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梦想的气预报

梦想的气预报

梦想的气预报

梦想的气预报

傍晚下人民币,西北方有支票,局部有金块,半夜有零星美元转欧元,请带好钢盔,备好麻袋,准备发财。

你将会遇到,金钱雨、幸运风,爱情露、开心闪,幸福云、顺利霜,美满雷、安全雹,伴你整一年。

天然气水合物典型特征综述

作者:樊浩 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海南油气勘探分公司124010 作者简介:樊浩(1979-),男,湖北潜江市人,硕士,中级工程师,现从事海洋油气勘探。标题:天然气水合物典型特征综述 摘要:概述国内外天然气水合调查研究的勘探进展情况,详细地介绍判识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现状;特征 0 引言 天然气水合物, 也称“气体水合物”, 是由天然气与水分子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固态结晶物质。由于天然气中80%~99.9%的成分是甲烷, 故也有人将天然气水合物称为甲烷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多呈白色或浅灰色晶体, 外貌似冰状, 易点燃, 故也称其为“可燃冰”。在天然气水合物晶体化学结构中, 水分子构成笼型多面体格架, 以甲烷为主的气体分子包裹于其中。这是一种新型的潜在能源, 全球资源量达2.1×1015m3, 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总量的两倍,具有巨大的能源潜力。因此, 世界各国尤其是各发达国家和能源短缺国家均高度重视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研究、开发和利用研究。 1 国内外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现状 1.1国外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历史及现状 天然产出的水合物矿藏首次在1965年发现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麦索亚哈油气田。1972—1974年,美国、加拿大也在阿拉斯加、马更些三角洲冻土带的油气田区发现了大规模的水合物矿藏。同期,美国科学家在布莱克海岭所进行的地震探测中发现了“拟海底反射层(BSR)”。1979年,国际深海钻探计划(DSDP)第66、67航次在中美洲海槽危地马拉的钻孔岩芯中首次发现了海底水合物。此后,水合物的研究便成为DSDP和后续的大洋钻探计划(ODP)的一项重要任务,并相继在布莱克海岭、墨西哥湾、秘鲁—智利海沟、日本海东北部奥尻脊、南海海槽、北美洲西部近海—喀斯喀迪亚陆缘等地发现了BSR或水合物。德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联邦地学与资源研究中心、海洋地学研究中心为首的一些单位,结合大陆边缘等研究项目,开展了水合物的地震地球物理、气体地球化学调查。在各国科学家的努力下,海底水合物物化探异常或矿点的发现与日俱增,迄今已达80处。从1995年开始,日本、印度、美国、德国先后投巨资,实施了大规模的研究发展计划,韩国、俄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挪威、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也正在制订计划或积极调查中。 1.2国内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历史及现状 与国外的发展历程相似, 中国天然气水合物也起始于实验室研究, 然后再扩展到资源调查领域。中国在1999年正式实施试验性调查前还经历了一段短暂的预研究阶段,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于1995年设立了“西太平洋气体水合物找矿前景与方法的调研”课题, 这是中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领域的第一个调研课题,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等单位就天然气水合物在世界各大洋的分布特征及找矿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并对西太平洋的找矿远景进行了初步评价。随后原地质矿产部于1997年设立了“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测研究调研”课题, 国家863计划820主题也于1998年设立了“海底气体水合物资源勘查的关键技术”课题,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对中国近海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条件、调查方法、远景预测等方面进行了前期预研究, 为中国开展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做好了资料和技术准备。 2 识别天然气水合物的标志特征 2.1地球物理标志 2.1.1 海底模拟反射层( BSR )来自水合物稳定带底面的反射也大致与海底平行,通常称为

天然气水合物的利用

天然气水合物的利用 摘要:本文对天然气水合物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当前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利用现状以及研究进展作了简要分析,虽然到目前为止,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利用还有诸多瓶颈,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难题会被一一克服的。 关键词: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利用开采 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natural gas hydrat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exploitation statu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natural gas hydrates. So far,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bottlenecks about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natural gas hydrates, we believe that in the near future these problems will be overcome one by one. Keywords: natural gas, natural gas hydrates, utilize, exploitation 1 天然气水合物概述 1.1 天然气水合物概念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s,简称NGH)是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由天然气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类冰状可燃固态物质,又称可燃冰(图1-1),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水合物,其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90%),因此又称为甲烷水合

