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安德森-商务与经济统计公式汇总

安德森-商务与经济统计公式汇总

工程经济学计算公式

工程经济学计算公式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⑴利息与利率: ①利息I=F-P; 其中I:利息,F:还本 付息总额,P:本 金。 ②利率i=I t/P×100% 其中i:利率,I t:单位时间内的利息, P:借款本金。 ⑵单利计算:I t=P×i d 其中I t:第t年计息期的利息额,P:本金, i d:计息期单利利率。 ⑶复利计算:I t=i×F t-1其中i:计息期利率,F t-1:第(t-1)年末复利本利和,第t年末复利本利和: F=F t-1×(1+i) 一次支付情形的复利计算:⑴终值计算(已知P求 F) 现有一向资金P,按年 利率i计算,n年以后 的本利和为多少 F=P(1+i)n,式中(1+i)n 一次支付终值系数,用 (F/P,i,n)表示, 故上式可改写成: F=P(F/P,i,n) ⑵现值计算(已知F求 P) P=F(1+i)ˉn 式中(1+i)ˉn成为一次 支付现值系数,用符号 (P/F,i,n)表示, 故上式可改写成:P=F (P/F,i,n) 多次支付的情形计算 等额系列现金流量 F=A{[(1+i)n?1]/i} [(1+i)n?1]/i称为等 额系列终值系数或年金 终值系数,用符号 (F/A,i,n)表示, 故上式可改写成 F=A(F/A,i,n) ⑴现值计算(已知A求 P) P=F(1+i)ˉn =A[(1+i)n-1]/i(1+i)n 式中[(1+i)n-1]/i(1+i)n 称为等额系列现值系数 或年金现值系数,用符 号(P/A,i,n)表 示,故上式可改写成 P=A(P/A,i,n)。 ⑵资金回收计算(已知 P求A) A=P[ i(1+i)n]/ (1+i)n-1 式中[ i(1+i)n]/ (1+i)n-1 称为等额系列资金回收 系数,用符号(A/P, i,n)表示,故上式可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

2.加权算术平均数 X =- X h X 3调和平均数: 式中: m = Xf , f X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 第2章统计整理 a ) 组距=上限—下限 b ) 组中值=(上限+下限)—2 c ) 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 d ) 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 e ) 组数k=1+3.322Lg n n 为数据个数 第3章综合指标 i. 相对指标 1.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 2?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3?比较相对指标=甲单位某指标值/乙单位同类指标值 4. 强度相对指标=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 同的现象总量指标 5.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数/计划数 =实际完成程度(%) /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 ii. 平均指标 1.简单算术平均数:; 丄 iii. 标志变动度 1.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加权 或 ? f ? Xf ? Xf

3.标准差系数:”= iiii抽样推 断 1.抽样平均误差: 重复抽样: p(1 P) n 不重复抽样: 2 ( 1 2.抽样极限误差 3.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n 成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不重复抽样条件下: t2 2 2- x t2P(1 p)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第4 章动态数列分析一、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1)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①由时期数列计算 a a n Nt2 2 N 2x t2 2 ②由时点数列计算 在间断时点数列的条件下计算: 若间断的间隔相等,则米用“首末折半法”计算。公式为: 1 1 a i a2 a n a. 1 a 2—— n 1 若间断的间隔不等,则应以间隔数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公式为:

