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欧阳询《兰亭记》原大

欧阳询《兰亭记》原大

欧阳询《兰亭记》原大
欧阳询《兰亭记》原大

欧阳询楷书《兰亭记》,笔画挺秀劲遒,结体险绝严谨,气势高雅雄浑,堪谓欧体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兰亭记》原石久佚,拓本传世极少,且忽隐忽现,见者寥寥。一九八四年,由香港书谱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书法大辞典》认为此贴[系后人集欧书]。一九八七年,著名欧书大家田蕴章先生于山东获观原拓,经多次推敲考证,进而对《辞典》[集书]之说产生疑义。田氏以为《兰亭记》应属欧阳询亲笔之作,并提出三点论述,作为探讨,一、全篇气韵连贯,无集字的生硬迹象。二、如果是集字,其字未在其他碑帖中见过。三、文中有两处笔误,一个是“列坐其次”写成了“列坐其间”,“列叙时人”的“列”字漏写了,于是补与后面,如果是集字,应该不会出现这种失误。不过天枢觉得也未尝没有集字的可能,欧阳询的很多碑帖都没有流传下来,没准就有哪一篇碑帖里巧了,就有兰亭序里大量文字,而缺少“序”、“次”两字,于是换为“记”和“间”,而“列”字只有一个,所以后一个“列”字就缺失了,集完后又不知怎的把列字添加在后面,比较两个“列”字,确实很一致,几乎没什么变化,我想欧阳询也不至于这么刻板吧。哈哈,说笑罢了。

《兰亭记》应系集书还属亲笔,尚须考定,有俟将来,但精湛的书法艺术令人倾倒,对于学习欧书者来说,更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

天枢按:现在市面上卖的《兰亭记》只有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田蕴章题签作序的《欧阳询楷书兰亭记》,但是出版社在印刷的时候没征求田老的意见就放大了,很不适合临习,于是天枢在网上查找其原大信息,但遍寻不获,后以淘宝上翻刻版拓片大小计算其字大概尺寸,并用photograph将网络上的图片切割重新组合,由一页三列改为一页四列,编辑成此文档,用A4纸打印即可约等于原大,共15页,其效果比出版社的放大本要好得多,经济适用,以饷同道。当然没有田老的题序,喜欢其题序的当然可以买一本出版社的书。

对欧阳询书法见解

对欧阳询及其书法的看法 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隋时官至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并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他的字特点独特,被称为“欧体”。欧阳询在书法上享有极高的造诣,研究其本人和欧阳询的书法特点,对研究中国书法和提高书法能力都有一定的意义。 --------引言我有幸在幼年时期学过几笔书法,而当时学习的就是欧阳询的楷书。当时并不知道欧阳询在书法史上有如此高的地位,只是感觉他的字和颜真卿的饱满不一样,比较骨感。只是比较遗憾的是,自己没能够坚持学习书法,之后的初高中由于课业紧张,书法便被荒废。而相对于其他书法大家,自己对欧阳询了解的更加多一点,就浅浅的谈谈对他本人及其书法的理解和看法。 欧阳询的书法被看做是唐朝经典书法之一,其实他的书法在隋朝是便已经成名,并且远扬海外,传播到现在的日本。进入唐朝,他的书法更上一层楼,用后来评论者的话叫做“人书俱老,炉火纯青”。 他最初是学习的王羲之书法。我们都知道,王羲之书法的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参考百度知道)。传说欧阳询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摹、刻苦钻研。但是欧阳询书法却截然不同。他另辟蹊径,根据汉隶的演变,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丝毫不见王羲之的影子。若非要找他与书圣的联系,那就是他的文章了。有评论家说,欧阳询模仿王羲之的文章模仿的貌合神离,没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是我认为,一个书法家未必样样精通,“一俊遮百丑”,文章不好无可厚非。 欧阳询对于书法纯粹是出于爱好。对书法有兴趣,才能真正的投入到艺术学习与创作之中。有次他和虞世南一起外出,途中见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细心观察描摹学习了3天,才发现了其中精深绝妙之处,可见欧阳询对书法爱好之深。后来他又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再融入隶书笔意,形成“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书风。(参考杂志《书法》)。欧阳询终于领悟到索靖书法用笔的精神所在,书法更臻完美观止。 因此,欧阳询书法的成功归功于他的勤奋好学、博览群碑。只有经过多年的模仿学习之后,形成深厚的书法功底,才能在扎实中创新,开辟自己独特的道路。 欧阳询一生写了很多碑刻,常见都有下面几种:《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虞恭公碑》、和《化度寺塔铭》。这几个碑帖能将欧阳询晚年楷书的书法特点表现的淋淋尽致。唐张怀瓘《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

