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9.5 3000 城市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2

9.5 3000 城市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2

9.5 3000 城市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2
9.5 3000 城市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2

城市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江苏省宿迁职业技术学院葛海英223800 【摘要】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市化,我国的经济发展在最近几年也有了长远发展。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职业化教育供求间的巨大矛盾,转移到城市的农村移民因为职业教育严重落后以及农村职业教育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所以,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需要强化职业教育供给,重视开展移民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形势需要从全新方面审视农村职业教育问题。职业教育和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一边职业教育能够促进城市化进程,另外职业教育需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和城市化进程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目前职业教育和城市化之间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将城市化当成中心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无法顺利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学校自身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会造成职业功能缺失,仅仅从数量当成指标判定职业教育发展,会将质量问题完全忽略。所以,在城市化进程当中,职业教育需要进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突破城市中心职业教育方针。

【关键词】城市化;职业教育;转移农民

0.引言

现代文明的主要标志是城市化,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技术的教育中心,是现代工业和第三产业聚集的地区,在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程中发挥着主导型作用,城市的发展水平集中表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现代化的主要表现特征就是城市化,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从农村性质转化成城市化性质的历史发展进程,主要体现的就是将农村人口转化成城市人口以及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1]。城市化水平判断的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主要标志。但是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速度过快,人口转移的素质都不太高,使得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人口转移的素质过低会严重影响城市化生活以及职能水平,将其从业技能提升,能够强化人口转移的就业能力,这是我国促进城市化进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1.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

在经济学界有一般概念,就是发展中国家存在二元经济结构。传统的农业部门以及现代城市工业部门。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存在较大流动,使得城市工业部门扩大生产需要使用的劳动力提供丰富的资源。与此同时,也提升了我国农业部门

实现边际劳动生产率。我国属于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国家,在所有人口种类中农村人口占据了大量比重,城市化不但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比,就算是世界范围内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也无法完成与其的比较,虽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较快,可是城市化水平并不高。所以,强化我国城市化进程质量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以及工业生产都有现实性意义。可是,因为存在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过去一段时间基本上没有任何发展。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速度的提升,劳动生产率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城市对职业劳动力的要求不断提升,使得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民工潮发展一直在不断发展,这样一个客观的社会现象造成我国需要不断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必要性,需要不断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工作。

现如今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要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不断的加速经济产业结构以及调整产业结构步伐,这必然会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从而促进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加上我国城市化人口比重和全世界平均城市人口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劳动人口的质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世界平均劳动人口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国工业化水平提升的障碍,并且严重妨碍我国的农民收入情况,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非常严重的阻碍作用。所以,需要我们看清城市化发展进程,强化各种职业技术教育工作,最大程度的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现代化水平建设有现实性促进意义。

2.城市化进程过程中的职业教育转型研究方案

职业学校的本质属性就是社会性特征,就像是人类生存的灵魂,有了它才能够更好的生存,失去它就只能默然死去。社会性对于现如今的职业教育来说,需要完成自身转型,才能够适应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

2.1打破发展经济学理论指导破解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困境

在发展经济学中有一项普遍理论基础,就是造成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教育落后,特别是职业教育落后更加严重。所以,要想更好的发展经济就需要在本质上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经济学理论帮助下的职业教育实行之所以无法成功,主要就是没有重视经济的基础作用。没有对现今的经济发展情况有足够了解,也没有考虑清楚学校毕业生的收容能力。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困境和这项理论具有必然的联系。虽然明白职业教育对农村经济发展有良好的促进性作用,但是却没

有看清农村经济发展的后盾,没有清楚了解农村劳动力留向城市的必然要求。所以,现如今农村职业教育需要从这一理论架构中跳脱,不能够限制的传统的发展理论当中,而是应该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立足于全世界,并且依据市场发展的基本需求,不断的进行优化调整,目前发展情况最先要执行的就是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2.2立足公平公正打破城市中心论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

