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及与其他学科的交融

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及与其他学科的交融

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及与其他学科的交融
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及与其他学科的交融

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Economics),作为以“市场和企业”为研究对象的微观经济学分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国际公认的相对独立而成熟的应用经济学学科,并被国外许多大学推崇为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近20多年来,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不仅成为经济学最活跃、最激动人心的研究领域,而且产业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和理论融合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由此促进了当代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该学科的快速发展。本文拟对当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发展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状况进行梳理,以期对中国产业经济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和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与发展阶段

在经济学中,产业通常被定义为生产同一种(严格说来是具有较强替代性)商品的企业集合,此时,产业与“市场”是同义词,因为只有为同一市场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才能构成同一个产业,而同一产业内的各个企业都是在同一市场上相互博弈,展开竞争并追求其最大化利润目标的(马广奇,2000)。当然,这里的市场指的是狭义的局部市场,而非广义的一般市场。因此,产业经济学最初只是以特定产业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的规模经济、产业内企业间的竞争垄断关系,后来逐步被经济理论界扩展到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政策等方面,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架构。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是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演进的规律性;①产业关联理论是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来描述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产业政策理论研究的是有关产业的结构政策、组织政策、技术政策、布局政策等方面的内容。从研究范围来看,在欧美国家,产业经济学实质上是狭义的产业经济学,即围绕产业组织研究的产业组织学,它以成熟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为前提条件,较少考虑体制性因素对产业组织的影响。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不完全竞争下的SCP范式,企业的目标、规模和组织,与产业组织相关的管制与反垄断等公共政策。在日本和中国等亚洲国家,其经济理论界把产业结构、产业关联和产业政策也囊括在产业经济学中,从而使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得到扩展,并且习惯上称其为广义的产业经济学。

从发展轨迹来看,产业经济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深化阶段。

(一)萌芽阶段(1930年以前)

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说,产业经济理论的研究根源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与新产业的不断产生。随着社会分工和社会化商品生产的发展,产业之间、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客观需要理论界对其运行

重庆社会科学ChongqingSocialSciences2007年第8期(总第153期)No.8,2007(SerialNo.153)

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及与其他学科的交融

王定祥冉光和李伶俐

摘要:产业经济学在当代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并不断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使产业经济学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视野等方面获得了拓展。我国产业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应当努力适应这种趋势,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研究范围明确在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关联和产业政策等方面。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发展;融合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86(2007)08-0013-06

作者简介:王定祥(1972-),男,重庆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重庆400715);冉光和(1955-),男,重庆人,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400041);李伶俐(1977-),女,重庆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重庆400715)。

本文系2005年重庆市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三峡库区产业培育与投融资体制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规律进行研究。实际上,这种研究的需要早已随社会分工的深入演化而得到强化,理论界顺应这种客观需要也早已开始了其研究进程。这样,产业经济学萌芽的历史自然比较久远,最早可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Smith,A.,1776)那里。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后人所推崇的两个原理:一是市场竞争机制理论,二是劳动分工理论。这两个原理都论及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体制下厂商的市场行为问题,这对后来的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之后的英国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1890)吸取其理论营养,首创性地提出“产业组织”概念并引入到经济学中。他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讨论生产要素时,丰富了萨伊的劳动、资本和土地生产三要素理论,提出了第四种要素即组织,指出资源配置效率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企业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竞争活力的问题。他认为,追求规模经济必然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会阻碍和破坏价格机制的作用,使价格受到人为因素的控制,从而扼杀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自由竞争,使经济运行失去活力,破坏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因此,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之间的内在矛盾,被后人称为“马歇尔冲突”(MarshallConflict)。

马歇尔所处的时代仍然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占统治地位,垄断现象并不常见。但是到了20世纪初,垄断性的经济组织逐步形成,20世纪30年代张伯伦、罗宾逊提出了不完全竞争理论,对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进行了分析,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如此,此时的产业经济学还处于萌芽状态,真正意义上的产业经济学还未形成。

其间,产业结构理论也开始萌芽。早在17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W.Petty)就在其《政治算术》中论述了三次产业之间相对收入上的差距(即农业小于制造业、制造业小于商业),并指出,这种差距是劳动力在产业之间流动的重要原因。这为后来的产业间关系以及产业内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形成阶段(1930-1970年)

20世纪30年代,美国处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阶段,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以及企业组织的替代对市场竞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梅森和贝恩为代表的产业组织研究小组在哈佛大学成立,他们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美国几十年来产业组织政策的实践,运用经验分析、案例分析和经济计量方法,分析了大规模生产条件下的价格与成本,大企业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以及可竞争市场的条件,形成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完整

体系。其标志性成果是贝恩的《产业组织》(1959年)一书的出版,在该书中,贝恩明确了产业组织的含义,把产业组织概括为产业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各种类型的市场关系,即它们的交易关系、资源占有关系、利益关系、行为关系;提出了市场结构(Marketstructure)、市场行为(Marketconduct)和市场绩效(MarketPer-formance)三个基本范畴,分析了三者的相互关系,并以研究市场结构为重点,构成了“SCP”分析范式。这就是后人所称的主流产业组织理论。此后,谢勒的《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1970年)一书的出版,提出了更为完整的SCP范式,使产业组织理论更加成熟。

在哈佛学派看来,市场结构主要包括集中度、产品差异、规模经济、进入障碍和政府管制,企业行为主要涉及合谋和策略性行为、广告和研究开发等方面,市场绩效包括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生产率等。他们认为,这三者之间存在递进制约的因果关系,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而市场行为决定资源配置的绩效。因此,为了获取良好的市场绩效,必须采取积极的反托拉斯政策和政府管制,以改善市场结构,进而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由于哈佛学派十分重视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又称为结构主义学派。

在产业组织理论得以形成的同时,产业结构理论也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30年代,澳大利亚经济学家费歇尔(A.G.B.Fisher)首次确立了三次产业分类法,把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物质资料的产业称为第一产业,即广义的农业;把对取自于自然界的生产物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产业称为第二产业,即广义的制造业(其中包括矿业);把一、二产业之外的其他所有经济活动统称为第三产业。此后,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G.Clark)在配第和费歇尔的研究基础上,运用多个国家的经济统计资料,进一步揭示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分布与转移的规律性,后被称之为“配第—克拉克定理”。同时,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W.G.Hoffmann)还对工业内部各产业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把工业又进一步细分为消费资料产业、资本资料产业和其他产业,论证了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的比例,是随着工业化的过程而不断下降的。并通过计量分析,得出了消费资料工业的比重逐步减少、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重逐步上升的结论,这就是“霍夫曼定理”。到20世纪中叶,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S.Kuznets)运用20多个国家的资料,深入考察了国民收入在三次产业间分布结构的演变趋势。列昂惕夫(W.Leontief)还创造了投入产出法,由此分析了产业之间的关系,对产业关联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