试析欧阳询与田英章的欧体楷书

欧阳询与田英章二人都是欧体楷书的代表人物,一位是创立者,一位是继承者。 欧阳询是初唐时期一位在书法艺术上取得极高成就的书法大家,他所写的楷书体被后 人确为“欧体”,直到今天也没有几人能够超越,他的楷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田英章是 当今一位欧体楷书继承者和勤于研习与探索者,由于他不断的实践与融会,书法成就也就 令人刮目相看,堪称“当今欧体楷书第一人”。 欧阳询的“欧体楷书”到田英章的“欧体田楷”已历时一千三百六十九年。从“书学”定位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妨对田英章的“欧体楷书”称为“欧体田楷”。欧阳询的“欧体 楷书”应从唐贞观6年(公元632年)所刻石的《九成宫醴泉铭碑》为时间坐标点,此年 欧阳询76岁。虽然前面有《化度寺》等碑刻,但世人均认为最能体现欧体“险劲严谨、刚劲挺拔、规矩端正、瘦健俊美”显著特征的则是后者,以至于被其后历代书家奉为“楷模”。田英章的“欧体田楷”以公元2001年为时间坐标点,此年田英章51岁,正值人年龄的第三个黄金阶段,他的作品才有了明显的风格和特征。此前他写的“欧体楷书”还未 臻于完美,不能用“欧体田楷”四个分量很重的字来做以学术性的界定。观此前他的“毛 笔书法”作品,虽然很美,也很令人兴奋,但细察之,则是拘束多有,不能超脱“欧体” 习惯性的藩篱。进入新世纪后,或许因时代风气与社会思潮的激荡,艺术市场与艺术价值 的革变,他的“楷书”才显得颇有生机,比原来的作品更“活些”。他的作品,章法气韵 贯通,不拘束于规矩而守规矩,在险劲中不显得生涩,结体中宫内敛处不显得气弱,并且 加重了欧体的“婉润”成分。分析其因,他是受到赵体用笔和“二王”风格的影响过多, 致使他的“欧体楷书“有了“欧体田楷”的明显风格。这也是最能表现“活些”的地方。 因此也引起当今不少的书法爱好者聚焦其处,訾言美语不断。 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田英章对欧阳询是一位忠实的继承者和跟随者,那么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他却有推陈出新的意向和趋势。他将二王气韵与赵体笔法柔和在不失去“欧体 楷书”本有的特征前提下开创新的欧体书写笔法,敢于在严谨中越雷池而开创新的欧体章 法与结构,敢于对“欧体楷书”进行大胆的创新。正如孙过庭言:“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大家可从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做以对

欧阳询书法的特点

欧阳询书法的特点 欧阳询是我国著名的“楷书四大家”之一。其早年学习王羲之的书体,传说他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摹、刻苦钻研。还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见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细心观察描摹学习了3天,可见欧阳询对书法爱好之深。后来他又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再融入隶书笔意,形成“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欧体”(也称“率更体”)。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可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清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就是说欧字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每一笔画都是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恰到好处。欧字的用笔还讲究笔画中段的力度,一些横

画看上去中段饱满,得“中实”之趣;一些字的主笔都向外延伸,更显中宫紧密,尤其是右半边的竖画,常向上作夸张延伸,显示其超人的胆魄。这些都是欧字用笔的独特之处。《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铭文由魏征撰,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涌泉的事。欧阳询奉敕书。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明陈继儒曾谓:“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所可方驾也。”原碑24行,1108字,由于年久风化,加之椎拓过多,断损严重,后人又加以开凿修补,以至笔画锋芒全失。传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山的朋友们有机会了,在11月会有一场关于书法的活动,一些名家也会到场参加,不仅可以欣赏展览,也可以看到自己喜欢的书法老师!

欧阳询书法风格特点

欧阳询书法风格特点 欧阳询书法风格特点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司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欧阳询书法风格特点主要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欧阳询楷书碑版多为中楷,主要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等。 欧阳询书法风格特点:用笔特点 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清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就是说欧字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每一笔画都是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恰到好处。欧字的用笔还讲究笔画中段的力度,一些横画看上去中段饱满,得“中实”之趣;一些字的主笔都向外延伸,更显中宫紧密,尤其是右半边的竖画,常向上作夸张延伸,显示其超人的胆魄。这些都是欧字用笔的独特之处。 《九成宫醴泉铭》简介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铭文由魏征撰,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涌泉的事。欧阳询奉敕书。

