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_红楼梦_中林黛玉的诗与性格

_红楼梦_中林黛玉的诗与性格

_红楼梦_中林黛玉的诗与性格
_红楼梦_中林黛玉的诗与性格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与性格

方 芳

在《红楼梦》中,全身充满诗的灵性,是黛玉有异于众姐妹的个性特征之一。而她的任性任情,不矫饰,不屈从,孤标傲世,敏感而自尊的性格,正是因为融合在她那敏感的诗人气质里,得到了悲剧美的升华,从而具有了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在大观园里,林黛玉是第一个要从诗中觅得生存力量的姑娘,也是唯一一个将诗当作“正经事”做的姑娘。诗是她青春生命的一部分。

对于诗,黛玉不仅有广泛的阅读,而且有独到的理解和颖悟。

她在教香菱学诗时说:“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的的。”

“诗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诗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又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熟透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黛玉对诗的这些见解,可谓是深得作诗学诗之道的。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用许多诗、词、曲、赋,描摹、映照林黛玉的思想性格,而赋予林黛玉“自己”创作的诗词,更是曹雪芹熔铸她个性生命的强有力的艺术手段。

在小说前八十回,共记录有黛玉诗作十六首,除《世外仙源》、《杏帘在望》这类奉命之作,以及《芦雪庭即景联句》的急就章,她的诗都丰富地表现着她对现实生活的情思。

小说中关于黛玉的诗词作品,主要出现在十八回之后,这时黛玉是二进荣国府,她的父母双亡,已处于寄人篱下的地位。可以说阴冷的环境,昏暗的前途,使黛玉一头扎进了诗的世界,

在诗中去寻找她的生命,表现她的抗争。

《葬花辞》这充满生命激情的哀歌,是黛玉第一首长歌行。这时宝黛的感情,在封建势力重压下,已从两小无猜的兄妹情谊,发展到相互爱慕中试探与倾诉的新阶段。《葬花辞》是彻底的“言志”诗,是黛玉性格与生命的折射。

在“花谢花飞”的暮春里,黛玉仿佛听到了花魂、鸟魂发出的悲歌。从“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开始,黛玉的心灵之窗正悠悠开启,她发出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的沉痛呼号和控诉;她叹息“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她希求“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她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泥淖陷渠沟”。黛玉的低吟,顺着她心中翻滚的思潮倾泻而下,一直吟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睹春尽而伤情,观花谢而落泪。她的境遇,她的一生,恰似一朵飘零的落花。在封建正统势力催逼下,她必然成为一朵殒落的凄清的落花。因此,曹雪芹给黛玉安排了一篇《葬花辞》,来深入细致地刻画她的思想个性。黛玉对落花的伤情,实际上是她对贾府封建势力给自己的重压的生活感受。诗中有浓重的伤感和悲观,但又有激越的控诉和抗议。她明确表示,决不屈服于污浊的残酷压力,要永远保持那孤标傲世的洁白品格。

《题帕诗》写于宝黛爱情生活心意初通的时期。宝玉遣人送了两块旧帕来,黛玉细心揣度宝玉送帕的意思之后,“五内沸然”,便不顾“嫌疑避讳”,挥笔题帕: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 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它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泪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1999年5月Journal of L iaoning Educati onal Institute M ay1999

这三首诗,第一首是泪,第二首是泪,第三首仍是泪。这是黛玉用心血和泪水向宝玉倾诉出潜压内心许久的肺腑之言,知己之音!情调虽过于凄怆,伤感虽过于浓重,但这凄怆中又有颤抖的呼喊,伤感中又有不可忍受的抗争。三首《题帕诗》深化了黛玉的叛逆性格,增加了宝黛爱情的悲剧魅力。

《代离别?秋窗风雨夕》则是借景抒情,低吟着她一派悲秋苦痛的心声: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苦闷、孤独、颓伤、凄凉,自是黛玉精神上压抑的诗情抒发,她诗中的景物、意象无不泛滥着她的情感、意趣、心绪和韵味。

袁枚说:“鸟啼花落,皆与神通……但见性情,不著文字。”黛玉诗中极能体现她的“个中性情”的,还有一首海棠诗与三首咏菊诗。

她的《白海棠诗》写道: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此数句,不正抒发着黛玉难以倾诉的哀愁的“情”吗?“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的诗句,也突出地表现着她那洁白的品格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在那三首夺魁的菊花诗里,黛玉咏物抒情,状写心境,表现得那样贴切、自然、真实。“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醒时幽怨同谁诉,哀草寒烟无限情。”只一听就可识别出,这是潇湘妃子的心声。

《五美咏》是记事咏人的诗,显示出与黛玉其它篇章不同的情感特征。黛玉自己也说:“我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因欲择出数人,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然而这些诗虽写的是古人,却有明显的寓今讽世之意。

黛玉叹息那倾国倾城的西施,遭际尚不及东施,因而写到: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对虞姬,黛玉持的是欣敬的态度。黛玉很敬佩虞姬的殉情,因而写到: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在哀叹昭君红颜薄命时,黛玉提出了对君王的不满,君王本应该有主见,为何要受画工的摆布。于是写到: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薄命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对于绿珠,黛玉认为其可悲。黛玉对绿珠与石崇的故事,自有看法。她认为石崇并没有真正看重绿珠的美质,而绿珠却以死相报了。于是写到: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廖。

