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催化原理习题 (2)

催化原理习题 (2)

催化原理习题 (2)
催化原理习题 (2)

河南理工大学催化原理复习重点

第2章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1.什么是催化剂?

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却不改变化学反应热力学平衡位置,本身在化学反应中不被明显地消耗的化学物质。

什么是催化作用?

催化作用是指催化剂对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效应。

催化作用的特征有哪些?

1、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

2、催化剂只能加速化学反应趋于平衡,而不能改变平衡的位置(平衡常数)

3、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

4、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

2.工业生产中可逆反应为什么往往选择不同的催化剂?

第一,对某一催化反应进行正反应和进行逆反应的操作条件(温度、压力、进料组成)往往会有很大差别,这对催化剂可能会产生一些影响。

二,对正反应或逆反应在进行中所引起的副反应也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这些副反应会引起催化剂性能变化。

3.催化剂是如何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

催化剂通过改变化学反映历程,从而实现低活化能的化学反应途径进而加快了反应速度。

4.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的含义是什么?

活性是指催化剂对反应进程影响的程度,具体是指反应速率增加的程度,催化剂的活性是判断其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志。

当反应物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可以按照热力学上几个可能的方向进行反应时,使用特定的催化剂就可以对其中一个方向产生强烈的加速作用。这种专门对某一化学反应起加速作用的能力称为催化剂的选择性。

5.催化剂为什么具有寿命?影响催化剂的寿命的因素有哪些?

催化剂在长期受热和化学作用下,会经受一些不可逆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如晶相变化,晶粒分散程度的变化,易挥发组分的流失,易熔物的熔融等导致活性下降至失活。

(1)催化剂热稳定性的影响(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特别是高温下发生熔融和烧结,固相间的化学反应、相变、相分离等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甚至失活。)(2)催化剂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在实际反应条件下,催化剂活性组分可能发生流失、或活性组分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活性下降和失活。)

(3)催化剂中毒或被污染(催化剂发生结焦积炭污染或中毒。)

(4)催化剂力学性能的影响(催化剂发生破碎、磨损,造成催化剂床层压力降增大、传质差等,影响了最终效果。)

4.催化反应的活化能是否与非催化反应的相同?为什么?

不相同,催化剂反应改变了化学反应需的活化能

6.均相催化有什么特点?

(1)反应条件温和,有利于节能。

(2)反应性能单一,具有特定的选择性。

(3)作用机理研究清楚明晰,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易于精心调配和设计。(4)催化剂的稳定性差,且不易与产物分离。

7.固体催化剂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活性组分、助催化剂和载体。

载体在催化剂中的作用是什么?

(1)提供有效的表面和适宜的孔结构(维持活性组分高度分散是载体最重要的功能之一)(2)增强催化剂的机械强度(3)改善催化剂的传导性(4)减少活性组分的含量(5)载体提供附加的活性中心(6)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溢流现象和强相互作用

结构型助剂与电子型助剂有何区别?

结构型助剂的作用主要是提高活性组分的散热性和热稳定性,电子型助剂作用是改变主催化剂的结构,促进催化活性及选择性。(能改变催化剂活性组分的本性,包括结构和化学特性。)

8.一个好的工业催化剂应满足哪些条件?

适宜的活性、高选择性和长寿命。(工业生产的角度考虑强调的是原料和能源的充分利用,据此可以认为催化剂功能的相对重要性是:选择性>稳定性>活性)9.何为转化率、收率和选择性?如何计算转化率、收率和选择性?

转化率:已经转化的物料量占总进料量的比例大小

产率:生成的目的产物量占反应物初始总量的比例

选择性:目的产物占总产物的比例

选择性是指催化反应所消耗的原料中转化成目的产物的分率。

x(转化率)=(已转化的指定反应物的量/指定反应物的进料量)×100%

s(选择性)=(转化成目的产物的指定反应物量/已转化的指定反应物的量)×100%

Y(产率)=(转化成目的产物的指定反应物量/指定反应物的进料量)×100%

Y=xs

第3章吸附作用与多相催化

1.朗格谬尔、BET吸附等温式的假设及用途是什么?

朗格缪尔吸附模型假定条件为:

①吸附是单分子层的,即一个吸附位置只吸附一个分子;

②被吸附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吸、脱附活化能与表面覆盖率无关;

③吸附剂表面是均匀的;

BET等温式主要基于两点假定:

①固体表面是均匀的,自由表面对所有分子的吸附机会相等,分子的吸附、脱附不受其他分子存在的影响;

②固体表面与气体分子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因此在第一吸附层上还可以进行多层吸附。(BET方程属于Ⅱ型等温线。BET方程应用范围较广,但不适用于活性炭的吸附。依据BET方程可测定固体吸附剂、催化剂的表面积。)

2.何为控制步骤?如何消除内、外扩散影响?

多步反应中,若其中某一步骤的阻力远较其他步骤为大,则该步骤为控制步骤。研究催化反应控制步骤对选择和改进催化剂有何用途?

明确催化反应控制步骤,可以为选择和改进催化剂提供指导方向。例如:当是当催化反应为扩散控制时,催化剂的活性无法充分显示出来,既使改变催化剂的组成和微观结构,也难以改变催化过程的效率。只有改变操作条件或改善催化剂的颗粒大小和微孔构造,才能明显提高反应速率。

催化反应若为动力学控制时,从改善催化剂组成和微观结构入手,可以有效地提高催化效率。动力学控制对反应操作条件也十分敏感。

外扩散的阻力:气固(或液固)静止的边界层。消除方法:提高空速

内扩散阻力:催化剂颗粒孔隙内径和长度。消除方法:减小催化剂颗粒大小,增大催化剂孔隙直径。

5,多相催化反应的一般步骤?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分别是哪几步?

⑴反应物分子从气流中向催化剂表面和孔内扩散。⑵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内表面上吸附。⑶吸附的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相互作用或与气相分子作用进行化学反应。⑷反应产物自催化剂内表面脱附。⑸反应产物在孔内扩散到反应气流中去

⑴⑸扩散为物理过程;⑵⑶⑷为化学过程

4.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5.举例说明催化循环?

6.化学吸附态的研究有什么意义?

化学吸附态是指分子或原子在固体催化剂表面进行化学吸附时的化学状态、电子结构及几何构型。同一种物质在同一固体表面吸附可随条件不同呈现不同的吸附态。吸附态不同,使催化最终产物不同。因此化学吸附态及化学吸附物种的确定对于多相催化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第4章各类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1.何谓质子酸和非质子酸?它们的催化作用有何异同?

