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古代酒文化

中国古代酒文化

中国古代酒文化
中国古代酒文化

中国古代酒文化

1.追根求源——酒的源

关于中国古代酒的发明,首先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年代问题,什么时候开始发明的酒?谁发明的酒?有以下几种说法:一个是古猿造酒法,说酒不是人造的,是猿猴造出来的。这种说法听起来是有点幼稚,似乎应该排除在话题之外,因为不属于人类的一种行为;第二个说法是仪狄造酒。仪狄是夏代人,传说是大禹时期的;另一种说法是杜康造酒,是从汉代就开始的传说,叫做“少康造秫酒”。少康就是杜康,曹操的诗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说明古代以杜康为酒名的酒很早就有了。

中国古代的酒有几千年的历史,比较可信的应该是考古学上的证据。在河北的中山王墓里头,出土过战国时候的酒,经过科学家的鉴定,确定确实是酒。比战国时代更早的时候,商代甲骨文中,对酒已经有明明白白的记载。甲骨文中,占卜的时候问神灵说,我们可以用酒去祭祀祖先。就说明商代确实有酒。

“酒龄万岁”说,所指的是果酒。果酒的年龄其实不止万岁。原始人过着采摘渔猎生活,采摘的野果要设法储存,在储存的过程中,水果自然发酵,果酒也就问世了。在仰韶文化(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遗存中,已发现有储酒的器具,有“具”也有“据”。酒龄万岁之说也就由此立论。

龙山文化时期(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开始使用谷物作为酿酒原料,谷物不能直接发酵成酒,必须经过糖化才能酿成酒。使谷物中的淀粉糖化后制酒的工艺相当复杂,无疑是渐进的长期过程。殷商时期,我国的酿酒业完成了由“单发酵酒”向“复式发酵酒”的转变。龙山文化的出土器物中,尊、斝(jia)之属的酒器均已出现。时至商代,用谷物造酒更加普遍,殷人嗜酒,各阶层均好饮。出土文物中贮酒器、饮酒器的数量很大,有陶制器,也有青铜制品,工艺均很精美。20世纪70年代,河北省平山县战国古墓中出土了两个铜制酒壶,内装有10斤陈酒,鉴定结果系曲酿酒,距今约2200多年,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酒。

《齐民要术》中载有“九酿烹酒法”,其酿造工艺已与现代大体相同。唐代以前,我国的酒含酒精的浓度不高,制酒过程中所产生的糟要用压榨法除去,故归之为压榨酒。绍兴黄酒是压榨酒中的佼佼者,可谓其类的代表。“李白斗酒诗百篇”所饮之酒,就是黄酒之类,西安人认为是当地的“绸酒”。

1975年河北省青龙县出土了宋代的蒸馏器,该器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蒸馏制酒器,可见蒸馏酒至迟在宋代已有之。经过蒸馏工艺后酒的度数大大提高了,可以燃烧,故称之为烧酒。一些历史工作者认为汉代,甚至周代已有烧酒,《礼记》中所载的“清酒”就是蒸馏后清彻透明的白酒。直至20世纪中叶,烧酒、白酒均是蒸馏酒的称谓。烧酒在元代得到推广,明时大兴。

我国啤酒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啤酒是否舶来之物目前尚有争议。啤酒厂的设备和技师均是舶来的,但深究啤师之物,又非舶来之物。

汉武帝通西域后,葡萄开始在内地种植,东汉时葡萄酿制之酒已有之。唐诗中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句,所见唐时诗人和葡萄酒已是缘分甚深。

综上所述,溯酒之源可至石器时代,酒不但多源、多元,发展的过程中又汇为五大系列:果酒、黄酒、白酒、葡萄酒、啤酒,其划分标准主要依据制造工艺,酿造原料,亦依据了世人对酒的喜好与体味。

2.历代酒文化概论

酒的历史悠久,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前已和酒结缘。夏、商、周三朝,酒在政治生

活中影响颇大。夏桀作酒池可行舟之说,是汉人所记。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来讲,可以说殊无可能,但反映了夏朝的上层嗜酒。商纣作酒池、肉林则是信史了。《尚书》、《诗经》均有商人酗酒的记载,商代墓葬之中均有酒器出土,既有礼器也有饮具,品种甚夥(huo)。周代设官对酒业进行管理,可见“酒”已有相当的规模和影响。战国时期成书的《穆天子传》载周穆王西行逾昆仑山,赤鸟人赠穆王美酒千斛(hu),到达西王母之邦后游瑶池,所饮琼浆玉液系人间不见的极品。《穆天子传》不是谈“酒”之书,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酒”。

先秦时期,上层社会虽嗜酒,但夏、商、周三朝等级制度森严,酒和礼还是有一定的契合。《礼记》中载,上等酒主要用于祭祀。饮用的酒叫“醴”,用于会盟,接待使者,庆祝胜利等场合,但仍有一定的“严肃性”。酒与礼摘钩,反映了等级制度开始动摇。战国时期强凌弱、众暴寡,天子逃债,权臣僭(jian)主,布衣之士蔑万乘之君,鸡鸣狗盗之徒亦可置身显荣,为了适应时势之变,酒之用亦随之变。

综上所述,酒在夏、商、周三朝的影响甚大,上层虽嗜酒,但“酒”还是首先用于祭祀,然后才是人来享用。《尚书》说殷人嗜酒无度,竟然敢偷用祭品中的酒肉。从总体上来讲,酒之用还是服务于等级制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酒之用也就随之下移了,但先秦时期,小民还是酒缘甚浅。

刘邦本是一嗜酒无赖,风云之变而君临天下。纵观刘邦一生,不但嗜酒,而且善饮,善饮者不是海量,而是善于利用酒,所饮恰到好处。随刘邦打天下的谋臣武将实不乏饮者,可谓“酒中气豪胆亦豪”。这些酒徒大多是下层人士,由此可见,酒在战国后期已有“大众品牌”。

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已成气候,不但建立了自给自足的庄园,而且在军事上筑坞堡。组织家兵(部曲),在政治上控制察举之途。从酒文化的角度讲,自给自足的豪强庄园在酿酒方面也是各显千秋。汉代画像砖上的酿酒图,生动地反映了这一点。由于制曲技术的发展,各地利用不同的谷物来制曲,酒的品种大大地增加了。“行酒”以价廉而著称,“甘酒”能“少曲多米”,“一宿而熟”,“清酒”之味最为醇厚(一种烈酒)。

汉末天下大乱,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谷物奇缺。三国时期,蜀魏均实行过禁军。魏虽有禁酒之令,曹操却是“对酒当歌”。和曹操持不同政见的孔融更是“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干”。吴地僻江东,战祸较轻。故孙氏君臣皆有酒福,孙权虽嗜酒,但善于“以酒行事”,借酒驾驭猛将重臣,其爱将潘璋、胡综、甘宁皆嗜酒,但勇冠三军,每临阵权即以酒激励之。

司马氏取代了曹氏,九品中正制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东汉以来的豪强逐渐发展了士族。魏晋之交,玄学兴起,玄学家无为处事。魏晋之际政坛险恶,所谓的“士族”不但经济上富有,而且有政治地位、文化影响,但所缺者乃军事实力。“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刘伶嗜酒从表面上看是“纵酒放达”,实际是发泄郁懑,也是避祸的一种手段。从政治大环境来讲,魏取代汉,晋取代魏,均是权臣僭主。为了使越僭之行“上符天意,下顺人情”,在“礼乐”声中完成“无德让有德”的“禅让”。魏晋两朝的统治者对上层均很“宽容”,用“九品中正制”换取“拥戴”。魏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正处于上升阶段,其“知识分子”尚充满了生机,所以在“处世”的过程中还是和外界发生了“对抗”,“使酒任性”就是对抗的一种表现形式。刘伶嗜酒,每饮必醉,命从者带着锄头,一旦醉死,随时埋葬。

