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一下册生物复习资料 人教版 超全!!

初一下册生物复习资料 人教版 超全!!

初一下册生物复习资料 人教版 超全!!
初一下册生物复习资料 人教版 超全!!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血液的成分:血浆和血细胞。

血液静置后分成三层:

(1)血浆:最上层是血浆,是一种溶有多种物质的液体,略呈淡黄色,半透明的。

大部分是水(90%)、蛋白质和被吸收的物质及废物。

功能: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2)血细胞

红细胞:处于最底层,不透明。人类及一般哺乳类的红细胞均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里含有一种红色的血红蛋白,它使血液呈现红色。

血红蛋白的特性是:为运输O2的主要工具,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分离。

功能:帮助红细胞运输氧,也能运输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和血小板一起处于中层呈白色。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且数量少。

功能:能抵抗病菌的侵入,如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淋巴细胞还与机体的抗传染病功能有关。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

功能:有加速血液凝固和防止伤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入侵的作用。

人体内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则负担血细胞再生的任务。

正常的情况下,血液中的血细胞含量基本稳定,但是当人体某部位有炎症时,体内的白细胞计数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就会超过正常值,而其他细胞变化不大。如果病人贫血,那么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数值都会下降。因此,医生会参考病人血液常规检查情况进行诊断。

总结: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具有输送氧气和养料,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还能起防御和保护作用,血液对体温调节也有重要的作用。

思考:为什么把血液称做“流动的组织”?

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这些细胞与血浆共同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因此,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血液可以流动,因此称做“流动的组织”。

(二)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不断分支。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管壁极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慢,管径较细,一般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有的大静脉管腔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思考:在抽血或输液时,为什么要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刺入的是什么血管?

目的是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的向心流动。血管由于血液比较多而鼓胀起来,从而便于针刺入。针刺入的是静脉。多数静脉分布得比较浅、管壁比较薄、弹性较强,这些都有利于针的刺入。静脉中血液向心流动,刺后的伤口出血很少,稍经压迫即可止血。

(三)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心脏的形态结构

心脏分4个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

左右心房可以容纳回到心脏的血液。左右心室负责接收由心房流出的血液,并将血液泵至动脉血管内。

(a)比较心房和心室的肌肉那个厚?

心室

(b)比较左右心室的肌肉壁哪个比较厚?

左心室

2、心脏的工作

当左、右心房同时收缩,左、右心室舒张时,便会将心房的血液压入心室,而心室和动脉间的瓣膜(动脉瓣)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当左、右心室同时收缩,左、右心房舒张时,左心室便会把血液压入主动脉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右心室将血液压入肺动脉送进肺部,心房和心室间的瓣膜(房室瓣)会防止血液倒流到心房。

当心脏收缩时,所产生的压力会使动脉的血管壁稍稍膨胀,以使血液能顺利通过。这种暂时性的扩张,使血液象波浪一样向前流动。我们可以在身体的浅表的大动脉如手腕上方的桡动脉处感觉这种波动,我们把这种波动称为脉搏。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会对血管壁造成压力,这种压力称为血压。动脉血管较厚且富有弹性,因此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血压可以显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3、心脏的功能

心脏能够将血液泵至全身,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能够保证血流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思考: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左心室与右心室有什么不同?试解释原因。

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

(四)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

1、血液循环

血液不断的被心脏压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最后又流回心脏去。心脏收缩时的压力与各瓣膜的作用,使血液只能朝一个方向流动。 概念: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管道中,血液按照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 整个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含冠状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冠状动脉)→全身各部的动脉(心肌小动脉)→毛细血管网(心肌毛细血管网)→全身各部的静脉(心肌小静脉)→上、下腔静脉(冠状静脉)→右心房。

体循环中左心室射出的是动脉血,流经全身毛细血管网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肺循环中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是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肺泡中的氧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从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不断的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器官组织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运送到排泄器官并排出体外,以保证生理活动正常进行。

2、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五)输血与血型

1、ABO 血型

1900年,

奥地利

科学家

兰德斯

坦纳将

人的血

液分为A

型、B 型、

AB 型

和O 型四种类型,这就是ABO 血型。

2、同型输血

输血关系表

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但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可参照上表输入少量的血;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 、O A 、AB B B 、O B 、AB AB A 、B 、AB 、O AB O O A 、B 、AB 、O

3、血量和输血

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mL,就会发生生命危险;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mL,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但是,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思考:对于严重贫血、大面积烧伤或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该分别给他们输入什么血液成分?

