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经济学导论(1)

经济学导论(1)

经济学导论(1)
经济学导论(1)

经济学导论

一、简析经济学科的性质及其研究的基本问题:

性质有应用型经济学和理论性经济学之分,研究人类如何进行选择,以稀缺的资源来生产各种物品并将其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简单地说就是如何以优先的资源满足人类最大的欲望。

经济学的本质:○1社会科学;○2研究人类经济的科学

研究的基本问题:○1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2宏观层面的经济规律

二、比较积极学科中得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

简单地说,实证分析研究的是“是什么”,是对事实的客观反映,不加入价值判断。实证分析重在用统计数据、模型等分析。规范分析研究的是“应该怎样”,加入了价值的判断。规范分析重在逻辑推理、论述道理。

三、简述经济理论的构建过程:

1、定义有关术语(概念),确定假设条件

2、观察经济现象,发现不同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形成假说

3、用经济模型解释和概括经济现象,即用经济模型表述假说

4、用实际数据验证假说和模型的正确性

5、运用模型预测,并接受未来一步的检验

四、简述信用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

信用管理的目标:控制信用风险

信用管理内容

分析信用风险来源并识别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评估与客户评价

信用风险的控制

五、结合我国现实,分析信用管理对金融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信用体制很糟糕,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大家也知道我国在很努力的建立信用体制,金融信用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金融市场的有序性、公正性和竞争性,给金融发展环境造成许多不利影响。比如:1、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资本市场缺乏层次,直接融资存在结构缺陷;2、间接融资体系存在制度缺陷,大企业对小企业形成明显的“排挤效应”,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出现真空;3、缺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正规制度安排和相应配套措施等等。而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制有利于稳定经济秩序,可以对社会道德水平产生影响,稳定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减少不良债务,促进经济和金融秩序趋向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我活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论信用风险的客观存在和规避思路:

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

在信用管理中,为避免信用风险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对称原则。金融机构的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高度的对称关系,无论资产还是负债都要有适当的期限构成。资产的分配和期限的长短要根据资金来源的期限或流转速度来确定。②资产分散原则。金融机构将资金投资于证券或放款时,应注意选择多种类型的证券和放款,尽量避免将资金集中于某种证券或某种放款。如在证券市场购买不同产业、不同期限的证券,对大型项目组织银团贷款等。③信用保证原则。在授信时,要求受信人以相应的有价证券或实物资产作为抵押或者由第三者承诺在受信人不能清偿债务时承担履约的责任。

七、简述保险与其保险的作用:

保险选择保险的四大标准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1.有利于受灾企业及时地恢复生产。2.有利于企业加强经济核算。3.有利于企业加强危险管理。4.有利于安定人民生活。5.有利于民事赔偿责任的履行。(二)保险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1.保障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2.推动商品的流通和消费。3.推动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4.有利于财政和信贷收支平衡的顺利实现。5.增加外汇收入,增强国际支付能力。6.动员国际范围内的保险基金。

八、你的一生中将会面临哪些风险?

根据风险管理与保险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将采用何种方式应对上述风险?一方面是来自个人及家庭财产极其相关利益遭受损失的风险。例如盗窃、火灾、抢劫、爆炸、台风、洪水以及受骗、经营失策等所至的后果;另一方面就是来自对人的身体和生命构成威胁的各种风险。意外事故可导致人的受伤、残疾甚至死亡。人因各种原因会患上疾病,疾病会导致人的瘫痪和死亡。无论意外事故还是疾病都有可能使一个人丧失工作能力,失去职业,使收入中断,生活陷入困境。而仔细想一想人的一生,究竟有多少人能最后无疾而终?绝大多数人不是因意外事故突然夭折,便是病魔缠身,被折磨而死。方法:买保险

九、金融学的特点是什么?

金融学(Finance)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

金融业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的特点。指标性是指金融的指标数据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和个体状况,金融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垄断性一方面是指金融业是政府严格控制的行业,未经中央银行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允许随意开设金融机构;另一方面是指具体金融业务的相对垄断性,信贷业务主要集中在四大商业银行,证券业务主要集中在国泰、华夏、南方等全国性证券公司,保险业务主要集中在人保、平保和太保。高风险性是指金融业是巨额资金的集散中心,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单位和个人,其任何经营决策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效益依赖性

是指金融效益取决于国民经济总体效益,受政策影响很大。高负债经营性是相对于一般工商企业而言,其自有资金比率较低。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金融业的独特地位和固有特点,使得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本国金融业的发展。我国对此有一个认识和发展过程。过去我国金融业发展既缓慢又不规范,经过十几年改革,金融业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十一、金融对现代经济的作用:

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首先,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现代经济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发达的货币信用经济或金融经济,它的运行表现为价值流导向实物流,货币资金运动导向物质资源运动。金融运行得正常有效,则货币资金的筹集、融通和使用充分而有效,社会资源的配置也就合理,对国民经济走向良性循环所起的作用也就明显。