《五美吟》中,最大胆的是写红拂的那首诗。黛玉鲜明地表现出对红拂的欣慕。红拂这一大胆的女性,看中了末路英雄李靖,敢于私奔。但黛玉也只能有欣慕这一闪而过的念头,现实中的她是不可能学红拂的。在她身上,时代和阶级都打下了沉重的思想感情的印记。但她能写出“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扬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这样的诗句,已是极大的思想“叛逆”了。

黛玉的诗,到了七十回的《桃花行》和《唐多令?柳絮》,更加哀悲忧伤。这些诗词虽仍反映黛玉对自由幸福的向往,但林姑娘已自感身如桃花、柳絮,飘零无倚,“谁舍谁收”,已预感到未来悲剧的结局,情调更加低沉。到了七十回后,这种悲伤的色调更浓了,《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是黛玉的诗词在书中最后的出现。其“冷月葬花魂”的诗句,境界虽佳,然而格调却太悲凉了。不过,在林黛玉如花的短暂生命中,岂有比“冷月葬花魂”更好的结局适合她清美洁白的灵魂吗?

诗,是林黛玉青春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作家曹雪芹塑造林黛玉艺术形象的极重要手段。从林黛玉“自己”创作的诗词中,我们窥见了林黛玉多愁善感、孤傲自尊、洁白不屈、悲凉凄婉而又激越热烈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诗,使林黛玉具有了诗人的气质;诗,使林黛玉的艺术形象诗意化;诗,使这个悲剧性的艺术形象具有了荡气回肠的感染力和永远辉煌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刘向宏)

68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红楼梦中林黛玉

《红楼梦中林黛玉》 高一(1)班 王晓萱

开题报告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桂,金簪雪里埋! 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她的才华是大观园群芳之冠,是智慧的女神。她从小失去父母,尽管是贾母的“心肝肉”,可是以她的敏感,总摆脱不了一种孤独感。特别是在对宝玉的爱情上,她几乎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在荣国府那样的环境里,越敏感的人就越受不了,最后凄凄惨惨的不幸夭折。 数百年来,黛玉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恐怕就是那无边的泪水吧。她的一生,就是还泪的一生,悲剧的一生。凄然与泪水相依相伴,落得个泪尽人亡。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给世人留下了诸如小心眼,多疑之类的印象,自古至今,备受争议。这个倾国倾城的潇湘妃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妨静下心来,倚一竿潇竹,探寻那绵绵的泪痕斑斑,探寻那一片黛色倾城… 研究经过

收集资料 有关林黛玉的文章 黛玉错过了多少人生之美 懂得两栖生活的人亦诗亦哲,深谙幸福的滋味:诗人的灵性让他君临万物,美处皆可娱目怡情,哲人的胸怀又让他没有贪念,任万物之美旋生旋灭,方死方生。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诗都做得极好,但两人气质却不一样。黛玉是诗人,宝钗是哲人。 所谓诗人,一身瘦骨,倦倚西风,吐半口血,在侍儿搀扶下看秋海棠;一旦爱上什么,又得不到,就连命也不肯要。所谓哲人,沉默安详,花来了赏之,月出了对之,无花无月的时候珍重芳姿,即使白昼也深掩重门。不如意事虽然也多,多半一笑置之。 两者比较起来,黛玉就显得不幸,写出的诗也让人肝肠寸断。当然,也并非诗人都如此。 苏东坡平生遭际着实不幸,有感则发,不平就鸣,最终孑然一身,无论政敌执政还是同党专权都容他不得。但是,读苏东坡的诗,却没有黛玉“不语婷婷日又昏”的凄恻哀怨,而充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以及“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 诗人敏感多思的触角,哲人随流任运的胸怀,二者完美结合,让他的一生过得坎坷而热闹,丰富而美好。 说到底,哲人的心态就在一个不“执著”,善于转换角度看待问题。 大多数“执著”诗意的人,对于世上的美丽,未见之先,先有“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的喟叹,见到之后,又为无法永久持有而心生悲戚。黛玉的痛苦,就来自这种“执著”之心。虽然她懂诗懂佛,却最是看不透,解不开。宝钗也懂诗,却把诗诙谐地比作“原从胡说来”,也懂佛,却把宝玉的偈子三把两把扯碎烧了。她同样际遇堪怜,但却始终处之泰然,淡然微笑,保持哲人的得体态度。 生活中多么需要这种豁达啊! 东坡既然懂得两栖生活,亦诗亦哲,当然深谙幸福滋味。在他的眼里,“人生到处何所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诗人的灵性让他君临万物,每处皆可娱目怡情,哲人的胸怀又让他没有贪念,任万物之美旋生旋灭,方死方生,笑看世事无常……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分析 广南县董堡乡中心学校陆杰 《红楼梦》不知翻过多少遍,泪也不知洒了多少行,所有这些并不是对贾府这座大厦倾倒的感慨,同情与喟叹,那么“暗洒闲抛却为谁”呢?为的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草本之身的病西施——林黛玉。她是红楼梦的核心人物我喜欢她,爱恋她,因为她有稀世之美貌,有兰草之气质,有芙蓉之风骨,有纯美之爱情(尽管最终只是“镜花水月”),更主要的是缘于她是美与艺术的统一与象征。 一、林黛玉是一种悲剧美 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 在百花斗妍的大观园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为什么独有林黛玉那样牵动人的衷肠,甚至有人因她而狂,为她而死呢?她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她究竟美在何处,动人在何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点,则是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因为悲剧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越壮美越动人。当人们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时?最悲者莫过于林黛玉之悲了。 (一)寄人篱下的悲剧 林黛玉的悲剧,还在她出世之前,作者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象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恨来人间的。这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她生于没落贵族之家,而且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命运对她太残酷,太不公平了。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 (二)爱情婚姻的悲剧 爱情,是多么光辉耀眼的字眼,多少人为它魂牵梦绕,多少人为它欢乐,多少人为它流泪,多少人为它如痴如狂,多少人为它轻掷了生命。它就像一团烈

