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网络舆情中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网络舆情中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网络舆情中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网络舆情中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网络舆情中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空间中对网民和生活中的社会事件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的看法和态度。网络舆情通常涉及社会的热点事件,因而经常在网络中快速传播,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因而,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和正确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分析网络数据,通过聚类的方法发掘网络舆情中的热点问题。实验证明该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热点挖掘能力和及时的能力。

标签:网络舆情;大数据分析;统计方法

一、舆情信息的获取

舆情分析的第一步是要对网页中的信息进行抓取,第二步是对抓取的网页的信息进行预处理。

对网页信息抓取主要采用网络爬虫,爬虫的主要作用是将互联网上的网页下载到本地形成一个互联网内容的镜像备份。它既可以爬取网页链接,又可以爬取网页的文本信息和图像信息。它通过关键字的搜索将对应的统一资源定位为相关的网页页面进行抓取,通過对其进行文本和图像的解析,提取对应网页的文本和图像信息并进行保存。本文中主要提取的是网页的文本信息。

而中文分词是把中文中的汉字系列分割为一个个独立的中文词汇。由于中文词汇与词汇之间的界限远不如英文单词那样清晰,因此,中文分词也是一个技术难点。当前中文分词主要是从主要包括字符串匹配分词方法和机器学习的统计分词方法。字符串匹配分词方法是事先通过一定的方法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字典,按照一定的方法把待分词的词汇与数据库字典中的词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分词的方法。机器学习的统计分词方法是通过词汇出现的频率和在文中的含义等信息对汉字的这些特征进行训练,从而实现分词。字符串匹配分词方法比较准确,但缺乏灵活性,机器学习的统计分词方法能对词的语意进行识别,但由于算法的不完善,准确率不高,因此,在实际中通常是将这两种结合来实现分词。

中文分词的词性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形容词和副词常表示事物的状态和特征,因而经常能表明作者对事件的喜怒哀乐之情;动词一般就是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它是对事物采取的动作的直接体现。这些词在舆情分析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档特征的提取

一个网页的文本通过分词后会有成百上千个中文词汇,如果直接对其分类会影响分类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在分类前要去除一些无关的词语,留下最能代表文档特征的一些分词作为文档的特征。文档特征提取最主要的方法是把文档的内容和词频进行结合。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篇一: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做好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重要途径,被称作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外的第四媒体。人们充分的认识到,作为双刃剑的网络媒体,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舆情危机,正如一网友所说:“每个人都是一羽话语蝴蝶,同频共振即可掀起舆论风暴。而互联网给了每个人一只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作家、新闻发言人,蝴蝶又有了麦克风,更容易形成话语声浪、文化波涛”。所以,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更为有效地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成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舆情的形成及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现状: 面对不断发展的网络媒体。一方面,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这种传媒对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煽动某些事件;另一方面,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一旦有重大事件发生,如果一时不能获得消息或不能及时得到准确的消息,就会通过网络等获取信息。“一边是随心所欲的发布信息,一边是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发布的是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怎样传播,获取信息的人们的怎样反应??这些都属于网络舆情的范畴,如何及时地发现这些网络舆情,并根据其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成为党委政府维护自身形象、加强执政能力的必要手段。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地区已经意识到网络舆情对一个地方经 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也建立起了最基本的舆情监管体系,可以开展网上舆情的采集、分析、处理等,但只局限于小范围之内的,并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近年来发生的如贵州瓮安、云南孟连、湖北石首等有较大负面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来看:事件发生后,尽管在网络中某些言论的观点是客观的、真实的,对事件的发展、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更多的是情绪化、偏激的,辱骂、

网络舆情分析概述

舆情分析也称倾向性分析(Orientation Analysis)、观点分析(Opinion Analysis)或者统计调查,是借助于技术手段对大众就某一个(些)事物或者某一个(些)事务的看法进行了解。 传统的舆情分析,通常采用采样调查方式,也称为民意调查或者市场调查,被广泛地应用于选举预测、产品市场预研、市场评估等领域,更有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来提供这样的调查服务。采样调查的渠道包括电话采访、面对面采访、邮寄问答表格等。但这些做法都存在人力消耗大、采样数量偏少的问题,还有答卷及答题的可选项设计可能存在偏差,被调查者也由于各种原则隐匿个人真实想法等问题。所以,传统舆情分析的研究点在于如何设计问卷、如何确定样本量和样本选择方法等。 随着互联网各类应用中对用户生成内容功能的支持,尤其是互联网社交网络、博客、微博等信息发布平台的兴盛,个人表达自己观点的渠道日益畅通,手段日益便捷。更可贵的是,信息的流动不再是单方向的。报纸的信息流动是从报纸到读者,而在互联网应用中,可以方便地通过“评论”、“回复”等技术手段,使信息流动变成双向的,甚至评论和回复成为信息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进一步地丰富原有信息的内容。例如,在淘宝应用中,人们通常会将评论的内容作为对商品描述的一个补充。 因此,从互联网上主动地收集信息,用数据挖掘方法或者自然语言处理的方法来分析信息中用户的观点,成为当前舆情分析的一种非常重要和直接的手段,也就是“网络舆情分析”。 1、网络舆情分析简介 网络舆情分析用数据说话,跟踪网络舆情的起源和演变,最终是为了给出建议性结果,它渐渐成为政府、企业乃至个人都需要的舆情应对基础。网络舆情分析有2个工作重点:一是还原舆情发展过程,找到舆情产生的根源;二是预测,分析出网络舆情的未来走向,再根据预测结果提出应对方案。 网络舆情分析的主体是网络舆情分析师,对此,各界有多层次的解读。 网络舆情分析面临着与传统舆情分析完全不同的问题和研究难点。传统舆情的样本存在内容有效性较高但样本数量少的问题;在网络舆情分析中,则存在信息数量巨大但信息有效性差的问题。信息有效性差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难以确定信息来源,其次信息中的观点大都是附带的,很多并非有意为之。但正因为如此,网络舆情分析具备传统舆情分析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是无答卷设计问题,信息中反映的观点较为真实;二是数据多,成本低廉,采样广泛,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信息来源不确定的问题,宏观上能更好地反映真实舆情。网络舆情分析还有一个特别的优势在于能长时间重复地进行舆情分析,对舆情趋势及其变化的把握更为及时。 由于网络舆情分析具备传统舆情分析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因此,网络舆情系统理论上可以有更全面和细致的分析成果。但由于网络舆情系统的分析是基于在互联网中收集到的文本等信息,而同时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现阶段存在很大

