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以色列无人机概述

以色列无人机概述

以色列无人机概述
以色列无人机概述

实际上,以色列首次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引入现代无人机,最初以色列军方的想法是部署一大批无线电遥控的模型飞机用于侦察和监视,执行相同任务或覆盖相似的地域时,这些飞行器的成本原低于有人喷气式飞机的花费,但与同时期的美军不同,以色列一直认为高速性能对于进行低空战术侦察的无人机来说并无益处。以色列发展无人机的关键性人物是阿尔文?埃利斯,他曾于60年代在美国生产“火蜂”无人机的泰勒?雷恩公司从事无人机的自动驾驶设备的开发及制造工作,由于工作关系,他亲自经历了很多无人机开发和制造的过程,特别是试验利用“火蜂”搭载视频摄像机对战场进行实时侦察的试验,这使他深信无人机的高速性能无助于提升其侦察价值。1967年,埃利斯返回以色列,他和当时一起回到以色列的同事杰胡达? 马默最初曾向以色列飞机工业(IAI)公司提议开发一种微型无人机——“猫头鹰(Owl)”无人机,但IAI明确拒绝了他们的建议,不得及俩人开始独自进行设计和制造。1974年2月,在“猫头鹰”的第二架原型机完成首飞后,这种无人机终于引起以色列企业的注意,当时塔迪兰公司看到这种搭载着1部索尼视频摄像机的飞行器的潜力,开始资助两人的开发。之后,这一飞行器在反复完善后终于被以色列空军认可,并命名为“驯犬(Mstiff)”。1980年,以空军采购了少量“驯犬”,在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3架“驯犬”无人机也参与了战斗,尽管此时离“驯犬”刚被提供给军方还没多长时间。由于注意到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大规模使用无人机,IAI公司也于1976年启动了自己的开发项目,即后来的“侦察兵(Scout)”无人机,该机型于1981年正式服役,同样也参与了1982年的战争。由于无人机在1982年战争中的突出表现,为加强国内无人系统的开发,以色列政府于1983年要求塔迪兰公司和IAI公司整合开发资源,这也导致了名为马扎拉特(Mazlat)的联合企业于1984年9月正式成立。1989年,IAI收购了塔迪兰公司的股份,使该公司彻底成为其马扎拉特分部。之后,该公司开发的各类无人机开始配备国防部,到2002年时,有统计认为以色列国防军的各类无人系统已累计飞行了12万小时。

据称,在2006年以黎在南黎巴嫩发生冲突时,最让黎巴嫩真主党大吃一惊的就是以军地面部队大量应用的小型无人飞行器,这些飞行器供旅及以下部队广泛用于战场侦察和监视,由于机动灵活,它们甚至能跟着机动的真主党武装进行监视,给后者造成很大困扰。在战争中,以国防军主要采用阿尔比循公司的“云雀I(Skylark)”和拉菲尔公司的“陨石(Skylite)B”小型无人飞行器。在2007年,以军为遂行在加沙地区的反恐任务,利用无人飞行器也完成了2.4万小时的飞行时间,相比之下,同一时间内以军有人战机只进行了100小时的战斗飞行,武装直升机的飞行时数为1300小时,展示了这种飞行器对于地面部队侦察监视活动的巨大价值。在很多时间,其他攻击飞机只有在无人机定位并确定目标后,才会赶来攻击。但从另一方面看,以军对利用无人飞行器遂行战略性侦察、攻击任务讳莫如深,2008年,以军方明显否认了外界对以军将利用无人飞行器进行深入敌境的打击的猜测,比如对伊朗。之所以会有此猜测,源于之前举行的大规模“爱琴海”演习,演习期间运用了大量无人飞行器,据传是将对伊朗核设施采取行动的预演,当时更有推测认为以军装备的“埃坦(Eitan)”无人系统将是唯一能够用于远程奔袭伊朗的飞行器,它能搭载1吨重弹药,具有发射防区外弹药的能力。

以国内最早的“驯犬”无人系统除为本国军方采用外,还有一部分提供给美国海军及中国台湾地区;而“侦察兵”系统的流传范围更广,新加坡、南非、瑞士等国军方都有过采购,该型飞行器被被授权给南非阿莫斯科(Armscor)公司生产(1983年也曾被南非军方用于针对莫桑比克的战争)。

此外,上述几种无人飞行器外,IAI公司还开发过“湾流”系列商务喷气机的无人早期预警版本,这种无人“湾流”预警机配备以“费尔康”

雷达系统,于2006年正式进入以军服役,2007年12月,IAI公司对外承认了这一无人预警机项目。IAI公司还曾将无人飞行器上作用的飞行控制软件安装在一架G550海上巡逻机上,其具体开发项目和目的不详。

对于以色列大多数的无人飞行器来说,国防军配备、使用这些无人飞行器时总与以色列情报部门(Intelligence Corps)脱不开干系,后者曾广泛地被认为是以色列的中央情报局,但到2006年,这一机构就从各类媒体和各种场合消失了,至少在官方立场上是如此。及至2008年初,以色列空军从现有无人飞行器机群中挑选出大量小型、微型飞行器,将它们指派给地面部队直接用于其支援和作战。

2009年11月,以色列空军和地面部队公布了它们的第一个联合无人飞行器项目性能需求,对于以地面部队,新的旅级无人系统将是现有营级“天空骑士(Sky Rider)”的补充。这一旅级部队配备的无人飞行器将在1000米以下空域活动(云层之下)续航时间约6小时,可由2名士兵操作和使用,飞行器最大重量为65千克(包括8千克负载),每套系统含3架飞行器和相应的地面控制设备。与当初“天空骑士”不同,新项目不仅要求竞标企业提出飞行器解决方案,也会展示其传感器组、飞行控制等关键性能的性能和预期,当时预计2010年3月各竞标方完成方案提交,当年夏则选择合适的研制开发商。

2003年巴黎国际航展上,以色列新组建的航空防御系统公司展出了其开发的“航空星(Aerostar)”战术无人飞行器,该飞行器在搭载50千克负载时可续航14小时。有报道称,这飞行器由该公司与以情报部门合作开发,但并未得到官方证实。该公司无人产品的用户包括希腊、中国台

湾,甚至也包括美国海军和安哥拉,也有消息称,荷兰于2009年从该公司采购了“搜索者(Searcher)”无人系统,用于替代其部署于阿富汗的“雀鹰(Sperwer)”无人系统。同时,该公司也提供无人飞行器租赁服务,2009年中期,该公司宣称“航空星”无人系统在上述四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已完成5万飞行小时,“其所表现出的可靠性和性能在无人飞行器工业界无出其右”。“航空星”飞行器采用常规的上单翼、短机体、双尾撑机体结构,其数据链天线置于机体上部突出的圆形天线罩内,飞行器的数据传输具有多频多通道连接的能力,使其可同时与多个飞行器或地面设备进行通信链接,其数据链在未经中继的情况传输距离可达200公里。同时,航空防御系统公司也称“航空星”飞行控制系统的平均故障时间达到3万小时,这在类飞行器中几乎是唯一的;此外,它的负载/重量比、性能/平台尺寸比在同类飞行器中也极为出众。目前,以军方的“航空星”广泛用于反走私、反恐巡逻和监视等用途。2003年8月,该公司的操作人员开始操纵“航空星”飞行器在美国公司拥有的阿哥拉外海钻塔平台附近巡航和监视,后来巡航范围也扩展到安哥拉本国的石油平台,到2005年1月时,“航空星”已累计执行类似任务达6千小时。美国也引起了“航空星”无人系统,2004年9月通用原子公司获得授权生产这种飞行器,并在美国海军建于内华达州法伦的打击学校提供训练支持服务。此外,尼日利亚也为其海岸警卫队采购了3套该型系统。

“航空星”飞行器的性能参数具体为:翼展7.5米、机身长4.5米,越大起飞重量220千克(最大负载50千克),续航时间约14小时,最大飞行速度200千米/时,最大升限5500米,其动力装置采用1部38马力的2冲程赞佐泰拉(Zanzottera)498i活塞引擎。

2003年巴黎国际航展时,参展的“航空星”飞行器还搭载着新的传感器组件,它包括1套拉菲尔公司的“顶扫描”电子支援设备(ESM),之后据称一架类似配置的“航空星”无人机被出售给俄罗斯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联合体,推测这可能对后继俄罗斯的无人飞行器开发提供了参照和蓝本。

2010年2月,波兰政府宣布向以方采购8架“航空星”无人机,其中4部很快随波军一道部署于阿富汗,与波军已有的美制“阴影200”型无人机相比,“航空星”拥有更长的续航时间、传输距离更远的数据链,波军亦认为“航空星”比前者更能胜任在阿富汗的作战任务。

2004年,航空防御系统公司在印度班加罗尔展示并演示了新的“统治者”无人系统,该飞行器采用飞翼式布局,机体由螺桨推进器驱动,机体的垂直安定面则位于飞翼翼端,其性能参数具体为:翼展8米、机身长8米,起飞重量800千克(负载达到400千克),续航时间达到24小时,飞行速度为166~276千米/时,最大升限7600米,其动力装置采用1部160马力的莱康明活塞引擎。飞行器机鼻部凸起的天线罩下内置数据链和卫星天线。“统治者”飞行器的起飞和回收都采用传统的可收放式起落架,由于其负载较大,它可同时携带多类负载。

2008年,该公司发布了“统治者II(Oz)”中空长航时战略型无人飞行器开发计划,预计于2009年7月首飞,根据现有资料显示,该飞行器基于戴尔蒙德(Diamond)公司双发DA42“双星(Twinstar)”民用飞机,也被认为是世界首次基于经过认证的民用飞行器改装而成的无人飞行器。据推测为了避免对飞行器气动外形的过分修改,该无人机仍保留了原机型的飞行员驾驶舱室,但该舱室已被完全遮蔽估计则内部将安装大尺寸的蝶型卫星天线。在公司分布的“统治者II”飞行照片中,可见其机鼻下部可配备传感器转塔,飞行器仍保持原来下单翼(主翼翼尖布置有用于控制的倾向上的小翼)、T型尾翼(尾翼水平安定面尖端也设计有垂直向下的小翼)、可收放三点式起落架的常规布局,这种多个控制面的设计据称是为提升飞行稳定程度,动力仍为双发分置于主翼前端近机身部,引擎采用蒂勒尔特(Thielert)柴油机,在负载400千克时续航时间达到28小时(最大起飞重量2000千克),在较高升限时其数据链直线传输距离可达300公里(使用“航空星”所配备的多频多通道数据链)。“统治者II”的性能参数具体为:翼展13.5米,最大起飞重量2000千克、负载40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350千米/时,实用升限达9200米,除上述数据链外,它还搭载有2套卫星天线。由于采用现成机体,开发时间只用了一年。据悉,该飞行器的开发有可能是应美国客户的要求而开发,航空防御系统公司称该机型所配备的UMAS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非常可能,其平均故障时间约为3万小时。

戴尔蒙德公司还与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合作对同样的飞行器进行无人化改装,由后者为平台提供“可选择驾驶监视和侦察系统(OPALE)”,根据其资料显示,这种无人飞行器的巡逻速度约120千米/时、巡航速度276千米/时,以巡航速度飞行时续航时间为8小时、最大航程为1660公里,如果以巡逻速度飞行其续航时间延长至18小时、最大航程达到2760公里。两公司在该飞行器的宣传手册中亦称,它采用与U-2类似的高展弦比主翼,在中低速时具有较长的续航时间和航程。

航空防御系统公司还开发一种无人直升飞行器,称为“斗牛骑士(Picador)”,该飞行器基于比利时生产的商用直升机改造而成,到2009年7月时仍未能试飞。根据其2009年公布的性能数据显示,它的主旋翼直径为7.22米、机身长6.58米,最大起飞重量为720千克(负载180千克),续航时间为5~8小时,最大飞行速度为202千米/时,数据链(多频多通道)传输距离约200公里,实用升限为3660米。据称,生产商还

对原型直升机的机体外形做了较大修改,将其机体改成多角面表面,以减少雷达反射截面,而根据现存该飞行器的图片显示,“斗牛骑士”无人机可能将由以色列海军的宽体导航护卫舰搭载,为其提供海域侦察监视能力。

