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改变其传统的教育模式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

学是初中教育时期的重要课程,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

学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意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从而优化教

学方法,提高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自身发展息息相关,

在实际的教育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还没有摆脱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没有达到良

好的教育效果。如何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初中道德与法

治教学质量,是相关教育人员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对于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大多存在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教师成为了整个课堂的主体,学

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这样既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又约束了学生学习的创新思想,

学生没有发现学习的乐趣所在,使得教育效果很难得到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没有摆脱

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往师生观念阻碍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教师一直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

学生惧怕教师的威严,甚至在课堂上对不懂的地方也不敢进行提问,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利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知识的学习;缺乏创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黑板以及粉笔成为

了课堂的主体部分,班级学生众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运用良好的教育方式,没有将

每个学生顾及到,在教学中也没有做到与实践相结合,所教授的知识并没有得到学生的理解,而是一味地长篇大论运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些都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出现了教师讲

课很认真,学生却没有得到所要掌握到的知识。那么,怎样将课堂教学发挥最大作用,使道

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得以提高,是众多教育者应该进行思考的问题。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

1.转变传统师生观念。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转变传

统教学观念,将教师角色地位降下来,向学生可以进行沟通的朋友角色发展。交流是解决一

切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只有与学生主动进行沟通,

才能直观地发现问题所在。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应该耐心指导,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主动提问、乐于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道德与法治教育更是教学生如

何做人,以及使学生具有良好道德品质与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

2.翻转课堂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样的教

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告别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提升学生的学

习兴趣,达到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第一单元“走进新的学习生活”时,其中的第一课是“我

是中学生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刚步入中学的喜悦心情,使道德与法治第一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做好与学生的互动工作,结合课题,教师应鼓励学生

进行讲述,关于成为初中生的心情与想法,结合课后的知识问答:新的环境带给我们哪些新

感受与体验、如何融人新的班集体、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如何做到主动学习、学习的重

要性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上台与大家进行交流。通过该环节教师成功将课本知识进行深化,并且基本掌握了每个学生的性格情况以及对学习的态度,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地

进行。同时,教师应该利用班级网络群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普及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知识的少量渗透。

3.小组互助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应将分散的学生个体组成

小组的形式进行管理,避免出现没有顾及到的学生,出现被遗忘的“角落”。例如,在进行“人

生自强少年始”课程学习时,该课程主要有三个部分,扬起自信的风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走向自强之路。自强不息是学生应该具有的重要品质,教师应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

浅析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及教学方法

浅析新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及教学方法 都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今时代,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其中的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我们国家也在随时代的发展进一步的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基础教育内涵的发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其中,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教育部《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自2016年秋季起,初一年级的《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法治”二字首次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名称中。从以道德为主线转向道德和法治相融合,法治教育渗透于整个课程教材之中。 新教材变化的不只是加入了“法治”,它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体现了综合性、过程性、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相比老教材《思想品德》而言,新教材不仅在知识点的整理和分布上做了调整,在教学栏目的编排上也做了很大的修改,如:彰显生命教育主题、突出法治教育、强调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等。有专题、有渗透,多项结合、多维展

