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古诗词学习作业设计

古诗词学习作业设计

古诗词学习作业设计
古诗词学习作业设计

古诗词学习作业设计(一)

走进李白

1、唐朝诗人李白,字(),号(),有()之称,与唐朝诗人()并称为“大李杜”,其中唐朝诗人()与()并称小李杜。

2、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是《》。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的无限热爱。诗句()维妙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景象。()字有化动为静的感觉。从近处细致描写的诗句是()。()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运用()手法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于是又运用比喻句()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3、诗人李白在写法上喜欢运用()、()、()、()等方法,给人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感觉。《静夜诗》中运用了()的手法,诗句是()。《古朗月行》中运用()的手法,把月亮比作()、()。诗句是()。()。

4、公元759年春天,李白被贬谪夜郎。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写下诗作《》这是李白在

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做的一首()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

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

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不无夸张和奇想,这样的诗句是(),()。

5、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是《》。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的诗句是();

()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6、诗人李白为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乐交朋友,这方面的佳作有《》、《》。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作业设计新人教版20190831116

9古诗三首 一、根据看拼音写字、词。 xi ōng zh ǎng d ú z ì 1. 一人在异乡工作。 m ù ch ǎng ji ù 2. 旁边有个 工厂。 ji ǔ f ú h é 3. 这些 标准。 二、比一比,再组词。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爆竹声中一岁除. ( ) A. 去掉。 B.授;拜(官职)。 2.路上行人欲. 断魂( ) A. 想要;希望。 B. 将要。 C. 欲望。 D.需要。 3.独在异. 乡为异客 () 魂 槐 ( ) ( ) 佳 挂 ( ) ( ) 异 导 ( ) ( ) 借 猎 ( ) ( )

A.有分别;不相同。 B. 另外的;别的。 C.奇异;特别。 D.惊奇;奇怪。 四、先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的打“×”。 1.“元日”指的是大年三十。() 2.“桃符”就是今天春联的前身。() 3.清明节有扫墓、踏青的习俗。()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六、根据课文填空。 1. 本课的三首古诗所写的内容都与我国的__________有关。《元日》作者是_ _____朝诗人______,诗中描写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________。这个节日的习俗有______ 、________、____等。 2.《清明》的作者是_____朝诗人________。诗中描写是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_______,这个节日有______、______等习俗。这首诗的前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_______朝诗人_______。诗句描写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__________,这个节日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这首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古诗两首之池上(苏教版四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 体会纯 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重点:诵读古诗,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难点:想象画面,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知诗人,解诗题 1. 谈话导入,了解诗人 中国是个诗歌的王国, 尤其是在唐朝,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 比如——李白、 杜甫、孟浩然、王之涣、白居易等等 (PPT1白居易):其中诗作最多的是白居易。白居易,一生写诗 岁时,他已经写出不少好诗,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 顾况听 说他叫白居易,就开玩笑说: “长安米贵,居恐不易。 ”(当时的长安相当于咱们 现在的北京市,物价高、房价高)但当他读到白居易那首《草》时,尤其是那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住在长安不难 了,由此可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 “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 他每次写成诗后, 都要读给老人听, 直到老人家能听明白为止, 所以他的诗通俗 易懂。 2. 解诗题 白居易有一次来到荷塘边, 无意中看到了池塘里发生的一件事, 就把它写了下来, 题为《池上》。(板书课题) (ppt2) “池上”是什么意思?——池塘里,荷花塘中。这就是故事发生的地点。 白居易究竟看到了荷塘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这首诗吧。 、读古诗,析诗意 1. 读诗正音,学习生字 20.古诗两首 3600 多首。 16

1)指读,需要提示注意的字音:撑、艇、藏、踪、萍都是后鼻音,莲为边音。 PPT3) 指生带读。 (2)记忆字形,了解字义:(PPT4出示三个生字一一撑、艇、萍形声字:撑、艇,舟字旁中横为提;撑,做动作理解字义;艇,换偏旁记字形易错字:萍,上下结构,草本植物,草字头; 3)把生字带进去再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范读——自由读——齐读) 2.理解词意,想象诗意 1)默读,标出不懂的词句。 巡视了解,提示解决办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看图、查字典、查资料等 2)看图解:小艇——小舟,小船; 白莲——白色的荷花(看看图,偷采的可能还有荷叶、莲蓬)

