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 2

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 2

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 2
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 2

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摘要]中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男女两性在各个领域内的差距在

不断地缩小,但是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本文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男女趋于平等的对策,以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男女不平等;现状;原因;对策

[Abstract] Nowadays, China is still at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The gap of the sex

in every field is reducing constantly, but the phenomenon of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still exists. This paper start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about China, analyzed the cause of this phenomenon

and explored countermeasures which would be used to make the men and women tending to

be equa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armony,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China;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Current situation; Cause;

Countermeasure

平等,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世纪主题之一。其中,男女平等是人们所追求的各目录种平等中最为根本的一项平等。西方国家在这一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当然,不可否认他们的男女平等也仅是相比于其他国家而言更为平等而已,这并不表示他们已实现了完全的男女平等。那么,作为东方国家代表之一的中国在这一方面又做地如何呢?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女性的地位不断地提高,男女在各个领域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然而,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着。虽然中国在其《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等法律法规中明文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但是法律形式上的男女平等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真正实现。女性与男性一样,都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因此,针对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有必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策,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

(一)男女平等的含义

回望历史,中国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就已经出现了“女子解放”、“男女平等”的口号。尽管人们经常提到男女平等,作为一个概念,男女平等的意思却往往不是很清楚。因此,人们的理解也就有所不同。如,一种观点认为“男女平等应当指男女两性在人格、尊严、价值、权利和机会的平等”[1]。一种观点认为“男女平等的概念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男女平等是价值观的体现,指男女两性作为人在社会和家庭中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和对待,而不应该存在基于性别的偏见和歧视;另一方面,男女平等是指男女两性作为人在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2]等。1975年第一次世妇会《墨西哥宣言》对“男女平等”所下的定义是指男女的尊严和价值的平等以及男女权利、机会和责任的平等。1985年第二次世妇会通过的《内罗毕战略》则进一步强调人人都有平等机会享受自己的权利,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以便参与国

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而且平等地享受其成果。面对众多解释,究竟什么才是“男女平等”呢?所谓“男女平等”,指的是“男女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平等的尊严、价值、权利、机会和责任”[3]。男女平等并不就是“男女都一样”。毕竟女性与男性在生理上存在差异,这是客观事实。因此,真正的男女平等是不存在的,所要争取的平等也只是男女趋于平等。

(二)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表现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中国对于男女平等的推进,不仅改善了本国女性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提高了女性的地位,也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得到极大的改变,从而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然而,这些离男女平等目标的真正实现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尤其是在中国的现阶段,伴随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转型,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该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男女起点的不一致使女性在就业、升迁等方面的机遇小于男性。首先,中国传统观念中的性别歧视依然存在。如,“男主外,女主内”圈定了男女的活动范围,“男尊女卑”使人们认同女子不如男。其次,男性仍然占据社会主要资源,用人单位的聘用与升迁以男性的偏好为主要标准,致使就业、升迁的各环节无形中有了性别歧视的底色。再次,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国女性总体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男性致使女性在就业、升迁等方面的机遇显然小于男性,女性的权益受到损害。大多数男性居于收入较高的行业,而大多数女性却在收入较低的行业,从而导致男女收入差距的拉大,进而加深了男女不平等的程度。最后,女性承担人类繁衍的重任使其竞争力被削弱了。自然,女性在体力上弱于男性也是男女起点不一致的表现。

2、中国女性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的程度仍然偏低,在政治生活领域,对女性的偏见和排斥仍比较普遍。中国女性在政治、经济的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比例少于男性,特别是在高级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女性所占比例尤低。社会民主政治的最大好处对于女性而言,就是她们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可是这种发言权并不代表决策权。“在以男性为主导的政治权力系统中,无视性别差异的公平竞争,抑制了妇女干部的成长和竞争力的发挥,女性参政仍摆脱不了‘照顾’的色彩”[4]。由于对女性的偏见和排斥,政治管理领域中的中国女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仅起到了配衬的作用。中国女性要冲破掩饰于民主政治下的男女不平等,其道路还是漫长的。

3、中国女性背负了家务、就业双重任务,她们的压力增大。“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在“男女平等”的宣传倡导下有所改变。可是,在家庭这个私人领域中,“女主内”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社会的发展使中国女性走出家门进入公共劳动领域向男性看齐迈入就业行列。然而,她们仍是家务劳动的最主要承担者。根据2002年第二期妇女社会地位社会调查的数据分析就可看出家庭男女的家务分工是极不平等的。女性的工作量几乎是男性工作量的3倍,女性用在家务上的平均时间超过了4小时,而男性的家务平均时间仅为1小时27分钟。社会所倡导的“男女平等”鼓励女性就业。女性在忙于家务的同时,又极为想获得社会的认同,精力被分散,办事的效果会因此而大打折扣。中国女性为了家务而忙碌着,为了就业而努力着。可是,“男性可以只忙于工作,还可因此获得美誉,而只忙于工作的女性却被人们加以微词”[5]。由此可见,男女是多么地不平等。

4、中国女性在以男性欣赏为标准下逐渐商品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女性的主体意识在不断加强。自然美、内在美是她们最高欣赏水平的诠释。但是这种诠释也逃离不了以男性为中心的阴影。特别是在现阶段的中国,商业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影响使社会将女性的外在美作为商品来不断迎合从属于男性需求的商业社会的发展。比如,女性化什么样的妆才算是美,穿什么样的衣服才算是美,说什么样的话才算是美等等。女性的

美以男性的欣赏为标准。只有符合了这样的标准,女性似乎才能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如果有人要问世界上什么人的钱最好赚,回答十有八九是女人。利用女性的资本来赚女性的钱,而女性却不自知,甚至是沉溺于这种男权意识的欣赏标准之中。女性自身的觉悟意识在其影响下被削弱了。如此状况,还能说是男女平等吗?

(三)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实质

现阶段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正经历着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的社会结构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这种状况对于男女平等的推进有重大影响。在市场经济下,应该是市场在自动的调节、完善经济发展。当然,这也包括推进男女平等。可是在其初期,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存在市场失灵的缺陷。在此,这种市场失灵就是指市场没有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以促进男女的平等。传统的性别歧视观念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与纠缠又导致了文化的失调。现实生活超前于思想理论使得男女平等的实现面临新的困难。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究其实质,它“并非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产物,而是现代化过程中市场失灵与文化失调综合作用的表征”[6]。它是基于中国国情所特有的一种现象。中国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离不开政府的调控,如此才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从而有助于男女平等的推进。中国女性自身的努力也更为重要。多方面力量的结合才能离男女趋于平等的目标更接近。

