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治理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治理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治理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治理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记得小时候就时常唱起这首歌,可自从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无锡人就谈水色变。作为一名无锡人,在目睹了这一切之后更是感触颇深。当你打开水龙头,就能闻到一股股恶臭;一盆水中有着一层绿色沉淀物时;市民开始疯抢纯净水……你就能知道水的珍贵了!

太湖水污染,只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个缩影。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和祲占,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森林滥砍滥伐,矿山私自采挖,污水恣意排放,能源严重消耗-----,唇亡齿寒,太湖爆发的一场水危机,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小小惩罚,但如若不进行深刻反思,我们将彻底砸掉子孙赖以生存的饭碗,人类社会,将自取灭亡。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蓝藻即蓝藻门,又称蓝绿藻,是一门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蓝藻的主要特征是:植物体简单,单细胞生物,各式群体和丝状体;细胞中无真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生物。蓝藻可以分为几十个种类,其中有一种叫微囊藻,它所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子二(口恶)英。同时,蓝藻还存在着许多危害,如蓝藻可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也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等水生生物的死亡,使水体遭受污染。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它在被细菌分

解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毒素,同样污染水体。河流湖泊中,蓝藻含量过高是否会对人体有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它对肝、脾都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蓝藻爆发的周边地区,其癌症爆发比例要比其他没受蓝藻污染的地方大。

自从1998年12月,国务院就发起了太湖水污染治理“零点行动”,拉开了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序幕。可惜的是,九年以来,投资资金达百亿元,太湖水质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还一度出现加重的趋势。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太湖蓝藻的爆发呢?直接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远远超过我们所做的努力。间接原因在于一些政府技术性官僚和学者,总是寄希望于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公共地悲剧”问题。而我们在电视上及相关报道上,总是能听到这样一种解释,那就是水中氮磷含量超标,导致蓝藻大量繁殖,并极力强调使用无磷洗衣粉!其实这是有一定依据的,因为无锡初期的企业以传统的印染和冶金为主,后期又涌现出大批的机械制造业。然而冶金业废水若非重金属冶炼产生,一般含有毒物质较少,更没有很多的有机物;机械加工废水则主要是含机械润滑油、树脂、油漆等杂质,机械加工各种金属制品所排出的废液和冲洗废水,其中含有各种金属离子如铬、锌以及氰化物等;印染废水含有大量染料、淀粉、纤维素、木质素、洗涤剂等有机物,以及碱、硫化物、各类盐类等无机物。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无锡附近的工业废水排放并不是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这些废水没有提供蓝藻大量繁衍所需的含磷有机物。它们所起的作用主要是使水

质恶化,减少了其余水中生物的生存空间,从而为蓝藻提供了较为宽裕的生存空间。蓝藻的大量爆发,问题还是出在农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其中更主要的则是农业废水。这两种废水有机物含量高,富含蓝藻繁衍所需的磷元素。太湖周围有大量的农田。农业生产所使用的肥料和农药,要么通过土壤渗透进地下水,进入太湖,要么被直接排入河道,流进太湖。肥料和农药富含氮磷,是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此外,生活污染也加快了富营养化的速度。当地居民排出的有机废物如粪便等,随着卫生设备冲进下水道再经过一定处理之后被排进河流湖泊。这其中也含有一定的氮磷成份。于此同时,温度更是给蓝藻的爆发提供了一个诱因。蓝藻虽然可以抵抗外界的冷热刺激,但是其繁衍仍受温度的很大影响。近年来全球气温上升,就犹如一根导火索,引爆了蓝藻这个火药桶。从网络上查找资料也可以知道,蓝藻大量繁殖的时期正常应在5~6月,近几年4月中旬就开始爆发蓝藻即为温度升高引起。再加上近年来的“暖冬”,更使蓝藻休眠期大大缩短。这就导致了蓝藻有了比往年更多的繁衍时间。另外,太湖的自净能力也较弱,水体循环缓慢,不利于蓝藻的稀释。

那么,人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防治蓝藻的再次爆发。下面就谈谈我的观点。1、对蓝藻进行打捞。这也是无锡市采用的主要方法,科研机构还为此研制出了专用的蓝藻打捞船。但是打捞漂浮在水面的蓝藻只是应急办法,只能产生眼不见为净的效果。大部分蓝藻存在于水中和水底淤泥里,无法打捞。这种使用机械捞藻的方式主要运用在蓝藻

暴发区的局部和蓝藻极严重水域。打捞出水的蓝藻、水面漂浮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建造沼气发生池,通过蓝藻堆放发酵产生沼气,作为能源进行利用,蓝藻发酵后的废料又可作为有机肥料;通过在蓝藻中添加木屑、砻糠等搅拌发酵后作为植物的基肥;通过在蓝藻中添加微生物进行除臭、分解等成为有机肥料。

2、除了打捞,还可以在水中投入粘土,使蓝藻吸附在粘土颗粒上沉降。这种方法也无法长时间清除蓝藻,因为蓝藻沉下水中后很快还会继续繁殖,并再次构成危害。

3、实施生物链工程,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市民常见的“四大家鱼”中的鲢鱼其实是一种“食藻鱼”,是蓝藻天生的“克星”。据测算,花鲢或者白鲢每增长1kg体重就能“消灭”40kg到50kg的蓝藻。一条50g左右的鲢鱼苗在太湖中长到1.5kg左右,就要被捕捞上岸,由此推算,从放流鱼苗到捕捞上岸。一条鲢鱼一共能吃掉60kg左右的蓝藻。采用纯生物治理手段,向太湖投入价值1亿元、大约2.8亿尾鲢鱼苗可有效控制太湖蓝藻的发生。通过鱼类的代谢,蓝藻最终会被转化成无害的物质,吃蓝藻长大的鲢鱼没有危害性。

4、也是重要的一点:加强环境预警,将蓝藻暴发消灭在发生之前。蓝藻的治理,离不开传统“先污染后治理”观念的转变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只有全面提高环保意识,才是治理太湖蓝藻问题乃至治理所有污染的根本之策。况且,目前全国各地从事蓝藻研究的科学家数量颇多,有人研究蓝藻的分类,有人研究蓝藻如何在暗光条件下生存,有人研究是否有比其竞争能力更强的藻类,有人研究藻毒素如何进入人

