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吟清唱诵古韵 悠悠诗情明我心 班会

浅吟清唱诵古韵 悠悠诗情明我心 班会

浅吟清唱诵古韵  悠悠诗情明我心  班会
浅吟清唱诵古韵  悠悠诗情明我心  班会

浅吟清唱诵古韵悠悠诗情明我心

——五(1)班经典诵读主题班会

一、指导思想、

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核心,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以诵读经典、主题教育、交流探讨、实践体验为主要形式,以读促行,以行促思,以思促化,从而引导学生修身立人,明礼诚信,厚仁笃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主题

浅吟清唱送古韵悠悠诗情明我心

三、活动内容

以《中华经典诵读》为主的诵读比赛

四、活动时间

2017年11月22日班会课

五、班长讲话

六、活动过程:

1请欣赏《关山月》、《古朗月行》。

2、歌曲《龙的传人》。

3、《石灰吟》。

4、《送别诗组合》。

5、《明日歌》。

6、《过零丁洋》、《我爱这土地》。

7、《沁园春雪》

七:班主任总结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吾成长。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希望通过这次经典诵读活动,同学们能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能在经典诵读中,变得更加遵纪守则,有礼有节,加厚自己的人文底蕴。

3. 月是故乡明 教案+反思

3.* 月是故乡明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9 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并能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2. 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学生能够调动自身积累的审美经验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体会文本表达上的艺术特点。 4. 在掌握语言的艺术手法后,能够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调动自身积累的审美经验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体会文本表达上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在掌握语言的艺术手法后,能够学会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间播放《彩云追月》)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欣赏了这首美丽的歌曲,这让我们想起了?谁能告诉我主题是什么?很好,思乡之情。古往今来,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月是故乡明》。 二、解析题目 1. 我们还是先看课文的题目——月是故乡明。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想到什么? 预设:有可能想到主旨是“思念家乡”。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课件展示) 有可能联想到其他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明月几时有》)(学生课前准备) 2. 同学们,了解了课文题目,我们再来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季羡林。)

他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课件展示) 三、作者简介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四位老先生,因为都曾在燕园居住,人称“未名四老”。四位先生实则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地方叫朗润园,所以又称“朗润园四老”。 四、朗读课文 1. 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仅仅生活了六年的小山村?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老的内心世界。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分男、女生进行朗读,读的同时请把你认为优美的段落做上标记) 2. 同学们读得不错,男生声音洪亮,女生感情细腻。这里有几个词语需要特别注意。(课件展示)浩渺篝火旖旎萌动澄澈点缀嚼烂恍然大悟离乡背井(学生认读) 五、课文简析 1. 第1 自然段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阐释。一句“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月亮的喜爱之情。 2. 第2、3、4 自然段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第2 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由月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山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故乡往往是与童年连在一起的。作者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只在故乡生活了六年,但儿时的记忆连同那少年的梦境与感受仍新鲜如昨,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做梦,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构成了美丽纯洁的乡村生活图景,经过几十年后一位耄耋老人的叙述显得更加动人。 3. 第5、6 自然段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4. 最后一自然段是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者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虽然短短一句话,却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5.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写得非常优美?(学生站起来朗读并稍加分析,3~4 个人)我也找了两段,大家看看能不能把空填上?我看到过许许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热爱家乡、眷恋家乡的真挚情感; 2.体会文中寄情以物,以情驭景,无理而妙的表现手法; 3.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教学方法: 1.提问、启发; 2.诵读、感悟。 四、学习方法 1.交流、讨论; 2.诵读、感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安土重迁”、“落叶归根”,所以,中国人都有热爱家乡、眷恋家乡的情怀。所谓“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水是家乡甜,人是故乡亲”,中国人说到人生遇到的美事时也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其中“他乡遇故知”也表现了人们对故乡、故人的感情。这种感情促使人们爱家乡、爱祖国,是一种朴素的情感,值得我们发扬。在中国文学中,这种情感遍