二、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原因

每一个事物的存在必有其存在的理由。那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现象存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其存在原因如下: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观念无不体现在性别分工和阶层分化上。“男主外,女主内”就是一种性别分工。“男尊女卑”就是一种阶层分化。性别分工将中国女性置于男性的从属地位。男子可以在“外”考科举、坐官位,而女子只能在“内”工女红、修妇德。处于传统中的中国女性被一本《女儿经》牵住了心性,因三寸绣花鞋裹住了脚步。传统把中国女性围困在了斗室之中。而阶层分化更是禁锢了中国女性的脚步。阶层分化不仅是男女两个大的阶层的分化,更是女性中不同阶层的分化。虽然中国女性中的贵族比起普通女性而言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她们的言行依然在父权制的约束下。时代在变,然而这些已经深入骨子的东西却已深深的沉淀在了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对女性的评价仍然跳不出“男主外,女主内”的框架,大男子主义的优越感也没消失。大部分的中国女性依然围绕着厨房转,“社会对妇女家庭角色的期望不但没有改变传统的要求,而且又加上更多的内容”[7],女性生活充满矛盾与冲突,她们在社会转型期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二)中国女性意识的缺乏

传统观念中的“男尊女卑”思想压抑了中国女性几千年。“女性卑贱的观念和习俗对女人造成的心理暗示和外在奴役,使女人在男人面前越来越少自信,越来越逆来顺受,甚至沦为男人的附庸”[8]。随着历史的车轮,中国女性自省的觉悟逐渐萌苏,其地位在不断地改善。直至现阶段,女性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可是,现阶段的中国女性自身的主体意识还很缺乏。她们的依赖心理还很强,缺乏独立自主性,自我评价能力和定位低,竞争意识不强,参政意识和法律意识也不强。这种意识上的缺乏其关键所在就是女性受教育问题。教育开,思想才能开。而中国女性人口中文盲所占比重大,许多女性的

教育受到限制。她们受教育的机会少,受教育的时间短。女性的文化程度普遍低于男性,女性在受教育方面相比于男性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中国女性的思想没能得到很好的启萌与发展。如果中国女性意识不能足够自省,那么男女平等的目标就只能是目标。即使目标成为现实,那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三)中国法律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中国在保障女性权益,推进男女平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单从制定的法律、政策就可看出。例如,在其《宪法》中规定妇女在各个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在《妇女权益保障法》中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文化教育权利,在1995年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行动纲领》中也明确提出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这些对于中国女性而言,无疑是令人深受鼓舞的。法律、政策的好并不是说写得好就认为好,人们更重视它的落实情况。然而,现阶段中国有关男女平等的法律、政策却“有时由于执法人员缺少对社会性别意识而忽视了违法的性别歧视行为,使得法律上关于男女平等的规定还没有真正落实”[9]。法律、政策的不完善,执法不力,再加上监督机制的缺乏,这都影响了男女平等的推进。因为其间涉及的受害女性的权益往往得不到应有保护。中国法律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因为现阶段中国的国情使然。中国处于转型期对于中国女性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她们会面临新的问题。可是针对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的法律、政策的出台,这又需要时间。女性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从而影响了男女平等的实现。

(四)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但是大众传媒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却损害了女性的利益。女性被大众传媒商品化。大众传媒通过各种方式制造社会期待中的女型形象,从而使女性商品化,成为商业卖点。这种促销手段大多参杂了腐朽、没落的思想观念,在美化生活的幌子下兜售的是庸俗、落后的妇女观。“有些媒体不厌其烦地宣传贤妻良母,夸张母爱,以拔高女性的家庭形象去贬低她们的社会形象,甚至将有些高官腐化变质的原因单纯归咎于妖艳女性的诱导,隐含美女致祸的陈词滥调”[10]。大众传媒在利益的驱动下借用女性形象来迎合看众需求的做法严重损害了女性利益。女性成了“被看”的对象。这种“被看”是父权制与商业性的合谋,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社会的“窥视欲”,但是却轻视了女性主体意识的感受。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在某种程度上被大众传媒加剧了。大众传媒在弱化了女性的主体意识的同时却加固了父权制。这也是造成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原因之一。

(五)中国妇女组织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中国妇女组织包括中国妇联和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妇联是维护女性权益最有影响,也是最有权威的妇女组织。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各界妇女为争取进一步解放而联合起来的社会群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11]。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包括团体会员制,联谊会和协会性质,学术、研究型以及服务性、综合性四种类型。中国妇女组织对于争取男女平等,推动女性解放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可是在中国转型期却没能完全适应该时期带来的挑战。特别是妇联,表现出了工作力上的不足。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得妇联的维权力度减弱。加之政府机构的精简影响了妇联的组织结构,一些基层女性干部出现了空缺,对于女性权益的维护不足。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也作出了努力,但是影响还不够,面向众多女性的支援显得力不从心。中国妇女组织作用的未充分发挥影响了男女平等的推进。

三、实现男女趋于平等的对策

男女平等的实现必须以尊重男女生理上的差异为前提。正是因为男女在生理上存在差异,所以说真正的男女平等是不存在的。比较确切的说法只能是男女趋于平等。那么,现阶段的中国如何才能使男女趋于平等呢?其对策归结如下:

(一)加大男女平等的宣传力度

针对中国传统观念中的“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等根深蒂固的没落、腐朽思想,应该加大电视、书刊、广播、网络等传媒宣传男女平等思想的力度。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中国女性的地位、作用以及成就,还有就是中国女性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等等。如同明明白白消费一样,中国女性也应该首先清楚自身的状况。通过他人的宣传,通过自己的宣传来引起女性大众的警醒,引起社会各界对女性的深度关注。使人们在家庭中就“要从观念上认识到女性没有义务专事家务,也没有义务多承担家务”[12]。妻子可以把部分家务让渡与丈夫和孩子,大家共同承担家务,男女平等的意识也就在无形中渗入了。在学校中,培养女性学生自主独立的主体意识,鼓励女性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来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价值,进而达到改变社会中女性地位、促进男女平等的目的。宣传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消除传统观念中的性别歧视、性别偏见的残渣,树立起中国女性自尊、自信、自立以及自强的精神,走出以男性视角“看”女性的困境,从而促进男女趋于平等的实现。

(二)全面提高中国女性的素质,增强女性主体意识

首先,提升中国女性的文化素质。这就需要国家为女性学习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使众多女性能有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当然,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最主要的还是自己要有一种学习的观念,一种终身学习的的观念。对于会学习的人来说,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通过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其次,提高中国女性的心理素质。面对社会发展要有竞争意识。不要因为一次次就业中的挫败就轻言放弃。在社会竞争中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要敢于面对社会中的性别歧视与性别偏见。要争取属于自己的应得权益就要从心理上去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去坚定自己的目标。最后,注意身体素质的提高。有一个好的身体,才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梦想的成功。中国女性的身体素质普遍低,从而影响了公共活动中的竞争力。要提高身体素质,一要借助于国家对女性医疗保健的优惠政策的制定,二要靠自身来加强锻炼。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素质的提升,以增强女性的独立、自主性,进而推进男女的平等。