体,还有人研究水里是否有细菌能分解死亡藻类。不过由于这些研究工作大多属于基础研究领域,因此尽管非常重要,却不容易得到研究经费方面的支持。当一个地区发生了重大的蓝藻污染事件时,政府在短期治理上投入的资金远远大于科研上的投资。这一情况显然不利于蓝藻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所以政府应注意在长期治理上的经费投入,对环境预警给予更多的关注。

对于我们的监督体制,我们也应及时反思。我国现行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首要的就是未赋予环保行政部门足够的职权。这就导致了地方环保部门往往看地方政府的脸色行事,据报载,我们有些地方的环保部门是“三不管”政策:群众不举报不管,政府领导不发话不管,排污企业只要交钱就不管。。在我国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环境监督体制应该健全,让执法部门能够真正做到依法治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青山绿水永远是人类最向往的地方。在经历蓝藻风暴之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了一项紧迫而又关键的课题。动人的民歌,决不能仅仅成为我们这代人美丽的回忆,希望在百年,千年之后,我们的子孙后代依然能够泛舟太湖,青山相依,绿水长流。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治理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记得小时候就时常唱起这首歌,可自从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无锡人就谈水色变。作为一名无锡人,在目睹了这一切之后更是感触颇深。当你打开水龙头,就能闻到一股股恶臭;一盆水中有着一层绿色沉淀物时;市民开始疯抢纯净水……你就能知道水的珍贵了! 太湖水污染,只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个缩影。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和祲占,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森林滥砍滥伐,矿山私自采挖,污水恣意排放,能源严重消耗-----,唇亡齿寒,太湖爆发的一场水危机,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小小惩罚,但如若不进行深刻反思,我们将彻底砸掉子孙赖以生存的饭碗,人类社会,将自取灭亡。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蓝藻即蓝藻门,又称蓝绿藻,是一门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蓝藻的主要特征是:植物体简单,单细胞生物,各式群体和丝状体;细胞中无真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生物。蓝藻可以分为几十个种类,其中有一种叫微囊藻,它所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子二(口恶)英。同时,蓝藻还存在着许多危害,如蓝藻可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也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等水生生物的死亡,使水体遭受污染。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它在被细菌分

解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毒素,同样污染水体。河流湖泊中,蓝藻含量过高是否会对人体有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它对肝、脾都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蓝藻爆发的周边地区,其癌症爆发比例要比其他没受蓝藻污染的地方大。 自从1998年12月,国务院就发起了太湖水污染治理“零点行动”,拉开了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序幕。可惜的是,九年以来,投资资金达百亿元,太湖水质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还一度出现加重的趋势。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太湖蓝藻的爆发呢?直接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远远超过我们所做的努力。间接原因在于一些政府技术性官僚和学者,总是寄希望于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公共地悲剧”问题。而我们在电视上及相关报道上,总是能听到这样一种解释,那就是水中氮磷含量超标,导致蓝藻大量繁殖,并极力强调使用无磷洗衣粉!其实这是有一定依据的,因为无锡初期的企业以传统的印染和冶金为主,后期又涌现出大批的机械制造业。然而冶金业废水若非重金属冶炼产生,一般含有毒物质较少,更没有很多的有机物;机械加工废水则主要是含机械润滑油、树脂、油漆等杂质,机械加工各种金属制品所排出的废液和冲洗废水,其中含有各种金属离子如铬、锌以及氰化物等;印染废水含有大量染料、淀粉、纤维素、木质素、洗涤剂等有机物,以及碱、硫化物、各类盐类等无机物。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无锡附近的工业废水排放并不是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这些废水没有提供蓝藻大量繁衍所需的含磷有机物。它们所起的作用主要是使水

蓝藻的产生原因以及处理方法

蓝藻一直是养殖户头痛的问题,尤其是到了夏季蓝藻很容易爆发,还有腥臭味,在阳光越大越热的情况下更多 捞是捞不完的,反而是越捞越多,换水感觉效果不怎么好,下面来说说蓝藻产生的原因 1 水温蓝藻的生长速度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只要水温达到25度以上蓝藻生长的 速度比其他藻类的生长速度快的多,蓝藻不可能在常温下大量生长,只有在高温下才会形成优势 种群,形成蓝藻水华,所以高温是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

2 水体的富营养化随着水温的升高养殖水体中的饲料增多,加上高密度养殖,泥鳅大便,水中的残饵增多 死亡的藻类等有机物不能自然分解,形成自身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而爆发蓝藻,所以不经常换水的池塘更容易 爆发蓝藻 3 有机磷是蓝藻生长的必须因素,他主要存在生活的污水中,只要在洗衣服中含有,去除有机磷也是去除蓝藻的好办法 蓝藻的危害 蓝藻大量繁殖时被吹到下风头会感觉有恶臭,蓝藻中的项圈藻可快速产生致死因子,破坏养殖对象的腮组织,干扰其新陈代谢的 正常运行,麻痹神经,使其死亡,蓝藻大量爆发会造成养殖对象的中毒死亡, 蓝藻的处理方法 有的养殖户想种水上空心菜来控制蓝藻的生长,我感觉不怎么显示,养殖泥鳅真正种水上空心菜的寥寥无几吧,所以我们只有定向 的陪藻类来抑制蓝藻的生长,小球藻,和珊藻可以抑制他的生长,定期用芽孢杆菌使水体后产生大量的胞外酶,能大量消耗池塘中的残饵和动物排泄物等有机质,迅速分解水 中不良藻类及有机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有害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其分解的小分子物质可促进

有益微生物,优势藻群正常生长,维持藻相,菌相平衡,增加水体中的溶氧 欢迎大家的加入(高效益泥鳅养殖qq群)

