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传统与现代的理性连接

传统与现代的理性连接

传统与现代的理性连接
传统与现代的理性连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611469913.html,

传统与现代的理性连接

作者:李怡彭冠龙

来源:《语文建设》2015年第06期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这个主题在理论上其实无须论证。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片古老国度,上下五千年来已经形成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渗透在日常生活里,体现在言谈举止间。然而,与“独尊儒术”的年代相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必然要求当代中国人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努力寻求传统与现代的理性连接。之所以还要提出这样一个主题,是因为要回答这些问题:为什么我们在今天仍然需要讨论它,以及应该如何正确地讨论它?尤其是作为传统文化教育重要载体的语文教材,应该如何编排以发挥其作用?

这就涉及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代中国的经验和教训。传统文化曾经被当作“四旧”的代名词而加以批判,似乎只要讲到传统文化,就是迂腐、过时,就会立即联想到鲁迅所说的“吃人的礼教”。基于此,援引西方文化中的典型观念来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某种思想解放的标志,在现代文明中发现传统文化的不适用性成为某种思想进步的象征,从而使传统文化受到了冷落。回头来看曾经的语文教科书,在所有课文中,古典文学作品所占比例很小,且以短小的写景、状物、抒发个人感情的诗词和故事性的文言文为主,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几乎无关。今天传统文化断裂的现实正是这一历史过程的结果,重新倡导也应该直面这个现实,严肃反思这段历史。在此基础上研究今天的语文教材应该怎样编排、由谁编排以及编排准则等问题,才能更好地改进传统文化教育。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遍使用的语文教材的编排来看,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现代文与文言文按单元分开,小学和初中低年级教科书中现代文数量远远超过文言文数量,这一特点背后是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即现代文与文言文根本对立、完全不同,其根源在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根本对立的思想。我们往往将这一思想指向五四时期,然而,对传统文化失落的讨论不必与现代文化的建立对立起来。认真检阅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的思想,会发现五四并不是一个中华文化大断裂的时期,这已经在学界形成共识。当时知识分子批判的锋芒所向,主要在于儒学的独尊地位以及与自由民主思想格格不入的礼教,而这两点并不等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翻阅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文章,我们可以体会到他们对“传统”怀有一份崇敬之情,比如他们对待孔子的态度并不是彻底的批判,在蔡元培的《中国伦理学史》、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等著作中,都对孔子进行了中肯的评价。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积极进取精神也得到陈独秀、鲁迅等人的肯定。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抛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内容,但并非全盘否定,他们还在研究先秦诸子思想、梳理中国小说史、采用清代朴学方法等,这些现象都表明,他们始终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从未离开。实际上,许多现代文化的大师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扮演了领袖角色的胡适说:“原来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我就已经深受老子和墨子的影响。这两位中国古代哲学家,对我的影响实在很大。墨子主‘非攻’,他底‘非攻’的理论实在是篇名著,尤其是三篇里的《非攻上》实在是最合乎逻辑的反战名著;反对那些人类理智上最矛盾、最无理性、最违反逻辑的好战的人性。”[1]鲁迅从小受到系统的私塾教育,熟读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书籍,他认为自己“就是思想上,也何

浅谈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浅谈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现代的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社会的灵魂,她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现代先进的文化才能使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大发展,才会使社会全现代的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面的进步。是否拥有现代先进文化,是否代表现代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体现着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并决定其兴衰成败。先进的文化作用于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内驱力,主要显示为以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为主体的精神力量和经科技教育为主体的知识力量。就是要为新的时代建立新的社会价值体系与行为方式,并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从而为新时代的到来提供源源不 断的强大动力。 1、现代先进文化是建设现代社会的内在需要未来的中国,将不仅是一个更加丰足的物质世界,也是一个更加繁荣的文化家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里,“小康”是仅次于“大同”的人类文明进程,表达了先民们美好的社会理想。如果说在物质贫困的时代,解决肌渴是人的第一需要的话,那么进入此后的社会发展阶段,享受文化生活与物质生活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是同等的重要,一个文化生活贫乏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健康、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他们在人格建设上全面发展的需 要。而人民群众充分地享受文化成果,广泛地参与文化活动,其正成为文化的实践主体和创造主体,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2、现代先进文化是建设现代社会的精神基石,先进的文化对于现代社会,乃是阳光,是空气,是朝代命脉和精神基石。现代先进的文化建设有其特是的内涵和形式:就是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引导人民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提倡学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消除愚昧,反对封建迷信,全面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3、先进的文化具有对中华民族凝聚力进行有效整合的功能,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根。全面建设现代社会的中国,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任务来抓。把它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 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传统文化是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劳动群众的文化创造结晶,是群众文体的很需要组成部分,具有民族性、民间性等显著的特点。对于传统的文化建设,融地方特色,民族风格的现代群众文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文化在中国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直接的反映是那些经历了千万年遗承的民间传统节日,中国戏曲和其他至今保留在民间的古老艺术内容和形式。这些曾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交融作文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交融作文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场围绕家书兴替的讨论就此展开。学生甲认为家书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学生乙认为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当然不用写信……说到底,这是一场有关科技与传统争论的问题。 其实,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是可以完美融合的。 日本的京都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京都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最初的设计是模仿中国隋唐的长安和洛阳而建的。其中,洛中最显京都街道棋盘式的布局,这里是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既有千年古刹,也有西式建筑。城中心大多店面和住宅,仍是低矮的两层楼木层,充满古香古色的古都风味。在京都市区,6公尺以上的建筑甚至都被为破坏景观,极易引起市民反对,所以没有高层建筑,也没有高架桥。走在京都的街道,你还会真正领略到“吃在大阪,穿在京都”的古训。你会看到很多的手工纺织的展示,正宗的日本茶道表演等充满传统味道表演。 同样,你也能在这里领略到现代气息。京都最新的车站,你能感受到21世纪的“高速”,它结合了五大特点:交通,停车场,文化,饭店,百货公司等全球数一数二的各类设施,尤其是车站内高11层的手扶梯,可直通百货公司商场及科技游乐中心,更有空中走廊和咖啡座,是一座多元化的建筑。站在这个多元化车站的顶楼眺望,看到高台寺周边的庭院,低矮的两层楼木屋,

