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6届《步步高》高考生物大一轮总复习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语种和进化 第26讲 生物的进化

2016届《步步高》高考生物大一轮总复习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语种和进化 第26讲 生物的进化

2016届《步步高》高考生物大一轮总复习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语种和进化 第26讲 生物的进化
2016届《步步高》高考生物大一轮总复习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语种和进化 第26讲 生物的进化

第26讲 生物的进化

[考纲要求]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考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异同点

2.物种形成

(1)物种形成三个环节的关系图

(2)地理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的过程

一个种群――→地理隔离多个小种群――→多种因素(突变、重组、选择、漂变等)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亚种――→出现生殖隔离新物种

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①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②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生物多样性 ①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②形成原因:生物的进化。 ③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深度思考]

(1)变异是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吗?

提示 不是,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不利变异遭到淘汰,如喷

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使整个种群抗药性增强,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2)物种与种群有怎样的联系?

提示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

(3)物种形成与两种隔离存在怎样的关系?

提示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仅有地理隔离不能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的标志。

题组一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

1.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研究种群中基因频率变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自然选择源于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

答案 D

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隔离使分化的种群之间失去自由交流的机会,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

答案 C

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从根本上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基因的角度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①⑤⑥正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单位,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及繁殖的基本单位,所以②正确。

归纳提升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

3.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

B .若物种2

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 .由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 .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答案 C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但并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故选C 。

4.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 过程

B .b 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 .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D .品系1和品系2两种群的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答案 B

解析a过程是地理隔离,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植物染色体加倍形成的个体是四倍体,此四倍体的形成没有经过地理隔离,A错误;b过程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①~⑥表明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有关,C错误;只有当品系1和品系2出现生殖隔离时,才会形成两个物种,D错误。思维辨析

种群与物种的比较

5.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共同进化仅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答案 B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随机发生的,所以即便环境没有改变,也可能会因基因突变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同时个体的迁入、迁出同样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均会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6.某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其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1870年以来,S基因频率的变化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1870

B.从1900年至1960年,该物种始终没有进化

C.到1990年,该桦尺蠖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

D.自然选择导致S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答案 D

解析1870年,S基因频率为10%,s基因频率为90%,所以种群中浅色个体的比例为90%×90%=81%,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到1990年,该桦尺蠖并没有与原来的种群产生生殖隔离,C错误;自然选择导致S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正确。

思维辨析

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比较

题组一利用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1.已知人的褐眼(A)对蓝眼(a)是显性。在一个有30 000人的群体中,蓝眼的有3 600人,褐眼的有26 400人(其中纯合子12 000人)。那么,在这个人群中A、a的基因频率各是多少?答案64%和36%

解析因等位基因成对存在,30 000人中共有基因30 000×2=60 000(个),蓝眼3 600人中含a基因7 200个,褐眼26 400人,纯合子12 000人含A基因24 000个,杂合子14 400人含28 800个基因,其中A基因14 400个,a基因14 400个。则A的基因频率=(24 000+14 400)/60 000×100%=64%,a的基因频率=(7 200+14 400)/60 000×100%=36%。

2.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4%,基因型为Aa 的个体占76%。求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多少?

答案52%、48%

解析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14%+1/2×76%=52%,基因a的频率=1-基因A的频率=1-52%=48%。

技法提炼

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计算

(1)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即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总个体数×2)]×100%。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以将百分号去掉,按定义公式计算或直接用“某

基因的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百分比+杂合子百分比的1/2”来代替。如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基因a的频率=1-基因A的频率。

题组二与伴性遗传有关的基因频率计算

3.某社区全部人口刚好男女各400人,居委会进行红绿色盲普查,发现女性中有10人患色盲,12名未生育女性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18名色觉正常妇女的儿子患色盲,男性中共有22人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那么,这个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约为()

A.7.5% B.6%

C.5.6% D.8.1%

答案 B

解析由于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Y染色体上没有红绿色盲基因的位点,所以红绿色盲相关的基因总数是400×2+400=1 200,X b=10×2+12×1+18×1+22×1=72(18名色觉正常妇女的儿子患色盲,这18名正常妇女的基因型是X B X b,22个男性是红绿色盲,其基因型是X b Y),所以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X b)=72/1 200=6%。

4.某小学中,关于红绿色盲基因型的比例为X B X B∶X B X b∶X b X b∶X B Y∶X b Y=44%∶5%∶1%∶43%∶7%,则X b的基因频率约为()

A.10.5% B.5%

C.14% D.9.3%

答案 D

解析去掉“%”计算,X b的基因频率=(5+1×2+7)/(44×2+5×2+1×2+43+7)=14/150≈9.3%。

技法提炼

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基因频率的计算

(1)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一定注意:Y染色体上不含与X染色体上相对应的等位基因,因此只能计算X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数,绝不能将Y染色体计算在基因总数内。如求X b的基因频率,可按如下公式求解:X b的基因频率=X b/(X b +X B),或X b的基因频率=[X b的基因数/(2×女性个体数+1×男性个体数)]×100%。

(2)已知各种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以将百分号去掉,当作个体数,按定义公式计算,但不能用“该基因纯合子的百分比+杂合子百分比的1/2”来代替。

题组三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频率

5.已知苯丙酮尿症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据调查,该病的发病率为1/10 000。请问,在人群中苯丙酮尿症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和携带此隐性基因的杂合基因型频率各是多少?

