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急性乳腺炎教案

急性乳腺炎教案

急性乳腺炎教案
急性乳腺炎教案

急性乳腺炎

案例:张某,28岁,初产后哺乳4周。近日右侧乳房胀痛,外上象限局部红肿,并伴有压痛性肿块,体温39℃,情绪烦躁。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3×109 /L ,中性粒细胞0.9。

提出问题:

1、什么是急性乳腺炎?其发病情况如何?

2、急性乳腺炎的病因有哪些?

3、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4、急性乳腺炎怎样治疗及预防?

1、急性乳腺炎系指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多发生在产后哺乳期的妇女,以初产妇最为常见

好发于产后3-4周

好发于乳房的外上象限

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

除产后机体抵抗力下降以外,还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乳汁淤积

乳汁淤积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乳汁淤积的主要原因有:

○1乳头发育不良:乳头短、小或内陷,影响婴儿吸乳;

○2哺乳不当:初产妇哺乳无经验,不能把乳汁排空,致使有多余的乳汁淤积在腺

小叶中。

○3乳管不通畅:初产妇的乳汁中含有比较多的脱落上皮细胞,易引起乳腺管的堵

塞,或乳房局部受压,影响排乳;

2、细菌侵入

急性乳腺炎主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少见于链球菌。

○1.乳头破损或皲裂:初产妇如孕期不经常擦洗乳头,上皮脆弱,小儿吸吮

时间过长,乳头表皮浸软,易发生皲裂。细菌可通过乳头破损或皲裂处侵入,沿淋巴管扩散至乳腺实质,引起乳腺炎。

○2婴儿口腔感染,吸乳或含乳头睡眠,细菌可直接经乳头开口侵入乳管,

有乳汁淤积时,乳汁分解的酸性产物不仅对乳腺管有刺激,而且是细菌繁殖很好的培养基。

(一)临床表现

初期:乳房肿胀疼痛;压痛性肿块,表面皮肤红热;

同时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炎症继续发展,则上述症状加重

疼痛呈搏动性、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

患侧腋窝淋巴结常肿大,并有压痛。

炎症肿块常在数日内软化形成脓肿。

表浅脓肿局部炎症明显,有波动感,可向外自行破溃或破入乳管自乳头流出;深部脓肿局部炎症不明显,皮色正常,肿块不清楚,但有深压痛。除可缓慢向外破溃外,也可以向深部穿至乳房与胸肌间的疏松组织中,形成乳房后脓肿。B超和穿刺有助于诊断。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2诊断性穿刺:在乳房肿块波动最明显的部位或压痛最明显的区域穿刺

(二)诊断依据

1、病史

2、体格检查

3、辅助检查

(一)治疗原则

1、排空乳汁,控制感染。

2、脓肿形成前主要以理疗、热敷等治疗为主。

3、脓肿形成后,则需要及时尽早进行脓肿切开引流。

(二)治疗方法

1、非手术疗法

1)局部处理

①用乳罩托起肿大的乳房以减轻疼痛;患侧乳房停止哺乳,用吸入器吸出乳

汁,或用手轻轻挤出乳汁,避免乳汁淤积。

②局部理疗、热敷或药物外敷,以促进炎症的消散,每次20~30分钟,每日

3~4次。水肿明显者可用25%的硫酸镁湿热敷,用中药金黄散或鲜蒲公英捣烂外敷等。

2)抗感染

①抗菌药:应用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有效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或根

据脓液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选用。

②中药治疗:服用清热解毒类中药,如蒲公英煎水内服和外洗。

感染严重或发生乳瘘者应终止乳汁分泌

断乳的方法:

炒麦芽:60克,用水煎后分两次内服,每日1剂,连服2~3日;

乙烯雌酚:口服,1~2mg,3次/日,共用3~5日;

1. 婴儿吸吮能力不足或婴儿食量小而乳汁分泌多者,要用吸奶器吸尽乳汁。.

2.有乳头内陷者,经常用手牵拉乳头,或用吸乳器或负压拔罐器吸出乳头,每天1~2次。睡觉的姿势以仰卧最好,以免侧身挤压乳房。选择合适的胸罩以不使乳房有压迫感为宜,平时活动时也要避免外力碰撞乳房。

3.如有乳头破损要停止哺乳,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在伤口愈合后再行哺乳。不让婴儿含乳头睡觉。

4 正确哺乳,注意姿势,口乳衔接(婴儿的小嘴完全环抱妈妈乳房的乳头和乳晕)。

5.妊娠后期,常用温水清洗乳头。

初产妇,没经验,乳汁淤积是关键

哺乳期+乳房胀痛+肿块+发热+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波动感或穿刺=脓肿形成

尽早治疗

暂停哺乳,排空乳汁,控制感染

目标测试题

1、急性乳腺炎最常见于哪些人群?

A青春期女性 B男性 C更年期女性 D初产妇

2、乳腺深部或后部脓肿可在乳房作什么样切口?

