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4课《走向小康》教案

第4课《走向小康》教案

第4课《走向小康》教案
第4课《走向小康》教案

《第四课走向小康》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社会发展的情感,懂得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2、学习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3、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我国政府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初步了解我国政府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了解“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的概念。

4、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资料,通过分析,讨论,讲解,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受小康”“解读小康”两个框题相比较,第二框题“解读小康”是重点。因此,本节课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了解“小康”一词的含义、小康的实现在我国经济发展目标中的地位、“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感受小康

1、可以用一个词语概括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这个词就是“小康”。那么,什么是“小康”?我们来感受一下人们对小康生活的描述。

2、教师呈现一组老百姓对小康生活的描述,学生了解老百姓眼中的小康生活。

(1)我家盖了三间瓦房,买了拖拉机,我过的就是小康生活,不愁吃穿嘛!

(2)我家买了一百多平米的新房,买了小轿车,我家算是小康了。

(3)我妈妈爸爸都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属于中等偏上,我妈妈说我家的生活就算是小康生活了。

3、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反映小康生活的资料,或者自己家庭生活的状况,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小康生活。

二:我眼中的小康

1、教师说说自己对小康的看法,让学生有所了解,引发学生的讨论。

2、学生交流各自对小康社会的看法。可以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人们的精神面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思考。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意见和看法,总结出小康社会和小康生活的内容。

三:解读小康

1、教师:前面我们初步了解了“小康”一词,懂得了小康生活是一种衣食无忧、内心感到满足的生活状况。“小康”是否就是指“靓起来的服饰”“精起来的饮食”“大起来的住房”“鼓起来的钱袋子”等等这些物质生活?“小康”一词是怎么来的?“小康”到底指什么?只有了解了这些内容,我们才能够全面地把握我们现在的状况,懂得我国经济建设的意义,了解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

2、呈现对“小康”概念的各种表述,如“小康”一词的来源、包含的意义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含义等。学生讨论其意义,畅谈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美好。

3、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6页的第一篇阅读资料,回答如下问题。

(1)“小康”一词源自哪里?

(2)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概念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呈现教科书第27页中的第一篇阅读资料,让学生通过分析资料了解我国现阶段小康生活的状况:到2000年,我国国家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总体实现了小康,但是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5、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7页最后一段阅读资料,了解我国21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了解“全面小康”与“总体小康”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第28页的阅读资料了解“全面小康”或更高层次的小康的内容。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1人教新课标版

第4课经济大危机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 “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罗斯福竞选总统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新政措施新政效果。 二、要使学生认识: 1.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3.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和耕田等行径,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4.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一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 2.从对这次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2.难点: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罗斯福新政的一些内容。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上课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简结: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失败,资本主义国家统治暂时稳定。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的相对稳定时期。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板书本课标题) 一、“繁荣”及其崩溃(板书) 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努力发展经济,很快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美国的发展尤为迅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以增强感性认识) 在讲述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时,要给学生指出,繁荣后面潜伏的危机。就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片欢乐声中,资本主义危机突然降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巨大灾难中。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板书) 1.危机爆发(板书) 关于危机产生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这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关于危机的爆发,这次危机始发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抛售。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向学生简略解释几点:(1)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企业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分,和股票有直接关系(2)股票市价的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人们就抛售(3)1929年10月,纽约

秋季四年级开学第一课教案

秋季四年级开学第一课教案 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进行预防灾害,防肺结核的教育。 一、导入:列举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 二、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1、芦南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安全意识不强。 2、班级举例 学校发生的事故及后果。 3、国家、政府狠抓安全教育工作。 4、目前学校抓的几项工作。 三、小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学生讨论。 2、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爬围墙,不爬树,不接近有电等危险地点,劳动时,注意安全,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别是吸毒者,课外不玩火,不玩火。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财产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钱财,如有遗失或遇偷盗、敲诈等应向老师及时反映或报警。 (4)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四、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五、安全教育总结

