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

《农学概论》作业

第一章绪论

简答题:

1.简述农学(广义、中义、狭义)的含义。

答:广义:广义的农学包括农业科学的全部领域,主要有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可以理解为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中义:中义的农学是指农业科学中的农业生产科学,主要包括种植生产、养殖生产、林业生产等方面。

狭义: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技术。具体来讲,主要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简述农学的特点。

答: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2、农学技术的实用性

3、农学基础的广泛性

3.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

答: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作物生产具有序性

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

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

论述分析题:

1.试析我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出路。(7)

答:1.提高作物单产2.减少生产中消耗

第三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名词解释

1.作物:是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简答题

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大田作物分为哪些类别?

答: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科作物、嗜好类作物、其他作物

3、饲料及绿肥作物

2、简述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

答:作物的生物学特征、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需要等。

3、例举出我国种植业的10个一级区域。

答: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 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 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 4、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 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 6、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 7、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 8、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橘桑区 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 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

论述分析题

1.试述主要作物的分布及生产概况

答:其与作物的起源中心及其传播的区域密切相关,也与作物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适应性密切相关,同一作物在相对一致的自然生态范围的不同地域的栽培历史的长短和种植规模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变化。

2.试述世界10大农区的特点

答:非洲撒哈拉以南农业区。包括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

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品质形成

名词解释

1、作物的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转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2、作物的发育:是指作物一生中,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表现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的形成。

3、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4、生殖生长:作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5、作物生育期:在作物声场实践中,把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

6、作物的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7、作物的温光反应: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征。

8、顶端优势:作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的现象。

9、叶面积指数: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10、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鲜重或干重的比值。

11、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

12、经济系数:指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3、生物产量:指作物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总量,一般不包括根。

14、经济产量:指所收获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数量。

15、光合作用: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光的照射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类,并释放氧的复杂过程。

16、作物群体:指同一地块上的作物个体群。

17、源:制造营养并向其他器官提供营养的器官或部位。

18、库:消耗利用或储藏营养的接受部位或器官。

19、光能利用率:把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中所含的化学能占光能投入量的百分比。

20、作物品质:指作物生产中目标产品的质量,具体包括其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

21、形态指标:指根据作物产品的外观形态来评价品质优劣的指标。

22、理化指标:反映了经济产品的化学成分,是根据作物产品的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评价品质优劣的指标。

23、营养品质:主要取决与产品的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24、食用品质:是指蒸煮、口感和食味等特征。

25、工艺品质:是指影响产品质量的原材料特征。

26、加工品质:是指不明显影响产品质量,但对加工过程有影响的原材料特征。

27、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28、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度值。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的光合作用超过呼吸作用,可以积累有机物质。

29、长日照作物:指在某一些生育时期中要求日照连续超过12小时以上,才能通过发育阶段正常开花结果的作物。

30、短日照作物:指在某一些生育时期中要求日照连续在12小时以下,才能通过发育阶段正常开花结果的作物。

简答题

1、简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答:1、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彼此间会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竞争的关系。

2、简述作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的关系

答:根供给地上部分水分、无机盐,同时根还合成某些有机物质和激素供地上部分需要。而地上部分又为根系提供光合作用产物和维生素、生长素等生理活性物质。

3、简述产量的概念及产量构成因素

答:生物产量是指作物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总量,一般不包括根。因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和单株产量。即产量=单株产量×单位面积的株数。各类作物不同,产量构成因素也就不同了。

4、简述影响作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答:1、内在因素:品种特征,如产量性状、耐肥等生长发育特征及幼苗素质等,均影响产量形成的过程。

2、环境因素:土壤、温度、光线、肥料、水分、空气、病虫草害的影响较大。

3、栽培措施:种植密度、群体结构、种植制度、田间管理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是取得群体高产优质的主要调控手段。

5、简述长日照、短日照作物的概念,并各列举两种作物类型。

答:长日照作物:指在某一些生育时期中要求日照连续超过12小时以上,才能通过发育阶段正常开花结果的作物。如:小麦、油菜

短日照作物:指在某一些生育时期中要求日照连续在12小时以下,才能通过发育阶段正常开花结果的作物。如:水稻、棉花

论述分析题

1.试析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答:1、作物的产量潜力

2、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 1.光能利用率 2.光能利用效率的提高途径((1)选育高光和效率的品种(2)增加光合面积——1.合理密植 2.改变株型(3)延长光和时间——1.提高复种指数2.延长生育期3.补充人工光照)

3、降低作物消耗

4、提高经济系数

第五章种植业资源与生产调节技术

名词解释

1、三基点温度: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及最高温度。

2、积温:是指作物在某一生育时期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积累之和。

3、活动积温:是指对高于作物生长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的累积,即对大于或等于生物零度的日平均温度的累积。

4、有效积温:是指日平均温度与作物生长下限温度之差的累积,也叫生长度日。

5、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在二氧化碳、水分、土壤肥力、农业技术措施全部适宜的条件下由当地辐射和温度所决定的最高作物产量。

6、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包括吸湿水和膜状水。

7、土壤萎蔫系数:土壤有效谁的下限。

8、作物需水量:作物旺盛生长的田间蒸散量。

9、蒸腾系数:是指作物形成一个单位重量的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重量。

10、需水临界期: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即水分的不足或过多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

简答题

1、简述调节温度的农业技术措施

答:1、灌溉措施对温度的调节2、耕作措施对温度的调节3、覆盖与土壤温度

论述分析题

1.试析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

答:1、作物水分利用效率2、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

第六章种植制度

名词解释

1、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2、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种植或收获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3、复种指数: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全年作物收获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4、间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多行)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5、混作:农作物与多年生木本作物(植物)相间种植