《古诗词三首》作业设计

5《古诗词三首》作业设计 【作业目标】 1.会背诵并默写古诗 2.能区分形近词,正确理解古诗中个别字词的意思并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3.发挥想象,改编诗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一课时 一、形近字组词 茅()媚()檐() 矛()嵋()瞻() 【设计意图】区分形近字,防止混淆。 二、根据古诗两首,我来当小法官 1.《牧童》一诗描写一位牧童在黑夜里渴望看月的烦躁心情。() 2.“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中的“六七里”和“三四声”都是确指的数字。() 3.“不脱蓑衣卧月明”的意思是穿着蓑衣而卧,会觉得月光更加明朗。() 4.“不是遮头是使风”写出了两个小孩用伞当帆来使风的情境。() 三、根据课文填空。 1.联系《牧童》一诗填空。 诗中有景——这景是,诗中有情——这情是。 诗中有人——这人是,诗中有声——这声是。 2.联系《舟过安仁》一诗填空。 诗中有作者的所见——这所见是 诗中也有作者的所悟——这所悟是 【设计意图】通过默写古诗掌握古诗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古诗中个别字词的意思并理解重点句的含义,体会哲理诗的深刻思想。 第二课时 一、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茅檐()翁媪()亡赖()相媚好() 二、古诗园地 1.《古诗词三首》在内容上描写的都是(),分别描写了()、()、()等古代儿童的形象。我最喜欢()朝()写的《》中的(),因为()。 2.读《清平乐村居》,填空 (1)茅檐低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发谁家翁媪?大儿______________,中儿_______________,最喜小儿_________,溪头卧剥莲蓬。 (2)这首词是宋代词人写的,其中“清平乐”是,“村居”是。我还知道的词牌名是。 (3)“最喜”表达了,读了这句,我仿佛看到了。 【设计意图】通过对古诗的基础知识的练习,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古诗的大概意思,学会理解诗词。 三、补充下列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 1.儿童散学归来早,。 2. ,飞入菜花无处寻。

三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内容概述】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目标分析】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意思,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2.教学难点: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者特征分析】 课文中的两首古诗,有不少学生都会背诵了。因此教师指导朗读时,重点要放在怎样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韵。可以结合看图,边读边想象,感悟诗句的含义。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诵读,必须注意把握好停顿,把握好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 【教学资源】 1.自制的课件、课题组提供的资源。 2.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 师:同学们都学过古诗,能不能背一背你们知道的古诗? 生:《小儿垂钓》《望庐山瀑布》…… 师:根据学生说出的诗歌,集体背诵一首。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两首古诗,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板书:古诗两首)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课的学习】

二、领读诗歌。 课件出示《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老师领读诗歌 【设计意图:朗读诗歌,增加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检查预习情况。 老师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完成,我们来检查一下。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2个汉字:“亦、状” 1、提问学生 2、集体朗读两遍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巩固预习,督促预习】 四、学习“我会写” 课件出示“断、楚、孤、帆”4个汉字。 1、请学生注拼音,一边领读 2、练习组词,并把词语组在课文中生字旁边 3、根据组词情况练习造句 4、重点讲写“楚、孤”两个字 【设计意图:通过读、组词、说话,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五、朗读诗歌 男女生各朗读诗歌比赛。 【设计意图:培养朗读古诗的良好习惯】 六、快乐阅读 朗读阅读课本第45--49页,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画一画! 【设计意图:快乐阅读,增加知识,积累语句】 七、小练笔 1、选择学过的词语写话: 碧水青山孤帆淡妆西湖西子 2、你去过什么美丽的地方写一写。 【设计意图:练习写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所学词语: 碧水青山孤帆 淡妆西湖西子 指名朗读。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会读这两首诗歌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两首诗歌,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 二、朗读感悟。 1、老师有感情的范读古诗 2、请学生模仿老师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朗读诗歌,品味情感】 三、学习诗歌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教案