2021年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欧阳光明(2021.03.07)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记得小时候就时常唱起这首歌,可自从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无锡人就谈水色变。作为一名无锡人,在目睹了这一切之后更是感触颇深。当你打开水龙头,就能闻到一股股恶臭;一盆水中有着一层绿色沉淀物时;市民开始疯抢纯净水……你就能知道水的珍贵了! 太湖水污染,只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个缩影。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和祲占,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森林滥砍滥伐,矿山私自采挖,污水恣意排放,能源严重消耗-----,唇亡齿寒,太湖爆发的一场水危机,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小小惩罚,但如若不进行深刻反思,我们将彻底砸掉子孙赖以生存的饭碗,人类社会,将自取灭亡。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蓝藻即蓝藻门,又称蓝绿藻,是一门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蓝藻的主要特征是:植物体简单,单细胞生物,各式群体和丝状体;细胞中无真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生物。蓝藻可以分为几十个种类,其中有一种叫微囊藻,它所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子二(口恶)英。 同时,蓝藻还存在着许多危害,如蓝藻可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也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

等水生生物的死亡,使水体遭受污染。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它在被细菌分解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毒素,同样污染水体。河流湖泊中,蓝藻含量过高是否会对人体有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它对肝、脾都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蓝藻爆发的周边地区,其癌症爆发比例要比其他没受蓝藻污染的地方大。 自从1998年12月,国务院就发起了太湖水污染治理“零点行动”,拉开了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序幕。可惜的是,九年以来,投资资金达百亿元,太湖水质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还一度出现加重的趋势。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太湖蓝藻的爆发呢?直接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远远超过我们所做的努力。间接原因在于一些政府技术性官僚和学者,总是寄希望于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公共地悲剧”问题。而我们在电视上及相关报道上,总是能听到这样一种解释,那就是水中氮磷含量超标,导致蓝藻大量繁殖,并极力强调使用无磷洗衣粉!其实这是有一定依据的,因为无锡初期的企业以传统的印染和冶金为主,后期又涌现出大批的机械制造业。然而冶金业废水若非重金属冶炼产生,一般含有毒物质较少,更没有很多的有机物;机械加工废水则主要是含机械润滑油、树脂、油漆等杂质,机械加工各种金属制品所排出的废液和冲洗废水,其中含有各种金属离子如铬、锌以及氰化物等;印染废水含有大量染料、淀粉、纤维素、木质素、洗涤剂等有机物,以及碱、硫化物、各类盐类等无机物。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无锡附近的工业废水排放并不是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这些废水没有提供蓝藻大量

关于蓝藻爆发期间浊度升高的微观解释

蓝藻爆发期间出水浊度升高的微观解析 首先,我要说的是我现在是针对结合实际生产而所做的阐述。并且,滤后水浊度超标主要是由于有机物穿透滤池,处于生长期的蓝藻穿透也会影响浊度,这里只讨论前者。 (天然水中的胶体一般带负电如蓝藻,粘土以及一些固体悬浮颗粒等,而我们投加的混凝剂基本为水解带正电,如果水解为负电,那么就没有电性中和作用,而架桥作用是所用的高分子混凝剂都有的。) 首先应该从混凝开始说起,混凝有3种机理:1,电性中和即投加电解质使原水胶体颗粒的电位降低,压缩双电层,使电位ζ=0,使胶体脱稳,这样才能使胶体聚凝,但应该注意的是一旦混凝剂投加量过多,就会使胶体颗粒改变原有的电性而带正电并重新稳定,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剂的带正电价越高分子量越大其吸附性越好。2,架桥作用:不管混凝剂带何种电荷,只要它是高分子聚合物,就对胶粒有吸附作用。要具有架桥作用必须是线性的,非极性的(在其表面不会形成水化膜)并且要求有一定长度。3:网捕和卷扫:在水中杂质含量低时,往往需要投加大量的混凝剂如聚合氢氧化铝,给与其适中的PH,产生氢氧化铝絮凝体网捕和卷扫杂质。(其实氢氧化铝絮凝体任何时候都存在,只是随着PH升高有所增加) 所以我们投加的聚合氯化铝是多种效果叠加的混凝剂。 通常的,我们讨论混凝就必须考虑到2个因素:1个是混凝剂,还有就是水中杂质胶粒,混凝剂的性质影响到混凝效果,当水中杂质胶粒改变时,混凝效果也会改变,(当然还与温度 PH 浓度等也有关系后续谈到) 通常的出沉淀池的悬浮杂质都是带负电的,粒径一般的都很小,大约在30um 以下,其比表面积就很大,在布朗运动的作用的,有自发聚集的倾向(如活性炭有吸附作用),以及范德华力,以及各种键力的吸引,但由于一般胶粒表面带有同种电荷的斥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化膜的阻力而不能自发的聚集起来,这样就形成一个分散的稳定状态。 要破坏这种状态必须使带电胶体的电位降低以排除斥力和消除水化膜(我认为主要是极性基团对水(极性基团)的吸引力造成的。) 我认为一般的憎水胶粒都是非极性分子或是极性较小的分子,影响憎水胶体稳定性的主要是动力学稳定(即各种沉降)和表面动电位趋于0的程度(即吸附中和),而影响动力学稳定的主要是流体的流态和胶粒的大小,这是次要的。因此电中和性才是导致胶粒是否处于聚集稳定状态的主要因素。且是静电力,范德华力,分子键力等因素造成的一个综合力效果,在没有投加混凝剂的情况下,根据DLVO理论,胶粒很难通过自由的布朗运动碰撞到一起甚至运动到一定的聚集范围之内的可能性也很小,对于这类以静电力排斥为主导因素而处于分散状态的胶体,只要投加异种电荷的混凝剂,使其电性得到中和,运动电位ζ=0或趋近于0就可。这样即使是电性中和还是吸附架桥都成为可能。 还有一种就是亲水胶体,如有机胶体和高分子物质,有机胶体和高分子物质一般都是极性的。存在极性基团(如羧基和羟基),它对水有强烈的吸附作用,使粒子包围在较厚的水化膜阻碍胶粒相互靠近,这时水化膜作用是影响胶体聚集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水化膜通过物理手段很难去除。因为涉及到分子内部结构和电子排列问题。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近十几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没有同步,使得太湖的水质越来越差,特别是太湖北岸的城市——无锡曾经发生了饮水危机。临着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却没有水可以喝?——这主要是太湖水中蓝藻的大规模暴发。 蓝藻是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在距今35亿年至33亿年前。蓝藻的重要特性是喜高温和光照,高气温、高光照时,蓝藻会迅速生长,高温天气持续越长,蓝藻生长的时间就越长。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蓝藻常于夏蓝藻大量生长,死亡腐败后气味难闻,破坏景观;死亡分解耗氧过多,导致其它生物缺氧死亡;分泌毒素,破坏水质,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那么太湖为什么会暴发蓝藻呢? 很重要的一点是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象、水文和地理条件,即是蓝藻爆发的生境。蓝藻有适宜的生境就会爆发。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 1、气温。日均气温高于200c利于蓝藻生长繁殖; 2、光照。晴热天气光照条件好,利于光合作用,蓝藻繁殖快,易上浮,易爆发; 3、风。影响蓝藻的浮沉和使蓝藻顺风向漂浮; 4、降雨。可降低水温、增氧、易于蓝藻下沉; 5、水域形状。蓝藻易聚集于顺风向的湖湾和凹岸; 6、其它。与水动力、水温、水位、水深、气压以及水体的电导、盐度、酸碱度(PH)、扰动、水的垂直分层和稳定性有关,还与微生物、食物链的相互作用等生物环境有关。 其次是基础环境。蓝藻爆发的基础环境条件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1、水体富营养化。根据太湖蓝藻爆发的实际情况,当氮(N)、磷(P)达到一定浓度,蓝藻就可能爆发,但水体的过度富营养化也不利于蓝藻的生长。 2、氮、磷比值。一般认为,在水体富营养化和N/P大于一定比值,且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蓝藻就可能爆发。 3、影响蓝藻爆发的其他基础环境条件还有有机质、铁和微量元素等。 物种条件。蓝藻爆发必须有蓝藻的种子和种群存在,并有以下两个条件: 1、蓝藻种源基数较高。一年中蓝藻首次爆发的时间和生长繁殖速度,与底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治理复习过程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 治理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记得小时候就时常唱起这首歌,可自从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无锡人就谈水色变。作为一名无锡人,在目睹了这一切之后更是感触颇深。当你打开水龙头,就能闻到一股股恶臭;一盆水中有着一层绿色沉淀物时;市民开始疯抢纯净水……你就能知道水的珍贵了! 太湖水污染,只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个缩影。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和祲占,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森林滥砍滥伐,矿山私自采挖,污水恣意排放,能源严重消耗-----,唇亡齿寒,太湖爆发的一场水危机,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小小惩罚,但如若不进行深刻反思,我们将彻底砸掉子孙赖以生存的饭碗,人类社会,将自取灭亡。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蓝藻即蓝藻门,又称蓝绿藻,是一门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蓝藻的主要特征是:植物体简单,单细胞生物,各式群体和丝状体;细胞中无真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生物。蓝藻可以分为几十个种类,其中有一种叫微囊藻,它所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子二(口恶)英。