答案1%、1.98%。

解析由题意可知基因型aa的频率为1/10 000,计算得基因a的频率为1%,所以基因A的频

率=1-1%=99%,基因型Aa 的频率为2×99%×1%=1.98%。

6.(2013·海南,15)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 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 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v 基因频率降低了50%

B .V 基因频率增加了50%

C .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

D .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

答案 B

解析 因该果蝇种群长期保持vv 的基因型频率为4%,由此算出v =0.2,V =0.8,进而计算出引入纯种长翅果蝇前,vv 基因型的果蝇有0.04×20 000=800只,Vv 基因型的果蝇有2×0.2×0.8×20 000=6 400只,VV 基因型的果蝇有0.8×0.8×20 000=12 800只。引入后,v 基因频率=(800×2+6 400)/(40 000×2)=0.1,V 基因频率=1-0.1=0.9,故A 正确,B 错误。因Vv 、vv 基因型果蝇的数目不变,而该种群的总数增加一倍,所以Vv 、vv 的基因型频率降低50%,C 、D 正确。

技法提炼

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进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1)已知A 的基因频率是A%,a 的基因频率是a%,则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 的个体占A%×A%,基因型为aa 的个体占a%×a%,基因型为Aa 的个体占A%×a%×2。

(2)已知某种群中基因型是AA 的个体占X%,则A 的基因频率是X%,a 的基因频率是1-X%;或已知基因型是aa 的个体占Y%,则a 的基因频率是Y%,A 的基因频率是1-Y%。 特别提醒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了,生物一定进化了;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 题组四 随机交配与自交条件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7.某植物种群中,AA 个体占16%,aa 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后代中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A .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 .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 .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 .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答案 C

解析 种群中,A 基因频率=16%+1/2×(1-16%-36%)=40%,a 基因频率为6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不变。16%AA ――→?16%AA ;48%Aa ――→?

48%(1/4AA ∶1/2Aa ∶1/4aa),即12%AA ∶24%Aa ∶12%aa ;因此自交产生后代中AA 频率=16%+12%=

28%;A基因频率=28%+1/2×24%=40%,因此不变。

8.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4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 的频率为1/16,AA和aa的频率均为15/3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①发生了隔离②发生了基因突变③发生了自然选择

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②③⑤D.④⑤

答案 D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由题干可知,基因型为Aa的豌豆种群在连续自交4代过程中,只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变化,没有发生基因频率的变化,因此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技法提炼

自交和自由交配时基因(型)频率变化规律

(1)自交:种群个体自交时,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自交过程不改变基因频率。

(2)自由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如果一个种群没有处于遗传平衡状态,自由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

网络构建

要语强记

1.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

化。

2.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3.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的利害性取决于生物所生存的环境。

4.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5.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使两种生物共同进化。

6.生物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1.(2014·北京,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答案 C

解析A项,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进行选择,抗性较强的个体保留下来,抗性弱的个体被淘汰;B项,若病毒毒性过强,兔被感染后会死亡,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则病毒也失去了宿主,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项,兔病毒对兔具有选择作用,抗病毒能力强的兔数量增多,低毒性病毒被兔体内的免疫物质杀死,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因此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兔抗性增强的结果;D项,兔病毒主要由蚊子传播,故蚊子在兔和病毒的共同进化中发挥了作用。

2.(2012·江苏,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

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答案 D

解析生物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处于劣势的一方被淘汰,故种间竞争是生物之间相互选择的过程,A项正确;化石是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重要依据,B项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也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影响,使得某些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项正确;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项错误。

3.(2013·江苏,12)如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DNA相似度)。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下列相关论述合理的是()

A.四个物种都由共同祖先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

B.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

D.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

答案 C

解析物种的形成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A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人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百分比是0.99%,而碱基进化速率为1%/百万年,通过计算可知人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99万年左右的积累,C正确;通过DNA的差异百分比可知,人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较大猩猩与非洲猴的亲缘关系近得多,D错误。

4.(2013·北京,4)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答案 B

解析由题干信息知,长舌蝠为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体现了二者的共同进化,相互依赖关系,故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长筒花因不能传粉而无法繁衍后代,长舌蝠独具的“长舌”可有效避开与其他蝙蝠间的竞争,长筒花狭长花冠筒等生物性状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A、C、D选项均正确,B项错误。

5.(2010·海南,24)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__________、不发生____________、不发生____________、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1)0.5(2)足够大基因突变(或突变)选择0.25不会(3)0.40.20.4会

解析(1)a基因的频率为0.4×1/2+0.3=0.5,A的基因频率也为0.5。(2)根据遗传平衡理论,aa的基因型频率=0.52=0.25。(3)若该种群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子一代的基因型频率AA=0.3+0.4×1/4=0.4,Aa=0.4×1/2=0.2,aa=0.3+0.4×1/4=0.4。如果子一代同样进行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则后代中基因型频率AA=0.4+0.2×1/4=0.45,Aa=0.2×1/2=0.1,aa=0.4+0.2×1/4=0.45,可见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

练出高分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②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③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④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⑥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④⑤⑥D.①③④⑤

答案 B

解析地理隔离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①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⑤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⑥错误。