布于诗歌散文中,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月是故乡明》这篇优美的散文。 (二)作者介绍: 季羡林:语言学家、史学家、佛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精通12国语言的翻译家,国际着名东方学大师、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终身教授。是不是有点喘不过气来一个人,能有其中的一个头衔已经够厉害了!可是,我们的季羡林先生却有着这么多的头衔!而且,说他是翻译家,可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那种懂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的翻译家,而是古印度语、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他所懂的语言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多少人会说,只有极少数的人会说。季羡林先生,实在是中国的宝贵人才!即便是这么一个厉害的人,他却很谦虚,三次发文拒绝“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的称号。他是一个谦虚的人,大概越是知识渊博的人,都越谦虚吧。同学们以为呢 这样一个博学的人,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也有故乡情结。由此可知“眷恋家乡,热爱家乡”是我们共同的情怀。只是,表达这种情怀的文章古今都有,但各有各的不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季羡林先生的这篇《月是故乡明》。 (三)释题 师:大家知道“月是故乡明”这句诗出自哪里吗

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能通过评点的方法与文本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训练学生运用评点的方法来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学生第一次评点课文,有一定的难度。课堂上老师可介绍方法并进行示范,来指导学生评点课文。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

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 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二、简介作者 季羡林,山东清平人。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等。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秋进人德国格廷根大学学习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系主任。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的史诗《罗摩衍那》。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著作等身,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三、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与特色。 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所以,思乡类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乡思之情,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有的景物因为被反复书写而成为思乡的文学意象,如柳、月、炊烟、乡音等等。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就是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3.月是故乡明 教学设计

1.认识“渺、篝”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见过月亮,看到弯弯的月亮,我们总会脱口而出:弯弯的月亮像小船。那么,又大又圆的月亮,又让我们想到了什么呢?(圆盘、月饼、中秋)哦——中秋节,在这个传统佳节,我们常常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甜甜的月饼,欣赏着天上的明月。但是,中秋赏月,仅仅是在看月吗?(不是,大家看着月亮,就会想起自己的故乡及亲人。)所以,诗中说得好啊——月是(故乡明)。(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人。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在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季羡林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但仍忘不了那个小乡村,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与季羡林一起回味那故 乡的明月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学生练读,师正音。 2.多音字“燕”: yān(燕园) yàn(燕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 2.提出问题: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1)课文第1自然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下文)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故乡的月亮)。 (2)作者为什么说“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为太单调了。)所以,古诗文中,月亮常用什么东西当陪衬?(山、水)想到这里,作者便回忆起了小时候的一些趣事。 (3)作者的故乡在哪?(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因为平原地区没有山,所以他从小没有见过山,他想象中的山是什么样子的?(圆而粗的柱子)多天真的孩子呀,也正因如此,他小时候望月,从不与山联系起来,就连诗中说的情景,他也无法想象。(补充苏轼《前赤壁赋》资料) (4)作者没有见过山,那有没有见过水?(有,他故乡的小村子里到处都是水。)那么他和水之间有什么趣事呢?(夏天黄昏后,他就去坑边场院里数星星,在古柳下摇知了。)还有没有别的趣事?(更晚的时候,去坑边看水里的月亮,晚上做梦还梦见两个月亮叠在一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真的十分喜爱月亮,而且,他总能围绕着月亮,找到许多乐趣。 四、精读课文,情感升华。 1.朗读课文思考: 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1)往事: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

积善成德 明德惟馨--修身养性主题班会

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修身养性主题班会 活动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腾飞,社会迅速发展,同学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也更加多样化,这就需要引导他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道德力量,努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文明风尚,用道德和文明的力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活动目的 1.使同学们深刻体会到道德文明的重要性,更好、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 涵,引导他们成为道德文明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受益者。 2.引导同学们激浊扬清,弘扬道德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努 力营造出“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的良好风气,不断提升同学们的道德文明素质,培养高尚人格。 活动准备 1.召开班团干部会议,确定组织者、主持人。 2.讨论、撰写主题班会方案。 3.准备模范人物故事、辩论会、歌曲、小品《雷锋就在你身边》等材料。 4.创作诗歌《雷锋的故事》,下载相关图片、照片和乐曲《大漠敦煌》,制作PPT。 5.组织排练小品、音诗画、小合唱,下载相关新闻视频,开展辩论训练。 6.制作课件。 7.准备音响、话筒、投影仪、辩论会席卡等。 8.布置教室。 活动步骤 1.开场语。 2.音诗画《雷锋的故事》。 3.小品《雷锋就在你身边》。 4.观看视频,召开辩论会。 5.猜猜他们是谁。 6.分享洛克菲勒家族的故事,集体宣誓。 7.小合唱《公民道德歌》。 活动过程 一、开场语 主持人合: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甲: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今天,我们不去讨论道德和知识谁更重要,但我们相信国家和社会最需要的是具有高尚道德和良好文明素养的公民。 主持人乙:讲道德、讲文明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怎样做一个有道德有文明素养的人呢?我认为,首先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三国时期的刘备曾经以此教导过他的儿子。我们如果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升华,我们的文明素养就会得到提高。 主持人甲:让我们通过主题班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来努力认识道德文明的重要性,更好、更深入地了解“道德”“文明”的内涵,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吧。 主持人乙:首先,我们来明确什么是“积善成德”。“积善成德”的意思就是善行好事,长期积小善为大德,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语出《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主持人甲:那么“明德惟馨”又是什么意思呢?“明德惟馨”出自《尚书·君陈》:“至治馨

