣伊尹曾“躬耕于有莘之野”,辅佐商汤灭夏桀,世称贤相。周时有“二十四孝”之一的闵子骞。春秋时期,聊城为齐国西部重要城邑。有谋士计然。战国时期,聊城为诸侯争战之地。时有著名兵家孙膑、名士鲁仲连威名远播。景观:东昌湖、光岳楼、山陕会馆、宋代铁塔、古运河、姜堤乐园、凤凰苑科技观光园、梦幻乐园、昌东公园、马颊河休闲度假村、临清运河钞关、景阳冈龙山文化遗址、曹植墓、景阳冈、海源阁、舍利宝塔、鳌头矶、狮子楼、海慧寺、古阿井等。

枣庄市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处,是山东的南大门。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为美丽的枣庄更添了几分秀色。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流通,每年有200多万吨的枣庄煤炭、水泥、石膏运往江南水乡;运河,也带来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北方的民俗、南方的风情,融进了枣庄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鲁南民风。枣庄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她既有江南水乡的温柔,又有山东丘陵的粗犷,处于中国东部地区的南北过渡带,是亚欧大陆桥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枣庄地区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9摄氏度,年降水量815.8毫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具有年温度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等特点。地形北高南低,既属鲁中南低山丘陵地带,又属淮河水系流域。东、北两面多山,泰岱沂蒙胧余脉蜿蜒,岗断岭连,山间溪流涓涓,花草树木遍进驻,苍松翠柏林立。西、南两面多水,微山湖连着大运河,一片平畴活野,河湖岸边是富庶的鱼米之乡。境内有被誉为“冠世榴园”的峄城万亩石榴园、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台儿庄大战遗址中正门、抱犊国家级森林公园、抱犊瀑布、青檀寺庙会、微山湖荷花飘香等众多的名胜古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山东省经济发展状况

山东省经济发展状况(2010年) 近年来,山东省经济发展迅速,许多领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1)名列前茅的经济指标 山东经济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成为中国东部经济大省,2004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5490.7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6925亿元。农林牧渔产业总产值3453.2亿元,居全国第一位。进出口总额突破600亿美元。 (2)日趋优化的工业体系 山东工业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纺织、食品等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全省有大中型工业企业2628家,省重点企业集团136个,例如山东电力集团,齐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浪潮集团,济南钢铁集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海尔集团,海信集团,兖矿集团等。 (3)蓬勃发展的金融体系 山东金融与保险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央行,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发展的金融体系。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514.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782.8亿元。全省设立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共18家,全年保费收入817.2亿元。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4)全面发展的农业经济 山东省一直把农业作为发展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产值居全国第一。山东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棉花产区,还是全国最大的花生产区,花生出口量占全国一半以上。近年来,山东省的蔬菜生产成为农业中第二主导产业,被称为全国最大的“菜篮子”,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蔬菜市场的主要供货地之一。山东是著名的“水果之乡”,主要生产高品质的苹果、梨、桃、杏、枣、葡萄、西瓜等,产量居全国第一。

(5)日渐崛起的民族经济 近年来,山东的民营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已达193.6万户,从业人员734.7万人,注册资本达到3503.1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31.6%;实交税金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20.2%,山东省百强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31家。南山集团,金锣集团2004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 山东的旅游业发展(2010年) 山东省的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健康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实施,国内打开了,引发了“外国人看中国”的入境旅游热。山东旅游业步入快车道,是在“九五”期间。人民生活的富裕给旅游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给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在国际旅游继续向前发展的同时,国内旅游渐成规模。近年来,山东省旅游业又有突破性发展,主要指标开始进入全国行列,接待国内游客跃居全国第三位,接待入境游客上升到第七位。新世纪前3年,旅游总收入从307亿元增长到610亿元,年均增长100亿元,高出全国同期年增长14个百分点。2003年,由于“非典”的影响,全省旅游总收入只达到上一年的94%,高出全国6个百分点。2004年,山东省旅游总收入814.7亿元,比上年增长42.1%。2005年更是突破100亿元。旅游业成为山东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向主导产业的地位迈进。 截止到2004年年底,全省有12个优秀旅游城市,1A~4A级旅游风景区(点)114家,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16家,星级饭店500余家,旅行社137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64家。2002年,我省旅游整体形象确定为“走近孔子,扬帆青岛”。山东省旅游业发展要从打造整体形象入手,主推“山水圣人”和“黄金海岸”两大品牌,进而带动激活全省旅游大市场。