6、套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于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7、轮作:是指同一田地上按照一定顺序,在不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作

物组合的种植方式。

8、连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多年不变地种植同一种作物或作物组合的种植方式。

9、茬口:是作物在轮作换茬中给予后茬作物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10、茬口特性:是指作物生产的茬口安排中不同前后作的反应特点。

简答题

1、简述种植制度及其功能。

答:种植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布局与种植方式的结合。它包括作物布局、复种、间套作、轮作与连作等内容及技术,是解决什么作物、各种多少、种在哪里、怎么种等种植生产中的决策问题。

2、简述衡量合理种植制度的标准。

答:一个合理的种植制度,应做到因地制宜、趋利弊害、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合理利用社会经济资源,促进种植业与畜牧业、林业、渔业、协调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单位耕地面积的年生产力,保护和改善资源和环境,持续增产、稳产,并提高经济效率。

3、简述作物布局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答:1.作物布局是种植业较佳方案的体现

2.作物布局是农业生产布局的中心环节

3.作物布局是农业区划的主要依据与组成部分

4、简述作物布局的原则。

答:(1)生态适应性是基础

(2)社会需求是目的

(3)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是重要条件

(4)经济效益是根本动力

(5)用养结合、综合平衡,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

5、简述复种的意义。

答:(1)有利于增加播种面积与作物年产量

(2)有利于缓和各类作物争地矛盾,促进全面增产

(3)有利于稳产抗灾

6、简述提高复种指数的技术途径。

答:(1)作物组合与品种搭配技术

(2)采用育苗移栽技术

(3)运用套作技术

(4)促早播早发和早熟技术

7、简述轮作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答:(1)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

(2)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3)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

(4)经济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8、简述减轻连作危害的途径。

答:(1)连作存在的原因 1.内在因素2.外在因素(1社会需要决定连作2.资源利用决定连作 3.经济效率决定连作)(2)减轻连作危害的技术途径(1.物理技术2.化学技术3.品种更换4.农业技术)

论述分析题

1.试析我国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方向。

答: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区域适应性,区域比较优势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因地制宜地推出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及产业化经营,才能增强农产品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少趋同性

2.试述间套作的调控技术要点。

答:(1)作物类型及品种的选配组成

(2)田间结构配置(1.密度与行株距2.行比(行数)与幅宽3.带宽)

(3)作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技术(1.适时播种,保证全苗2.加强水肥管理3.控制作物株型4.综合防治病虫害5.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品)

第七章种子繁育

名词解释

1、品种: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经自然或人工选择形成的动、植物群体。具有相对的遗传稳定性和生物学及经济学上的一致性,并可以用普通的繁殖方法保持其恒久性。

2、品种审定:是指由专门的权威机构对新育成或新引进的品种能否推广和能在什么范围内推广等权威性结论。

3、良种繁育:是指在保持品种种性的前提下,有计划地、迅速地、大量地繁殖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或苗木的技术。

简答题

1、简述种子的概念及种类。

答:在植物学上来讲,真正的种子是指种子植物所独具繁育器官,它是由植物的胚珠经过受精作用发育而成的一种有性繁殖器官,一方面具有遗传性。能将其特征在不同程度上传递给下一代。

在农业生产上,种子是用于农业、林业生产的各种播种材料的总称,习惯称农业种子。

种类:真种子、类似于种子的果实、营养种子、人工种子

2、简述品种的特性和品种的类型。

答:特性:新颖性、特异性、整齐性、稳定性

类型: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

3、简述合理使用品种应注意的问题

答:(1)必须使用经过审定的品种,而且是经过种子检验符合标准的良种

(2)根据品种的特性,合理选择和使用良种

(3)良种合理布局和搭配

(4)良种与良法相配套

(5)注意品种的更新和更换

4、简述良种繁育的概念和任务。

答:良种繁育:是指在保持品种种性的前提下,有计划地、迅速地、大量地繁殖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或苗木的技术。

任务:(1)迅速大量繁殖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

(2)防止品种混杂退化,保持良种种性,提高纯度。

5、简述我国良种繁育的体系。

答:(1)对于稻、麦等自花授粉作物和棉花油菜等常异花授粉作物的常规品种。(2)玉米、水稻等杂交制品,则要求有严格的隔离条件以及技术性强等特性,可实行“省提、地繁、县制”的种子生产体质。

论述分析题

1.试析良种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答:(1)良种是种植业赖以延续的基础

(2)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改进品种品质

(4)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5)提高抗逆性的适应性,扩大种植面积

(6)缩短或改良生育期,改进耕作制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7)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劳作生产率

2.试述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历程。

答:1.家家种田,户户留种阶段

2.四自一辅阶段

3.四化一供阶段

4.种子产业化

第九章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p219)

名词解释

1、寒潮:是指北方大范围的冷气团聚到一定程度,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大规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

2、霜冻:在植物生长季节里,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气层的温度降低到0℃以下,引起植物遭受冻害。

3、冷害:在食物生长季节,当温度下降到低于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物学最低温度,而高于0℃时,植物生理活动受到阻碍,严重时也可能使植物某些组织受到危害。

4、连阴雨天气:是指3-5天以上的降雨,或降水期间内,间有阴天或短暂晴天的天气。

简答题

1、简述寒潮对农业生产的危害(p220)

答:寒潮等带来的天气以剧烈降温和偏北大风为常见,若出现冻雨、大雪则危害更大。有6-8级大风有是有10级以上,大风刮倒大树,吹坏农田。更会出现作物受到冻害,使植株死亡