凡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叫酸(即质子酸),凡能和质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叫碱(即质子碱)。例如HCD、H2SO4、CH3COOH、HCO-3、NH+4等都能放出质子,它们都是酸。NaOH、NH3、CH3COO-、CO2-3等都能夺取质子,它们都是碱。按照酸碱质子论,酸碱反应是质子转移的反应。

异同:

1、酸催化的反应与酸位的性质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反应要求不同酸位性质的催化剂。

2、酸催化的反应与酸强度也有密切关系,不同酸强度的部位可能具有不同的催化活性,所以不同的反应要求的酸强度范围也不相同。

3在酸强度适宜的范围内,催化剂活性与酸浓度呈正比关系,即酸度越大,活性越高。

2.酸度和酸强度的含义?如何测定?区别B酸和L酸的实验方法?

酸度(又叫酸量,酸中心的浓度),固体酸表面上的酸量,通常表示为单位重量或单位表面积上酸位毫摩尔数。

酸浓度(酸中心的强度):指给出质子的能力(B酸强度)或接受电子对的能力(L酸强度)

3.SiO2-Al2O3二元复合氧化原物的B酸、L酸活性中心相互转化的条件是什么?

1.分子筛催化剂有哪些重要特性?其表面酸性是怎样产生的?

(1)分子筛的吸附特性

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分子筛由于硅铝比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亲水性。

分子筛具有择形吸附性能

(2)分子筛的离子交换特性(利用该特性可以制备高分散的负载型金属催化剂)2.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选择性?

3.分子筛的结构?

一级结构单元是硅氧四面体(SiO4)和铝氧四面体(AlO4)。二级结构单元是硅氧四面体或铝氧四面体通过氧桥联接形成环结构。三级结构单元是二级结构单元再通过氧桥进一步联接构成的笼状结构,笼是分子筛结构的重要特征的环结构。

1.合成氨催化剂的组成及各组分的作用是什么?

工业上使用的合成氨催化剂是以Fe3O4为主催化剂,Al2O3、K2O、CaO和MgO

等为助催化剂的。1.主催化剂为磁铁矿Fe3O4。2.Al2O3:是一种结构性助催化剂,阻止α-Fe烧结,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加催化剂对S、Cl等的抗毒性能。氧化铝的加入要适量,过多会使自由铁含量下降,使还原速度减慢,同时还会吸附NH3,使生成的NH3不能及时脱附,导致活性较低。3,K2O:是一种电子助催化剂,由于K2O的加入可降低铁的电子逸出功。另外K2O可促进铁的烧结,使比表面积下降;还可中和氧化铝的酸性,使氧化铝吸附NH3的能力减弱。4.CaO:制备催化剂时,加入氧化钙能使氧化铝与磁铁矿的熔融温度降低,熔融液的粘滞性大大降低,因而使氧化铝在熔铁中均匀分布。5:MgO与CaO作用相似,都是碱性氧化物。此外MgO与CaO的协同作用可显著调高催化剂的低温活性。

2.何谓结构敏感性反应?合金的组成与结构及其对催化剂的性能有何影响?

指反应速率对金属表面的微细结构变化敏感的反应,这类反应的反应速率依赖于晶粒的大小、载体的性质等。涉及C-C、N-N或C-O键的断裂或生成的反应。

3.什么是能带理论和d带空穴?

d带空穴是指d能带中未充填电子的空能级。

d带空穴越多,接受反应物电子配位的数目也越多,其催化活性就越大,d带空穴过多可能造成吸附过强,而不利于催化反应;d带空穴数目少,接受反应物电子配位的数目就少,其催化活性就越小。只有当d带空穴数目和反应物分子需要转移的电子数目相近时,

产生的化学吸附是中等的,这样才能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d带空穴与催化活性的关系?

随着d带空穴的增加吸附能力增加催化活性现增加后减小。

4.什么是价键理论和d特性百分数?

价键理论认为金属晶体是单个原子通过价电子之间形成共价键结合而成的。价键理论把金属原子的电子分成两类,一类是成键电子,用来形成金属键;另一类叫原子电子,或称未结合电子,对金属键的形成不起作用。或者说过渡金属有两种轨道,一种叫成键轨道,它由外层的d、s、p轨道杂化而成;另一类是非键轨道,或称原子轨道。

杂化轨道中d原子轨道所占的百分数称为d特性百分数,以d%表示,它是价键理论用以关联金属催化剂活性和其它物性的一个特性参数。

d特性百分数与催化剂活性的关系?

5.过渡金属电子结构的主要特性是什么?为何能作为催化剂使用?

1、费米能级的意义?

半导体与费米能级的关系?

改变费米能级的办法?

2、影响半导体催化剂化学吸附的因素有哪些?

当接受电子的气体吸附于表面时,表面产生负电荷层,表面的吸附质起受主的作用。p型半导体有利于氧的吸附,而n型半导体不利于氧的吸附。从催化的角度看,p型半导体有利于氧的吸附,有利于深度氧化反应,是更为活泼的氧化催化剂;而n型半导体不利于氧的吸附,有利于部分氧化即选择性氧化反应。

3、影响半导体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的因素?

5、醇类氧化脱氢可用ZnO催化剂,试解答下列问题:

(1)ZnO属何种半导体?怎样判别?

(2)哪些杂质可以增加ZnO的导电能力?为什么?

(3)画出ZnO半导体的能带图(包括杂质能级和费米能级);

(4)如果在ZnO上的催化反应属于得电子气体吸附控制,那么引入哪些物质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5)画出催化作用的电子转移关系图。

1、什么是络合催化?络合催化的特征是什么?络合空位如何形成?

什么是络合催化剂?络合催化的重要特征是什么?

络合催化剂,是指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对反应物起络合作用,并且使之在配位

空间进行催化的过程。

重要特征:是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活性中心与反应体系,始终保持着化学结合(配位络合)。能够通过在配位空间内的空间效应和电子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对其过程、速率和产物分布等,起选择性调变作用。

2、举例说明典型的络合催化工艺。

3、常见络合催化剂的配位体有哪些?