(三)完善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

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势必会面临新的问题。男女平等的进程会因为这些新问题而受到影响。因此,就有必要完善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以促进男女平等的进程。首先,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上要使各种法律法规体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一致性,要注重性别分析,尽可能的考虑到事发性,重视女性利益,细化禁止和惩治危害女性利益的法律条款。其次,在法律执行过程中加强对危害女性合法权益的打击力度,严肃对待以正法律的严明。最后,健全监督机制。一是要发挥各级人大的积极作用。中国各级人大代表的是人民意志,自然也代表广大中国女性的意志。其对于宪法中规定的男女平等能否一致性的体现在各项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各级人大应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听取女性呼声,做好监督工作。二要引导民众监督。对于生活中有损女性合法利益的行为积极举报、投诉,以维护女性利益,进而推进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完善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就是为了维护女性在受教育、就业、参政等方面的应得利益,从而使男女趋于平等,提高社会发展的文明度。

(四)发挥中国政府职能,规范、引导大众传媒的发展

国家政府是最有能力、最有权威的行为者。由政府出面规范、引导大众传媒的市场发展,对于提升女性社会地位,促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实现而言,其收效应是显著的。国家政府需要“珍视女性独特的经验和想法,倾听和记录女性声音”[13],在传媒中广泛塑造自信、快乐、主动、独立的女性形象。增设传媒中女性的位置,让女性利用传媒来宣传自己,倡导男女平等的主流。对于传媒中所渲染的用传统观念中性别歧视、性别偏见等庸俗、落后的妇女观来诋毁女性形象,阻碍男女平等进程的商业运作,国家政府需要正确对待。大众传媒的商业运作是应该追求利润,但却不应该使自己的追求仍局限于父权制下来迎合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需求,以牺牲女性的最大利益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国家政府需要严格规范大众传媒的商业行为,加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意识,正确引导大众传媒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以促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实现,从而形成社会和谐的美好态势。

(五)充分发挥中国妇女组织的作用以推进男女的平等

一方面,作为承担着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重要职责的中国妇联需要尽快适应社会的发展速度,加强妇联组织机构的管理,及时反映女性的意愿和呼声,努力提高参政的能力和议政的水平,力争能在高层次参与立法和决策中发挥更为重要。另一方面,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利用自己组建的组织来帮助广大女性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鼓励和支持广大女性积极应对教育、参政及就业等,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尽最大努力帮助她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无论是中国妇联,还是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都是推进男女平等的有效因素。中国妇女组织在引导女性自主、独立起来的同时,也是在健全人类的社会心理。男女平等需要得到人们骨子里的认同,这样才能更好的将男女平等付诸于行动。在现阶段的中国,十分需要妇女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推进男女平等。

当然,要使男女趋于平等,不仅要有女性的努力,也离不开男性的参与。“如果男女两性只去关注各自的权益,都只把对方作为自己获取目的的手段,继续承受伤害将是必然的”[14]。在现阶段的中国,父权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还占有相当地位,“这就需要我们认识到父权文化在伤害女性的同时也伤害着男性”[15]。其实,女性在“拯救”自己的同时,也是在“拯救”男性。现阶段的中国,不仅需要男性的发展、女性的发展,更需要男女两性的共同发展。男女两性携手会更快地推进男女平等,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人类社会的文明也会因此而添光溢彩。

参考文献

[1]秦国涛.走出“男女平等”的误区[J].中国妇运,2003(6):37

[2]谭琳.男女平等的理论内涵与社会推动:基于中国现实的讨论[J].妇女研究论丛,

2002(6):6

[3]李晓静,王云兰.男女平等概念新说[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48

[4]广东省妇联课题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男女不平等的特点、原因及性质[J].

妇女研究论丛,2003(56):12

[5]徐蓓.男女平等:目标与现实[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5(1):16

[6]周全德.我国存在某些男女不平等现象的原因探析[J].中州学刊,2003(1):165

[7]陶洁,郑必俊.中国女性的过去、现在与未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183

[8]许桃芳.男女平等:是神话还是现实[J].学习月刊,2005(4)

[9]杨南丽.中国妇女平等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J].昆明大学学报,2004(1):6

[10]周全德.论现阶段我国男女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和实质[J].内部文稿,2002(22):15

[11]韩贺南,张健.女性学导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74

[12]王亚萍,张申.从家务分工看家庭中两性间的隐性不平等[J].法制与社会,2007.10:

843

[13]赵树勤.女性文化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145

[14]周一骑,焦观生.解决两性问题的途径——“对话”通达两性和谐[J].思想战线,

2006(1):18

[15]荒林.中国女性主义[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10

中国教育不公平原因及解决方案分析

中国教育不公平原因及解决方案分析 中国目前的教育的确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地方,本文来分析一下教育现状,并且从多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1.中国教育现状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虽然我国已于2001年宣布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际上只是基本解决了“入学机会平等”问题。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平等。最为凸显的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这也是我国最突出的教育国情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城乡教育基础设施配置不均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落后于市区学校;二、城乡师资水平有很大差距,部分农村儿童享受不到平等的人力资源;三、教育过程中微观层面不公平,使部分农村儿童享受不到平等的教育过程。 教育的不公平: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 2.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分析 2.1.地区和城乡差距造成教育不公平 目前,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明显拉大,使得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造成了教育不公平。 2009年《求是》杂志报道过20个地市的农民人均收入,上海浦东和江苏昆山是12000元,甘肃定西是1800元,仅农民之间收入就差7倍以上。据了解,一些地市之间的人均财政收入差高达10-50倍左右,在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情况下,因县财政困难,必然造成教育的困难。 一些中小学校,由于地方经费充足,校舍宽敞、楼宇考究、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各种先进设备应有尽有,语言室、电脑室、实验室、钢琴室、乐器室、绘画室、雕塑室、游泳馆、艺术馆、图书馆、体育馆、有的还有升降式广场、休闲晨读公园等。而另外一些地方因财政投入困难,教育经费极低,造成学校场地狭窄、房屋破旧、寄宿困难,有的学校采用的教学手段仍然是一个黑板,一枝粉笔和教师的一张嘴。 一些县财政投入困难还造成很多小学不能按国家要求在三年级开电脑课和英语课,直至小学毕业一些学生还没接触过外语和电脑。有的学校没有音乐、美术教师,此类课程也不能开课,导致一些地区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同发达地区和城市孩子拉开了差距。 2.2.制度设计偏颇造成的教育不公平 一是就近入学存在问题。义务教育应该就近入学,但是就近的学校是优质学