新学期开学以来,为提高四年级一班全体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预防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上好新学期第一堂安全课:在开学第一天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内容紧扣学生实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教育: 一是教育学生时刻注意交通安全,平时外出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乘坐无安全保障的黑车、病车等。 二是教育学生谨防发生在身边的伤害事故,用血淋淋的事例教育学生平时严格遵守《守则》《规范》,远离学生伤害事故。 三是教育学生做好个人卫生,严防水痘、腮腺炎等春季传染病的发生,若有发烧症状的及时自觉就医等。 同时,给学生上的安全第一课,坚持安全第一,落实安全措施的原则,着重进行防水、防电、防火、防毒、防骗、防病等知识的宣传及交通法规、卫生知识、安全常规等知识教育,切实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的能力,为全学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最新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1优秀名师资料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1 高一政治必修1第四单元知识点 本单元将引领大家走进市场经济领域,探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以及如今创建小康社会,追赶国际经济水平。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点一、市场配置资源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资源配置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决定的。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永无止境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增加,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资源就会减少。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2、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3、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行情的变化,由市场来安排和调整的。 ?哪种商品在市场上好卖,人们就扩大生产;哪种生产要素昂贵,供应紧张,人们就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市场中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 4 ?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考点二、市场秩序 2、市场规则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1)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2)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其中,市场准入规则规定符合什么条件的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市场竞争规则用于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市场交易规则主要是对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市场交易规则是市场规则中的核心。 3、市场交易原则: (1)主要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为。 (3)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遵守市场交易原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有了这个原则,市场主体从事各项交易活动便有章可循,买卖双方才不致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从而使交易顺利进行。坚持"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考点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并非所有行业和领域市场者能起作用,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有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惯用语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因为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第4课_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第4课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梁园区水池铺乡二中乔传辉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课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学习本课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本校的校情和学情。 1、知识与能力: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和效果。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联系史实论证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影响,使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史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罗斯福的生平,让学生学习他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2)、通过分析《国家工业复兴法》协调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解决危机的措施,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培养学生树立“互让互惠、实现双赢”的价值观。(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 (1)、教学重点: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 (2)、教学难点: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四)教学资源的整合: 1、插图、表格等教学资源的处理。 2、采取多媒体教学,制作教学课件,进行直观教学。 二、教法与学法 依据:教师作为为组织者、指挥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一)教法: 1、直观演示法:采取多媒体教学。 2、问题式教学法 (二)学法: 识图法、探究式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 展示:一美国矿工家中小女孩和妈妈的对白。

4.《秋天》教案、课件

一、引秋 1.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天)你们喜欢秋天吗(点击),举手告诉老师,说出理由。 2.展示秋景图片。欣赏完图片,相信大家一定又有了新的感受,谁来说一说:可以是一个词或者一句话。 3. 是啊,秋天是个非常美丽的季节,秋高气爽,让人们感觉非常的舒服;同时,她也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实累累,让人们体味到收获后的喜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也叫秋天,作者是儿童作家王宜振,那他眼中的秋天到底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第4课(出示),齐读课题。 二、读秋 1.检查预习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适时正音,评价(是否正确、流利、有节奏感)很好,会听会评,也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好方法。 2.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适时点拨易读错的字。 3.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名说。(适时板书:迷人景色、丰收景象)点评(真不简单,我们只读了一遍就能把七个小节的诗歌内容给概括出来了,这叫会读书!) 但是,这样读书还不够。我们必须走进语言文字,深入到字里行间去读,边读边思,把自己的感情读进去,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这样才能真正读出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4.对照课文插图,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绘的景象。 指3名读。 三、品秋(出示第一部分) 1.一定有不少同学很喜欢第一段文字,举手示意。有人说一首好的诗歌,语言是有生命的,那这段中哪个字或词语使这段文字充满了生命力呢?自由读第一段,圈画相关字词,写出自己的理解,养成不懂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指名说(概括出了秋天总的特点)。 2.其实,这也正是秋天与其他季节的不同之处,齐读。 3.走在秋天,为什么太阳会“更红更娇”,空气会“更甜更好”呢?其实,秋天还有无穷的魅力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让我们下一节课再一起去探寻吧! 四、写字教学(出示生字) 1.“袍”与衣服有关,所以是衣字旁的,不要写成示字旁。 2.“柔”上面的“矛”第四笔是带钩的。 3. ……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册第一课时内容。