物(Methane Hydrates)[1]。 图1-1 实验室天然气水合物在燃烧 水合物是一种笼型结晶化合物,水分子(主体分子)在氢键作用下形成“笼”,气体分子(客体分子)充填在水分子结晶构架的空穴中,两者在低温和一定压力下通过范德华力稳定结合,分子式可表示为M·nH2O,M为“客”气体分子,一般为CH4(甲烷)、C2H6(乙烷)、C3H8(丙烷)及C4H10(丁烷)等同系物与N2(氮气)、CO2(二氧化碳)、H2S(硫化氢)等一种或几种组成[2,3],n为水合指数(水分子数)。按照水分子构成的不同多面体,目前已发现水合物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结构类型:Ⅰ型、Ⅱ型和H型(图1-2)。对3种结构水合物进行相比较得出,Ⅱ型和H型水合物更稳定一些,但是在自然界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以Ⅰ型水合物(甲烷水合物)为主[4]。

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与开发的论文

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与开发的论文 【摘要】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能源。当人类学会使用第一个火种时便开始了能源应用的漫长历史。几千年来,人类所使用的能源已经历了三代,正在向第四代能源时代迈进。主体能源的更替充分反映出人类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第一代能源为生物质材,以薪柴为代表;第二代能源以煤为代表;第三代能源则是石油、天然气和部分核裂变能源。实际上,第二代和第三代能源是以化石燃料为主体,第四代能源的构成将可能是核聚变能、氢能和天然气水合物。 一、天然气水合物是人类未来能源的希望 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能源。当人类学会使用第一个火种时便开始了能源应用的漫长历史。几千年来,人类所使用的能源已经历了三代,正在向第四代能源时代迈进。主体能源的更替充分反映出人类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第一代能源为生物质材,以薪柴为代表;第二代能源以煤为代表;第三代能源则是石油、天然气和部分核裂变能源。实际上,第二代和第三代能源是以化石燃料为主体,第四代能源的构成将可能是核聚变能、氢能和天然气水合物。 核聚变能主要寄希望于3he,它的资源量虽然在地球上有限(10~15t),但在月球的月壤中却极为丰富(100-500万t)。氢能是清洁、高效的理想能源,燃烧耐仅产生水(h2o),并可再生,氢能主要的载体是水,水体占据着地球表面的2/3以上,蕴藏量大。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4h)和水,甲烷气燃烧十分干净,为清洁的绿色能源,其资源量特别巨大,开发技术较为现实,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主体能源,是人类第四代能撅的最佳候选。 天然气水合物(gas hydrate)是一种白色固体结晶物质,外形像冰,有极强的燃烧力,可作为上等能源,俗称为”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由水分子和燃气分子构戚,外层是水分子格架,核心是燃气分子(图1)。燃气分子可以是低烃分子、二氧化碳或硫化氢,但绝大多数是低烃类的甲烷分子(c4h),所以天然气水合物往往称之为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据理论计算,1m3的天然气水合物可释放出164m3的甲烷气和m3的水。这种固体水合物只能存在于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般它要求温度低于0~10℃,压力高于10mpa,一旦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甲烷气则会逸出,固体水合物便趋于崩解。 天然气水合物往往分布于深水的海底沉积物中或寒冷的永冻±中。埋藏在海底沉积物中的天然气水合物要求该处海底的水深大于300-500m,依赖巨厚水层的压力来维持其固体状态。但它只可存在于海底之下500m或1000m的范围以内,再往深处则由于地热升温其固体状态易遭破坏。储藏在寒冷永冻土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大多分布在四季冰封的极圈范围以内。煤、石油以及与石油有关的天然气(高烃天然气)等含碳能源是地质时代生物遗体演变而成的,因此被称为化石燃料。从含碳量估算,全球天然气水合物中的含碳总量大约是地球上全部化石燃料的两倍。因此,据最保守的统计,全世界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贮存的甲烷总量约为×108亿m3,约合11万亿t(11×1012t)。数冀如此巨大的矿物能源是人类未来动力的希望。 二、天然气冰合物的研究现状 1.分布与环境效应 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在海洋里,储存在深水的海底沉积物中,只有极其少数的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在常年冰冻的陆地上。世界海洋里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是陆地上的100倍以上。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发现的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区有大西洋海域的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美东部陆缘、非洲西部陆缘和美国东岸外的布莱克海台等,西太平洋海域的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千岛海沟、日本海、四国海槽、日本南海海槽、冲绳海槽、南