《红楼梦》·林黛玉写的诗词有哪些

《红楼梦》·林黛玉写的诗词有哪些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美丽、最生动的一个人物 ,也是一个令众读者为之痴迷、为之惋惜的悲剧性人物。林黛玉的诗情美使她成为众读者瞩目的焦点。林黛玉这位具有诗人气质的少女是作者尽全心力塑造的艺术典型。那么,红楼梦林黛玉写的诗词有哪些?一起来瞧瞧吧。 《红楼梦》·林黛玉写的诗词有哪些 【林黛玉葬花辞】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黛玉(潇湘妃子)【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潇湘妃子) 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黛玉(潇湘妃子) 菊梦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红楼梦人物个性分析林黛玉

紅樓夢人物個性分析─林黛玉、薛寶釵、晴雯、襲人 作者莊薏璇。台北市立育成高中。二年一班。 壹●前言 《紅樓夢》,別名《石頭記》。這是一部描寫古代封建貴族繁華到沒落的鉅作,亦是作者曹雪芹一生的經歷,劇中對愛情著墨最仔細;其中賈寶玉的熱情、林黛玉的癡情、薛寶釵的深情;以及丫環下人們的愛恨喜惡,又或與主子的糾纏瓜葛,曹雪芹都加以描寫,筆調細膩唯美、真摯動人。一齣活生生的人生舞台劇,然而礙於封建禮教、家長的束縛,終使紅樓夢走向悲劇的結局。正如林黛玉所言「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封建兒女的愛恨情仇、貴族子弟的貪念瞋癡,透過曹雪芹精細的鋪敘,躍然紙上。 其中,紅樓女子最可愛的地方在於她們都想真人。像真人,不是完人,所以各有各的優點,也各有特的缺點。而賈寶玉生命中最突出的特徵就是長陷身於林黛玉、薛寶釵以及晴雯、襲人這些少女的們的圍繞和糾紛之中。(註一)因此本文挑選了這故事中四個重要的人物加以探討分析,試分了解這四人所擁有的思考模式、個性行為以及與賈寶玉的感情糾葛。 貳●正文 一、林黛玉 01、多才善感、無心機 她有著詩人的情懷,加上體弱多病,容易見景傷懷、感時悲秋,看到花凋謝後便暗自傷感,一邊葬花一邊吟道「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那一幅少女荷鋤葬花的畫面確實悽絕美絕,這樣的景象背後藏的不止是多愁善感的靈魂,還有一顆拒絕接受現實的心,連落花陷污泥都無法忍受,還有可能接受現實中的醜陋嗎?也因為這樣的個性,使得她的情感之路飽受折磨。容易想得亂七八糟,使得她愛猜忌,深怕有人搶走了她的「寶哥哥」。(註二) 有一次黛玉當眾引用了《牡丹庭》、《西廂記》的詞句,被寶釵叫到了屋裡....笑道:「你還不給我跪下?我要審你呢!」黛玉....笑道:「你瞧,寶丫頭瘋了!審我什麼?」寶釵冷笑道:「好個千金小姐!好個不出屋們的女孩兒!滿嘴裡說的是什麼?你只實說罷。」黛玉....不覺紅了臉,便上來摟著寶釵笑道:「好姐姐! 原是我不知道,隨口說的。你交給我,再不說了」寶釵笑道:「我也不知道,… 所以請教你。」(見第四十回)。 於是寶釵說了一整套做閨秀的大道理,把黛玉教訓得「垂頭吃茶,心下暗服,只有答應『是』的一字。接著寶釵又送人蔘燕窩給黛玉吃,以及種種對黛玉的溫慰。於是被她先立威後後施恩所降服下來的黛玉便認寶釵做「姐姐」,叫薛姨媽做「媽媽」,還對寶玉表示以前不該錯怪了寶釵是「藏奸」,對寶釵從此不再設防了。 02、自命清高、器量很小 從EQ來看林黛玉人人都會覺得她的缺點比優點多,她的器量很小,器量怎麼小

