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九年级思品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导学案

九年级思品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导学案

九年级思品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导学案
九年级思品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导学案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学案)

责任编辑:林立松使用者:九年级班组号年月日第节【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了解中国近代百年沧桑和百年抗争的历史,初步感受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学习重难点】

1.知道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知道中国近百年历经沧桑的原因。

2.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要求:按照下面的提示,复习、思考,2分钟,抽查、展示2分钟。共计约4分钟。)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请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再和同组同学交流一下,然后给大家介绍中国古代某一方面取得的文明成就。

二、新知探究:(要求:学习教材1——8页,完成下面探究活动,并将知识点在书上准确地标记出来,积极参与思考、讨论、交流、展示等活动。共计约25分钟。)

探究活动一:如何认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成就?(教材1——3页)

1.阅读教材第2页图1—1灿烂的中华文明,说说这些图片向我们传递了什么信息?

2.阅读教材第3页内容,思考、交流:中华文明的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②中华文明有灿烂的文化;③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④中国的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社会的作出了突出贡献。

3.讨论:随着社会的发展、开放格局的形成,我们更多的感受到现代文明繁荣、外来文明冲击,在此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的古代文明?

4.小结:五千多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身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为祖国曾经创造的伟大文明而自豪。

探究活动二:近代中国历经了百年的沧桑原因和表现有哪些?(教材5——6页)

1.近代中国历经百年沧桑的原因:

①;②;③。

2.近代中国历经百年沧桑的主要表现: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陷入灾难的深渊;

②《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腐朽不堪的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西方列强肆无忌惮地掠夺我国的宝贵财富,破坏我国的灿烂文化,侵犯我国的神圣领土、主权和尊严,使我们的祖国积贫积弱,人民历经百年的苦难。

3.小结:近代中国历经百年沧桑,国家积贫积弱,人民屈辱苦难。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记,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探究活动三: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怎样的抗争?(教材7——8页)

1.阅读教材7—8页插图及材料,说说材料体现了什么?

答:体现了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和的民族。为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近代中华儿女藐视强敌,甘赴国难,浴血奋战,宁死不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

2.交流:列举下列人物对应的事件或事件对应的人物。

虎门销烟——邓世昌——

辛亥革命——谭嗣同——

3.小结:虽然近代中国历经了百年沧桑,但是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抗争终于赢得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人民的自由。我们应倍加珍惜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同时继承和发扬他们所表现的伟大精神。三、小结反思:(要求:把握前后知识的联系,理清本课知识体系,反思存在的问题,共计约6分钟。)

本课是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通过学习要知道我们伟大祖国曾经有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要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同时也要了解中华民族百年的屈辱和不屈的抗争,要体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最早

五千年文明灿烂的文明

最先进

科技文化长期独领风骚

原因:①②③

第一课百年沧桑

历史的足迹表现:

精神: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和的民族百年抗争

表现:

反思:近代中国饱受欺凌,国家、民族尊严扫地,连小小的日本都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对此你有何感受?从中你有哪些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四、当堂测评:(要求:完成下面练习题,小组订正2分钟,展示、讲评2分钟。共计约4分钟。)

1.西方国家曾经把中国称为“东方雄狮”,最主要的原因是()

A. 中华文明是人来最早的文明之一

B. 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

C. 中国有《孙子兵法》,战无不胜

D. 中国的唐朝、元朝等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了百年沧桑,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B. 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C. 外国侵略者的侵略

D. 中国人民不够勇敢,不够聪明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北京条约》

4.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抢劫并焚烧了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遗址又遭到严重破坏。以上史实说明()

A. 英法联军是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的罪魁祸首

B.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C. 列强的掠夺和破坏是中国人民百年苦难的重要原因

D. 圆明园不愧为“万园之园”

5.下列标志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结束的事件是()

A. 鸦片战争,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C. 戊戌变法,中国开始探索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 中国共产党经过解放战争,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

五、巩固拓展:(要求:知识迁移,综合运用。打“★”号的题,每组1、2号必做,3、4号鼓励做。)

回顾整个中国历史,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但近代却历经了百年的沧桑。中国人民历经百年磨难和抗争,终于站起来了,今天,我们正前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顽强奋斗。据此,探讨:

(1)近代中国,历经百年的沧桑主要原因有哪些?

