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化学用语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化学用语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化学用语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化学用语

专题一化学基本概念

第1讲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化学用语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化学用语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分类

[重温真题]

1.(2016·上海化学,3)硼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A.HBO2B.H2BO3C.H3BO3D.H2B4O7

解析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个,所以其最高化合价是+3价,然后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可知不可能是H2BO3,故选项B符合题意。

答案 B

2.(2016·天津理综,1)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

碳酸氢钠药片

解析A项,麻黄具有平喘止咳的作用,常常用于治疗咳嗽,正确;B项,因碳酸氢钠可与酸反应,可用碳酸氢钠作抗酸药,在服用时喝些醋酸可抵消药效,错误;C项,题中所示的图标为三级放射性物品,对人体伤害大,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报警处理,正确;D项,题中所示的图标为可回收物的标志,正确。

答案 B

3.(2015·课标全国Ⅱ,7)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解析A项,硅胶疏松多孔,吸附水分能力强,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正确;B项,P2O5具有吸水性,吸水生成对人体有一定危害的磷酸或偏磷酸,因此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正确;C项,六水氯化钙没有吸水性,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错误;D项,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加工后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正确。

答案 C

4.(2014·四川理综,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漂白粉是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B项错误;HClO是弱电解质,C

项错误;葡萄糖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答案 A

5.(考题精选)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016·课标全国Ⅱ)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制备Fe(OH)3胶体()

(2)(2015·安徽高考)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3)(2014·重庆高考)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4)(2014·福建高考)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5)(2013·四川高考)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答案(1)×(2)×(3)×(4)√(5)×

感悟高考

1.题型:选择题(正误判断型)

2.考向:常以组合选项的形式考查物质的组成特点和常见物质的分类标准,意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辨认和再现能力,而胶体的考查通常以工农业生产中的自然现象、生活常识为命题背景,将胶体的知识渗透到某一选项中。难度不大,属于低档题目。

特别关注:①物质分类中的特殊情况;②物质组成的不同表示形式。

[知识精华]

1.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的分类是以是否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性质来判断的,而且氧化物与酸、碱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生成的盐可能为正盐、也可能为酸式盐,此分类标准不包括所有的氧化物,如CO不与酸、碱反应也没有对应的盐,就不在此范围。另外在不同分类标准下,同一氧化物可能分属不同类别(如下图)。

2.胶体核心知识整合

(1)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为1~100 nm,胶体微粒可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除去胶体中混有的溶液,可用渗析方法。

(2)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属于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3)把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

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4)Fe(OH)3胶体制备方法:制备Fe(OH)3胶体时,应向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1~2 mL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饱和FeCl3溶液不能过量,也不能持续加热,因为过量的FeCl3和加热都会使胶体聚沉。

(5)Fe(OH)3胶体微粒为Fe(OH)3分子的集合体,因此1 mol Fe3+完全水解得到的Fe(OH)3胶体微粒少于1 mol。

3.物质分类及胶体知识“8”提醒

(1)误认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①某物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的不同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

②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如C4H10的结构有两种,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

(2)误认为能电离出H+的物质一定是酸。如NaHSO4是一种盐。

(3)误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而且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属于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

(4)误认为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Na2O2属于过氧化物。

(5)误认为结晶水合物一定是混合物。如CuSO4·5H2O属于纯净物。

(6)高分子化合物不是纯净物,如聚乙烯(),n值不确定,是混合物。

(7)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不能说成胶体带有电荷。胶体与溶液一样是电中性的。

(8)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状元体会

本知识点多属于概念辨析,把握概念的本质和内涵是正确做答的前提和保障,如酸的概念为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应注意“全部”二字,另外还需注意特殊物质如H2O虽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但它不属于酸,所以解答这类题目常用的方法为“特例反驳”,根据题设,列举出反例进行排除,逐一消除干扰选项,迅速筛选出答案。

[题组精练]

题组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不同原子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C.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都是阳离子

D.胆矾是纯净物,水泥是混合物

解析A项,如HD(D为氢的同位素)是由不同原子组成的纯净物,但它属于单质,A项错误;B项,如CO为非金属氧化物,但它不是酸性氧化物;C项,如MnO-4含金属元素Mn,但它是阴离子。

答案 D

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分散质颗粒直径小于100 nm:Al(OH)3胶体、碳酸钙浊液

B.弱电解质:HClO、NH3·H2O、AgCl、NH4BF4

C.混合物:空气、盐酸、王水、氯水、氨水

D.有机物:丙醇、丙酸、1,2-二溴戊烷、三氧化二碳(C2O3)

解析碳酸钙浊液中分散质颗粒直径大于100 nm,A项错误。AgCl、NH4BF4是强电解质,B项错误。三氧化二碳属于氧化物,可以看成由CO、CO2组成,属于无机物,D项错误。

答案 C

■归纳总结

物质正确分类的关键:明确分类标准

题组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电()

(2)葡萄糖注射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属于胶体()

(3)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Al3++3H2O===Al(OH)3↓+3H+()

(4)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5)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6)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答案(1)×(2)×(3)×(4)√(5)√(6)×

4.我国科学家首次将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B.“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较稳定

