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sysweld教程(01)界面换热系数校核

sysweld教程(01)界面换热系数校核

sysweld教程(01)界面换热系数校核
sysweld教程(01)界面换热系数校核

换热器设计校核流程图

换热器计算方法1.平均温压法 (1)设计计算流程

(2)校核计算流程(缺点:dψ/dP大→查图误差大,影响计算精度)

2. 效能——传热单元数法(ε——NTU ) (1) 原理: 定义:换热器效能()21max t t t t '-'''-'=ε (11-27) (实际最大温升与最大可能温升之比) 冷热流体换热量相同,大温升对应于小热容: ()()()()21 m in m ax m in t t c q t t c q m m '-'??=''-'=Φ?ε (11-28) 对顺流式换热可导得(参见参考文献[1]P334~335): ()()[]B B NTU ++--= 11ex p 1ε (11-29) 对逆流式换热可导得: ()()[]()()[] B NTU B B NTU ------=1exp 11exp 1ε (11-30) 上述两式皆为无量纲方程:()B NTU f ,=ε 式中:()min c q kA NTU m = (11-31) ——传热单元数,表征换热能力大小(一般情况下,k ↑→运行费用上升, A ↑→初投资上升)。 ()()m a x m i n c q c q B m m = ——两种流体水当量比 (11-32) 当有一侧发生相变时,()0m ax =?∞→B c q m ()N T U --=e xp 1ε (11-33) 当两侧水当量相等时,B=1 顺流:()[]NTU 2ex p 12 1--=ε (11-34) 逆流:(不定型→分子分母同时对B 求导) NTU NTU += 1ε (11-35) 查参考文献[1]图9-22~9-27计算时要注意参变量的定义和适用的换热器形式。

4-5_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知识点4-5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学习指导】 1.学习目的 通过本知识点的学习,了解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掌握因次分析法,并能根据情况选择相应的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理解流体有无相变化的对流传热系数相差较大的原因。 2.本知识点的重点 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因次分析法。 3.本知识点的难点 因次分析法。 4.应完成的习题 4-11 在一逆流套管换热器中,冷、热流体进行热交换。两流体进、出口温度分别为t1=20℃、t2=85℃;T1=100℃、T2=70℃。当冷流体流量增加一倍时,试求两流体的出口温度和传热量的变化情况。假设两种情况下总传热系数不变,换热器热损失可忽略。 4-12 试用因次分析法推导壁面和流体间自然对流传热系数α的准数方程式。已知α为下 列变量的函数: 4-13 一定流量的空气在蒸汽加热器中从20℃加热到80℃。空气在换热器的管内湍流流动。压强为180kPa的饱和蒸汽在管外冷凝。现因生产要求空气流量增加20%,而空气的进出口温度不变,试问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完成任务,并作出定量计算。假设管壁和污垢热阻可忽略。 4-14 常压下温度为120℃的甲烷以10m/s的平均速度在列管换热器的管间沿轴向流动,离开换热器时甲烷温度为30℃,换热器外壳内径为190mm,管束由37根ф19×2的钢管组成,试求甲烷对管壁的对流传热系数。

4-15 温度为90℃的甲苯以1500kg/h的流量流过直径为ф57×3.5mm、弯曲半径为0.6m的蛇管换热器而被冷却至30℃,试求甲苯对蛇管的对流传热系数。 4-16 流量为720kg/h的常压饱和蒸汽在直立的列管换热器的列管外冷凝。换热器的列管直径为ф25×2.5mm,长为2m。列管外壁面温度为94℃。试按冷凝要求估算列管的根数(假设列管内侧可满足要求)。换热器的热损失可以忽略。 4-17 实验测定列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时,水在换热器的列管内作湍流流动,管外为饱和蒸汽冷凝。列管由直径为ф25×2.5mm的钢管组成。当水的流速为1m/s时,测得基于管外表面积的总传热系数为2115W/(m2.℃);若其它条件不变,而水的速度变为1.5m/s时,测得系数为2660 W/(m2.℃)。试求蒸汽冷凝的传热系数。假设污垢热阻可忽略。 对流传热速率方程虽然形式简单,实际是将对流传热的复杂性和计算上的困难转移到对流传热系数之中,因此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成为解决对流传热的关键。 求算对流传热系数的方法有两种:即理论方法和实验方法。前者是通过对各类对流传热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建立描述对流传热现象的方程组,然后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求解。由于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对一些较为简单的对流传热现象可以用数学方法求解。后者是结合实验建立关联式,对于工程上遇到的对流传热问题仍依赖于实验方法。 一、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 由对流传热的机理分析可知,对流传热系数决定于热边界层内的温度梯度。而温度梯度或热边界层的厚度与流体的物性、温度、流动状况以及壁面几何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 1.流体的种类和相变化的情况 液体、气体和蒸汽的对流传热系数都不相同,牛顿型流体和非牛顿型流体也有区别。本书只限于讨论牛顿型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 流体有无相变化,对传热有不同的影响,后面将分别予以讨论。 2.流体的特性