2.某种植物正常群体中可产生少量突变类型,突变类型可产生有毒的生物碱,导致食用此种植物的某种昆虫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突变类型对昆虫的变异具有定向选择的作用

B.昆虫的变异可降低其灭绝的可能性

C.昆虫的选择作用可能导致该突变基因的频率增加

D.最终昆虫和植物总会有一种生物被淘汰

答案 D

解析该突变类型会导致昆虫中不适应生物碱的个体死亡,使昆虫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对昆

虫的变异具有定向选择的作用,A正确;昆虫发生变异,可能会产生抵抗该生物碱的种类,从而降低其灭绝的可能性,B正确;不产生生物碱的植物易被昆虫食用,可能导致突变类型的基因频率增加,C正确;昆虫和植物共同进化,最终可能导致植物和昆虫数量达到动态平衡,D 错误。

3.下列对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诞生

B.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

C.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青霉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突变体

答案 B

解析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生物发生了进化,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三倍体西瓜不可育,因此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青霉素对细菌抗药性突变体起选择作用。

4.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答案 B

解析物种进化的标志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错误;在无自然选择、突变等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a基因的频率,C错误;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与女性群体中的相等,D错误。

5.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基因频率会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答案 D

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基因频率改变;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变大,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

殖隔离的前提条件,但并不意味着产生生殖隔离。

6.下表所示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某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由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B.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

C.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

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答案 C

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A的基因频率不断减小,a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加,由于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可判断该生物发生了进化;由于a基因频率不断增加,则a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1970年A的基因频率为0.10,a的基因频率为0.90,若按平衡定律计算,得出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10×0.90=0.18,但此环境对基因A和a起作用,不遵循平衡定律就不是0.18;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性状的选择实现的。

7.下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在变化过程中,P点时Aa的基因型频率最小

C.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D.该种群基因库中A和a的基因频率的变化表示新物种产生

答案 C

解析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0.50,Aa的基因型频率(2×0.5×0.5)最大;Q点后,A基因频率增大,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8.下列有关遗传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共同进化

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所得的三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

C.如果某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则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答案 D

解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称为共同进化,A错误;三倍体西瓜不可育,所以不能称为一个新物种,B错误;当某种群数量大量减少时,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会发生改变,即该种群不一定发生进化,C错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D正确。

9.已知A、a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图中①~③分别表示某种动物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不同的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3个种群的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 600且存在地理隔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种群①在第25代时基因型为aa的个体约占总数的25%

B.个体的死亡对种群③的A基因频率影响最小

C.第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D.自然选择使3个种群的A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答案 A

解析由题图的信息可知,种群①在第25代时A的基因频率为75%,a的基因频率为25%,基因型aa的个体约占总数的1/16;在约150世代交替中,种群③中A的基因频率没有太大变化;长期的地理隔离有可能导致生殖隔离;自然选择使3个种群的A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

10.在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的长度分布如图甲,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这种虫在树干的深度分布如图乙。有四位同学围绕“下一代鸟喙的长度可能如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四位同学的观点分别阐述如下,其中合理的是()

①下一代鸟的喙都比亲本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②下一代鸟的喙都比亲本短,因为在树干表面就很容易捕捉到虫③下一代鸟的喙不一定比亲本长,因为变异是不定向的④下一代鸟的喙不一定比亲本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能进化成较长的喙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③④

答案 D

解析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性状的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正确选项为D。

11.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R基因的出现是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_______。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基因突变(2)97%(3)不使用杀虫剂低

(4)SS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条件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

12.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以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________。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突变、________和_______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4)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 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

A.0≤N≤100% B.0

C.0≤N<50% D.N>50%

(5)如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

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________。

答案(1)基因库多样性(2)生物进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突变、基因重组) (3)自然选择隔离(4)B(5)①变异的不定向性②d