20 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理解诗句的意 思。 3.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句,体会情感。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 重点难点1.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具 准备 有关李白、孟浩然和王维的生平材料教学 课时 两课时 课文详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 2.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3.背诵本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他俩是什么关系? 3.本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读本诗,要求读准字音 四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 (2)借助文后注释,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 (3)标画出疑惑之处。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3.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两名同学讲解古诗。 重点指导:“西辞”“尽”“唯”“天际”等重点词语。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①送:送别。②之:去,到。③广陵:扬州。 释义: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2)故人西辞黄鹤楼 ①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②辞:辞别。 释义:老朋友在西边辞别黄鹤楼。 (3)烟花三月下扬州 ①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②下:去, 到。 释义:阳春三月,顺流东下到扬州去。 (4)孤帆远影碧空尽 ①孤帆:单独的一条船。②远影:远远的影子。 ③碧空:晴朗的天空。④尽:消失了,没有了。 释义:孤独的小船渐渐消失在水天尽头。 (5)唯见长江天际流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020最新】

12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首、采、无、树、爱、尖、角”7个生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说到池塘、荷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题目。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学生简单说说《池上》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说说《小池》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小池?(初夏) 2、简介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3、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古诗,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古诗,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醉(zuì zhuì)书卷(juàn juǎn)地净慈寺(sì shì) 翻墨(mò mù) 映(yìn yìng)日无穷碧(bì biè) 二、比一比,再组词。 墨()连()何()竟()碧() 默()莲()荷()竞()壁() 三、解释词语。 翻墨:跳珠: 无穷碧:别样红:

晓:四时: 四、默写古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五、填空。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所写,他笔下的云、雨、风各具特点。诗人把乌云比作“”,把大雨比作“”,用“”写出了风的大,显得形象生动,极富立体感。诗中的望湖楼在今天的(哪里)。 2.六月的西湖天气变化极快,先后。诗句描写的色彩极其丰富,云与雨形成鲜明的对比,山是色色的,而雨后

的湖水与天空都是色的。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代诗人杨万里送好友 时所作的一首诗,送别的时间是,送别的地点是,诗中主要抓住了西湖的和两样景物,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的画面。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那儿一年四季风光如画,景色宜人,诗中的“、” 表达了诗人的感受;诗句“、”再现了西湖六月的景色特点,成为千古佳句。 六、阅读、积累。 1.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把西湖比作,描绘了它时候和时候各具特色的美丽景色,由衷地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后来,人们把西湖称为“”,就是从这首诗中来的。 诗句中与“淡妆”相对应的是“”,与“浓抹”相对应的是“”。 苏轼的作品我们读过很多,如《》、《》等。 你还知道宋朝的诗人和作品有:《》; 《》。 2.描写西湖的诗: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描写荷花的诗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作业设计

1古诗三首一、选择汉字正确的读音,打“√”。 ā n () ì() yuàn()ùn() óng()ún() óng()í() 二、巧填同音字。 xī流饭 yàn 鲜子 lú山苇 三、照样子先组词,再换偏旁并组词。 例: 四、解释带点的词语。 1.迟日 ..江山丽。_____________ 2.泥融 ..飞燕子。_____________ 3.正是河豚欲.上时。_________ 4.小溪泛尽却.山行。________ 五、根据意思写诗句。 1.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喊 增减 喊 减 ___ 梅 ___ 融 ___ 芽 ___ 泛