你才会真正惊诧于京都的魅力,绝不是精彩绝伦的现代建筑,更多的是千年传统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又是另外一个很好的例子。比如,中国馆内用高科技投影技术制作的《清明河上图》;上海馆中由声光电影演绎的多媒体影片《永远的新天地》;日本馆内会用小提琴拉《茉莉花》的智能机器人,等等,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科技完美结合的展点。 京都的灿烂和世博的成功证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并不矛盾,我们既不能以传统文化消亡的代价来推进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不能无视现代科技的发展来保护传统文化。我们唯有坚持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两翼齐飞,整个人类的发展才能有更加灿烂的未来。 但是今天,它却遭受着一种严峻的挑战。 在二十一世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联系方式也日趋多样化。手机聊天,电子邮件,漂流瓶……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无论那个阶层的人,都在频繁地使用。当然这种方式是好的,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对其是抱着一种认可的态度。而且,每天都在大量地使用,这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如果让我选择,我无法说出那一种方式更好,因为它们都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许,你认为,邮件省钱,效率高;写信贵,速度慢。但是,面对着整齐划一的电脑打印的文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探讨论文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探讨论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探讨全文如下: 摘要:传统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在设计中的应用并不少见,当代环境艺术 设计中将传统文化和传统素材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得到越来越多的 人的重视和喜爱。如何做好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如何促进设计中传统文化 的可持续发展,是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本文也正是基于此,对环境艺术 设计中的传统文化进行阐述,并揭示其形式和未来发展趋势,期望可以为环境艺术设计的 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前言:文化传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精髓,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世世代代滋养着华夏的人民,让人们在文化的长河中得到洗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 对于生活的需要,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温饱的解决,而更多的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需要和享受。环境艺术设计便应运而生。环境艺术设计的存在和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为舒适的生活 环境,并在生活的环境中满足精神世界的需求。如何将现代化的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 融合在一起,如何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元素与现代进行完美的结合,是其需要认 真对待和严肃思考的重要内容。 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 1.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民族性 上个世纪开始,人们对于“泊来”文化的追求达到空前高涨,东南亚风的流行,欧美 复古风的盛行都让我国的传统文化渐渐躲至角落,险些被人遗忘。但是随着人们理性的回归,经过徘徊和盲目跟从阶段之后,环境艺术设计的视角也逐渐回归到我国的传统文化元 素中。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便是反映我国的民族特点。环境艺术设计必须 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上,兼收并蓄地吸收外来文化,弥补本民族文化的不足之处, 发展本民族的特点和特色,基于我国人们的基本需要和基本生活方式进行设计,才能使环 境艺术设计活灵活现,具有民族根基。否则,环境艺术设计便成为无水之木、无根之源。 2.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性 环境艺术设计还要注重传统艺术的文化性。环境艺术设计的现代化加入传统元素,并 非是对传统元素的简单罗列,而是要根据传统元素所表现的文化内涵进行整合,而后统筹 规划。世界格局已经向东方倾斜,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东方世界,关注东方世界的 文化。环境艺术设计中要体现我国民族的文化特色,反映我国的历史、文化,不同的元素 反映相同的民族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更多的应当是反映我国先进、文明、科学的文化,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3.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地域性

五芳斋: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五芳斋: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在竞争激烈的快餐、食品行业中,五芳斋可谓其中的佼佼者。提到白酒,人们会立即想到茅台;提到烤鸭,人们会想到北京烤鸭;提到粽子,大部分国人会想到五芳斋。2009年度,在中国 快餐50强中,五芳斋位居排行榜第十一名;2009年,五芳斋获得嘉兴市“十佳”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曾先后荣获“最有影响力的餐饮企业”、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2009年度嘉兴市本级软环境建 设先进观测点”、“商业顾客满意商品”、“商业顾客满意企业”等称号。 但是,和很多中华老字号一样,五芳斋也曾经历过衰退期。原因有: 1、缺乏现代品牌经营观念,忽视了对品牌的持续宣传和对不断 更新换代的消费者品牌情感的持续培育,最终导致顾客群体断代,大批消费者对“五芳斋”的品牌和产品的认知日渐模糊; 2、外部环境的变化、洋快餐的大量涌进、销售渠道的限制以及 年轻一代消费习惯的改变给五芳斋带来了很多难题,而五芳斋显然在这方面准备不足,没有应对竞争的战略和战术准备。五芳斋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正是老字号的优越感让企业走向了失败; 3、政府不恰当的行政干预手段的影响。过去实行国有独资体制,在行政垄断条件下,也许能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而一旦开放市场后,由于产品生产较低的技术壁垒与较小的投资规模,竞争一下子激烈起来,再加上假冒伪劣防不胜防,僵化的国有体制就很难应对如此挑战。

