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非正式融资:一个需要重新认识的问题

非正式融资:一个需要重新认识的问题

非正式融资:一个需要重新认识的问题
非正式融资:一个需要重新认识的问题

一、中国非正式融资活动的现状与问题非正式融资活动,指的是处于监管当局视线之外的、非正式组织的民间金融活动。本文所讨论的非正式融资活动,则仅限于将社会剩余资金直接转移到企业家手中、用于从事生产性投资的投融资过程。非正式融资活动近年来十分发达。这种未得到监管部门认可的金融活动之所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资金需求。正因为非正式融资活动中有相当部分是专门为民营经济服务、填补资金供求市场空白的,这种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

(一)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和面临的融资困境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民营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2001年,中国大陆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已达2433万户,私营企业近203万户,民私营企业共创产值19637亿元,占当年GDP比重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744亿元,占全年消费品零售额的47%,安排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42万人,占当年下岗职工就业比重的63%。从业人员共计7474万人,占全部城镇就业人员总数的31%强。这组数字表明,民营经济早已摆脱了“补充”地位,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尽管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得十分迅速,然而一直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难问题却始终未能得到解决。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下来的思维惯性和正式金融体系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资金市场,都未能为民营企业留出足够的融资空间。据典型调查,约有80%的企业认为融资难是它们面临的主要发展障碍,90%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是完全靠自筹来解决创业资金的。在民营企业的融资构成(上市公司除外)中,自有资金约占65%;民间借贷及商业信用占25%左右;向银行贷款仅占10%,在正式资本市场融资则几乎为零。

(二)非正式融资活动的主要方式基于民营中小企业很难通过正常途径满足资金需求的现实,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非正式金融活动始终十分活跃,成为民营企业解决创业和企业运作资金的重要渠道。尽管监管部门一再严格限制各种形式的民间融资活动,对民间“乱集资”活动严加取缔,但民间金融活动的客观存在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归纳起来,民间融资活动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民间借贷。尽管金融监管部门控制严格,但民间借贷市场不仅一直没有停止活动反而十分活跃,成为非正式融资活动的主要方式。由于民间借贷基本保证了高出银行贷款利率1倍以上的利率水平,许多城乡居民都将手中的资金投入到这一市场上,从而保障了民间金融活动的资金来源。二是拖欠货款。大企业拖欠小企业货款、下游企业拖欠上游企业货款、企业之间相互拖欠,有的企业甚至全部依靠拖欠货款来周转资金。三是私募股本。即在企业设立时,采用在职工中私下募集股份的方式筹集部分资金。四是通过典当行抵押获得资金。五是企业互保加债转股。即被担保方将企业股权作为反担保品抵押给担保方,一旦被担保方无力还债需要担保企业代偿时,担保方对被担保企业的债权即转为股权。随着民间融资活动的发展,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地下(或半地下)钱庄和中介人,成为民间金融市场的中坚力量。

(三)非正式融资活动的问题由于缺乏规范,非正式融资必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第一,融资成本过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本来经营体质就比较脆弱,而非正式融资的利率高出正式融资体制1倍以上,由此进一步加大了经营风险。由于担保体系的不健全,担保方面费用同样很高。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来看,无论是直接上市还是在经过复杂的运作之后通过买壳或者借壳上市,上市的成本都极为昂贵,致使中小企业无法问津。第二,形成不规范、高风险的投资市场。在短期资金市场,由于投资风险过大,民间借贷大多是靠血缘或地缘关系维系的,交易双方若无亲友、雇佣、业务往来等关系多难以成交。在资本市场,由于非上市公司的股份难以流通,于是出现大量私下交易,造成“黄牛党”盛行。西安、成都、海南、济南、上海等地均曾兴起过股票私下交易的热潮。某省仅50个从证券交易中心摘牌的企业股权托管收入1年就可达3000万,折合年交易量5亿—6亿股。这种私下交易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股权流通的客观需要,但也产生了大量的“原始股骗局”,一些公司联手做庄,使众多投资者被深深套牢。第三,影响企业的信用。依靠拖欠货款来周

转资金的融资方式不仅会使社会债务链问题更加严重,而且也导致了竞争环境和信用状况的恶化。有企业反映,货款拖欠短的几个月,长的可达1年以上。据有关分析,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帐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5%以上。第四,部分地下钱庄、典当行被不法分子利用,发放高利贷牟取暴利。出现了不少月息高达30%以上,少量贷款“蚂蚁滚成大象”,将贷款人敲骨吸髓、倾家荡产的事例,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二、需要重新认识非正式融资活动

(一)非法集资活动何以禁而不止根据国务院1998年《整顿乱集资乱批设金融机构和乱办金融业务实施方案》的定义,所谓乱集资是指任何未经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集资活动,包括擅自以还本付息或支付股息、红利方式筹资、以发起设立股份公司为名变相筹集股份等等。按此定义,上述各种民间融资活动大多可以被列入非法集资活动的范围,也多次遭到有关部门的禁止。但是这种禁止工作并未收到政府期望的效果,查禁的风声一过,民间融资活动仍十分盛行。民间“非法集资”活动的禁而不止,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金融体系缺陷造成的。首先,有需求就会产生供给,由于现有融资渠道不足以为众多的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因此民间融资活动具有相当的合理成分。加上民营企业对于发展地方经济又至关重要,因此地方政府对大量“非法集资”活动必然会采取非常宽容甚至庇护的态度,使得中央监管部门难以实施查禁工作。时至今日,连中央监管部门也不得不对规模庞大的非正式融资市场采取默许的态度。其次,以是否获得“政府批准”来鉴别“合法集资”和“非法集资”这一标准本身就不够科学。政府有多级,应由哪一级政府承担审批的职能和责任?如果集中到中央政府,面对大量民间的投融资需求显然力有不逮;如果分散至各级地方政府,在地方利益的作用下这种审批不仅会流于形式,还可能增加大量设租机会。从“乱集资”的不良后果来看,主要是因集资者无法归还本息而产生了极坏的社会影响,破坏了金融局势的稳定。例如某市的非法集资案中,市政府为清退集资企业的债务被迫向中央政府举债10亿元。但是如果仔细考察一些典型的乱集资案就会发现,如果没有政府官员利用权力和政府信用为集资者提供保护,非法集资活动本不会产生令人吃惊的集资数额和巨大的社会影响。温州等地区的实践证明,真正由民间主体从事的融资活动因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和较高的投资效率,反而有利于金融的稳定。