《明礼诚信》主题班会教案【可编辑版】

《明礼诚信》主题班会教案 《明礼诚信》主题班会教案 《明礼诚信》主题班会教案活动201X年10月26日活动地点:XX 市金融学校金融0505班教室班主任:王颢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常规,培养学生以礼待人的精神风貌,感受文明,约束自我。 2、使青少年学生养成诚信的良好习惯,塑造精神文明的中学生形象。 3、使学生亲自体验、感受集体文明的沐浴,为培养优秀文明的班级体奠定基础。活动准备: 1、搜集诚信名言 2、总结身边诚信小故事 3、进行小节目的排练 4、培养主持人活动过程: 一、呼号 二、礼仪篇 1、一分钟站姿的训练 2、校园情景ab剧 三、诚信篇 1、诗朗诵《诚信规则》 2、散文《感悟诚信》 3、一分钟记忆:诚信名言 4、歌曲:《明天会更好》

四、班主任总结活动方案: 一、呼号男:请全体同学起立,举起右拳,我们的口号是:创优异成绩,铸文明班级 二、礼仪篇女:优异、文明,多么熟悉的字眼,一直以来,我们不停的承诺着,不懈地追求着。男:是啊,46颗心,46双手凝结在一起,我们一直追求着。女:一张张奖状,一面面红旗记载着我们的艰辛与跋涉,成功与欢乐。男:一次次地锻炼,一回回地体验,让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女:今天,我们长大了,46个文明的使者向大家诉说我们真实的感受:明礼诚信,共创未来。合:大家好,明礼诚信主题班会现在开始。男: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华夏祖先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身为华夏儿女,更应知书答礼,温文而雅。女:校园这片神圣的沃土,不仅是雏鹰试飞的原野,更是我们厚积薄发的人生驿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必须磨砺省身,规范自己。男:本学期,我们以创文明为目标,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园礼仪常规》,不但要规范每个同学的言谈举止,更要增强每个同学的自信心。现在,让我们进行一分钟的站姿与坐姿的训练。 三、诚信篇男:良好的礼仪风范只是我们走向文明的开始,而诚信才是我们这个集体的文明之本,力量之源。女:当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诚信显得越来越重要,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与发展离不开诚信,诚信是全社会的需求。男:于是,我们向集体发出了号召:拥有诚信!女:人生之舟,不堪重负,有弃有取,有失有得。男:失去了美貌,有健康做伴。女:失去了健康,有才学追随。男:失去了才学,有机敏陪伴。女:但,失去了诚信呢?男:请大家讨论?女:

《月是故乡明》教学案例讲课教案

《月是故乡明》教学 案例

《月是故乡明》教学案例 ——溶溶故乡月,悠悠思乡情 【设计理念】 《月是故乡明》安排在人教版2013新修订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这个主题中。本单元五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学习本文我们要揣摩精彩的段落和关键语言,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本文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情美。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训练,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文章美点,品味文章语朴情醇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感受力。 同时,因为月亮是一种特殊的意象,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希望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阅读积累,共同完成对月这个意象的理解和归纳,再进一步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空间,理解乡土情结也就是最淳朴的家国观念,激发学生的爱故乡、爱亲人、爱祖国的深沉情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