天然气水合物的识别标志

1.天然气水合物识别标志 天然气水合物可以通过海底沉积物取样、钻探取样和深潜考察等方式直接识别,也可以通过似海底反射层(BSR)、速度-振幅异常结构、地球化学异常、多波速测深以及海底电视摄像等方式间接识别。下面介绍一些间接识别标志。 1、地震标志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主要地震标志有:似海底反射层(BSR)、振幅变形(空白反射)、速度倒置、速度-振幅异常结构(VAMP)。大规模的天然气水合物聚集可以通过高电阻率(大于100欧·米)声波速度、低体积密度等参数进行直接判读。 似海底反射层BSR是地震反射剖面上的一个平行或基本平行于海底、可切过一切层面或断层面的声波反射界面。天然气水合物矿层之下,还常常圈闭有大量的游离甲烷气体(游离天然气),从而导致在地震反射剖面上产生BSR。现已证实,BSR代表的是天然气水合物矿层的底界面或基底,其上为固态的天然气水合物矿层,声波速率高,其下为游离甲烷气体或仅仅为孔隙水充填的沉积物,声波速率低,因而在地震反射剖面上形成强的负阻抗反射界面。因此,BSR是由于低渗透率的天然气水合物矿层与其下大量游离天然气及饱和水沉积物之间、在声阻抗(或声波传播速度)上存在较大差异而形成的。由于天然气水合物矿层的底界面主要受所在海域的地温梯度控制,往往位于海底以下一定的深度,因而BSR基本平行于海底,所以被称为“似海底反射层”。BSR除了被用来识别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和编制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图以外,还被用来判明天然气水合物矿层的顶底界面及其产状,计算天然气水合物矿层的深度、厚度和体积。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天然气水合物都存在BSR。在平缓的海底,即使有天然气水合物存在,也不易识别出BSR。BSR常常出现在斜坡或地形起伏的海域。另外,也并不是所有的BSR都对应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在极少数情况下,其它因素也可能导致BSR的形成。还应注意的是,尽管绝大部分天然气水合物矿层都位于BSR之上,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天然气水合物矿层都位于BSR之上。这已经被深海钻探所证明。因此,BSR不能被作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唯一标志,应结合其它勘查方法综合判断。 近几年来,分析和研究地震的速度结构,已成为该学科领域的前沿。天然气水合物层是高速层,其下的饱气层或饱水层是低速层。在速度曲线上,BSR界面处的速度会出现突然降低,表现出明显的速度异常结构。此外,分析地震的振幅结构也可识别天然气水合物。相对而言,天然气水合物层是刚性层,其下的饱气层或饱水层是塑性层。因此,在振幅曲线上,BSR界面处的振幅会出现突然减小,表现出明显的振幅异常结构。这种识别标志对海底平缓的海域来说,尤其显得重要。 2、地球化学标志 浅层沉积物和底层海水的甲烷浓度异常高,浅层沉积物孔隙水的氯Cl含量(或矿化度)和氧同位素δ18O 异常高,出现富含重氧的菱铁矿等,均可作为识别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球化学标志。 3、海底地形地貌标志 在海洋环境中,天然气水合物富集区烃类气体的渗逸,可以在海底形成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微地形地貌。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貌标志主要有:泄气窗、甲烷气苗、泥火山、麻点状地形、碳酸盐壳、化学合成生物群等。最近几年,德国基尔大学Geomar研究所,通过海底观测,在美国俄勒冈州西部大陆边缘Cascadia 天然气水合物海台,就发现了许多不连续分布、大小在5cm2左右的天然气水合物泄气窗。在这种泄气窗中,甲烷气苗一股一股地渗逸出来,渗气速度为每分钟达5公升。在这种渗逸气流的周围有微生物、蛤和碳酸盐壳出现。 4、海底“冷泉”生物群标志 深海“黑暗食物链”并不以热液为限。在大陆坡、深海区分布着天然气水合物。一旦海底升温或减压,它就会释放出大量甲烷,可以在海水中形成甲烷柱,被科学家称为“冷泉”。在冷泉附近可以形成特殊的生物群落。冷泉是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产物之一。在冷泉附近往往发育着依赖这些流体生存的冷泉生物群,又称为“碳氢化合物生物群落”。它是一种独特的黑暗生物群,最常见的有管状蠕虫、双壳类、腹足类和微生物菌等。海底冷泉及其伴生的黑暗生物群,是确认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有力证据。 天然气水合物释放区的生物群,也是类似于热液生物群的独立生态系统。其食物链低层生物也是一种管状