自然对流换热试验

自然对流换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空气沿水平圆柱体表面自然流动是的换热过程,掌握实验测试技术。 (2)测定单管(水平放置)的自然对流换热系数h 。 (3)根据实验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各实验管的Nu 数、Gr 数和Pr 数,然后用作图法或最小二乘法确定经验方程式n Gr c Nr Pr)(=中的c 值和n 值,并给出 Pr Gr 的范围。 二、实验原理 对铜管进行加热,热量是以对流和辐射两种方式来散发,所以对流换热量为总流量与辐射热量之差。即 r h c Φ-Φ=Φ (W ) 式中:)(f w c t t hA -=Φ;UI h =Φ;??? ???????? ??-??? ??=Φ4f 4w 0100T 100T A c r ε,所以 ? ?????????? ??-??? ??---=4 f 4w 0100T 100T )()(f w f w t t c t t A UI h ε[])(K /W ?m 式中:c Φ为对流换热量,W ;h Φ为加热器产生的热量,W ;r Φ为辐射换热量,W;U 加热器电压,V ;I 为加热器电流,A ;ε为圆柱体表面黑度,ε=0.064;0c 为黑体辐射系数,) (420K m /W 67.5?=c ;w t 为管壁平均温度,℃;f t 为玻璃室内空气温度,℃;A 为圆柱体的表面积,m 2;h 为自然对流换热系数,)(K /W 2?m 。 当实验管表面温度稳定时,测定每根管的加热电压U 、电流I 、管壁温度w t 、玻璃室内温度f t ,从表中查出圆管的直径和长度,计算出圆管表面积A ,计算出其对流换热系数h 。 根据相似理论,自然对流换热的准则为 Pr),(Gr f Nr = 在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是比式更为简单的经验方程式,即 n Gr c Nr Pr)(= 式中:c 、n 是通过实验所确定的常数(在一定的Pr Gr 数值范围内)。为

换热器设计计算范例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的计算步骤 设有流量为m h的热流体,需从温度T1冷却至T2,可用的冷却介质入口温度t1,出口温度选定为t2。由此已知条件可算出换热器的热流量Q和逆流操作的平均推动力。根据 传热速率基本方程: 当Q和已知时,要求取传热面积A必须知K和则是由传热面积A的大小和换热器结构决定的。可见,在冷、热流体的流量及进、出口温度皆已知的条件下,选用或设计换 热器必须通过试差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尺寸 ◆ 初步选定换热器的流动方式,保证温差修正系数大于0.8,否则应改变流动方式, 重新计算。 ◆ 计算热流量Q及平均传热温差△t m,根据经验估计总传热系数K估,初估传热面积A 估。 ◆ 选取管程适宜流速,估算管程数,并根据A估的数值,确定换热管直径、长度及排 列。◎计算管、壳程阻力 在选择管程流体与壳程流体以及初步确定了换热器主要尺寸的基础上,就可以计算管、壳程流速和阻力,看是否合理。或者先选定流速以确定管程数N P和折流板间距B再计算压力降是否合理。这时N P与B是可以调整的参数,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另选壳径再进行计 算,直到合理为止。 ◎核算总传热系数 分别计算管、壳程表面传热系数,确定污垢热阻,求出总传系数K计,并与估算时所取用的传热系数K估进行比较。如果相差较多,应重新估算。 ◎计算传热面积并求裕度 根据计算的K计值、热流量Q及平均温度差△t m,由总传热速率方程计算传热面积A0,一般应使所选用或设计的实际传热面积A P大于A020%左右为宜。即裕度为20%左右,裕度的 计算式为: 某有机合成厂的乙醇车间在节能改造中,为回收系统内第一萃取塔釜液的热量,用其釜液将原料液从95℃预热至128℃,原料液及釜液均为乙醇,水溶液,其操作条件列表如下: 表4-18 设计条件数据 物料流量 kg/h 组成(含乙醇量) mol% 温度℃操作压力 MPa 进口出口 釜液 3.31450.9

外墙外保温传热系数的计算

外墙外保温传热系数的计算 的优越性以及当前我国广泛应用的外墙外保温系统,通过工程实例进行外墙外保温传热系数的计算。 1 外保温优于内保温 1.1 外墙外保温延长了建筑物的寿命 外墙内保温的保温层构造位置使得建筑物的外墙与内墙分别处于两个不同的温度环境。内墙及楼板处于室内的温度环境,其年温度差的变化会在60~80℃的范围,使建筑结构长年不得安定。这种永远不安定的建筑结构会导致在多处墙面产生裂缝,并破坏沿外墙的屋面防水,引起地下室防水的渗漏等。 同样这种不同温度环境会产生不同变形的原理也会发生在那些夹心保温和保温层表面的刚性厚抹灰层上,保温层上湿贴石材等做法其保温层外侧部分都面临同样的形变破坏。外墙外保温的保温材料保护了主体结构防止风吹雨淋和风化以及碱骨料的反应等对主体外墙的侵蚀,相对延长了整个工程的使用寿命。 1.2 外保温是消除热桥的合理途径 外墙既要承重又要起保温作用,外墙厚度必然较厚。采用高效保温材料