C.“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D.此项研究可广泛用于光电器件、生物技术等方面

解析“钴酞菁”分子的直径为1.3 nm,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A项对;胶体属于介稳体系,B项对;“钴酞菁”分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C 项错;由高中理、化、生知识可知,磁性可联系物理中的光电知识,与血红素及叶绿素的结构和性质相似可联系生物中的生物技术知识,D项对。

答案 C

■解题归纳

“数轴法”的妙用

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如可用数轴表示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可用数轴表示金属活动顺序等,用数轴法可辨析三种分散系。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变化及用途

[重温真题]

1.(2016·课标全国Ⅰ,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解析A项,蚕丝属于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是以天然纤维为原料经过溶解、纺丝加工制得的化学纤维,灼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正确;B项,食用油经过反复加热,可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使食用油的营养价值降低,还会产生对人们身体有毒害作用的不饱和脂肪酸聚合物、杂环胺和稠环芳烃等物质,正确;C项,病毒由遗传物质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杀死病毒,正确;D项,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错误。

答案 D

2.(2016·四川理综,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解析A项,Cl2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杀菌消毒,有化学变化;B项,硅胶的内部为纳米级微孔结构,其表面存在大量羟基,通过分子间的相互引力,羟基与空气中的水分子亲和,从而实现吸水,无化学变化;C项,SO2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达到漂白作用,化学变化;D项,蚊虫叮咬时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肥皂水呈碱性,可以和蚁酸反应,能够中和蚁酸,化学变化。

答案 B

3.(2016·江苏化学,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B.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C.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D.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解析SO2能漂白是因为具有漂白性,A错误;NH4HCO3作氮肥是因为含有氮元素,与受热易分解无关,B错误;Fe2(SO4)3作净水剂是因为在水溶液中Fe3+水解生成Fe(OH)3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而净水,与易溶于水无关,C 错误;Al2O3熔点高,难熔化,作耐高温材料,D正确。

答案 D

4.(2015·重庆理综,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

...化学反应的是()

A.用胆矾炼铜B.用铁矿石炼铁

C.烧结黏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解析A项,用胆矾炼铜,即由CuSO4·5H2O生成Cu,铜元素被还原,有新物

质生成,发生化学反应;B项,用铁矿石炼铁,即由含铁化合物生成铁,铁元素被还原,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反应;C项,陶瓷是以黏土为原料高温烧结而成,发生化学反应;D项,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物质外形改变,不涉及化学反应。

答案 D

感悟高考

1.题型:选择题(正误判断型)

2.考向:主要考查物质性质与变化、用途的关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命题角度灵活,难度较小。

特别关注:①比较易混淆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②掌握分散到各章节中的一些代表物的性质和用途。

[知识精华]

1.知识整合:全面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熔化、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

(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有的有能量变化,有的无能量变化,如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扩散等。

2.知识识记:常见易混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常见的物理变化:①物质的三态变化;②金属导电;③蒸馏和分馏;④挥发、升华;⑤吸附、盐析、渗析;⑥溶解、潮解;⑦焰色反应。

(2)常见的化学变化:①风化、硫化、老化、裂化、硝化、钝化、硬化、氢化、水化、皂化、炭化、催化、酯化、同素异形体的相互转化;②脱水、变性;③干馏;④分解、水解、裂解、电解、电镀、电化学腐蚀、电解质溶液导电;⑤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3.建立物质转化思想

(1)理解物质转化关系图

(2)形成转化关系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状元体会

物质的变化应抓住常见易错易混点,如“核变”、“钝化”、“同素异形体之间转化”、“具有能量变化过程”应从变化本质上判断归属于那种过程,而物质之间的转化、性质和用途在考题上也常出现,但知识归属于元素化合物,分散到各个章节中,掌握好常见物质的反应是解题关键。

[题组精练]

题组1物质变化的判断

1.(2016·荆州中学考试)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金属导电②爆炸③缓慢氧化④SO2使品红溶液褪色⑤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⑥工业制O2⑦白磷转化为红磷⑧久置浓硝酸变黄⑨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A.②③④⑦⑧⑨B.③④⑤⑦⑧

C.②③⑥⑦⑨D.④⑤⑥⑧

解析①金属导电是因为金属内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②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比如由于气体膨胀而引发的爆炸就不是化学变化;③缓慢氧化是物质发生了氧化反应;④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品红与SO2发生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物质;

⑤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是因为无水硫酸铜结合水生成了五水硫酸铜;⑥工业制O2是根据氧气和氮气沸点不同而分离出氧气的,其属于物理变化;⑦白磷转化为红磷,生成了一种新单质;⑧浓硝酸久置分解出NO2,NO2又溶解在浓硝酸中,

使得浓硝酸变黄;⑨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不是化学变化。其中③④⑤⑦⑧都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本题选B。

答案 B

2.(2016·太原模拟)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

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

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

D.向酚酞溶液中加入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解析A项中,前者会发生2NO+O2===2NO2转化;B项中,冰水冷却SO3有明显颜色变化,NH4Cl分解过程中没有明显颜色变化;D项中,易忽视Na2O2的漂白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

■方法技巧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题组2物质的性质、转化及用途

3.(2016·廊坊统考)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生成强酸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⑤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⑥两种含氧化合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

A.全部B.只有②④⑤⑥

C.只有①②③⑤D.只有③④⑤⑥

解析SO2可与NaOH溶液反应,①可以实现;氢硫酸可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H2S+CuSO4===CuS↓+H2SO4,②可以实现;稀硫酸与醋酸钠溶液发生反应