★(2)对于整个的中国历史,我们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怎样对待?

九年级思品复习导学案一

九年级思品复习导学案 专题一:认识自我 主备人:尹静时间:2013、2、27 编号:01 【课标要求】 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2、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3、 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 4、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5、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6、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7、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教材范围】 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三课、第九课、第十课,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 【考点归纳】 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的主要表现 ▲2、怎样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1、青春是美好的体现 ▲2、如何让自己的青春更美丽 1、怎样认识青春期心理烦恼? ▲2、如何消除青春期的心理烦恼 ▲1、情绪的种类 ▲2、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 ▲3、情绪对人的影响 ▲4、如何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包括调节和控制的方法) ▲5、如何宣泄情绪?(宣泄的方法和宣泄应注意的问题) 1、情趣的类型 2、为什么培养高雅情趣? 3、如何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1、怎样正确认识挫折?(1)人生难免有挫折;(2)挫折是把双刃剑 ▲2、怎样战胜挫折? 考点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考点2、青春美好

1、坚强意志的表现: ▲2、为什么要培养坚强的意志? ▲3、磨砺意志的方法和途径有哪些? 1、怎样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生活)? 2、良好班集体的特征和作用是什么? 3、怎样融入新的班集体? 1、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 ▲2、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复习重点】见 【真题赏析】1、(2012淄博)她是人们眼中的“最美孝女”。在艰难困苦中,她无怨无悔,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她就是照顾瘫痪养母12年的山西女孩、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孟佩杰。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①勇于面对挫折,自立自强的精神②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迹③勇于承担责任的高贵品质 ④坚强的意志品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012滨州)情景一、李铮与同学闹了点小矛盾,情绪不佳,在教室里大喊大叫,还生气地把椅子摔得震天响。 (1)见此景,你会(2分) (2)我们在宣泄情绪时要注意:(4分) ① ② 情景二、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5岁时生父因车祸去世,生母便将她送给刘芳英抚养。8岁时,养母刘方英因病半身不遂,养父也离家出走。自此,小佩杰在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独自照顾刘方英的起居生活,12年来不离不弃。2009年,孟佩杰被临汾学院录取。为了照顾养母,孟佩杰又“带着母亲上大学” (1)孟佩杰身上带给我们感动的品质主要有哪些? (2)孟佩杰直面困难与挫折的感动事迹,启迪我们: ① ② (3)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人粗暴地对待自己的父母,甚至做出一些不道德和法律不容许的事。你想对他们说:(2分) 答:1、A 2、(1)劝说并阻止李铮 (2)①情绪的宣泄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②不能妨碍他人,不能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情景二、(1)不畏挫折、意志坚强、自立自强、孝敬父母 (2)要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要做一个锉而不折、积极进取的人;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要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

九年级政治第一课

九年级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知识纵览高屋建瓴】 【攻坚克难学海导航】 1.责任的含义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一是要注意结合自身的实际。想一想,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哪些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如认真学习,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孝敬父母,遵守社会公德等等),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如打架斗殴,奢侈浪费,沉溺网络等等);二是结合特定的职业进行分析,如教师就应该教书育人,而不应当侵犯学生权利;警察就要维护社会安定,而不应当对人民的安危漠不关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执政为民,而不应当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通过这两方面的分析你就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

己应该做的事情,也有不应该做的事情,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的或者不应该做的事情。 2.承担责任对个人的后果是本课的难点。承担责任既会付出代价,也会得到回报。可以结合自己的一次承担责任的过程和结果,或者结合社会上一些模范人物如孟祥斌、在抗击冰雪灾害和抗击汶川大地震(如邱光华、蒋小娟、蒋敏等人)过程中的一些突出人物来分析,从而认识到为承担责任付出一定的代价,如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给自己带来负担,也有可能会因失败而受到责备、处罚甚至失去生命等;我们在承担自己责任的时候,不仅对他人有好处,自己也可能获得回报,如赢得自尊和自信,使自己独立性更强,得到他人的承认等。但是需要明确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因为承担责任是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命题预测把握方向】 在来年中考思想品德考试中对本课的考查,一般会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入手。宏观角度即从是什么、为什么来考查,具体表现为:责任的含义、承担责任会带来影响等;微观角度可从以下角度来考查:在学习和生活中哪些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来考察责任的含义;选择谢延信等人信守承诺的故事来考查责任的来源;选择系列英模人物如邱光华、张泉灵、孙国利等人先进事迹来考查承担责任即会付出代价,又能收到一定的回报及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几种表现等知识点。 【关注社会链接热点】 1.2007年9月18日,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揭晓。李明素、王树先、文枝花、袁隆平、曹于亚等53人获得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模范,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责任。 2.2008年2月17日,2007年《感动中国》评选揭晓。获得2008年《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闵恩泽;党的理论传播者方永刚;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谢延信;香

