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现代教育技术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整理

单元一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1.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PS:AECT1994定义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表述为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的提法,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大转变。

AECT20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PS:教育技术有两大领域:“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教育技术有双重目的:“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

教育技术有三大范畴:创造、使用、管理

教育技术有两大对象:“过程”和“资源”

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技术性,表现为教育技术研究的重点是“适当的技术性过程和资源”,表现为技术实践的“符合道德规范”性、技术工具与方法运用的先进性、技术使用效果的高绩效性。

美国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一是试听教学动作推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二是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的形成;三是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从“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试听传播—教育技术”这一发展轨迹,可以看出教育技术是通过不断吸收外来研究成果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的。PS:视觉教育:

最早使用视觉教育术语的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出版公司。1906年,它出版了《视觉教育》。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建立了视觉教育分会。

视听教育:

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的视觉教育分会改名为视听教学分会。堪称代表的是戴尔于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该书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成为当时及后来试听教育的主要理论根据。

视听传播:

1960年,美国的视听教育协会组成特别委员会,研讨什么是视听教育。1963年2月,该委

员会提出报告,建议将试听教育的名称改为视听传播。许多研讨视听教育的文章和著作,也都趋向于采用传播学作为视听教育的理论基础。传播的概念和原理被引入视听教育领域后,人们从仅仅重视教具教材的使用,转变为关注教学信息怎样从发送者(教师等),经由各种渠道(媒体等),传递到接受者(学生)的整个传播过程。

教育技术:

1970年6月25日,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定名为教育技术。教育技术于1970年由美国教育技术委员会向美国国会递交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后经1972年、1977年和1994年三次修改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在现行的“教育技术”定义中,AECT在1994年发布的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影响很大。

我国教育技术的生产与发展:

1、电化教育的兴起(1919—1949)

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

2、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1950—1965)

特征:播音、电视教育;学校(中小学与高校)电化教育

3、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1978—90年代中期)

特征:全国电教系统形成;电教实验与教改实验,电化教育深入课堂。

4、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特征: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校园网与教育城域网,教育技术学科迅速发展。

2.行为主义、建构主义心理学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

行为主义:

主要思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去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

代表人物:巴普洛夫:经典的条件反射学说

华生:行为主义

桑代克:联结主义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建构主义心理学:

主要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

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学习者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建构现实,由于个体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通,于是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生头脑中原有知识经验的作用,重视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代表人物:皮亚杰、杜威(创始者)

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乔纳森

3.多元智能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由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个人解题能力的指标。在《心智的架构》中提出,人的智能至少可以分为七个范畴(后来增至八个):语言、逻辑数学、空间(可划分为形象的空间智能、抽象的空间智能)、肢体运作、音乐、人际关系(四大要素:组织能力、协商能力、分析能力、人际联系)、内省(两个层次:事件层次、价值层次)、自然探索(加德纳1995年补充,进一步归结为探索智能,包括对社会和自然的探索两个方面)。另外,有其他学者从内省智能拆分出灵性智能........

人的智能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分类:

记忆力、形象力、抽象力、信仰力、创造力

4.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及其指导意义

经验之塔理论:

把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各种经验依照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0个层次,用来说明学习经验从直接参与到图像替代、再到用抽象符号表示的逐步发展过程。

指导意义:

把学习经验分为具体的和抽象的,提出学习应从生动的直观向抽象的思维发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以“经验之塔”为代表的由具体向抽象过渡的学习经验中,视听教材处于较具体的一端,这构成了在教学中应用视听教材的理论依据。“经验之塔”对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至今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局限性:视听教学论仅重视试听教材本身的作用,而忽略了视听教材的设计、开发、制作、评价及管理等方面。)5.信息时代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

1、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的意义:

1)教育技术能力是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

(1)国家政策。

(2)教师的专业素质。

2)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途径

(1)教师专业化。

(2)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3)现代教育技术是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必备工具

(1)新课改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

(2)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支持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②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③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变革

④促进教学环境的变革

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解读:

2004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契合了基础教育信息化这一国际共识。它分别从“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方面提出教育技术的能力要求并开展能力建设。

1)《标准》的地位和作用:是指导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

2)《标准》的适用对象:教学人员子标准:中小学学科教师

主要职责:教学环境的设计与管理

教学资源的设计与管理

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管理人员子标准: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人员

主要职责:规划与决策、组织与应用、评估与发展、合作与交流

技术人员子标准:基础教育系统中从事技术支持的人员

主要职责:辅助教学人员的教学工作

辅助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

维护和管理校内的资源

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3)教学人员标准的主要内容:

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由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以及社会责任四部分构成。