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30-有答案

配餐作业(三十)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 A组·全员必做题 1.(2016·宁夏银川统考)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B.研究种群数量“S”型增长曲线在渔、牧、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时可获得最大的增长速率 C.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 D.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和分析应用能力。年龄组成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根据“S”型增长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种群数量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蚜虫、跳蝻的活动范围较小,因此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应统计相邻两样方线上的个体。 答案 B 2.(2016·陕西西安质检)下列关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B.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C.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解析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依次为大于、等于和小于,A正确、C错误;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快,此时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D错误。 答案 A 3.(2016·河南郑州模拟)如图所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关于各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 B.第2阶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升后降 C.第3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接近K值 D.第4阶段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高中数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文科)选修45 不等式选讲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1.两个实数大小关系的基本事实 a>b?________;a=b?________;ab,那么________;如果________,那么a>b.即a>b?________. (2)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________. (3)可加性:如果a>b,那么____________. (4)可乘性:如果a>b,c>0,那么________;如果a>b,c<0,那么________. (5)乘方:如果a>b>0,那么a n________b n(n∈N,n>1). (6)开方:如果a>b>0,那么n a________ n b(n∈N,n>1). 3.绝对值三角不等式 (1)性质1:|a+b|≤________. (2)性质2:|a|-|b|≤________. 性质3:________≤|a-b|≤________. 4.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x|a的解集 (2)|ax+b|≤c (c>0)和|ax+b| ①|ax+b|≤c?______________; ②|ax+b|≥c?______________. (3)|x-a|+|x-b|≥c和|x-a|+|x-b|≤c型不等式的解法 ①利用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求解,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②利用“零点分段法”求解,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③通过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图象求解,体现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5.基本不等式 (1)定理:如果a ,b ∈R ,那么a 2+b 2≥2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2)定理(基本不等式):如果a ,b >0,那么a +b 2________ab ,当且仅当________时,等号成 立.也可以表述为:两个________的算术平均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几何平均. (3)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对两个正实数x ,y , ①如果它们的和S 是定值,则当且仅当________时,它们的积P 取得最________值; ②如果它们的积P 是定值,则当且仅当________时,它们的和S 取得最________值. 6.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 (1)定理 如果a ,b ,c 均为正数,那么a +b +c 3________3 abc ,当且仅当________时,等号 成立. 即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____________它们的几何平均. (2)基本不等式的推广 对于n 个正数a 1,a 2,…,a n ,它们的算术平均__________它们的几何平均,即 a 1+a 2+…+a n n ________n a 1a 2…a n , 当且仅当________________时,等号成立. 7.柯西不等式 (1)设a ,b ,c ,d 均为实数,则(a 2+b 2)(c 2+d 2)≥(ac +bd )2,当且仅当ad =bc 时等号成立. (2)设a 1,a 2,a 3,…,a n ,b 1,b 2,b 3,…,b n 是实数,则(a 21+a 22+…+a 2n )(b 21+b 22+…+b 2 n )≥(a 1b 1 +a 2b 2+…+a n b n )2,当且仅当b i =0(i =1,2,…,n )或存在一个数k ,使得a i =kb i (i =1,2,…,n )时,等号成立. (3)柯西不等式的向量形式:设α,β是两个向量,则|α·β|≤|α||β|,当且仅当β是零向量,或存在实数k ,使α=k β时,等号成立. 8.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1)比较法 ①求差比较法 知道a >b ?a -b >0,a b ,只要证明________即可,这种方法称为求差比较法. ②求商比较法 由a >b >0?a b >1且a >0,b >0,因此当a >0,b >0时要证明a >b ,只要证明________即可,这 种方法称为求商比较法.

2020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生物的变异进化

范文 2020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生物的 1/ 9

变异进化 五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考纲要求基因重组及意义Ⅱ 基因突变的特点及原因基因突变的实例Ⅱ 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Ⅱ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Ⅰ 染色体数目变异Ⅱ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杂交育种Ⅱ 诱变育种Ⅱ 人类遗传病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 人类遗传病的监控和预防Ⅰ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 基因工程原理Ⅱ 基因工程应用Ⅰ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Ⅰ 生物的进化进化理论的由来Ⅰ 说明

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教学过程:不可遗传的变异一、变异的种类注意:基因突变可育≠可遗传可遗传的变异:三种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核心:遗传物质改变不可遗传的变异表现型(变化)= 基因型 + 环境条件(变化)基因突变可遗传的变异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及时训练 3/ 9

1、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籽番茄。 用四倍体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株,培育出无籽西瓜。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上述无籽番茄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上述无籽番茄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 C.上述无籽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 D.上述无籽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子房壁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二、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一)、基因突变 1、图解基因突变判断 1、基因内部结构变化∨ 2、基因数目变化 x 3、基因位置变化 x 4、显微镜可观察 x 5、产生新基因∨ 思考镰刀型贫血病的根本原因是――――――― 镰刀型贫血病的直接原因是――――――― 2、原因:

2015年高中数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文科)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1.极坐标系 (1)极坐标系的建立:在平面上取一个定点O ,叫做________,从O 点引一条射线Ox ,叫做________,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确定了一个极坐标系. 设M 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 与点M 的距离OM 叫做点M 的________,记为ρ,以极轴Ox 为始边,射线OM 为终边的角叫做点M 的极角,记为θ.有序数对(ρ,θ)叫做点M 的极坐标,记作M (ρ,θ). (2)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关系: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作为极轴,并在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设M 是平面内任意一点,它的直角坐标是(x ,y ),极坐标为(ρ,θ),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为x =______,y =________. 另一种关系为ρ2=________,tan θ=________. 2.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1)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θ=α (ρ∈R )表示过极点且与极轴成α角的直线; ρcos θ=a 表示过(a,0)且垂直于极轴的直线; ρsin θ=b 表示过??? ?b ,π 2且平行于极轴的直线; ρsin(α-θ)=ρ1sin(α-θ1)表示过(ρ1,θ1)且与极轴成α角的直线方程. (2)圆的极坐标方程 ρ=2r cos θ表示圆心在(r,0),半径为|r |的圆; ρ=2r sin θ表示圆心在????r ,π 2,半径为|r |的圆; ρ=r 表示圆心在极点,半径为|r |的圆. 3.曲线的参数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如果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 ,y 都是某个变量t 的函数? ???? x =f (t ), y =g (t ). 并且对于t 的每一个允许值上式所确定的点M (x ,y )都在这条曲线上,则称上式为该曲线的________________,其中变量t 称为________. 4.一些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 (1)过点P 0(x 0,y 0),且倾斜角为α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t 为参数). (2)圆的方程(x -a )2+(y -b )2=r 2的参数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θ为参数). (3)椭圆方程x 2a 2+y 2 b 2=1(a >b >0)的参数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θ为参数). (4)抛物线方程y 2=2px (p >0)的参数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t 为参数). 1.在极坐标系中,直线ρsin(θ+π 4 )=2被圆ρ=4截得的弦长为________. 2.极坐标方程ρ=sin θ+2cos θ能表示的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点P (3,m )在以点F 为焦点的抛物线? ???? x =4t 2 , y =4t (t 为参数)上,则PF =________. 4.直线? ???? x =-1+t sin 40° ,y =3+t cos 40°(t 为参数)的倾斜角为________. 5.已知曲线C 的参数方程是? ???? x =3t , y =2t 2 +1(t 为参数).则点M 1(0,1),M 2(5,4)在曲线C 上的是________. 题型一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例1 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O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θ-π 3)=1,M ,N 分别为C 与x 轴、y 轴的交点. (1)写出C 的直角坐标方程,并求M 、N 的极坐标;