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明陈继儒曾谓:“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所可方驾也。” 原碑24行,1108字,由于年久风化,加之椎拓过多,断损严重,后人又加以开凿修补,以至笔画锋芒全失.家藏本为宋拓,损字较少,不失为碑帖上本。 月雅书画中国网编辑整理推荐

欧阳询书法赏析

欧阳询书法赏析 欧阳询书法远承魏、晋,在六朝朴茂峻整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风格面貌。他用笔从古隶中出,所以能凝重沉着,转折处干净利落;结体紧结,方正浑穆,有一种极为森严的气度,而在雍容大度中,又有险劲之趣。欧书的特色可用“险劲”二字来概括。欧阳询的书名在当时已远播国外,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他的书体称为“欧体”;与唐代颜真卿、柳公权、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书学在唐代为鼎盛时期,凡及楷书,言必称虞、欧、褚、颜。 流传至今传为欧阳询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梦奠帖》和行书《千字文》等。其中《梦奠帖》结体富于变化,最能表现出欧书劲险刻厉、矛戟森列的特色。 欧阳询所书碑刻传世的有:①《九成宫醴泉铭》。碑立于贞观六年(632),为他晚年奉敕书写。碑字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用笔刚劲,纤浓得中,寓险峭于平正之中,成为学习书法的楷模。②《皇甫诞碑》,立于贞观初年,笔画瘦硬,字呈长方,在结体取势中,充分发挥欧书的险峭的本色。③《化度寺邕禅师塔铭》,立于贞观五年,是欧阳询晚年得意的作品。字小于欧书其他碑石,书法静穆浑厚,严密秀腴,在精整险劲中别具风貌。原石早已损佚,在宋代就有许多翻刻本,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残本,亦有人认为是早期的翻刻本。④《虞恭公温彦博碑》,立于贞观十一年。这时欧阳询已80岁,但书法仍见功力。碑虽漫漶,从完好的字中仍可窥见谨严精劲的特点。欧阳询隶书碑刻有《宗圣观记碑》、《房彦谦碑》等。《房彦谦碑》书法介于隶楷之间,紧健峭厉,有晋碑的风貌,可见欧楷的渊源。相传欧阳询临有《兰亭序》,流传的定武本《兰亭序》,是根据欧临本上石的。传为欧阳询的小楷有《心经》、《九歌》、《千字文》等,但流传后世的拓本,真伪很难确定。 艺术特色; 欧阳询相貌虽很丑陋,但聪悟绝伦,读书能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史。其书法初学王羲之及北齐三公郎中刘珉,后渐变其体,笔力险劲,自成面目,人称“欧体”,为一时之绝,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人们得其尺牍文字,咸以为楷范,故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唐张怀瓘《书断》称其书“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欧阳询楷书结体严谨,笔势开张,笔法穿插挪让极有法度。后世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笔法中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和方法,对后世有很大的启迪。 欧阳询最大的贡献,是他对楷书结构的整理。相传欧阳询总结了有关楷书字体的结构方法共三十六条,名为“欧阳询三十六法”,此法虽然掺人了后人所作的若于解释或思考,但其中肯定有很大成分依然是欧阳询的:他的研究已经完全摆脱了不稳定的字形的无规律性的变化,而进入了造型分析的层次,书法结构的成熟观念,至此才算是真正的成立。 传世著名的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皇甫诞碑》、《温彦博碑》等。行书墨迹有《张翰》、《卜商》、《梦奠》等贴。编有《艺文类聚》一百卷。《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此碑立于贞观六年(632)。楷书24行,行49字。碑额阳文篆书“九成宫醴泉铭”6字。碑在陕西麟游。此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明赵崡《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卜商帖》,

书法家欧阳询的故事

书法家欧阳询的故事 导语:欧阳询,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对于欧大书法家你了解吗?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收集的,仅供参考! 书法家欧阳询的故事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字信本,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练习书法很刻苦,博采众长,精通八种书法,自成一家,人称“欧体”。有一次,他出使归来,骑马路过一处荒郊野外,在乱草丛中发现西晋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一块石碑,停马观赏了很久都舍不得离去。走出几里后,又返回来,下马坐在碑前仔细观看,体会索靖草书的妙处。当晚,他回到了住处,彻夜难眠,想着白天看到的石碑。第二天,天一亮,他又骑马赶到石碑前,反复揣摩,并铺开纸,一笔一画地临摹。就这样,他在碑旁呆了三天三夜,直到索靖草书的笔法融会贯通,了然于胸,才高兴地离去。书法家欧阳询的故事欧阳询是隋唐之际起到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作用的一位重要书家。他取法魏晋裁成一象而自出机杼,八体兼善,其中楷书成就最高,体融南北而掺以写经的笔意,形成了猛利俊俏、沉稳严谨的书法风格,被后世誉为“欧体”。其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成书于唐贞观六年(632年)。此作楷法精妙,险劲而不失婉润,于平正中见险