另外,该公司还为以色列空军开发过一款“航空之光(Aerolight)” 训练用无人飞行器,2003年3月31日,该飞行器在试飞中成功地与美国海军的NP-3C“奥利安”巡航机实现了指挥控制数据链转移连接,由后者在空中实施飞行控制,该飞行器由两套控制设备,一套为地面控制站,另一套则设置于空中机动平台上,这次试验中也是以军无人飞行器首次在任务飞行过程中由美国战机控制,两军共享作战平台。

009年巴黎国际航展上,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首次展出其新开发的第三代微型无人飞行器,“鸟眼400”系统,它可为小编队的地面部队提供战场实时图像情报。2005年,该飞行器完全开发,2007年7月开始量产并配备以军和多个国外客户(具体情况不详)。飞行器采用无尾下单翼结构,主翼后掠,其主翼翼尖有倾向下的小翼,动力装置为电池驱动的电动马达及螺桨推进器。机身搭载的光电传感器组集中在机身下的稳定旋塔内,飞行器采用弹簧弹射方式起飞,机体背面有4个着陆支架,着陆时机体翻转靠背部着陆支架与地面摩擦减速。整套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分解后可由两人背携,发射时可在几十分钟内完成组装。飞行器的控制系统高度自动化,起飞、途中巡航以及完成任务后返回都无须过多干预。“鸟眼400”的性能参数如下:翼展2.2米、全重5.6千克(负载1.2千克),续航时间约60分钟,最大飞行速度92千米/时,任务半径久10公里,使用升限为150~300米。

同时IAI公司也以其为基础,开发了“鸟眼600”和“鸟眼650”无人系统,其性能较400版本要强一些,尺寸也较大。

色列另一无人系统开发巨头埃米特(EMIT)公司成立于1986年,其创办人埃弗赖姆?梅纳希曾担任过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的试飞员,后来独自创办了埃米特公司。最初,该公司以制造“先锋”无人飞行器的机身为主,后来开发了其自己的无人飞行器,现在也是以色列主要的无人系统出口商。2003年9月,该公司与埃尔比特(Elbit)公司联合开发的“银箭”无人系统在参与以国防军举行的无人系统项目招标中败给了IAI公司。埃米特在开发航空靶机系统方面经验丰富,在2005年时该公司称完成了一款具有“前所未有性能”的无人系统的开发,但其具体情况不详。2006年,有怀疑认为该公司通过与东南亚某国的交易向中国输出无人飞行器技术,但也未经证实。

“蓝色地平线2”就是埃米特公司的产品,它主要是为新加坡军方开发,后来斯里兰卡军方也采用了这种飞行器,但在2007年底的国内冲突中损失2架。根据联合国军火销售的注册领航显示,菲律宾曾于2001年获得了2驾该型飞行器用于针对国内的穆斯林叛乱组织,据悉菲律宾军方可能通过新加坡得到的此型飞行器。“蓝色地平线2”飞行器采用三点式起降架、前置鸭翼、后掠下单主翼、涵道螺桨推进器后置的常规机体结构,其主翼翼尖设计有较大的垂直控制翼面,其性能参数为:翼展6.5米、机身长3.2米,最大起飞重量180千克(负载37千克、空重80千克、机体燃油储量50千克),续航时间约10小时(在1500米空中以130千米/时速度飞行时),最大飞行速度220千米/时、巡航速度为130千米/时,最大升限5500米,其动力装置采用1部25马力的2冲程活塞式内燃引擎。在机体总重为150千克时,起飞滑跑距离为250米,着陆滑跑距离为200米。“蓝色地平线”飞行器明显是由早期的“刺(Sting)”系列飞行器衍生而来,其中“刺I”飞行器可配置1或2台引擎,而“刺II”飞行器则是一种单引擎版本,它和“蓝色地平线”更为相近,也可认为“蓝色地平线2”飞行器是专为新加坡改装的“刺II”飞行器。

“水星3”是埃米特公司开发的一种采用常规机体布局(倒V型尾翼)的无人飞行器。其性能参数具体为:翼展10米,最大起飞重量约550千克(负载150千克、可储备300升燃油),续航时间约30小时、最大飞行速度260千米/时、巡航速度100千米/时、失速速度70千米/时,最大升限11600米。飞行器拥有三点式起落架,起飞滑跑距离为250米,动力装置采用1部11马力的4缸增压活塞引擎驱动的螺桨推进器(位于机体尾部),任务半径约200公里(保证可靠数据传输链接的前提下)。

“麻雀-N”也是埃米特开发的一种微型无人飞行器,其性能参数具体为:翼展2.44米、机身长2.14米,全重45千克(含12千克负载),续航时间4~6小时,飞行速度在110~184千米/时,续航时间超过4小时(飞行速度不超过129千米/时),任务半径约20公里(由其控制数据链传输距离限制,如加装定向天线活动半径超过120公里)。为增加飞行器航程,可加挂更大的油箱。EMIT公司将该飞行器称为携带稳定的昼间侦察监视设备,在昼间具有较好使用效果的微型无人系统。飞行器所配备的飞行控制系统也较具特色,其飞控软件在自动工作模式下,具有识别地形特征的能力(在完全任务后可循迹返航)。

“赫尔姆斯(Hermes)”系列无人系统由以色列埃尔比特(Elbit)公司开发,该公司是以色列首屈一指的防务电子企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时,由于以色列军方一系列无人机表现出色,当时以银箭公司也试图进入这一领域,但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在1997年时试图合并该公司,但未果,之后便将目光转向埃尔比特公司。

1995年巴黎国际航展时,埃尔比特公司就展出了其第一次开发的无人系统“赫尔姆斯450”,紧接着陆续开发出“750”、“1500”、微型的“180”以及后来出现的“900”等飞行器,其中“赫尔姆斯180”用于支援旅或师一级地面部队、“赫尔姆斯450”则用于师或军一级地面部队、而后来开发的“赫尔姆斯900”(与1500相似)则属于战略级无人系统。

“赫尔姆斯450”飞行器也是以国内民航部门认证的第一种无人飞行器,据报道称,以空军部队自1997年起就配备了该型飞行器(也有资料称于2000或2002年开始配备),当时为保密的需要该飞行器也被匿称为“Zik”,估计以军装备数量约在70~120(150)架之间。2008年初,公司公布为该机型更新马力更大(69马力)引擎的升级计划。在通常人眼中,“赫尔姆斯450”飞行器常被视作重型的长航时战术无人飞行器,而不是战略用途的中空长航时飞行器。2007年9月,埃尔比特公司称全球各国军方装备的“赫尔姆斯450”飞行器已累计飞行了6.5万小时,采用该飞行器的国家包括博蒋瓦纳、克罗地亚、格鲁吉亚、墨西哥、新加坡(2007年采购1套系统12架飞行器)、英国(在其“守望者”无人系统开发项目下采购了54架“赫尔姆斯450B”型飞行器)。英国在开发“守望者(WatckKeeper)”系统时曾预计用该飞行器取代军方目前使用的“赫尔姆斯450”,但前者迟迟未能交付,故目前部署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的英国第32皇家炮兵团中至少还使用着10余架“赫尔姆斯450”;至于格鲁吉亚于2000年后采购了数量不详的该型飞行器,但在2008年的俄格冲突中,至少4架飞行器被击落(其中至少有1架被俄军米格-29战机击落);也有消息称,南非和阿根廷也采购了“赫尔姆斯1500”型飞行器。

与“赫尔姆斯450”型飞行器相比,“赫尔姆斯450B”型飞行器(于2007年公布)加装了带有除冰装置的肩翼、可收回的机鼻着陆架、动力也改为功率更大的英国产引擎,由于性能较好,该飞行器亦被授权给英国生产。英国生产的版本中,飞行器配备了泰利斯(Thales)公司开发的“魔术”自动起降系统(带有GPS导航备份设备),搭载泰利斯公司的具有动态目标指示功能的合成孔径雷达,以及以色列生产的光电/红外传感器组件和激光指示器。“赫尔姆斯450B”飞行器于2008年4月开始进行试验飞行,当时预计于2010年服役。

2007年巴黎国际航展上,埃尔比特公司亦公布了其“赫尔姆斯900”型飞行器的开发项目,当时称将于2008年底进行试飞。据公司称,“赫尔姆斯900”拥有一套更为高级的自动起降系统,使飞行器可在相对粗糙的跑道上起降,而且飞行器的升限更高,负载也采用模块化配置易于更换,此外,它还能在恶劣天候条件下使用,据推测这可能意味着它的飞行控制系统能适应各种复杂的飞行环境。“赫尔姆斯900”飞行器首飞于2009年12月14日(原预计于2008年底)。

“赫尔姆斯90”飞行器是整个家庭中尺寸和重量最小的型号,曾作为备选机型参与了美国军方“蒂尔II”的“短程战术无人飞行器系统(STUAS)”竞争,当时埃尔比特公司与美国通用动力公司联合组成名为“无人飞行器动力”的公司参与了竞标,与其他几种参与竞标的飞行器相比,“赫尔姆斯90”的机体尺寸是最大的。该飞行器的开发于2009年3月公布,在设计时,它采用英若康(Innocon)公司开发的“迷你费尔康”飞行器机体。像很多其他的无人飞行器一样,“赫尔姆斯90”采用位于短机身后端的螺桨推进器驱动,但与其他类似推进器布置的飞行器多采用双尾撑布局不同,它仍采用单尾撑(单尾撑衍架位于推进器上方,与机体相连并向后延伸,其尾端有一倒V型尾翼)。2009年10月,换装新型重油(JP-5/8)引擎的“赫尔姆斯90”飞行器完成首飞。

“赫尔姆斯90”飞行器的性能参数具体为:翼展5.5米、机身长4.2米,全重150千克(负载35千克),最大升限5500米,续航时间超过18小时,巡航速度约100千米/时。

“赫尔姆斯180”飞行器的性能参数具体为:翼展6米、机身长4.43米(机体长3.47米),重大起飞重量195千克(负载32千克),续航时间超过10小时,任务半径约10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193千米/时,实用升限4500米,其动力装置采用1部38马力的活塞引擎,驱动机体后部的螺桨推进器。该飞行器的外形较为独特,单尾撑跃过机尾推进器由支架连接在机体上,尾撑后则有H型尾翼(含水平和垂直安定面)。

“赫尔姆斯450”飞行器性能参数具体为:翼展10.5米、机身长6.1或6.8米,全重450~580千克(负载150~200千克),续航时间超过20小时(以175千米/时速度飞行时),实用升限5500米,其动力装置采用1 台52/69马力的引擎(也可换装85马力的4冲程活塞引擎),与“赫尔姆斯180”不同,该飞行器未采用尾撑,拥有全尺寸机身和V型尾翼,由引擎驱动的螺桨推进器位于机体尾部。

“赫尔姆斯900”飞行器性能参数具体为:翼展15米、机身长8.3米,最大起飞重量970千克(负载300千克),续航时间达到40小时,最大升限为10000米,动力装置采用1部100马力的罗塔克斯活塞引擎,从机体外形和配置上看,可将其看作“赫尔姆斯450”飞行器的放大版。

“赫尔姆斯1500”飞行器性能参数具体为:翼展18米、机身长9.4米,最大起飞重量1650千克(负载350~400千克),续航时间超过40小时(也有资料称超过26小时),巡航速度约为240千米/时,最大升限10000米。与“赫尔姆斯”系列大多数飞行器不同,该飞行器配备有2部活塞引擎(分置于两主翼上),它也拥有与“450/900”型类似的V型尾翼。

“苍鹭”无人系统由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开发,根据IAI公司的宣传资料称,该飞行器作为先进的信号情报收集分析平台,可同时搭载并使用四套不同的传感器系统,它还配备有两套相互独立的自动起降系统,机上搭载卫星数据链可远离地面设备进行远距离侦察和数据传输。这种中空长航时的无人飞行器也曾与美国通用原子公司开发的“掠食者”系列无人飞行器竞争过美国军方的采购项目。“苍鹭”飞行器首飞于1994年10月18日,2006年IAI宣称以色列空军计划采购几十架该飞行器(以军方亦称其为“Shoval”),当时预计于2007年3月完成交付,但2006年以黎再次爆发冲突后,该飞行器亦在战事期间完成了交付。也有将“苍鹭”飞行器称为“Machatz(打击)”,据推测可能和这种飞行器改装后具备攻击能力有关;但2007年时,一份源于印度的资料也确认,“Machatz”可担负海上监视侦察任务。