H2SO4+2CH3COONa===2CH3COOH+Na2SO4,没有水、沉淀和气体生成,③可以实现;氢硫酸和亚硫酸发生反应H2SO3+2H2S===3S↓+3H2O,④可以实现;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有单质参加,⑤可以实现;水和过氧化钠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⑥可以实现。本题选A。答案 A

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不对应的是()

A.氨气能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可用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泄漏B.SO2有强还原性,用SO2漂白纸浆

C.熟石膏与水的糊状混合物会很快凝固,可用它制作模型和石膏绷带

D.铝有强还原性且转化为氧化铝时放出大量的热,可用铝粉来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

解析A项,氨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铵,产生了白烟,因此可用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泄漏;B项,SO2的漂白原理是SO2与有机色素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与SO2的还原性无关;C项,熟石膏与水的糊状混合物会很快凝固,因此可用它制作模型和石膏绷带;D项,利用铝热反应可以冶炼还原性比铝弱的金属。本题选B。

答案 B

5.已知A是单质,E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A、B、C、D、E是含有一种相同元素的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则A可能是()

A.Cl2B.C C.N2D.Si

解析A是单质,能和氢气反应,则A是非金属单质,A能被氧气氧化生成C,C能被氧化生成D,则A在氧化物中是显不同价态,E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则A中元素是非金属性较强的元素。A项,氯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和氧气不反应,错误;B项,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和O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和H2O反应生成碳酸,但碳酸是弱酸,错误;C项,N2和H2反应生成NH3,NH3和O2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和O2反应生成NO2,NO2和H2O反应生成硝酸,硝酸是强酸且是强氧化性酸,正

确;D 项,硅和氧气反应时,无论氧气是否过量都生成SiO 2,且SiO 2和H 2O 不反应,硅酸是弱酸,错误。

答案 C

■归纳总结

1.常考物质间的两大转换关系

连续氧化转化:A ――→氧化B ――→氧化C ,若A 为单质,则其可能为C 、S 、N 2、Na 、

Fe 等;若A 为常见有机物,则其可能为CH 3CH 2OH 等。

2.三角型转化

考点三 化学用语的规范书写与应用

[重温真题]

1.(2016·江苏化学,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10 8O

B .Mg 2+的结构示意图:

C .硫化钠的电子式:

D .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 2H 4O 2

解析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为18 8O ,A 错误;Mg 2+

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0,B 正确;Na 2S 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C 错误;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HCOOCH 3,D 错误。

答案 B

2.(2016·高考组合题)

(1)[2016·课标全国卷Ⅱ,26(1)]联氨(N2H4)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其中氮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2016·天津理综,7(5)]碳与镁形成的1 mol化合物Q与水反应,生成2 mol Mg(OH)2和1 mol烃,该烃分子中碳氢质量比为9∶1,烃的电子式为________,Q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浙江理综,27Ⅱ(3)]已知化合物A(Fe3S4)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不溶物和一种气体(标况下的密度为 1.518 g·L-1),该气体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6·上海化学,28节选)HClO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感悟高考

1.题型:选择题(次)、填空题(主)

2.考向:化学用语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注重考查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和书写,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预计以元素化合物为中心对化学用语的考查仍然是今后考查的方向。复习时,化学用语部分要注重规范,注意归纳易错的类型。

特别关注:①不同类别的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特点;②Ⅱ卷应用化学用语答题时,应注意审题,注重规范!

[知识精华]

1.4种符号

(1)元素符号,如O、Mg、Cl

(2)离子符号,如O 2-、Mg 2+、Cl -

(3)核素(原子或离子)符号,如16 8O 、18 8O ,2412Mg 2+、2312Mg 2+,3517Cl -、3717Cl -

(4)化合价,如H 2O -2

、O 02、M g +2O 、M g +2Cl 2,

2.8种图式

Cl : 3.2种模型

[注意] 分析分子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时,不仅要考虑分子的构型,还要考虑分子中各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

状元体会

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是我们得高分的保障,由于我们平时做题不够严谨,常常出现“会而不对”的现象,如离子方程式误写成化学方程式,离子的电子式误写

成原子的电子式,把H2O2的电子式误写成离子化合物的形式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练习时,加强审题训练,答题力求规范!

[题组精练]

1.判断下列有关表示微粒的符号及图示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含78个中子碘的核素:13153I()

(2)Mg2+的结构示意图:()

(3)14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4的原子:146N()

(5)中子数为16的硫离子:3216S2-()

(6)188O2-离子结构示意图:()

(7)羟基的电子式:()

(8)次氯酸的电子式:()

(9)NH4Cl的电子式:()

(10)H2O2的电子式:()

(11)乙酸的分子式:CH3COOH()

(12)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OH()

(13)硝基苯的结构简式:()

(14)氯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Cl()

(15)甲酸甲酯的实验式:CH2O()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

2.判断下列有关两种模型的表示形式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四氯化碳分子比例模型:()

(2)、一定代表同种微粒()

(3)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4)乙酸的比例模型:()

答案(1)×(2)×(3)×(4)√

3.判断下列表示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化学用语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能说明碳酸钙为强电解质的表达式:CaCO3(s)Ca2+(aq)+CO2-3(aq)()