职业教育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在城市化经济条件较好的独生子女家庭,这就会造成职业目标缺失。所以目前的职业教育核心人物应该建立在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向更多的农村孩子开放,这样做不但能够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同时也能够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首先能够帮助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实现。因为农村孩子的出路较窄,只能够通过学习走向更大的城市,城市质量上乘的职业教育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吸引力是非常大的,主页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坚固的就业保护后台,使他们不会沦落到失业或者是从事薪酬待遇极低的行业,能够帮助他们改变自身的命运。除此之外,一般农村的孩子更加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于岗位艰苦的职业接受程度更强,能够更好的塑造成为技能型主观能动人才。像这样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非常有必要的,使得职业教育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担负起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另外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有良好的现实性意义[3]。

2.3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准则

开展职业教育的一般目的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适应性人才,所以,分析观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最主要的就是关于目标程度的实现,也就是职业教育能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这种需求是质量上的需求,而不是单纯的数量需求。现如今,要确保职业教育关于人才的培养计划,首先需要简历的就是科学客观的职业教育准则,在这当中包含了职业教育机构判定准则、职业教育课程的判定准则以及教师学生的判定准则等等,要让每一所学校都是符合标准的职业院校,每一位老师都是符合标准的先进教师,每一门课程都是合格的职业教育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接受先进的职业教育,才能够被培养成真正适合社会市场发展需求的适应性人才。

3.结语

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而言,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社会生产力,而对于个人发展而言,也是一项主要的求生手段与求生技能。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最主要的发杂很难目标就是为个人发展谋求生路。在实际的发展中,就业一直是人们接受职业教育最关注的地方。要想良好的实现职业教育这一基本目标,也要做到对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程度,选择良好的职业教育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职业学校能够确定一个以就业为目标,同时也是和社会发展想使用的经济要求,选择适合自身教育发展的道路,职业学校需要清楚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就业的基本发展方向,不但要深化内部改革,同时也要提升学生生存和就业的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1]崔民初.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供求失衡与对策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2012,11(2l).

[2]R.H.萨博特和P.L.王.内部迁移与教育[A]教育经济学百科全书[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25)

[3]文军.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36)

(完整版)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赵恒伯教授 讲学内容: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二、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现状 三、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职业教育又称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大教育类型地位平行。 职业教育是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远古时代,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衣、食、住、行、制造和使用工具等知识,主要以言传身教代代传授。如果把人类的此类活动称为教育的话,那么它就是职业教育,可以称之为职业教育的发端。手工业经济时代,以手工技艺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在劳动现场开展,父子相继、世代“薪火相传”。农业经济时代,有技术的能工巧匠通过设学授徒等方式在工作中传授技艺,是一种学徒教育形式,其职业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高度一致,教具即生产用具,教师即师傅。16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兴起后,出现了形式各异的讲习所和讲座等,通过讲习所和讲座向工人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机器工作原理,它们可以看作是学徒教育转向学校职业教育的过渡形式。18世纪初,俄、德、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办了现代意义的职业学校,在我国,也于19世纪后半叶创建了福建船政学堂,并逐渐发展为农业、工业、商业和商船四大类实业学堂。这标志着学校职业教育的正式形成。 由言传身教、父子相继、师徒相授、讲座传授发展到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呈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式与规模在逐步拓展,由单一教育形式向集体传递形式演变,为适应工厂对大量技术性专门人才的需求,学校职业教育改变了千百年来的传统教学形式,采取夸美纽斯

新时期中国农村职业教育模式发展研究

课题名称:新时期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 课题批准号: DJA100321 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课题 课题资助经费: 3万元 学科分类:职业技术教育 课题鉴定时间: 2011年6月 课题负责人:刘洪银天津农学院 主要成员:郑红梅、阳耀芳、杨菊超、韩晓强、孟玉环、林霓裳、鞠杰、吴宝华、邹卫星、周立群