(二)非正式融资活动并非中国所独有我们的考察表明,凡是存在严重金融压制的国家(或地区),由于正式金融体系难以满足经济活动的要求,都会出现大量的非正式金融活动甚至非正式金融组织。例如台湾民间借贷占全部金融活动的比重曾长期保持在20%以上,占间接融资的比重则高达35%以上。日本的民间借贷也十分常见,借贷机构为解决资信度低、缺少抵押品的企业和个人的融资困难,还设计了非常便捷的服务方式。即便在一些欧洲的发达国家,非正式金融活动也普遍存在,有的国家的政府甚至鼓励投资者在非正式市场进行投资活动(如在投资者购买未上市公司股票时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另一方面,如果说非正式金融活动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风险,那么正式金融活动所产生的金融风险实际上更为严重。四大国有银行在剥离了1.4万亿不良资产(其中大多已无法收回)之后,账面上仍拥有3万余亿的不良资产,两者合计总额达到4.6万亿之多。这些金融风险之所以没有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只不过是因为国家信誉给予了支持。

(三)结论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现实中大量存在的“非法集资”活动是现有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狭小、缺少层次和行政垄断的必然结果。由于金融市场既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投资欲望,也不能满足融资者的资本需求,资金的供求双方只能自己创造市场,在法律和制度的规范之外从事投融资活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均GDP不足900美元、有着9亿农村人口、4亿农村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大量地方性中小企业仍然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正式金融体系未能有效地解决这类企业的融资问题之前,非正式

金融在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仍将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之应有一个合理的评价。利弊权衡之下,保留一定程度的非正式金融可能是有益的,因为这类活动的存在可以改善资金分配状况,汇聚社会的闲散资金用于经济活动。台湾经验证明,在政府对民间借贷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下,民间借贷反而可以提高资金分配效率并增加整个社会的可使用资金。国外经验表明,只有当正式金融体系发展到相当程度、金融压制被充分解除之后,非正式金融活动才会缩小到无足轻重的程度。因此,当前需要做的,一是积极发展正式金融体系,拓展金融服务的领域和范围;二是对非正式金融活动进行解析,保留其合理成分,抑制和打击不合理成分。惟此,才有可能使非正式金融活动既能在一定时期内发挥积极作用,又不至于影响金融大局并逐渐走向萎缩。

三、有关政策建议实践表明,对“乱集资”一律加以禁止是不可行的,真正应该加以严格禁止和查处的,一是不法分子进行的金融诈骗活动,二是政府官员参与企业集资。对于民间主体进行的融资活动,与其简单地禁止,还不如对其进行分类分层管理:将部分条件较好的机构纳入正式金融体系加以规范,严格监管其信用度、风险控制能力和还债能力;对于还不宜纳入正式金融体系的,只要不涉及违法活动,则允许其适度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修订有关法律法规,缩小非法融资的范围,严格界定违法融资活动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过去制定的法规中有关非法“乱集资”的定义已经过时,不仅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结构变动的需要,在管理操作上也难以实施,需要加以修正。修正的重点是:第一,对非法融资活动给出准确定义,明确禁止从事融资活动的内容和范围。例如,无真实借贷背景、以诈取他人钱财为目的、收取超出法律规定范围的高利息、对抵押品提出不当要求等借贷活动均应为法律所禁止。第二,明确规定政府官员不得凭借行政权力或地位为借贷活动提供有形或无形的担保。第三,明确对非法融资活动的处罚标准和办法。

(二)改“堵”为“疏”,吸收民间资本,将部分资质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城乡信用社改造为民营银行这里所说的民营银行,指的是由私人资本出资、控股、经营的银行。这类银行的雏形已经出现,典型代表是沿海发达地区一些由私人资本控制的城市信用社,如浙江台州的银座和泰隆城市信用社。尽管这两家信用社的经营效率并不算高,人均存款、贷款尚低于工行、中行。但由于其特殊的经营模式(大量客户经理利用本身的人际关系和亲和力随时掌握客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诚信度)符合个私经济分散、跨越行业多、经营变化快等经营特点,较容易克服信息不对称导致高昂交易成本和风险的问题,客户从申请贷款到资金入户,快的几分钟就可以实现,同时信贷资产质量优良,不良贷款比率小于3%。现实证明,选择部分条件较好的信用社用民间资本进行改造是具有可行性的,这种改造也有助于将部分地下、半地下的私人钱庄纳入监管范围。但是,发展中小民营银行也要高度注意防范金融风险。2001年下半年银座、泰隆两家信用社发生的挤兑风潮表明,尽管这些小银行的资产质量非常优良,但由于其规模过小、抗风险能力过低,一旦出现挤兑就会使优势在顷刻间化为乌有,还得要靠政府出面帮助解救。长此以往,如果形成中小民营银行也不能倒闭的思维定式,一出问题就由政府出面买单,民营银行非但不能减少政府干预,还会滋生官商勾结的不良环境。为此,要建立有效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同时建立一套保护存款人利益的机制,让符合条件的银行进来,经营不善的倒闭或者被兼并,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充分竞争。另一方面,民营中小商业银行尽管具有很强的产权约束,但是由于银行业所具有的杠杆特点,民营银行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经营风险,需要有关部门建立起一整套监管措施。例如制定严格的出资人和高层经营管理人员资信标准,设立档案并定期审查,防止资信不良、有劣迹和黑社会背景的人员进入银行业;严格审查和禁止股东的过多分红和抽逃资本金情况,防止因银行股东的利益冲动而引致银行短期行为;设置资本金分类标准,限制地方性银行的业务范围和活动地域范围等等。

(三)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小额资本市场我国现有资本市场由于缺少层次,只能为大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中小企业根本无法进入。从国外情况看,许多国家都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通过建立小额资本市场为之打开了进入资本市场的通道。例如美国的OTCBB和粉红单市场都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一种半公开股票市场。在这个市场中,证监会许可4种情况可以免除股票交易登记:一是向本州居民出售,要求9个月内不能转卖外州人;二是向有经验的投资人出售,但不得转卖给第三者;三是卖给专业投资人,但不得大于500万美元,发行15日内要证监会报备;四是小额发行,1年内累计小于100万美元,发行15日内报备。英国除了开辟中小企业股票市场AIM(正式市场,主要面向快速成长的创业公司)、未上市股票店头交易OFEX(私人公司,为不受管制的非正式市场)外,还对投资人提供政策优惠——购买AIM或OFEX股票,或购买创投公司股票、再由创投公司购买AIM挂牌或未上市公司股票者,可享受投资抵减股利免税、资本利得缓征税等优惠。台湾公开发行的股份公司现有1600家,其中较大的400家在证交所上市,较小的100家在柜台交易中心上柜,尚有1000余家由地下盘商进行交易。根据国外经验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建议在中国试办小额资本市场。这一市场应有别于二板市场和证监会不久前试办的场外股票转让市场,是专门为中小企业获取和转让权益性资本提供服务的。该市场是全国性还是区域性的、是由证交所管理还是自成系统、是集中交易还是分散交易、是有形市场还是无形市场等都可以进一步探讨。此外,对于现有产权、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也应尽早规范并适度放松对交易方式的管制。

