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江苏自考00658教材讲义第四章(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选题

江苏自考00658教材讲义第四章(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选题

江苏自考00658教材讲义第四章(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选题
江苏自考00658教材讲义第四章(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选题

[教学目标]

1. 理解如何进行新闻评论的选题、立论(4课时)

2. 熟悉新闻评论标题的创作(2课时)

[教学重点]

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教学难点]

新闻评论的立论

[教具、教学素材准备]

教材、教案、教学PPT

[教学方法]

配以实例引入的理论讲授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选题(2课时)

新闻评论的选题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选题好,写作起来就非常顺手,传播媒介的采用率也高,评论产生的社会效果就大。反之,则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很棘手,创作心血就可能会付诸东流。所以,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就是这个道理,而在新闻评论的创作过程中,“评论好写,选题难得”。

将那些对读者迫切需要的东西确定为自己的议题,并以及时快捷的方式加以评论。

在这一节,我们将学习什么是新闻评论的选题,并且将重点放在看看哪些方式能够确定重要议题,进行选题,并进而确保整个评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关于选题的几个问题

1、什么是选题

新闻评论的选题就是对新闻评论的诸多对象进行分析,找出那些最值得评论、最有价值的问题来。

新闻评论是从某个看似偶然发生的时间中发掘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找出事件产生的背景、原因,预测事件发展的方向,辨别这一事件在社会思潮、公众舆论中的意义与价值。

因此,新闻评论的选题的两种含义(主体论):

(1)传播媒介在某个时期内通过对社会思潮和公众舆论的调查研究,对此时期内社会重大问题的分析探讨而确定的要评论的诸多问题。

(2)评论员本人来说,根据媒介的选题计划范围,相应地确定自己面对的具体对象所可能阐发的具体问题。

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评论员不能牵强附会;

(2)联系评论本人的选题不能够完全超出媒介的选题,同时,必须代表媒介选题;

2、选题与命题

选题与命题不同。选题是选择评论的问题,命题则是评论的题目;选题相同,命题不一定相同;命题相同,选题也可能不相同。但是,一般情况下,选题确定了,命题的对象也就确定和范围了。甚至有时候,题目直接表述所评论的问题。

[案例] 一个下跪的校长与一只叫多拉的猪

面对着调皮学生无心向学、校风日下的状况,为感化学生,重新唤回学生

的向学意识,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中学校长曾经3次跪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上课。令人震惊的是,在全校的早操上,面对千余师生,众目睽睽下,他双手合拢重重跪下,发自肺腑地大声呼喊“求你们了,不要再玩闹了,好好学习”。(《新京报》9月24日)

这一刻,偌大的操场寂静无声;这一刻,千余师生心灵五味交织被重重撞击;这一刻,师道尊严是被弃如蔽履还是极致升华?——读着新闻中的这段“描述”,笔者感慨万千。我为这位校长不惜放弃个人尊严跪求调皮学生积极向上的良苦用心所感动,但我更为如此激情却又愚昧落后的感化方式感到沉重和遗憾。

而这,说起来其实与师道尊严无关。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在于,教育者的焦虑感和使命感以“下跪”的形式表达出来,让我们看到了在教育难题下,教育管理的无所适从和无奈无助。学生的“顽劣”固然值得批评,但教育的“江郎才尽”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这一个下跪的校长,让我想起了一只名叫多拉的猪——英国的索尔塔什社区中学就另辟蹊径,把一只名为“多拉”的猪带进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京报》9月24日)这则报道说,“多拉”被用于学校多门课程的教学中,不仅改善了教学质量,还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逃学率。那么,我们的中学校长,为什么就想不出英国人拿猪当教具的好点子呢?当然,国情不一样,教育环境也不相同,“猪进课堂”在英国好使,在我国未必可行。但无论如何,如果下跪的校长拥有如此“善于牵一只猪”的创新思维,大概也不致于下跪拜求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

如何“管教”顽皮的孩子热爱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面对随着时代发展日益加剧的教育困惑,我们的很多教育管理者除了点名批评、要求写检查、通知家长以及体罚、处分等程式化的传统“招数”之外,似乎再也想不出别的办法——痛苦之下,只有屈下教育的膝盖了。

诸多长期传承下来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理念,在飞速前进的时代车轮面前落伍了、僵化了,如同一潭没有活力、让受教育者无法产生激情认同的“死水”。而海南这位悲天悯人

的校长以极端的行为方式,将此反衬得淋漓尽致。我以为,要打破这潭刻板的教育死水,真需要几只“叫多拉的猪”——习惯于按部就班和恪守传统的中国教育,太缺乏这种趣味化、创新化、人性化和互动化的教育精神了。(陈一舟)2007年09月26日00:00:25 来源:新华网

3、选题与立论

新闻评论的创作一般包括两个步骤:

(1)确定论题,提出论断

(2)展开论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这里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选题与立论的关系:选题要确定的是提出一个什么问题,从什么角度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立论则是确定用什么立场、观点去分析问题,进而确定要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选题规定了立论的对象,而立论则赋予选题以灵魂。面对同一个选题,立论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案例] 时评编辑读不读时评?

我的这个标题看上去似乎怪怪的:时评编辑不读时评他怎么编稿?至少要看作者投稿吧。其实我的问题是,时评编辑除了看作者投稿外,还看不看其它媒体的时评文章?在我原来的想象中,答案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今我知道,很多时评编辑没有做到这一点。

近来稍得空闲,多读了些时评文章,马上就发现问题了。比如,今年3月1日的《中国经济时报》载有《“圈内”与“圈外”》一文,作者盛大林;4月4日的《人民日报》又有一篇《“圈内”与“圈外”》,作者还是盛大林,两篇文章几乎一字不差。再比如,今年3月18日《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刊登了魏文彪的时评《谁该给谁送牌匾》;3月21日《南方周末》“百姓茶房”里也赫然刊登了《谁该给谁送匾》,作者同样是魏文彪,只是标题上少了一个字,正文里多了“更何况”之类的上下文连接词。还比如,《中国青年报》4月3日的“青年话题”刊有《民族株连症与虚幻征服感》,三天之后,也就是4月6日,《工人日报》发表了《虚幻的征服感》,两篇文章内容一字不差,作者也是同一个人——魏文彪(不好意思魏文彪先生,不是故意跟您过不去,只是恰巧碰上了,还请您大人有大量。)

《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工人日报》、《中国经济时报》,这些都是发行量很大、很具影响力的报纸;盛大林、魏文彪这些作者的名字,也经常见诸报端,并非无名之辈。这样做造成的影响不好,人人皆知,也不必我多费口舌。如果连他们都一稿多投,那像我这样的无名小卒该怎么做呢?

当然我深知,一稿多投也并非全是作者的错。尤其对于时评作者来说,一篇稿子投出去后石沉大海、杳无音信,那可是要命的事儿,为保险起见只好投给多家报刊,大面积播种,总有一个地方开花。我这个人总习惯于把别人往好的方面想,所以,我宁愿相信很多一稿多投者(当然包括盛大林、魏文彪二位先生)是出于无奈,只是想把辛辛苦苦写出来的稿件发表出来,而不是故意想一稿多发,多挣那一点稿费。我不知道别的作者看到自己的文章一稿多发是什么想法,如果是我,肯定会不安得几夜睡不着觉。

问题在于,作为时评编辑,如果无法防止作者一稿多投,那至少可以防止一稿多发——经常浏览别家报刊的时评文章就可以了。如果忙,看看标题也可以,心里起码有个大概印象,

况且一篇稿件出笼要经过好几个编辑的手,防止一稿多发应该不是件很难的事情。再说了,作为时评编辑多读时评文章,对于提高栏目水准和提高自身编辑水平,总是大有益处的吧?

