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抗生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抗生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抗生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抗生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抗生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摘要:抗生素最初曾被命名为抗菌素,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长期广泛的应用或滥用,出现致病菌抗药、耐药的情况日趋严重,致使许多原本有效的抗生素降低或失去作用。生病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正确对待其不良反应,正确服用和保管,不断提高用药水平。

关键词:抗生素发展应用市场现状建议

引言: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或生物体产生的,在低浓度时对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病毒细胞呈现拮抗作用或在生物体内具有生理活性是的物质。

抗生素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以青霉素的正式生产和临床使用作为开始发展的标志。

在微生物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基础学科发展的影响下,抗生素正向广度和深度迅速发展。

一、抗生素的基本介绍

1.1抗生素的历史

1876年,特恩德尔(Tyndall)最早发现自然界微生物的拮抗作用。1929年,弗莱明(Fleming)偶然观察到青霉素生长的周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能够被抑制的现象。1942年,弗罗瑞和查恩确定,这种抑制作用是源于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这样,青霉素作为第一个抗生素,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治疗人类感染性疾病中发回来可巨大作用,从此开启了抗生素的黄金时代。 1943年,这个消息传到中国,当时还在抗日后方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微生物学家朱既明,也从长霉的皮革上分离到了青霉菌,并且用这种青霉菌制造出了青霉素。1947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又在放线菌中发现、并且制成了治疗结核病的链霉素。20世纪80年代中期,汉斯·博曼等人首次从蚕蛹中分离出抗菌肽以来,科学家又从青蛙、蜜蜂、猪和人等800多种动物中继续发现了由短链氨基酸组成的抗菌肽,从而开辟了产生抗生素的丰富新资源。

1.2抗生素的种类

自1940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1)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单内酰环类,β-内酰酶抑制剂、甲氧青霉素类等。

(2)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3)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4)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5)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

(6)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7)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8)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9)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10)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1.3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有4种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

(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会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些药物的影响。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肽聚糖,而合成肽链的细胞器为核糖体,核糖体是细菌的唯一细胞器。但是使用频繁会导致细菌的抗药性增强。

(2)与细胞膜相互作用

通过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肽等。

(3)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酶不能被合成。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包括福霉素(放线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

(4)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

主要影响DNA聚合酶的作用, 从而影响DNA合成;(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新生霉素.阻止鸟嚓吟进入DNA分子中而阻碍DNA的合成----灰黄霉素.与DNA依赖的RNA聚合酶(转录酶)的亚单位结合,从而抑制mRNA的转录。

二、抗生素的发展

抗生素的“黄金时代”(主要是五十年代)过后,到六十年代,发现新抗生素已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在六十年代虽然有缠霉素、林肯霉素、庆大霉素、托普霉素、春日霉素、道诺霉素、亚德里亚霉素等发现,但由于医药治疗上的药物已经得到满足,各国已不像过去那么大的规模地、系统地从事筛选新抗生素的发展速度已逐渐缓慢,取代的是半合成抗生素的出现,另外,气特点还表现在:(1)探索抗生素应用新领域,使抗生素应用到医药治疗范围之外;(2)寻找新抗生素工作更加集中和专门化,经典筛选方法已重新修正;(3)探讨扩大新的抗生素的来源;(4)从各方面扩大抗生素产生菌的研究;(5)对已知抗生素的化学结构改造、生物化学、药理学和化学的研究。

三、抗生素的实际应用

3.1抗生素在医学临床上的应用

抗生素是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现。1929年,美国细菌学家Fleming发明了PN,从此以后PN为代表的抗生素从病魔手中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增多、病原体变迁、院内感染增加、细菌耐药率上升等因素影响,外科感染已成为临床面临的挑战之一。目前外科临床常用抗生素种类与抗菌特性:

(1)青霉素类属繁殖期杀菌剂,水溶性好,组织分布广,且价格便宜。常用的有:不抗绿脓杆菌的广谱青霉素和抗绿脓杆菌的广谱青霉素。

(2)头孢菌素具有青霉素类优良属性,属广谱抗生素,覆盖常见致病菌,副反应少。包括:常用的有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和头孢拉定等,主要用于产青霉素酶金黄色葡萄球菌。(3)氨基糖苷类静止期杀菌剂,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稳定,不需做过敏试验,价格便宜,具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但有不同程度耳、肾毒性。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较强。

(4)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杀菌作用,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具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但不宜用于小儿及孕妇,细菌耐药快,交叉耐药。

3.2抗生素在农业上的研究

微生物工程的迅速发展,必然导致农药学科的深刻变化。和化学农药相比,农药抗生素具有选择性,用量少,不危及人、畜安全和破坏自然环境、病虫害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因而更符合现代农业生产对农药的要求。农用抗生素即可预防植物病虫害,又可刺激植物生长,有的还兼具果蔬防腐与增产作用。已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已开发和生产了众多产品。

我国最新研制和开发的农用抗生素中生菌素、宁南霉素、武夷霉素等,对防止多种作物、蔬菜和果树的细菌、真菌等病害具有良好防治效果;并具有内吸作用好、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等特点。此外,还有公主岭霉素等。

3.3抗生素在工业上的研究

发酵工业中使用抗生素,能够提高特定发酵产品的产量。如向谷氨酸发酵液中加入适量青霉素,可提高细菌细胞膜的渗透性,有利于胞内谷氨酸的渗出,提高谷氨酸发酵的产酸水平。

抗生可以用于工业制品的防霉。纺织品、塑料、油漆、电精密仪器、化妆文物、艺术制品、图书等用制霉菌素、放线菌铜溶液喷洒后,可防止这些产品发霉。国外用含放线菌酮的涂抹木箱、纸箱,可防止老鼠啃咬。

3.4在食品保藏方面的应用

人们食用的肉鱼、水果、蔬菜常因微生物滋生腐败变质。用抗生素作为食品保鲜、防腐,比冷冻、干燥、盐渍、酸渍等方法手续简便,抑制面广,抑制能力强。例如,武夷霉素除可防治多种作物真菌病害外,还可作为柑橘、龙眼、荔枝的保鲜剂,尤其对即采即食的食品如芦笋、草莓等保鲜效果更明显。制霉菌素、乳链菌肽及耐高温的枯草菌素等作为食品防腐剂,其效果都是肯定的。鲜乳中加入1%的四环素,可在37%放置一天不酸败。作为食品防霉剂,由于抗生素在常温的水溶液中易被破坏,因此,须与低温冷藏相结合。