配位体通常是含有孤对电子的离子或中性分子,包括如下一些物质:

⑴卤素配位体:Cl-、Br-、I-、F-;

⑵含氧配位体:H2O、OH-,H2O配位体由氧提供孤对电子;

⑶含氮配位体:NH3,由氮提供孤对电子;

⑷含磷配位体:PR3,磷提供孤对电子;

⑸含碳配位体:CN-、CO等,其中CO由碳提供孤对电子;

另一种配位体是只含有一个电子的自由基,如H·,烷基(C2H5·)等。

4、均相络合催化的优缺点?其固相化技术有哪些?

优点:⑴高选择性⑵反应条件温和⑶反应机理研究深入

缺点:⑴分离困难⑵腐蚀性强⑶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差⑷催化剂的成本较高

⑴浸渍法:简单易行,但活性组分容易流失或分解。

2化学键合法;包括配位络合法、离子交换法。活性组分与载体键合较牢,不易流失和分解。

5、总结各类催化剂的特点及催化机理。

第9章工业催化剂的制备与使用

1.常用的工业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

沉淀法,浸渍法,混合法,熔融法,沥滤法

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是什么?

2.浸渍法制备催化剂时,不同条件下活性组分的分布情况?

3.沉淀法制备工业催化剂应如何选择原料、沉淀剂、沉淀反应?

⑴尽可能使用易分解并含易挥发成分的沉淀剂。⑵形成的沉淀物必须便于过滤和洗涤。⑶沉淀剂的溶解度要大,形成的沉淀物溶解度要小。⑷沉淀剂必须无毒,不应造成环境污染

沉淀的条件有哪些?

⑴浓度:沉淀应在适当稀释的溶液中进行,这样在沉淀开始时,溶液的过饱和度不太大,晶核生成速率减小,有利于晶体的长大,可以得到完整的结晶。当饱和度过大时,结晶速率过快,容易产生缺陷或包裹杂质。

⑵温度:(1)低温有利于晶核数量的增加——得到细小的颗粒(2)高温有利于晶核的长大——得到较大颗粒的结晶体

⑶pH值:沉淀法中常用的沉淀剂是碱性的,所以溶液的pH值对沉淀过程必然有影响。如,铝盐用碱沉淀

⑷加料顺序:加料顺序不同,直接影响沉淀过程中的pH值,因而对沉淀物的性能也会有很大的影响。⑸搅拌:搅拌加强溶液的湍动,有利于沉淀剂在溶液中的扩散。

沉淀法制备催化剂有哪些优缺点?

4.列出常用的均匀沉淀剂母体。

尿素(NH2)2CO

5.浸渍法催化剂主要用于哪些类型催化剂的制备?

1.试述催化剂各种制备方法及其基本原理。

1.沉淀法是制备固体催化剂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用于制备单组分及多组分催

化剂。制备方法:借助沉淀反应,用沉淀剂将可溶性的催化剂组分转化为难溶化合物,再经分离、洗涤、干燥、焙烧、成型等工序制成成品催化剂。2.浸渍法——将载体浸泡在含有活性组分的可溶性化合物溶液中,接触一定时

间后除去过剩的溶液(如果有),再经干燥、焙烧和活化(还原),即可制得催化剂。混合法是工业上制备多组分催化剂最简单的方法。其原理是将组成催化剂的各种组分以粉状粒子的形态在球磨机或碾合机内边磨细边混合,使各组分粒子之间尽可能均匀分散。混合法又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

3.熔融法是在高温条件下,晶型催化剂组分的熔合,使其成为均匀的混合体、

合金固溶体或氧化物固溶体。温度是关键性的控制因素。

4.沥滤法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完全或部分地除去固体物质中的某些组分,

从而获得活性表面与孔隙结构的方法。可值得骨架金属催化剂,比如雷尼镍。

5.离子交换法

2.对于串连反应,目的产物为中间物时,应采用大孔还是小孔催化剂合适?为什么?

3.焙烧的目的是什么?

1通过物料的热分解,除去化合结合水和挥发性物质,使其转化成所需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形态

2借助固态反应、互溶和再结晶体获得一定的晶型、微晶粒度、孔径和比表面积等

3使微晶适当烧结,以提高催化剂的机械强度,还可以通过造空作用使催化剂获得较大的孔隙率。

4.催化剂的成型方法有哪些?

(1)破碎(将大的颗粒破碎成无定型的小颗粒)(2)压片(由打片机压成片状)

(3)挤条(由挤条机挤成条状)(4)滚涂(由滚涂机滚涂成所需形状)(5)凝聚成球(靠表面张力凝聚成球)(6)喷雾成球(先喷成雾状,靠表面张力凝聚成球)

(7)研粉(有研磨机研成粉状)(8)织网(编织成网)

(9)其他特殊(化学腐蚀等)

5.催化剂的形状对催化剂的性能有什么影响?略

半导体的生成

新的杂质能级如果出现在靠近导带下部,称为施主能级。施主能级上的电子很容易激发到导带中,产生自由电子导电。这种半导体称为n型半导体。新的杂质能级出现在靠近满带上部,称为受主能级。受主能级上有空穴存在,很容易接受满带中跃迁的电子,使满带产生正电空穴,并进行空穴导电。这种半导体称为p型半导体。

杂质能级的产生有两个原因:

一是制备过程中造成的晶体缺陷和处理时产生非化学计量;二是通过掺杂来调节n型、p型半导体杂质能级,以改善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无论对于n型和p型半导体,掺入高价离子,相当于增加施主的浓度,掺入低价离子相当于增加受主的浓度。

n型半导体的生成方法

⑴含有过量金属原子或负离子缺位的非化学计量化合物可生成n型半导体。

⑵用高价元素原子取代晶格中的低价元素原子,可生成n型半导体。

⑶通过向氧化物晶格间隙掺入电负性小的杂质原子,可生成n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的生成方法

⑴氧化物中正离子缺位或负离子过量的非化学计量化合物可生成p型半导体

⑵用低价正离子取代晶格中正离子,可生成p型半导体。

⑶通过向晶格中掺入电负性较大的杂质原子,可生成p型半

导体。

3.酸浓度与催化活性的关系

固体催化剂表面上的酸量与其催化活性有明显的关系。在酸强度适宜的范围内,催化剂活性与酸浓度之间或呈线性关系或呈非线性关系,酸度越大,活性越高。

1.酸中心的类型通常与催化作用相关的酸中心分为B酸和L酸。区别B酸中心和L酸中心,用NH3或吡啶在固体酸表面上吸附的红外光谱可以作出区分。

寿命指在工业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能够达到装置生产能力和原料消耗定额的允许使用时间;或满足上述条件经再生使用的累计时间,称为总寿命。