研究总报告 新时期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 目录 简介部分: (4) 序言 (4) 摘要 (4) 内容结构图 (5) 主体部分 (6) 1.研究问题 (6) 1.1 研究目的 (6) 1.2 研究意义 (6) 1.2.1 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6) 1.2.2 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双升级”和产业与农民就业“双转型” (6) 1.2.3 有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6) 1.2.4 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 (6) 1.2.5 有助于促进城乡教育公平 (7) 1.3 研究假设 (7) 1.4 核心概念 (7) 2.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8) 2.1 研究背景 (8) 2.1.1 研究背景 (8) 2.1.2 理论基础:农村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劳动本位 (9) 2.2 文献综述 (12) 2.2.1 农村职业教育的概念界定 (12) 2.2.2农村职业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12) 2.2.3 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研究 (14) 2.2.4 农村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 (16) 2.2.5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 (17) 2.2.6 现有研究评析和本课题研究空间 (18) 3.研究程序 (20) 3.1 研究对象 (20) 3.2 研究方法 (20) 3.3 技术路线 (21)

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研究现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711946337.html, 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研究现状综述 作者:李玉玲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8年第08期 摘要:文章从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等方面对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研究方法;研究现状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满足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并成为高等教育实践领域和理论界研究的热点。 一、核心概念界定 目前研究者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概念未达成共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发表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修订文本中规定,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属于同一范畴,都是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社会特定职业或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目标。潘懋元教授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涵盖工程应用型、技术应用型乃至服务应用型,以本科层次专业应用型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 二、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研究现状 (一)从研究方法来看 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主要运用了调查法、系统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陈荣荣、伍红军的《首批高职院校的层次发展——对1980—1985年的118所短期职业大学的考察》主要采用了调查法对中国首批高职院校进行了考察,研究了高职院校的层次发展问题。王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析》一文中从现代职业教育视域和社会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出发,从人才分类理论、学位分类理论和高等教育分类理论三个维度分析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夏明忠的《借鉴国内外经验,探索本科职业教育》主要采用了比较研究法,首先阐述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办学模式和形式,再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探索了西昌学院的本科职业教育实践。蒋晓光、孟祥霞在《学位与职业培训的结合:英国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教育模式》一文中以英国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教育模式为例进行了研究,为同行提供了详细的、可操作的参考示例,为我国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二)从研究视角来看

教育论文: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1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中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很曲折的发展过程,近几年发展的速度加快,迎来了职业院校“火爆”、“热潮”。新世纪我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初步形成。 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现有政府的职能对职业教育还有相当程度的束缚力,易造成职业教育脱离实际,产生教育、效用“两张皮”的后果。其次,虽然“双师型”教师比例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缓慢,缺少承担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教师。 2 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 目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和思路对现时期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对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也有很大的启发。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发展重视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与产业界、劳动市场的密切配合

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企业、职业教育机构、学生三者之间形成开放的系统,形成良好的反应机制,企业在其中起领导作用。澳洲职业教育办学与企业全面合作程度非常紧密,实行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教学模式。学生有1/3的时间是在社会企业的实习中度过的,同时学生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企业一线学习的工人。 澳洲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师聘任都是企业一线具有五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技术人员,他们在从事教学工作过程中还必须定期到企业一线实践,企业专家对其实践效果会进行严格的考核与评估,实践环节不合格的教师学校不予续聘。并且澳洲职业教育学校都会从企业技术经验丰富的专家中聘任兼职专业教师,通常兼职专业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另一特色是教学和实习场所进入企业一线。在澳洲,职业教育学生的有些专业课直接放到企业或研究所的试验室里进行同步教学是一大亮点。 他们还非常重视校际合作,取长补短共谋发展。近年来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发展非常迅猛,他们的校际合作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开放联合”为原则,

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支持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办出特点、办出水平,各地区和许多企业进行了积极探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是薄弱环节,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现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我们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是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都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看,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我国已是制造业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的制造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而且安全生产事故也多,这些都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与重组,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这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就业问题在我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目前,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左右,还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促进社会就业,必须发展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把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城市就业的重要措施,特别要加强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城市就业率。解决“三农”问题,