天然气水合物翻译

水合物的形成及其对天然气管道内腐蚀率影响 Hydrate Form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Natural Gas Pipeline Internal Corrosion Rate 作者:Emmanuel O. Obanijesu, Vishnu Pareek, and Moses O. Tade 起止页码:1-16 出版日期(期刊号):SPE128544 出版单位:Copyright 2010, 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本文介绍SPE 的石油和天然气印度会议和2010年1月20日至22日在印度孟买举行展览的准备 SPE 程序委员会依据下列资料包括作者(S )提交一个摘要的审查而选定本文做介绍。本文的内容还没有被石油工程师协会审查,并须经由作者(S )校正。材料不需要反映石油工程师协会的任何位置,其管理人员或成员。没有石油工程师协会的书面同意而电子复制,分发或储存本文的任何部分是被禁止的。在印刷复制限制为不超过300字的摘要是允许的;插图不得复制。摘要必须包含突出SPE 的版权确认。 摘要 天然气管道沿线水合物的形成对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生存已确认会造成严重威胁。如果不迅速取出天然气管道水合物则可能造成堵塞流线导致管道系统崩溃。这个问题对这行业造成每年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所有有效控制水合物形成的文献的重点是堵塞流线的能力,几乎没有认可的方法解决管道内部腐蚀,对于这行业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因此这个问题的研究是重要的。这项工作的重点旨在新的腐蚀领域寻找新理论的技术。 在这项研究中,晶格被认为是由二氧化碳(2C O ),甲烷(4C H ),硫化氢(2H S )和水分子(2H O )组成。这些气体有能力轻松地进行管道内部表面的化学和电化学 反应而是晶格到位。这项反应将很容易引起管道腐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即使成功分离水合物,引起腐蚀的过程可能会继续影响管道内的连续流,从而导致材料和管道

天然气水合物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P85选题2 天然气水合物 (一种潜在的能源) 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 一、可燃冰相关概念 可燃冰: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又称笼形化合物)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用M·nH2O来表示,M代表水合物中的气体分子,n为水合指数(也就是水分子数)。组成天然气的成分如CH4、C2H6、C3H8、C4H10等同系物以及CO2、N2、H2S等可形成单种或多种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气体为甲烷,对甲烷分子含量超过99%的天然气水合物通常称为甲烷水合物。 又因外形像冰,而且在常温下会迅速分解放出可燃的甲烷,因而又称“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 因为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为甲烷,为甲烷水合物,而甲烷在常温中为气体,熔、沸点低,所以甲烷为分子晶体,因而可燃冰也为分子晶体。 可燃冰存在之处: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可燃冰 陆、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 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的分布图 在标准状况下,一单位体积的气水合物分解最多可产生164单位体积的甲烷气体,因