四、抗生素面临的现状以及建议

4.1抗生素的现状

在欧美的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大致占到所有药品的10%左右。而我国最低的医院是占到30%,基层医院可能高达50%。抗生素滥用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由于处于社会初步发展阶段,国家的研究能力、原创能力不强,药品以仿制为主,众多的药厂都在生产抗生素。

第二,同一种抗生素有上百家的药厂家生产,这样市场销售就可能存在恶性竞争,这种竞争会导致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出现。

第三,医学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医生都有自己专业方面的问题,抗生素是常用药专业性不如本专业那么强,这样就会存在误用或者滥用的情况。

第四,患者和患者家属习惯性服用抗生素治病。比如感冒了,按照医学的观点,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感染,严格意义上来讲,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第五,我们国家药品规定方面的问题,很早以前就分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抗生素应该属于处方药,但在药品销售过程中,导致抗生素的滥用。

第六,抗生素在畜牧业的大量使用。我们经常会听到我国出口的食物被检测出一些抗生素的残留而拒绝在海关之外的报道。在环境中有比较多的抗生素存在,那环境中的细菌早已接受过抗生素,已经产生耐药性了,人体如果再获得耐药菌的感染治疗就比较困难。

4.2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1)耐药性

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一个方面是引起细菌耐药,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我们新药开发的速度。长此以往,我们可能会退回到七、八十年代以前的状态,没有抗生素使用,人类将再一次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比如,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很多年前大家觉得控制得非常好,但是现在耐药的结核菌非常多,治疗起来就很困难。这就可能引起死亡率的增加,而且治疗耐药性结核花费的社会资源是治疗一个非耐药结核的十倍以上,造成的社会负担是非常重的。

(2)不良反应

抗生素也是药物,进入人体以后发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会引起很多的不良反应。用的药物越多,引起不良反应的机会越高。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记录显示,我们国家的药物不良反应三分之一是由抗生素引起的,这个比例和抗生素的使用比例是一致的。抗生素的种类比较多,引起的不良反应或者是严重的不良反应涉及到了身体的每一个系统,所以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4.3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1)分析可能致病菌并根据其敏感度选药。

对致病原的种、属及其对抗生素敏感度应有一定估计,特别是目前临床微生物诊断和细菌敏感试验结果存在较多问题的情况下,主管医生对各种致病菌的好发部位、临床表现、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度及其耐药性发展情况应有所了解,在未能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时也能做出基本正确的判断与处理。

(2)分析感染疾患的发展规律及其基础病的关系。

各种感染疾患均有其本身的发展规律。分析当时感染是处于原有的治疗无效、感染正在急剧恶化,还是有效而未能控制,病情有所加剧。对感染疾病的正确诊断是合理选择抗生素的基础。

(3)熟悉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与药理作用特点。

要合理选择抗生素必须熟悉被选择对象,对抗生素应了解其分类、各类抗生素抗菌作用、抗菌谱、作用机制、给药途径与方法等。还应了解各类抗生素国内外研究进展、新老品种作用差别、可供选用的品种有哪些,以便及时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安全有效地控制各种感染疾患。

参考文献:

[1] [美]A.N.格拉泽二介堂弘,微生物生物技,科学出版社,2002:306-365

[2] 王以光,抗生素生物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324.(引言)

[3]王嶽方金瑞,抗生素,科学出版社,1988

[4] 贾鲁生,可怕的抗生素,吉林出版社,2011

[5]林天送,抗生素的研究,科学发展,2010, (452): 72-75.

[6] 董宗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1999,1(1):53-54

[7] 卢柏梁,抗生素与抗药性,高医医讯,2003, 22 (11).

[8] [美]Christopher Walsh.抗生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245.

[9] 郑彦云熊慧瑜徐峰,抗生素滥用问题大追踪,中国处方药,2003,21(12):54-57.

[10]李跃汉,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1-112.

[11] 顾觉奋.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上海科学技出版社,2004:1-224.

抗生素的发展史

抗生素的发展史 摘要:抗生素是微生物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回顾了扰生素的各个发展阶段和现在国内外的概况以及发展前景。同时,新抗生素的发现是无止境的。目前,抗生素研究的领域和对象日益扩大,抗生素科学正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关于抗生素的早期历史, 可追溯至古代的传说或记载。从我国的古籍里面, 可以找到很多利用微生物或其产物治疗疾病的记载。例如是关于“曲”的应用。左传中公元前年记载说“叔展曰有麦曲乎?日:无。……河豚腹疾奈何”给人的印象是用麦曲可以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根据近年的研究证明“曲”可能就是繁殖在酸败的麦上的高温菌“红米霉”。欧洲、南美等地在数世纪前也曾应用发霉的面包、旧鞋、玉蜀黍等来治疗溃疡、肠道感染、化脓疮伤等疾病[2]。所以,用细菌的产物治疗疾病很早就有,只是那时不知有所谓细菌和抗生物质而已。 德国科学家首先进行了用化学合成物治疗病原菌的开拓性动物实验,终于发现了能杀死锥虫、对梅毒螺旋体有效、但对人体无害的“百浪多息”,即磺胺的前身。几乎就在同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甚为可惜的是,因为无人理会弗莱明的发现,他没有对其进行深人探讨,从而暂时中断了这项工作。青霉素被埋没了10年。在这10年中青霉素的应用仅作为一种选择培养基来培养百日咳杆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青霉素才重新被重视和开发。它的出现成为许多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克星”,甚至被认为扭转了人和细菌大战的局势。在英美科学家的协作攻关下,其大规模生产所存在的技术问题逐步得以解决。于是在短短一年中青霉素便已商品化,而且产量日益增加。正是有了抗生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成千上万受死亡威胁的生命得以幸存。青霉素就成为第一个作为治疗药物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3】。因此,青霉素被称为现代医学史上最有价值的贡献,被誉为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20世纪30年代,另一个开创抗生素新纪元的药物——链霉素也问世了。在当时看来,它是青霉素一种非常理想的补充。青霉素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链霉素则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以及青霉素无效的分枝杆菌。而且这两种抗生素之间无交叉抗药性。因此,在用于治疗时万一出现了抗药菌株,两种抗生素彼此交替使用上述微生物就会成为敏感菌株。链霉素发现的更重要的意义是它改变了结核病的预后。由于已经有了青霉素的生产经验和设备,很快即能大量生产,链霉素迅速成为风靡一时的另一类重要的抗生素。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研究抗生素的信心。 链霉素的发现引起人们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土壤微生物所产生的其它抗生素,于是开始了大规模筛选抗生素的时代。霎时间,许多科研工作者纷纷来到污水沟旁、垃圾堆上、沃野之中,采集样本,筛选菌种。在短短的一二十年间,相继发