法国军方曾采购过1套“苍鹭”无人系统应付驻阿富汗部队的急需,采购后将其称为“雪猫头鹰(Snow Owl)”,2009年2月时,这套无人系统(1部地面站、3架飞行器)部署到了阿富汗(据称当年秋,法国又追加定购了第4架飞行器)。土耳其也曾采购了10架“苍鹭”飞行器和数套地面控制设备,但到2009年末时,据称这一采购项目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极可能被取消。为支援在阿富汗作战的地面部队,加拿大军方也以租赁的方式从以色军获取了这种无人系统。印度由于自身缺乏类似的先进无人飞行器,大量采购“苍鹭”无人系统,用于装备三军,之后也有推测认为印度以其为基础,开出了自己的“Rustom”无人飞行器。

“苍鹭1”无人飞行器也被美国反毒品执法部队采用,现部署于中美洲萨尔瓦多,这些飞行器也有可能永久性地部署于此。

“苍鹭2”、“苍鹭TP”及“埃坦(Eitan)”飞行器,与“苍鹭1”差别较长,它的尺寸和重量约3倍于后者,是一种高空长航时大型无人飞行器。“苍鹭2”首次公布于1994年,它的起飞重量和美国“收割者”是同一量级,但其引擎输出功率和翼展等指标都高于“收割者”。该飞行器首飞于2005年,到2006年已进行了配备并发射“长钉(Spike)”和“地狱火(Hellfire)”反坦克导弹的试验。“埃坦”飞行器首现于2007年巴黎国际航展,据称已于2008年进入以军现役。以色列空军官方曾称将于2010年2月,为“苍鹭TP”无人机举行揭幕仪式,这意味着该机目前仍未配备部队。当时,也有以色列媒体称“苍鹭TP”飞行器具备可飞行到伊朗的远航程能力。

根据联合国的国际军火交易注册记录,2001年印度定购了25架“苍鹭2”飞行器,2002~03年完成交付(02年交付了15架),2004年印度亦与以色列政府谈判,准备再追加采购12架这种飞行器(可能是“苍鹭鹰(Heron Eagle)”版本);同样的记录中亦显示,2002~03年时,印度尼西亚政府也曾与以政府进行过谈判,希望采购数目不详的“苍鹭2”系统。英国泰利斯公司也曾与以方合作,将“苍鹭TP”无人系统向法国、西班牙、德国等国推销,并在西班牙与英德拉(Indra)公司、在法国与达索公司合同,进一步改进“苍鹭TP”无人系统,预计这些系统将于2012年具备操作使用能力。

“埃坦”和“苍鹭”无人系统都被视作海上监视巡逻飞行器,用于替代IAI公司生产的1124“海扫描”无人机,据称也有两架“苍鹭”飞行器配备了埃塔(Elta)公司的EL/M-2022U海上监视雷达。

“苍鹭TP”无人系统是以色列与德国联合开发的无人机项目,最初的开发目的是研制一种可长航时在空中徘徊的、用于弹道导弹防御的飞行器,它配备有“蓝鸟(Bluebird)”弹道导弹探测传感器组件,在发现敌方弹道导弹发射后利用其机载的特制空空导弹,在导弹飞行的助推段对其进行拦截,最初该飞行器亦被称为HA-10。

“鹰1(Eagle)”则是法国对“苍鹭”修改后的版本,它由EADS公司和IAI联合进行了完善和改造。为容纳卫星天线和更大的传感器,其机鼻修改的尺度较大,与美国的“全球鹰”无人飞行器机有些类似,而且其机腹下侧也附有凸出的雷达天线罩。在“鹰1”飞行器的基础上,接下来开发出的就是“雪鸮(Harfang或Snow Owl)”,该飞行器首飞于2006年9月,配备有自动起降系统、光电/红外传感器旋塔、激光指示器、埃尔比特公司的合成孔径雷达(具备动态目标指示功能)和1套卫星数据链;它也可能换装电子情报收集分析设备或海上搜索雷达用于未来可能担负的海上巡逻任务。“鹰2”飞行器则是在“苍鹭TP”飞行器基础上修改完成而成,它配备活塞引擎驱动的螺桨推进器,续航时间为24小时(在负载450千克条件下,于15000米高空以巡航速度飞行时),本来是打算参与“欧洲中空长航时(EuroMALE)”飞行器的竞标。参与开发“鹰”系列飞行器的EADS公司正计划将“鹰1”和“鹰2”飞行器武装化,但具体进展情况不详。根据联合国武器交易记录显示,2001年法国曾采购过3架“鹰”飞行器,并于2003年交付。

在美国为选择“蒂尔II+”长航时无人飞行器时,IAI和TRW公司也曾参与过竞标,但后来为“全球鹰”飞行器赢得了合同,当时IAI 公司提出的飞行器方案最初于1988年就开始设计,当时就瞄准研制一种大型的高空长航时战略无人机“搬运工(Hauler)”(全重约22679.6千克,翼展达到50米)。

机体采用平直上单翼、短机身、双尾撑的常规布局,螺桨推进器位于机体后侧,机体下部中央设计有较大的天线罩,内置雷达和数据链天线。“苍鹭”飞行器的性能参数具体为:翼展16.6米、机身长8.5米,最大起飞重量1150千克(负载250千克),续航时间20~45小时,最大飞行速度220千米/时、巡逻速度110~148千米/时,最大升限超过9200米,任务半径约350公里,其搭载的卫星通信数据链支持其飞行到更远的航程,其动力装置采用1部100马力的增压4缸4冲程活塞引擎。另有来自印度的资料显示,印度获得的海上巡逻监视版本的“苍鹭”其续航时间最长可达52小时,搭载典型负载时的任务续航时间约35小时。

“苍鹭TP”的性能参数如下:翼展26米、机身长14米,最大起飞重量4650千克(负载1000千克),续航时间约36小时,最大升限13700米,其动力装置采用1 部1200马力的增压活塞引擎,螺桨推进器位置和机体布局与“苍鹭”类似。

“猎手”无人系统由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开发,最初开发时是作为替代“侦察兵(Scout)”无人系统的“影响(Impact)”系统来进行的研制。当时,虽然“侦察兵”飞行器的侦察监视能力逐渐无法满足军方的需求,但至少其德国产的轻重量活塞引擎仍相当可靠,因此,在开发“影响”飞行器时也继续使用这一引擎。1989年,“影响”飞行器参与了美国陆军的短程无人飞行器的采购竞标,被美国军方看中后,遂改称为“猎手”系统。飞行器的德制引擎最初也被更换成英国、之后是意大利产活塞引擎,1994年,美国军方测试为其改装了重油引擎。IAI公司的“猎手”在90年代时也曾授权给美国生产和使用,其美国生产的版本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制造,其军用编号为RQ/MQ-5(可参与后文中相关内容)。要注意的是,虽然美国军方对“猎手”较为青睐,但以色列军方却从未采用过。

“猎手”飞行器的性能参数具体为:翼展8.9米、机身长6.9米,最大起飞重量727千克(负载114千克),续航时间12小时,航程约为100~20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为202千米/时,巡航速度约为110~148千米/时,实用升限4600米,动力采用采用2台活塞式引擎(引擎驱动的两副螺桨推进器一前一后位于机体两端)。

1998年,比利时空军曾从IAI公司采购过3架“B-猎手”飞行器(即比利时“猎手”,非美制MQ/RQ-5B),并于2001年交付。比利时陆军也于1997年公布了其需采购的师级无人系统的性能需求,准备从合适的机型中采购3~4套系统(每套系统含4~8架飞行器)。在与法国公司提交的“雀鹰(Sperwer)”和瑞士公司提交的“游骑兵(Ranger)”飞行器中,“猎手”赢得了比利时军方的青睐,之后,在比利时军方的要求下,“猎手”系列由包括法国阿尔卡特在内的联合开发“鹰(即苍鹭无人机的欧洲版本)”飞行器的产业联盟生产,每套系统包括2座地面控制站和6架飞行器,比利时军方采用的“猎手”飞行器其航程约100公里,最大续航时间11小时,其自动起降系统(基于瑞士ADS95“游骑兵”飞行器)和起降装置也经过优化,可在未经准备的低等级机场上起降,在侦察监视范围内对地面目标的定位精度为100米(圆周概率误差);对新飞行器的改进还包括配备了新的基于瑞士竞标飞行器ADS95“游骑兵”的航电系统、新的数据链(C波段上传和下行链路,还有超高频链路作为备份),传感器改为了第二代的电视/前视红外摄像机,地面控制站也采用全新的设计。2005年,驻巴尔干的比利时陆军开始在科索沃部署使用这种“猎手”飞行器,2006年7月比利时军方还部署此飞行器用于支援联合国在刚果的维和行动。部署到非洲后,比利时陆军的“猎手”飞行器在第一次飞行中就坠毁,2006年10月3日,在第二次适应性飞行中,第2架飞行器因引擎故障再次坠毁,此时坠毁飞行器撞入当地一平民家中,造成平民当场死亡,这也是第一起因无人机而导致的平民死亡事故,之后该系统因不适宜当地气候环境而撤回。

IAI公司称比利时装备的“猎手”配备了全球第一种现役的自动起降系统(ATLS),该系统采用三点式安装的光学传感器(“自动距离定位传感器组(RAPS)”),它通过地面设备发射出的、由机翼前沿反射镜反射的激光束来测量无人机与地面的距离和位置,之后位置数据通过光纤传输给地面控制站,控制站在经过计算后将控制指令传输给飞行器(飞行器的飞行控制系统包含相关的飞行控制规则及算法),实现自动起飞;着陆时,地面控制站亦按同样方法控制其下降角度和速度,实现安全降落。当然,作为替代的方式,也可像其他飞行器一样,采用外部控制的遥控方式实现降落。

法国军方也曾采购过1套“猎手”无人系统(含4架飞行器,“F-猎手”)飞行器进行过广泛的评估和测试,但后来未再采购,1998~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法国这套唯一的“猎手”系统也曾参与了法军在巴尔干半岛的军事行动。

“I-视野”飞行器是由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开发的新一代无人飞行器系列产品,它包括Mk50、Mk150、Mk250等三种型号。所有三种型号飞行器都采用中单翼、短单尾撑、V型尾翼的传统机体布局,其螺桨推进器位于机体头部,飞行器起飞时采用跑道滑跑起飞,着陆也都采用降落伞回收。最高端的“I-视野Mk250”是一种中航程飞行器,其性能参数如下:翼展7.1米、机身长4.1米,最大起飞重量250千克(负载60千克),续航时间约8小时,航程达150公里,最大升限6100米;“Mk150”型号的翼展为5.7米、机身长3.1米,最大起飞重量160千克(负载20千克),续航时间为7小时,航程为100公里,最大升限5200米;“Mk50”是系列中最低端的型号,其翼展为4米、机身长2.7米,最大起飞重量65千克(负载10千克),续航时间约6小时,航程约50公里,最大升限4600米。

2005年12月,澳大利亚陆军挑选了“I-视野Mk250”型飞行器作为其JP129采购项目的中标飞行器,当时预计于2009年开始交付,但2008年采购案夭折。

“驯犬”无人系列可称得上是以色列所使用的第一种无人飞行器,曾在上世纪80年代的黎巴嫩战争中广泛使用。该飞行器开发于70年代,当时曾有三种不同类型的“驯犬”飞行器,“驯犬Mk1”型飞行器采用上单翼、螺桨推进器位于机首的传统机体布局,外形上极似大型的模型飞机,当时其标准负载是遥控的可变焦电视摄像机,根据需要可操纵其俯仰或变换拍摄角度。其性能参数具体为:翼展 4.2米、

机身长2.6米,全重80千克(负载15千克),续航时间约4小时,水平最大飞行速度148千米/时、巡航速度约74~110千米/时、失速速度约65千米/时,航程70公里,最大升限3050米。1979年时,新加坡军方曾采购过“驯犬”无人系统,该国也可能是“驯犬Mk1”的第一个出口客户。