山东概况

山东概况:历史简况、自然环境、行政区划 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陆地总面积15.71万平方公里,近海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417.23万,辖17个市140个县(市、区)。山东锦绣壮美,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山东农业发达,工业体系完备,国民经济位于全国前列,有良好的投资环境。目前,山东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历史简况] 山东,金代以前为地理概念,泛指崤山、华山或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金代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东东、西路统军司,山东遂成为正式行政区划名称。明代山东布政司(又称行省)管辖6府、104县,大致奠定了今山东省行政区域范围。清代山东基本沿袭明代山东的版图,称山东省。因西周封邦建国时,今山东境内曾存有齐、鲁、曹、滕、卫诸国,周公旦封于鲁,所以现在山东又简称“鲁”。 清末,山东省有济南、东昌、泰安、兖州、沂州、曹州、登州、莱州、青州、武定10府,济宁、临清、胶州3个直隶州,共辖8个散州96个县。中华民国初期,划分为济南、济宁、胶东、东临4道,属县107个。1928年废道,各县直属省。1937年10月,日军侵占山东,国民党省政府流亡。1938年7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发出关于恢复县、区、乡政权的指示,到年底有12个县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1939年7月,中共山东分局将山东划分为3个区和2个特区:胶济路南、陇海路北、津浦路东为一区,津浦路西为二区,胶东为三区,湖西、清河为特区。1940年8月,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成立,下辖16个专员公署,88个县。1943年9月,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改名为山东省行政委员会,下设5个主任公署及滨海直属专员公署,共辖18个专署和92个县级政权。1945年8月,山东省行政委员会改为山东省政府,下设5个行政公署,共辖21个专署、119个县。 山东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可以把山东的历史上推到四五十万年以前。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滕县北辛文化,距今也有七千年左右。举世闻名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在山东首先发现的。自夏朝开始,山东进入奴隶制社会。商朝建立以前,山东是商族活动的中心,商前期的五次迁都,有三次在山东境内。商朝建立后,山东仍是其统治的中心地区。西周实行“封邦建国”之策,封吕尚于齐,封周公旦于鲁,另外尚有曹、滕、卫诸国。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鲁国融合周文化与东方文化,为“礼仪之邦”。 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表明在鲁国已出现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齐是最后被灭的一个诸侯国。自此以后,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山东地区虽有时也曾为割据势力所盘踞,但总的来说,则是属于历代封建皇朝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山东地区素以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着称于世。秦汉时期,今山东地区号称“膏壤千里”,农业经济发达,所产粮食不断溯黄河西上,运往关中地区。西汉时期,山东地区有人口1700余万,户390万,占全国当时人口的30%,人口密度居全国首位。后来虽经东汉末年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破坏,但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山东仍不失为经济中心。隋初,山东各

广东概况之地理概况

广东概况之地理概况广东省行政区划简表

主要作物 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广东农业的基本特征。 广东有粮食、糖料、纤维、油料、烟茶、水果、药材、花卉、热作等类作物几百种。具有代表性的作物,主要有水稻、番薯、甘蔗、花生、蚕桑、香蕉、荔枝、菠萝、龙眼、茶叶、蔬菜等。 水稻 水稻是广东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它的播种面种和产量都占全省粮食作物的八成以上。水稻在广东分布很广泛,全省各地都有,但集中在三角洲和河谷冲积平原上。 番薯 番薯是粗粮,一般当作辅助粮食或用作饲料。它是广东第二大宗粮食作物,一年四季都有种植,分布也很普遍。 甘蔗 甘蔗不仅是最重要的糖料作物,而且是食品、医药、纤维等多种工业原料、生物能源(酒精等)以及畜牧、渔业的重要饲料。广东种蔗的范围很广,但以雷州半岛、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最集中。 花生 花生全身都是宝,是油肥兼用作物。花生在广东分布很广,每个县市都种植。鉴江中下游平原、潮汕平原、雷州半岛、海陆惠台地是著名的花生产区。 蚕桑 桑叶养蚕,蚕吐丝作纺织原料。在历史上,广东桑蚕业在全国曾占极重要的地位,珠江三角洲是全国三大桑蚕基地之一,创造出奇特的“桑基鱼塘”优良人工农业生态系统。现在,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已变化,广东桑蚕生产已由珠江三角洲向西江、北江、鉴江流域扩展和

转移。 柑桔 广东是全国柑桔主产区之一。广东除南岭山地外都可种植柑桔。目前,肇庆、揭阳、广州、惠州是柑桔的主要商品生产基地。 香大蕉 香大蕉即香蕉、大蕉的总称,是热带果品。香大蕉分布较广,最重要的产地是高州、东莞、中山、顺德、番禺、广州郊区。 荔枝 荔枝是我国特产水果,广东是荔枝原产地之一,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唐代诗人苏东坡曾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盛赞荔枝。茂名、广州、东莞、中山、新会、潮州、揭阳、惠州等地是主要产区。 菠萝 菠萝别名风梨,是罐头食品的好原料。广东是我国菠萝的主产区,徐闻、雷州、普宁、揭东、潮安等是集中产区。 龙眼 龙眼既可鲜吃,又可制成圆肉。圆肉在北方被誉为“南方的人参”。主要产区是茂名和珠江三角洲。 茶叶 茶叶是热带、亚热带多年生常绿灌木,茶叶是重要饮料。饮料有益健康,广东人喜欢饮茶,居家、酒楼、常饭、宴席、都有茶饮。广东种茶也很普遍,茶叶产量最大是清远、肇庆、梅州三市,种植10万亩以上的有英德、鹤山、饶平、潮州、高州、信宜等10多个县市。 蔬菜 蔬菜是副食品作物的总称。广东蔬菜种类多,一年四季都可种植,蔬菜产量居全国第一位,除了满足本身需要外,还有大量蔬菜销往港澳和北方各大城市。湛江、茂名是主要的“南菜北运”基地。 经济区划 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和特征,广东省可以划分为以下七个经济区。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山东省省情和山东省农业基本情况简介