同时,蓝藻还存在着许多危害,如蓝藻可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也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等水生生物的死亡,使水体遭受污染。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它在被细菌分解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毒素,同样污染水体。河流湖泊中,蓝藻含量过高是否会对人体有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它对肝、脾都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蓝藻爆发的周边地区,其癌症爆发比例要比其他没受蓝藻污染的地方大。 自从1998年12月,国务院就发起了太湖水污染治理“零点行动”,拉开了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序幕。可惜的是,九年以来,投资资金达百亿元,太湖水质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还一度出现加重的趋势。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太湖蓝藻的爆发呢?直接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远远超过我们所做的努力。间接原因在于一些政府技术性官僚和学者,总是寄希望于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公共地悲剧”问题。 而我们在电视上及相关报道上,总是能听到这样一种解释,那就是水中氮磷含量超标,导致蓝藻大量繁殖,并极力强调使用无磷洗衣粉!其实这是有一定依据的,因为无锡初期的企业以传统的印染和冶金为主,后期又涌现出大批的机械制造业。然而冶金业废水若非重金属冶炼产生,一般含有毒物质较少,更没有很多的有机物;机械加工废水则主要是含机械润滑油、树脂、油漆等杂质,机械加工各种金属制品所排出的废液和冲洗废水,其中含有各种金属

太湖蓝藻问题研究与展望

太湖蓝藻问题研究与展望 摘要:随着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的爆发,沿岸城市居民深受其害,并给沿岸居民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心理阴影,太湖蓝藻的问题也因此逐渐受到了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也为此投入颇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究竟2007年太湖沿岸发生了什么,太湖蓝藻暴发的原因几何,现阶段正在施行的策略有哪些,我们还应该怎样做?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并将结合生态学观点提出较为可行的方案和解决策略。 关键词:太湖蓝藻问题展望 一、前言 太湖作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同时也是个浅水湖泊,面积2338km2,平均水深1.9m。[1]自古以来就有着“太湖美,最美是那太湖水”的歌谣流传,太湖湖畔的江南人民依靠着太湖,也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同样的,太湖也不可避免的遭受到了来自工业、农业以及生活垃圾的诸多污染,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广泛关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在相关保护太湖水资源的会议上,提出了“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太湖水资源保护“十六字方针”。[2] 二、太湖蓝藻 蓝藻,又名蓝细菌,是蓝藻门浮游植物的统称,该物种在35亿年前就存在于地球之上,有着悠久的生物繁衍史。蓝藻门种类繁多,已知世界有2000种,我国已有记录约900种。[2]蓝藻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淡水、海水、湿地、沙漠、岩石、树干等均有分布。蓝藻不少的种类具有固定空气中游离氮的能力,有的可作为水质的指示生物,还有的蓝藻可以食用,如发状念珠藻(发菜)、螺旋藻等。当然,作为造成2007年太湖水危机的罪魁,蓝藻大量繁殖可能会形成水华,而形成水华的蓝藻主要有:微囊藻、鱼腥藻、色球藻、螺旋藻、拟项圈藻、腔球藻、尖头藻、颤藻、裂面藻、胶鞘藻、束毛藻等十多个属。[3] 蓝藻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当生活环境满足3个重要条件时,蓝藻可能会疯长,引发蓝藻水华,即:①水中总磷、总氮等营养盐浓度适中;②气温变化密适宜蓝藻生长,一般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0~40℃,最适温度为28.8~30.5℃[3];③藻类分布与风力、风向密切相关。[4] 三、蓝藻爆发原因 2007年4月以来,无锡高温少雨,致使太湖平均水位低于往年同期,加之多年来太湖受到来自周边城市的工业、农业以及生活污染物的污染,水中总氮、总磷含量分别为0.02mg/L和0.3mg/L。[4]当时太湖盛行东南风,使得疯长的蓝藻向无锡梅梁湾附近堆积。2007年5月,太湖蓝藻提前大面积爆发,造成太湖