贡献。

(三)深化阶段(1970年至今)

1970年以来,产业经济学进入到全新的深化发展阶段,以哈佛学派为代表创立的主流产业组织理论一方面不断获得了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不断受到批评和挑战。因此,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分化成了两条主线:

一条是代表主流学派,沿着SCP范式继续前进的“新产业组织学”,其代表人物有考林(Cowling)、沃特森(Waterson)、鲍莫尔(Baumol)等人。他们在研究产业组织问题中显示了以下几个特征:在研究方向上,不再强调市场结构,而是突出市场行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数学方法以及博弈论建立一系列的理论模型,以此来研究企业行为;对经济福利问题的分析较为深入,有许多独到之处。与谢勒的SCP范式相比,新产业组织理论对企业行为给予特别重视,将市场的初始条件及企业行为看作是一种外生变量,而市场结构则被看作内生变量,而且彼此之间不存在反馈线路。这些可视为对传统的SCP范式的修订和补充。

另一条路线是以芝加哥学派为首的其他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的崛起。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勒、德姆塞茨(Demsetz)、布罗兹恩(Y.Brozen)等人。其中,斯蒂格勒的贡献最大,他在《产业组织》(1968年)一书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有:(1)探索了企业兼并的动因和根源,认为企业兼并的动因并不在于实现规模经济,只要没有显著的规模不经济,兼并仍会发生。(2)提出了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论述了企业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的关系,解释了产业内的专业分工和垂直一体化现象。(3)讨论了厂商的最佳规模。认为最佳规模取决于许多难以观察和计量的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用“生存者技术”原则来确定最佳厂商规模的观点:即,凡是长期竞争中得以生存的规模都是最佳规模。(4)深入研究了“进入壁垒”问题。传统认为的规模经济、资本需要量、产品差异等进入壁垒因素,在他看来不再构成壁垒,而政府管制是主要的壁垒之一。(5)创立了信息经济学理论,并运用它来解释市场组织问题。认为信息也可以产生收益,获取信息需要付出成本,厂商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市场中人的决策环境是以有限信息为特征的,因此,没有必要把完全信息作为实现竞争的必要条件,只要市场中厂商数目众多,就能达到最佳竞争程度;(6)率先对政府管制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开创了“规模经济学”的先河。之后,德姆塞茨(1973)在其《市场集中研究》一书中,实证研究了获利能力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总结起来,芝加哥学派的理论特点主要是: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用严格的经济理论进行分析,并强调对各种理论的经验证明(泰勒尔,1988);反对强调“结构—行为—绩效”的单向因果关系,而强调三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对市场行为持自由放任主义观点,反对政府对产业组织实施干预。

正当欧美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如火如荼的时候,在太平洋的彼岸——

—日本,则非常重视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由此形成的产业政策是政府对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实施干预的集中体现。1945-1955年是日本战后经济恢复的时期,通过实施产业复兴政策和产业合理化政策,成功地实现了钢铁、煤炭、海运、电力、合成纤维等许多工业部门的产业重建和经济复兴之目的。之后,日本进一步通过产业政策的作用,使其经济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获得高速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随着日本经济奇迹的出现,产业政策日益引起各国理论界的广泛关注。1970-1972年,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发布14个成员国产业政策研究报告,促进了“产业政策”在全世界的普及。日本学者如小宫隆太郎、筱原三代平、宫泽健一等对产业政策、产业结构等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囊括在第一本明确命名为《产业经济学》的书中,标志着产业经济学的正式诞生。

二、产业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当代产业经济学的前沿研究大都是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中实现的,如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交叉融合,与计量经济学的交叉融合,与制度经济学的交叉融合,与演化经济学的交叉融合等。

(一)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交叉融合

在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中,价格制度成为研究的核心。其研究依赖于两个基本假定:(1)市场参与者的数量足够多,从而市场是竞争性的;(2)参与人之间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但这两个假定在现实中一般是不满足的。首先,现实的市场不可能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人们之间的行为是直接相互影响的,所以一个人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对方的反应。其次,现实中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一般是不对称的,当参与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时,任何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必须满足“激励相容”(incentivecompatible)条件,这就是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问题。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开始将注意力由价格制度转向非价格制度研究,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②的研究逐渐形成并成为经济学的基石,推进了经济学研究范式的转换(由价格行为向非价格的决策行为转换,并强调实验方法在研究中的运用与重要性)。

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为经济学家理解和分析市场结构、企业战略行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

具。自此之后,产业经济学家们开始将产业经济理论的讨论放在了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这是因为,在20世纪70年代,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那就是将研究从重视市场结构转向重视企业行为特别是策略性行为的研究,而博弈论特别是非合作博弈理论是处理策略性问题的理想方法。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是企业行为面临的又一个主要问题,企业行为如何适应这种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的情境,以调整行为策略,正是信息经济学所要讨论的问题。借助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理论运用,产业经济学得到了广泛发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法国经济学家泰勒尔(JeanTirole,1988)的《产业组织理论》一书的出版。全书的内容都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与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础上的。现在,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已经基本上成为产业经济学占主导地位的研究方法,并使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推动着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不断发展。也正是由于博弈论方法的应用,产业经济学才成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中最富生机与活力的研究领域之一。

(二)与计量经济学的交叉融合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从数量方面研究各种经济变量定量规律的应用学科,它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公共学科,自20世纪30年代诞生起,③经过70多年尤其是近30年的发展,形成了广泛的内容体系和方法论基础。

计量经济学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和研究方法产生以来,逐渐被产业经济学家们运用到产业经济理论研究中,从而使产业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不断发生交叉融合。20世纪60年代以后,经济计量学方法逐步成为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产业经济学转入实证以后主要采用的方法。这一时期,随着在经济计量学方面受过良好训练的新一代学者的出现,加上电子计算机和计量经济学软件的普及,利用“结构—绩效”模式进行横截面数据回归分析,一时成为产业组织问题研究的时尚。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不再截然区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二者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实证研究者越来越愿意吸纳和利用经济学基础理论来分析,而理论研究者开始更加注重运用计量经济方法来进行研究,这就使得产业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的交叉融合发展成为一种必然。

(三)与制度经济学的交叉融合

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学中引人瞩目的发展之一就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出现和发展。新制度经济学是从制度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的经济学派。其代表人物有科斯(Coarse,1960)、诺思(North,1991,1994)、威廉姆森(Williamson,2002)、阿尔饮(Alchian,2000)