浅谈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与前景

浅谈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与前景 摘要: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对我国人才结构、教育结构体系和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其表现之一就是对劳动者素质和和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发展与前景也备受瞩目。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与前景分析转变前途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前景,对我国教育和社会事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对我国人才结构、教育结构体系和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职业教育发展与前景也备受瞩目。 一、职业教育在我国的现状分析 1.思想观念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阻力。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封建观念和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之下,传统文化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理念已深深镌刻到人们的思想中,逐渐形成了“重普教,轻职教”、“重科学,轻技术”、“重知识,轻能力”的社会氛围,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和支持,也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2.办学模式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限制。在国际上,职业教育是多数应用技术性人才终身学习的重要基地。职业教育在办学过程中,既注重于学历教育,也注重非学历的技能培训,正是因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正确的功能定位,以及它和企业的紧密联系,才决定了它在社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地位。但现行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比,还存在特色不够明显,教学过程中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职业培训不够广泛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够,也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3.体系缺陷对发展职业教育的影响。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而不是层次教育。近十几年,职业教育发展也陷入了困境,其结构体系的不健全,办学方向与定位、专业结构和培养模式及招考制度越来越趋于普通教育,因此职业教育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结构体系。而新的结构体系,应该有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院校、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和培养技能“双料”型人才的本科教育院校,专业硕士的培养也应逐步探索。 二、未来职业教育的转变 1.运行机制的转变。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集团化办学是推动职业教育运行机制改革的切实有效的途径。通过实行集团化教学,可以调动政府、企业、行业、院校、研究机构和社会多方面的积极性,广大职业院校继续探索加以完

我国农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农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素质建设者的培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定位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将在新农村建设者素质提升工程中大有作为。本文试就我国目前农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提出了农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农业高职教育;现状;对策 农业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广大农村和农业产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任务[1]。近年来我国农业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急需的各类应用型人才,对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的人才培养工作中还存在着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手段和方法亟待改革等一些问题[2]。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作为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主力军,必须充分认识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认真研究、开拓创新,建立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大批急需人才[3]。同时,要把握住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契机,抓住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可持续的快速发展。 一、农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搞好“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农民问题。在全国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党和国家特别重视降低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评价我国农业成果最重要的标准已由效益取代产量。这就要求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种植、养殖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的深度加工,推进农工贸一体化,大力提高单位土地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从国内市场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涉及的方面很多,潜力很大。此外,农业产业链的扩展和农业市场的日益活跃,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市场运作能力,只懂得某种技术已不足以适应未来需要,而这些期望在科学知识欠缺、技术水平较低的农民中培养出高科技农业的先行者和示范者,显然不现实,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规律[4]。这就要求我们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应该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当地实际,设置多种办学模式,及时更新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为农村现代化培养一大批具有农业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农业职业技术人才。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我国农村地区覆盖着大部分的国土面积,2009年底,农村人口为8.67亿,占全国人口的65%(按大陆地区统计),农村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同时,中央政府反复强调农村发展在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中的决定性地位,始终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国工作的重

依托北大荒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涉农类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

依托北大荒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涉农类实训基地建设的 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北大荒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农合作机制体制建设等方面对涉农类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依托北大荒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以职业岗位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按照"实践性、职业性、先进性"的原则,提出了具有真实职业环境、先进设备、规范管理的职教集团模式下校农联合的特色实习基地的建设模式,对涉农类实训基地的建设具有极大参考意义。 关键词: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一、选题意义和应用前景 1、选题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是推动高职院校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学校的资源有限,为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加强学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之间的全方位合作,建立适应市场、立足行业、依托企业、强化科研攻关、技术推广技能培训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尤为重要。在职教集团模式下,集