后,墙厚得以减薄。但如果采用内保温,主墙体越薄,保温层越厚,热桥的问题就越趋于严重。在寒冷的冬天,热桥不仅会造成额外的热损失,还可能使外墙内表面潮湿、结露,甚至发霉和淌水,而外保温则可以不存在这种问题。由于外保温避免了热桥,在采用同样厚度的保温材料条件下,外保温要比内保温的热损失减少约20%,从而节约了热能。 1.3 外保温比内保温更容易控制墙面裂缝 内保温的保温块材易发生裂缝。处于室内温度环境影响的内保温板材是附着在受室外年温差影响而发生变形的外墙上。内保温块材的板缝被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外墙变形应力拉开,经过几个年温差对外墙的变形影响,这种块材板缝裂缝是终归要发生的。 外保温墙体控制裂缝要比内保温墙体控制裂缝的发生容易的多。彻底的外墙外保温的做法是将建筑物的全部结构穿上了一件棉袄,使其完全处于室内的温度环境下,年温差一般波动不大,可以忽略其形变的产生的影响。受室外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只是外保温的外表面。 1.4 外保温优于内保温的其他功能 (1)外保温则可以避免搬动家具、施工扰民、甚至临时搬迁等诸多麻烦发生。当外墙必须进行装修或抗震加固时,加做外保温是最经济、最有利的方法。

换热器结构设计及强度计算说明书

摘要 本次设计的题目为汽提塔冷凝器。汽提塔冷凝器是换热器的一种应用,这里我设计成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系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两端管板只有一端与外壳固定死,另一端可相对壳体滑移,称为浮头。浮头式换热器由于管束的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因此不会因管束之间的差胀而产生温差热应力,另外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还在于拆卸方便,易清洗。在化工工业中应用非常广泛。本文对浮头式换热器进行了整体的设计,按照设计要求,在结构的选取上,采用了1-2型,即壳侧一程,管侧两程。首先,通过换热计算确定换热面积与管子的根数初步选定结构。然后按照设计的要求以及一系列国际标准进行结构设计,之后对各部分进行校核。 本次毕业设计任务是流量为3500kg/h,浮头式换热器的机械设计,工作压力管程为0.43MPa、壳程为0.042MPa,工作温度管程为61℃、壳程为80℃。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我熟悉了浮头式换热器的工艺流程,掌握了浮头式换热器的结构及计算方法,了解了浮头式化热器的制造要求及安装过程。但是,限于经验不足和水平有限,一定存在缺点甚至错误之处,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关键词:换热器;浮头式;管程;壳程

Abstract The topic of my study is the design of . is one of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r.In here, my design is the floating head heat exchanger. The floating head heat exchanger is a special type of tube and shell heat exchanger. It is special for its floating head. One of its tube sheet is fixed,while another can float in the shell,so called floating head. As the tubes can expand without the restriction of the shell,it can avoid thermal stress. Another advantage is that it can be dismantled and clean easily . It is widely used in chemical industry. In this study an overall design of the floating head heat exchanger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the type 1-2 is chosen to be the basic type,which has one segment in shell and two segment in tubes. First,heat transfer is calculated to determine the heat exchange surface area and the number of tubes that needed. Then,according to the request and standards,structural of system is well designed. After that,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shell is completed. The graduation design task is 3500kg/h flow of the floating head heat exchanger, the mechanical design, working pressure tube 0.4 3MP, shell, work process of 0.042MP for 61 ℃, the temperature tube for 80 ℃shell cheng. Through the graduation design, I am familiar with the floating head heat exchanger process, mastered the structure of floating head heat exchanger and calculation method of floating head, learned the heat exchanger is manufacturing requirements and installation process. But, due to lack of experience and limited ability, certain shortcomings and even mistakes, please the teacher criticism and corrections. KEY WORDS:HEAT EXCHANGER;FLOATING HEAD;TUBE-SIDE;SHELL-SIDE

圆管自然对流计算和模拟

水平管和竖直管自然对流计算汇总 1.计算工况表 温度工况 计算结果 100℃150℃200℃250℃300℃ 传热系数h () 2 W m K ?水平管7.958 9.115 10.045 10.803 11.527 竖直管 4.715 5.369 5.899 6.335 6.754 换热量φ W 水平管75.962 141.388 215.734 296.472 385.128 竖直管45.008 83.390 126.703 173.860 225.649 最大速度 max u m/s 水平管0.476 0.537 0.585 0.697 0.736 竖直管0.840 1.050 1.180 1.290 1.390 2.变化曲线图

圆管自然对流的计算和数值模拟 已知条件如图1所示:将一圆管分别水平放置和垂直放置在大空间中进行自 然对流换热,圆管外径38 D mm =,长度1000 L mm =,空气温度20 T C ∞ =,恒壁 温条件100,150,200,250,300 w T C =,求解自然对流换热系数和换热量以及对流换 热时的空气最大速度。 图1 一、数值计算 1.自然对流换热系数和换热量的计算 1)圆管水平放置计算 以壁温100 w T=℃为例,计算过程如下: 特征长度:0.038 D m =; 定性温度()() 21002060 m w t t t C ∞ =+=+=; 查空气物性:() 0.029W m K λ=?;-62 =20.110m ν?;Pr0.696 = 空气的体积膨胀系数:()()1 12731602731 v m t K α- =+=+= 格拉晓夫数Gr: 大空间自然对流的实验关联式为: ()Pr n Nu C Gr =(1-1)根据计算的格拉晓夫数Gr选择合适的常数C和n(表1): 表1 式(1-1)中的常数C和n 加热表面形流动情况示流态系数C和指数n Gr数适用范围 ()() 33 5 262 9.81/333100200.038 = 3.210 20.110 v w g t t D Gr α ν ∞ - -??-? ==? ? ()