A十字形切口 B纵向切口

C下缘弓形切口 D放射状切口

3、急性乳腺炎的病因是:

A.全身和局部抵抗力下降

B.乳腺组织发育不良

C.乳汁淤积加细菌入侵

D.哺乳次数过多

E.乳腺分泌障碍

4、女,27岁,产后1周,右乳房肿胀,疼痛,伴全身发热寒战,查体乳房肿胀,

外上象限有压痛和波动,确诊首先应做:

A.软X线照片

B.B超

C.穿刺

D.CT检查

E.细胞学检查

5、急性乳房炎形成脓肿后切开引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切口应按轮辐方向,乳晕下脓肿作乳晕边缘弧形切口

B.波动不明显者,应行穿刺及早发现脓肿

C.为防止脓栓入血,切开后不可用手指进入脓腔进行分离

D.应在脓肿最低位处切开

E.全身使用抗生素和中草药治疗

布置作业

1.教材200页习题1。

2.简述急性乳腺炎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70=急性乳腺炎(乳房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临床路径

急性乳腺炎(乳房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 临床路径 一、急性乳腺炎(乳房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乳腺炎(ICD-10:O91,N61) 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3:85.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多为哺乳期女性,常发生在产后3-4周;也可为非哺乳期女性。 2.体征:患侧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常伴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等,随炎症发展常伴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全身中毒表现。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4.影像学检查:超声提示有炎性浸润,单个或多个脓腔形成。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早期未形成脓肿前,应用抗菌药物可获得良好效果。 2.中医中药治疗,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物。 3.脓肿形成后,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 (四)标准住院期间为≤1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O91,N61急性乳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 (4)乳房彩超(脓肿形成者需行术前定位)。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 2.入院后即开始使用抗菌药物,经验性抗菌治疗可选用耐

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

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 一、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乳腺炎(ICD-10: 091, N61) 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3: 85.0)o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岀版社)等。 1?病史:乳房岀现红、肿、热、痫等急性炎症表现;多为哺乳期女性,常发生在产后3-4周;也可为非哺乳期女性。 2?体征:患侧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常伴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等,随炎症发展常伴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全身中毒表现。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4.影像学检查:超声提示有炎性浸润,单个或多个脓腔形成。 5.穿刺抽及脓液。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

社)

等。

1?早期未形成脓肿前,应用抗菌药物可获得良好效果。 2?中医中药治疗,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物。 3.脓肿形成后,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 (四)标准住院期间为WII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IO: 091, N61急性乳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IfIL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 (4)乳腺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超声心动图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 43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急性乳腺炎的健康教育及早期护理

急性乳腺炎的健康教育及早期护理 急性乳腺炎是产后哺乳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生在产后3~4周和6个月后的婴儿萌牙期,初产妇更常见,可一侧或双侧发病。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前瞻性地做好孕期和哺乳期健康教育,指导孕、产妇及家属理解、掌握相关预防保健方法,认真执行好各阶段乳房的护理,收到了良好效果,明显减少和有效阻止了乳腺炎的发生和进展,避免了母婴身心受到伤害。 1 孕期健康教育 1.1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生气:良好的心情不仅有利于胎儿的正常发育,而且对孕妇全身机能有积极调节作用,能促进乳房组织的良好发育。 1.2 注意乳房卫生,保持乳房清洁:孕后6个月开始,每天用热水软毛巾擦洗乳头、乳晕,每周用肥皂清洗2次,以增加皮肤抵抗力,增加今后哺乳时皮肤的耐受性。但禁忌用酒精擦洗,以免引起皮肤干燥、皲裂。佩带松紧适宜的胸罩,胸罩内衣经常更换,保持清洁。 1.3 纠正乳头凹陷、乳头平坦:妊娠6个月后,每天擦洗乳头,同时用一手的拇指、中指、食指捏住乳头,轻轻向外牵拉30~50次。有早产现象者禁做。 2 哺乳期健康教育 2.1 保持泌乳通畅,预防乳汁淤积。 2.1.1 产后尽早开奶:让婴儿早吸吮、勤吸吮,避免乳房过度充盈。 2.1.2 按需哺乳:即婴儿饿了就让吃,产妇奶水胀了就给哺,不规定哺乳时间及哺乳量,每次哺乳应尽量使乳汁排空。如乳汁过多,婴儿不能吸尽,应手法排出或借助吸乳器将乳汁排空,改变舍不得奶水浪费的观念。特殊情况不能喂乳时,应定时挤奶,排空乳汁,保持乳管通畅。 2.1.3 饮食调整:产后应给予清淡富于营养易消化的膳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产妇分娩1~2天内奶汁够婴儿食量者,应少吃鸡、鱼、猪蹄等发奶食物。

急性乳腺炎

乳腺炎临床路径 (征求意见稿) 一、乳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乳腺炎(ICD-10:O91)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需住院治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1.病史:哺乳期女性,可由乳头破损或皮肤损伤引起; 2.早期乳房出现胀肿、疼痛、肿块,处理不及时乳房疼痛加剧,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伴畏寒发热。后期肿块部位可出现搏动感。血常规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 3.彩超提示,穿刺抽出脓液证实。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保持乳汁通畅,手法排乳或吸奶器; 2.停止哺乳:炒麦芽等; 3.全身使用抗生素; 4.中医中药治疗; 5.局部外敷:33%硫酸镁、鱼石脂软膏或紫色消肿膏等; 6.脓肿形成后,可在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或切开排脓。 (四)标准住院日为4-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O91急性乳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心电图、胸片; 4.乳腺彩超及术前定位。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3.术中引流:纱条引流。 (九)术后住院恢复3-7天。 1.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用头孢类或细菌培养敏感类抗生素,用药时间至体温正常后3天。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引流通畅、脓腔消失、敷料干燥可门诊换药;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急性乳腺炎教案