南北朝时,政局动荡,此兴必亡。从酒文化的角度来讲,实缺阮籍、刘伶之侪(chai),士族在酒中走向沉沦。隋唐统一以后,“握兵符者”拥有空前的实力,已不需要沉沦的“执麈(zhu)尾者”的合作,科举制度也就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度。

隋唐统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巅峰。从酒文化的角度来讲,亦发展到了巅峰。唐代的烧酒,葡萄酒均已进入了成熟的境界。剑南春之誉至今不衰。唐诗是唐文化的代表。唐诗中洋溢着酒中的豪情,诗仙李白是名副其实的酒仙,诗圣杜甫亦是酒中人。

登上了巅峰之后,脚下就是下坡路,中国封建社会亦然。赵宋王朝的科技、经济发展水平均超过李唐,可是却未能再现汉唐盛世的璀璨,版图日削,困于辽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败于金失去半壁江山,亡于元而沦为四等公民。诗人失去了酒中的豪情,开始和茶结缘。酒令人奔放,冲动,茶使人清醒、理智。宋代的欧阳修自号“醉翁”,醉翁者,现实中的“老头”,“饮少辄醉”。醉后也不是“但愿长醉不愿醒”,而是“以茶解酒”,赶紧回到清醒、理智之中。

有元一代分四等,身为三等。四等公民当然不敢任酒使性。纵观一部中国哲学史,有元一代无哲人在目,哲坛空空,诗坛寂寂,李太白再世,也不可能作诗仙、当酒豪,只能侪关汉卿痕迹市井,游于酒肆,变元曲四大家为王大家,所叹所咏“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元、明易鼎,三等、四等公民恢复了“一等公民”的身份。但理学的桎梏、科举的枷锁完全扭曲了人的身心。无酒中“轻王侯”之豪气,亦无“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之情胆。酒难以焕发出豪情,却裹夹着横流的欲潮,使得意者沉沦,让失意者麻木。于酒文化而言,明代的烧酒虽浓、虽烈,亦未能重振酒中的豪情。

八旗兵挥戈入关,清廷移鼎北京。清帝均不嗜酒,多嗜茶。清宫无贡酒之制,多有贡茶之例。皇上清醒目理智,但不明智;臣下也就只能更清醒、更理智,但不能明智,不敢明智,最好是愚昧到不可明智。为了清醒、理智就要喝茶;愚昧到不可能明智,酒后也就只能更糊涂。酒中难生豪情,酒文化也就黯然失色。既产生不了酒仙、酒豪,嗜饮者也就只能是酒鬼、酒癫,甚至是酒棍、酒霸、酒害、酒祸。酒产生不了豪情,却能产生麻木、沉沦、邪恶。

3.名酒

(1)黄酒类

世界酒林之中,黄酒为我国所独有,从考古学角度来讲,其酒龄当有“人千岁”。在白酒没有问世之前,黄酒独领风骚。白酒崛起之后,黄酒仍独树一帜。浙江、山东两省是黄河之乡。素有“南绍兴,北即墨”之说。绍兴是文人渊薮(sou),即墨是礼教之乡。绍兴的加饭、花雕、女贞是古越名酒,即墨老酒、兰陵美酒是齐鲁佳酿。龙岩沉缸、丹阳封缸、连江元红、苏州醇香、上海老酒亦享盛名。

黄酒需加热后品饮,酒温升高后醇香四溢,但无白酒夺味之烈,而感甘潣之韵。有些地方好在加热时佐以冰糖、葡萄干、佛手、白杏之属。以协味、协韵。

(2)白酒类

从酒文化的角度来品评白酒,可归之于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兼香型五类。酱香型白酒质醇清、味浓厚、气悠长。饮后留香、回香盈口,茅台酒可为其代表。浓香型白酒味浓郁、口感甘绵、回味悠长、五粮液、泸州老窖可为其代表。米香型白酒质清透、味轻柔、口感绵甜、口味怡然畅然,桂林三花酒可为其代表。兼香型白酒兼酱、浓、清、米之味,之韵,四特酒可为其代表。

自1952年以来,我国进行过五次全国酒类评选,第五届(1988年)获奖的白酒:茅台酒、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酒、董酒、西凤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双沟大曲、特制黄鹤楼酒、郎酒、武陵酒、宝丰酒、宋河粮液、沱牌曲酒。

(3)葡萄酒类

葡萄酒即以葡萄为原料,经发醇工艺所制成的酒。本应归入果酒类,但因其发展过程中自成体系,家族甚夥,故自成一类。其中佼佼者有白兰地、香槟酒、味美思等。

我国烟台张裕葡萄酒厂生产的白兰地,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该酒品牌为“金奖白兰地”,储存期在10年以上。

(4)啤酒类

中国近代的啤酒业始于20世纪初,但发展得很缓慢。截止1950年,我国啤酒总产量也不定万吨。20世纪下半叶是我国啤酒业飞跃发展的时期。啤酒品牌甚夥,由于口感适应之故,许多人好饮本地啤酒。但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在市场之上能并领风骚。

4.酒器

酒器可分为制酒器、储酒器、温酒器、饮酒器。从酒文化的角度来讲,重点当为饮酒之器。饮酒之器中又有礼器、饮器之分。金属酒器、玉制酒器价昂而体重使用不便,其功用多为礼器,执而用之是为了显示身份。竹、木、角、陶、漆、瓷之器,用之便,其文化内涵亦丰富多彩。苏东坡月夜游于赤壁之下,“举瓢樽以相属”,其境幽、其人雅、其器朴,“瓢樽”远胜于“金爵”。故论酒器商贾(gu)之价、文化以道,殊途可以同归,亦不可同归,取舍犹人。

竹、贝、木、角、壳所制成的酒器最为原始,在石器时代已有之。上述酒器皆取于自然状态之下,略经加工即具有实用价值。从文字学角度切入,觚(gu)、觥(gong)、觯(zhi)、觞(shang)等酒器均有个“角”字,瓠(hu)、瓢、觚等酒器均有个“瓜”字,瓜也就是植物的硬壳,葫芦可为其属的代表。角杯作为酒器不但历史悠久,而且至今不衰。以葫芦为酒壶,破葫芦为瓢,以瓢为酒樽,一直是民间常见的酒器。其朴拙的造型、自然的神韵,时至今日仍为世人所钟爱,既可实用又可供鉴赏、收藏。

仰韶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龙山文化称之为黑陶文化。陶器中有不少酒器,山东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陶制酒器有268件之多,占出土器物的26.4%,由此可见,酒在当时已占有重要的位置。陶制酒器的造型,为青铜酒器奠定了基础。

我国青铜器有悠久的历史,商代的青铜器已十分成熟、十分精美。陶器时代的酒器还不是专用品,商周时代的青铜酒器则大多是专用品了。在等级社会里,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酒器。觯是饮酒器,角是温酒之器,圆腹有三足,便于就火温酒。在家庙之祭上尊者举起觯,卑者举起角,只是对祖先表示敬意,顶礼膜拜后,觯、角之属皆置之供案,由受祭的先人享用。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上来看,殷周时期的青铜酒器主要功用系礼器。春秋,青铜之为用更为普及,但漆器、瓷器多为轻便适用的漆、瓷之属,青铜酒器可以说是失去了使用之功效,成为了专用礼器。

战国时期的漆制酒器已有了相当高的水平,西汉是漆器的盛世,从考古成果来看,漆器的出土范围覆盖了全国。汉代漆制酒器的种类不似殷周青铜酒器那么繁多,造型日趋简约,实用性大大加强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90件漆耳杯,其中40件底部有“君兴酒”的铭文。“君兴酒”者,“劝君更饮一杯酒”。这些酒器绝不是宗庙之上的礼器,二是供世人使用的饮器。