换热器设计计算步骤

换热器设计计算步骤 1. 管外自然对流换热 2. 管外强制对流换热 3. 管外凝结换热 已知:管程油水混合物流量 G ( m 3/d),管程管道长度 L (m),管子外径do (m), 管子内径di (m),热水温度 t ℃, 油水混合物进口温度 t 1’, 油水混合物出口温度 t 2” ℃。 1. 管外自然对流换热 1.1 壁面温度设定 首先设定壁面温度,一般取热水温度和油水混合物出口温度的平均值,t w ℃, 热水温度为t ℃,油水混合进口温度为'1t ℃,油水混合物出口温度为"1t ℃。 "w 11 t ()2 t t =+ 1.2 定性温度和物性参数计算 管程外为水,其定性温度为1()K -℃ 21 ()2 w t t t =+ 管程外为油水混合物,定性温度为'2t ℃ ''"2111 ()2t t t =+ 根据表1油水物性参数表,可以查得对应温度下的油水物性参数值 一般需要查出的为密度ρ (3/kg m ),导热系数λ(/())W m K ?,运动粘度2(/)m s ,体积膨胀系数a 1()K -,普朗特数Pr 。

表1 油水物性参数表 水 t ρ λ v a Pr 10 999.7 0.574 0.000001306 0.000087 9.52 20 998.2 0.599 0.000001006 0.000209 7.02 30 995.6 0.618 0.000000805 0.000305 5.42 40 992.2 0.635 0.000000659 0.000386 4.31 50 998 0.648 0.000000556 0.000457 3.54 60 983.2 0.659 0.000000478 0.000522 2.99 70 997.7 0.668 0.000000415 0.000583 2.55 80 971.8 0.674 0.000000365 0.00064 2.21 90 965.3 0.68 0.000000326 0.000696 1.95 100 958.4 0.683 0.000000295 0.00075 1.75 油 t ρ λ v a Pr 10 898.8 0.1441 0.000564 6591 20 892.7 0.1432 0.00028 0.00069 3335 30 886.6 0.1423 0.000153 1859 40 880.6 0.1414 9.07E-05 1121 50 874.6 0.1405 5.74E-05 723 60 868.8 0.1396 3.84E-05 493 70 863.1 0.1387 0.000027 354 80 857.4 0.1379 1.97E-05 263 90 851.8 0.137 1.49E-05 203 100 846.2 0.1361 1.15E-05 160 1.3 设计总传热量和实际换热量计算 0m v Q Cq t Cq t ρ=?=?v v C q t C q t αρβρ=?+?油油水水 C 为比热容/()j kg K ?,v q 为总体积流量3 /m s ,αβ分别为在油水混合物中 油和水所占的百分比,t ?油水混合物温差,m q 为总的质量流量/kg s 。 实际换热量Q 0Q Q *1.1/0.9= 0.9为换热器效率,1.1为换热余量。 1.4 逆流平均温差计算

对流换热系数的确定.doc

对流换热系数的确定 核心提示:1.自然对流时的对流换热系数炉墙、炉顶和架空炉底与车间空气间的对流换热均属自然对流换热。2.强制对流时的对流换热系数(1)气流沿 1.自然对流时的对流换热系数 炉墙、炉顶和架空炉底与车间空气间的对流换热均属自然对流换热。 2.强制对流时的对流换热系数 (1)气流沿平面强制流动时气流沿平面流动时,烧结炉其对流换热系数可按表1-1的近似公式计算。 表1-1对流换热系数计算 vo=C4.65(m/s) x;o>4.65(m/s) 光滑表面a=5.58+4.25z'o a^V.Slvg78 轧制表面a-=5.81+4.25vo a=7.53vin. 粗糙表面o=6.16+4.49vo a=T.94vi78 气流沿长形工件强制流动时当加热长形工件时,循环空气对工件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可用下述近似公式计算 气流在通道内层流流动时气流呈层流流动时,对流换热系数主要决定于炉气的热导率,而与炉气的流速无关。 绝对黑体的概念 当物体受热后一部分热能转变为辐射能并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射,其波长从lfmi到若干m。各种不同波长的射线具有不同性质,可见光和红外线能被物体吸收转化为热能,称它们为热射线。各种物体由于原子结构和表面状态的不同,其辐射和吸收热射线的能力有明显差别。 当能量为Q的一束热射线投射到物体表面时,也和可见光一样,一部分能量Qa将被吸收,一部分能量Qr被反射,还有一部分能量Qu透射过物体(如图1-5)。按能量守恒定律则有