(2)Al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Al3++3H2O Al(OH)3+3H+()

(3)碳酸的电离方程式:H2CO3===2H++CO2-3()

(4)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a+2H2O===Na++2OH-+H2↑()

(5)钢铁吸氧腐蚀的负极反应:O2+4e-+2H2O===4OH-()

通电(6)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 kJ·mol-1,则电解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

2H2(g)+O2(g)ΔH=+571.0 kJ· mol-1()

答案(1)×(2)√(3)×(4)×(5)×(6)√

■方法指导

化学用语正误的判断方法

【解题指导】概念辨析类选择题审答题思路

1.提倡“两遍读题”: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

2.掌握“错误原理”:在选择题中涉及到“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的试题很普遍,解答这类试题要掌握“错误原理”,即:明确“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逻辑错误”、“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有些选项虽是正确的,但与题干要求无关。分析这类题,“知识错误”排第一,“逻辑错误”排第二,“表述错误”排第三,“与题干要求不吻合”排第四。

3.启用“对比思维”,用“已知”推导“未知”:采取先对比后排除的思维,选择题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剔除个别选项。如果出现一些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可先对比分析已知的知识,推导出未知的知识,进而作出判断。

[随堂过关]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

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D.固体物质中可能存在分子,也可能不存在分子

答案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漂白粉、水玻璃和铝热剂都是混合物

②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都是化学变化

③氨基酸、纯碱、芒硝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④乙醇中混有乙酸,可先加足量生石灰后再蒸馏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①漂白粉为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水玻璃为Na2SiO3的水溶液,铝热剂为Al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②石油的分馏为物理变化;③氨基酸不属于酸,纯碱不属于碱;④混有乙酸的乙醇,加入生石灰后,乙酸转化为(CH3COO)2Ca,蒸馏后即可得到乙醇。

答案 A

能力提升训练

一、Ⅰ卷选择题强化练

1.下列食用品的有效成分正确的是()

答案 C

2.(2016·北京东城重点校联考,1)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HClO、浓硫酸、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

B.H2O、H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

C.HF、CH3COOH、CH3CH2OH都易溶于水,都是电解质

D.HCOOH、H2CO3、H2SO4分子中均含有两个氢原子,都是二元酸

解析A项,HClO、浓硫酸、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B项,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H2O是氧化物,HCOOH

和Cu2(OH)2CO3不是氧化物;C项,CH3CH2OH是非电解质;D项,HCOOH是一元酸。

答案 A

3.(2016·西安模拟)表中对相关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解析明矾[KAl(SO4)2·12H2O]、胆矾(CuSO4·5H2O)、生石膏(CaSO4·2H2O)等结晶水合物都是纯净物;玻璃是多种硅酸盐的混合物;冰是固态的水,是纯净物;蔗糖有固定的组成(C12H22O11),是纯净物;天然橡胶是高分子化合物,一般来说高分子化合物都不是纯净物;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H2SiO3、H2CO3均是弱电解质;NaHCO3是强电解质;SO2、CO2、CH3CH2OH、NH3均是非电解质;Cl2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答案 D

4.下列有关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不产生新元素,产生新元素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B.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和煤的干馏都属于化学变化

C.导电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所以物质导电时不可能发生化学变化

D.某微粒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则该微粒可能是分子或离子

解析有新元素生成的变化属于核变化,A项正确;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B 项错误;电解质溶液导电时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C项错误;当微粒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时,该微粒应为不带电的中性微粒,不可能为离子,D项错误。

答案 A

5.下列有关物质组成和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B.食用醋的主要成分是一元有机弱酸,可用于调味、消毒