疑、小组讨论、拓展延伸,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思乡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 勾画,积累语言;在反复阅读基础上学会品味语言,体会作者 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学会独立阅 读与思考、而后分组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情感。通过对学过的 相关内容的复习,以及学生自主积累的补充,引导学生谈出自 己的独特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本单元学习专题是爱国情怀。 学习本课帮助学生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 界的滋养,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 生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思乡情,学习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 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质朴平淡感情真挚醇厚的特点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月是故乡明》教案

3 *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本课“渺、旖、萌”等生字,学会一个多音字“燕”, 正确认读“浩渺、萌动、澄澈、旖旎”等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评点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 3.情感与价值 体会作品表现的人对家、家园和故乡的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及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渺、旖、萌”等生字,学会一个多音字“燕”。【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质朴平淡、感情真挚醇厚的特点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学生行为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认真倾听 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常见的。 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

深情厚谊。他是谁呢? (多媒体投影2007年播放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录 像及季羨林的简介) 古往今来,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 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月是故乡明》。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正确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造句,掌握生字结 构、部首、笔顺等运用。 2.屏幕出示“浩渺、萌动、澄澈、旖旎、耄耋” 等词语。学生自由读词,多种方式识记。 3.了解词语意思。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恍然大悟: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 浩渺:水面辽阔,无边无际的样子。 齐读词语澄澈:清澈透明。 旖旎:柔和美丽。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 无垠:没有边际。 耄耋:(mà0 dié)指老年;高龄(耋:七八十岁的 年纪)。 4.将生字词回味,全班齐读生字词。

三、再读生字,读出韵律 1.各组派代表“开火车”赛读生字词 2.全班同学给赛读学生进行点评。 3.全班同学齐读生字词。 朗读词语 四、掌握重点词语 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词语写得优美吧! (学生站起来朗读并稍加分析,3-4个人) 2.思考:季羨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仅仅生活了六年的小山村?(下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详细了解吧!)掌握重点词 语 五、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初读了《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学习了文中的生字词,同学们学得真棒。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那浓浓的故乡情 吧!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带拼音组词写五遍。 2.熟读课文,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与月亮有关的诗词和文章进行阅读,和同学进行分享。

三观三德主题班会教案

“三观”“三德”主题班会 三河市新集中学七年级一班为了巩固和扩大我校文明单位的创建成果,提高师生的素质和文明程度,切实加强道德建设,推动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师生的良好职业形象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文明素养,巩固和扩大“三观”“三德”教育成果,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创建省级文明城区为目标,以提高师生的文明程度和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以思想道德、文明行为、健康卫生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以提高师生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水平为核心,大力倡导敬业爱岗,解决教职工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通过开展宣传学习培训教育活动,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养成文明习惯,提高工作服务质量,树立教师新形象,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发展。 二、“三观”“三德”教育活动的内容 开展“三观”“三德”教育活动,突出思想道德建设这个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主要内容。 三、主要措施: 1、抓好阵地、健全制度。一是“三观”“三德”教育工作具体有专人负责。二是采取“三德”教育活动与党员学习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把“三德”教育的全部内容纳

入学习计划中。 2、做到时间、人员、效果落实。一是坚持学习日制度,组织学习上级有关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文件,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我为文明创建添光彩”等主题教育活动,切实增强“三观”“三德”教育内容,便于大家学习,让文明知识深入人心。三是建立学习制度,对每次学习活动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进行登记,保证教育学习不漏人。 3、进行“三观”“三德”教育,开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一是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着重抓“三个普及”,即普及文明用语,倡导“五个做起”即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家庭做起。做到“十要”、“十不”。即要遵纪守法、要好学上进、要勤俭节约、要礼貌待人、要讲究卫生、要团结互助、要尊老爱幼、要见义勇为、要移风易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倒、不乱贴乱画、不乱停乱放、不乱穿马路、不损坏公物、不损害花草树木、不说脏话、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二是进行道德教育,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加强学习。 4、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各项措施。一是要重视“三德”教育活动,进行有关内容的学习,二是要适时组织“三德”活动推动学习并联系实际开展讨论,以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三是要求每人都建立学习笔记,学习情况将纳入年度工作考评。 四、具体做法 1、明德修身,博学践行。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勇于同各种有违道德规范的不文明行为作斗争,增强自己行为举止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创建文明校园,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明礼诚信》主题班会教案