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但陶器、瓷器各成体系。瓷器何时问世,学术界未能统一,概而言之,商代之瓷只能称之为原始瓷,春秋战国时期之瓷系“青瓷”,魏晋时期之瓷系白瓷、彩瓷,唐代的瓷器已是非常精美,宋代是瓷器的鼎盛时期,亦是定型时期。宋以后,瓷是在稳定的发展之中更加丰富多彩。

商代的“原始瓷”又名为“青釉器”,郑州二里岗、安阳小屯遗址中出土的青釉器中有不少是酒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瓷”比商的“原始瓷”前进了一步。先秦的瓷制酒器在造型上虽然和青铜酒器多有相似,但瓷制酒器大多不是宗庙之上的礼制,而是世人的饮器。这就决定了瓷制酒器的发展趋势——自然适用。汉晋是“彩瓷”“白瓷”的时代,瓷完全脱离了原始状态,瓷制酒器制作得更加精细。唐代的瓷制酒器体形精小,战国、汉晋时期传统的壶、钫等被杯子所取代。瓷制酒器变化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唐代开始使用桌子,饮酒不再“坐床”而是“就桌”,许多传统的酒器不适用了。二是唐代烧酒已为世人所钟,烧酒含酒精的度数很高,性烈,不可多饮,小杯即可满足需要。唐长安市场之中多胡商开设的酒肆,

胡姬当炉卖酒。故酒器之中已融入了西域的色彩,带有波斯金银器的一些特点。宋代是瓷的盛世,瓷制酒器的种类,款式身多,与唐相较就是诸器均变得更加小巧。小盅、小盏雅致玲珑,这种变化的原因首先是唐人狂狷喜豪饮,宋人内敛爱小啜,其次是宋代烧酒含酒精度更高了,小酌、小啜即可入酩酊之乡。宋以后不但瓷的发展业已定型,酒亦发展成烧酒独尊,故酒器的型制成稳定之势。明清时期我国制瓷业蓬勃发展,景德镇、醴陵、唐山、淄博等地均以瓷都、瓷城显名全球。

金、银、锡所制成的酒器古已有之,明代又出现了景泰蓝酒器。玉制酒器的历史更为悠久,可上溯到汉代甚至石器时代。但这些酒器在酒文化中影响不大,只可显示身份地位,富有程度,使用价值不高,甚至也可以说并不适用。

5.酒与道统

“道”可视为“意识形态”的总合。

(1)酒与礼

君乃国之主,父为家之主。礼序之道体现在饮酒之道中,君先饮,臣后饮,君臣可共饮而不可对饮,父子亦然。溯其因,饮酒之始时,生产力低下只能如此。在铁制工具的冲击下,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酒之为序、为仪也产生了许多变化,总的趋势是发展为“俗”。

经过数千年的筛选,酒礼已融入年节、时令之中,并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农耕民族的节日均和时令有一定联系,不论节日还是时令,大多离不开酒。丰收后有余粮才能酿酒,有酒喝就意味着丰衣足食,国泰民安。

酒之为礼在年节、时令之中,系“诚不可缺、缺之为憾”。

(2)酒与义

刘、关、张桃园结义时,举杯盟誓,匡扶汉室……“七七”事变时固守卢沟桥的二十九军官兵,干了碗老白酒后,冒着倾盆大雨向龙王庙高地冲去,一手持大刀,一手举着打成捆的手榴弹,用血肉之躯和日军的坦克同归于尽。这就是大刀进行曲、义勇进行曲,也是中华民族的怒吼。

(3)酒与情

人生得意之事包括“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晚年生贵子,他乡逢故知”。洞房花烛夜,要喝交杯酒、合卺(jin)酒。金榜题名时,要喝谢师酒、谢恩酒、谢亲酒。同年好友自然地也要喝上一杯庆同酒,以乐同喜同荣。“晚年生贵子”要喝一杯延宗酒,庆贺后继有人,企盼“小犬”能光宗耀祖。“他乡逢故知”,必然会长夜之饮,以话别情。有道“他乡有酒叹无情”,此时是“他乡美酒做知情”,真乃酒情相交融了。

人生失意时也离不开酒:摆酒压惊,设酒赔罪,洒酒致奠,泼酒冲侮……酒烈如火,可燃起希望,可激起斗志,失意时更需痛饮几杯,以壮声色,以振豪情。

酒中情,观山则情满于山;眺海则意溢于海。酒中情,灞桥折柳岂能忘却故人;洞房信誓自然要偕老此生。酒中情,酒浓情更浓。

6.酒与文统

(1)酒与诗

诗人是人间赤子,诗是天籁之声。“赤子”与天籁的沟通、拥抱,酒是心中的便桥。在不同的心境、物镜中,酒和诗一拍即合,均能产生火花和灵韵。“长风巨浪会有时”,“还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情;“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叹惜;“我醉欲眼卿可去,明日有意抱琴来”的旷达;“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的情谊;“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乐趣……酒把不同的人,不同的意融会在一起,但却和谐适意。

(2)酒与书画

书法、绘画均与酒有缘,书画家亦均重养气,认为心正则笔正,胸中有浩然之气,笔下有千钧之力。心中的浩然之气发于中,酒中的豪情激于外,才能“神与物游”、“物我两忘”,直抒胸臆。否则,郑板桥只不过是个酒中七品官耳。

(3)酒与歌

歌借助于酒,或低吟九转,或引吭高歌。低吟者令人心碎肠断,高歌者惊天地泣鬼神,山河变色,日月同辉。《诗经》中有相当的部分是酒中的颂歌、祭歌,《楚辞》中有九歌,著名的《国殇篇》就是酒中的祭歌。曹操的《短歌行》开篇则是“对酒当歌”。

在烈火中壮歌,在烈火中涅槃,点燃烈火的是酒。

7.成亦酒败亦酒

(1)兴国与亡国

史载夏桀、商纣,皆因酒而亡国,故周人甚是慎酒,周之亡与酒无涉,但比夏、商之亡要惨淡得多。刘邦是酒中无赖,在酒中得天下,在酒中安天下,刘邦的子孙嗜酒者多,言汉室在酒中失天下,亦不为过。孙仲谋美酒驭猛将,甘宁“百骑劫魏营”。赵匡胤“杯酒失兵权”,子孙终困于敌国。酒之得,酒之失大矣。酒中兴国不誉酒,酒中失国不罪酒,酒者物耳,所用人也。汉高祖酒后斩白蛇,酒中得天下,驭酒之人杰也。夏桀积糟丘,商纣凿酒池,为酒所困之昏君也。

(2)酒仙与酒癫

仙与癫一步之隔,酒仙与酒癫半步之差。超脱者成仙,不能自脱者成癫。超脱者,忘物我而脱凡俗。傲骨、傲气、秉于中,仙气、逸气飘于外。既嗜饮亦善饮,更能豪饮。潇洒、奔放如天马行空,其行惊世骇俗,其态安然自适,其心名利不能羈,物我不能困,非仙又何?不能超脱者囿于物,困于我,难自省、自悟、自拔,固执到不能自律时,动不知所措,静不知所思,行不知所及,嗜于酒、淫于酒、酗于酒,失形、失态、失心,非癫又何?