“驯犬Mk2”由塔迪兰公司(Tadiran)开发,该飞行器引入了螺桨推进器及引擎后置、双尾撑的机体布局。1980~81年时,该机型开始生产,其性能参数具体为:翼展4.3米、机身长2.6米,全重75千克(负载15千克),续航时间超过4小时、最大飞行速度130千米/时、巡航速度74~110千米/时、失速速度55千米/时,地面控制站控制距离70公里、但飞行器航程为140公里(可使用便携式地面控制站控制),最大升限3050米,其动力装置采用1部14马力的活塞引擎。

“驯犬Mk3”飞行器由马扎拉特公司(由IAI和塔迪兰公司相关部门组合而成)研制,采用上单翼、引擎及推进器后置、双尾撑的机体布局,其传感器舱罩首次采用下悬式结构。1982年,该机型开始量产,1984~85年时,以军方曾提供8架“驯犬Mk3”飞行器给美国海军,由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无人机排对其进行评估和试用,这也间接导致美国开发“先锋”无人系统。“驯犬Mk3”飞行器的性能参数具体为:翼展4.25米、机身长3.3米,全重138千克(负载37千克),续航时间7小时30分钟、巡航速度98千米/时、海平面最大飞行速度184千米/时、失速速度85千米/时,最大升限4480米,其动力装置采用1部22马力的活塞引擎。传感器组由1台稳定电视摄像机和1台小型胶片照相机组成。据称,该飞行器具有实时侦察情报报知功能,但也继承了早期无人机的不少缺陷

“迷你费尔康”无人飞行器由英若康(Innocon)公司开发,据称已进入现役(具体采用国家或军队不详)。该飞行器于2002年开始研制,首次露面于2003年Patuxent River。2009年,英若康公司应乌干达边境巡逻部队的请求,向其提供了该型飞行器用于评估和试用。“迷你费尔康”飞行器虽也采用箱式机体和衍架尾撑结构,但其具体布局较为独特,其单尾撑从主翼后缘上方的塔架上向后延展,尾撑末端为一副倒V型尾翼,动力装置位于机首,采用活塞引擎驱动的螺桨推进器。“迷你费尔康”飞行器有几种改型,其中“迷你费尔康I”型采用雪撬式着陆架,放大版的“II”型则采用三点轮式起降架,两种型号的引擎功率分别为15和26马力。“I”型飞行器的性能参数如下:翼展5米、机身长3.5米,全重90千克(负载15千克),续航时间超过12小时、最大飞行速度166千米/时、巡逻速度92千米/时;“II”型飞行器的性能参数为:翼展5.5米、机身长4.2米,全重150千克(负载35千克),续航时间超过15小时,最大飞行速度220千米/时、巡逻速度101千米/时。

“蚊”微型无人飞行器的开发始于2001年,2003年1月1日,“蚊1”原型机首飞,目前投入使用的版本是“蚊1.5”,整个飞行器呈飞翼式结构,从上看平台呈半圆形外形,其小巧的螺桨推进器位于机着,飞翼两端有垂直翼面(兼附有控制舱面),动力系统采用电池模块驱动的马达。其性能参数具体为:0.34米、机身长0.3米,全重0.5千克,续航时间约90分钟,航程1.5公里,使用高度为15~91米。与“蚊”式飞行器相比,2009年的一款类似的微型飞行器续航时间为40分钟,美国开发的“黄蜂(Wasp)”微型飞行器的续航时间为100分钟。

“海军旋转翼无人飞行器”是由IAI公司开发的无人直升飞行器,主要用于海上监视和侦察,亦简称为NRUAV。该飞行器曾被认作是“云雀(Alouette)”,但IAI也提供了其机体,公司称NRUAV是应外国客户需求而开发,外界推测极可能是印度,后者也在获得授权后生产“云雀”飞行器。

“盘旋者”是航空防御系统公司于2004开发的微型无人飞行器项目,它主要供营、连级地面部队或内卫安全部队使用。2006年,波兰特种部队曾定购该飞行器,2007年7月,波兰陆军也选用此飞行器,用于连级部队的侦察监视(陆军共采购6套系统,每套系统含3架飞行器及地面设备),为赢得波兰军方的合同,“盘旋者”飞行器在与11种其他参与竞标的同类飞行器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竞争的最后阶段,至少还有6种备选的飞行器)。除波兰采用外,还有包括数个北约成员国在内的多个国家(至少含爱尔兰,其采购了1套系统,6架飞行器)也采用了该型飞行器。“盘旋者”飞行器整体采用飞翼结构,主翼后掠且角度较大,翼端则设计有两片安定面,引擎和螺桨推进器位于尾撑末端,传感器组位于机首半球状机鼻内。其性能参数具体为:翼展2.2米、机身长1米、全重6.5千克,续航时间2~3小时,飞行速度在46~138千米/时之间,航程约15公里,最大升限5500米。此外,航空防御系统公司还以“盘旋者”飞行器为基础,开发过一种扩展航程的版本,其直线数据链传输距离达到50公里。

“先锋”无人系统是马扎拉特(Mazlat)公司作为“驯犬Mk3”和“侦察兵”无人系统的替代产品而开发的,该型飞行器亦于1985在与“苍鹭26”飞行器的竞争中,被美国海军所采用,成为美国越南战争后首款大规模采用的现代坎飞行器。根据马扎拉特公司的介绍,“先锋”飞行器在开发过程中,借鉴并吸取了“驯犬Mk3”及“侦察兵”飞行器在敌对空域近1万小时、2千余次出击架次的经验,其性能参数如下:翼展5.15

米、机身长4.26米,最大起飞重量195千克(负载45千克),典型续航时间为6~9小时,水平最大飞行速度184千米/时,升限4600米,其动力装置采用1台26马力的活塞式引擎。飞行器具体结构和配备情况可参考附录2美国一节中RQ-2无人系统的内容。

“侦察兵”无人系统亦由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开发,其与塔迪兰(Tadiran)公司开发的“驯犬”系列属同一级别的飞行器,其机体也都采用类似的双尾撑、螺桨推进器后置的结构。该飞行器于1977年进入现役,并担负了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主力无人机的角色。在战争中名声大噪之后,先后有新加坡(1984年采购用于替换“驯犬”)、南非、瑞士等国也采用该飞行器。与“驯犬”飞行器相似,“侦察兵”也主要搭载电视摄像机等传感器,其性能参数具体为:翼展4.96米、机身长3.68米,全重159千克(负载38千克),续航时间约7小时,最大飞行速度175千米/时、为达到最大航程时的巡航速度为101千米/时、失速速度77千米/时,地面控制站控制距离100公里,实用升限4750米。1996年,斯里兰卡军方曾采购过5架其改型“超级侦察兵”飞行器。

“搜索者”是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开发的第三代无人系统,用于替代“驯犬”、“侦察兵”等无人系统,其机体比后者都大。该飞行器研制工业始于1988年,1989年其原型机完成制造。与“侦察兵”、“猎手”等无人系统相似,该飞行器的试飞过程中也遭遇引擎功率较小的问题,之后这一问题在“搜索者II”飞行器上才得到解决,后者换装了功率更大的活塞引擎。“搜索者”于1992年开始量产(首架飞行器于1992年7月交付以空军),之后该机型一直处于生产状态,直至1997年;到2009年时,该飞行器仍在以空军第200中队(驻帕勒马希姆)等部队服役(驻拉多姆的第146中队以及驻哈则瑞姆的第155中队可能也还装备有该飞行器)。1999年5月,以空军部队的“搜索者II”飞行器开始具备作战能力,以军配备的该飞行器搭载有EL/M-2055海上侦察雷达,目前,当年配备“搜索者II”遂行海上侦察巡逻的部队已换装了“苍鹭I”无人系统。采购该型飞行器的外国客户包括印度(2001年交付了10架飞行器,2002年追加定购了8架)、新加坡(2007年已有2套系统、共42架飞行器投入使用)、印度尼西亚(2007年时计划采购4套系统)、韩国、西班牙(2008年曾为阿富汗驻军4架“搜索者II-J”飞行器,用于营级部队作为对“大鸦”系统的补充),斯里兰卡、台湾和泰国(2000年定购4架,目前已退役),此外,哥伦比亚政府也可能于2005~06年间接受了该飞行器。据称,该飞行器总共销售数量超过100架及20套地面设备。

2006年,印度海军为其第342海上侦察中队配备了8架“搜索者II”及4架“苍鹭”飞行器,2007年3月时,印度又在东孟加拉湾安达曼群岛上建造了一座无人飞行器航空站,专门为这些飞行器提供后勤维护支援。根据联合国军火贸易的交易记录,印度曾于2000年时采购了多达32架“搜索者”飞行器,这些飞行器亦在2001~02年间交付。

“搜索者MkII”的性能参数具体为:翼展8.55米、机身长5.85米,最大起飞重量426千克(负载100千克),续航时间15小时(以200千米/时速度飞行时),实用升限5800米,其动力装置采用1部73马力的汪克尔活塞引擎。

2009年巴黎国际航展上,IAI公司公布了“搜索者MkIII”无人系统的开发项目,航展上公司提供的宣传手册中,“搜索者MkIII”采用信号情报收集分析配备,其主翼翼尖及双尾撑的机体上布置有大量天线(主翼上共附有3组天线,机尾部还有1组天线,8根天线),其机鼻上还有一个传感设备整流罩,据推测,其内部可能安装有IAI公司的EL/K-7071一体化无人飞行器COMINT/DF系统;除信号情报收集型号外,“搜索者MkIII”还可搭载合成孔径雷达(具备动态目标指示)和传感的红外/光电传感器,具备不同用途。飞行器还可对视距外的远程数据传输进行中继(无须使用卫星天线),并配备了“苍鹭”飞行器所采用的那类独立式自动起降系统。IAI公司宣称该飞行器所配备的4冲程活塞引擎具备低噪声性能,这使其可达更靠近敌方目标的空域活动而减少被发现的风险。至于该飞行器的尺寸参数等则与“搜索者MkII”类似,根据已有资料,其最大起飞重量约为436千克(负载超过120千克)、续航时间为20小时,其任务半径约为300公里(可能受限于数据链传输或中继距离)、最大飞行速度为202千米/时、巡逻速度110~148千米/时,飞行器最大升限超过7000米。

“云雀”无人系统是由埃尔比特公司开发的便携式(背包型)无人飞行器,它采用传统飞行器布局结构(螺桨推进器位于机首),其光电传感器组件置于机鼻下方推进器桨叶之后。整套系统包括3架飞行器、1套地面控制设备和数据下行终端,以及1套发射器(飞行器过大无法由使用者手持发射)。

“云雀I”(最初也称“云雀IV”)设计于2002年,当时是为满足以色列国防军为其连、排级配备微型无人飞行器而提出的需求(即“天空骑士(Sky Rider)”项目)。整段系统重约30~40千克(含3架飞行器),可由两名士兵携带和使用。当时,以军方于2004年2月挑选了“云雀”便携无人系统进行进一步技术性能演示,并准备次年底签订采购合同,但后来由于其他公司提供了可供比较的类似系统,合同签订日期也被拖延。2005年11月,因反恐战争急需,澳大利亚陆军很快采购并向伊拉克部署了6套该系统(每套含3架飞行器),澳军方采购这一飞行器主要是将其作为采购未果的“I-视野250”飞行器的替代,并更换其老式“扫描鹰”微型飞行器。2008年8月后,澳军方又与埃尔比特公司签订了两项额外的采购合同,同时在当年3月,法国特种作战力量也称将采购该型系统;同年9月,埃尔比特公司宣布向墨西哥出售“云雀”和“赫尔姆斯450”系统。2005年11月,加拿大军方也采购了“云雀”无人系统,作为其部署于阿富汗地面部队的过渡机型,经过实战使用后,加拿大军方深感其性能优异遂于2006年10月将其选为未来加地面部队的标准无微型飞行器(在竞标中击败了IAI公司

开发的“I-视野50”及“扫描鹰”微型系统)。2007年,瑞典军方也采购了6架“云雀”飞行器(引进后称为“法尔肯(Falken)”),用于部署主要由瑞典部队组成的欧盟北欧战斗群(Nordic Battle Group)。“云雀”飞行器的性能参数具体为:翼展2.4米、机身长2.2米,全重4.5千克,续航时间60~90分钟。法国开发的DARC飞行器在尺寸和性能上与其相似,但前者具备可灵活转动的传感器旋塔和双发引擎。