单元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

1.网络多媒体教学的组成

定义: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多台多媒体计算机及相关的网络设备互联成一个小型局域网,形成具备教学功能的教室,它集计算机机房、语音室、视听室、多媒体演示室等功能于一体。

组成:1、教师机:是教师使用的计算机。它不仅与其他媒体设备相连,而且通过网络设备与学生机相连。教师通过它能够组织教学活动、控制教学进程等。

2、学生机:学生使用的计算机。它通过网络设备与其他计算机相连,既可以访问本地资源,又可以访问外部网络资源。

3、控制系统:包括控制面板和电子教室(广播软件)。控制面板能够控制各媒体设备之间的切换;电子教室能实现教学演示,视频广播和集体讨论等教学功能。

4、资源系统包括辅助备课资源、学科资源和素材库等。

分类:

(1)基于软件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2)基于硬件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3)软硬结合型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功能:

1)网络教学:(1)广播教学(2)语音教学(3)电子教鞭(4)黑屏肃静(5)屏幕录制(6)屏幕回放

2)监控指导:(1)监控转播(2)学生演示(3)分组教学(4)联机讨论(5)远程命令(6)文件传输

3)娱乐休闲:网络影院

4)远程管理:(1)远程信息(2)远程配置(3)教室模型(4)远程开/关机

5)学生反馈:(1)发送消息(2)电子举手(3)作业提交

2.校园网的定义、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校园网的主要应用模式

定义:通常是指利用网络设备、通信介质和相关技术,以及各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构成的,为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服务的一个集成应用系统。

体系结构:

校园网硬件平台层:

主要包括网络互连设备、PC机与服务器及网络操作系统,是校园网的基础。

校园网系统软件平台层:

主要包括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应用开发的各种软件平台。其主要任务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服务。

教育资源层:

为教育教学应用制作的各种教学软件和建立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学模式层:

根据网络结构、学校专业结构、学生层次结构、教师层次结构等研究教学模式和教学应用模式,对校园网的教育、教学应用进行教育系统设计,确保校园网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目标得以实现。教育、教学模式层是以下面各层为基础,反过来又指导下面各层的建设。组成:校园网主要是由主干网络和子网络两个层次组成的综合体系,二者构成了校园网的物质基础。校园网的硬件体系包括网络中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连设备及传输介质等。

(1)网络中的计算机:服务器、工作站

(2)网络互连设备: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网关、防火墙

(3)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光纤、无线局域网

主要应用模式:

1、校园门户网站

2、内部管理软件平台

3、网络教学支持平台

4、数字图书馆

5、教学资源库

单元三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制作

1.搜索引擎的定义、分类及其使用技巧

定义:

是指在互联网中能够主动搜索信息、组织信息并能提供查询服务的一种信息服务系统,它是人们使用Internet信息资源的重要工具,是人们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

分类、使用技巧:

目录式搜索引擎:

用户可以在这个分类结构中进行浏览。可选择关键词搜索,也可按分类目录逐层查找。

全文搜索引擎:

通过从互联网上提取的各个网站的信息而建立的数据库中,检索与用户查询条件匹配的相关记录,然后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将结果返给用户,用户需从结果中进行筛选。

元搜索引擎:

将用户的查询请求同时向多个搜索引擎递交。将返回的结果进行重复排除和重新排列等处理后,作为自己的结果返给用户。

2.常用的声音素材、图片、视频、动画素材的基本格式及其特点

声音素材:

基本格式、特点:

WA VE格式(波形文件):

可被其他Windows应用程序调用,但是文件太大,不适合保存时间过长的声音。

MIDI格式:

文件数据量非常小,音质好。缺乏重现真实、自然声音的能力。只能记录MIDI规范所规定的有限的乐器组合,受音频适配卡芯片性能的限制难以产生真实的音乐效果。

MP3格式:音质好、文件数据量小。

CD格式:无法编辑、文件长度太大。

WMA格式:减少数据流量但保持音质,压缩率高。

RealAudio格式:在低速的广域网上实时传输音频信息。

图片:

基本格式、特点:

BMP格式:

不进行压缩处理,具有极其丰富的色彩,图像信息丰富,能逼真表现真实世界。

GIF格式:

压缩比高,磁盘空间占用较少,适宜网络传输。

JPEG/JPG格式:

压缩比率非常高、图像保持真彩,技术成熟。压缩算法是有损压缩,造成图像画面少量

失真,不支持任何透明方式。

PNG格式:

存储形式丰富,能把图像压缩到限制以利于网络传输,但又能保留所有与图像品质有关的信息,显示速度很快,支持透明图像的制作,不支持动画应用效果。

PSD格式:

保存时会将文件压缩,包含图像数据信息较多,比其他图像文件大得多。

视频:

基本格式、特点:

A VI:图像质量好,可以跨多个平台使用,体积过于庞大。

DV:可将由磁带数字摄录机录制在磁带上的视音频信息传输到电脑储存和编辑。MPEG:采用帧间压缩的方式,去除前后图像中冗余部分,从而达到压缩目的。

RM:体积小、视频质量较高。

WMV:算法先进,压缩码率高,体积小,视频图像质量较高。

MOV:跨平台性。

FLV:观看速度非常快,压缩转换非常方便,解决了网页上常见的ASF格式、WMV格式、RM格式的视频采用专门软件播放以及这些格式的视频在播放时占用一定缓冲容量等问题。动画素材:

基本格式、特点:

Swf格式:新奇美观、交互灵活、文件极小、画质极高。

3.学习资源的定义、分类、声音的三要素

定义:

学习资源是指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包括各种学习材料、媒体设备、教学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

分类:

1、按学习资源的表现形态划分,学习资源可以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2、按学习资源的来源划分,学习资源可以分为设计的资源和可利用的资源

3、按教学资源所涉及的人与物的关系划分,学习资源可以分为人力资源与非人力资源

声音的三要素:

1、响度: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受称为响度。

2、音调:音调又称音高,表示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受。

3、音色:人耳在主观感觉上区别相同响度和音调的两类不同声音的主观特性称为音色,即声音的特色。

4.动画的定义及其分类(补间动画,逐帧动画)

定义:

国际动画协会(ASIFA)于1980年在南斯拉夫的Zegreb会议中对“动画”一词作出定义:“动画艺术是指除真实动作或方法外,使用各种技术创作活动影像,亦即是以人工的方式创造动态影像。”

现代动画理论将“动画”定义为“利用逐格拍摄或制作连续放映而成的影片或视觉艺术”,主要指的是通过传统动画手段或现代计算机技术制作出来的连续运动的影像。

简单的说,所谓动画就是在短时间内播放连续动作序列的画面,利用视觉暂留而形成的连续影像。

分类:

1)逐帧动画

也叫“帧帧动画”,由其制作特征而得名,是指在时间轴中逐帧放置不同的内容,使其连续播放而形成的动画。

2)补间动画

是Flash软件特有的动画制作方式。在制作一个对象的补间动画时,只需要在时间轴上指定起始帧和结束帧(即前后两个关键帧),Flash软件可以根据两个关键帧之间的对象差别和两帧之间的普通帧数量,自动生成两帧之间过渡的动画效果。

补间动画又分为动作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

单元四多媒体课件与专题学习网站

1.专题学习网站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其组成

定义:

专题学习网站属于学习网站的一种类型,也称为“主题学习网站”,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围绕某一项专题或多项专题而设计开发的学习型网站。

特点:

(1)专题学习网站是以“专题”为导向的资源性网站。

(2)专题学习网站主要用来支持研究性、协作性学习

(3)专题学习网站具有独特的开放性,其开放性体现在师生的共同参与建设以及多种教育教学资源与手段的融合上。

分类:1)资源型专题学习网站2)自主学习型3)课堂互动型

构成:1)专题结构化知识2)专题学习资源库3)专题协作学习4)专题学习评价

2、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及其特点

定义:

多媒体,是指媒体形式结合的形态及与之相关的一整套技术,其基本含义是以计算机为中心,交互地综合处理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形式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建立逻辑连接,以协同表现出更丰富、更复杂的信息。

特点:

(1)集成性: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

(2)控制性: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并按人的要求以多种媒体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

(3)交互性:交互性是多媒体应用有别于传统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特点之一。传统信息交流媒体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播信息,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4)非线性:多媒体技术的非线性特点将改变人们传统循序性的读写模式。以往人们读写方式大都采用章、节、页的框架,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而多媒体技术将借助超文本链接(Hyper Text Link)的方法,把内容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5)实时性:当用户给出操作命令时,相应的多媒体信息都能够得到实时控制。

(6)信息使用的方便性: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兴趣、任务要求、偏爱和认知特点来使用信息,任取图、文、声等信息表现形式。

(7)信息结构的动态性:“多媒体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征重新组织信息,增加、删除或修改节点,重新建立链

3、多媒体课件及其设计原则、制作步骤

设计原则:1)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3)艺术性4)技术性

制作步骤:(1)确定选题(2)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3)制作脚本(4)素材准备(5)课件制作(6)课件测试与修改(7)课件发布