(3)奋起与沉沦

酒能使人兴奋,亦能使人麻木。兴奋者能奋起,麻木者则日沉沦。饮者有“酒入欢肠千杯不醉,酒入愁肠半盏醉人”之说,酒炽热、浓烈、强劲,但对人而言,终是外因。酒让人奋起还是沉沦,因人而异。用现代哲学用语来表示,则是“外因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酒是一种“强力剂”;使强者更强,猛者更猛,刚者更刚,坚者更坚。也能使弱者更弱,卑者更卑,柔者更柔,脆者更脆。

参考书目:朱耀廷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传统文化通论》

浅谈中国酒文化

浅谈中国酒文化 【摘要】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化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介绍了中国酒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并研究了其深刻内涵,最后探讨了中国酒文化的现实意义,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酒文化研究的热情,继承和发扬中国酒文化。 【关键词】酒文化;起源与发展;内涵;现实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三大酒系的发源地之一。中国的饮酒已经摆脱了单纯的食用价值,凝结了人类物质生产与精神创作,上升为一种饮食文化。中国酒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蕴涵而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独领风骚,中国酒文化蕴涵丰富、自成体系,具有很大的精神文化价值。中国酒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更是一种艺术文化。酒文化对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刻的意义,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1中国酒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华酒文化起源于酒的酿造,而民间对酒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例如仪狄酿酒,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战国策》中有这样的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 ‘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杜康酿酒,《说文解字·巾部》中也有记载:“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这个说法在民间广为流行;酿酒始于黄帝时期,《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黄帝与岐伯讨论酿酒,《神农本草》载有酒的性味;酿酒与天地同时,带有神话色彩的说法,“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然而无论那种说法,都能说明我国的酿酒历史距今起码在四千年以上,当今的许多考古发现也都证明了这一点。不过现代观点认为酒是谷物自然发酵的产物,晋代江统《酒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或云杜康。有饭不尽,委馀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果酒和乳酒是第一代饮料酒,旧石器时代人们以采集狩猎为生。水果中含有较多糖分,易自然发酵生成果酒;动物乳汁中含有蛋白质和乳糖,也易发酵成酒。商代出现了利用谷物糖化再酒化的酿酒技术;先秦时期,出现了活性微生物或其酶类的直接酿酒法;汉代发展了制曲技术并从西域引进了葡萄酒的生产;唐宋开始酿造果酒和药酒;元代出现了蒸馏法酿制的烧酒技术;明清时期,伴随着造酒业的进一步发展,酒度较高的蒸馏白酒迅速普及。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形成了具有中华特色的酒文化。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结晶。 2 中国酒文化的深刻内涵 中国酒文化与礼仪 酒礼,是酒行为的礼节,用以体现酒行为中的贵贱、尊卑、长幼乃至各种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饮酒时不遵守酒礼,深感长辈有责任,于是从古代的书籍中采集了大量的资料,专门写了一篇《觞政》。这虽然是为饮酒行令者写的,但对于一般的饮酒者也有一定的意义。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客人要回敬主人,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中国古代酒文化

中国古代酒文化 1.追根求源——酒的源 关于中国古代酒的发明,首先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年代问题,什么时候开始发明的酒?谁发明的酒?有以下几种说法:一个是古猿造酒法,说酒不是人造的,是猿猴造出来的。这种说法听起来是有点幼稚,似乎应该排除在话题之外,因为不属于人类的一种行为;第二个说法是仪狄造酒。仪狄是夏代人,传说是大禹时期的;另一种说法是杜康造酒,是从汉代就开始的传说,叫做“少康造秫酒”。少康就是杜康,曹操的诗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说明古代以杜康为酒名的酒很早就有了。 中国古代的酒有几千年的历史,比较可信的应该是考古学上的证据。在河北的中山王墓里头,出土过战国时候的酒,经过科学家的鉴定,确定确实是酒。比战国时代更早的时候,商代甲骨文中,对酒已经有明明白白的记载。甲骨文中,占卜的时候问神灵说,我们可以用酒去祭祀祖先。就说明商代确实有酒。 “酒龄万岁”说,所指的是果酒。果酒的年龄其实不止万岁。原始人过着采摘渔猎生活,采摘的野果要设法储存,在储存的过程中,水果自然发酵,果酒也就问世了。在仰韶文化(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遗存中,已发现有储酒的器具,有“具”也有“据”。酒龄万岁之说也就由此立论。 龙山文化时期(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开始使用谷物作为酿酒原料,谷物不能直接发酵成酒,必须经过糖化才能酿成酒。使谷物中的淀粉糖化后制酒的工艺相当复杂,无疑是渐进的长期过程。殷商时期,我国的酿酒业完成了由“单发酵酒”向“复式发酵酒”的转变。龙山文化的出土器物中,尊、斝(jia)之属的酒器均已出现。时至商代,用谷物造酒更加普遍,殷人嗜酒,各阶层均好饮。出土文物中贮酒器、饮酒器的数量很大,有陶制器,也有青铜制品,工艺均很精美。20世纪70年代,河北省平山县战国古墓中出土了两个铜制酒壶,内装有10斤陈酒,鉴定结果系曲酿酒,距今约2200多年,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酒。 《齐民要术》中载有“九酿烹酒法”,其酿造工艺已与现代大体相同。唐代以前,我国的酒含酒精的浓度不高,制酒过程中所产生的糟要用压榨法除去,故归之为压榨酒。绍兴黄酒是压榨酒中的佼佼者,可谓其类的代表。“李白斗酒诗百篇”所饮之酒,就是黄酒之类,西安人认为是当地的“绸酒”。 1975年河北省青龙县出土了宋代的蒸馏器,该器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蒸馏制酒器,可见蒸馏酒至迟在宋代已有之。经过蒸馏工艺后酒的度数大大提高了,可以燃烧,故称之为烧酒。一些历史工作者认为汉代,甚至周代已有烧酒,《礼记》中所载的“清酒”就是蒸馏后清彻透明的白酒。直至20世纪中叶,烧酒、白酒均是蒸馏酒的称谓。烧酒在元代得到推广,明时大兴。 我国啤酒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啤酒是否舶来之物目前尚有争议。啤酒厂的设备和技师均是舶来的,但深究啤师之物,又非舶来之物。 汉武帝通西域后,葡萄开始在内地种植,东汉时葡萄酿制之酒已有之。唐诗中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句,所见唐时诗人和葡萄酒已是缘分甚深。 综上所述,溯酒之源可至石器时代,酒不但多源、多元,发展的过程中又汇为五大系列:果酒、黄酒、白酒、葡萄酒、啤酒,其划分标准主要依据制造工艺,酿造原料,亦依据了世人对酒的喜好与体味。 2.历代酒文化概论 酒的历史悠久,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前已和酒结缘。夏、商、周三朝,酒在政治生

浅谈中国酒文化

浅谈中国酒文化 中国人爱酒,中国的文人更爱酒,嗜酒如命。会朋友吃饭要酒,勤于政事要酒,打通关系要酒,做文章要酒,做书法要酒,春风得意时要酒,悲苦自伤时要酒,平时自己自斟自饮也是无比的惬意,尤其是老人,大多数的老人们并不需要什么五粮液,什么茅台,如果能给他们一碟花生米,再来二两老白干,那便是老来人生得意之事。品了酒,也品了人生。中国被认为是酒的发源地之一,当然就的文化也是由来已久的,沉积千年的。这里我写亵谈酒的狂欢,也是取自醉酒后妄谈一切之意,亦不必为那些烦人的责任去承担什么,也不必去规规矩矩的写什么论文,谈到哪算哪,岂不自由,快哉! 中国的造酒技术甚早,那些史学家们大多认为源起于新石器时代,中国的酒为何人所造呢?这恐怕是说法不一的,有“上天造酒”、“猿猴造酒”、“仪狄作酒”、“杜康造酒”等传说,但这毕竟是传说,我们很难知晓,即便知晓又有何用呢?曹孟德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以看得出来,酒的文化可以说是一种功能的文化。一些事物的起源往往不必究的得那么甚之又甚,欧洲诸国各说我们的酒文化才是真正的酒文化,我们有“酒神”,这有什么必要呢?酒大体上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你说你早,我说我早,大家都有道理,因为我们都曾经经历过。在中国,我可以说我们中国人个个都是“酒神”。醉酒后的狂欢,是一个平等的话语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地位、阶级的局限可以被忽视,人们可以纵欲,可以狂舞,一切都变得肆无忌惮,这就是酒的狂欢。然而酒的狂欢释放着人们天然的真意。仿佛我们忘记了痛苦。但仿佛又一说我们仿佛可以探得,中国的酒神仿佛就是远古的巫文化的代表--萨满。中国的祭祀少不了酒。王国维说:“盛玉亦奉神人之器谓之酉,推之而奉神人之酒醴亦谓之醴,又推之而奉神人之事,通谓之礼。”中国上古时期,在祭祀中,萨满以之那迷狂的舞蹈,使人神相通,上古的人民享有这一份迷狂的崇拜。我们也可以从这嗅出“酒神”的味道来吧!这仿佛在屈原那光怪陆离的诗歌更能窥得一斑。 酒的狂欢,是一种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的心理相互妥协的载体。酒可以使人释放出早已郁积在心中的郁闷,显现真的自我;但也可使人堕落,甚至亡国。夏朝,仪狄发明旨酒(当然一说也有杜康),

