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全面届高三人教版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基本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最全面届高三人教版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基本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最全面届高三人教版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基本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最全面届高三人教版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基本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物理基本知识点总结

一.教学内容:

1.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0

间共同加速、减速,需要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2.竖直面圆周运动临界条件:

绳子拉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条件:(或球在竖直圆轨道内侧做圆周

运动)

gR ,当gR

绳约束:达到最高点:v≥T 拉=0 时,v=

mg=F 向,

杆拉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条件:(球在双轨道之间做圆周运动)

杆约束:达到最高点:v≥0

gR

T 为支持力0

gR

T=0mg =F 向,v=

gR

T 为拉力v>

注意:若到最高点速度从零开始增加,杆对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变大。

相同,,轮上边缘各点v 相同,v

A =v B

C

3.传动装置中,特点是:同轴上各点 A

4.同步地球卫星特点是:①,②

①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角速度也相同;

②卫星轨道平面必定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36000km 处,运行速度 3.1km/s 。

m1 m2

2

r

F =

G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5.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常量首先由什么实验测出:

g' =GM/r 2

6.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变化关系:

7.地球表面物体受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变化关系: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较小,在两极,重力加速度较大。

2

GM r

GMm mv

r GM

2

g' = 2 r r 、

v = 、 、

8.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动的环绕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

2

GMm mv

2

r = m ω 2 2

r

R = m ( 2π /T ) R

GM

r

gR gR 2 v 变小;当 r =R ,为第一宇宙速度 v 1= =GM

当 r 增大, =

应用: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知道宇宙速度的概念 9.平抛运动特点:

①水平方向

②竖直方向

③合运动

④应用:闪光照

⑤建立空间关系即两个矢量三角形的分解:速度分解、位移分解 ⑥在任何两个时刻的速度变化量为△

v = g △ t ,△ p = mgt

x

x 轴上的 2 处,在电场中也有应用

⑦ v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 v 0 平抛的小球,落到了斜面上的

B 点,求: S AB

10.从倾角为 α的斜面上

A 点以速度 1

2

2

gt

s = v 0 t ,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几何关系。 在图上标出从 A 到 B 小球落下的高度 h = 和水平射程 v 0 抛出的小球,落到倾角为 α的斜面上的

B 点,此时速度与斜面成

90°角,求:

11.从 A 点以水平速度 S AB

在图上把小球在 B 点时的速度 v 分解为水平分速度

v 0 和竖直分速度 v y = g t ,可得到几何关系:

gt v 0

tg α,求出时间 t ,即可得到解。

12.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2 R

v

2

13.匀速圆周周期公式: T =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 ω = 2π n 转速( n : r/s )

14 水平弹簧振子为模型:对称性——在空间上以平衡位置为中心。掌握回复力、位移、速度、加

速度的随时间位置的变化关系。

l g

2

单摆周期公式: T =

受迫振动频 率特 点: f = f 驱动力

发生共振条件: f 驱动力 = f 固 共振的防止和应用

波速公式= S/t = λf = λ/T : 波 传 播 过 程中 , 一个周期向前 传 播一个波 长 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 20℃ :340m/s 声波是纵波

磁波是横波

传播依赖于介质: v 固 >v 液 >v 气

磁波传播不依赖于介质,真空中速度最快 磁波速度 v = c/n ( n 为折射率)

波发生明显衍射条件: 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 长 小,或者相差不大

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

注:( 1)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 2)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 3)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特征 ( 4)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要求重点掌握

15.实用机械(发动机)在输出功率恒定起动时各物理量变化过程:

当 F = f 时, a = 0, v 达最大值 v m → 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各物理量变化

F f

a

v

P

Fv

m 不变

F 不变,

当 F = f , a = 0, v m →匀速直线运动。 16.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 P = mv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冲量 I = Ft :方向由 F 决定

动量定理:合力对物体的冲量 ,等于物体动量的增量

I 合 =△ P , Ft = mv t -

mv 0

动量定理注意: ①是矢量式;

②研究对象为单一物体;

③求合力、 动量的变化量时一定要按统一的正方向来分析。 考纲要求加强了, 要会理解、 并计算。

动量守恒条件:

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为零; ② F 内 >F 外 ;

③在某一方向上的合力为零。

动量守恒的应用:核反应过程,反冲、碰撞 应用公式注意: ①设定正方向;

②速度要相对同一参考系,一般都是对地的速度

'

'

m 1 v 1 m 2v 2

m 1v

1

m 2v 2 或△ ③列方程:

P 1=-△ P 2

17.碰撞:碰撞过程能否发生依据(遵循动量守恒及能量关系

E 前 ≥ E 后 )