浅谈《红楼梦》的林黛玉

浅谈《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红楼梦》,它是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千古不朽的认识人生大戏,《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世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卫道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战斗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爱情悲剧为重要内容,通过对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生动描绘,广泛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败。 《红楼梦》中写了一大群青年女性,她们就像住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女儿国里。在曹雪芹笔下的这几十个青年女子,一个个不仅美丽、聪明,而且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行止见识”不凡的、有独立人格的人。然而,书中只有一位优秀男性唱出“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那么热烈的颂歌。但是,《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就是这些作者所极力赞颂的优秀女性,却成了“薄命司”册子上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物,作者用她们的悲剧的泪水酿成了芳醇甘冽的艺术美酒,这就是书中所说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在《红楼梦》众多女性当中,我认为曹雪芹塑造得最美好,也是作者极力赞颂的一个人物,就是书中的主角之一林黛玉。她和贾宝玉构成了《红楼梦》中与众不同的两个人物形象,她们都是古今未有之人,她们的所作所为在世俗人眼里是格格不入的。就如是“正经主子”的林黛玉,在一般人心中是一个“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人,在贾府很不得人缘。 林黛玉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一位女子。记得在书中第二十六回中,“蜂腰桥设言传蜜意潇湘馆春困发幽情”中,因贾宝玉被贾母叫去,怕有事端,等到宝玉回到怡红院便看看他,晴雯忽见宝钗来了,那晴雯和碧痕正伴了嘴把气撒到宝钗身上。正在院内抱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晴雯越发动了气,也并不问是谁,便说到:“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林黛玉知丫头们的性情,她们彼此玩耍惯了,恐怕院内的丫头没听清是她的声音,只当是别的丫头们来了,所以没有开门,因而又高声说道:“是我,还不开么?”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便使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放人进来呢!”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他,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的家一样,到底还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眼泪来。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林黛玉就是这么容易敏感。 林黛玉也是一个特别细心的姑娘,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虽然贾母非常疼爱她,她却总有寄人离下之感。进贾府时她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着。”在书中很多地方都有体现,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吃晚饭,黛玉婉言谢绝了,她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不去恭,异口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凉。”这段话既表达了自己对邢夫人的感激和尊敬,又表现自己懂礼节、识大体,可以体现出林黛玉做事处处留心在意。 林黛玉淡泊名利。林黛玉从不主张贾宝玉读圣贤书、考功名,她淡泊名利。宝玉将北静王给他的珠子给黛玉,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东西,我才不要。”可见黛玉淡泊名利,轻视官僚。 林黛玉爱多愁善感。在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言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的黛玉葬花,可知黛玉是个多愁善感的女子。总之,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

从诗词角度比较林黛玉与薛宝钗

从诗词角度比较林黛玉与薛宝钗 ——细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首传唱久远的诗篇,哀怨惆怅,经久不息。有人甚至说《红楼梦》就是一部诗话了的小说,到处都充满着诗意! 《红楼梦》中的诗词对于人物形象的丰富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诗词描写,人物从诗中站立起来,更加鲜活真实。《红楼梦》中的诗词对于两位女主人翁的塑造更是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通过读诗咏词就可以窥见二人的性格特征以及思想心理,诗词为我们打开了解读人物的另一扇窗口。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形象如何?通过宝玉之口,我们可以看出。贾宝玉在《咏白海棠》中有这样一句诗:“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这句话看是咏白海棠,实际上却包含了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评价。贾宝玉曾把薛宝钗比作杨贵妃,这里也应是如此,诗中的西子当是指林黛玉,在第三回赞林黛玉的诗中也有这样一句“病如西施胜三分”,所以二人应是一胖一瘦,一丰满一羸弱。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结局如何,文中在第五回已给予了暗示,第五回的正册判词之一“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是为林黛玉和薛宝钗合做,一方面说明薛宝钗虽然最终得到了贾宝玉的人,但是却没得到贾宝玉的心,因为“玉带林中挂”,他的心仍然在林黛玉身上,金钗(薛宝钗)最终受到冷遇。另一方面,也说明“无论宝钗之德,还是黛玉之才,都不能使他们避过悲惨的下场,因为一个是‘玉带林中挂’(香消玉殒),一个是‘金钗雪里埋’(守活寡)”,这也是曹雪芹给他们命运的一个安排。在《红楼梦》曲中,也同样预示了这样一个结局,“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意为宝玉最终娶了薛宝钗(雪即薛宝钗),但是宝玉终究忘不了林黛玉。同时,也暗示了林黛玉的结局是香消玉殒(世外仙姝暗指她已死)。

红楼梦人物赏析林黛玉

本是云雾一株草,奈何因缘落凡尘。 只待为君泪流尽,不负红楼一场梦。 林黛玉这个人物在读者心中的影响与贾宝玉几乎是等同的。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每次读完《红楼梦》,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但同时在她身上又存在不少弱点。 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O六十二回)可见她对于自己是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异常关心的。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林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二十二回)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的人们----例如伶人--- 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从而认为把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这里,她的阶级优越感表现的很突出。 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在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宝玉挨打时,黛玉却在宝玉被打后劝她:“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三十四)在这里,黛玉劝宝玉时所凭借的是怎样