中国酒的发展历史

中国酒的发展历史 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历史一起开始的。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食物,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我时常想假如我们的老祖宗没有从那发烂的野果和放酒的剩饭的酸菜香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酿造术,那么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将枯燥很多,历朝历代的社会生活将寡淡很多,我们回顾往昔的时候也将少了许多兴味。 下面就由我来介绍一下中国酒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世界上有三大古酒——黄酒、啤酒、葡萄酒,惟黄酒源于中国,是中国最古老的酒,且富于民族特色,黄酒的黄,不仅仅是指酒的颜色,其内涵也是相当广泛:黄酒的黄是哺育华夏子孙的母亲河—黄河的黄,是生养炎黄子孙的大地—黄土地的黄,是中国人的肤色的黄。可以说,黄酒是伴随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文明历史发展的,是中华民族自己的酒。而黄酒中最有名的当数绍兴酒,它以选料上乘,工艺独特,酒精度低,营养丰富,并具有多种养身健体之功效而着称于世。一般人们所说的中国酒,就是黄酒,也就是绍兴酒。 白酒在唐朝又称为烧酒,我国的白酒是世界着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它的独特工艺是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其技艺精湛,产品的色、香、味备受各界人士的青睐,尤其是名酒,如尧王八粮液酒、尧王醇酒,色泽澄清透明,香气馥郁芬芳、优雅细腻,味甘润柔和、醇厚绵甜,余味净爽,风格独特,深受人民喜爱,有着广阔的国内和国际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白酒是我国世代相传的酒精饮料,通过研究和总结工作,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从作坊式操作到工业化生产,从肩挑背扛到半机械作业。这些使得白酒工艺不断得到发展与创新,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大批厂家成为我国的酿酒骨干型企业,为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这份宝贵的民族特产,弘扬中华民族酒文化,是白酒行业发扬光大。 果酒是以各种果品和野生果实,如葡萄、梨、桔、荔枝、甘蔗、山楂、杨梅等为原料,采用发酵酿制法制成的各种低度饮料酒,可分为发酵果酒和蒸馏果酒

中国酒文化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中国酒文化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农林经济管理112班方晨亮 学号:201103010221 摘要 一位研究汉学的西方学者说,中国的文明史,几乎是蘸着酒写成的.此话虽语失偏颇,但却言有所指.的确,中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既似一首抒情的诗,有激奋也有悲沉,有欢歌亦不乏痛吟;又如一幅忘情挥洒的泼墨画,远近大小尽显,浓淡深浅自成。在五千年华夏文明中,酒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华夏文明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字:酒起源发展文化 前言 在中国,酒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了,我国是酒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开始酿酒的国家之一。在中国,酒与文化可以说是共同成长,一起发展。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影,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所以,便有了“酒能助兴,亦能乱性”这么一说。 饮酒思诗,赋诗念酒,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文化人圈子里往往是诗增酒趣,酒扬诗魂;有酒必有诗,无酒不成诗;酒激发诗的灵感,诗增添酒的神韵。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都是酒中豪杰。东晋陶渊明视酒为“佳人”、“情人”;领一代风骚的曹操,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咏酒魄诗;生平萧索的庾信,有“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等饮酒诗14首,以酒寄情缠绵悱恻。 那么,为何众多的诗人唯独钟情于酒呢?为何酒能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呢?其实,文人不单单只是饮酒,酒固然味美,醇香,可是饮酒更是有一种意境。我们都知道,诗人的创作需要灵感,而酒恰恰能激发诗人创作的灵感,打开他们心中久闭的大门。所以,与其说是饮酒,不如说是陶醉于酒带来的创作的灵感中。 有了古典文学的助兴,酒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种文

浅谈中国酒文化

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浅谈中国酒文化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底韵深厚的民族。五千多年的泱泱历史长河中,酒文化却成为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酒文化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并开始。作为一种集物质与精神两种文化于一身的特殊文化,酒,对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民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其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和人生态度等方面的精神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关键字:酒文化酒神精神文化价值影响 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 一、酒神精神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以升华,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二、酒文化和中国封建政治 由于使人亢奋和稀缺等特性,酒在远古属于奢侈品,最早酒被作为“通神之物”,是“圣液”,用于祭祀、庆典、战争等隆重场面。 在古代,统治者认为:“国之大事,在祀在戎。”战争决定一个部落或国家的生死存亡,出征的勇士,在出发之前,更要用酒来激励斗志。酒与国家大事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祭祀活动中,酒作为“超自然之物”,首先要奉献给上天、神明和祖先享用。周公颁布的《酒诰》,明确指出天帝造酒的目的并非供人享用,而是为了祭祀天地神灵和列祖列宗,严令禁止“群饮”、“崇饮”,违者会处以死刑。 悲哀的是,这种神秘液体协助统治阶级一时,却不能使保佑他们一世。统治阶级独占美酒的同时又陷入了自我迷醉,可谓“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直到毁掉了他们的江山。杜甫在悲愤之极写下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已经成为揭露古代统治者纸醉金迷、腐朽反动的千古名句。 三、酒文化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在中国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酒往往是和政治,和诗人联系在一起的。它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无论从历史渊源、古代政治、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等各方面在中国人们的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也正是酒的不断发展才使得中国的历史文化从此变得色彩斑斓,在世界上独秀一枝。 一、酒文化的历史渊源 酒最早起源于商、周时期,距离至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早时期的中国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酒大多数都是以粮食做酿造材料的,所以酒和农业就开始形成了密切的关系,那时候的诸侯国都开始把酒作为粮食丰收的晴雨表。在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直接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整个国家经济而言,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的专税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即使是当今社会仍旧如此。酒税收入关系着国家的强盛,它直接与军费、战争有关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酒的厚利往往成为国家、商贾富豪及民众争夺的肥肉。不同酒政的更替变换,反映了各阶层力量的对比变化。酒政的发布往往又与朝代变化、帝王更替,以及一些重大的皇室活动而变化。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丰富了人民的饮食、文化、生活等多方面。酒便渐渐的融入到了政治中去,对当时的政治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改变。但是,凡事都是相对的:酒具有两面性,带来了消极的影响的同时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酒的地位日渐普遍,诸侯国权贵的生活开始变得糜烂,歌舞升平,于是有了后来的夏商的灭亡,这就表明了酒在一定方面间接造成了国家的衰亡。但更值得肯定的是酒的好处。历史上的后周大将赵匡胤大家都耳熟能详,自然也知道他当上国君后集中手中权利的典故。坐上皇位的他并没有感到安心,联想到自己夺权的过程他始终寝食难安,于是他通过宴请石守信、高怀德等掌握兵权的重要将领,酒酣饭饱之时,赵匡胤向他们述说了自己内心的忧虑,石守信、高怀德等大将便在第二天称病先后离职了,放弃了自己手中的军权,君臣之间终于不再互不猜疑,上下相安了。一件非常棘手的权力之争的忧患就在一场酒宴中以温和的方式解决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赵匡胤借用酒宴巧妙的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此可谓是明智之举,值得人们为之称赞。可见酒在政治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更是国军大将运权的重要手段。 二、酒在古代社会的政治意义 在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古代社会,受政治意识形态的作用或影响,人们酿酒、饮酒的物质饮食行为往往脱离饮食活动本身的物质享受意义而向其他非饮食的政治伦理意义转化。这主要表现在:从“饮酒亡国”论或“酒祸”论等政治观念出发,把饮酒行为与国家治乱或官场政治现象相联系;通过禁酒禁饮对社会酒事行为严加控制或通过驰禁踢饮施惠示恩笼络民心,形成专制王朝或张或驰的酒政管理措施;