严重贫血的患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所以应当输浓缩的红细胞悬液。如果这种患者不存在营养不良症状,则可以进行成分输血──只输红细胞。大面积烧伤的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和组织液,所以应该输入血浆。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患者,缺少的只是血小板,所以应该进行成分输血──只输血小板。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1、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等组成。

肾:产生尿液。

输尿管:运送尿液到膀胱的通道。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2、肾的外形和位置

肾的位置在人腰后部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大约有100万以上个肾单位。

3、肾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思考:肾脏里血管的分布状况是怎样的?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

肾的颜色为紫红色,推测肾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血液经肾动脉流入肾脏,经肾静脉流出肾脏。

(二)尿的形成和排出

1、尿的形成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而肾小体又可分为肾小球和肾小囊。

(1)原尿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全部的尿素、尿酸,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被过滤到肾小囊,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2)尿液的形成(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又被重新吸收回到血

液,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思考:

(1)尿液与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每毫升尿液中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水分则略有减少。尿液主要排出无机盐和尿素,此外,还排出多余的水分。

(2)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肾小管的作用是什么?

同血浆相比,肾小囊中的液体含有很少的蛋白质,含有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质这样的物质。

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肾小囊液体中的全部葡萄糖。

2、尿的排出

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思考:肝细胞产生的尿素分子,将经过哪些结构才能随尿液排出体外?

肝细胞产生的尿素分子,依次经过的结构是:肝脏内的毛细血管、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内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和肾小囊、收集管、输尿管、膀胱、尿道。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1、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思考:眼球的晶状体、瞳孔、脉络膜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眼球的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球的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暗室的壁;眼球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卷。

2、视觉的形成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二)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1、近视眼的概念

如果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那么,远处物体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看到的则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这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做近视眼。

2、形成近视眼的原因

形成近视眼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是形成学生近视的主要因素。学习时间过长、学习负担过重、采光条件差和课桌椅不合适等,都是形成近视的重要环境因素。

(三)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1、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听觉的形成

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四)导致耳聋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1、导致耳聋的因素

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听觉会受到影响,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鼓膜会破裂出血,使人失去听觉。

2、预防措施

除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

①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③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④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五)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

④神经元的功能: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2、脑和脑神经

(1)脑的组成:大脑、间脑、脑干、小脑。

②间脑:位于大脑和脑干之间。

③脑干:位于间脑和脊髓之间。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

延髓:是重要的生命中枢,含有调节心率、呼吸和血压的基本中枢。此外,还含有呕吐、咳嗽、喷嚏和吞咽等反射的中枢。

④小脑:位于大脑后面,脑干的背侧。由灰质和白质构成。主要调节身体的随意运动,维持和调节姿势,维持身体平衡。

(2)脑神经:由脑发出,共有12对,绝大多数分布在头面部。

3、脊髓和脊神经

(1)脊髓的结构

(2)脊神经:由脊髓发出,共31对。

(六)反射和反射弧

1、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两者的关系: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条件,经过一定的过程形成的。条件反射能大大提高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思考:

(1)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这种反应是生来就有的,还是生活中逐渐获得的?

叩击韧带时,小腿以膝盖为轴,突然地跳起来──迅速前伸。这种反射很小的孩子就有,是生来就有的。

(2)膝跳反射受大脑控制吗?为什么?