第五单元 第15讲 【高三一轮复习系列2021版步步高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001)

第15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考纲要求]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Ⅱ)。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实验过程 (2)结果及结论 结果结论 F1全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和圆粒为显性性状F2中圆粒∶皱粒=3∶1 说明种子粒形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F2中黄色∶绿色=3∶1 说明种子粒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F2中出现两种亲本类型(黄色圆粒、绿色皱粒)和两 说明不同性状之间进行了自由组合种新类型(绿色圆粒、黄色皱粒) (3)问题提出 ①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呢?②这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3∶1的数量比有联系吗?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理论解释(提出假设) ①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②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③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且数量比相等。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棋盘格式) 3.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演绎推理、验证假说 (1)演绎推理图解 (2)实施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与演绎结果相符,则假说成立。 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测交实验结果如下: 表现型 项目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实际子粒数F1作母本31 27 26 26 F1作父本24 22 25 26 不同性状的数量比 1 ∶ 1 ∶ 1 ∶ 1 4.自由组合定律 (1)实质与各种比例的关系

(2)细胞学基础 (3)研究对象: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4)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5)适用范围 5.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把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 不同优良性状亲本――→杂交F 1――→自交F 2(选育符合要求个体)――→连续 自交 纯合子 (2)指导医学实践: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病的传递规律,推测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及群体发病率。 6.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材拾遗 (1)F 2中出现与亲本不同的性状类型,称为重组类型,重组类型是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重组类型所占比例是3 8 。(P 9) (2)对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如果对每一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其性状的数量比都是3∶1,即每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了分离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可以表示为它们各自遗传结果的乘积,即9∶3∶3∶1来自(3∶1)2。(P 10)

2021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排查4

2021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阶段排查4 [基础排查] 代全为红花的实验,能支持孟德尔遗传方1.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 1 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 ) 2.用豌豆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 3.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 4.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比率是1/32( ) 5.F1黄色圆粒豌豆(YyRr)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1∶1() 6.基因型为aaX B X b表示纯合子( ) 7.人的前额V形发尖与平发际是由常染色体上单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如图)。约翰是平发际,他的父母亲都是V形发尖。约翰父母生一个平发际女孩的概率是1/8( ) 8.某男性遗传病患者与一个正常女子结婚,医生告诫他们只能生男孩,据此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显性遗传( ) 9.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得到的后代中表现型与亲本不相同的概率为9/16( ) 10.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由此可推知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 ) 11.如图为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 12.某种群中,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且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AA∶Aa∶aa是3∶2∶3() 13.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AABb( )

【免费下载】高中数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文科第1讲 归纳与类比

第十二章 推理证明、算法初步、复数 第1讲 归纳与类比一、选择题 1.观察下列事实:|x |+|y |=1的不同整数解(x ,y )的个数为4,|x |+|y |=2的不同整数解(x ,y )的个数为8,|x |+|y |=3的不同整数解(x ,y )的个数为12,…,则|x |+|y |=20的不同整数解(x ,y )的个数为 ( ). A .76 B .80 C .86 D .92解析 由|x |+|y |=1的不同整数解的个数为4,|x |+|y |=2的不同整数解的个数为8,|x |+|y |=3的不同整数解的个数为12,归纳推理得|x |+|y |=n 的不同整数解的个数为4n ,故|x |+|y |=20的不同整数解的个数为80.故选B.答案 B 2.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比如: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地,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 ( ).A .289 B .1 024C .1 225 D .1 378解析 观察三角形数:1,3,6,10,…,记该数列为{a n },则a 1=1,a 2=a 1+2,a 3=a 2+3,…,a n =a n -1+n .∴a 1+a 2+…+a n =(a 1+a 2+…、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31-有答案

配餐作业(三十一)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A组·全员必做题 1.(2016·山东潍坊统考)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沙丘和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D.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区分群落的重要依据 解析种群密度不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趋势,A错误;沙丘、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错误;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该环境所能容纳的种群最大数量,C错误;不同群落中物种组成有差异,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区分群落的重要依据,D 正确。 答案 D 2.(2016·山东潍坊统考)下列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样方法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显微计数法 C.调查湖泊中鲫鱼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 D.探究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抽样检测法 解析蚯蚓的活动能力弱,因此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A正确;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鲫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湖泊中鲫鱼的种群密度,C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微生物,使用抽样检测法调查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D 正确。 答案 B 3.(2016·安徽合肥质检)为解决合肥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解析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同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种群,故生活在水库的全部鲫鱼为一个种群,由于鲫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B错误;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生物分布不同,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动物的垂直分层由植物的分层决定,因为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D正确。 答案 B 4.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