浅论中国酒文化及其精神文化价值

浅论中国酒文化及其精神 文化价值

摘要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在中国,酒文化更对伦理道德,文化性格,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语言文字,社会理想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酒文化以酒为载体, 以酒行为为中心形成独特的文化形态。中国酒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蕴涵而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独领风骚,中国酒文化蕴涵丰富、自成体系,具有很大的精神文化价值。 酒文化概念的引入 “酒文化”一词,是由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教授提出来的。萧家成撰文提出酒文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酒文化就是围绕着酒这个中心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技艺的、精神的、习俗的、心理的、行为的现象总和。 围绕着酒的起源、生产、流通和消费, 特别是它的社会文化功能以及它的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等方面所形成的一切现象,都属于酒文化及其相关的范围。酒文化是以酒为特质载体,以酒行为为中心的独特文化形态。酒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同时还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生影响, 与其他文化现象紧密联系。从本质上说,酒既具有自然属性, 又具有社会属性。酒文化研究的对象既包括原料、器具、酿造技艺等自然属性,更侧重于酒的社会属性, 即酒在社会活动中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艺术、科学技术、社会心理,民风民俗等各个领域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酒文化的历史 从现存的文字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到,酒在古代就有深远影响其中,纵情肆欲,荒淫透顶者有之:殷纣王荒淫无道,喜作长夜之饮,以酒为池,县(悬)为肉林,使男女倮(裸)相逐其间;身无羁绊,放浪形骸者有之:晋朝名士刘伶嗜酒如命,经常乘一辆小车,提一壶酒,让仆人扛着铁锹跟在后面,叮嘱仆人:如果我死去,就地随便埋掉;饮酒为文,才思奔涌者有之:李白斗酒诗百篇,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浅斟细酌,交谊叙旧者有之:草草杯盘供语笑,昏昏灯火话平生;寂寥落寞,有酒无朋者亦有之:无人竭浮蚁,有得至昏鸦凡此种种,蔚为大观中国的酒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甲骨文就已有了酒字,写法是中间是个酒瓶,两侧曲线表示酒溢出,显然在甲骨文以前酒就出现了。据载:公元前21 世纪建立的夏王朝各代统治者大都喜欢饮酒,尤其夏朝末代帝王桀,每天只知和宫女侏儒等喝酒玩乐周武王灭商建立了周王朝,西周的统治者以商纣王酗酒亡国之事为戒,开始实行酒禁政策当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祭祀会盟用酒和各阶层人们饮酒的礼仪规格与限制越来越松两汉施行酒禁政策,虽说汉代统治者一再下令禁酒,但远比不上秦代严格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对酒产生了特殊的兴趣虽说时有酒禁,但是总起来看是放纵饮酒的隋唐的统一,农业的持续发展,为酿酒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唐代各阶层人们均喜欢饮酒及至宋代,内忧外患,宋人不再具有唐代人的豪情壮志,他们转而在酒色之乡寻求安慰,及时行乐于是统治者对酒采取暗中鼓励的政策,借以多征收酒税以充实国库,所以宋代酒禁是松弛的,除了官僚士大夫外,市民饮酒之风也兴盛起来,各种酒肆在全国城乡普遍设立古代人做官不仅仅以科举谋

浅谈中国诗酒文化

浅谈中国诗酒文化 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 黄琪 1142041084 摘要: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享誉中外。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深刻的影响着中国历代的文人墨客,饮酒与赋诗也随之成为他们生活的有机部分,遂形成了诗酒文化,进而滋养着无数的文人雅士,而他们的创作也承继并丰富着中国的诗酒文化。曹操煮酒论英雄,李白举杯邀明月,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苏东坡把酒问青天,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历史与文化给了酒全新的诠释,酒文化源源流长,根深叶茂。 关键字:中国酒文化李白苏东坡李清照 1.中国酒的概述 关于酒的起源的说法,传说和古籍中的记载较多。名气大的酿酒创始人,一个是仪狄,一个是杜康。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第一册中说:“相传禹臣仪狄开始造酒,这是指比原始社会时代的酒更甘美浓烈的美酒。”这种论断较为实际。我国是被世界上公认为发明用酒曲酿酒的最早的国家,并且中国酒绝大多数是用酒曲酿造的。酒在中国的起源很早。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酒”这个字,这表明我国酒之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我国自有史以来,酿酒业就已十分发达,经久不衰。流传至今的中国酒种类繁多,如白酒、葡萄酒、黄酒、药酒、啤酒等,应有尽有。酒的种类,按其性质可分为三大类,即发酵酒、蒸馏酒与配制酒。按照制造工艺,目前的酒大都可纳入这三类:酿造酒、蒸馏酒和配置酒。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自诗经时代,人们便饮酒作诗,诗酒文化有了发轫的苗头:“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诗经·小雅·鹿鸣》),历经先秦两汉而持续发展,文人饮酒成风,酒诗屡见不鲜,魏武帝的酒诗颇为典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于酒中慨叹人生,清高自守的五柳先生在晋宋易代之际饮淡酒,品芳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在酒中释怀,与自然冥会…从而造就了许多文化名人。 2.李白的酒与诗 诗酒文化至诗唐而大放异彩,大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李白。他是人所共知的诗仙、酒仙,李白对中国酒文化的影响和贡献主要是在精神上将饮酒提高到了一个哲理的层次,形成了心系忧愤,把酒长志、心存魏阙、以酒解忧、心念同道、以酒交朋、心慕贤圣、把酒问天的人文精神。将诗歌与美酒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催生了真正意义上的诗酒文化,诗酒文化也获得了一种新的生命力。同时,这也强化了后世对于诗酒文化的认同感。 李白的诗与酒,最脍炙人口的当属他的《将进酒》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中国酒文化论文

酒文化与五千年中华 酒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在中国,酒已经成为中国人道德、思想、文化的综合载体。我们要继承发扬中国传统酒文化中重德明礼、尊祖交友、人际和谐、身心和谐、浅饮养身的精华。 一、酒的种类 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酿酒业也已逾几千年。对酒的制作十分讲究,酿出了不少的中外享誉的好酒。我国有八大名酒:茅台、汾酒、五粮液、剑南春、古井贡酒、洋河大曲、董酒、沪州老窖。流传至今的中国酒种类繁多,如白酒、葡萄酒、黄酒、药酒、啤酒等,应有尽有。 1.白酒 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酒质无色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脂类为主体的符合香味。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类酒。 2.葡萄酒 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城的酒精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是红葡萄酒带皮浸渍发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发酵而成。目前中国国产葡萄酒品质优越 3.黄酒 黄酒是中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属于酿造酒,它是一种以稻米为原料酿制成的粮食酒。不同于白酒,黄酒没有经过蒸馏,酒精含量低于20%。不同种类的黄酒颜色亦呈现出不同的米色‘黄褐色或褐色'。 4.米酒 米酒,古人叫“醴”。是南方常见的传统地方风味小吃。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酿在北方一般称它为“米酒”或“甜酒”。 5.药酒 药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不