抗生素生产工艺以及发展前景

课程论文 题目: 抗生素生产工艺以及发展前景 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 年10 月30 日

抗生素生产工艺以及发展前景 摘要: 抗生素是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等一类化学物质的总称,是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产生的能在低浓度下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有机物质。 关键词:抗生素;生产工艺;应用;发展前景 一、抗生素的概述 抗生素是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索等一类化学物质的总称。它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其生产活动过程中所产生,并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有机物质。 抗生素的生产目前主要用微生物发酵法进行生物合成。很少数抗生素如氯霉素、磷霉素等亦可用化学合成法生产。此外还可将生物合成法制得的抗生素用化学或生化方法进行分子结构改造而制成各种衍生物,称半合成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就是半合成青霉素的一种。 二、抗生素的发展 最初认为,抗生素是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在低浓度下就能抑制它种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甚至杀死它种微生物的化学物质.然而,抗生素的迅速发展很快就突破了这一定义:在来源上,已不局限于微生物,它包括高等动、植物产生的代谢物,也包括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在性能上,从抗菌到抗肿瘤、抗

病毒、抗寄生虫等物质亦属抗生素范畴.纵观抗生素的发展史,抗生素的研究、生产大体可分三个发展阶段: 1.天然抗生素的发展阶段 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1881-1955)偶然发现了青霉素.1938年,Chain和Florey等科学家又成功地从点青霉的培养液中分离制得青霉素.40年代初期,随着培养方法的改良,青霉素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从而很快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产量迅速增加.由于青霉素的发现,挽救了无数感染性病人的生命,被当时的人们誉为黄色的魔物,科学家Fleming、Florey和Chain因此同时获得了1945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奖.之后,一系列新抗生素如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新霉素、土霉素、红霉素等相继被发现,对如肠伤寒、斑疹伤寒及赤痢等有特效.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青霉素G开始使用时只有8%葡萄球菌对它有耐药性,而到了1962年,耐药的葡萄球菌增加到70%,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对抗生素的结构改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 2.半合成抗生素的发展阶段 1958年,发现了青霉素的活性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并通过6-APA的酰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的青霉素.随后,对头孢菌素C结构进行改造研究,分离出母核7-氨基头孢霉烷酸(T-ACA).目前,大多数半合成头孢菌素均为母核7-ACA中的7位氨基酸及3位乙酰甲基进行化学改造制得的衍生物.1960年,通过对四环类抗生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大环内酰抗生素、利福平类抗生素等相继进行化学改造,获得了大量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力强、稳定、毒性小、易吸收等优点的半合成抗生素.目前,半合成青霉素和半合成头孢菌素品种已不下70个,其产量和销售额占据着抗生素的大半壁江山.

抗生素的前景word版

·对于抗生素亲身说法 【原创:铜镜2006-07-29 17:31悠悠岁月浏览/回复:705/5】 我发烧生病好几天了,现在的细菌感染症状和6年前时一模一样,只是6年前最终滴了半瓶青莓素就全好了,而现在滴了很多种头孢菌素却病症只是稍减。 我对医学几乎全无了解,但是我想我自己的状况表明了,细菌的耐药已经到了大多数人难于理解的情况。 最近的一次医院行,我与医师聊及抗生素前景时,问是否会有一天人类研制抗生素速度不及细菌耐药时,人类会很容易只因细菌感染而死亡。医师如是说,也许会有这么时候,但是时间不好预测,要相信人类文明,也许基因药物很快就能出世。 呜呼,生命何其脆弱。 工具箱 【· 发布:铜镜2006-07-29 17:33 】

抗生素滥用我们无处可逃(Z T) -------------------------------------------------------------------------------- h t t p://f i n a n c e.s i n a.c o m.c n2004年05月01日23:19新民周刊 撰稿/汪伟 抗生素专家张永信教授说,“我越来越心虚,因为我们武器库里的武器已经越来越少。”这位担任上海华山医院党委书记的医生忧心忡忡:因为旷日持久的滥用,曾经是治疗细菌感染“灵丹妙药”的抗生素,越来越多地失效,这意味也许不久的将来,罹患细菌感染的中国人,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 细菌感染曾是人类第一死因,漫长的黑暗时代后,抗生素的发明带给了人类希望之光。从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发明到今日,不过60多年的时间。现在,希望的火种正日益暗淡,如果不解决抗生素滥用的问题,等待人类的将是下一次黑暗。 什么是抗生素滥用? 医学界流行一句话说,在美国买枪很容易,但买抗生素却很难。而中国正好相反。世界军医会议召开期间,美国陆军卫生部长问我国的一位博士,听说第三代头孢在中国谁都可以买,到处可以开,是这样吗?在美国这是不可能的。美国对抗菌药物控制很严格,定期考核医生的抗菌药知识,不及格者将停止其处方权。 目前,中国的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外科手术则高达95%。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专家说,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抗生素滥用。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该院每年销售收入排序前3位的药物均为抗生素。2001年,15种最畅销的药物中抗生素药品就占了11种。此外,静脉注射已经成了滥用抗生素的新途径。每天1000个呼吸道感染的门诊患者里,有将近2/3会接受静脉注射治疗。儿科医院静脉应用抗生素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1996年注射用抗生素消耗金额占全部抗生素消耗金额的比例为46.7%,而2001年上升到53.6%。 据统计,仅超前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全国一年就多花费7亿多元。 抗生素与病菌耐药性的赛跑 1928年的一次医学实验中,一个葡萄球菌培养基受到了一种霉的污染。试验者弗莱明注意到,霉周围的细菌消失了。他断定这种霉生产了某种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的物质,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在他的启发下,英国医学家弗洛里和钱恩提纯了青霉素,先后给实验室动物