所以我建议,时评编辑抽空多读读别家报刊的时评文章,尤其要看重要报刊的时评文章。作者:林涛涛来源:人民网2002年4月12日

[案例] 时评编辑读不读时评?一稿多投究竟谁之过

看过林涛涛的《时评编辑读不读时评》一文后,我颇有些想法,在此一吐为快。

一稿多投问题,一直是困扰媒体和撰稿人双方的“老大难”问题。说到一稿多投,媒体一方总显得振振有词、有理言高,一旦发现某位作者有一稿多投现象,轻者扣除稿酬,重者终止合作,甚至会将作者的“劣迹”公布于众。自然,在采取这些处罚措施的同时,作者的人品和文德都遭到了某种程度的怀疑。

但是,在情和理这两个层面上,一稿多投果真都是作者的过错吗?

我平时的写作,既写时评,也写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稿件大多通过邮局寄出,编辑也用同样的方式通知我稿件是否被采用,一来一往,快的需要半个月,慢的需要二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可是我并不着急,只有确定退稿后,才投给另一家报刊。个中原因就在于,学术论文并没有很强的时效性,一篇稿件上半年可以发,下半年也可以发,第二年还可以发。

但是对于时评类稿件,时效性就是命根子,别说两个月,有些稿件连两天也拖不起。稿件是作者心血的凝集,收集了那么多材料,耗费了那么多时间,谁都希望稿件能及时刊发,而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稿件仅仅因为“过期”而作废。

然而,目前大多数网络媒体和平面媒体的编辑,都不会及时回信告知稿件是否被采用。如果在稿件石沉大海、杳无音信的情况下,作者将这篇稿子投给另一家媒体,确实是一种被迫无奈的行为,至少是情有可原的“一稿多投”。

我并不否认,有些作者的一稿多投,确实抱有拿不上台面的目的,但大多数的作者,并不愿意以自己的“文德”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蝇头小利,很多作者的一稿多投,只是林涛涛所说的“大面积播种,总有一个地方开花”,只是“想把辛辛苦苦写出来的稿件发表出来,而不是故意想一稿多发,多挣那一点稿费”。

如此说来,之所以会有投稿时的无奈,之所以会有一稿多发的尴尬,原因就在于作者们不能够及时收到编辑们的确认信件。一稿多投的责任并不完全在作者,有些网站处理稿件的速度太慢、有些编辑不够尽职尽责,也是导致一稿多投的重要原因。在目前不少网站的“投稿须知”中,仍然注有“稿件两个月(或三个月)未被采用,可自行处理”的字样,可见这种传统媒体惯用的作法,还是移植到了号称高效快捷的网络媒体身上。尽量缩短稿件处理周期,是很多作者对媒体寄予的希望,也无疑是大势所趋。

说到这里,我觉得人民网处理网友投稿的作法很值得借鉴。人民网投稿信箱有自动回复功能,作者投稿后便知道三天未采用或获告“拟用”便视作退稿。这不仅让作者心里有了底,而且三天的处理时间也符合时评稿件的特点,在目前各新闻网站中,这样的处理速度算是很快的了。(晏扬)

二、选题的标准

1、扣准时代脉搏

新闻评论的选题要扣准时代脉搏,真正抓住社会生活中带有根本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深入挖掘,力求选题重大、深刻。

[案例]不怕黑帮就怕帮黑

邪不压正,此乃公理。然现实生活中,又常有正不压邪的情况。考此类情形的出现,不外两种情况,一是一个时期内邪恶势力“坐大”了,以致于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另一种情况则是邪恶势力有了“后台”,有恃无恐,气焰便分外嚣张。老百姓说得好,不怕黑帮,就怕“帮黑”。“帮黑”的伸出“援手”,则黑帮自然如虎添翼,邪气高涨。

按说这样的情况,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今天,不应出现。但事实上,这类情形远真不是绝无仅有。中央电视台近日报道说,湖南衡东县就挖出了这么一个“官匪一家”的“黑帮”。现年35岁的庄湘吉,在衡东县,人称“庄县长”,其实呢,是庄湘吉集团的头儿。1997年以来,庄纠合十余地痞流氓,非法刻印公章,虚报流动资金,成立了衡东县万宝工程有限公司,以公司名义掩盖其黑社会性质。当然,他们是忘不了找“帮黑”的人手的。钱能通神。依靠贿赂他们买通了衡东县原县长、县原人大常委会主任,使得本该通过招标才能承揽的工程项目,变成了暗箱操作的私人交易。黑帮与“帮黑”拍手言欢了。其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黑帮寻“帮黑”,有人说,这是猫鼠共舞,是红帮黑。形式上看,确是如此。但细分析深追究,我们又可以说,所谓的“猫”,所谓的“红”,都是变了质的,名不副实的。一个行端站正的“猫”,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决然变不成鼠辈的,是决然不会与鼠辈沆瀣一气的。换句话说,鼠辈盯上的“猫”,多半是“馋猫”、“懒猫”、“贪猫”,他们身上的“红外衣”,多半只是“保护色”,剥开来,只不过是一颗黑心而已!现在的问题在于:为什么黑帮、“鼠辈”能够准确地物色到“帮黑”的,而我们号称头脑清醒的同志们却或者茫然无知,或者睁一眼闭一眼,非要弄得东窗事发,大家才一齐“恍然大悟”。我总觉得,“隐藏得很深”的“敌人”当然有,但这些年揭露出来绝大多数腐败分子、“帮黑”者,只要我们平日多个心眼,便马上能识破其真实嘴脸的。要让人不知,除非已莫为。蛛丝马迹有的是,昭然若揭的呀!沈阳的慕绥新,不早就被香港看出其高消费后的不正常么?这有何难?为什么我们应当“看出”的总是看不出?这,倒真是需要我们认真检讨检讨的。

打蛇先打头,擒贼先擒王。要灭“黑帮”,先灭“帮黑”。不知有关方面以为如何?

2、努力选择一些富有新意的论题

要思想敏锐,善于发现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研究一些新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站到新闻评论的思想前沿。尤其要注意选择那些尚未引起人们注意,但确实对未来的社会发展可能带来重大影响的问题。

[案例] 35岁歧视症

日前,在北京国展的一次招聘会上,两千多家用人单位有六成在招聘时,无论职位高低、学历和工作经验如何,都把35岁作为最高限定年龄。年龄的重要性,竟然与从事某项职业的前提———具备某项专业知识不相上下,成了人才招聘中的第一道“门槛”。

应该说,35岁正值人生的黄金阶段,无论是身体状况、知识结构还是工作经验,都处于鼎盛时期。刚刚想在事业上大展身手,怎么突然间就身价大跌,成了“明日黄花”呢?记得在上初中时,笔者的一位英语老师就曾反复教导我们:“前30年将钱买艺,后30年将艺卖钱”。言外之意,对一个人来说,在30岁之前应该多学习知识、多积累经验,30岁以后,才能

真正谈得上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用你的聪明才智去收回“学习成本”,并有所“盈余”。现在倒好,不少人刚学有所成,即被人为地打入“另册”,好不尴尬和无奈。

那么,造成“35岁歧视症”的根源是什么呢?诚如有些人所说,这是劳动力资源过剩的表现。不过,笔者认为,“35岁拒聘”主要是一些企业领导个人的用人观,既不科学,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这也是受行政机关“干部年轻化”的影响而衍生出来的一种病症,属于形而上学的用人观。前些年,党中央提出干部队伍要年轻化,遗憾的是,不少地方却将“年轻化”误解成“低龄化”,选拔干部时以35岁为分水岭,将“超线”的后备人才一律打入“冷库”,不予考虑。