2、简述防御寒潮的方法(p220)

答:(1)物理防寒法熏烟法、灌水法、覆盖法

(2)农作物防寒法

3、防御低温冷害的措施(p221)

答:一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做好农业气候区划,充分利用地区的热量资源

二是采取综合措施,促进作物早熟。

4、简述干热风对作物的危害及防御措施(p226)

答:干热风对作物的危害,主要由于高温和干旱,强风加剧了高温和干旱的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迅速消耗,从而阻碍了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合成过程,使植株很快地由下往上青干。

第十章种植业发展展望(p231)

名词解释

1、种植业生产的设施化:就是设施栽培,是指借助一定的硬件设施通过对作物生长的全过程或部分阶段所需环境条件进行调节以使其尽可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技术密集型农业生产方式。

2、作物生产的安全化: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

3、种植业清洁生产:本法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简答题

1、简述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

答:(1)大型化(2)运用范围广(3)研制新型机械(4)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2、简述种植业生产标准化的意义

答:(1)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2)推广农业产业化过程的重要前提

(3)发展品牌农业的必经之路

(4)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3、简述种植业生产智能化的主要技术体系

答:(1)遥感技术(2)数据库技术(3)农业专家系统(4)精确农业

论述分析题

1.试析当前我国种植机械代化重点推广技术。

答:(1)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

(2)保护性耕作技术

(3)五米机械化生产技术

(4)薯类生产机械化技术

(5)油菜、花生、茶叶等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

(6)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

(7)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工技术

(8)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

2.试析我国设施栽培的现状与发展趋势(p239)

答:我国设施栽培的类型主要是塑料中、小拱棚,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现代化温室。

现状:1.总体水平特别是科技水平低 2.设施水平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3.机械化水平低 4.设施栽培技术不配套 5.设施环境恶化

趋势:将在基本满足社会需求总量的前提下协调发展,着重于增加设施栽培种类,挑高质量逐步规范化、标准化、系类化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技术和设施体系。

3.试析我国种植业生产安全化措施及发展方向(p252)

答:1.水资源优化利用 2.农药、化肥的合理利用科学管理 3.农药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4.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科学利用 5.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种植业生产

的可持续发展

4.试述种植业清洁生产的技术体系(p254)

1.产前(良种繁育种子检验)

2.产中(利用轮作、间混作等种植方式控制病虫草害等)

3.产后(秸秆安化技术物理方法生物法化学法污水自净工程技术)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3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6-06-02 09:14:50 一、单选题 1. (5分) 在我国一般以年均温度()℃以下为一年一熟区。 ? A. 8 ? B. 16-18 ? C. 8-12 ? D. 12-16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7.3 复种的概念、作用、效益原理及技术 2. (5分) 在同一块田地上,连年种植同一作物或同一复种方式,称为()。 ? A. 连作 ? B. 间作 ? C. 轮作 ? D. 套作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7.5 轮作与连作概念、生产意义及连作技术 3. (5分) 在作物生产智能化的技术体系中,()是农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

? A. 农业专家系统 ? B. 农机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技术 ? C. 数据库技术 ? D. 遥感技术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8.4 作物生产智能化含义及技术体系4. (5分) 双子叶植物的叶片不包括()。 ? A. 叶舌 ? B. 托叶 ? C. 叶柄 ? D. 叶片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4.1 作物器官的生长发育及生长发育特性5. (5分) 在作物生长期内施入的肥料为()。 ? A. 追肥 ? B. 基肥 ? C. 面肥 ? D. 种肥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6.5 施肥的基本原则、影响因素及施肥技术 二、多选题 1. (5分) 害虫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具体说来,主要哪些防治方法?() ? A. 植物检疫 ? B. 生物防治 ? C. 化学防治 ? D. 农业防治 ? E. 物理机械防治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6.6 杂草、病虫的危害和防治及化学调控技术 2. (5分) 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有()。 ? A. 环境因素 ? B. 栽培因素 ? C. 病虫害 ? D. 遗传因素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4.3 作物产品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西南大学12级农经《农学概论》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答案 1.怎样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双重风险”性?(区别与小农经济、工业及商业): “双重风险性”即自然和市场的风险:(1)多变的自然环境,致使农业生产面临着其他非农产业不可比拟的自然风险;(2)市场供求状况与经济运行体制对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的获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由农业实质来看发展农业(动植物生产)的3条基本途径?发展农业的三条基本途径: A :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物质、能量利用效率);B:增加物质、能量的投入(改变生产条件,化 肥、灌溉、农药和新的生产资料投入);C:A、B同时使用,如“绿色革命”的成功。 3.农业与工业的区别? 农业: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很长,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差别特别显著,农业的对象是生物,而生物要进行新陈代谢,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外界环境多变而不稳定。 工业: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几乎为零,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别较小,工业是对无生命的原料进行加工制作,生产环境稳定。 4.怎样理解在我国的国情条件下,农业生产结构、膳食结构的基本趋势与发展趋势?动植物性食品的 区别?现代农业4大投入是什么?(与发展农业的3条基本途径结合理解,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特点是对工业化产品依赖性愈来愈强,对农业内部循环产物依赖性愈来愈弱。) 国情:中国人均占有耕地量少;人均水资源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土地减少。 农业生产结构基本趋势:以种植业为主,粮食生产为主,畜牧业为辅。 发展趋势:种植业三元结构的逐步形成,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比例加大,农业产业化,加工业的发展:食品加工;农产品的非农用途化。 膳食结构基本趋势:以植物性食物(素食)为主,植物性蛋白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 发展趋势:新鲜的蔬菜、水果消费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增加,人均口粮消费下降。 四大投入:现代农业的辅助能投入,划分为四种类型,即(一)引进新品种和新的作物类型、畜禽等基因性投入,用于改善农业生物的遗传适应性和资源利用转化能力。(二)施肥、浇水等资源性投入,用予改善水分、养分等生活必须资源的供应,保证有机生产的顺利进行;(三),农业机械和工程(道路、厂房、水利设施等)设施性投入,用于为农业生物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特别是土壤环境,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资源和农时等;(四) 农药、防治、医疗技术等保护性投入,用于控制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发展,提高农业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净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显示了人工辅助能投入对促进农业增产的巨大潜力。 5.(补充)为什么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作物生产、动物生产)都呈现明显的区域化专业化