C.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常用作电极

(完整版)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测试题

考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知识要点 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1) 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由同种或不同种的元素组成。 (2) 物质的微观组成:物质由粒子构成。 分子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 构成物质的粒子 原子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离子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3) 宏观分子 元素 物质原子 (组成) 离子 (4) 原子的结构:质子(+) 原子中子 (5 ) 同种元素: ①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 ②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 (6)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联系 2.物质的分类 金属:Cu 、Fe 、Zn 稀有气体:He 、Ne 、Ar 非金属于:C 、S 、P 碱性氧化物:Na 2O 、Fe 2O 3 酸性氧化物:CO 2、SO 2 物质化合物酸:HCl 、H 2SO 4、SO 2 碱:NaoH 、Ca(OH)2 盐:NaCl 、Na 2CO 3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碘酒、矿泉水), 矿物(煤、石 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直接 (构成) 相同核电荷数 构 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溶液的PH值小于7 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酸碱盐溶解性口诀: 钾钠硝铵溶溶碱有五种钡钾钙钠氨 不溶氯化物AgCl 不溶硫酸盐BaSO4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口诀的含义: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含K+ Na+ NH4+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考题例析 [例1]下列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 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例2]日常生活里用到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调味用的食盐 B.取暖用的煤 C.降温用的冰水混合物 D.炒菜用的铁锅[例3]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食盐、干冰 B.胆矾、石灰石 C.红磷、烧碱 D.水银、生理盐水 典题精练 1.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的质量大 D.在化学反应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化学知识中有许多“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化学反应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 B.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 C.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D.对所有原子来说,原子核内质子数都等于中子数 3.原子结构中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电子层数 B.质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中子数 4.有5种微观粒子:①甲烷分子②氯离子③硫酸分子④蔗糖分子(C12H22O11)⑤醋酸分 子(CH3COOH),它们所涉及的元素种类共有()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能力解读 1.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2.识别:混合物与纯净物,化合物与单质,有机物和无机物,常见的酸、碱、盐和氧化物。 3.懂得:元素的简单分类。4.知道:物质由元素组成。 知识梳理 1.物质分类及典型实例体系总图 2.物质的定义 ⑴ 组成混合物, ⑵ 组成纯净物 ①单质: 的纯净物... 。 ②化合物: 组成的纯净物... 。 ⅰ氧化物: 组成的化合物... 。 酸性氧化物:能与 ,如 CO2、SO2。 中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能与 ,如:CaO 。 。 ⅱ酸: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 的化合物...。 ⑼有机物:含 元素的化合物... 。 ⅲ碱: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 的化合物... 。 ⅳ盐:由 和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单质:如:He 、Ne 、Ar 等 金属单质:如Mg 、Al 、Zn 、Fe 、Cu 、Hg 、Ag 等 气态:H 2、O 2、N 2、Cl 2 固态:C 、S 、P 、Si 、I 2 物质 纯净物 如:空气、自然界中的水、化石燃料、溶液、合金、盐酸等 单质 化合物 CH 4、C 2H 5OH 、CH 3COOH 、C 6H 12O 6等 如(C 6H 10O 5)n 等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万的,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碱 NaCl (中性)、Na 2CO 3(碱性)、CuSO 4(酸性)等 酸 碱性氧化物:如CuO 、MgO 等 酸性氧化物(酸性):如CO 2、NO 2、SO 2、SO 3、等 含氧酸:如H 2SO 4、H 2CO 3、HNO 3等 无氧酸:如HCl 、H 2S 等 可溶:如NaOH 、KOH 等 难溶:如Mg(OH)2、Fe(OH)3、Cu(OH)2等 微溶:Ca(OH)2等 中性氧化物(中性):如H 2O 、CO 等 混合物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真题热身】 1.(2011.重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寒冷的干冰 B.清澈的泉水C.清新的空气 D.坚硬的大理石2.(2011.衡阳)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蒸馏水 B.自来水C.海水 D.矿泉水 3.(2011.龙东)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4.(2011.永州)某井水中含有钙离子、镁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等,该井水属于 ( ) A.纯净物 B.氧化物C.化合物 D.混合物 5.(2011.攀枝花)下列物质是自来水厂对水净化过程常用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氯气(Cl2) B.氧化氯(ClO2) C.臭氧(O3) D.次氯酸钙[Ca(ClO)2] 6.(2011.泰安)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指出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 ) A.NaCl B.KOH C.MgO D.Cu 7.(2011.广州)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 ) A.NaOH B.Na2O C.Na2SO4D.Na 8.(2011.鸡西)“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硫黄、木炭组成。“黑火药“属于 ( ) A.纯净物 B.化合物C.单质D.混合物 9.(2011.南通)从物质分类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属于混合物 B.氮气属于单质 C.甲烷属于化合物 D.干冰属于有机物10.(2011.赤峰)分别向两杯蒸馏水中加入冰块和蔗糖,得到冰水和糖水,从化学组成上分析,它们分别属于( ) A.单质和化合物 B.化合物和化合物 C.化合物和混合物 D.混合物和混合物11.(2011.德阳)当前,在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如一些不法生猪饲养户为使商品猪多长瘦肉,在饲料中非法添加“瘦肉精”(化学式为Cl2H18Cl2N2O).对消费者身体造成了极大危害。下列有关说法中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题目

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一类各写两例) ?单质_____________ ?酸_____________ ?碱_____________ ?盐_____________ ?氧化物____________?有机物_____________ 2、构成氧气的分子和构成液氧的分子具有( ) A、相同的性质 B、不同的性质 C、相同化学性质 D、不同化学性质 3、钾的相对原子质量较氩的相对原子质量小1,而核电荷数大1,由此可推断,一个钾原 子和一个氩原子所含中子数的关系是( ) A、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1个 B、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2个 C、钾的中子数等于氩的中子数 D、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多1个 4、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纯净物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B、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C、任何一种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D、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5、有下列四组物质,每组均有一种与其它物质所属类别不同,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这种 物质的名称: ①食醋、牛奶、加碘盐、水;②冰、干冰、氧化铁、铜绿; ③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煤气;④纯碱、烧碱、食盐、石灰石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6、进入21世纪,化合物已超过2000万种,其些物质由碳、氢、氧、钠中某些元素组成, 用上述元素,按要求各写出一种常见物质化学式: ①用于炼铁的气体且有可燃性的氧化物__________; ②“汽水”“雪碧”中含有的一种酸__________; ③能溶解蛋白质、油脂、纸张的工业原料的碱__________; ④家庭中常用作洗涤剂的纯碱是__________; ⑤可造人工雨雾的一种氧化物是__________; ⑥“西气东输”工程中将要输送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 综合能力提升 1、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离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C、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分子中含有离子 2、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碳元素和氧元素 B、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 C、二氧化碳分子 D、二氧化碳分子中的电子数 3、由原子构成,且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是( ) A、五氧化二磷 B、汞 C、硫酸 D、液氧 4、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A、铜 B、氯化钠 C、氯化氢 D、氩气 5、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氧气、氧化镁、液态氧 B、铁、二氧化硫、石油 C、铜、二氧化锰、甲烷 D、磷、二氧化碳、水银 6、下列几组物质中,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是( )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CH3)含有未成对的价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考点1 物质的组成 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基:中性原子团) 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 特别提醒: 1.离子与基团: 2.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 [知识规律] 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如金刚石(C)、晶体Si都属原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P4属分子晶体,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具体地: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 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 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H2O、NH3、H2S等 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 等 ④酸类:如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 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 ⑥其它:如NO、N2O4、Al2Cl6等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 (3)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