其次,金融是现代经济中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现代经济是由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其显著特征之一是宏观调控的间接化。而金融在建立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金融业是联结国民经济各方面的纽带,它能够比较深入、全面地反映成千上万个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同时,利率、汇率、信贷、结算等金融手段又对微观经济主体有着直接的影响,国家可以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需求,通过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运用各种金融调控手段,适时地调控货币供应的数量、结构和利率,从而调节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在稳定物价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

最后,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资金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和财富,成为沟通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命脉和媒介。现代一切经济活动几乎都离不开货币资金运动。从国内看,金融连接着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的生产经营,联系每个社会成员和千家万户,成为国家管理、监督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和手段;从国际看,金融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实现国际贸易、引进外资、加强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的纽带。

十二、2008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表面是由由次贷引发的,其实本身就是供过于求产生的,这是全球化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结果。

由于资本的特殊性、和人的思维特殊性,当资本增量找不到通路时,在存款和积累大于投资而盈利回收达不到预期的时刻、产生了流动性过剩,于是人类过度开发金融衍生品,当某一部分过度消费,而某一部分又无法消费,某一部分的消费大于投资盈利的回收,金融危机就产生了,金融危机的产生又使制造增量大于消费增量,而新的消费通路又没有产生之前,大幅降价与缩小消费增量又导致了上游生产盈利的危机产生,整个生产消费链变得十分的脆弱,如果没有新的办法产生,那就会产生结构性经济危机。简单的说就是所生产出来的东西多过于人们的消费水平使物质囤积,比如房产,电子产物等等

○1财政学的核心内容: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宏观经济稳定产生影响的经济学分支。《财政学(第2版)》以中国公共财政的制度创新为背景,结合国际视角,将财政理论研

究的最新成果与财政发展的实践经验相结合,重点讨论财政学的福利经济学基础、公共部门存在的理由、预算方案的公共选择、公共产品理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公共支出增长与控制、税收基本理论与税收制度,以及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协调等内容。

○2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是关于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奠基,现代经济学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众多专业方向,并应用于各垂直领域,指导人类财富积累与创造。

○3税收学的核心内容:

税收学是一门系统地反映税收理论、政策、制度和管理内容的学科,也是我国财经类教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要课程。在税收理论方面,尽可能按市场经济下规范的税收理论方法分析税收问题;在税收政策方面,根据税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以及法律制度的细化,充实了税法制度内容;从企业纳税和筹划考虑,融入了部分税收筹划案例分析。

○4产业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产业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应用经济理论体系。产业经济学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产业”出发,探讨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研究这些规律的方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5国际贸易的核心内容:

它的任务是要研究国际间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和贸易利益在各国间进行分配的制约因素,并要揭示其中的特点与运动规律。

十三、用机会成本的概念说明为什么“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吃了一顿饭,没有花钱,但是却放弃了吃其他东西的机会,另外,吃饭花去的时间本来可以用于干别的事情(比如送报纸赚钱),这些都是吃饭的机会成本,即,由于吃免费的饭而失去了吃其他更好吃的东西以及利用吃饭时间赚钱的机会,因此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十四、解释什么是经济效率和比较优势原理。

经济效率: 是用时间来衡量的经济活动的效果。它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某种经济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完成的经济任务越多,经济效率就越高。反之,经济效率就越低。

经济效率是社会经济运行效率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成本的基础上所能获得的经济收益。用“时间”来衡量经济效率是错误的,“时间”只是经济成本的一个方面或一部分,而不是经济成本的全部。我们在完成一项经济活动时除了要考虑它的的“时间成本”以外,还要考虑

其它成本;如果我们在完成一项经济活动时只考虑在短的时间内完成而不考虑所付出的其它的成本和代价能说有效率吗?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效率还可表示一种状态,即帕累托最优状态。在这一状态下,所有的帕累托改进都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人的状况变坏。