2016年农学概论(第2版)在线作业1~3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9-20 13:18:34 一、单选题 1. (5分) 杂交后代再与亲本之一杂交,称为()。 ? A. 单交 ? B. 回交 ? C. 顶交 ? D. 复交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2 作物的育种目标与选择方法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2. (5分) 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为()。 ? A. 收获指数 ? B. 叶龄指数 ? C. 叶面积指数

? D. 复种指数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7.3 复种的概念、作用、效益原理及技术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3. (5分) 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性被称为()。 ? A. 温度日照反应特性 ? B. 光照反应特性 ? C. 温度反应特性 ? D. 温光反应特性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1 作物器官的生长发育及生长发育特性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4. (5分)

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个。 ? A. 14 ? B. 12 ? C. 13 ? D. 15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1 作物的起源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5. (5分) 小麦属于()。 ? A. 高温长日作物 ? B. 低温长日作物 ? C. 低温短日作物 ? D. 高温短日作物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1 作物器官的生长发育及生长发育特性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二、多选题 1. (5分) 以下属四碳植物的为()。 ? A. 水稻 ? B. 小麦 ? C. 高粱 ? D. 玉米 ? E. 甘蔗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2.2 作物的分类方法 展开解析 答案C,D,E 解析 2. (5分) 作物生产设施化的意义包括()。 ? A. 增强环境控制能力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1.(填空)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出缘生长。居间生长 2.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3.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 本质性变化。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4.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 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5.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 6.种子的概念与区别 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 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 根茎雷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 7.简述根的种类 初生根:种子内胚根发育而来即种子根 次生根:生与主根上的侧根或基部茎节上的节根 8.不定根:由茎,叶等处随时发生没有固定位置的根 9.*简述叶的形态

子叶:胚的组成部分,着生于胚轴上 第四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 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总而言之。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CO2mg/dm2/h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 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一昼夜间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受日照长度的影响醉舞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P70 作物温度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霜冻害冷害高温害p74) 积温: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叫做有效温度 活动积温: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把大于等于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 温室效应:主要由CO2\CH4\N2O等气体含量增加引起。 *酸雨;ph小与5.6的大气酸性化学组分通过江水的气象过程进入到陆地水体的现象. (改错)在作物生产上有效积温一般毕活动激吻更能反映作物温度的需求 2简述水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品的影响 (略)

农学概论知识点整理(杨文钰版)

农学概论 一、绪论 1.农学:研究作物生产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2.农学的性质:○1农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2农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3农学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3.农学的特点:○1系统的复杂性;○2技术的实用性;○3生产的连续性;○4生长的规律性;○5明显的季节性;○6严格的地域性 4.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1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2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3出口的重要物质;○4农业的基础产业;○5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5.我国古代的农学思想(“天人相参”或“三才”理论为基本精神)和农作物生产技术特征(精耕细作)。 6.世界作物生产概况:作物总产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的提高,而单产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因素:○1品种改良;○2增施肥料与施肥技术;○3节水技术;○4设施栽培;○5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6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7.我国作物生产概况:我国作物生产的迅速发展,主要归功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作物生产条件的改善。与世界作物生产的发展相比,不同的特点:○1作物品种的改良;○2间作、套作多熟制种植技术;○3作物栽培技术;○4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5作物生产条件的改善 8.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1生产率目标;○2可持续性目标;○3营养安全目标;○4经济高效目标 9.作物生产发展的途径:○1建设高产农田;○2改革种植制度;○3普及优良品种;○4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二、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1.研究作物起源的意义:○1了解众多的植物遗传资源并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作物并选育新品种;○2了解起源地的气候生态情况,分析作物特定的生态适应性,达到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目的;○3有助于研究人类的农耕文化 2.农作物起源:水稻、小麦、大豆、油菜—中国日本起源中心;玉米、甘蔗、棉花—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南美洲中心 3.作物生物学特性分类 按感温特性喜温作物;耐寒(喜凉)作物 按对光周期反应特性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日照作物;定日照作物 按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C3作物;C4作物;CAM(景天科酸代谢)作物 4.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蛋白质和淀粉比例最符合人类需要(1:6~7) 豆类作物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薯芋类作物主要成分为淀粉(大多要求土壤深厚,通透性好,对钾肥需要量大) 经济作物纤维作物品质是根据纤维细胞的长度、细度、拉力、强度、弹性、色泽、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来衡量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 结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填空)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出缘生长。居间生长 1.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2.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 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3.种子的概念与区别 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 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 根茎雷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