完全弹性碰撞:钢球

m 1 以速度 v 与静止的钢球 m 2 发生弹性正碰,

m 1 m 1 m 2 m 2

2m 1 v 1 '

v 1 v 2 '

v 1

m 1 m 2

碰后速度:

碰撞过程能量损失:零 完全非弹性碰撞:

损= mv 2

质量为 m 的弹丸以初速度 v 射入质量为 M 的冲击摆内穿击过程能量损失:

E /2-( M + m )

2 2

v 2 /2 , mv =( m + M ) v 2, ( M + m ) v 2 /2=(

M + m ) gh 1 碰撞过程能量损失: 2

M 2 mv

M m v 0 和 v 1 。

非完全弹性碰撞: 质量为 m 的弹丸射穿质量为 M 的冲击摆, 子弹射穿前后的速度分别为 18.功能关系,能量守恒

功 W = FScos α, F: 恒力( N ) S:位移( m ) α:F 、 S 间 的 夹 角 机械能守恒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受其它力但不做功

应用公式注意:

①选取零参考平面;

②多个物体组成系统机械能守恒;

1 2

1 2

2 2 mv 1

mgh 1

mv 2 mgh 2

E k E p

③列方程: 或

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①摩擦力对某一物体来说,可做正功、负功或不做功; ② f 静 做功

机械能转移,没有内能产生;

③Q = f 滑 ·Δ s ( Δs 为物体间相对距离)

动能定理: 合力 对 物体做正功 ,物体的 动 能增加

方法:抓过程(分析做功情况),抓状态(分析动能改变量) 注意:在复合场中或求变力做功时用得较多

能量守恒:△ E 减=△ E 增 (电势能、重力势能、动能、内能、弹性势能)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分析电热 时,通常可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的方法。

19.牛顿运动定律:运用运动和力的观点分析问题是一个基本方法。 ( 1)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a.绳杆轨(管)管,竖直面上最“高、低”点, F 向 (临界条件)

b.人造卫星、天体运动, F 引 = F 向 (同步卫星)

c.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

f 洛 = F 向

( 2)处理连接体问题——隔离法、整体法

( 3)超、失重, a ↓失, a ↑超(只看加速度方向)

kq 1 q 2 F

2

r

20.库仑定律:公式:

条件:两个点电荷,在真空中 21.电场的描述:

电场强度公式及适用条件:

F

q E

(普适式) kQ

E

2

r ②

(点电荷), r ——点电荷 Q 到该点的距离

U

d E

(匀强电场), d ——两点沿电场线方向上的投影距离

电场线的特点与场强的关系与电势的关系:

①电场线的某点的切线方向即是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②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电场线密处电场强度大; ③起于正电荷,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可能相交。 ④沿电场线方向电势必然降低 等势面特点: 22.电容:

s

kd C

4 平行板电容决定式:

(不要求定量计算)

注意:当电容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张角的大小表示电容两板间电势差 U 。

考纲新加知识点:电容器有通高频阻低频的特点或:隔直流通交流的特点 当电容在直流电路中时,特点: ①相当于断路

②电容与谁并联,它的电压就是谁两端的电压

③当电容器两端电压发生变化,电容器会出现充放电现象,要求会判断充、放电的电流的方向, 充、放电的电量多少。 23.电场力做功特点:

①电场力做功只与始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

W qU AB

③正电荷沿电场线方向移动做正功,负电荷沿电场线方向移动做负功 ④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 24.电场力公式:

F qE ,正电荷受力方向沿电场线方向,负电荷受力方向逆电场线方向。

- 19

25.元电荷电量: 1.6 ×10 C

26.带电粒子(重力不计):电子、质子、

α粒子、离子,除特殊说明外不考虑重力,但质量考

虑。

带电颗粒:液滴、尘埃、小球、油滴等一般不能忽略重力。

27.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

电场中

加速——匀变速直线 偏转——类平抛运动 圆周运动

磁场中匀速直线运动

mv

qB 2 m

qB R

T

t

T

2

匀圆—— ,

28.磁感应强度

F IL

B

公式:

定义: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受的力与电流和导线长度乘积之比。 方向:小磁针 N 极指向为 B 方向

BS BScos

B 与 S 夹角

):公式:

为 29.磁通量(

公式意义:磁感应强度 B 与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

S 的乘积为磁通量大小。

定义:单位面积磁感强度为 1T 的磁感线条数为 1Wb 。

单位:韦伯 Wb

30.直流电流周围磁场特点:非匀强磁场,离通电直导线越远,磁场越弱。 F BIL sin

, —— B 与 I 夹角

31.安培力:定义:

方向:左手定则: 90 时, F = BIL ①当 0

时, F = 0

②当

公式中 L 可以表示:有效长度

求闭合回路在匀强磁场所受合力:闭合回路各边所受合外力为零。 32.洛仑兹力:定义: f 洛 = qBv (三垂直) 方向:如何求形成环形电流的大小(

I = q/T , T 为周期)

如何定圆心?如何画轨迹?如何求粒子运动时间?(利用 洛 与 v 方向垂直的特点,做速度垂线

f 或轨迹弦的垂线,交点为圆心

;通过圆心角求运动时间或通过运动的弧长与速度求时间)

左手定则,四指方向→正电荷运动方向。

f B ,负电荷运动反方向

f⊥v,f⊥B,

0 时,v∥B,f 洛=0

qvB

90 时,v B ,f

当洛=

特点:f 洛与v 方向垂直,f 只改变v 的方向,不改变v 大小, f 洛永远不做功。

3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方向由楞次定律判断。

注意:

(1)若面积不变,磁场变化且在B—t 图中均匀变化,感应电动势平均值与瞬时值相等,电动势恒定

(2)若面积不变,磁场变化且在B—t 图中非均匀变化,斜率越大,电动势越大

感应电动势瞬时值:ε=BLv ,L⊥v,α为B 与v 夹角,L ⊥B

方向可由右手定则判断

34.自感现象

-6

L单位H,1μH=10H

自感现象产生感生电流方向总是阻碍原线圈中电流变化

自感线圈电阻很小从时间上看滞后

K 闭合现象(见上图)灯先亮,逐渐变暗一些

K 断开现象(见上图)

灯比原来亮一下,逐渐熄灭(此种现象要求灯的电阻小于线圈电阻,为什么?)

考纲新增:会解释日光灯的启动发光问题及电感线圈有通低频阻高频的特点。

35.楞次定律:

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磁通量的变化。

理解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阻碍)产生感应电流原因

①感应电流的效果阻碍相对运动

②感应电流的效果阻碍磁通量变化

③用行动阻碍磁通量变化

a’、b’、c’、d’如何运动?

④a、b、c、d 顺时针转动,

随之转动

电流方向: a ’b ’c ’d ’a ’ 36.交流电:从中性面起始:

ε = nBs ω sin ω t

从平行于磁方向: ε = nBs ω cos ω t

Bs , ε = 0 对图中

0 , ε = nBs ω

对图中

线圈每转一周,电流方向改变两次。

37.交流电 ε 是由 nBs ω 四个量决定,与线圈的形状无关

注意:非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

要按发热等效的特点具体分析并计算

n

t

平均值 ,

39.交流电有效值应用:

①交流电设备所标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功率 ②交流电压表、电流表测量数值

U 、 I

③对于交变电流中,求发热、电流做功、 U 、 I 均要用有效值

40.感应电量( q )求法:

仅由回路中磁通量变化决定,与时间无关

41.交流电的转数是指: 1 秒钟内交流发电机中线圈转动圈数 n

8

10 m / s , C

f C

3 ,是横波,传播不依赖介质。

42.电磁波波速特点:

考纲新增: 麦克斯 韦电 磁 场 理 论 :变 化的 电( 磁) 场产 生磁 (电)场。

注意:均匀变 化的 电( 磁) 场产 生恒定磁 (电)场。周期性变 化的 电( 磁) 场产 生 周期性变 化的 磁 (电)场,并交替向外传播形成电磁波。

1 f

* T

2

Lc 2

Lc

43.电磁振荡周期: 考纲新加: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

发射过程:要调制接收过程要:调谐、检波 44.理想变压器基本关系:

U 1

n 1

I 1 n 2

U 2

n 2 I 2

n 1

P 1

P 2 ;②

① ;③ U 1 端接入直流电源, U 2 端有无电压:无 输入功率随着什么增加而增加:输出功率 45.受迫振动的频率: f = f 策

共振的条件: f 策 = f 固, A 最大

V

d s

46.油膜法:

47.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什么的运动

?颗粒的运动

布朗运动反映的是什么?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

布朗运动明显与什么有关?