2.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 了些幽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默写《绝句》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请你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这三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唐代人。 () 2.《惠崇春江晚景》写的是晚春的景色。 () 3.“小溪泛尽却山行”中的“尽”和“白日依山尽”中的“尽”意思一样。() 4.“添得黄鹂四五声”中的“四五声”表示虚指。()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 1.《绝句》是 ___ 代诗人___写的。诗的前两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 之情。 2.《惠崇春江晚景》是____朝诗人______为惠崇的画作《》所写的______诗。诗中写 到的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动物有_______ 和_______。 3.《三衢道中》描述了_______时(填季节)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______的心情。这首 诗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yuān √ huì√ chóng√ tún√ 二、溪稀容艳燕庐芦 三、示例:梅花海(海洋)芦芽鸦(乌鸦)融化隔(隔壁)广泛眨(眨眼 四、1.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 2.泥土湿软。 3.想要。 4.再,又。 五、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2.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六、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4、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意境 教学准备有关春天的图片及春天的古诗。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学习“古、诗、首”两个字。 二、学习《春晓》 (一)出示整首诗,读通。 1、师: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齐读诗题)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3、指名背诵。 4、认记汉字。春眠春晓处处闻啼鸟 (二)理解感悟 1、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 2、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3、交流讨论学习。 (1)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 (2)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 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3)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 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吟诵。 1、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2、朗读全诗,背诵。 四、拓展延伸 查阅作者孟浩然的其他诗句。 五、课堂检测

古诗词学习作业设计

古诗词学习作业设计(一) 走进李白 1、唐朝诗人李白,字(),号(),有()之称,与唐朝诗人()并称为“大李杜”,其中唐朝诗人()与()并称小李杜。 2、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是《》。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的无限热爱。诗句()维妙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景象。()字有化动为静的感觉。从近处细致描写的诗句是()。()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运用()手法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于是又运用比喻句()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3、诗人李白在写法上喜欢运用()、()、()、()等方法,给人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感觉。《静夜诗》中运用了()的手法,诗句是()。《古朗月行》中运用()的手法,把月亮比作()、()。诗句是()。()。 4、公元759年春天,李白被贬谪夜郎。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写下诗作《》这是李白在 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做的一首()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

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 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不无夸张和奇想,这样的诗句是(),()。 5、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是《》。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的诗句是(); ()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6、诗人李白为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乐交朋友,这方面的佳作有《》、《》。

小学语文_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3、比较诗的不同表达方法,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领悟诗中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诗的不同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交通很不方便,朋友一旦分离,再见非常不易,甚至可能再也见不到面了,所以,文人们在分别的时候常常以送别的诗、词相赠,这已成为当时的一种习俗。古人们流传下来的送别诗很多,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送别诗,一起去感受古人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二、解诗题 1、读诗题 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陵”这个字是后鼻音。跟老师读“ling”“陵”“广陵”。 再把第一首诗的题目读一遍。这次就读准了。 2、找相同,解诗题。 (1)读了题目,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生:都有“送”字。 送的是谁啊?先看第一首,送的是——孟浩然 再看第二首,送的是——元二 (2)那么朋友分别又要去哪儿呢? 生:广陵安西

题目中哪个字表示去、到的意思呢? 生:之 师:之的意思有很多,在这里表示去、到的意思。 师:第二首诗的题目里也有一个字表示这个意思,你发现吗? 生:使 师:使的意思是——出使 师:它与之还是有区别的,指的是奉朝廷之命出差。 下面谁能把题目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 (3)师:理解了这些我们再读题目,相信这次你就知道在哪儿停顿了。 三、知作者 昨天下午布置同学们根据学习单进行了自学,下面我们就来交流。这两位诗人大家都很熟悉,因为我们学过他们的很多诗。谁能介绍介绍这两位诗人。 1、李白谁来介绍 生介绍 那你知道李白是怎么和孟浩然成为好朋友的吗? 老师这里有个小故事,谁来读?(你读得真有感情) 2、谁再来介绍王维? 老师搜集资料,了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谁来读? (你读得真流利) 师:了解了写作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读懂古诗 四、读古诗 1、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两首诗,第一首,谁来读? (读得正确流利,如果能读出停顿和节奏就更好了。) 2、谁再来,注意读出节奏

20xx~2020学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作业设计.doc

20xx~2020学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作业设计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 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授课时间: 3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 3 个生字;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正确读写课文中“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5.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和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你最喜欢的一首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朗诵给家听。 2.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 3.教师评议。 4.【出示课件 2】谈话揭题:我国宋代有一位诗人,叫范成大。他十分喜爱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写了很多描写农村四季的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一个场景的一首。(板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5.朗读诗题,理解题意:指名学生读课题。(引导学生理解:“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的意思是兴致;“杂兴”的意思是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0课古诗两首