4.简述根的种类 初生根:种子内胚根发育而来即种子根 次生根:生与主根上的侧根或基部茎节上的节根 不定根:由茎,叶等处随时发生没有固定位置的根 5.* 简述叶的形态 子叶:胚的组成部分,着生于胚轴上 第四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 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总而言之。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CO2mg/dm2/h 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 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一昼夜间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受日照长度的影响醉舞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P70 作物温度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农学概论考试重点

农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农业的概念:指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产品的生产部门。 (三)农业发展阶段 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农业生产的实质:人类通过社会劳动,利用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供给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的特性和规律 1.生物性和社会性 2.地域性和季节性 3.生产的连续性 4.资源的分散性 5.经营的综合性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作物 (二)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粮食作物:①禾谷作物②豆类作物③薯类作物 2、经济作物:①纤维作物②油类作物③糖类作物④嗜好类作物 3、饲料及绿肥作物 4、药用作物 三.作物生态特性分类 1.根据温度要求 ①喜凉作物:温度三积点0-5摄氏度;12-18摄氏度;26-30摄氏度 ——喜凉耐寒:黑麦、冬小麦(秋播)、冬大麦、青稞 ——喜凉耐霜:油菜、豌豆、大麻、向日葵(中耕)、胡萝卜、芥菜、菠菜、大白菜、春小麦、春大麦以及饲料绿肥(箭舌豌豆、毛苕子、草木樨) ②喜温作物:温度三积点10摄氏度;20-25摄氏度;30-35摄氏度 ——喜凉:大豆、谷子、甜菜、红麻、亚麻、马铃薯、荞麦 ——温暖:适宜暖度25-30摄氏度,水稻(密植),玉米,棉花(密植干燥)、甘薯、芝麻、蓖麻 ——耐热(>35摄氏度)高粱、花生、烟草、苜蓿、瓜类 2.根据光照要求 ①长日照作物(>12)小麦、大麦、燕麦、黑麦、苜蓿、三叶草、油菜、萝卜、白菜、甜菜 ②短日照(<12):大豆、棉花、玉米、高粱、谷子、水稻、甘薯 ③中日照:荞麦、豌豆、番茄、黄瓜、菜豆、四季豆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4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4 交卷时间:2016-08-09 15:06:33 一、单选题 1. (5分) 迄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种。 ? A. 14 ? B. 18 ? C. 16 ? D. 12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3.6 营养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2. (5分) 净种子占试样重量的百分率为()。

? A. 千粒重 ? B. 发芽率 ? C. 发芽势 ? D. 种子净度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3 引种、系统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3. (5分) 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粮食作物中居()。? A. 第三位 ? B. 第四位 ? C. 第二位 ? D. 第一位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2 作物的分类方法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4. (5分) 生产上所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九二0”,其学名叫()。 ? A. 赤霉酸(GA3) ? B. 吲哚乙酸(IAA) ? C. 2,4—D ? D. 萘乙酸(NAA)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6.6 杂草、病虫的危害和防治及化学调控技术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5. (5分) 一个地区能否复种,除了具备一定的热量条件,还要满足一定的水分条件,一般而言,大于()mm可以实现多种作物的一年两熟或三熟。

? A. 900 ? B. 600 ? C. 1000 ? D. 800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7.3 复种的概念、作用、效益原理及技术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二、多选题 1. (5分) 以下属非侵染性病害的有()。 ? A. 干旱 ? B. 高温灼烧 ? C. 线虫危害 ? D. 营养失调 ? E. 低温冻害 纠错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

《农学概论》作业 第一章绪论 简答题: 1.简述农学(广义、中义、狭义)的含义。 答:广义:广义的农学包括农业科学的全部领域,主要有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可以理解为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中义:中义的农学是指农业科学中的农业生产科学,主要包括种植生产、养殖生产、林业生产等方面。 狭义: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技术。具体来讲,主要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简述农学的特点。 答: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2、农学技术的实用性 3、农学基础的广泛性 3.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 答: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作物生产具有序性 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 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 论述分析题: 1.试析我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出路。(7) 答:1.提高作物单产2.减少生产中消耗 第三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名词解释 1.作物:是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简答题 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大田作物分为哪些类别? 答: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科作物、嗜好类作物、其他作物 3、饲料及绿肥作物

2、简述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 答:作物的生物学特征、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需要等。 3、例举出我国种植业的10个一级区域。 答: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 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 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 4、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 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 6、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 7、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 8、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橘桑区 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 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 论述分析题 1.试述主要作物的分布及生产概况 答:其与作物的起源中心及其传播的区域密切相关,也与作物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适应性密切相关,同一作物在相对一致的自然生态范围的不同地域的栽培历史的长短和种植规模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变化。 2.试述世界10大农区的特点 答:非洲撒哈拉以南农业区。包括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 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品质形成 名词解释 1、作物的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转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2、作物的发育:是指作物一生中,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表现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的形成。 3、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4、生殖生长:作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5、作物生育期:在作物声场实践中,把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 6、作物的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7、作物的温光反应: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征。 8、顶端优势:作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的现象。 9、叶面积指数: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10、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鲜重或干重的比值。 11、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 12、经济系数:指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3、生物产量:指作物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总量,一般不包括根。 14、经济产量:指所收获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数量。 15、光合作用: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光的照射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类,并释放氧的复杂过程。 16、作物群体:指同一地块上的作物个体群。 17、源:制造营养并向其他器官提供营养的器官或部位。 18、库:消耗利用或储藏营养的接受部位或器官。 19、光能利用率:把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中所含的化学能占光能投入量的百分比。 20、作物品质:指作物生产中目标产品的质量,具体包括其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一、单选题(共5道小题、每题5分) 1. 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 (5分) ? A. 发芽势 ? B. 种子纯度 ? C. 发芽率 ? D. 种子净度 2. 一复合肥料标识为20─10─10,则其意指()。 (5分) ? A. CO220%、H2O10%、O210% ? B. N20%、P10%、K10% ? C. N20%、P2O510%、K2O10% ? D. C20%、H10%、O210% 3. 在前季作物的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称为()。(5分) ? A. 间作 ? B. 混作 ? C. 轮作 ? D. 套作 4.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5分)