抗生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抗生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摘要:抗生素最初曾被命名为抗菌素,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长期广泛的应用或滥用,出现致病菌抗药、耐药的情况日趋严重,致使许多原本有效的抗生素降低或失去作用。生病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正确对待其不良反应,正确服用和保管,不断提高用药水平。 关键词:抗生素发展应用市场现状建议 引言: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或生物体产生的,在低浓度时对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病毒细胞呈现拮抗作用或在生物体内具有生理活性是的物质。 抗生素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以青霉素的正式生产和临床使用作为开始发展的标志。 在微生物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基础学科发展的影响下,抗生素正向广度和深度迅速发展。 一、抗生素的基本介绍 1.1抗生素的历史 1876年,特恩德尔(Tyndall)最早发现自然界微生物的拮抗作用。1929年,弗莱明(Fleming)偶然观察到青霉素生长的周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能够被抑制的现象。1942年,弗罗瑞和查恩确定,这种抑制作用是源于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这样,青霉素作为第一个抗生素,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治疗人类感染性疾病中发回来可巨大作用,从此开启了抗生素的黄金时代。 1943年,这个消息传到中国,当时还在抗日后方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微生物学家朱既明,也从长霉的皮革上分离到了青霉菌,并且用这种青霉菌制造出了青霉素。1947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又在放线菌中发现、并且制成了治疗结核病的链霉素。20世纪80年代中期,汉斯·博曼等人首次从蚕蛹中分离出抗菌肽以来,科学家又从青蛙、蜜蜂、猪和人等800多种动物中继续发现了由短链氨基酸组成的抗菌肽,从而开辟了产生抗生素的丰富新资源。 1.2抗生素的种类 自1940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抗生素的未来发展趋势

有人认为抗生素枯竭时代已经到来,是这样吗?你的观点如何?你认为新的抗菌药物研发前景在哪里? 听闻张老师上课时讲到辉瑞公司从抗生素研究领域撤资,退出抗生素研究领域,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抗生素枯竭时代真的已经到来了吗?查阅文献,2001~2005年首次上市的半合成抗生素与合成抗菌药有16种(见附表),数量不算少,不过种类相对单一,集中在是“培南”“沙星”“芬净”“康唑”类药,分别归属于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脂肽类、唑类药物。而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多年来几无进展,足见抗生素类药物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 但瓶颈期并不意味着“枯竭”,从哲学角度来分析,或许永远也不会有“枯竭”。使用已有的开发抗生素的方法依旧可以研制出新的抗生素,理论上有机化合物的种类无穷无尽。也许,以现实的眼光来看,抗生素的研究止步不前,或者说暴露了危机,但我认为,辉瑞的撤资也许更倾向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这就是帝国主义剥削的本质。孟山都公司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蒙骗大众,导致数万美国人罹患癌症,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传统农业,犯下滔天罪行,违背可持续发展道路并通过掌控美国国会来维持其在农业帝国的罪恶统治。比孟山都势力大得多的辉瑞公司更是联合强生、葛兰素史克等巨头操纵美国国会而使美国人的医疗保险一塌糊涂。即使各巨头药厂在各种场合标榜自己为全世界人民做出多大多大的贡献,每秒生产多少多少药丸,每秒投入多少多少用于开发研究云云,但强生公司的化妆品依

然含有未知激素,辉瑞公司还是在督促“抗生素滥用”以谋求更大收益。这些都是帝国主义的寡头企业为了追逐利益的短视行为。包括这次辉瑞公司的撤资! 以我查到的资料来看,外排泵抑制剂、群体感应抑制剂是抗菌药物发展的新理念。分子医学的发展为抗菌药物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由于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对于这些新理论,我没有发言权。但我认为,目前来看,抗菌药物的发展还需要更高层次的理论创新与技术革新。以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是长期的。牛顿的经典力学奠定科学基础,瓦特在技术上改良蒸汽机,从而引发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迎来了第一次工业大发展;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皮克希发明发电机,从而引发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迎来了第二次工业大发展——从理论创新到实际应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但这符合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规律,重大突破会带来井喷式的发展。人类对微生物的战胜也有两次大的突破——疫苗的发明与抗生素的发现。即使细菌的耐药性再大,抗生素依然会被应用着,青霉素还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抗生素。而现有的关于抗菌药物研究的新理论需要“中期发展阶段性成果”的支持,例如DNA分子结构的确立引爆了基因工程的迅猛发展,单克隆抗体的出现为医学诊断带来了春天。相信我所说的“中期发展阶段性成果”已经“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为什么我们如此需要理论创新?因为理论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香农的信息论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硬件技术革新后,信息论成为互联网络的理论基础,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20多年来美国“知识经济”的发展,是带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人们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大胆想像抗菌药物的前景,哪怕现在看来无法做到。以我这种低水平的人,也可以提出一些。比如: 1. 利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新的抗细菌必需酶的靶点。看似困难重重,只等一轮技术革新。 2. 耐药是吧,找出耐药机制,专门破坏细菌的耐药机制,研发使细菌失去耐药性的药物,联合抗生素用药,这样,“后抗生素”时代永远不会到来。再也不能向五六十年代那样“靠天吃饭”了,专找自然界有什么抗生素;也不能只像现在这样,改变已有抗生素的结构来使细菌重新不耐药。当然,还期待着化学界的理论创新。关于酶的催化本质不能像现在这样解释得那么肤浅。 3. 植物也有自身的抗菌机制,从植物中提取活性物质现在做的还远远不够。青蒿素的发现就是指引我们的一盏明灯。同样是单细胞生物,抗疟和抗菌都一样。 4. 药学家应与化学家联合开发出新型人工合成药物。并使副作用越来越小,并越来越有靶向性而不引起像环丙沙星、磺胺类药那样的不良反应。