等人。如果说主流产业组织理论注重产业组织之间关系的研究,那么,新制度经济学则将研究重点深入到产业组织内部,从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的行为差异及其对市场绩效的影响。例如,科斯和威廉姆森等认为,企业(厂商)和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两种替代方式,都是完成交易的手段,选择企业还是市场方式的决定因素是使用它们的相对成本(交易成本),交易成本随决策者的特性变化而变化。他们运用交易费用理论说明产业组织的效率来自交易费用的节约,交易费用决定了市场结构;运用产权理论说明市场资源配置的失误在于产权配置的失误;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两权分离对企业动力结构和企业效率的影响,以及建立相应的约束激励机制的途径和重要性。新制度经济学为企业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对产业经济理论的深化起到了直接的催化作用。

(四)与演化经济学的交叉融合

从动态的角度研究经济现象是演化经济学的基本内核。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1982年纳尔逊(R.Nelson)和温特(S.winter)的著作《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发表为标志,演化的思想在经济学界逐渐兴盛起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一门理论较为系统的演化经济学。演化经济学主要研究的领域是:①企业组织的演进,②经济制度的变迁,③经济增长,④组织生态学。其基本理论是企业演化理论和制度演化理论,其中的企业演化理论成为产业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的交叉融合的核心。

演化经济学认为,企业在竞争环境中存活的条件是有正的利润,企业能否通过选择而生存,依赖于它的能力,企业的组织能力由企业成员的能力通过各种机制整合而成。这些机制包括:①组织结构。组织依据企业的目标和企业内部各成员的能力进行分工。②资源获取和退出的渠道。③认知机制——

—惯例。惯例是做事的程序和方式,企业就是由一套惯例(routine)组成的。惯例在组织中的功能可以通过技巧对个体的作用来理解,企业依据惯例行事能节约决策成本。在企业的演化过程中,存在着变异机制、维持机制和选择机制等三种机制促进企业优胜劣汰,所以,企业演化的最终结果是最适者生存下来。弗里德曼(Fried-man,1976)认为,企业在竞争的演化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最后存活的企业必定是最优的。阿尔钦(Alchain,1950)认为,企业虽然没有试图要最大化利润,但自然选择使得更有效率的企业得以生存,所以最优的不在于动机,而在于结果。由此可见,演化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和产业经济学的内容交

叉融合,从而丰富了产业经济学新的内容。

三、我国产业经济学学科的构建与发展的思考

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产业经济理论开始引入我国,并由此推动了我国经济理论界对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以1985年杨治教授编著并出版的《产业经济学导论》为起点,以及随后西方的一批产业经济学著作陆续得到翻译出版,才引起了国内经济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和浓厚的研究兴趣。近二十年来,产业经济学一直是国内经济研究中的一个热门学科,有关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等问题的论著也逐步问世。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调整研究生专业学科分类目录时,将产业经济学列为应用经济学中的二级学科。目前,产业经济学已成为国内许多高校经济类学科的一个专业或研究方向。但是由于我国的产业经济学受日本的影响深远,与西方的产业经济学研究内容有较大差异。因此,对于如何构建我国的产业经济学体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研究认为,在构建我国产业经济学学科体系时,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研究对象与内容必须明确

欧美的产业经济学实质上是狭义的产业经济学,即产业组织学,其研究对象比较单一,那就是“企业和市场”,但它是以成熟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为研究背景的,产业发展趋于成熟。而在我国,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还不具备,各产业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产业组织结构还有欠缺,因此,在我国产业经济学的学科构建中,我们除了需要重点研究我国的“产业组织”和“市场结构”外,还需要深入关注在产业演进和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政策变化规律,以便为我国的产业培育与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进一步来看,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是经济总量的矛盾基本缓和但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积极培育高素质的产业组织,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也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除了应借鉴西方产业组织学的成果和经验重点研究产业组织问题外,还必须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情况对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政策等进行深入地研究。

(二)必须改进现有的研究方法

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使经济研究成功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的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基本上是以规范研究、定性分析为主,国际经济学界通用的实证分析和计量研究尚未得到普及。西方产业经济学中广泛采用的案例研究方法、最现代的博弈论方法尚未运用到我国产业经济理论的研究中,这显然在研究方法上

是落后的。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最适用计量研究、案例研究的应用性经济学科,必须实现研究方法的变革,否则,我国的产业经济学就无法实现规范式发展,无法与国外产业经济理论研究接轨。

(三)必须放眼全球视野来发展中国产业经济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中国作为WTO的一个成员国,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和融合在一起,在这种背景下的产业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市场就不再只局限于国内市场,而需拓展到国际市场。产业内的组织结构、市场结构也因跨国公司的进入而产生相应的变化,产业内的竞争更加激烈,产业结构调整也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以展开。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背景下,一方面由于需要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和国际惯例,政府的力量必然会显得越来越乏力,另一方面,由于制度的竞争和模仿,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产业政策会出现趋同的现象,社会性规则和政策实施的步伐也会加快。因此,我们需要立足国内、放眼全球市场来研究“企业与市场”,从而促进中国产业经济学的构建与发展。

①在西方,产业结构理论并未形成独立的学科分支,而是作为重要内容将其纳入到发展经济学或增长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之中。

②博弈理论开始于1944年由冯?诺依曼(VonNeumann)和摩根斯坦恩(Morgenstern)合作完成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后被纳什(Nash,1950)、泽尔腾(Selten,1965)和海萨尼(Harsanyi,1968)等经济学家推向鼎盛时期和成熟阶段。几乎在同一时代,由乔治?阿克诺夫(GeorgeA.Akerlof,1970)、迈克尔?斯彭斯(A.MichaelSpence,1972)、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1980)等创立的信息经济学也迅速地发展起来,并和博弈论相辅相成,推进了信息不对称下个体行为的选择问题研究,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和视野,转换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式(非价格领域的实验研究)。

③1933年,世界计量经济学会出版了会刊——

—《计量经济学》,标志着计量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参考文献:

[1]马广奇.产业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构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10).

[2]SMITHA.AnInquiryintothe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fNations[M].London:StrahanandCaddell,1776.

[3]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4]威廉?配第.政治算术[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5]BEIN.IndustrialOrganization[M].NewYork:Wiley,

(上接第12页)沟通与合作,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印度以及欧盟、东盟等建立了“建设性伙伴关系”、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或“全面伙伴关系”等,扩大了中国的回旋余地。

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既满足了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和平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又顺应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爱好和平、追求发展和繁荣的共同愿望。20多年来,我们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思想指引下,不仅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加快了自己的发展,而且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在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来侵略和干涉问题上,敢于斗争;在处理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上敢于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在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特别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和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上,作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从而为保证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邓小平关于“十亿人的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十亿人的中国坚持和平政策,做到这两条,我们的路就走对了,就可能对人类有比较大的贡献”的伟大预言[8](P158),已经并将进一步实现。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12-27(1).