“35岁歧视症”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势必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为社会输送一名合格的人才,没有相当时间的培养肯定是不行的。换句话说,一个人能否对社会有所贡献,不该以年龄为标准,而应以他的学识及责任心为最起码的标准,也就是说,年龄只不过是个符号,是个形式的东西,它与个人能力无关。

其次,这也是对公民的一种公然歧视,有悖宪法的精神。《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同理,公民在依法择业的时候,遇到任何人为的障碍,都是对自己的一种人身歧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很少有择业失败者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此外,这也反映出某些单位用人观念上的不成熟。在国外,许多知名大公司在招揽人才时,并不以年龄论英雄。以美国为例,其政府的高科技雇员中仅有10%的人在35岁以下,而55%的人在都在45岁以上。可见,真正成熟的用人观决不会在年龄问题上有先入之见。特别是我国已经加入了世贸组织,新一轮的人才抢夺战已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倘若我们的国内企业仍然对人才的“年龄”问题“岁岁”计较,岂不等于免费给外企送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让人欣慰的是,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35岁歧视症”的危害性,并在逐步转变观念。不久前,某市在选拔副县级干部时,已悄然将35岁的选拔标准升至45岁。近日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举行的大型人才交流会上,某大型企业甚至亮出了“欢迎35岁以上有识之士加盟”的招牌。

作为一种用人误区,笔者认为,“35岁歧视症”越早根除越好。

(刘海明)来源:《中国青年报》2002年4月20日

3、有针对性——了解受众的需要

也就是我们在做新闻评论的时候,要有的放矢,要点到社会具体问题上;

这里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去界定你的受众:

(1)按区域范围划分

(2)按人口统计划分

(3)按心理图式划分

[案例] 媒体聚焦:大学生究竟价值几何

极端个案一再出现,已经把大学生的就业市场等同于菜市场———在这个市场上,用人单位挑肥拣瘦,应聘者勾心斗角,也一如打折商店的买卖双方。

《财经时报》

——“如果早知道你的十年寒窗和你家庭的倾力供读换来的是一份月薪几百元的工作,你还会选择上大学吗?”

——“我还不如早早去做一个小保姆,那还管吃管住呢。”

这个回答来自一位愤愤不平的女大学生。事实上,这个黑色幽默已经存在。

薪酬行情逐年看跌

薪水平均3000元,我心想也还凑合吧;等到大三那年的时候,师兄师姐们当中,出现了月薪800元的,我的心突然就凉了。”北京工业大学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何亮(化名)无奈地说。

他面前的桌子上凌乱地摆放着不同版本的若干份简历,这些简历现在已经成了摆设。“我们这一届更惨,除了几个考研的,剩下的几乎没人要。”在校内校外的招聘专场来来回回跑了数次以后,他也决定放弃了,“明年继续考研吧。”

很多人选择考研,但即使已经决定要考研的何亮,对自己的未来也不抱多大希望。就在北京,硕士乃至博士学历的本届毕业生,其身价也一路下滑。

汤正(化名),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博士毕业生。4月的时候他曾经咨询过专家,得到的答案是:一个博士生在北京的人才市场上的基本价位应该是5000元左右。但是到了5月,这位专家的建议显得毫无实际意义。他去过青年政治学院、电影资料馆,想过做大学讲师、研究员,最终都因为竞争激烈不了了之。“一个职位都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应聘者,为了得到这个职位,用人单位尽力压价不说,甚至应聘者不惜自降身价。”他最终在一家出版社找到了一个职位,也是作为几十个竞争者中最后的胜出者,不过得到的薪水是每月1400元。

几家欢乐几家愁

在北京科技大学新学生公寓楼七层,短短的一条走廊上,住着冶金工程专业和文法学院的大四毕业生,他们的就业处境截然不同。早几年,冶金专业也是“困难户”,但随着钢铁产业的红火,冶金专业毕业生也随之炙手可热。这个专业的毕业生都早早地和用人单位签定了协议,其中不乏月薪3000元的“高薪”职位。

这让他们的隔壁“眼红”。“我都参加了20多场校外的招聘会,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文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高云鹏说。不好找工作就只好读研究生,高的宿舍住了四个人,除了高以外,其他三人都选择了读研究生。

所以高云鹏对薪酬的期望值也一路下降,从3月时的3000元,降到了5月中的1500元,或许还会“下调”。高所在的班级,总共29名学生,13个人保送或者考上研究生,剩下16个人都面临就业,到5月中,只有6个人找到了工作,且其中5个人是北京籍的学生,找工作主要靠父母。

身价日渐贬值

四五月间,从上海到北京,从重庆到济南,各地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招聘会越来越像菜市场,人山人海自不必说,用人单位挑肥拣瘦,应聘者勾心斗角,也一如打折商店的买卖双方。

北京师范大学一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课题项目显示,通过对全国6000名大学本科毕业生2001年进行的问卷调查,当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所接受的月薪底线是2000元,此后便逐年下降。到2005年,即使在薪酬期待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北京,通过对北京联合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等多所学校的调查得到的数据,毕业生“心理底线”也已经降至1500元,且“这一要求还可以变通”。

明显形成对照关系的是,在2002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此后一路上扬,到2005年,这个数字达到了340万。供求关系的变化,正是形成大学生作为“商品”贬值的最直接原因。

专业设置存在问题

长期负责学生招生就业工作的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处处长万敬坤指出,有的学校为了多招学生,盲目开设专业成风。比如会计专业原来是文科类院校的传统专业,学生就业前景也不错,但是在看到这个行业的前景以后,多个理工科学校也上马了会计专业,比如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结果造成会计专业毕业生过多,就业困难。类似这样的热门专业还有人力资源管理、新闻专业等,各大院校现在新开办的也不少。

就业比招生滞后四年,而大局变化莫测。往往是招生时的热门专业四年后成了冷门,前途也由此黯淡。同时,为追风潮设立的专业也缺乏竞争力,一些院校这种“新兴专业”也往往很快没落,招生出现萎缩。以北京科技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为例,上一届毕业生有31人,这届29人,下一届28人,而今年才招生的一届只招了26人,甚至有的学生知道要被调剂到这个专业后宁可重新参加高考,也不上这个专业。

考研非最好选择

对一些“冷门”专业的学生而言,这其实是延迟就业,把希望寄托于未来。

在北京大学,历史、哲学这样的专业相比其他专业就业困难一些,这些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选择了考研。北大历史系2005年28名毕业生中,14名同学保送研究生,另有8名同学考取国内的研究生、3名同学出国深造,这样选择继续念书的学生共达到25名,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是89.3%。哲学系35名毕业生,保送、考研和出国的学生有26名,占总人数的比例是74.3%。

北大尚且如此,其他院校自不必说。但未来是“不可知”的。现在已经出现500元月薪的硕士生了,倘若三年以后形势更加严峻呢?