抗生素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抗生素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摘要::20 世纪 20 年代末青霉素的发现,开辟了抗生素化疗的新时代,许多感染性疾病从此得到了有效控制,随后,各种抗生素的研制、开发与利用迅速发展。就其发展史而言,抗生素的研究、生产可分为天然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和药理活性物质三个发展阶段;按其化学结构的特点,抗生素可分为β2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四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抗癌抗生素 5 大类,自1940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以来,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发展至今,抗生素的发现极大推动了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但随之而来的是抗生素滥用造成大量耐药菌出现、院内感染和真菌感染发病率显著增加,给感染的控制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推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势在必行。 关键词:抗生素;发展;应用;抗生素滥用;合理使用抗生素; 引言:抗生素,作为现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种类之一,其自青霉素发现并被用于临床,挽救了无数患感染性疾病的病人的生命,随着科技的发展,抗生素的研制、开发与利用也发展迅速,发展至今,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到几千种,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细菌耐药性不断加强,抗生素滥用已造成大量耐药菌的出现,给感染疾病的治疗和控制带来了巨大困难,我国作为抗生素药物用量大国,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已经迫在眉睫,近年来,部分省市已经相继出台了控制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政策,叫停二级以上医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严格按照抗生素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本课题简述了抗生素的发展史及应用现状,抗生素作为抗感染疾病的特效药,有其两面性,只有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1、抗生素的发展 最初认为,抗生素是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在低浓度下就能抑制它种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甚至杀死它种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 1 ]。然而,抗生素的迅速发展很快就突破了这一定义:在来源上,已不局限于微生物,它包括高等动、植物产生的代谢物,也包括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在性能上,从抗菌到抗肿瘤、抗病毒、抗寄生虫等物质亦属抗生素范畴。纵观抗生素的发展史,抗生素的研究、生产大体可分三个发展阶段 : 1.1 天然抗生素的发展阶段 1928 年,英国科学家 Alexander Fleming ( 1881 - 1955 ) 偶然发现了青霉素,1938 年,Chain 和 Florey 等科学家又成功地从点青霉的培养液中分离制得青霉素。40 年代初

抗生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抗生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抗生素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近几十年来抗生素飞速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工业。抗生素类药物现在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所以,现在抗生素的滥用也越发严重。抗生素的研究与发展正在日新月异的进步,但对于抗生素类药物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人类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慎用。 关键词:抗生素,应用,滥用,研究,发展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也可以说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物质。 抗生素的发现是上个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成就之一,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人类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 其实,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发现某些微生物对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揭示了此现象的本质,从某些微生物体内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称为抗生素,如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灰色链丝菌产生的链霉素都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由于最初发现的一些抗生素主要对细菌有杀灭作用,所以一度将抗生素称为抗菌素。但是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发展,陆续出现了抗病毒、抗衣原体、抗支原体,甚至抗肿瘤的抗生素也纷纷发现并用于临床,所以,还是称为抗生素更符合。 抗生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分类: (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ienamycins)、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β-内酰酶抑制剂(β-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iuins)等。 (二)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素。 (六)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七)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九)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会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

抗生素类药物分析

您的位置:在线学习->第十一章抗生素类药物分析(1) 第十一章抗生素类药物分析 基本要求 学习要点 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特点:化学纯度较低, 同系物多,异构体多,降解物多,稳定性差。 二、鉴别方法:生物学法,理化方法。 三、特殊检查项目:异常毒性、热源或细菌内毒素、降压物质、无菌,组分分析,聚合物等。 四、含量测定或效价测定 (一)、微生物学法——通过比较标准品与供试品产生抑菌圈的大小来测定供试品的效价。 其原理恰好与临床应用要求一致,更能确定抗生素的医疗价值。 1、对于分子结构复杂、多组分的抗生素,生物学法是首选的效价测定方法。 2、本法的优点: 灵敏、用量小,结果直观 适用范围广:纯度好的、差的制品,已知或新发现的抗生素均适用,同一类型的抗 生素不需分离,可一次测定其总效价。 3、缺点: 操作步骤多,测定时间长,误差大等。 (二)、理化方法——适用于提纯的产品以及化学结构已确定的抗生素。 1、本法的优点: 迅速、准确、有较高的专属性。 2、缺点: 对含有具同样官能团杂质的供试品不适用,或需采取适当方法加以校正。而且当该法是利用某一类型抗生素的共同结构部分的反应时,所测得的结果,往往只能代表药物的总的含量,并不一定能代表抗生素的生物效价。 第二节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化学结构与性质 (一)、青霉素族

(二)、头孢菌素族 二、鉴别试验 (一)、呈色反应 1、羟肟酸铁反应青霉素及头孢菌素在碱性中与羟胺作用,β-内酰胺环破裂生成羟肟酸;在稀酸中与高铁离子呈色。 2、茚三酮反应 3、与重氮苯磺酸的偶合反应 4、硫酸-甲醛试验 第1页/共8页 您的位置:在线学习->第十一章抗生素类药物分析(2) (二)、各种盐的反应 1、钾、钠离子的火焰反应 2、有机胺盐的特殊反应(如普鲁卡因青霉素的重氮化-偶合反应) (三)、色谱法 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2、薄层色谱法(TLC) 3、中国药典收载的头孢菌素族药物和大多数青霉素族药物采用HPLC法进行鉴别。 (四)、光谱法 1、IR——各国药典对收载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几乎均采用了本法进行鉴别。 2、该类抗生素共有的特征峰: 1)、β-内酰胺环羰基的伸缩振动(1750~1800) 2)、仲酰胺的氨基、羰基的伸缩振动(3300cm-1±,1525 cm-1±,1680 cm-1±) 3)、羧酸离子的伸缩振动(1600 cm-1±、1410 cm-1±) 3、UV——利用最大吸收波长鉴定法或利用水解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鉴定法。 三、特殊杂质的检查 本类抗生素的特殊杂质主要有高分子聚合物,有关物质,异构体等,一般采用HPLC法控制其量,也有采用测定杂质的吸收度来控制杂质量的。 (一)、聚合物——HPLC法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葡聚糖凝胶G-10(40~120?m)为填充剂,玻璃柱内 径1.3~1.5cm,床体积50~60mL;流动相A为含3.5%硫酸铵的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取磷 酸氢二钠 2.19g和磷酸二氢钠0.54g,加水1000mL使溶解,调节pH值至7.0),流动相B为0.01%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流速为每分钟1mL;检测波长为254nm。以流动相A为流动相,用1mg/mL

对抗生素市场发展的分析

对抗生素市场发展的分析 摘要 近年来,世界抗生素市场的平均年增长率为8%左右,全球抗生素的市场份额约为250~260亿美元,各大制药企业纷纷投入巨资进行抗生素药物的研发,使抗生素新品不断出现。在中国医药市场中,抗感染药物已经连续多年位居销售额第一位,年销售额为200多亿元人民币,占全国药品销售额的30%,全国6700国家药品生产企业中,有1000多家生产各类抗生素,产品竞争异常激烈。 关键词: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研发、市场、预测、竞争