国民经济统计八大产业的总产值的计算方法

学号20120515416 姓名:覃玉山农业,工业,服务业等8个行业的总产值的核算方法 一、现价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就是按行业计算增加值,汇总各行业增加值,得到国内生产总值。在行业增加值的计算中,可以把生产法和收入法结合起来使用,即部分行业采用生产法,部分行业采用收入法。我国目前国内生产总值核算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1、农业(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其增加值按生产法计算,即先计算总产出,再计算中间投入,增加值等于两者的差额。总产出按产品法计算,即按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乘以相应的产品价格计算。例如,谷物种植业产出等于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各种主产品产量和秸杆、麦衣等各种副产品产量乘以相应的价格计算;中间投入等于农林牧渔业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种子、饲料、肥料、燃料、农药等材料价值与支付的运输费、邮电费、广告费、科技咨询费、防疫费等服务费之和。计算总产出和中间投入的资料来源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表,农业现价增加值及四项构成均取自《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表。但要注意:不能直接用总数,要剔除农林牧渔服务业。 2、工业 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其增加值按生产法计算。 工业总产出等于工业总产值加销项税。工业总产值是按“工厂法”计算的。所谓工厂法,就是把一个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不能把企业内部各个车间的生产成果相加。例如,一个汽车制造厂,既生产成品汽车,又制造汽车零部件,但这个厂的工业总产值只计算成品汽车的价值和对外提供的汽车零部件的价值,不计算该厂制造并用于生产成品汽车所使用的零部件的价值。工业总产值包括当期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初期末差额价值。中间投入包括货物投入和服务投入,货物投入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的价值,服务投入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运输、邮电、广告、咨询等服务的费用。 工业分为规模以上(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和规模以下两部分。规模以上部分总产出和增加值取自工业年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SB301表),总产出为总产值加销项税。规模以下部分根据企调队抽样调查资料,结合核算实际情况推算确定。销项税占工业总产值比例取9%。增加值参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但不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进行推算。

商务与经济统计精要版答案

商务与经济统计精要版答案 【篇一:经管类书单推荐】 与管理学院 2016.10.17 管理类推荐读物 孙耀君,《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 1)管理学 邢以群,《管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周三多,《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管理信息系统 kenneth https://www.sodocs.net/doc/197660288.html,udon/ jane https://www.sodocs.net/doc/197660288.html,udon ,《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化企业的组织与技术》(第六版,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小威廉d.佩勒尔特 e.杰罗姆.麦卡锡,《市场营销学基础》:全球管理(英文版.第12版)--国际通用mba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 郭毅等,《市场营销学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malhotra,n.k.著,《市场营销研究应用导向(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4)战略管理 项保华,《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华夏出版社 斯蒂文斯(英),《战略性思维》,机械工业出版社 arthur a. thompson, jr. and a. j. strickland Ⅲ.crafting implementing strategy. 6th ed. richard d. irwin, inc., 1995中文版《战略管理学:概念与案例(英文版.第十版)-- 国际通用mba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 david besanko, david dranove, mark shanley. the economics of strategy. john wiley sons, inc., 1996alan j. rowe; et al.. strategic management: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4th ed.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94 5)组织行为学 卢盛忠等,《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 英文版《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gaining a competitive advantage》,清华大学出版社约翰.m.伊万切维奇,《人力资源管理(英文版.原书第8版)-- 国际通用mba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计算公式-考研必备

●宏观经济学部分 一、国民收入的计算: 1.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 支出法:)(M X G I C GDP -+++= 收入法:T S C GDP ++= 2.国民收入恒等式: T S C M X G I C ++=-+++)( 消去C ,得到: T S M X G I +=-++)( 若不存在对外经济活动,则: T S G I +=++ 若不存在对外经济活动和政府活动: S I =——两部门经济中IS 均衡条件 二、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均衡:I=S (两部门)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以收入y 为自变量: ⑴消费函数:)(Y C C = 平均消费倾向:Y C APC = 边际消费倾向:Y C MPC ??= ※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⑵储蓄函数:)(Y S S = ※ 边际储蓄倾向递增规律 2.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⑴假定消费函数的基本形式:Y C βα+= ⑵用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有: ∵S Y S C Y ++=+=βα ∵0I I S == (I 0为自主投资) 于是 0I Y Y ++=βα ? β α-+=10I Y ——(Ⅰ) ⑶用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有: ∵S C Y += ∴Y Y Y C Y S )1()(βαβα-+-=+-=-= Y C βα+=)]([Y C C =即S I =S I Y +=