开,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并且,新教材继承了老教材德育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突出内容活动化与活动内容化的要求,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新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突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新教材发展学科的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统领,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识水平,由浅入深地认识核心价值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由近及远地体验核心价值观,层层推进核心价值观形成,引导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新教材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语言文字或抒情唯美,或富有哲理,或正气凛然。本册教材,将优美文字融入到每一课每一框题中,可读性强,易于学生与教材文本的对话。在对文化内容的处理上,教材不仅仅是引经据典,而且积极思考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方式。教材在正文之外,穿插了大量的反映真实场景的图片、生活气息浓郁的铲土以及创意美感十足的表格、图示等呈现学习内容,力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使教材变得可亲可近,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它是以初中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及全世界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由自我出发再回到自我,完成自我认知,以学生成长的生活为主线,以相关知识为支撑,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篇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我们的工作,通过近年天来的培训、实践我对小学品德课在关注学生素质发展和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取得了共识。 但是,在涉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步骤、评价方式等课堂教 学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的一线教师却不断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矛 盾的焦点主要表现为——新课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课堂教 学实践。 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课堂教学生死搬硬套 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 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 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 实施中生搬硬套,其表现如下: 1、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倡导活动化教学,注重相互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 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种他人田,荒自家园”的现象 却屡见不鲜。在探讨某一个话题时,把很多时间花在唱歌、跳舞、绘画、游戏上,一节课下来,学生兴奋过度,课堂倒是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和体会方面的收获却令人怀疑。笔者认为,课堂活动不等于课堂活力,学生 参与活动的多少并不是活动化教学的精髓,道德与法治课也不应是完全的“唱游”课、“游戏”课、“美术”课、“舞蹈”课。我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之所以有不 同学科的课程设置,就在于学科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的教学 任务。 2、通过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如果“照葫芦画瓢”,原 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品德课十分 强调回归儿童的生活,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课堂教 学的重构与创新。 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主体主导主次不分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教研计划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教研计划 2.依据区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任务与目标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三、具体工作要求(一)练队伍 1.抓好骨干力量抓好骨干力量,创造研究氛围。在继续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基础上,让更多的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而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 2.形成教研氛围(1)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建设,主动提供思品、社会、品德与社会信息,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上学习、交流等。 (3)重视听课学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能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样把新课程作为学科课程来上,教师要学习美术课上的色彩形象、数学课上的统计方法、常识课上的试验对照法、英语课上的任务驱动模式等等,使品德教学更具有生命力。 (二)抓管理 1.备课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七至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本(人教版)目录大全

《思想品德》总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2)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 (3) 新学校,新同学 (4) 创建新集体 (7)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 (10) 学习新天地 (11) 享受学习 (18) 第二单元认识新白我 (22) 第三课珍爱生命 (23)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24)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27) 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 (33) 走进青春 (34) 感悟青春 (39) 祝福青春 (43) 第五课白我新期待 (45) 日新又新我常新 (46) 发现白己的潜能 (51) 白我新形象 (54) 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58) 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 (59) 丰富多样的情绪 (60) 学会调控情绪 (64) 第七课品位生活 (69)