图1-5辐射能的吸收、反射和透过 如果A=l,则R=D=0,即辐射能全部被吸收,这种物体称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如果R=l,则A=D=0,即辐射能全部被反射,这种物体称绝对白体,简称白体。如果D= 1,则A=K=0,即辐射能全部被透过,这种物体称绝对透过体,简称透过体。 自然界中,黑体、白体和透过体是不存在的,它们都是假定的理想物体。对于一种实 际物体来说数值,不仅取决于物体的特性,还与表面状态、温度以及投射射线的波长等有关。为研究方便,人们用人工方法制成黑体模型。在温度均匀、不透过热射线的空心壁上开一小孔,此小孔即具有绝对黑体性质:所有进入小孔的辐射能,在多次反射过程中几乎全部被内壁吸收。小孔面积与空腔内壁面积之比越小,小孔越接近黑体。当它们的面积比小于0.6%,空腔内壁的吸收率为0.8时,则小孔的吸收率A大于0.998,非常接近黑体。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设计

化工原理 课 程 设 计 设计任务:换热器 班级:13级化学工程与工艺(3)班 姓名:魏苗苗 学号:90 目录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2) 设计概述 (3) 试算并初选换热器规格 (6) 1. 流体流动途径的确定 (6)

2. 物性参数及其选型 (6) 3. 计算热负荷及冷却水流量 (7) 4.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7) 5.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7) 工艺计算 (10) 1. 核算总传热系数 (10) 2. 核算压强降 (13) 设计结果一览表 (16) 经验公式 (16) 设备及工艺流程图 (17) 设计评述 (17)

参考文献 (18)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设计一台换热器 二、操作条件:1、苯:入口温度80℃,出口温度40℃。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50kPa。 4、每年按30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备型式:管壳式换热器 四、处理能力:109000吨/年苯 五、设计要求: 1、选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种类和工艺流程。 2、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和主要的工艺尺寸的设计。 3、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结果一览表。

4、设备简图。(要求按比例画出主要结构及尺寸) 5、对本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六、附表: 1.设计概述 热量传递的概念与意义 热量传递的概念 热量传Array递是指由于 温度差引起 的能量转移, 简称传热。由 热力学第二 定律可知,在 自然界中凡 是有温差存 在时,热就必 然从高温处 传递到低温 处,因此传热

是自然界和工程技术领域中极普遍的一种传递现象。 化学工业与热传递的关系 化学工业与传热的关系密切。这是因为化工生产中的很多过程和单元操作,多需要进行加热和冷却,例如:化学反应通常要在一定的温度进行,为了达到并保持一定温度,就需要向反应器输入或输出热量;又如在蒸发、蒸馏、干燥等单元操作中,都要向这些设备输入或输出热量。此外,化工设备的保温,生产过程中热能的合理利用以及废热的回收利用等都涉及到传热的问题,由此可见;传热过程普遍的存在于化工生产中,且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总之,无论是在能源,宇航,化工,动力,冶金,机械,建筑等工业部门,还是在农业,环境等部门中都涉及到许多有关传热的问题。 应予指出,热力学和传热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热力学不研究引起传热的机理和传热的快慢,它仅研究物质的平衡状态,确定系统由一个平衡状态变成另一个平衡状态所需的总能量;而传热学研究能量的传递速率,因此可以认为传热学是热力学的扩展。 传热的基本方式 根据载热介质的不同,热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 热传导(又称导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仅借分子、原子和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称为热传导。热传导的条件是系统两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4-4-传热过程计算

知识点4-4 传热过程计算 【学习指导】 1.学习目的 通过本知识点的学习,掌握换热器的能量衡算,总传热速率方程和总传热系数的计算。在传热计算的两种方法中,重点掌握平均温度差法,了解传热单元数法及应用场合。 2.本知识点的重点 换热器的能量衡算,总传热速率方程和总传热系数的计算,用平均温度差法进行传热计算。 3.本知识点的难点 传热单元数法。 4.应完成的习题 4-4 在某管壳式换热器中用冷水冷却热空气。换热管为φ25×2.5 mm的钢管,其导热系数为45 W/(m·℃)。冷却水在管程流动,其对流传热系数为2600 W/(m2·℃),热空气在壳程流动,其对流传热系数为52 W/(m2·℃)。试求基于管外表面积的总传热系数以及各分热阻占总热阻的百分数。设污垢热阻可忽略。 4-5 在一传热面积为40m2的平板式换热器中,用水冷却某种溶液,两流体呈逆流流动。冷却水的流量为30000kg/h,其温度由22℃升高到36℃。溶液温度由115℃降至55℃。若换热器清洗后,在冷、热流体量和进口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冷却水的出口温度升至40℃,试估算换热器在清洗前壁面两侧的总污垢热阻。假设: (1)两种情况下,冷、热流体的物性可视为不变,水的平均比热容为4.174 kJ/(kg·℃); (2)两种情况下,αi、αo分别相同;