膝跳反射来不及思考,有关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内,所以不受大脑的控制。但是,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会将这一神经冲动传往大脑,使人感觉到膝盖被叩击了。

①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感觉神经)(运动神经)

感受器:分布于体表或体内,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也就是感觉神经末梢所在的部分。如眼、鼻等。

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或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或腺体组成的。

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生命活动越复杂,参与的中枢范围越广。例如,呼吸中枢分布在延髓、脑桥、下丘脑,以至大脑皮质等部位。

②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

③脊髓支配的反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大脑的调节和控制。

例如,膝跳反射中,小腿的抬起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应。若测试者事先提醒被试者注意,则小腿不会抬起。说明人能有意识地控制伸小腿的反应。

1、常见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

下丘脑:主要是合成和分泌一类“促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垂体:主要合成和分泌一类“促激素”,作用于相关腺体。如: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

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胰岛: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2、人体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

(1)甲状腺激素

①作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尤其是对骨和脑的发育非常重要;促使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

增加,促进代谢;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②分泌异常:

(2)生长激素

①作用:促进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髓的生长。

②分泌异常:

(3)胰岛素

①作用:降低血糖浓度。能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葡萄糖合成糖原,贮存于肝和肌肉;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

②分泌不足:糖尿病,血糖浓度持续高于160mg/dL,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

(八)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

1、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总之,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激素调节。两种调节作用共同协调,相辅相成。

(完整版)人教版初一生物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初一生物下册期中考试卷 一、单选题( 48分) 1、在盛有新鲜血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静止一段时间后,上层呈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 ) A.红细胞 B.血清 C.血小板 D.血浆 2、王俊同学发烧了,到医院检查身体。验血后发现白细胞数目升高,医生会告诉他什么呢?() A、营养不良,应该多吃些含蛋白质的食品 B、你贫血了,多吃些含铁的食物吧 C、你可能患了非典型肺炎,赶快住院治疗 D、你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发炎了,需要输一些消炎药 3、不破坏观察的猪心,可以用手捏的方法来判断心房壁,心房壁的厚薄,其中最厚的是:()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4、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应有的是 () A.水B.无机盐C.尿素 D.葡萄糖 5、患脚气病是由于食物中缺乏:()。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6、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 A、胆汁; B、胃液; C、肠液; D、胰液 7、下列人员,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最低的是:()。 A、工业区居民; B、被动吸烟的; C、人交通警察; D、园林工人 A、4厘米; B、7厘米; C、19厘米; D、3厘米。。 9、小丽患了佝偻病,她多喝牛奶的同时,还应该让她服用() A.维生素A B. 维生素B1 C. 维生素C D..维生素D 10、平时看到的手背上的一条条的青筋,这是() A. 毛细血管 B. 静脉 C. 动脉 D.神经 11、心脏内血流方向是() A. 心房→心室→动脉 B. 动脉→心房→心室 C. 静脉→心室→心房 D. 心室→心房→静脉

人教版初一生物下册知识总结

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知识点 一、人的由来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了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猩猩、长臂猿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男性的主要性器官) 3、男性生殖系统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 4、女性生殖系统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主要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5、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 7、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一个显著特点;(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3)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人体的营养 1、六类营养物质:①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供能物质)②无机盐、水、维生素(三大非供能物质) 2、儿童、青少年应该多吃奶、蛋、鱼、肉。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和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有离不开蛋白质。 3、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 4、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但作用大。 5、常见的几种无机盐、缺乏症。 (1)钙:佝偻病、骨质疏松症。(2)铁:贫血 (3)碘:地方性甲状腺肿(4)磷:厌食、贫血