金融体系比较与演变

金融体系:比较与演变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瞿强 1. 问题的提出: 金融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内部的金融工具、中介和市场,也包括外部与企业部门的联系和政府的监管。20世纪70年代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均经历着急剧的变革,因而比较不同的金融体系、研究其变化规律与趋势,对于政策部门和学术研究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如果试图对金融体系的演变进行统一的分析研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金融体系?有没有统一的金融体系?世界各国存在着多种金融体制,典型的有欧洲大陆以及日本的以银行为主的体制,和美国、英国以资本市场为主的体制。这一现象引起了大量有趣的问题:为什么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金融制度?这是历史的偶然,还是人为政策与监管的产物?金融体系与经济表现是否有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金融体制是否存在趋同的现象?向什么方向趋同?推动金融体系变化的基础力量是什么? 金融产业由于其特殊性1,因此各国均受到政府管制的影响,其发展格局较多地具有人为因素2;因此,理论研究尤其具有指导意义。中国金融体制从静态观点看,银行占绝对优势,靠近德日模式,就动态观点看,资本市场发展迅速,正在朝美国模式发展。对于这种正在摸索、转型的金融体制来说,比较不同的金融体制,有助于我们理解同一个金融体制内部,市场与金融中介的作用,从而有助于我们分析、理解金融体系发展与变化趋。中国目前的金融体制正处在形成初期,与具体的金融技术层面的风险相比,金融体制设计偏差所造成的风险更为重要,通常,研究这个问题需要对各国金融体制的现状与历史有透彻的了解,本文不揣冒昧,进行初步尝试。 本文第一部分首先概述金融体系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二部分,根据功能主义金融观点,构建一个分析比较不同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第三部分,在分析不同金融体系起源的基础上,从技术革命、放松管制和金融全球化等方面考察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同金融体系发展的基本趋势。 2. 金融体制的分类:不同金融体制概述 人类自有记录的历史以来就从事金融交易。大约在5000年前,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就有农业信用的记录。公元前1800年的汉谟拉比法典(Hammurabi’s code)有很多章节涉及到对信用的管制。银行机构出现在公元12世纪意大利城邦国家热内亚,并在此后 1经营的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所有金融资产实际上最终都可以归结为货币,即现实购买力,而货币在现代经济中是中央银行-存款货币银行体系提供的;同时,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结构具有高杠杆率、高风险特征;金融机构之间风险容易相互传递。 2Allen and Gale(1999)认为金融体制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政策管制的影响,而政策主要是对金融危机的反应;Rajan and Zingales(2000)从宏观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政治因素在各国金融体制形成中的作用。此外,很多学者在研究金融体系的形成时,用了“设计”这样一个主观色彩较强的词。

房地产金融制度国际比较与借鉴

房地产金融制度国际比较与借鉴 一、主要房地产金融制度比较 1.房地产金融机构设置 (1)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这种金融机构是与商业性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相对应的,下面以美国为例来具体说明。在美国的房地产金融体系中,私人和民间机构占主体地位,而多种政府机构也发挥了重要的调节、扶持作用。商业银行与储蓄信贷协会、互助储蓄银行、抵押联营机构等多种私人金融机构构成了发放抵押信贷的主体。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商业银行开展住宅金融业务最发达的国家。据统计,美国大约有1500家商业银行机构,这些银行机构大多是通过抵押的方式发放住房贷款,并且这种贷款在各家商业银行的抵押贷款业务中都占有相当的份额。从美国各金融机构在住房抵押贷款的业务份额来看,商业银行的市场占有率基本上处于上升的趋势,而政府通过其所属或资助的机构如联邦国民抵押协会、政府国民抵押协会、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等直接参与和调控抵押信贷二级市场的运行。此外,联邦住房管理局和退伍军人管理局等政府机构通过对抵押信贷提供担保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互助合作专业房地产金融机构:这种金融机构是互助储蓄式的房地产金融制度下的一种组织形式。以较典型的德国为例,德国的房地产金融体系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国营、私营、合作银行并存的多渠道融资体系。参与房地产金融业务的有住房储蓄机构(住房储蓄银行)、抵押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其中主要的有住房储蓄银行、抵押银行和建房互助储金信贷社,它们占全国房地产金融业务的60%以上。建房互助储蓄信贷社在政府奖励基金的帮助下,依靠契约储蓄,融通了大量的资金,并在住宅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3)政府公营的专业政策性房地产金融机构:这种房地产金融机构是强制性储蓄的房地产金融制度下的一种典型机构,以新加坡最为典型。中央公积金局是新加坡最主要的房地产融资机构。新加坡居民购房住房资金主要来自中央公积金,目前70%的人住在政府建造的组屋里。其次是邮政储蓄银行,它负责两项业务:一是面向中上层收人者发放贷款购买高级住房,另一项是对公务员和法定机构雇员发放住房贷款。开展房地产金融业务的除建屋发展局、中央公积金局、邮政储蓄银行外,还有其他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开发银行、契约基金等机构。

高级经济师考试复习资料-金融体系的功能

高级经济师考试复习资料:金融体系的功能 导语:参加考试并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由人事部统一发放合格证书。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高级经济师考试复习资料:金融体系的功能,供学习参考! 金融体系的功能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金融学教授罗伯特·默顿认为,金融体系具有以下六大基本功能: ①清算和支付功能,即金融体系提供了便利商品、劳务和资产交易的清算支付手段; ②融通资金和股权细化功能,即金融体系通过提供各种机制,汇聚资金并导向大规模的无法分割的投资项目; ③为在时空上实现经济资源转移提供渠道,即金融体系提供了促使经济资源跨时间、地域和产业转移的方法和机制; ④风险管理功能,即金融体系提供了应付不测和控制风险的手段及途径; ⑤信息提供功能,即金融体系通过提供价格信号,帮助协调不同经济部门的非集中化决策; ⑥解决激励问题,即金融体系解决了在金融交易双方拥有不对称信息及委托代理行为中的激励问题。 1.金融体系的清算和支付功能 在经济货币化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有效的、适应性强的交易和支付系统乃基本需要。可靠的交易和支付系统应是金融系统的基础设施,缺乏这一系统,高昂的交易成本必然与经济低效率相伴。一个有效的支付系统对于社会交易是一种必要的条件。交换系统的发达,可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可以促进社会专业化的发展,这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所以说,现代支付系统与现代经济增长是相伴而生的。 2.金融体系的融资功能 金融体系的融通资金功能包含两层含义。—、动员储蓄和提供流动性手段。金融市场和银行中介可以有效地动员全社会的储蓄资源或改进金融资源的配置。这就使初始投入的有效技术得以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在促进更有效地利用投资机会的同时,金融中介也可以向社会储蓄者提供相对高的回报。金融中介动员储蓄的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一是它可以分散个别投资项目的风险;二是可以为投资者提供相对较高的回报(相对于耐用消费品等实物资产)。金融系统动员储蓄可以为分散的社会资源提供一种聚集功能,从而发挥资源的规模效应。金融系统提供的流动性服务,有效地解决了长期投资的资本来源问题,为长期项目投资和企业股权融资提供了可能,同时为技术进步和风险投资创造出资金供给的渠道。 3.金融体系的股权细化功能 将无法分割的大型投资项目划分为小额股份,以便中小投资者能够参与这些大型项目进行的投资。通过股权细化功能,金融体系实现了对经理的监视和对公司的控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司组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就是股权高度分散化和公司经营职业化。这样的组织安排最大的困难在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使投资者难以对资本运用进行有效的监督。金融系统的功能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机制,就是通过外部放款人的作用对公司进行严格的监督,从而使内部投资人的利益得以保护。 4.金融体系资源配置功能 为投资筹集充足的资源是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但投资效率即资源的配置效率对增长同样重要。对投资的配置有其自身的困难,即生产率风险,项目回报的信息不完全,对经营者实际能力的不可知等。这些内在的困难要求建立一个金融中介机构。在现代不确定的社会,单个的投资者是很难对公司、对经理、对市场条件进行评估的。金融系统的优势在于为投资者提供中介服务,并且提供一种与投资者共担风险的机制,使社会资本的投资配置更有效率。