【PS特点:1)表现形式的多样性2)内容组织的非线性3)人机交互的友好性4)教学资源的共享性5)教学效果的反馈性】

单元五网络技术平台的使用

1、网络课程的定义、特点、设计及评价

定义:

网络课程又称为Web-Based Course或Online Course,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特点:

1)交互性2)开放性3)协作性4)个性化5)多媒体化与非线性

设计:

1)结构设计2)导航设计3)交互设计4)界面设计

评价:

在对网络进行课程评价时,唯一的出发点是一切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为目标。

其评价与传统课程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总体来说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全面的课程质量控制理念。第二,开放的课程质量评价参与机制。第三,持续改进与创新评价方式。2、博客的教育应用及SNS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博客的教育应用:

1)个人知识管理2)构建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工具3)实施个别化教学4)支持研究性学习5)实现协作式学习6)终身学习工具7)学生学习情况的电子档案8)构建德育平台9)博客支持多元化的评价形式

SNS的定义:

是Social Network Service(社交网络服务)的英文缩写,是基于美国心理学教授米尔格兰姆的六度分割理论创立的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

SNS的特点:

(1)大众成为网站信息的创造者

(2)信息搜索实时性

(3)依据个人偏好建立虚拟社区

(4)强大的互动功能

SNS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SNS的互动性可以给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专家之间提供很好的沟通交流环境;信息分享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资源,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与交流;SNS的社会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社会认知技能。

PS:SNS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1)构建虚拟学习共同体

(2)协作学习

(3)教学反思新模式

(4)电子档案袋

(5)图书馆服务

单元六信息化教学设计

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及其特点

定义: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优化的系统方法。

特点:

单元化、问题化、活动化、信息化

2、WEBQUEST定义、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定义:

他们认为WebQuest是一种面向探究的活动,活动中学生们用到的所有或大部分信息都来自网络。

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1)介绍:对所“探究”问题的简要描述

(2)任务:对学生们要做的事情的描述

(3)资源:指向网上相关站点的链接

(4)过程描述:要做些什么才能完成指定的任务

(5)学习建议:指导学习者如何组织信息

(6)评价:创建量规来展示如何评价最终的成果

(7)总结:对将要完成或学习事物的简要总结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案备课讲稿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 案

教育学试卷一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 A )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提高人的素质 D. 促进人类和谐 2.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D) A. 《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3.教育的出发点是( D )。 A. 社会 B. 学校 C. 家庭 D. 人 4.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的是( A )。 A. 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社会影响 D. 自学 5.“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 A )。 A. 认识教育规律 B.认识客观事物 C.利用教育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 6.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 D)问题。 A.教育政策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7.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 A )。 A.教育方针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8.雅典教育中“缪司”是指(C )。 A.体育 B. 德育 C.智育和美育 D. 教育场所

9.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B )。 A. 教育需要 B. 教育理论的创新 C. 学校发展 D. 教育政策 10.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B)。 A. 领导 B. 教师 C. 学生 D. 校长 11.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D)。 A.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 《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钦定学堂章程》 12.教育活动的核心是(B)。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13.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A )。 A.教学 B.领导 C.实践活动 D.党团活动 14.教师中心说的理论体系的构建者是( B )。 A.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布鲁纳 D. 昆体良 15.教学过程结构的实质是(C)。 A.空间结构 B.三维结构 C. 时间结构 D.立体结构 16. 教学方法概念的基点是( A)。 A. 教学目标 B. 教学内容 C. 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17.下列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C )。 A. 谈话法 B.讨论法 C. 发现法 D.将受法 18.现代德育的核心应该是( A ) A.道德价值培养 B.青春期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兴趣培养 19.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A ) A.集体教育 B.个体教育 C.正面教育 D.反面教育 20.学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单位是( B )

现代教育技术读书笔记

《现代教育技术6-8章读书笔记》 第六章网络型课件的制作 网络的定义:网络是由节点和连线构成,表示诸多对象及其相互联系。 网络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阶段1987-1993年,研究试验阶段 第二阶段1994-1996,起步阶段 第三阶段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国发展最为快速的阶段。 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有三个基本的特点: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 定义: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受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做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 课件 课件是用于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件和电教教材。 课件包括: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 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 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 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 课件的特点:整体性、固定性、封闭性、特定性。 网络课件的设计