[2]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3]列宁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0]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11]胡锦涛.增进友好互信,促进共同发展——

—在越南国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2005-11-02(1).

[12]董漫远.全人类共同利益与中国的和平发展[J].国际问题研究,2005,(5).

(责任编辑:傅剑秋)

1958.

[6]JTIROLE.TheTheoryofIndustrialOrganization[M].TheMITPress,1988.

[7]施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

[8]小宫隆太郎,等.日本的产业政策[M].台北:台湾经济研究所,1986.

[9]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10]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11]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12]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13]戴伯勋,等.现代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14]WILLIAMSON.TransactionCostEconomics,Chapter3ofHandBookofIndustrialOrganization,Vol-

ume1[M].ElsevierSciencePublishingCompany,North-Holland,1989.

[15]OLIVEREWILLIAMSON.Williamson,IndustrialOr-ganization[M].EdwardElgazPub.Limited,1990.[16]KEITHCOWLING.MergersandEconomicPerformance[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17]DWCARLTON,JPerloff.ModernIndustrialOrgani-zation[M].HarpelrCollinsCollegePublishers,1994.

[18]NELSON,RSWINTER.AnEvolutionaryTheoryofE-conomicChange[M].HarvardUniversityPress,1982.[19]ALCHIANA.uncertainty,evolutionandeconomictheory[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50,(58).[20]FRIEDMANM.TheMethodologyofPositiveEco-nomics,inM.Friedman,EssaysinPositiveEco-nomic[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76.

(特约编辑:山泉)

(分章)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分章)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 1、产业 2、产业组织 3、产业结构 4、产业关联 5、产业政策 二、单项选择题 1、判断宏观经济结构均衡与否的主要观察对象是(B ) A产业结构B产业关联C产业布局 D产业政策 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 A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 C家庭 D产业 3、产业组织运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有(B ) A定性分析B投入产出分析 C计量经济方法 D系统动力学方法 4、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B ) 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 B战略关联分类法 C原料关联分类法 D方向关联分类法 5、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A ) A农本思想 B工商业思想 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D农工商思想 三、多项选择题 1、下面哪几个经济学家的研究领域涉及产业组织理论(A B C D ) A张伯伦 B梅森 C贝恩 D谢勒 2、产业政策的研究领域从横的方向看包括(A BC ) A产业政策制定 B产业布局政策C产业技术政策 D产业政策效果分析3、产业经济学是一门融合(A BCD)基本理论的应用经济学 A经济学 B管理学C文化学 D论理学 4、四次产业分类法把所有的经济活动分为(ABC ) A农业B工业 C服务业 D信息业 5、产业应该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或特征(ABCD ) A同类产品或服务B相互密切竞争相关和替代相关的产品或服务 C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D产业活动包括是经济性质的政治、社会等活动 四、辨析题 1、产业的经济活动是某些经济活动或部门经济活动 2、产业经技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 3、重点产业属于支柱产业 4、根据产业本身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为: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发展

产业经济学期末试题(含答案解析)

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5:AADCB 6—10:CAABD 11—15:ACDBB 16—20:ACAAD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掠夺性定价(驱逐对手定价):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或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的策略。 2、配第-克拉克定律: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会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而且转移的幅度会越来越大。 3、产业组织政策: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其实质是协调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促进有效竞争态势的形成。 4、投入产出法:研究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5、次优理论:一个在某个或更多市场已包含垄断等不完全性、且对此已无能为力的现存市场中,如何得到最佳结果的理论。 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 答:(1)产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2分) (2)具有以下特点:①不是所有的产业都有生命周期;②产业生命周期曲线的形状更为平缓和漫长;③产业生命周期存在缩短的趋势;④许多产业的生命周期具有明显的“衰而不亡”的特征;⑤衰退产业可能会“起死回生”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共6分) 2、简述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 答:(1)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地位变动趋势,即先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再转向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最后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2分)(2)产业结构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趋势;(2分)(3)新兴产业不断取代传统产业,并成为主导产业;(2分)(4)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趋势。(2分) 3、什么是主导产业?并简述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 答:主导产业是指发展速度快、带动作用大、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2分) 扩散效应主要体现在:前向效应,后向效应,旁侧效应。(共6分) 4、什么是市场进入障碍,形成市场进入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答:市场进入障碍是指产业内已有厂商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该产业的新厂商所拥有的优势,或者说是新厂商在进入该产业时所遇到的不利因素和限制。(2分) 形成市场进入障碍的原因:规模经济障碍;绝对费用障碍;产品差别化障碍;政策和法规障碍。(共6分) 五:论述题: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共18分) 答案要点:企业兼并的动机多种多样,主兼企业和被兼企业的动机也不相同: (1)主兼企业的动机: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降低市场进人壁垒;减少资产经营风险;单纯扩大规模,提高经理人员的声望。(7分) (2)被兼企业的动机:减少资产经营风险;避免破产;回收资本。(5分) (3)企业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市场支配力量的加强和垄断的出现;进入壁垒的形成。

产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产业经济学》试题 专业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产业经济学是一种() A、微观经济理论 B、中观经济理论 C、宏观经济理论 D、古典经济理论 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 A、国民经济总量 B、企业 C、家庭 D、产业 3、有效竞争理论是由()提出 A、克拉克 B、马克思 C、贝恩 D、霍夫曼 4、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 A、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B、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 C、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D、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5、产业组织是指()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6、广告的作用() A、有利 B、有弊 C、有利有弊 D、无利 7、掠夺性定价的特征有() A、定价一般长期性的 B、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此战略 C、价格一般定在低于平均利润之下 D、对市场结构产生有利的影响 8、以下哪种联系方式不属于按照产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联系分类的方式() A、前向联系 B、后向联系 C、环向联系 D、价格联系 9、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角度看,“夕阳”产业是指() A、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产业 B、处于衰退期的产业 C、处于调整期的产业 D、市场容量渐趋饱和的产业 10、下列不属于SCP分析框架内容的是()

A、市场行为 B、市场绩效 C、市场结构 D、市场竞争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以下属于三次产业分类法中第一产业的有() A、农业 B、渔业 C、畜牧业 D、林 业 2、产业结构政策通常包括() A、幼小产业保护政策 B、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C、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D、贸易保护政策 3、影响市场集中度的主要因素包括() A、企业规模 B、进入壁垒 C、市场容量 D、产品差别化 4、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包括() A、供给结构的优化 B、需求结构的优化 C、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 D、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 5、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 A、完全竞争 B、完全垄断 C、寡头垄断 D、垄断竞争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产业的经济活动是某些经济活动或者部门经济活动。() 2、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符合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需求。() 3、煤炭产业部门和电力产业部门是一种单向联系方式。() 4、产业组织考察的是组织之间的关系。() 5、产品差别化是一种有效的非价格竞争手段。() 6、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7、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产业转移只具有促进作用。() 8、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比完全垄断更有利于技术进步。() 9、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马歇尔冲突”。()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 (3)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配第——克拉克定理 2、主导产业 3、产业结构合理化 4、产业组织 5、市场集中度 6、规模经济 7、网络组织 8、雁型模式 9、技术创新 10、增长极理论 11、产业集聚 12、市场失灵 13、自然垄断产业 14、产业组织政策 15、价格规制 二、简答题: 1、简述竞争性产业规制的主要内容。 2、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合理的作用范围和作用方式是什么? 3、推行产业政策的成功要点有哪些? 4、产业集聚具有哪些竞争优势? 5、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相比有何优势? 6、技术创新的特征是什么? 7、什么是战略联盟?它有什么特征? 8、确定企业最佳经济规模的方法有哪些?