? B. 1/5 ? C. 1/10 ? D. 1/4 5. 土壤是由固体(相)、液体(相)和气体(相)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其中,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和有机质组成,约占土壤组成的()。 (5分) ? A. 40% ? B. 50% ? C. 60% ? D. 30% 二、多选题(共5道小题、每题5分) 1. 种子处理包括哪些方法?() (5分) ? A. 种子包衣 ? B. 浸种催芽 ? C. 药剂拌种 ? D. 浸种 ? E. 晒种 2. 土壤有机质包括()。 (5分) ? A. 铁 ? B. 纤维素 ? C. 镁 ? D. 淀粉

3. 杂草的生物学特点有()。 (5分) ? A. 种子生命力强、寿命长 ? B. 生长繁茂 ? C. 适应性强 ? D. 拟态性强 4.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而复杂的现象,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5分) ? A. 优质 ? B. 抗逆性强 ? C. 产量高 ? D. 生长势强 ? E. 适应范围广 5. 我国油菜种植优势区域包括()。 (5分) ? A. 长江下游优势区 ? B. 长江上游优势区 ? C. 北方油菜优势区 ? D. 长江中游优势区 三、判断(共10道小题、每题5分) 1. 种子发芽要求水分、温度和空气三个因素的适度配合,三者缺一不可。()(5分)

浙大《农学概论》在线作业

1. 中国的谷类作物占其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以上。 A. 4/5 B. 3/4 C. 2/3 D. 1/2 2.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A. 1/10 B. 1/6 C. 1/5 D. 1/4 3. 在作物生产智能化的技术体系中,()是农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 A. 遥感技术 B. 数据库技术 C. 农业专家系统 D. 农机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技术 4. 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 )个。 A. 12 B. 13 C. 14 D. 15 5. 根据我国历史资料记载,自公元前707年至1935年,我国蝗虫灾害平均每()年发生一次。 A. 2 B. 3 C. 4 D. 5 6. 在我国一般以年均温度()℃以下为一年一熟区。 A. 8 B. 8-12 C. 12-16 D. 16-18 7. ()肥有称农家肥,是农村中就地取材、就地积存的自然肥料的总称。 A. 有机肥 B. 无机肥 C. 微生物肥 D. 液态肥

8. 迄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种。 A. 12 B. 14 C. 16 D. 18 9. 50年来,我国作物总播种面积增加了()%,其中,经济作物如糖料、油料、烤烟、蔬菜等播种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A. 10.7 B. 11.7 C. 12.7 D. 14.7 10. 世界上已耕地面积约有14亿多公顷,还有()%的可耕地有待开发,潜力很大。 A. 10.6 B. 11.6 C. 12.7 D. 14.7 11. 作物吸收养分最适温度因作物而异,水稻的最适温度是()℃左右。 A. 20 B. 25 C. 30 D. 35 12. 粮食作物中生产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谷物占世界粮食作物总面积的()。 A. 5/6 B. 4/5 C. 3/4 D. 2/3 13. 禾谷类作物属于以收获()为目的的作物。 A. 营养器官 B. 种子 C. 根茎 D. 茎叶 14. 土壤是由固体(相)、液体(相)和气体(相)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其中,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和有机质组成,约占土壤组成的()。 A. 60% B. 50% C. 40% D. 30%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

1 / 22 《农学概论》作业 第一章绪论 简答题: 1.简述农学(广义、中义、狭义)的含义。 答: xx: 广义的农学包括农业科学的全部领域,主要有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可以理解为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中义: 中义的农学是指农业科学中的农业生产科学,主要包括种植生产、养殖生产、林业生产等方面。 狭义: 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技术。具体来讲,主要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简述农学的特点。 答: 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2、农学技术的实用性 3、农学基础的xx 3.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

2 / 22 答: 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作物生产具有序性 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 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 论述分析题: 1.试析我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出路。 (7) 答:1.提高作物单产2.减少生产中消耗 第三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名词解释 1.作物: 是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简答题 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大田作物分为哪些类别?答: 1、粮食作物: 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2、经济作物:

3 / 22 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科作物、嗜好类作物、其他作物 3、饲料及绿肥作物 2、简述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 答: 作物的生物学特征、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需要等。 3、例举出我国种植业的10个一级区域。 答: 1、xx大豆春麦xx甜菜区 2、北部xx小杂粮甜菜区 3、xx棉麦油烟果区 4、xx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 5、南方xx双季稻茶柑橘区 6、xx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 7、xx稻xx烟草区 8、川陕盆地稻xx薯类柑橘xx 9、xx绿洲xx甜菜葡萄区 10、xx青稞小麦油菜区论述分析题 1.试述主要作物的分布及生产概况 答: 4 / 22 其与作物的起源中心及其传播的区域密切相关,也与作物对自