最经典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最新考纲 考向分析考点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Z 真题感悟 hen ti gan wu (课前) 1.(2017·北京·6)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A) A.瓷器B.丝绸C.茶叶D.中草药 属于有机物,B项错误;茶叶的主要成分为茶多酚(属于酚类)、生物碱、氨基酸、有机酸等,属于有机物,C项错误;中草药成分复杂,通常含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有机酸、生物碱等,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D项错误。 2.(2018·江苏·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A) A.向FeCl2溶液中滴加NH4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B.KAl(SO4)2·12H2O溶于水可形成Al(OH)3胶体 C.NH4Cl与Ca(OH)2混合加热可生成NH3 D.Cu与FeCl3溶液反应可生成CuCl2 [解析]A错:Fe3+遇SCN-溶液显红色。 3.(2018·江苏·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D) A.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C.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D.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解析]D对:CaO无毒,能与水反应生成Ca(OH)2,常用作食品干燥剂。A错:NaHCO3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胃酸,但与NaHCO3受热易分解无关。B错:SiO2制光导纤维是利用了SiO2可以对光进行折射和全反射,与其熔点和硬度无关。C错:Al2O3的熔点很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与Al2O3的两性无关。 4.(2016·全国Ⅱ·26)联氨(又称肼,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 (1)联氨分子的电子式为,其中氮的化合价为_-2__。 (2)实验室中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应制备联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NaClO===N2H4+NaCl+H2O。 [解析](1)N2H4中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其电子式为。N2H4中H为+1价,由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确定N为-2价。(2)反应中NaClO和NH3分别作氧化剂和还原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写出并配平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R 弱点突破 uo dian tu po (课堂) 知能补漏 1.警惕物质组成、分类中的“四大误区” (1)误认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①某物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的不同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 ②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如C4H10的结构有两种,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 (2)误认为能电离出H+的物质一定是酸。如NaHSO4是一种盐。 (3)误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而且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属于酸性氧化物,如CO、NO为不成盐氧化物等。 (4)误认为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Na2O2属于过氧化物。 2.拓展延伸 高中化学涉及的基本概念比较多,可设题的角度还有: (1)反应类型: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等。 (2)物质概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溶液、胶体和浊液,酸性氧

2010高考二轮复习化学教学案: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 【专题要点】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是化学最基础的主干知识,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它们涉及的化学概念、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它们相互转化的方式,是中学化学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生从化学视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必备知识,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复习本考点是应深刻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不同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及物质间相互转化的方式和转化条件;要理解各个化学用语的的实际含义,掌握反应的条件与本质,正确、科学、规范的进行运用。本考点在高考中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常常结合元素化合物来进行考查。从09年和08年高考考题来看高考题除了直接考查基本概念外,还考查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高新科技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逐步向环保、高科技、生产等方面渗透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出来元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化学用语,以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而且融入其他专题进行考查。 【考纲要求】 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注意其与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的区别。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6.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7.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8.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9. 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的概念,区别及鉴别它们的方法; 10.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及性质; 【教法指引】 复习此专题时要做到―准确‖、―系统‖、―灵活‖,可以从三点入手: 1.以高考的热点、考点、难点为依据,合理设置复习内容和练习题,熟练掌握解题思路、注 重方法、技巧,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在某些考点的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上有所突破 2.加强区别相似概念的异同,理顺不同概念间的联系,进而形成连贯的知识系统。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习题与答案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类各写一例) ⑴单质⑵酸⑶蓝色晶体 ⑷金属氧化物⑸非金属氧化物⑹碳酸盐 2.下面是物质分类图,请将“氧化物”、“化合物”、“单质”、“纯净物”、“盐”等名词填写在适当的方框中: 3.在H、C、O、Na四种元素中,选择一种或若干种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空格: ⑴金属单质_____ ___ ⑵有毒的氧化物______ __ ⑶能支持动物呼吸的一种单质____ ___ ⑷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 ⑸雪碧等饮料中常含的一种酸_____ __ 4.学会例证的方法来理解概念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干冰不是冰,是固体二氧化碳。下表每句 5.下列物质:①氮气②铜丝③二氧化锰④液氧⑤空气⑥白磷⑦碱式碳酸铜加热完全反应后的固体物质⑧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固体物质⑨水银。九种物质中用序号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2)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 (3)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4)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 (5)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 (6)属于金属单质是_____________ 6.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混合物的是() A、海水、水银 B、不锈钢刀具、铁矿石 C、干冰、冰水混合物 D、氧化铁、铁锈 7.下列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8.某物质经分析只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不可能是()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9.金属钛(Ti)是航空、宇航等方面的重要原料,在生产钛的过程中,可用镁和四氯化钛(TiCl4)在加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物质的组成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______、______或______构成的。 (宏观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微观组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2)元素:具有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组成? ?? 单质: 的纯净物。化合物: 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二、物质的分类 1.简单分类法概述: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2.分类法:常用的两种是_______ ___法和____________法。 3.物质的分类: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 4.无机化合物的树状分类