比较优势原理: 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①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是通过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运行中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动,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学。 ②宏观经济学特点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整个国民经济活动(2)宏观经济学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资源如何充分利用的问题;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收入(或就业)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的方法 ③宏观经济的研究内容 长期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国际经济失业宏观经济政策 ④政府的经济作用 (1)政府要稳定经济; (2)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3)政府从事生产; (4)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 (5)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 总结:政府作用都发挥在靠市场运作无法解决或很难解决的领域。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①国民收入账户——GDP (1)国民收入账户的重要性: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指标,宏观调控的基础。 (2)国民收入账户的产生背景:国民经济账户——GDP的度量是20世纪最重要发明之一,本身是历史需要的产物。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行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国民经济账户和GDP度量体系应运而生;随后,二战期间政府控制经济的需要上升,推动了有关统计体系进一步发展;在政府、专家、企业界和公众的合作和不断努力下,国民收入账户统计不断改进和丰富。 (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1)20世纪50年代建立中央计划体系,采用物质产品平衡表系统(MPS)。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 建立在“生产性劳动”基础上,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2)改革后,服务业迅速发展。从1985年开始建立了国家和省两级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制度(3)统计部门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两次重大补充和调整,使之与新的GDP数据适当地衔接起来。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 两个缺陷: 一是仅反映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运输邮电和商业的经济活动,不包括服务性行业,低估了经济活动规模。 二是不区分中间,最终产品,存在大量重复统计,高估了经济活动规模 ②国内生产总值 (1)GDP(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GNP(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国民在本国和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GDP=C+I+G+(X-M) (支出法:总产出=总支出) GNP=GDP+本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经济学导论-名词解释 (1)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The branch of economics that deals with the behavior of individual economic units –consumers, firms, workers, and investors – as well as the markets that these units comprise. 经济学用来处理单个经济单位的行为,消费者,企业,员工,和投资者——以及这些单元组成的市场的分支。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The branch of economics that deals with aggregate economic variables, such as the level and growth rate of national output, interest rates, 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 经济学用于处理总体经济变量,如国民产出的水平和增长率,利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分支。 市场需求Market demand: The sum of all the quantities of a good or service demanded per period by all the households buying in the market for that good or service. 一定时期内市场所有个人或家庭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总需求量. 市场供给Market supply: The sum of all that is supplied each period by all producers of a single product. 市场供给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所有厂商某种商品的供给总量。 消费者剩余Customer surplu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ximum amount a person is willing to pay for a good and its currency of payment.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效用Utility: Numerical score representing the satisfaction that a consumer gets from a given market basket. 用数值代表消费者从一个给定的市场篮子里得到的满意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Principle that as more of a good is consumed, the consumption of additional amounts will yield smaller additions to utility.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 A principle that as the use of an input increases with other inputs fixed, the resulting additions to output will eventually decrease. 是指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投入条件不变,只是不断增加某种要素的投入,则该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最终会逐渐减少。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Cost associated with opportunities that are forgone when a firm’s resources are not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习题(按章节)

宏观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2.下列变量都是流量,除了( C ) A.个人可支配收入 B.消费支出 C.个人财富 D.国内生产总值 3.下面各种现象都会降低失业率,除了:C A.失业人口数减少。B.就业人口数增加。 C.劳动力减少,而失业人口数没有任何变化。D.放弃找工作的人数增加。4.奥肯定律描述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A A.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与失业率的变化。 B.名义GDP变化的百分比与劳动力的变化。 C.实际GDP的绝对变化量与失业率变化的百分比。 D.实际GDP的绝对变化量与GDP平减指数变化的百分比。 5.假设年初的失业率为5%。根据奥肯定律,下面哪项陈述是错误的:D A.如果这一年的失业率不变,实际GDP将会升高3%。 B.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上升到7%,实际GDP将会下降1%。 C.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下降到3%,实际GDP将会上升7%。 D.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保持在5%,实际GDP将保持不变。 6.如果一个美国公民被一家在巴西经营的美国公司雇用,那么她的收入:D A.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巴西GNP的一部分。 B.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巴西GDP的一部分。 C.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巴西GNP的一部分。

D.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巴西GDP的一部分。 C C C A D D 二、名词解释 1.经济周期2.失业3.失业率4.结构性失业5.摩擦性失业6.周期性失业7.充分就业8.自然失业率9.经济增长10.流量11.存量 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2.失业: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3.失业率: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 4.结构性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 5.摩擦性失业: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 6.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 7.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 8.自然失业率:是劳动和产品市场都平衡时的失业率。 9.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产出水平的提高。 10.流量:特定的时间段中发生的经济量值。 11.存量:特定时点上现存的经济量值。 三、简答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每个1分)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三个市场的划分: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及要素市场。(2分)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西方经济学

1【单选题】政府如果将某些资源用于建造高铁,则这些资源就不能被用于教育。此选择说明的概念是_________。 A.边际利益 B.宏观经济政策 C.市场 D.机会成本 2【单选题】市场主要是通过______来协调单个经济主体的决策。 A.法律和规则 B.宣传和广告 C.计划和指令 D.产品和要素的价格 3【单选题】下列________现象不是市场失灵的表现。 A.没有达到社会公平目标 B.外部性 C.厂商赚到了巨大利润 D.市场势力 4【单选题】在既定的制度下,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总体水平,取决于该国________。 A.所拥有的资源数量 B.生产率水平 C.宏观经济政策 D.货币发行量 5【单选题】增加货币量的结果是________。 A.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B.利率升高 C.物价上涨 D.其余选项都对 6【单选题】实证表述是_________的表述。 A.肯定正确的 B.关于“是什么” C.无法检验其是否正确的 D.关于“应该是什么” 7【单选题】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通常使用的是_______方式来阐述观点。 A.实证表述 B.规范表述 C.公式表述 D.文字表述 8【多选题】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包括_________。 A.上大学交的学费 B.上学期间的伙食费 C.因为上大学而放弃的工资收入 D.上大学购买教材的费用 9【多选题】根据经济学原理,对交易双方都有利的交易需要满足_______的原则。 A.符合社会发展目标要求行为 B.基于比较优势专业分工