山东省省情简介 山东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攸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 【区位】 山东地处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陆地面积15.71万平方公里。人口9475万,辖17个市、140个县(市、区)。山东东临浩瀚的黄渤海,西接广袤的中原腹地,南连江浙沪,北通京津塘,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 【气候】 山东省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1—14℃,平均降水量680—950毫米。 【资源】 海洋资源。山东海岸线长3345公里,沿海滩涂面积3000平方公里,近海海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卤水资源丰富,鱼虾蟹贝藻等600余种,产量居全国前列。 矿产资源。山东是中国重要的资源、能源基地。在已发现的150种矿产中,石油、煤炭、黄金、石膏、石墨、石灰岩等55种储量居全国前列。胜利油田是中国第二大油田,兖矿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山东农业发达,工业体系完备,国民经济位于全国前列,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生物资源。山东省生物种类繁多,有各种植物3100余种,陆栖野生脊椎动物450种,陆栖无脊椎动物特别是昆虫种类居全国同类物种之首。 旅游资源。全省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自然保护区7处、森林公园36处、地质公园6处。全省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9个、旅游景区900余处,其中国家A级旅游景区458家(其中,5A级景区6家,新增3家;4A级景区109家,新增34家。)、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23个、旅游星级饭店912家、旅行社1816家、旅游星级餐馆273家、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20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058.8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入境旅游收入21.6亿美元,增长22.1%;国内旅游收入2915.8亿元,增长25.1%。接待游客总人数3.5亿人次,增

广东省及主要城市概况

广东省,简称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广东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省会广州。广东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一面,与中国北方地区有很大的不同。近年来广东亦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中南沿海地区,珠江入海口之东偏北。深圳市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中南沿海,陆域位置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东西长81.4公里,南北宽(最短处)为10.8公里,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邻香港,与九龙半岛接壤,与香港新界一河之隔,被称为“香港的后花园”。圳这座新兴的城市整洁美丽,四季草木葱笼,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地开发了不少旅游景点,将自然风光与人工建筑巧妙结合。深圳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保存在地上、地下的文物古迹十分丰富。80年代深圳博物馆考古人员进行了文物普查,发现了一大批颇有价值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寺庙、古城址和风景名胜等。深圳市人民政府于1983年先后公布了两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名胜古迹作了修复,再现了原有的风貌,以供游人观赏。深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夏无酷暑,时间长达6个月。春秋冬三季气候温暖,无寒冷之忧。年平均气温为22.3℃。景观: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明思克航母世界、欢乐谷 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海滨城市,广州位于东经113。17`,北纬23。8`,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广州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属丘陵地带。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中心穿流而过。广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相传在远古时候,曾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服、骑着嘴衔稻穗的五色仙羊降临此地,把稻穗赠给百姓,祝愿这里永无饥荒。从此,广州便有“羊城”、“穗城”的美称,“五羊”也成为广州的象征。广州既是中国也是世界名城,又是一座古城,因历史上有五羊仙子降临献稻穗的故事,广州又称为“羊城”和“穗城”,简称“穗”;广州一年四季如春、繁花似锦,除夕迎春花市闻名海内外,故又有“花城”的美誉。广州地处低纬, 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表接受太阳辐射量较多,同时受季风的影响,夏季海洋暖气流形成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冬季北方大陆冷风形成低温、干燥、少雨的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4-21.9度,年降雨量平均为1 623.6-1 899.8mm,北部多于南部。 1982年,广州被国务院选定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我国重点旅游城市。1999年1月,广州被评为优秀旅游城市。景观:白云山、莲花山、南海神庙、佛山祖庙、广州动物园等。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北距广州50公里,南离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门48海里,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东莞历史源远流长。据历史记载: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20世纪的夏代,东莞属南交址。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粤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东官郡。进入晋代,废东官郡,东莞分属番禺、增城。莞市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甚多,旅游资源丰富。东莞博物馆珍藏有村头遗址等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出土文物。东莞是英雄的土地,鸦片战争揭开中国近代史第一页,有中外闻名的林则徐销烟池、水质角炮台、威远炮台等抗英古战场遗址,有鸦片战争博物馆、海战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江众人民的根据地,大岭山抗日史实陈列馆和榴花抗日纪念亭,吸引不少游客瞻仰。东莞濒临南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这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3.3摄氏度,年均降水量2042.6毫米。景观:有中外闻名的林则徐销烟池、沙角炮台、威远炮台等抗英古战场遗址,有鸦片战争博物馆、海战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江人民的根据地,大岭山抗日史实陈列馆和榴花抗日纪念亭,吸引不少游客瞻仰。 惠阳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南部,南抱大亚湾,与香港隔海相望;西连深圳;中部与惠州市相连。惠阳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资源丰富,是著名历史人物邓承修、邓仲元、叶挺的故乡,是广东著名的侨乡。惠阳隋名为归善县,属循州治,明、清属惠州治,1912年改称为惠阳县。惠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资源丰富、物产繁多,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从公元366年设立县建制至1994年撤县设市,有1628年历史;是邓承修、廖仲恺、廖仲元、叶挺的故乡。惠阳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山、水、海、岛、泉、寺、文、史、迹等特征,宜于开发各种休闲、娱乐、度假、旅游等项目。境内海岸线长51.8公里,其中有30多公里宜