中国的领土

1、钓鱼岛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自古以来,中国台湾、福建等省渔民一直到岛上从事捕鱼、采药等生产活动。自明朝初年起,钓鱼岛列岛就属于中国版图。永乐年间(公元1403至1424年)出版的《顺风相送》一书中就有关于钓鱼岛列岛的记载,这比日本声称的琉球人古贺辰四郎1884年发现钓鱼岛要早400多年。明朝以后中国许多历史文献对这些岛屿都有记载。 在日本1783年和 1785年出版的标有琉球王国疆界的地图上,钓鱼岛列岛属于中国。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任何异议。 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这以后在日本才有了“尖阁群岛”(即钓鱼岛列岛)之说,而在此之前,日本的地图一直是用中国的名称标定钓鱼岛列岛。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2、中华北疆——外蒙古 外蒙古,首府为库伦(现名乌兰巴托)辖区约为今日的蒙古国全境,还包括今俄罗斯联邦所属图瓦共和国大部分领土的唐努乌梁海地区,以及被俄罗斯强占现在属于哈萨克斯坦东北部的科布多地区,面积共200万平方公里。广义的外蒙古还包括包括贝加尔湖与额尔古纳河之间的部分(由于尼布楚条约中已经割让给俄罗斯)和贝加尔湖西边的部分,面积共计260多万平方公里。这些历史上都是中国领土。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外蒙古活佛博克多汗等上层人士在沙俄的支持下,于11月30日包围了清政府驻库伦的蒙古办事大臣衙门,将办事大臣三多及其随从人员押送出境。与此同时在库伦宣布独立,建立“大蒙古国”政府,从此中华北疆——外蒙古便从中国版图中分离出去。 3、北疆第一港——海参崴 海参崴位于乌苏里江以东,是一个冻港,自古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准确的讲,不能把海参崴与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地区孤立起来,海参崴是这一地区的行政中心。 1856年中俄签订《瑷珲条约》,规定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俄“共管”,海参崴也就被“共管”了!但到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时,“共管”也被取消了,海参崴成了沙俄的领土,被改了一个对中国极具侮辱性的名字——符拉迪沃斯托克,意即统治东方! 满清王朝出卖海参崴,激起了国人的愤怒。许多人民尤其是居住在海参崴的中国同胞不但痛恨沙俄,从此也开始痛恨满清王朝。但从此,他们只能做沙俄的

浅析我国教育性别不平等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

浅析我国教育性别不平等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摘要】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是我国教育公平问题中的一个子问题,不仅关系到性别歧视而且关系到教育的公平甚至社会的公平,然而目前教育性别不平等这一现象仍然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亟待解决。对此,我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以及调查数据,并结合自己的一些个人看法,试图对我国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的影响因素和解决策略进行分析。本文将分为四大部分:概念解析、影响因素、产生的影响、解决策略。在对概念进行解析时,我会以“社会性别“的视角来看教育性别不平等,并阐述它在教育生活中的表现以便于人们更好地正视这一现象;在分析其影响因素时,我选择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女孩自身这四个角度进行剖析;思考该问题带来的影响时,我会结合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来分析,因为教育是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密切相关的;在探讨解决策略时,我将从国家、学校和教师个人的层面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教育性别不平等影响因素解决策略 “性别歧视”和“教育不公”在我国古代父权制社会就已初见端倪,然而随着国家的一步步改革,妇女运动的解放,教育平等政策的颁布,这两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至少在我国边缘地区仍然很严重。这两个问题本来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研究范畴,但将其结合起来看已是大势所趋。“教育性别不平等”可谓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问题根源可追溯到古代。我国相关研究者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了对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的研究并对其解决策略进行了广泛探讨,近些年,它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人们也开始正视这一现象,不过由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很多学者们提出的建议的可操作性不强,再加上新的社会因素的加入导致这种不平等现象加剧,因此,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对此,本文拟从四个部分进行分析,分别是概念解析、影响因素、产生的影响以及解决策略。其中影响因素和解决策略是本论文的重点,而概念解析是为了下文写作的需要,使人们对“教育性别不平等”有一个更好地理解;分析该问题带来的影响是为了更好地选择解决对策,只有明确了消极影响才能有效地对症下药,最终破除性别不平等在教育领域里的偏见,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 一、教育性别不平等概念解析 前面说到过,“教育性别不平等”包括“教育不平等”和“性别不平等”两个

论男女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及解决办法

论男女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及解决办法 作者:魏丰华 内容摘要:男女平等问题一直是社会两性区域内的热点话题,实现男女平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然而事实表明,自人类进入母系社会之后,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就一直存在。本文从男女不平等的成因入手,对当前男女不平等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解决男女不平等的对策,以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的男女平等关系。 关键词:男女平等;母系社会;父系社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Abstract: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has been a heated topic within bisexual region, and achieving gender equality is key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However, the fact that since the human being has entered a matriarchal society, the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has been in existence .In this paper, this issue is discussed from the following: the causes of gender inequality are explored;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are analyzed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solve this inequality so as to obtain a real sense of harmonious equality relationship. Keywords: gender equality ;matriarchal society ;patriarchal Society;the economic foundation;infrastructure 从人类社会产生、发展到现在,男女关系经历了由自由平等到女尊男卑再到男尊女卑。当代中国处于父系氏族社会与平衡社会的过渡期。纵观古今,男女平等的历史远远长于男女不平等的时间。本来朴素而平等的男女关系,到了母系社会怎么就突然不平等呢?女尊男卑的母系社会又是如何进入男尊女卑的父系社会的呢?我国为什么现在还存在着严重的男女不平等现象?因此有必要对男女两性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找出男女不平等的根本成因,从而探究出实现和谐的男女平等关系的对策。 一、男女平等的概念和内涵 男女平等就是指男女双方在婚姻家庭及社会生活中享有同等的 权利,负担同等的义务。 男女平等是一种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即男女在个人尊严、人生价值、个人权利和义务上的对等。男女平等并非就要求女性从事适合男

中国教育不平等现状.doc

中国教育不平等现状、原因及解决方法 浅议 邓超 内容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进步,在我们系统全面的分析各阶层之间协调发展的问题后,就不难发现,教育在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主旋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但是,中国作为世界上地区差异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城乡的二元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亟待解决但又很难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随着社会分配方式的改变,人们收入差距逐渐拉大以及教育腐败问题的日趋显露,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就越发显著了,在这种形式下,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本文从现实的调查入手,对城乡之间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做了系统的论述,并简单阐述了对公平教育的总体认识。最后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自己观点和解决方

法。 ⒈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的差异是我国二元结构的特征,也是城乡居民教育机会不均衡的最严重的表现。⒉城镇居民工作单位性质是我过社会分层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标准,仍然影响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其子女的教育机会。⒊家庭经济收入差距的拉大,致使各个阶层教育消费方式不同,产生新的教育不公平。⒋由于行业和职业的不同所构成的差距扩大,人为地加剧了教育的不平等。对这种情况,下面从教育不平等现象、教育不平等原因、教育不平等的解决方法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一>教育资源投入的不平等 1.农村教学设施简陋。当有的学生被电子产品包围的时候,有的却至今与电子产品绝缘;当有的老师在豪华的私家车里尽情享受生活时,有的老师却要