在消沉了一段时间之后,历建平和朱自强的加入给这家老字号注入了新的活力,令五芳斋重换新生,一跃成为市场的领军者。其中原因有: 1、丰富的文化积淀。以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美、咸甜 适中而著称的五芳斋粽子号称“江南粽子大王",到目前已有80多年历史。“五芳斋”得名于清道光年间,创始人姓沈,系吴县陆墓采莲人。“五芳斋”粽子于1921年问世,创始人为当时以弹棉花为业的浙江兰溪人张锦泉先生。五芳斋粽子选料日益考究,配制方案日趋完善,口味日趋精美,由此声誉鹊起,驰名江南。 2、靠近原料产地。嘉兴自古以来就以生产优质稻米而闻名于世,是名副其实 的稻米生产基地。 3、优质企业家的正确导向。一家企业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最高管理者的领导是否正确。譬如,联想有柳传志,海尔有张瑞敏,淘宝有马云,新东方有俞敏洪。奥地利学派认为,只有以企业家为导向的市场经济,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当今世界,越发达的国家一定有着更多伟大的企业。历建平和朱自强开拓思维,不把粽子当粽子做,整合各种资源,使企业驶入了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可贵的是,历建平不以功臣自居,不刻意宣传自己,不搞“一言堂”,使企业不以管理者一人的成败而兴衰。最近,被称为“夕阳偶像”的马云的几个决策失误使阿里巴巴的发展产生震荡,这是一个很好的反例。 五芳斋的发展目标是:打造米制品行业的领导品牌,打造中式快餐连锁的著名 品牌,致力于成为受人尊重的,以米制品为核心产品的,有完整产业链的中国食品领军企业。“打造米制品行业的领导品牌”是首要目标。要达到这一战略目标,重点需发展三个核心产业,即粽子、大米和米饭制品。粽子的具体发展目标是:完成全国产业布局;扩大出口;经销全国网络;销售网更密集高效;改革生产工艺,提高效率;通过资源整合,扩大产能。大米的具体发展目标是:完善从种植到加工,销售大米产业链;创设中高档大米品牌;构建长三角营销网络。米饭制品的具体发展目标是:引进