目录 一、当前我国抗生素市场的状况……………………………………… 二、国内外抗感染类药物市场分析研究………………………………………………… 三、青霉素类抗生素发展趋势……………………………………………… 四、头孢菌类市场热点预测…………………………………………………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

一、当前我国抗生素市场的状况 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由真菌、细菌或其他生物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具有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也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造,用很小的剂量就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自1940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以来,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有以下几种分类: (一)β-内酰胺类 (二)氨基糖甙类 (三)四环素类 (四)氯霉素类 (五)大环内脂类 (六)作用于G 细菌的其它抗生素 (七)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 (八)抗真菌抗生素 (九)抗肿瘤抗生素 (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 从我国化学制药前几年的走势图来分析看,医药经济运行总体看好,增长幅度仍然较高。化学原料制药行业整体利润大幅度下滑。前三个季度,化学原料药实现销售收入576.27亿元,增长率为16.62%,但利润却出现了下滑,下降14.16%。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长25.54%左右,约5113.11亿元;化学药品销售额增长16.54%左右,约1748.16亿元。综合各种有利与不利因素,我们预计化制药业最佳发展时期已经到来。化学制药企业应把握这一良好机遇,促进全行业快速发展。 我国医药存在企业多、规模小、管理机制僵化、效率低、费用高、效益差、秩序乱等主要问题,另外随着WTO条款的实施、国外医药企业国内竞争的加剧,我国化学制药企业面临着如何做大做强、培养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的现实选择。 二、国内外抗感染类药物市场分析 抗感染类药物的销售额占世界药品销售额的15%左右,位居第2位。据调查资料显示,世界各地抗感染药市场所占的比例大体是:美洲为31%,亚洲为31%,欧洲为

抗生素的研究及进展

抗生素的研究与发展 摘要:抗生素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近几十年来抗生素飞速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工业。抗生素类药物现在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所以,现在抗生素的滥用也越发严重。抗生素的研究与发展正在日新月异的进步,但对于抗生素类药物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人类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慎用。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一)抗生素的历史: 1877年,Pasteur和Joubert率先观察了普通的微生物能抑制尿中炭疽杆菌的生长。 1928年,弗莱明爵士发现了能杀死致命的细菌的青霉菌。随着1936年,磺胺的临床应用,其开创了现代抗微生物化疗的新纪元。 1944年,在新泽西大学分离出来第二种抗生素链霉素,它有效治愈了结核。1947年,出现氯霉素,它主要针对痢疾、炭疽病菌,治疗轻度感染。 1948年,四环素出现,这是最早的广谱抗生素。1956年,礼来公司发明了万古霉素被称为抗生素的最后武器。因为它对G+细菌细胞壁、细胞膜和RNA有三重杀菌机制,不易诱导细菌对其产生耐药。1980年,喹诺酮类药物出现。和其他抗菌药不同,它们破坏细菌染色体,不受基因交换耐药性的影响。 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已由第代发展到第四代,主要研究动向是提高抗革兰阳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活性20世纪90年代后新上市的第四代头孢菌素,对金葡菌等革兰阳性球菌的作用强于第三代,对头孢菌素酶(AmpC)的稳定性也优于第三代,因产AmpC酶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肠杆菌属、柠檬酸菌属、普罗菲登菌属及沙雷菌属仍对第四代头孢菌素敏感;对铜绿假单胞菌属的活性与头孢他啶相仿或稍差[1],临床应用品有头孢吡肟、头孢匹罗。近年来口服头孢菌素发展迅速,除第一代头孢菌素外,已有许第二代和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相继用于临床。如已完成临床评价的新头孢菌素-头孢丽定,对革兰阳性与阴性菌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也比头孢他啶强4倍。 当致力于研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活性与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稳定性有所增加的头孢菌素类。 2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抗菌谱最广的一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活性强,对β-内酰胺酶(包括产ESBLS和AmpC 酶)高度稳定。对铜绿假单胞菌外膜的透过性强,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BC)非常接近,对革兰阴性菌也有一定的抗菌后效应(PAE),迄今有2种新碳青霉烯首次上市[2]。比阿培南:与亚胺培南相似,对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需氧菌与厌氧菌均有很强抗菌作用,对β-内酰胺酶稳定,对肾脱氢肽酶(DHP-1)比美洛培南稳定。静脉点滴150mg,Cax8.8μ g/ml,T1/21h,24h尿中排除60%~70%,血清蛋白结合率7%~10.2%。治疗呼吸、尿路、腹腔及妇科领域感染有效率91%,不良反应少,从未发现中枢神经症状。厄他培南:对β-内酰胺酶与DHP-1稳定,抗菌谱,抗菌活性与亚胺培南相似,消除半衰期长(3.3~4h),主要经肾排泄(24h内排出35%~55%),每日1次给药1g,治疗各种社区重度与混合感染都

头孢类抗生素市场发展

头孢类抗生素市场发展分析 2012-04-20 1、头孢类抗生素产品概述 2 、头孢类抗生素总体趋势 3、头孢类抗生素的分类与分代 4 、头孢类抗生素作用特点 5、二代头孢基药代表——头孢呋辛市场情况 6、三代头孢基药代表——头孢曲松市场情况 7、中国上市头孢药物分布 8、头孢类药物市场规模增长趋势 8.1 市场规模和增长率 8.2 用药趋势 8.2.1 口服与注射 8.2.2 各代趋势 9、头孢类药品种品牌分析 9.1 销售额领先通用名品种 9.2 销售额领先品牌品种 10 、影响抗感染药物市场发展的因素分析 10.1 促进抗感染药物市场需求因素 10.2 抑制抗感染药物市场扩张的因素分析 10.2.1 合理用药抑制抗感染药的扩张 10.2.2 国家政策管制日益严格