团成员以互利共赢为基础,形成集团经营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职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增加成员单位的经济效益,促进成员单位长远、和谐的发展。 本课题以黑龙江省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为背景,结合国务院《关于加速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化农业指导意见》和黑龙江垦区建设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的要求,利用职教集团优势,充分整合省内相关的优质农业资源,进一步加强涉农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推进涉农专业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作用,培养农业实用性落地人才,为黑龙江垦区粮食产能工程提供人才保障。 2、应用前景 本课题研究以“立足垦区,服务三农”为指导思想,坚持高职学院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发挥集团规模优势,促进科研院校结合企业实际开展科研攻关和新技术推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加强学院对成员企业人员培训和专门人才的供给与支持,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提高有效资源的整合度和运行效率。加强成员企业的科技力量,提高科技水平,增加科技含量和产品科技附加值,提高经营效益,形成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院校和企业共同发展,铸就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品牌,满足垦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打造世界级绿色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对专业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 简 报 [2006]第 6 期 总第10期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秘书处编印 2006年9月20日 本期要目 《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研究》课题通过专家鉴定 《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研究》简况 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尝试——北大为本校外来务工人员举办“平民学校” 《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 的研究》课题通过专家鉴定 2006年9月15日上午,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邀请专家对我会会长郝克明教授领导的课题组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研究项目“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进行了鉴定。鉴定组专家有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原校长王浒教授,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研究员,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周稽裘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陈学飞教授,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武升教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曾天山等八位专家。鉴定会由专家组组长朱小蔓教授主持,郝克明教授向鉴定会专家汇报了项目研究情况,与会专家在听取汇报和审阅课题组提交的研究报告以及

《跨进学习社会——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终身教育经典文献》和《终身教育国际论坛报告集萃》三本专著后,进行了认真讨论和评议,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处于该领域国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鉴定。现将专家组的鉴定意见转登如后。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研究项目 “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研究”课题 专家组鉴定意见 2006年9月15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郝克明同志领导的课题组所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研究项目——“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研究”进行了成果鉴定。鉴定组专家审阅了课题组提交的研究报告和专著,听取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汇报并现场进行了专家质询。经专家组认真评议,提出如下鉴定意见: 1、该研究的选题,抓住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矛盾与问题,以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回答了在我国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2、课题的研究报告,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我国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所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大环境入手,在广泛调查分析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21世纪我国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报告对于在我国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指导思想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有新意的观点。例如,结合我国实际提出,要认真学习和把握终身学习的本质和特点,正确认识终身教育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的关系,终身学习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理念、取向和模式;终身学习思想的提出和发展,需要我国的教育进行深刻的变革;建设以终身学习思想为指导的教育体系,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有自己的创造和特点等等。研究报告对2020年我国建

关于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关于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在农业现代化进程 中的作用 论文摘要:农业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生产者的素质与技能,农业职业院校肩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农业人才与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素质与技能的使命,必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农业特点,调整专业设置,整合课程内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要积极与政府和企业合作,举办短期培训,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论文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人才;培训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2003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明确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3年开始,七个中央一号文件贯穿一个主题: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七个中央一号文件瞄准一个目标: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农业现代化及其特征

农业现代化,简单来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本质内涵随着知识的积累升华、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丰富,, 结合当前我国“三农”政策和具体国情,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智能化、生产过程机械化、农村社会城镇化、农业标准化、农业生产高科技化、经营循环市场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现代化、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八个方面。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中最具基础作用、最起决定作用、最有活力的因素。故劳动者智能化是最为根本的因素,它决定了其它几个方面能否实现。 劳动者智能化。即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人,要具备现代化水平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现代化的农业是高度集约经营的农业,是广泛使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农业,用市场经济观念和组织形式管理的农业,要求科技含量高,产出率和综合效益高。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先进的生产工具靠人去创造,先进的科学技术靠人去研究和推广,先进的管理经验靠人去总结,先进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靠人去应用。无论是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是生产绩效的提高,都是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下得以实现的。 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既是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同时也是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经济发达的关键因素不完全是物质资本,科学技术和人的智力开发同样重要。一些人多地少和资源紧缺的国家,如日本、荷兰、丹麦、以色列等国的