统计学原理测试题及答案

统计测试一 注:这是基础统计前两章的测试题;准备本月下旬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则总体是(C)。 A.每一个学生 B.每一个学生的性别 C.全体学生 D.全体学生的性别 2.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A)。 A.每一个人 B.每一户 C.每个省的人口 D.全国总人口 3.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0分,这四个数字是(A)。 A.变量值 B.标志 C.指标 值 D.指标 4.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B)。 A.离散变量 B.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C.连续变量 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5.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C)。 A.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B.工作与结果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D.工作与经验的关系 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9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B)。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7.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B)。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家商业企业 D.该地每一家国有商业企业

8.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属于(C)。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 9.某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50,则末组的组中值是(C)。 A.100 B.500 C.650 D.700 10.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A)。 A.统计指标 B.总体单位 C.标志 D.统计对象 11.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 A.商品销售额 B.商场数量 C.商品价格 D.营业员人数 12.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B)。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13.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该数字资料为(D)。 A.绝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 数 D.强度相对数 14.某商场计划11月份销售利润比10月份提高2%,实际提高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A)。 A.100.98% B.95.10% C.99.00% D.105.10% 15.平均数反映了(C)。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B.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C.总体中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D.总体变动的趋势 16.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B)。

蒋立源 编译原理第三版第二章 习题与答案(修改后)

第2章习题 2-1 设有字母表A1 ={a,b,c,…,z},A2 ={0,1,…,9},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字母表A1上长度为2的符号串有多少个? (2) 集合A1A2含有多少个元素? (3) 列出集合A1(A1∪A2)*中的全部长度不大于3的符号串。 2-2 试分别构造产生下列语言的文法: (1){a n b n|n≥0}; (2){a n b m c p|n,m,p≥0}; (3){a n#b n|n≥0}∪{c n#d n|n≥0}; (4){w#w r# | w∈{0,1}*,w r是w的逆序排列 }; (5)任何不是以0打头的所有奇整数所组成的集合; (6)所有由偶数个0和偶数个1所组成的符号串的集合。 2-3 试描述由下列文法所产生的语言的特点: (1)S→10S0S→aA A→bA A→a (2)S→SS S→1A0A→1A0A→ε (3)S→1A S→B0A→1A A→C B→B0B→C C→1C0C→ε (4)S→aSS S→a 2-4 试证明文法 S→AB|DC A→aA|a B→bBc|bc C→cC|c D→aDb|ab 为二义性文法。 2-5 对于下列的文法 S→AB|c A→bA|a B→aSb|c 试给出句子bbaacb的最右推导,并指出各步直接推导所得句型的句柄;指出句子的全部短语。

2-6 化简下列各个文法 (1) S→aABS|bCACd A→bAB|cSA|cCC B→bAB|cSB C→cS|c (2) S→aAB|E A→dDA|e B→bE|f C→c AB|dSD|a D→eA E→fA|g (3) S→ac|bA A→c BC B→SA C→bC|d 2-7 消除下列文法中的ε-产生式 (1) S→aAS|b A→cS|ε (2) S→aAA A→bAc|dAe|ε 2-8 消除下列文法中的无用产生式和单产生式 (1) S→aB|BC A→aA|c|aDb B→DB|C C→b D→B (2) S→SA|SB|A A→B|(S)|( ) B→[S]|[ ] (3) E→E+T|T T→T*F|F F→P↑F|P P→(E)|i 第2章习题答案 2-1 答: (1) 26*26=676 (2) 26*10=260 (3) {a,b,c,...,z, a0,a1,...,a9, aa,...,az,...,zz, a00,a01,...,zzz},共有26+26*36+26*36*36=34658个 2-2 解: (1) 对应文法为G(S)=({S},{a,b},{ S→ε| aSb },S) (2) 对应文法为G(S)=({S,X,Y},{a,b,c},{S→aS|X,X→bX|Y,Y→cY|ε },S) (3)对应文法为G(S)=({S,X,Y},{a,b,c,d,#}, {S→X,S→Y,X→aXb|#, Y→cYd|# },S)

统计学原理练习题

统计学原理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号填在其后的括号内) 1、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就是( ) A、品质标志 B、数量指标 C、质量指标 D、数量标志 2、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就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则“成绩”就是( ) A、数量标志 B、标志值 C、数量指标 D、品质标志 3、要了解10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则总体单位就是( ) A、每一个学生 B、10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D、100个学生 4、某企业的职工人数27000人,这里“职工人数27000”就是( ) A、变量 B、标志值 C、指标 D、标志 5、对一批炮弹进行质量检验,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就是( ) 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全面调查 6、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调查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就是(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普查 D、抽样调查

7、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 A、按品质标志分组 B、应用多个标志进行分组,形成一个分组体系 C、分组形式的选择 D、分组标志的正确选择 8、某管理局对其所属企业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就是正确的( ) A、80%以下、80、1—90%、90、1—100%、100、1—110% B、90%以下、90—100%、100—110%、110%以上 C、85%以下、85—95%、95—105%、105—115% D、80—89%、90—99%、100—109%、110%以上 9、次数分配数列就是( ) A、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B、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按总体单位数分组形成的数列 D、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10、单项式变量分布数列与组距式变量分布数列都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就是( ) A、组限与组中值 B、变量与次数 C、变量与组限 D、组数与组距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号填在 题后的括号内) 1、下面研究问题中所确定的总体单位有( ) A、研究某地区粮食收获率时,总体单位就是每一亩播种面积 B、研究某种农产品价格,总体单位可以就是每一吨农产品 C、研究货币购买力(一定单位的货币购买商品的能力),总体单位应就是每元货币 D、确定某商店的销售额,总体单位就是每一次销售行为 E、研究某地区国有企业的规模时,总体单位就是每个国有企业