跋山涉水去给孩子们上课;当一座座现 代化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时,还有一群学 生在狭窄的危房里读书。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啊?据统计,20世纪末全国中小学有危房约1300万平方米,集中在中西部农村。虽然危房占全国中小学总校舍的比例不足1%,但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比例却比较高。宁夏中学危房面积达5.32%,小学达 4.6%;新疆中学危房达4.05%,小学占3%;青海中学占3.16%,小学占4.33%。正像一位学者所说,当有的校园置身于欧美也让人叹为观止时,有的学校即使摆在非洲也让人感到寒碜。拿贫困地区的学校和发达城市的学校相提并论也许有失公允,但教育资源的投入在城乡之间的不公平,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近几年,国家和政府,在教育的投入上,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已经有所倾斜,但这 种倾斜度还是远远不够的,根据教育部财务司《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提供

浅谈中国领土问题

浅谈中国领土问题 领土对于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领土是指处于国家主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 国家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是国家行使主权的对象,也是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领土主权与领土完整是国家独立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安全利益的基本要素.与领土密不可分的是边界问题,边界是分隔国家领土界限,维护国家边界与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是一致的.领土问题也一直是中国社会今年来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增加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及了解. 近日来,菲律宾问题闹得沸沸扬扬。对于南沙群岛资源开发争端、主要资源开发争端,主要与越南和菲律宾的矛盾。目前这两个国家都采用相同的政策占为所有后转交给欧洲资本主义次元开发公司让其“代替”开发,这样既找到了靠山又得到了利益。这样的计策让我们中国政府很难解决,本来是两个国家的问题现在变的复杂化了,它们知道自己的军事实力有限,只有把得到的利益分给保护神——欧洲资本主义强国,才能得到安全保障。一旦为了南沙问题发生战争,我们不得不考虑欧洲资本主义强国在南海投资的经济利益所以这是一块热石头又硬又烫,让中国政府很难解决。我认为应向国际社会承认欧洲在南沙资源开发的合法性,坚决否认其所有权是越南和菲律宾的,应逐步派兵强行驱赶菲律宾和越南的政府公职人员 南沙群岛问题不由让人想到东海石油开采争端,主要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矛盾。最尖端的问题是钓鱼岛归属问题。现在需要三国商讨,

中国。日本。美国。中国想要回钓鱼岛美国当初把钓鱼岛还给国民党,国民党只顾国内战争,此时的日本趁机控制该岛,现在又拉拢美国为其靠山。2010年9月底中日两艘船相撞,是一件多么平凡的事。日本把它升级为“主权”“领海”等问题。这是日本自甲午中给战争以来,常用的计策:挑起事端然后采取行动等着对方来谈判,让对方陷入被动,趁机在谈判桌上得到更多的利益。我认为这次撞船事件问题被日本升级后,我国应该安排在钓鱼岛附近进行海陆空联合实弹军事演习,并安排政府非决策外交官与其商讨。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开个中外记者招待会,解释军演与钓鱼岛事件无关,这次军演早就在计划内。让日本猜测我们的心理,从而掌握谈判的主动权。让日本得不到谈判的筹码,让日本在谈判中更加紧张。一旦谈判破裂,中国应采取由军演到实战的转变让其海军。空军。陆军进行联合打击。我们现在谈谈美国在这个问题的立场。美国对钓鱼岛承认是中国的,也承认日本现在对钓鱼岛具有控制权。在谈判过程中美国会鼓动两国发生战争,这样更有利于自己,因为两国开战美国会暗中支持日本,两国开战,两方损失,这样既利用了中国打击日本好战主义思想,还有可能让中国人民币升值,解决本国的债务危机,最重要的是冲慢了中国的综合国力的提升速度,让自己能够更长久的保持现有的霸主地位。两国开战美国决不会正面帮助日本,与我们14亿人口闹矛盾,即使日美两国同盟下的条约有这样一条:“两国中有一国主权遭到威胁,另一国应支援保护。”因为美国到现在都没有承认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

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 2

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摘要]中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男女两性在各个领域内的差距在 不断地缩小,但是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本文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男女趋于平等的对策,以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男女不平等;现状;原因;对策 [Abstract] Nowadays, China is still at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The gap of the sex in every field is reducing constantly, but the phenomenon of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still exists. This paper start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about China, analyzed the cause of this phenomenon and explored countermeasures which would be used to make the men and women tending to be equa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armony,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China;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Current situation; Cause; Countermeasure 平等,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世纪主题之一。其中,男女平等是人们所追求的各目录种平等中最为根本的一项平等。西方国家在这一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当然,不可否认他们的男女平等也仅是相比于其他国家而言更为平等而已,这并不表示他们已实现了完全的男女平等。那么,作为东方国家代表之一的中国在这一方面又做地如何呢?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女性的地位不断地提高,男女在各个领域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然而,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着。虽然中国在其《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等法律法规中明文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但是法律形式上的男女平等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真正实现。女性与男性一样,都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因此,针对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有必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策,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 (一)男女平等的含义 回望历史,中国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就已经出现了“女子解放”、“男女平等”的口号。尽管人们经常提到男女平等,作为一个概念,男女平等的意思却往往不是很清楚。因此,人们的理解也就有所不同。如,一种观点认为“男女平等应当指男女两性在人格、尊严、价值、权利和机会的平等”[1]。一种观点认为“男女平等的概念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男女平等是价值观的体现,指男女两性作为人在社会和家庭中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和对待,而不应该存在基于性别的偏见和歧视;另一方面,男女平等是指男女两性作为人在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2]等。1975年第一次世妇会《墨西哥宣言》对“男女平等”所下的定义是指男女的尊严和价值的平等以及男女权利、机会和责任的平等。1985年第二次世妇会通过的《内罗毕战略》则进一步强调人人都有平等机会享受自己的权利,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以便参与国

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摘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教育的进步。然而随着时代 的变迁,中国教育的不平等显现越发显著。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教育不平等现 状出发,试图透过现象寻求背后的真正原因和实质,从而发现导致教育不平等的制度 因素,最后提出消除教育不平等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教育不平等,公平,制度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管子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可见,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重视教育工作,就深明教育是长久之计。数千年来,教育制度历经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为我国培养出无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 在欣慰着教育成果的同时,我们更要以敏锐的眼光发现有悖于教育发展的不良现象, 并加以解决。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逐步 形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而社会的和谐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却依 靠人民的思想观念,而人的思维来源于学习和实践,如果每个人都必须亲历才能获得 思维那么社会就无法进步,所以说大多数的思想都来源于借鉴千人的智慧,这就需要 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 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就表明,促进教育公平是一项具有全 局性、战略性的任务。 教育的不平等现象在我国表现尤为严重,例如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教育的不平等,富 人子女与穷人子女的教育不平等,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平等;知识教育、能力教 育以及素质教育的不平等。从教育制度因素出发分析这些不平等的现象及原因,具有 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一方面,教育是一门关系国计民生、国富民强的学科, 其理论研究来源于教育实践,通过对我国教育不平等现状进行研究可以形成新的教育 学理论,并指导教育实践。另一方面,教育的不平等直接或间接地剥夺了部分人受到 公平教育的权力,使教育事业不能形成“和谐”的局面,从而给部分人带来了损失, 给社会埋下一定的隐患,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继承人的潜力无法得以全面 挖掘与 发挥,这将不利于社会的进步。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因素,中国教育的不平等制约了经 济的发展,从制度上消除不平等显现势在必行。 二、中国的教育不平等现状