中美金融监管体制比较

摘要:本文从金融监管主体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中美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并将两者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在借鉴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基础上。中国应建立适合国情的金融监管体制。 关键词:金融监管;体制;比较 一、金融监管体制概述 金融监管体制是指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对金融活动施加影响的一整套机制和组织结构的总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基本要素:首先是体制参与者,即由谁监管和对谁监管,核心是金融监管机关的设置、职责职权的依法定位;其次是如何监管,即为实现金融监管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方式、方法和手段,体制的各种参与者按照一定方式有规律地相互作用,以完成特定的目的。可见,对金融监管体制的研究涉及到对金融监管机关组织构成、职权的分析、金融监管机关对金融机构作用机制的分析等。 根据监管主体的多少,金融监管体制可分为一元化监管体制与多元化监管体制。前者是独家监管型,即只有一家执行金融监管的机关,实行高度集中的单一型监管体制。后者是多家监管型,即执行金融监管的机关为两家或两家以上共同分工负责进行金融监管。实行这种体制的国家根据监管权限在中央与地方的划分的不同,又可分为一线多元监管体制和双线多元监管体制。实行一线多元体制的国家或地区,金融健全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央一级又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关负责监管。这种体制实际上是以财政部和中央银行为主题开展工作。实行双线多元体制的国家主要是联邦制国家,以美国和加拿大为典型代表。其基本框架如下: 二、美国金融监管体制 在世界各国金融监管体制中,美国的监管体制被公认为是最健全、最完备、最具代表性的,1999年11月4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1999年金融服务法》(FinancialService8Actofl999),废除了1933年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彻底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的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局面,开辟了金融服务产业的新纪元,美国金融监管也最终形成了现行的双线多元监管模式。这种新的监管体系顺应了金融服务业混合经营、金融集团的发展趋势,在制度上实现了金融监管的创新。由于美国处于世界头号金融强国的地位,因此。对美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考察研究,将在构思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具体策略等方面提供诸多启示。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比较复杂,联邦和各州都有权对银行发照注册并进行监督,即实行双轨银行制度。在联邦一级,有财政部通货监理局、联邦储备系统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三大银行监管机关。在州一级,各州都有各自的金融法规和银行监管机构。现分述如下: (一)通货监理局 通货监理局是美国资格最老的金融监管机构,它是根据(国民银行法)于1863年建立的。只有向该局注册的银行才能称为国民银行。通货监理局在技术上受财政部指挥。不过实际上它的活动与财政部没有正式联系_保持着相当大的独立性。通货监理局的主要职责是审查国民银行的注册和分支行的设置,审核银行的合并,收集国民银行业务的统计数据,并进行与国民银行体系有关的各项经济调研工作;制订相应的管理条例和法规,并组织贯彻执行;检查国民银行的资本营运、贷款结构和数量、存款安全程度和贷款利率水平等经营情况,对经营管理混乱或违反金融法规要求的,有权命令其停业,进行清理整顿,有权撤换国民银行的正副行长和高级负责人员。通货监理局每年需向国会报告工作情况。 (二)联邦储备系统 联邦储备系统是根据1913年(联邦储备法)成立的,该系统有以下3个机构: 1、联邦储备委员会 联邦储各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制定金融政策,此外还要规定金融规章、制度,监督管理下属的联邦储备银行和会员银行的业务。监督货币的投入与回笼:执行有关管制银行控股公司活动的法令,并作为联邦政府的代理人。

中国近代两种金融制度的比较_杜恂诚

中国近代两种金融制度的比较杜恂诚 中国近代经历过自由市场型和垄断型两种金融制度模式。二者的基本功能特征很不相同,表 现在政府作用的大小、有无中央银行制度等多方面。自由市场型金融制度推进速度慢,而其市场 定位精细,金融业的首创性强;垄断型金融制度的推进速度快、力度大,但其“变革”仅具形式 意义。在自由市场制度下,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是“平行”的;而在垄断制度下,经济仰赖金融, 而金融则操诸政府之手,金融市场不再具有自发的创造性。 关键词 金融制度 自由市场 政府垄断 作者杜恂诚,1947年生,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以及钱庄纳入进出口商品流通的融资渠道,中国近代金融逐渐成形,并形成制度,即自由市场型的制度及政府垄断型的制度。这两种制度表现了迥然不同的制度特性和功能特性。本文拟对这两种制度做一初步的比较。 第一种制度:自由市场型 1927年以前,中国的金融制度属于自由市场型。这种制度具有六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政府所起的作用很小。在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之前,中国金融是外国银行和钱庄“两强称雄”的格局,外国银行占有主导地位。对于这两种金融组织,清政府基本上处于一种无所作为的局外人地位,它不仅影响不了外国银行,反而因其向外国银行借款、通过外国银行对外赔款等而受外国银行影响颇多。 不可否认,清政府对本国新式银行的产生是起过一点作用的,具体表现为设立中国通商银行、户部银行和交通银行。 清政府为设立中国第一家本国银行———中国通商银行,颇费了一番功夫来进行酝酿、讨论,最后盛宣怀的意见被清廷采纳。盛宣怀认为,“因铁厂不能不办铁路,又因铁路不能不办银行”, 而“铁路之利远而薄,银行之利近而厚,华商必欲银行铁路并举,方有把握” ①。他还认为,设立本国银行可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②。这个宗旨基本上是出于“利权”及铁路经营方面的考虑,当时的清政府还根本没有考虑到,或者说还根本没有能力去考虑改变整个金融 ?871?①②盛宣怀:《请设银行片》,1896年10月,《皇朝经世文新编》第2卷。 《愚斋存稿》第25卷,第15、5页。