急性乳腺炎 案例:张某,28岁,初产后哺乳4周。近日右侧乳房胀痛,外上象限局部红肿,并伴有压痛性肿块,体温39℃,情绪烦躁。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3×109 /L ,中性粒细胞0.9。 提出问题: 1、什么是急性乳腺炎?其发病情况如何? 2、急性乳腺炎的病因有哪些? 3、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4、急性乳腺炎怎样治疗及预防? 1、急性乳腺炎系指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多发生在产后哺乳期的妇女,以初产妇最为常见 好发于产后3-4周 好发于乳房的外上象限 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 除产后机体抵抗力下降以外,还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乳汁淤积 乳汁淤积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乳汁淤积的主要原因有: ○1乳头发育不良:乳头短、小或内陷,影响婴儿吸乳;

○2哺乳不当:初产妇哺乳无经验,不能把乳汁排空,致使有多余的乳汁淤积在腺 小叶中。 ○3乳管不通畅:初产妇的乳汁中含有比较多的脱落上皮细胞,易引起乳腺管的堵 塞,或乳房局部受压,影响排乳; 2、细菌侵入 急性乳腺炎主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少见于链球菌。 ○1.乳头破损或皲裂:初产妇如孕期不经常擦洗乳头,上皮脆弱,小儿吸吮 时间过长,乳头表皮浸软,易发生皲裂。细菌可通过乳头破损或皲裂处侵入,沿淋巴管扩散至乳腺实质,引起乳腺炎。 ○2婴儿口腔感染,吸乳或含乳头睡眠,细菌可直接经乳头开口侵入乳管, 有乳汁淤积时,乳汁分解的酸性产物不仅对乳腺管有刺激,而且是细菌繁殖很好的培养基。 (一)临床表现 初期:乳房肿胀疼痛;压痛性肿块,表面皮肤红热; 同时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炎症继续发展,则上述症状加重 疼痛呈搏动性、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 患侧腋窝淋巴结常肿大,并有压痛。 炎症肿块常在数日内软化形成脓肿。 表浅脓肿局部炎症明显,有波动感,可向外自行破溃或破入乳管自乳头流出;深部脓肿局部炎症不明显,皮色正常,肿块不清楚,但有深压痛。除可缓慢向外破溃外,也可以向深部穿至乳房与胸肌间的疏松组织中,形成乳房后脓肿。B超和穿刺有助于诊断。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2诊断性穿刺:在乳房肿块波动最明显的部位或压痛最明显的区域穿刺 (二)诊断依据 1、病史 2、体格检查 3、辅助检查 (一)治疗原则 1、排空乳汁,控制感染。 2、脓肿形成前主要以理疗、热敷等治疗为主。 3、脓肿形成后,则需要及时尽早进行脓肿切开引流。

急性乳腺炎病人的护理

模块六泌尿生殖系统病人的护理 任务十急性乳腺炎病人的护理 【复习提问】 1.尿路感染常见病原体? 答:大肠杆菌 2.尿路感染最常见感染途径? 答:上行感染 3.尿路感染首选辅助检查? 答:尿细菌学培养 【新课导入】 【案例】 陈女士,27岁,哺乳期。左乳房红肿、疼痛2天,体温39.6℃。体格检查:左乳房外上象限可见2.5cm×3cm×2.5cm红肿区,表皮温度高,有明显压痛。 临床诊断为:急性乳腺炎 思考: 1. 请说出预防本病发病的关键。 2. 如何防止乳汁淤积?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 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急性乳腺炎病人进行引流术后护理的能力;具备为急性乳腺炎病人正确降温的能力;具备为急性乳腺炎病人进行乳房按摩、局部热敷的能力。 2. 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急性乳腺炎主要病因、典型临床表现、相应辅助检查及护理措施。 3. 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急性乳腺炎病人进行病情观察及健康指导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效沟通能力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新课讲解】 一、定义(图片)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产后3~4周,病人多是产后哺乳的妇女,以初产妇多见。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少数为链球菌感染。 二、病因与病理 (一)病因 1.乳汁淤积当乳头发育不良(过小或凹陷),妨碍正常哺乳,或乳汁过多、婴儿吸乳过少、乳管不通畅等导致不能完全排空乳汁等,出现乳汁淤积将有利于入侵细菌的生长。