9、面对竞争,企业一般会采取哪些市场行为? 10、如何判断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三、论述题 1、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利用就业弹性基准选择主导产业。 2、请试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模式,分析我国某一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3、请用产业梯度转移模式分析西部产业的承接问题。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在第一次产业将减少,在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 2、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或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一些影响全局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 3、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各产业内部保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比例,保证各产业持续、协调发展,同时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 4、产业组织:产业组织是同一产业内所有企业的集合。 5、市场集中度:集中度是指产业内若干家企业的几个重要指标X(产量、销售额、资产额、增加值、职工人数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6、规模经济:是指伴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出现的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收益上升的现象。 7、网络组织:即网络组织是指企业之间的基于市场或非市场关系而形成的网络结构,它是独立企业之间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态。 8、雁型模式:所谓“雁型模式”,是指日本著名经济学家赤松要博士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国产业发展具有“雁型形态”,战后经赤松要本人及小岛清、山泽逸平等著名学者加以拓展,使其成为从理论上解释以东亚为中心的亚洲经济发展的颇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即用于形容和说明东亚各国(地区)经济依次起飞的客观过程,并被形象地称之为“雁型模式”。 9、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10、增长极理论:法国的发展经济学家弗朗索·佩鲁(F.Perroux)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认为,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生产、贸易、金融、科技信息、人才、交通运输、服务、决策等经济活动中心恰似一个磁场一样,能够产生较强的吸纳辐射作用。它不仅加快了自身的发展,通过向外扩散还带动了其他部门和所在地区乃至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增长极具有支配效应和创新的特点,对周围的区域发生“支配”的作用,即吸引和扩散的作用。 11、产业集聚:又称企业集群、产业区、地方生产系统、地方企业网络,是一些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产业空间集聚现象,它既有本地社区的历史根源,又经常取决于本地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集合。 12、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在一些严格的前提条件下,价格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即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然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这些前提条件并不一定能够具备,而一旦这些条件不能够具备,价格机制就起不到最优配置的作用,即会出现“市场失灵”问题。 13、自然垄断产业:自然垄断产业具有一个显著的基本特征,即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经营特定市场的产品和服务要比由许多企业共同经营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生产效率 14、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而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法规和行政措施。 15、价格规制:价格管制是指通过规定利润率、成本核定、价格上下限、价格审批等手段,对自然垄断产业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控制的一种政府管制形式。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竞争性产业政府规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入规制、数量规制、质量规制、技术设备规制、价格规制和反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等。(分别论述具体内容) 2、答案要点: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关键主体是政府。人们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方式和范围的认识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 题型 一:单选 10*1.5’ 二:名词解释5*4’ 三:简答题 5*8’(其中必有一题计算题,一个关于博弈论的题) 四:案例分析 两题 一题10’一题15’ 考试重点(但不是只考这些哦!!!!!) P1 产业的概念 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 P6 那张图 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P17 规模经济定义 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导致的经济。 P18判定系数 。 平均成本曲线呈水平线产出量的一定范围内,本,规模收益不变,在,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如果平均成本曲线上升; 加,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时,平均成本小于边际当平均成本曲线下降; ,,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时,平均成本大于边际当1FC 1FC 1FC MC AC FC =<>= P19 范围经济定义,要会判断是否存在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原有的生产或销售鬼才来生产或销售多于 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政策理论 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关联 产业布局 产业政策科学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 反垄断法 政府管制 市场绩效

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 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 ) ,(),()(件可用下式表示: ,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所发生的总成本单位的产品和单位的产品)表示一个企业生产,(令y x y x y x y x Q 0TC 0Q TC Q ,Q TC Y Q X Q Q Q TC +< P36 绝对集中度指标 最基本的市场集中度指标是绝对集中度,通常用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企业的生 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或数额占整个市场的生产、销售、资产、子宫 总量的比重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度。 意味着非常高的集中程接近于小的部分;相反的,个企业仅供应了市场很意味着最大的接近于数之和。额、资产额、或职工人位企业的生产额、销售 表示前;买方的数目)(计量买方集中度时指为市场上卖方企业数目职工人数;额、资产额 位企业的生产额或销售列的第为按照资源份额大小排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 前表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式中,1n 0n N n 111n n n i i i n N i i n i i n CR CR X i X CR X X CR ∑∑∑==== P38赫希曼指数知道概念 、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 HHI ,也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代表该产业内的企业数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第代表企业的规模;代表代表市场总规模;式中,n i /i X )(HHI n 1 221X X S X S X X i i i i i n i i ===∑∑== 洛伦茨曲线表示的是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产业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1、产业经济学是一种() A、微观经济理论 B、中观经济理论 C、宏观经济理论 D、xx经济理论 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 A、国民经济总量 B、企业 C、家庭 D、产业 3、有效竞争理论是由()提出 A、克拉克 B、xx C、xx D、xx 4、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 A、实现产业结构的xx和合理化 B、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 C、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D、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5、产业组织是指()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6、广告的作用() A、有利 B、有弊 C、有利有弊 D、无利 7、掠夺性定价的特征有() A、定价一般长期性的 B、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此战略 C、价格一般定在低于平均利润之下 D、对市场结构产生有利的影响 8、以下哪种联系方式不属于按照产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联系分类的方式() A、前向联系 B、后向联系 C、环向联系 D、价格联系 9、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角度看,“夕阳”产业是指()

A、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产业 B、处于衰退期的产业 C、处于调整期的产业 D、市场容量渐趋饱和的产业 10、下列不属于SCP分析框架内容的是() A、市场行为 B、市场绩效 C、市场结构 D、市场竞争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以下属于三次产业分类法中第一产业的有() A、农业 B、渔业 C、畜牧业 D、林业 2、产业结构政策通常包括() A、幼小产业保护政策 B、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C、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D、贸易保护政策 3、影响市场集中度的主要因素包括()