中国领土争端概述

中国的领土争端 一、东北地区 以薪岛和绸缎岛为主的岛屿以及白头山顶峰原来是中国国土。朝鲜宣称他们的领导人金日成出生在此,因而称这是“圣山”(事实上金日成出生在平壤郊区的万景台)。 1962年大陆政府与朝鲜签定界约,宣布长白山以南归属朝鲜。 韩国一些人士一直向中国索要间岛地区。间岛地区原指与朝鲜清津、罗津接壤的一块图们江中滩地,面积仅两千余亩。日本占领朝鲜后,允许朝鲜人来此开垦。后随着开垦的人口增多,开垦地域也扩大到整个吉林与朝鲜交界地域。现在韩国索要的地区主要指延边地区。 俄罗斯在近代史上是掠夺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在清朝时期占领了外满洲100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现在中国民间一直有要求收回此地的呼声。但从现实角度看,收回可能性不大。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已经同俄罗斯签订新约,放弃收回此地的权利。 江东六十四屯原本是中国的领土,且俄方承认此点。 1900年八国联军时,俄国将此地居民驱除到黑龙江对岸,强占此地。清政府和民国政府一直不承认此地为俄罗斯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已经宣布放弃此地。 黑瞎子岛原先为中国领土,中东路事件中被俄国强占。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均不承认这是俄国领土。根据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中国收回半个黑瞎子岛的主权,获地174平方公里,当中第二大的岛屿银龙岛,因位处黑瞎岛之西北,故此全部归属中国。俄罗斯保留大乌苏里岛(黑瞎子岛)东半部份。此外,珍宝岛等江中岛屿归属中国。 阿巴该图洲渚是位于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江心主航道中国一侧的一个小岛,是中俄间有争议的领土。面积约50平方公里,可是额尔古纳河涨潮的时候,面积就会大大缩小。该岛于1929年被苏联实际占领,但是中国历届政府一直主张拥有其主权,是中国和苏联(包括俄罗斯)旷日持久的边界争端的一部分。 2005年,通过陆俄之间艰难的边界谈判,俄罗斯将该岛一半左右归还中国。 二、蒙古地区 关于外蒙古的归属问题,请参见外蒙古独立一文。 唐努乌梁海原来是外蒙古的一部份,但于外蒙古独立之时,被苏联侵吞。现时唐努乌梁海仍然是俄罗斯联邦的一部份,被并入西伯利亚联邦区域。它地处外蒙古西北部、西伯利亚以南,北靠萨彦岭,南抵唐努山,是位于两山之间的狭长地带,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

男女平等说论

声明:这几行文字仅仅是个人不成熟的想法,本着客观唯物的观点,没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意思。各位不要上纲上线,给我扣啥大帽子。 “男女平等”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代表着人类的文明,象征着人与人的平等,性别的平等,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社会,大大改善了女性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极其低下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让更多的女性从繁重冗杂的家庭负担中走了出来,更多的融入这个社会生活中,而不是只是以前洗衣做饭带孩子,伺候自己男人。于是乎,我们看到了很多女飞行员,女司机,女工人,女主管,甚至女总理…… 尤其八零后这一代,女性越来越要求独立,要求跟男人平起平坐。在外,女性要求同样的待遇,同样的就业机会,在内,女性要求跟男人平分家务,甚至把家务交给男人。更有甚者,女性开始挑战男人的主导地位,高举“男人能做的女人也能做”的大旗,甚至独立于家庭之外,拒绝哺育后代,把精力更多的放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上,追求独立自主,不靠男人。 当然我得承认,“不靠男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只有坚持这个观点,女人才不会成为男人的附庸,才不会处在一个相对低下的家庭地位之上。“男女平等”这个思想乍看也没有什么问题。男人可以得到和享受的,女人也应该得到。 不依附男人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女性开始拒绝家庭,或者说逃避家庭责任。换句话说,越来越多的女人开始逃避责任而追求权益,而她们所逃避的是原本就属于她们的责任,而追求的却是不属于她们的权益。 现代社会中,“男女平等”这个观点被无限的放大了,甚至曲解了,像我前面所说的那样,开始越过红线,寻求并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男性和女性在基因上有着根本的不同,相信这不用我多说什么。纵观人类史,绝对是一部男性主导的历史。当然在很早很早以前,曾经有过短暂的一段母系社会,但很快就结束了,因为这种社会模式并不符合社会的发展,而即使是这种母系社会,之所以女性能成为主导,也是以家庭为基础来维系的。 我并没有贬低女性的意思,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杰出的女性如恒河沙数,俯拾皆是,女诗人,女皇帝,女总理,女科学家,她们完全做到了男人所能做到的事情。可在把这些女性放回历史长河里,你就会发现,跟庞大的女性基数比起来,这些杰出的女性实在是太少了,甚至少得有点可怜。 就一般个体而言,男性对于女性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无论是在体力还是智力(对于智力,科学研究表明,一般男性的脑容量要大于女性)上,甚至意志力上。人们总说女人更能忍耐,其实只是因为女性在其他方面的劣势太过明显。男人难道就不能忍耐了么?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终灭阖闾,韩信受市井之徒胯下之辱终裂土封侯。当然我并不是在夸大男人的意志力,贬低女性的品质。而是说所谓女性特有的忍耐力,其实男人也有,只是男人在智力和体力上有更多的优势,而是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所以对于大多数人群,男人绝对比女人更适合驾驭这个社会。是有女皇帝,可中国多少年才出了一个女皇帝?女飞人也有,肯定比

中国教育不公平现象和原因分析知识讲解

中国教育不公平现象和原因分析

中国教育不公平现象和原因分析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教育的不公平现象显现越发显著。 一、中国教育不公平现象 1.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不平等 虽然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教育在国家的扶持帮助下有所改善,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尤其是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同城市教育相比存在着不平等现象,首先,农村教学设施简陋,城市中的学生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实验室等先进设施,农村孩子不仅没有机会使用到这些设施,甚至没有像样的房子上课;其次,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农村教师待遇差众所周知,再加上要长期在农村生活,所以基本上没有人愿意去农村工作,据了解,目前我国教师资源城市超编与农村部分地区师资紧缺同时存在,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偏少,农村教师补充困难的问题仍亟待解决;最后,农村需要读书的小孩数量远远超过城市,但能够接受到大学教育的人却少之又少,甚至连九年义务教育也有孩子没有读完。 2.富人子女与穷人子女的教育不平等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有部分学校被称作“贵族学校”,而进入这些学校的条件必须是家庭条件较好,因而家庭社会地位高、经济背景好的学生能够选择“好学校”,而社会地位低、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只能把孩子送到“差学校”,这是现在中国教育的普遍现象,是由于各经