四年级下册第20 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学校:张庄完全小学教师姓名: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鹤、孟、陵、辞、唯 2.趣味识字:回忆学过的“陵”“唯”的形近字,通过区分偏旁来理解“陵” “唯”的意思,从而记住“陵”“唯”的音形义。 3.易读错字:“陵”与“棱” 4.多音字:朝、舍、更、尽 5.应会写字:孟、浩、陵、辞、唯、舍、君 (1)写正确:易写错字,“陵”右下部分是折文, (2)写美观: ①指导书写的字:浩、唯 ②指导要点:浩的三点水中间点靠左一些,唯字口居于左部右上方,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1)地名:黄鹤楼、渭城 (2)景色:孤帆、碧空、天际、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二、理解运用: (一)共性目标:

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内容:两首诗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的情景 (2)概括方法:整体概括法 2.体会重点段的表达顺序 (1)重点段及表达顺序:全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2)体会方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 学习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1)重点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体会方法:“尽”和“唯”字将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注神驰的情形巧妙地展现出来。 (2)重点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体会方法:“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这依依惜别之情虽只字未提,但都见于言外。 4.迁移运用,仿写段落或句子:仿写古诗(送别诗,借景抒情) (二)本课重点问题: 1.课后思考题:(1)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体会体会其中的情感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背一背你了解的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句 2.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说是“西辞” 三、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_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课型】精读引领课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2.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激发兴趣,积累和交流送别诗,体会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与展开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情绪,体会其中感情。【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叙事、写景与抒情的关系,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关于“送别”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师板书,让学生一起书写“鹤”和“孟”字,注意笔顺和笔画。) 一、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生字的读音以及写法,同桌间互相朗读和背诵古诗,注意读音和停顿。 (2)学习方法小提示:借助注释理解意思。生再自由朗读。 看看诗的题目:“黄鹤楼”“广陵”都是--,“之”的意思是-- 2.参读感悟,品味“别情”。 (1)读诗想画,画中入情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依依惜别,别情依依!让我们一起《黄鹤楼送孟洗然之广陵》(读)你看到什么场面,令你印象最深刻?(预设点是两点) a.烟花三月下扬州。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联想“烟花三月”。 孩子们,他们是在一个怎样的季节分别呀? 烟花三月,那样的季节该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阳春三月,河岸边上绿树成荫,到处都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天空中弥漫着淡淡的雾气,到处繁花似锦、莺歌燕舞,好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在如此烟雾缭绕,繁花似锦的美景中,好友却将分离,心中更加—— (3)品“孤帆”和“尽” 在那样春意浓浓,繁花似锦的三月,长江上该是百舸争流,千帆竞渡,可为什么李白眼中却是“孤帆”呢? 是呀,在这样别情依依的时刻,李白他是“过尽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他的眼中只看得见那“孤帆远影”!读! 那船儿的影子是“尽”了,可不尽的是什么? (4)诉离情 这时,李白心中肯定思绪万千,他在心底可能在想写什么呢? 是啊,“唯见长江天际流”。江水滚滚,我对孟兄的感情犹如那滚滚江水,滔滔不绝。 (板书:依依惜别情谊深厚)读全诗! 3.总结学法,回顾全文 学习古诗,我们学会了:借助注释和资料,读通读懂,了解诗歌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读诗想画,画中入情。 参悟名句,体会诗情。 二、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1.交流学法,自学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临水远眺,望极天涯,让我们体会到了那份离情杳杳,别情依依。同样的深情,不一样的故事,让我们走进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小组合作学习《送元二使安西》,可以边读边交流资料和读通、读懂。 注意“朝”“舍”“渭”和“浥”的读音。

【推荐】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教具准备 授课 3 课时 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 时间 知识与技能:会认“屠、苏”等7 个字,会写“旧、符”等12 个字。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2.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表达,充分展示自己的 个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在比较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第一课时 1.会认“屠、苏”等 2 个字,会写“旧、符”等 2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 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设计意图:“元日” 这 导入 1.(课件出示 2:出示一组春联和春节过年的画面)。个名词对学生来说比较()分 2. 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陌生,而“春节”是人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所共知的,以“春节” 钟 书:元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引入,不但学生感兴趣,