①温度越高越明显;②微粒越小越明显

48.分子力特点:下图 F 为正代表斥力, F 为负代表引力

①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斥力 ②当 r = r 0, F 引 = F 斥

③当 rF ④当 r>r 0 ,引力、斥力均减小, F 斥

49.热力学第一定律:

W<0 表示:外界对气体做功,体积减小 Q>0 表示:吸热

△ E>0 表示: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

考纲新增: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可能

自发 的从低温物体到高温物体。或:机械能可以完全转化

为内能,但内能不能够完全变为机械能,具有方向性。或:说明第二类永动机不可以实现

考纲新加:绝对零度不能达到( 0K 即- 273℃)

50.分子动理论:

温度: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

T 、 v 物质质量有关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由温度决定(

T )

M mol N A V mol N A m

51.计算分子质量:

V mol N A

M mol V

N A

分子的体积:

(适合固体、液体分子,气体分子则理解为一个分子所占据的空间)

6V

d

3

3

d

V 分子的直径:

(球体)、

(正方体)

N

V n

单位体积的分子数:

,总分子数除以总体积。

比较大小: 折射率: n 红 n 紫

大于

频率: ν 红 ν

紫 小于

波长:

大于

传播速度: 大于 v 介红 v 介紫

临界角正弦值: 紫大于 sinc 红

sin c 光子能量: E 红 E 紫

提示: E = h ν ν ——光子频率

c v

1

n 真 n

sin c

53.临界角的公式:

考纲新增:临界角的计算要求 发生全反射条件、现象: ①光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③ 光 导纤维 是光的全反射的 实际应 用, 蜃景—空气中的全反射现象 54.光的干涉现象的条件:

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相差恒定

的两列波叠加

单色光干涉:中央亮,明暗相间,等距条纹 如:红光或紫光(红光条纹宽度大于紫光) 条纹中心间距

L d

x

考纲新增实验:通过条纹中心间距测光波波长 s k

, k = 0, 1, 2

亮条纹光程差:

s

2 k 1)

2

暗条纹光程差:

, k = 1, 2

应用: 薄膜干 涉、干涉法检查平面 增透膜的厚度是 绿 光在薄膜中波 长 的 1/4, 即增透膜厚度 d =λ /4 光的衍射涉现象的条件:障碍物或孔或缝的尺寸与光波波长相差不多 白光衍射的现象:中央亮条纹,两侧彩色条纹

单色光衍射区别于干涉的现象:中央亮条纹,往两端亮条纹逐渐变窄、变暗 衍射现象:泊松亮斑、单缝、单孔衍射 55.光子的能量: E = h ν ν ——光子频率 56.光电效应:

①光电效应瞬时性

②饱和光电流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 ③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增大而增大 ④对于一种金属,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发生光电效应 考纲新增: h ν= W 逸 + E km

57.电磁波谱:

说明:①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同, c = 3.00 ×108 m/s ②进入介质后,各种电磁波频率不变,其波速、波长均减小 ③真空中 c = λ f ,,媒质中 v = λ ’f

无线电波: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的周期性运动产生,波动性强,用于通讯、广播、雷达等。 红外线:原子外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热效应现象显着,衍射现象显着,用于加热、红外遥感和 摄影。

可见光:原子外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能引起视觉,用于摄影、照明。

紫外线:原子外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化学作用显着,用来消毒、杀菌、激发荧光。

伦琴射线:原子内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具有荧光效应和较大穿透能力,用于透视人体、金属探 伤。

λ射线:原子核受激发后产生,穿透本领最强,用于探测治

疗。

考纲新增:物质波任何物质都有波动性

考纲新增:多普勒效应、示波器及其使用、半导体的应用

知道其内容:当观察者离波源的距离发生变化时,接收的频率会变化,近高远低。

58.光谱及光谱分析:

定义:由色散形成的色光,按频率的顺序排列而成的光带。

连续光谱:产生炽热的固体、液体、高压气体发光(钢水、白炽灯)

谱线形状:连续分布的含有从红到紫各种色光的光带

明线光谱:产生炽热的稀薄气体发光或金属蒸气发光,如:光谱管中稀薄氢气的发光。

谱线形状:在黑暗的背影上有一些不连续的亮线。

吸收光谱:产生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通过低温气体后,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后产生的

谱线形状:在连续光谱的背景上有不连续的暗线,太阳光谱

联系:光谱分析——利用明线光谱中的明线或吸收光谱中的暗线

①每一种原子都有其特定的明线光谱和吸收光谱,各种原子所能发射光的频率与它所能吸收的光的频率相同

②各种原子吸收光谱中每一条暗线都与该原子明线光谱中的明线相对应

③明线光谱和吸收光谱都叫原子光谱,也称原子特征谱线

59.光子辐射和吸收:

①光子的能量值刚好等于两个能级之差,被原子吸收发生跃迁,否则不吸收。

②光子能量只需大于或等于13.6eV ,被基态氢原子吸收而发生电离。

③原子处于激发态不稳定,会自发地向基态跃迁,大量受激发态原子所发射出来的光是它的全部

谱线。

例如:当原子从低能态向高能态跃迁,动能、势能、总能量如何变化,吸收还是放出光子,电子

动能E k 减小、势能E p 增加、原子总能量E n 增加、吸收光子。

E1

E n

2E

113.6eV

n,

60.氢原子能级公式:

210

r n n r

1 ,r10.53 10 m

轨道公式:

能级图:

n=4-0.83eV

n=3-1.51eVh ν=∣E 初-E 末∣

n = 2- 3.4eV n = 1-13.6eV

61.半衰期:公式(不要求计算)

t

T

1

2

N

N 0

, T ——半衰期, N ——剩余量(了解)

特点:与元素所处的物理(如温度、压强)和化学状态无关

实例:铋 210 半衰期是 5 天, 10g 铋 15 天后衰变了多少克?剩多少克?(了解)

15

5

3

1 2

1 2

1.25克

N

N 10

剩余: 1.25 8.75

N '

10 N 0

N 衰变: 34

h

6.63 10 J S

62.爱因斯坦光子说公式: E = h ν 2

mc

2

E

E mc

63.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释放核能

E 过程中,伴随着质量亏损 1u 相当于释放

931.5MeV 的能量。

物理史实: 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原子核很小、带全部正电荷,集中了几乎

全 部原子的质量。

现象:绝大多数 α粒子按原方向前进、少

数 α粒子发生偏转、极少数 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有

的甚至被弹回。

64.原子核的衰变保持哪两个守恒:质量数守恒,核电荷数守恒(存在质量亏损)

解决这类型题应用哪两个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 65.衰变发出 α、β、γ三种物质分别是什么?

4 2

0 光子

He 、

e 、

1

怎样形成的:即衰变本质 66.质子的发现者是谁:卢瑟福 14 7

4 2

12 6

1 1

N

He

C

H

核反应方程:

中子的发现者是谁:查德威克

9 4

4 2

12 6

1 0

Be

He

C

n

核反应方程:

正电子的发现者是谁:约里奥居里夫妇

27 13

30 15 4 2

30 15 1 0

A1 P

He P

n

30 14

0 1

Si

e

反应方程:

发生链式反应的铀块的体积不得小于临界体积 应用:核反应堆、原子核、核电站 热核反应,不便于控制 69.放射性同位素:

①利用它的射线,可以探伤、测厚、除尘 ②作为示踪电子,可以探查情况、制药

q I

t

70.电流定义式:

微观表达式:

I

nevs

U I R

电阻定义式:

l

R

T .

.R

s 决定式:

特殊材料:超导、热敏电阻 71.纯电阻电路

2

2

U

U

2

2

W UIt I Rt

t

P UI I R

R

R

电功、电功率:

2

Q I Rt

W UIt 非纯电阻电路: 电热 W

Q W 机或P P P 机或

能量关系: 、 E

I

U 端

E Ir

R r (纯电阻电路适用); 72.全电路欧姆定律:

0 U 外

R

I 断路: E

I

E U 外

R

U 内

Ir

r 短路: 对 tg α=r , tg β=R , A 点表示外电阻为 R 时,路端电压为 U ,干路电流为 I 。 73.平行玻璃砖:通过平行玻璃砖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但要发生侧移。侧移 d 的大小取决于平行板

的厚度 h ,平行板介质的折射率

n 和光线的入射角。

跟棱镜的材料有关,

74.三棱镜: 通过玻璃镜的光线经两次折射后, 出射光线向棱镜底面偏折。 偏折角

折射率越大,偏折角越大。因同一介质对各种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各种色光的偏折角也不同,形 成色散现象。

75.分子大小计算:例题分析:

只要知道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就可以算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①阿伏伽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质量; ②阿伏伽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 ③阿伏伽德罗常数,该气体的质量和体积; ④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 分析:①每个气体分子所占平均体积:

1

3

摩尔质量 3

d

V

密度 N A

②气体分子平均间距: 选②项

估算气体分子平均间距时,需要算出 1mol 气体的体积。

A. 在①项中,用摩尔质量和质量不能求出 1mol 气体的体积,不选①项。

B. 在③项中,用气体的质量和体积也不能求出 1mol 气体的体积,不选③项。

N A ,不能进一步求出每个

C.从④项中的已知量可以求出

1mol 气体的体积, 但没有阿伏伽德常数

分子占有的体积以及分子间的距离,不选④项。

P 出

、r 一定, R 外 的函数)

76.闭合电路的输出功率:表达式( P

电源向外电路所提供的电功率

结论: 、r 一定, R 外

= r 时, P 出 最大

实例:

、r 一定,

P R

2

R 2

? 时, ①当 最大;

P R

1

R 2

?时, ②当 最大;