交通规划原理历年试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交通规划》考试试题(A 卷) 课程号: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交通工程 2005 任课教师:于景飞 考试时间: 备 注: 一、选择题(共7题,每空2分,共14分) 1. 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 A 流水 B 下雨 C 刮风 D 驾车兜风 2. 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 A 基础产业部门 B 非基础产业部门 C 住户部门 D 人口 3. 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 A 对外交通用地 B 道路广场用地 C 市政工业设施用地 D 仓 储用地 4. 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 网络可靠性较低 C 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 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 ()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 生成交通量 B 发生交通量 C 吸引交通量 D 全不是 6. ()没有完整的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A 重力模型法 B 最大熵模型法 C Furness D 介入机会模 型 7. 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 选择的影响逐渐()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1题,每空1分,共16分) 1. 引道延误为引道 ______ 与引道 _____ 之差。 2. 老瑞模型是决定 _____ 和 ______ 的分布模型 3. 已知I 、2、3小区至路网的最短距离为20、30、10,则道路 网的可达性为 ______ 4. _______ 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 5. 在O □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_____ ;每一列之和表 示该小区的 ____ 。 6. Logit 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 —J 填独立或相关)。 7. 出行 ____ 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出行 _____ 以土地利 用的形态为主。 8. 某市规划面积300km ,建成区面积lOOkm,现有道路总长 350km 规划再建150km 则城市道路网密度为 —km / krnt 9. _______ 交通流分布能够较好的反应网络的拥挤性。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bster 延误公式的适用范围为饱和度取值在 ________________ 。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态交通分配是以路网 为 -线订装---线订装--- 线订装----师教考监交并一纸题答与须卷试 ----线 订装---线订装--- 线订装- : 名 姓生学 □□□□□□□□□□□□ ................................................ ... .................... .

统计学习题集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 习题集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第1章导论 一、判断题 1. 在对全国工业设备进行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设备是统计总体,每台工业设备是总体单位。() 2.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3. 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值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 4. 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5.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6.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的整体功能,在上述三个职能中,以提供咨询为主。() 7. 某生产小组有5名工人,日产零件为68件、69件、70件、71件、72件,因此说这是5个数量标志或5个变量。() 8. 统计指标有的用文字表示,叫质量指标;有的用数字表示,叫数量指标。() 二、单选题 1.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D、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2.下列总体中,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A、全国的人口总数 B、大海里的鱼 C、城市流动人口数 D、某市工业企业设备数 3.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各阶段的顺序是() A、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B、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整理 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4.由工人组成的总体所计算的工资总额是()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标志值 D、质量指标

5.几位工人的月工资分别是500元、520元、550元、600元,这几个数字是() A、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标志 6.统计标志用以说明() A、总体属性和特征 B、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 C、单位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D、总体单位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动作的结果 7.变异性是指() A、在不同单位可以有不同的标志值 B、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 C、现象总体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指标 D、品质标志的具体数值 8.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是() A、小王英语考试成绩为85分 B、广州至北京的机票价格为1360元 C、光华公司1999年4~6月份的利润为200万元 D、钢材20吨 9.总体和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 A、在某些场合是要互相变换的 B、只存在总体变换为总体单位的情况 C、只存在总体单位变换为总体的情况 D、所有的标志都能变换为单位 10.离散变量可以() A、被无限分割,无法一一列举 B、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通常取整数 C、用相对数表示 D、用平均数表示 11.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企业个数 B、企业的职工人数 C、用相对数表示的数据 D、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 12.统计指标体系是指() A、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

编译原理第二章-课后题答案

第二章 3.何谓“标志符”,何谓“名字”,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答:标志符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字符序列,而名字却有明确的意义和属性。 4.令+、*和↑代表加、乘和乘幂,按如下的非标准优先级和结合性质的约定,计算1+1*2↑2*1↑2的值。 (1)优先顺序(从高到低)为+、*和↑,同级优先采用左结合。 (2)优先顺序为↑、+、*,同级优先采用右结合。 答:(1)1+1*2↑2*1↑2=2*2↑2*1↑2=4↑2*1↑2=4↑2↑2=16↑2=256 (2)1+1*2↑2*1↑2=1+1*2↑2*1=1+1*4*1=2*4*1=2*4=8 6.令文法G6为 N-〉D|ND D-〉0|1|2|3|4|5|6|7|8|9 (1)G6的语言L(G6)是什么? (2)给出句子0127、34、568的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 (1)由0到9的数字所组成的长度至少为1的字符串。即:L(G6)={d n|n≧1,d∈{0,1,…,9}} 答: (2)0127的最左推导:N=>ND=>NDD=>NDDD=>DDDD=>0DDD=>01DD=>012D=>0127 0127的最右推导:N=>ND=>N7=>ND7=>N27=>ND27=>N127=>D127=>0127 (其他略) 7.写一个文法,使其语言是奇数集,且每个奇数不以0开头。 答:G(S):S->+N|-N N->ABC|C C->1|3|5|7|9 A->C|2|4|6|8 B->BB|0|A|ε [注]:可以有其他答案。 [常见的错误]:N->2N+1 原因在于没有理解形式语言的表示法,而使用了数学表达式。 8.令文法为 E->T|E+T|E-T T->F|T*F|T/F F->(E)|i (1)给出i+i*i、i*(i+i)的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 (2)给出i+i+i、i+i*i和i-i-i的语法树,并给出短语,简单短语和句柄。 答:(1) i*(i+i)的最左推导: E=>T=>T*F=>F*F=>i*F=>i*(E)=>i*(E+T)=>i*(T+T)=>i*(F+T)=>i*(i+T)=>i*(i+F)=> i*(i+i) i*(i+i)的最右推导: E=>T=>T*F=>T*(E) =>T*(E+T)=>T*(E+F)=>T*(E+i)=>T*(T+i)=>T*(F+i)=> T*(i+i)=> F*(i+i) => i*(i+i) (其他略) [注]:要牢记每一步都是对最左(右)的一个非终结符号进行一步推导。 (2) i+i+i的语法树: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交通规划原理》第1-6章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 2.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通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两地间和区域的机动性提高,人们愿意在交通设施附近或沿线购买房屋、建立公司或厂房,从而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某种用途的土地利用又会要求和促进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交通量,同时研究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3.试叙述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1930 年~195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由新的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量为基础的交通量成长预测,基于经验方法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1950 年~196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主要解决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阻塞,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规划。其特点是以高通行能力道路为对象的长期性道路规划。采用的技术特征方法是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道路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使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参数为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 第三阶段(1960 年~1970 年)。该阶段的道路交通状况是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刘易斯·曼福特对当时的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了精辟总结,即“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美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为四节段预测法,分析单位由车辆至人;交通方式划分阶段被导入到了交通需求预测之中;一般化费用开始使用和个人选择模型的提出也是其特征。 第四阶段(1970 年~198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条件是交通问题开始多样化,例如,大气污染、噪音、拥挤、停车难、交通事故、公共交通衰退、交通弱者问题,变更工作时间,规划过程中的住民参加,公共交通问题等。因此,当时交通规划的目的是强调局部性,注重短期性规划,低成本交通营运政策。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研究趋于多样化,主要表现在:a.集计模型的精炼化和简化;b.非集计模型的出台和应用;c.渐增规划、反应规划等。 第五阶段(1980 年~1990 年)。该阶段的交通规划条件是城市环境问题恶化,交通事故、堵车、交通弱者问题受到重视。交通规划的目的变为强调微观性和局部性。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将计算机等尖端科技用于交通规划。主要有:①计算机的急速发展导致了仿真技术;②静态到动态;③ ITS等高科技(行驶线路导向、GPS 、GIS 、ETC 等)的研制;④非集计模型的重视;⑤四阶段法的静态问题向动态方向发展。 第六阶段( 1990 年~现在)。该阶段的交通规划条件是环境问题、交通事故、交通阻塞等。因此,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环境保护、复苏城市公共交通。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① ITS 的重视及产品化;②动态预测技术与方法;③重视老年人与伤残人;④重视交通环境;⑤路面电车、轻轨的复苏;⑥重视研究旅游交通。