入党积极分子第一课到第四课题目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国、英国都是实行资本主义两党制的国家。在这些国家里,执政党是指 在本国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议席的政党 监督并协调英美两国政府的政党 能以国家名义实行阶级统治的政党 能够操纵本国总统选举的政党 2.1874年,美国著名画家汤姆斯?纳斯特画了一幅漫画:一头大象和一头驴在压翘翘板。象代表共和党,驴代表民主党。这幅漫画的政治寓意是 美国政治是一场游戏 美国的政党制度是两党制 共和党和民主党没有明显界限 共和党和民主党存在着根本的利害冲突 3.法国有一位学者对西方的政党制度作了如下评价:多党制比两党制更民主,因为两党制让选民二者择一,非此即彼,而多党制让选民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这一评论 提示了两党制的实质 看到了多党制的历史进步性 对两党制的评价比对多党制的评价准确 没有认清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 5.政党的立党之本是 党的规范 政党章程 指导思想 党的纪律

二、判断题(每题5分) 1.政党之间的区别在一定意义上是政治领纲的区别。 正确 错误 2.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 正确 错误 3.利益表达是政党政治的核心。 正确 错误 4.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奥地利等是实行两党制的国家。 正确 错误 5.资产阶级政党最初产生于美国。 正确 错误产生于英国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每小题有至少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政党产生的政治前提是 民主制度的确立 社会分化及各阶级、阶层和集团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权分立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英国的政党主要有 工党 自由党 保守党 亲民党 3.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 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 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 4.政党与阶级、阶级斗争的关系是 政党产生的历史条件是阶级的产生 政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一切阶级都有自己的政党 任何一个政党都是一定阶级的政治组织 5.“任何政党都是一定阶级的政治组织”这说明 政党成员的阶级成分是判断政党性质的主要标准 政党是敌对阶级之间政治斗争的产物 阶级属性相同的政党其根本利益是相同的

河南省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经济大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

经济大危机 课题经济大危机课时安排共()课时 课程标准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学习目标 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教学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难点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 教学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前作业“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 有何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环节一 一、“繁荣”及其崩溃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许多工业部门出现高涨局面,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增强,一批新的电器开始进入家庭。 2、后来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 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的相对过剩造成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激化。于是,在“繁荣”的背后孕育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3、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展示插图,辅助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综合) A、标志:美国股票价格连续暴跌,影响了金融、农、工、商业等各个部门,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B、.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C、灾难:一是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二是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 4、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 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A、销毁商品的原因:垄断资本家要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 B、暴露的本性:资本家残忍、资本主义制度腐朽。 二、罗斯福新政 1、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根据这些话,你觉得罗斯福怎样当选为美国总统? A、形势需要: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产阶级必须寻找出路。 B、个人魅力:知识渊博、口才出众,克服危机的决心大、办法多,身残志坚、不屈不挠、众望所归。 2、罗斯福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A、中心措施: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 B、实际目的: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4、除了调整工业之外,罗斯福还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目的是什么? A、进行改革的其它方面:银行业、农业、公共工程等 B、目的:通过解决失业救济问题,缓和劳资关系和社会矛盾,从而消除危机。 5、“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如何?对你有什么启示? A、效果: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罗斯福新政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