P R

2

R 1 视为内阻,等效内阻 R x

R 1

r ,当 R 2

R 1 r 分析与解:①可把

时, 最大,值为:

2

P R

2

4(R 1 r )

P R

1

R 1 R 2

0 时, ② 为定值电阻,其电流(电压)越大,功率越大,故当

最大,值为:

2

P R

2

R

2

(R 1 r )

( R 2 r ) 视为等效内阻,因为 (R 2 r ) 是变量。

说明:解第②时,不能套用结论,把 77.洛仑兹力应用(一):

例题:在正方形 abdc (边长 L )范围内有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两电子从 a 沿平行 ab

v 1 的电子从 M 射出, 速度为 v 2 的电子从

方向射入磁场,其中速度为

bd 边中点 d 沿 bd 方向射出,求:

v 1 v 2

v 2

r eBr

m evB m v

v 1 v 2 r 1 r 2 r 1 、 r 2 v

r 解析:由 得

,知 ,求 转化为求 ,需 ,都用 L 表

示。

由洛仑兹力指向圆心,弦的中垂线过圆心,电子 1 的圆轨迹圆心为 O 1(见图);电子 2 的圆心 r 2

= L , O 2 即 c 点。

L 2

2

2 2

r

1

L

(r 1

) 由△ MNO 1 得:

5 L

4

r 1

得:

5 L 4 L

v 1

v 2

r 1 r 2

5 4

则 78.洛仑兹力应用(二)

速度选择器: 两板间有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 带电粒子 ( q 、m )垂直电场, 磁场方向射入,

同时受到电场力 qE 和洛仑兹力 f = qvB

E

B v 0

qv 0 B

qE ①若 , 粒子作匀速直线运动

②若 v > v 0 ,带正(负)电粒子偏向正(负)极板穿出,电场力做负功,设射出速度为

v' ,由动

能定理得( d 为沿电场线方向偏移的距离)

③若 v < v 0 ,与②相反,有

磁流体发电: 两金属板间有匀强磁场, 等离子体 (含相等数量正、 负离子) 射入, 受洛仑兹力 (及 附加电场力)偏转,使两极板分别带正、负电。直到两极电压

U (应为电动势)为

U d

q qvB

U vBd ,磁流体发电

P 点,直径 AP

d

质谱仪: 电子(或正、 负粒子) 经电压 U 加速后, 从 A 孔进入匀强磁场, 打在 e

m

8U B 2

d

2

得粒子的荷质比

79.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不计粒子重力)

(v 0 0)

( 1)静电场加速

1 2 2

qU

mv 0

由动能定理:

(匀强电场、非匀强电场均适用)

1 2

2 qEd

mv 0

(适用于匀强电场)

( 2)静电场偏转:

v 0

带电粒子:电量 质量 m ;速度 q 偏转电场由真空两充电的平行金属板构成

板长 L 板间距离 d 板间电压 U

U

d E

板间场强:

带电粒子垂直电场线方向射入匀强电场,受电场力,作类平抛运动。 垂直电场线方向,粒子作匀速运动。 沿电场线方向,粒子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qE m

qU md

a

加速度:

从射入到射出,沿电场线方向偏移:

at

v 0

qEL mv

qUL mdv

2

2 偏向角 : tg

( 3)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的讨论: y(

) 决定 大小的因素:

①粒子的电量 q ,质量 m ; v 0 ;

②粒子射入时的初速度

U d E (U )、 L 、 d( E

)

③偏转电场:

qEL

2

2mv

qEL

2 y

2

mv

tg

80.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基本思路:解决电源计算,找等效电路,处理研究对象力与运动的关系,功能及能转化与守恒关 系。

题 1:在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匝数为 n 的线圈,电阻为 r ,面积为 s ,将一额定电 压为 U 、额定功率为 P 的电动机与之串联,电动机电阻为 R ,若要使电动机正常工作,线圈转动的角

速度为多大?若旋转一圈,全电路产生多少热?

目的:交流电、非纯电阻电路 E m =

n Bs ω P 2

2 ( ) .( R U

r ).