《市场报》(2005年05月31日第八版)

三、选题的来源

1、上面的精神

党和政府每年都有其工作重点与宣传重点,这些重点都是当前需要下大力气抓的问题,一般也是媒介的重要议程,或者说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方面,因而成为新闻评论选题的重要参考。(评论委员会)

2、下面的呼声

在社会发生某些变动,出现某些新闻事实时,群众往往是自发的评议员,他们于饭后工余相互交换着自己的看法,往往能很敏锐地发现时间可能具有各种社会联系,找到问题的症结,阐幽发微,辛辣俏皮,给专业的新闻评论工作者以深刻的启发。(咨询委员会)

3、从新闻报道中发现选题

新闻报道每天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着各种各样的新信息,大量的新闻评论选题是从这些新信息的研究中发现的。(编辑、记者)

4、从新闻事实的实地考察中发现选题

许多新闻评论作品(如署名评论、专栏评论)并不是为某则新闻事实配发的评论,而是评论员对自己调查得来的时间的评论。相当一些选题是评论员由自己生活中的亲历事件触发感受,引发思考,从而形成选题的。(记者)

[案例] 呼唤良知-------看中国新闻界之种种怪现象

近日与三五友人酌酒闲聊,席间谈到当下媒体之种种现象,不禁引来诸多唏嘘嗟叹。更有一位仁兄起而大呼:媒体是什么?媒体就如同一个将衣服脱到腰间,欲脱故掩的半老风骚女人,说白了就是一个*子!闻听此言,着实令我瞠目结舌,差点惊得魂魄出窍。我辈性愚而不才,一直以为,媒体乃党和国家之喉舌,地位是何等之崇高,作用是何等之重大,记者乃无冕之王,无尚光荣。而且我也很喜欢央视的《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及《今日说法》等节目,关心百姓生活,既不乏弘扬主旋律,又敢于揭露社会丑恶现象,针砭时弊,何等大快人心!竖子安敢如此放肆,出此狂言?然,细细想来,此位仁兄所言虽未免偏激,但也并非无一点道理。如今的媒体已非往日所能比,盖社会在进步,媒体也在进步,切不可以老言光审之。我辈观念陈旧,对一些媒体工作方面的不解之处权且称之为怪现象。今聊表如下:

一怪,吃新闻。一种吃法是你送我吃,新闻线索由下面各级报道站和机关来报,稿子嘛自然由所报单位组织人员来写了,届时,我这大记者高兴略作修改,不高兴懒得修改,署个名发了即可。至于真实不真实嘛,反正是下面机关报上来的,有关领导审查的签字和公章摆在那里,与我何干?到时稿费也拿了,工作成绩也有了。这是大媒体的吃法。另一种吃法是你不给我硬吃,这就是一些小报记者和一些小报道员的吃法了。一次,某知名媒体一基层报道员到某饭店吃饭,不幸席间竟吃出一苍蝇来,某君大为光火,呼来饭店经理,掏出记者证来向经理眼前一晃,开口即索赔2万,否则明天报上见新闻。经理被晃得眼花缭乱,五迷三道,赔了半天不是后,乖乖送上2万方了事。某君一抹嘴,说一声:“算你丫视相”,扬长而去。

二怪,买新闻。反正咱是权力媒体,现在人都注重宣传自己,你要出政绩,靠什么?无非一靠报数字,二靠发稿子。爷的田是公权力的,你想上稿宣传自己,想树个典型,好啊,拿银子来。银子使得好,稿子有基础,我帮你拔一拔,没基础,咱干脆替你编一编,最欢迎你树重大典型了,咱到你地界上,吃了喝了玩了,不过瘾的话就再嫖了,临走再拿了,顺便把宣传的事也办了。你得位子,我拿银子,皆大欢喜。如若遇上个不懂事的,不明就里,那咱可不能给你好脸,你想宣传成绩,等着吧,不给你批龙鳞就算给你面子了。

三怪,拾新闻。某些记者对新闻的敏感性着实强得令人惊叹,茶余饭后、道听途说一言半句便拣了个宝贝,呼拉拉报上一登,管他是真是假、造成什么影响,“注红药水西瓜”事件,就这样在不经意间造成。

四怪,炒新闻。正所谓新闻在运作,不炒不出名。特别是抓住某明星的八卦事,非得做出几篇大文章,恨不得写出他几点钟拉屎来。

五怪,偷新闻。你不想让自己的生活被打扰,不想接受采访,好,我偏要采访,明的不行咱就来暗的,长枪大炮一块上,像狗仔一样咬住一点儿是一点儿,非追死你不可,实在不行,

咱就搞伏击,能偷拍到你换衣服就好了,如果碰上你裸露了,那可美死了,连这都不行,那咱干脆就同你睡觉吧,耳鬓厮磨、甜言蜜语时,总能套出点有价值的新闻来。

此五怪现象只是个别不良新闻媒体、记者之现象,并非攻击、抵毁广大媒体工作者,不当之处,敬请原谅。在吾心中,依然对媒体及记者充满敬意。只是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都来抵制个别不良记者的恶行,净化我们的宣传空间。让我们整个社会多一点良知吧。社会需要更多的浦利策,需要更多的范长江。

作业:

1、用250字左右探讨一下你认为有关本校学生至关重要的核心议题,并对这些议题按照重要性的大小进行排名。

2、请阅读人民网、新华网,并选出能够从学生角度做评论的4则新闻,然后,就每个论题提出你要些的评论的总体态度及中心思想。(每个论题控制在100字以内)

全国2013年7月自考新闻评论写作试题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评论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毛泽东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说明文艺的提高和普及的问题,这是说理中的 A.运用群众语言的方法B.巧用诗文典故的方法 C.形象化描述的方法D.有感而发的方法 2.录像评论的基本结构原则是 A.双线互补B.图像线的断续性 C.声音线的持续性D.声画分离 3.编者按语的功能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提示说明、评价表态、提醒建议和 A.引导舆论B.针砭时弊 C.判断是非D.补充强调 4.广播评论在篇幅短小的前提下,兼顾“有物”和“易知”,就必须力求 A.省文B.省意 C.加快播音节奏D.多用成语典故 5.党的报刊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 A.省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 B.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 C.下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 D.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 6.介于评论员文章与小言论之间的一种言论文体是 A.论坛评论B.经济漫谈 C.思想杂感D.专栏评论 7.办报刊要“采用‘明显畅快’的平民式文字”,提出该主张的人是 A.王韬B.邹韬奋 C.范长江D.张季鸾 8.述评区别于某些推理性评论的主要之点是 A.通过对大量新闻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B.逻辑性强 C.通过对大量背景材料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D.说服力强 9.不同媒介的评论均应根据 A.自己受众的特点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

B.上级机关的要求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 C.广告客户的要求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 D.媒介的自身形式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 10.新闻宣传和新闻评论所赞誉的对象和源泉是 A.重大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 B.突发性新闻事件 C.社会生活中新人、新事、新经验、新气象 D.基层的广大干部和群众 11.篇幅最短,依附性最强的一种新闻评论体裁是 A.评论员文章B.短评 C.编者按语D.述评 12.专栏评论的表述方式有赞誉式、论辩式、随感式和 A.议论式B.类比式 C.针砭式D.讨论式 13.出自毛泽东手笔的于1942年10月12日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社论《红军的伟大胜利》属 A.阐述型社论B.启迪型社论 C评介型社论D.论辩型社论 14.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是 A.短评B.评论员文章 C.专栏评论D.杂文 15.下面新闻评论的论据中,不属于理论性论据的是 A.现行的法令、条例B.公认的结论、论断 C.具有典型性的人、事D.带有哲理性的格言、谚语 16.在新闻宣传的各种方式中,最直接地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方式是 A.新闻调查B.新闻评论 C.新闻报道D.新闻论文 17.《“用谁谁行”还是“谁行用谁”》这则标题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法B.比拟法 C.回环法D.双关法 18.新闻评论的感染力如何,首先要看它的 A.内容B.修辞 C.语言D.结构 19.选题和立论的前提是 A.熟读经典B.善于决断 C.调查研究D.角度新颖 20.电视评论的标题由