催化原理习题要点

《催化原理》习题(一) 第一章 一、填空题 a)本世纪初,合成NH3 ,HNO3 ,H2SO4催化剂的研制成功为近代无 机化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催化裂化,催化加氢裂化,催化 重整催化剂的研制成功促进了石油化工的发展。 b)随着科学的进步,所研制的催化剂活性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为化工 工艺上降低反应温度、压力,缩短流程,简化反应装置提供了有 力的条件。 四.回答题 1.简单叙述催化理论的发展过程。 答:从一开始,催化剂的应用就走在其理论的前面。 1925年,Taylor的活性中心学说为现代催化理论的奠定了基础。 在以后的20多年中,以均相反应为基础,形成了中间化合物理论。 50年代,以固体能带模型为弎,又形成了催化电子理论。 60年以后,以均相配位催化为研究对象,又形成表面分子模型理论。 由此,催化理论逐渐发展起来。 2.哪几种反应可以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进行,在此基础上分析催化作 用的本质是什么。 答:(1)下列反应可在没有催化剂时迅速进行: a)纯粹离子间的反应 b)与自由基有关的反应 c)极性大或配们性强的物质间的反应 d)提供充分能量的高温反应 (2)在含有稳定化合物的体系中加入第三物质(催化剂),在它的作用下,反应物的某些原子会发生离子化,自由基化或配位化,从而导致 反应历程的变化,使反应较容易进行。这就是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本质。第二章 一.概念题(催化剂的) 选择性,催化剂失活,可逆中毒,催化剂机械强度 答:催化剂的选择性:是衡量催化剂加速某一反应的能力。 催化剂失活: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其结构和组成等逐渐遭到破坏,导致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催化剂失活。 可逆中毒:指毒物在活性中心上的吸附或化合较弱,可用简单方法使催化剂的活性恢复。 催化剂机械强度:指固体催化剂颗粒抵抗摩擦、冲击、重力的作用,以及温度、相变作用的能力。 二.填空题: a) 按照反应机理中反应物被活化的方式催化反应可分为: 氧化还原催化反 应,酸碱催化反应,配位催化反应。 b)结构性助剂可改变活性组分的物理性质,而调变形助剂可改变活性组

统计学原理统计资料习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统计资料习 题答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 一.? 判断题部分 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3: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6: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8: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或100%。(×) 9: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编制统计表 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 A )。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 的 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 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

编译原理 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2章习题解答 1.文法G[S]为: S->Ac|aB A->ab B->bc 写出L(G[S])的全部元素。 [答案] S=>Ac=>abc 或S=>aB=>abc 所以L(G[S])={abc} ============================================== 2. 文法G[N]为: N->D|ND D->0|1|2|3|4|5|6|7|8|9 G[N]的语言是什么? [答案] G[N]的语言是V+。V={0,1,2,3,4,5,6,7,8,9} N=>ND=>NDD.... =>NDDDD...D=>D......D =============================================== 3.已知文法G[S]: S→dAB A→aA|a B→ε|bB 问:相应的正规式是什么?G[S]能否改写成为等价的正规文法?[答案] 正规式是daa*b*;

相应的正规文法为(由自动机化简来): G[S]:S→dA A→a|aB B→aB|a|b|bC C→bC|b 也可为(观察得来):G[S]:S→dA A→a|aA|aB B→bB|ε ===================================================================== ========== 4.已知文法G[Z]: Z->aZb|ab 写出L(G[Z])的全部元素。 [答案] Z=>aZb=>aaZbb=>aaa..Z...bbb=> aaa..ab...bbb L(G[Z])={a n b n|n>=1} ===================================================================== ========= 5.给出语言{a n b n c m|n>=1,m>=0}的上下文无关文法。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是考上下文无关文法的基本概念。上下文无关文法的基本定义是:A->β,A∈Vn,β∈(Vn∪Vt)*,注意关键问题是保证a n b n的成立,即“a与b的个数要相等”,为此,可以用一条形如A->aAb|ab的产生式即可解决。 [答案] 构造上下文无关文法如下: S->AB|A A->aAb|ab B->Bc|c [扩展]

交通规划原理历年试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2008 学年第二学期 《交通规划》考试试题(A 卷) 课程号: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交通工程2005 任课教师:于景飞 考试时间: 备 注: 一、选择题(共7题,每空2分,共14分) 1.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 A 流水 B 下雨 C 刮风 D 驾车兜风 2.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 A 基础产业部门 B 非基础产业部门 C 住户部门 D 人口 3.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 A 对外交通用地 B 道路广场用地 C 市政工业设施用地 D 仓储用地 4.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 网络可靠性较低 C 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 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 生成交通量 B 发生交通量 C 吸引交通量 D 全不是 6.()没有完整的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A 重力模型法 B 最大熵模型法 C Furness D 介入机会模型 7.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逐渐()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1 题,每空1分,共16分) l.引道延误为引道 与引道 之差。 2.老瑞模型是决定 和 的分布模型 3.已知l 、2、3小区至路网的最短距离为20、30、10,则道路网的可达性为 4. 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 5.在OD 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每一列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 6.Logit 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 (填独立或相关)。 7.出行 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出行 以土地利用的形态为主。 8.某市规划面积300km 2,建成区面积lOOkm 2,现有道路总长350km ,规划再建150km ,则城市道路网密度为 km /km 2。 9. 交通流分布能够较好的反应网络的拥挤性。 10.Webster 延误公式的适用范围为饱和度取值在 。 11.动态交通分配是以路网 为对象、以 目的开发出 考生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______ __________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试卷须与答题纸一并交监考教师…………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