农学概论课后标准答案

1农学(广义):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学科。(中义):仅指农业生产科学。(狭义):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学科。农学性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农学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的重要物质,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5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目标:可持续,两高一优,低耗。途径:建设高产农田,改革种植制度,普及优良品种,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1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2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分别在什么地方?答:小麦起源于近东中心和中亚西亚中心以及非洲中心、水稻起源于印度斯坦中心和非洲中心、玉米、甘薯起源于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中心、大豆起源于中国—日本中心、;油菜起源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棉花起源于非洲中心和南美洲中心以及美洲—墨西哥中心。3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分为喜温和耐寒作物2.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和定日照作物3、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分为C3、C4、CAM作物。4按用途和植物系系统相结合,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并简述期其主要作物类型特点。答: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是以收获谷粒为栽培目的的禾本科作物。禾谷类作物的子粒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蛋白质和淀粉的比例最适宜人类的需求,所以是重要的粮食作物。(2)豆类作物属豆科中的蝶形花亚科,种类繁多豆类作物是人类生活中含营养价值的食品,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3)薯芋累作物是指利用其地下块茎和快根累的作物,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2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包括纤维作物和麻类作物(2)油料作物是指以获得油脂为主要目的的作物,其特征是种子或果实含油量较丰富。(3)糖类作物主要是指含蔗糖多的作物,用于制造食糖。(4)嗜好类作物主要有烟草、茶叶、咖啡、可可等,(5)其他作物主要有桑、橡胶、香料作物、编织原料作物等。3饲用及绿肥作物种类很多,包括禾谷类、豆科类、块根块茎类、饲用叶菜类等。4.药用及调味品作物.药用作物主要有三七、天麻。枸杞、灵芝百合等。调味品作物主要有葱、姜、蒜、八角等5简述作物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答:作物通过扩散,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位置上种植后形成的不同的空间配置情况,称为作物分布。作物分布和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在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上会发生改变,那些最猛适应的变异有机体被保留,由此形成新的类型和品种,产生生活型和生态型的变异。不同作物生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具有相似特征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称为生活型。同一作物不同品种不同长期在不同的环境或人工选择条件下,形成不同的生态型。6简述我国种植业区划的依据及各大区的种植业特点。依据发展种植业得自然条件的社会经济条件、作物结构、布局和种植制度种植业发展方向的关键措施等的相对一致性,并保持县级行政区的完整性,将全国种植业划分为10个一级区和31个二级区。。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南部地区可二年三熟或一年两熟。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本区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粮食作物以旱粮为主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作物一年二熟,种类繁多。4长江中下游稲、棉、油、桑、茶区该区耕地以水田为主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耕地水田为主。。6.华南双季稻、甘蔗、热带作物区作物种类繁多,粮食作物中双季稻占90%以上。。7.川陕盆地稲、玉米、薯类、桑、柑橘区粮食作物中,水、旱粮并重,水稻占主要地位8。云贵高原稲、玉米、烟草区立体农业明显,种植制度复杂多样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必须灌溉才能种植,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农作物一年一熟,作物多喜凉耐寒简述我国主要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规划。1.专用小麦重点发展优质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D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D 最终成绩:60.0 一单项选择题 1. 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 发芽势 发芽率 种子净度 种子纯度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0.0 教师评语: 用户解答:发芽率 知识点: 5.3 引种、系统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2. 一复合肥料标识为20─10─10,则其意指()。 N20%、P 2O 5 10%、K 2 O10% CO 220%、H 2 O10%、O 2 10% C 20%、H10%、O 2 10% N20%、P10%、K10%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0.0 教师评语: 用户解答: N20%、P10%、K10%

知识点: 6.5 施肥的基本原则、影响因素及施肥技术 3. 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粮食作物中居()。 第二位 第三位 第四位 第一位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教师评语: 用户解答:第二位 知识点: 2.2 作物的分类方法 4. 生产上所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九二0”,其学名叫()。 吲哚乙酸(IAA) 2,4—D 赤霉酸(GA3) 萘乙酸(NAA)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教师评语: 用户解答:赤霉酸(GA3) 知识点: 6.6 杂草、病虫的危害和防治及化学调控技术 5.

小麦属于()。 低温短日作物 低温长日作物 高温短日作物 高温长日作物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0.0 教师评语: 用户解答:低温短日作物 知识点: 4.1 作物器官的生长发育及生长发育特性二多项选择题 1. 按照肥料来源可以把肥料分为()肥。 无机肥 有机肥 商品肥 农家肥 碱性肥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0.0 教师评语: 用户解答:有机肥 | 农家肥 知识点: 6.5 施肥的基本原则、影响因素及施肥技术

Clyklm农学概论作业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 《农学概论》作业 第一章绪论 简答题: 1.简述农学(广义、中义、狭义)的含义。 2.简述农学的特点。 3.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 论述分析题: 1.试析我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出路。 第三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名词解释 1.作物: 简答题 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大田作物分为哪些类别? 2、简述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 3、例举出我国种植业的10个一级区域。 论述分析题 1.试述主要作物的分布及生产概况 2.试述世界10大农区的特点 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品质形成 名词解释 1、作物的生长:

2、作物的发育: 3、营养生长: 4、生殖生长: 5、作物生育期: 6、作物的生育时期: 7、作物的温光反应: 8、顶端优势: 9、叶面积指数: 10、根冠比: 11、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 12、经济系数: 13、生物产量: 14、经济产量: 15、光合作用: 16、作物群体: 17、源: 18、库: 19、光能利用率: 20、作物品质: 21、形态指标: 22、理化指标: 23、营养品质: 24、食用品质: 25、工艺品质: 26、加工品质: 27、光饱和点: 28、光补偿点: 29、长日照作物: 30、短日照作物: 简答题 1、简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2、简述作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的关系 3、简述产量的概念及产量构成因素 4、简述影响作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5、简述长日照、短日照作物的概念,并各列举两种作物类型。论述分析题 1.试析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第五章种植业资源与生产调节技术 名词解释