《明礼诚信》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时间:2018年10月26日 活动地点: 班主任: 活动目的:1、引导学生形成优良的礼仪常规,培养学生以礼待人的精神风貌,感受文明,约束自我.2、使青少年学生养成诚信的优良习惯,塑造精神文明的中学生形象. 3、使学生亲自体验、感受集体文明的沐浴,为培养优异文明的班级体奠定基础. 活动准备:1、搜集诚信名言 2、总结身边诚信小故事 3、进行小节目的排练 4、培养主持人 活动过程:一、呼号 二、礼仪篇 1、一分钟站姿的训练 2、校园情景AB剧 三、诚信篇 1、诗朗诵《诚信·规则》 2、散文《感悟诚信》 3、一分钟记忆:诚信名言 4、歌曲:《明天会更好》

四、班主任总结 活动方案:(由男女两名同学主持) 一、呼号 男:请全体同学起立,举起右拳,我们的口号是:创优良成绩,铸文明班级 二、礼仪篇 女:优良、文明,多么熟悉的字眼,一直以来,我们不停的承诺着,不懈地追求着. 男:是啊,46颗心,46双手凝结在一起,我们一直追求着.女:一张张奖状,一面面红旗记载着我们的艰难与跋涉,胜利与欢乐. 男:一次次地锻炼,一回回地体验,让我们从稚童走向成熟.女:今天,我们长大了,46个文明的使者向大家诉说我们真实的感受:明礼诚信,共创未来. 合:大家好,明礼诚信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男: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华夏祖先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身为华夏儿女,更应知书答礼,温文而雅. 女:校园这片神圣的沃土,不仅是雏鹰试飞的原野,更是我们厚积薄发的人生驿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必须磨砺省身,规范自己. 男:本学期,我们以创文明为目标,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园礼仪常规》,不但要规范每个同学的言谈举止,更要增强每个同学的自信心.现在,让我们进行一分钟的站姿与坐姿的训练. 三、诚信篇 男:优良的礼仪风范只是我们走向文明的开始,而诚信才是我们这个集体的文明之本,力量之源.

月是故乡明 教案

教学目的: 1.积累有关的基础知识。 2.理解作者对家、家园和故乡的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极其深刻内涵。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积累基础知识。 2.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季羡林(1911~2009)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一生培养了6000名弟子,其中30人成为各国驻外大使。但作为誉满国内外的学术大师,季羡林却没有半点架子和派头。他却受到人们的普遍敬仰。 季羡林先生2006年获感动中国人物奖,其颁奖词为: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感动印象】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县人,作者多年在国外留学,长年在北京生活,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仅仅生活了六年的小山村呢?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北师)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北师) 月是故乡明 [学习目标]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能通过评点的方法与文本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训练学生运用评点的方法来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学生次评点课文,有一定的难度。课堂上老师可介绍方法并进行示范,来指导学生评点课文。 [教学时间]:使用一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 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二、简介作者 季羡林山东清平人。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等。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秋进人德国格廷根大学学习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系主任。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的史诗《罗摩衍那》。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著作等身,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三、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月是故乡明》教案

陈常锋 文本学习目标: l 体会作品表现的人对家、家园和故乡的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极其深刻内涵。 l 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评点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 l 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你自己对故园的情怀。 导入: (课间播放梅艳芳的《床前明月光》) (上课前3分钟)上课!(起立、问好)欣赏了这首美丽的歌曲,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诗歌朗诵。 (播放诗歌朗诵《乡愁》) 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这让我们想起了诗歌是谁能告诉我它们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 很好,思乡之情。古往今来,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请大家先看课本前面的目录,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文本。(学生查阅,有的说是《我心归去》有的说是《乡土情结》《月是故乡明》……)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是《月是故乡明》。 看人看眼睛,读文读题目。我们还是先看文章的题目——月是故乡明。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 1、有可能想到主旨是“思念家乡”。 2、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3、有可能联想到其他诗句:李白的《静夜思》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同学们,诗文鉴赏有三点不可忽视:题目、作者和注释。了解了题目,我们再来看作者。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 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辞掉剑桥大学的约聘,毅然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95年11月,“北京大学季羡林海外基金会”成立。 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小山村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老的内心世界。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 (分男生、女生部朗读,读的同时请把你认为优美的段落作上标志) 同学们读得不错,男生声音洪亮,女生感情细腻。这里有几个词语需要特别注意。 浩渺篝火旖旎绝伦惆怅耄耋 嚼烂慨然恍然大悟离乡背井 (学生认读) !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写得非常优美 (学生站起来朗读并稍加分析,3-4个人) 我也找了两段,大家看看能不能把空填上 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________的瑞士莱芒湖上,在________的非洲大沙漠中,在 ________的大海中,在________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