又∵)(0I I S == ∴0)1(I Y =-+-βα β α-+=?10I Y ——(Ⅱ) 可见,用消费函数推倒国民收入和用储蓄函数推倒国民收入能得到相同的结果。(Ⅰ)式等于(Ⅱ)式。 ⑷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收入决定: 设G=G 0, T=T 0,则加入税收后,消费者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变为Y d =Y=T 0,于是有: )(0T Y Y C d -+=+=βαβα 于是:0 00)(G I T Y Y G I C Y ++-+=++=βα β βα-++-=1000G I T Y ——很重要的推导基础 3.乘数理论——对“推导基础”中所求变量求导 ⑴投资乘数:对I 求导 β -=11dI dY ,即为投资乘数。 于是由于投资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β β-?=-??=?111I I Y ⑵政府购买乘数:对G 求导 β -=11dG dY ,即为政府购买乘数。 于是由于政府购买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ββ-?=-? ?=?111G G Y ⑶税收乘数:对T 求导 β β--=1dT dY ,即为税收乘数。 于是由于政府税收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β βββ -?-=--??=?11T T Y ⑷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支出同时变动。即,把⑵和⑶中乘数相加: 1)1(11=--+-β ββ,也就是说,平衡预算乘数为1。于是,政府支出及税收同时变动ΔG (或ΔT )时,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为:

统计学常用公式汇总 (2)

统计学常用公式汇总 项目三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组距=上限-下限 a) 组中值=(上限+下限)÷2 b) 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邻组组距/2 c) 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 例 按完成净产值分组(万元) 10以下 缺下限: 组中值=10—10/2=5 10—20 组中值=(10+20)/2=15 20—30 组中值=(20+30)/2=25 30—40 组中值=(30+40)/2=35 40—70 组中值=(40+70)/2=55 70以上 缺上限:组中值=70+30/2=85 项目四 统计描述 i. 相对指标 1. 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 2. 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3、 比较相对指标=甲单位某指标值/乙单位同类指标值 4、 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 5、 强度相对指标=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 象总量指标 6、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K =计划数实际数 =% %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实际完成程度 7、 计划完成程度(提高率):K=%10011?++计划提高百分数 实际提高百分数 计划完成程度(降低率):K=%10011?--计划提高百分数 实际提高百分数 ii. 平均指标 1、简单算术平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 或

iii. 变异指标 1. 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2、标准差: 简单σ= ; 加权 σ= 成数的标准差(1) p p p σ=- 3、标准差系数: 项目五 时间序列的构成分析 一、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1)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①由时期数列计算 n a a ∑= ②由时点数列计算 在连续时点数列的条件下计算(判断标志按日登记):∑∑=f af a 在间断时点数列的条件下计算(判断标志按月/季度/年等登记): 若间断的间隔相等,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公式为: 1 212 1121-++++=-n a a a a a n n 若间断的间隔不等,则应以间隔数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公式为: ∑ --++++++=f f a a f a a f a a a n n n 11232121222 (2) (选用)由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基本公式为: b a c = 式中:c 代表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a 代表分子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b 代表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第三章)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第五章) 010220102001001111221012221 22((((1,1)(1,1)(H H Z Z H H H Z Z H H H Z Z H H H F n n F F n n H S F S ααααασσσσχ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22220022222002222002222224.方差检验(正态总体) 单总体: :=:拒绝双侧)(n-1)S =:=:拒绝单侧):=:拒绝单侧) 两方差之比检验 :=:拒绝=011112001111210(1,1)((1,1)(H H F F n n H H H F F n n H αασσσσσσσσ-???>≥--??<≤--??222222222222双侧):=:拒绝单侧):=:拒绝单侧)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第六章)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第七章)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第八章) d L d U 2 4-d U 4-d L

01'201201101???????(1)(1)(1)t t t t t t t t t y y b b t y y b b t b t y ab b b y y a y a a a a -???=+???=++???=?? =++++=+-=-+-t t-1t t-1t-2t-n t+1t t 六、时间序列预测 一阶差分大致相同,趋势外推法模型测定二阶差分大致相同, (同回归模型)y 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同,y 自回归预测y (同回归模型) y y y 移动平均n 指数平滑y =ay y y 201(1)(1)n a a a a ++-++-t-1t-2t-n-1y y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第九章)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 第2章统计整理 a)组距=上限-下限 b)组中值=(上限+下限)÷2 c)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 d)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 e)组数k=1+3.322Lg n n为数据个数 第3章综合指标 i.相对指标 1.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 2.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3.比较相对指标=甲单位某指标值/乙单位同类指标值 4.强度相对指标=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 同的现象总量指标 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数/计划数 =实际完成程度(%)/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 ii.平均指标 1.简单算术平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或 3调和平均数: ? ? = f X f X h 1 1 式中:, h Xf Xf m X X m f Xf X X m m Xf f X ==== == ??? ??? iii.标志变动度 1.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2.标准差: 简单σ= ;加权σ=