第一单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小题) 1.(2010·上海卷,9)下列选项中,含有相同元素的一组化合物是( ) A .纤维素和尿素 B .脂肪酸和磷脂 C .腺苷三磷酸和核糖核酸 D .胆固醇和血红蛋白 答案 C 解析 A 项纤维素的组成元素为C 、H 、O ,而尿素为C 、H 、O 、N ;B 项脂肪酸的元素组成为C 、H 、O ,而磷脂中还含有P 和N 元素;C 项腺苷三磷酸和核糖核酸的组成元素都是C 、H 、O 、N 、P ;D 项胆固醇的组成元素为C 、H 、O ,而血红蛋白是蛋白质,组成元素为C 、H 、O 、N 等。 2.(2011·常州模拟)下列有关P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血浆中含有的HPO 2- 4与pH 稳定有关 B .P 参与构成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合物,如磷脂、核酸、脂肪等 C .细胞中的线粒体、内质网、液泡、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都含有P D .P 在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与功能上有重要作用 答案 B 解析 人体血浆中含有的HPO 2- 4是血液中缓冲物质的组成成分之一,与pH 稳定有关。脂肪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不含P 。细胞中的线粒体、内质网、液泡、高尔基体、叶绿体等细胞器都含有生物膜结构,生物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其基本骨架,P 在维持各种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上有重要作用。 3.关于硝化细菌和酵母菌、颤藻和水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硝化细菌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B .硝化细菌无染色体,只能在DNA 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酵母菌既可在DNA 水平也可在染色体水平上产生可遗传变异 C .生活状态下,颤藻呈蓝绿色,水绵呈绿色 D .颤藻细胞内有色素,水绵中有带状叶绿体 答案 A 解析 ? ???硝化细菌、蓝藻――→属于 原核生物酵母菌、水绵――→属于 真核生物――→结构区别 ??? 原核:无叶绿体、线粒体、染色体等但蓝藻含蓝藻素 故呈蓝绿色 真核:有线粒体、染色体;水绵含叶绿体 4.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以及突触小体等结构 C .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 D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盖

2021届步步高数学大一轮复习讲义(文科)第五章 5.4复数

§5.4复数

1.复数的有关概念 (1)定义:我们把集合C ={a +b i|a ,b ∈R }中的数,即形如a +b i(a ,b ∈R )的数叫做复数,其中a 叫做复数z 的实部,b 叫做复数z 的虚部(i 为虚数单位). (2)分类: (3)复数相等:a +b i =c +d i ?a =c 且b =d (a ,b ,c ,d ∈R ). (4)共轭复数:a +b i 与c +d i 共轭?a =c ,b =-d (a ,b ,c ,d ∈R ). (5)模:向量OZ → 的模叫做复数z =a +b i 的模,记作|a +b i|或|z |,即|z |=|a +b i|=a 2+b 2(a ,b ∈R ). 2.复数的几何意义 复数z =a +b i 与复平面内的点Z (a ,b )及平面向量OZ → =(a ,b )(a ,b ∈R )是一一对应关系. 3.复数的运算 (1)运算法则:设z 1=a +b i ,z 2=c +d i ,a ,b ,c ,d ∈R .

(2)几何意义:复数加减法可按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法则进行. 如图给出的平行四边形OZ 1ZZ 2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即OZ →=OZ 1→+OZ 2→ ,Z 1Z 2→=OZ 2→-OZ 1→.

概念方法微思考 1.复数a+b i的实部为a,虚部为b吗? 提示不一定.只有当a,b∈R时,a才是实部,b才是虚部. 2.如何理解复数的加法、减法的几何意义? 提示复数的加法、减法的几何意义就是向量加法、减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题组一 思考辨析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复数z =a +b i(a ,b ∈R )中,虚部为b i.( × ) (2)复数中有相等复数的概念,因此复数可以比较大小.( × ) (3)复平面中原点是实轴与虚轴的交点.( √ ) (4)复数的模实质上就是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也就是复数对应的向量的模.( √ ) 题组二 教材改编 2.若复数z =(x 2-1)+(x -1)i 为纯虚数,则实数x 的值为( ) A .-1 B .0 C .1 D .-1或1 答案 A 解析 ∵z 为纯虚数,∴????? x 2-1=0, x -1≠0, ∴x =-1. 3.在复平面内,向量AB →对应的复数是2+i ,向量CB →对应的复数是-1-3i ,则向量CA → 对应的复数是( ) A .1-2i B .-1+2i C .3+4i D .-3-4i 答案 D 解析 CA →=CB →+BA → =-1-3i +(-2-i)=-3-4i. 4.若复数z 满足()3+4i z =1-i(i 是虚数单位),则复数z 的共轭复数z 等于( ) A .-15-75 i B .-15+75 i

最新2015年高中数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文科)第3讲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015年高中数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文科)第3讲平面向量 的数量积