(3)忽略壁面热阻和热损失。 4-6 在套管换热器中用水冷却油,油和水呈并流流动。已知油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40℃和90℃,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0℃和32℃。现因工艺条件变动,要求油的出口温度降至70℃,而油和水的流量、进口的温度均不变。若原换热器的管长为1m,试求将此换热器管长增至若干米后才能满足要求。设换热器的热损失可忽略,在本题所涉及的温度范围内油和水的比热容为常数。 4-7 冷、热流体在一管壳式换热器中呈并流流动,其初温分别为32℃和130℃,终温分别为48℃和65℃。若维持冷、热流体的初温和流量不变,而将流动改为逆流,试求此时平均温度差及冷、热流体的终温。设换热器的热损失可忽略,在本题所涉及的温度范围内冷、热流体的比热容为常数。 4-8 在一管壳式换热器中,用冷水将常压下的纯苯蒸汽冷凝成饱和液体。已知苯蒸汽的体积流量为1600 m3/h,常压下苯的沸点为80.1℃,气化潜热为394kJ/kg。冷却水的入口温度为20℃,流量为35000kg/h,水的平均比热容为4.17 kJ/(kg·℃)。总传热系数为450 W/(m2·℃)。设换热器的热损失可忽略,试计算所需的传热面积。 4-9 在一传热面积为25m2的单程管壳式换热器中,用水冷却某种有机物。冷却水的流量为28000kg/h,其温度由25℃升至38℃,平均比热容为4.17 kJ/(kg·℃)。有机物的温度由110℃降至65℃,平均比热容为1.72 kJ/(kg·℃)。两流体在换热器中呈逆流流动。设换热器的热损失可忽略,试核算该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并计算该有机物的处理量。 4-10 某生产过程中需用冷却水将油从105℃冷却至70℃。已知油的流量为6000kg/h,水的初温为22℃,流量为2000kg/h。现有一传热面积为10 m2的套管式换热器,问在下列两种流动型式下,换热器能否满足要求: (1)两流体呈逆流流动; (2)两流体呈并流流动。 设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在两种情况下相同,为300 W/(m2·℃);油的平均比热容为1.9 kJ/(kg·℃),水的平均比热容为4.17kJ/(kg·℃)。热损失可忽略。

板式换热器设计计算与校核计算

题目:板式换热器设计及其选用 目录 一、说明书 (2) 二、设计方案 (3) 三、初步选定 (4) (1)已知两流体的工艺参数 (2)确定两流体的物性数据 (3)计算热负荷和两流体的质量流速 (4)计算两流体的平均传热温差 (5)初选换热器型号 四、验证 (6) (1)算两流体的流速u (2)算雷诺数Re (3)计算努塞尔特数Nu (4)求两流体的传热系数α (5)求污垢热阻R (6)求总传热系数K,并核算 五、核算 (7) (1)压强降△P核算 (2)换热器的换热量核算 六、结论 (7) 七、设计结果 (8) 八、附录 (9) 表1:板式换热器的污垢热阻 图1:多程流程组合的对数平均温差修正系数 九、参考文献 (9)

一、说明书 现有一块建筑用地,建筑面积为12500 m2,采用高温水在板式换热器中加热暖气循环水。高温水进入板式换热器的温度为100℃,出口的温度为75℃;循环水进入板式换热器的温度为65℃,出口的温度为90℃。供暖面积热强度为293 kJ/(m2·h)。要求高温水和循环水经过板式换热器的压强降均不大于100 kPa。请选择一台型号合适的板式换热器。(假设板壁热阻和热损失可以忽略) 已知的工艺参数: 二、设计方案 (1) 根据热量平衡的关系,求出未知的换热量和质量流量,同时算出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2) 参考有关资料、数据,设定总传热系数K,求出换热面积S,根据已知数据初选换热器的型号; (3) 运用有关关联式验证所选换热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 参考有关资料、数据,查出流体的污垢热阻; (5) 根据式???? ??++++=2211111 αλδαR R K O O 求得流体的总传热系数,该值应不 小于初设的总传热系数,否则改换其他型号的换热器,由(3)开始重新计算; (6) 如果大于初设值,则再进一步核算两流体的压强降和换热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否则改换其他型号的换热器,由(3)开始重新计算; (7) 当所选换热器均满足设计要求时,该换热器才是合适的。 三 、初步选定 (1) 已知两流体的工艺参数 高温水 t 1′= 100℃ t 1〞= 75℃ △P 1≤100 kPa 循环水 t 2′= 65℃ t 2〞= 90℃ △P 2≤100 kPa (2) 确定两流体的物性数据 高温水的定性温度为:C t ?=+=5.872 751001 循环水的定性温度为:C t ?=+= 5.77290652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两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① 热的一侧(高温水)在87.5℃下的有关数据如下: 密度 ρ1 = 970.17 kg /m 3 定压比热容 c p 1 = 4.196 kJ /(kg ·℃)