2.细菌入侵感染的主要途径是乳头破损或皲裂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细菌也可直接入侵乳管,上行至腺小叶而致感染,如婴儿患口腔炎或口含乳头睡眠所致。 (二)病理 急性乳房炎可同时存在数个炎性病灶而先后形成多个脓肿,脓肿可以是单房或多房性。脓肿可自行向外溃破,深部脓肿也可向深部穿至乳房与胸肌间的疏松组织中,形成乳房后脓肿。 三、临床表现(图片) 1. 早期 急性乳腺炎在开始时患者乳房胀满,疼痛,哺乳时更甚、乳汁分泌不畅,乳房肿块或有或无,皮肤微红或不红,或伴有全身不适,食欲欠佳,胸闷烦躁等。 2. 化脓期 局部乳房变硬,肿块逐渐增大,此时可伴高烧、寒战、全身无力、大便干燥、脉搏加快、同侧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高,常可在4-5日形成脓肿,可出现乳房跳痛,局部皮肤红肿透亮,肿块中央变软,按之有波动感,若为乳房深部脓肿,可出现全乳房肿胀,疼痛,高热,但局部皮肤红肿及波动不明显,有时一个乳房内可同时或先后存在数个脓腔。 3. 溃后期 浅表的脓肿常可穿破皮肤,形成溃烂或乳汁自创口处溢出而形成乳漏。较深部的脓肿,可穿向乳房和胸大肌间的脂肪,形成乳房后位脓肿,严重者可发生脓毒败血症。 四、辅助检查(小先生) 1.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比例增加。并发脓毒血症时,白细胞总数常在 1.5×1010/L,中性粒细胞常达80%以上。 2. 诊断性穿刺:在乳房肿块波动最明显的部位或压痛最明显的区域穿刺,抽出脓液表示脓肿形成。 3. 细菌学检查 (1)脓液涂片:抽取脓液行涂片检查,一般可见革兰阳性球菌,亦可行抗酸染色查抗酸杆菌,以助于确定致病菌种类。 (2)脓液培养及药敏试验:指导临床选用抗生素。 (3)血液细菌培养:急性乳腺炎并发脓毒败血症时一般应隔天1次,抽血做细菌培养,直到阴性为止。抽血时间最好选择在预计发生寒战、高热前,可提高阳性率。对临床表现极似菌血症而血液培养多次阴性者,应考虑厌氧菌感染的可能,可抽血做厌氧菌培养。 五、治疗原则(图片)

十个有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偏方

十个有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偏方 急性乳腺炎是女性很常见的乳腺疾病,而用中药治疗比西药更有效,且治疗更彻底,下面小编为大家盘点下一些比较有效且管用的治疗急性乳腺炎的偏方,仅供参考。 治疗急性乳腺炎的偏方 1、青皮、陈皮、麦芽各12克,蒲公英60克,乳香、没药各9克,水煎服。适用于急性乳腺炎肝郁证。 2、橘皮30克,甘草6可,煎汤服。可以舒气止痛,适用于急性乳腺炎,对于急性乳腺炎初起者更有奇效。2-3次/天。 3、鹿角霜、路路通、牛蒡子、乳香20克,赤芍、王不留行各15克,地丁、蒲公英 各30克,水煎服。适用于早期乳腺炎。 4、金银花、蒲公英各30克,连翘、漏芦、赤芍各12克,丹参、鸡血藤各20克,青皮10克,通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7天。适用于急性乳腺炎气血壅结证。 5、生黄芪、金银花各15克,党参、白术、当归、陈皮、赤芍、白芍、元参各10克,水煎服。适用于急性乳腺炎溃破。 &芙蓉花(叶)适量,加入一些鸡蛋白,共捣烂敷于患处,中间留一个小孔。立时可以止痛,次日就能消肿。适用于急性乳腺炎。 7、绿豆面(炒)50克,川黄连、雄黄各5応大黄15応鸡蛋清适量,川黄连、大黄共为细末,同绿豆面、雄黄混合一块,用蛋清调匀,成膏样摊于纱布上,根据患部大小,用膏贴。适用于急性乳腺炎。 8、青皮、橘叶、穿山甲、王不留行、赤芍、漏芦各9克,瓜蒌12克,忍冬藤15応水煎服。适用于早期乳腺炎。 9、瓜蒌9克,黄酒适量,瓜萎焙焦研末,黄酒冲服。可疏肝清胃,通乳散结。适用于肝气郁结,胃热壅滞型乳痛,症见乳房硬结,胀痛。1次/天。 10、硫酸镁100克,桃仁泥20克,穿山甲粉25克,薄荷油3克,上述加凡士林100 克调匀后即成。取此膏125克,在纱布上摊平涂成直径8厘米的圆形,敷于患乳上,包扎并用胶,适用于急性乳腺炎。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滞热壅证:乳汁淤积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楚,口渴,便秘。舌红,苔黄。 (二)热毒炽盛证:壮热,乳房肿痛,皮肤焮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舌红,苔黄腻。 (三)正虚毒恋证: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舌质淡,苔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观察疼痛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行抽脓术的患者,取半卧位或患侧卧位(以利引流),观察脓液的量、色、质、气味以及有无乳汁排出。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胸、肝、神门、心、交感、阿是穴等穴。 4.遵医嘱中药外敷。 (二)肿胀 1.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是否形成脓肿或破溃。 2.遵医嘱使用排乳手法(详见附件),挤出淤积乳汁。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胸、肾上腺、内分泌、肝、神门、阿是穴等穴。 4.遵医嘱中药外敷。

5.遵医嘱中药熏洗。 (三)发热 1.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及时协助更换衣被。 2.遵医嘱使用中药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曲池等穴。按摩时选择薄荷油、生姜水等介质。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胸、耳尖、神门、内分泌等穴。 5.遵医嘱中药泡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2.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3.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4.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 5.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指导患者按需哺乳,哺乳后要排空剩余乳汁;高热或脓肿形成时停止哺乳。 2.使用三角巾或宽松的胸罩托起患乳,减少上肢活动。