传统神韵和现代风格相结合

传统神韵和现代风格相结合 ——西安采风调研报告关键词:西安地域主义建筑文化 城市建筑要和西安的古城建筑风格相融合,体现建筑的西安特色,但并不是主张做大屋顶或雕梁画栋。西安市副市长乔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建筑可以用现代的材料,用现代的建筑手法,但要把建筑的厚重感体现出来。西安的建筑物总的特色是厚重。古经上讲究“势”,建筑物的“势”到了,就会让人感到有一种厚重感。特别是在做一些大型公益性建筑时,不要求一味地追求“形似”,也就是说,并不要求建筑的形象像钟楼、南门,但一定要“神”似。这里的“神”就是建筑物的“气势”,且“气势”要跟整个古城墙相融合。 乔征谈道,西安很多传统建筑都比较厚重,有一种文化气息的厚重感。建筑本身就要通过文化内涵去挖掘、去体现。西安作为一个千年古城,建筑既要体现传统的“神韵”风格,又要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潮流和气息,要有活力和现代感。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应体现西安历史文化特色 建筑风格应体现古城的历史文化特色,建筑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要能体现出“城市精神”。在紫薇 MALL建筑设计论证 会上,西安市规划局和 红星局长说,“西安的 建筑风格下一步应如 何规划,如何让建筑在 特定地段体现西安文 化艺术的复兴,我们要 朝这个方向引导。否 则,建筑没有古城西安 特色,和其他城市没有 区别,怎么体现西安的 城市特色和文化呢? 我们就是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找到适合西安的、具有西安特色的发展道路。”古要古到家新要新到位 建设部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安市规划委员会总规划师韩冀对记者说,20世纪,许多现代建筑考虑结构、材料比较多,对地域特点考虑得较少,出现了“千城一面”现象。因而,国际建筑协会提出21世纪国际建筑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建筑地域化,地域建筑现代化”,总的方向是现代化,但要考虑到地域特色。在建筑风格上,西安的大规划是“新旧分制”。旧城区和重要文物古迹周围,建筑风格要发扬民族传统和地方特点,建筑的色彩以灰颜色为基调;新城区的建筑风格要开朗,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但要体现地域特色,外立面色彩风格很难统一,建筑设计创作可以“百花齐放”,建筑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 韩冀总规划师说,建筑风格“古要古到家,新要新到位”。西安有周、秦、汉、唐等很多朝代,建筑风格要“唐风”就“唐风”,要“汉风”就“汉风”,不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摘要:人类已进入21世纪,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使我们的现代化和民族精神获得新的生命形 式,是中国文化面临的新的历史选择。中国本身也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现代化和民族性、现代化与传统文 化等一系列的关系问题。青年一代是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的实践者,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价值 与走向是我们当今学子需要学习和急待解决的问题。这对中国走向世界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现代化 近年来,海内外对中国文化走向的讨论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各种观点十分活跃。"新儒学"、"新道学"、"文化中国"说、"新汉文化"圈、"儒家文化圈”、"太平洋时代"说等等。有人甚至认为21世纪将是儒学的世纪,是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世纪。众所周知,进入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的中国开始面对一个日趋发展变化的国际环境,整个世界文化的格局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本身也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现代化和民族性、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等一系列的关系问题。 青年一代是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的实践者,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价值与走向,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对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优良传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得到体现: (一)重视伦理道德 伦理至上的观念文化与价值取向。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体现着一种泛道德主义的人文特点。这种传统伦理讲求的是在个人修养基础上处理人际关系或社会关系的准则与行为规范,这种准则在理论规范上可用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来概括;行为规范则主要通过礼法或礼制来约束。这种伦理至上的文化特征的派生特点是:①它与宗法制度、专制政治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尊卑分明、等级有序的身份取向制。②道德的法律化,即通过礼制来规范社会行为,形成重礼制、重人治、轻法治的社会格局。③群体本位主义,强调群体的认同。④重名分,重面子的社会习俗与社会心态。⑤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但这种道德的养成是为了群体的和谐与有序,即“修己以安人”。⑥重义轻利与重道轻器的价值取向。⑦儒学(经学)独尊并成为官学。这是伦理至上的一种外化。 ⑧以人为本和人道主义倾向(孔子的仁学、孟子的仁政、墨子的兼爱、佛家的慈悲之心)。 ⑨追求“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 (二)倡导和谐统一——以和为贵与中庸保守 中国文化重和谐统一,与西方文化形成强烈反差。中西文化这一重大差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不同特性。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农耕文明,表现出一种"静态" 的特征,重视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身心和谐等。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的和合精神最为典型地体现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中。在中国古代思想家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因而达到和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化历史,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 家无法比拟的,一个国家要想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要 具备强盛的综合国力外,还必须保存和发扬其独具特色的 民族文化。在现代设计的实践中,如果只一味的模仿西方 设计的外在形式,而不注重本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内涵的体现,其民族文化存在的“根”和“脉”将会受到毁灭性的损伤。因此在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进程中,挖掘传统艺术中的文化内涵为现代所用,是中国现代设计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现代许多成功的设计作品,特别是被国际认可的代表中国风格的现代设计佳作,它们成功的原因,都是与立足本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营养分不开的。我们已经看到许多热爱本土文化,发扬民族风格的设计家,在寻求新的设计元素时,放眼到了这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他们成功地借鉴、运用民间文化的精髓形式来丰富自己的设计,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向世界人民显示了我们民族风格的当代性。这样的典范 很多: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分别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五 行中的一种,吉祥物之一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 纹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鱼”和“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 的象征,晶晶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欢欢的头部纹饰 采用了敦煌壁画中的火焰纹;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形,反 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鸟两两相对,旋 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 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而中国联通的标志,索性直接采用民间“八宝”之一“盘长”纹样,将传统艺术的图形赋予了崭新的现代意义。 此外,还有很多设计在总体风格上、局部形式上、个体图纹上,借鉴和沿用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理念,并赋予新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世界民众的公认和喜爱。 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其表现形式看似无任何联系,其实是一体。出于对未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611469913.html,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作者:福克纳高飞 来源:《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06期 【摘要】本文在对《我弥留之际》细读的基础上,从小说内容和文学模式两方面,梳理出小说的传统特性,从女性意识的拓展与小说手法的革新两方面,概括出小说的现代性,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传统;现代;福克纳;《我弥留之际》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nverts the stereotype of the binary conflicts of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and proves that under the coat of modern forms, what really matters is the traditional content from within. As I Lay Dying, on one hand, summarizes the tradition in the novel from the aspects of content and literary patterns; on the other hand, it generalizes the modernity from the wid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on of expressive means. It concludes that,Faulkner’s As I Lay Dying is a perfect embodiment of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Key words: tradition;modernity;Faulkner;As I Lay Dying 一引言 “传统”与“现代”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对立命题,许多人简单片面地认为传统与现代水火不容,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二者犹如硬币的两面,是相互依存,互为依靠,对立而又统一于作家的创作实践中。文学的发展正是在传统与现代的角力中得以发展,在这二者之间相互背离又互为依靠的张力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成就文学的经典。 威廉·福克纳(1897-1962)作为一个处在二十世纪文学变革时代的作家,他既是美国南方传统文学的代表,也是现代派的杰出文学大师,他将现代主义的方法与传统文学结合后,改用现代主义的形式来表达民族和传统的精髓。《我弥留之际》作为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正是这样一部颠覆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在更高层面上达到二者融合的一部文学经典。 二、传统性的承继 众所周知,作为每一位处在特定时空的作家,其写作无可避免地受到当下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反映时代的脉搏,记录时代的变迁。《我弥留之际》正是这样一部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一部杰出小说,在它奔涌的意识流下,流淌着作家所承继的古老而悠久的文学传统,作家力图用古老的文学传统重新架构现代美国社会生活。 福克纳经常自称“乡下人”或“农民作家”。在他的小说里,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农民形象,通过这些个性鲜明,性格迥异的乡村人物的塑造,福克纳表达了自己对美国南方深沉的乡