而其是一种重要的潜在未来资源。 笼状化合物(Clathrate):在天然气水合物晶体中,有甲烷、乙烷、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稀有气体等,它们在水合物晶体里是装在以氢键相连的几个水分子构成的笼内,因而又称为笼状化合物。 天然气分子藏在水分子中 水分子笼是多种多样的 二、可燃冰的性质 可燃冰的物理性质: (1)在自然界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多呈白色、淡黄色、琥珀色、暗褐色亚等轴状、层状、小针状结晶体或分散状。 (2)它可存在于零下,又可存在于零上温度环境。 (3)从所取得的岩心样品来看,气水合物可以以多种方式存在: ①占据大的岩石粒间孔隙; ②以球粒状散布于细粒岩石中; ③以固体形式填充在裂缝中;或者为大块固态水合物伴随少量沉积物。 可燃冰的化学性质: 1、在冰的空隙(“笼”)中可以笼合天然气中的分子的原因: (1)气水合物与冰、含气水合物层与冰层之间有明显的相似性: ①相同的组合状态的变化——流体转化为固体; ②均属放热过程,并产生很大的热效应——0℃融冰时需用的热量,0~20℃分解天然气 水合物时每克水需要~的热量; ③结冰或形成水合物时水体积均增大——前者增大9%,后者增大26%~32%; ④水中溶有盐时,二者相平衡温度降低,只有淡水才能转化为冰或水合物; ⑤冰与气水合物的密度都不大于水,含水合物层和冻结层密度都小于同类的水层; ⑥含冰层与含水合物层的电导率都小于含水层; ⑦含冰层和含水合物层弹性波的传播速度均大于含水层。 (2)天然气水合物中,水分子(主体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点阵结构,气体分子(客体分子) 则充填于点阵间的空穴中,气体和水之间没有化学计量关系。形成点阵的水分子之间靠较强的氢健结合,而气体分子和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 2、经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结构有三种: 即结构 I 型、结构 II 型和结构H型。结构 I 型气水合物为立方晶体结构,其在自然界分布最为广泛,仅能容纳甲烷(C1)、乙烷这两种小分子的烃以及N2、CO2、H2S 等非烃分子,这种水合物中甲烷普遍存在的形式是构成CH4·的几何格架;结构 II 型气水合物为菱型晶体结构,除包容C1、C2等小分子外,较大的“笼子”(水合物晶体中水分子间的空穴)还可容纳丙烷(C3)及异丁烷(i-C4)等烃类;结构H型气水合物为

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现状及研究进展 天然气水合物(NGH),也称气体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与水分子在高压(>10MPa)和低温(0~10℃)条件下合成的一种固态结晶物质。因天然气水合物中80%~90%的成分是甲烷,故也称甲烷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多呈白色或浅灰色晶体,外貌类似冰雪,可以象酒精块一样被点燃,所以,也有人叫它“可燃冰”。 一、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及分布 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首先温度不能太高;第二压力要足够大,但不需太大;0℃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生成;第三,地底要有气源。天然气水合物受其特殊的性质和形成时所需条件的限制,只分布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单元内。一般来说,除在高纬度地区出现的与永久冻土带相关的天然气水合物之外,在海底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通常存在于水深300~500m以下(由温度决定),主要附存于陆坡、岛屿和盆地的表层沉积物或沉积岩中,也可以散布于洋底以颗粒状出现。这些地点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使天然气水合物的结构保持稳定。 深海钻探发现,天然气水合物以冰状或更多地以水合物胶结的火山灰和细砂产出,其时代为晚中新世—晚上新世。天然气水合物与火山灰或火山砂共存,暗示了其形成与火山喷发有某种联系。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于低温高压条件下,分布限于极地地区,深海地区及深水湖泊中。在极地地区天然气水合物通常与大陆和大陆架上的永冻沉积物有关;在海洋里,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外大陆边缘和洋岛的周围,

水深超过大约300 m。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温度为1~21.1℃,分布的最大下限深度不超过海底下2000m[2]。深海钻探已经表明天然气水合物既可以产于被动大陆边缘,也可产于活动大陆边缘。但大多数天然气水合物样品来自于活动边缘[2]。 据估计,陆地上20.7%和大洋底90%的地区,具有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利条件。绝大部分的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在海洋里,其资源量是陆地上的100倍以上。在标准状况下,一单位体积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可产生164单位体积的甲烷气体,因而是一种重要的潜在未来资源。 二、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和研究意义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是当代地球科学和能源工业发展的一大热点。该研究涉及到新一代能源的探查开发、温室效应、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古海洋、海洋地质灾害、天然气运输、油气管道堵塞、船艇能源更新和军事防御等,并有可能对地质学、环境科学和能源工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洁净的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具有以下优势: 1.埋藏浅。与常规石油和天然气比较,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埋藏较浅,有利于商业开发。在深海,水合物矿藏赋存于海底以下0~1500米的沉积层中,而且多数赋存于自表层向下厚数百米(500~800米)的沉积层中;在加拿大西北Mackenzie三角洲永冻土带,水合物矿藏赋存于810.1~1102.3米处,含天然气水合物地层厚111米。