金融体系与金融理论的发展历程

金融体系与金融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金融体系的发展 (一)金融体系概述 如果从功能视角来考察金融体系,经济学家们一般认为金融首要,也是最基本的功能是在不确定性的条件(或前提)下,(以资金为媒介)实现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资源在亏损主体与盈余主体之间跨期或跨区域配置的优化,或者说实现经济运行中“高效率的储蓄—投资转化”(Merton和Bodie,1995;Tharkor,1996;Allen和Gale,2000)。显然,金融体系这一功能的实现有赖于一些独特的金融部门、金融组织与金融制度(比如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组织以及金融法规等等)来实现,而这种金融部门、金融组织与金融制度的复合体也就构成了一国金融体系。 现代经济中,金融体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作为引导资金流动的基本架构,金融体系一般认为是由资金流动的工具(金融资产)、市场参与者(中介机构)和交易方式(市场)的一个关于融资模式的复合体;广义上,考虑到由于金融活动的外部性决定的准公共产品的性质,经济学家们往往把政府金融管制、法律环境等都视做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 如果对现代金融体系做一个简单描述,我们一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相互依存的组成部分: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与金融监管体系——(1)金融机构体系。除中央银行这一特殊机构以外,其他机

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以及信用社等在内的存款型机构,包括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以及养老基金等在内的契约型机构以及包括金融公司、投资银行、互助基金等在内的投资型机构;(2)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市场体系主要由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两个构成;(3)金融监管体系。主要由中央银行、财政部以及其他证券、保险监管部门等机构以及有关金融法规等构成。 由于金融最基本的功能涉及通过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所以观察金融体系较为直观的一个方法就是比较不同国家的储蓄和金融资产结构。德国和美国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类型。在美国,银行资产对GDP的比重为53%,只有德国的三分之一;相反,美国的股票市值对GDP的比重为82%,大约比德国高三倍。因此,美国英国的金融体制常常被称为“市场主导型”,而德国、法国、日本则被称为是“银行主导型”。 (二)金融(体系)的历史演变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金融,或者说金融体系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其发展也表现出较为鲜明的阶段性。但问题是,虽然当前各国学者都基本接受了戈德思密斯(1969)关于金融发展等同于“金融结构的演变”的思想,在金融(体系)发展的“阶段性构成”问题上,不同的学者却依然存在不同的理解。这里,我们准备以Rybcznski 关于金融体系历史演变的分析为基础,结合技术、信息以及产权制度等环境变迁,对金融体系演变过程中的阶段性变迁作一说明。 1.第一阶段:银行主导阶段 Rybcznski认为金融体系发展的第一阶段是银行主导型阶段,大致

保险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保险在金融体系中的地 位和作用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保险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的一生不断在干的两件事情,就是挣钱和花钱。如果他过的是“入不敷出”的生活,就谈不上什么理财、投资之类的了。所以,金融业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收入大于支出,才有财可理。 银行是金融业的主体。把钱存在银行最大的好处就是安全。在银行不是被信任的时候,很多人把钱放在家里,放在家里的钱容易丢失。现在还有很多人,不愿意把钱放在银行,是因为那些钱的来路不明,放在银行容易被别人发现,对于他们来说,存在银行不如自己藏起来安全。 存在银行还能获得利息。但事实上,这些利息只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银行的定期存款最多存五年,时间太长了,银行会面临一些无法预计的风险。所以,如果做一个短期的规划,把钱放在银行是最合理的。 虽然相对来说,把钱放在银行丢失的几率会小很多,但还是有一些事情的发生,会使得这些钱被花掉。这些事情就是风险,比如意外、疾病等等。 换句话说,一个人有了一定的存款,还能持续固定的赚钱,除去生活中一些必须的花费以外,他还会有一些盈余。但这些钱并不是百分之百都是他自己的。因为如果他生病住院,需要花很多的钱,那么他存在银行的钱可能会一次性全部被花掉。所以,如果一个人如果不希望风险改变他自己的生活,就需要进行风险控制。

其实,在风险来临之前储备足够的金钱,也算是风险控制。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当然,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避免风险的发生。如果风险是可以避免的,就不会有人研究风险控制了。而且,一个人再小心,也不能影响别人,比如自己过马路守规矩,不能避免别人不守规矩撞人,自己吃东西很注意,不能避免别人不卖给你不健康的食品。所以,大部分的风险都是在自己不自知的时候发生的。这样来看,进行风险控制就是必须的了。 风险控制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转嫁风险。转嫁风险的最好的手段就是购买保险,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保障,在风险发生的时候,能够及时提供足够的金钱渡过难关,就是要“雪中送炭”。 一个人能持续挣到钱,也能持续存下钱,而且拿出了一部分钱在保险公司,保障风险发生时自己的钱不受损失。在这样准备的基础上,他还会有钱盈余。剩下的这些钱就可以去投资了。当然,有的人在不做风险控制之前,就拿钱进行投资,不能算是错,只能说他选择在和风险博弈。如果赢了,皆大欢喜,如果输了,没有后悔药可以吃。 再来说一说证券。证券是投资渠道的一种。既然是投资,就面临着可能赚钱、也可能赔钱,想要获得更高的收益,就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于个人来说,证券是一种投资手段,对于社会来说,证券具有融资功能,合理安排资金走向。

中国华为公司内部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中国华为公司内部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面对市场竞争压力下华为公司应对策略 摘要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 2007年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115亿美元,并且是当年中国国内电子行业营利和纳税第一。截至到2008年底,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 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5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315位,与上年相

比上升三十六位。 中国华为公司作为我国移动通信领头大军的一员,已经开始实施和推广应用金融集中管理,以提升金融风险管理及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这种形式有利于各大企业对企业的集中管理,尤其是此种管理金融的形式可以紧跟时代的步伐和世界科技的浪潮,减少内控的风险性。在我国加强对金融风险管理的今天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今年随着2014年2月华为公司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新闻发布会上,华为公司再一次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全世界人民前,华为公司的金融风险管理模式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是走在前列的。 本文以中国华为公司金融风险管理的内部研究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中国华为公司的各种金融风险管理现状以及一些问题,就目前的管理形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最终提出本人对华为公司金融风险管理的一些合理性建议。 本文主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分析金融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做一个简单的阐述同时介绍本文研究的相关背景以及文献综述,为下文的写作提供相关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华为公司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主要