C.按照自愿交易原则进行的 D.全能计划安排 10【多选题】以下表述中,_________是规范表述。 A.经济学课程应该开设4个学分,因为它是我们喜欢的课程。 B.最好的税率是零,因为零税率让人民不会因此而失去财富。 C.工资水平上升导致失业率提高。 D.政府必须降低商品房价格,才能做到“居者有其屋”。 11【判断题】现实社会中,每一个人都会面临权衡取舍问题。对 12【判断题】经济学研究理性人有效利用稀缺资源最大限度满足愿望的选择原则。对13【判断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往往不存在任何关系。错 14【判断题】理性人根据激励的改变而调整行为。对 15【判断题】贸易总是能够使每个人的福利状况改善。错 1【单选题】需求量是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时________的商品数量。 A.实际购买 B.愿意并能够购买 C.想要购买 D.买得起 2【单选题】共享单车在城市中的普及会导致对公交车的______。 A.需求减少 B.需求量减少 C.需求量增加 D.需求增加 3【单选题】互补品是指________的物品。 A.要和其他物品同时使用的 B.比其他物品的需求量更少 C.比其他物品的需求量更多 D.可以用来替代其他物品的 4【单选题】供给定理表明,其他条件不变时,___________。 A.供给量与价格变化无关 B.供给量随价格反方向变化 C.供给量与价格关系不确定 D.供给量随价格同方向变化 5【单选题】糟糕的天气会导致农产品的________。 A.供给曲线右移 B.需求曲线左移 C.需求曲线右移 D.供给曲线左移 6【单选题】技术进步降低了汽车的生产成本,导致汽车的_______。 A.供给量减少 B.供给减少 C.供给增加 D.供给量增加 7【多选题】以下__________会使供给曲线发生移动。

经济学导论(1)

经济学导论 一、简析经济学科的性质及其研究的基本问题: 性质有应用型经济学和理论性经济学之分,研究人类如何进行选择,以稀缺的资源来生产各种物品并将其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简单地说就是如何以优先的资源满足人类最大的欲望。 经济学的本质:○1社会科学;○2研究人类经济的科学 研究的基本问题:○1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2宏观层面的经济规律 二、比较积极学科中得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 简单地说,实证分析研究的是“是什么”,是对事实的客观反映,不加入价值判断。实证分析重在用统计数据、模型等分析。规范分析研究的是“应该怎样”,加入了价值的判断。规范分析重在逻辑推理、论述道理。 三、简述经济理论的构建过程: 1、定义有关术语(概念),确定假设条件 2、观察经济现象,发现不同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形成假说 3、用经济模型解释和概括经济现象,即用经济模型表述假说 4、用实际数据验证假说和模型的正确性 5、运用模型预测,并接受未来一步的检验 四、简述信用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 信用管理的目标:控制信用风险 信用管理内容 分析信用风险来源并识别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评估与客户评价 信用风险的控制 五、结合我国现实,分析信用管理对金融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信用体制很糟糕,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大家也知道我国在很努力的建立信用体制,金融信用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金融市场的有序性、公正性和竞争性,给金融发展环境造成许多不利影响。比如:1、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资本市场缺乏层次,直接融资存在结构缺陷;2、间接融资体系存在制度缺陷,大企业对小企业形成明显的“排挤效应”,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出现真空;3、缺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正规制度安排和相应配套措施等等。而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制有利于稳定经济秩序,可以对社会道德水平产生影响,稳定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减少不良债务,促进经济和金融秩序趋向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我活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第一章 导论

第1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答:宏观经济学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的,指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之一。 2.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地区)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用