新闻评论重点

1,新闻事实:那些对接受主体而言有价值的事件,或者指能受到大众重视或者 为大众喜闻乐见,并能在实践中产生较大影响和作用的事件。 2.新闻评论:属于言论的范畴,是现代各种大众传播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受 众传播的对有关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新闻事实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所表达的意见性信息。是言论的重要形式。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传播,追求意见表达与传播效率。 3.社论:社论是代表报社、刊物或通讯社编辑部就当前国内外时事或重大事件发表的权威而慎重的言论。社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是新闻评论中最重要的言论形式。 4.评论员文章:是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的一种评论形式,是中型的评论文章。这类文章一般在1000字左右,往往就某一问题或选择一个重要的侧面发表意见,作更深一层的分析。 5.特约评论员文章:是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强调文章作者的身份。这类评论对象大多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专题性更突出。 6.短评:是一种短小精悍、运用灵活的评论形式,篇幅一般在 600字左右,最长不超过1000字,在报纸上较为常见。特点是内容单 一、论题集中,分析扼要,开门见山、一事一议。 7.编者按:是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简要的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 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采用于 较为郑重的场合。 8,专栏评论:是在报纸相对固定的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12.:述评:是新闻与新闻评论的结合体,是以夹叙夹议方式传播新闻信息和思想观点的新闻体裁。 13.选题:即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评论的对 象与范围。 14.立意:是作者对所选的论题做出的判断,包括一篇评论的中心思想和基调。 15.结构:是谋篇布局见诸于文字的外在形式,指的是文章各个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 之间的关系的安排,它包括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 16.论点:是评论者要告知受众的见解,观点论断或主张。

新闻评论知识要点

新闻评论知识要点 一、新闻评论 1.新闻评论的概念 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举凡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2.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3.新闻评论的种类 目前,我国对新闻评论的分类,有这样几种情况: (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2)按评论的性质功用分类,有解说型评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4)按评论的形式分类,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论文、漫谈、专论、杂感等。 4.新闻评论的写作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 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 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 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 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读者爱看。 二、如何根据所给材料以某种角度写新闻评论? 一段先简要概括新闻主要内容; 二段分析这种现象或事件出现的原因,即为什么; 三段主要提出自己的看法,主要是分析事件的内在层次和背后反映的社会意义,即是什么样; 最后提出解决建议和意见,提出畅想,即怎么样。 (写简单的新闻评论的格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新闻事件;第二部分:说明事态发展情况;第三部分:具体说明社会反映。) 三、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 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

自考新闻评论写作2017

新闻评论写作 主编曾建雄 以下纯个人观点 2017年4月份考生背要点时最好结合下面的解释背,一些要点下面的解释往往会考一些小选择,特别是书上为了让我们好理解而举的例子只是列出一些重点的,还有一些小细节需要我们在看书时自己识记 注意什么人说了什么话 第一章 1、新闻评论用事实说话P36(重点) 2、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差异P39(了解) 3、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P40-43(重点)时新性是新闻评论的首要特征现实针对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议论文或各种理论文章的一个重要特点。 4、新闻评论的定义P46(名次解释) 5、不同类别新闻评论的事件(了解)如:中国钓鱼岛问题属于时政类新闻 6、新闻评论的划分P48 7、曹仁超P49(名次解释) 8、新闻评论的基本功能与作用P53-61 第二章 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写作特点及代表作 2、早在18世纪,英美等国的报纸就已经建立起社论P65(了解) 3、普利策奖社论版对页P65 李普曼P66(名次解释) 4、美国与欧洲的电视评论发展状况P67(了解)

5、邸报上没出现报纸新闻评论原因P68(了解) 6中文外报—中国新闻评论产生的源头 7、《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地位P68 8、循环日报与王韬P69(名词解释)(重点) 9、戊戌变法与梁启超P70 10、时报新民说时评P71(名次解释)时评历史地位 11、了解每个人与各自的文章 12、王韬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P69 戊戌变法时期报刊评论中唱主角的是政论P71 时评的崛起是一个标志,它表明中国近代报刊评论的主流由政论向新闻评论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P71 13、时间创办人报刊 第一份中央机关报P75 第一份日报P75 第一次国内革命出版时间最长的日报P76 14、《大公报》与张季鸾《生活》与邹韬奋(识记) 15、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标志着“反右派”斗争正式开始。P82 16、两刊一报P83(名次解释) 17、改革开放以来新闻评论发展新趋势从内容与形式P84 第三章 1、选题是决定新闻写作成败的关键步骤。P87

浅谈中国新闻评论员时评选题的特点

浅谈中国新闻评论员时评选题的特 点 摘要:好的时评选题对于写好时评有着重要的作用,选题研究对时评研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因此,无论从实践层面还是从理论层面,探讨中国新闻评论员时评选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仅以鄢烈山时评选题为例,分析中国新闻评论员时评选题的特点。 关键词:评论员时评选题 “时评”是“时政评论”与“时事评论”的略称。它包括新闻评论,既可以取材于新闻,也可以就作者身边或心头的事发表看法。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民主进程的推进和市场化报纸的兴起,以时评辨析是非、推进认识、针砭时弊、疏导民意、激发民智,成为报业振兴的一个亮点。这一点,早在1979年的美国,就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新闻媒介的观点功能,已经成为新闻消费者离不开的需求,因为他们如今已经被

信息淹没了”。①因此,专业的评论员成为报业生存和发展不可多得的人力资源,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中坚力量。评论员的视觉焦点在哪里,评论员的社会责任又在何处彰显?这其中一多半体现在他们对时评 的选题上。本文仅以鄢烈山时评选题为例,试分析中国新闻评论员时评选题的特点。 鄢烈山现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高级编辑、《南方周末》编委,出版时评和杂文着 作十几种。2004年,他以时评杂文集《一个人的经典》问鼎鲁迅文学奖,成为该年度鲁迅文学奖唯一的杂文获奖作家。②现在,他除了在纸媒上保持每年百余篇时评高产纪 录外,还在各门户网站上撰写了大量的博文。他的博文几乎每一篇的点击量都超过百万 次以上。他的作品警醒读者、震撼社会,形成了一种众人称快、敢为言路之先的“鄢烈山现象”。 为什么鄢烈山的时评能激扬风气,匡扶正义,引人深思?鄢烈山说:“我写作的追求是:重大主题,独特视角,思辨色彩,文化意味。”这十六个字字字凸显鄢烈山的时

新闻评论写作复习重点

上编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选择】 1、新闻评论最早出现于报刊。 2、和新闻报道相比,新闻评论可以说是有形的意见。 3、新闻评论作为政论性的载体,其首要的特征是新闻性。 4、新闻评论学除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之外,还具有政治性。 5、新闻评论说理分析的切入点主要有理论捆、政治、政策、思想。 [简答] 1、新闻评论主要有那些体裁? 新闻评论的体裁主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 2、新闻评论的特点有那些? 新闻评论的特点主要有: (1)新闻性 它有表现为:现实的针对性,即在选题和立论上有的放矢,针对当前值得评论的新闻事件和问题 发表意见;较强的时效性,即对现实做出及时的反映。从社会效益出发,掌握时机,切合时宜。 (2)政治性 具体表现为: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 析和论述问题。 (3)群众性 面向广大群众,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说理论述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3、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有哪些? 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 (1)引导作用:旗帜鲜明地分清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界限。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进行舆论引导。 (2)监督作用:弘扬先进的思想和精神,揭露和抨击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各种不良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实现有效的监督。 (3)表态作用:代表新闻媒介表明对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态度。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介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表明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却中的态度。 (4)深化作用: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配合发表,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分析,从思想、政治高度说问题。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选择] 1、新闻评论写作过程的第一道程序是选题和立论。“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对评论写作而言,讲的就 是选题和立论的重要意义。 2、新闻评论的选题是指选择和确定论题。 3、立论要做到新颖的前提是准确。 4、新闻评论若能及时地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其立论就有前瞻性。 5、引语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作用主要是充当论据。 6、立论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前瞻性。 7、立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预见性。 [简答]