的一种想法呢?还有,她偶而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听到了,宝钗就对她作了长篇封建论教的说教。黛玉对此不但没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四十二回)从此变得眼宝钗非常亲密。那么这里黛玉又是凭借怎样的一种思想来对等待宝钗的劝告呢?显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传统观念是与叛逆因素并存的。 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她出身在贵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痛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也就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生活在思想最先到达的,思想环境比较开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钟爱,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后由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贾府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奶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但同时,险恶的环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大家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尖埃。无视“温柔郭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论文

相沟通班学生毕业论文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教育 XX 指导老师学生XX: 论文题目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 容摘要 雪芹的《红楼梦》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调,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对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刻画,无不渗透着雪芹大量的心血。林黛玉先天体弱多病,多愁善感的性格,在她的诗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寄人篱

下的黛玉有着常人一样的自卑感,她无法排解自己是外人的心理,处处谨小慎微,生怕惹出事端,但小女子用强烈的自尊心掩饰住自卑感。即使是自卑的黛玉也有可爱之处,在严格的封建时代,她敢追求真爱,对抗着封建礼教,是个可敬可爱的人物。 Cao Xueqin's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gently, calmly exquisite style, shaping the image of a flesh-and-blood character who, especially on Lin Daiyu's depiction of characters, all permeated with a great deal of effort of Cao Xueqin. Lin Daiyu born sickly and Moody character, in her poetry performance thoroughly. Fend off the Daiyu as ordinary human beings with an inferiority plex, she is unable to resolve for themselves as outsiders, overcautious, afraid to stir up trouble, but the little woman with a strong sense of self cover an inferiority plex. Even the inferiority of her loveliness, strict feudal era, she dared to seek true love against the feudal ethics, is an adorable figure. 关键字:林黛玉,体弱多病,多愁善感,自尊,真爱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分析

浅谈《红楼梦》之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王国维先生曾说《红楼梦》乃“悲剧中的悲剧也”,而林黛玉则更是悲剧中悲剧的女主人公。可见,其人生也带有着强烈的悲剧色彩。而由伟大作家曹雪芹栽培和浇灌的宝黛之间爱情之花,更是具有一种永恒的凄艳之美。在我看来,黛玉的悲剧人生是由她生活的悲剧、性格的悲剧以及时代的悲剧三者所共同造成的。 关键词:林黛玉;悲剧;性格;时代;封建礼教 黛玉是《红楼梦》众多女性中作者塑造最好,也是作者极力赞颂的一个人物。林她德才兼备,天生丽质,但到头来却在无奈中香消玉损,留下千古遗愿。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悲剧?下面就从黛玉的生活悲剧、性格悲剧以及时代悲剧这三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生活的悲剧 黛玉出身于姑苏钟鼎世家,父亲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官至兰台自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盐御史。而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但其母早逝,贾母连其孤独一人,父亲不在身边,于是接她到贾府同住。没有办法,黛玉只要“抛父进京城”。虽然贾母对她很是喜爱,在各方面都如对自己的亲孙女一样,待遇与迎春、探春、惜春一般,但这并没有减少黛玉心中的担忧。就像刚被接进贾府时的小心谨慎,无不透露出黛玉不希望被别人看轻。 而当她父亲林如海去世之后,黛玉再回到贾府,那是她的感觉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此时的她已经是真正意义上孤独一人,寄人篱下。其中酸楚也就只有她自己可以体会吧。而且她虽与宝玉相恋,却很少有人支持,贾母更希望薛宝钗能与宝玉结成夫妻,成就这“金玉良缘”。在四十五回中“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宝钗来看望病重的黛玉,黛玉叹道:“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耽耽,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足可以看出黛玉寄人篱下的悲惨状况。无怪乎在《葬花吟》中叹出:“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诗词。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歌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歌 【摘要】《红楼梦》中的诗词与书中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命运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林黛玉作为书中最重要人物之一,其名下所作诗歌更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林黛玉的诗歌及其特点,着重赏析了她的部分诗歌作品。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诗歌 《红楼梦》是一部充满诗意的小说,它以诗化的语言为读者展开一个优美的文学世界,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这个情节主线之外的诗歌系统,周汝昌先生称之为“诗格局”。而这个世界得以营造形成,又赖于书中大量诗词的极大表现力。《红楼梦》中的每一首诗词,都出于作者的苦心经营,一方面,它们与书中情节线索互为连缀,紧密相关,是故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古典诗词所特有的美学品质对文学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使书中人物形象的内在精神气质得以完善和表现。这一点,在林黛玉所作的那些诗词,对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所起到的作用上,表现得尤其典型。 一、林黛玉诗歌的分类与赏析 (一)林黛玉诗歌的分类 全书有关林黛玉写的完整诗词共二十二首,酒令三首及一些联句,占《红楼梦》诗词总数约十分之一。根据这些诗词的内容,可以将它们归纳为四类:一是自谶诗。如《葬花吟》、《题帕三绝句》、《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桃花行》等,这一类诗词是林黛玉悲剧命运的自我写照,它们预示了主人公的悲惨结局;二是咏物诗。如《咏白海棠》、《咏菊》三首、《螃蟹咏》、《灯谜诗》、《五美吟》五首等,诗人通过对人或物的吟咏描摹,或臧否历史人物,或发表议论,或针砭时事,或借物自况;三是应酬诗。如《世外仙源》、《杏帘在望》、《题宝玉续庄子文后》等,这些应酬之作,意义不大;四是游戏诗。如《牙牌令》、《芦雪庵即景联句》、《酒令》等,这类游戏之作,意义更微。 (二)林黛玉诗歌的赏析 一是林黛玉的自谶诗最为重要。它们记录了诗人一生悲酸的心路历程,揭示了主人公压抑悲愤的内心世界,并预示了主人公悲剧性的命运结局。这以《葬花吟》最具有典型意义。诗人以暮春落花自况,从多个视角谴责境遇,表露心迹,宣泄愤恨:其中有惋惜,如“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有谴责,如“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有伤感,如“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有憧憬,如“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有疑虑,“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有自诩,“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有绝望,如“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