九年级思品 复习导学案(八年级上册法律部分)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法律部分复习导学案 主备人:高洁清审核人:崔志杰 一、复习目标 1.通过自主复习,进一步理解掌握八年级上册法律部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2.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4.通过例题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重点难点 复习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 复习难点:合作探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复习过程 (一)自主复习,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要求:知识体系应该注意体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一些知识点可以问题的形式写出来。 (二)考点梳理基础巩固 八(上)第4单元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 第七课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八上82-94页) 1、法律有三个主要特征,哪三个?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2、我国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了解87页) 4、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88页) (一致的:密不可分、某些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5、怎样正确行使权利?(89—90页) 6、公民怎样自觉履行义务?(91页) 7、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92页上最后一段) 8、法律在公民生活中有哪两个作用?(92页和93页两个标题,或93页正 文最后一句和94页最后一句) 9、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怎样做?(90页和94页) 第八课伴我们一生的权利(人身权) 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重要性)(97页) 2、如何保护生命健康权(99-100页) 3、人格尊严包括哪五项权利? 第九课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 1、公民享有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哪四项权利? 国家运用哪两种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其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法律手段是哪种?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是哪种?(107页)

九年级思品 复习导学案(九年级第二单元)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 主备人:高洁清审核人:崔志杰 一、复习目标 1.通过自主复习,进一步理解掌握九年级第二单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 2.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4.通过例题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重点难点 复习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 复习难点:合作探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复习过程 (一)自主复习,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要求:知识体系应该注意体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一些知识点可以问题的形式写出来。 (二)考点梳理基础巩固 九年级第2单元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第三课腾飞的东方巨龙 1、共和国的巨变表现在哪些方面? 2、百姓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3、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表现在哪些方面? 4、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历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5、为什么共产党能够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6、“旗帜引领前进路”中的旗帜是什么?怎样高举这一伟大旗帜?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含义? 第四课全民共同致富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我国现代段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基本 经济制度不动摇? 2、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现阶段为什么要实施这一分配制度? 3、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分别是怎样的? 4、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理解) 5、怎样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指什 么? 7、判断说明:共同富裕就是同等富裕和同步富裕。 第五课人民当家作主 1、怎样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什么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导学案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了解二月革命;掌握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正确评价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懂得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及对俄国和世界的影响,了解列宁在十月革命过程中的突出贡献,认识领袖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理解。 学习过程: 【自学导航】 1.二月革命:_______年3月,俄国爆发了“__________ ”,推翻了_______________统治。之后,俄国建立了_______________ 临时政府,它与革命中建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存在,_______________掌握着主要权力。 2.十月革命:____ ___年__ _ 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________ ___ 的方针。___ _月_ __日晚,列宁秘密来到_____ _____的起义总指挥部——________ ______,领导起义。__ __月_ __日,起义取得胜利。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当选为主席。 3.苏维埃政府的措施:苏维埃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_》,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______耕种。同德、奥匈帝国议和,退出。 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______________迁到____________。 4.三年国内战争:经过年艰苦的国内战争,1920年粉碎了外国的和国内的,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5.十月革命的意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______ ____革命。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 国家由此诞生。它沉重打击了______ _____的统治,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鼓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的解放斗争。 【交流讨论】 1、十月革命武装起义的背景? 2、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性质和历史意义? 3、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课堂达标】 1、人类历史进入新纪元的标志是() A.巴黎公社的建立B.俄国二月革命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2、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写的国名应该是()