济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造成的,而且富人子女从小可以接受额外的兴趣爱好培养,还可以接受到老师课堂之外的培训,穷人子女除了学习课堂上的知识外,没有其他的一技之长,也不能培养自己除学习之外的兴趣爱好。 3.精英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平等 有关精英的讨论,进入21世纪后愈来愈多,人们把精英们从人群中选拔出来单独培养,享受特殊待遇,似乎成为了一种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国家把学校区分为“国家重点”、“省重点”、“市重点”的做法颇令人费解,“重点”区别于一般和普通的,那么意味着只有精英才能进入所谓的重点,重点学校的拥有普通学校无法比拟的硬件资源和教师力量,正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才蛊惑着家长们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送进所谓的重点学校。学生们被分为不同等级,这种教育的不平等想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深刻的,不同的孩子先天的智力状况不相等,有的孩子确实聪明,而有的孩子也的确反应迟钝一点,但是大多数人智力相差无几,影响他们一生的往往是后天教育。如果教育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优秀的社会接班人。然而在很多学校,学习差的学生就被叫做“差生”受到不公平待遇。 二、中国教育不公平原因分析 1.地区差异导致教育不公平 首先,地区的经济实力影响教育投入。教育投入差异常常是导致教育投入差异的最直接原因;其次,由于发达地区群众的经济收入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低收入层所占比例甚微,因而这些地区中因经

如何应对与周边国家的领土纷争

1.目前我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印度等国在领土问题上存在争议,请从“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的角度,结合我国的国际环境、上述国家的军事实力,如何应对与上述国家的领土争议? 领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家构成的必备要素之一。领土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而边界作为确定领土范围的界限、显示国家领土主权的象征也是不容侵犯的。领土边界争端向来是人类战争与冲突缘起的根源,也是世界上最普遍、最复杂、最难以解决的争端之一。纵观人类的发展史,从早期殖民主义的开疆拓土到帝国主义的蚕食瓜分,再到民族国家的独立兴起,无不伴随着领土争端与边界纠纷.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了困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国际议题。作为世界陆地海洋大国之一,复杂的地缘战略环境也使得中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领土争端问题,能否顺利处理领土争端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是一种潜在的历史压力,它不仅极易招致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敌视和防范,也是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极大考验,更给整个民族的心态和中国外交带来严峻的挑战. 就国际环境而言,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主要有三种途径,即和平解决、武力收复和共同开发。而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现阶段最好的方式是和平解决。和平解决边界与领土争端问题需要政治勇气和外交智慧.和平解决的思维路径和实践是实践边界与领土争端从零和博弈向互利博弈共赢转变的途径的方法。照顾历史、考虑现实、平等协商、

互谅互让是中国解决边界问题时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选择“和平”方式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首先,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中国人民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仁”作为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提倡人与人要互助、友爱、同情 不论是“和谐社会”的提出还是“和平”解决争端都体现了中华传统的“仁爱”文化。其次,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一个安定和平的环境来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盲目的发动战争不利于中国的长期发展和软实力的提高。近年来,许多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问题的国家在某些大国的挑唆和支持下不断引起两国争端,提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扰乱国际秩序,就是希望通过激怒中国民众来迫使中国政府采取武力措施,从而实现其阻碍中国发展的目的.但中国政府对帝国主义的真面目有清醒地认识,始终以“强烈反对”、“严正交涉”、“表示抗议”、“严重关注”等态度应对,不掉入对手精心设计的圈套。也许会有人认为中国政府的态度显得过于软弱.但事实上,中国的态度不仅清晰表明了国家立场,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如意算盘,同时也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大国形象,有利于我国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提高。再次,对于武力解决领土争端问题,我们没有必然的把握可以将“战果”控制在“局部之内”,毕竟我们中国不是“神”,人为的政治环境和军事环境以及经济环境都在“瞬息万变”。此外,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都是“周边国家”,所谓“低头不见抬头见”,一旦使用武力不可避免会面临领土争端之外的“报复”.而战争必然会伴随伤亡,这是党和人民所不乐见的。最后,中国宪法有所规定,只有在宪法范围内才能“实施战争”.中国始终采取“防御政策”,不会首先动

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 实现男女平等

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实现男女平等 [摘要]影响女性的男女平等意识强弱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妇女的经济地位和文化地位。本文从妇女的文化地位即受教育水平情况对于女性男女平等意识强弱的影响入手,着重分析中国女性受教育的现状,以及应当采取何种措施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从而增强女性的男女平等意识,实现男女平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女性受教育水平男女平等意识 有这样一部影片,叫《不要和陌生人讲话》。讲述了一个受到丈夫的反复殴打,生活痛苦不堪的女性,在多次忍气吞声后,终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了自己的人生权利。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讲述女性在遭受到丈夫的家庭暴力时,倾向于忍辱负重。这是为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弄明白社会性别意识中的男女平等意识包括什么方面的内容。建立反映男女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体系是当今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任务之一。男女平等意识主要体现在:首先,它不再是以男性的眼光或男性的标准作为探索、解析、阐释男女平等的依据,而是强调女性的经验,强调女性的立场和女性视角,男女平等不是女性男性化。其次,它不否认两性间可能存在的深刻差异,“但它不假定这些差异就能说明妇女处于普遍明显的不平等和从属地位。相反,它坚持探索,不平等和从属的历史是怎样在妇女的认知和感情能力上,甚至在其身体体能上留下痕迹的。”也就是说基于此,它不再把差异看成是女人弱点的依据,而看成是可能形成妇女力量的源泉。 既然女性受教育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女性男女平等意识的程度,那么中国女性的总体受教育水平情况如何呢? 数据表明,10年来,中国女性的总体受教育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两性受教育年限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女性平均上学年数1990年为4.7年,2000年为6.1年,两性上学念书的差距由1.9年减少到1.5年。城镇女性上学年数的均值为8.7年,比男性少1年,随着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重视,青年男女享有教育资源的差距明显缩小,30岁以下女性的平均上学年数,城镇为10.4年,仅比男性少0.3年,农村为7.0年,与农民的差距从农村总体的1.7年降到了0.9年。女性享有的继续教育机会增多。在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中,有26.8%的人最高学历是通过成人教育获得的,比男性高2.2个百分点。有13.5%的女性近3年来参加了某类培训或进修,40岁以下城镇女性参加培训的比例达26.1%,城镇女性参加的培训以进修和专业职业培训为主,共占72.2%,农村女性参加的培训以实用技术为主,占61.5%。在接受过进修或培训的女性中,有31.6%是自费参加的,其中城镇女性为41.6%,比城镇男性高4.7个百分点,培训经费由政府部门提供的,农村女性为36.2%,比男性高6.7个百分点。培训费用由国际项目提供的,