危机公关案例 2007年中国江苏太湖蓝藻污染

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以2007年太湖蓝藻污染事件为例2007年中国江苏太湖爆发严重蓝藻污染,太湖的环境与水质产生极其不利影响,引起全国上下高度重视。以下是此次危机事件概述,我将其分成两个阶段。 事件爆发: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不少太湖区域的水面漂着一层绿膜,最厚的地方像覆盖了一层绿油漆。由于天气持续高温,降雨不多,太湖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弱,水源水质恶化,城区出现了大范围的自来水发臭现象,市民生括用水受到影响。不久之后,无锡全城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重短缺,超市、商店里的桶装水被抢购一空,纯净水每桶上涨到50元。5月30日,无锡市启动危机事件应急预案。 事件控制:太湖蓝藻污染危机爆发后,江苏省无锡市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开通纯净水运输绿色通道,从常州、苏州等周边城市大批量凋运纯净水,紧急启用已封的地下深井,千方百计保证洁净饮水的市场供给。同时加大引水力度,采取各种措施,除臭除藻。几日后,无锡制水厂出水的臭味逐渐消除,水质开始好转,污染物浓度开始降低。6月3日,无锡市政府宣布已经达到恢复正常供水的阶段性目标,市民除饮用和做饭仍依赖纯净水外,其他生活用水已经正常。6月5日,无锡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喝烧开的自来水,进一步让市民放心。然而,太湖降污排污工作并未停止,连续后来半个月的抗污备战才使得蓝藻基本消除。6月13日,市政府最终宣布自来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太湖蓝藻污染事件持续了半个月之久,无疑是一次巨大环境危机。从官方报道的事件经过来看,无锡市政府在此次危机处理上沉着冷静,最大的优点在于危机决策和灾后处理方面,及时发挥政府宏观协调、整合资源的作用。危机爆发的第一时间,就全面调衡水资源,做到最大保证量和最广泛的合理分配,这样的一体化指挥、调度体系是政府能够有效抑制危机,将危机损失降到最低的重要保证。 其次,就是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这有利提升政府在危机管理的形象,深得民心。太湖蓝藻危机,不仅无锡市当地政府十分关注,温家宝总理也在第一时间亲自到现场问切情况,国务院、水利部对太湖流域管理局密切关注。这表现政府注重危机后的沟通工作,有利于恢复民众对政府的信心,表达政府的诚意。态度诚恳,积极应对是政府危机管理的必要前提。 但是,太湖蓝藻污染事件得到解决后,并不是没有后患。综上所述,无锡市

蓝藻浅析

蓝藻浅析 在罗氏沼虾养殖中后期蓝藻过多是塘口常见的一种情况,要想除去它们,首先要了解蓝藻的一些特性,才好对症施治,取得最佳效果。蓝藻一般的生活特性如下: 一、蓝藻适宜的生活环境: 1、高温、强光天气,水温在28~32℃,ph为8~9.5。 2、水体富营养化,有机质丰富的碱性水体中,且静水易滋生。 3、水体氮磷比例失调,一般氮含量高而磷含量低。 二、蓝藻具有一般藻类的生长特点:其生命周期大概为30天,整个生命周期可分三个阶段:生长期、高峰期、衰老期。 三、蓝藻大量滋生时,形成砂絮状水华,使水成灰绿色,当形成强烈水华时,被风浪吹起堆集在一起,尤其在下风口,好像水面盖上一层厚厚的油漆。常见的水华蓝藻是铜绿微囊藻、鱼腥藻和颤藻。 以上是蓝藻的一般特性,要处理蓝藻,一方面要了解蓝藻爆发的原因,另一方面要摸清池塘里的藻类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以便做到对症处理,这样效果才会好。一般虾塘发生蓝藻建议在有风的天气里,在下风口用泵把大量的蓝藻水抽走,加大套水量和次数,并及时用光合细菌调水。但在不同生长周期里采取的具体办法也各异。 一、生长期:蓝藻生命周期的前十天 在蓝藻的生长初期,一般不容易观察出这个时期的生成,但是池塘的一些状况可以看出这个阶段的生成,比如天气高温、ph值过高、水有些发浑、水体中有机质丰富等,如果池塘具备了这些特征,那么蓝藻就容易生长,为杜绝这个阶段的生成,需注意: 1、严格控制放养密度,一般罗氏沼虾塘放养密度8万/亩比较适宜,这样就可以在总体上减少饲料的投喂,以此来减少水体有机质的积累,避免水体富营养化的出现,这是最根本的方法,但这种方法还需要不断摸索。 2、在养殖前期就开始坚持使用海联科101和海联科102调水,以维持水色,保持水质稳定。 二、高峰期:蓝藻生命周期的中间十天 在这个时期中,藻类的数量会急剧增多,蓝藻大量爆发,在有风或者开增氧

太湖治理解决的不仅是蓝藻问题

太湖治理解决的不仅是蓝藻问题 2007年暴发的太湖蓝藻危机,为太湖的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按下快进键。此后的12年,从水中到岸上,城乡污水处理、工农业污染源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以及太湖蓝藻水华监测预警等举措,渐渐让太湖恢复本来面目。 进入6月,细雨微蒙的江南初夏,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中,湖中一座不起眼的浮标下,一个智慧大脑网络正每隔几十分钟,将气象水文实时数据,回传到研究站的一楼大厅。 在空中,遥感卫星一天两次为太湖拍照,研究人员们当晚就能收到数据,给太湖“体检”。哪里有蓝藻水华了,哪里可能会出现高风险区,他们可以提前预警。 太湖是全国第三大淡水湖。江苏有8个水源地在太湖,年取水量占全省的22.2%,上海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口饮用太湖水,浙江湖州也从太湖取水。 2007年暴发的太湖蓝藻危机,为太湖的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按下快进键。此后的12年,从水中到岸上,城乡污水处理、工农业污染源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以及太湖蓝藻水华监测预警等举措,渐渐让太湖恢复本来面目。 如今,太湖已经连续12年实现“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 水质监控,预测预警安上智慧大脑 2020年的太湖安全度夏防控,比以往来得都早了些,目前预警期已从原来的4月1日提前至3月1日。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太湖水污染防治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冬今春以来,太湖气象、水文条件非常有利于蓝藻的生长和暴发,太湖地区平均气温分别为7.6℃和12.5℃,均达到了同期以来的最高值;另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夏太湖地区的气温也将比常年偏高约0—1℃。太湖安全度夏面临着很大压力。 “最近蓝藻水华预警预测在高频运转,北面湖区的3个高频无线自动监测站,每10—30分钟就将监测的气象水文数据传回来,例如水温、蓝绿藻、pH值、叶绿素、溶解氧等数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秦伯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套测试的指标体系,是在多年的探索中确认下来的,例如藻细