“云雀I LE”型飞行器,是“I”型延长航程后的改型,2008年12月,该型飞行器通过竞标,被选取为新的以色列营级地面部队无人飞行器(据称,涉及采购约100余架飞行器),参与竞标的还有航空防御公司的“盘旋者(Orbiter)”、IAI公司的“鸟眼400/600”以及拉菲尔公司的“陨石A/B”等飞行器。“云雀I LE”飞行器的性能参数具体为:翼展5.5米、机身长2.2米,最大升限1830米,续航时间约2小时,有效航程约10公里,动力装置采用电池供能的马达及螺桨推进器。

“云雀II”飞行器最早于2006年6月开始研制,该飞行器与“I”型机相比更大、更重,其重量达到43千克,发射只能通过滑轨助推发射进行,该项目的进行得到美国通用原子公司的大力支持,后者希望利用该飞行器参与美国特种作战力量的“蒂尔II”无人飞行器竞标,据推测该飞行器主要用于配备美特种作战部队,而非海军或陆战队,当时军方预计最早于2009年即可挑选出合适的飞行器。2007年12月,“云雀II”系统也被韩国军方采用,使用配备其营一级地面部队。该飞行器的性能参数具体为:翼展4.2米,全重43千克,续航时间6小时,任务半径50公里,动力装置采用1部4千瓦的电动马达,电池模块则悬于机体下。

“云雀II”飞行器延长航程版本,称为“云雀II LE”,与原型机止其变化较大,马达和螺桨推进器从机首移到机尾,续航时间也进一步延长到15小时,机体还搭载了新的传输距离达150公里的数据链。

与美国竭力追求无人系统的高升限、高速度等性能不同,以色列在无人机开发和使用领域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实践,他们事实上走出了无人机开发的另一条路。以色列的很多低性能无人平台也搭载着实时传感器,如配备了数据链的电视摄像机等,在战争中也起到了极佳的效果。据称,以色列之所以更早地意识到无人系统重要性,并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进行开发,其原因在于1973年“赎罪日战争”中以空军有人战机在现代防空体系前的惨重损失。也正是那次战争期间,以军方拥有了诸如“火蜂”、“欧石鸡”等无人机(他们也并未宣称这一点),然而战争的高消耗使犹太工程师们不得不另辟蹊径,他们迅速将“欧石鸡”改装成诱饵靶机,用以消耗阿拉伯国家新进口的苏制防空导弹,这为后期以空军的绝地反击埋下了伏笔。战争结束后,据称以空军曾要求以色列飞机公司和塔迪兰(Tadiran)公司开发一种小型的战术侦察无人机,它要能为地面部队提供实时战场情报。当时,其拥有的“火蜂”并不能提供这一功能,它们是更高端的战略侦察无人机,通常也只能进行胶片拍照任务(目前仍不清楚,以方在1973年时是否将“火蜂”改装成为能提供实时战术情报的机型)。而以军后来广泛使用的“侦察兵(Scout)”和“驯犬(Mastiff)”无人机的开发就始于这一时期,当时,这两种飞行器也称为“迷你型遥控驾驶飞行器(mini-RPV)”,用以与“火蜂”这样的大型无人机相区别。

与美国更注重高性能的、用于获取战略情报的大型无人机相比,以色列显然更注重将其低性能的无人机视作战场实时情报的来源,这一使用思想上的差距使以军在运用无人机方面取得更显著的效果。1982年黎巴嫩战争期间,以军对各类战术无人机创造性的使用(首次在危险的战场上,使陆军获得了一种廉价的实时情报获取手段),激发了很多国家军队对无人机的热情,这其中也包括无论是从规模及时间上都优于以色列使用无人机的美国。尤其是当时各国空军都无力或不愿为陆军提供短期实时的、但却对地面部队至关重要的战术情报,以色列的经验对各国陆军的激发就更为宝贵了。

再与同时期的美国反复改进“火蜂”提高其性能的做法相比,以军明显不愿用更高性能的无人机来替换本来就已是高性能的“火蜂”无人机,反而更愿意提升现有无人系统与地面部队的配合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无人机实时、可损耗的特性,直接为地面部队服务。进入90年代以后,以军开发的无人系统在升限、速度等性能参数上更无法美国开发的同类产品相比,这极可能是以军相信他们可以利用更专业化的攻击无人机系统(例如“哈比”等),来瓦解敌方的防空系统,所以也就不需要为提高其他无人机的战场生存率而在其性能上下功夫,至少在战术环境中是这样。

微型无人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微型无人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微型无人机的来由 微型无人机(MA V)是指尺寸只有手掌大小(约15 cm)的飞行器。它将作为士兵可携带的一种战场侦察设备,其潜在的作用包括空中监视、生物战剂探测、目标识别、通信中继,它甚至能探测到大型建筑物和大型设施的内部情况,因此,为士兵增添了“空中之眼”。 微型无人机是在1992年提出来的,在美国兰德公司和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举办了一个关于未来军事技术的研讨会,资深科学家奥根斯坦主持了有关微型无人机的讨论。会后,兰德公司对微型机的原理进行了研究,认为带有微小传感器的极小的侦察机是可以实现的,可以说,兰德公司是最早提出研制微型无人机主张的。鉴于微型传感器和微机电系统正在日趋成熟,专家们提出了3年内可以实现的微型无人机的主要参数,它们是:长6~20cm,质量10~100 g,负载1~18g,在30~60 km/h的巡航速度下,续航时间为20~60 min,最大航程为1~10 km。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微型无人机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它的迅速发展和大量使用,将对未来信息化战场的军事行动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已将无人飞行器列为五大空中威胁平台中最具破坏力的空中威胁之一,而且无人飞行器将对作战全过程构成威胁,在未来的信息化战场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微型无人机的现状 2.1微型无人机目前情况 与常规飞行器相比,人们对微型无人机的空气动力学机理知之甚少,0.076 m 以下的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对人们来说还是个谜。美国是对微型无人机领域进行研究的最早的国家,并已取得了重大成果,其所研制的MicroStar固定翼微型无人机已经在阿富汗战争中试用。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微机械加工实验室在2000年研制了一个基于MEMS的微电机驱动、电池供电、质量仅约10 g左右的扑翼微型无人机,由于微型电池动力有限,最多仅持续飞行了18 s。美国最新研制的扑翼微型无人机已经能够在微型无线电控制器的遥控下飞行约6min,这是目前公开报道的、有技术细节的、可以持续飞行且飞行时间最长的扑翼微型无人机。美国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宣布,曾经参加过作战行动的RQ-1“捕食者”无人驾驶飞机(UA V)最近在飞行中成功地发射了一架微型无人机,这是历史上第1次飞行中的无人机自携带并发射另一架微型无人机。 我国也对微型无人机展开了系统的研究,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研制的微型无人机目前已经进入了自主飞行样机研制试验阶段。它的动力装

苍鹭(Heron)无人机

“苍鹭”(Heron)无人机 “苍鹭”无人系统由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开发,根据IAI公司的宣传资料称,该飞行器作为先进的信号情报收集分析平台,可同时搭载并使用四套不同的传感器系统,它还配备有两套相互独立的自动起降系统,机上搭载卫星数据链可远离地面设备进行远距离侦察和数据传输。这种中空长航时的无人飞行器也曾与美国通用原子公司开发的“掠食者”系列无人飞行器竞争过美国军方的采购项目。“苍鹭”飞行器首飞于1994年10月18日,2006年IAI宣称以色列空军计划采购几十架该飞行器(以军方亦称其为“Shoval”),当时预计于2007年3月完成交付,但2006年以黎再次爆发冲突后,该飞行器亦在战事期间完成了交付。也有将“苍鹭”飞行器称为“Machatz(打击)”,据推测可能和这种飞行器改装后具备攻击能力有关;但2007年时,一份源于印度的资料也确认,“Machatz”可担负海上监视侦察任务。 法国军方曾采购过1套“苍鹭”无人系统应付驻阿富汗部队的急需,采购后将其称为“雪猫头鹰(Snow Owl)”,2009年2月时,这套无人系统(1部地面站、3架飞行器)部署到了阿富汗(据称当年秋,法国又追加定购了第4架飞行器)。土耳其也曾采购了10架“苍鹭”飞行器和数套地面控制设备,但到2009年末时,据称这一采购项目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极可能被取消。为支援在阿富汗作战的

地面部队,加拿大军方也以租赁的方式从以色军获取了这种无人系统。印度由于自身缺乏类似的先进无人飞行器,大量采购“苍鹭”无人系统,用于装备三军,之后也有推测认为印度以其为基础,开出了自己的“Rustom”无人飞行器。 “苍鹭1”无人飞行器也被美国反毒品执法部队采用,现部署于中美洲萨尔瓦多,这些飞行器也有可能永久性地部署于此。 该机设计特点是,采用复合材料结构、整体油箱机翼、先进的气动力设计(L/D>20)、可收放式起落架、大型机舱、电源系统功率大、传感器视野好等。动力装置采用一台四冲程活塞发动机,功率为74.6千瓦。“苍鹭”在7620米高度,以150千米/小时的速度巡逻时,其续航时间为36小时,在4570米高度巡逻,续航时间为52小时。数据实时传输距离在有中继时可达1000千米。其大型机舱可根据任务需要换装不同的设备。该机装有大型监视雷达,可同时跟踪32个目标。采用轮式起飞和着陆方式,飞行中则由预先编好的程序控制。 苍鹭(Heron)TP无人机(以空军称之为“埃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无人机,“苍鹭2”、“苍鹭TP”及“埃坦(Eitan)”飞行器(叫法不同其为一种无人机),与“苍鹭1”差别较长,它的尺寸和重量约3倍于后者,是一种高空长航时大型无人飞行器。“苍鹭2”首次公布于1994年,它的起飞重量和美国“收割者”是同一量级,但其引擎输出功率和翼展等指标都高于“收割者”。该飞行器首飞于2005年,到2006年已进行了配备并发射“长钉(Spike)”和“地狱火(Hellfire)”反坦克导弹的试验。“埃坦”飞行器首现于2007年巴

浅谈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随着世界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人工智能、云计算已经得以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无人飞机就是新科技下的产儿。无人机能有效的利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和信号处理等高精尖核心技术,由于其体积小、航程远及无人驾驶等优势,现在广泛应用到军事领域,用于侦查、干扰,战场目标摧毁等,效果极佳,受到各国军事管理部门的重视。本文就无人机发展的现状及其未来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尝试解开无人机的面纱,让更多的人了解无人机。 【关键词】无人机;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军事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也拉开帷幕,面对着高风险、高强度的任务,人们开始利用无人机替代有人飞机来执行,这也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无人飞机其实就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控制的设备,有的是利用预编程序操控,又被人称为遥控驾驶航空器。目前在军事领域发展较为迅速,在一些科技发达的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无人机的研究主要是以军用无人机为标本,因为它代表着最先进的无人机发展技术。 1、军用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分析 对于无人飞机的研究和使用,最早出现在美国,1909年世界上第一架无人机在美国试飞,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接下来的几年里,英德两国也开始研究无人飞机,并且在1917年先后在此技术研究上取得成功。在无人机问世以来,军事领域显得兴趣盎然,现在对无人机的研究也多数是出于军事使用的目的。在20世纪60年代,无人机已经开始应用到军事领域,在美越战争中,美国就使用了这种无人机来进行军事侦察、空中打击和目标摧毁。但是,最经典的无人机作战运用,属于以色列人。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使用BQM-74C无人机,成功地摧毁了埃及沿运河部署的地空导弹基地。在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时,利用猛犬无人机摧毁了黎巴嫩一些重要的导弹基地。美国在出兵阿富汗和袭击恐怖组织的时候也大量使用了无人飞机,并且在使用中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20世纪末,很多的国家已经研制出新时代的军用无人机,并且纷纷应用到军事领域,用于战场情报侦察、低空侦察和掩护、战场天气预报、战况评估、电子干扰和对抗、目标定位摧毁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军事战争和军事调动的原始形式。 2、军用无人机的类型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用无人机的发展日趋成熟,它与有人机相比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比如,相对于有人机来说,无人机的操作简单,材料花费较小,关键是可以无飞行员亲自操作,伤亡率低;无人机顾名思义隐蔽性较好,不易暴漏,获取情报的真实度较高,生命力极强;另外,就是无人机的跑距离较短,易于起飞和降落。 就目前对无人机的研究来说,掌握此技术的国家已经有30多个,无人机的类型也有200种以上,军事无人飞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军事领域。就现在的军用无人飞机,按照及功能,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靶机:主要用于训练飞行员和防空兵及测试其它防空兵器的性能;侦察机:主要用于战场相关情报的搜集和处理;诱饵机:主要是诱使敌雷达,进行空中打击;电子对抗机:主要是对敌机、指挥系统等开展电子干扰和信息侦;攻击机:主要是目标打击和战场摧毁;战斗机:用于空袭或者地面打击;其它无人机:比如激光照射、核幅射的侦察等。 3、军用无人机未来的发展趋势探究 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但是很多的国家在国防建设上并没有放缓脚步,而是在不断的升级军用武器及其它国防基础设施建设。军用飞机有其自身巨大的优势,在各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和研究。新时代的战争不再是常规武器之间的较量,而是科学技术