《葬花吟》赏析和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报告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批注:这句是写出了黛玉自己对于死亡焦虑,对于人生幻灭的一种感慨。可能是在以花自比,认为自己的人生可能与花一样,与花具有一样的命运。 闺中女儿惜春暮/莫,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批注: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批注:这里可能是一句谶语,可能是在暗指,宝黛的婚姻在三月已经成为定数,而到了秋天却发生了些许变数,就犹如梁间燕子那样无情的飞去,宝玉离家,黛玉死亡,为下文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暗示宝黛爱情最终会在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下走向灭亡。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批注:黛玉虽然得到了贾母与宝玉的关心和爱护,又因为黛玉本就是一位才女,这样就更会招来贾府的人的嫉妒,让这些人虎视眈眈地看着她,写出了黛玉对于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现实的控诉。 周汝昌曾在《红楼夺目红》一书中提到“一个少女,如此心胸口齿,还自以为天天受委屈?‘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此话又从何而起?她吃过一丝一毫的亏吗?怪哉。”(应有上下文的联系,上文主要讲林黛玉如何用话语回击对方)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花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落天尽头。 批注:因而,她悲叹“花魂鸟魂总难留”,幻想着自己能“胁下生双翼”也随之而去。她日夜悲啼,终致于“泪尽证前缘”了。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冷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批注:(本句)这句话与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异曲同工之妙,黛玉出生在以那样一个封建思想为主流的社会,她却独树一帜,并没有被这思想所影响,直至死亡,她都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未曾有过一丝动摇。这句诗也写出了林黛玉自身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对上一面8 句总评)在幻想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尔今死去侬/奴收葬,未卜侬/奴身何日丧? 侬/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奴知是谁? 批注:(本句)表达出黛玉对于死亡和命运的一种焦虑,也是一句谶语,也许这也点明日后黛玉的结局应与这花儿一样“红消香断”最终落入“有谁怜”的地步,奠定了红楼悲剧的结局。(上几句)这数句在书中反复出现,甚至在鹦鹉学吟诗中也提到,说明黛玉死时肯

_红楼梦_中林黛玉的诗与性格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与性格 方 芳 在《红楼梦》中,全身充满诗的灵性,是黛玉有异于众姐妹的个性特征之一。而她的任性任情,不矫饰,不屈从,孤标傲世,敏感而自尊的性格,正是因为融合在她那敏感的诗人气质里,得到了悲剧美的升华,从而具有了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在大观园里,林黛玉是第一个要从诗中觅得生存力量的姑娘,也是唯一一个将诗当作“正经事”做的姑娘。诗是她青春生命的一部分。 对于诗,黛玉不仅有广泛的阅读,而且有独到的理解和颖悟。 她在教香菱学诗时说:“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的的。” “诗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诗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又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熟透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黛玉对诗的这些见解,可谓是深得作诗学诗之道的。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用许多诗、词、曲、赋,描摹、映照林黛玉的思想性格,而赋予林黛玉“自己”创作的诗词,更是曹雪芹熔铸她个性生命的强有力的艺术手段。 在小说前八十回,共记录有黛玉诗作十六首,除《世外仙源》、《杏帘在望》这类奉命之作,以及《芦雪庭即景联句》的急就章,她的诗都丰富地表现着她对现实生活的情思。 小说中关于黛玉的诗词作品,主要出现在十八回之后,这时黛玉是二进荣国府,她的父母双亡,已处于寄人篱下的地位。可以说阴冷的环境,昏暗的前途,使黛玉一头扎进了诗的世界, 在诗中去寻找她的生命,表现她的抗争。 《葬花辞》这充满生命激情的哀歌,是黛玉第一首长歌行。这时宝黛的感情,在封建势力重压下,已从两小无猜的兄妹情谊,发展到相互爱慕中试探与倾诉的新阶段。《葬花辞》是彻底的“言志”诗,是黛玉性格与生命的折射。 在“花谢花飞”的暮春里,黛玉仿佛听到了花魂、鸟魂发出的悲歌。从“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开始,黛玉的心灵之窗正悠悠开启,她发出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的沉痛呼号和控诉;她叹息“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她希求“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她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泥淖陷渠沟”。黛玉的低吟,顺着她心中翻滚的思潮倾泻而下,一直吟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睹春尽而伤情,观花谢而落泪。她的境遇,她的一生,恰似一朵飘零的落花。在封建正统势力催逼下,她必然成为一朵殒落的凄清的落花。因此,曹雪芹给黛玉安排了一篇《葬花辞》,来深入细致地刻画她的思想个性。黛玉对落花的伤情,实际上是她对贾府封建势力给自己的重压的生活感受。诗中有浓重的伤感和悲观,但又有激越的控诉和抗议。她明确表示,决不屈服于污浊的残酷压力,要永远保持那孤标傲世的洁白品格。 《题帕诗》写于宝黛爱情生活心意初通的时期。宝玉遣人送了两块旧帕来,黛玉细心揣度宝玉送帕的意思之后,“五内沸然”,便不顾“嫌疑避讳”,挥笔题帕: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 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它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泪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1999年5月Journal of L iaoning Educati onal Institute M ay1999