情趣与兴趣 (70) 追寻高雅生活 (75) 第八课学会拒绝 (80) 身边的诱惑 (81) 对不良诱惑说“不” (88) 第九课保护白我 (90)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 (91) 防范侵害,保护白己 (93)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做白尊白信的人 (2)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白尊 (3) 白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4)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9)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12) 第二课扬起白信的风帆 (17) “我能行!” (18) 白信是成功的基石 (23) 唱响白信之歌 (27) 第二单元做白立白强的人 (32) 第三课走向白立人生 (33) 白己的事白己干 (34) 告别依赖走向白立 (39) 第四课人生当白强 (46) 人生白强少年始 (47) 少年能白强 (51) 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 (58)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59) 人生难免有挫折 (60) 挫折面前也从容 (65) 第六课为坚强喝彩 (71) 让我们选择坚强 (72)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79)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84)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85) 走进法律 (86) 法不可违 (91) 防患于未然 (97)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 (102) 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103) 善用法律保护白己 (108)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 (2)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3) 我知我家 (4) 我爱我家 (8) 难报三春晖 (12)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18) 严也是一种爱 (19) 两代人的对话 (23) 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 (28) 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 (29) 同学.朋友 (30)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改变其传统的教育模式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 学是初中教育时期的重要课程,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 学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意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从而优化教 学方法,提高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自身发展息息相关, 在实际的教育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还没有摆脱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没有达到良 好的教育效果。如何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初中道德与法 治教学质量,是相关教育人员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对于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大多存在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教师成为了整个课堂的主体,学 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这样既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又约束了学生学习的创新思想, 学生没有发现学习的乐趣所在,使得教育效果很难得到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没有摆脱 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往师生观念阻碍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教师一直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 学生惧怕教师的威严,甚至在课堂上对不懂的地方也不敢进行提问,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利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知识的学习;缺乏创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黑板以及粉笔成为 了课堂的主体部分,班级学生众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运用良好的教育方式,没有将 每个学生顾及到,在教学中也没有做到与实践相结合,所教授的知识并没有得到学生的理解,而是一味地长篇大论运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些都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出现了教师讲 课很认真,学生却没有得到所要掌握到的知识。那么,怎样将课堂教学发挥最大作用,使道 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得以提高,是众多教育者应该进行思考的问题。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 1.转变传统师生观念。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转变传 统教学观念,将教师角色地位降下来,向学生可以进行沟通的朋友角色发展。交流是解决一 切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只有与学生主动进行沟通, 才能直观地发现问题所在。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应该耐心指导,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主动提问、乐于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道德与法治教育更是教学生如 何做人,以及使学生具有良好道德品质与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 2.翻转课堂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样的教 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告别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提升学生的学 习兴趣,达到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第一单元“走进新的学习生活”时,其中的第一课是“我 是中学生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刚步入中学的喜悦心情,使道德与法治第一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做好与学生的互动工作,结合课题,教师应鼓励学生 进行讲述,关于成为初中生的心情与想法,结合课后的知识问答:新的环境带给我们哪些新 感受与体验、如何融人新的班集体、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如何做到主动学习、学习的重 要性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上台与大家进行交流。通过该环节教师成功将课本知识进行深化,并且基本掌握了每个学生的性格情况以及对学习的态度,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地 进行。同时,教师应该利用班级网络群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普及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知识的少量渗透。 3.小组互助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应将分散的学生个体组成 小组的形式进行管理,避免出现没有顾及到的学生,出现被遗忘的“角落”。例如,在进行“人 生自强少年始”课程学习时,该课程主要有三个部分,扬起自信的风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走向自强之路。自强不息是学生应该具有的重要品质,教师应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 走进初中》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走进初中》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教学目标 1. 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与发展; 2. 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3. 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增进与老师的感情; 4.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5. 正确对待学习上的变化,培养正确的学习观; 6. 认识到自己角色上的变化,由依赖逐步自立; 7. 珍惜当前,放眼未来生活,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2学情分析 刚从小学升入初中,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老师,七年级的学生首先要学会的是适应新环境、熟悉新同学、新老师,所以引导他们学会跨越陌生,适应初中的新生活成为第一课的重要内容。 3重点难点 1. 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与发展; 2. 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3. 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增进与老师的感情; 4.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5. 正确对待学习上的变化,培养正确的学习观; 6. 认识到自己角色上的变化,由依赖逐步自立; 7. 珍惜当前,放眼未来生活,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校园风景线 4.1.1新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教师利用投影或黑板写出几个大字: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 对学生来说,9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应该给它起一个名字——开学节。每个中学大致都在每年的这一时刻重复着辞旧迎新的程式,一批一批的初一、高一的新同学步入了更高一级的学习殿堂。 走进中学(板书) 提议:教师准备若干张本校的校园风景照片或明信片,通过投影或在班内传阅展示给同学们看。 1. 校园风景线(板书) 漫步校园,我们会发现,这里的风景独好,并且比小学大得多,有很多场地和部门,有很多场馆和社团组织,下面我们来一一来辨识一下。 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兴趣。 第一层次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1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 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 “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 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

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三、教学总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开开心心上学。 2.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让学生学会交际,懂得交新朋友。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校的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生活(社会) 研训工作将继续以市科研中心学科教研要求及区小学学科研训计 划为指导,紧密结合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安排,以深化品德课程 建设、提高品德学科育人质量为重点,加强学科课程实施力度, 强化学科专业学习与研究,重视学科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进一步 深化品德学科教学改革,努力转变品德课“看图画、教课本”的 传统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教 学目标,进一步增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实现学科课程实 施的规范化、教师课堂的专业化,全面提高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 平及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努力保持我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格 局。 二、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加大检查力度,夯实课程实施方案 1、围绕“开齐、开足、上好”的课程原则,深入贯彻落实课程实施方案。结合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的日常工作,做好课堂督 查,加大监控频率,及时反馈监控情况;加强随堂听课及推门听 课制度,强化常态课建设,确保每一堂课都能够上实、上好。(二)加强学科业务学习,更新学科教学理念 2、继续进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系统培训学习,正确把握学科培养目标及措施。根据本学科教师兼职教师多,流