各国金融体制的比较

各国金融体制的比较 金融制度是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立的金融体系结构,以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各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职责分工和相互联系。金融制度是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已演化成复杂而又脉络清晰的系统。所谓的金融制度是指银行系统及其相应的制度规定。构成西方国家金融制度主体的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新中国金融体制发展自建国前至今已经有60个年头了(1948年12月1日,在合并解放区的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并发行人民币,标志了新中国金融体制的诞生)。我国的金融体制在这60年里,经历了由计划体制向市场化体制的转变。发展到现在,中国金融业已经具备了一些自身的特点。 一、金融体制的划分 金融体制的两种类型:一是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金融体制,二是以法德日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制。 金融体制的内容:金融体制包括金融调控体系、金融企业体系(组织体系)、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环境体系五个方面 金融体制的构成要素有:发展战略;组织形式;框架结构;业务分工;监督管理;构造方式;运行机制;运转环境。 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金融体制的比较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制在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商业银行的产权与经营机制、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其原因在于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金融发展的历史悠久程度、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都不同。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改革,逐步优化本国的金融体制。 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宏观调控手段不同 中央银行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和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虽然目前各国的中央银行体制具有共性,如中央银行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均处于核心地位,垄断货币发行权,具有“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的功能,已成为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中央银行体制在独立性和宏观调控手段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制度产生较早,而且基本上都是在商业银行基础上经过长期演变自然形成的。所以,目前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体制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非常健全、完善,独立性比较高,可以以稳定币值为货币政策目标,独立地、不受外界干扰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发展中国家的中央银行基本上都隶属于中央政府,直接对政府负责,其官员也往往由政府任命,独立性比较低,其货币政策更多的是以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为目标,而牺牲币值的稳定。这影响了中央银行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能力、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效率。 我国的中央银行独立性不高,主要表现在其长期以来受制于财政、地方政府及政府各部门主要官员的任职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人事渗透过多,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方面还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在抵御不合理的融资要求方面还缺少法律保障等印度的中央银行是印度储备银行,强而有力的行政干预是其重要特征,其长远货币金融政策战略目标必须与政府的长期经济战略目标完全一致,这使其独立性大打折扣。 2. 商业银行的产权及业务经营体制不同

金融学 第一章 金融体系 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金融体系概述 一、选择题 1、直接融资的优点是:。 A.投资者承担较小的投资风险 B.容易实现资金供求期限和数量的匹配C.有利于降低信息成本和合约成本 D.可以节约交易成本 2、直接融资的缺点包括等。 ①投资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时间和成本 ②投资者要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 ③不利于通过分散化来降低金融风险 ④融资的门槛比较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金融机构可通过来筹集资金。 ①发行存单②提供贷款③发行债券④发行股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以下阐述正确的是。 ①金融市场是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 ②金融市场是金融资产的供求关系、交易活动和组织管理等活动的总和 ③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金融体系功能的发挥 ④金融市场为有形市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金融创新包括等在内的创新。 ①金融工具②金融市场③金融制度④金融机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的金融创新对传统的金融市场和体制带来巨大冲击。 A.20世纪50年代 B.离岸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的建立 C.18世纪英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 D.20世纪70年代不断涌现 7、当代金融创新的直接导因是。 ①国际资本的加速流动

②世界范围的放松金融管制 ③国际债务危机的爆发和影响 ④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以下哪一选项不是金融创新所能产生的积极作用? A.金融创新扩大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扩大了金融服务业务领域 B.有利于发挥利率杠杆在调节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C.能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 D.有利于世界金融和经济的深化发展 9、金融市场创新不包括: A.市场种类的创新 B.市场组织形式的创新 C.市场制度的创新 D.汇率制度的创新 10、金融工具的创新具体包括: ①时间衍生②功能衍生③种类衍生④复合衍生 A.①②③④ B.以上都不是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以下对金融资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市场价值稳定 B.是一种无形资产 C.是一种未来收益的索取权 D.市场价值受市场供求状况影响 二、判断题 1、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资金的流动主要是通过金融体系来实现的。√ 2、直接融资的缺点是不利于节约交易成本。× 3、直接融资有利于降低信息成本和合约成本。× 4、间接融资的优点是有利于通过分散化来降低金融风险。√ 5、间接融资的优点是投资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时间和成本。× 6、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是提供资金的融通渠道。√ 7、金融制度是金融运行的行为规范和制度保障。√ 8、资金短缺单位与盈余单位直接建立融资关系被称之为间接融资。× 9、当代金融创新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离岸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的建立。√ 10、希克斯和尼汉斯提出了金融创新理论——规避创新假说。凯恩×

中美金融体系比较

美国金融体系及其弊端 美国金融体系形成是自然构造和人为构造相互交替、相互适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建国之时,尚无现代意义的银行机构,随着经济初步发展和战争需要,由美国国会财政管理官提议,经国会批准于1782年建立了第一家银行北美银行。它虽是一家在州政府注册的银行,但却与联邦政府有密切联系,联邦政府持有银行大部分股权,实际上是一个政府银行。这之后,在联邦政府的努力下,经国会批准,先后建立了美国第一银行,美国第二银行。这两个银行均是公私共有而以私人所有为主,公私共管而以公管为主,并带有某些中央银行性质的全国性银行,尽管它们在经营卡是成功的,作用是良好的,但仍在批准营业期满后停业。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重要原因是政府建立国家银行制度不适宜美国人崇尚自由竞争的精神,并且州政府对联邦政府特权日益扩大始终存有戒心。人为构造阶段暂时告一段落,随之开始了自然构成过程,即自由银行制度的实行。任何人只要有充足的资本,并按法律规定履行义务都可领取执照,开设银行,而不必逐个审议,从而掀起了建立新银行的浪潮。之后又实行国民银行制度,规定了银行最低资本额、法定准备金和贷款条件等限制,从而提高了银行安全性,有利于金融业的稳定。l913年,美国国会通过《联邦储备法》,1914年,美国中央银行—联邦储备体系正式建立。标志着美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形成。目前,美国大约有5万多家金融融机构,金融业创造的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1984年金融资产达70280亿美元,约为GNP的175.25%。 由于适应美国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环境,美国金融体系与其地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颇具独特之处,形成了美国金融体系的鲜明特征。 (1)“双线多头”的管理体系 所谓“双线”是指美国联邦和州级政府当局都有权分别接受银行注册登记

金融监管体制的国际比较(一)