1、头孢类抗生素产品概述 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由真菌、细菌或其他生物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具有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也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造,用很小的剂量就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主要有以下几种分氨基糖甙类、四环素类、氯类:B -内酰胺类(主要包括青霉素类与头抱菌素类等)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等几类。 头抱菌素又称先锋霉素,是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第一个头抱菌素在20 世纪60 年代问世,目前上市品种已达60 余种。产量占世界上抗生素产量的60% 以上。头抱菌素与青霉素相比具有抗菌谱较广,耐青霉素酶,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少等优点,在抗感染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头抱菌素已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其抗菌范围和抗菌活性也不断扩大和增强。需要指出的是,代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产品问世年代的先后和药理性能的不同。这种分类并不表示第四代产品就比三代产品好,一、二代产品就属于淘汰产品,而是各有不同用途。 2、头抱类抗生素总体趋势 2008 年,全国22 个重点城市样本医院购药总金额已达到533 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24.7% ,而其中头抱菌素类药物增长最为迅速,其销售额占购药总金额13.18% ,增长率仍高达27.01% 。2009 年全球药品市场销售增长约7% ,销售额达到8370 亿美元。而且,在未来的5 年,仍将以5-8% 的速度增长,销售额有望达到11000 亿美元。2009 年全球抗感染药品市场销售额为370 亿美元。而其中头抱类抗生素占23.5% ,据各类抗感染药物之首据统计,2009 年中国药品市场总额达到了4000 多亿元,而其中抗感染类药物是使用量和金额最大,占23.71% ,在我国15 大类药物中居于首位。抗感染类药物的9 个小类中,市场份额最大的是头孢类抗生素,占了50%以上,5 年平均增长率为25.36% 。头孢类抗生素类药物不论在全球,还是在国内都占据重要的地位。 国家卫生部新公布的《2009 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机构配备部分)》中,抗

浅析抗生素的发展历程及作用机制

2019年第8 期 抗生素是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在低浓度下能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2]。抗生素主要作用于细菌性疾病的治疗,总的来说,抗生素就是用来治疗细菌感染和致病微生物感染的一种药物。 1抗生素的发展历程 抗生素起初是由英国科学家Fleming 在20世纪20年代发现的,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青霉素才被人们接受和使用,成为战争中一类非常重要的药品。在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瓦克斯曼发现了可以用来治疗结核病的一种抗生素,名为链霉素。随后,科学家们又陆续发现了许多种抗生素,并且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随着抗生素的发展研究,抗生素已不再是生物合成的物质,还包括生物与一些利用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合成的效果更好的,对各种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的半合成化学物质,被称为半合成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的出现对人类疾病的治愈有很大的帮助,使人类的医疗技术水平更上一层楼。但是,由于人类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出现了一些超级细菌[3],这些细菌就像是有了保护罩,抗生素不对其发挥作用,因此对人类造成了威胁。 1.1青霉素 青霉素是人类发展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抗生素,但是青霉素并不是对所有的病原菌都有抑制杀死作用,青霉素主要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效。青霉素作用机制主要是影响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与细胞壁成分中的肽聚糖单体五肽尾末端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结构相似,为结构类似物,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的活力中心,阻止两个肽聚糖单 体之间肽桥的形成,造成细菌细胞壁的缺损,容易裂解,可以起到杀死细菌的作用。 1.2抗生素发展前景 在人类与细菌战斗的过程中,抗生素作为人类的武器,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各种药效强、副作用小的新型抗生素出现。在现在市场上,头孢类抗生素占主要地位,生产量比较大。但是由于抗生素的不断使用,各种超级细菌也随之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滥用的后果,于是各大医院开始对抗生素的使用严加控制。为了治疗多种细菌引起的病症,各种新型合成抗生素需求增大,研究新型抗感染类的抗生素药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4]。 2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抗生素的总类众多,从目前来看,已经有万种抗生素和7000多种半合成抗生素。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大致分为4类:(1)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含肽聚糖特别丰富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例如青霉素中含有β-内酰胺环,可以与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特异性结合,从而起到抑制细胞壁合成的作用。(2)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合成类抗生素,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膜中的磷脂含量特别丰富,例如多黏菌素主要作用于膜磷脂从而使膜溶解,可以特异性抑制革兰氏阴性菌生长。(3)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合成类抗生素,蛋白质是细胞生长所必须的,如果蛋白质合成过程受到破坏,那么细胞会死亡。细菌细胞在进行蛋白质的合成时,将70S 型的核糖核蛋白体分裂为50S 和30S 这两种亚单位。氯霉素是50S 核糖体亚基的抑制剂,四环素、卡那霉素等是30S 核糖体亚基的抑制剂。(4)抑制核酸的合成类抗生素,主要是对DNA 和RNA 的合成起到抑制作用。新生 霉素可以作用于细菌DNA ,从而阻碍细菌生长,而利福霉素则将特异性结合到细菌RNA 聚合酶上,抑制细菌生长。 不同的微生物对不同的抗生素敏感性不同,所以抗生素有一定范围的作用对象,这种范围就称作抗生素的抗菌谱[5]。有一些抗生素如四环素、氯霉素等可以同时作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革兰氏阳性细菌以及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被称为广谱型抗生素。但是有一些抗生素只对一部分细菌起作用,如红霉素、青霉素只对革兰氏阳性细菌起抑制作用,新霉素和链霉素对革兰氏阴性细菌起作用,对真菌起抑制作用的有放线菌和灰黄霉素等,这样的抗生素被称作狭谱抗生素。在进行治疗时,应严格根据抗生素的抗菌谱和药用特性进行治疗,严格控制使用计量和时间,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3小结 由于现代科技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型的抗生素渐次出现,抗生素是人类对战细菌不可缺少的武器,但是我们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应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以免造成人类不可控制的后果。对新型抗生素的研究,在我国市场上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徐积恩,朱明珍.抗生素[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222. [2]杨清香.普通微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56~157. [3]郑秀玲.抗生素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5. [4]杜捷.浅谈抗生素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8(4):201. 浅析抗生素的发展历程及作用机制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许一欣 摘要:近年来,抗生素被医疗界使用,主要用来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疾病[1],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以说 抗生素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抗生素最初被认为是在微生物中产生的,但是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抗生素已经不局限于仅有生物合成的化学物质,可以由化学和生物方法合成,新抗生素的发现是永无止境的,抗生素正在向更深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抗生素;青霉素;半合成抗生素;超级细菌;作用机制;抗菌谱 机电·教育·推广 57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十五章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中国药典》规定检查青霉素钠中水分的原因在于() A.水分是活性物质 B.水分易使青霉素发霉 C.水分影响青霉素钠的质量 D.水分影响青霉素钠的含量测定结果 E.青霉素钠遇水可水解而失效 2. 规定检查c组分的药物是( ) A.青霉素钾 B.头孢羟氨苄 C.罗红霉素 D.硫酸庆大霉素 E.盐酸四环素 3.《中国药典》采用HPLC加校正因子的主成份对照法进行杂质检查的是( ) A.青霉素钠 B.盐酸四环素 C.阿莫西林 D.罗红霉素 E.头孢羟氨苄 方法是( ) 4.《中国药典》测定维生素B 1 A.紫外分光光度法 B.碘量法 C.铈量法 D.非水滴定法 E.溴酸钾滴定法 5.《中国药典》检查青霉素中聚合物的方法( ) A.对照品比较法 B.凝胶色谱法 C.高效液相 D.气相色谱 E.紫外分光光度法 6. 下列反应属于链霉素特征鉴别反应的是() A.茚三酮反应 B.麦芽酚反应 C.有N-甲基葡萄糖胺反应 D.硫酸-硝酸呈色反应 7. 青霉素不具有下列哪类性质() A.含有手性碳,具有旋光性 B.分子中的环状部分无紫外吸收,但其侧链部分有紫外吸收 C.遇硫酸-甲醛试剂有呈色反应可供鉴别 D.具有碱性,可与无机酸形成盐