轻小型无人机运行规定

轻小型无人机运行(试行)规定目录 1. 目的 2. 适用范围及分类 3. 定义 4. 民用无人机长的职责和权限 5. 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资格要求 6. 民用无人机使说明书 7. 禁止粗心或鲁莽的操作 8. 摄入酒精和药物的限制 9. 飞行前准备 10. 限制区域 11. 视距内运行(VLOS) 12. 视距外运行(BVLOS) 13. 民用无人机运行的仪表、设备和标识要求 14. 管理方式 15. 无人机云提供商须具备的条件 16. 植保无人机运行要求 17. 无人飞艇运行要求 18. 废止和生效 1.目的

近年来,民用无人机的生产和应在国内外蓬勃发展,特别是低空、慢速微轻小型无人机数量快速增加,占到民用无人机的绝大多数。为了规范此类民用无人机的运行,依据CCAR-91部,发布本咨询通告。 2.适用范围及分类 本咨询通告适用范围包括: 2.1 可在视距内或外操作的、空机重量小于116千克、起飞全重不大于150千克的无人机,校正空速不超过100千米每小时; 2.2起飞全重不超过5700千克,距受药面高度不超过15 米的植保类无人机植保类无人机; 2.3充气体积在4600立方米以下的无人飞艇; 2.4适用无人机运行管理分类; 2.5 Ⅰ类无人机使用者应安全使用无人机,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不必按照本咨询通 告后续规定管理。 2.6 本咨询通告不适用于无线电操作的航空模型,但当航空模型使用了自动驾驶仪、 指令与控制数据链路或自主飞行设备时,应按照本咨询通告管理。 2.7 本咨询通告不适用于室内、拦网内等隔离空间运行无人机,但当该场所有聚集人 群时,操作者应采取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3.定义 3.1 无人机(UA: Unmanned Aircraft),是由控制站管理(包括远程操纵或自主飞行)的航空器,也称远程驾驶航空器(RPA: Remotely Piloted Aircraft)。 3.2 无人机系统(UAS:Unmanned Aircraft System),也称远程驾驶航空器系统(RPAS:Remotely Piloted Aircraft Systems),是指由无人机、相关控制站、所需的指令与控制数据链路以及批准的型号设计规定的任何其他部件组成的系统。

各国无人机边境巡查情况概述

各国无人机边境巡查概况 1、美国无人机边境巡查 “掠食者”-B型无人机由通用原子能公司制造,具备夜视功能,单次续航能力达30小时。 美国海关与边防局(USCBP)在2007年8月至9月,利用1架“捕食者”B(Predator B)长航时信息无人机,在美国北达科他州与加拿大的边境线上执行巡逻监视任务。北达科他州辽阔和崎岖的边境地区。 该机的实时图像将能使边境巡逻局正确确定入侵和消除虚假告警反应,从而提高他们的巡逻效率。预计"捕食者"B还能为该局提供仔细的鸟瞰图,特别是在边境的偏僻地带,因为CBP边境巡逻局在这些地区巡逻不方便或不安全,而且难以或不可能建设基础设施。"掠食者"B是一种长航时、高空无人机,采用涡轮螺桨发动机,在设计上是作为一种多任务系统,从侦察、监视、瞄准和武器发射到科学研究及其他民用。"掠食者"B建立在"捕食者"机体、航电设备、机械系统、数据链和飞行控制技术的可靠性基础上,但是有效载荷能力是"捕食者"的500%(内部为800磅,外部为3000磅),续航时间30小时以上,速度超过220节,能在50000英尺以上高度飞行。 它采用容错余度飞行控制系统和三余度航电设备,以增强可靠性,能部署各种武器,外部可携带3000磅武器。 美国国土安全部(DHS)2004年11月在在亚利桑那州开展的利用无人机加强边界安全的行动实行6个月来已取得显著成效,大大打击了这一地区的偷渡、毒品和武器的贩运,不仅能使用无人机监控,还能通过无人机有效吓阻非法入境行为,同时还可以利用该无人机来向陷入困境的人提供帮助。

DHS在亚利桑那州使用了两架以色列埃尔比特系统公司的“赫耳墨斯”450无人机(UAV)。无人机扩大了对墨西哥边境区域的监视范围,包括那些偏僻的多山地区。两架无人机飞行了477小时,为数次救援行动、780次抓捕行动、11次毒品侦察和查获超过226.8公斤大麻提供了有力帮助。 这种无人机可以探测岛15英里外的移动目标,可以读汽车车牌号,甚至可以探测到武器,使用后这种无人机每周将飞行56个小时,可以预设飞行路线,也可以用遥控装置进行驾驶到特定目的地进行检查。该无人机重约1000磅,翼展35英尺,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超过100英里,巡逻高度在12000到15000英尺间,滞空时间可以达到20个小时。在操作过程中,可以由无人机飞行控制人员掌握其飞行,其他分析所接收到的图像并结合全球定位装置向巡逻人员报告无人机的发现,总计操作人员需要12到18人。 “赫耳墨斯”450型无人机(以色列埃尔比特系统公司(Elbit Systems Photo)制造) 2、以色列 以色列同样采用由以色列埃尔比特系统公司制造的“赫耳墨斯”450型无人机进行边境巡线。3、伊朗 2012年3月17日,伊朗宣布为边境监视和未指明的“军事任务”,该国研发了一款国产无人驾驶飞机。据电视新闻报道,这架装有双缸活塞发动机的无人机将被命名为“蝴蝶”。蝴蝶无人机的操作半径为50公里,升限为15000英尺。据报道,这款无人机可以负载共重8公斤的三架数码彩色摄像机。

AOPA试题-无人机概述与空域法规.

概述 1.近程无人机活动半径在。 A.小于15km B.15-50km C.50-200km (解析:书本定义P3) 2.超近程无人机活动半径在以内。 A.小于15km B.15-50km C.50-200km (解析:书本定义P3) 3.中程无人机活动半径为。 A.50-200km B.200-800km C.>800km (解析:书本定义P3) 4.超低空无人机任务高度一般在之间。 A.0-100m B.100-1000m C.0-50m (解析:书本定义P3) 5.无人机系统飞行器平台主要使用的是空气的动力驱动的航空器。 A.轻于 B.重于 C.轻于 (解析:书本定义P6) 6. 航空器平台结构通常包括机翼、机身、尾翼和起落架等。 A.单旋翼 B.多旋翼 C.固定翼 (解析:书本定义P8) 7.微型无人机是指。 A.空机质量小于等于7千克的无人机 B.质量小于7千克的无人机 C.质量小于等于7千克的无人机 (解析:书本定义P2) 8.轻型无人机是指。 A.质量大于等于7千克,但小于116千克的无人机,且全鸟为平飞中,校正空速小于 100千米/小 时<55海里/小时),开限小于3000米 B.质量大于7千克,但小于等于116千克的无人机,且全马力平飞中,校正空速大于 >100千米/小 时(55海里/小时),升限大于3000米 C.空机质量大于7千克,但小于等于116千克的无人机,且全马力平飞中,校正空速小于100千米 /小时(55海里/小时),升限小于3000米 (解析:书本定义P3) 9.大型无人机是指。 A.空机质置大于5, 700千克的无人机 B.质量大于5,700千克的无人机 C.空机质量大于等于5, 700千克的无人机

轻小型民用无人机系统运行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

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 编号:AC-91-FS-2015-XX 咨询通告下发日期:2015年XX月XX日 编制部门:FS

目录 1.目的 (3) 2.适用范围及分类 (3) 3.定义 (4) 4.民用无人机机长的职责和权限 (7) 5.民用无人机驾驶员 (8) 6.民用无人机使用说明书 (8) 7.禁止粗心或鲁莽的操作 (8) 8.摄入酒精和药物的限制 (8) 9.飞行前准备 (9) 10.限制区域 (9) 11.视距内运行(VLOS) (10) 12.视距外运行(BVLOS) (10) 13.民用无人机运行的仪表、设备和标识要求 (11) 14.管理方式 (11) 15.无人机云提供商须具备的条件 (13) 16.植保无人机运行要求 (14) 17.无人飞艇运行要求 (16) 18.废止和生效 (16)

1.目的 近年来,民用无人机的生产和应用在国内外蓬勃发展,特别是低空、慢速、轻小型无人机数量快速增加,占到民用无人机的绝大多数。为了规范轻小型民用无人机的运行,依据CCAR-91部,发布本咨询通告。 2.适用范围及分类 本咨询通告适用于轻小型民用无人机运行管理。其涵盖范围包括: 2.1空机重量小于等于116千克、起飞全重小于150千克的无人机,且动能不大于95千焦,校正空速不超过100千米每小时; 2.2植保类无人机; 2.3充气体积在4600立方米以下的无人飞艇; 2.4本咨询通告适用于除I类以外的所有轻小型无人机,某些特定条款中仅适用于特定类别无人机的内容将在条款中另行说明。 2.5 轻小型无人机运行管理分类:

空机重量(千克)0-11-7 7-15 15-116 起飞全重(千克)0-1.5 1.5-15 15-25 25-150 分类 I II III IV 植保无人机V 无人飞艇VI 超视距运行I、II类无人机VII 注①:当按照空机重量和起飞全重分类不同时,优先按空机重量分类。 注②:VII类无人机,不包括100米以内超视距运行。 注③:地方政府对于I、VII类无人机重量另有规定的,以地方政府的具体要求为准。 3.定义 3.1无人机(UA: Unmanned Aircraft),是一架由控制站管理(包括远程操纵或自主飞行)的航空器,也称远程驾驶航空器(RPA: Remotely Piloted Aircraft)。 3.2无人机系统(UAS: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也称远程驾驶航空器系统(RPAS: Remotely Piloted Aircraft Systems),是指由无人机、相关控制站、所需的指令与控制数据链路以及批准的型号设计规定的任何其他部件组成的系统。 3.3无人机系统驾驶员,由运营人指派对无人机的运行负有必不可少职责并在飞行期间适时操纵无人机的人。

无人机概述

无人机概述 引言:无人机(unmannedaerialvehicle或drone)是一个许多国家用于描述最新一代无人驾驶飞机的术语。从字面上讲,这个术语可以描述从风筝,无线电遥控飞机,到V-1飞弹从发展来的巡航导弹,但是在军方的术语中仅限于可重复使用的比空气重的飞行器。 一、概述 无人机技术是一项涉及多个技术领域的综合技术,它对通信、传感器、人工智能和发动机技术有比较高的要求。如果在恶劣环境下作战,它还需要有比较好的隐身能力。无人机与所需的控制、拖运、储存、发射、回收、信息接收处理装置统称为无人机系统。 二、用途与优势 无人机种类很多,不同的无人机可以完成不同的特殊任务。军用无人机的主要用途包括:战术侦察和地域监视、目标定位和火炮校射、电子侦察和电子干扰、通信中继转发、靶机和实施攻击等。与有人飞机相比,无人机具有多种优势: 1、由于机上没有驾驶员,因此可省去驾驶舱及有关的环控及安全救生设备,从而降低飞机的重量和成本。 2、无人机在作战时不会危及飞行员,更适于执行危险性高的任务。 3、由于机上没有驾驶员,飞机可以适应更激烈的机动和更加恶劣的飞行环境,留空时间也不会受到人所固有的生理限制。 4、在使用维护方面,无人机比较简单,而且费用低,操纵员只需在地面进行训练,无需上天飞行。 三、技术途径 无人机从产生到现在已有多年,早在70年代西方就产生用无人机进行对地攻击和格斗空战的构想,在美国还进行了大量飞行试验,但是由于技术上的难度,使这些构想无法实现。 无人机存在的致命弱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自主作战能力差,由于无人机执行任务时需要有人参与遥控,其自主作战能力有限,因而缺乏有人飞机所具有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二是完成任务的有效性低,由于控制人员对无人机所处环境的了解必须借助远距离通信,而这种远距离通信又随时会被压制而中断,从而造成了人机之间无法及时、准确交流信息,影响了无人机完成任务的有效性。 随着战场实时信息网(如JSTARS)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无人机的自主工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这就保证了无人机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有的长处,从而使无人机技术成为对未来作战最有影响的技术之一。 四、发展方向 从低空,短航时向高空,长航时发展。老式的无人机滞空时间短,飞行高