山东区域经济发展趋势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是我省的重大战略部署。其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围绕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是我省在新的发展阶段上面临的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衔枚疾进 蓝色经济区首先是基于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的海洋经济,比如说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包括港口、海洋的工矿业、也包括海洋休闲业等。蓝色经济区还是海洋资源节约型和海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正在论证中的《山东省实施集中集约用海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草案》显示,山东要打造七个产业聚集区:主要包括龙口湾海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滨州海洋化工业集聚区、青岛董家口海洋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烟台莱州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东营石油产业集聚区等。 在投融资政策方面,拟设立海洋开发银行,发展信托投资基金、金融租赁公司等,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强力支持蓝色经济优势产业发展;在土地和海域使用优惠政策方面,我省将积极争取国家用地、用海指标,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等项目优先安排用地、用海计划;在对外开发方面,拟争取设立东北亚自由贸易试验区,努力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东北亚经济圈的融合程度。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快速崛起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内区域土地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人口3300多万,各项重要指标多占到了全省总量的1/3,其中淄博以石化、医药、新材料为主导的专业化制造业;泰安以泰山为依托的旅游业;莱芜有钢铁、服装、食品加工、旅游和特色农业;德州的造纸、化工,聊城的机械制造、医药和特色旅游,滨州的纺织等,都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各具特色,按照各自的分工和在产业链条上的位置,有很强的互补性,有很大的整合、对接及合作空间。 目前以济南为中心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已具雏形,并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这对拉动我省中部以及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我省今年将继续加大对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建设力度,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济南提升产业水平,壮大经济实力,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今年重点推进区内交通、旅游、信息、环保一体化建设。”而通过上述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也是我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示范区”动力十足 黄三角区域范围广阔,不仅包括黄河三角洲所在地东营和滨州两市,还有与其相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等6市19个县(市、区),总面积达 2.65万平方公里。 港口是区域发展的长期动力,黄三角开发过程中,海港建设是“重头戏”。在建的东营港,预计三年内港口年吞吐能力达到两千万吨,2020年成为亿吨大港。目前,东营港的两个3万吨通用泊位已经建

中山基本概况-中山网

中山基本概况 【自然地理】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北接广州市番禺区和佛山市顺德区,西邻江门市区、新会区和珠海市斗门区,东南连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2°11′~22°47′,东经113°09′~113°46′之间。行政管辖面积1891.95平方公里。市中心陆路北距广州市区86公里,东南至澳门65公里,由中山港水路到香港52海里。市政府设于东区松苑路1号。 中山市地质发展历史悠久,地壳变动频繁,地质构造体系属于华南褶皱束的粤中坳陷,中山位于北段。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中部高亢,四周平坦,平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五桂山、竹嵩岭等山脉突屹于市中南部,五桂山主峰海拔531米,为全市最高峰。地貌由大陆架隆起的低山、丘陵、台地和珠江口的冲积平原、海滩组成。其中低山、丘陵、台地占全境面积的24%,一般海拔为10~200米,土壤类型为赤红壤。平原和滩涂占全境面积的68%,一般海拔为-0.5~1米,其中平原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和基水地,滩涂广泛分布有滨海盐渍沼泽土及滨海沙土。河流面积占全境的8%,西江下游的西海水道、磨刀门水道自北向南流经市西部边界,由磨刀门出南海;北江下游的洪奇沥水道自西北向东南经过市东北边界由洪奇门出珠江口。其间汊道纵横交错,其中小榄水道、鸡鸦水道横贯市北半部,汇入横门水道由横门出珠江口。水系划分为平原河网和低山丘陵河网两个部分,平原地区河网深受南海海洋潮汐的影响,具典型河口区特色。 中山市地处低纬度区,全境均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太阳高度角大,太阳每年有两次从天顶经过。夏至日,石岐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可达89°;冬至日,太阳高度角也有44°。全年太阳辐射量大,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445155.4焦尔/平方厘米,7月最多,达51141.3焦尔/平方厘米;2月最少,仅23285.7焦尔/平方厘米(此项观测业务已停止)。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43.4小时,占年可照时数的42%;最多日照时数为2392.6小时(1955年),占年可照时数的54%;年最少日照时数为1448.2小时(1994年),占年可照时数的33%。终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为22.0℃。月平均气温以1月最低,为13.6℃;7月最高,达28.5℃。极端最高气温38.3℃(2004年7月1日),极端最低气温-1.3℃(1955年1月12日)。濒