天。而且帮助了学生理解诗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 ,请题。】 大家一起来读题。 4.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 3)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 1021 年),卒于元佑元 年(西元 1086 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 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汉族。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 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 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 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谥号“文”。 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 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 家”。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 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 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 的地方。 2.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新课 3.检查交流情况。 教学 (课件出示 4:生字) ()屠苏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分钟 注意读准平舌音“苏” 。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 重点词语的注释。 (课件出示 5)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 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1116.doc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⑴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⑵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⑶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⑷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⑴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⑵指名读,师生评议。 ⑶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第20课古诗两首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20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焚、砚”,读准“谦、冕、凿、锤”等易错字,认识“吟” 这种诗歌体裁,结合古诗的意境,重点理解“若等闲、粉骨碎身、淡墨痕、满乾坤”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3.结合课前改写的记叙文《石灰吟》,运用文诗对照的方法,“解诗题-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情”,感悟诗人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怀。 4.依托搜集的背景资料、文本资源,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小组合作, 学习古诗《墨梅》,感知王冕鄙视流俗的情操。 5. 学习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写法,合作学习古诗,改写《墨梅》为记叙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课前改写的记叙文《石灰吟》,运用文诗对照的方法,“解诗题-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情” ,了解古诗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难点:学习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写法,合作学习古诗,改写《墨梅》为记叙文。 三、教学评价 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采用指读、录音范读、同位互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是否读正确流利,读出了诗的节奏韵味。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情境体验、诗图、诗文对照、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诗句,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通过两首诗对照学习、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懂诗的意思和意境;借助诗中的诗眼和关键词、资料补充、体会作者的情感。 4.读写一体,将习得到改写古诗的方法,运用实践中。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古诗相关的背景资料,将《石灰吟》改写成记叙文,制作课件。 2.根据学生前置性学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实效性。 学生准备: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复习古诗导题,识写法。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学习过的贺之章的《咏柳》和王安石的《梅花》这两首古诗吗?谁能试着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诵,相机课件出示) 自由读一读这两首诗,你发现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今天我们再次踏进古典诗歌的殿堂,学习两首咏物言志的古诗, (咏物言志) 相信同 学们会从中受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熏陶。 2.板题齐读20 古诗两首 3.谁能大声说出这两首诗的名字,并把它的名字写到黑板上。(指名板书诗题)这两位同学的书写真规范,尤其是“吟”和“墨”字,这两个字极难写,同 学们写得很规范,请其他同学,像他们这样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两 遍,请注意“吟”字右边是个“今”,不要写成“令”,而“墨”字的“土” 要拖住上面部分。 4.你对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有哪些了解? 学生 自主交流后,教师相机补充展示资料 于谦,字廷益,明代的名臣,民族英雄,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0.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 古诗两首 《池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 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 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 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2)齐读诗歌。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补充要求: 1.观察课本插 图,图文对 照,揣摩诗 意。 2.用自己的话 说说诗句大 意。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课后作业-《古诗三首》

【一遍过】课后作业-《古诗三首》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词语。 渭.(wēi wèi)水之南的华山绝壁千仞.(rěn rèn),高耸mó tiān( ),被称为xī yuè()。华山东峰上有些景观因年代久远或天灾人祸而荒废,现仅存yí zhǐ()。 二、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城/遥望/玉门关 B.五千/仞/岳上摩天 C.渭城/朝雨/浥轻尘 D.劝君/更尽/一杯酒 三、按要求完成练习。 1.“劝君更尽一杯酒”中“更”读________。 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更”字与第1题 中“更”字意思相同的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B.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长 相思》) C.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渡汉江》) 四、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渭城朝雨浥.轻尘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夜将晓 ..出篱门迎凉有感将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万里河 ....东入海三万里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诗句,按要求完成练习。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两句诗描绘了这样的画面: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故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请发挥想象,写一写诗人和朋友离别时的情景(注意从外在环境以及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方面进行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