传统与现代

传统与现代 传统与现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二者之间却有着很深刻的联系。传统与现代在某些方面来说是不融合的,但是我们所有称之为现代的东西全部来自于以往经验的积累,也就是传统文化,所以二者又是不可分割的。我认为传统中的精华在任何时代都是闪闪发光的宝贝,是我们不可多得的财富,我们应该拿来珍惜,拿来应用,给它穿上现代的新衣,从新打扮,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我们生活在传统文化构筑的世界里,从现在往前所有的文明成果都称为传统文化。说抛弃传统文化不太可能,因为它已经潜移默化的在我们的思想里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设计。其实,人类在创造过程中,早已把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摒弃、淘汰,保留下来的,对今天和明天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都是其中的精华。 现在的设计,大体都是从西方工业革命后发展而来的。在历史的进程中,设计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符合人类的需求,而这种发展积累虾类的种种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从现代人们对包豪斯的眷恋就不难看出,其实我们还是欣赏传统的设计的,它带给我们的巨大影响也是挥之不去的,冥冥中它也在影响和指导着当代设计的进程,影响着当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我认为我们现在,特别是中国设计需要走的道路就是以传统文化为背景,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中国设计,东方风格。只有创造出了自己的风格才有可能去影响别人,在设计的世界里占有一定得地位。当然,中国一些当代的设计师也正在这样一条道路上行走着。越来越多充满中国风格的设计出现,并在国际上获得认可,中国风愈刮愈浓。如靳埭强的水墨风格,他设计的海报大量运用中国水墨,使人联想到中国山水的意蕴,其中恰当的留白如同中国画中的留白一样给人以遐想思考的空间。还有各种包装设计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也是使产品与众不同,成为时代的潮流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_特吉巴欧文化中心浅析_图文(精)

特吉巴欧文化艺术中心坐落于南太平洋中的岛国———新喀里多尼亚的首都努美阿,设计者是意大利著名建筑师伦佐?皮阿诺。这个作品的影响力丝毫不亚于建于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和建于日本大阪的关西国际机场,是现代技术和当地传统文化间高度协调统一的典范。 一、背景与地理气候 1.历史背景 新喀里多尼亚原是法国属地,当地的卡纳克人和外来统治者冲突不断。随着斐济等地的独立,卡纳克人也爆发了一次次的独立运动。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法国政府不愿放弃该属地,于是双方在1988年达成妥协的协议,推迟独立,共同成立“卡纳克文化发展委员会”,旨在振兴卡纳克文化,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法国帮助建设一座卡纳克文化中心。 1991年,法国政府举行国际设计竞赛,皮阿诺的作品以其地域、生态的完美统一,从170个作品中脱颖而出。特吉巴欧文化中心于1998年落成,皮阿诺也因此作品获得当年的普利策建筑 奖。 2.地理位置与气候 新喀里多尼亚岛为一狭长岛屿,崎岖的山脉将该岛分为东西两部分,少平地,气候温和,12月~3月为雨季,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均气温 23℃。所在区域气候炎热潮湿,常年温差较小,盛行稳定的东南信风,另外,11月~3月会盛行一些飓风。建筑的基地选择在位于新喀里多尼亚首都努美亚东部的Tina 半岛。文化中心(见图1 正好处在一个被热带仙人掌覆盖着的山甲上。而这个山甲正好位于一个咸水湖(环礁湖和海洋

收稿日期:2007-09-14作者简介:付瑶(1971—,女,四川万县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特吉巴欧文化中心浅析 摘要:皮阿诺设计的特吉巴欧文化中心,设计者通过考察当地的历史文脉,挖掘、利用 当地的传统建筑样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用现代技术表达传统意象,设计出极具象征性的建筑作品。同时,采用一系列的通风等高技术手段,达到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创造出集传统性和生态性于一体的建筑。如何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表现传统建筑,这个作品会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关键词:特吉巴欧;现代技术;传统意象;高技术;生态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辽宁沈阳110168 付 瑶,管飞吉 文章编号:1673-1387(200801-0014-05 第10卷第1期 2008年1月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Jan.2008 Vol .10,No.1

谈谈传统与现代结合

杨明川:谈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读纪宝成校长“接续文化传统是大学的历史使命”访谈有感来源:孔子在线作者:杨明川时间:2008-12-31 点击:912 谈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读纪宝成校长“接续文化传统是大学的历史使命”访谈有感 杨明川 今天上人民大学主页看到人大新闻转载人民政协网刊登的一篇“接续文化传统是大学的历史使命”的文章,这又让我感到一阵不由的兴奋。这是一篇关于人民政协报对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的访谈,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接受孔子铜像谈起,谈到中国的文化传统经历的从正到反、又从反到正的过程,又谈到百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思潮,再谈到国学教育的建立和创新。纪宝成校长也对记者的提问做出了明确的答复,认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国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待自己的传统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在分析的基础上批判性地继承,既面向现实需要又走向未来、发扬光大。纪校长在国学教育的建立和创新中提出了“大国学”概念,不是以复古的观念,而是结合内涵与外延、空间与时间,在整个中华民族的范围内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并作以现代的诠释,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进行交流和融通。最后,纪校长谈到中华文化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上的重要战略作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成为文化复兴战略的重要资源。不