(全新整理)7月自考新闻评论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评论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评论最早出现于() A.广播B.报刊 C.电视D.电影 2.直接关系到新闻评论成败的关键性写作程序是() A.论述和说理B.选题和立论 C.说理和总结D.论证和结尾 3.比起新闻标题,新闻评论的标题() A.结构简单、内容抽象B.结构复杂、内容具体 C.结构复杂、内容抽象D.结构简单、内容具体 4.新闻评论说理论述一条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是() A.论据和论述过程的结合B.论述过程和结论的结合 C.论点和论证过程的结合D.论据和论点的结合 5.不同媒介的评论均应根据() A.自己受众的特点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B.上级机关的要求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C.广告客户的要求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D.媒介的自身形式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6.办报刊要“采用‘明显畅快’的平民式文字”,该主张是下列哪个人提出的()A.毛泽东B.邹韬奋 C.李大钊D.林放 7.新闻评论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 A.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B.坚持高质量的艺术水准放在首位 C.受众的需求时刻放在首位D.市场的需求时刻放在首位 8.党的报刊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 A.省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B.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C.下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D.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 1

9.短评作为一种评论体裁,在() A.报纸上最为常见B.期刊上最为常见 C.广播上最为常见D.电视上最为常见 10.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写的“太史公曰”与今天的哪类新闻评论体裁大体类似()A.短评B.专栏评论 C.编者按语D.述评 11.具有群言型特点的新闻评论体裁是() A.社论B.评论员文章 C.编者按语D.专栏评论 12.选题和立论的前提是() A.调查研究B.占有材料 C.理论研究D.掌握政策 13.评论的“点睛之笔”往往放在() A.开头部分B.中间部分 C.结尾部分D.标题之中 14.调查研究应该() A.带着观点找例子B.带着问题调查 C.带着结论找问题D.带着框框找材料 15.短评写作应该() A.完全依托新闻报道B.完全超脱新闻报道 C.一事多议D.一事一议 16.按形式品种来分,《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属于专栏评论类型中的() A.专栏小言论B.论坛评论 C.个人专栏D.集体专栏 17.一般而言,述评的作者大多数是() A.编辑B.记者 C.政府官员D.专家 18.杂文和一般评论的不同,在于它() A.逻辑性较强B.内容驳杂 C.直抒己见D.形象性较强 2

【VIP专享】新闻评论期末重点

选择填空 选题和立论的前提——调查研究。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要达到前述要求,其关键和前提在 于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搞好调查研究。 评论标题的功能:提示论题、体现论点、表明态度、引发兴趣 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 (一)强烈的新闻性——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看:时新性、显著性、重要性、接近性 (二)鲜明的政治性或思想性——从其本质属性的角度看 (三)广泛的公众性或群众性——从大众传播的角度看 (四)严格的科学性——从认识论的角度看 论点:就是评论要告诉受众的见解、观点、论断和结论。 好评论应当提出人人意中所有但笔下所无的见解。 论据: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评论论点得以成立的依据,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其作用在于形成论点、 引发议论和证明论点。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理论论据、数字论据、故事和典故论据。 论证: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论点得以确立和得以证明的过程和方法。 选题: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新闻单位在一个时期内确定要评论的若干问题,反映这家媒体这个时期内的 宣传报道思想,一般以计划的形式出现,也叫选题计划;二是指一篇新闻评论选择并确定论题,即选择和确定 评论所要分析、议论的对象和范围,体现特定的写作意图。 立论:形成和提出评论的中心论点,即确定评论的主要看法和基本见解 评论员文章分为: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观察家文章 编者按语分为:文前按语、文中按语、编后按语 专栏评论特点:稳定性、时代感、群言型 编者按语: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编者评论。配合新闻报道发展的短评:从报道中来又高于报道。 名词解释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 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做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类型。它包括社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等基本体裁,以及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网络评论的各 种独特样式,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传播媒介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内容及目的的各类 评论文章或节目形式的总称 选题: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新闻单位在一个时期内确定要评论的若干问题,反映这家媒体这个时期内的 宣传报道思想,一般以计划的形式出现,也叫选题计划;二是指一篇新闻评论选择并确定论题,即选择和确定 评论所要分析、议论的对象和范围,体现特定的写作意图。 在新闻评论写作或制作过程中,选题是第一道工序 选题的及时与否,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评论的质量和成败 立论:形成和提出评论的中心论点,即确定评论的主要看法和基本见解 它贯穿于评论的始终,起着统帅整篇评论文章或整个评论节目的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选题确定了评论“说什么” 论点:就是评论要告诉受众的见解、观点、论断和结论。 好评论应当提出人人意中所有但笔下所无的见解。 论据: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评论论点得以成立的依据,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其作用在于形成论点、 引发议论和证明论点。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理论论据、数字论据、故事和典故论据。 论证: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论点得以确立和得以证明的过程和方法。 新闻评论的文风(新闻评论语言的特点:) 一、论断准确,态度鲜明 (一)、总是以第一人称面对受众直接讲话(二)、在语言上多采用判断句式 二、注重概括,逻辑严密

最新4月全国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评论作者总会在作品中表现出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这体现了新闻评论的( ) A.政治性B.理论性 C.针对性D.时效性 2.搞好选题立论的前提和关键是( ) A.了解政策精神B.具有丰富知识 C.提高逻辑水平D.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 3.从功能上看,以下哪一个新闻评论的标题与其它三个不.属同一类型( ) A.《赞“自报家门”》B.《岂可一走了之》 C.《早稻种了不收引出的思考》D.《不能搞“靓女外嫁”》 4.将现实生活中具有相似性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在求同之中显示事物的实质和趋向的说理方法是( ) A.对比法B.比喻法 C.例证法D.类比法 5.广播评论的“短小精悍”是通过“省意”来实现的。以下关于“省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省意就是要压缩语言文字,节省篇幅 B.省意就是要精练内容,剔除无关紧要的东西 C.省意也需要在关节点上充分展开,仔细分析 D.省意的目的是做到“短而有物”、“短而易知” 6.以下不.属于新闻评论结构原则的表述是( ) A.从评论的具体内容出发B.从评论写作的成熟模式出发 C.从受众的实际需要出发D.从不同的体裁要求和作者的特点出发 7.新闻评论结构的逻辑性既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 ) A.价值取向B.心理定势 C.主观立场D.思维规律 1

8.以下作品中哪一篇不.是毛泽东的作品( ) A.《愚公移山》B.《呻吟的哀音》 C.《别了,司徒雷登》D.《论人民民主专政》 9.对于评论工作者来说,最根本的是要树立(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B.机动灵活善于变通的思想 C.勇于开拓创立品牌的思想D.努力进取争当先进的思想 10.“社论是表明报纸的政治面目的旗帜,报纸必须有了社论才具有完全的政治价值。”这段论述出自( ) A.约斯特《新闻学原理》B.马克思《六月革命》 C.毛泽东《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D.邓拓《关于报纸的社论》 11.以下关于短评“短小精悍”的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篇幅短小,结构简约B.主题重大,立论新颖 C.内容具体,文字精练D.行文精粹,不枝不蔓 12.对报道依附性最强的评论体裁是( ) A.专栏小言论B.短评 C.编者按语D.评论员文章 13.以下关于编后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可设置标题,也不能署名 B.需要必要的分析议论,可以抒情、联想和借题发挥 C.置于文末,大多起引申、生发的作用 D.不仅可以配合新闻报道,也可以配合图片、图表、漫画等 14.论坛评论是一种群言型的署名评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思想性和( ) A.鼓动性B.形象性 C.理论性D.目的性 15.以下新闻评论专栏中属于群言型专栏的是( ) A.生活周刊《小言论》B.人民日报《今日谈》 C.新闻周刊《今日与明日》D.新民晚报《未晚谈》 16.述评《中美关系史的新篇章》、《拜金主义要不得》、《警方应当如实立案》分别属于( ) A.工作述评、思想述评、事件述评B.工作述评、事件述评、形势述评 C.事件述评、形势述评、工作述评D.形势述评、思想述评、工作述评 17.述评和新闻综述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 ) A.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B.提供相关新闻事实 2