关于无锡水污染事件的案例分析

关于江苏无锡自来水污染的案例分析 环保安全g121杨光20120108103 事件概述: 2007年5月29日江苏省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和面包。 30日下午6时左右,记者走访了无锡市城区的大润发、家乐福等几家超市,发现各种瓶装、桶装的纯净水已被抢购一空。超市工作人员介绍,29日上午开始出现市民抢购,到晚上货源就发生紧缺。一些小商店的纯净水也是一瓶难求,少数经营户还趁机提高了价格,原本6元一桶的纯净水被卖到了10元。记者在现场还看到,不少市民开始大量购买其他品种的饮料,也有不少市民开始排队买面包,他们担心用变质水做饭影响健康。而自来水公司已经采取了所有能够使用的过滤和净化手段,几乎不计成本,使用了包括平时用来深度净化的活性炭以及高锰酸钾,但还是难以从根本上除掉臭味。 污染来源和污染过程: 由于前几年江苏省发文要求无锡市禁止开采地下水,无锡居民的生活用水全部来自太湖。蓝藻每年都会暴发,但这次规模最大,对自来水供应的影响也最严重。 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水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诸多因素导致蓝藻提前暴发,影响了自来水水源地水质。根据专家的意见,这次沙渚水源地水质异常,主要是水中含有的蓝藻死亡腐烂,快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缺氧性腐变,再加上太湖水位下降导致取水口太湖底泥上泛,从而使水体产生异味。据专家介绍,从太湖来讲,水中的营养性物质氮、磷的含量较高,这为藻类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创造了有利的内部条件,今年以来,气温偏高,水位较低,藻类便大量繁殖,再加上它有随风向、湖流漂移的特性,因此,气温偏高是“蓝藻疯长的主要原因”。无锡梅梁湖水域较易发生藻类集聚现象,集聚后,藻类会逐渐死亡,导致水体产生臭味。 而且,对于太湖蓝藻接下来的走势和监测数据显示,以及之后几个月气温升高,太湖蓝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警示作用: 客观分析,此次太湖突发性生态灾害,是天灾更是人祸,整个太湖流域地区都有责任。正如温家宝总理所指出的: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开展多年,但未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太湖水污染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认真调查分析水污染的原因,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研究出具体的治理方案和措施。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太湖水污染防治座谈会指出,太湖水环境关系太湖流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沿湖各地政府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环境保护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远近结合、标本兼治,进一步加强应急处置和事故防范工作,切实防止太湖流域水源地受到污染,确保城乡居民饮水用水安全,实行更高水平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坚持不懈地推进全面、系统、科学的污染治理,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太湖污染问题。 小小蓝藻在一夜之间让无锡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提醒各级政府亟待解决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做到环境优先,必须切实加大环境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力度,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力度,宁可适当减缓经济发展速度,也不能为了税收和GDP指标而制造更大的环境危机。对于许多没有治理或治理不彻底的污染源,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未经治理或治理不达标就直接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和太湖及

深度剖析蓝藻爆发原因与解决办法

关于蓝藻水华(1) 爆发蓝藻是池塘养殖的噩梦,每年因蓝藻爆发导致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可以说,藻类控制的第一关键是如何避免蓝藻爆发。其实,一般养殖人员所说的蓝藻爆发在学术上应称为“蓝藻水华”,其关键问题是“水华”。 水华(Algae Bloom),是指淡水水体中藻类短期内大量繁殖、老化、大量积累于水面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池塘水华的出现表明藻类生态系统失衡、水体富营养化、自净能力降低或丧失、池塘生态系统恶化甚至崩溃。 蓝藻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据考证,大约在34亿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蓝藻能进行光合自养。近代研究发现蓝藻没有细胞核、色素体、线粒体及内质网,且其细胞壁的主要组成也是粘缩肽,这些都与细菌相似,被归入原核生物,称为蓝细菌。 蓝藻本身没有多少危害,就怕蓝藻老化形成水华。蓝藻形成水华时,蓝藻已经处于濒死状态,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长时间出现缺氧或亚缺氧状态,会使水体持续恶化,进一步破坏水质,水生生物窒息而亡,造成生态失衡。而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某些有毒蓝藻死亡释放大量的藻毒素,使养殖动物暴发病