九年级政治 第一课 基本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

2011—2012学年度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第一课成长在社会※体验社会变化 一、必背内容: 1、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3、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4、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人口问题突出、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等。 二、必须理解熟记内容: 1、人类生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三个方面:经济生活(物质文明)、政治生活(政治文明)、文化生活(精神文明) 2、三个文明的相互关系: 互为目的,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①时间:21世纪头20年。 ②具体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4、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①时间:本世纪中叶 ②总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新的社会问题和新的挑战 ①表现:人口问题突出、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 ②影响:引发各种社会问题,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影响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 ③我们如何认识这些社会现象呢? 发展是主流,问题是支流。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会不断的解决这些问题。 ④对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关心社会发展 一、必背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思品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导学案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班级组别座号姓名 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能力目标:认识中华文化的巨大威力;体会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中共同创造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中华文化的特点。 难点: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 三、教学过程: (一)自学步骤:预习导学 1.中华文化是怎样产生的?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由哪些组成? 3.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 4.列举本地传统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 5.中华文化对当代中国和世界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要弘扬传统文化?) 6.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哪些传统美德?传统美德有什么作用? 7.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什么品质?我们应如何传承? (二)课堂讨论,解答疑问 宣布小组进入竞赛状态,以抢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是什么?

(2)中华文化有何特点?中华文化有何影响? (3)五千多年来,伴随新着文化的发展,我们形成了哪些传统美德? 小组讨论,将文中知识问题化。 四、练习设计: 1.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一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有生命力的文化 C.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D.中华文化是各民族长期相互交流的结晶。 2.2009年清明节,中央文化委在全国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②使我国的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③使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④继承一切传统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具有深远的影响() ①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②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③影响中国的发展道路④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有位社会学家曾这样说过:“一个民族的灭亡,并不是这个民族的人全部死掉了,而是这个民族的人身上一再存在本民族独特的文化了。”这启示我们() ①应大力继承、弘扬本民族的文化②要珍惜自己的精神家园,不能迷失发展方向③要自我封闭,避免其它民族文化同化④应一加选择的全盘继承本民族文化 A.①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五千年文脉涵养了泱泱中华。这说明中华文化() A.一脉相承,亘古不变 B.一花独放,天下独尊 C.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D.中西合璧,不分彼此 6.国家正式启用的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书法进课堂的认识。

九年级导学案思品06

第三课第一节《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导学案主备人:陈艳丽审核:九年级政治组课型:新授课年级:九年级 一、学习目标 1.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2.培养学生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 3.感受身边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 1、我国的基本国情;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任务; 三、预习导学 (一)时政播报我们一起来收集一则近期时事或事例(最好与本课学习内容有关),并做相应的评述,准备课堂上时政演讲。(要求:收集时事或事例可以通过查阅报纸、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等途径,但不可以整段整篇的抄,而应该进行修改整理,以把时事、事例交代清楚为标准。评述时,应运用课本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二)导入新课 三、课堂学习: 1、预习交流展示(四人一组)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探讨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长记录小组内都不能解决的或有异议的问题。 2、释疑解难:(请大家把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我们来共同解决,同学们一定要积极主动哦)疑难问题: (1) (2) (3) 3、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教材中33页,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哪些差距? 合作探究二:教材35页中,历史上所发生的这四件的事对中国社会分别有哪些影响?四、拓展延伸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年份国民生产 总值(亿 元)进出口总 额(亿美 元) 城镇居民人均收 入(元) 1978 3624 206.38 343.4 2004 136515 11547 9422 材料二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捷报频传:北京伸奥成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神州”五号升空、运算速度11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启动…… 材料三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北京举办奥运会,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巨大机遇,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体育,它给首都北京乃至全国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阅读教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我思我悟:三则共同材料说明了什么? ( 2 )知识链接:材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 3 )实践运用:谈谈北京申奥成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教(学)后记:

九年级历史复习导学案

九年级历史复习课导学案 第一学习主题 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1) 主备:薛绿春 审核:陈玲娜 一、复习导学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 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2、 简述《权利法案》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 (二)自主学习,认真准备(在5-8分钟时间内,自主阅读全课,独立完成问题 并在疑问处作标记)----------我学习,我快乐! 一、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 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先在 萌生; 主要思潮: 性质: 时 间: 地域:始于 ,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 先驱,代表作 冲击了教会的传统观念,揭露 代表画作有 历史意义: 。 原因:①资本主义萌芽,西欧渴望从东方获取财富;②东西方之间的交通要道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 15世纪末—16世纪初 1492年,意大利人 :横渡大西洋,到达 ,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新航路 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影响: 。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①时 间: 导火线: 开始的标志: ②根本原因: ③ 领导人:克伦威尔。 革命主力:新模范军。 主要战役:纳西比战役 ④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废除君主制,英国成立共和国(革命高潮)。1653年,克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詹姆士二世复辟封建制度。 ⑤1688年6月,“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威廉 当上英国国王) A 、时间: ; B 、目的: 。 C 、作用: 。 D 、内容:为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运行; 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能征税;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军 队或维持常备军; 议会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干涉;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E 、意义: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性质,君主立宪制开 始在英国建立 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 二,合作探究: 1.◆(2012·日照)(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有的一切。” 材料二 图一: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图二: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们把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图一 图二 (1)依据相关知识回答,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哥伦布做出了什么贡献?材料一表明,哥伦布航海的动机是什么?(4分) (2)材料二表明,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观点。试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谈谈导致不同观点的原因。(8分) 三,巩固与反思 (一)基础巩固 1,◆(2011·台湾)22.伟龄读欧洲史时,看到一段叙述如下:“这时期的知识分子相信自己正处于古典文明再生的时代,他们的生活重心不再只有上帝,也逐渐开始关注现世人生,強調人的价值和尊严。”这最可能是描述下列哪一时期的特色?( ) A .希腊化时代 B .中古初期 C .文艺复兴 D .启蒙运动 2,◆(2011·泰安)右图人物是“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他的代表 作品是( ) A .《神曲》 B .《罗密欧与朱丽叶》 C .《哈姆雷特》 D .《俄底浦斯王》 3,◆(2011·梅州)右图名画《蒙娜丽莎》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 和人格力量,是一幅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它的作者是 A .莎士比亚 B .达·芬奇 C .托尔斯泰 D .凡·高 4,◆(2011·潮州)14.15一l6世纪时欧洲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世 界开始逐渐连成一个整体,同时西欧国家也开始殖民扩张。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⑥重要文献 《权利法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代表、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知道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特点。 3、理解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原因及后果。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南方古猿 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更替 难点是科学地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课堂导入: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人类起源神话,比如我们中国流传女娲造人说,而西方盛行所谓的上帝造人说。这些都终归是神话传说,没有科学根据,那么科学的人类人类起源论是什么?我们学习了第一课人类的形成就清楚了。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人类的出现 1、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 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 、使用天然石块、木块做工具,还属于 ,其生活地点是 。 2、正在形成中的人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最终与猿类分道扬镳,出现了 完全形成的人,人类大约是在 前形成。 3、我们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四个进化阶段?我们中国的元谋人,北京人,丁村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属于哪个进化阶段? 4、当今世界上的黄、白和黑种人这三大人种是在什么进化阶段出现的?形成的原因是? 二、氏族社会: 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 ,分为 氏族和 氏族两个时期。其共同点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公有制。不同点是: 。 2、父系氏族后期,由于 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 制和 制 ,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合作探究: 1、课本第三页动脑筋。 2、第五页活动与探究。 精讲点拨: 1、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为古猿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大脑发育提供了可能,是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之后产生的,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并非决定性变化。 2、氏族社会的解体可利用图示去理解: 达标检测: 1、广袤富饶的非洲大陆是黑人的故乡,也是人类的发祥地,约300万年前,生活在这里的早期人类是: A 、印尼爪哇人 B 、南方古猿 C 、尼安德特人 D 、克罗马农人 2、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 A 、原始人群 B 、氏族社会 C 、 奴隶社会 D 、封建社会 3、人类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A 、使用天然工具 B 、能直立行走 C 、会制造工具 D 、能采集果实 4、世界三大人种不包括: A 、白色人种 B 、黄色人种 C 、棕色人种 D 、黑色人种 5、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生产力发展展 产品剩余 私有制产生 阶级出现 国家产生