新闻专业最新论文选题汇总 (1)

一.最新新闻专业论文选题 第一部分(1~~105) 1 异地重大突发新闻的本地化报道 2 浅析报刊专栏评论的创新与发展 3 网络时代的新闻道德问题 4 突发性事件报道与社会舆论平稳 5 危机传播的界定及媒体角色定位 6 "媒介审判"现象研究 7 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与法律冲突 8 探寻传统媒体的"众议"空间 9 论新闻自由与媒体的责任10 浅析我国电视民生新闻11 论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空间12 浅析故事化栏目的生命力13 试论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14 “民生新闻”方言播报形式探析15 故事中的电视—由《新闻调查》看中国电视专题片的叙述方式16 浅谈社会新闻编辑的新思维17 从播音员到主持人再到新闻主播探讨三者的素质差异(大陆范围内)18 联系着的人——浅析新闻人物专访中的心理互动19 从车祸现场报道看新闻报道的人性化20 媒体公信力的流失_浅析不良广告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21 浅谈民生新闻给传统新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2 浅析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23 从法制节目看广播新闻的优劣势24 论“媒介审判”对型案审理的影响25 谈分众传播26 新闻的娱乐性和娱乐新闻27 新闻报道与受众权利保护28 浅析新闻真实与新闻道德29 论新闻记者的报道道德观30 浅论广播新闻发展、现状及走向31 试论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取向32 论新闻媒体如何提高提高重特大事件应对能力33 网络中的

新闻舆论监督34 试论受众期望与新闻宣传35 网络媒体对意识形态的影响36 浅谈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37 公共频道的现状与发展38 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39 浅析博客新闻的真实性40 恶炒“明星绯闻”研究41 从新闻伦理剖析时下传媒的“低俗之风”42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平衡43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44 新旧媒体大融合对传统电视业的影响45 媒介产业化发展的问题46 媒体竞争和共生研究47 电视法制类节目的生存空间及展望48 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49 新闻失真的原因与防范50 现代新闻法律与职业道德的5152新闻节目形态的多样化研究52 我国都市类报纸娱乐化倾向问题研究53 寻找市场中的大奶酪——浅析网络时代的新兴势力手机媒体的发展态势54 论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策划和运营55 揭发性新闻的线索来源保密研究56 电视新闻节目的故事化57 广告传播中品牌形象的塑造58 多元媒体的竞争与共生59 浅析新闻播报的现状与发展60 适者生存——市场化竞争下我国体育类报纸的现状与发展61 论科学、中立、正义的观点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62 传媒引导与受众心理分63 论新闻传者的现代意识64 新闻报道的国际化思路65 炒作新闻与假新闻的异同66 新闻报道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67 如何把握娱乐报道的舆论导向68 论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体的传播策略69 为何报道黑幕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70 对有偿新闻的思考71

自考新闻评论写作全书最完整复习纲要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1.新闻评论学是新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和写 作规律的科学。 2.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评论文章和节目的总和,最 早出现于报刊。】 3.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和调查报告等)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的两种基本体裁。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 4.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用事实说话、无形的意见;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基础上发议论,讲道理、议论说理,直抒己见、有形的意见。 5.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 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6.新闻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议论说理,直接发表意见的主体。政论性的新闻体裁,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宣传更全面、站得更高、 看得更远】 7.新闻评论的特点: (1)新闻性 1.现实的针对性:选题和立论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2.强烈的时效性:结合形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表明态度。 (2)政治性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政治性是由新闻媒介的性质决定的 2.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分析问题:不直接论述事件或问题 (3)群众性 1.面向广大受众: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2.吸引群众参与评论工作:更广泛读者,内容更贴近生活、群众 8.新闻评论的功能与作用: 1.引导作用:重要宣传手段——表彰先进、针砭时弊、释疑解惑 2.监督作用:以正面宣传为主,也应该包含舆论监督的内容 3.表态作用:代表新闻媒介对重要事件、问题表明态度。全国性媒介 4.深化作用:善于务虚,不应局限于就事论事,分析、综合、提炼。

新闻评论 重点

名词解释: 1.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热门话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思想启迪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经常采用的社论、社评、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2.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明确地表示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它集中反映着作者对某个事物或某个问题的基本见解。 3.论据:就是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 4.事实性论据:就是用事实作为根据、证据。这类证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或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中心论点的最优说服力的论据。 5.理论性论据:就是用来源于实践,并且也已被实践证明和检验过的正确的理论作为根据、证据。包括科学理论;国家的法律、法令,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讲话;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和知名人士的权威性言论;公认的道德规范,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以及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公里、定义、法则;古今中外各种著作中带哲理性的格言、谚语、歇后语以及诗文中的加剧、炼语等。 6.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讲,就是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正是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从写作角度讲,论证就是把材料和观点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说理体系的过程。 7.立意:是作者对所评述的事物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见解,换言之,就是确定评论的主要意思,以构成文章的中心思想。 8.论证:运用事实、道理证实对某个问题的主张、看法,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 9.立论:从正面直接阐明客观事物的真理,以证明作者提出的看法、主张。 10.论证方法: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方法,即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包括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等。 11.例证法(事例论证):通过列举典型的的具体事例,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这是运用归纳推理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12.引证法(事理论证):这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论证问题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用已被证明的、公认的道理、原则或理论,来论证未被证明的、个别的、具体的论点和道理,也可以说是用大道理来论证小道理。

新闻评论 重点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名词解释: 1.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热门话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思想启迪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经常采用的社论、社评、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2.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明确地表示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它集中反映着作者对某个事物或某个问题的基本见解。 3.论据:就是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 4.事实性论据:就是用事实作为根据、证据。这类证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或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中心论点的最优说服力的论据。 5.理论性论据:就是用来源于实践,并且也已被实践证明和检验过的正确的理论作为根据、证据。包括科学理论;国家的法律、法令,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讲话;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和知名人士的权威性言论;公认的道德规范,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以及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公里、定义、法则;古今中外各种著作中带哲理性的格言、谚语、歇后语以及诗文中的加剧、炼语等。 6.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讲,就是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正是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从写作角度讲,论证就是把材料和观点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说理体系的过程。 7.立意:是作者对所评述的事物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见解,换言之,就是确定评论的主要意思,以构成文章的中心思想。 8.论证:运用事实、道理证实对某个问题的主张、看法,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 9.立论:从正面直接阐明客观事物的真理,以证明作者提出的看法、主张。 10.论证方法: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方法,即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包括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等。 11.例证法(事例论证):通过列举典型的的具体事例,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这是运用归纳推理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12.引证法(事理论证):这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论证问题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用已被证明的、公认的道理、原则或理论,来论证未被证明的、个别的、具体的论点和道理,也可以说是用大道理来论证小道理。 13.比较法(比较论证):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以有力地证实某个论点的正确和错误。 14.喻证法(比喻论证):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生动地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 15.驳论:是以反驳别人(或论敌)的某种错误观点(或反动观点)为主,在反驳错误观点的过程中传播真理。具体方法包括:直接驳斥其错误观点、直接揭穿对方论据虚假或论据不足、直接分析对方论证方法不合逻辑,进而否定其论点、反证法和归谬法。 16.直接推理:由一个直言判断前提推导出另一个直言判断结论的推理。这种方法简洁明了,富有说服力。 17.演绎推理:又称三段论式推理,是借助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直言判断联系起来,从而推导出一个新判断的三段论式的推理。在实际的运用中,演绎推理并非表现得非常简单与明晰,而是在评论的段落思想的展开中逐步体现的。 18.归纳推理:由个别或特殊性知识的前提,推导出一般性只是结论的一种推理。归纳推理