(1)分析阶段 (2)总体设计 (3)网页编制与合成 (4)测试 (5)发布 (6)维护与更新 第七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概况 ①CAI(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②CAL(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 ③IIT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意义,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的发挥出来,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包含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提出了进行有效整合的步骤方法如下: ①确定教育目标,并将数字化内容与该目标联系起来。 ②确定课程整合应当达到的、可以被测量与评价的结果和标准 ③依据步骤1所确定的标准进行测量与评价,然后按评价结果对整合的方式做出相应的调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考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二节 1、教育技术: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 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 两大类。单选或多选,小几率名词解释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 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妥妥的多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教育技术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系统科学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好发展。 4、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手 段的教育技术。这里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妥妥多选 5、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多选问几个阶段,单选问谁提出的,提了什么主张,重点) 视觉教育阶段(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 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 视听教育阶段(戴尔提出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视听教学即为视觉材料、听觉材料或是其综合) 视听传播阶段 教育技术阶段(美国试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名为教育技术,从此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第三节 1、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多选 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教育部于2004年12月(单选)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 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下面是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 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 应用与创新 社会责任多选 第五节 一、学习理论(包含哪些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选择题

教育学笔记整理版

教育学笔记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及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的总和。 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三、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阶级性。 四、教育功能的分类及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起源的相关学说:

综观古代学校教育,其共同特征是: 1.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 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3.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接下来我们用两张思维导图来记忆近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通过之前的笔记,我们了解了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那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又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状况。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 那么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什么是教育现象呢?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什么是教育规律呢?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其次我们来思考一下,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呢?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这句话比较长,也比较拗口,聪明的你记住了吗?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教育学和几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但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科学理论,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问题、课题,开展科学的研讨和探讨,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 教育学源于教育实践经验,又高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实践经验是学习、研究、发展教育学的基础之一。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4.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现代教育学答案(完整版!!)

《现代教育学》复习重点内容 扈中平主编的《现代教育学》(第3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学等含义 1.教育:广义的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2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更准确地揭示教育的质的规定 ②立足于赋予教育以正面价值。 2.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4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揭示学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②立足于教育学的学科立场 ③立足于学校教育应有的价值立场 ④立足于学校教育的实践立场 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三、《学记》、《理想国》、《论语》、《雄辩术原理》等教育著作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1.《学记》,是我国及世界上最早的一篇集中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 柏拉图是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西方哲学史客观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任务,他的《理想国》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他最早提出了完整地教育体系,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奠基人。 3.《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和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教育的正统。 4. 《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穆勒评价:他的著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四、夸美纽斯、卢梭、洛克、赫尔巴特和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1.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教育学之父” 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

心得体会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培训学习笔记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培训学习笔记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培训学习笔记反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现代教育应用技术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9月10日是我国第31个教师节,那天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现代教育应用技术培训学习,在自己的节日对自己进行业务充电,让我感觉这个教师节过的充实、有意义。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平时积累的关于一些电子白板的知识碎片得到了系统化升华,现将几点粗浅的体会,与同仁共勉: 电子白板是一种综合利用文字、图形、视频、声音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的教学辅助工具,它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能让教师的教学游刃有余,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 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有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只要轻轻点击一下鼠标,它就可以创设丰富的活动情景,呈现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这不仅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还能通过颜色、字体的变换,图像的闪烁,声音的变化,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做出提示。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特点之二,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东西表现出来。科学课上,没有实验条件的的情况下,一般都是老师凭空讲解,学生凭空想象来进行教与学,最好的时候也不过是有几张图片做参考。采用电子白板课件辅助教学,老师就可以在白板上模拟抽象