小型无人机飞控系统介绍与工作原理

飞控系统是无人机的核心控制装置,相当于无人机的大脑,是否装有飞控系统也是无人机区别于普通航空模型的重要标志。在经历了早期的遥控飞行后,目前其导航控制方式已经发展为自主飞行和智能飞行。导航方式的改变对飞行控制计算机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小型无人机执行任务复杂程度的增加,对飞控计算机运算速度的要求也更高;而小型化的要求对飞控计算机的功耗和体积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精度不仅要求计算机的控制精度高,而且要求能够运行复杂的控制算法,小型化则要求无人机的体积小,机动性好,进而要求控制计算机的体积越小越好。 在众多处理器芯片中,最适合小型飞控计算机CPU的芯片当属TI公司的TMS320LF2407,其运算速度以及众多的外围接口电路很适合用来完成对小型无人机的实时控制功能。它采用哈佛结构、多级流水线操作,对数据和指令同时进行读取,片内自带资源包括16路10位A /D转换器且带自动排序功能,保证最多16路有转换在同一转换期间进行,而不会增加CPU 的开销;40路可单独编程或复用的通用输入/输出通道;5个外部中断;集成的串行通信接口(SCI),可使其具备与系统内其他控制器进行异步(RS 485)通信的能力;16位同步串行外围接口(SPI)能方便地用来与其他的外围设备通信;还提供看门狗定时器模块(WDT)和CAN通信模块。 飞控系统组成模块 飞控系统实时采集各传感器测量的飞行状态数据、接收无线电测控终端传输的由地面测控站上行信道送来的控制命令及数据,经计算处理,输出控制指令给执行机构,实现对无人机中各种飞行模态的控制和对任务设备的管理与控制;同时将无人机的状态数据及发动机、机载电源系统、任务设备的工作状态参数实时传送给机载无线电数据终端,经无线电下行信道发送回地面测控站。按照功能划分,该飞控系统的硬件包括:主控制模块、信号调理及接口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以及舵机驱动模块等。 模块功能 各个功能模块组合在一起,构成飞行控制系统的核心,而主控制模块是飞控系统核心,它与信号调理模块、接口模块和舵机驱动模块相组合,在只需要修改软件和简单改动外围电路的基础上可以满足一系列小型无人机的飞行控制和飞行管理功能要求,从而实现一次开发,多型号使用,降低系统开发成本的目的。系统主要完成如下功能: (1)完成多路模拟信号的高精度采集,包括陀螺信号、航向信号、舵偏角信号、发动机转速、缸温信号、动静压传感器信号、电源电压信号等。由于CPU自带A/D的精度和通道数有限,所以使用了另外的数据采集电路,其片选和控制信号是通过EPLD中译码电路产生的。

赫尔姆斯(Hermes)无人机

“赫尔姆斯(Hermes)”系列无人系统由以色列埃尔比特(Elbit)公司开发,该公司是以色列首屈一指的防务电子企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时,由于以色列军方一系列无人机表现出色,当时以银箭公司也试图进入这一领域,但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在1997年时试图合并该公司,但未果,之后便将目光转向埃尔比特公司。 1995年巴黎国际航展时,埃尔比特公司就展出了其第一次开发的无人系统“赫尔姆斯450”,紧接着陆续开发出“750”、“1500”、微型的“180”以及后来出现的“900”等飞行器,其中“赫尔姆斯180”用于支援旅或师一级地面部队、“赫尔姆斯450”则用于师或军一级地面部队、而后来开发的“赫尔姆斯900”(与1500相似)则属于战略级无人系统。“赫尔姆斯1500”飞行器则是唯一一个超过1000kg的战略级无人系统。 “赫尔姆斯450”飞行器也是以国内民航部门认证的第一种无人飞行器,据报道称,以空军部队自1997年起就配备了该型飞行器(也有资料称于2000或2002年开始配备),当时为保密的需要该飞行器也被匿称为“Zik”,估计以军装备数量约在70~120(150)架之间。2008年初,公司公布为该机型更新马力更大(69马力)引擎的升级计划。在通常人眼中,“赫尔姆斯450”飞行器常被视作重型的长航时战术无人飞行器,而不是战略用途的中空长航时飞行器。2007年9月,埃尔比特公司称全球各国军方装备的“赫尔姆斯450”飞行器已累计飞行了6.5万小时,采用该飞行器的国家包括博蒋瓦纳、克罗地亚、格鲁吉亚、墨西哥、新加坡(2007年采购1套系统12架飞行器)、

英国(在其“守望者”无人系统开发项目下采购了54架“赫尔姆斯450B”型飞行器)。英国在开发“守望者(WatckKeeper)”系统时曾预计用该飞行器取代军方目前使用的“赫尔姆斯450”,但前者迟迟未能交付,故目前部署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的英国第32皇家炮兵团中至少还使用着10余架“赫尔姆斯450”;至于格鲁吉亚于2000年后采购了数量不详的该型飞行器,但在2008年的俄格冲突中,至少4架飞行器被击落(其中至少有1架被俄军米格-29战机击落);也有消息称,南非和阿根廷也采购了“赫尔姆斯1500”型飞行器。 “赫尔姆斯1500”飞行器这是一种大型长续航力无人机(UAV),容易地被误认为是某种双发动机私人飞机。它是一种很好装备的无人机用于远程监视和战术侦察。这些飞行器没有被以色列使用,但是被一些以色列盟友和商业界购买,最特别地是南非、阿根廷和新加坡,还有一些民用科学机构用于陆地调查和绘图。 在1998年6月2日一篇新闻稿中,埃尔比特(Elbit)系统公司宣布“赫尔墨斯”(Hermes)1500的第一次飞行。 尽管“赫尔墨斯”(Hermes)450有20小时的续航力和18,000英尺的升限,那有,依照以色列防卫部门的消息来源,仍然在未来无人机操作有一个必要性超越这些规格的无人机(UAV)。在思路上披露这,以色列两家公司也正在继续发展中空长航时(MALE)无人机。为了要试图符合这个将来的需求,埃尔比特(Elbit)/银箭是在它的双发动机“赫尔墨斯”(Hermes)1500上和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马拉特(Malat)工作在“苍鹭”(Heron)1上

无人机概况及特点

无人机概况及特点 1、无人机简介 无人机航拍摄影就是以无人驾驶飞机作为空中平台,以机载遥感设备,如高分辨率CCD数码相机、轻型光学相机、红外扫描仪,激光扫描仪、磁测仪等获取信息,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并按照一定精度要求制作成图像。全系统在设计与最优化组合方面具有突出的特点,就是集成了高空拍摄、遥控、遥测技术、视频影像微波传输与计算机影像信息处理的新型应用技术。 使用无人机进行小区域遥感航拍技术,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与经验。以无人机为空中遥感平台的微型航空遥感技术,适应国家经济与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为中小城市特别就是城、 镇、县、乡等地区经济与文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遥感技术服务手段。遥感航拍技术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建设迅猛发展,各地区的地貌发生巨大变迁。现有的航空遥感技术手段已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新的遥感技术为日益发展的经济建设与文化事业服务。以无人驾驶飞机为空中遥感平台的技术,正就是适应这一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应用性技术,能够较好地满足现阶段我国对航空遥感业务的需求,对陈旧的地理资料进行更新。 随着我国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发展,不少古建筑、考古现场等发现、田野考古探索、城乡的地貌发生巨大变化。一些版图反映不出新的面貌。 目前使用资料较为陈旧。常规的成图周期,已不能满足需要。我们利用遥感航拍技术更新的地理资料对地区的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适应城镇发展的总体需求,提供综合地理、资源信息。正确、完整的信

息资料就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各地区、各部门在综合规划、田野考古、国土整治监控、农田水利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厂矿建设、居民小区建设、环保与生态建设等方面,无不需要最新、最完整的地形地物资料,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与新建开发区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用遥感航拍技术准确地反映出地区新发现的古迹、新建的街道、大桥、机场、车站以及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的综合信息。遥感航拍技术就是各种先进手段优化组合的新型应用技术。 无人机航拍摄影技术以低速无人驾驶飞机为空中遥感平台,用彩色、黑白、红外、摄像技术拍摄空中影像数据;并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加工处理。全系统在设计与最优化组合方面具有突出的特点,就是集成了遥感、遥控、遥测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技术。 2、无人机航拍的应用范围 无人机航拍摄影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勘探、海洋环境监测、土地利用调查、水资源开发、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农业作业、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城市规划与市政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护与监测、公共安全、国防事业、数字地球以及广告摄影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3、无人机特点: 无人机航拍影像具有高清晰、大比例尺、小面积、高现势性的优点。特别适合获取带状地区航拍影像(公路、铁路、河流、水库、海岸线等)。且无人驾驶飞机为航拍摄影提供了操作方便,易于转场的遥感平台。起飞降落受场地限制较小,在操场、公路或其它较开阔的地面均可起降,其稳定性、安全性好,转场等非常容易。 多用途、多功能的影像系统就是获取遥感信息的重要手段。遥感航拍使

《关于小型微型无人机在未来战争中的发展前景》

关于微型无人机在未来战争中的应用 摘要:根据国内外微型无人机(MAV)的发展趋势,以及微型无人机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对微型无人机(MAV)的相关核心技术进行了基本的论述,着重于微型无人机在未来战争可能发挥的作用,对微型无人机的发展道路做出了展望,并结合实例浅谈了微型无人机在民用方面的应用前景。微型无人机的快速发展将对未来信息化战场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微型无人机无人机技术未来战场发展前景 Abstract:Basing on domestic and overseas research on MA V(Micro Air Vehicle) and the technical challenge we encountered, this thesis paid attention to relevant core technology, in which we also provided some robust prediction on what MA V would bring in future modernized war. the research via the practice of civil use is deepen , making expectation about diverse development way in the future. On the main point, that MA V’s rapid revolutionary development would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battlefield in such an informationized era. Key words: Micro air vehicle; The tech of air vehicle; War of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 1 前言 1 微型无人机的由来 微型无人机(MAV)是指尺寸只有手掌大小(约15 cm)的飞行器。它将作为士兵可携带的一种战场侦察设备,其潜在的作用包括空中监视、生物战剂探测、目标识别、通信中继,它甚至能探测到大型建筑物和大型设施的内部情况。 微型无人机是在1992年提出来的,在美国兰德公司和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举办了一个关于未来军事技术的研讨会,资深科学家奥根斯坦主持了有关微型无人机的讨论。 2 微型无人机的地位 毫无疑问,微型无人机凭借它体积小,质量轻的特点,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存在许多技术缺陷,致使微型无人机只能小规模的介入战争,进行一些小范围、低强度的任务。相较于“全