三、分散系、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 分类标准:根据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共有三种类型(见下图):根据分类标准在数轴上填写分散系名称。 2.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____________之间的分散系。 (2)分类:按分散剂划分??? ① :如AgI 胶体② :如烟水晶③ :如烟、雾、云 按分散系颗粒的情况划分: (3) 胶体的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通过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时,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上 进行观察,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现象称作____________,这是由于胶体微粒对可见光的散射而形成的。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________和________。 ②电泳:在________的作用下,胶体微粒作________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电 泳现象说明________带电荷。利用电泳可进行工厂除尘。 ③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三角洲的形成、明矾净水、盐卤点豆 腐都是胶体聚沉现象。胶体聚沉的条件有: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 __________。 (4) 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______,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由于胶粒半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小分子半径较小可透过半透膜, 可以用 渗析的方法对胶体进行提纯 四、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五、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化学基本概念一 从知识网络看,化学基本概念可分为5个方面:物质组成、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及化学基本定律、分散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在复习时,应先明确“知识网络”,并针对知识网络,从“基本知识点”进行展开复习。即:此部分的复习从“知识网络”和“基本知识点”两个层次进行。 另外,复习时注意穿插计算方面的内容。 需要特别说明的问题: 从近年高考试题,尤其是北京考试试题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特点:即在试题中不再局限于知识分块的考察,往往一个试题(选择题及第Ⅱ卷大题)包括概念、理论、元素化合物、实验、有机、计算等多项内容。07年北京试题中的II卷大题中每题都有不同的综合,可以较好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和能力的掌握。 所以,虽然我们复习时分块进行,但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块知识的融合,尤其在综合练习中更要体现知识的融合与整体性,使整个高三复习即要在不同时间阶段突出该阶段特点,又要时刻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使学生总能从整体上感觉到化学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同时,化学的考察均为题中主干知识;此外还要注意新教材引入的内容或与旧教材不同的内容,它们也是考察的重点。 一、物质的组成 知识网络 1.原子 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概念剖析 原子与分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最典型的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等。

思维点拨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的意义是指化学变化中不会产生新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发生变化的,那么质子和中子数也不发生变化,但在化学反应中,核外电子数可以发生变化。若原子核发生了变化,则不属于化学反应,而属于核反应。 思维拓展 相同或不同元素原子按一定的比例组成通过化学键(稀有气体分子内没有化学键)结合成分子。原子的主要特点: (1)原子体积很小,原子半径最小的是氢原子,原子半径最大的是钫原子。 (2)原子质量很小,最轻的原子是氢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氕。 (3)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也可以得到电子变为阴离子。 2.分子 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概念剖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为前提的,定义不包含物理性质。 注:物理性质是宏观性质,只有构成物质的多个粒子共同才能体现出来;而化学性质则由构成物质的一个“粒子体”(即构成该物质的基本单元)体现。 思维点拨 同种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其性质一般都不同。 思维拓展 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许多物质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再由分子构成物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氢气、氧气、氮气、液溴、硫、磷以及稀有气体等多数非金属单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氧化物,硫酸、硝酸等含氧酸,氯化氢、硫化氢、氨气等气态氢化物,水,有机化合物等。其中除稀有气体是由单原子构成的分子外,其他分子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固态物质为分子晶体。分子晶体质地松脆、熔点沸点较低,多数可溶于有机溶剂。 3.离子 概念 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概念剖析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常用化学计量

第1讲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常用化学计量 _专题突破练第1页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 (2018全国川,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 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 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 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答案A 解析泡沫灭火器不能用于扑灭电器起火,因为水溶液可导电,可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电器起火,A项错误。 2. (2017北京理综,6)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见瓷器現建删C荼叶口中草药 答案A 解析瓷器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烧制而成的,黏土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而蛋白质是含C、H、0、N、S、P等元素的有机物;茶叶、中草药的主要成分均为有机物。故答案为A。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含Al 3+总数为N A的AlCl 3溶液中,Cl-总数为3N A B. 标准状况下,5.6 L CO 2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0.5N A C. Na2O2与足量的CO2反应生成0.1 molO2,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 常温下,56 g铁片投入足量浓硫酸中,充分反应,生成N A个SO2分子 答案C 解析氯化铝在水溶液中要水解,在含Al 3+总数为N A的AlCl 3溶液中,Cl-总数大于3N A,A错误。标准状 况下,5.6 L CO2的物质的量为n(CO2)= =0.25 mol,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N A,B错误o Na2O2与足量CO2的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住成0.1 mol O2, 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C正确。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D错误。 4.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 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 甲乙、丙、丁 ①常见干燥剂浓硫酸、石灰石、碱石灰 ②常见合金不锈钢、青铜、生铁 ③腐蚀品浓硫酸、烧碱、硝酸