网络舆情中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网络舆情中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空间中对网民和生活中的社会事件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的看法和态度。网络舆情通常涉及社会的热点事件,因而经常在网络中快速传播,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因而,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和正确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分析网络数据,通过聚类的方法发掘网络舆情中的热点问题。实验证明该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热点挖掘能力和及时的能力。 标签:网络舆情;大数据分析;统计方法 一、舆情信息的获取 舆情分析的第一步是要对网页中的信息进行抓取,第二步是对抓取的网页的信息进行预处理。 对网页信息抓取主要采用网络爬虫,爬虫的主要作用是将互联网上的网页下载到本地形成一个互联网内容的镜像备份。它既可以爬取网页链接,又可以爬取网页的文本信息和图像信息。它通过关键字的搜索将对应的统一资源定位为相关的网页页面进行抓取,通過对其进行文本和图像的解析,提取对应网页的文本和图像信息并进行保存。本文中主要提取的是网页的文本信息。 而中文分词是把中文中的汉字系列分割为一个个独立的中文词汇。由于中文词汇与词汇之间的界限远不如英文单词那样清晰,因此,中文分词也是一个技术难点。当前中文分词主要是从主要包括字符串匹配分词方法和机器学习的统计分词方法。字符串匹配分词方法是事先通过一定的方法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字典,按照一定的方法把待分词的词汇与数据库字典中的词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分词的方法。机器学习的统计分词方法是通过词汇出现的频率和在文中的含义等信息对汉字的这些特征进行训练,从而实现分词。字符串匹配分词方法比较准确,但缺乏灵活性,机器学习的统计分词方法能对词的语意进行识别,但由于算法的不完善,准确率不高,因此,在实际中通常是将这两种结合来实现分词。 中文分词的词性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形容词和副词常表示事物的状态和特征,因而经常能表明作者对事件的喜怒哀乐之情;动词一般就是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它是对事物采取的动作的直接体现。这些词在舆情分析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档特征的提取 一个网页的文本通过分词后会有成百上千个中文词汇,如果直接对其分类会影响分类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在分类前要去除一些无关的词语,留下最能代表文档特征的一些分词作为文档的特征。文档特征提取最主要的方法是把文档的内容和词频进行结合。

网络舆情分析要点

网络舆情分析要点 当前有大量采用软件实现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也有人工方式的网络舆情监测。网络舆情是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以“以铜为镜,可正衣冠”,全面把握网络舆情是搞好公共关系前提。 一、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与搜索引擎 1、关注角度 关注角度不同,网络舆情监测与用户的关注度直接相关,一般特别关注与自己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国际、国内、地方、行业舆情;而搜索引擎是中性的,只收集自认为多人关注的、比较重要的信息。 2、信息范围 舆情监测所采集的信息范围是定向的,是用户关注的特定区域、特定领域的网站,针对这些网站可以做到全面采集和准确精确。搜索引擎的收集面向整个互联网,采集量约占整个互联网信息量的40%。 3、更新频率 舆情监测用户可以自己设置采集的更新频率,对于舆情高发的载体网站可以做到分钟级的更新。搜索引擎采集频率以日计。 二、网络舆情的人工分析方法 1、信息线索的获取 进入自己所关注角度的圈子,收听微博、微博搜索与监听。当前的主流的微博平台有新浪、腾讯、搜狐微博、网易微博、凤凰微博等。 2、网络事件的筛选 (1)主流网络媒体 事件在主流网络媒体的曝光量,表现为新闻采写量、转载量。当前的主流网络媒体新浪、腾讯、网易、搜狐、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等。 (2)论坛 关注主流论坛的热贴排行、是否置顶、点击量、回贴量。当前的主流论坛有天涯、搜狐、网易、新浪、凤凰网、凯迪社我、强国论坛、百度贴吧、中华网论坛、西祠胡同。 (3)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的收集情况分析,主要包括从主流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排行榜可以发现当前网民的关注焦点。当前主流搜索引擎有百度、google、有道、搜狗、搜搜等。 根据以上三点,从搜索引擎的网页收录量、主流网站的资讯量、论坛的发贴量跟贴量、微博话题量转发量、博客量进行统计排名,就可以发现热点的网络事件。 三、事件跟踪 事件从新闻线索开始,真实度确认,报道深入,网络与传统媒体的扩散、发酵,可见度增大。传统传媒与网络平台的互动;网民持续的参与,从话题到议题、趋同的意见,不断提高影响力,形成网络舆论;话题的扩展,影响深度加深,影响社会、文化、政治。 为了对社会的发展形成正面作用,关键是首先要确保事件真实、完整,其次是议题是建设性的、而不只是情绪上的发泄;还是网民是独立思考的。