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经济增长 答: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具体理解,经济增长有以下两层含义: (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体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增加,即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 (2)经济增长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指实际国民经济总产出的持续增长,还可以指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加。 若用t Y 表示t 时期的总产量,1t Y -表示(1t -)期的总产量,则总产量意义下的增长率可表示为: 1 1 t t t t Y Y G Y ---=若用t y 表示t 时期的人均产量,1t y -表示(1t -)期的人均产量,则人均产量意义下的增长率可表示为: 1 1 t t t t y y g y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人均总产出增长率的高低则体现了经济效率的高低。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练习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练习 一、简释下列基本概念: 1.稀缺: 2.自由物品: 3.经济物品: 4.机会成本: 5.生产可能性边界: 6.自给经济: 7.计划经济: 8.市场经济: 9.混合经济:10.微观经济学:11.宏观经济学:12.实证分析:13.规范分析:14.存量:15.流量: 16.局部均衡: 17.一般均衡: 18.理性人:19.内生变量:20.外生变量: 二、单选题: 1.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一点表示( )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 3.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分析命题?( )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美元 5.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属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 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6. 经济学家提出模型的主要理由是( ) A.一个模型为验证一种假设所必需 B一个模型可帮助弄清和组织对一个论点的思考过程 C.一个模型为决定一个指数所必需 D.只有模型中才可使用实际变量 7.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市场经济 B.个体行为 C.总体经济活动 D.失业和通货膨胀等 8.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计划经济 B.经济总体状况,如失业与通货膨胀 C.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 D.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问题 9.实证经济学( )。 A.关注应该是什么 B.主要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将来如何 C. 不能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 D.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 10.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生产可能线向外移动( )。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 11.人们在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要进行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产品效用的不同 B.人们的主观偏好不同 C.经济资源的稀缺性 D.经济资源用途的不同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章节题库(导论)【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 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2.国民生产总值 答: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与GNP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GDP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由本国国民所创造的,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NP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3.国内生产净值

答: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简称NDP,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里,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国内生产净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所有常住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即:NDP=GDP-资本折旧。 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双重角度来看,NDP的价值要远远大于GDP,也即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用国内生产净值指标要比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优越得多。相对于GDP,NDP考虑到了“消耗”或者说“折旧”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真正诠释了生产、增长及总价值与消耗、效率、净价值之间的关系。 4.国民收入 答:国民收入即NI,指一国居民在物品和劳务生产中赚得的总收入。国民收入的核算公式为: NI=NDP-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二、简答题 1.在经济周期性的波动中,哪些宏观变量与周期波动同步?哪些变量具有超前性? 答:(1)失业率。在经济周期的收缩期,失业率通常会上升;在扩张期,失业率则会下降;在经济周期的峰顶,失业率保持在最低水平;而谷底时的失业率则达到最高点。失业率与周期波动是同步的。 (2)股票价格。一般来讲,股票价格能够反映经济周期的演变,并且由于其往往领先于经济活动的变化,因而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因此,股票价格常常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3)通货膨胀率。当经济步入收缩期时,通货膨胀率往往随之下降,严重时甚至出现

《经济学导论》重点题(18.10)

《经济学导论》复习题(18.10) 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15分二、多项选择题:10分三、填空题:10分 四、名词解释:15分五、简答题:30分六、计算题:20分 第一章经济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提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财富问题的科学”的经济学家是B B. 亚当·斯密 2. 指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日常生活的科学” 的经济学家是D D. 马歇尔 3. 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改善资源配置形式所需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利益的科学”的经济学家是A. 萨缪尔森 4. 人类进行经济活动所需要的各类要素或条件统称为A A. 资源 5. 机会成本实质上就是C C. 选择成本 6. 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的点是A A. 资源配置最优的点 7. 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由经济活动的当事人自主对生产和交易进行决策,由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所决定的资源配置制度是A. 市场经济体制 8. 一切生产计划和分配规则由政府来进行决策的资源配置与利用制度是B B. 计划经济体制 9.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C. 均衡价格理论 10.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D D.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1. 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因变量的增量称为D D. 边际数量 12. 目前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是A A. 静态分析 13. 经济学界通常认为世界上现存的第一本经济学著作是A A.《经济论》 14. 亚当·斯密的主要著作是A A.《国富论》 15. 新古典学派的标志性代表人物是A A. 马歇尔 16. 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著作是D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7. 货币学派的创始人是B B. 弗里德曼 二、多项选择题 1. 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条件有ACA. 资源的稀缺性C. 资源配置的选择性 2. 现代社会基本的经济体制有ABCA. 市场经济体制 B. 计划经济体制 C. 混合经济体制 3.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有ABC A. 市场出清 B. 完全理性 C. 完全信息 4.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有ABCDE A. 研究对象不同 B. 解决的问题不同 C. 研究方法不同 D. 基本假设不同 E. 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 5.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ABCDE A. 边际分析B. 均衡分析C. 静态分析D. 比较静态分析E. 动态分析 6. 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ABCDE A. 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 魁奈E. 杜尔哥 7. 非凯恩斯主义流派有ABCDE A. 货币学派B. 理性预期学派C. 供给学派D. 新制度学派E. 公共选择学派 三、填空题 1. 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2. 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3. 随着资源数量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生产可能性曲线会向外平行移动。 4.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市场经济体系)。 5. 经济体制是(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基本方式。 6. 所有制结构既有私人部门也有公共部门,自由市场机制和国家机构共同调节其市场运行的经济制度是(混合经济体制)。 7. 微观经济学主要解决资源如何(有效配置)。 8. 宏观经济学主要解决(资源利用)的问题。 9. 非均衡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短边法则”)。 10. “新古典综合派”形成是以1948年(萨缪尔森)出版《经济学》(第1版)为标志。 四、名词解释 1.经济:指人类社会生产、消费等活动及组织这些活动的制度。 2.经济活动:从个人消费、企业生产到整个国民经济,都必须考虑节省和效率问题。 3.边际分析:是指分析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或增加最后一个单位的量值会如何影响和决定因变量的量值。 五、简答题 1.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特征。答: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的基本单元—生产者、消费者和资源拥有者的个体决策的科学。它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资源的配置问题。这种配置,是通过价格机制完成的。 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特征。答:宏观经济学则是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科。它通过研究现有的资源是否充分利用、达到充分利用的途径等来解决资源的利用问题。