绝,明人赵崡在《石墨镌华》中称此碑为“正书第一”。此时的欧阳询已经76岁高龄,历数朝,亲人俱丧、寄人篱下、屈为幕僚的颠沛经历在其晚年得以沉淀,全部融入到了这部经世之作当中。 欧书结构讲求欹侧平正相结合的“匀”,所谓“平中寓险,险中求稳”,结体看似工整实则充满了险绝的意味,但所有的欹侧险峻皆有规矩,险而不怪,瘦劲而秀雅。在取势上,横画伸展、竖画纵伸,并且“戈钩”极力挑纵,这些都体现出欧阳询性格中刚毅勇猛的特点,是对北朝碑刻险峻跌宕字势的传承。《九成宫》中很大一部分字在结构上夸张了其中某一笔,如图一中“咸”字“戈钩”的伸挑,从而占据了其余部分的空间,形成极为强烈的空间感,而中间的“口”部则略微向左下侧倾斜,从而造就了平衡的体势。此作中还有一部分字整体向右上方倾斜,再用较长或较突出的一笔将重心拉回,使整体呈现出平正的体态特征,如“玉”字(见图二),“王”部的书写部分整体往右上方倾斜,最后一横空出位置,然后落点,就像在已经倾斜的天平上加上了一个使之平衡的砝码,本来倾斜的横画因为这一点的调节瞬间取得了平衡。这些结构的处理就像是欧阳询生平经历的投影,始终在动荡与不安中求稳定、在变数和惊险中求生存。我们很难从宏观上发现其字势的欹侧,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欧阳询隐忍含蓄、处乱不惊的个性特征,才华横溢却避露锋芒,

欧阳询楷书的艺术特点和临写方法

欧阳询楷书的艺术特点和临写方法 唐代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中的重要历史时期,一方面楷书经魏晋六朝的不断演变,法度已臻成熟,体势亦趋完备,气骨刚健、端庄平正的优美楷书为世人立极,以晋人之理而立法,从而表现出一种理性的时代风格;另一方面在草书的书写上,特别是狂草(大草),于理法中溶入性情,以类乎于颠狂的即兴创作,从而又表现出一种极其浪漫的风格。在规矩法度森严的楷书中当首推欧阳洵的楷法,其骨力的刚健、笔法的精到、结构的森严,堪为后人立法,历代书家,莫不受其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唐人楷法,作为学书的基础,迄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试从三方面来介绍欧书的艺术风格。 欧阳询生平 欧阳询,字信本,历太子率更令,故世称欧阳率更,又因封爵为“勃海县男”,人呼之为“渤海”、“欧阳勃海”。欧氏祖籍潭州临湘(湖南),生于陈武帝永定元年,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享年85岁(公元557~641年)。 欧阳询出身世家望族,自幼敏悟过人,博贯经史。作为书家,欧阳询孜孜求学,博采众家之长,且不拘泥于先人,他以破胆夺气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世人以欧体相称,其时书名远播域外,高丽亦曾遣使求书。欧阳询书法“戈戟森然”之笔势,主要受北派书风影响,但又兼容南方“秀骨清相”之气象。入唐以后,渐臻佳境。“欧体”书承“王书”,都“风神严于智永(张怀灌语),于是,它与“虞(世南)体”之圆滑,“褚(遂良)体”之流动与薛(稷)体之瘦硬而被世人称之谓“初唐四大家”。 “欧体”的艺术特色 上承汉魏六朝,下启宋元明清,故历代诸家,无不取法唐人。“欧体”有戈戟森然之险劲,又不失精妙之秀骨清相,为后人楷法之师宗,可见其艺术造诣之高妙。 对于欧阳询书艺特点之评说,历来众说纷纭。 《新唐书欧传》:“欧初效王书,后险劲过之,固自名其体。” 张怀灌《书断》:“真行之书,虽于大令亦别成一体,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 杨士奇《东里全集》:“询书虽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得晋风之飘逸,欧得晋之规矩。” 翁方纲《复初斋文集跋醴泉铭》:“欧书以圆笔为性情,而以方整之笔为形貌,其淳古处乃直根抵篆隶。” 苏轼:“欧阳率更书,妍弩拔群,尤工于小楷,率更貌寒寝,敏悟绝人,余观其书,劲险刻厉,正称高貌耳。” 上述评家,对欧字笔力之险劲,结体之严整,可谓“共识”,而东坡“劲险刻厉”四字,实为