山东省及主要城市概况

山东,古代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省会设在济南。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山东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厚的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发详与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重要贡献,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要提到孔夫子和他创始的儒家思想。山东是中国的第二人口大省,山东人受齐鲁文化薰陶,多豪爽、重义、诚实、勤奋。山东也是工农业大省,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有九分之一多;比较著名的品牌包括青岛啤酒、海尔、海信、双星、澳柯玛等,这些企业的总部都设在青岛。 济南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位于山东省中西部,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济南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原始部落的首领--舜(约公元前22世纪)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济南东郊的城子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黑陶为标志的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发现地,这里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城址约20万平方米。作为城市,济南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济南文物古迹众多,有舜文化遗址(公元前22世纪)舜耕山,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公元前3世纪),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纪),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公元7世纪)和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公元11世纪)等。济南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誉。济南拥有的泉水之多,流量之大,景色之美,独步天下。这些泉纵横分布,错落有致,既有趵突、黑虎、珍珠、五龙潭四大泉群,又有郊区泉群,誉称72名泉.趵突泉为72名泉之首,泉水分三股而淌。泉北有宋代建筑“泺源堂”,西南是明代建筑“观澜亭”,池东为“来鹤桥”,桥南立木牌楼,横额上书“洞天福地”、“蓬山旧迹”。清高宗乾隆南下游览,观趵突泉后大为兴奋,当即题“游湍”,封“天下第一泉”,留《趵突泉游记》石刻碑文。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30′至121°00′,北纬35°35′至37°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全市总面积为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面积:总面积10654.1平方公里。人口:人口700多万。青岛气候有着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四季分明,夏短冬长;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降水适中,热量充足;春夏多雾,冬春风大。青岛夏季较内地短,一年平均只有80天,夏季平均气温为23摄氏度,最热的8月平均气温为25.1摄氏度,由于受海洋影响,比较凉爽,是人们避暑,疗养和游泳的最好季节。青岛近代历经沧桑,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景观,根据景点的分布和文化内涵,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四大区域,即:西部旧城区(西方近代城市风貌)、东部新区(现代化国际城市风貌)、市区腹地(胶东民俗文化风貌)、郊区(历代文物古迹风貌)。到青岛来游览,即可享受宜人的气候和优美的风光。又可在观赏中外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晶中产生深层次的思索和启迪,因而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景观:趵崂山、八大关、栈桥、五四广场。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濒临渤海和黄海,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环渤海经济圈内以及东亚地区国际性港城、商城、旅游城。烟台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避暑和休闲度假胜地。烟台历史悠久,古称芝罘。《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东巡,三次登临芝罘岛;汉武帝也曾驾临芝罘行登基大典。烟台建城已有600多年历史,公元1398年(明洪武31年),为防海寇侵扰,在芝罘筑狼烟墩台,又称“狼烟台”,烟台由此而得名。烟台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尤其是夏季,海风抚面,清爽可人;山花烂漫,沁人心脾;海光山色,交相辉映。既是避暑纳凉之胜地,也是各地游客旅游观光的理想境地。景观:烟台山、蓬莱、长岛、金山滩等烟台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与同纬度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适中,空气湿润,气候温和的特点,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651.9毫米,年平均气温11.8℃,年平均相对湿度68%,年平均日照时数2698.4小时,太阳辐射总量年平均值5224.4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风速内陆地区3-4米/秒,沿海地区4-6米/秒,全市平均无霜期210天。

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

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效果及驱动机制研究

注:2009年,山东省还提出了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鲁南临港产业带等发展战略,已被纳入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当中成为“一区三带”中的“两带”(另一“带”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带),因此本表暂不列出。 第30卷第10期经济地理Vol.30,No.10 上海城市跨江发展过程及驱动机制研究 2010年10月ECONOMIC GEOGRAPHY Oct.,2010

如果说“三个亮点”,从产业角度梳理山东经济,制定山东经济的发展目标。那么,“三个突破”无疑是张高丽发展山东经济的又一得意之作,这次张高丽是从区域角度来对经济重新梳理。所谓“三个突破”,就是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而其中又以“突破菏泽”为重点。 和全国区域经济格局相似,山东区域经济也呈现明显的阶梯状特征。在过去多年中,菏泽市的经济发展速度比全省平均低2个百分点。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代表的半岛地区将以菏泽为代表的西部地区甩得越来越远,菏泽的落后成为制约山东经济增长的巨大障碍。 为实现山东“西部大开发”,2004年,山东省作出了“突破菏泽”的部署,并采取了“百个项目进菏泽”、“西接东输”(东部发达地区接收西部劳动力转移)工程,要求全省8个经济强市对口扶持菏泽的全部8个县区。 今年的山东“两会”传出这样的消息:菏泽市2004年经济发展速度超越了全省平均水平。这是自1990年以来的15年中,菏泽市经济发展速度第一次超过全省平均数。东部突破的烟台市200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最早开放的14 个沿海城市中,已经从第七位跃升至第一位。突破战略开始取得成效。 山东省政府发言人张德宽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三个突破”战略,在促进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也将为解决全国东西差距问题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https://www.sodocs.net/doc/1810695292.html,/zsyz/2005-05-23/60350.html 自2004年开始,山东省实施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的“三个突破”以及“促强扶弱带中间”的“双30”工程,几年来已显现成效。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说明山东