换热器的传热计算

换热器的传热计算 换热器的传热计算包括两类:一类是设计型计算,即根据工艺提出的条件,确定换热面积;另一类是校核型计算,即对已知换热面积的换热器,核算其传热量、流体的流量或温度。这两种计算均以热量衡算和总传热速率方程为基础。 换热器热负荷Q 值一般由工艺包提供,也可以由所需工艺要求求得。Q=W c p Δt ,若流体有相变,Q=c p r 。 热负荷确定后,可由总传热速率方程(Q=K S Δt )求得换热面积,最后根据《化工设备标准系列》确定换热器的选型。 其中总传热系数K= 0011 h Rs kd bd d d Rs d h d o m i i i i ++++ (1) 在实际计算中,总传热系数通常采用推荐值,这些推荐值是从实践中积累或通过实验测定获得的,可以从有关手册中查得。在选用这些推荐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设计中管程和壳程的流体应与所选的管程和壳程的流体相一致。 2. 设计中流体的性质(粘度等)和状态(流速等)应与所选的流体性质和 状态相一致。 3. 设计中换热器的类型应与所选的换热器的类型相一致。 4. 总传热系数的推荐值一般范围很大,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中间的 某一数值。若需降低设备费可选取较大的K 值;若需降低操作费用可取较小的K 值。 5. 为保证较好的换热效果,设计中一般流体采用逆流换热,若采用错流或 折流换热时,可通过安德伍德(Underwood )和鲍曼(Bowman )图算法对Δt 进行修正。 虽然这些推荐值给设计带来了很大便利,但是某些情况下,所选K 值与实际值出入很大,为避免盲目烦琐的试差计算,可根据式(1)对K 值估算。 式(1)可分为三部分,对流传热热阻、污垢热阻和管壁导热热阻,其中污垢热阻和管壁导热热阻可查相关手册求得。由此,K 值估算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对流传热系数h 的估算。

对流换热与准则数

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准则关联式部分 返回一、基本概念 主要包括对流换热影响因素;边界层理论及分析;理论分析法(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边界层微分方程组);动量与热量的类比;相似理论;外掠平板强制对流换热基本特点。 1、由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知,该式中没有出现流速,有人因此得出结论:表面传热系数h与流体速度场无关。试判断这种说法的正确性?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在描述流动的能量微分方程中,对流项含有流体速度,即要获得流体的温度场,必须先获得其速度场,“流动与换热密不可分”。因此表面传热系数必与流体速度场有关。 2、在流体温度边界层中,何处温度梯度的绝对值最大?为什么?有人说对一定表面传热温差的同种流体,可以用贴壁处温度梯度绝对值的大小来判断表面传热系数h的大小,你认为对吗? 答:在温度边界层中,贴壁处流体温度梯度的绝对值最大,因为壁面与流体间的热量交换都要通过贴壁处不动的薄流体层,因而这里换热最剧烈。由对流换热微分方程,对一定表面传热温差的同种流体λ与△t均保持为常数,因而可用绝对值的大小来判断表面传热系数h的大小。3、简述边界层理论的基本论点。 答:边界层厚度δ、δt与壁的尺寸l相比是极小值; 边界层内壁面速度梯度及温度梯度最大; 边界层流动状态分为层流与紊流,而紊流边界层内,紧贴壁面处仍将是层流,称为层流底层; 流场可以划分为两个区:边界层区(粘滞力起作用)和主流区,温度同样场可以划分为两个区:边界层区(存在温差)和主流区(等温区域); 对流换热热阻主要集中在热边界层区域的导热热阻。层流边界层的热阻为整个边界层的导热热阻。紊流边界层的热阻为层流底层的导热热阻。 4、试引用边界层概念来分析并说明流体的导热系数、粘度对对流换热过程的影响。

传热过程分析与换热器的热计算(杨世铭,陶文栓,传热学,第四版,答案)

第10章 传热过程分析与换热器的热计算 课堂讲解 课后作业 【10-3】一卧式冷凝器采用外径为25mm ,壁厚1.5mm 的黄铜管做成热表面。已知管外 冷凝侧的平均传热系数 )/(700520K m W h ?=,管内水侧平均的表面传热系数)/(30042K m W h i ?=。试计算下列两种情况下冷凝器按管子外表面面积计算的总传热系数 (1) 管子内外表面均是洁净的 (2) 管内为海水,流速大于1m/s ,结水垢,平均温度小于50℃,蒸汽侧有油。 【解】 【10-13】一台1-2型壳管式换热用来冷却11号润滑油。冷却水在管内流动,C t C t ?="?='502022,,流量为3kg/s ;热油入口温度为600C ,)/(3502K m W k ?=。试计算: (1) 油的流量; (2) 所传递的热量; (3) 所需的传热面积。 【10-17】在一逆流式水-水换热器中,管内为热水,进口温度100,=t ℃出口温度为 80,,=t ℃;管外流过冷水,进口温度20,2=t ℃,出口温度70,,2=t ℃;总换热量KW 350=Φ, 共有53根内径为16mm 、壁厚为1mm 的管子。管壁导热系数()k m w */40=λ,管外流体的表面传热系数()k m w h */15000=,管内流体为一个流程。假设管子内、外表面都是洁净的。试确定所需的管子长度。 【解】计算管内平均换热系数。 ()908010021=+=f t ℃ ()()95.1Pr ,*/68.0,*/109.3146==?=-k m w s m Kg u λ ()()()28.4330/60ln 701002080=---=?m t ℃, ,38.8,2dL n A m A π== 本题中冷热流体总温差为43.3℃,管外冷流体侧占68﹪,管内侧约占32﹪,故不必考虑温差的修正。 【10-22】欲采用套管式换热器使热水与冷水进行热交换,并给出s kg q C t s kg q C t m m /0233.0,35,/0144.0,2002211=?='=?='。取总传热系数为2225.0),/(980m A K m W k =?=,试确定采用顺流与逆流两种布置时换热器所交换的热量、冷却水出口温度及换热器的效能。 【10-27】一台逆流式换热器刚投入工作时在下列参数下运行:360,1=t ℃,300,, 1=t ℃,