金融监管体制的国际比较(一) 内容摘要:在对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大国的金融监管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对比发现,当今世界金融监管的主流模式已经是综合监管,各国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方面仍然保持着极其重要地位。中国在加入WTO后,为了应对加入WTO后来自金融强国的激烈竞争,本文就目前我国在金融监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利于发展和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若干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金融监管;监管模式;监管体制 一、欧美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比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与金融体系的变化相适应,世界金融监管体系也进行了相当程度的监管组织、制度和技术上的创新和改革。西方国家金融监管创新的主要标志,一方面是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废止了长期以来实行的金融分业监管的银行制度,代之以金融混业监管。另一方面欧洲则积极推进统一金融监管组织和制度的金融监管创新。金融监管体制的创新首先表现为金融监管主体法律地位和监管组织、制度的创新,世界监管制度趋同化、监管组织统一化的趋势,是世界金融监管创新的主流和方向。本文将以美国、欧洲和日本等西方国家为例来进一步说明各国监管体制的特征。 二、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制发展的总体趋势 纵观发达国家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过程,我们发现综合监管已经成为金融监管的主流模式。美、德、英和日已经采取了综合监管模式,只有法国仍采取分业监管模式。在综合监管模式中,美国是美联储的综合监管和其它监管机构的专业监管相结合,其它国家则为独立于央行的综合监管机构与央行合作进行监管,分业监管的法国正在考虑向综合监管转变。 发达国家金融监管模式的另一个特点是,监管当局与中央银行分离的趋势不明显。在实行综合监管体系的国家中,德、英、日等国的监管当局独立于央行。德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成立了独立于央行之外的银监局,但1999年以后,由于德意志联邦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权转移到欧洲央行,德国正在考虑将综合监管职能放回德意志联邦银行。英国和日本在最近两三年才陆续建立独立于央行的综合监管当局,日本实际上是将监管分别从大藏省和财经部的控制下分离出来,同时加强了央行的监管职能,增设了检查局。 三、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实行的是严格的分业监管模式。新成立的中国银监会负责监管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对保险业的监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则负责对证券业的监管。目前,中国金融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准人的管理和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以及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进行处理并采取化解风险的政策措施的制定。由于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一)金融监管缺乏独立性 金融监管体制是对金融监督管理活动进行规范的一整套组织制度,金融监管体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金融监管的效果。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无论是中央级监管,还是地方级监管,监管机构都受制于政府部门的指挥和管理,缺乏独立性,不能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二)金融监管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金融监管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授权,对金融机构的各种经营行为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规范,这是保证金融监管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法规程序实施,杜绝随意性,保证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基本要求。 (三)金融监管的分业监管不利于提升金融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混业经营已成为当代金融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与之相适应,综合监管体制亦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趋势。我国金融监管的分业监管原则规定,商业银行的资产只能发放贷款,不能从事证券

金融体系中的体系功能介绍

金融体系中的体系功能介绍 在现实中,世界各国具有不同的金融体系,很难应用一个相对统一的模式进行概括。从直观上看,发达国家金融制度之间一个较为显著的区别体现在不同的国家中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重要性上。这里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德国,几家大银行起支配作用,金融市场很不重要;另一个极端是美国,金融市场作用很大,而银行的集中程度很小。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是其他一些国家,例如日本、法国传统上是银行为主的体制,但是近年来金融市场发展很快,而且作用越来越大;加拿大与英国的金融市场比德国发达,但是银行部门的集中程度高于美国。从一般性意义上看,融体系是一个经济体中资金流动的基本框架,它是资金流动的工具(金融资产)、市场参与者(中介机构)和交易方式(市场)等各金融要素构成的的综合体,同时,由于金融活动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是为准公共产品,因此,政府的管制框架也是金融体系中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金融学教授罗伯特·默顿认为,金融体系具有以下六大基本功能: ①清算和支付功能,即金融体系提供了便利商品、劳务和资产交易的清算支付手段; ②融通资金和股权细化功能,即金融体系通过提供各种机制,汇聚资金并导向大规模的无法分割的投资项目; ③为在时空上实现经济资源转移提供渠道,即金融体系提供了促使经济资源跨时间、地域和产业转移的方法和机制; ④风险管理功能,即金融体系提供了应付不测和控制风险的手段及途径; ⑤信息提供功能,即金融体系通过提供价格信号,帮助协调不同经济部门的非集中化决策; ⑥解决激励问题,即金融体系解决了在金融交易双方拥有不对称信息及委托代理行为中的激励问题。 1.金融体系的清算和支付功能。在经济货币化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有效的、适应性强的交易和支付系统乃基本需要。可靠的交易和支付系统应是金融系统的基础设施,缺乏这一系统,高昂的交易成本必然与经济低效率相伴。一个有效的支付系统对于社会交易是一种必要的条件。交换系统的发达,可以降

第十一章 金融体系结构

第十一章金融体系结构 第一节金融体系与金融功能 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的五个构成要素: 1、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 2、金融市场。 3、金融中介机构。 4、金融工具。 5、国家的管制框架。 金融功能 传统理论对金融体系的研究分为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分析金融市场上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二是分析金融中介(如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的活动。 一个新的分析框架:金融功能框架。 金融功能观认为:为了分析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金融机构为什么大不相同,应采用的概念框架,其主线是功能而不是机构:一是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为稳定;二是机构的形式随功能而变化,机构之间的创新和竞争最终会导致金融系统执行各项功能的效率提高。 金融系统(既包括金融机构,又包括金融市场)基本的、核心的功能: 1、在时间和空间上转移资源。 2、提供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的途径。 3、提供清算和结算的途径,以完结商品、服务和各种资产的交易。

4、提供了集中资本和股份分割的机制。 5、提供价格信息。 6、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的方法。 第二节金融体系的两种结构 中介与市场对比的不同结构 金融功能是由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来实现。 中国的金融体系,从静态观点看,银行占绝对优势;就动态观点看,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似乎正在向美国模式发展。 不同金融体系格局是怎么形成的 一个国家金融体系格局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非常最要的一项就是受到人为政策管制的影响,管制政策大多取决于对某次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反应,而体制一旦形成,就会出现路径依赖---变革体制的成本通常大于维持原有体制的成本。 现代金融体系最早形成于欧洲。 不同的金融体制在形成之初并没有抽象的理论研究,或者是优劣比较,甚至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历史偶然性。 优劣比较要求理论论证 现代金融理论常常假设金融市场是最好的金融运作形式;金融市场发达的体系,要比主要依靠银行的体系,处于更高的发展阶段。但是,不仅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国家主要是依靠银行体系推进经济增长,而且直至今日,主要依靠银行体系的国家,它们的经济增长也还在取得不俗的表现。因此,有关银行优越性和必要性的分析也同时存在。

金融体系的内容、类型与功能

金融体系的内容、类型与功能

金融体系 百科名片 金融体系的结构说明 在现实中,世界各国具有不同的金融体系,很难应用一个相对统一的模式进行概括。一个是德国,几家大银行起支配作用,金融市场很不重要;另一个极端是美国,金融市场作用很大,而银行的集中程度很小。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是其它一些国家,例如日本、法国传统上是银行为主的体制,可是近年来金融市场发展很快,而且作用越来越大;加拿大与英国的金融市场比德国发达,可是银行部门的集中程度高于美国。 目录 什么是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的内容 金融体系的两种类型 各国金融体系的差异