发热: Q =

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知识点总结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会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分析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及其某时刻的速度;学会用图像法、列表法处理实验数据。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的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⑴电磁打点计时器 ①工作电压:4~6V的交流电源 ②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⑵电火花计时器 ①工作电压:220V的交流电源 ②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③打点原理:它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器,当接通220V的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电火花,于是在纸带上就打下一系列的点迹。 ⑵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1、s2、s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2-s1=s3-s2=…=恒量,即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⑶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 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米尺。 四、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取下纸带, 换上新纸带, 重复实验三次。 4.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子, 确定好计数始点0, 标明计数点,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值,最后求其平均值。也可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 作v-t图线, 求得直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五、注意事项 1.纸带打完后及时断开电源。 2.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以能在纸带上长约50cm的范围内清楚地取7~8个计数点为宜。 3.应区别计时器打出的轨迹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通常每隔4个轨迹点选1个计数点,选取的记数点不少于6个。 4.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可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常见考法 纸带处理时高中遇到的第一个实验,非常重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均会高频率出现,以致在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中也做为重点考察内容,是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同学们要引起重视。 误区提醒 要注意的就是会判断纸带的运动形式、会计算某点速度、会计算加速度,在运算的过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精品文档,百度专属】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高 中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曲线运动 一、曲线运动 (1)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或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①匀变速曲线运动: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的是恒力,即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的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 ②变加速曲线运动: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是变力,加速度改变,如匀速圆周运动。 (2)特点: ①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不断变化,故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②曲线运动轨迹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速度方向。 ③曲线运动的轨迹向合力所指一方弯曲,合力指向轨迹的凹侧。 ④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速率将增大;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率将减小;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90度时,物体做曲线运动速率将不变。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指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物理量的合成和分解) (1)合运动和分运动关系:等时性、等效性、独立性、矢量性、相关性 ①等时性:合运动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所需时间相等。 ②等效性:合运动的效果和各分运动的整体效果是相同的,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③独立性:每个分运动都是独立的,不受其他运动的影响 ④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⑤相关性:合运动的性质是由分运动性质决定的 (2)从已知的分运动来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求已知运动的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 ①物体的实际运动是合运动 ②速度、时间、位移、加速度要一一对应 ③如果分运动都在同一条直线上,需选取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量取正,相反的量取负,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如果分运动互成角度,运动合成要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小船渡河问题 一条宽度为L 的河流,水流速度为V s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 c (1)渡河时间最短: 设船上头斜向上游与河岸成任意角θ,这时船速在垂直于河岸方向的速度分量V 1=V c sin θ,渡河所需时间为:θsin c V L t = , sin90=1当船头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c V L t = m in (与水 速的大小无关) 渡河位移:222t v L s s += (2)渡河位移最短: ①当V c >V s 时V s = V c cos θ渡河位移最短L s =min ;渡河时间为θ sin v L t = 船头应指向河的上游,并与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arccosV s /V c ②当V c >V s 时以V s 的矢尖为圆心,以V c 为半径画圆,当V 与圆相切时,α角最大,V c =V s cos θ,船头与河岸的夹角为:θ=arccosV c /V s 。 渡河的最小位移:L V V L s c s ==θcos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知识分享

初中物理知识点聚会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vt 2 1 S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因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能够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因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相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有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能够相同也能够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能够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实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

选修3-5知识梳理 一.量子论的建立黑体和黑体辐射Ⅰ (一)量子论 1.创立标志:1900年普朗克在德国的《物理年刊》上发表《论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论文,标志着量子论的诞生。 2.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①普朗克认为物质的辐射能量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其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单元即“能量子”或称“量子”,也就是说组成能量的单元是量子。 ②物质的辐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 3.量子论的发展 ①1905年,爱因斯坦奖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传播中,提出了光量子论。 ②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玻尔把量子概念推广到原子内部的能量状态,提出了一种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模型,丰富了量子论。 ③到1925年左右,量子力学最终建立。 4.量子论的意义 ①与量子论等一起,引起物理学的一场重大革命,并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②量子论的革命性观念揭开了微观世界的奥秘,深刻改变了人们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 ③量子论成功的揭示了诸多物质现象,如光量子论揭示了光电效应 ④量子概念是一个重要基石,现代物理学中的许多领域都是从量子概念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同时,在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论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 (二)黑体和黑体辐射

1.热辐射现象 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 这种由于物质中的分子、原子受到热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①.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辐射能量。 ②.物体既会辐射能量,也会吸收能量。物体在某个频率范围内发射电磁波能力越大,则它吸收该频率范围内电磁波能力也越大。 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恰相等时称为热平衡。此时温度恒定不变。 实验表明:物体辐射能多少决定于物体的温度(T)、辐射的波长、时间的长短和发射的面积。 2.黑体 物体具有向四周辐射能量的本领,又有吸收外界辐射 来的能量的本领。 黑体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的 物体。 3.实验规律: 1)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2)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二.光电效应光子说光电效应方程Ⅰ 1、光电效应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着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