急性乳腺炎患者的护理心得(精)

急性乳腺炎患者的护理心得(1) 【摘要】乳房疾病是妇女常见病,包括急性乳腺炎、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等,其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一或第二位。目的讨论急性乳腺炎患者的护理心得。方 法配合医生的诊断与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对急性乳腺炎患者患者进行护理可以减轻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力,并提供心理支持。 【关键词】急性乳腺炎护理 乳房疾病是妇女常见病,包括急性乳腺炎、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等,其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一或第二位。 女性乳房是两个半球形的性征器官,位于胸大肌浅表、前胸第2~6肋骨水平浅筋膜的浅、深层之间。乳头位于乳房中心,周围色素沉着区为乳晕。乳房的外上方形成腋部,向腋窝呈角状延伸。 乳房腺体有15~20个腺叶,每个腺叶分成若干腺小叶,后者由许多腺泡组成;每个腺叶有各自汇总的导管(大乳管),呈放射状向乳晕集中,开口于乳头。大乳管靠近开口的1/3段略为膨大,是乳管内乳头状瘤的好发部位。 乳房的腺叶、腺小叶和腺泡有结缔组织间隔,腺叶之间有许多与皮肤垂直的纤维束,上连皮肤及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起支持、固定乳房的作用。 (一)概述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几乎所有病人都是产后哺乳的妇女,尤其是初产妇,产后3~4周更为常见。乳腺炎初期,乳房内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炎性病灶,进一步发展形成脓肿。浅表脓肿可自行向外破溃;深部脓肿除缓慢向外穿致破溃外,也可以向内穿至乳房与胸肌间的疏松组织中,形成乳房后脓肿。感染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了解病人进行婴儿喂养姿势是否正确,询问哺乳期病人乳汁分泌情况、婴儿吸吮乳汁的情况等。查看病人乳头是否发育不良。了解病人掌握哺乳期卫生和预防乳腺炎的知识程度。 2.临床表现发病初期乳房胀痛,局部红肿、发热。常伴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局部表现可有个体差异,应用抗生素治疗的病人,局部症状可被掩盖。一般起初呈蜂窝织炎样表现,数天后形成脓肿,脓肿可破溃向体外排出脓汁,深部脓肿可穿至乳房与胸肌的疏松组织,形成乳房后脓肿。感染严重者,病人可出现寒战、发热、脉率加快,并发败血症。 3.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2)超声波检查:可显示脓腔的大小和部位。 (3)脓肿穿刺:深部脓肿可穿刺确诊。穿刺选择在压痛明显、硬块中间质地较软、距体表最近处穿刺,吸出脓汁即可确诊。 4.治疗原则原则是消除感染、排空乳汁。早期呈蜂窝织炎样表现时不宜手术,但脓肿形成后仍以抗生素治疗,则可致更多的乳腺组织受破坏。应在压痛最明显的炎症区进行穿刺,抽到脓液表示脓肿已形成,要及

急性乳腺炎的预防及早期护理

急性乳腺炎的预防及早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6-07-28T16:34:13.7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作者:李秀玲 [导读] 导致急性乳腺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与乳头皲裂、乳腺管阻塞、细菌入侵、乳汁淤积有关。 保山市隆阳区板桥中心卫生院 678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乳腺炎的预防及早期护理,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早期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明显低于实验组83.33%,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乳腺炎,需要加强预防与早期护理,才能够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减缓急性乳腺炎的发生与发展,还能够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乳腺炎;预防;早期护理 急性乳腺炎一般常见于产后哺乳期的妇女[1],特别是在初产妇中更加常见。有相关治疗显示,初产妇与经产妇发生急性乳腺炎的比例为2.4:1[2]。导致急性乳腺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与乳头皲裂、乳腺管阻塞、细菌入侵、乳汁淤积有关。急性乳腺炎患者会出现双乳不同程度的胀痛,并有中等度体温升高等等临床表现。由于急性入乳腺炎的出现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状态,因此本文从护理的角度重点加强其临床应用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分析2015年2月-2016年3月我卫生院收治的急性乳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乳腺炎的诊断标准[3];②患者了解本次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60例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年龄在21-35岁之间,平均年龄(28.13±5.15)岁。对照组30例,年龄在22-33岁之间,平均年龄(27.35±5.03)岁。两组患者均表现出乳房触痛,存在单个或多个肿块,体温正常或偏高。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含用药护理等。 实验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包含:①针对患者出现的乳胀现象,立即让婴儿勤吮吸,避免乳汁淤积。②针对急性乳腺炎的早期,患者出现红、肿、热、痛等情况要暂停哺乳,对不舒服的乳房进行热敷,时间在5-10min,要求患者可以一手用热毛巾覆盖乳房,另外一只手在乳房的上侧进行顺时针按摩,针对乳房有肿块的可以将按摩力度加重一些。患者在自我按摩的同时,可以稍微用力挤压乳房,力度控制在自身能承受的范围之内,把乳汁从乳头挤出,反复几次,促进乳腺管通畅。自我按摩手法保证每天一次,一次15-20min,为了避免损伤乳房皮肤,可以在按摩之前在乳房局部涂抹润滑油。局部热敷有利于炎症的消散,每次热敷20~30分钟,3次/天,严重者可用25%硫酸镁湿敷。③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与体温监测。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痊愈:乳房无肿胀疼痛,肿块消失、乳汁分泌通畅;有效:乳房肿块软化缩小。存在轻微肿胀,乳汁排出;无效:乳房仍然胀痛,乳汁分泌不通,需手术。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分析,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明显低于实验组83.3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乳腺炎的范围是乳腺管和周围结缔组织的一种炎症,它可以发生在哺乳期的任何时间。临床中得不到有效的护理会严重干扰到婴儿的哺乳,同时严重影响到产妇的身心健康[4]。因此在早期加强对急性乳腺炎的发生与发展十分重要。临床中不仅要加强对急性乳腺炎的早期护理,还需要加强预防。在哺乳期阶段,应该及早让婴儿进行吮吸[5],在哺乳之前对乳房进行热敷,促进乳汁排出通畅,婴儿需要就哺乳,不要限定哺乳时间与哺乳量,每次哺乳都应该将乳汁排空。哺乳期患者需要控制饮食,特别是辛辣刺激的食物,要合理搭配饮食,多喝汤汁,多进食海带。产妇需要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停止哺乳时不可用力拉出,而是需要采取温和的手段。产妇自身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出现焦躁、郁闷的心情。还需要加强婴儿口腔卫生,不可让婴儿含乳睡觉,产妇自身需要加强乳房清洁,每次哺乳之前用