诚信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诚信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做人的根本——诚信》 活动目标: 1、知道诚实守信的基本含义.懂得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代社会更需要诚实守信。 2、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鄙视虚假和不守信用的行为,对自己不诚实和不守信用的行为感到不按和歉疚。希望通过此次班会,能纠正同学们的错误行为,做一个诚信的小公民。 3、增强学生自信,使学生努力做到说话做事事实在在、表里如一,做一个诚信的小公民。 活动要点: 1、讲故事。 2、诚信调查,制定诚信调查表,对学生的诚信行为进行调查。 3、联系实际,指导行动。 4、总结班会,纠正同学的错误行为,增强学生诚信意识,深化班会主题。 活动过程: 首先,由班主任通过对最近班级学校内发生的钱物失窃案的叙述,并对此进行分析以及让同学们引起注意后,引入正题,然后让同学们讨论“这件事反映了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对待此类事件?”。之后通过总结同学们的发言,解释什么是诚信——诚信,既是诚实,又是守信用,是最根本的道德品质。每个人都

必须具备这个品质,才是一个纯粹的人。 接着,举出一些体现中学生一些缺乏诚信的问题——不按时完成作业,而后抄袭他人作业、撒谎等等恶习。让同学们对此发表议论,“应该怎样克服这种坏习惯,是否能改正”,“如果是别的同学向你借去‘参考’,你该怎样做?”,针对有这一情况的同学进行提问,让他们深刻了解自己所犯的错误,以及下定改正的决心。由此引入班会主题“诚信”,开始班会活动步骤:(一)、讲故事: 《曾参杀猪取信》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一天他妻子要上集市买东西,儿子曾参哭闹着不让去,曾妻为摆脱儿子的纠缠,便哄骗他说:“你在家好好玩,你爹回家让他杀猪给你煮肉吃。”等曾妻赶集回来一看,家里那只黑猪已变成一堆白肉。“怎么把猪杀了?”曾参答道:“你既然已答应孩子了,就应该算数。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像你那样去哄骗别人。一口猪杀了是小事,教育孩子从小知道做人的根本,可是关系他一辈子的大事。” 《司马光诚对买马人》 宋神宗时司马光声言闭门著书,吩咐家人将他的坐骑卖掉。家人及一位老者谈妥五十钱,第二天成交。司马光听了家人的汇报后说:“这马有病,我怎么忘了交待?明天你要对买主说清楚,这马有肺病。”家人说:“做买卖,哪有全说实话了?”司马光道:“话可不能这么说,让人家用一匹好马的钱买一匹病马,这不是

《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 (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 (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6个生字,掌握本课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初步感知散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思 1.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深情。他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今天,我们将通过《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 2.板书课题,看到这个标题你能想到什么?(预设: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想到文章主旨是“思念家乡”;想到李白的《静夜思》。) 3.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生于山东清平。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

斗”。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等。1930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系主任。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的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园随笔》《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1)生字过关,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16个生字) (2)理解新词。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 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 离乡背井:指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平沙无垠:沙子无边无际。 2.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抒发对故乡月亮的喜爱之情;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对故乡与童年生活的回忆;