人教版九年级思品第七课导学案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 第一框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掌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依据和各种经济形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探究】 一、预习课文,完成下列习题 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 决人民的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 到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 实现______________ 。 2、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不仅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 和 __________ ,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1)国有经济是 ______________ 和劳动产品归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2)在我国,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_________________ 和先进的______________ ,积聚着我国先进 的_____________ 控制着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命脉,担负着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重要产品的_________________ 重要任务。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发挥社 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4、集体经济体现着__________________ 的原则,可以________________ 广泛吸收_________________ ,缓解______________ ,增加___________ 发展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 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作用。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1) _____________ 为主体、______________ 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 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一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 (2)它的确立,是由我国 ________________ 禾廿 _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的。我国是 __________ 国家,必须坚持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_____________ 。同时,我国还处在社 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_ ,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 达到_________________ 水平。 二、自主学习 1、找出关键词 2、我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学习交流 2、班级展示交流 3、师生探究小结 【当堂演练】 (一)选择题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知识梳理】 知识点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地理位置:拉丁美洲指今天________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殖民统治之下。 (2)受到美国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影响。 3.主力构成: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两人被誉为南美的“____________”。 5.玻利瓦尔的主要事迹: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打败__________军队。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6.圣马丁的主要事迹:在南美洲南部地区,领导了阿根廷、智利、________的独立运动。 知识点2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景 (1)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________的殖民地。当时,英国完成了____________,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英国的殖民统治激起了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人们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开始时间:1857年。 3.主力构成:________(首先起来反抗)、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力的印度王公。 4.杰出女英雄——____________,她领导起义军,英勇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最后壮烈牺牲。 5.影响: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________殖民者,反映了印度____________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________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达标练习】 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不包括()

七年级上册思品导学案10课1

执教者:执教时间:学生姓名:班级: 第10课第1框文化习俗多姿多彩 【学习目标】 1.懂得什么是民俗,理解世界每一种民俗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2.感受、体会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学习重点】文化差异在哪里 【学习难点】文化差异在哪里 【导学过程】 一、预习与检测 1、的发展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 2、世界各国、各民族民俗风情各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3、不同民族和国家由于与的差异,造成了处理、解决问题时态度和方法的不同。 4、什么是民俗?它是怎样形成的? 二、探究展示 1、有朋自远方来 (1)阅读北京夏季奥运会相关的图片、资料,欣赏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2、民俗风情知多少 (1)小组内交流你所熟知的我国各个民族以及不同国家的民俗风情。 (2)推荐代表向全班介绍不同国家的民俗风情的有趣珍闻。 3、差异在哪里 阅读教材P88两幅图,了解中国和西方人的差异,体会一下差异到底在哪里? 4、交往的障碍(1)了解“摇头不算点头算”和“点头不算摇头算”。 (2)阅读教材第89页中国的故事。思考,在斯里兰卡点头和摇头又表示什么呢?(3)小组探究:如果我们不了解或不尊重文化习俗的差异将会带来什么影响? 5、小品表演(主要展示中国和西方交往习俗的差异) ▲见面招呼▲表示感谢▲请客吃饭▲拜访客人 6、问题讨论:造成不同民族和国家人们处理、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三、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温家宝总理在上海世致辞中指出:“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荟萃的伟大盛会,每一届世博会都成为见证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驿站。”这段话告诉我们,办好世博会①可以彻底消除矛盾隔阂,杜绝战争冲突②有利于传承先进文化,促进人类文明发

九年级思品复习导学案1

九年级思品复习导学案1 【学习内容】认识基本国情坚持基本路线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的结晶。逐步形成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提高全面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提高抽象思维和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到结论的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以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要点”“慧眼识珠”部分的学习。老师在“中考回放”“能力训练”时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材料,提取中心,合理组织答案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不断提高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及有关方针、政策,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的真情实感。 【学习重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把握。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学习难点】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学习要点: 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______________、变化__________的国家之一。中国国际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国际舞台上发挥着_____________的作用,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们只有在认清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_____________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_________________。所谓初级阶段,就是_________________阶段。这种不发达不只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算起,至少需要______年里时间。 (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或表现):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_______________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__________________还不够高;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还不完善。