6、常见的几种维生素缺乏症 :神经炎、脚气病 (1)维生素A:夜盲症(2)维生素B 1 (3)维生素C:坏血病,牙龈出血(4)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7、消化系统位于消化道外:唾液腺、肝脏、胰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 消化腺: 位于消化道内:胃腺、肠腺 8、胰液、肠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消化酶的种类最多)。 9、消化系统的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养料。其中像水、无机盐、维生素这样的小分子物质不经消化 可以被直接吸收,淀粉、蛋白质、脂肪这些大分子物质必须经消化后才能被吸收。 10、消化道中小肠中的消化液最多(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 11、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初步乳化成脂肪颗粒)。 12、小肠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有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突起——小肠绒毛, 增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13、食物消化:蛋白质:消化始于胃,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 糖类:消化始于口腔,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 脂肪:消化始于小肠,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14、淀粉的特性:淀粉遇碘变蓝,麦牙糖遇碘不变蓝 15、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实验中,加碘液后, ①号试管(馒头屑+唾液)不变蓝色; ②号试管(馒头屑+清水)变蓝色; ③号试管(馒头块+唾液)变浅蓝色或部分变蓝。 说明口腔中对淀粉消化起主要作用的是唾液,牙齿与舌起辅助作用。 三、人体的呼吸 1、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2)肺:气体交换的场所,也是主要的呼吸器官 (3)呼吸道能够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2、呼出的气体在组成成分上发生了变化: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3、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功能的特点:(1)肺泡数量多;(2)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3)肺泡 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组织。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 一、人的由来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了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猩猩、长臂猿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男性的主要性器官) 3、男性生殖系统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 4、女性生殖系统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主要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5、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 7、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一个显著特点;(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3)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人体的营养 1、六类营养物质:①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供能物质)②无机盐、水、维生素(三大非供能物质) 2、儿童、青少年应该多吃奶、蛋、鱼、肉。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和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有离不开蛋白质。 3、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 4、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但作用大。 5 (1)钙:佝偻病、骨质疏松症。(2)铁:贫血 (3)碘:地方性甲状腺肿(4)磷:厌食、贫血

6、常见的几种维生素缺乏症 ( ( 7 8 9、消化系统的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养料。其中像水、无机盐、维生素这样的小分子物质不经消化 可以被直接吸收,淀粉、蛋白质、脂肪这些大分子物质必须经消化后才能被吸收。 10 11 12 增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13、食物消化:蛋白质:消化始于胃,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 糖类:消化始于口腔,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 三、人体的呼吸 1、呼吸系统的组成: (1 (2 (3 2、呼出的气体在组成成分上发生了变化: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3、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功能的特点:(1)肺泡数量多;(2)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3)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组织。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资源目录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2、3 4.1.2人的生殖3、4 4.1.3青春期5、6 4.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6、7、8、9 4.2.2消化和吸收 10 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1、12、13、14 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4、15、16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6、17 4.4.1流动的组织──血液 18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 19、20、21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4.4.4输血与血型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4.6.2神经系统的组成 4.6.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4.6.4激素调节 4.7.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21、22、23 24、25、26 26、27、28 28、29、30 31、32、33、34 35、36、37

38、39、40、41 41、42、43 44、45 45、46 1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课时分配 2课时教学设计 2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下册结业考试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维生素 无机盐 水 二、消化和吸收 1、探究试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见书P27—28)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2、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初步消化淀粉 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 消化道 胃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 :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有机物 无机物

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由此排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位于消化道外 消化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胆汁、胰液、肠液最终流到小肠中,在小肠中完成消化 3、小肠的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等各种消化液 利于消化的特点 长,5-6米,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利于吸收的特点 绒毛内有毛细血管,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唾液淀粉酶 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 氨基酸 胆汁(肝脏) 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5、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鼻腔:鼻毛:过滤空气;黏液:润湿空气;毛细血管:温暖空气。 咽: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喉:有会厌软骨和声带。会厌软骨,呼吸时打开,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盖住喉口,使食物进入食道;声带通过振动可发音。 气管和支气管:内部有纤毛,纤毛上面覆盖着黏液,黏液可以粘附灰尘和细菌,随着纤毛 的摆动,将粘着灰尘和细菌黏液推向咽部,形成痰。 呼吸道: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呼吸系统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2、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由无数个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有一层 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高浓度 低浓度) 外界空气 肺泡血液 组织细胞 氧气 氧气 氧气 呼 吸 道 位于消化道内