上海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方案

上海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方案附件2: 上海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方案 为了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上海 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沪府发 [2006]10号)中提出的“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和连锁化。以品牌职业院校、示范性职业院校为龙头,联合社会办学单位、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对口支援地区学校等,与社区、企业(行业)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联动,促进职业教育内部以及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的互通,率先在电子信息、机电数控、交通物流、建筑、轻工、化工、旅游、现代艺术、现代护理和现代农业等10个领域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有关任务,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发挥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带动作用,促进职业教育紧密贴近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现就组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组建集团的意义和作用 1、有利于加快上海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都市型农业的需要 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加快转变,上海农业已从单 —1— 一生产功能向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拓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创汇农业、观 光农业等都市现代农业特色突出,农业产业结构布局正在调整,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十二五”期间上海规划推进农业高水平农业设施化、高水平农业组织化和高水平农业科技化“三个高水平”工程,农业产业布局正在加快调整,农业人才的需求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据统计,上海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每年需要近万名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畜禽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宠物养护技术、生物技术应用等各

个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领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集团组建,培养一大批适应上海现代都市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2、有利于推进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通过集团的组建,创新校企共建共管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机制,建立以项目委托为纽带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实施人员互聘的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机制,鼓励企业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办学全过程,形成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达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目标。同时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科研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上海郊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一定的支持。 3、有利于推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集聚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2— 拓展 集团内中高职院校共享教育资源,实现信息、人力、教学设施和实习实训基地等资源的共享,整合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教育投资的最大效益,努力扩大公共服务职能,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成人教育和职后培训机会,承担更多的社会服务项目,形成职业教育新的发展点。同时积极探索农民培训体系建设和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农民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4、有利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培养途径优化 参照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推进项目课程开发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改革,突出就业导向,工学结合,促进集团内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标准,紧贴产业、行业发展水平和职业岗位需求,逐步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准化、规范化,优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途径,切实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化生产的双重目标,为上海郊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更多更好的后备人才。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成为创业投资最热门的关键词。2008年面对房地产、股票等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专家指出,中国的教育市场巨大,机会仍然很多,但是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将进入比拼内功和规模的圈地时代。有关专家表示教育业是未来投资的热点,全国教育市场巨大,市县级城市市场急需开发,新一轮的教育掘金行动即将开启! 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 未来5到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培训,超出3000多亿的市场,并且正以每年30%速度急速增长,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目前,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需求群体市场。 幼儿教育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近两年来,中国教育市场迎来了培训行业投资高峰期。除去风险投资商的青睐,国际教育集团参与度也在提高。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教育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多。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预计到20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万家,但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屈指可数。教育培训业,还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巨人教育、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行业领头地位。在2008年到2009年培生出版公司先后并购了华尔街英语和上海乐宁英语,这是国际教育机构强势进入中国教育的一个趋势。 而中小机构发展也面临着危机,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在经济危机面前很难快速发展。教育培训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大机构将出现综合化发展,专业教育机构将突出差异化进行连锁经营,融资后的教育机构为了扩张,将继续收购全国地方大型教育机构,小机构为了生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求教育蓝海战略。打造发展初期的核心竞争力。 二、教育培训业近两年的发展特点: 1、品牌教育综合化发展 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化的时代,品牌优势是竞争的一个核心,以新东方为例上市后新东方开始在幼儿教育、职业教育、中高考辅导、个性化家教等领域强势进攻,利用新东方的品牌优势在各个领域进行扩张,巨人教育集团在融资前就开始了在全国发展的战略部署,融资后在全国并购了一些地方大型培训机构,很快实现了集团化的运营模式,同时巨人的幼儿教育和家教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综合化的品牌格局。同时巨人教育集团注重开辟

农业高等职业教育面向“三农”人才服务策略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农业高等职业教育面向“三农”人才服务策略研究 我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农民是关键。但是,我国的农民素质普遍较低,并且缺乏教育和培训资源,农民的竞争力差,这已成为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最大瓶颈。而农业类高等学校在解决“三农”问题中所需的人力资源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优势。笔者拟就农业高职教育如何为“三农”提供有针对性的人才服务策略进行研究。 现状 (一)农村人力资源和教育现状 根据我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数据公报,2006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中,20岁以下占13.1%;21~30岁占17.3%;31~40岁占23.9%;41~50岁占20.7%;51岁以上占25%。农村劳动力资源中,文盲占6.8%;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2.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9.5%;高中文化程度的占9.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2%。农村劳动力的高等教育程度明显偏低,且近三十年来,农村生源的大学生比重在逐年下降。学费昂贵、就业困难的双重压力使很多农村家庭不愿让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同时,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大学生在毕业后也不愿再回到农村。这些都造成了我国农村人口中高学历人数偏低。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农村人力资源情况并不