浅谈欧阳询书法艺术

浅谈欧阳询书法艺术 内容提要: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关键词:严谨工整气韵生动 正文 一、欧阳询的生平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在隋代欧阳询的书法享有较高的声誉,到了唐代,年近古稀的欧阳询还在“宏文馆”教授书法。欧阳询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创立的欧体楷书,大到整体章法、汉字形式类别,小到点画之间的主次关系、穿插挪让,都成为一种严肃、郑重的创作方式,一切变化都是按照法度而表现得完整、坚实、充分、和悦,趋于尽善尽美,因而具有一种典雅、庄严的气派,对后世影响极大。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艺术皇帝,他精通书法,奉欧阳询为师长。载询书法初学王字,而险峻过之。传说欧阳询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摹、刻苦钻研。还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见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细心观察描摹学习了3天,可见欧阳询对书法爱好之深。后来他又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再融入隶书笔意,形成“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书风。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也称“率更体”)。其《九成宫醴泉铭》可谓欧体楷书的登峰造极之作;主要作品还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梦奠帖》等称名于世。

欧阳询的书法艺术

欧阳询的书法艺术 唐代是一个文化大国,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社会。唐太宗任贤纳谏,励精图治,且又酷爱书法, 推崇二王。书法界更是人才辈出,灿若星斗,初唐书法家中就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及薛稷最负盛名,史称“初唐四家”。欧阳询(557 ~641) , 字信本, 潭州临湘( 湖南长沙县) 人。他是由陈、隋入唐的著名书法家。他的祖父欧阳危页是陈朝的大司空,父亲欧阳纥是陈朝的广州刺史,后其父因事被杀,欧阳询由他父亲的好友陈朝尚书令江总(519 ~594) 收养。教其书学,欧阳询长相虽很丑陋,但勤奋好学,颇有时名。隋时官至太常博士,他与李渊是好朋友,李渊登基后,官至给事中。太宗时历任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官至太子率更令, 故世常称之为“率更”、“欧阳率更”。他博通经史, 尤精三史。武德七年(624) 奉敕与裴矩、陈叔共撰《艺文类聚》一百卷。其书法各体皆精, 尤以楷书最工。初学二王, 后兼得秦篆、汉隶、魏碑之法,自成一家,笔力险劲,体势峻拔险峭,法度平整, 规范森严, 世称“欧体”,历代书论家评价很高。张怀《书断》云:“欧阳询八体尽能, 笔力劲险, 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有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浓之势, 风旋电激, 掀举若神。真行之书,虽于大令,亦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宕流通,示之二王,可为动色。”姜夔《续书谱·用笔》云:“欧阳率更结体太拘,而用笔特备众美。虽小楷而翰墨洒落,追踪钟、王, 来者不能及也。”《唐人书评》称赞欧阳询书法云:“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目真目,力士挥拳。”莫云卿《莫廷韩集》云:“欧之正书,禾农纤得度,刚劲不挠,点画

浅论书法艺术与人道德品质的关系

浅论书法艺术与人道德品质的关系 书法是我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祖国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学书首须人品高”,从学书者的生命成长角度来看,人格的塑造和发展要重于学书技能的积累和提高。因此,要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探索和挖掘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书法作品,做到自娱自乐,充实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一、书法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缩影 汉字,做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书法伴随着汉字产生和发展,已成为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数千年来,在经过历代书法家的熔炼和创新,形成了特有的艺术形式,从最初的甲骨文、石鼓文,发展到篆书、隶书,再到日后的草书、行书、楷书,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令人景仰的书法大家,有钟繇、王氏父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如果把中华民族的文化比作一部交响曲,那书法就是它的华彩乐章。中国汉字从简单的符号开始,一路发展、演变、创造,形成篆、隶、草、行、楷等五种书体,成为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 二、书法艺术是展示人格魅力的表现形式