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与开发

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与开发 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与开发 作者: 金翔龙.方银霞(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收录来源: 中国新能源网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能源。当人类学会使用第一个火种时便开始了能源应用的漫长历史。几千年来,人类所使用的能源已经历了三代,正在向第四代能源时代迈进。主体能源的更替充分反映出人类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第一代能源为生物质材,以薪柴为代表;第二代能源以煤为代表;第三代能源则是石油、天然气和部分核裂变能源。实际上,第二代和第三代能源是以化石燃料为主体,第四代能源的构成将可能是核聚变能、氢能和天然气水合物。 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能源。当人类学会使用第一个火种时便开始了能源应用的漫长历史。几千年来,人类所使用的能源已经历了三代,正在向第四代能源时代迈进。主体能源的更替充分反映出人类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第一代能源为生物质材,以薪柴为代表;第二代能源以煤为代表;第三代能源则是石油、天然气和部分核裂变能源。实际上,第二代和第三代能源是以化石燃料为主体,第四代能源的构成将可能是核聚变能、氢能和天然气水合物。 核聚变能主要寄希望于3He,它的资源量虽然在地球上有限(10~15t),但在月球的月壤中却极为丰富(100-500万t)。氢能是清洁 、高效的理想能源,燃烧耐仅产生水(H2O),并可再生,氢能主要的载体是水,水体占据着地球表面的2/3以上,蕴藏量大。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4H)和水,甲烷气燃烧十分干净,为清洁的绿色能源,其资源量特别巨大,开发技术较为现实,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主体能源,是人类第四代能撅的最佳候选。 天然气水合物(gas hydrate)是一种白色固体结晶物质,外形像冰,有极强的燃烧力,可作为上等能源,俗称为”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由水分子和燃气分

天然气水合物发展史

Davy于1810年首次在伦敦皇家研究院实验室成功地合成了氯气水合物,引起了化学家们的极大关注,如法国Berthelot相Villard,美国Pauling等化学家在科学辩论的同时还进行了各种水合物合成实验,成功地合成了系列气水合物。本世纪初期30年代,人们发现输气管道内形成白色冰状固体填积物,并给天然气输送带来很大麻烦,石油地质学家和化学家便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消除气水合物堵塞管道方面。直到60年代苏联在开发麦索亚哈气田时,首次在地层中发现了气水合物藏[4],人们才开始把气体水合物作为一种燃能研究。此后不久,在西伯利亚、马更些三角洲、北斯洛普、墨西哥湾、日本海、印度湾、中南海北坡等地相继发现了气水合物,这使人们意识到气水合物是一种全球性的物理—地质作用现象,便掀起了70年代以来空前的水合物研究热潮。 在石油即将耗尽的现代,科学家积极的寻找有效的替代能源,近年来在海中发现的大量天然气水合物固体,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s)简称为气水合物(gas hydrates),是由主成分水分子组成似冰晶笼状架构,将气体分子等副成分包裹于结晶构造空隙中之一种非化学计量(non-stoichiometric)的笼形包合物结晶。所包合的气体分子组成可能有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异丁烷(C4H10)、正丁烷(C4H10)、氮(N2)、二氧化碳(CO2)或硫化氢(H2S)等。自然界产出的气水合物所含气体分子组成常以甲烷为主,故也有些学者将气水合物通称为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而水合甲烷(methane hydrate),成了目前的当红替代能源研究目标之一。 布鲁克黑文国立实验室的化学教授马哈詹等人,13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叠戈举行的美国化学学会全国会议上报告说,他们建造了一个能放在桌面的耐压、耐低温透明舱室。研究人员在这个实验舱中仿真海底环境,人工制造出水合甲烷。

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简称Gas Hydrate)即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Combustible ice)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其实是一个固态块状物。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永久冻土、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 2013年6月至9月,在广东沿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并通过钻探获得可观的控制储量。2014年2月1日,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通过验收,建立起中国南海“可燃冰”基础研究系统理论。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 最新新闻 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裸露“可燃冰”2017-09-23 09:09 近日,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执行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中,在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了裸露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这一成果北京时间22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系统学》上在线发表。 天然气水合物 外文名 Natural Gas Hydrate 别名 可燃冰、甲烷水合物、笼形包合物 主要成分 甲烷 分子式 CH4·xH2O 性质 清洁能源 目录 1 简介 2 历史沿革 3 理化性质 4 组成结构 5 分布范围 6 形成原因 ?海洋生成 ?大陆生成 7 开采方法 ?传统开采