山东省即墨市概况介绍

即墨市概况介绍 即墨市属青岛代管县级市,素有“青岛后院”之称。全市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8万公顷,辖1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033个村庄,107.53万人口。 区位优越,交通优势得天独厚。即墨扼青岛通往全国的陆上“咽喉”,胶济、蓝烟铁路横穿境内西部,济青高速公路、青烟、青威、青沙等5条国家和省级公路纵贯全境,刚竣工的青银高速公路、青威一级公路又拉近了即墨与全国各地的距离。城区距流亭国际机场不足15公里,距青岛港40公里;西到蓝村、即墨火车站分别为24公里和15公里。市乡公路四通八达,境内还有鳌山、女岛两个国家二类开放码头,形成了海陆空交通便利的交通网络。 自然资源优裕,充满发展生机和活力。即墨东临翠山碧海,拥有183公里海岸线、2517平方公里海域、24个岛屿,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素有“渔盐之利”,盛产对虾、贝类、鱼类等海产品。西拥千顷良田,河流经带包络,五谷丰饶,果蔬繁多,是全国粮油生产大县(市)。境内麦饭石、重晶石、玄武岩、花岗岩、膨润土等矿藏储量可观,有很高的开采价值。 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机械、化工、轻纺等16个骨干门类,有73种产品获省优、部优和国家级名优产品称号,

170多种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深化企业改革,一批企业焕发生机活力,小企业创出大名牌,涌现出红领、亨达、即发、好事中、一诺等一批三名(名牌、名企、名家)企业;市场繁荣兴旺,即墨服装批发市场、七级生猪批发市场、蓝村皮鞋城闻名全国;社会事业兴旺发达,被评为“国家科技培训基地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即墨处于北温带沿海区域,年平均气温12℃,降雨量750毫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润相济,气候宜人。即墨向为山海形胜之地,物华天宝,文物古迹较多,“形胜为东方冠”,实为旅游佳境。城东20公里之鹤山,风景奇绝,素有“崂山之秀”的美誉,元明时为北方著名的道教胜地,著名羽士张三丰、邱处机、李灵仙、徐复阳等遗迹至今可寻。城西5公里之马山是一座天然地质博物馆,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上石林耸立,硅化木保存完整。历史名岛——田横岛由省三联集团投资3.2亿元开发建设,现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即墨的海水温泉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建有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青岛培训中心等一批国家、省、青岛市级培训疗养基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疗养人员。华山国际乡村俱乐部、金口天后宫、七级双砖塔、留村小龙山、海上仙山千里岛、耐冬宝岛长门岩等旅游景区,异彩纷呈,点缀着即墨大地。随着田横旅游度假区、双星度假村、高尔夫

山东省发展战略

“一体两翼”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2007年8月以来,山东省在原有区域经济发展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一体两翼”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体”,指以胶济铁路为轴线形成的横贯东西的中脊隆起带;“两翼”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鲁南经济带。“一体两翼”对于促进工作指导转变,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和统筹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行政区域上看,“一体”主要由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大板块构成,具体包括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泰安、威海、莱芜、德州、聊城10市。其中,胶济铁路沿线的济南、青岛、淄博、潍坊4市和蓝烟铁路、桃威铁路沿线的烟台、威海2市,构成“一体”发展的紧密层;沿胶济铁路分支或延伸线分布的泰安、莱芜、德州、聊城4市,构成“一体”的外围层。 “一体”带动“两翼”,“两翼”支撑“一体”,合力撬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一体”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是交通发达带、主体产业带、城市连绵带、创新密集带、前沿开放带、资本聚集带、人才荟萃带。中部地区要充分利用省会济南的综合优势,在“一体”中发挥承东启西的作用。“两翼”是全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地方,这里有资源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周边

省份发展的压力和挑战,所以“两翼”要重点开发加快发展。 展开中国地图,齐鲁大地宛如一只雄鹰:东西绵延700余公里,构成雄鹰的“躯体”;南北展开420公里,鲁北、鲁南就像雄鹰的“两翼”。雄鹰背依广阔腹地,面向浩瀚海洋,振翮欲飞。 2007年以来,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同以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按“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布局展开。“一体”,就是从东部沿海沿胶济铁路向西到省会济南周围,这一带聚集了山东省主要城市,总体发展水平比较高,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构成了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部分;“两翼”,即北翼和南翼,北翼是指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南翼是指鲁南经济带。这样,全省一盘棋,一体推进,两翼展开,充分发挥各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