3.标准差系数: iiii 抽样推断 1. 抽样平均误差: 重复抽样: n x σ μ= n p p p ) 1(-= μ 不重复抽样: )1(2 N n n x - = σμ 2.抽样极限误差 x x t μ=? 3.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2 22x t n ?= σ 成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2 2)1(p p p t n ?-= 不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2222 2σσt N Nt n x +?= 第4章 动态数列分析 一、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1)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①由时期数列计算 n a a ∑= ②由时点数列计算 在间断时点数列的条件下计算: 若间断的间隔相等,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公式为: 1 212 11 21-++++=-n a a a a a n n Λ 若间断的间隔不等,则应以间隔数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公式为: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国民经济核算 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 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 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二、核算价格主要有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三种价格。 基本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其应付产品税+加上其应收补贴。基本价格是一种理想的核算价格,而不是现实存在的价格。 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包括购买者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取得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 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DP): 1、生产法: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增加值=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2、收入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支出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按购买价计算的实际消费+虚拟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有形无形资产购入+存货购入-有形无形资产和存货处置支出)+净出口(货物、服务的出口——进口后的离岸价格) 四、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NP)=国民总收入(GNI)计算公式: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包括投资收益和职工报酬。其中,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的利润、利息收支和再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股息、利息等)和其他投资收益(利息)。职工报酬指我国个人在国外工作(一年以下)而得到并汇回的收入以及我国支付在华外籍员工(一年以下)的工资福利。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 1.需求弹性①弧弹性计算②弹性的中点计算公式③点弹性 2.需求收入弹性: 3.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4.短期成本 ①总成本(TC)= 固定成本(TFC)+ 可变成本(TVC) ②平均成本(AC)= TC/Q ③平均固定成本(AFC)= TFC/Q ④平均可变成本(AVC)= TVC/Q ⑤边际成本(MC)=d TC /d Q= d TVC /d Q 6均衡条件Qd = Qs 7边际替代率MRS = 8总效用最大化= = ……= = λ 预算线:I = P1Q1 + P2Q2 消费者均衡时MUx/Px=MUy/Py 9.边际产量:MP = d TP/d L 平均产量:AP = 三阶段生产函数第一阶段【0,MP=AP】【MP=AP.MP=0】【MP=0,无穷大) 10.给定成本,求产量最大;给定产量,求成本最小MPL/wL= MPK/r,wL+ rK=C 捷径L=K=Q 11.平均收益AR = = P 边际收益MR ==d TR /d Q 12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MC 13收入或利益最大化TR=PQ,满足一阶导数为0 ,即MR=0 14厂商的停产点:P =AVC的最低点求出AVC,再一阶导等于0 二阶小于0即可15.垄断厂商边际成本定价,即MC=P=AR 政府限定的价格为收支相抵的价格,即P=AR=AC,或TR=TC 16.假设垄断厂商面临两个分割的市场1和2,厂断厂商在两个市场上的最大利润原则为:MC=MR1=MR2 (Q=Q1+Q2) 列出方程组,解Q1 Q2代入需求函数得到:P1 P2 两个市场的收入分别为:TR1 = P1Q1 TR2 = P2Q2 总利润=TR1+TR2-TC TC是关于Q1 Q2的函数 第一章引论 1.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配置的社会科学。 2.机会成本: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3. (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 4.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体单位的经济行为。 5.(1)、静态分析:不考虑时间因素,只考察任一时点上的均衡状态。 (2)、动态分析:分析有关总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1. 现有人口=常住人口-常住人口中临时外出的人口+外来临时寄居的人口 2. 常住人口=现有人口+常住人口中临时外出的人口-外来临时寄居的人口 3. 期末人口总数=期初人口总数+期内增加人口数-期内减少人口数 其中:期内增加人口数=期内出生人口数+期内迁入人口数 4. 期内减少人口数=期内死亡人口数+期内迁出人口数 5. 平均人口数是指某一时期内的各个时点人口的平均数。 6已知年初和年末人口数时 . 7. 已知年初和各季末人口数时 8. 城乡人口百分比的计算公式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 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时点间隔不等时点间隔相等∑?+++?++?+=++++=-f f a a f a a f a a a n a a a a a n n n o n 22222 122111210 )()(平方公里该地区土地面积人某地区人口数人口密度= %100)(?=全部人口数或女性人数男性人数性别构成%100?=总人口城市(乡村)人口人口百分比城市(乡村)人口占总%100?=乡村人口城市人口城乡人口比例100?=女性人数男性人数性别比例总人口数岁以下人口数少儿人口系数14=总人口数岁以上人口数老年人口系数65=岁人口数岁以上人口数岁以下人口数总负担系数64156514- +=岁人口数岁以上人口数负担老年人口系数岁人口数岁以下人口数负担少年人口系数641565641514-=-=∑?=?==-=-=受该学制教育人数 受该学制教育人数某种学制年限人均受教育程度总人口数 大学在学人数大学教育普及程度指标岁及以上的人口数很少的人数岁及以上不识字与识字文盲率岁人口数中学在学人数中等教育就学率岁人口数小学在学人数初等教育就学率10000015151914136