四年级第4课秋天教案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 4、秋天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写文中的“桂、肠、苹、袍、烦、恼、酒、柔、梳”9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 成的新词。 3.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三、教学评价设计: 1.检查预习环节,通过自由读、小组读和指名读和默写生字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读书 情况,识字情况和写字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朗读、思考、交流、感情朗读、吟诵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语 言,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通过仿写练习,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记好预习笔记。 教师:教学课件,课堂检测习题卡。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课 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间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丰收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板书课题:秋天 (二)检查预习 1.听写词语:明丽酿造烦恼照耀珍藏柔韧 紫袍梳子羊肠小道井井有条 (1)同位互相批一批,改一改。 (2)及时订正默写错的词语。 (3)教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肠、苹”是后鼻音; 2.检查读书情况 (1)多媒体播放诗歌录音,为学生正确读书导航。 (2)学生自由读一读,要求:模仿课文录音读准确。 (3)指名学生赛读,充分调动学生读书激情。 (4)及时评议学生读书情况,要求读出诗歌的韵味和节奏。 3.复述课文 (1)自己练习复述课文; (2)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可以分诗节复述,也可以自由选择复述。 (3)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复述情况。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以此训练学生的语言归纳概括能力。教师可以适时予以补充。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积淀情感 1.通过学习《秋天》,我们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美

第4课《走向小康》教案

《第四课走向小康》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社会发展的情感,懂得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2、学习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3、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我国政府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初步了解我国政府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了解“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的概念。 4、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资料,通过分析,讨论,讲解,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受小康”“解读小康”两个框题相比较,第二框题“解读小康”是重点。因此,本节课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了解“小康”一词的含义、小康的实现在我国经济发展目标中的地位、“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感受小康 1、可以用一个词语概括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这个词就是“小康”。那么,什么是“小康”?我们来感受一下人们对小康生活的描述。 2、教师呈现一组老百姓对小康生活的描述,学生了解老百姓眼中的小康生活。 (1)我家盖了三间瓦房,买了拖拉机,我过的就是小康生活,不愁吃穿嘛! (2)我家买了一百多平米的新房,买了小轿车,我家算是小康了。 (3)我妈妈爸爸都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属于中等偏上,我妈妈说我家的生活就算是小康生活了。 3、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反映小康生活的资料,或者自己家庭生活的状况,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小康生活。 二:我眼中的小康 1、教师说说自己对小康的看法,让学生有所了解,引发学生的讨论。 2、学生交流各自对小康社会的看法。可以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人们的精神面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思考。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意见和看法,总结出小康社会和小康生活的内容。 三:解读小康 1、教师:前面我们初步了解了“小康”一词,懂得了小康生活是一种衣食无忧、内心感到满足的生活状况。“小康”是否就是指“靓起来的服饰”“精起来的饮食”“大起来的住房”“鼓起来的钱袋子”等等这些物质生活?“小康”一词是怎么来的?“小康”到底指什么?只有了解了这些内容,我们才能够全面地把握我们现在的状况,懂得我国经济建设的意义,了解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 2、呈现对“小康”概念的各种表述,如“小康”一词的来源、包含的意义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含义等。学生讨论其意义,畅谈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美好。 3、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6页的第一篇阅读资料,回答如下问题。 (1)“小康”一词源自哪里? (2)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概念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呈现教科书第27页中的第一篇阅读资料,让学生通过分析资料了解我国现阶段小康生活的状况:到2000年,我国国家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总体实现了小康,但是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5、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7页最后一段阅读资料,了解我国21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了解“全面小康”与“总体小康”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第28页的阅读资料了解“全面小康”或更高层次的小康的内容。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习题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习题1新人教版一、选择题: 1.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是指 A.1918~1929年 B.1924~1929年 C.1929~1933年 D.1918~1924年 2.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贴近的是 A.凡尔赛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区域经济集团化 3.脱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门户开放政策 B.法西斯专政 C.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 4.写了一篇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小论文,其中对新政评价正确的选项是 ①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②美国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③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④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斯福总统为使“幸福的日子又来到”而采取的核心措施是 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 C.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D.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 6.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要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参与国家经济,用国家的力量推动经济的运转,20世纪30年代这一思想的成功实践是: A.新经济政策 B.德国法西斯专政 C.罗斯福新政 D.匈牙利改革 7.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通过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摆脱困境的是 A.德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8 1.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①波及范围特别广②持续时间特别长③破坏性特别大④资本集中特别明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本家为维持利润而采取的手段是() A.降价抛售 B.销毁商品 C.囤积商品 D.运销海外 10.济危机,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的美国总统是() A.威尔逊 B.胡佛 C.林肯 D.罗斯福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右图情景发生在20世纪的美国。 材料二:“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 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大批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 问题……” ——1933年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 回答: (1)右图反映了当时美国发生的什么社会现象? (2)发表上述演说的总统是谁? (3)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这位总统 采取了什么措施? 2.右图是1927年德国的一幅漫画。读图后请回 答: (1)1927年的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什么时期? (2)从漫画中反映的问题看,它预示着什么? (3)后来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什么现象应验了这 一预言?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材料引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一部法律: 根据本章程批准、制定或颁布的一切公平竞争法则、协议和执照,均需包括以下条件:

四年级语文:观察秋天里的一处景物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观察秋天里的一处景物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观察秋天里的一处景物,写一篇作文。要突出秋天景色的特点,可以把人们的活动也写进去。写的时候要先想一想表达的顺序,然后具体写下来。可适当展开想象。语句要通顺、连贯。写好后认真修改。 【指导】 秋天,是色彩丰富的季节,是成熟收获的季节,是如诗如画的季节。这时候,许多景物都充分展示出它们在这个季节里独有的魅力。同学们也都喜欢在这个时候去游玩儿,去拥抱大自然。如果能够把我们看到的美丽的景物画成画、写成文,该有多好啊!其实,写成文并不难,而一篇好文就恰似一幅画。那么这样的文章应该怎样写呢? 首先,要有顺序地观察景物,可以按照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表及里、从左到右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那么观察些什么呢?要注意观察景物的动态与静态,包括它的形、色、味、触觉等等。 例如:“秋天,叶的颜色更加斑斓,火红的枫叶,金黄的银杏叶,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

的半紫半黄、半绿半黄的叶。”这一段就是抓住了叶的颜色来进行描写。 第二,要抓住秋天有特点的景物和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那么什么是有特点的景物呢?如:菊花、松柏、枫树、成熟的果实、庄稼等。什么是景物的特点呢?如:菊花的形,枫叶的色,果实的味……总之,是这种景物与众不同的地方。 第三,可以适当地加以想象。想象要合情合理。可采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 例如:枫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好似在鼓掌欢庆这丰收的景象。 灿烂的秋阳从云缝里洒下一束束耀眼的光芒,那红叶林就更娇艳,像燃烧的火焰,又像飘落的彩霞。 最后,要注意段与段的衔接,恰当地使用过渡句。 例如,小作者写秋游香山,就注意了段与段的衔接。 1.一踏进古色古香的公园园门。 2.我们顺着林阴路,来到了眼镜湖。 3.随后,我们踏着崎岖的山路,迫不及待地向红叶区走去。 4.我们终于登上了鬼见愁。 这样写,就使得文章紧凑,完整。 同学们可以按照上面所说的四点试着写一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经济大危机练习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经济大危机练习新人教版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繁荣”及其崩溃 繁荣: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在1924`-1929年间,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____________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但“繁荣”背后孕育着严重的危机。 危机爆发:1929年,经济危机在________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____________世界。 特点:____________特别广、持续时间________、破坏性________。 表现:工人大量失业,流离失所;资本家为了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大量销毁产品。 知识点2 罗斯福新政 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________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开始时间:1933年________就任美国总统。 实质: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________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中心措施:国家对________的调整。实施《________________》,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

评价: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____________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________________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________________的权力明显加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繁荣”及其崩溃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爆发了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的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周期性危机。这次危机首先爆发于()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分析以下世界经济危机情况表,不能 ..得出的结论是() A.物价上涨比较快 B.持续时间比较长 C.涉及范围特别广 D.破坏性特别大 3.在空前的经济大危机期间,垄断资本家贪婪本性不改,为保持商品价格,