七年级下册生物重点(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生物重点(人教版)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19世纪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二、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代人。 第二节人的生殖 一、生殖系统 参看教材第9页的图。 一、生殖过程 1、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胚泡发育成胚胎。胚胎经过8周左右形成胎儿。胎儿经过40周左右从母体的阴道排出。新生儿诞生。 2、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废物从胎盘经母体排出。 第三节青春期 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2、一些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3、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4、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 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第四节计划生育 一、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二、计划生育 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2、计划生育有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三、计划生育的意义。 1、坚持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 2、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3、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一、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二、糖类、脂肪、蛋白质 1、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 3、肥肉、大豆、花生等食物含有较多的脂肪。 4、奶、蛋、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的由来 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曾广泛分布在亚、非、欧洲等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2.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3.人类进化的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 4.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人的生殖 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2.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内生殖器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雄性生殖细胞,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发育初期提供营养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场所:输卵管 3、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1)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中,最终附在子宫内膜。胚泡中的细胞继续进行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经过8周左右形成胎儿。胎儿经过40周左右从母体的阴道排出,新生儿诞生,这一过程叫做分娩。 (2)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废物从胎盘经母体排出 三、青春期 1、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1)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2)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3)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4)性器官迅速发育和成熟,并伴随一些生理现象。性器官在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得到迅速发展,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现象,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第二性状,如男孩的喉结等。 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1)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性并存 (2)内心日益复杂,不愿与人交流 (3)先疏远、后依恋异性 3、青春期的卫生: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受精 雌性激素分泌减少 子宫内膜坏死 脱落 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3)心理卫生: 四、计划生育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集中精力,努力学习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和师长密切交流 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到3年结婚 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到3年生育 少生: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稳定低生育水平 优生: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科学分娩、禁止近亲结婚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说教材

研说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 研说教材包括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 一、说课标包括课程总目标和内容目标。 二、说教材包括教材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和立体式整合。 三、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说课标 (一)课程总目标: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内容目标: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包括七章内容: 第一章人的由来 1、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2、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描述受精过程。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5、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3、关注食品安全。 4、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5、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6、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概述血液循环。 2、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2、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3、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4、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的影响。 2、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二、说教材 (一)教材编写特点: 1、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 2、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探究活动。 3、注重科学方法教育 4、重视能力培养的梯度设计 5、注重对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适当删减需要单纯记忆的知识 6、注意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二)教材编排体例 教材由单元构成,每单元有前言图片和章;每章内容的安排也非常清晰有章前言和图片、节、课外阅读等和章节小结,节包括:节前言和图片、练习、拓展、正文,而正文又有: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与讨论、探究活动、实验、演示实验、调查活动、设计、模拟探究、课外实践、进一步探究、拟定计划和技能训练;课外阅读包括:科学·技术·社会、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和科学家的故事。 (三)内容的结构安排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包括七章内容,分别是: 第一章人的由来,包括四节内容,分别是: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的生殖、青春期、计划生育;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包括三章内容,分别是: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包括三章内容,分别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空气质量与健康;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包括四章内容,分别是:血液、血管、心脏、输血与血型;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包括两章内容,分别是:尿的形成和排出、人粪尿的处理;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四章内容,分别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激素的调节;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包括三章内容,分别是:分析人类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知识点汇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七年级生物下册结业考试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维生素 无机盐 水 1、探究试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见书P27—28)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2、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初步消化淀粉 消化道 :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有机物 无机物