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临床路径

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临床路径 (2018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住院患者。 一、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粉刺性乳痈病(TCD编码:BWR110) 西医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ICD编码:N61.X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2012年,ZYYH/T177-202-2012)。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治专家共识》(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保健与乳腺疾病防治学组,2016年)。 2.证候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017版)。 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常见证候: 肝经郁热证 余毒未清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017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患者。 2.本病病程过长或发作频繁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重视乳腺局部症状及全身症状。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乳腺超声;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催乳素、传染性疾病筛查;C-反应蛋白;心电图;胸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乳腺X线、乳腺核磁、乳管镜、血脂、电解质、血沉、甲状腺功能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经郁热证:疏肝清热,和营消肿。 (2)余毒未清证:扶正托毒。 2.特色疗法 (1)切开法 (2)乳头矫形法 (3)拖线法 (4)药捻引流 (5)纱条引流 (6)冲洗法 (7)生肌法 (8)垫棉绑缚法 (9)穿刺抽脓法 (10)刺络拔罐法 3.其他中医特色疗法(1)中药贴敷 (2)穴位贴敷 (3)中药离子导入 4.西医治疗 参考《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治专家共识》(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保健与乳腺疾病防治学组,2016年) (1)手术治疗 (2)西药治疗 5.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肿块较前缩小,病情稳定,全身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2.没有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外科3个临床路径教学文案

外科3个临床路径

乳痈(急性乳腺炎)成脓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急性乳腺炎的成脓期患者。 一、乳痈(急性乳腺炎)成脓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痈(ICD编码:BWR0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乳腺炎(ICD-10: O91,N6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2-94)、《现代中医乳房病学》(林毅、唐汉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根据《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克氏外科学》(中文版第15版)(Davidc.sabiston主编,王德炳译,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疾病分期 郁滞期 成脓期 溃后期 3.证侯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乳痈(急性乳腺炎)成脓期临床常见证侯:热毒炽盛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乳痈(急性乳腺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期间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痈(ICD编码:BWR020)和急性乳腺炎(ICD-10:O91,N61)的患者。 2.疾病分期为成脓期 3.不伴有败血症,不伴有需要特殊处理的其他疾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的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型、血糖、电解质 (3)凝血功能检查 (4)感染性疾病筛查 (5)乳房彩超+脓肿定位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细菌培养+药敏、病理学检查、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 (八)治疗方法

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乳腺炎(ICD-10:O91,N61) 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3:85.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病史: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多为哺乳期女性,常发生在产后3-4周;也可为非哺乳期女性。 2.体征:患侧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常伴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等,随炎症发展常伴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全身中毒表现。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4.影像学检查:超声提示有炎性浸润,单个或多个脓腔形成。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早期未形成脓肿前,应用抗菌药物可获得良好效果。 2.中医中药治疗,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物。 3.脓肿形成后,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 (四)标准住院期间为≤1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O91,N61急性乳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

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 (4)乳房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超声心动图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入院后即开始使用抗菌药物,经验性抗菌治疗可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克林霉素类药物。 (1)推荐使用苯唑西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1g/次,一日4次; ②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者禁用; ③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④严重肾功能减退者应避免应用大剂量。