的东西,使教师讲课言之有物、具体实在,学生听课也不会云里雾里听不懂,课堂效果极佳。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特点之三,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理解力。语文课上,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都可以运用白板中的勾画、拖放、照相等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读自悟中,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得到提高。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特点之四,能够全面记录教学过程,便于学生复习和总结。电子白板教学,无论是老师的操作,还是学生答题的操作,都可以通过软件中的录播功能自动存储成视频文件,便于学生查找问题,进行总结和复习。 当今速度多变的时代,学生接触媒体比较多,接受知识的方法和学习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电子白板是当前比较流行的教学辅助工具,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应该认真学习和应用,并且还要用好。我们的教学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与学生接受知识的方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衙镇中心小学王红燕)第二篇、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 训心得体会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培训学习笔记反思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这次参加了云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其中的课程:培训准备、编写教学设计方案、选择教学用的媒体、理解和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处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集成与开发、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体验单元教学设计、培训的总结与提高。在现代教育理念与实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试卷一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得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得序号填在题干得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得直接与首要目标就是( A ) A、影响人得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提高人得素质 D、促进人类与谐 2、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得著作( D ) A、《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3、教育得出发点就是( D )。 A、社会 B、学校 C、家庭 D、人 4、在一定得前提下,对个体得发展中起着相对得主导作用得就是( A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影响 D、自学 5、“按教育规律办事”得前提就是( A )。 A、认识教育规律 B、认识客观事物 C、利用教育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 6、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得人得问题就是关于( D)问题。 A、教育政策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得 7、为实现一定时期得教育目得而规定得教育工作得总方向就是( A )。 A、教育方针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得 8、雅典教育中“缪司”就是指( C )。 A、体育 B、德育 C、智育与美育 D、教育场所 9、教育改革与发展得强大动力就是( B )。 A、教育需要 B、教育理论得创新 C、学校发展 D、教育政策 10、学校教育职能得主要实施者就是(B )。 A、领导 B、教师 C、学生 D、校长 11、标志我国师范教育得开始得文件就是( D )。 A、《关于教师地位得建议》 B、《国家为21世纪得教师作准备》 C、《中华人民共与国教师法》 D、《钦定学堂章程》 12、教育活动得核心就是( B )。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13、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得就是( A )。 A、教学 B、领导 C、实践活动 D、党团活动 14、教师中心说得理论体系得构建者就是( B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昆体良 15、教学过程结构得实质就是( C)。 A、空间结构 B、三维结构 C、时间结构 D、立体结构 16、教学方法概念得基点就是( A)。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17、下列以引导探究为主得教学方法就是( C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将受法 18、现代德育得核心应该就是( A ) A、道德价值培养 B、青春期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兴趣培养 19、马卡连柯教育思想得核心就是( A ) A.集体教育 B.个体教育 C.正面教育 D.反面教育

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重要意义不断的冲击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理念,以其先进独特的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并对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已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相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洞察其发展趋势,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以便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即是指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现代科学技术。它包括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传媒教学法;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这三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思想,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达到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目的,它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构建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及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普及与发展,为学科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在教学中有着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形、色、声、像兼备的现代教学手段,常常如吸石般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二、扩充知识信息量,促进教学内容的快速更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知识共享,最新知识的快速传播,有利于知识视野的拓宽。三、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于教学就能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中速度慢、范围窄的缺点,它具有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广而不泛的特点,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最大限度的传授知识培养出基础厚,知识面宽的全方位人才。四、对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数字化教学材料,具有可以长久保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或其它通讯手段广泛传播的特点,便于学生自学和教师交流。五、有力促进教学相长。现代媒体参与之后的课堂教学系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信息的流向成为双向的,多维的,且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由此,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另外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实现了学生与教师的立体三维互动,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至今,虽然有长足的发展,但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比较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要达到普及和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距离。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许多突出特点在实践中已显示了强大优势。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一个辨证的过程,在现代教育媒体开发与应用中

教学法学习笔记

教学法学习笔记 导论:从英语专业解读到师范课程学习 1了解我自己 2什么是大学?高等教育意味着什么? 3英语师范专业解读 4对2008级英语师范生的要求 专题壹: 英语教育专业素质能力及其发展 1 优秀或合格教师的标准维度有哪些? 2 英语教师成长与发展模式 3 英语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类型目标:研究型教师 1)为什么要成为研究型教师 2)什么是“教学研究” 3)如何从事“教学研究” 专题贰 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从“普通教育”到“英语教学” (一)普通教育领域的教师角色论 1.什么是“角色”? 2、教师角色有何特点? 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 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 3)榜样和模范公民 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二)The role of the teacher in ELT 1)Harmer’s framework 2)New roles of teachers 3)Two aspects to the role of moral educator 4)邹为诚:教师必须摆脱过去的“教书匠”角色. 教师必须实现由“技术型”教师到“研究者型”教师的转变。 教师成为研究者(研究型外语教师) 教师必须发展课程开发能力, (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向学生学习促进者 教师的职能从传统的教书匠变为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自身必须是学习型的人(教师作为学习者)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学生的心理教育者 (教学)行动研究者 专题叁: 了解英语学习者 一教育心理学视野中的学习者:聚焦“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现代教育学(复习提纲)自己整理