农学概论课后标准答案

1农学(广义):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与实践得一门学科。(中义):仅指农业生产科学。(狭义):指研究农作物生产得一门学科。农学性质: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得一门应用科学,就是服务于种植业得一门综合学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得一门应用生态学科。农学特点:系统得复杂性,技术得实用性,生产得连续性,生产得规律性,明显得季节性,严格得地域性2作物生产得地位与作用:主要表现:人类生活资料得重要来源,工业原料得重要来源,出口得重要物质,农业得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得组成部分5作物生产得未来发展目标与途径:目标:可持续,两高一优,低耗。途径:建设高产农田,改革种植制度,普及优良品种,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第二章作物得起源、分类与分布 1研究作物得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2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得起源分别在什么地方?答:小麦起源于近东中心与中亚西亚中心以及非洲中心、水稻起源于印度斯坦中心与非洲中心、玉米、甘薯起源于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中心、大豆起源于中国—日本中心、;油菜起源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棉花起源于非洲中心与南美洲中心以及美洲—墨西哥中心。3按作物得生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分为喜温与耐寒作物2、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与定日照作物3、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分为C3、C4、CAM作物。4按用途与植物系系统相结合,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并简述期其主要作物类型特点。答: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就是以收获谷粒为栽培目得得禾本科作物。禾谷类作物得子粒具有丰富得营养成分,而且蛋白质与淀粉得比例最适宜人类得需求,所以就是重要得粮食作物。(2)豆类作物属豆科中得蝶形花亚科,种类繁多豆类作物就是人类生活中含营养价值得食品,就是植物蛋白得主要来源。(3)薯芋累作物就是指利用其地下块茎与快根累得作物,植物学上得科、属不一。2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包括纤维作物与麻类作物(2)油料作物就是指以获得油脂为主要目得得作物,其特征就是种子或果实含油量较丰富。(3)糖类作物主要就是指含蔗糖多得作物,用于制造食糖。(4)嗜好类作物主要有烟草、茶叶、咖啡、可可等,(5)其她作物主要有桑、橡胶、香料作物、编织原料作物等。3饲用及绿肥作物种类很多,包括禾谷类、豆科类、块根块茎类、饲用叶菜类等。4、药用及调味品作物、药用作物主要有三七、天麻。枸杞、灵芝百合等。调味品作物主要有葱、姜、蒜、八角等5简述作物分布与环境条件得关系。答:作物通过扩散,在不同得地理区域位置上种植后形成得不同得空间配置情况,称为作物分布。作物分布与生长在不同得环境里,由于受到不同环境得影响,在其形态结构与生理生化特性上会发生改变,那些最猛适应得变异有机体被保留,由此形成新得类型与品种,产生生活型与生态型得变异。不同作物生活在相同得环境条件下,形成具有相似特征得结构与生物学特性,称为生活型。同一作物不同品种不同长期在不同得环境或人工选择条件下,形成不同得生态型。6简述我国种植业区划得依据及各大区得种植业特点。依据发展种植业得自然条件得社会经济条件、作物结构、布局与种植制度种植业发展方向得关键措施等得相对一致性,并保持县级行政区得完整性,将全国种植业划分为10个一级区与31个二级区。。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南部地区可二年三熟或一年两熟。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本区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粮食作物以旱粮为主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作物一年二熟,种类繁多。4长江中下游稲、棉、油、桑、茶区该区耕地以水田为主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耕地水田为主。。6、华南双季稻、甘蔗、热带作物区作物种类繁多,粮食作物中双季稻占90%以上。。7、川陕盆地稲、玉米、薯类、桑、柑橘区粮食作物中,水、旱粮并重,水稻占主要地位8。云贵高原稲、玉米、烟草区立体农业明显,种植制度复杂多样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必须灌溉才能种植,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农作物一年一熟,作物多喜凉耐寒简述我国主要优势农产品得区域布局规

农学概论复习题完全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农业:是指人类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充分利用自然和经济条件,调整农业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人类生活所需产品的生产活动以及附属于这种生产的各个部门的统称。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即是指人类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间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并在人为和自然共同支配下进行农副产品生产的综合体。 农学:广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类科学,包括农业基本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 狭义的农学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类科学,它涉及到作物学、园艺学、土壤学、植物学和植物保护学等学科。 二、问答题 1、农学概论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农业的组成 农业是由农业生物、农业生物赖以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发生遗传变异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劳动三部分组成。 3、农业生产的实质是什么? ?农业生产的实质是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传递的过程,包括初级生产(第一

性生产)和次级生产(第二性生产)。 ?初级生产的实质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这是一个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及生物化学反应。(光合反应) ?次级生产是通过动物生产实现物质的转化,植物性蛋白到动物性蛋白。 4、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 ?农业生产受生物学规律支配。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与季节性。 ?农业生产具要连续性。 ?农业生产是综合性生产。 5、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农业生态系统是被人类驯化了的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它既保留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一般特点,又具备很多人类改造、控制、调节、干扰甚至破坏所带来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 1.系统受人类的调控; 2.系统自身稳定性差; 3.系统净生产力较高; 4.系统的开放性更强; 5.系统受双规律支配。 6、农业的发展 农业作为古老的产业,有上万年的发展历史。从历史的角度,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把农业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形态。 7、农学的特点 1. 系统的复杂性 2. 技术的实用性 3. 生产的连续性 4. 作物生长的规律性 5. 明显的季节性 6. 严格的地域性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与人为肥力潜在肥力与有效肥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