动性大的特点,学期初继续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培训与学习指导,使老师们明确课程是什么、怎么教,正确把握培养目标及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水平。认真组织学科教师参加对课程理念、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培训。充分利用好区级教材培训的机会,及时进行校级培训,建立健全参训通知、到会记录、学习考核、成绩通报等形式,督促教师熟悉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明确课程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3、继续深化市学科教学策略学习,熟练掌握学科教学流程及实施办法。以区送教活动、优质课评比活动等为学习平台,结合网络优秀课例或者聘请兄弟学校的优质课例观摩等活动,组织老师们对市学科教学策略进行再研究、再学习、再反思,促进学科教师不断优化品德课堂教学流程,提升个人教学设计能力。 4、系统学习德育教育知识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深化品德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生本活力课堂在教学的引领上,继续以市学科策略落实、学生有效参与、学科课程整合以及信息技术融合为深化着力点,大力推进学科生本活力课堂的构建,让学生学习真正发生、活动体验真正参与、品德养成真正落地,努力改变部分课堂“看图画、教课本”的现象,还真实生活体验于课堂,让品德课堂充满活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现状及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99660286.html,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现状及分析 作者:秦海艳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2期 摘要:新时期,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大环境之下,传统教育模式逐渐被各种现代教育方式所取代。作为现代教育方式的践行者,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新课改趋势,持续创新与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初中教育课程中的重要一门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初中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出发,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为提升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的不明确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了解社会道德与国家基本法律的意义与内涵,使学生具有良好道德与法治行为规范,为培育道德高尚、遵纪守法的公民奠定基础。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讲授,没有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教学方式单一 不少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兴趣不高。而课堂上,很多教师习惯采用自己所熟悉的教学方式,方式比较单一,普遍存在“模式化、静态化、滥用化”现象,没有意识到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益处,或者不愿意付出更多精力去潜心研究,从而改变教学方式,且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及性格千差万别,教学方式单一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进一步加重。 (三)实践教学不足 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互关联、相互促进,道德与法治知识能够正确引导初中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举止,而社会实践又能促进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目前,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学校和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比较淡薄;其二,教师本身对实践教学的理解不深入,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不足;其三,多数教师没有足够的动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少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理论学习,甚至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不是核心课程,开展实践教学意义不大,学生也不了解道德与法治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教师或学校没有运用较好的方法方式开展实践教学,认为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的“产出比”很低,效果难以量化,不愿意花费更多精力研究实践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教研工作总结

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教研工作总结 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教研工作总结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WTT整理的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教研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一个学期又在我们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匆匆走过了。回首这个学期品德教研组的工作,我们品德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根据开学初期制订的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活动计划,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一学期来有让人会心微笑的成绩,但也有还需努力的地方,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1、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本学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阅读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学杂志,如:《小学德育研究》。七年级上期思想品德教学计划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尽可能地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学习、扩展的空间。通过学习,老师们确立了新

的教学观念,用课改精神统帅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计划将教师从烦琐的.备课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备课的质量和信息收集的能力,把解放的时间用于“磨好课”。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突出学生活动、合作学习、探究方式,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立足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交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品德组一直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个目标。课前带领学生搜集资料,把更多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结合品德学科的特点,我们品德组的老师及其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纳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在学期末的县学科检测考试中,据学生反馈情况较好。 4、教学实践与科研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这个学期,我们教研组进行了“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和谐教育教学模式”的系列探研讨,下一步将按方案开展实践活动。组内的老师虽然都是担任了语数教学,有的还兼班主任工作,但依然能在品德的教学中开创出一片美好的天地,有了一定的收获。有许多老师积极撰写了品德论文参加县、市级评比。在此非常感谢一些班主任老师能积极参与到品德教学研究中来。