红楼梦》人物——林黛玉赏析

《红楼梦》人物——林黛玉赏析案例 宜春六小南文霞 教学目的: 1.了解林黛玉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 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 现实的批判态度。 3.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描写人物的方法是重点,体会《红楼梦》 一书的反封建意义是难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通读《红楼梦》,初步感受。 二、师导入 《红楼梦》与《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一起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也有人称其为百科全书,因为在这本书中既写到医学方面的知识又谈到了烹饪等方面的知识。

作者曹雪芹,名,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王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贵公子,降为?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红楼梦》也因此而诞生。 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 回是曹雪芹所著,后40回为高鹗所续写了,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红楼梦》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女娲补天?:作者描写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为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 ?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脱去草木之态,修成女体。所以顽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一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

《红楼梦》中林黛玉诗词浅析

《红楼梦》中林黛玉诗词浅析 学生姓名:周洋学号:20110102005 院(系)中文系专业:文秘教育 指导教师:徐铭职称: 摘要:林黛玉是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才貌双全,最受作者曹雪芹喜爱和广大读者青睐的女性,她的才智体现在她的诗歌创作中,小说中有关林黛玉的诗有二十余篇,对于人物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诗词 Abstract:Lin daiyu is prompting a of the big four classic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e author cao xueqin's most popular favor women, readers and her intelligence reflected in her poetry, novels about Lin daiyu's poetry has more than 20,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study of characters. Key words:"A dream of red mansions"; Lin daiyu; poetry 它,曾令一个名叫曹霑的文人耗尽数十载心血;它,也令无数文人骚客痴迷探究;它,历经岁月的变迁,依旧矗立在文学金字塔的顶端独领风骚······它有着梦幻般的名字—《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不可超越的顶峰,它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描绘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专制下新兴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萌动。结构宏大、情节委婉、细节精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声口毕现,堪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尤其是人物的刻画,可谓是多样性,复杂性,有个性,每个人物看似有牵连,实则各不相同,在这篇长篇巨制的经典小说中,作者曹雪芹对她最为倾心。 她,是知恩图报,下凡还泪的绛珠仙草;她,是才华横溢,出口成章的傲娇诗人;她,是与“美玉无瑕”相匹配的“阆苑仙葩”;她,是“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神仙妹妹;同时,她也是自卑孤僻,寄人篱下的千金小姐。她是颦儿,她是林黛玉。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美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寥寥数笔,就将一个美貌聪明的女子展现在世人眼前,妙哉。林黛玉的美不仅表现在她的外貌上,而且还体现在她的才情中,这里就不得不提林黛玉诗人气质的美了。黛玉的诗词在小说中算的上数一数二的了。元妃省亲的时候,命众姐妹为省亲别墅做诗,在呈上来的诗词中,元妃夸赞林妹妹的诗乃众姐妹之首。就连帮贾宝玉作的那首《杏帘在望》也在他所作所有诗词之上,在海棠社时期创作的诗词也被众姐妹所赏识,次次拔得头筹。可见,林妹妹真的是一个才貌双全的“美”人。诗词达意,要想了解走进林妹妹的世界,我们就不得不对她的诗词进行浅析。 一、林黛玉诗词的题材及地位 林妹妹的诗词涉及题材广泛,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宋词,元曲,赋,散文等等,可谓是包罗万象,题材的多样也更显示出了林妹妹的才智美。在全书中,有关林黛玉的完整诗词统共二十二首。曹雪芹是“自私的”,《红楼梦》全书涉及到几百号人物,他却自私的把大自然赋予他的鬼斧神刀尽数用在了塑造林黛玉一人身上,百余首诗,黛玉的诗词是曹雪芹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形象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形象 在《红楼梦》百花斗妍的女儿国大观园里,黛玉牵动人的衷肠,她强大的艺术魅力与动人之处主要源于她的悲剧美。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二百多年来,无数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的,因为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还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像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这绝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命运对她太残酷和不公平。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 曹先生塑造的这一“心思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在《红楼梦》中着墨较多,是为爱流尽最后一滴泪的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儿,她不仅有泪情,还具有才情,对宝玉的爱情更是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细细品味,咂摸红楼中林黛玉的艺术形象,以下几点格外突出。 一、才华横溢的诗人 纵观整部《红楼梦》,林黛玉的一首《葬花吟》写出了她自己的一生,更是写进了红楼中女子的一生,也可以说是“一诗成纖”。她对自己的处境以及自己的心境做了最恰当的描述,我们从中看到的是她的“孤标傲世,目下无尘”的高洁品质。 林黛玉自小就生活在一个书香世家,这为她的才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她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她的才情也为她与宝玉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就算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她依旧没有收起自己的才情的锋芒。书上说她为泪而生,泪尽而逝。其实她是为诗而生,那泪,就是灵性与才情。林黛玉是这一部《红楼梦》的诗魂,她的诗情在红楼梦中要算最高的。林黛玉是曹雪芹笔下一个诗化了的形象,作者有意集历代才女之所长于她一身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个性。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触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触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与悲剧的命运。可以说,她的诗情到尽她的苦情。 二、泪伴终生的“泪人” 曹雪芹在作品的一开头,就赋予了林黛玉特殊的使命——还泪。因此才有了宝黛之情,也因此,黛玉为宝玉,一生流泪,至死不变,泪尽而逝,绝无怨言,这方是报恩还泪。林黛玉的泪从始至终贯穿整部作品。自从见了宝玉,她的泪就没有停止过。“泪人”的特点:一,她降临人间,是为了还泪而来。还泪就是还情。二,她在人间的人生过程正式还泪的过程,生命尚未终止,其泪痕总是不干。三,这位泪人的生命不像常人那样以年龄计量,而是以眼泪多少计量。四,她不仅是泪人,而且是诗人。因些她泪中有诗,诗中有泪。她的泪在眼里是泪水,流入字中则是诗。这些个特点,准确的阐释了林黛玉的泪人背后的孤独与伤痛。为情生、为情死、为情泪伴终生,这对于十七八岁的她来说,经历的是怎样一个变迁,现在我们无从了解,但是这个千古一遇的泪人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里碑式的意义与价值。 三、多愁善感的“病人”