全国2018年4月自考新闻评论写作真题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面属于署名电视新闻评论的是 A.本台评论 B.本台评论员 C.编后话 D.电视新闻述评 2.在国内众多报纸的论坛型专栏评论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A.《人民日报·人民论坛》 B.《文汇报·文汇论坛》 C.《新华日报·新华论坛》 D.《解放日报·解放论坛》 3.绝大多数短评是以下列一种方式发表的 A.围绕人们的议论 B.根据上级指示 C.配合大型评论 D.配合新闻报道 4.针对实际工作中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所进行的报道和评述,我们 将其称之为 A.形势述评 B.事件述评 C.思想述评 D.工作述评 5.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是编者依托报道有感而发的一种抒情、联想 和议论性文字,我们将其称之为 A.文前按语 B.文中按语 C.注释按语 D.编后 6.新闻评论想要说服受众,主要靠 A.语言的魅力 B.生动的形象 C.合理的结构 D.逻辑的力量 7.由实况音响与解说共同构成的音响报道是广播新闻的主要报道形式之一。而广播评论中常见的音响报道是 A.广播述评 B.主持人点评 C.本台短评 D.记者连线

8.以下不属于评论论据中的理论性论据是 A.公认的道德规范 B.古今中外的格言、谚语 C.历史资料、统计数据 D.科学的定理和法则 9.家常式的电视评论节目最典型的是 A.《央视论坛》 B.《新闻周刊》 C.《新闻1 + 1》 D.《锵锵三人行》 10.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常用的中型重头评论是 A.时评 B.社论 C.专栏评论 D.评论员文章 11.论辩的原则和要求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A.尖锐泼辣、盛气凌人 B.侧重以情动人 C.以诚相见,以理服人 D.避免正面交锋 12.直接关系到新闻评论成败的关键性写作步骤是 A.论述 B.选题 C.说理 D.论据 13.现代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中有两类基本信息:一类是新的事实信息,另一类是 A.旧的历史信息 B.旧的意见信息 C.新的网络信息 D.新的意见信息 14.小言论写作时需注意:平民化、微型化和 A.情感化 B.理性化 C.形象化 D.诙谐化

《新闻评论写作》2017年4月自考试卷及答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新闻评论写作试卷 (课程代码00658) 本试卷共7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歹硅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荚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一文精辟分析了当时世界大战的格局与发展趋势,做出了科学的判断和预测,这篇时评盼作者是 A.毛泽东 B朱德 C.邹韬奁 D.张季鸾 2.在国内众多报纸的专栏小言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A.《人民日报.今日谈》 B《人民日报·人民论坛》 C.《人民日报.市场随笔》 D.《人民日报·国际论坛》 3.撰写新闻短评的大都为 A.党政官员 B.社会名流 C.专家学者 D.媒体从业人员 4.毛泽东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入”说明文艺的提高和普及的问题,这是说理中的 A.运用群众语言的方法 B.巧用诗文典故的方法 C.形象化描述的方法 D.有感而发的方法 5.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评论是在 A.“用事实说话” B.“客观报道事实” C“说事实的话” D.“再现历史真实” 6.电视评论的标题由 A.单一的图像符号构成 B单一的文字符号构成 C.单一的声音符号构成 D.多种传播符号构成 7.与专栏小言论评论相比较,论坛型专栏评论文章的字数一般在 A.600字左右 B.1000字左右 C.1500字左右 D.2000字左右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doc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 题 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评论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8 参考资料:http://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和一般论说文比较,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包括新闻性、政治性和() a.社会性 b.理论性

c.群众性 d.艺术性 2.新闻评论的文字要简洁,但不能为了简短而滥用() a.词汇 b.比喻 c.简称 d.方言土语 3.评论工作者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最根本的目的是() a.提高业务水平和写作能力 b.积累丰富的知识 c.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培养严谨细致的作风 4.邹韬奋一生所表现的精神为后人敬仰,他之所以感人,就是因其() a.撰写了几百万字的评论和通迅 b.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全身心陶醉在事业里面 d.以犀利的文笔,竖旗文坛 5.述评写作夹叙夹议的关键是() a.既有观点,又有材料 c.摆事实、讲道理b.评和述不分先后 d.评和述有机结合,事理交融 b.针砭时弊的政论 d.短小精悍的政论 6.杂文是一种特殊的政论,即() a.尖锐泼辣的政论c.文艺性的政论 7.只有精心写作社论才能发挥其重要的和正确的() a.批评功能 b.警示功能 c.表态功能 d.导向功能 8.写评论进行调查研究务必坚持一个重要原则,即() a.一分为二 b.实事求是

c.反对主观主义 d.反对经验主义 9.新闻评论说理论述的一条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是() a.论据和论点的结合 b.调查和研究的结合 1 c.严肃和生动的结合 a.说理方法d.褒和贬的结合 b.斗争方法 10.论辩交锋就是通过思想交锋、辩论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 c.批判方法 d.战斗方法 11.马克思在他创办并担任主编的《新莱茵报》上,十分重视撰写() a.通讯 b.社论 c.消息 12.论坛评论贵在富有() a.论辩色彩

新闻评论写作完整版(精选知识点)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治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和节目的总称。 *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基本的体裁。 *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的关系(领会): 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上有明显的区别。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而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议论,讲道理。 *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其具体内容(识记、领会): 一、新闻性 1、现实的针对性:它的内容是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针对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包括人民群众中的某些热点、难点问题发表意见。(新闻评论可以针对一件新闻事实、一种倾向、一个问题发言,但这些都应当是当前最值得评论的,最需要通过评论来发表意见的,也就是具有评论价值的。) 2、强烈的时效性: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形势,及时提出问题,不失时机地对某些重要事件和问题作出反应或表明态度。(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并不是单纯地求快,而是要根据形势和评论内容的需要及时发表意见。发言要适时,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以求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 二、政治性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新闻宣传总是代表一定的阶级、政党或政治集团的利益,总是要反映一定的观点和倾向。 新闻评论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它针对那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事实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 2、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分析问题 有些新闻评论并不是直接论述政治事件或问题。(比如,有些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具体的业务技术问题、学术问题等,从业务技术的角度去分析,就不是新闻评论的任务。如果这类问题涉及到思想、政治或政策方面的问题,那就应当进行分析评价或者表明态度。有些业务问题如文学艺术问题、体育问题,如果是需要进行评论的,也要从思想、政策、理论的高度,探索其普遍的政治意义,而不能就事论事。) 三、群众性 1、面向广大受众 新闻评论的内容,应当是广大群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它提出的问题应当是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又是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的。即使是专业性的新闻媒介,在宣传上也要尽可能面向更大的范围的受众,以求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2、吸引群众参与评论工作 要求新闻媒介尽量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包括参加评论的写作。(这样可以使新闻评论拥有更广泛的作者,使评论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经常地反映群众的要求和呼声,也更能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 *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