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

1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滦阳中学—党艳东本学期,我有幸接触了新教材七上《道德与法治》,在教学过程中,新教材给我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诸多感受,使我对新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下面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具体如下: 第一、根据教材中每一课的六个板块,即“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相关连接”、“拓展空间”、“方法与技能”,灵活机动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体验、领会、探究学习内容,探索学习方法。并让课堂的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如学生自评、他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尝试探索一种新的学习评价方式。 第二、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学生阅读、思考、交

流,从中获得感悟,得到结论的教学方式;同时将讲台对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社会调查,制作课件,课堂上台演示讲解,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也尝试用音乐和视频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等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气氛,积极主动学习。 第三、《道德与法治》这本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通过学习探究,自己去感悟生活中的一个道理。事实证明课堂上,老师越是“放手”,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越能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 第四、新教材是以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

或生活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基于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课后实践,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课堂的小故事、小品、情景研讨,课后的社会调查、写感想、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从而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总之,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有老师说犹如“放风筝”,要求教师既要放飞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又要在学生将要失控时把学生“拢”回来,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一个学期以来,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在教学工作中也难免存在不足,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扬长避短,继续努力,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第一课你我同行 1、交往的含义: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的交流和往来。 2、怎样理解人际交往是“心灵的呼唤”? 答:①与人交往,是人类心灵的内在需要。如果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②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以及被尊重的需要等,都是人非常重要的需要。这些需要都与交往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只能通过交往来满足。 ③如果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不仅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甚至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3、如果交往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会对人们产生那些影响? 答:①会导致心灵的孤独和精神的寂寞。 ②会影响人的心理和精神的健康,甚至会威胁人的身体健康。 ③一个人如果从小就缺乏与人交往,知识、能力、智力、技能、情感等都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 ④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4、为什么说交往是人类发展的需要? 答:①交往是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社会交往。 ②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交往。③社会的进步依赖交往。 5、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正常交往有什么作用? 答:①有利于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增长见识,积累经验,激发思维,锻炼能力。 ②有利于我们情感、意志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③有助于我们道德、审美等素质的提高。 ④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6、交往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答:①推动了世界的文明进步。 ②促进了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飞速发展。