论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论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摘要] 教育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石。然而,多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如:城乡间教育条件的差别巨大,农村教育困难重重;重点学校制度及其引起的高额“择校费”;大学在不同地区录取分数线不一致,不同地区间进入大学的机会差别极大,等等。这些不平等现象使得教育正在成为阶层和阶级分化的加速器。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教育不平等现状出发,试图透过现象寻求背后的真正原因和实质,从而发现导致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最后提出对于解决教育不平等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 教育不平等平等性制度措施 1.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状 1.1教育不平等的涵义 教育权利平等的理念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平等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它是指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1] 反之,“教育不平等”即人们在教育方面受到了一定的歧视或不公平待遇。 1.2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象 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与此同时,教育的投入与发展也有了一个明显的进步。但是,教育的不平等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教育水平地区差异大,学生间受教育机会差距大,重点校与普通校之间差距大.尤其是近期的甘肃校车出的事故,血的教训,更让我们意识到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平等. 2.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影响教育不平等的因素是多样的,但我们要从最根本的因素入手来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帮助我们能够更准确和更好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教育不平等是由区域性经济差异、教育资源配置差异、阶层差异以及其他因素等造成,归根结底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象是制度不公平所致,如教育资源分配制度、应试教育制度、考试与选拔制度等。 2.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呈梯度推移格局,地区差异己成为社会差异的一个重要范畴,成为我国教育无法躲避的一个社会背景,它的存在导致我国不同地区间教育机会严重失衡。

浅谈现阶段我国男女不平等问题

浅谈现阶段我国男女不平等问题 学号:405姓名: 妥立明 班级:08级行管一班浅谈现阶段我国男女不平等问题 【内容摘要】现阶段,我国任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现在我们的社会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男女两性也在各个领域内的平等差距在不断地缩小,但是,男女平等问题还是存在于我们的社会当中。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个公民的付出,需要我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去发展。男女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国家一些产业的发展,阻碍了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字】xx男女平等现状对策 平等,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世纪主题之一。其中,男女平等是人们所追求的各种平等中最为根本的一项平等,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女性的地位不断地提高,男女在各个领域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然而,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着。虽然中国在《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等法律法规中明文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但是法律形式上的男女平等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真正实现。女性与男性一样,都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因此,针对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有必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策,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中国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就已经出现了“女子解放”、“男女平等”的口号。尽管人们经常提到男女平等,作为一个概念,男女平等的意思却往往不是很清楚。因此,人们的理解也就有所不同。所谓“男女平等”,指的是“男女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平等的尊严、价值、权利、机会和责任”。男女平等并不就是“男女都一样”。毕竟女性与男性在生理上存在差异,这是客观事实。因此,真正的男女平等是不存在的,所要争取的平等也只是男女趋于平等。

教育公平的定义及其中国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 通过历史分析,我们可以这样界定教育公平: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而我国自古代隋朝建立的科举考试制度同样也体现了一种教育公平的理念。到了近现代的西方社会,又在不同的时期大致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教育公平观,它们就是保守主义的教育公平观、自由主义的教育公平观和激进主义的教育公平观。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共同纲领》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 因此,我们可以说,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它既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超越,是社会现实与教育理想的统一,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包括它的历史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三个层次 (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其中,“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前提和基础,“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机会”是进一步的要求,也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的前提。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此外,对教育公平的正确认识还包括:教育公平的发展有一定的相对性和追求教育公平与追求教育效率是统一的这两个方面。 教育公平的发展有一定的相对性。 这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不受限制、完全意义上的绝对公平,它必然依赖一定的社会条件的存在,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人们对教育公平观念的认识程度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原始社会的教育公平是一种涉及全体成员的低层次的公平;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则成为一种特权被局限于一小部分人中间,广大劳动人们的子女极少有受正规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工业社会以来,教育才逐渐走向大众,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认识才慢慢经历了从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到结果的公平。因此,教育公平是人们追求的永恒理念,是人类奋斗的方向与目标。 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是统一的。 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往往处于难以兼得的冲突状态。教育发展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但与社会、经济领域不同的是,教育领域的这一矛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研究表明,在教育阶段,这两者的目标是高度重合的。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教育公平问题的特征和重心是不同的。在发展初期,最重要的是普及教育,保障广大儿童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初

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和捍卫海洋权益的策略思考

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和捍卫海洋权益的策略思考 发布时间:2011/3/21 何传添 得海权者兴,失海权者亡;得海洋者盛,失海洋者衰。这是历史揭示的一个鲜明的真理。1994年11 月16 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生效后,海洋自然再度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自1996 年7 月6 日正式加入《公约》,就有了国际法基础上拥有的300 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主权。然而,与中国海上相邻的8 个国家,由于历史遗留等问题,都与中国有海洋权益之纠纷,中国至今尚未与任何一个海上邻国达成海上划界协议。人类已进入21 世纪,中国既要保卫自己的海洋国土、捍卫自身的海洋权益,又要和周边国家一起把和平和稳定带入新的世纪。这是一个既崭新又敏感、既对现实又对未来有深刻影响的课题。 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从1958 年起,联合国陆续召开了3 次国际海洋公约会议。1958 年2 月至4 月,第一次由联合国主持的海洋会议在日内瓦召开,会议就拟定海洋法草案进行了讨论,最后制定了四个公约。1960 年3月,第二次由联合国主持的海洋会议同样在日内瓦召开,专门讨论海洋宽度问题。今天的《公约》是历时9 年(1973 年12 月至1982 年12 月) 的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制定的。1982年12月,经过160 多个国家的协商、妥协和斗争,终于通过了一部国际立法史上最广泛、最全面的海洋法典,即《公约》,并决定建立"国际海底管理局"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筹备委员会"。1984年12 月,共有155个国家和4 个实体在《公约》上签了字。9 年后,即1993 年11 月16 日,《公约》得到了第60 个国家的批准,一年后,即1994 年11 月16 日,《公约》正式生效。 1、《公约》规定:《公约》涉及海洋法几乎所有方面的问题,由1 个序言和17 部分组成,共320条,另有9 个附件。其主要内容包括:领海和毗连区、用于国际航行的领海、群岛国、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岛屿制度、闭海或半闭海、内陆国出入海洋的权利和过境自由、"区域"、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的发展和转让、争端的解决等。《公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所谓"一揽子"协议[1 ] 。 《公约》有了许多新的规定。主要有:一、首先规定了沿海国有权建立12 海里领海和24 海里毗连区,并规定沿海国的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对毗连区行使必要的管制权,拥有海关、财税、移民和卫生等管辖权;二、规定沿海国可建立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在此区域内沿海国对生物及非生物资源拥有主权权利,对环保、科研、人工岛屿等有管辖权;三、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享有主权权利。这一权利是专属的,即:如果沿海国不勘探大陆架或开发其自然资源,任何人未经沿海国明示同意,均不得从事这种活动。而且,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也不取决于有效或象征性的占领或任何明文公告;四、规定公海自由,属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五、规定占世界65 %以上的深海海洋底乃底土"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的继承财产,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管理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