评论林黛玉人物形象1000字范文

评论林黛玉人物形象1000字范文 评论林黛玉人物形象1000字范文 [内容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也是世界性的长篇小说名著,它那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而完美的艺术技巧,是中国小说史上任何一部名著所不可比拟的。 林黛玉出身于“钟鼎之家”、“书香之族”,由于家庭原因,遂长期寄居在贾府,她孤单一人,深感寄人篱下的屈辱地位,时“自矜自重,小心戒备”,养成“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孤标性格。 关键词:美,高洁,才华横溢,叛逆,悲剧.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是金陵十二钗之一,伟大的作者曹雪芹怀着深深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像。自从作品诞生一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神魂颠倒。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 她美丽而聪慧,虽然自小怯弱多病,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所谓”心较比干多一窍,病若西子胜三分”心灵纯真,坚执于感情与理想的追求.”孤高自诩,目无下尘”

不善于掩饰自己的言行,常用比刀子还厉害的话语投向庸俗与虚伪,以至被周围的人认为刻薄,专挑人的不好,在礼教森严,人际关系势力而冷酷的贾府中,她深感自己寄人篱下的屈辱地位,时时自矜自重,小心戒备,黑暗的环境,个性的压抑,她的内心蕴积着反抗的情绪,在蔑视权贵,渴望自由上午基础上,她被贾视为从来不讲混帐话的知己,他们由两小无猜而发展为真挚的爱情,黛玉把全部的热情与憧憬都寄托在这一爱情之中. 这爱情给她带来了更多的痛苦的眼泪.她追求的是执著,专一的爱情,薛的插入及金玉良缘的传说使她疑虑,忧郁.这爱情更给她添上一种难以痊愈的心病,她不能主宰自己的婚姻,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她无力抗挣,于是她不是愁眉就是长叹,落花于眼泪成为她悲苦命运的象征.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者塑造的这么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却给不同的读者带来不同的看法,人们对她的误解也一直伴随着作品的诞生而存在着.我个人对林林黛玉是在充满同情的同时,对她的个性很欣赏的.尽管她并不是个完美的人,她显而易见的缺点虽然不能让别人轻易的接受.但也许正是她的不完美才带给我更多的震撼.她的悲剧命运就显得更深刻.她不仅美在外在,而且她高洁的品格,奇异的才学,叛逆的行为更让人叹服.所以令人扼腕的爱情悲剧也能不让人为之掬泪. 一,美丽的外表。

红楼梦林黛玉诗词

红楼梦林黛玉诗词 红楼梦卷十八: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世外仙源(匾额) 宸游增悦豫,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红楼梦》中,元妃省亲,命众妹题一匾一诗,林黛玉做了《世外仙源》,首句直提宸游,将大观园比作仙境,因为元妃的到来,更为它增添了欢欣。悦豫即指欢欣意。源于《千字文》中“矫手顿足,悦豫且康”句。首联虽平平,静淡之中略有敷衍,却在颔联巧妙谦逊的用“借”字,添了一丝生色,但可以称好的却是颈联“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不仅没有斧凿的痕迹,且洒脱自然,真性清纯。《世外仙源》虽是黛玉应命胡乱而做,却无阿谀之气,清新自然,洒脱自在,因此,颇得元春欣赏。《杏帘在望》是元春省亲的时候,林黛玉作弊替宝玉而作,脂砚斋的批语是“以幻入幻,顺水推舟”。 红楼梦卷二十七: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 红楼梦卷三十四: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