07520经济学导论(1)

经济学导论—07520 一、选择题 1.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由家庭的直接消费所决定的经济体制为(①)。①自给自足经济 ②计划经济③市场经济④混合经济 2.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①)。 ①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②1948年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的发表 ③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的发表④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的发表 3.需求曲线是一条(③),供给曲线是一条(①)。。 ①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③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④向左下方倾斜的曲线 4.影响需求的因素有(①②③④⑤)。 ①价格②消费者的实际收入③消费者的嗜好④相关商品的价格⑤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5.影响供给的因素有(①②③④⑤)。 ①生产要素的价格②厂商的生产技术③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④厂商对未来价格的预期⑤政府政策 6.供给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是(④⑤。 ①同向变化②反向变化③与均衡价格同向变化④与均衡价格反向变化⑤与均衡数量同向变化 7.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效用(③)。①之和②之差③之比④之乘积 8.完全可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是(④)。①一条水平的直线②一条垂线③一条弯折线④一条具有一定斜率的直线 9.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引起对汉堡包的需求的增加。(A) A.一场新的汉堡包热 B.人口减少了 C.作为互补品的炸薯条的价格上升了 D.消费者收入减少了 10.如果需求与供给都增加,对均衡价格和交易量的影响将是(C) A.价格上升,交易量增加 B.价格下降,交易量增加 C.交易量增加,但交易价格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D.价格上升,但交易量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11、何时应采取薄利多销的政策(D) A.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 B.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等于0 C.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于0 D.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 12.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说明(B) A.边际成本递增 B.边际替代率递减 C.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D.机会成本递减 13.一个人从物品或劳务消费中得到的好处或满足称为(B)。 A.边际效用 B.效用 C.消费需求 D.消费者均衡 14.下图是完全竞争市场中某个厂商的短期成本曲线,当市场价格位于E2点时,该厂商(C)(图在后面) 15.玩具行业工人工资的提高将使(A) A.玩具的供给曲线左移并使玩具价格上升 B.玩具的供给曲线左移并使玩具价格下降 C.玩具的供给曲线右移并使玩具价格上升 D.玩具的供给曲线左移并使玩具价格下降 16.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A) A.MR= MC B.MR=MP C.MRP=MC D.MP=MC 17.在四部门的经济循环模型中,实现均衡条件是(B) A.I=S B.I+G+X=S+T+M C.I+G+M=S+T+X D.I+T+C=S+G+M 18.已知某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6,则该国的投资乘数为(B) A.2 B.2.5 C.3.5 D.4 19.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为(A) A.0 B.1 C.大于0小于1 D.小于0 20.下列哪一种情况下不会出现市场失灵(D) A.存在公共物品 B.垄断 C.存在外部性 D.竞争非常激烈 2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C)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22.要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可采取的措施有(C) A.提高税率B.减少政府购买 C.增加财政转移支付D.降低再贴现率 23.下列各项中,能够计入GDP的有(D)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B.出售股票的收入 C.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24.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C)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 D.永久性失业 25.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C) 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B.失为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 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 D.失业率的变动与通货膨胀率的变动无关 26.对利率变动反应最敏感的是(C) A.货币的交易需求 B.货币的谨慎需求 C.货币的投机需求 D.三种货币需求的敏感程度相同 27.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A)。 A.增加B.减少 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28.假设价格水平固定,并且经济中存在超额生产能力。以下(C)正确描述了货币政策影响产出的所有步骤。 A.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上升,投资增加,从而使总支出和产出增加 B.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投资减少,从而使总支出和产出减少 C.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投资增加,从而使总支出和产出增加 D.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投资增加,从而使总支出和产出减少 29.其他条件不变,需求增加会引起均衡价格的(B)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D.