第3讲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一、选择题 1.设x∈R,向量a=(x,1),b=(1,-2),且a⊥b,则|a+b|=() A.5 B.10 C.2 5 D.10 解析∵a⊥b,∴x-2=0,∴x=2.∴|a+b|=a2+b2+2a·b=a2+b2=4+1+1+4=10.故选B. 答案 B 2.设向量a=(1,cos θ)与b=(-1,2cos θ)垂直,则cos 2θ等于() A. 2 2 B. 1 2 C.0 D.-1 解析∵a⊥b,∴1×(-1)+cos θ·2cos θ=0,即2cos2θ-1=0.又cos 2θ=2cos2θ-1. 答案 C 3.若向量a,b,c满足a∥b,且a⊥c,则c·(a+2b)= ().A.4 B.3 C.2 D.0 解析由a∥b及a⊥c,得b⊥c,则c·(a+2b)=c·a+2c·b=0. 答案 D 4.已知非零向量a,b,c满足a+b+c=0.向量a,b的夹角为60°,且|b|=|a|,则向量a与c的夹角为() A.60°B.30° C.120°D.150°解析由a+b+c=0得c=-a-b, ∴|c|2=|a+b|2=|a|2+|b|2+2|a||b|cos 60°=3|a|2, ∴|c|=3|a|,

又a ·c =a ·(-a -b )=-|a |2-a ·b =-|a |2-|a ||b |cos 60°=-32|a |2. 设a 与c 的夹角为θ, 则cos θ=a ·c |a ||c |= -32|a |2 |a |·3|a |=-32, ∵0°≤θ≤180°,∴θ=150°. 答案 D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已知向量OA →=(2,2),OB →=(4,1),在x 轴上取一点P ,使AP →·BP →有最小值,则P 点的坐标是 ( ). A .(-3,0) B .(2,0) C .(3,0) D .(4,0) 解析 设P 点坐标为(x,0), 则AP →=(x -2,-2),BP →=(x -4,-1). AP →·BP →=(x -2)(x -4)+(-2)×(-1) =x 2-6x +10=(x -3)2+1. 当x =3时,AP →·BP →有最小值1. ∴此时点P 坐标为(3,0),故选C. 答案 C 6.对任意两个非零的平面向量α和β,定义αβ=α·ββ· β.若平面向量a ,b 满足 |a |≥|b |>0,a 与b 的夹角θ∈? ????0,π4,且a b 和b a 都在集合???? ??n 2| n ∈Z 中,则a b = ( ). A.12 B .1 C.3 2 D.52 解析 由定义αβ=α·ββ2可得b a =a ·b a 2=|a |·|b |cos θ|a |2=|b |cos θ |a |,由|a |≥|b |>0,及

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4 含答案

配餐作业(二十四)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A组·全员必做题 1.下列各项说法中,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符的是( ) ①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使庞大种群中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②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③环境改变可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④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⑤突变和基因重组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⑥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⑦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 A.①②④B.②④⑤ C.④⑤⑥D.③⑤⑦ 解析对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要特别注意: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可遗传的变异只是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并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产生了生殖隔离,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另外要注意,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无遗传物质的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由于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所以,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答案 D 2.(2016·泉州质检)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 )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解析长舌蝠是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长筒花不可能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B 项错。由于长舌蝠具有长舌而得到花蜜可有效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长筒花的各种性状

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与长舌蝠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答案 B 3.(2017·苏北四校联考)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池塘内所有生物构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进化的原材料只能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 C.二倍体草莓与四倍体草莓存在生殖隔离 D.若种群中显隐性个体的数量保持不变,则没有发生进化 解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为种群,而一个池塘内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A错误;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错误;二倍体草莓和四倍体草莓交配后产生的三倍体草莓不可育,因此二倍体草莓和四倍体草莓不属于同一物种,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发生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跟显隐性个体的数量没有必然关系,D错误。 答案 C 4.(2017·河南洛阳统考)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D.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子 解析题图中从Q点开始A的基因频率增加,说明环境变化后A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A正确。曲线交点处A与a的基因频率相等,均为50%,B正确。自然选择会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图中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低,说明纯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越来越高,杂合子所占比例越来越低,D错误。 答案 D 5.(2016·湖南株洲检测)北美洲某种臭虫以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的气球状蔓生果为食,臭虫需要用锋利的喙刺穿果实,据统计喙长如图1所示;1920年,有人从亚洲引进平底金苏雨树,其果实的果皮比较薄,据统计到1980年以它为食的臭虫的喙长如图2所示。下列

2015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基因工程及应用精品试题(含2014试题)

2015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基因工程及应用精品试题(含2014试 题) 1. (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下列利用菜花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反复溶解与析出DNA的方法可去除部分杂质 B. 在切碎的菜花中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和食盐,充分研磨,过滤后弃去滤液 C. 用蒸馏水将NaCl溶液浓度调至0.14mol/L,用单层滤纸过滤获取析出物 D. 将白色丝状物溶解在NaCl溶液中,加人二苯胺试剂后震荡。观察颜色变化 [解析] 1.DNA在NaCl溶液的溶解度随NaCl溶液浓度不同而不同,当NaCl溶液浓度为0.14 mol/L时溶解度最低,可以析出DNA,而杂质依然在溶液中,所以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反复溶解与析出DNA的方法可去除部分杂质;滤液中含有DNA,所以滤液不能丢弃;用蒸馏水将NaCl溶液浓度调至0.14mol/L,用玻璃棒反复搅拌,DNA就吸附在玻璃棒上;将白色丝状物溶解在NaCl溶液中,加人二苯胺试剂后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2.(广州2014届高三下学期调研)下列有关利用哺乳动物红细胞进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血红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来证明生物膜之间的协调配合 B.可利用血红蛋白的颜色来监测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的情况 C.可用成熟的红细胞来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D.可用成熟的红细胞来提取DNA [解析] 2. 哺乳动物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细胞器,没有DNA,不能合成蛋白质;血红蛋白有颜色,所以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易分辨,可用于监测;哺乳动物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膜性细胞器,所以可用成熟的红细胞来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3.(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下图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B试管细胞全能性最高 B.D试管中培育出的个体都是纯合子 C.A→B的过程需要光照 D.A→D过程培养基保持不变