乐观,远远不能满足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一是大批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到城市打工,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和儿童;二是缺乏教育和培训机构,一般的农村除了基础教育机构外,基本没有其他的教育和培训机构;三是缺乏人才引进,由于大部分农村工作环境差、工作待遇低,很少有外来人才到农村工作和就业。因此,当前我国农村人才严重匮乏,既没有培养人才的能力,也没有吸引并留住人才的土壤,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农业高等职业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农业相关专业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身在高等教育里就处于弱势地位,而国人对“农”字的普遍轻视心理则更使农业高等职业教育雪上加霜。因此,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机构数量少,受重视程度差,发展相对缓慢,现状不尽如人意。 资金来源途径少,学校的硬件资源不足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靠财政投入和学费收入。一直以来,国家更重视普通高等教育,资源投入也更多,而高等职业教育则相对不足。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需要实训场地、试验设备和配套设施来完成教学任务。近年来,科技发展迅猛,设备更新快,资金短缺必然造成设备陈旧和配套资源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成才和就业。 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实践技能缺乏师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反思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反思 摘要: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为了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像大力培养人才、助力成人教育发展、推进扶贫顺利进行等。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尚不完善,一些观念仍旧比较滞后,教师队伍还比较薄弱,相关制度及质量也无法有所保障,严重制约了我国乡村振兴对人才的大力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根据其具体要求,合理采用有效措施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其措施包括壮大师资力量、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建立健全相关职业教育体系,完善相关制度等。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建议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一直着重加强乡村建设,强调在把握好城乡规划建设发展变化的同时,更要照顾农村百姓的心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其重要的部署环节,它更是为乡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发展动力,振兴乡村的关键在于自身,要想脱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综合素质。为此,加大扩招人才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农民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为了让农民适应新型转型的身份,首先要加强教育与培训。中共中央针对国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相关意见,首先要优化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其次是加强培训与教育。但重视与实践本身是不对称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落后与农村经济需求冲突突出,如何利用这个大环境,在其战略背景下更好地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如何让更多的农民适应转型的身份,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 一、乡村振兴战略赋予的使命

1.大力培育人才资源 人才需求是任何地方都离不开的,大力培养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表示要加强乡村人才的建设,把其放在首位,可见它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同时,三农问题要想更好地解决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发展,农村人才能够解决农业技术的困扰,推动农民的转型,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就国内状况而言,我国近年来许多农职院校转变思维结构,以本地需求为核心优化专业需求,设置相关课程体系,这种做法能很好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将与时俱进与创新放在首位,对于一些课程的设置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将教育更好地应用到农业生产发展中,为建设更好的新农村做出努力。 2.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及农村教育发展 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是变革传统的农业模式,改造旧有的信息技术产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要时刻关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当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由于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任务较艰巨,其涉及知识较为广泛,不仅需要新职业农民,还需要各类技术人才,因此要加强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投身于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中。另外,部分农村居住地较为偏远和封闭,传统观念较为浓厚,对于新的农业知识及技术较为排斥,为了更好地普及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农职院校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服务于农民,利用自身的优势推广新技术成果是很有用的。而农村技术的进步更离不开农村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研究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研究 我国经济正在面临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将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作为专门培养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机构,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要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及校企合作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差的现状,不能很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那么,对于如何高效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学生则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本文主要从目前大学生职业教育现状及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发展趋势及改革措施提出了个人的见解,指出职业教育应大力提升职业能力,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适应性,阐明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 标签:职业能力素质教育教育理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是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提高就业水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及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在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以适应本地区、本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职业岗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从几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的职业教育在办学方向和目标上与国家经济建设对各行业人才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我国职业教育院校发展时间短,办学方向不明确,校企合作问题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我国职业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等教育是“指由大学或国家主管当局批准、为高等院校的其他教育机构提供的各类中学后的学习、培训或研究培训”,是建立在中等教育之上的教育,它包括中等后的所有教育,如高等技术训练、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在校内和校外学习的大学生、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大学生和产学合作教育的在职大学生,很明显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概念中的重要内涵,在广义上相当于高等教育。但是,在教育发展领域,在与高等院校相比长期以来被看成非高等教育形式,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生源录取分数线远远低于高等院校,尤其是基础知识数学、英语成绩较差,因而导致职业院校并没有足够重视自己的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只知与高等院校的差距而并没有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独特教育优势,导致教育质量下降,毕业学生就业能力相对较低的结果产生,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1.高职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职业教育发展未来30年的展望