8. 碘与青霉噻唑酸的反应是在() A.强酸性中进行 B.在强碱性中进行 D.中性中进行 9. 青霉素在碱或青霉素酶作用下的水解产物是() A.青霉烯酸 B.青霉酸 C.青霉胺 D.青霉醛 10. 抗生素的常规检查项目不包括() A.鉴别试验 B.异常毒性试验 C.热原试验 D.水分测定 E.升压试验 11.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时,需用试剂不包括() A.丙酮 B.甲醛 C.淀粉指示液 D.稀醋酸 E.碘滴定液 12. 下列化学性质中不正确的是() A.青霉素族药物具有紫外吸收 B.链霉素在碱性条件下较稳定 C.四环素具有酸碱两性 D.氯霉素在无水乙醇中显右旋 E.红霉素在pH>8时发生水解 【b型题】 A.青霉素钾 B.头孢羟氨苄 C.罗红霉素 D.硫酸庆大霉素 E.盐酸四环素 1. 茚三酮反应( ) 2. 三氯化铁反应( )

后抗生素时代

后抗生素时代 自抗生素被批准用作饲料添加剂后,为畜牧业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但随着饲用抗生素的普及应用,其副作用也逐渐突出,(1)破坏畜禽的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干扰畜禽免疫系统,特别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局部非特异性免疫系统,降低畜禽对疾病的抵抗力,影响畜禽健康,严重威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2)在肉、蛋、奶等畜产品中残留,直接威胁人的健康;(3)通过抗生素耐药性的交互遗传和交叉传播,干扰手术后病人和传染病感染人群的治疗,提高治疗用药的剂量,间接威胁人的健康。由于饲用抗生素的上述问题,早在1992年瑞士就禁止使用饲用抗生素,欧盟1999年1月起通过立法禁止抗生素作促生长剂使用,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尽量不使用抗生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都在不遗余力地研究开发其替代产品。近年来,饲用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主要有益生素(微生物制剂)、寡糖(化学益生素)、抗菌肽、中草药、糖萜素、酶制剂和酸化剂等。 1.益生素 又称活菌制剂或微生态制剂(主要是肠球菌、乳酸杆菌、双岐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是一种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的绿色饲料添加剂。益生素可在消化道内增殖,产生乳酸和乙酸使消化道内pH值下降,并产生溶菌酶、过氧化氢等代谢产物抑制有害细菌在肠黏膜的附着与繁殖,平衡动物消化道内的微生物群。益生素与消化道菌群之间存在生存和繁殖的竞争,限制致病菌群的生存、繁殖以及在消化道内的定居和附着,协助机体消除毒素及代谢产物。益生素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的活性,促进抗体的产生,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另外,许多益生素具有抑制消化道内氨及其他腐败物质生成的作用。益生素可产生各种消化酶,促进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目前国内用量较大的有乳酸杆菌、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产品有单一菌种的剂型,大多数是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剂型。益生素主要用于幼龄动物,现在研制了专门用于养禽业的益生素。用于禽类,可防止腹泻,提高产蛋率和饲料转化率,应用前景广阔。 多数微生物是以活菌体直接饲喂,生产、运输、储存中易失活,尤其是复合型菌剂,有的是厌氧菌,有的是好氧菌,在一起使用能否充分发挥作用还不能确定;有些其它饲料添加剂与之不能同时使用,例如高铜离子对大多数益生菌有抑制活性作用;大多数菌不能通过消化道内的酸性环境,不能到达目的地--肠道;在病原菌占绝对优势(疾病已经爆发或流行)时,益生素不能达到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效果。 2.寡糖 寡糖是由2—10个糖基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具有直链或支链结构的低聚物的总称。寡糖种类很多,目前用作饲料添加剂的寡糖主要有:低聚果糖、半乳聚糖、甘露寡糖、半乳蔗糖、大豆寡糖、低聚异麦芽糖。这些寡糖都属短链分支糖类,因其不能被动物消化,但可以被肠道有益微生物利用,从而促进有益菌群的增殖。寡糖因其调节动物微生态平衡的作用与活菌制剂相似,营养界称其为化学益生素。 寡糖主要是维持体内已建立而且是健康的消化道菌群,选择性促进消化道中有益微生物的优先繁殖。寡糖由于其分子间结合位置及结合类型的特殊性,导致不能被单胃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分解,但进入消化道后段可作为营养物质被其中的有益微生物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链球菌等消化利用,从而使其大量增殖,形成微生态竞争优势,同时发酵产生的酸性物质降低整个肠道的pH值,直接抑制外源菌和肠内固有腐败菌的生长,从而发挥正常肠道菌群在屏障、营养、免疫上的正常功能。某些寡聚糖还具有提高免疫和抗原免疫应答能力,从而增加动物体液及细胞免疫能力。 寡糖是一类间接提高免疫力的物质,本身没有杀菌作用,只是为有益菌提供养分或者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