统计学原理例题分析一(20200920021933)

统计学原理例题分析(一) 一、判断题(把“V”或“X”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社会经 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参考答案:X 2.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参考答案:“ 3?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参考答案:“ 4.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参考答案:“ 5.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参考答案:“ 6.我国目前基本的统计调查方法是统计报表、抽样调查和普查。() 参考答案:“ 7.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参考答案:X 8.按数量标志分组,各组的变量值能准确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性质上的差别。() 参考答案:X 9.在确定组限时,最大组的上限应低于最大变量值。() 参考答案:X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参考答案:X 11.离散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参考答案:2

12.对于任何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

用标准差指标。() 参考答案:X 13.样本成数是指在样本中具有被研究标志表现的单位数占全部样本单位数的比重。() 参考答案:“ 14.样本容量指从一个总体中可能抽取的样本个数。() 参考答案:X 15.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对象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唯一的。() 参考答案:X 16.产量增加,则单位产品成本降低,这种现象属于函数关系。() 参考答案:X 17.在直线回归方程Y = a +bx中,b值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 参考答案:“ 18.回归系数b和相关系数丫都可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 参考答案:X 19.平均指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 参考答案:X 20.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完全相同,因为它们都是将各个变量值的差异抽象化了。() 参考答案:X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标志 E.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OD调查:OD调查又称为起讫点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区域出行个体的出行起点和终点 的调查,为分析出行个体的流动,也为交通流分配奠定基础。 2.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间出行量的表格。 (①.矩形表:能够反映地区间车流流向和流量,适用于车流的流动方向经常变 化和流量显著不同的情况。 ②.三角形表:将矩形表中往返车流合计成一个回程的表达方法,适用于区间往 返流量相对稳定的情况。 3.OD调查的目的:弄清交通流和交通源之间的关系,获取道路网上交通流的构成,流量 流向,车辆起讫点,货物类型等数据。从而推求远景年的交通量,为 交通规划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4.OD调查基本术语: (1).出行:出行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移送的过程, 可分为车辆出行和居民出行。 (2).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起始地点。 (3).出行终点:指一次出行结束地点。 (4).境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的出行。 (5).过境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外的出行。 (6).外出行:指起讫点中有一个在调查区域的出行。 (7).小区形心:指小区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 该区的几何中心。 (8).境界线:指规定调查区域围的边界线。 (9).核查线:指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设置的分隔线,一 般借用天然的或人工障碍,如河流、铁道等。 (10).期望线:指连接各个小区形心的支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 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11).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 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5.OD调查的类别和容(三类): ①.居民OD调查:主要包含城市居民和城市流动人口的出行调查,调查终点 是居民出行的起讫点分布、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 间、出行距离、出行次数等,是世界各国开展交通调查最 常见的形式。 ②.车辆OD调查:车辆出行主要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行,主要调查车型、 出行目的、起讫点、货物种类、平均吨位和实载率等。 ③.货流OD调查:货流调查的重点是调查货源点和吸引点的分布,货流分类 数量和比重,货运方式分配等。 6.OD调查的方法: ①.路边询问法 ②.表格调查法 ③.家庭访问法 ④.明信片调查法 ⑤.车辆牌照法

催化原理习题 (2)

河南理工大学催化原理复习重点 第2章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1.什么是催化剂? 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却不改变化学反应热力学平衡位置,本身在化学反应中不被明显地消耗的化学物质。 什么是催化作用? 催化作用是指催化剂对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效应。 催化作用的特征有哪些? 1、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 2、催化剂只能加速化学反应趋于平衡,而不能改变平衡的位置(平衡常数) 3、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 4、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 2.工业生产中可逆反应为什么往往选择不同的催化剂? 第一,对某一催化反应进行正反应和进行逆反应的操作条件(温度、压力、进料组成)往往会有很大差别,这对催化剂可能会产生一些影响。 二,对正反应或逆反应在进行中所引起的副反应也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这些副反应会引起催化剂性能变化。 3.催化剂是如何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 催化剂通过改变化学反映历程,从而实现低活化能的化学反应途径进而加快了反应速度。 4.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的含义是什么? 活性是指催化剂对反应进程影响的程度,具体是指反应速率增加的程度,催化剂的活性是判断其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志。 当反应物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可以按照热力学上几个可能的方向进行反应时,使用特定的催化剂就可以对其中一个方向产生强烈的加速作用。这种专门对某一化学反应起加速作用的能力称为催化剂的选择性。 5.催化剂为什么具有寿命?影响催化剂的寿命的因素有哪些? 催化剂在长期受热和化学作用下,会经受一些不可逆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如晶相变化,晶粒分散程度的变化,易挥发组分的流失,易熔物的熔融等导致活性下降至失活。 (1)催化剂热稳定性的影响(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特别是高温下发生熔融和烧结,固相间的化学反应、相变、相分离等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甚至失活。)(2)催化剂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在实际反应条件下,催化剂活性组分可能发生流失、或活性组分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活性下降和失活。) (3)催化剂中毒或被污染(催化剂发生结焦积炭污染或中毒。) (4)催化剂力学性能的影响(催化剂发生破碎、磨损,造成催化剂床层压力降增大、传质差等,影响了最终效果。) 4.催化反应的活化能是否与非催化反应的相同?为什么? 不相同,催化剂反应改变了化学反应需的活化能 6.均相催化有什么特点? (1)反应条件温和,有利于节能。 (2)反应性能单一,具有特定的选择性。 (3)作用机理研究清楚明晰,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易于精心调配和设计。(4)催化剂的稳定性差,且不易与产物分离。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练习题附答案