对职业教育发展未来30年的展望 发表日期:2009年2月26日共浏览272 次作者:马树超 【摘要】文章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已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从经济发展与工业化进程、信息技术发展、城市化进程、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及战略选择与政策法规六个方面,展望了未来30年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并指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期对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 【作者简介】马树超,男,上海市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发展理论、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及职业院校管理、规划与评估研究(上海200032)。 【原文出处】《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2期 摘自《教育与职业》(京),2008.27.9~11 一、经济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将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持续增加,层次可能会逐步提升 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超过10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2015年以前,我国由于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需要大量发展,整个基本建设的任务还非常繁重,重化工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020年以后,从全国范围来说,有可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会转向现代服务业,“白领”岗位会有一定增加。按照今年全国人大会议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消息,今后五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每年1000万个。根据现在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分析,传统的“白领”岗位占25%左右,平均增加4个人就业,只有一个是传统“白领”。今年普通高校计划招收本专科生超过590万人,实际上有340万左右不能进入传统白领岗位。目前有些地方出现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现象,可能就是因为没有按照当前的就业结构要求和职业岗位目标定位来培养人才。因此,近几年职教规模发展的重心仍然是以中职和专科层次为主,估计再过6-7年,重心上移将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推动职教的教学模式转型 为什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推动职业教育模式转型呢?因为信息产业的技术周期短,而且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如果我们的教师仍然按照传统工业经济的知识传授方式来教学生,那这个教师就可能是不合格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推动职教模式转型,教师的培养目标要从偏重理论知识和文化技术转为重视态度、知识和技术技能。产学合作、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要求实施弹性学制,要求教学制度改革。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根据冬季的季节性特点,路桥专业学生的实习从5月份开始到10月份,不放暑假,以工期来确定学期,改革了学年制度,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特色。2008年2月,一些地方遭遇雪灾,很多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不放寒假,而是深入到第一线实习,这就是职教模式和学习制度的转型。从教学内容上讲,强调校内校外经验的一致性,行动导向要重于书本知识和书本教学,要注重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教学要求上也在变化,《中国教育报》曾经刊登美国华裔教师谈在中国与美国教中学的区别与感受。中国教师在课堂上讲西安事变,要求学

教育发展研究规划课题申请·审批书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教育发展研究规划课题 申请·审批书 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 课题主持人: 主持人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制

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一、本人自愿申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规划课题。认可所填写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规划课题申请?审批书(以下简称为《课题申请·审批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评审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本人已详细阅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课题管理办法》),同意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有权使用《课题申请?审批书》所有数据和资料。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同意接受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管理并严格执行《课题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 2.本人承诺:本人自愿参与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本课题申报仅用于教育科研工作,保证不借课题研究之名,谋取不当利益。 3.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 4.恪守学术道德。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要在成果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维护学术尊严。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规划课题的声誉。 5.遵守课题管理规定。遵守《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研究成果发表时须在醒目位置独家标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成果”字样,课题名称与课题立项通知书相一致。凡涉及政治、宗教、军事、民族等问题的研究成果须经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同意后方可公开发表。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6.遵守财务规章制度,合理有效使用课题经费,不得滥用和挪用。 7.按照预期完成研究任务。同意承担课题并按预期完成研究任务,达到预期研究目标。 8.成果达到约定要求。课题成果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公开发表,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本人完全了解《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申请者(签章): 年月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