:分泌 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 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胆汁、胰液、肠液最终流到小肠中,在小肠中完成消化 3、小肠的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等各种消化液 利于消化的特点 长,5-6米,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利于吸收的特点 绒毛内有毛细血管,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唾液淀粉酶 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 麦芽糖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氨基酸 胆汁(肝脏) 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5、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鼻腔:鼻毛:过滤空气;黏液:润湿空气;毛细血管:温暖空气。 咽: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喉:有会厌软骨和声带。会厌软骨,呼吸时打开,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 盖住喉口,使食物进入食道;声带通过振动可发音。 气管和支气管:内部有纤毛,纤毛上面覆盖着黏液,黏液可以粘附灰尘和细 菌,随着纤毛的摆动,将粘着灰尘和细菌黏液推向咽部,形成痰。 呼吸道: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呼吸系统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2、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呼 吸 道 位于消化道内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资源目录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2、3 4.1.2人的生殖3、4 4.1.3青春期5、6 4.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6、7、8、9 4.2.2消化和吸收10 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11、12、13、14 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4、15、16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6、17 4.4.1流动的组织──血液18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19、20、21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1、22、23 4.4.4输血与血型24、25、26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26、27、28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8、29、30 4.6.2神经系统的组成31、32、33、34 4.6.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5、36、37 4.6.4激素调节38、39、40、41 4.7.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1、42、43 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44、45 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45、46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附带图片)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能源物质脂肪: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保温;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非能源物质无机盐: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磷、钙(构成骨骼和牙齿,缺钙患骨质疏松和佝偻症)、铁(构成血红蛋白)、碘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二、消化和吸收 1)探究试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见书P30—31)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牙齿的切碎和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变为麦芽糖,因此无糖馒头在口腔中咀嚼后会有甜味。 2)消化系统的组成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帮助消化淀粉 咽: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 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1)胃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 (2)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 消化道小肠:(1)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与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小肠 (2)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3)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由此排出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位于消化道外 消化腺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位于消化道 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3)小肠的结构特点: 小肠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1)最长,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适于消化和吸收; (2)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小肠有多种消化液:胆汁、胰液、肠液。 4)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氨基酸 胆汁(肝脏)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5)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教案 七 年 级 生 物 单位: 任课教师: 日期: 学期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包括《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一个单元内容。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内容编排图文并茂,加强了启发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编写具有弹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要注意类别知识的横向对比,又要注意结构知识的纵向梳理,还要注意基本知识的多向迁移,搭建过渡桥梁、构建知识网络,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会贯通。 二、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及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上学期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的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为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仍有少数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主动性不足、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太理想等现象。因此,通过本学期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