明礼诚信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我诚信,我美丽》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主题班会目的: 1、使学生在娱乐中懂得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人要诚实守信。 2、懂得现代社会更需要诚实守信。 活动形式:交流、讨论、表演等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谚语成语等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主持: 1、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个动画片,你们想看吗? 2、放映动画片《狼来了》 3、教师:动画片看完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自由发言,师点击出示:诚实) 你们有没有在书上看过或者在生活中遇到过其他有关诚实的故事?说给大家分享一下。 4、教师:前两天啊,有个小朋友向姚老师倾诉了他的苦恼,他说,其他小朋友都不喜欢和他玩游戏,怎么回事呢?原来,事情是这样的…… 5、两位学生上场说相声:《自作聪明》 6、教师:这个小朋友的苦恼是什么你们都听明白了吗?那你们觉得姚老师该怎样来开导他,帮助他?(生各抒己见) 7、一生:同学们,你们刚刚都说了很多帮助他的办法了,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首歌吗?题目叫《好孩子要诚实》,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吧! 8、二胡合奏、女生小合唱:《好孩子要诚实》。 9、教师:是啊,其实,诚实一向是和讲信用连在一起的。(点击出示:守信)守信,是诚实的一种表现。不过生活中不讲诚信的事情太多了。(这时候有学生举手)这不,很多同学有话要说。那么这样吧,下面的时间,老师就交给袁媛来主持,你们说怎么样? 二、学生主持: 1、主持人:我知道,大家肯定见多了生活中不讲诚信的事例了。欢迎大家检举揭发。

(生自由发言) 2、主持人:那么,伟人是如何讲诚信的呢?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几名学生分别上台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名人讲诚信的故事) 3、主持人:伟人的品质多么高尚,“诚信”的故事多么感人,我们要像伟人那样诚信做人!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伟人们的名言警句吧! (生在教室中自由挑选自己喜爱的名言警句,谚语成语读读背背,师点击出示部分名言) 4、主持人:伙伴们,上个星期,姚老师布置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购物,并作了购物记录,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①生展示假日购物记录,互相交流。 ②部分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记录,并向全班交流所见所闻。 ③经过这样的活动,你们有什么话想对商家说吗? 5、学生表演小品《诚信拍卖会》。 三、总结引导: 1、教师:同学们,看了刚刚的小品,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讨论后发言) 2、教师:我们的心灵如露珠一般纯洁,我们的心潮似大海一样磅礴。就象刚刚小品中说的,诚信是个无价之宝。我们的生活中的确不能缺少诚信。 3、配乐诗朗诵:《我们都是诚实的孩子》 4、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怎样才能做到诚实守信? 四、结束语: 1、主持人: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 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 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 我们宽容了过失,拥有了诚信。 小伙伴们,我们懂得了诚信,祖国的春天才变得如此美好。让我们合唱一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2、教师:动听的歌声,让老师激情澎湃,我感受到了同学们心中升腾起的诚信的种子。一个讲诚信的人,永远是美丽的。(点击出示:我诚信,我美丽)有了美丽的你们,祖国的春天将更加拥有活力! 3、师生合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做个“诚实守信”的学生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案

3 月是故乡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月是故乡明》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著名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季羡林。课文用典雅的语言,借月亮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往事的怀念之情。本课在描写景物时,引用典故恰到好处,优美的语言对学生的习作表达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难点: 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本课语言优美,教学时要让学生多读课文,品读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在朗读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本课有默读要求,因此要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是散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让学生了解作者围绕月亮写了哪些事情,以及在这些事情中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中引用了不少诗句,教学时要讲解这些诗句引用的好处。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

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季羡林。课内主要是了解课文内容,正确理解课文的主旨。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吗?(齐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与思故乡,常常联系在一起。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中就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委婉表达了思乡之情。(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1.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生字:徘徊渺篝萌澄澈旖旎瑞莱垠顷峨缀 3.重点交流的字:“旖”读yǐ,不读qǐ;“旎”读nǐ,不读ní。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初读感知。引导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合作交流,理清层次。 第一段(1)开门见山,阐述爱故乡与月亮;第二段(2-4)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第三段(5-6)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思念;第四段(7)呼应前文,有感而发。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交流分享,印象深刻的句段。 2.引导思考:作者如此想念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不常回家看看?

《月是故乡明》名师教案 (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月是故乡明》名师教案 (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能通过评点的方法与文本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抓的象征,创造了许多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怠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芳虚《春江花月夜》),蟾冷桂花白,此夜娟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

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二、简介作者季羡林(1911.8.6- )山东清平人。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等。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 年秋进人德国格廷根大学学习印度古代语言。1941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 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系主任。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的史诗《罗序衍那》。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著作等身,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 三、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与特色。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小节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阐释。“月是故乡明”是一句流传很广用以表达故园之思的诗句,它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抒发了杜甫离乱之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对自然事物的感觉有时因主观情绪而改变,在文学作品中,这样的写法特别多,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由于杜甫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