害或中毒死亡! 养殖户需要明白的一点是,蓝藻水华的出现是水质恶化的结果,不是水质恶化的原因!当然,蓝藻的暴发也加速了池塘生态系统的恶化,尤其是老化、死亡的蓝藻释放的藻毒素对所有养殖动物都有剧毒。因此,应该从源头上防止蓝藻水华的出现(不要让水质恶化),而不是纠缠于蓝藻水华用什么药物能处理(没有一种药物能处理恶化的水质)。一旦出现蓝藻水华,不是杀了蓝藻就完事,而是必须重建池塘生态系统。 虽然目前蓝藻水华大多归咎于水体的氮、磷和有机污染,但在池塘养殖过程中蓝藻水华的出现也不尽是富营养化所造成的。有些水质属性本身就更容易生长蓝藻,但只要蓝藻不老化,不形成水华,不产生藻毒素,池塘中蓝藻数量的多少并没有任何问题。想控制好蓝藻,避免老化和形成水华,必须了解蓝藻的特性。 关于蓝藻水华(2)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记得小时候就时常唱起这首歌,可自从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无锡人就谈水色变。作为一名无锡人,在目睹了这一切之后更是感触颇深。当你打开水龙头,就能闻到一股股恶臭;一盆水中有着一层绿色沉淀物时;市民开始疯抢纯净水……你就能知道水的珍贵了! 太湖水污染,只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个缩影。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和祲占,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森林滥砍滥伐,矿山私自采挖,污水恣意排放,能源严重消耗-----,唇亡齿寒,太湖爆发的一场水危机,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小小惩罚,但如若不进行深刻反思,我们将彻底砸掉子孙赖以生存的饭碗,人类社会,将自取灭亡。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蓝藻即蓝藻门,又称蓝绿藻,是一门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蓝藻的主要特征是:植物体简单,单细胞生物,各式群体和丝状体;细胞中无真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生物。蓝藻可以分为几十个种类,其中有一种叫微囊藻,它所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子二(口恶)英。 同时,蓝藻还存在着许多危害,如蓝藻可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也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等水生生物的死亡,使水体遭受污染。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它在被细菌分解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毒素,同样污染水体。河流湖泊中,蓝藻含量过高是否会对人体有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它对肝、脾都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蓝藻爆发的周边地区,其癌症爆发比例要比其他没受蓝藻污染的地方大。自从1998年12月,国务院就发起了太湖水污染治理“零点行动”,拉开了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序幕。可惜的是,九年以来,投资资金达百亿元,太湖水质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还一度出现加重的趋势。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太湖蓝藻的爆发呢?直接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远远超过我们所做的努力。间接原因在于一些政府技术性官僚和学者,总是寄希望于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公共地悲剧”问题。而我们在电视上及相关报道上,总是能听到这样一种解释,那就是水中氮磷含量超标,导致蓝藻大量繁殖,并极力强调使用无磷洗衣粉!其实这是有一定依据的,因为无锡初期的企业以传统的印染和冶金为主,后期又涌现出大批的机械制造业。然而冶金业废水若非重金属冶炼产生,一般含有毒物质较少,更没有很多的有机物;机械加工废水则主要是含机械润滑油、树脂、油漆等杂质,机械加工各种金属制品所排出的废液和冲洗废水,其中含有各种金属离子如铬、锌以及氰化物等;印染废水含有大量染料、淀粉、纤维素、木质素、洗涤剂等有机物,以及碱、硫化物、各类盐类等无机物。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无锡附近的工业废水排放并不是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这些废水没有提供蓝藻大量繁衍所需的含磷有机物。它们所起的作用主要是使水质恶化,减少了其余水中生物的生存空间,从而为蓝藻提供了较为宽裕的生存空间。蓝藻的大量爆发,问题还是出在农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其中更主要的则是农业废水。这两种废水有机物含量高,富含蓝藻繁衍所需的磷元素。太湖周围有大量的农田。农业生产所使用的肥料和农药,要么通过土壤渗透进地下水,进入太湖,要么被直接排入河道,流进太湖。肥料和农药富含氮磷,是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此外,生活污染也加快了富营养化的速度。当地居民排出的有机废物如粪便等,随着卫生设备冲进下水道再经过一定处理之后被排进河流湖泊。这其中也含有一定的氮磷成份。于此同时,温度更是给蓝藻的爆发提供了一个诱因。蓝藻虽然可以抵抗外界的冷热刺激,但是其繁衍仍受温度的很大影响。近年来全球气温上升,就犹如一根导火索,引爆了蓝藻这个火药桶。从网络上查找资料也可以知道,蓝藻大量繁殖的时期正常应在5~6月,近几年4月中旬就开始爆发蓝藻即为温度升高引起。再加上近年来的“暖冬”,更使蓝藻休眠期大大缩短。

蓝藻的现状及目前的主要治理方法

蓝藻的现状及目前的主要治理方法 摘要:最近几十年蓝藻水华在我国各大富营养化湖泊频繁爆发,形成藻灾。鉴于传统的打捞等治理手段的局限性,新兴的生物技术治理方法以其优越性而备受世人瞩目,渴望成为攻克蓝藻污染的最佳选择。文中从水华的爆发及危害、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防治措施和研究方向以及蓝藻的生物工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希望能够寻求合理的治理方案。 关键词:富营养化蓝藻治理生物技术 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由于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藻害日益严重,其他湖泊如东湖、西湖、洞庭湖、洪湖、鄱阳湖、洪泽湖等也不容乐观,甚至连藏在群山之中、很少点面污染源的千岛湖,也由于游人猛增而水体富营养化,已出现蓝藻大规模增生的趋势。从1998年开始,这种蓝藻泛滥成灾的危机频频出现,并呈迅速蔓延之势。从5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大增加了氮、磷营养物质向水体的排放量,加剧了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使水体生态环境向恶化方向演变,最终影响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以,富营养化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是一个湖泊众多的国家,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有2300余个,湖泊面积为70988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湖泊总储水量为7077多亿立方米。近年来,我国东部南部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控制相对滞后,不少水体负荷了超量氮、磷和其他有机污染等营养物,致使湖泊环境不断恶化。湖泊富营养化在中国已是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所以预防治理蓝藻水华已成当务之急。 1 湖泊富营养化和水华的形成和危害 藻类和一些光合细菌能利用氮、磷等无机盐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称为光养型生物。富营养化缓流水体中的光养型生物,如蓝藻、绿藻等,通过光合作用以光能和无机物合成自身生长繁殖的有机物,并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繁殖,形成藻灾,即水华。 通常春夏秋湖泊中的主要藻类是蓝藻、绿藻。但在重富营养化的湖泊中,自春至夏蓝藻常成为唯一的优势水华种群,其中以微囊藻水华最为严重。蓝藻(cyanobacteria)是全球分布最广的水生、陆生古老光合生物。在富营养化的