关于高二物理知识点汇总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物理知识点汇总2017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二物理中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物理学中的最基本的知识,学好高二物 理的相关知识点尤其重要,下面是学而思的2017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1、e=1.610-19c;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1、计算公式:F=kQ1Q2/r2(k=9.0109N.m2/kg2)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大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1.参考系 ⑴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⑵对同一运动,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⑶运动学中的同一公式中涉及的各物理量应以同一参考系为标准,如果没有特别指明,都是取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⑴定义:质点是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⑵质点是物理学中一个理想化模型,能否将物体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状及质量,只有当所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将其形状和大小忽略时,才能将物体看作质点。 ⑴物体可视为质点的主要三种情形: ①物体只作平动时; ②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度时; ③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3.时间与时刻 ⑴时刻: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

⑵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⑶时刻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相对应,时间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或路程)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⑴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一个矢量,物体的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就是此线段的长度,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⑵路程: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5.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⑴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⑵平均速度:物体所发生的位移跟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t v x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相应位移的方向。 ⑶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方向就是物体经过某有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 6.加速度 ⑴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⑵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即t v v t v a 0-=??= ⑶对加速度的理解要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真空不能传声。 4.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的墙壁等)在界面将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人耳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是0.1s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2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3)音色:由发声体自身结构、材料等决定。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声产生);(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传播);(3)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7.可闻声(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可分为:1.自然光源:自然界中存在的自然能发光的物体。2人造光源:人类发明制造的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运用于红外线遥控,红外线遥感(探测);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消毒灭菌 。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现象。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m/s ,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m/s 。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光的反射: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1.凸面镜(凸镜):用球面的外侧作反射面的球面镜叫做凸面镜,平行光线投射到凸面镜上,反射的光线将成为散开光线,如果顺着反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延伸到凸面镜镜面的后面,可会聚并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面镜的主焦点(F ),属虚焦点。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2.凹面镜(凹镜):用球面的内侧作反射面的球面镜叫做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当一束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到表面时,表面会把光线向着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行光射到光滑表面上,反射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

第一章、力 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 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 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G=mg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F=k×Δx 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 F合2=F12+F22+ 2F1F2cosQ 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 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如受力在三个以 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 x合力=0 F y合力=0 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 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 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合力矩=FL合力矩=0 或M正力矩= M负力矩 第二章、直线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选修3-1 知识总结 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 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述2、在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内,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二、电荷量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2、元电荷:电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 C 3、比荷: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第一章 第2节 库仑定律 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点电荷:带电体的大小比带电体之间的距离小得多。 2、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因素 二、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 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 2 1r Q Q k F 注意(1)适用条件为真空中静止点电荷 (2)计算时各量带入绝对值,力的方向利用电性来判断 第一章 第3节 电场 电场强度 一、电场 电荷(带电体)周围存在着的一种物质,其基本性质就是对置于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二、电场强度 1、检验电荷与场源电荷 2、电场强度 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的电场力F 与检验电荷的电荷q 的比值。 q F E = 国际单位:N /C 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三、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2r Q k q F E == 四、电场的叠加 五、电场线 1、电场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在电场中画出的一些曲线,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场强的方向。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从初中进入高中以后,就会慢慢觉得物理公式比以前更难学习了,其实学透物理公式并不是难的事情,以下是我整理的物理公式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作为参考借鉴。 基本符号 Δ代表'变化的 t代表'时间等,依情况定,你应该知道' T代表'时间' a代表'加速度' v。代表'初速度' v代表'末速度' x代表'位移' k代表'进度系数' 注意,写在字母前面的数字代表几倍的量,写在字母后面的数字代表几次方. 运动学公式 v=v。+at无需x时 v2=2ax+v。2无需t时 x=v。+0.5at2无需v时 x=((v。+v)/2)t无需a时 x=vt-0.5at2无需v。时 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匀加速)=(v。+v)/2

一段时间的中间位移速度(匀加速)=根号下((v。2+v2)/2) 重力加速度的相关公式,只要把v。当成0就可以了.g一般取10 相互作用力公式 F=kx 两个弹簧串联,进度系数为两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倒数相加的倒数 两个弹簧并联,进度系数连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和 运动学: 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v=v(初速度)+at ②x=v(初速度)t+?at平方=v+v(初速度)/2×t ③v的平方-v(初速度)的平方=2ax ④x(末位置)-x(初位置)=a×t的平方 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套前面的公式,初速度为0 重力:G=mg(重力加速度)弹力:F=kx摩擦力:F=μF(正压力)引申: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小于等于物体的最大静摩擦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 ..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 1at t v x +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总复习知识网络一览表物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 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就是35℃至42℃,每一小格就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得量程与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得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就是物质存在得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得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得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与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得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得温度叫凝固点。晶体得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9、晶体与非晶体得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得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与凝固曲线图: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 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 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