【正文】山东是中国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是传统的农业区,自春秋战国直到唐宋,山东一直居于全国经济发展前列。12-14世纪的数百年间,山东几经战乱兵燹,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破坏,经济地位严重逆转。进入明代,政府的移民屯垦为山东经济的重新发展奠定了基础;京杭运河山东段的浚通推动了鲁西平原商品经济率先起步;而明中叶赋役制度的变革则为山东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可能性。从明中叶开始,山东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明代中叶山东人口仅740余万,清代嘉庆年间增至2890余万,道光年间突破3000万,清末更达3700余万〔1〕,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口大省之一。从明代中叶到清末,三百余年间山东耕地面积从57万顷增至110余万顷〔2〕,增加了一倍;而人口则翻了两番还要多,人均土地从明代的7.7亩降至仅3亩零。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使山东的人地矛盾日益严重,另一方面,它也反映出这三百余年间山东经济的发展使土地的负载能力大大地提高了。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布局的优化,以及非农产业的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商业运输业在山东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山东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主要包括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作物种植的发展。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及其经济收益,同时也提高了种植业的商品化程度,将小农与市场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粮食作物种植的变化粮食种植最主要的变化是两年三熟制的普及,而这一制度得以推广又与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密切相关。〔3〕山东两年三熟制的搭配是以麦-豆-秋杂轮种为主。康熙《巨野县志》记载:"种植五谷以十亩为率,大约二麦居六,秋禾居四","二麦种于仲秋,小麦更多,先大麦播种,历冬至夏五月收刈,大麦先熟,小麦必夏至方收";"秋禾以高梁、谷豆为主,其次黍稷,沙地多种棉花,芝麻与稻间有种者";"初伏种豆,末伏种荞麦,多用麦地,俱秋杪收刈"〔4〕。咸丰年间沂水县令吴树声《沂水桑麻话》记载的是鲁中沂州府一带的情况:"坡地(俗谓平壤为坡地)两年三收,初次种麦,麦后种豆,豆后种蜀黍、谷子、黍稷等";"涝地(俗谓污下地为涝地)两年三收,亦如坡地,惟大秋概种@①子,……麦后亦种豆"。无论哪一种搭配都是以豆麦复种为中心,即先种越冬小麦→麦收后复种大豆,晚秋收获→翌春种植大秋作物,如高梁、谷子、棉花等等。小麦在粮食作物中品优价高,是北方旱地农业中收益最高的作物;小麦又是越冬作物,农历八月播种,来年五月收获,可合理利用地力、农时。大豆则生长期短,且有很强的固氮作用,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在两季大粮作物中插入一季大豆,可以在不增加肥料投入的前提下提高土地总产量,在经济上是十分划算的。正是由于麦豆复种的这一优越性,使其经过长期发展最终成为山东两年三熟制的核心,而明清时期山东粮食种植的发展变化,也正是这一种植结构的调整过程。明代山东税粮征收分为夏、秋两季,夏税征麦,秋粮征粟。山东280余万石税粮中,夏税麦85万余石,占1/3,秋粮粟近200万石,占2/3〔5〕,这反映了宋元以来山东粮食作物结构中粟,即谷子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崇祯《历乘》也说:"北人以粟为主,粟收遂称大稔。"〔6〕自明中叶前后这一种植结构开始发生变化。首先是小麦种植面积的大幅度增长,这一变化以农业种植条件较好的鲁西南平原开始最早,也最为显著。如万历19年,在曲阜县孔府屯庄张阳庄的161亩分种地中种麦66亩,占40.9%;顺治10年汶上县孔府12个屯庄的1220余亩耕地,共种植小麦947.95亩,种大麦84.93亩,两者合计已占播种面积的72.3%,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汶上县孔府各庄二麦种植比例详见表1)。表1 顺治十年汶上县孔府屯庄二麦种植比例统计(单位:亩)屯庄耕地面积播种面积复种率种植小表陈家闸181.0 183.0 1.0% 165.0 胡城口96.0 148.8 55.0% 80.69 马村庄123.03 148.5 20.7% 91.76 高家庄179.4 179.4 - 150.0 罗庄64.5 78.521.7%41.0 鹿家庄115.0123.17.0% 82.3 疃里庄82.5 117.7 42.7% 58.0 檀家庄69.9

山东省情概况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处黄河下游,山东半岛伸入渤海与黄海之间,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与辽东半岛相对,庙岛群岛纵列其间,是渤海与黄海之自然分界线,拱卫天津和中国首都北京。西部内陆,西北与河北接壤,西南与河南交界,南与安徽、江苏毗邻。全省东西最长距离700公里,南北420公里,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山东地势中部山地突起,东部丘陵起伏和缓,西南、西北低洼平坦。全省呈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泰山雄居中部,为全省最高点,海拔1545米。黄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10米,为全省内陆最低处。境内地型以平原丘陵为主。 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全省3024公里,占全国的1/6,仅次于广东省,居全国第二位。最大的是庙岛群岛中的南长山岛,面积12 山东水系比较发达,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布,主要有黄河、徒骇河、马颊河、大汶河、小清河、沂河、沭河、胶莱河、潍河、大沽河、五龙河、大沽夹河、泗水、万福河、洙赵新河等。京杭大运河在境内自东南向西北纵贯鲁西平原,长630公里。南四湖,通称微山湖,总面积1375平方公里,为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海岸全长3024公里,占全国的1/6,仅次于广东省,居第二位。