太湖蓝藻爆发的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防治措施 1242103103 胡雨 太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今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全部水域在江苏省境内,湖水南部与浙江省相连。系华东最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是中国著名的环太湖风景名胜区。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太湖以水的灵气表现了吴越文化的精髓,也使太湖明珠—无锡成为海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可是,这几年的太湖水质逐年下降,2007年4月无锡太湖蓝藻出现异常,5月蓝藻爆发,导致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发臭,无法饮用,无疑颠覆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太湖蓝藻是几十年来一直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然而,2007年太湖无锡水域的大规模蓝藻爆发却令人们对其关注程度大幅上升。 蓝藻是一种含叶绿素的细菌,它细胞外有一层很厚的胶质,可以抵抗外界的冷热刺激。具有极强的自适应能力和旺盛的繁殖能力,是湖泊水生态系统生物链上一个重要环节。温度和水体富营养化都是蓝藻爆发的重要原因。蓝藻在条件充足的时候会大量繁殖,消耗掉湖水中的溶解氧,使鱼类无法生存。大面积的蓝藻会遮挡住射下水中的阳光,使水草也不能正常生长。当蓝藻繁衍过多时,还会大面积的死亡、腐烂,进一步夺走水中的氧气,并放出一种毒素,剩余的有机物供蓝藻新一轮的生长。且经生物实验,发现放出的毒素对生物的肝功能有较大影响。蓝藻的过多繁殖还会造成自来水源遭严重污染,影响日常用水的供应。据对无锡当地居民的询问,无锡在去年蓝藻大量爆发期间蓝藻平均厚度达到2~4厘米。自来水呈绿色且伴有较强臭味,完全无法用于饮用、洗漱等。在影响日常生活的同时,蓝藻的爆发也严重影响了无锡旅游业的正常经营。大量腐烂且散发着臭气的蓝藻堆积在岸边,使太湖四周几乎所有景点都不得不暂停营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在蓝藻爆发的两方面原因中,水体的富营养化是蓝藻繁殖的基础。对发生富营养化作用来说,磷的作用远远大于其他营养元素的作用,磷的含量不很高时就可以引起富营养化。(贫营养湖与富营养湖之间的临界负荷量是:总磷为

太湖水污染治理案例

太湖水污染治理政策 政策出台背景: 太湖流域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涵盖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等大中城市,全国GDP的1/8至1/7是太湖流域创造的。然而辉煌的背后,有必要再看一看,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太湖流域的饮用水源地水质以Ⅱ类、Ⅲ类为主,有32%的水体水质不能达到饮用水要求。其中,局部地方的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劣于Ⅳ类水体。 2007年5月29日起,太湖蓝藻集中暴发,周边地区水质急剧下降,鱼虾大量死亡,居民生活饮用水受到威胁。5月28日晚上8时左右,无锡市南泉水源厂的工人发现水溶解氧含量下降明显,到了当晚11时,水溶解氧含量有所恢复。29日凌晨1时左右,水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水体发黑、发臭。无锡市城市供水水质污染事件由此拉开序幕。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党委书记袁松仍然是心有余悸。“站在原水取水口的岸上就能看到一个黑团在水面上飘来飘去,一会子被风吹成一个个小团,过了一会子又聚合在一起。”水华厚达5米,覆盖水域面积十多公里,挟带着浓烈的腥臭味汹涌而来。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意识到,他们面临着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水源厂和制水厂立即启动应急措施,添加高锰酸钾、活性炭等净水药剂。但在如此大规模的蓝藻团面前,常规处理工艺只能保证水质各项指标符合卫生标准,输往百姓家中的自来水始终无法祛除臭味。此时,有人建议停止供水。“我们经过慎重考虑,认为停水势必会引起更大的恐慌,这无论对政府还是对群众,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绝不能停水!”袁书记这样对记者说道。因此,无锡市在继续进行除藻处理的同时,紧急向省建设厅和建设部寻求援助。 5月31日,建设部专家组抵达无锡,直奔现场,与无锡市研究会商应对方案。从太湖取水口到制水厂10多公里长的输水管线引起了专家组的注意。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教授张晓健大胆提出改变水处理流程,改为在取水口投放大量的高锰酸钾氧化剂,利用两个多小时的输水过程氧化掉大部分致臭物质;在制水厂投放粉末活性炭,吸附剩余的致臭物质,同时还原残留的氧化剂。经历了17个小时的反复实验,6月1日上午7时40分,出厂水的臭味被成功祛除,原本

从太湖蓝藻爆发事件看水体富营养化

从太湖蓝藻爆发事件看水体富营养化 案例: 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太湖水污染治理是国家确定的“三河三湖”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2001年9月,国务院在苏州召开太湖水污染防治第三次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太湖水资源保护“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十字方针。 蓝藻是藻类中的一种,属浮游生物。蓝藻在地球上大约出现在距今35亿年前,已知蓝藻约2000种,中国已有记录的约900种。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数(约75%)淡水产,少数海产。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有不少蓝藻(如鱼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还有的蓝藻为人们的食品,如著名的发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螺旋藻等。因此,从蓝藻本身来看,其与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一样,只不过是大千世界的一个物种。 2007年4月以来,太湖流域高温少雨,太湖水位比往年偏低,梅梁湖等湖湾出现大规模蓝藻现象,在太湖的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即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使得太湖水质严重恶化,水源恶臭,水质发黑,溶解氧下降到0mg/L,氨氮指标上升到5mg/L,部分鱼类因缺氧而死亡。特别是无锡市太湖饮用水水源地受到严重威胁,5月16日梅梁湖水质变黑,22日小湾里水厂停止供水,28日贡湖水厂水源地水质恶化,居民自来水臭味严重,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还会产生藻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水华中含有大量MC。MC是一种环状肽类物质,性质稳定,MC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不仅直接对鱼类、牲畜产生毒害之外,还是人类肝癌的重要诱因。因此,蓝藻爆发已不仅仅是一个生态问题,它已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1、太湖蓝藻爆发的成因 我国面积1km2以上的湖泊2759个,总面积达91019km2,其中只有约1/3的湖泊是淡水湖泊,并且绝大部分是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太湖就是这众多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典型代表。太湖富营养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每隔10年湖泊富营养化上升一个等级,而水质则下降一个等级,目前全湖处于富营养到重富营养状态,而湖泊水质则属于劣五类。而此次太湖蓝藻爆发是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集中体现。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对太湖的水质进行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整个太湖全湖平均氮磷含量分别高达4.0mg/L和0.13mg/L,已远远超过富营养化湖泊的标准,藻类已经呈全湖性分布。造成太湖水体氮磷增高,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太湖流域工业和生活废污水排放总量巨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