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丁 也 (周口师范学院新闻系 466001) 【摘 要】自互联网进入中国后,国内关于网络传播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但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网络舆情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不断拓展和创新。为更好地了解国内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本文根据对“中国期刊网”的检索结果,选取了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献从网络舆情的概念、形成与传播、收集与研判、监控与引导以及网络舆情危机的预警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网络舆情;传播;研判;引导;预警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开始成为舆情汇集的新通道、传播的主阵地。作为现实社会舆情问题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网络舆情也渐渐走上社会发展的舞台,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了解国内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本研究根据对“中国期刊网”的检索结果,试选取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以期全面展示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供理论界参考借鉴,并以此推动网络舆情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 周如俊、王天琪(2005)认为网络舆情从书面上理解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刘毅(2006)认为网络舆情是由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徐晓日(2007)认为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纪红、马小洁(2007)认为网络舆情就是指在网络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网民对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所持有的态度。 二、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 一些研究者从新闻传播学维度对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规律进行了探讨。周如俊、王天琪(2005)认为网络舆情的形成主要源于社会矛盾、个人意见的扩展以及偶发事件的激发等诱因。张勇锋(2008)通过对《旅游新报》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在“量”和“质”上的梳理与分析,指出网络舆情所表达的观点和立场倾向其根源和指向仍然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曹劲松(2010)指出,依据时间轴线分析,网络舆情的发展具有“散播———集聚———热议———流行”四个阶段和“爆发、升华、延续”三个关口。刘毅(2007)认为,电子邮件和新闻组、即时通讯工具、BBS、博客和维客四类网络言论传播渠道是网络舆情传播的基本途径。曾润喜、徐 晓林(2010)以新浪网新闻《村官疑因考试领先公安局长之子被设套成逃犯》为研究样本,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进行研究后发现,网络舆情受到新闻刊发时间的影响,与信息获取便捷度正相关;网络舆情受到网络舆情事件涉及地区的影响,与互联网普及率正相关;网络舆情受到使用媒介类型的影响,互联网网民是主体,手机网民逐步增加;网络舆情的网民态度受到情绪的影响,容易指向党政机关和整个社会,呈现一边倒趋势。 三、网络舆情的收集与研判 网络舆情的收集与研判,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就网络舆情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前学术界就此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李雯静、许鑫、陈正权(2009)根据网络舆情的特点,从指标设计、分类、构建等方面,在网络舆情信息汇集、分析、预警的工作流程中,按照主题将信息分门别类,统计、计算出若干指标值,对舆情进行横向、纵向的监测和评估,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帮助舆情工作者对舆情突发事件进行研判及态势预测。 郑魁、疏学明、袁宏永(2010)根据公共安全网络舆情研究的需求,将中文分词技术应用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提出基于ICTCLAS分词技术的网络舆情热点信息的自动发现方法,并通过1个突发事件的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该方法读入新闻文本并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从词频表中去除停用词,合并多单位关键词得到突发事件热点信息关键词列表,对网络信息及时进行检索,为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柳虹、徐金华(2011)提出了一个包括舆情信息采集、信息预处理、特征提取、VSM生成、热点发现算法和评价指标等几个部分的网络舆情热点发现模型,并通过实验比较了两种算法:K-means方法和SVM方法,实验结果表明SVM对于网络舆情热点发现方面具有比较好的优势。 刘毅(2006)研究了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作用,认为内容分析法在网络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网络的内容挖掘、对网络的结构挖掘和对网络的使用记录挖掘上,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描述网络中传播的舆情信息;(2)推论网络舆情信息传播主体的意图以及态度和情绪的倾向性;(3)描述和推论网络舆情信息的产生和变化趋势。黄晓斌、赵超(2009)研究了文本数据挖掘法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作用。文本挖掘的技术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文本分类、文本聚类、关联分析、文本总结、趋势预测等。文本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应用体现在五个方面:(1)对网络舆情进行描述;(2)对网络— 0 6—