金融体系的功能 金融体系实现其功能必须具备的能力 银行和证券市场对完成金融体系功能的作用 科技进步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什么是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的内容 金融体系的两种类型 各国金融体系的差异 金融体系的功能 金融体系实现其功能必须具备的能力 银行和证券市场对完成金融体系功能的作用 科技进步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框架 展开 编辑本段什么是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不是这些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相互适应与协调。 因此,不同金融体系之间的区别,不但是其构成部分之间的差别,而且是它们相互关系协调关系的不同。 编辑本段金融体系的内容 金融体系包括金融调控体系、金融企业体系(组织体系)、金融监管体系、 金融资产结构 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环境体系五个方面。 (1)金融调控体系既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健全传导机制、做好统计监测工作,提高调控水平等;也是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包括利率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汇率形成机制、资本项目可兑换、支付清算系统、金融市场(货币、资本、保险)的有机结合等。 (2)金融企业体系,既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现代金融企业,也包括中央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革、发展各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农村信用社等。

华为公司战略分析

华为公司战略分析 1. 公司情况介绍 (2) 1.1. 公司发展历程 (2) 1.2. 公司近年财务情况 (4) 1.3. 公司组织架构 (5) 1.3.1. 公司股本构成 (5) 1.3.2. 公司治理架构 (5) 1.3.3. 公司组织架构 (8) 1.4. 公司的业务与规模 (9) 2. 外部环境分析 (10) 2.1. 通信行业环境分析 (10) 2.2. 竞争对手分析 (11) 2.3. 华为公司的外部机遇与威胁 (12) 3. 内部环境分析 (13) 3.1. 华为公司价值链分析 (13) 3.2. 华为公司的内部优势与劣势 (14) 4. 华为的战略选择与评价 (15) 4.1. 华为公司的愿景与使命 (15) 4.2. 华为公司的战略选择 (17) 4.3. 华为具体战略举措 (17) 5. 产业内的多元化发展 (18) 6. 未来5年的战略规划 (20)

1.公司情况介绍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在电信基础网络、业务与软件、专业服务和终端等四大领域都确立了端到端的领先地位。凭借在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和IP数据通信领域的综合优势,华为已成为全IP融合时代的领导者。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1.1. 公司发展历程 2009年 ?无线接入市场份额跻身全球第二。 ?成功交付全球首个LTE/EPC商用网络,获得的LTE商用合同数居全球首位。 ?率先发布从路由器到传输系统的端到端100G解决方案。 ?获得IEEE标准组织2009年度杰出公司贡献奖。 ?获英国《金融时报》颁发的“业务新锐奖”,并入选美国Fast Company杂志评选的最具创新力公司前五强。 ?主要产品都实现资源消耗同比降低20%以上,在全球部署了3000多个新能源供电解决方案站点。 2008年 ?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公司。 ?根据Informa的咨询报告,华为在移动设备市场领域排名全球第三。 ?首次在北美大规模商用UMTS/HSPA网络,为加拿大运营商Telus和Bell建设下一代无线网络。 ?移动宽带产品全球累计发货量超过2000万部,根据ABI的数据,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 ?全年共递交1737件PCT专利申请,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在2008年专利申请公司(人)排名榜上排名第一;LTE专利数占全球10%以上。 2007年 ?与赛门铁克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开发存储和安全产品与解决方案。 ?与Global Marine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提供海缆端到端网络解决方案。 ?在2007年底成为欧洲所有顶级运营商的合作伙伴。 ?被沃达丰授予“2007杰出表现奖”,是唯一获此奖项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 ?推出基于全IP网络的移动固定融合(FMC)解决方案战略,帮助电信运营商节省运作总成本,减少能源消耗。 2006年 ?以8.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H3C公司49%的股份。

各国金融体制比较复习资料

各国金融体制比较复习题 1.CDO:担保债务凭证,资产证券化家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标的资产通常是信贷资产或债券。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和市场流通债券的再证券化,它们都统称为CDO。 2.CDS:信用违约互换,又称为信贷违约掉期,也叫贷款违约保险,是一种价格浮动的可交易的保单,该保单对贷款风险予以担保。 3.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4.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国际货币体系。 5.双线(双轨)银行制度:指美国历史上形成的由联邦政府注册管理的国民银行和州政府注册管理的银行并存的一种商业银行制度。 6.脱煤:指美联储规定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上限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商业银行存贷款大幅减少的非中介化现象。 7.单一银行制度:单一银行制也称单元制、单元银行制,即商业银行只有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不设立分支机构。 8.投资银行:主要是包销各种证券,如股票、公司债、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债券,提供资金管理和房地产咨询,为收购、兼并提供咨询及其他公司财务服务。 9.金融控股公司制度:金融控股公司是以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为母公司,通过对从事其他金融业务经营活动的金融机构控股,使之成为其子公司,从而为客户提供多功能、全方位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在这种制度中,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主导。 10.储蓄贷款协会:是一种在政府支持和监管下专门从事储蓄业务和住房抵押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最初为鼓励家庭储蓄、购买住房而筹办,它吸收储蓄存款,将资金聚集起来,为会员提供住房抵押贷款或投资于政府证券。通常采用互助合作制或股份制的组织形式。11.全能银行:也叫综合性商业银行,是指商业银行不仅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还可以全面从事证券、保险、质押、信托、租赁等所形成的综合的全面的经营业务模式。 12.自由银行制度:是指美国1837-1863年期间实行的任何个人或者集团,只要有充足的资本,并履行法定的义务即可向所在的州政府申请领取执照,并开设银行的银行制度。 13.互助储蓄银行:主要用来鼓励居民储蓄,资产投放于抵押贷款市场和政府及公司债券上 14.金融体制:是指各国金融发展与运行中的发展战略、组织形式、框架结构、业务分工、监督管理、构造方式、运行机制、运转环境(经济环境、金融环境、社会环境)和总体效应等相关金融要素的有机整体。 1、简述日本主办银行制度。 1)主办银行是企业的最大股东之一2)主办银行是企业最大的贷款银行3)主办银行向企业提供多方面金融服务4)主办银行对企业进行人事参与5)主办银行与企业的关系长期稳定 2、1986年伦敦金融大震的内容 1)取消了证券经纪商和证券交易商的传统界限,二者统称为证券经纪人,即可进行证券交易,又可代客买卖证券 2)取消固定佣金制,鼓励券商在佣金收取上展开竞争 3)除交易所会员外,允许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外国投资者进入证券市场4)采用先进的电子交易技术提高证券交易效率,实现全球24小时交易 3,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是如何构成的? (1)美国的联邦储备体系主要由三级五部分组成。 (2)一级系统中主要有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和联邦咨询委员会,是美联储的决策机构 (3)二级系统中主要有12家联邦储备银行及其25家分行,是美联储的执行机构。 (4)三级系统中主要是加入美联储的会员银行,包括国民银行和州立银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