九年级政治优质课导学案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导学案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导学案 一、明确任务,细化要求------复习目标: 1、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 2、理解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 3、感悟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二、背默主干,落实基础 一)出示复习提纲----在20分钟内完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是什么?其中——是核心;—— 是根本保证;——是方略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①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革命和实践的必然;②性质③宗旨④三个代表) 3、坚持党的领导有什么重要意义? 4、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方式有哪些? 5、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6、网络问政有什么好处? 7、什么是依法治国?它的主体和依据各是什么? 8、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9、坚持依法治国有什么意义? 10、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什么? 12、政府依法行政有什么意义? 13、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那些? 14、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 二)同桌互背,教师提问,学生板演问题1、2、3 三、辨析易混,反馈梳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就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四、围绕重点,直击中招------2014年河南中招第13题 1写出“双百人物”中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的两位共产党员及其事迹概要;2,写出两部红色经典;3、写出两首爱国主义歌曲;4、写出两部红色影视。 五、课堂训练 一)单选 1、在党的领导下,近年来,我国各地广泛开展了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的“三下乡”活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坚持把物质文明建设作为工作的中心 B.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D.坚持把党的执政

初三历史导学案

第十课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时间1926年起近十年1929—1933年 内容兴建6000个大型工矿企业等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特点 作用工业总产值居欧洲、世界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 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采用先进技术和集体 劳动的社会主义大农 业 弊端 2、五年计划 时间:开始; 作用:提前完成,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体制:国家计划管理体制,指令性计划经济; 弊端:。二、肃反运动 导火线:; 特点:;后果:。 三、制定宪法 苏联于年制定宪法,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国家。 四、总结 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30年代形成的的国家计划管理经济体制及以个人专断为特征的的政治体制,阻碍了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阅读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的内容,完成表格填空。学会评价一件事情的利与弊。 联系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来学习苏联这段历史,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历史事件。 总结归纳。 1. 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 2. 下表所示,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

次发生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3. 1936年,假如你踏上苏联的国土,你能看到的是() ①农民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②农民在市场里自由贸易 ③书店里有新出版发行的新宪法④苏联军民开始抗击德国法西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不包括() A.工业生产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B.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C.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 5.下列有关苏联国民经济计划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排斥市场调节,统得过死B.具有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C.节约了大量社会物质财富D.导致企业缺乏应有活力 世纪20—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严重的问题,其中最根本的是() A.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B.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 C.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 D.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7.阅读下列材料: 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化都算做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摘自《斯大林全集》请回答: (1)上述材料体现了苏联怎样的工业化方针和重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反思】

人教版思品七年级下第七课 法律初探《法律的作用》精品导学案

第七课法律初探《法律的作用》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懂得既要遵守法律,又要履行义务的观念。能力目标:初步具有寻求法律保护自己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分类以及法律的基本作用,特别是了解法律的制裁功能和保护功能,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 【学习重点】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法、用法、爱法、护法、 【学法指导】(阅读并熟悉教材60—62页,并将知识重点用红笔勾画出来,完成填空题。) 一、自主学习: 1、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总是_____,现行的法律涉及我们生活的______。 2、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1)法律规定人们_______、________,并对______和________的行为______. (2)法律具有协调__________的关系、解决_________的纠纷或矛盾的作用。 (3)法律具有__________的功能.并通过__________来保护公民的______,保障社会生活的__________. 3、青少年要学法、____、____、___。 【导语】1、法律有哪三个特征? 2、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注意:有“★”为选作。

★1、你知道我国主要的法律法规有哪些?请列举与我们生活和学习关系密切的五部法律法规. 2、有人说:“只要我不犯法,法律就与我无关。”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3、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药家鑫,于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3月23日,该案件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审。4月22日,药家鑫因犯故意杀人罪,一审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后药家鑫上诉。2011年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药家鑫故意杀人一案进行了二审公开开庭审理并宣判,依法裁定驳回药家鑫上诉,维持原判。 (1)案件让我们明白了法律具有那些作用? (2)案件给了我们什么警示? 三、展示交流,精讲点评 四、收获展示,梳理知识 五、当堂检测 (一)判断题: 1、我们青少年只要遵守好校规,不学法律,也不会犯罪的。() 2、法律只会约束我们,不会保护我们。() 3、我们是青少年,只有享受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4、我们要遵守规则,但法律不是规则,就没有必要遵守了。() (二)选择题: 下列哪些纠纷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