网络舆情分析技术的研究

网络舆情分析研究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不仅需要各级党政干部密切关注,也需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聊天室、博客、聚合新闻(RSS)。 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1、直接性,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2、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3、偏差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 与国外相比,我国网络舆情还存在以下特殊情况: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容易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二是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矛盾,容易使一些人出现情绪化冲动,以致不能明辨是非。三是少数社会管理者对于舆论习惯于回避或堵塞。因此,网络这把锋利的“双刃剑”在提供了下情上达的便捷方式的同时,也对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网上思想舆论阵地的争夺战日趋激烈。二是传统的政治斗争手段,在网上将以更高效的方式实现,利用网络串联、造谣、煽动将比在现实中容易得多,也隐蔽得多。三是通过网络,西方的观念、生活方式可以便捷地渗透进来。对于网络舆情的这些特点,社会管理者应当了然于心。对现实中出现的各种网络舆论,社会管理者应能做出及时反馈,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因此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从而进行控制和引导。由于网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仅依靠人工的方法难以应对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需要加强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形成一套自动化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及时应对网络舆情,由被动防堵,化为主动梳理、引导。 这样的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首先是舆情分析引擎。这是舆情分析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1、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识别,可以根据新闻出处权威度、评论数量、发言时间密集程度等参数,识别出给定时间段内的热门话题。利用关键字布控和语义分析,识别敏感话题。2、倾向性分析,对于每个话题,对每个

大数据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88560044.html, 大数据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唐光强 来源:《财讯》2017年第04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蓬勃发展,互联网成为一个新的舆论阵地,热点问题的突发会带来的网络舆情走向直接会带来事件的不同影响,因此,网络舆情管理已经成为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管理的手段主要依靠大数据的分析,通过事件的舆论热度、重度和焦点进行分析,有利于政府在应当突发事件中做出科学的决策。本文主要从大数据下网络舆情管理的必要性、方式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大数据网络舆情舆情分析 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产生都是以亿万字节计算的,是海量的数据,而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数据,个体在不同时间、空间种工作和生活都是数据。当整个社会都在产生信息和数据时,通过微博、微信、短信、视频等形式或内容在互联网上传播时就会形成网络舆情。在此背景下,如果不关注网络舆情的变化和走向,就会为政府治理带来隐患。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下,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成为当今政府治理中的重要课题。 大数据与网络舆情管理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在微博、微信、论坛、社区及QQ 群、微信群里评论、发帖、跟帖及回复来发表自己的言论、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信息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即网络舆情。通过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或预见性作出决策或提出建议,即网络舆情管理。 (1)网络舆情管理的外在要求 在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管理的对象、内容和规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利用新的手段来进行网络舆情管理。一是管理对象具有多元性,具体表现为:数据源有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数据来源于多种平台:网络社区、交友平台,微博、微信、博客、直播平台,视频网站、短信、彩信及各类交流群等。二是管理内容具有复杂性,具体表现在:内容的海量性,目前,每天全球产生的新数据是520亿字节以上;内容的低值性,大量的数据真正有价值是低密度的,也就是很多都是无用的信息。三是管理的形式具有滞后性,具体表现在:信息的快速性,产生的信息传播速度和更新速度是很快的,特别是焦点事件,很多人都会分布言论,动态更新及时,阅读量和次数都是千万计的,管理者无法及时应对;内容的倾向性,网络舆论进入自媒体时代,由于现代价值观的多元化,议题具有多样性,观点也是层出不穷,因

《网络舆情分析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网络舆情分析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WX051026 课程名称(中文):网络舆情分析原理与方法 课程名称(英文):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alysis 学分:2总学时:32( 实践学时:12适应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舆情学等 主讲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一、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的 > 1、课程性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网络舆情的基本理论;熟悉网络舆情的监测方法及其发展趋势;最终能够用网络舆情分析的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目的 (1)讲授网络舆情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熟悉当前网络舆情发展背景、规律,能整理出有价值的舆情信息,以专业视角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科学的研判。 (2)运用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识和,在网络信息监测和分析工具的支持下,为各级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提供互联网信息的监测、分析和咨询服务。 (二)基本要求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社会功能、传播场域等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舆情的主要知识体系、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2、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课下阅读、思考,使学生在掌握网络舆情及其实践分析技术方法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现实中的一些问题能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 3、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运用网络舆情分析的方法和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网络舆情的具体分析及其应对措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与难点 1、课程的基本内容

绪论网络舆情研究的兴起 第一章网络舆情信息源 第一节互联网言论 第二节传统媒体网络版 第三节无线/即时通讯 第四节新兴社交型媒体 第二章网络舆情选题 第一节舆情选题类型 第二节舆情选题标准 第三节舆情选题定位 第四节网络舆情选题途径 第三章网络舆情抽样 第一节舆情抽样搜索工具 第二节舆情样本内涵标准 第三节舆情抽样外延标准 第四章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第一节舆情样本分析工具 第二节舆情抽样分类统计 第三节舆情图表分析模型 第四节舆情分析偏差校正 第五节网络舆情报告文案 第五章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 第一节网络舆情周期 第二节网络舆情宏观研判 第三节政务舆情应对指标 第四节企业舆情应对指标 第五节网络舆情应对点评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网络舆情理论及工作体系,有效应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检索、统计分析技术,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设计、采集和分析应对,理解并确立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体系和处理机制。 教学难点:信息分析与预测,舆情的检索分析技术,舆情研判和应对方法。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三篇推荐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三篇推荐 指定舆情信息人员,按照工作安排,确实加强舆情信息队伍建设,抓好舆情信息报送工作。在全镇53个行政村建立舆情信息员和兼职信息员,要求信息员必须从基层搞调研,要求信息员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材料,通过切身体会,深刻理解相关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镇委领导聘请市技术学院老师开展网站管理人员、舆情信息专职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开课讲解防治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在网上泛滥,引导镇内舆情信息认真开展,也积极配合舆情信息的收集、报送工作,安排组织人员担任专职信息通讯员,全力配合舆情信息的收集、报送工作。积极培训信息队伍的业务工作能力,我们还积极与各新闻媒体加强联系,达成共识,合力开创新局面。 对一些网路中出现本单位工作中容易误解的问题,为了避免出现更大范围的不良社会反响,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作为工作人员,在发现问题之后应该及时向本单位相关部门反映,及时向领导汇报情况,为避免造成更大范围的不良影响而及时采取相应对策。积极解决问题的同时