教育学复习范围 导论: 一、教育学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思想或主要观点(判断或选择题) 我们把教育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1)前教育学阶段, (2)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 (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1.前教育学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1)①先秦时期乐征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②《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对孔子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言论、见解和论说的汇集 (2)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这是西方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也是人类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2.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 (1)教育学雏形时期: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捷克)夸美纽斯的1632年《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初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班级授课制。是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学巨著。 (2)教育学学科形成时期 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1806年,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的问世。这是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他创立的教育学称为传统教育学) 3、现代教育学的代表是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的基本观点有: 第一:教育即生活 第二:教育即个人经验的增长 第三:教育是生活 第四:学校的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打破了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第五:教育教学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中心 第六:在教育教学中药注重学生的创造性。 4、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教育问题或者是教育规律。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典型特征(判断或选择) 1.原始教育有如下特征: (1)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 (2)教育与宗教等活动联系密切,教育具有宗教性。 (3)教育对象没有等级的区分,教育无阶级性。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试卷一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 A )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提高人的素质 D. 促进人类和谐 2.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D) A. 《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3.教育的出发点是( D )。 A. 社会 B. 学校 C. 家庭 D. 人 4.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的是( A )。 A. 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社会影响 D. 自学 5.“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 A )。 A. 认识教育规律 B.认识客观事物 C.利用教育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 6.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D)问题。 A.教育政策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7.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 A )。 A.教育方针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8.雅典教育中“缪司”是指(C )。 A.体育 B. 德育 C.智育和美育 D. 教育场所 9.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B )。 A. 教育需要 B. 教育理论的创新 C. 学校发展 D. 教育政策 10.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B)。 A. 领导 B. 教师 C. 学生 D. 校长 11.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D)。 A.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 《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钦定学堂章程》 12.教育活动的核心是(B)。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13.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A )。 A.教学 B.领导 C.实践活动 D.党团活动 14.教师中心说的理论体系的构建者是( B )。 A.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布鲁纳 D. 昆体良 15.教学过程结构的实质是(C)。 A.空间结构 B.三维结构 C. 时间结构 D.立体结构 16. 教学方法概念的基点是(A)。 A. 教学目标 B. 教学内容 C. 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17.下列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C )。 A. 谈话法 B.讨论法 C. 发现法 D.将受法 18.现代德育的核心应该是( A ) A.道德价值培养 B.青春期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兴趣培养

心得体会 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笔记

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笔记 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笔记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_培训心得体会 在这次培训当中,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 一、理念上的更新 此次培训虽然是网上学习,但是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另外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同样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 二、专业知识方面 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

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做为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 三、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专家教授们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通过专题讲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学科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正真的学有所获。 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这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我会一如既往的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我的专业技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这将是我努力奋斗的目标!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笔记(完整版)

现代教育学及答案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狭义的教育是指( B )。 A. 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个人教育 D.社会教育 2.《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C )。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3.社会环境的本质是( C )。 A. 制度 B. 风俗 C. 文化 D. 人际关系 4.在个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 A. 社会环境 B. 自然环境 C.学校教育 D. 家庭教育 5.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形成( A )。 A.教育风格 B.教育质量 C.教育方法 D.教育思想 6.教育理论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是( C )。 A.教育内容 B. 教育规律 C. 教育目的 D. 教育制度 7.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类型是( A )。 A.教学工作 B. 教育管理 C. 教育目的 D. 教育内容 8.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作明确区分的是( C )。 A.杜威 B. 卢梭 C.洛克 D. 裴斯泰洛齐 9.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是( A )。 A.舒尔茨 B. 贝克尔 C. 丹尼森 D. 闵塞 10. 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是( C )。 A.行政部门 B. 领导 C.教师 D. 校长 11.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是( A )。 A.“癸卯学制” B. “壬寅学制” C. “六三三学制” D. “新学制” 12.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 A )。 A. 课程 B. 教师 C.学生 D.教材 13.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 B )。 A. 信念 B. 性格 C. 理想 D.动机 14.“产婆术”的发明者是( A )。 A. 苏格拉底 B. 昆体良 C. 赫尔巴特 D. 布鲁纳 15.学、思、行的学习过程理论的提出者是( B )。 A.孟子 B. 孔子 C. 老子 D. 荀子 16.衡量学生会不会学的重要标志是( A )。 A. 学习策略 B.学习目标 C. 学习内容 D.学习过程 17. 教授策略的实质是以( D )为主体的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重点版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宋海涛) 第一章 1.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两大类;狭义上指的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传播技术和系统技术。 2.1994 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对教育技术下的定义是: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两个研究对象)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研究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该定义明确地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 3.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的教育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突出“现代”二字,一是迎合现代社会的现代意义;二是指代新技术在教育技术中的意义。 4.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a.视觉教育阶段b.视听教育阶段c. 视听传播阶段d. 教育技术阶段。 5.视觉教育:是利用视觉教材(如图片、实物、模型)作为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的教育。 6.视听教学:指的是依据教育理论,运用多种媒体,充分发挥视听感官的功能,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具体而言,视听教学是指运用照片、图表、模型、电视、电影等视听手段进行教学、教育活动,以及直接由视听觉获得知识的教学活动。如参观、旅行、表演、展览、实验、实习等。 7.1972 年,AECT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定名为教育技术,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领域。 8.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 a.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从四个方面给与支持:硬件和技术、模式和方法、教学资源、文化和思维) b.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c.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9.教育部于2004年12月25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 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历) 10.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它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提供有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绪论 一、单选题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 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A.培根B.格斯纳C.洛克D.克伯屈 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大学》B.《论语》C.《学记》D.《礼记》 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 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三、材料分析题 “所谓现代教育学就是现代社会的教育学”。 四、论述题 1.教育学经历了哪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2.你认为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单选题 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 4.教育起源于。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在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B.近代C.现代D.当代 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 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A.《学记》B.《论语》C.《大学》D.《孟子》 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昆体良 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教育漫话D.大教学论 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教育漫话D.林哈德与葛笃德 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民主主义与教育 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杜威B.赫尔巴特C.库恩D.柏拉图 二、多选题