以色列无人机概述

实际上,以色列首次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引入现代无人机,最初以色列军方的想法是部署一大批无线电遥控的模型飞机用于侦察和监视,执行相同任务或覆盖相似的地域时,这些飞行器的成本原低于有人喷气式飞机的花费,但与同时期的美军不同,以色列一直认为高速性能对于进行低空战术侦察的无人机来说并无益处。以色列发展无人机的关键性人物是阿尔文?埃利斯,他曾于60年代在美国生产“火蜂”无人机的泰勒?雷恩公司从事无人机的自动驾驶设备的开发及制造工作,由于工作关系,他亲自经历了很多无人机开发和制造的过程,特别是试验利用“火蜂”搭载视频摄像机对战场进行实时侦察的试验,这使他深信无人机的高速性能无助于提升其侦察价值。1967年,埃利斯返回以色列,他和当时一起回到以色列的同事杰胡达? 马默最初曾向以色列飞机工业(IAI)公司提议开发一种微型无人机——“猫头鹰(Owl)”无人机,但IAI明确拒绝了他们的建议,不得及俩人开始独自进行设计和制造。1974年2月,在“猫头鹰”的第二架原型机完成首飞后,这种无人机终于引起以色列企业的注意,当时塔迪兰公司看到这种搭载着1部索尼视频摄像机的飞行器的潜力,开始资助两人的开发。之后,这一飞行器在反复完善后终于被以色列空军认可,并命名为“驯犬(Mstiff)”。1980年,以空军采购了少量“驯犬”,在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3架“驯犬”无人机也参与了战斗,尽管此时离“驯犬”刚被提供给军方还没多长时间。由于注意到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大规模使用无人机,IAI公司也于1976年启动了自己的开发项目,即后来的“侦察兵(Scout)”无人机,该机型于1981年正式服役,同样也参与了1982年的战争。由于无人机在1982年战争中的突出表现,为加强国内无人系统的开发,以色列政府于1983年要求塔迪兰公司和IAI公司整合开发资源,这也导致了名为马扎拉特(Mazlat)的联合企业于1984年9月正式成立。1989年,IAI收购了塔迪兰公司的股份,使该公司彻底成为其马扎拉特分部。之后,该公司开发的各类无人机开始配备国防部,到2002年时,有统计认为以色列国防军的各类无人系统已累计飞行了12万小时。 据称,在2006年以黎在南黎巴嫩发生冲突时,最让黎巴嫩真主党大吃一惊的就是以军地面部队大量应用的小型无人飞行器,这些飞行器供旅及以下部队广泛用于战场侦察和监视,由于机动灵活,它们甚至能跟着机动的真主党武装进行监视,给后者造成很大困扰。在战争中,以国防军主要采用阿尔比循公司的“云雀I(Skylark)”和拉菲尔公司的“陨石(Skylite)B”小型无人飞行器。在2007年,以军为遂行在加沙地区的反恐任务,利用无人飞行器也完成了2.4万小时的飞行时间,相比之下,同一时间内以军有人战机只进行了100小时的战斗飞行,武装直升机的飞行时数为1300小时,展示了这种飞行器对于地面部队侦察监视活动的巨大价值。在很多时间,其他攻击飞机只有在无人机定位并确定目标后,才会赶来攻击。但从另一方面看,以军对利用无人飞行器遂行战略性侦察、攻击任务讳莫如深,2008年,以军方明显否认了外界对以军将利用无人飞行器进行深入敌境的打击的猜测,比如对伊朗。之所以会有此猜测,源于之前举行的大规模“爱琴海”演习,演习期间运用了大量无人飞行器,据传是将对伊朗核设施采取行动的预演,当时更有推测认为以军装备的“埃坦(Eitan)”无人系统将是唯一能够用于远程奔袭伊朗的飞行器,它能搭载1吨重弹药,具有发射防区外弹药的能力。 以国内最早的“驯犬”无人系统除为本国军方采用外,还有一部分提供给美国海军及中国台湾地区;而“侦察兵”系统的流传范围更广,新加坡、南非、瑞士等国军方都有过采购,该型飞行器被被授权给南非阿莫斯科(Armscor)公司生产(1983年也曾被南非军方用于针对莫桑比克的战争)。 此外,上述几种无人飞行器外,IAI公司还开发过“湾流”系列商务喷气机的无人早期预警版本,这种无人“湾流”预警机配备以“费尔康” 雷达系统,于2006年正式进入以军服役,2007年12月,IAI公司对外承认了这一无人预警机项目。IAI公司还曾将无人飞行器上作用的飞行控制软件安装在一架G550海上巡逻机上,其具体开发项目和目的不详。 对于以色列大多数的无人飞行器来说,国防军配备、使用这些无人飞行器时总与以色列情报部门(Intelligence Corps)脱不开干系,后者曾广泛地被认为是以色列的中央情报局,但到2006年,这一机构就从各类媒体和各种场合消失了,至少在官方立场上是如此。及至2008年初,以色列空军从现有无人飞行器机群中挑选出大量小型、微型飞行器,将它们指派给地面部队直接用于其支援和作战。 2009年11月,以色列空军和地面部队公布了它们的第一个联合无人飞行器项目性能需求,对于以地面部队,新的旅级无人系统将是现有营级“天空骑士(Sky Rider)”的补充。这一旅级部队配备的无人飞行器将在1000米以下空域活动(云层之下)续航时间约6小时,可由2名士兵操作和使用,飞行器最大重量为65千克(包括8千克负载),每套系统含3架飞行器和相应的地面控制设备。与当初“天空骑士”不同,新项目不仅要求竞标企业提出飞行器解决方案,也会展示其传感器组、飞行控制等关键性能的性能和预期,当时预计2010年3月各竞标方完成方案提交,当年夏则选择合适的研制开发商。 2003年巴黎国际航展上,以色列新组建的航空防御系统公司展出了其开发的“航空星(Aerostar)”战术无人飞行器,该飞行器在搭载50千克负载时可续航14小时。有报道称,这飞行器由该公司与以情报部门合作开发,但并未得到官方证实。该公司无人产品的用户包括希腊、中国台

无人机教学方案

无人机教学方案

无人机教学方案 一、培训需求分析: 国内无人机近几年来发展比较快,而除军事用途外,由于无人机成本相对较低、无人员伤亡风险、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的优势,使得无人机在航空拍照、地质测量、高压输电线路巡视、油田管路检查、高速公路管理、森林防火巡查、毒气勘察、缉毒和应急救援、救护等民用领域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因此技术先进、性能各异、用途广泛的各种新型无人机种不断出现。中国的无人机发展速度极快,相关需求急剧增加,很多生产和装备使用无人机单位的操控人才十分紧缺,而国内能够系统培养无人机操控员的机构非常稀少。据初步估算,中国需要的无人机操作维护人员可达20万。 二、培训的目标 1、经过理论教学、地面站控制、遥控器使用、通讯设备的维护和使用、电池的维护与使用、机体的组装等课程培养初级的无人机飞手。 2、经过任务飞行、航空摄影、航空测量、农业植保机操作、弹射器架设及使用、后期软件教学等方面培养初级的项目实操人才。 3、经过带领学员亲自参与项目实操,强化后期处理能力,提升学员艺术修养,了解无人机项目操作全过程等方面培养专业的项目管理人才。

三、培训内容 1、初级飞手培训教程(有基础) 注:无基础的需要在实操飞行方面多培训10天,合计30天。2、初级的项目实操培训教程(在初级飞手培训教程的基础上增设

如下内容) 3、专业的项目管理人才 主要对电力架线、电力巡线、抢险救灾的、农业植保,航测、航拍等实际项目进行跟踪实操(至少经历5个实操项目),进一步加强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项目成本控制能力。深入了解各种机型的性能和使用方向,充分掌控项目运营过程中人员和机型的调配。预计需要1个月的时间。 4、教员培训

无人机结构及系统

第1章 无人机结构与系统 一一无人机结构与系统分为结构和系统两个方面,其中无人机结构主要是指无人机的硬件结构,无人机系统主要是指无人机动力系统二控制站二飞行控制系统二通信导航系统二任务载荷系统和发射回收系统等三 1.1 无人机概述 一一18世纪后期,热气球在欧洲升空,迈出了人类翱翔天空的第一步三20世纪初期,美国莱特兄弟的 飞行者 号飞机试飞成功,开创了现代航空的新篇章三20世纪40年代初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成功发射大型液体火箭V-2,把航天理论变成现实三1961年,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 东方1号 宇宙飞船在最大高度为301k m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揭开了人类载人航天器进入太空的新篇章三 无人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英国的两位将军提出了研制一种使用无线电操纵的小型无人驾驶飞机用来空投炸弹的建议,得到认可并开始研制三1915年10月,德国西门子公司成功研制了采用伺服控制装置和指令制导的滑翔炸弹三1916年9月12日,第一架无线电操纵的无人驾驶飞机在美国试飞三1917 1918年,英国与德国先后研制成功无人遥控飞机三这些被公认为是遥控无人机的先驱三 随后,无人机被逐步应用于靶机二侦察二情报收集二跟踪二通信和诱饵等军事任务中,新时代的军用无人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军事战争和军事调动的原始形式三与军用无人机的百年历史相比,民用无人机技术要求低二更注重经济性三军用无人机技术的民用化降低了民用无人机市场进入门槛和研发成本,使得民用无人机得以快速发展三 目前,民用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航拍二航测二农林植保二巡线巡检二防灾减灾二地质勘测二灾害监测和气象探测等领域三 未来,无人机将在智能化二微型化二长航时二超高速二隐身性等方向上发展,无人机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三 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在2016年7月11日颁布的‘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规定“(A C-61-F S-2016-20-R1),其对无人机及相关概念作了定义三

微型无人机设计指南

微型无人机设计指南 作者:李晓特 很多朋友常常问我要什么是无人机;或者希望制作一套专属自己的无人机;那么究竟怎样的飞行器才能称为无人呢?又有怎样的流程呢。下面将微型电动无人机的设计流程做了一系列清单及个人见解,相信具有引导性的作用。 一、无人机的系统概述 1.1什么是无人机系统:飞机、任务载荷、控制站、飞机发射与回收系统、通讯、运输,有一定的自主判断能力,可以回传一些数据。具有上述特征就是无人机。 1.2无人机系统基本构成:控制站、任务载荷、无人飞机、导航系统、发射与回收、通信连接、保障、运输设备。 二、无人机系统设计 2.系统设计与简介:概念经济为先,是否有政策限制,有怎样的市场、是否被客户需要。 初步设计:构建一套初步的模型,这是整个过程中成本最少的部分,即使失败也不会有太多的损失。 详细设计:对于飞机的气动特性、动态特性能、结构和附属设备等。系统布局、机械结构、控制站的电子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 系统选择:载荷、续航、作用半径、速度范围、环境状态、维修。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设计更加详细的步骤,牵涉更庞大的工作团队,以及更多的投入资金。 3空气动力与机体布置、升致阻力、寄生阻力。 4.不同飞机特性:鸭翼、三角翼、飞翼、串列翼以及一系列的设计标准和规则。 5.机体设计:机械结构、疲劳与磨损、起落架、发动机、模块结构。 6.外形设计:对于飞机外观的要求,可以是夺人眼球的表演造型,或者是更加隐蔽不扰民的设计。 7.无人机任务载荷:有消耗与非消耗两块;消耗:非相机、分辨率、镜头、光电系统、图像传输;消耗载荷:喷洒的液体、投放的物品。

8.通信系统:通信媒介比如说无线电,那么就应当考虑天线类型,数据传送的稳定性。最简单的常见的是图像传送设备、遥控器、以及数据传送电台。 9.控制与稳定性:一套可靠的飞控。 10.导航:目前主流的定位系统有gps和国产北斗星以及常说航迹推算导航(如果卫星天线暂时接收不到信号,可以依靠它继续沿预定轨迹飞行)。 11.发射与回收:可以单人操作的有手抛,起落架,弹射,不叫复杂是的火箭发射;回收包括水平起降、伞降、机腹着地(相信我场地不够绝对会造成事故)、撞网。 12.控制站:微型笔记本式的,具有高度集成,方便协带的特点;既然是控制站,应当具备时间、航向、航迹、电流量、信号强度、飞机姿态等一系列功能及显示。 13.保障与支持手册:就像一切电子产品都有的售后说明,当然这个应当更加详细,细致到每一个部件的更换、保养。 14.运输:设备轻,距离短的可以手持;长距离的可以放在交通工具上。 15.可靠性设计:应当预先考虑出现哪些故障导致任务失败,如坠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造成经济损失。 必须确保无人机的可靠、可用、安全。 从事故级别从重到轻分为灾难性、A类故障、B类故障。 可靠性汇总:动力、飞行控制、通信、人为错误、其他都在考虑之内。 16亢余系统:飞机载荷的亢余、通讯联络的亢余,如同常说的留有余地和退路,飞机才能更从容的上天。 以上就是微型电动无人机设计的一套清单步骤,相信结合日常实践一定能为您节约不少搜集资料和实践探索的时间。节省的时间就留给给读者朋友去完成飞上蓝天的梦想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