安德森商务与经济统计习题答案(第8版,中文版)

Soluti ons Manual to Accompa ny Statistics for Busin ess and Econo mics Eighth Editi on David R. An ders on Uni versity of Cincinn ati Dennis J. Swee ney Uni versity of Cincinn ati Thomas A. Williams Rochester In stitute of Tech no logy 2002 by South-Western/Thomso n Learni ng Cincinn ati, Ohio

Contents Chapter 1. Data and Statistics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abular and Graphical Approaches 3. Descriptive Statistics: Numerical Methods 4. 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 5. Discret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6. Continuous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7. Sampling and Sampling Distributions 8. Interval Estimation 9. Hypothesis Testing 10. Statistical Inference about Means and Proportions With Two Populations 11. Inferences about Population Variances 12. Tests of Goodness of Fit and Independence 13.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Experimental Design 14. Simple Linear Regression 15. Multiple Regression 16. 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 Building 17. Index Numbers 18. Forecasting 19. Nonparametric Methods 20.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Quality Control

常用计算公式

常用计算公式 1、投资率,又称资本形成率,通常指一定时期内资本形成总额(总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计算方法为: 2、消费率,又称最终消费率,通常指一定时期内最终消费(总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用公式可表示为: 其中,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社会上也有人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替最终消费,用生产法GDP 代替支出法GDP计算消费率,但这种方法大大低估了消费率。原因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最终消费存在较大差异,它仅与最终消费中的商品性货物消费相对应,服务性消费以及实物性消费、自产自用消费和其他虚拟消费都不包括在内,不能全面反映生产活动最终成果中用于最终消费的总量。 反映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的指标 3、投资拉动率,又称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率,通常指在经济增长率中投资需求拉动所占的份额,也称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计算方法为: 同时,还可以计算投资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计算方法为: 投资拉动GDP增长(百分点)=投资拉动率×GDP增长率 其中的GDP增长率一般为不变价生产法GDP增长率(下同)。 4、消费拉动率,又称消费对GDP增长的拉动率,通常指在经济增长率中消费需求拉动所占的份额,也称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计算方法为:

同时,还可以计算消费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计算方法为: 消费拉动GDP增长(百分点)=消费拉动率×GDP增长率 5、“贡献率”它是怎样计算的 在统计分析中经常使用“贡献率”,那么“贡献率”是什么含义它是怎样计算的 (产业贡献率:指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 产业拉动率:指GDP增长速度与各产业贡献率之乘积。)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计算公式: 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 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计算方法是: 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 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举例说明如下: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1)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说明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收益能力。 (2)社会贡献率:是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 社会贡献率(%)= 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净利润等。为了反映企业对国家所作贡献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则计算贡献率。