产业经济学期末考试整理

产业: 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组织的定义 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马歇尔冲突 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发挥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马歇尔冲突”所提出的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正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 马歇尔用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有的“生产—发展—衰退”过程来说明垄断是不会无限蔓延的,规模经济和竞争可以获得某种均衡,试图以此调和“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 范围经济:指一个企业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共同使用,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而节约采购、制造、销售、地租、管理等各方面的费用,从而使单位产品的利润增长 进入壁垒: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原有企业可以持续地使价格高于竞争水平之上而又不会吸引新的企业加入该产业 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包括: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和产品差别化等 进入壁垒主要分为三类:结构性进入壁

垒、行为性或策略性进入壁垒、政策性进入壁垒。 市场集中度及其衡量指标: 绝对集中度(行业集中度)、相对集中度(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等 洛伦兹曲线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基尼系数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建立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等于均等分布线(对角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与以均等分布线为斜边、以横轴为直角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之比。 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别化):产品差异化或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们同其它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产品差异化决策的实现途径包括主体差异化、品牌差异化、价格差异化、销售渠道差异化、促销差异化和服务差异化等 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影响市场集中度、扩大产品差异度、形成市场进入壁垒。 掠夺性定价(驱逐对手定价):掠夺性定价又称驱逐对手定价,意思是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策略。 限制性定价(阻止进入定价):限制性定价又被称为“阻止进入定价”,它是指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卖主将价格定在足以获得经济利润,但又不致于引起新企业进入的水平上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产业经济学》试题库(完整版)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 A、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C、家庭D、产业 2、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B ) 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 B、战略关联分类法 C、原料关联分类法 D、方向关联分类法 3、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A ) A、农本思想 B、工商业思想 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D、农工商思想 5、霍夫曼比例是指( A ) A.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B.供给与需求的比例 C.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品净产值的比例 D.以上都对。 6、(A)提出了三次产业划分 A、费歇尔 B、瓦尔拉斯 C、马歇尔 D、霍夫曼 7、SCP理论指的是(B) A、市场结构—市场主体—市场绩效 B、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C、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市场效果 D 、市场结构—消费主体—产品状况 8、产业组织是指(A)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9、马歇尔冲突指的是( A) A、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 B、完全竞争与市场的矛盾 C、竞争与垄断的矛盾 D、垄断与市场的矛盾 10、下列说法中对SCP的认识正确的一项(C) A、决定市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B、在此体系中,对于市场结构的指标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 C、市场绩效优劣的评价主要考虑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生产效 D、市场行为的主体指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11、可竞争理论的分析中心是(C) A、SCP理论 B、市场绩效 C、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 D、退出壁垒 12 、HHI指数的优势在于(C) A、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 B 、计算量不大 C 、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 D 、便于收集资料 13、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有(D) A、两者都不是建立在不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B、两者都建立在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C、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易取得 D、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难取得 1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有(A)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一版)试题两套(带答案)知识交流

《产业经济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规模经济 2.进入壁垒 3 混合并购 4.策略性行为 5.产业结构政策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2.简述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 3.垄断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4.企业实施横向并购的动机是什么? 5.自然垄断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三、案例分析题(共20分) 中国移动电信市场的不对称管制 当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恶性价格战时有发生,对于其成因,许多人都归结为竞争的压力,但要追根究源的话,还应从不对称管制上找原因。 实行不对称管制的主要目的是压制主导运营商扶持新进入者,形成有效竞争。因此,在资费是市场竞争主要手段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不但允许新进入者以较低的资费标准与主导运营商进行竞争,还对后者实行严格的价格控制,希望能通过这些措施使用户流向新公司。1994年联通成立后,正是凭借这种资费优势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尽管联通拥有资费优势并借此逐步扩大市场份额,但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实力依然比较弱小,不能对当时的中国电信构成威胁,所以两者倒也能平安相处,爆发价格战的情况甚少。 然而,近年来联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力逐渐增强,已经基本具备了叫板中国移动、与之在移动市场一决高低的实力。面对联通带来的竞争压力,看到联通由于享受到了不对称管制带来的资费政策而吸引了大量的新用户,中国移动也只好在资费上下功夫,降低资费以使联通失去价格优势。而联通为了抢占竞争的主动权,只得进一步下调资费。双方竞相折价,恶性价格战自然就不可避免,而移动资费高额的利润也给他们提供了降价的空间。由此可见,不对称管制对资费的管制引导了运营商把竞争的焦点放在资费上,促使他们把资费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从而导致恶性价格战的发生。因此,不对称管

《产业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有效竞争理论由(A)提出 A.克拉克 B.爱德华. H.张伯伦 C.乔安.罗宾逊夫人 D.霍夫曼 2、(B)学派被称为“效率主义者” A.哈佛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新制度学派 D.新奥地利学派 3、斯蒂格勒意义上的进入壁垒是指(A) A.新进入企业必须负担,而市场上现存企业无须负担的成本 B.产品差别化 C.必要资本量 D.规模经济 4、掠夺性定价的定价方式是(A) A.企业将价格压低至成本以下,通过承担短期亏损来起到驱逐竞争对手的目的 B.企业将价格定在新企业进入市场后所剩的需求不足以使它生存的水平 C.企业长期保持较低价格,使竞争企业无利可图 D.企业通过高的定价掠夺消费者剩余 5、现有企业通过拥有主要专利来控制优异的生产技术形成的进入壁垒是(A) A.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B.规模经济壁垒 C.法律制度壁垒 D.产品差异化壁垒 6、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的是(C)市场结构中企业的市场行为 A.完全竞争 B.完全垄断 C.寡头垄断 D.垄断竞争 7、生产整车的企业和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属于(C) A.横向兼并 B.水平兼并 C.垂直兼并 D.混合兼并 8、在哪类市场上企业可以采取“hit-run-out”的策略(B): A.完全竞争市场 B.完全可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D.垄断竞争市场 9、现有企业常常能从供应商那里以更优惠的价格得到批量的投入要素所形成的进入壁垒是(A) A.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B.规模经济壁垒 C.法律制度壁垒 D.产品差异化壁垒 10、科斯认为当(B)时,企业自己来提供零部件是合算的 A.P>AC B.P+交易费用>AC+组织费用 C.P+交易费用<AC+组织费用 D.P<AC 11、可竞争市场理论主张(D) A.高利润率是生产效率的结果 B.对寡占和垄断采取规制政策 C.被称为“效率主义者” D.用潜在竞争代替政府规制 12、如果一国各个产业主次不分,轻重无序,甚至出现产业结构逆转,则说明(C) A.产业素质不协调 B.产业之间联系方式不协调 C.产业之间相对地位不协调 D.产业空间结构不协调 13、消费者即使在消费后也难以确定其质量的商品,如医疗护理等被称为(A) A.信任品 B.后验品 C.经验品 D.搜寻品 14、下面(C)属于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A.渔业 B.钢铁业 C.林业 D.石油化工 15、霍夫曼根据霍夫曼比率,将工业化划分为(D)个阶段 A.5 B.3 C.6 D.4 16、衡量有效竞争的标准有(C)个 A.5 B.1 C.3 D.2 17、 (A)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A.库兹涅茨 B.克拉克 C.配第 D.罗斯托 18、下面关于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的描述,(B)是错误的