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35-有答案

配餐作业(三十五) 生态环境的保护 A组·全员必做题 1.(2017·江苏扬州中学月考)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中所有物种及其基因和生态系统的总称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C.自然保护区具有科研、科普、旅游等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解析自然保护区的科研、科普、旅游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 答案 C 2.(2016·安徽师大附中期末)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 B.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C.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草地 D.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解析大量开垦草地会造成植被的破坏,引发环境问题,C错误。 答案 C 3.(2016·陕西安康二模)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盗猎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为拯救濒临灭绝的藏羚羊,国家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近些年来,保护区藏羚羊的数量明显增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藏羚羊的种群基因库 B.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 C.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相同 D.两个保护区内的物种多样性的组成相同 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B错误;两个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存在差异,特定环境选择的生物变异类型也存在差异,故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不完全相同,两个保护区内物种多样性的组成也存在差异,C、D错误。 答案 A 4.(2017·湖南常德月考)“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人们所期待的最为主导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以下关于“低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B.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容易导致地球出现温室效应 C.尽量减少塑料袋使用量,遏制白色污染是转向“低碳生活”的途径之一 D.“低碳”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低 解析“低碳”就是指生活作息时要尽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降低大气中CO2的浓度,D错误。 答案 D 5.(2017·山东烟台期末)雾霾天气常常笼罩京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14 Word版含答案

配餐作业(十四)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A组·全员必做题 1.(2017·贵州七校联考)下列能说明细胞已发生分化的依据是( ) A.细胞中有胰岛素的mRNA B.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C.具有胰高血糖素的基因 D.RNA聚合酶结合到DNA上 解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人体的各种组织细胞中都含有胰岛素基因,但只有胰岛B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才能表达,转录成胰岛素的mRNA和翻译成胰岛素,因此,细胞中有胰岛素的mRNA说明细胞已发生分化。 答案 A 2.(2017·湖北八校联考一)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凋亡速率比吞噬细胞快 B.成年人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C.肌细胞中只有与肌动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 D.原始海洋中,真核细胞的出现标志着生物进化的开始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凋亡、基因选择性表达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灵活运用教材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细胞凋亡速率与它们的功能有关,吞噬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细菌等,其凋亡速率比红细胞快,A错误;机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B正确;肌细胞中与肌动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表达,但是其他的基因有些也处于活动状态,如与呼吸酶合成有关的基因,C错误;生物进化过程中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出现后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D错误。 答案 B 3.(2017·河北三市联考)有关细胞的生命历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B.细胞分化过程中核DNA不变,RNA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 C.衰老的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下降,细胞代谢减慢 D.癌变的细胞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但细胞形态不变 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不具有全能性,A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发生变化,但由于不同细胞中所表达的基因种类有差异,故不同细胞中RNA的种类和数量有差异,B正确;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但与细胞衰老有关的酶的活性升高,如溶酶体中的水解酶,C错误;癌细胞的形成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癌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显著的变化,D错误。

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8 含答案

配餐作业(二十八) 免疫调节 A组·全员必做题 1.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发挥作用时,必须有抗体的参与 B.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C.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D.记忆细胞可与再次入侵的病原体结合,从而直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运用能力。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发挥作用时,不需要抗体的参与,A项错误。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B项错误。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浆细胞,通过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C项正确。记忆细胞接受再次入侵的病原体刺激后,需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才能抑制病原体的繁殖,D项错误。 答案 C 2.(2017·天星教育大联考)疟病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致死率极高,主要发生在非洲国家。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带领团队研制的青蒿素是一种抗疟特效药。该药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青蒿素活化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与疟原蛋白结合,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系结构,从而破坏疟原虫的细胞结构及功能。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血浆中的吞噬细胞不能识别进入人体的疟原虫 B.青蒿素也可用于治疗由艾滋病病毒等引起的传染病 C.青蒿素通过增强人体免疫力进而杀死疟原虫 D.疟疾的出现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疟原虫的防卫、清除功能过低 解析疟原虫是外来抗原,侵入人体后被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识别,进而引起人体免疫反应,A项错误;青蒿素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系结构,艾滋病病毒无细胞结构,青蒿素对其不起作用,B项错误;青蒿素杀死疟原虫是通过破坏疟原虫的细胞结构及功能,不是通过增强人体免疫能力,C项错误;疟原虫进入人体引起疾病,说明人体免疫系统对疟原虫的防卫及清除能力过低,不能将其杀死清除,D项正确。 答案 D 3.(2016·贵州贵阳监测)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原都是外来的大分子 B.抗原都是致病的细菌或病毒 C.抗体是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 D.抗体只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