变化不一定 30.下列各项中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的一项是(C) A.失业 B.价格总水平提高 C.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 31.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说明(B)A.边际成本递增 B.边际替代率递减 C.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D.机会成本递减 32.假设某种商品市场上的实际价格为均衡价格Pe,那么消费者剩余指的是(A)(图在后面) 33.小王的时间既可以听一次经济学讲座也可以打一场网球。他选择了听讲座,打网球的价值就是(A) A.听讲座的机会成本 B.大于听讲座的价值 C.不能与听讲座的价值相比 D.等于听讲座的价值 34.如果消费者在保持同等程度的满足时,增加了Y商品的消费而减少了X的消费,那么边际替代率为(A) A.MRS YX=△X∕△Y B.MRS YX=MU X∕MU Y C.MRS XY=MP X∕MP Y D.MRS XY=△Y∕△X 35.如果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1,那么这两种商品的关系是(B) A.替代品 B.互补品 C.无关品 D.不一定 36.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B) A.MR<MC B.MR=MC C.MC<MP D.MP=MC 37.下列说法对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描述不正确的是(C) A.单个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 B.买卖双方具有完全信息 C.厂商之间的产品是有差异的 D.资源可以完全流动 38、在四部门的经济循环模型中,实现均衡条件是(C) A、I=S B、I+G+M =S+T+X C、I+G+X=S+T+M D、I+ T +C=S+G+M 39.短缺是(B) A.当价格高于均衡水平时存在 B.是需求量超过了供给量 C.是交易量超过了供给量 D.是需求量超过了均衡量 40.如果某种物品价格下降5%引起需求量增加6%,那么需求的价格弹性为(C)A.0.30 B.0.60 C.1.2 D.3.0 41.预算线取决于(C)。 A.收入 B.价格 C.收入与价格 D.偏好 42.可变投入量增加1单位所引起的总产量变动量称为(B) A.平均产量 B.边际产量 C.平均可变产量 D.总产量 43.下列哪一项不是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D)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B.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C.流动性偏好 D.国民收入分配不平等 44.国外要素收入净额>0时(C) A、GDP >GNP B、GDP =GNP C、GDP <GNP D、GDP和GNP的关系不一定 45.根据平均消费倾向(APC)、平均储蓄倾向(APS)、边际消费倾向(MPC)、边际储蓄倾向(MPS)之间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 A.如果MPC 增加,那么MPS 也增加 B.MPC+MPS<APC +APS C.MPC+MPS=APC +APS D.MPC+MPS>APC +APS 46.如果某人的个人可支配收入由1000 元增加到1200 元,而消费由800元增加到850 元,由此可知(C) A.其边际储蓄倾向为0.65 B.其边际消费倾向为0.75 C.其边际消费倾向为0.25 D.其边际消费倾向为0.65 47.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收入的增加会导致(A) A.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 B.投机性货币需求减少 C.谨慎性货币需求减少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8.花10元钱理发的机会成本是(C)。 A.10元钱其他最好的用途 B.用来理发的时间的其他最好的用途 C.10元钱和用来理发的时间的其他最好用途 D.给理发师10元钱的价值 49.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B)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互补品的价格下降 50.引起某种物品价格下降的条件是(D)。 A.在现行的价格下存在剩余 B.现行价格高于均衡价格 C.在现行价格下供给量大于需求量 D.以上论断全对 51.表示供给量减少的是(D)。 A.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B.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C.沿着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D.沿着供给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52.如果收入增加了,预算线将(D)。 A.变得更陡峭 B.变得更平坦 C.向内移动,但与原来的预算线平行 D.向外移动,但与原来的预算线平行 53.下列哪一种表述是不正确的(C)。 A.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B.偏好图由一系列不相交的无差异曲线组成 C.无差异曲线凹向原点 D.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由边际替代率组成 54.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对于任何产量,厂商的平均收益总等于(C) A.边际成本 B.平均成本 C.市场价格 D.边际收益 55.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低于以下哪种成本就停止营业(B) A、平均成本 B、平均可变成本 C、边际成本 D、平均固定成本 56.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的原因与(C)有关 A.规模报酬 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 C.要素的边际生产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 57.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是指() A.一年之内 B.全部生产要素都可随产量调整的时期 C.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不能调整的时期 D.只能调整一年生产要素的时期 58.行为中最接近于完全竞争模式的一项是(C) A.飞机制造业 B.烟草业 C.日用小商品制造业 D.汽车制造业 59.种物品小幅度降价会引起需求量大幅度变动,那么,该物品(B) A.需求缺乏弹性 B.需求富有弹性 C.需求单位弹性 D.需求完全无弹性 60.资水平的提高:(B) A.劳动的供给量一直增加 B.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C.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了 D.劳动的供给量先减少,后增加 61.济学家的解释,正常利润的性质(B)

经济学导论(1)