四年级综合实践《迷人的秋天》教案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迷人的秋天 基本信息 主题概述性设计内容 一、主题内容分析:让学生体会和发现秋天大自然的美。 二、主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大自然的美。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3、拓展学生知识。 三、主题教学策略分析: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动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要选取让学生“心动”的主题,才能引导学生到真实的世界中进行各种体验,享受探究的乐趣、学习的快乐。本节课是研究“秋天”的,那么,就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真正的体味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妙。 分课时设计内容 一、教材分析:1、贴近学生生活 2、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孩子大脑发育正好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四年级孩子开始形成自我评价的意识,但是,这种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所以对孩子的欣赏和鼓励仍然是孩子进步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含重难点):1、通过课前的观察、课上多种呈现方式的交流(口头描述、记录表或图画等),了解秋天的农作物、天气、花草树木、小动物等的变化,观察秋天的季节特征,感受秋天的美,培养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留住秋天的活动,激发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 3、体会秋天果实的来之不意,并能发自内心地赞美和珍惜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 教学重点: 了解秋天的农作物、天气、花草树木、小动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1、充分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多方选题 2、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组织选题 3、做好方法指导,为活动实施做好准备 五、教学环境和媒体设计 多媒体的综合使用。

2020年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秋晚的江上》教案(课堂练习)(带答案)

部编版四上《秋晚的江上》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想象力,激发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写诗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读 图片导入 1.师问:你欣赏过落日的景色吗?你见过鸟儿归巢吗? 课件出示图片,让大家感受。 2.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刘大白写的描写秋天落日的现代诗《秋晚的江上》。 揭示课题:《秋晚的江上》 3.认识作者 刘大白: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二、字词揭秘 1.我会写 下面我们来学习会写字。 出示巢字。 师:巢字上面的巛是三笔,作为偏旁时要写得稍短一些,下面的果字占整体字的主要部分。这个字的结构是上下结构,部首是巛,可以组词鸟巢,巢穴,我们选一个造造句吧。这棵高高的树上有一个新建的鸟巢。

课件出示苇字。 师:苇字的偏旁艹中的一要写得长一些,是笔画中最长的一个。苇是上下结构,可以组词芦苇,苇叶,造句:这条河的旁边长满了高高的苇叶。 三、课文精讲 1.学习诗歌的第一节 课件出示: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图片和文字结合解释,斜阳: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 2.学习诗歌的第二节 课件出示: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师解释:头白:用拟人的手法,指芦苇顶端已呈白色。 芦苇:一种高大的禾草。 红颜:此处特指女人美丽的容颜。 同时让大家感受到“红颜”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译文 先让大家举手自己翻译,老师给予适当的点评,然后师总结。 师小结: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这时候,天色已晚。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在江面上的倒影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一样;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4.品读诗句 (1)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让学生圈出“倦”和“驮”,感受这两个字的作用。 师小结:归鸟何以倦了?鸟倦也是人倦。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一个“驮”字,一方面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奇丽的想象。 (2)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引导学生理解“翻”和“掉”的作用。 师小结:“掉”与“翻”承接,和“驮”照应。诗人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极富表现力,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是鸟驮斜阳的自然延伸,是诗人想像力的深化。 (3)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Teaching plan of autumn, Volume 1, grade 4 of Jiangsu Educati on Press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内容 4、秋天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2、学会本课生词,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难点:理解生字词意思。 教学资源 学生观察身边的秋天,可以先画一画秋天的美景;读读《北大荒的秋天》、《秋游》等原来学过的课文。 预习设计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知道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习字册》上的生字描一个写一个,给生字组两个词语,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苦恼()收藏() 清丽()有条不紊() 4.尝试采用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的方式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井井有条羊肠小路蓬蓬勃勃明丽 5.《一课一练》第二题. 学程设计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3分钟) 1.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预设: 秋天是红色的,柿子、苹果成熟了; 秋天是白色的,棉花白了; 2.学生齐读课题。 王宜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山东人,今年60岁了,他主要创作儿童诗歌,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等,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23分钟)