协调相关人和部门控制出现问题的影响并采取删除相关帖子,此外,对于前期工作做得不到的地方及时纠正,并且说明今后在工作过程中注意信息的及时公开,也请大家对于我们的工作能够予以理解和支持。 二、提升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上网氛围 强化管理,加强沟通。江南镇党委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要求相关网站、论坛负责人做好对涉及较敏感问题的相关言论、帖子,认真审核把关,同时在发生网络舆情事件时一定要配合工作。镇委领导积极推动镇网站的创建。积极创建推动镇内网站的建立,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意识,并要求网站建立好后和日常管理。 强化互动微信平台,加强沟通协调。形成“领导带头、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党委领导牵头建立微信平台,通过微信平台与镇里副职领导协调工作安排布置。并建立工作群、工作微信平台。强化运用网络平台,健康适度上网。积极开展微信平台,镇委机关各部门创建微信平台,200余人创建

旅游景区网络舆情大数据分析方案

旅游景区网络舆情大数据分析方案

旅游景区网络舆情大数据分析方案 目录 旅游景区网络舆情分析方案 (2) 1. 项目目的 (2) 1.1 实现旅游行业市场精准定位 (2) 1.2 实现旅游行业市场精准营销 (3) 1.3 支撑旅游行业精准管理 (3) 1.4 改善旅游行业服务水平 (3) 2.监测内容 (3) 2.1 监测关键词 (3) 2.2 数据方法 (3) 3. 游客认知的景区印象 (4) 3.1 游客认知的景区特色 (4) 3.2 游客认知的景区各特色排行 (6) 3.3 景点热度(网评个数) (8) 3.4 景区门票价格以及游客评论 (8) 3.5 景点交通指南及游客评价 (9) 3.6 景区餐饮食品消费状况 (11) 4 景区游客画像 (12) 4.1 年龄分布 (12) 4.2 性别分布 (13) 4.3 出游同伴 (14) 4.4 出游目的地 (15) 4.5 出游方式 (15) 4.6 停留时间[数据完善中] (16) 4.7 旅游消费【数据完善中】 (17) 4.8 住宿方式【数据完善中】 (17) 4.9 出游时间(网评时间) (17) 4.10 出游目的[数据完善中] (18) 4.11 关注媒体(网评来源) (19) 1.项目目的 1.1 实现旅游行业市场精准定位 大数据将打破传统数据的样本量小、时间滞后、准确度低等瓶

颈,基于大数据数学模型对市场进行精准预测; 1.2 实现旅游行业市场精准营销 经过大数据,了解掌握市场竞争者商情动态,同时建立旅游消费者大数据库,有针对性的制定营销方案; 1.3 支撑旅游行业精准管理 经过大数据,能够实现对资源、市场、客户等各个要素的定量把控,实现旅游行业的精准管理; 1.4 改进旅游行业服务水平 经过大数据挖掘,获取游客的真实反馈意见,对游客的评论进行收集,建立旅游反馈大数据库,来改进旅游行业服务水平; 2.监测内容 2.1 监测关键词 【北京市】:香山公园、慕田峪长城、十渡、八大处、爨底下村、潭柘寺、红螺寺、凤凰岭、龙庆峡、灵山; 2.2 数据方法 【数据源】:新浪微博、新浪论坛、新浪博客、百度新闻、百度旅游、蚂蜂窝、乐途旅游、在路上、蝉游记、面包旅行、携程、