经济学导论 1.金融学的特点是什么 2.金融对现代经济的作用 3.你如何评价消费信用 4.2008全球危机产生的根源 是什么5.金融创新的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6.财政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7.税收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的是什么8.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9.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10.国际贸易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核心概念:机会成本,经济人,边际分析) 11.经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12.经济学家是怎样思考问题的?13.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最大区别是什么14.市场经济为什么需要产权15.市场经济中国政府能否发挥作用?16.市场经济是否意味着完全自由的经济?17.简述保险及其保险的作用 18.结合自己对风险的认识谈谈保险的重要性 19.你的一生中将会面临哪些风险?你将采用何种方式应对这些风险? 1. 金融学的特点是什么? 金融学比较具体,是经济学的主要支柱,也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从比较广泛的意义上来说,金融学属于经济学研究领域,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①金融学弥漫于整个经济学的各个角落,既是应用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与理论经济密不可分②金融学除了与经济学密不可分,也有其独特的研究范畴 ③数学和计量经济学成为金融学的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 ④金融学与管理学、法学等人文科学交叉融合的趋势也十分明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2.金融 2.金融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①金融在现代经济中有着一个核心地位 ②金融是现代经济中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 ③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资金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和财富,成为沟通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命脉和媒介 正面影响 (1)金融增加了融资(贷款或集资上市等),融资增加了投资,从而促进科技和经济发展 (2)增加了货币的流动,特指付款系统,以前用的是现金,现在刷卡,增加了付费系统的效率 (3)增加就业机会,金融服务行业已经成为某些经济体系的支柱产业 (4)金融衍生品减少了个别企业的运行风险(对冲利息风险,期货合同对冲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5)促进全球一体化 负面影响 (1)通货膨胀,货币贬值, (2)原油和期货价格上涨,金融业的从中获利,增加了生产成本 (3)增加经济危机的发生可能性(全球次贷危机),而且规模相对扩大(金融系统的全球化),由局部地区性成为世界性危机。 4)因信用过度膨胀产生金融泡沫,剥离金融与实质经济的血肉联系。 3.你如何评价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由商业企业、商业银行以及其它信用机构以商品形态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目的是解决消费者支付能力不足的困难,重要用于耐用消费品、支付劳务费用和购买住宅等方面的需要。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消费信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消费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并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此外,企业通过以赊销方式对顾客提供信用等方式,这一信用形式对于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若消费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消费信用则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状态,促使物价上涨,促成虚假繁荣等消极影响。因此,消费信贷应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第1章 经济学导论习题

第1章练习题 一、判断题(打“X”或“√”) 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人、企业或政府作出的选择、这些选择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以及政府对 做出这些选择的影响。() 2.宏观经济学研究国家的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运行。() 3.只有穷人才面临稀缺性问题。() 4.讨论后引谬误时,要采用其他条件相同的观点。() 5.经济学要讨论6W问题,包括What、How many、Where、When、Whom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充分了解稀缺性和机会成本,以及影响个体和企业决策的内在激励机制。() 6.将2美元用于购买一块比萨饼,而不用于购买一个面卷饼。此选择的机会成本就是所放弃的面 卷饼,而不是花费在比萨饼上的2美元。() 7.宏观经济学研究影响就业与总收入的因素。() 8.实证表述是关于是什么的表述;而规范表述则是关于将是什么的表述。() 9.对一个模型进行检验的目的在于确定其与客观世界相一致的程度。() 10.稀缺性可能通过自愿交换被消除。()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可利用的资源难以满足人们欲望的事实被称做:() A.机会成本 B.稀缺性 C.生产什么 D.为谁生产 2.下面哪种说法不包括在重大经济问题之内?() A.生产什么物品和劳务 B.如何生产物品和劳务 C.什么时候生产物品和劳务

D.为什么生产物品和劳务 3.人们具有不同的收入水平。这种情况直接与重大经济问题中的哪一个问题有关?() A.“生产什么”的问题 B.“如何生产”的问题 C.“在什么地方生产”的问题 D.“为谁生产”的问题 4.在上午9:00到10:00之间,弗雷德可以睡觉,也可以听经济学讲座,还可以打网球。假设他决定去听讲座。但是如果不听讲座,他可能会去睡觉。那么,他听讲座的机会成本是: () A.睡觉和打网球 B.睡觉 C.打网球 D.一个小时的时间 5.经济模型:() A.仅仅包括规范表述 B.不包括其他条件相同的采用 C.包括有关现实状况的所有已知细节 D.仅仅包括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细节 6.拉丁术语其他条件相同的含义是:() A.“除非被证明是正确的,否则,即为错误的” B.“其他事情都相同” C.“因为在此之后,所以此为原因” D.“即使有逻辑性,也是不正确的” 7.在一个有30个学生的班级中,一个学生可以轻松地从门口通过。因此可推断,30个学生同时 都可以轻而易举地从此门口通过。此为()的例子。 A.机会成本谬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