产业经济学试题二(带)

产业经济学”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 分) 1.范围经济2 .掠夺性定价3 产业集群 4.管制 5 .有效竞争 、简答题(共30 分) 1.市场集中度有哪几种衡量方法? 2.结构性进入壁垒有哪些?3.横向并购有哪些竞争效应?4.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产业布局有哪些影响因素? 三、案例分析题(共20 分) 辽宁汽车产业及其集群发展 作为装备制造业龙头的汽车产业,辽宁的汽车产量2003 年达到143677 辆,同比增长了55.88% , 高出全国平均增幅20 个百分点,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现在,以轿车、多功能车、轻型汽车(含轻型客车和轻型货车)、大中型客车、车用发动机和汽车零部件已经构成了辽宁汽车工业体系,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已初现轮廓,形成了沈阳、丹东两大汽车生产基地,沈阳-辽阳-营口-大连,沈阳-锦州-朝阳两条汽车长廊的产业聚集分布。从地域分布看,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分布较散,企业只是生产的地域集中而不是集群;从地理分布看,辽宁汽车产业更多地表现的是生产集中的特点,生产集中仅仅是相关企业集中在一个地区,但相互之间的联动作用非常少,竞争制约非常严重。而集群则要求整车厂和相关配件厂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实现专业化的分工协作,而不是目前的这种局面。 近几年来,借助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以及现有的工业基础与中国汽车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辽宁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其中沈阳市汽车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截止2004 年底,沈阳汽车产业集群共有华晨金杯、华晨宝马、上海通用(沈阳)北盛、金杯车辆、沈飞日野、沈阳中顺、沈阳奥克斯7家整车生产公司;专用改装车、农用运输车21 家;汽车零部件企业95 家。 辽宁汽车产业链较为完整,在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经销、售后服务等各大环节均有一定实力。 到2003 年末为止,辽宁地区共有汽车工业企业148 家,其中汽车制造厂11 家,改装车厂50 家,车用发动机厂6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81 家;固定资产350.73 亿元。另外还有科研院所3家,汽车经销企业100 多

产业经济学试题

产业经济学试题 姓名:专业:年级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20 分) 1产业组织 2.马歇尔冲突 3 雁行形态理论 4. 配第—克拉克定律 5顾客资本 二 、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 分) 1.下列哪种分法属于产业 的 一般分类方法() A三次产业分类法B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C霍夫曼分类法D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2产业关联理论中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直接理论基础是() A社会生产目的理论B两部类再生产理论 C垄断与竞争理论D社会再生产和关系的理论 3. 下列关于日本人本主义企业理论中企业性质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 A. 企业的根本属性是一种社会性存在; B. 企业的功能是向社会提供财货或服务; C. 企业是由人与资源共同构成的; D. 企业作为人与资源的集合体是处于一个管理组织的支配之下。 4.在博弈的要素中哪些要素统称为博弈规则() A. 参与人、信息、结果 B .参与人、行动、结果 C.策略、得益、均衡 D .参与人、策略、均衡 5. 以产量为决策变量的寡头垄断市场模型是:() A.古诺模型 B .伯特兰德模型 C.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D .豪泰林模型 6.产业政策的手段通常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以下属于间接干预的手段有:()A.审批制B .配额制C .许可证制 D .出口退税 7.《火炬计划》的提出是在() A. 六五 B .七五C .八五D .九五 8. 从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角度来说,产业结构优化包括() A 供给结构优化 B 需求结构优化 C 国际贸易结构优化 D 国际投资结构优化 9. 对产业政策兴起与存续的理论依据三种解释是() A 市场失灵说 B 赶超战略说 C 国际竞争说 D 政府监督说

产业经济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市场绩效 、市场竞争 C 、价格一般订在低于平均利润之下 5、罗斯托关于经济增长本质研究的角度是 A 、从总量的变化过程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B 、从部门的变化过程来研究经济总量增长的规律 C 、从均衡竞争的假设条件来研究经济增长 D 、从“次优论”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增长 6、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专门对工业结构规律进行研究得岀的霍夫曼比率是( A 、 霍夫曼比例=消费品产值/资本品产值 B 、 霍夫曼比例=资本资料工业产值/消费资料工业产值 C 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产值/资本资料工业产值 D 霍夫曼比例=资本品产值/消费品产值 7、 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A )O A 、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B 、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 C 、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D 、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8、 下列不属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特征的是: (A) A 、产业集中度很高 B 、产品同一性很高 C 不存在进入壁垒 D 、完备信息 9、 下列哪一项属于哈佛学派的观点( B )O A 、 即使市场中存在着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则, 这种高集中度产生的高利润会 因为 新企业大量进入而消失 B 、 市场结构是基本决定因素,不同的市场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市场绩效 C 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岀现高利润率,这完全可能是该产业中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 D 不要求政府实施反垄断政策 10、 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D )O A 、两者都不是建立在不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B 、两者都建立在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C 、 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易取得 D 、 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难取得 11、 下列不属于自由主义的产业组织学派的是: (A ) A 、 哈佛学派 B 、 芝加哥学派 C 可竞争市场理论 D 新奥地利学派 、单项选择:(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A)创立了投入产岀法,为产业关联理论做岀了杰岀贡献。 A 、里昂剔夫 B 、克拉克 (A ) 、库兹涅茨 D 、罗斯托 2、 马歇尔冲突是指(A )O 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 竞 争与垄断的矛盾 、完全竞争与市场的矛盾 、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3、 下列不属于 SCP 分析框架内容的是: (D ) 、掠夺性定价的特征有( A 、定价一般是长期性 C ) O 、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此战略 市场行为 市场结构 、其实质目的是要扩大需求量 B )O C )O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1]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 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

不同。 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法。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 第三章产业主体―― 企业(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产函数:是描述在生产技术状况给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的函数式。 2. 厂商:被认为具有经济理性,它们具备有用的信息、精于计算、孜孜不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即所谓“经济人”假定); 3.企业:或厂商被看作是在市场经济中业已存在的、完全有效运转的、为赚取利润而从事商品生产活动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单位,它可以是一个个体生产者,也可以是一家规模巨大的公司。 4.团队生产:产出属于一个队,而且它还不是每个分成员的分产出之和。 5.资产专用性:是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人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 6.范围经济: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时(假定两个企业得到的投人物相等)。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产业经济学》作业考核试题