自然对流与强制对流及计算实例

自然对流与强制对流及计算实例 热设计是电子设备开发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连载从热设计的基础——传热着手,介绍基本的热设计方法。前面介绍的热传导具有消除个体内温差的效果。上篇绍的热对流,则具有降低平均温度的效果。 下面就通过具体的计算来分别说明自然对流与强制对流的情况。 首先,自然对流的传热系数可以表述为公式(2)。 热流量=自然对流传热系数×物体表面积×(表面温度-流体温度) (2) 很多文献中都记载了计算传热系数的公式,可以把流体的特性值带入公式中进行计算,可以适用于所有流体。但每次计算的时候,都必须代入五个特性值。因此,公式(3)事先代入了空气的特性值,简化了公式。 自然对流传热系数 h=2 .51C(⊿T/L)0.25(W/m2K) (3) 2.51是代入空气的特性值后求得的系数。如果是向水中散热,2.51需要换成水的特性值。 公式(3)出现了C、L、⊿T三个参数。C和L从表1中选择。例如,发热板竖立和横躺时,周围空气的流动各不相同。对流传热系数也会随之改变,系数C 就负责吸收这一差异。 代表长度L与C是成对定义的。计算代表长度的公式因物体形状而异,因此,在计算的时候,需要从表1中选择相似的形状。

需要注意的是,表示大小的L位于分母。这就表示物体越小,对流传热系数越大。 ⊿T是指公式(2)中的(表面温度-流体温度)。温差变大后,传热系数也会变大。物体与空气之间的温差越大,紧邻物体那部分空气的升温越大。因此,风速加快后,传热系数也会变大。 公式(3)叫做“半理论半实验公式”。第二篇中介绍的热传导公式能够通过求解微分方程的方式求出,但自然对流与气流有关,没有完全适用的理论公式。能建立理论公式的,只有产生的气流较简单的平板垂直放置的情况。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理论上的温度边界线的厚度可以计算出来。 但是,如果发热板水平放置,气流就会变得复杂,计算的难度也会增加。这种情况下,就要根据原始的理论公式,通过实验求出系数。也就是说,在公式(3)中,理论计算得出的数值0.25可以直接套用,C的值则要通过实验求出。 自然对流传热系数无法大幅改变

传热系数

4.4 冷凝与沸腾传热 蒸汽与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有两种不同的冷凝形式。如图4-28所示。如果冷凝液体能够润湿壁面,冷凝下来的液体将在壁面上铺展成膜,这种冷凝形式称为膜状冷凝;当冷凝的液体不能很好地润湿壁面时,则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蒸汽将在壁面上冷凝成许多小液滴,这种冷凝形式称为珠状冷凝。珠状冷凝时,由于大部分壁面裸露在蒸汽中,蒸汽可以直接在冷壁面上凝结,没有液膜引起的附加热阻,因此珠状冷凝的传热系数比膜状冷凝高几倍到几十倍。从强化传热的角度看,珠状冷凝比膜状冷凝具有明显的优势。有时在工业冷凝器中采用冷凝表面处理或加入促进剂的方法以产生珠状冷凝,但是暴露在蒸汽中的壁面经过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又变成了可润湿的表面,故很难持久地保持珠状冷凝的工作条件。因此,工业冷凝器的设计都是按膜状冷凝考虑。 一、纯蒸汽在竖壁上进行层流膜状冷凝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竖壁上膜状冷凝机理最早由努塞尔在1916年提出。在努塞尔的分析中,作了如下简化和假设:纯蒸汽冷凝所形成的液膜很薄,在重力的作用下呈层流稳定流动;通过液膜的热量传递以热传导方式进行,液膜内的温度呈线性分布;蒸汽静止,汽液界面上无剪切运动;液膜和蒸汽的物性为常数,壁面温度恒定,液膜表面温度是饱和蒸汽温度;忽略液膜的过冷度,冷凝液体的焓等于饱和液体的焓值。 如图4-29所示,沿冷凝液流动方向任意位置x处,竖壁宽度为b,液膜厚度为d,液膜导热系数为l,按傅立叶定律,满足 (4-88a) ,即 在液膜中取微元体,由微元体所受重力、浮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并考虑到冷凝液体的密度远大于蒸汽的密度,可得到液膜流动的平均速度为[4] (4-88b) 其中m、r为液膜的密度和粘度。 在x处,冷凝液膜的厚度为d,则通过流通截面S=db的质量流率为 (4-88c)当冷凝液体由x处流至x+dx处时,由于液膜增厚而引起的质量流率增量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