大学课件商务与经济统计习题答案(第8版,中文版)

Chapter 21 Sample Survey Learning Objectives 1. Learn what a sample survey is and how it differs from an experiment as a method of collecting data. 2. Know about the methods of data collection for a survey. 3.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ampling and nonsampling error. 4. Learn about four sample designs: (1) simple random sampling, (2) stratified simple random sampling, (3) cluster sampling, and (4) systematic sampling. 5. Lean how to estimate a population mean, a population total, and a population proportion using the above sample designs. 6.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mple size and precision. 7. Learn how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sample size using stratified and simple random sampling. 8. Learn how to allocate the total sample to the various strata using stratified simple random sampling.

工程经济学计算公式

。 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 ⑴利息与利率: ①利息I=F-P; 其中I:利息,F:还本付息总额,P:本金。 ②利率i=I t/P×100% 其中i:利率,I t:单位时间内的利息,P:借款本 金。 ⑵单利计算:I t=P×i d 其中I t:第t年计息期的利息额,P:本金,i d:计息期单利利率。 ⑶复利计算:I t=i×F t-1 其中i:计息期利率,F t-1:第(t-1)年末复利本利和,第t年末复利本利和: F=F t-1×(1+i) 一次支付情形的复利计算:⑴终值计算(已知P求F)现有一向资金P,按年利率 i计算,n年以后的本利和 为多少? F=P(1+i)n,式中(1+i)n 一次支付终值系数,用 (F/P,i,n)表示,故上 式可改写成: F=P(F/P,i,n) ⑵现值计算(已知F求P) P=F(1+i)ˉn 式中(1+i)ˉn成为一次支付 现值系数,用符号(P/F,i, n)表示,故上式可改写成: P=F(P/F,i,n) 多次支付的情形计算 等额系列现金流量 F=A/i } /i称为等额系 列终值系数或年金终值系 数,用符号(F/A,i,n) 表示,故上式可改写成 F=A(F/A,i,n) ⑴现值计算(已知A求P) P=F(1+i)ˉn =A[(1+i)n-1]/i(1+i)n 式中[(1+i)n-1]/i(1+i)n称 为等额系列现值系数或年 金现值系数,用符号(P/A, i,n)表示,故上式可改写 成P=A(P/A,i,n)。 ⑵资金回收计算(已知P求 A) A=P[ i(1+i)n]/ (1+i)n-1 式中[ i(1+i)n]/ (1+i)n-1 称为等额系列资金回收系 数,用符号(A/P,i,n) 表示,故上式可改写成A=P (A/P,i,n)。 ⑶偿债基金计算(已知F求 A) A=F[i/(1+i)n-1]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国民经济核算 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 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 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二、核算价格主要有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三种价格。 基本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其应付产品税+加上其应收补贴。基本价格是一种理想的核算价格,而不是现实存在的价格。 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包括购买者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取得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 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DP): 1、生产法: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增加值=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2、收入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支出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按购买价计算的实际消费+虚拟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有形无形资产购入+存货购入-有形无形资产和存货处置支出)+净出口(货物、服务的出口——进口后的离岸价格) 四、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NP)=国民总收入(GNI)计算公式: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 =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包括投资收益和职工报酬。其中,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的利润、利息收支和再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股息、利息等)和其他投资收益(利息)。职工报酬指我