仅要向世界展示我们文化独特的外在魅力,更要在价值层面推介我们的文化思想观念,作为国际文化战略的主要内容。关于这一点,纪校长甚至谈到了自己成长历程中受到的传统文化熏陶以及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以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价值观念的影响何其之大。 在这次访谈中,对中国人民大学弘扬传统文化的举措首先提到了孔子研究院的成立。孔子研究院自2002年成立以来,举行了一系列校内外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好评,在此不作赘述。近日,孔子研究院正在做关于筹备下一届孔子文化月活动的问卷调查。最后一道题目:关于下一届孔子文化月活动主题建议。据校内调查结果统计显示,“传统文化与现代相结合”的建议主题与其他任一建议主题所占比例相比约为10: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大家非常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问题,正如纪校长所说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调查过程中,一些被调查者甚至提出了具体的结合方案,为传统文化的弘扬献计献策,表现出作为传承主体的积极态度。在与被调查者以及平时的讨论中,我们发现大家对“传统”的理解存在分歧,有很多人是把“传统”与“现代”作为二个完全相对立的概念来看,即使提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建议,也是站在传统与现代本是不相关涉、完全隔绝的立场上。更有甚者,则提出了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有什么用的疑问,将传统与现代绝对地对立起来。什么是传统?传,即流传。在《王力古汉

谈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以及对中国复兴的想法

谈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以及对中国文化复兴的想法。 文化是一个意蕴丰富的概念。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文化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他们都有自己的文化,而且这些文化还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发展。因此,我们也就有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这两个层面的文化。 众所周知,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五千年时间的沉淀,孕育了我国让世人瞩目的传统文化。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数代炎黄子孙的精神食粮。也正是它们,造就了我们中华民族这个伟大的民族。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弥纶天地之大道的易文化;有无为而无不为的道文化;有内圣外王的儒文化;有不占屈人之兵的兵文化;有涅盘境界的佛文化;有天雨栗,鬼夜哭的汉字文化;有上工治未病的中医文化;还有入乎神,通乎道的武术文化和人生三宝精神气的养生文化。这些文化的合体,构成了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文化发展有客观自在的规律,它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时至今日,我国文化已由传统文化发展到了现代文化。现代文化,是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的,有着它自身的特点。但这也并不是说,现在文化与传统文化毫无关联,它们还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 五四运动以来,人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中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那就是大家都特别注重儒家思想、儒家文化。猛烈抨击中国传统文化的,其矛头所指首先是儒家,五四运动时的“打倒孔家店”即

证明了这一点;极力为中国传统文化做辩护的,其扞卫的中心也是儒学;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抛弃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其分析的对象也主要是儒家。这种习惯,近来颇受到一些人的怀疑和批评。如有人认为,从先秦开始,中国文化思想就是多元构成的,而不是儒家思想统治下单一的传统;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不是儒家,而是道家,中国传统文化从表层结构看,是以儒家为代表的政治伦理学说,从深层结构看,则是道家的哲学框架;有人甚至认为,中国国民的真实心态不在思想家的言论着作中,而体现在诸如谚语一类的东西中。我认为,儒家思想、儒家文化虽然并不等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但却实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 客观地看待中国的现代文化,我觉得可以说是对于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和宋明理学所倡导的一些儒家方面的思想,在现在,也被运用到了很多方面。如在教育方面,我们继承了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诲而不倦”等等的儒家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了发展;在外交方面,我国现在所倡导的和平外交政策,也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为人处事和与人交往方面,儒家所倡导的“有朋自远方来”的观点,现在也广为任用,零八年的北京奥运会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当然,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还体现在其他的很多方面。总而言之,现代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继承和发展。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所以我们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代文化。现代文化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它也有自身的特点。