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特征及统计分析

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特征及统计分析 【摘要】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民意的呈现中透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关键及社会矛盾的纠结点是一个重要方法。通过舆情检测分析表明,我国相当多的政府机构及官员对于网络背景下的社会政治相当不适应,社会的政治紧张度正处在一个高位运行的情势中,亟需构建社会的“安全阀”机制及对民众的精神抚慰机制。 【关键词】网络舆情统计分析民意表达监督机制 我们正处在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而民意历来是社会情势的晴雨表。因此,从民意的呈现中透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关键以及社会矛盾的纠结点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一年多以来,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和北大方正共同开发基于第三代搜索技术的舆情分析平台,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计算”民意,把网络舆情、民意数字化,建立如同股市指数一样的“舆情指数”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舆情、民意的变化法则。 2009年度舆情监测的主要发现 全年舆情热点事件呈两个小高峰分布,5月份舆情热点事件最多,10月份则平均舆情指数最高。整体来看,全年舆情热点事件呈两个小高峰的M型分布,其中5、6、7三个月的舆情事件个数最多,为第一个高峰期,一定程度上说明网络热点事件频发与季节变化等存在一定的关联度;11月由于“临时性强奸事件”等事件的拉动,出现了第二个高峰期。其余月份基本上维持在20个左右,网络空间处于基本稳定的阶段运行。全年来看,总体舆情指数可以表现出全年12个自然月网络空间的总体压力值,舆情指数越高表示网络空间的压力越大。如果说每月的舆情总指数代表了每月的网络空间的压力,那么每个事件的平均指数则说明了事件本身的烈度。经过平均化计算,全年单月平均舆情指数最高的月度是10、5、6、11等几个月度。 全年所有舆情指数在90分以上的舆情热点事件总计20个。分别是:“躲猫猫”事件、“邓玉娇案”、“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上海交通管理部门钓鱼执法”、“纸币开手铐死事件”、“河南农民张海超开胸验肺”、“杭州飙车案”、“绿坝遭遇杯葛”、“29岁市长事件”、“重庆打黑风暴”、“浙江湖州临时性强奸事件”、“内蒙古豪车女检察长”、“奥巴马女郎蹿红网络”、“甲型H1N1流感肆虐”、“湖北石首群体事件”、“国庆阅兵”、“贵州习水嫖宿幼女案”、“吉林通钢股权调整引发打人致死事件”、“力拓间谍门”、“2009年全国两会”。以

2020年年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xx年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12月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 办的《社会蓝皮书:xx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会在京举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xx年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作为专题报告 被蓝皮书收录。这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连续第十年撰写年度互联网舆情报告,作者为祝华新、潘宇峰、陈晓冉。 《xx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总结,对本年度蓝皮书覆盖时段(xx年11月1日至xx年10月31日)内每 月热度排名前50的600件舆情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刻画出过去一年 的互联网舆论压力状况。 (一)公共管理类承载舆情压力最高 本报告将热点事件分为公共管理、社会矛盾、公共安全、企业 舆情等八大类别,研究显示:①xx年的舆情热点事件讨论热度较xx 年有明显下降,时政话题的网民关注度的持续低迷,使得舆论场的整体压力有所缓解。②公共管理依然是舆情事件最多发生的领域,且舆情压力指数已经超越贫富差距等社会矛盾聚焦点,位列第一。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发布的各类法令、政策、规章以及执行的方式方法,是网民最为关注的话题。③随着魏则西事件、如家和颐酒店女子遇袭案等涉企舆情事件的热议,企业危机事件成为本年度互联网舆情的爆点。近年来,政府舆情应对能力上升,而企业在舆情危机应对方面的脆弱性凸显出来。④吏治反腐事件在本年度的平均热度和舆情压力指数均有显著下降,提示反腐红利释放。

(二)舆情热点向城市居民群体转移 xx年的舆情事件,更多地涉及城市居民、中等收入阶层关注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人格尊严和法治保障。如教育类舆情(如常州“毒土地”事件、北京等多个城市“毒跑道”事件、湖北江苏“减招”风波)、医疗类舆情(如广州医生陈仲伟被患者杀害、大学生魏则西之死、山东非法疫苗案)、金融类舆情(如股市“熔断”、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案)、各城市新一轮楼市调控、网约车合法化进程、如家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等。这些提示舆情事件有从利益受损群体向国民主力阶层扩散的趋势。比较典型的是,城市居民在雷洋案中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担心“今天不关心雷洋,下一个遭遇不测的就是自己”。而事关收入多寡“年收入12万元以上被定为高收入群体,要加税”的传闻,也引发城市居民吐槽。 (三)“广场式舆论”与“茶馆式舆论”背离 近年来,在微博、BBS、新闻跟帖等公开的“广场式舆论”中拥护政府和体制的声音占了上风;对公共治理的“吐槽”下沉到微信群、线下私人聚会等小众、私密的“茶馆式舆论”中。在当前的社会转型中,如适度包容网民公开发声,让网络反映基层治理存在的矛盾,提出意见诉求,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场式舆论”风平浪静不一定就能高枕无忧,还需要仔细体察“茶馆式舆论”的潜流和线下的社会问题,毕竟直面矛盾、解决问题才是釜底抽薪的舆情应对法。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舆情