中国传统酒文化与管理

中国传统酒文化中的酒礼发展 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关于酒的起源也是众说纷纭,至今尚未形成定论。上古时期,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不能全面认识自然现象,饮食之物的创造往往归于无所不能,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明。从《诗经·小雅·楚茨》中的“神嗜饮食”,我们可以看出,在先民的观念中,天神与人类一样其有意识,并需要饮食。神创造了酒,也要享用酒。而据史料记载,酿酒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随着酿酒工艺在商代的大发展,以酒为载体的酒文化也随之发展起来。直至汉代,作为我国风俗礼仪形成的重要时期,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和礼仪固定或起源于汉代。在这些礼俗形成过程中,酒扮演了重要角色。直到如今,在不同民族和地区还流传着许多丰富多彩的酒俗观念文化,以及在酒俗观念文化与文化背景交互影响的相对定型化的酒礼行为。 由此,酒礼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分别是祭祀阶段,宗法制度阶段以及现代饮酒规范。 首先讨论自西周以来的礼乐制度。礼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总准则、总规范。其中心内容和基本准则,就是充分承认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的亲疏、尊卑、长幼区别的合理性,并视其为理想的社会秩序。孔子反复强调:“为国以礼”(《论语·先进》),“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论语·子路》),“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论语·宪间》)。可见,礼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既然礼可以“经国家、定社翟、序人民,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五年》)。那么,礼就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的,酒行为自然也应纳入礼的轨道,应该有酒行为的礼节——酒礼。 (一)祭祀阶段。 酒礼源于祭祀。在其发展初期重点规范意义也在于祭祀。在古代,用酒是一件极为肃穆的事情,大体上用于祀天地、事鬼神、祭宗庙。《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就是说,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国家最大的事,第一件就是祭祀。《周礼·天官家宰》写到:“凡祭祀,以法共五齐三酒,以实八尊。大祭三贰,中祭再贰,小祭一贰,皆有酌数。唯齐酒不贰,皆有器量。”这段话是说凡举行祭祀,都要按规定供给五齐三酒,分别装在八个大樽中。祭天帝和先王等大的祭祀活动,可增添三次;进行对山川鬼神等的中等祭祀,可增添两次;进行风雨的小祭,可增添一次。用酌盛酒于樽,有数量规定。周公

中国酒文化综述

中国酒文化综述 姓名: 学号: 院校: 专业: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酒是一 种文化的载体,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国酒酒文化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1、中国酒的起源 关于中国酒的起源,晋代文人江统的《酒诰》中有段的介绍:“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积郁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这段话说酒的起源是由于把剩饭倒在桑树林,粮食郁积,久蓄则变味成酒,而不是由于某个人发明的。 2、中国酒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汉武帝时期实行国家对酒的专卖政策以来,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的专税就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酒税收入在历史上还与军费、战争有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在有的朝代,酒税(或酒的专卖收入)还与徭役及其他税赋形式有关。酒的厚利往往又成为国家、商贾富豪及民众争夺的肥肉。不同酒政的更换交替,反映了各阶层力量的对比变化。酒的赐晡令的发布,往往又与朝代变化、帝王更替,及一些重大的皇室活动有关。酒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给人民的生活中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几千年来,酒的作用远不限于此三条,起码还包括: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 3、中国酒与社会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酿酒业的普遍兴起,酒逐渐深入人们日常活动的各个领域,酒事活动也随之广泛,并逐渐程式化,形成较为系统的酒风俗习惯。 在中国各族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社交活动中,酒与民风民俗保持着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诸如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日寿庆、庆功祭奠、迎送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成为必备物品。农事节庆时的祭拜庆典借酒缅怀先祖、寄托追求丰收富裕的情感和意愿;村中乡饮时,乡里邻居间的欢乐融洽、亲密友好气氛,因为酒的兴奋作用和亲和作用而达到极致。男婚女嫁是人生终身大事,在隆重的婚礼中,喜庆的婚宴充满着民间特有的欢乐情趣。丧葬之酒,表后人忠孝之心;生日寿庆之酒,显人生之乐趣;亲友相聚之酒,叙手足之情谊。总之,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以举行,悲喜情感便无所依托。 4、中国酒的性能 酒是多种化学成份的混合物,酒精(学名乙醇)是其主要成分。除此之外,还有水和众多的化学物质。酒精无需经过消化系统就可被肠胃直接吸收。酒进入肠胃后,进入血管,饮酒后几分钟,迅速扩散到人体的全身。酒首先被血液带到肝脏,在肝脏过滤后,到达心脏,

中国酒文化的起源及发展历程教学总结

中国酒文化的起源及 发展历程

中国酒文化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农林经济管理112班方晨亮 学号:201103010221 摘要 一位研究汉学的西方学者说,中国的文明史,几乎是蘸着酒写成的.此话虽语失偏颇,但却言有所指.的确,中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既似一首抒情的诗,有激奋也有悲沉,有欢歌亦不乏痛吟;又如一幅忘情挥洒的泼墨画,远近大小尽显,浓淡深浅自成。在五千年华夏文明中,酒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华夏文明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字:酒起源发展文化 前言 在中国,酒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了,我国是酒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开 始酿酒的国家之一。在中国,酒与文化可以说是共同成长,一起发展。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 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影,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所以,便有了“酒能助兴,亦能乱性”这么一说。 饮酒思诗,赋诗念酒,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文化 人圈子里往往是诗增酒趣,酒扬诗魂;有酒必有诗,无酒不成诗;酒激发诗的灵感,诗增添酒的神韵。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都是酒中豪杰。东晋陶渊明视酒为“佳人”、“情人”;领一代风骚的曹操,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咏酒魄诗;生平萧索的庾信,有“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等饮酒诗14首,以酒寄情缠绵悱恻。 那么,为何众多的诗人唯独钟情于酒呢?为何酒能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如 此举足轻重的地位呢?其实,文人不单单只是饮酒,酒固然味美,醇香,可是饮酒更是有一种意境。我们都知道,诗人的创作需要灵感,而酒恰恰能激发诗人创作的灵感,打开他们心中久闭的大门。所以,与其说是饮酒,不如说是陶醉于酒带来的创作的灵感中。

浅谈中国酒文化

浅谈中国酒文化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象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政治、教育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在中国,酒已经成为中国人道德、思想、文化的综合载体。 中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酒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酒的功能实在是太多太多 酒是美好物品的象征,是表达心意、寄托情感的媒介。酒为粮食酿造之精华,美味甘甜,补益身体。但在人类社会早期,劳动生产率非常低下,物质财富极度贫乏,不可常得。故作为“天之美禄”(《汉书·食货志》)的酒,只有在祭祀和节庆时才能享用,并且首先要奉献给神灵和祖先享用。物质产品丰富后,亲朋好友来了,要用美酒招待,以尽地主之谊。 酒具有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作用。酒能消毒杀菌,舒筋活血。适量饮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舒活筋骨,消除疲劳,有益身体健康。 酒具有兴奋作用。饮酒后,人体血液循环加速,大脑受到刺激,情绪激昂,精神振奋,思维特别活跃。它可以增加酒宴上的欢快喜庆气氛,给人带来生活乐趣,但过度兴奋会带来负面影响。 酒具有亲和作用。酒宴上轻松愉快的气氛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能联络感情,消除隔阂,调和矛盾,增强凝聚力。 酒具有麻醉作用。过度饮酒,神经麻木,神智迷忽。在麻木状态下,思维得到抑制,心灵得到安宁,无忧无虑,忘却了烦恼和痛苦。“醉酒忘世”有时是一种度过心理困境的消极方法,政治黑暗时也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消极处世态度,但其负面作用很大,有损身心健康。 中国酒文化还承载了许多社会功能。 酒是一种饮料,但它是一种特殊的饮料。酒是属于物质的,但它又融于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酒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它却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在政治方面: 《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敬神祭祖,历来就是中华民族普遍遵行的礼法习俗。在一些重要的节日,都要祭祀祖先,以表达对死者的思念和敬仰。酒是祭祀时的必备用