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 通过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论述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结合 刘敏 摘要:在现代化的时代虽然有各种思潮的冲击,但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然而把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结合最好的当属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他们的设计是把艺术感和实用性结合起来看待,既注重功能主义又强调图案装饰性和传统与自然形态的重要性,是简约而非凡,功能至上,人性化的设计。所以把传统设计中的精华部分与现代设计的东西结合创造出新的设计风格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使艺术家和设计师,产生各式各样的遐想,并让人领悟到一个正在崛起的民族的浩然正气,也体味设计思想的种种内涵。 关键词:传统设计、现代设计、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民族性、功能主义、自然、人情化、借鉴、结合。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时代,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我们目不暇接,随之而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各种艺术思潮对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局面下,我们面对着一个如何认识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关系的问题。 有些人看待传统时,很大一部分都会形容其是老观念、老封建、老思想。这样使得我们研究传统设计时只停留在一些表象的东西,例如把传统设计只规定为是与传统手工艺息息相关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我认为这种思想是非常片面的。著名民艺家张授一先生解释传统时认为“‘传’即传布和流传,‘统’即一脉相承的系统。总的说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由历史沿传来的思想、道德、人伦、风格、艺术、制度等,概括起来主要是表现在文化方面。”[1]所以传统设计不只与传统手工艺相关还与国家或民族由历史沿传来的思想、道德、人伦、风格、艺术、制度等相关。而现代设计是20世纪期间发展起来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的区别在于现代设计是与工业化大生产和现代文明的密切联系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是为现代人现代经济现代市场和现代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积极活动。[2]其内涵是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设计界改变以往专为权贵服务的设计方向转而提出要为民众服务的口号下的产物是设计民主化的进程,并探索出“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理性设计原则和抽象的表达形式,具有典型和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个人性、主观性、形式主义性。用文化连续性观点辩证地了解传统与现代,寻找传统文化在现代性进程中的活力点,而不是简单地在批判或继承之间做出取舍。对于东西方文化问题所蕴涵的根本问题,即本土文化价值与现代化之间的紧张关系,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保存本土的生活方式与创造现代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进程,二者能够共存吗?所以如何更能体现设计时代性的同时又不失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就自然而然成为设计师比较关心的问题,也就是把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结合创造出新的设计风格。 把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结合最好的当属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其设计思想也是最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是指地处欧洲北部的五个国家,即丹麦、瑞典、芬兰、挪威和冰岛。这几个国家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与外界相对隔绝,而且没有受到工业革命的强烈冲击,工业化进程十分缓慢,在这样的背景下,手工艺传统非常盛行。所以这个地区的设计家们比较着重传统风格,到了二十世纪初期,现代产业终于在北欧确立,欧洲大陆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影响北欧的设计哲学。于是,一种将本土的手工艺传统与现代功能主义设计思潮相结合的设计风格发展起来,这就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北欧风格。北欧是一个均富的社会,北欧孩子从小就被教育不要以自己的财富和社会地位来炫耀,而以财富和社会地位来衡量人只是陈旧的贵族社会、封建社会、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陋习。北欧的设计是邀请人们参与,突出包容性、公众性、参与性,英语中所谓的“inclusiveness”,而不是贵族性的排斥性、独占性(英语中称为“exclusiveness”)。他们在公众性的前提下,再突出设计师的个性,使成为人人能够拥有的设计,这种对设计的平和心,真是伟大。他们生活在一个典雅的、自然的、美好的设计国度中,所以在北欧,好像很难看到平庸的东西,你会发现所有的人对设计的基本认识水平都要比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高,北欧人把艺术感和实用性结合起来看待,也就是形式、功能、材料、色彩、肌理、耐用性能、造价水平这几个内容是和谐的、平衡的。他们认为德国、荷兰、俄国和美国发展起来的那种现代主义设计,其实缺乏人性感,因此自己探索出一套自己的现代主义设计语汇来,通过自然材料、人性化的色彩、丰富的材料肌理、良好的功能结合,同时也兼顾了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手段,自成一体。民主化设计的本质,使人们对设计本身的美的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闻一多的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 邓乔彬赵晓岚 一 闻一多的古代文学研究处于“五四”的更新期之后,属于学术转 型时期,在走出了晚清“体用”之说后,他在方法论上将传统与现代、 中国与西方,结合得非常完美,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表现出新颖性、 独特性、前瞻性,是极有研究个性的学者,取得了极其突出的成就。 郭沫若说: 一多对于文化遗产的整理工作,内容很广泛,但他所致力的对象是秦以前和唐代的诗与诗人,关于秦以前的东西除掉一部分 的神话传说的再建之外,他对于《周易》、《诗经》、《庄子》、 《楚辞》这四种古籍,实实在在下了惊人的很大的功夫。就他所 已成就的而言,我自己是这样感觉着,他那眼光的犀利,考索的 赅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是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 的。[1] 凡学问之事,常是前修未逮、后出转精,故后无来者之说或可存疑, 但前无古人则是可以绝对肯定的。而闻一多“眼光的犀利”,独到的 发明与发现,得之于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如果说“考索的赅博”主要 见诸旧学,那么“立说的新颖而翔实”则主要得之于新学,是中西学 术的“化合”而非简单相加。 作为闻一多的知友,朱自清在为其全集所写的序中,很精当地概 括了闻一多的学术道路,及其背靠传统学问,又接受西方学说的治学 特点: 他在“故纸堆内讨生活”第一步还得走正统的道路,就是语史学和历史学的道路,也就是还得从训诂和史料的考据下手.在 青岛大学任教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研究唐诗;他本是个诗人,从 诗到诗是很近便的路。那时工作的重心在历史的考据.后来又从

唐诗扩展到《诗经》《楚辞》,也还是从诗到诗。然而他得弄语史学了。他于是读卜辞,读铜器铭文,在这些里找训诂的源 头…….抗战以后他又从《诗经》、《楚辞》跨到了《周易》和《庄子》;他要探求原始社会的生活……他不但研究文化人类学,还研究佛罗依德的心理分析学来照明原始社会这个对象.从集体到人民,从男女到饮食,只要再跨上一步;所以他终于要研究起唯物史观来了,要在这基础上建筑起中国文学史。[2] 诚如郭沫若所说,闻一多所致力的主要研究对象属先秦阶段,除神话传说为“再建”外,其余如《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等古籍,他所作的“考索的赅博,”都属于传统的治学。 闻一多对传统方法的运用,带有显见的从清初到乾嘉学术的主要特点。 清儒之治学,纯用归纳法,纯用科学精神。此法此精神,果用何种程序始能表现耶?第一步,必先留心观察事物,觑出某点某点有应特别注意之价值;第二步,既留意于一事项,则凡与此事项同类者或相关系者,皆罗列比较以研究之;第三步,比较研究的结果,立出自己一种意见;第四步,根据此意见,更从正面旁面反面博求证据,证据备则泐为定说,遇有力之反证则弃之。凡今世一切科学之成立,皆循此步骤,而清考据家之每立一说,亦必循此步骤也。[3] 闻一多研究先秦典籍,就是十分注重归纳法与科学精神.限于篇幅,此处就其对《诗经》和《周易》,所作名物训诂各举一例。 如《秦风·无衣》有句:“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一般都将“仇”释为“仇恨”。而闻一多《诗经通义乙》却认为:“仇借为畴。说文:‘耕治之田也’。襄公三十年《左传》,‘取我田畴而伍之’,《注》:‘并畔为畴。’《周语》‘田畴荒芜’,贾《注》:‘一井为畴,九夫一井。’《孟子》,‘易其田畴’,《注》:‘一井也。’”史学家柳诒徵据《周官·小司徒》,郑《注》引《司马法》:“……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十为通。通为匹马,三十家,士一人,徒二人,通十为成”以说明周代的田制与兵制,认为“周代授田之法,一以均贫富,一以通兵制,所谓寓兵于农也。”[4]闻一多正是结合授田法与兵制来解释“同仇”的,“仇”之借为“畴”,同畴的农人一起当兵,“偕作”、“偕行”是必然之事。这里,可谓