中国书法家群星灿烂,每个书家都有动人的故事。我们知道,颜真卿是唐朝名将,虽官拜平国公,但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敢于斗争,不怕丢官弃爵,甚至献出生命,他是忠义之士、殉节之臣,他的字之所以千古流伟,为人们所喜爱,就是因为他那博大的胸怀、刚强的性格、深邃的思想、坚实的功力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民族气节鼓舞着人们。练字炼人,学书先学做人。练字的过程就是炼人的过程。只有学问高,人品好,肯下工夫,字才能写好,才能流传千古。 从书史上看,书法审美特别讲究作者的品格,重视人品。书法作品虽美,但人品卑污,则因其品下而被鄙视者历代不乏其人。如宋代的蔡京、明清时的王铎等。相反,品格高洁,书艺卓越,则因其人品而更看重其书艺。如王羲之、颜真卿、岳飞等人,他们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尚,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后世敬仰。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也曾对皇帝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柳公权之“心正则笔正”的典故,不但是笔谏之隐语,也是书法之真谛。 历代书法家,无不勤学苦练、历经艰辛才终有所成。王羲之七岁拜师于女书法家卫夫人,后又遍学李斯、钟繇、蔡邕等书法家,博采众长,自辟蹊径,终成一体;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看到晋古碑,在碑前看了三天才肯离去;怀素和尚,为了学习书法,他广植芭蕉,以蕉叶代纸,他还带着自己的书法作品,不远万里到京城去向大师请教;还有王献之的“尽

欧阳询书法艺术分析

欧阳询书法艺术分析 一、欧阳询的生平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生于陈武帝永定元年,殃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五五七——六四一),享年八十五岁,是一位由陈转入唐,经历三个朝代的伟大的书法家。欧阳询在隋时官至太常博士,书法已甚有名气,已经“尺牍所传,内以为法”了,唐高祖李渊未做皇帝前曾和他是好友,后来李渊登位做了皇帝后,让他当了个给事中的官,此后又分别任太子率更令,银青光禄大夫。所以也有人称他做“欧阳率更”。唐太宗时设弘文馆,精选学生研究书法,他和虞世南以当时第一流的书法家的地位兼充学士,传授书法。后封为勃海男。 欧阳询自幼聪明过人,及长,更是“博览经史,尤精三史”。曾和裴矩等撰《艺文类聚》一百卷。欧阳询幼年时书法主要是受到江总的指点。江总是南朝陈文学家,《宣和书谱》称其“作行、草为时独步,以词翰兼妙得名。”南朝的书风崇尚王羲之,江总擅行草书,想也当以王羲之为宗。欧阳询的书法早年受王羲之影响是可以想见得到的。 入隋以后,受到隋朝时北派书风之熏陶,欧阳询的书风起了变化,书法体貌向北派的劲峭一路变化。从时间上推算,隋文帝杨坚于公元五八九年(隋开皇九年辛丑)灭陈,当时

欧阳询才三十三岁,到欧阳询六十二岁时唐灭隋,在隋朝整整生活了三十年时间。隋代的书法主要继承北齐、北周书法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欧阳询的字与隋朝碑刻书体有很多相类似的地方。由三十三岁到六十二岁这个时间,应该是欧阳询书艺有较大成就的阶段,又是兼容南北书体,博采众长而渐趋成熟的时期,以欧阳询书法的“戈戟森然”的用笔特点来分析,显然是受到北魏直到北周的北方书风影响。而其“秀骨清相”的艺术意境,又保存了南方书派的艺术成分。 欧阳询的书法熔铸汉隶、魏晋楷书的特点,吸取王羲之书法的神髓、融会贯通,创出自家独特的风貌,世称为“欧体”。在唐初的书法中以欧阳询和虞世南二人享誉最高。张怀瓘在《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自冠绝,峻于古人,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大令,另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欧阳询不仅以楷书为最工,而且各体具精。《唐书》欧阳询本传中也说:“询初学王羲之,后更渐变其体,笔力险劲”。《唐人书评》说欧体书“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瞋目、大士挥拳。”欧阳询的书法在当时已影响极大,不仅在国内受到普遍的赞扬,而且名扬国外,高丽王深爱其书法,曾遣使者求之。唐高祖叹道:“不意询之书名,远播夷狄”。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成就参考资料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成就 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欧阳洵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据说有一次欧阳洵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欧阳洵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圭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唐武德(618-624)年间,高丽(今朝鲜)特地派使者来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唐高祖李渊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 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于贞观(649-672)年间逝世,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后人将他与唐初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唐初四大书家”。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

欧阳询《九成宫》楷书基本笔画讲解

欧阳询《九成宫》欧体楷书基本笔画讲 解 引用 武汉珞珈英才书画培训的【教程】欧阳询《九成宫》欧体楷书基本笔画讲解 主讲教师:杨文博 【编者按】 朋友们: 书法是汉字的艺术,基本笔画又是学习书法的最初的途径。先我部开设基本笔画专题,由我部书法教师演示并讲解书法的基本笔画,敬请关注。 【教师寄语】 朋友们:欧楷是许多人喜爱的一种楷书书体,素有“唐楷之冠”的美称。历代书法家从欧楷入手而成大家者比比皆是,可见欧楷的书法地位。为了方便同学们课下的学习和满足书画爱好者的要求,今天我将在本网陆续发布欧楷的基本笔画教学内容,供同学们、朋友们参考,也请朋友们多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切磋书法技艺。写得不到之处还请书画同仁批评指正。 (杨老师会陆续把讲解的内容发布上来,现仅发布部分基本笔法的演示稿件) 1、点