精简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 1需求函数Q d = f (P ,M ,P r ,H ,N) 2需求弹性 e d = P/P Q/Q ?? (2)弹性计算 ①弧弹性计算 /e d /= Q P ΔP ΔQ ? ②弹性的中点计算公式 /e d /= 21212121Q Q P P ΔP ΔQ 2P P P 2Q Q Q ++?=? ? ? ??+?? ?? ??+? ③点弹性 /e d/ = Q P P Q lim p ? ??→? = Q P dP dQ ? 3需求收入弹性:点弹性:E I = Q % / I % =( d Q /d I)/( I / Q) 弧弹性:E I = Q % / I % =( Q 2- Q 1/ I 2- I 1)/(I 2 + I 1 / Q 2+ Q 1)4供给弹性e d = Q P dP dQ ? 5供给函数Q s = f (P ,C ,Pr ,T ,N ) 6均衡条件Qd = Qs 7边际替代率 MRS = X Y ?? 8总效用最大化 11P MU = 22P MU = …… = n P MUn = λ 预算线:M = P 1X 1 + P 2X 2 消费者均衡 21P P = X Y ?? 生产函数:一般表达式 Q = f (x 1, x 2, …… x n ) 简化形式: Q = f (L ,K ) ①短期生产函数 Q = f (L ,K )= f (L ,K )= f (L ) ②长期生产函数 Q = f (L ,K ) 5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 生产函数)Q = AL α K β 4短期生产函数 Q = f (L ,K )= f (L ,K )= f (L ) 长期生产函数 Q = f (L ,K ) A :技术系数 α:劳动的产生系数 β:资本的产出系数 一般来说,α+β=1 6短期生产函数总产量:TP = Q = f (L ,K )= f (L ,K )= f (L ) 即在K 不变的情况下 边际产量:MP = 斜率 1 X 2 12 1 22X P P P M -= X (预算

统计学原理公式及应用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及计算题目分析 第一部分常用公式 第三章统计整理 a)组距=上限-下限 b)组中值=(上限+下限)÷2 c)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 d)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 第四章综合指标 i.相对指标 1.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 2.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3.比较相对指标=甲单位某指标值/乙单位同类指标值 4.强度相对指标=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象 总量指标 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数/计划数 =实际完成程度(%)/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 ii.平均指标

1.简单算术平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或 iii.变异指标 1.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2.标准差: 简单σ= ;加权σ= 3.标准差系数: 第五章抽样估计 1.平均误差: 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2.抽样极限误差 3.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成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4.不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第七章相关分析 1.相关系数 2.配合回归方程y=a+bx 3.估计标准误: 第八章指数分数 一、综合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1)数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此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2)质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此差额说明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3)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相对数变动分析: = × 绝对值变动分析: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第三章)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第五章) 010220102001001111221012221 22((((1,1)(1,1)(H H Z Z H H H Z Z H H H Z Z H H H F n n F F n n H S F S ααααασσσσχ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22220022222002222002222224.方差检验(正态总体) 单总体: :=:拒绝双侧)(n-1)S =:=:拒绝单侧):=:拒绝单侧) 两方差之比检验 :=:拒绝=011112001111210(1,1)((1,1)(H H F F n n H H H F F n n H αασσσσσσσσ-???>≥--??<≤--??222222222222双侧):=:拒绝单侧):=:拒绝单侧)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第六章)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第七章)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第八章) d L d U 2 4-d U 4-d L d

01'201201101???????(1)(1)(1)t t t t t t t t t y y b b t y y b b t b t y ab b b y y a y a a a a -???=+???=++???=?? =++++=+-=-+-t t-1t t-1t-2t-n t+1t t 六、时间序列预测 一阶差分大致相同,趋势外推法模型测定二阶差分大致相同, (同回归模型)y 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同,y 自回归预测y (同回归模型) y y y 移动平均n 指数平滑y =ay y y 201(1)(1)n a a a a ++-++-t-1t-2t-n-1 y y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第九章)

安德森-商务与经济统计习题答案(第8版,中文版)

Solutions Manual to Accompany Statistics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 Eighth Edition David R. Anderson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Dennis J. Sweeney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Thomas A. Williams 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2 by South-Western/Thomson Learning Cincinnati, Ohio

Contents Chapter 1. Data and Statistics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abular and Graphical Approaches 3. Descriptive Statistics: Numerical Methods 4. 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 5. Discret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6. Continuous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7. Sampling and Sampling Distributions 8. Interval Estimation 9. Hypothesis Testing 10. Statistical Inference about Means and Proportions With Two Populations 11. Inferences about Population Variances 12. Tests of Goodness of Fit and Independence 13.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Experimental Design 14. Simple Linear Regression 15. Multiple Regression 16. 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 Building 17. Index Numbers 18. Forecasting 19. Nonparametric Methods 20.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Quality Control 21. Sample Surve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