③促进全球的进步和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 第二课假如我是你 1、在现代社会,平等、尊重、宽容、理解、关心、互助,这些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条件,是文明交往的内在基础。 2、平等待人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社会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3、相互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又一基本原则。宽以待人、接纳所有不同的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 4、尊重他人的内容:①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自由、合法权利、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②尊重他人的思想、情感、言行和生活方式;③尊重他人的劳动与创造,尊重他人的隐私等。 5、学会尊重他人,对于中学生来说有什么意义? 答:①不仅是保证我们学习进步和人际交往成功的需要; ②更是现代少年所应具备的优秀品质。 6、中学生如何平等待人、尊重他人? 答:①与人交往中,要注意尊重他人。 ②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正当权益、个人隐私、个性特征、思想情感、宗教信仰、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③不嘲笑、讽刺、挖苦和侮辱他人,不轻视或歧视他人。 7、宽容的内容包括: 答:①宽容他人的不同观点,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 ②不嫉妒他人的成绩、长处和优点; ③不过分苛责别人的缺点和不足、错误或过失。 8、理解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成功交往的秘诀,是学习进步、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重要条件。学会理解的关键是学会换位思考。 9、理解的意义:①理解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成功交往的秘诀,是学习进步、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重要条件;②被理解是我们的内在需要。 10、关心他人有哪些基本要求?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新编道德与法治想要真正融入小学课堂就要求教师充分掌握挖掘各种资源,教师的要求就更加规范,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多的课外知识要求教师整合充分后教授给学生,同时以更多教学形式出现在课堂上,不仅仅是简单单一教学,填鸭式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教师要细心观察生活,善于抓住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将生活中的每一处与道德法治相关的内容牢记于心,并熟练运用教授学生。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必须坚持学习理念,秉承终身学习信念,不断在实践中寻找适合学生们成长的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已成为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扩展教师知识面,不仅仅是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以及综合素养,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从读书做起,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将更多知识教授给学生。在学生的印象中教师才是一个真正的“引路人”。而教师才会在课堂上散发属于自己的魅力。才能做到学生喜欢,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学科,不仅仅是敷衍了事,而是真正喜欢,并在生活中能够运用该理论及知识,这是教学最终目的。 在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读书,同时更多的是与时代接轨,学习先进知识与技术,也是新时代教师所必备的素质,“闭门造车”是造不出“好车”的,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术才能与时代接轨,与学生的思维有对接,思考学生所思考的内容,更好的考虑学生所需要的东西,从而做到“对症下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 积极参与各种教师专业化培训活动是促使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有力措施。教师在假期或者平常多参加教师培训是增强自己业务能力较快途径,在培训中学习更多知识,接受更多想法与建议,学习他人之长,补充自己短缺,在创新的过程中感受自己进步的喜悦。努力突破自己提高自己。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发表时间:2019-11-27T09:39:37.71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1期作者:何学军 [导读] 何学军四川省资中县狮子镇高家寺小学四川资中 64121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176-0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课程,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培养良好的情操,树立端正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正是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对未来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道德与法治教育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注重心理教育,在根本上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效果。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教育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全方面品质,而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不同阶段教育的关键内容,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在运用自己的思维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是自我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作用显著,影响学生的未来,甚至是一生。为此,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使小学生能够明事理,提高自身修养,形成良好的品德。 一注重课堂上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传授是整个小学阶段重要的教材内容,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他们的一举一动、行为举止都会对学生的言行产生影响,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效仿。教师起到一定的模仿作用,同时发挥榜样的作用,这样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无形的引导,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素养。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要突破传统概念上的说教,避免死板的教学手段,要结合课程目标进行有声有色的教学,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热情,启发学生的心灵,适合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改变。同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学生个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避免千篇一律,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二强化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对于每个人来说,第一个接触的环境就是家庭环境,也是所有环境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为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要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发挥其教育的功能,引导小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成长。要以学生的成长背景和历程为依据,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材实现合理的融合,能够相互监督,全方位、多角度地促进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 三注重课余时间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教师除了要利用课堂实现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以外,还有注重课余时间内对学生进行的素养教育。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组织一些有助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活动,比如说针对某些题目的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本质融汇在形象、生动的课外活动中,渗透道德与法治知识,使得学生在娱乐的同时,理解和掌握了知识,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品德,这就是寓教于乐的作用,在娱乐中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吸收和理解知识,形成良好的品德理念。 四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实现对小学生的教化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塑造性和模仿力,彰显情绪性的特征,很容易亲近教师,接受其耳濡目染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断完善自己,尤其日常教学和生活中的言行,用自身魅力去感染学生,实现言传身教的效果。 五实现学生生活实践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结合 当今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期,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就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教育,知识范畴相对较宽,因此,给道德与法治教育带来了难度和挑战。比如说,社会中崇洋思想比较严重,城市生活的孩子条件较为优越,因此,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他们去农村体验,感受农村的环境,这样就会使他们认识到在党的领导下,农村和农民生活得到极大程度地提高,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六道德与法治教育要体现对学生发展的充分尊重 要以小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为依据,突破枯燥乏味,重视情感教育,用信息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保证思维的活跃性,将注意力凝聚到学习当中。 七教学要循序渐进地完成对小学生思想道德习惯的养成 任何人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是循序渐进、协调发展的,为此,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也是复杂的过程,具有长期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以小学生相关规范为指导,让小学生经过阶段性的学习与实践,可以拥有良好的、健康的行为与习惯。 八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教师要对小学生的心理进行逐一的疏导,以教材为基础,理解和掌握深层次的含义和本质。也就是说,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典型的实例为引子,实现学生心理需求与教育的结合,让小学生可以了解到道德与法治的真正内涵。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各个学习阶段都必须重视的教学内容,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影响学生基本素养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途径,促进小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要点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第一单元自然的声音 第一课人类的朋友 1.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答:⑴含义:是指从自然环境中得到的,可以采取各种方式被人们利用的任何东西。⑵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如各种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等); ②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和其他矿产资源)。 2.自然资源的作用(为什么说自然资源是生活的必需)?答:①人类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②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③各种生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3.自然环境的作用是什么?答:①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②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从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4.人类与大自然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或人类为什么要尊重大自然)? ①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人类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从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②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③人类与大自然通过食物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5.人类如何善待自然?答:①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②保护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③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 第二课哭泣的自然 ▲1.资源在枯竭的表现、原因、危害是什么? ⑴物种减少。原因:人类乱砍滥伐和环境污染。危害: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的机会,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⑵土地荒漠化。原因: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危害:沙尘暴是土地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典型环境灾难。⑶水资源短缺。原因: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危害:淡水资源危机可能是人类以后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危机。⑷能源匮乏。原因:人类的过度消耗和人口的不断膨胀。危害:可能成为引发战争的导火索。 ▲2.环境污染与破坏的表现、原因与危害? 答:⑴天然草原退化。⑵水资源污染。原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危害:导致水资源短缺。⑶土壤污染。原因:人类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任意排放废水、废渣和垃圾。危害:①严重损害农作物的生长;②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⑷大气污染。原因:①人类生活和生产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不断增加;②工厂、居民区和汽车等将越来越多的废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导读:本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道德与法治》课的开设是为了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儿童所了解和遵守。下面是带来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2.依据xx区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任务与目标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