点画不要按照相关教材上讲的,如有的教材说“逆入、右行、提笔、回锋、收笔”,这样的方法不是写字,而是在画字。一个点就有这么麻烦的写法,已经吓退了很多书法爱好者。其实这个点就一笔写成,露锋入笔,按笔下行,边走边提,左侧饱满的肚是用毛笔带出来的。当然这里无法用更清晰的问题阐述清楚。 注意:要有三个角一个肚。

左点:露锋入笔,按笔下行,提笔下顿,回锋。有时候根据字的需要,收笔可以出峰。最上面的角相对锐利一些。 2、横

短横:露锋入笔,按笔右行、提笔下按、回锋。注意要有三个棱角写出来。 中横:露锋切笔入笔,下按后顺势右行,提笔下按、回锋。类似于一个四边形。

长横:一种是露锋入笔、一种是藏锋入笔。需要注意中间最细,起笔处较中间粗,收笔最粗。区别于颜体,收笔不要出现疙瘩,很自然的收笔。要匀称平滑,这是欧体的特征。其实在欧阳询的书写中,横画是没有向上拱的趋势,而是直接平直的。这样处理一是为了降低难度,二是为了符合现在书写艺术的需要。当然两种写法都不为错,如果严格来讲,还是按照欧阳询写法为好。 3、竖

浅谈欧阳询书法与中国美学精神

浅谈欧阳询书法与中国美学精神 东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王满堂

摘要: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成为初唐四大书法家,其中,欧阳询以其强烈的美学风格卓然独立与四大家之首,他的书法作品继承了魏晋六朝书法神韵温丽的书风,汲取北朝刚劲朴茂的特点,自成一家。笔者结合临欧数年的经验,简要介绍了欧阳询书法的特点及其所表现出的美学趣味。 关键词:欧阳询书法审美美学精神 在中国书法史上,楷书是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书体,欧阳询便是楷书这一领域的杰出代表。笔者结合临欧数年的经验,简要介绍了欧阳询书法的特点及其所表现出的美学趣味。 一、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字信本,生于公元557年,卒于公元641年,在世84周岁,潭州临湘人,即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的祖父欧阳頠,父亲欧阳纥,都是陈朝的高官,欧阳纥当时是广州刺史。在欧阳询14岁那年,即公元570年,陈宣帝陈须以谋反罪把欧阳询全家满门抄斩。当时有一个叫江总的人冒死把欧阳询私藏了起来,江总与欧阳纥是至交,时任尚书令,也是一位书法家。于是,欧阳询在少年时期在读书写字方面受到江总不少的教育和启发。 欧阳询少年时期生活坎坷磨难,成年后在仕途上也并不分得志,因此他把全部的精力与聪明才智用在了学问和书法上。欧阳询应李渊的邀请主持编写了唐代大型文献巨著叫《艺文类聚》共100卷,这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历史上影响很大,评价很高。另外他的书法在当时被朝野所看重。《新唐书》曾说欧阳询的书法是“尺牍所传,人以为法。高丽尝遣使求之。”就是说,欧阳询当时所写的书信都被人拿来作为字帖去临摹、去学习。高丽国还曾派人来向他求字。他一生写了不少的作品,流传至今的几块碑刻,以当时的眼光来看,从内容上说,都是很有分量的几块碑。特别是他写的定武兰亭碑,被公认为是碑刻之冠。 二、隋唐时期的楷书 从总体上看,隋唐以前的楷书在形体上、面貌上比较放纵,飘逸撒放的成分多一些,端庄工整、严谨规矩的成分相对地要少一些。到了隋唐时期,楷书在法度上严格了起来。隋代在历史上时间虽然很短,从建朝到消亡仅仅37年。最后一个皇帝隋炀帝杨广在治理国家上一事无成,但他在文才方面很好,就其文学水平,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有的皇帝。隋朝时间虽然很短,但是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以书取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看你的

欧阳询欧体书法艺术

欧阳询欧体书法艺术 (一)欧阳询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其书法自成一派,称之为“欧体”。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557)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除了是书法家之外,还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二)代表作及其艺术特征 欧阳询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1.《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碑文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 《九成宫醴泉铭》结体修长,中宫收紧,四边开张,左敛右纵,化险为夷。字形随势赋形,左右结构作相背之势,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间架开阔稳定,气象庄严。其布白匀整,字距、行距疏朗,为九宫最准者,全碑血脉畅通,气韵萧然。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视为楷书正宗,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 图3-32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2.《九成宫醴泉铭》艺术特征