?新型开采 8 开采实例 9 主要危害 10 制备方法 11 鉴别方法 12 经济影响 天然气水合物简介 编辑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其资源密度高,全球分布广泛,具有极高的资源价值,因而成为油气工业界长期研究热点。自上世纪60年代起,以美国、日本、德国、我国、韩国、印度为代表的一些国家都制订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研究计划。迄今,人们已在近海海域与冻土区发现水合物矿点超过230处,涌现出一大批天然气水合物热点研究区。[1] 天然气水合物历史沿革 编辑 1810年,首次在实验室发现天然气水合物。 1934年,前苏联在被堵塞的天然气输气管道里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由于水合物的形成,输气管道被堵塞。这一发现引起前苏联人对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视。 1960年,前苏联在西伯利亚发现了可燃冰,1965年,前苏联首次在西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并于1969年投入开发;1970年,前苏联开始对该天然气水合物矿床进行商业开采。 1970年,国际深海钻探计划(DSDP)在美国东部大陆边缘的布莱克海台实施深海钻探,在海底沉积物取心过程中,发现冰冷的沉积物岩心嘶嘶地冒着气泡,并达数小时。当时的海洋地质学家非常不解。后来才知道,气泡是水合物分解引起的,他们在海底取到的沉积物岩心其实含有水合物。 美国于1969年开始实施可燃冰调查,1998年把可燃冰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能源列入国家级长远计划;日本开始关注可燃冰是在1992年;完成周边海域的可燃冰调查与评价。但最先挖出可燃冰的是德国。 1971年,美国学者Stoll等人在深海钻探岩心中首次发现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并正式提出“天然气水合物”概念。 1974年,前苏联在黑海1950米水深处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冰状晶体样品。 1979年,DSDP第66和67航次在墨西哥湾实施深海钻探,从海底获得91.24米的天然气水合物岩心,首次验证了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的存在。 1981年,DSDP计划利用“格罗玛·挑战者号”钻探船也从海底取上了3英尺长的水合物岩心。1992年,大洋钻探计划(ODP)第146航次在美国俄勒冈州西部大陆边缘Cascadia海台取得了天然气水合物岩心。 1995年,ODP第164航次在美国东部海域布莱克海台实施了一系列深海钻探,取得了大量

天然气水合物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天然气水合物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张思勤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518067 [文章摘要] 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包括液相水的存在、足够高的压力和足够低的温度、以及流动条件突变等;针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提出了常用的预防措施,并详细介绍了现场常用的化学抑制剂用量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液相水;临界温度;冰堵;抑制剂用量 天然气水合物是轻的碳氢化合物和水所形成的疏松结晶化合物,是一种天然气中的小分子与水分子形成的类冰状固态化合物,是气体分子与水分子非化学计量的包藏络合物,即是水分子与气体分子以物理结合体所形成的一种固体。水合物通常是当气流温度低于水合物形成的临界温度而生成,在高压下,这些固体可以在高于0℃而生成。 1水合物的危害 1.1水合物在管道中形成,会造成堵塞管道、减少天然气的输量、增大管线的压差、损坏管件等危害,导致严重管道事故; 1.2水合物是在井筒中形成,可能造成堵塞井筒、减少油气产量、损坏井筒内部的部件,甚至造成油气井停产; 1.3水合物是在地层多孔介质中形成,会造成堵塞油气井、减低油气藏的孔隙度和相对渗透率、改变油气藏的油气分布改变地层流体流向井筒渗流规律,这些危害使油气井的产量降低。 2水合物形成的主要条件 2.1液相水的存在是产生水合物的必要条件。天然气的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天然气中的含水汽量处于饱和状态时,常有液相水的存在,或易于产生液相水。 2.2压力和温度,当天然气处于足够高的压力和足够低的温度时,水合物才可能形成。 天然气中不同组分形成水合物的临界温度是该组分水合物存在的最高温度。此温度以上,不管压力多大,都不会形成水合物。 2.3流动条件突变, 在具备上述条件时,水合物的形成,还要求有一些辅助条件,如天然气压力的波动,气体因流向的突变而产生的搅动,以及晶种的存在等。 3防止水合物形成的措施 由于水合物是一晶状固体物质,天然气中一旦形成水合物,极易在阀门、分离器入口、管线弯头及三通等处形成堵塞,严重时影响天然气的收集和输送,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水合生成。 3.1脱除天然气中的水分,给天然气脱水处理,去除或减少天然气中的水分含量,现场中天然气集输一般都建有天然气脱水装置。天然气在地层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含有饱和水汽,天然气的水汽含水量取决于天然气的温度、压力和组成等条件。天然气含水汽量,通常用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水露点来表示。 3.2提高天然气的流动温度,加热,保证天然气整个集输流程中温度总是高于形成水合物的临界温度。 3.3向气流中加入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以降低形成水合物的临界温度,在选择水合物抑制剂方法之前,整个操作系统应该是最优化的,以使必须的处理过程减至最少。 4.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的选择 通常在天然气集输系统采取加热法和注抑制剂法防止水合物形成。 可以用于防止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抑制剂分为有机抑制剂和无机抑制剂两类。有机抑