人教版初一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教案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 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教学过程: 课题: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观察与思考:四种现代类人猿 2.讲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3.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 引言、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观看、看图分析:展开想象并描述 课题:人类的进化: 1.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 2.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 3.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化的几个方面 先让在这方面有准备的同学讲:展示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并展开讨论: 展示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语言产生及运用语言的重要作用。 有专长的同学讲;看资料 分析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观察早期古人类化石图片,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分析“露西”、“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 观察描述;表达与交流。分组游戏(依据练习题第3题) 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渗透保护类人猿及濒危动物的情感教育。 小组讨论: 1.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 2.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他们。 教学反思: 第二节人的生殖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能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能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通过观察图片、看录象提高观察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增强孝敬父母的情感。 重点: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和胚胎发育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濮阳市第一中学 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了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黑猩猩。 3、化石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是露西少女。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他们大约生活在距今50万—20万年前。 4、促进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的环境变化是森林大量消失。 5、促使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后,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身体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的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则解放出来,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 6、人类起源于发展示意表:森林古猿→地面直立行走→前肢解放→制造工具、从事劳动→大脑发达→语言文字→人类社会 8、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根本区别是:运动方式不同;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第二节人的生殖 1.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并且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且分泌雌性激素。 2.男性的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前列腺和精囊腺分泌粘液,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尿道排出精液和尿液。女性的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3.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相遇完成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 4.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胚泡继续分裂发育成胚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38周后(266天)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分娩)新生儿。 5.胎盘、(脐带)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第三节青春期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此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肺和性器官等的功能也明显增强。 2.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区别越来越明显,这和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有关。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笔记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 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类人猿包括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等.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 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3.露西”时代的古人类会使用工具,但不会制造工具,能直立行走。 4.发现的距今175万年前的石器说明当时的古人类不但会使用工具,而且能制 造简单工具。 5.人类的进化的四个阶段:1,南方古猿(特征是直立行走,代表是”露西”)→2 能人(特征是能制造简单工具,代表是距今175万年前的石器)→3直立人(开始使用火,大脑进一步发展,代表是北京人)→4智人(特征是产生语言,代表是山顶洞人) 6.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发展的基础,是人类与其它动物区分的标志。在人类进 化史中关键的一个阶段是直立人,原因是它最显著地变化之一是脑容量增加,而且劳动和集体生活能进一步促进大脑的发展. 7.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形成受精 卵的场所是输卵管。 8.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是主要的生殖器官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9.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是主要的生殖器官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10.卵细胞呈球形,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 营养. 11.受精卵在移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分裂发育成胚泡。移入子宫以后,植入子 宫内膜,这个过程称为怀孕,从受精卵到植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所需要的营养由卵细胞提供. 12.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胎儿与母体进行物 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胎儿依靠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13.怀孕8周形成胎儿(出现人形),怀孕38周(266天),胎儿基本发育成熟, 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一过程称为分娩 14.结扎后,男女只是不能怀孕,其它功能都不变(第二性征不变,可以产生精 子或卵细胞,有月经,遗精中没有精子) 15.切除子宫后,女性没有月经,也不能怀孕,但卵巢正常可以产生卵细胞.有生 育能力,但没有妊娠能力.可通过试管婴儿获得后代. 16.青春期是人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2)性器官迅速发育,出现第二性征: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17.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初一下册生物复习资料(人教版)(超全!!)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血液的成分:血浆和血细胞。 血液静置后分成三层: (1)血浆:最上层是血浆,是一种溶有多种物质的液体,略呈淡黄色,半透明的。大部分是水(90%)、蛋白质和被吸收的物质及废物。 功能: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2)血细胞 红细胞:处于最底层,不透明。人类及一般哺乳类的红细胞均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里含有一种红色的血红蛋白,它使血液呈现红色。 血红蛋白的特性是:为运输O2的主要工具,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分离。 功能:帮助红细胞运输氧,也能运输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和血小板一起处于中层呈白色。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且数量少。 功能:能抵抗病菌的侵入,如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淋巴细胞还与机体的抗传染病功能有关。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 功能:有加速血液凝固和防止伤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入侵的作用。 人体内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则负担血细胞再生的任务。 正常的情况下,血液中的血细胞含量基本稳定,但是当人体某部位有炎症时,体内的白细胞计数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就会超过正常值,而其他细胞变化不大。