欧体书法特点

欧体书法特点 摹帖与临帖学习书法既没有一个万灵的秘方,也没有一套刻板的程式。古今书法家为我们创造了许多书法艺术珍品,也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书法学习经验,其中摹帖与临帖时两种最基本的方法。前人练字,大多是这样的:先选择一种碑帖作范本,仔细琢磨它每一字的笔画与结构的特点,反复摹,熟练地掌握它的写法,以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在此一家一体的基础上,再博览广习,兼收众长,加以发展,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新体。当摹写熟练后,继而“临帖”,循序渐进,千万不能随心所欲,任意乱涂。 楷书是基础书法学习上,前人把楷书比作“立”,行书比作“走”,草书比作“奔”,因为楷书方整规范,可作楷模,是各种字体的基础,各种印刷字体及美术字,也都是从楷书转化而成的;楷书的笔画,富有变化,它要有更深的用笔的功力。楷书功夫不深,行、草笔力则不足。练好了楷书,再练其它字体,都较易于掌握。所以,学习书法,应从楷书入手,待楷书有一定的基本功时,再练其他字体。学习书法,贵在多练,借鉴前人的经验,掌握一定的方法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还需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古今书法家,无一不是勤学苦练而成的。书法并不神秘,只要我们按照正确的方法刻苦练习,就一定能把字写。“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欧阳询之书法艺术 欧阳询(557~641),中国唐代书法家。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书学二王,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一本,人称《欧体》。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与裴矩、陈叔达共同编纂《艺文类聚》。 欧阳询书法远承魏、晋,在六朝朴茂峻整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风格面貌。他用笔从古隶中出,所以能凝重沉着,转折处干净利落;结体紧结,方正浑穆,有一种极为森严的气度,而在雍容大度中,又有险劲之趣。欧书的特色可用“险劲”二字来概括。欧阳询的书名在当时已远播国外,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他的书体称为“欧体”;与唐代颜真卿、柳公权、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书学在唐代为鼎盛时期,凡及楷书,言必称虞、欧、褚、颜。 其书初学生羲之,后又汲取了六朝碑版墓志方劲峻利的笔意而自创风格,他

说说欧阳询楷书笔法

说说欧阳询楷书笔法,加强书友楷书功底 一、点的写法: 欧体的点,三边的线呈弧形,这样的形态,使人觉得丰厚、有力、饱满,欧阳询说:“点如高峰之坠石。”意思是说,点要写得厚重、峻拔、有飞动的气势。 ⒈点的形: 蔡邕说:“夫书肇于自然……”,因而点要写得有形可象。一如王羲之说:“夫著点皆磊磊似大石之当衢,或如蹲鸱,或如蝌蚪。或如瓜 瓣,或如栗子……。” 宋姜夔说:“点者,字之眉目,全藉顾盼精神,

有向有背,随字异形。” 元陈绎曾说点有“偃、仰、向、背、飞、伏、立等势。” 清冯武说:“点有尖、秃、斜、正,随字势而用之。”

⒉为什么“永”字八法中,说“点”是“侧”? 宋陈思在<书苑菁华>中说:“侧不得平其笔,当侧笔就右为之。口诀云:先右揭其腕,次轻蹲其锋。取势紧则乘机顿挫,借势出之。疾则失中,过又成俗。夫侧锋顾右,借势而侧之,从劲轻揭潜出,务于勒也。问曰:侧不言点而言侧,何也?论曰:谓笔锋顾右,审其势险而侧之,故名侧也。只言点,则不明顾右无存锋向背坠墨之势。若左顾右侧,则横敌无力。故侧不险则失于钝,钝则芒角隐而书之神格丧矣。笔诀云:侧者侧下其笔,使墨精暗坠,徐乃反揭,则棱利矣。”由此可见,“侧”说的是“侧下其笔”,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惟笔软则奇怪生”的“造妙”功能。也正是如此,点的变化也才千姿百态,无穷无尽。细究其意,对于我们写好“点”,无疑会有很大的启发。 ⒊点的写法: 落笔成点,点是一画的起笔,也是一画的收笔。王羲之说:“倘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孙过庭说:“翰不虚动,下笔有由”。还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下笔”也就是落笔,“有由”也就是要有“意”。俗话说“落笔生根”。由此可见,一“点”是一点也来不得半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