Business 四119 四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舆情 汪星州 摘 要:1964年,加拿大人麦克卢汉发表了其代表作‘理解媒介 论人的延伸“,提出了 媒介及讯息 的论断,一时间有关 技术决定论 的争论层出不穷三也许谁都没有想到,半个世纪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革新深刻的影响甚至 决定 着社会的变革,尤其是新闻业界的革新三有媒体将2013年称之为 大数据元年 ①,似乎一夜之间几乎所有世界级的企业,都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大数据产业三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舆情;政府;媒体一二现状分析 2013年6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公布了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三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近八成网民选择使用手机上网三其中,我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4.97亿,比2012年底增长了2931万,在各应用中增长规模第一;使用率为84.2%,尤其以手机端的发展更为迅速三手机即时通信网民规模为3.97亿,使用率为85.7%,网民规模增长率和使用率均超过即时通信整体水平三中国网民的大幅增加,尤其是即时通讯应用的大行其道使得网民在网络上民意的表达越来越值得研究三 多样化的数据来源二巨大的数据量二快速的处理以及单位价值量的不高构成了这个时代信息的最户主要特点三尽管对于大数据的价值,人们的解释角度不尽相同三但总体上,大数据时代改变人们以往的生活习惯与认知习惯三毋庸置疑,大数据的出现为网络舆情的发展在提供了强劲动力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三如何有效的运用大数据进行网络舆情的监测与管理师十分必要的三 1.1大数据催生的民主 麦克卢汉在其著作‘理解媒介 论人的延伸“中表示 信息意味着更多的公共性,而公共性则意味着更多的民主 三五十年后,被誉为 大数据之父 的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四迈尔四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 生活二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中表示: 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三也就是说只要知道 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 为什么'三 可以说,两人的观点很好的阐述了当下民众在海量信息下所反映的某种层面上的民主意识三 1.2大数据下的舆论绑架 2010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将张妙撞倒并连刺数刀致受害人死亡的事件引发舆论热议;10月23日,药家鑫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三2011年4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药家鑫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赔偿被害人家人经济损失费;6月7日,药家鑫被执行死刑三抛开案件本身来说,药家鑫事件最终成为一个 全民事件 ,一时间 药家鑫 成为街头巷尾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三 舆论作为推手影响司法审判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张金柱死刑案受到大量争议,佘祥林蹲了11年冤狱三大数据时代下,人们对公共事件的参与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信息的碎片化也使得这个时代能够全面二深刻的关注二分析事件的人越来越少三舆论在绑架公正的同时,民众也被信息的片面所绑架三在大数据时代,网络的 群体极化 被极端的放大了,网民非理性二易激动的特点导致网络舆情的夸张和情绪化三 二二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的发展机遇 在大数据时代,随着信息源与信息量的加大,完全意义上的消息封锁已经不能够实现三媒体公信力与权威性的下降也使得 喉舌 作用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三当公关危机出现尤其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媒介事件发生时,如何有效的运用大数据的优势进行资源整合,有目的的对受众进行舆论引导是非常必要的三 2.1处理方式:宜疏不宜堵 2007年5月,厦门市政府宣布缓建海沧PX (二甲苯)化工项目三随后,互联网上出现以 反对PX,爱护厦门 为主题的相关信息,并得到了很多网民的回应三接着,这一主题的信息通过短信的刑事在上百万厦门市民中间传播,并以佩戴黄丝带为标志,开展相关群体活动三12月13日,厦门市政府召开市民座谈会三驻厦中央级媒体包括新华社二‘人民日报“二‘光明日报“等,以及厦门本地媒体,获准入内旁听三整场座谈会持续四个小时三最终结果显示,49名与会市民代表中,超过40位表示坚决反对上马PX 项目,随后发言的8位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 中,也仅一人支持复建项目三座谈会上,曾对海沧区做过独立环境测评的厦门大学袁东星教授,用数据及专业知识对PX 项目表示反对三12月16日,福建省政府针对厦门PX 项目问题召开专项会议,会议决定迁建PX 项目三 2.2监测方式:用数据预测事件的发生 维克托四迈尔四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是 已经发生的未来 三在他看来,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发掘事件的相关性可以极大的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三2009年,在H1N1甲型流感全面爆发之前,谷歌的工程师们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论文三论文称:谷歌通过人们在网上的搜索记录来完成预测对流感爆发的预测三谷歌保留了多年来所有的搜索记录,而且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球超过30亿条的搜索指令,如此庞大的数据资源足以支撑和帮助它完成这项工作三当时,谷歌用几十亿条检索记录,处理了4.5亿个不同的数字模型,取得了与官方数据相关性达到97%的结果,并早于官方数据两周发布,和疾控中心一样,谷歌根据海量的数据预测流感的蔓延趋势与方向三 2.3引导方式:转变观念,提高媒体解读分析数据的能力 随着话语权的解构,传统媒体在时效性竞争的维度已经被新媒体和自媒体远远的抛在了后面三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组成,但随着信息的碎片化二片面化三民众需要一些专业人士对信息进行更为深刻二明细的分析与解读三尽管人们在阅读习惯上已经趋于单纯的接受 是什么 而摒弃了 为什么 ,但信息的分类二事件的前因后果等工作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三在泥沙俱下的海量信息中,如何明晰的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有效二真实信息也是大数据时代提出了拷问三 这种突破是多种层面,但总的来说当下媒体的应当从致力 反映问题 向致力 解决问题 发展,在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的同时进一步有效的引导民众的舆论三从受众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客观事实,摒弃 假二大二空 的八股模式,行之有效的进行新闻宣传三事实上,传统媒体只有通过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剖析解读,发挥其深度报道的优势才能在大数据时代寻求自身存在的立足模式三 结语 诚然,我国的网络舆情监测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缺少法律层面的相关约束三但事实上国家已经开始重视有关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三除了上面提及‘条例“等政策外,一些科研机构逐步成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舆情监测机构三如何运用更为广阔的视野考量改变原有的信息生产模式,从而实现更为高效的舆情监测和新闻宣传三在这个转变中,观念的转变比技术的更迭更为重要和具备远景价值三(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参考文献: [1] 马歇尔四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 印书馆,2000 [2] 维克托四迈尔四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 生活二工作与思维 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3] 彭兰. 大数据 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J].编辑之友, 2013(1):8. [4] 喻国明.社会化媒体崛起背景下政府角色的转型及行动逻辑 [J].新闻记者,2012(4):4. [5] 喻国明.构建社会舆情总体判断的大数据方法 以百度海量搜 索数据的处理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3(07):67 [6] 纪红,马小洁.论网络舆情的搜集二分析和引导[J].华中科 技大学学报四社会科学版2007.6 注解 ① 张意轩于洋‘人民日报:大数据时代的大媒体“人民日报.2013. 1.17(14)