如果病人贫血,那么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数值都会下降。因此,医生会参考病人血液常规检查情况进行诊断。 总结: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具有输送氧气和养料,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还能起防御和保护作用,血液对体温调节也有重要的作用。 思考:为什么把血液称做“流动的组织”? 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这些细胞与血浆共同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因此,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血液可以流动,因此称做“流动的组织”。(二)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不断分支。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管壁极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慢,管径较细,一般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章:人的由来 1. 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建立者是( 达尔文). 2.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3. 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和人有根本区别的三个方面是(运动方式不同),(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脑发育的程度不同)。4、人与其他动物最关键的区别( 使用和制造工具). 5. 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作用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作用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6. 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场所是(子宫);受精的场所(输卵管);人体内最大的细胞是(卵细胞);新生命诞生的起点是(受精卵);(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好比一粒种子落在土壤上,这是怀孕;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是(胎盘);胎儿在母体内发育的时间是(280)天。 7、人的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青春期),进入青春期的时间男孩比女孩(晚两年),青春期的显著特点是(性发育和性成熟)。8.青春期的有了哪些心理变化? 答:①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②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怀;③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与家长交流;④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9.在青春期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答:这个时期正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当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跟师长密切交流,健康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10.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增长率明显加快)。 11.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12.计划生育的内容是(控制人口的数量和提高人口的素质)。 13、(晚婚)、(晚育)既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又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2、营养物质中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其中(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相同质量的三种物质(脂肪)含有的能量最多;其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的是(脂肪);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离不开(蛋白质)。 3、病人几天吃不下食物,身体明显消瘦了,这是因为(贮存在体内的脂肪等营养物质消耗的多而补充的少)。4、营养物质中(水和无机盐)是构成细胞的原料,但不为人体提供能量。儿童缺钙易得(佝偻病)病,中老年人缺钙得(骨质疏松症)病。人体缺少含磷的无机盐易得(厌食症)。缺铁易得(缺铁性贫血)。缺碘易得(地方性甲状腺肿)。缺锌会使人(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5、营养物质中既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维生素)。缺乏维生素A 使人得(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 使人体得(脚气病);缺乏维生素C 使人体得(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 使人体得(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6、儿童经常晒太阳可以预防(佝偻病)病,原因是(小孩日光照射能促进体内的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 )。 7、既能预防佝偻病又能预防夜盲症的最佳食物是(动物肝脏)。8、六类营养物质中,(淀粉)、(脂肪)、(蛋白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9、馒头在口腔中越咀嚼越甜,是因为(馒头)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麦芽糖),所以淀粉消化的起始端是(口腔);蛋白质消化的起始端是(胃);脂肪消化的起始端是(小肠)。10、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唾液)、(肠液)、(胰液);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胰液);参与脂肪消化的消化液有(胆汁)、(肠液)(胰液)。11、可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三种物质的消化液是(肠液)、(胰液)。 12、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在小肠里有(胆汁)、(肠液)(胰液)三种消化液。 13、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消化道是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是由(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14、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它是由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的,它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15、小肠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答:①小肠长约5---6米;②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③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④小肠绒毛里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16、人体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喝酒的人直接伤害的消化器官(胃)会影响哪种食物成分的消化?(蛋白质)。 17、下列器官不与食物接触的是(D )A 、胃B 、小肠C 、食道D 肝脏18、什么样的饮食才算营养合理的饮食? 答:①一日三餐,按时进餐;②不偏食、不挑食;③不暴饮暴食;④每天均衡的吃“平衡膳食宝塔”中的五类食物。 19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 (30%) 20、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米饭、豆角炒肉、西红柿炒鸡蛋、炒青菜、紫 菜虾仁汤)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1.人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3.呼吸系统的起始器官是(鼻).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 4.鼻腔中的毛细血管很丰富作用是(温暖气体)。 5.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重要生理意义是(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6.既是食物的通道也是呼吸通道的结构(咽)。 7.受凉感冒时,引起的呼吸不畅的原因是(鼻黏膜充血肿胀,堵塞鼻腔) 8.呼吸道的作用是(①呼吸道具有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②使到达肺部的 气体温暖、清洁、湿润) 9.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保持环境中空气的清新、 清洁)。10.会厌软骨的作用是(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 管)。 11.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是(肺) 12.痰是由(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所分泌的黏液粘着的灰尘和细 菌组成的。13.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 14.肺位于(胸腔),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 15.探究呼吸运动中胸阔容积是否发生变化,通过测量(胸围差)来进行,测多次要求(平均值);肺活量应找(最大值)。 16.人体完成呼吸动作的主要呼吸肌是(肋间肌)和(膈肌) 17.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间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纵向的变化是(膈肌)作用的结果。 18.在吸气时膈肌(收缩),隔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大)。在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胸廓的上下径(变小)。 19当肺内气体压力低于外界压力时空气会被(吸入);当肺内气体压力大于外界压力空气会被(排出)。 20、吸气:呼吸肌收缩---胸阔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气体吸入;呼气:呼吸肌舒张---胸阔缩小---肺收缩---肺内气压上升----气体呼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