中国酒文化论文

中国酒文化论文 中国酒文化承载的社会功能 摘要:酒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在中国,酒已经成为中国人道德、思想、文化的综合载体。我们要继承发扬中国传统酒文化中重德明礼、尊祖交友、人际和谐、身心和谐、浅饮养身的精华。 关键词:酒;酒文化;社会功能 中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酒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酒的性能 酒是多种化学成份的混合物,酒精(学名乙醇)是其主要成分。除此之外,还有水和众多的化学物质。酒精无需经过消化系统就可被肠胃直接吸收。酒进入肠胃后,进入血管,饮酒后几分钟,迅速扩散到人体的全身。酒首先被血液带到肝脏,在肝脏过滤后,到达心脏,

再到肺,从肺又返回到心脏,然后通过主动脉到静脉,再到达大脑和高级神经中枢。 酒有多种,其性味功效大同小异。一般而论,酒性温而味辛,温者能祛寒、疏导,辛者能发散、疏导。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温阳祛寒。另外酒为谷物酿造之精华,故还能补益肠胃。 过度饮酒有害健康。酒中乙醇对肌体的组织器官有直接毒害作用,对乙醇最敏感的器官是肝脏。连续过量饮酒能损伤肝细胞,干扰肝脏的正常代谢,进而可致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过量饮酒影响脂肪代谢,肝脏脂肪合成增多,使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发生甘油三酯血症的可能性增大。此外,长期过量饮酒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危险,还会造成记忆力衰退,智力下降等不良后果。 酒精对大脑和神经中枢的影响最大。酒进入人的大脑和高级神经中枢后,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微妙的影响。我们可把饮酒后的心智状态分为畅意、微醺、失控和烂醉四种。少量饮酒能疏肝解郁、宣情畅意,令人神清气爽、通体舒泰,有益身心健康。饮至四、五分时,似醉非醉,血流加速,血脈扩张,人进入一种无拘无束、情绪兴奋、积郁一空、飘然羽化的解脱状态,这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在摆脱现实的悲苦与烦恼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即所谓“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醉来赢得自由身”。此时思路开阔,思维活跃,最有益于文学艺术的创作。饮至七、八分时,

白酒的起源发展与酒文化

一、白酒的起源、发展与中国酒文化(一)白酒的起源、发展 白酒又名烧酒或火酒。有些少数民族则称其为阿剌吉酒,意为“再加工”之酒。 白酒是我国特有的一大酒种,它最早产生于酿造酒的再加工,因此要谈白酒的起源还得从酿造酒说起。 一般传说,酒是杜康发明的。过去有的酒厂还把杜康供作酿酒的祖师爷,连日本的清酒行业也把酿酒技师尊称为“杜氏”。这种传说的依据,可见于古书。如《事物纪原》载:“杜 间容易受潮或受雨淋而导致发芽长霉,这些发芽长霉的谷物若继续浸泡在水里,其中的淀粉便会受谷芽和野生霉菌、野生酵母菌等微生物的作用而糖化、发酵,变成原始的粮食酿造酒。另外,当有煮熟的谷物吃不完时,他们用树叶等包盖起来,或存放在树洞等中,过后这些熟粮因受根霉、酵母等野生微生物的作用变成了“酒酿”。这是另外一种方式的原始粮食酿造酒的发现。 这一阶段大概在7000至10000年前,由于自然界的作用造出酒来,逐步被人类所发现和认识。但人类还没有去模仿、去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来造福。

2、利用天然微生物造酒 农业生产开始以后,谷物有了富余,加上人类发现了原始的酒,尝起来又香又甜,喝过后浑身发热、精神兴奋,有心人便开始模仿起来,有意识地让谷物长霉发芽,用它来酿酒,从而进入了利用天然微生物造酒的阶段。我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农业作物,从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与甲骨文酒字形状相似的尖底贮酒容器。由此可以推测这一阶段大概始于6000年前。《淮南子》一书说:“清醠之美,始于耒耜”。耒和耜都是古代的农具。即美味可口的酒,开始于农业生产出现之时。而且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了尊、斝、高脚杯、小壶等陶制的酿酒和饮酒的专用器具。因此,到夏代初期出现掌握一定技巧、能酿出香甜美酒的仪狄这样的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到商代,出现了专门的酿酒作坊。如郑州二里岗及河北藁城台西村就发现了商代酿造作坊的遗址,酿酒技术也有了发展。由此,谷芽(蘖)和长霉的谷物(麹)的利用开始分家。《尚书说命篇》中有“若作酒醴,尔惟麹蘖”的论述,反映了当时已用糵来制造糖化度高、酒化度低的醴,用麹来酿造酒化度较高的酒这种状况。 到周朝,统治阶级不但设置了专门掌管酿酒的官职,如“酒正”、“酒人”、“浆人”、“大酋”等,对酿酒的要点也作了经验总结。《礼记·月令仲冬》中便有记述:“仲冬之月,乃令大酋,秫稻必齐,麹蘖必时,湛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无有差贷”。意思即是在冬季到来之后,酒正向大酋发出命令,把优质均匀的高粱和稻米准备好,及时提供新鲜的麹糵,粮谷的浸泡和蒸煮要注意清洁卫生,用水应选择纯净的好水,酿酒器具必须精良,火候(发酵温度)要控制得当,大酋要加强监督管理,把这六件事都做好,就能做出好酒来。这些要点即使从现代的酿酒工艺要求来看也是较为全面的,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工艺规程。 由于醴的酒度低,口味淡薄,因此逐渐被淘汰,而用麹(qu)酿造的酒却日渐得以发展。秦汉以后制麹技术有了很大进步,麹的品种迅速增加。仅《方言》中记载的就有近10种,酿酒技术也随之提高,风味各异的酿造酒在各地纷纷出现。北魏人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系统地、详细地总结和记述了当时的各种制麹方法和酿酒工艺,后人也有不少关于制麹酿酒的记述……。 总之,在这一阶段,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已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模仿、实践,不断总结改进,掌握了制麹酿酒的基本规律,已经能够比较有效地去利用天然微生物来酿酒了。 3、白酒的出现 秦汉以后,随着酿酒技术的发展,酿酒、饮酒的普及,为白酒的产生打下了基础。另一

浅谈中国酒文化利与弊

浅谈中国酒文化利与弊 摘要:酒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但是在酒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对此我们也应慎重对待保证酒文化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酒文化利与弊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三大酒系的发源地之一。以固态发酵固态蒸馏为特征的曲蘖酿造技术是我国古代对世界文明贡献的第五大发明,曾经对东南亚各国的酿造技术以及西方的酒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中国酒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蕴涵而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独领风骚,中国酒文化蕴涵丰富自成体系,具有很大的精神文化价值中国酒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更是一种艺术文化酒文化对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刻的意义。但是在酒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在内涵或形式上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具体讨论其中的利弊。 一、中国酒文化的意义 (一)中国酒文化的社会生产意义 在酒文化中有一种形式是物质酒文化,所谓的物质酒文化主要体现在酿酒及引用过程中所涉及的装置酒具、器皿等。在酒文化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与酒相关的产业,例如在酒具方面,工匠师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明创造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酒具工艺品,赋予他们艺术性,现实性;在酿酒技术方面,一些技艺也能用于其他应用上,等等。这些无一不在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中国酒文化对政治的意义 中国酒文化既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酒在政治家、军事家的手里,某种程度上是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和武器。万隆会议上周总理用中国的名酒,贵州怀仁县酿的茅台酒,使中国外交所取得了成功;1972年在欢迎尼克松总统访华,周总理用茅台酒招待,打 开了中美外交的大门。可以看出中国酒文化对社会稳定建立外交关系等政治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