第三单元第三节《走向全面小康》教案(湘师版八年级下)doc

第三单元第三节走向全面小康教案 第一课时共同富裕的目标 教学目标:共同富裕的目标与当前贫富悬殊的现实这对矛盾,使得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差距会变得越来越大,距离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会越来越远。因此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不能因为有收入差别而共同富裕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 【教学难点】贫富差别现实与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矛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课前收集反映东西部人民总体生活水平的图片或材料和先富带动后富的材料。 (二)导入 分两组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或材料。 提问:我国不是已实现小康目标了吗,为什么还有如此大的差距?让学生带着疑问,教者呈现小康现状特点: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由此来探讨引入以下话题。 (三)话题教学 【教学话题1】平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老师和同学这样来评价一个同学,”XXX同学总体上是好的。"对"总体"该怎样理解? 【教学话题2】我们现在实现了总体上的小康,对这一”总体"我们又该怎样理解?由此说明 总体小康的特点。 【教学话题3】1987年4月26日,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 由此揭示我们的目标是共同富裕,总体上的小康并不是我们的追求。 【教学话题4】学生呈现先富带动后富的事例 结合P49页”华西村”、"查一查”来拓宽对实现共同富裕途径的理解。 【教学话题5】阅读P49页李单同学的材料 发问:要不要解决?为什么?如何解决? (四)小结 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让人民共同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追求 与梦想,全国人民正在为此作不懈的奋斗。 (五)活动安排 通过阅读杂志上或上网查找,搜集表明我国现在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资料,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六)课外作业:作业本 教学反思: 教材在P48页中写到"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P49页中写到"共同富裕也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这两种说法好像有点冲突。 第二课时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下)(1)

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下)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一战”后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及经济危机在美国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有关史实。 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从对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的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 1.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3.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和耕田等行径,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4.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重点和难点 学习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有较全面而清晰的认识。这次危机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 重点: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是世界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世界整体性发展进程。 2.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实施,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恢复了生产力,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使美国的经济得到尽快的复苏,从而度过了这场危机。 难点: 1.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初中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 2.罗斯福新政中的一些内容,学生要全面、辨证地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迈向小康社会

《迈向“小康社会”》 教学目标: 1.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和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2.了解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祖国发展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以及对人才的需要,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3. 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勇于探索。 4.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和责任感。教学重点:了解小康社会的内涵,体验到我们已经告别贫困,迈向小康社会。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能够关心祖国社会建设,并立志长大投身到建设祖国的行列中去。 教学设计思想:由于学生对本课所讲的内容知道的非常少,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理解力,深入浅出地将“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讲解清楚,课前,鼓励学生搜集相关信息,通过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的改善和身边发生的实例来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教学策略与方法: 1.教学方法: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把本节课的知识与调查结果衔接起来,采用“调查——探究——讨论——讲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农村学校教学的背景材料可来自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这样可弥补多媒体教学设施的不足,以便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教学。 2.学习方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交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本课教学主要指导学生用“课外调查——课内交流——课堂讨论——总体提高”的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环境与媒体: 1.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学生,都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询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状况;对于城市的学生,还可以让其利用家里的电脑上网搜集相关资料。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经济大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III)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新人教版(III)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 “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罗斯福竞选总统;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新政措施;新政效果。 二、要使学生认识: 1.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3. 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和耕田等行径,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4.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一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

2.从对这次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2.难点: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罗斯福新政的一些内容。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上课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简结: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失败,资本主义国家统治暂时稳定。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的相对稳定时期。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板书本课标题) 一、“繁荣”及其崩溃(板书) 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努力发展经济,很快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美国的发展尤为迅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以增强感性认识)在讲述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时,要给学生指出,繁荣后面潜伏的危机。就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片欢乐声中,资本主义危机突然降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巨大灾难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