天然气水合物是怎样形成的

天然气水合物是怎样形成的? How natural gas hydrates form?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一种水合数不固定的笼形化合物,其中气体分子被束缚在由水分子通过氢键连接而构成的多面体笼子里,主要呈现三种结构,即结构I,结构II和结构H(图1),在低温(<10 ℃)高压(>100 bar)条件下稳定存在。一般来说,由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所以天然气水合物主要是指甲烷水合物, 化学式为8CH4·46H2O。 [1] 图1 自然界三种常见的天然气水合物晶体结构(据Sloan,2003改编)天然气水合物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i) 全球自然产出的天然气水合物广泛分布于大陆边缘的海底和永久冻土地带,其中的甲烷碳含量估计约为所有化石燃料总碳量的两倍,很有可能成为21世纪人类的新能源。ii) 天然气水合物在失稳分解时释放的甲烷气体会加强温室效应。如果大规模分解发生在海底,则有可能引发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反之也可以设法把工业生产释放的CO2排入深海形成CO2水合物封存起来,从而减轻温室效应。更为

理想的方案是通过注入CO2来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藏,在获取甲烷的同时封存了CO2,一举两得。iii) 在化工生产中,要想方设法避免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以至于堵塞天然气运输管道从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反之也可以利用气体水合物的合成来开发储存气体、运输气体、提纯气体、及海水淡化等方面的新技术。总之,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在能源、环境、化工等领域都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意义。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领域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有很多,包括结构、物性、相平衡、勘察、开采、应用等各个方面,其中一个基本的科学问题是“水合物怎样形成?”这个问题非常有趣而且令人困惑不解。试想,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分子难溶于水(溶解度通常约为10 3摩尔分数),并且甲烷分子与水分子之间也不形成任何化学键(仅存在微弱的范德华力),可是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把甲烷气体加压于液态水,结果得到了固态的甲烷水合物,其中甲烷的摩尔分数和溶液中的溶解度相比竟然增大了两个数量级以上。更有意思的是,这个化学反应有明显的记忆效应(memory effect)。也就是说,含甲烷和水的体系在第一次合成水合物时,尽管温度和压力都已经调整到了水合物的相区间,但是水合物并不是马上形成,而是要等待一段不确定的时间(几~几十小时)才形成——这个时间被称为诱导时间(induction time)。然而,把这个体系形成的水合物通过降压或加温分解之后,再次重复合成实验,结果发现诱导时间变短了,似乎这个体系记忆了初次合成水合物时的某些历史。 为了解释上述实验现象,必须要在分子水平上了解天然气水合物的成核结晶过程。然而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对这个问题仍然没有不是很清楚。原因在于水合物的成核结晶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研究起来比较困难:其空间尺度在纳米级,对于实验来说太小了;其时间尺度在微米级,对于计算模拟来说又太长了;另外,影响成核的因素极其复杂,增加了研究难度。 2008年之前,国际上主要存在两个有争议的水合物成核假说。最著名的是Sloan等(Sloan and Fleyfel,1991;Christiansen and Sloan,1994)提出的团簇成核假说(labile cluster hypothesis),强调水合物成核源于笼形水簇的聚集。Radhakrishnan and Trout(2002)批评了团簇成核假说,他们证明多个笼形水簇在热力学上有利于相互分开而不是聚集在一起,并且新提出了局部结构假说(local structuring hypothesis),强调水合物成核是由水分子围绕局部有序排列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