《产业经济学》期末 要答案:1119571153 姓名:专业:学号:学习中心: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9小题,每题2分,共18分) 1.产业政策评估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原则,其理论依据是:0 A.生产力标准 B.福利经济学 C.凯恩斯经济学 D.国际竞争力标准 2.产业组织是指()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3.罗斯托关于经济增长本质研究的角度是() A.从总量的变化过程来研究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B.从部门的变化过程来研究经济总量增长的规律 C.从均衡竞争的假设条件来研究经济增长。 D.从“次优论”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增长。 4.SCP模式中的S指的是() A.市场行为 B.市场结构 C.市场绩效 D.市场竞争 5.有效竞争理论由()提出 A.克拉克 B.爱德华。H.张伯伦 C.乔安.罗宾逊夫人 D.霍夫晏 6.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通过()实现的 A.产业政策的调整 B.主导产业的选择 C.产业间优势地位的变更 D.产业的转换和发展 7.哈佛学派认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

A.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 B.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 C.市场结构受市场绩效和市场行为的共同制约 D.市场绩效反作用于市场行为,影响未来的市场结构。 8.里昂剔夫的投入产出表的理论基础不包括() A魁奈的经济表 B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 C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D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 9.企业之间的兼并行为属于() A市场结构 B.市场行为 C.市场绩效 D.市场技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1.退出壁垒的成因包括( A.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 B.解雇费用 C.政策法律的限制 D.必要资本量 2.直接规制政策的对象主要是自然垄断产业,其主要内容包括:() A.进入规制 B.数量规制 C.质量规制 D.价格规制 3.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 A.市场集中度 B.产品差别化? C.进入和退出壁垒 D.市场需求增长率 4.产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 A.形成期 B.成长期 C.成熟期 D.衰退期 5.下面关于霍夫要比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的提出者是德国的经济学家 B.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上升的

《产业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研究内容 产业经济学三加一:产业组织产业关联产业结构。并且都有支撑其的产业政策。 一、导论 1.产业组织里面最重要的分析方法: SCP(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 观点1:高市场份额暗含着高利润和高垄断势力 观点2:采用作用于市场结构的公共政策(分割企业、禁止合并等)保持有效竞争 不同的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行为通常是不同的,带来的结果(即市场绩效)也是不同的 2.市场界定、市场结构的刻度及其影响因素 2.1如何界定市场? ? 市场的定义:由生产和经营具有相互替代性的产品或者服务的企业作为卖方与购买该类产品或者劳务的买方组成的集合。 ? 产品的替代性: 需求的交叉弹性: ? 替代品:E>0 ? 互补品:E<0 ? 中性品:E=0 ? 地域范围:实现市场分割(产品的可贸易性& 人为分割) 2.2如何定义市场结构? ? 市场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关系: ? 一是买方之间的关系; ? 二是卖方之间的关系; ? 三是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 ? 四是市场内已有的买卖方与市场潜在进入的买卖方之间的关系。

2.3四种理论上的市场结构类型: ? 完全竞争/完全垄断 ? 垄断竞争/寡头竞争 2.4如何测度市场结构? 指标1:行业集中度曲线。 ? (按规模排序;计算前几大厂商规模占整个市场规模的累计百分比;最后画图)? 规模如何算?:产值、产量、销售额、销售量 指标2:前n大所占的市场份额。 ? 常用的指标:CR4、CR8 指标3: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 ? HHI是一行业中所有厂商市场份额占有率的平方和 ? 优点:HHI综合反映所有厂商的数量和相对规模。 指标4: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 洛伦兹曲线方法通过一个矩形图直观反映产业内企业数量与规模之间的关系;基尼系数=A/(A+B) 指标5:熵指数(Entropy Index,EI) ? 熵指数借用了信息理论中熵的基本概念来测量市场集中度。假设市场中有n个企业,xi为第i个企业的市场份额,熵指数的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 注意:熵指数的大小与实际市场集中度高低是相反的,EI值越大,说明集中度越小。 【市场集中度的刻度:CRn 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HHI 厂商数量】 2.5市场结构的决定性因素 (1)外部因素:国家政策与法制因素;市场容量与企业最小效率规模(指在长期中平均成本处于或接近其最小值的最小的规模。) (2)内部因素: 决定因素1:? 成本因素: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沉没成本 ? 思考题:为什么会出现规模经济?(1)生产技术上的规模报酬递增(2)分工与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3)批量采购(原材料、贷款)(4)范围经济 ? 规模经济:是指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 ? 范围经济:当一组产品由一个厂商生产比由两个或者多个厂商生产的成本更低时,我们称之为范围经济。 表达式:C(q1 ,0) + C(0,q2 ) > C(q1 ,q2 ) ? 思考题:为什么会出现范围经济?(1)特定产出分享共同的生产要素(2)成本互补性:即当一种产品生产的越多会降低另一种产品的成本。 ? 范围经济的存在会出现多产品的规模经济

《产业经济学》试题库(完整版)

《产业经济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产业、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集群、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规制、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效应、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淘汰产业、新兴产业、生产要素分类法、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掠夺性定价、管制、有效竞争、马歇尔冲突、配第—克拉克定理、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竞争机制、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HHI 指数、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勒纳指数、贝恩指数、规模经济、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进入壁垒、混合并购、策略性行为、地区产业结构、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地区性产业布局、产业组织政策、战略产业、政府主导型产业规制、政府规制、法律规制、行政规制、卡特尔、资产专用性 二、单选题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 A、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C、家庭D、产业 2、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B ) 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 B、战略关联分类法 C、原料关联分类法 D、方向关联分类法 3、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A ) A、农本思想 B、工商业思想 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D、农工商思想 5、霍夫曼比例是指( A ) A.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 B.供给与需求的比例 C.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品净产值的比例 D.以上都对。 6、(A)提出了三次产业划分 A、费歇尔 B、瓦尔拉斯 C、马歇尔 D、霍夫曼 7、SCP理论指的是(B) A、市场结构—市场主体—市场绩效 B、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C、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市场效果 D 、市场结构—消费主体—产品状况 8、产业组织是指(A)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9、马歇尔冲突指的是( A) A、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 B、完全竞争与市场的矛盾 C、竞争与垄断的矛盾 D、垄断与市场的矛盾 10、下列说法中对SCP的认识正确的一项(C) A、决定市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B、在此体系中,对于市场结构的指标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 C、市场绩效优劣的评价主要考虑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生产效 D、市场行为的主体指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11、可竞争理论的分析中心是(C) A、SCP理论 B、市场绩效 C、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 D、退出壁垒 12 、HHI指数的优势在于(C) A、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 B 、计算量不大 C 、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 D 、便于收集资料 13、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有(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