旅游景区网络舆情大数据分析方案

旅游景区网络舆情大数据分析方案 目录 旅游景区网络舆情分析方案 (1) 1. 项目目的 (1) 1.1 实现旅游行业市场精准定位 (1) 1.2 实现旅游行业市场精准营销 (2) 1.3 支撑旅游行业精准管理 (2) 1.4 改善旅游行业服务水平 (2) 2.监测内容 (2) 2.1 监测关键词 (2) 2.2 数据方法 (2) 3. 游客认知的景区印象 (3) 3.1 游客认知的景区特色 (3) 3.2 游客认知的景区各特色排行 (5) 3.3 景点热度(网评个数) (6) 3.4 景区门票价格以及游客评论 (6) 3.5 景点交通指南及游客评价 (7) 3.6 景区餐饮食品消费状况 (9) 4 景区游客画像 (10) 4.1 年龄分布 (10) 4.2 性别分布 (11) 4.3 出游同伴 (12) 4.4 出游目的地 (13) 4.5 出游方式 (13) 4.6 停留时间[数据完善中] (14) 4.7 旅游消费【数据完善中】 (15) 4.8 住宿方式【数据完善中】 (15) 4.9 出游时间(网评时间) (15) 4.10 出游目的[数据完善中] (16) 4.11 关注媒体(网评来源) (16) 1.项目目的 1.1实现旅游行业市场精准定位 大数据将打破传统数据的样本量小、时间滞后、准确度低等瓶颈,基于大数据数学模型对市场进行精准预测;

1.2实现旅游行业市场精准营销 通过大数据,了解掌握市场竞争者商情动态,同时建立旅游消费者大数据库,有针对性的制定营销方案; 1.3支撑旅游行业精准管理 通过大数据,可以实现对资源、市场、客户等各个要素的定量把控,实现旅游行业的精准管理; 1.4 改善旅游行业服务水平 通过大数据挖掘,获取游客的真实反馈意见,对游客的评论进行收集,建立旅游反馈大数据库,来改善旅游行业服务水平; 2.监测内容 2.1监测关键词 【北京市】:香山公园、慕田峪长城、十渡、八大处、爨底下村、潭柘寺、红螺寺、凤凰岭、龙庆峡、灵山; 2.2数据方法 【数据源】:新浪微博、新浪论坛、新浪博客、百度新闻、百度旅游、蚂蜂窝、乐途旅游、在路上、蝉游记、面包旅行、携程、去哪儿、同程、途牛、驴妈妈、艺龙; 【数据量】:游记攻略共计14393条、新浪微博数据共计462394条、百度新闻共计293条、新浪博客共计5340条、论坛社区共计201条; 【监测时间】:2013年、2014年、2015年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28页].doc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 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课程报告 题目我校网络舆情分析及应对机制研究 学院软件学院 专业对外汉语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4.12.15 本资料由皮匠网收录,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点击: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188560044.html,/

目录 1.摘要 2.前言(绪论) 3.正文 3.1我校网络舆情的现状调查 3.2我校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 3.2.1我校学生上网频率分析 3.2.2我校学生关注的网络舆情传播媒介工具 3.2.3学生通过网络传播媒介主要关注的内容 3.2.4校园舆情的热点话题 3.2.5校园舆情反映问题的真实性及学生们对校园舆论的态度 3.2.6对校园网络管理满意的方面 3.2.7校园网络舆情对我们校园生活的影响 3.2.8对校园舆情的利弊讨论 3.3我校网络舆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3.1学校,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3.3.2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4建立健全我校网络舆情工作机制的措施 3.4.1 对学生方面的意见建议 3.4.2 对学校方面的意见建议 4. 总结 5. 感谢

华水网络舆情的调查分析 —基于贴吧、微博 中文摘要 本次实验报告通过下发调查问卷的方法,来调查分析分析我们学校的学生在贴吧,微博等网络传播媒介方面的使用、对这些网络传播媒介的认知和了解的基本情况来分析我们学校在此的网络舆情的基本情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给出建议,从而解决问题。加强我们学校学生的网络基本素养的教育,完善我们学校的工作和管理。 关键词:调查问卷调查分析贴吧微博网络舆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