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练队伍 1.抓好骨干力量 抓好骨干力量,创造研究氛围。在继续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基础上,让的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而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 2.形成教研氛围 (1)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建设,主动提供思品、社会、品德与社会信息,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 (3)重视听课学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能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样把新课程作为学科课程来上,教师要学习美术课上的色彩形象、数学课上的统计方法、常识课上的试验对照法、英语课上的任务驱动模式等等,使品德教学更具有生命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讨会心得感悟:十里春风,不如你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一门新的课程,为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加强他们对法律的了解,这门课是很有必要开设的,如何教好这门课是很多老师的难点,你有哪些方法?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讨会心得感悟:十里春风,不如你。 11月21-23日,跟随团队,我全程参加了2018年**市小学《道德与法治》乡村教师教学竞赛暨课堂有效教学研讨会的活动。在本次活动中的所见所闻,让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区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何能在核心团队建立之后的短短两年内取得许多成绩?我的姐姐妹妹们做了什么呢?根据本次活动,我总结出了几个要点: 01 活力互动,建立共同认知 既然是团队,就要有团队精神和团队凝聚力。如何打造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区的做法是,让全体成员参加每一次的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充分互动,建立共同的认知,打造团队意识。 在本次活动中,**区选送了一节课,由谭家塅小学谭偲老师执教《防止溺水珍爱生命》。谭偲老师是新接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从第一次试教到最后一次磨课,全体核心团队教师全程跟踪,群策群力,抠住一个个字眼,替换一张张图片,帮助谭老师尽快了解学科特点,希望能打造出一节精品课来。 作为炎陵的帮扶团队,面对同样是零起点的解芳莲老师,团队成员同样用心观课、精心构课。赛前,邀请她到**区来试教,一天内连续两次试教两次帮助她修改教案。到了赛课地点,发现上课的学校与我们预设的环节相悖时,我们团队又一次加班加点给她改教案,甚至细致到帮她设计好每一句的过渡语,赛前的导课一直延续到凌晨两点。 最后,这两堂课均获得一等奖。这个一等奖,既是对执教老师的认可,更是对课例背后的团队成员的认可。在这样的观课磨课活动中,集体的智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团队的成员们也就自然而然地凝聚在一起了。 02 时刻研讨,认识课程本质 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是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科特点。**区的团队在谭超艳老师的带领下,时刻在研讨。 21日下午,在听了三节课后等待晚餐的空隙里,老师们就开始针对课堂进行研讨了。而在之后的活动中,大家利用微信,即时对课堂上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研讨内容包括目标设定、教师评价、学生活动效果、活动设计、教材解读等方面。 这样的方式,不仅及时、高效,能让老师们在课例解读中进行反思,提高自己对学科的认知,而且往往还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李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