三乳痈护理常规

三乳痈护理常规 因乳汁瘀积、肝郁胃热、热毒入侵乳房所致,以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溃后脓出稠厚为主要临床表现。发于妊娠斯的为内吹乳痈,发于哺乳期的为外吹乳痈,多见于产后3~4周的初产妇。病位在乳房。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患乳肿胀范围、皮肤色泽、疼痛程度、有无肿块、触痛、全身有无寒热。 2、溃后脓液的量、色、质、气味、创口有无乳汁排出。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气滞热壅证、热毒炽盛证、正虚毒恋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嘱患者注意休息,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脓肿切开引流,应取半卧位或取患侧卧位,以利脓液引流。 (3)患者停止哺乳,用三角巾或胸罩托起患乳。 1)密切观察患乳肿胀范围、皮肤色泽、温度、疼痛程度、有无肿块、触痛及全身有无寒热。 2)溃烂后脓液的色、质、量、气味、创口有无乳汁排出。 3)有无乳头发育不良、乳头破损等情况。 2、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温服,服后观察药物反应。 (2)遵医嘱局部给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类中草药外敷。 (3)局部红、肿、热、痛严重者服回乳中药汤剂时,应观察回乳时间和回乳反应,做好记录。 3、饮食护理 (1)饮食以清淡为宜,禁食辛辣炙烤、肥甘厚味、鱼腥发物等。 (2)溃后疮口不愈合者,宜增加身肉有情之口。 (3)宜进食营养丰富、高维生素、

高蛋白食物。 4、情志护理 (1)劝导患者解除烦恼,消除不良情绪,注意精神调理。 (2)向患者讲解本病的特点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协助患者做好自我保健。 (3)不能哺乳者及时向其介绍人工喂养的方法。 5、临症护理 (1)高热患者给予清淡易消化、健脾益气的半流质食品,物理降温,针刺曲池、合谷等穴。 (2)大便秘结者,给予番泻叶泡水代茶饮或针灸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穴。 (3)患乳疼痛剧烈时,遵医嘱针刺或注射止痛剂。 6、并发症护理 (1)脓毒血症和菌血症 1)保证充分的休息,加强营养。 2)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 3)严密监测体温,观察病情变化。高热者及时补液,口唇干燥者应给与口腔护理,高热不退者应给予物理降温,预防感冒。 4)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必要时提供氧治疗。 (2)乳房瘘管 1)经常保持乳头清洁,清除分泌物,并避免异物阻寒乳孔。 2)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3)忌食鱼腥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4)及时治疗,以防止病变范围扩大,病情加重。 (三)辩证施护 1、气滞热壅证 (1)用吸乳器吸出乳汁。按摩乳房,其方法是用五指沿乳络方向从乳房四周轻轻向乳头方向按摩,最后涂抹泣滑剂按摩,以免损伤皮肤。同时用手轻轻揪乳头数次,可促进乳汗排泄。切忌挤压或旋转按压。

2013年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2013年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2013年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乳痈 TCD 编码:BWR020 西医病名:急性乳腺炎 ICD-10 编码:N61 01 【诊断标准】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参考《现代中医乳房病学》(林毅、唐汉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1)初期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化脓时乳房肿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如脓液流出不畅,肿痛不消,可有“传囊”之变。溃后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可形成乳漏。 (2)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 (3)患侧腋下可有臖核肿大疼痛。 (4)患者多数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克氏外科学》(中文版第15版)(DavidC. Sabiston 主编,王德炳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多发生在初产妇的哺乳期,尤其是产后第三或第四周。 (2)初期乳房肿胀、疼痛、结块,皮肤不红或微红,乳汁分泌不畅,或伴有高热、寒颤。 (3)中期肿块变硬,有压痛,皮肤发红,常在短期内软化,形成脓肿。 (4)患侧乳房肿大,局部红、肿、热、痛,有搏动性疼痛,在哺乳时更剧。 (5)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6)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7)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少见。 (8)病程往往延时甚久,严重的可并发全身化脓性感染。 (二)疾病分期

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2011版)

《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011版)》 1.脑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痴呆(血管性痴呆)诊疗方案眩晕、肝豆状核变性、头痛(偏头痛)假性延髓麻痹 2.急诊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 3.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4.精神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不寐(失眠)诊疗方案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 5.肺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6.骨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案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锁骨骨折诊疗方案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踇外翻诊疗方案 7.针灸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8.内分泌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门诊)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住院)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疗方案

9.肾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肾风(IgA 肾病)诊疗方案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诊疗方案 10.外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诊疗方案脱疽(糖尿病性足病-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未溃期诊疗方案蝮蛇咬伤诊疗方案臁疮咬伤诊疗方案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烧伤诊疗方案 11.风湿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案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痛风诊疗方案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燥痹(干燥综合征)诊疗方案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方案 12.皮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湿疮(湿疹)诊疗方案 13.肿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肺癌诊疗方案 14.血液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诊疗方案慢性髓劳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方案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方案紫癜风(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15.眼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诊疗方案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疗方案青