山东省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多雨; 冬季刮偏北风,寒冷干燥;春季天气多变,干旱少雨多风沙;秋季天气晴爽,冷暖适中。全省年平均气温11℃—14℃;年平均降水量550—950毫米,冬季一般有140—150天,夏季72—108天,春秋各50—70 土地资源 山东省土地广袤,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2000年底有耕地660.74 土地的类型及分布。山东土壤大体可分为棕壤、褐土、潮土、 林业资源 山东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林木的区系组成是以华北林木区系为主体,同时又掺杂了一定数量的南方、北方及国外林木成分,因此树种资源比较丰富,生态特性也较复杂。 野生动植物资源 据初步调查,全省总计有各种植物3100种,其中木本植物900多种,野生经济植物645种,包括药用植物300多种,油脂类植物156种,芳香类植物65种,鞣质类植物80多种,土农药原材料40多种,纤维植物134种,淀粉糖类植物近80种。 黄海、渤海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山东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山东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水产资源丰富,每年来山东沿海栖息和洄游的鱼类有200多种,近半数有经

广东省概况

广东省概况 广东省,简称“粤”,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地处北纬20°19′~25°31′,东经109°45′~117°20′。北自乐昌坪石,南至徐闻海安,相距约800公里,东自饶平大埕,西至廉江高桥,约1000 公里。大陆岸线长3368.1 公里。沿海共有面积500 平方米以上的大小岛屿759 个,岛屿岸线长1649.5 公里(不包括香港、澳门和东沙群岛地区)。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个。陆地面积17.8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岛面积1600平方公里。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东起台湾线滩南部,西至北部湾东部,南至琼州海峡中部,有17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省会广州,辖21个省辖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广州、深圳),地级市19个。 广东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一面,内部有三大民系,思想和文化与中国北方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广东人口超过一亿多人,其中外国人士已达上百万,经济实力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并超越新加坡、台湾和香港。广东已成为我国人口最多,外国人士最多,经济实力最强,文化最开放的省份。 自然条件地质为多轮回造山区。地貌结构上山地占31.68%,丘陵占28.5%, 台地占16.1%,平原占23.7%。东北—西南走向山脉,有南岭山、罗平山、莲花山,海拔600米~1 100米。西北一东南走向山脉,海拔800米~1 200米,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 902米。丘陵分布于山地四周。台地平原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各江中下游谷地。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平原较大。除粤北山区属中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外,大部地区为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年均温19℃~23℃,由东北向西南沿海递增,1月均温9℃~15℃,7月均温28℃~29℃。大部地区无霜雪。年均降水量1500~2 000毫米,年蒸发量1 000~1 200毫米,属湿润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明显,汛期(4~9月)占全年80%。沿海夏秋两季受热带风暴袭击,年均10个,登陆的有4~5 个,占全国登陆热带风暴的50%左右。河流有珠江水系、珠江三角洲水系和粤东、粤西沿海独流水系。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1 800亿立方米。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夏秋易生洪涝,沿海台地区有缺水现象。土壤主要分布为:粤西雷州半岛是砖红壤、赤红壤,粤东和粤中地区是红壤、黄壤、紫色土、山地草甸土,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潮土、滨海盐土、砂土、水稻土。北部南岭地区为典型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中部为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南部为热带常绿季雨林。维束管植物有6 000多种,其中属热带的植物4 000种,特有种1 000种,古老树种30种。水松、苏铁、树蕨等被称为“活化石”。主要林木有松、杉、梓、桉等。水果有200 多种,其中荔枝、菠萝、龙眼、香蕉和柑橘被誉为岭南佳果。历史沿革广东是中国文化发祥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二三十万年前,就有“马坝人”(旧石器时代中期、晚期的古人)在韶关、油江一带繁衍生息。春秋以前属扬州徼外地。春秋战国时属百粤(越)地。秦置南海等3 郡,辖番禺、龙川等4 县。两汉设交州(交趾部)等3 州,辖南海、苍梧等郡,20 余县。三国吴分置广州,辖南海、苍梧等郡共29 县。隋设南海、义安等9 郡,辖59 县。唐置岭南道,辖广州等20州,71 县。宋设广南东、西路,辖广州等17 州(府),49 县。元置广东、海北、海南道等3道。辖广州等19路(州),49县(录事司)。明设布政司,辖广州、韶州等10府及罗定直隶州,77县、8散州。清设广东省,辖南韶连等6道,广州等9府,南雄等4 直隶州和佛冈等2 直隶厅,86 县(散州、散厅)。民国初年,辖粤海等6 道、94县,后废道,辖98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辖99县。198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