传统与现代作文900字完美版

传统与现代作文900字 现在Appstore或应用商店里的应用软件类别层出不穷。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共享单车,无疑是共享软件中运用最广泛的。ofo等共享单车的出现,制造自行车的工厂的订单像雪花一样多。可是售卖自行车的商家却要遭遇倒闭的危机。到底是自己买车还是用共享单车?有人选前者也有人选后者。家用自行车存在很多bug(问题),即使上了锁的自行车也有可能会被偷盗,造成财产损失,存放成了一大问题。另外自行车损坏后要经常维修,增加了维护成本。共享单车虽然可能不是能随时找到,而且还有一个被恶意破坏的问题。但是能够随时随地为人们的出现提供便捷的服务,所以共享单车会逐渐取代家用自行车。 网络购书还是实体书店,这也是个问题。淘宝无疑是现在最方便的购物软件。女性中至少80%的人用淘宝购物,当然包括购买书籍和杂志,因为省时、方便、价格低。可是书店,对于书虫级的人来讲是类似于人间天堂的地方,现在大量的书报亭被拆除,所剩寥寥无几,书店就显得更加珍贵。在书店可以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书籍,还可以在店里看书,淘宝却不可以。去趟书店,就相当于寻一次宝,有些书你可能不知道,可是在书店逛逛可能就发现了。还有,书店的那种可以让人沉下心来读书的气氛,是别的地方无法比拟的。所以网络购书和实体书店可以互相补充,取长补短。 书or网络文学?本人是提倡书的。一杯茶,几本书最好是那种最经典,耐读的书。你完全可以一段时间沉浸在作者所制造的文字当中。完全不会被其他东西打扰你的阅读时间。从世界第一部触屏手机(SimonPDA)。发展到现在的iphone、华为、小米等智能手机,都能连接互联网,并能操作各类软件,包括各种阅读软件及流行网络文学。可是一些网络文学读过一遍就再不想读了。可是书不一样,你可能会把一本书读五六遍还想再读。这就是书的好处。读一本好书可能是一场旅行,一次冒险,也可能是与智者之间的一次谈话。我不认为网络文学就是垃圾文学,有也许网络文学是非常优秀的。所以我认为书和网络文学是可以共存的。 在这个信息繁多的时代,我们不能否认智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能用几句话来概括接受信息的方法,而自从信息传入网络以后,接受信息的方法变得层出不穷。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日本传统与现代元素的结合

前面介绍了日本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乐器,传统乐器在现代已经渐渐失去了以前的地位,让位于一些现代乐器,但是在日本也有一些将时尚元素与传统乐器结合起来的乐团,使传统乐器重新焕发了魅力。比如吉田兄弟和凛组合。 吉田兄弟成员包括身为兄长的吉田良一郎和弟弟吉田健一,出生于日本北海道登别市。由于其父渴望成为津轻三味线乐师而未能如愿,故让兄弟二人自幼师从演奏家安达孝华学习这种乐器。1989年起随三味线大师初代佐佐木孝学习,并曾在多项重要的全日本津轻三味线大赛中获奖。他们演奏和编写的音乐,尽情发挥三味线的炫丽音色,并注入摇滚、流行、拉丁音乐和蓝调等元素,加上爵士乐式即兴变奏,激情弹拨,赋予此传统弦乐器崭新的活力。青春澎湃的活力与创意,风靡无数乐迷。尤其是将电吉他的刷弦技巧融入三味线演奏中,风格可谓自成一派。三味线源自中国的三弦,这乐器东渡日本后,主要在本州北部青森县的津轻发展流传,是十八世纪民歌伴奏的主要乐器之一,到十九世纪中叶成为具代表性的独奏乐器。吉田兄弟以染发Punk 头造型,创新演奏家造型,令年青一族对这种传统乐器趋之若鹜。《环球人》形容他们风靡世界,也展示音乐的变化不等于舍弃传统。他们的形象也是传统与现代结合:表演时身穿传统和服和武士裤,手持传统乐器,但头发却紧贴潮流地染成了浅棕色。凛Rin' ,是在日本最高层的演奏届表现出色的女子3人组合,成员是Mana,Tomoca,Chie。和国内女子十二乐坊的性质比较相似。她们通过演绎日本传统的乐器,古筝、十七弦、琵琶、三弦、尺八等,不仅体现出日本传统乐器的美妙音色,更是改编了各种曲风、加入了流行音乐元素,创造出新的传统音乐文化。在她们的音乐中,东西方的文化元素被平衡而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另外Rin不仅仅是以传统器乐演奏为特色,同时也是优秀的歌者。三位成员的音色各具特质,有点类似S.H.E的三人特色,性格的组合上也有点SHE感觉。樱花樱花这一作品中演绎了日本代表乐器三味线,也运用到了尺八,萧,筝等乐器,是一首非常纯美的作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