乳腺炎的护理措施

乳腺炎的护理措施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小天使,刚出生的时候用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从怀孕开始会让很多准妈妈产生纠结,但是现在都在提倡母乳喂养,不仅对孩子好对宝妈自身也是比较好的,那母乳喂养的宝妈们都会因为乳汁不足或者乳汁过多困扰着,过多的乳汁排不出去很容易引发乳腺炎,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乳腺炎的护理措施。 乳腺炎的护理措施 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大多数患者是刚刚生完宝宝的初产妇,可分为急性乳腺炎以及慢性乳腺炎两种,我们先来看看急性乳腺炎的护理要点。 1、早期按摩和吸乳是避免转成脓肿的关健。患者或家属可用手指顺乳头方向轻轻按摩,加压揉推,使乳汁流向开口,并用吸乳器吸乳,以吸通阻塞的乳腺管口。吸通后应尽量排空乳汁,勿使壅积。 2、哺乳期要保持乳头清洁,常用温水清洗乳头;定时哺乳,每次应尽可能将乳汁排空,如乳汁过多,婴儿不能吸尽,应借助吸乳器将乳汁排空;发热,体温达39摄氏度时不宜吸乳。 3、不宜让婴儿含乳头睡觉,哺乳后用胸罩将乳房托起。 4、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吃晕食,忌辛辣。 5、情志不畅亦与本病有关,要劝导病人解除烦恼,消除不良情绪,注意精神调理。 乳腺炎能治好吗 乳腺炎会给女性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如果得了急性乳腺炎需要及时尽早的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到了脓肿形成的阶段就需要切开引流来治疗了,一般乳腺炎在初期治疗及时是有很大希望治好的,每一位女性朋友都应该重视起来,不要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最好的还是应该以预防为主,产褥期的女性朋友要做好保健工作。 哺乳期的妈妈们要时刻关注自己乳房的情况,室内环境、个人的情绪也都很重要,如果真是得了乳腺炎也不用很紧张,觉得痛了就及早去医院治疗,把病症扼杀在初期才是最正确的,妈妈们有了健康的身体,宝宝才能吃的放心,长的健康。

急性乳腺炎护理常规

急性乳腺炎护理常规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急性乳腺炎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乳房局部有无红肿热痛、局部皮肤有无破溃、腋窝淋巴 结是否肿大。 2.评估患者所用药物、配合情况、自理能力、以及心理状况。 3.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高热、寒颤及脉率加快等现象。4.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二、护理要点 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保证足量水分摄入。3.休息: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劳逸结合。 4.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产褥期卫生习惯,勤更衣,定期淋浴,保持口腔、皮肤及阴部的清洁。 5.缓解疼痛: (1)防止乳汁淤积:患乳暂停哺乳,定时吸净乳汁。 (2)局部托起:用宽松的胸罩托起乳房,以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3)局部热敷、药物外敷或理疗:25%硫酸镁溶液湿热敷。 6.控制体温和感染: (1)控制感染:遵医嘱早期应用抗生素。 (2)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监测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变化。

(3)降温:高热者予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应用解热镇痛药。(4)脓肿切开引流后的护理: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更换敷料。 7.如有切开引流,应注意保持引流的通畅,并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 敷料有无脱落,伤口有无感染等。 8.指导患者预防乳房炎的措施: 411 第十四篇乳腺、甲状腺外科护理常规 (1)保持乳头和乳晕清洁:每日清洗乳头,保持局部清洁和干燥。(2)纠正乳头内陷:乳头内陷者于妊娠期经常挤捏、提拉乳头。(3)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定时哺乳,每次哺乳时将乳汁吸净。 (4)保持婴儿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婴儿口腔炎。 (5)及时处理乳头破损。

如何治疗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

如何治疗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乳腺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尤其多发于女性哺乳期。一般来说,得了乳腺炎,如果症状不是十分严重,可以继续哺乳,但如果严重的话,就要终止哺乳了。 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之生活调理 治疗乳腺炎要注意清洁,早期注意休息,暂停患者乳房哺乳,清洁乳头、乳晕,促使乳汁排出(用吸乳器或吸吮),凡需切开引流者应终止哺乳。这是治疗乳腺炎的首要前提。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之用药方法 1、使用回乳药:停止患侧哺乳,以吸乳器吸出乳汁。可适当使用回乳药,口服乙烯雌酚一次l毫克,一日3次,或溴隐亭一次 2、5毫克,一日3次。 2、抗生素:全身应用抗生素。为防治严重感染及败血症,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选用抗生素,必要时静脉滴注抗生素。

3、中药治疗:清热解毒剂。早期乳腺炎的治疗,初起阶段主要表现为乳汁淤积,热毒内盛,其治疗原则为解毒清热、通乳消肿。 4、内服药:可服瓜蒌牛蒡汤(瓜蒌、牛蒡子、天花粉、黄芩、陈皮、栀子、金银花、柴胡、连翘、穿山甲漏芦、气郁加橘叶、川子)。肿胀痛者加乳香、没药、赤勺。 5、热敷,局部热敷,或用鲜蒲公英、银花叶各60克洗净加醋或酒少许,捣烂外敷。用宽布带或乳罩托起乳房。 6、封闭:0、25%普鲁卡因60一80毫升乳腺封闭,可减轻炎症。选用广谱抗生素口服或静滴。并可用青霉素100万单位溶于20毫升生理盐水中,注射于炎症肿块周围。 7、排脓:已形成脓肿,应切开排脓。切口应与乳头成放射方向,避开乳晕。乳腺后脓肿或乳房下侧深部脓肿,可在乳房下胸乳折处作弧形切口。 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之饮食 1、豆豉粥治急性乳腺炎【功效】祛风,清热,解毒。适用于乳腺炎初起、局部红肿热痛,而脓尚未成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