现代教育技术1

现代教育技术 1、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一)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总体目标 1、总体目标是“三基本两显著”,即: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2、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二)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总体要求 1、教育信息化要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支撑环境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时空限制,推动教育体制、思想、观念、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探索并推广以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为特征的新型信息化教育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机整合,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条件和基础支撑环境。 2、教育信息化要为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条件保障 ——加快科研环境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资料、仪器设备等各种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应用系统的互通操作,营造深层次共享的基础条件平台,提高师生和科研人员获取科技信息的速度和质量,提高网上科研协作水平,提高科研质量和水平,从而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保障。 ——科研和学术交流的新工具,科技论文的写作面临变革,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变革。 (三)技术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1、教的工具逐渐改变(黑板,无尘,变白板。英国2007) 2、学的工具逐渐改变(课本,笔记本,电子pad。美国2010) 3、评的工具逐渐改变(纸笔,数码笔,学习过程,思维评估) 4、课的结构逐渐改变(知识传授在教室内,知识内化在教室外) 5、课的形态逐渐改变(45分,90分钟,讲,视频,5,10,20分钟)(四)大学要发挥人类文明的引领作用 1、大学作为文明社会中的重要组织机构,保持了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经久不衰。大学不仅传承了知识文明,也曾经改变了它所处的时代。由于大学的荣誉地位和使命崇高,大学的任何重大变革都会引来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 2、MOOC的兴起,叩问传统大学:如果学生能用极低的费用在网上完

现代教育技术学笔记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

现代教育技术学笔记整 理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1、信息时代教育的特点: 信息时代的教育 创新型、能力本位型; 凡是能提供学习环境、资源的地方; 辅助地位,知识的指导组织者 灵活便捷的个性 化教学, 混合教学 传统教育 知识型、学科本位型 以学校、教室为中心 主体地位,知识的传输者 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教学, 说 ①教育目标: ②教学环境: ③教师地位: ④教学方式: 教性讲授 ⑤教学手段: 段 ⑥教学内容: ⑦教学资源: ⑧教学评价: ⑨教育制度: 2、 AECT 的定义: 概念:教育技术是为了 促进学习 (一个目标) ,对有关的 计、开发、运用、管理 和评价(五个领域)的 理论 与实践 启示: 1、理论与实践并重 2、 教育技术的核心方法是系统方法 3、与学习相关的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对象 4、学习资源是改善、优化学习过程的重要条件 3、 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在 现代教育理论 的指导下,充分而有效地 利用先进的技术与方法 ,通 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创新性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来实现教与学优化的理 论与实践 。 “现代”的体现:★更多的注重、探讨与现代科技有关的课题; ★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科技成果作为传 播教育信息的媒体 ★吸收科学的和现代的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科学化、系统化 4、 信息化教育定义: 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 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 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信息素养 包括 信息意识 、 信息知识 、 信息能力 、 信息道德 等。 5、 现代教育技术: 20世纪 90 年代开始在我国使用; 研究对象是运用了先进技术的教学过程(如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卫 星广播、虚拟 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 。 关注的主要是与先进技术相关的学习资源。 6、 视觉教育发展阶段( 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30 年代) 最早使用视觉教育概念:美国 1906 年 《视觉教育》 1910 年,美国出版了第一本教学影片记录 7、 从视听教育到视听传播阶段( 20世纪 30年代至 20世纪 50年代) 1946 年,拉森制定研究生教学计划,首次开设视听教育课程,培养视听教育方面的的专 门人才。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 依靠粉笔, 黑板等传统教学手 根据教育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以书本、电子课件、网络学习资源为主 多元化 评价方式 泛在学习、社会化学习、终身学习 1994” 很少改变 以书本为主 评价方式单一 学 校教学,仅针对在校学生 过程和资源 (两大对象)进行 设 两种性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