1.统计总论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对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进行统计研究,这时,总体单位是该市( 4 )①每一个工业企业②每一台设备③每一台生产设备④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 2.几位工人的工资分别是100元、120元、150元、200元这几个数字是(3 ) ①指标②变量③变量值④标志 3.标志是( 3 ) ①总体的特征②总体的数量特征③总体单位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④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多项选择题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235 ) ①全国所有人口数是总体②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③人的年龄是变量④某人的性别为“女性”是一个品质标志 ⑤全部男性人口的平均寿命是统计指标 2.统计调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调查方案中调查期限是指_1____。 ①调查工作的起迄时间②搜集资料的时间③时期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④时点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 2、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___4__。 ①这些单位是工作的重点②这些单位举足轻重 ③这些单位数量占总体全部单位的比重很大 ④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较大比重 3、研究某型号炮弹的平均杀伤力,可以采用__4___。 ①重点调查②普查③典型调查④抽样调查 4、对某地食品物价进行一次全面调查,调查单位是__4__。 ①该地区所有经营食品的商店②每一个经营食品的商店③全部零售食品④每一种零售食品 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有_24____。 ①抽选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②抽选调查单位的方式方法不同③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 ④在对调查资料使用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⑤原始资料的来源不同 2、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1990年7月1日零点,下列人员不应计入人口总数之中_135____。 ①1990年7月1日23时出生的人口 ②1990年7月10日死亡的人口 ③1990年6月25日出生,30日23时死亡的人口④1990年6月29日出生,7月2日死亡的人口 ⑤1990年6月30日零点死亡的人口 3、以系统为单位调查某市全部商业状况,调查对象是__34___。 ①该市全部商品销售额②该市商业企业的总和③该市各商业系统商业状况总和④该市所有商业系统商业状况总和 3.统计整理练习单项选择题 1.一个分配数列的构成要素有_4___。 ①分组标志和指标②数量分组标志值和频数③品质分组标志和频数④分组标志及次数 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__1___。 ①230 ②560 ③185 ④515 3.有20名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3,5,4,6,5,2,3,4,4,3,4,2,3,5,4,4,5,3,3,4,按上述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应采用___1___。 ①单项分组②组距分组③等距分组④异距分组 4.组距数列中影响各组次数分布的要素是_2_____。 ①组中值②组距和组数③全距④总体单位数 多项选择题 1.对离散型变量分组_12345____。 ①可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②也可采用组距分组③相邻组的组限可以不重④各组组距可相等也可不等 ⑤要按“上组限不在本组内”的原则处理与上组限相同的变量值 2.统计分组的作用是_134____。 ①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②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③区分事物的性质④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⑤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 判断:将某市500家工厂按产值多少分组而形 成的变量数列,其次数是各厂的产值数。 4.综合指标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平均指标将总体内各单位数量差异(a ) a.抽象化 b.具体化 c.一般化 d.形象化 2. 加权算术平均方法中的权数为( d ) a.标志值 b.标志总量 c.次数之和 d.单位数比重 3. 某公司有十个下属企业,现已知每个企业的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资料,计算该公司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时,所采用的权数应该是(c ) a.企业数 b.工人数 c.实际产值 d.计划产值 4. 计算平均比率最适宜的平均数是(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位置平均数 5. 受极端数值影响最小的平均数是( d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位置平均数 6. 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相邻两组的次数 相等,则 ( b ) a.众数为零 b.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 c.众数不能确定 d.众数组的组限就是众数 7.已知甲数列的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乙数列的平均数为,标准差为。由此可断言( a )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好于乙数列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好于甲数列 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编译原理课后习题答案-清华大学-第二版

第1章引论 第1题 解释下列术语: (1)编译程序 (2)源程序 (3)目标程序 (4)编译程序的前端 (5)后端 (6)遍 答案: (1) 编译程序:如果源语言为高级语言,目标语言为某台计算机上的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则此翻译程序称为编译程序。 (2) 源程序:源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 (3) 目标程序:目标语言书写的程序称为目标程序。 (4) 编译程序的前端:它由这样一些阶段组成:这些阶段的工作主要依赖于源语言而与目标机无关。通常前端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这些阶 段,某些优化工作也可在前端做,也包括与前端每个阶段相关的出错处理工作和符 号表管理等工作。 (5) 后端:指那些依赖于目标机而一般不依赖源语言,只与中间代码有关的那些阶段,即目标代码生成,以及相关出错处理和符号表操作。 (6) 遍:是对源程序或其等价的中间语言程序从头到尾扫视并完成规定任务的过程。 第2题 一个典型的编译程序通常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并画出编译程序的总体结构图。 答案: 一个典型的编译程序通常包含8个组成部分,它们是词法分析程序、语法分析程序、语义分析程序、中间代码生成程序、中间代码优化程序、目标代码生成程序、表格管理程序和错误处理程序。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简述如下。 词法分析程序:输人源程序,拼单词、检查单词和分析单词,输出单词的机内表达形式。 语法分析程序:检查源程序中存在的形式语法错误,输出错误处理信息。 语义分析程序:进行语义检查和分析语义信息,并把分析的结果保存到各类语义信息表中。

目标代码生成程序:将优化后的中间代码程序转换成目标代码程序。 表格管理程序:负责建立、填写和查找等一系列表格工作。表格的作用是记录源程序的各类信息和编译各阶段的进展情况,编译的每个阶段所需信息多数都从表格中读取,产生的中间结果都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可以说整个编译过程就是造表、查表的工作过程。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表格管理程序”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一个独立的表格管理模块,而是指编译程序具有的表格管理功能。 错误处理程序:处理和校正源程序中存在的词法、语法和语义错误。当编译程序发现源程序中的错误时,错误处理程序负责报告出错的位置和错误性质等信息,同时对发现的错误进行适当的校正(修复),目的是使编译程序能够继续向下进行分析和处理。 注意:如果问编译程序有哪些主要构成成分,只要回答六部分就可以。如果搞不清楚,就回答八部分。 第3题 何谓翻译程序、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它们三者之间有何种关系? 答案: 翻译程序是指将用某种语言编写的程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的程序的程序,如编译程序和汇编程序等。 编译程序是把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转换(加工)成与之等价的另一种用低级语言编写的目标程序的翻译程序。 解释程序是解释、执行高级语言源程序的程序。解释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方式是,源程序功能的实现完全由解释程序承担和完成,即每读出源程序的一条语句的第一个单词,则依据这个单词把控制转移到实现这条语句功能的程序部分,该部分负责完成这条语句的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