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化学知识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点1 物质的组成 1. 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 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 (2)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3)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基:中性原子团) 3.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 特别提醒: 1. 离子与基团: 2. 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

[知识规律] 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如金刚石(C) 、晶体Si 都属原子晶体, 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 、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 、P4属分子晶体, 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具体地: (1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 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 、C60、稀有气体等 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 、H2O 、NH3、H2S 等 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等 ④酸类:如HClO4、HClO 、H2SO4、H3PO4、H2SiO3等 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 ⑥其它:如NO 、N2O4、Al2Cl6等 (2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 (3 )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 )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 考点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第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对应学生用书第14页) [考纲知识整合] 1.物质的组成 (1)构成粒子 (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组成,???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提醒: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他们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它们混合后形成混合物。如O 2与O 3,金刚石与石墨等。 2.物质的分类 (1)分类方法 ①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②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 ①硫黄 ②HClO ③苛性钠 ④铜 ⑤小苏打 ⑥氧化钠 ⑦Fe(OH)3胶体 ⑧NaCl 溶液 (2)几类物质的概念 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④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⑤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

⑥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高考命题点突破] 命题点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粒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是原子或分子 (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分子可以变化但原子不可变化 (3)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4)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能只有一种 元素 (5)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6)CuSO4·5H2O中含有CuSO4和H2O,故CuSO4·5H2O为混合物 (7)任何化合物均由原子构成 (8)OH-和—OH属于相同的原子团 (9)NH+4、OH-、H3O+的电子数和质子数均相同 (10)O2与O3形成的混合气体为纯净物,O2与O3的转化为化学变化 (11)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式均为C4H10,但二者的混合气体为混合物 【答案】(2)(3)(4)(11) [易错防范]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1)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的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由12C和13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 (2)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一物质。如C4H10的结构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 命题点2物质的分类 2.(2018·铜陵模拟)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①陶瓷②水泥③玻璃④漂白粉⑤胆矾⑥氯水⑦液氯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⑤⑦D.⑥⑦ C[①陶瓷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硅酸盐,属于混合物;②水泥是硅酸三钙、

中考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中考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1、理解元素的涵义,知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描述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2、知道物质的简单分类,能据此区分一些常见物质。 3、正确描述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含义、区别与联系。 4、准确描述原子构成,认识常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探索导航】 要求:(1)浏览教材并填写下面知识网络 (2)想一想,对于基础知识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元素 元素分类及在自然界存在状态 据元素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 和 。 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按质量分数的由大到小)依次为: 物质的简单分类 (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2)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单质 单质 单 质 物 物 混合物 物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 氧化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CH 4 C 2H 5OH CH 3OH CH 3COOH

4 ①每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 质子

质子②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决定种类。 原子核中子 原 子①质量约等于(或)质量的1/1836。 ②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吗?请举例说明。 2、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吗? 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或2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吗?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吗? 4、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所有性质? 只有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吗? 5、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吗? 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吗? 6、任何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吗?怎样理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一类各写两例) ⑴单质_____________ ⑵酸_____________ ⑶碱_____________ ⑷盐_____________ ⑸氧化物____________⑹有机物_____________ 2、构成氧气的分子和构成液氧的分子具有( ) A、相同的性质 B、不同的性质 C、相同化学性质 D、不同化学性质 3、钾的相对原子质量较氩的相对原子质量小1,而核电荷数大1,由此可推断,一 个钾原子和一个氩原子所含中子数的关系是( ) A、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1个 B、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2个 C、钾的中子数等于氩的中子数 D、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多1个 4、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纯净物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B、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C、任何一种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D、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5、20XX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发射神舟号的火箭中的燃料是偏二甲基肼[(CH3)2N-NH2]],氧化剂N2O4,发射时反应可写为 (CH3)2N-(NH)2+2N2O4点燃 3N2↑+2CO2↑+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偏二甲基肼中原子个数比为C:H:N=1:4:1 B、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只含有 C、H、N、O四种元素 C、在宇宙中(失重条件下)比地球还难做过滤实验

[教材]初中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教材]初中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知识要点 物元 单质分子质子 原子核 纯净物原子中子 电子 化合物 质素混合物离子(原子团) 从物质组成的宏观角度分析从物质结构的微观角度分析 1、对于任何物质,宏观上都是由组成的,微观上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粒子包括 、、等。试着归纳一下初中化学你学过的物质分别由什么粒子构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 ;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 。

[例题1](00广州市中考)下列微粒中,能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分子 (B)碳原子 (C)氧原子核 (D)碳原子和氧原子 题析本题考查分子的概念,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一旦分成碳原子和氧原子,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再保持,所以二氧化碳分子是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意,并非所有物质的化学性质都由分子保持,例如金属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保持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铁原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答案 (A)。 [例题2](04广州市中考)请分析下列事实,其中能证明分子是可分的是( ) (A)冷却热饱和硝酸钾溶液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海水晒干得到食盐晶体 (C)水通电得到氢气和氧气 (D)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题析本题从微观角度考查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物理变化是物质发生形状或状态的改变(或能量的转换),构成物质的粒子没发生改变;而化学变化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改变,例如水通电,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别构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A)、(B)选项中都是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没有发生粒子的改变,(D)选项物质只是发生状态的改变,它们都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答案 (C)。

相关主题